多媒體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多媒體教學設計1
今天是我參加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培訓的第三天。今天的學習任務比較多,我在緊張和忙碌中度過了這一天。雖然感覺很緊張,但我感覺很充實。我忙碌著并快樂著。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學習需要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習環境分析、教學目標的編寫、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評價的設計和修改教學設計等10個內容。認真學習今天所學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發現自己的教學設計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前期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等都是我沒有考慮到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從理論上知道了多媒體教學的特征;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學媒體,以及為什么要用這些媒體,運用多媒體的依據及使用原則;理解了教學設計的過程,以及我們所用的授導型教學與探究型教學的區別于聯系;學習了課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體應用的能力。所有內容以交流為重要手段,其中有反思;有討論;有分享……使我們在彼此的交流中獲得共同的提高。好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更是這樣。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是以傳統教學設計為基礎的,除了具有一般教學設計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了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更加注重了學生的學習指導,更加注重分析媒體、資源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作用,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當我們選擇了合適的教學媒體后,還要考慮教學媒體使用方式,遵循教學媒體的`應用原則,找準教學媒體使用的最佳時機。多媒體教學設計應以教材為本,以學生為本,適合所教內容,適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體現出多媒體的優越性,但使用多媒體要適可而止,不要使用過多、過于繁雜。
知識爆炸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教學活動必須提高效率,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因此,我認為我們應抓住現有的、優化的、有效的資源,結合多媒體巧妙地設計教學流程,會使課堂大放異彩。
多媒體教學設計2
楊荷花 鞏營鄉中心小學
通過參加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培訓的學習,我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不應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感受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也使我懂得了許多新知識,拓寬了視野,真是受益匪淺。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發展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3. 觀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術培訓雖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時間,但是每一天的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計算機的使用在往常對我而言就是一個進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來我平時也不太注意對計算機技能的學習,總是有了問題就打電話求助,從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掌握這樣的技術。
4.細節上的滲透
本次培訓中,授課教師注重細節上的教學滲透,他們不僅教給我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致,恰當地滲透一些舊知識,使不同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感受卻頗多。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多媒體教學設計3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教師,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我的多媒體運用知識匱乏。今年暑假,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的培訓,真是受益匪淺。
首先,樹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傳統教學重在傳授,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以教代學,教給知識重結論,輕過程,缺少教與學的互動,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使教學過程難以成為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培訓教師向我們全面的講解了新的'教育理念,運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形象說明如何轉變問題學生,我知道了一些教育學心理學專家的教育思想,比如杜威的“最近發展區”,對我們教學的指導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二,教師應該具有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觀念。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另外,我還學習并掌握了如何運用教學摸板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設計教學目標,如何選擇媒體,如何編寫教學目標,如何選用教學方法并開展教學評價,并且學會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對教學有幫助的各地教研網站,如何下載文件,如何處理音頻和視頻文件……這些知識對我的教學和生活都是非常實用的。學習和實踐了這些知識和技能,我在教學設計、資源收集、網絡互動等今后必須或將會用到的教育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上面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為在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暑期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多媒體教學設計4
關鍵詞:認知;美學特征;唯全性;唯美性
我們的生活中每時每刻度體現著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依循著美的規律而發展。翻開人類發展的文明史就可看到,社會物質文明的體現依賴于人類的審美情趣取向。如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歐洲建筑風格,羅馬式、巴洛克式、哥特式、洛可可式。在這種建筑身上,你會感受到它們述說的人們對美的追求的情緣。在它們身上似乎蘊藏著飄動的音符,演奏著美的樂章。同樣在自然科學的探索中,也有著美的旋律。牛頓的第二定律,數學的三角函數,多有著一種自然美和韻律美。設計一樣物品也無不體現設計師的美的理念和靈魂。美能創造美好生活,使人格進一步升華。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也體現著對美的追求,感受美的熏陶。只有一堂含有美學的課,才是一堂具有生命力的課,才能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也才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美與自然美的結合。如在講授數學的函數公式時,一步步地科學推理,一環環科學家的設想和推測,激發起學生對步驟的聯想,開啟他們的“聯覺”,喚起他們多種感覺的心理活動。達到人們認知的新境界。因此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對美的體驗過程。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自己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從而改進現代教學,把課堂教學推向新的里程。但他們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同樣要遵循一定的美學規律,進而充分展示教授學科的內在自然美。事實上由于許多教師有意無意忽略了美學問題,在實際多媒體課件設計中把學科表現得純科學化,也有的設計了與學生年齡不相符的別扭的教學情景,過于兒童化、奇特化。下面就多媒體課件制作有關的美學問題與大家一起商榷。
一、美學認知特點
1967年,neisser在《認知心理學》中的定義是“認知心理學是感覺輸入的變換、減少、解釋、儲存、恢復和使用的所有過程”,也就是說認知始于感覺輸入。感覺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條件,從感覺中獲取新的信息,轉換為新的知識。它也使人產生了許多基本的生存反應,在自然中選擇下來,直到現在創造了人類社會。
感覺通過覺察聲、光、熱、氣味等各種不同形式的能力去收集外界的信息和刺激,而通過感受器把能力轉換,經神經傳導到大腦皮層產生了知覺。同時通過這一過程,人們對認識世界外部事物,變成了內部心理經驗。列寧曾說:“感覺是意識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聯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識事實的轉化。”
感覺是認識的源泉,通常為五官感覺,視、聽、觸、味、嗅。在多媒體教學中一般視、聽發揮主導作用。首先聽覺在審美中起烘托渲染的效果,其中言語優美與否可在言語聽覺中樞產生反應,從而產生一定愉悅,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另外,動人的音樂同樣可讓學生領悟美的氛圍,這在情景教育中尤為重要。
視覺在審美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對客觀物體的圖形、線條,色彩產生強有力的反映,在視覺中樞產生直接的映像。同樣圖像諸多因素共同作用在視網膜細胞經視覺神經轉入大腦,激發皮層活動,產生多種感情的反應,從而直接影響接收者的學習情緒。所以在課件設計中要選擇恰當的顏色、圖形使接收者產生美的愉悅心理。另外,觸、嗅、味覺在人的認知中產生較深的影響,因為它們與視聽覺組合在大腦皮層產生綜合記憶,可讓人產生各種聯想追憶,直接在自然生存中發揮著作用。
我們可以對美的認知概括為以下幾個特征:1.整體性。通過各種感覺的參與,面對美的事物作出完整的反映。在多媒體課件中,應在視聽覺多方面,以較美的角度展現課程中傳授的知識。如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在課件中盡可能通過視音頻再現當時情景。假如季節條件允許,老師可帶些荷花、荷葉,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清新花香和綠的生命。這樣也調動了嗅覺和觸覺。使認知更完美。2.選擇性。人們的認知會自覺不自覺選擇美的事物加以積極認知,否則排斥,這在學習中產生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兩種學習走向。這就要求我們的課件針對重點難點,盡可能創設美的教學場景,喚起學生積極主動認知感受。3.長久性。許多美的認知是在記憶中產生較為長久的印象,從而便于再學習時喚起,這在認知的保留中顯得較為重要。當我們旅行時,感受著自然界帶給我們全方位感官刺激,而過一段時間回憶時,留下的盡是美好的記憶。美的認知是長久的。學習同樣如此,可見課件之美的重要性。
二、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美學特征
我們已知經感覺認知自然界,經感覺產生美的認知,應力求于美中學,達到人的認知與自然固有的和諧之美。那么在我們的課件中應注重那些美學特征呢?
