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挑重物,而且看似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并一直掛在書桌前。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感情朗讀課文。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學構想
本組的訓練重點是“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教學時應有意識的聯系例話中講的一般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挑山工的.精神,理解挑山工所說的意味深長的話,然后進一步體會作者為什么畫挑山工的畫,再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與學生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說起他們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卻常常走到游人的前面去。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誰知道“挑山工”是怎樣的人?(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讀,提示學生注意讀準字音。
2、誰愿意讀給同學們聽?喜歡跟讀哪一自然段就跟讀哪一自然段。
3、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學生互相質疑。
飽覽 題句 誦讀 包蘊 意味深長 騰云駕霧 心悅誠服 攀談 不解之謎 哲理
三、師生合作學習
1、課文第一自然段講了挑山工的樣子,誰愿意讀一讀,讓同學們加深對挑山工的印象。
2、讀完這一自然段后,同學們對挑山工有什么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認識:
(1)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么樣的?
(3)挑山工登山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線?
(4)挑山工登山走折尺形的路線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
3、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詳細地描寫挑山工?請你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1)作者對什么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時間卻并不多。)
(2)作者為什么會感到奇怪?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么,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作業設計
1、自己回家讀感受最深的自然段,體會感情。
2、想一想自己今后該怎樣做?
板書設計
特點:折尺形路線
4、挑山工
奇怪:路程長一倍,時間卻不多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學習課文,重點指導感情朗讀,要求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容,并聯系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挑山工的特點以及作者的疑慮,那么,挑山工是怎樣解開這個不解之謎的呢?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2、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學習
1、分組練讀課文,思考討論:
(1)在登山的途中,作者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3次)
(2)他們是在什么情況下相遇的?(山下、回馬嶺陡直的山道邊、半山腰的五松亭)
(3)這幾次相遇都有什么共同點?(開始“我們”超過他,后來發現他走在前面,到達相遇點。)
(4)作者為什么和挑山工攀談?(為解開心中的不解之謎。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挑山工的一段話,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多遍朗讀。)
(5)作者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做回答。)
(6)為什么要畫它?(引導學生談精神:認準目標、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2、學生互相質疑,教師點撥。
三、聯系實際談感想,練習口語交際能力。
1、學了這一課后,你最深的感想是什么?
2、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討論、交流。(要求學生聯系實際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做。)
3、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和老師聽聽嗎?
四、教師評價總結,課外延伸
1、教師對學生所說的進行評價。
2、希望同學們回家把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作業設計
1、今天的感想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或者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2、預習第五課。
板書設計
負荷重
特點 路程長 生疑
速度快 |
4、挑山工 相遇——攀談——解疑
|
畫畫 ———— 明理
課后小記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2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快與慢”的第一篇課文。文章是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課文記敘“我”登泰山時發現挑山工登山的路程,雖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游人慢。經過與一位挑山工相遇、接觸、交談,得知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他們登山時腳踏實地、堅持不懈,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實實、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來寫。首先寫“我”登山時看見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寫“我”與一位挑山工交談,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寫下山后畫了一幅登山畫,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勵自己不斷向前。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朗讀、感悟、理解能力。
3.通過人物外貌,體會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挑山工的話,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的話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從中受到啟發。
(四)教學難點
理解挑山工的語言;體會課文最后一句中“它”的含義。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資源準備
教學課件
二、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1、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讀,激發他們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果。
2、以讀為本,讀中悟理悟情。讀,是語文課堂的基點。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知,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
3、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注重學生自主理解、體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做批注。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簡略)
一、師生淺談單元主題“快與慢”。
二、導入課文《挑山工》。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集中學習重點生字詞。
五、梳理文脈,概括主要內容。
六、認識挑山工們登山特點(學習第一自然段)。
七、了解作者關于挑山工的“不解之謎”(學習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挑山工》。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挑山工是一群從事挑貨上山的人。本文作者馮驥才為他們既寫了一篇文章又創作了一幅畫,通過閱讀課文、欣賞圖畫,讓我們初步認識了解了這群人。
2.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課件出示:
誦讀平衡樸素健美哲理
包蘊陡直攀談憨厚登攀
咧開嘴光溜溜沉甸甸黑黝黝
騰云駕霧不解之謎心悅誠服意味深長
3.回顧作者的“不解之謎”。
師:挑山工泰山上隨處可見。作為作家和畫家的馮驥才登山時卻把目光投向最不起眼、最普通的挑山工。這源于作者登山時留心了一個現象,他感到奇怪,成為了他心頭的一個不解之謎。同學們,你們知道他的謎是什么嗎?
