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熱門)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過程與方法:
對課文重點語句的品讀、賞析,學習作者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三、教學策略
《爬山虎的腳》一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
四、教學過程
(一)進入課文,引導質疑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一篇文章,齊讀課題。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植物為什么會有腳。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
2.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3.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走進文本、深入探究
1.品讀課文,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爬山虎的葉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很美。
讀: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教師追問: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
預設: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
教師追問: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
(2)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
預設:
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教師引導: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看著為大家讀出這種美來?
(3)教師總結:多么新鮮的葉子啊,多么茂密的葉子啊,多么美麗的葉子啊。作者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如果你不注意看,能看清楚葉子下面的腳嗎?這些都說明作者在認真觀察。
【設計意圖】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切美好的描寫背后,都需要認真觀察作為基礎。
2.細讀課文,探究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1)教師引導:作者還認真看出了什么?自己讀讀3~5自然段,將作者認真觀察到的內容用橫線畫在書上。
預設:
爬山虎的腳是長在莖上的。
師引導:這是寫爬山虎腳長的位置。
預設:
爬山虎的腳像蝸牛的觸角。
師引導:這是寫腳的樣子。樣子像──蝸牛的觸角。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把腳比作觸角。)
預設:
顏色跟剛長出來的嫩葉差不多,也是嫩紅的。
師引導:這是爬山虎腳的顏色。好,把作者注意的這些綜合一下,你認識爬山虎的腳了嗎?在紙上畫出你認識到的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師引導:哪位同學再來給大家完整生動地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介紹,還可以運用一些表達方法及恰當的語言寫出來,就會更加生動。
(2)教學過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腳來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沒有注意它的腳是怎么爬的呢?請用筆在文中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預設:
抓住動作詞:觸、變、巴、拉、緊貼、爬。一系列詞語清楚地寫出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師引導:和同桌交流,說一說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誰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
師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接著爬──同學接讀課文。
過渡語: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正是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往上爬,所以他的葉子很均勻,沒有重疊的。這也體現了爬山虎的聰明,均勻無重疊的葉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陽光。
師引導: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動詞,他們的順序能互換嗎?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不能換位置,是按順序寫的。)
師小結:這些詞是有先后順序的,不能互換,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現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墻上了吧是,因為產生了拉力。葉圣陶爺爺運用了這些動詞,準確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3)爬山虎的“腳”與墻有什么關系呢?
對比學習:沒觸著墻……萎了,沒有痕跡。
觸著墻的……變成灰色,相當牢固。
師引導:從剛才的學習當中,你有什么體會?
預設:知道
(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
(2)作者觀察細致;
(3)不是一次觀察,而是長期觀察。
師小結:觀察不但要用心,還得細心和有耐心,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樣處處留心觀察。
【設計意圖】本部分的設計力圖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一是讓學生關注到作者是抓住動詞描寫具體的;二是體會出作者是在長期的認真觀察后,才能寫出這樣生動,具體的文章。
(三)總結學法、布置作業
師引導:同學們,你們覺得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美嗎?老師想請大家說一說,為什么葉圣陶爺爺能把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寫得這么有魅力呢?
預設:觀察仔細。抓住了爬山虎的特點進行了細心觀察,觀察了很長時間。
師引導:是呀,只要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你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老師想邀請同學們來參加快樂嘗試活動,大家愿意嗎?
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用一句或幾句話來描述一下圖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說說你喜歡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嗎?
預設:我喜歡柳樹的枝條,微風一吹,她隨風搖曳,像一位美麗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預設:我喜歡仙人掌,雖然它的外表長滿了尖刺,卻能開出鮮艷美麗的花。
預設:我喜歡含羞草,它是一種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你用手輕輕碰一下,它的葉子就會左右合并,過一會兒又會散開。
預設:我喜歡月亮姐姐的臉,她的臉是多變的,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半圓的,有時候只露出小半邊臉。
(四)布置作業
1.回家后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長的介紹給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2.回家后去仔細觀察一下你周圍的植物,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的驚喜發現,然后可以寫一篇觀察日記,下星期的語文習作課進行交流。
3.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5-27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5-25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4-23
《爬山虎的腳》的教學設計優秀11-14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06-09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8篇05-31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15篇05-27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5篇04-23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5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