(一)內容有序性之美
在課件制作的第一部就要確定教學目標,反饋學生的實際信息,制定確實可行的計劃,并采用相對應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科學化嚴謹花的,在課件中也要以此為準繩。從而使學生有很清晰的脈絡,便于聯想記憶,同時也為課件展示提供了依據。隨著學習步步地推進,學生緊扣文字的內容、圖片一環緊扣一環,這樣形成了與人的邏輯思維推理一致的有序之美,從而使學生發現學科內在美。
(二)文字統一性之美
在媒體中有許多內容通過文字表達。同時文字的形式多樣,如何選擇?這似乎很容易,但要注意一個統一性。標題字要有力度而穩重,內容字體可以隨意,但與標題反差不能過于大,不能選擇怪異的藝術字體,字體易于辨別,不可出現繁體字。同時字體大小也要與我們的視覺習慣相一致,不可過大過小,除易辨認外,注意整體的美觀,不然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字體的顏色也要統一,不能五顏六色,沒有章法。
(三)色彩和諧性之美
課件在展示中給人較深印象的是背景色和文字色,因為背景自始自終貫徹始末。深色背景以深色為主調,給人莊重、氣派之感,色調一般以中間色和冷色調為主,給人以寧靜優雅之感。讓學生的視覺細胞凝重于字體發生反應,有選擇的在大腦皮層下產生深刻的`印象。字體的顏色應與背景有和諧之美,要有別于背景,又協調于背景,讓人久看不厭,讓學生于安靜愉悅的氛圍中集中思維獲取信息。淺色背景,給人以輕快活潑,適合低年級小朋友,但要注意的是,如有背景圖案一定要簡潔淡雅,不能沖淡主題。
(四)音樂氣氛性之美
音樂自古以來是受人青睞的,可使人激憤,可使人淚下,也可使人思索和悲哀。欣賞音樂也是聆聽美的音符。在課件中適當插入些音樂片段無償不可,但音樂的體裁、思想必須吻合教學情景的設置,不能嘩眾取寵,力求精煉。如寧靜的背景音樂,激烈動人的場景音樂,特色的民族音樂,多是我們課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激發多感官認知,使記憶更持久,體現音樂之美。
(五)圖像完美性之美
多媒體應用中,圖像的出現是較頻繁的,而圖像在視覺上的沖擊是巨大的,在信息的傳遞中是無法替代的。所以圖像的形狀、線條、色彩一定要科學規范,如取于自然的圖像一定要有代表性,角度要佳,利于表達該圖像的特征。線條清晰,便于認知和比較,色彩逼真,飽和明亮,讓課件有美的感受和過目不忘的效果。當然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選用三維立體圖,更能全面科學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同樣也更動人,有利于人的視覺感知的充分發揮。
(六)運動動感性之美
在感知中,對物體的靜與動有不同的效果,一般動感更能激發大腦中樞的興奮,當然主要由于它有運動之美。如在人的生理課上,若能制作一個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演示圖,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更易解決教學的難點。平時在自然學科中,采用動的圖像較多,運動的方式要貼近自然,不要偏離科學,從而讓圖像充分展示動感性之美。
(七)言語優美性之美
在多媒體操作演示的同時,教師在闡述自己的觀點、論點,同時引導學生的思維,而其言語也可謂多媒體教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他直接操縱著整個教學過程,并及時反饋學生的信息,隨時調整多媒體課件的節奏。而好的優美嚴謹的言語,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對科學美與人文美的追求欲,又能引導他們敞開思維的大門,使教師與多媒體課件充分融合在一起,成為課堂不可分隔的兩部分。
以上幾個多媒體美學特征的應用要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從而使多媒體課件設計的美學更好的展現在教學過程中。
三、課件設計中應克服的問題
1.唯全性:有些教師在設計中沒有分割出重點難點,沒有恰當展現媒體的優勢。而應在重點難點處設置些多媒體演示等從而突破難點。如神經反射過程,可形象在動畫圖上有序的展示,但有些主持者在每個細微處詳細道來,忽略了反射過程,結果過多的刺激使學生的感應產生遲鈍、疲勞。從而效果適得其反。
2.求異性:這里的異有別于創新,它一味強調了新,背離了教材的科學內在美,結果課件展示怪異,一會兒蒙太奇,一會兒大寫真。它離開了本位性,忽略了方法,應是以教材為依據圍繞學生展開的。
3.幼稚性:這種現象較多。它們一味突出直觀、興趣。把問題、目標設置太低,課件中圖像聲音猶如進入一個兒童王國,文字色彩斑斕,圖像卡通,聲音幼稚,這樣忽視了科學的嚴謹性,從而不能達到預計的教學目標。
多媒體教學設計5
1、多媒體教學的現狀
普及多媒體教學需要對教學資源和設備投入進行相應的改善,目前在我國,無論高校或中小學都已基本普及多媒體教學,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主動的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學效果隨之取得了明顯的提高。在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下,怎樣使用這種生動的的新技術為現代教學服務,就成了目前教學方法改革的首要問題。尤其在藝術教學領域,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已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的教學表達方式使以前生硬的電子產品在教學環節中變的生動形象。在教學環節中我們主要利用多媒體來表現變化的、動態的、有實際形態的教學內容,這也是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然而,使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學方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不加心思的多媒體課件只是書本的電子化,多媒體課件做的太過花哨,導致學習者被眼花繚亂的陪襯效果干擾,從而忽略了課程的重點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依據所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來制作課件,避免以上不良現象的出現,做到適時把握使用多媒體的制作尺度,從而設計出高質量的教學課件。
2、探索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與優勢
一直以來,多媒體教學給人們的印象是圖、文、聲并茂于一身的媒體教學方式,它在實現傳播一體化的同時還為培養信息時代需要的開創性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越來越多的院校都在課程的傳授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尤其在藝術設計類的課程中,多媒體教學已經顯得更加必不可少。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以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大大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其豐富的視覺感受力充分調動了藝術類學生對課程的關注度,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以多媒體為授課方式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一個直觀、便捷的學習方式,如果想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教學內容,從而加深學習者的理解,激發學習者內在的學習動機,就需要授課者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環節多加用心。我國目前的總體教學方式正逐步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從過去的“老師講、黑板寫、背課本、學生記”傳統老舊模式轉換為便捷的科技模式,這與現代學生對學習效率的需求相吻合。當今教育的`發展需要我們將固有的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引入了許多其他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電視、投影、錄像等先進的視聽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文本中添加動畫、圖形圖像、聲音、動態視頻等多種媒體素材的這些優秀特點,結合強大綜合使用功能,我們可以制作許多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以此充分創造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
3、多媒體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對于藝術類課程來講,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中的講授內容則非常重要。因為在藝術類課件的設計中,我們應盡可能的讓學生分清講授內容的先與后、輕與重,從而方便學生掌握新的內容,領悟教學環節中的重點,同時多注意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利用現代科技相互作用而發生變化的過程,所以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仍然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來確保教學目標的明確,在目標達到后能給學生以真正理解、真正吸收的真實感,這也能使學生向更高層次的目標進行追求,激起學生對更多知識的渴望。
藝術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老師制作的課件有一定的審美和趣味要求,因為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創新性,死板教條的授課模式無法被學生們接受。因此在藝術設計的課程中需要更多的圖像來進行,單憑教師語言上的單一描述,很難使學生對事物的特征定位準確。雖然有些教師為了解決這些抽象問題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仍然會覺得難以理解,甚至會覺得厭煩。而多媒體的教學應用能夠直觀地將與藝術設計相關的案例和實物生動清晰的向學生展示清楚,做到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使學生輕松的理解所教科目的內容及目的,面對面的欣賞到優秀的設計作品,激活學生的開放思維,促進學生對課程的內容進一步理解。
4、優化藝術設計課程中的多媒體教學方式
在藝術設計課程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與傳播媒介的運用合理搭配。課件中的學習內容應以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媒介穿插表現的形式進行呈現。但要注意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使用多媒體學習的有效性并不是無條件的,其中文字就是一種抽象的展現形式,過多的文字會給人以抽象思維,尤其是成篇成段的單一文字頁面,會因課件中使用過多而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導致學生認為當前課程枯燥乏味。因此,將視覺上的傳播媒介合理搭配是多媒體課件能否達到教學目的的又一重點。