師引導學生回顧挑山工登山的情形強調“謎”點。
二、精讀感悟、體會人物形象
1.引人新授內容。
師:要想解開這個謎,我們得走近他們、深入了解他們,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作者有幸在泰山上結識了一位挑山工,在登山途中幾次相遇,還進行了一番親切交談,最后不解之謎終于解開了。
2.初讀,整體(3—5自然段)把握。
師:找找讀讀文中描寫這個挑山工的內容,看看作者主要從哪些方面描寫了這個挑山工?
生交流反饋。
教師梳理:外貌、語言。
【設計意圖】對這一部分先整體把握,為后續的理解體會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奠定基礎。
3.細讀外貌,體會人物性格特征。
請畫出文中描寫挑山工外貌的語句,體會他的形象(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可在書旁或稿紙上做批注,可以是幾個詞語或句子。
師生交流。
課件出示——
(1)我們在山下買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個挑山工,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中間露出鮮紅的背心。
(2)……褂子脫掉了,光穿著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3)他濃眉一抬,咧開嘴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
師引導概括:健美、樸實等。
【設計意圖】認識了解人物,大都從直觀外貌入手。由表及里,由易到難,這是認識規律。此處,可以通過文本閱讀滲透寫法指導——描寫人物,外貌是重要內容。
4.精讀“語言”,體會人物精神品質。
(1)師:這位挑山工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他的語言,他的一番話讓“我”心悅誠服,消除了疑問。我們來看看他對“我”講了哪些話。找找、讀讀、體會體會、做做批注。
(2)師生交流。
課件出示——
“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思考——
a.“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
請把這句換一種說法(變為陳述句)。
b.“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
找出文中與之相對應的句子。
c.“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
體會、概括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d.“我們跟你們不一樣。”
請結合課文內容,想想游客與挑山工還存在哪些方面不一樣?
【設計意圖】這是課文理解的重難點。教師設計幾個問題,有條理,有層次地分解了理解難點,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速度并不慢”的原因和體會出挑山工的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精神。
師生交流,體會人物精神品質(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師引導總結: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慢就是因為他們他們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5.體會最后一自然地的“它”的含義。
6.教師總結全文。
7.回顧全文,填空練習,領會文章主題。
課件出示:
回顧課文內容,動腦填一填
挑山工一番話讓我(),讓我明白了他們的登山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雖然他們(),雖然他們(),但是他們()、()、();可不像我們游人()、(),一路上時而飽覽壯麗的山色,時而()時而(),怎不被落在后面挑山工趕上、超過?
是呀,真正的“快”、最終的“快”,往往就取決于這種精神態度——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腳踏實地地去努力。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離不開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本真。此處設計讓教學由點回到面,由局部回到整體;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讓學生感悟“快與慢”的辯證關系,并受到思想啟迪。
三、欣賞泰山風景,升華情感。
課件出示數幅風景圖畫,激發對挑山工欽佩、贊美之情。
四、作業:寫一篇讀后感。
【設計意圖】讀,起于疑,得于思,成于寫。“寫”是閱讀理解的物化,“寫”促進學生將美好思想情感不斷內化。
(三)板書設計
挑著重擔
挑山工路程多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速度并不慢
課堂反饋
教學設計適應四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課堂交流順暢,互動頻繁。學生成功掌握閱讀重難點,課堂教學效果佳,基本達成預定目標。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二、學習準備
有條件的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三、學時安排
三學時。第一學時,熟讀課文,了解大意;第二學時,討論、體會挑山工登山的執著、艱辛;第三學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蘊含的道理及作者觀察生活和寫文的方法。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貨、奏、衡、誦、杖、超、肌、拘、耽、誤哲”的讀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并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著、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第二學時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帶著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3、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折尺形的登山圖。
4、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頭腦里要浮現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系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5、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發表有創意的見解。
6、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贊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三學時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04-22
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04-21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精選11篇)05-13
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5篇04-21
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5篇)04-22
《挑山工》優秀教學設計07-12
挑山工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07
語文《挑山工》教學反思(精選10篇)06-16
語文《挑山工》教學反思4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