經調查,圖形與文字的等比搭配或過多搭配,將會分散學習者的視覺注意力。所謂等比搭配即文字與圖形的所占面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既首先要讀懂文字,但又著急欣賞圖片中的內容,過多的文字會產生視覺上的疲勞和焦慮感。無論多么精美的圖片,配上與自己面積等同的文字內容,都將減弱其原有的視覺效果。若能以圖形為主文字為輔,或將圖形和文字的篇幅單獨分開展示,便可以調動學習者的視覺系統,如果在講授過程中在配以視頻文件,則又能調動學習者的聽覺系統,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充分的發揮多媒體教學方式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作用,則應在教學環節中適當的表現變化的、動態的、有實際形態的教學內容,以此才能突出體現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在當針對那些理性多于感性、嚴謹的課程定義以及需要自身講述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則應當采用語言上直接講授的方式。同時,還可在多媒體課件講授新的學習內容時可考慮新舊結合的方式,在找準新知識的同時也回顧一下之前課程的精華內容,這樣便可做到溫故而知新。
除了回顧之前的學習內容,還可將當前課程的知識點延續到即將開設的相關課程中,這樣便可提前使學生對同專業的其他課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當前課程的理解,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多媒體教學由以前固有的單一教學模式,演變成使用現代科技向學生生動化、人性化傳授知識技能的綜合方式,這種生動的授課方式在藝術設計課程中更加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也更加清晰明了。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我們不應忽略教學后的反饋效果。充分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將有效協助各類教學活動的開展。如果大部分設有藝術設計課程的學校能將基礎設施準備完善,那么多媒體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就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
多媒體教學設計6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 多媒體教學 應用 意義
一、前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多媒體與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提供了現實條件。現如今,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動力。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改變傳統教學的單調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不斷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性。
二、多媒體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機械設計基礎課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它涉及的知識面極廣,理論性強,與實踐結合緊密。如何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達到應有的效果,就成為擺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這也需要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多思考、多研究、多總結。
1.多媒體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無論是常用機構、機械運動還是軸系零件的教學內容,它們的實物、模型都非常多,而且很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中運用多媒體,可將課程設計的題目制成多媒體課件,更可將復雜的機械運動過程和工作原理制成多媒體課件,在講授相關內容時巧妙地將現有教具與多媒體課件結合使用,讓學生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期間將工作重點放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設計方案的構思、分析、比較及參數的選擇和計算機制圖上,而不是放在大量的人工計算和人工制圖上。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大大提高他們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抽象為形象、生動,同時還可以領略高科技成果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2.多媒體在機械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許多學校機械類專業的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以往多是采用直觀式教學方式,換而言之就是教師主要借助掛圖、簡易實物模型等來說明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但由于以往教學方式存在的極大地局限性,使得機械設計基礎課堂教學十分呆板,教與學往往難以達到共鳴,因此,很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教學正好能夠有效彌補這些不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在機械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講授的一些具體內容上。教師在講授相關內容時,可以在詳細講解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的'知識水平,利用現有教具來有效配合動畫片段,使學生對一些模糊、抽象的機械運動和工作原理有一個更清晰的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在思考時也更容易些,更容易接受教師傳授的這些知識。
比如,教師在講授用解釋法設計凸輪曲線時,由于內容過于抽象,借助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用語言表現出來,而應用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把反轉法原理處理后的兩種情況制作成平面動畫片段存入計算機,通過大屏幕將動畫片段慢放,并對其兩種情況分別演示出來,然后對照分析得出結論:兩種情況下各構件的相對運動并不改變,因此可知經過反轉法處理的凸輪結構,凸輪處于相對靜止狀態,從動件尖端始終與凸輪接觸,尖端的運動軌跡便是凸輪的理論輪廓。實際上,這時凸輪輪廓的設計也就轉化為設計凸輪機構從動件尖端相對凸輪的運動軌跡,而由動畫片段已清晰看出用反轉法處理后的凸輪機構從動件尖端相對凸輪的運動,是既繞凸輪輪心轉動又沿凸輪徑向線移動。由于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內容講解十分直觀、通俗易懂,使很難講解的抽象問題在很短的時間內迎刃而解,學生更容易理解,因而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多媒體在習題課和課外輔助教學中的應用
機械設計基礎課中習題課和課外輔助教學主要涉及機構的設計、零部件的設計等基本概念及計算方式,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等。并且可以進行現場評分以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傳統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困難,使用多媒體課件后不僅沒有這些困難,還可以使學生不斷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一題多改”“一題多解”,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較好的解決相關問題,同時也可發揮多媒體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總地來說,多媒體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涉及課程內容的各個方面,盡管應用多媒體教學有諸多的益處,但如果應用不當則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要科學合理應用多媒體,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多媒體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意義
1.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
由于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引用,增強了學生對機械設計基礎課堂教學內容以及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大大擴展了學生的眼界。機械設計基礎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中圖像、聲音、動畫等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幅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對下次機械設計基礎課也會有期待。同時還可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2.可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多媒體教學形式活潑、新穎,再加上圖文并茂產生的效果,在機械設計基礎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課件,可在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毫無生氣、枯燥無味的課堂氣氛的同時,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上能跟隨教師講課的思路去積極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使學生盡可能在課堂上消化本堂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從而提高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效果。
3.可化抽象為形象、生動
多媒體教學課件涉及文本、聲音、圖像、動畫、數字、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它可以將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的形象,將語言難以表述的知識點變成直觀的畫面,通過計算機提供的中介融進學生的大腦,學生憑借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就可以比較迅速的把握機械設計基礎要學的知識點著重點,這無疑就等于節省了教學用時。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通過合理有效地實施多媒體教學,可以擴大課堂內的知識容量,增加學生知識信息的接收量,更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從而提高機械設計基礎教學的整體效果。
三、結束語
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效果比較理想,可達到教得活、學得活的教學目的。同時,整個機械設計基礎教學環節的設計、安排都要由教師完成,因此,只有精心設計和巧妙使用多媒體教學,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才能使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盧耀舜.提高機械設計基礎教學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xx,(23).
[2]齊明俐.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探討[J].懷化學院學報,20xx,(2).
多媒體教學設計7
多媒體就是將聲音、圖象動畫等各種記錄方式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其傳輸信息的方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進行,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性強、時空寬廣等特點。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適時、適量適度的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可以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而且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點,充分活躍幼兒思維,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多媒體渲染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幼兒對語言的興趣
《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啟動其智力潛能。多媒體教學結合運用的聲、形、動感的效果。能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能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燥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使幼兒不知不覺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述故事《不聽話的小雞》時,根據幼兒的特點,運用多媒體情景導入。先播放小雞喊救命的聲音,引出小雞為什么喊救命?接著播放小雞拼命奔跑的畫面,將靜態的畫面變成動態,使幼兒從直觀上看到小雞拼命奔跑,是因為狐貍在追小雞。狐貍為什么追小雞?使幼兒帶者問露看畫面。在這種驚險激動的教學氛圍中。幼兒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興趣更濃了。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幼兒的學習動機被激活了,學習故事的欲望也增強了。
二、多媒體營造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由于個性和環境的差異。幼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幼兒天性外向,說起話來落落大方,有的幼兒性格內向,在大家面前不愿說話,寡言少語。如果在語言活動中沒有豐富的語言素材。只有幾張靜態的圖片等簡單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發展幼兒的語言。在語言教學中。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投性。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使能說會道的幼兒有語言表達的興奮點。能力差的幼兒又有語言表達的憑借物。在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通過聲音、圖像等多種表現形式。使幼兒對知識掌握得更透徹、更形象。如:在教學教文詩《秋天的聚園》。我首先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秋天果園的自然美景,幼兒欣賞時。我重點引導幼兒從擬人化的水果的顏色、形狀、表情上進觀察、想象。并把擬人化的紅紅的蘋果和孩子的臉、黃澄澄的梨和生活中常見的金色的寶瓶聯系起來進行對照。幼兒通過觀察對照。明白了道理。從而也突破了活動的難點。然后再帶幼到戶外的菜園親自觀察。激發了幼兒探尋的興趣。幼兒在看、找結臺的基礎上。不但了解了散文詩的內容,而且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特點,能突破語言教學中的重難點
幼兒園的文學作品學習,是從一個具體的文學作品教學入手,圍繞這個作品展開一系列相關的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所展示的豐富而有趣的生活。體會語言藝術的美,為幼兒提供全面的語言學習機會。多媒體課件運用文字,聲,光,畫相結合的動感效果能將活動內容,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全方位刺激幼兒大腦,激活幼兒思維,促進幼兒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幫助突破語言教學中的`重難點。例如:在教幼兒學習猜謎語時,幼兒并不明白什么是謎語,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教師若是僅僅采用講解的方式顯然是與教育方法和幼兒的認知規律相違背的。這時,我就播放從網上搜集的有關猜謎語的動畫片段,幼兒一下興趣高昂,于是,我鼓勵幼兒跟著動畫中的人物學說謎語,幼兒在學說的過程中,我啟發他們感受:謎語好說嗎?和朗誦兒歌有什么不同?幼兒一邊模仿一邊體會猜謎語與兒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謎語有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同時,也體驗到了學習猜謎語的樂趣。這種活動方式使幼兒對猜謎語這一文學體載記憶得既準確又深刻。充分地調動了幼兒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巧妙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幼兒的聽說潛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為幼兒全面而科學的習得語言提供了有利的機會。
四、運用多媒體構建想象空間,提高幼兒運用語言的創造性
幼兒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富于想象。幼兒雖然沒有很多的知識和經驗。但他們的思維也沒有很多條條框框限制,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想象,既可以想象星月上的世界,也能夠幻想昆蟲小草的天地把自己帶進幻想的世界。然而,幼兒的想象力,畢竟是隨機、缺乏邏輯的。為此,我們既需要設法激起他們的思維興趣,又必須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簡單的問題,循序漸進的誘導幼兒通過觀察和想象,比較全面的認識事物。運用多媒體技術,完全可以為幼兒構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例如,在以季節為主題的語言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春姑娘用春雨喚醒嫩芽,用春風喚醒花蕾的畫面,然后引導幼兒想像:春雨是怎樣喚醒嫩芽,春風是怎樣喚醒花蕾的?生動美麗的畫面及音響效果,觸發了幼兒豐富的想象。有的說:春姑娘說嫩芽寶寶,快快醒來,披上綠衣。快快長大也有的說:春姑娘說小花小花快起床,不能再睡懶覺了。幼兒的回答如同百花齊放,動聽的音樂激發了幼兒靈感;美麗的卡通形象引起了幼兒聯想。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語言,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叉提高了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合理的運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有助于幼兒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給幼兒一個享受快樂的學習機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突破知識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在幼兒語言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手段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發揮多媒體的教育技術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只要途徑之一。
多媒體教學設計8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法;藝術設計;教學實踐
多媒體教學作為科學技術的產物應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僅符合時展的潮流,而且迎合了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習慣。在藝術設計課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同時也使教學模式不再枯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案是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重要輔助工具,其信息來源主要為圖書、教輔資料以及相關影音資源,具有局限性、單向性、機械性等缺點。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很好地彌補了傳統信息源的不足,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網絡資源被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對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都有積極的作用,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習效果。
(一)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師生互動
多媒體教學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它既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如投影儀,也要求教師立足于現代教學理論,切實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將課堂學習的主導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也就是說,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需要將電子課件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媒介,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內容豐富、重點突出的電子課件,學生在課件的指引下自主先學,教師僅需要履行好課堂組織者以及輔導者的角色則可。當然,多媒體教學并不是讓教師淪為PPT的展示員,教師在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同時,也要與學生展開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互動,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中的難點,使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二)突出教學趣味,完善課件設計
多媒體課件能夠從技術上調動圖像、文字及音頻、視頻等資源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學經驗表明,多媒體課件中涉及的媒體信息越多,其相互之間的協調性就越重要。若教師無法處理好不同媒體信息的關系,不僅難以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會讓學生感官之間發生沖突,影響學習效果。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只有契合學生認知心理的教學資源,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增強自我記憶和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讓多媒體課件中的教學內容以更理想的形式呈現出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也就要求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過程中突出趣味性,同時追求美觀性和藝術性。不僅如此,受主客觀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結構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接受知識信息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界面時還需考慮不同學生的特點,做到差異化教學。
(三)強化職業訓練,提升設計能力
多媒體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部分教師難以靈活地使用電腦技術編制課件,極大地影響了多媒體教學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因此,加強對課程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成為信息時代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3]。在藝術設計課程的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能夠根據時代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豐富教學方法,還要有信息搜集、整合、分類、處理的能力,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從多個角度整理網絡教學資源。此外,教師還要有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這也是多媒體教學的本質要求。
三、結語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夠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法應運而生,并被應用于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中,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這種新型教學模式還沒有完全普及,也尚有缺點,所以在今后的發展中應逐漸完善其中的不足,同時積極吸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精華,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成績,促進藝術設計專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磊,隋杰禮,張莉娜.項目教學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以煙臺大學包裝設計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xx(5):134-136.
[2]黃薇.藝術設計課程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xx,37(4):96-99.
多媒體教學設計9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分析教學對象等環節,目的是為教學做好前期準備。教師應先了解本節課的題目、教科書版本、年級和章節位置,以及為實現總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等項內容。在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屆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課前還要求對學生已經具有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進 行分析,必要時先進性問卷調查,以確定本節課將采用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
2、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應達到的學習效果或最終行為的明確描述,它為每個教學單元或每節課的教學活動規定方向,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形成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基礎,是教學活動的指南,是學習評價的依據,應十分重視對教學目標的確定并用準確的語言向學生闡明。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作為確定教學目標的理論依據,以需求評估作為確定教學目標的現實依據,在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基礎上,用行為動詞表述課堂教學目標,即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具有什么樣的能力和形成怎樣的情感意識。
3、確定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著重創設的是學與教的系統,其中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新時期課程標準提倡的是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通過互動達到有效教學。
4、選用教學媒體
首先根據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對象,確定必須由媒體來實現的教學內容;分析可供選擇的媒體的`類型及其特點,從教學媒體的表現力(指表現事物的時間、空間和運動特性的能力)、重視力(指教學媒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把儲存的信息內容重新呈現的能力)、接觸面(指教學媒體把信息同時傳遞到學生的范圍)、參與性(指
教學媒體在發揮作用時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和受控性(制教學媒體使用的難易程度)等方面選定高效低耗的媒體。選定教學媒體后,還要根據多媒體組合教學的原則和方法等,將多種媒體合理組合在一起,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5、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導入新課、教學新課、總結擴展和鞏固練習四部分。在教學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教學媒體,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策略實施、教學媒體使用、教學目標實現的過程,也是教學設計的核心部分,必須精心設計,認真實施。
(1)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就可以說明好的導入有多么重要,這是喚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第一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溫故、銜接、設疑、布障、目的、作用、間接、切入、迂回、引趣、激情、懸念、鋪路、比較、歸納、觀察、實驗、實踐、作業、提問、探討、摘錄、課題、游戲、故事、趣味、歌謠、謎語、詩歌、圖畫和歌曲導入法等。
(2)教學新課
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根據確定的教學目標,采用多媒體組合教學的講授法、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和實驗法等,根據選用教學媒體的原則和方法,適時適度地選用教學媒體,機動靈活地進行。教學新課還涉及板書的設計與書寫等。
(3)總結擴展
多媒體教學設計10
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電教館組織的《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教師培訓,《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培訓心得體會。五天的培訓,系統學習了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應用、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討“中小學班班通工程”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學習成果展示和分享等方面的知識。教師的精彩講解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就這五天的學習情況,談一談我的一點拙見。
新時代的大潮將我們帶入信息社會、知識型社會、學習型社會,教育和信息化不斷交織、融合和深化。如果沒有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單純靠粉筆、黑板等傳統的教學工具來進行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是跟不上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師,提高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能力尤為重要。提高自己的課件制作水平勢在必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一項輔助手段,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得體會《《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培訓心得體會》。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我們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有助于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把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圖片等資料展示給學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某些問題的設置,可以培養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意識,加深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選擇合適的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大我們的課容量,節約時間。
通過培訓,我對教學資源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它是為師生有效開展教學提供幫助的各種可利用的條件。最寶貴的資源是思維方式,最重要的資源是學生的大腦,最生動形象的資源是多媒體資源,最容易復制和傳播的資源是數字化資源。從廣義角度講,不僅教師、教材、教室是教學資源,而且學習伙伴也是教學資源;不僅學習小組是一種資源,而且學生遇到的困惑也是一種資源,甚至學生所犯的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資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多變的過程,單一的某種資源很難滿足實際教學需求,通常是多種教學資源一起使用或按一定序列使用。所以,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教學資源,考慮各種資源的特性,整體協調,互相配合。信息化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差異。信息化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地位,是學習的幫促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進行生成性、創造性、自主探索、交互學習,教學形式是交叉學科、帶實際情境的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很豐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地把信息化教學模式融入自己的課堂,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教學設計11
多媒體課件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誘導學生思維,探究生命活動規律,不僅能優化課堂教學,而且能提高學生素質。
細胞膜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特性是選擇透過性,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對微觀世界的動態變化卻顯得無能為力。我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教學情境,誘導學生觀察思考,相互討論,共同探究規律,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課件的設計與應用
1.1單細胞的原生動物生活在水中,通過草履蟲的生活情境的動畫展示,以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誘導其思考、探究細胞膜的功能。
1.2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屏幕展示細胞膜的結構模型,通過觀察總結出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及結構。如何理解細胞膜結構的流動性是本節課的難點。電腦模擬生物學經典實驗——人鼠細胞的融合:用不同的熒光物質分別標記人鼠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分子,最終融合后的細胞表面熒光分布均勻。這個實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經觀察思考,相互討論,發現蛋白質分子具有流動性。教師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轉、互換、跳層等運動,使學生仿佛親臨微觀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1.3物質出入細胞是一個微觀的動態的過程,首先通過畫面展示高錳酸鉀晶體溶解于水的過程中溶液顏色的變化,說明分子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的運動趨勢。然后展示自由擴散是分子直接穿過細胞膜上的小孔的過程;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載,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內;而主動運輸則是一個逆濃度梯度的過程,不僅需要載體,還需要消耗能量,我們形象地將能量比喻成小火箭,在火箭的推動下,載體將運載的物質送到細胞膜的另一側。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教師因勢利導,歸納出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1.4比較物質出入細胞的3種方式,可以從細胞內外濃度差、是否需要載體、是否需要能量這3個角度進行。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呢?此時畫面展示高山滑雪的體育運動情境,隨后展示江河中穿梭的船只、木筏,以此畫面為背景,給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誘導學生產生聯想和遷移,用已有的知識類比3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5教師應及時了解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并作出評價和修正。課件中設計了如何解釋海帶細胞中碘的濃度比海水中高一千多倍等形式多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既實現了信息反饋,又完成了對本節課的小結。
2.對比與反思
在對照班級的教學中,采用傳統的講授法,并努力引導學生想象微觀世界的結構和運動,但全班絕大多數同學表現出一種茫然的表情,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授,學生默默地聽著,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機。在課后的練習中,同樣反映出教學效率低于多媒體課。面對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我們不能不進行深刻的`反思:
2.1計算機作為新型教育媒體的應用和發展,既實現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信息的同步輸出,又能超越時空的限制,把學生的思維帶進微觀世界、模擬的試驗環境以及美麗的大自然之中。教師由單純的信息表達者轉變成信息的加工者、組織者,處于主導地位,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新知識,而是在觀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改革,作為生物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技能,而且還要具有設計開發教學軟件的本領,這是我們面臨的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
2.2多媒體課件可以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但絕對不能盲目擴大一節課的信息量,要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間和時間。青少年學生具有富于想象、喜歡懷疑和爭論的心理特點,培養其探究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誘思情境,展示相關知識背景,引導學生獨立地探索和發現、相互討論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經過長期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
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增長知識、熟悉理論,還應當培養實踐能力、加強科技意識、訓練創造思維能力。首先要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明確實驗的主要目的,規范實驗的操作要求,了解實驗的整個過程;其次要學會知識和理論如何與實際相結合、與生活相聯系,從而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更加豐富、更加扎實、更加全面;接著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識,隨著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新的內容不斷涌入到考題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生物等,因此,學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能夠關心科技時事、了解科技發展動態;最后,我們還必須經常進行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訓練,嘗試從一個現象聯想到另一個現象、從一種知識遷移出另一種知識,讓自己的知識和理論系統化、立體化,使自己的生物學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2.3多媒體課件可以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但絕對不能盲目擴大一節課的信息量,要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間和時間。青少年學生具有富于想象、喜歡懷疑和爭論的心理特點,培養其探究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誘思情境,展示相關知識背景,引導學生獨立地探索和發現、相互討論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經過長期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設計12
《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多媒體信息的特征,知道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和基本的評價標準;; 2.掌握如何用適當的方法多種渠道獲取與制作各種多媒體信息,并能合理運用; 3.能選擇恰當的工具軟件處理多媒體信息,制作一個完整的多媒體作品,呈現主題,表達
創意;
(二)過程與方法
課前準備:制作一個有關多媒體基礎知識與應用的`內部教學網站,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清晰地知道教學的內容、練習的要求等等,也可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查閱,同時也能通過網站提供更多的例子和學習資料,有利于學生課堂和課后的自主學習。
1.體會用多媒體信息表達主題、創作作品的優越性;通過思考和實踐感受不同媒體信息的表達作用;
2.能辯證地從多角度去分析和評價多媒體作品,學會欣賞優秀的多媒體作品,并能從中受到啟發,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
3.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鼓勵原創,體驗作品創作中的艱辛和樂趣。
多媒體作品制作要求:
自選主題,利用熟悉的多媒體創作工具軟件制作一個多媒體作品,并記錄制作過程。 一、確定主題
字素材,數碼相機拍攝的圖片,使用軟件編輯過的圖片,自行創作的圖像、動畫,使用掃描儀掃描圖像,使用數碼攝像機錄制視頻錄像,使用錄音軟件錄制解說詞,使用軟件抓取音軌,使用軟件進行音頻格式轉換,使用聲音編輯軟件對聲源素材進行剪輯、上網下載(請注明下載該素材的網址)等。 三、設計內容
畫出作品的結構圖,并用箭頭表示各內容間的轉向關 四、準備素材(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加工)
你使用了那些方法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如果是在網上下載的請注明下載該素材的網址,原創作品請注明使用的軟件和參考資料。談談你準備和獲取各種素材的經驗。
你使用了那種多媒體創作工具來編制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什么特點?具有怎樣的功能去體現你的創作意圖? 六、經驗交流,推薦作品 請你推介一下你的多媒體作品。 你覺得還有那些方面有待改進? 你希望得到的作品評價:
通過本章的學習和多媒體作品的創作,你有哪些收獲?
多媒體教學設計13
[關鍵詞]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xx)32-0041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多媒體課件以其新穎、生動、直觀、靈活的優勢,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數學教學中,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多媒體課件在設計上還有許多有待改善的地方,下面筆者著重分析多媒體課件在制作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應對方法。
一、多媒體課件在制作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不考慮教育條件本身的限制,多媒體教學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不夠科學合理,結合自身多年中數學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多媒體課件在制作和使用中存在如下問題。
1.師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得快,學生記得慢”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主要表現為師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一方面,教師往往認為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版式清新、內容豐富、前后銜接,一味地以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為目的,很少顧及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學習實際,與學生的互動較少,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很多學生都是走馬觀花地瀏覽教學課件,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到位,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部分學生未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再加上教師的機械灌輸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所以導致學生很難真正完全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益。
2.課件內容缺乏新意,教學風格僵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書面語不能給學生帶來最直接、最生動的解釋,教師缺失了傳統教學中肢體語言的使用,由于受到網絡教學的影響,教師普通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以往富有特色的教學風格漸漸同質化,加上學生與教師的互動缺失,學生對學習沒有了最初的新鮮感和好奇心,也少了一些豁然開朗的頓悟,教師設計的多媒體課件缺乏新意,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思維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不能發展創造性思維,此外,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將書本的版式和內容“復制”到多媒體課件中,導致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巨大、知識點龐雜,如果教師不加以整理并創新設計,必然會影響數學教學效率。
二、多媒體課件設計的方法與技巧
1.強化師生交流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保障師生交流
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應增加師生交流互動的環節,多設置一些小問題供學生思考,讓學生真正跟得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觀感受,適當采用趣味字體和情境動畫,開展師生交流、協作活動,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講述“圓柱、圓臺、圓錐、球”等三維空間概念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以動畫的形式演示一下它們是如何通過一個二維形狀旋轉形成三維物體的,然后,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體,與學生就“三維空間”的概念展開討論,以“教師提問,學生解答”為教學模式,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這樣制作出來的多媒體課件定能讓學生滿意、教師省心,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2)注重師生互動
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由于學生是課件的主要瀏覽者和學習者,所以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時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適當調整課件的內容及版式,應突破與個別優秀學生的互動限制,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全體學生互動。
例如,在教學“數列的極限”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揭示了無窮數列的變化趨勢,學生一般很難理解當n趨向于無窮大時,數列(2n/1)會無限趨向于0,這時,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動畫展示,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采用優等生帶動學困生的辦法),讓各個小組針對數列變化的趨勢來展開討論,教師可提出關于數列的知識點問題,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并派一個代表回答教師的問題,答題正確率最高的小組可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教師也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交流討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多種媒介形式綜合使用,合理搭配突出效果
(1)突出針對性
應用心理學中相關研究表明,當刺激物足夠強烈、有新意、有對比性時,就能引起人們對它的興趣和關注,所以在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①應用的媒介要盡量主次分明、各司其職,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可以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但音量要適宜,且盡量為純音樂,起到烘托背景的作用,而不是欣賞音樂的作用;②媒介的應用要盡量高雅和富有藝術性,從美學的角度出發,以不同的形式突出文字內容,闡述重點內容,簡明扼要,而不是簡單地從書本摘取,東拼西湊;③媒介要始終服務于課件主體,不能為了媒介的使用而使用,要做到每個媒介的使用都有自己的目的,每個媒介都是為達到最佳的數學教學效果而設計,這樣才能算是真正合格的課件。
(2)突出創新性
多媒體教學設計14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系統;聲樂教學;設計;實踐
在目前的信息科學技術領域中,多媒體技術算得上是發展最迅速的一種技術。在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先進的情況下,人們完全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共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源越來越多。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聲樂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怎樣將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效運用到教學中成為高校聲樂教學的重點之一。
1高校聲樂教學和多媒體技術
1.1高校聲樂教學
高校的聲樂教學是高校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聲樂教學能夠對學生唱歌時的發聲、演唱時的技巧以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審美進行指導,不僅如此,聲樂教學還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不一樣的鍛煉,其表達能力、藝術修養和創造力都能夠實現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通過有效的聲樂訓練可以使自己的聲音得到更好的塑造。
1.2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是目前應用廣泛的一種高科技技術。其通過計算機將文字、圖片和視頻等信息進行綜合性處理,在相互聯系之后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將復雜的問題通過多媒體技術變得簡潔明了,也可以把枯燥無味、簡單無聊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一些靜態的、很難引起學生注意的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展示可以變得生動、形象;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表現的非常具體、直觀。將多媒體教學系統運用到高校聲樂教學中,可以改變原有學生單純接受聲樂訓練的情況,把多媒體教學系統有效地運用到高校的聲樂教學后,學生的學習就不再僅僅是通過演唱來進行,還可以是視覺上的刺激、聽覺上的享受。在多媒體教學下,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定會更好。
2多媒體教學系統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2.1以豐富的聲樂資料對學生進行指導
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多媒體教學系統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用豐富的聲樂資料對學生進行指導。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能夠收集到許多和聲樂教學有一定關聯的教學資料,教師把這些資料進行一個有效的整理后就可以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在直觀的教學資料展示下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收獲。例如,某一節課的內容需要向學生介紹某些樂器,而學生之前對這些樂器根本沒有任何的接觸,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教師能夠進行細致、繪聲繪色的講解,學生也無法真正感受到這些樂器對聲樂表演具有怎樣的幫助和作用。此時,教師如果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生動、豐富的樂器圖片,以及該樂器演奏的資料為學生進行展示,那么學生就能對樂器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這樣做以后,不僅極大的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且學生在聲樂學科上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被有效激發出來,聲樂教學的質量也可以得到提高。
2.2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高校聲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在教學時只有將學習情境良好的營造出來,聲樂教學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營造學習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創新,要摒棄以往教師教授、學生只負責聽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的積極性真正調動起來,讓學生參與到演唱以及演奏的實際活動中,真正參與到聲樂教學和聲樂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對學生賞析音樂的`過程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從音樂表達的主題、情感以及作品所具有的風格進行分析,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聲樂方面得到訓練,其音樂鑒賞能力也可以得到極大的鍛煉。此外,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相對真實的演唱情境,供學生進行演唱訓練,在這樣一個相對正式的演唱環境中,讓學生體會聲樂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3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輔助運用
3.1課程開始之前的運用
在聲樂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制作一個有趣的PPT課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圖片和動畫將教學內容盡量變得豐富多彩,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和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在PPT中,教師還可以系統地展現聲帶肌肉發聲的原理,在這樣動態、直觀的發聲過程展示下,學生可以更加明白發聲的整個過程,從而掌握更加健康、正確的發聲方法。除了PPT這種形式外,教師還可以制作或引用與聲樂教學有關的、學生喜愛的聲樂學習視頻,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3.2課程進行中的運用
在正式的聲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高校將多媒體技術良好運用到其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所具有的錄音功能,可把學生的聲樂練習記錄下來,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中的某些軟件,可播放學生的練習情景,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除此之外,錄像技術在聲樂教學中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為許多學生在課堂訓練時表現很優秀,一旦進行正式的作品演出就會緊張、無法發揮正常水平的情況,此時,多媒體錄像技術就能起到關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錄像技術可將正式演出的場景進行錄制,并直接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指出學生在正式演唱中的不足,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錄像技術還可以將學生的演唱錄制下來,讓學生自己去觀看,使學生發現自己在演唱中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改正。將錄像技術運用到聲樂教學中,還能增加學生對自己的自信心,不再害怕正式的演唱。
3.3課程結束后的運用
許多教師認為課程結束后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其實不然。在高校的聲樂教學結束后,多媒體教學系統對聲樂教學依然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錄音和錄像設備,仍然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極其重要。學生可以運用多媒體錄音、錄像設備,將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講述的重點內容錄制下來,在自己練習的過程中如果對某一方面的內容有所遺忘,就可以查閱錄音或者視頻進行復習。學生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系統中運動肌理監測模型,檢測其自學過程中的發音是否準確。因此,多媒體教學系統在高校聲樂課堂教學結束之后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
4結語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如果能夠將多媒體教學系統有效的運用到其中,那么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都會得到符合時展的進步。因此,高校教師在未來的聲樂教育過程中,要摒棄過去陳舊的聲樂教育思想,把多媒體教學系統巧妙地運用到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只有這樣,高校聲樂教學才能獲得發展,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音樂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會輕.關于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藝術評鑒,20xx(14).
[2]黃學軍.淺談聲樂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與實踐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xx(19).
[3]胡俊賢.聲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應用特點與應用價值探析[J].戲劇之家,20xx(15).
[4]熊陳.聲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xx(3).
多媒體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3、理清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我們的生活中又走進了一位新朋友.他簡直是無所不能,既能給我們的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又能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給與莫大的幫助與支持.你們知道這位時代的驕子是什么嗎?對!就是電子計算機.
2、板書課題: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3、同學們對電子計算機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們共同學習課文《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深入了解它們.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反饋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具體要求:請一個學生或者小組匯報的形式,談談自學生字詞的收獲.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說說應該注意什么?
(2)再次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結合字典中的解釋,理解課文中詞語的含義.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角色:本來比喻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物,課文中把電子計算機比作人,說明計算機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為“音信,消息”;在科學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號傳送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是接收符號者事先不知道的.
傳真:通過有線電或無線電裝置把照片、圖表、書信、文件等的真跡傳送到遠方的通訊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電腦與電腦連接起來形成的電腦網絡.
2、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指名分段朗讀,集體糾正讀音.
3、課前,同學們都閱讀查找了有關電子計算機和多媒體的有關資料.哪個同學愿意舉例說一說電腦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三、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預習中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你能試著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答案嗎?(預習中給同學們提出了四個問題:什么是多媒體?多媒體與計算機有什么關系?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多媒體的哪些知識?你對電子計算機越來越“神”是怎樣理解的?)
2、學生分小組討論,試著解決問題.
(1)多媒體指的是能夠傳遞信息的物體.
(2)目前,具有多媒體功能的電腦設備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可以使用它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發傳真、看vcd、聽cd、唱卡拉ok……還可以在家中上網.
3、指導學生分段,歸納段意.
思考: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知識呢?
(課文的2——5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多媒體與計算機的知識.)
追問:課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第一自然段簡單地向我們介紹了計算機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講的是計算機的技術將會發展的非常迅速,而且會越來越“神”)
4、再次朗讀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進一步理清文章的層次.
四、作業
1、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查找有關計算機與多媒體的資料,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與多媒體的簡單知識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主動學習的興趣.
3、學會運用舉例說明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深入學習,理解課文的內容.
1、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把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
2、引導學生將各組提出的問題篩選、分類,歸并成幾個大的問題,請學生寫在紙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現的問題:
(1)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怎樣誕生的?
(2)人們為什么把電子計算機稱為“電腦”?
(3)多媒體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電腦與計算機有什么關系呢?
(5)計算機越來越神.她會神到什么程度呢?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再次深入默讀課文,進行獨立思考.然后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4、匯報解決以上的問題.
思考題一
學生甲: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于1946年誕生于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博物館,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學生乙:我想介紹我查找的一份課外資料.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發明于二戰之中.因為它是為美國海軍繪制彈道圖用的.它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電線,是用電磁信號移動機械部件.它的運行速度很慢,3——5秒運行一次,適應性也很差,只適用于專門的領域.他只是一臺普通用途的計算機.
學生丁:短短幾十年里,計算機已經奇跡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電子管運行的計算機.十一年以后,就出現了第二代晶體管計算器.七年后,又更新產生了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十年后,又發明了現在較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幾十年的`時間,計算機有了如此大的發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進,一次比一次用途廣泛.以至于成為現代社會的天之驕子.
思考題二
學生甲:在發明之初,計算機確實是用來進行計算的機器.用它進行比較復雜的數學計算.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今電子計算機早已經不單純地運用在計算方面了.科學家們把計算機做成像人的大腦一樣的機器,迅速的對外界傳來的信息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處理.因此,人們把它稱之為電腦.
教師追問:通過你對電腦的了解,你能說說電子計算機可以做那些信息處理嗎?
學生丁:電子計算機可以幫助人們進行各種數據的存儲,可以進行文字處理和表格處理,還可以進行圖片、動畫……處理.
教師小結: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電腦”的稱呼呀.
思考題三
學生甲:媒體指的是能夠傳遞信息的物體.過去,媒體傳遞信息的功能比較單一.例如電話之能夠傳遞聲音,電報只能傳遞文字信息.當今人們希望有一種具有“十八般武藝”的設備,能夠傳遞多種信息.這樣的設備被稱之為多媒體.
學生乙:作者運用中國的“媒人”的作用來舉例說明了什么叫媒體,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教師追問: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體呢?
學生丁:可以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發傳真……還可以上網……現在還有許多的多媒體家庭中還沒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的.
思考題四
學生甲:作者通過人體各種器官與大腦的關系的闡述,說明了電腦與多媒體的關系正如人的大腦與各器官的關系一樣.
學生乙:作者在這里運用了比喻的說明方法.把電腦比成了“司令部”,說明了電腦與多媒體的關系,使我們了解了電腦的重要作用.
思考題五
學生甲:電子計算機發展的速度相當快,差不多每十年就產生一代新的電子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會越來越神.
學生乙:具有多功能的電腦的用途非常廣泛.作者運用了列舉的方法,使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電腦的重要作用.
學生丁:多媒體電腦功能巨大.作者運用了一句諺語概括地說明“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擁有一臺多媒體電腦,不用走出家門,就能夠了解天下發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內容.
二、思維拓展練習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計算機發展的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那么,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計算機能夠神到什么程度呢?請你展開大膽的想象,設計出新型的電腦.把自己的設計方案及草圖畫在紙上.
2、朗讀課文.匯報交流.
【多媒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教學設計12-19
多媒體教學心得03-10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03-24
多媒體教學心得體會12-27
淺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7-27
多媒體應用語文創新教學07-27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7-27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7篇03-24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7篇)03-24
多媒體語文教學反思9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