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查找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準備《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2、揭題、讀題。
3、審題: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回答問題。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結果。這也是在解決課后第二題。)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1段:
什么叫“妒忌”?
(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⑴指名2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個學生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⑵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⑴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
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⑵那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⑶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⑴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⑵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⑴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里軍令狀、白酒招待。
⑵討論、交流:
6、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⑴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⑵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①(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②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師:課文開頭就點明了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么關系?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理解詞語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問: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3、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4、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⑴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⑵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⑶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⑷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⑸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⑹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⑵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假設?
⑴指名讀第三節。
⑵口頭完成填空。
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書:
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么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⑴比較句子:
①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②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問:兩句句子有什么區別?用哪句好?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⑵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⑶句。
2、理解這句句子:
⑴“顯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料想的相符。)
⑵“事實”是什么?“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
(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合嗎?(符合)用上“果然”表現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⑶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
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⑴⑷句)。
2、指名讀6~7自然段,說說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
板書:
四更時候,因為這時候江上大霧彌漫。
⑴板:大霧彌漫。
⑵這時候江上大多彌漫到了什么程度?(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么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么關系?
⑴出示: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⑵先默讀6、7節,然后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所以曹軍才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彌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的原因。
⑴諸葛亮是什么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為什么?
⑵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后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于他識天象,了解天氣變化情況。板書:識天象
⑶齊讀小黑板上第⑴、⑷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為江上大霧彌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并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⑴看示意。(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么?(準備受箭)
⑵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引)“……”。
第三課時
一、溫故
二、繼續學習2~4部分
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么?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自然段)
4、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么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為什么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板書:
知曹操性
5、這時曹操是怎么做的,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寫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6、看示意: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為什么?(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弓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為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
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⑴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⑵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⑶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這表現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并能利用它。
板書:
曉地利
4、齊讀第9自然段。
三、學習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四、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六、完成課后練習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白雪公主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順著繼母四次設計陷害白雪公主展開,白雪公主善良卻不辨敵友;單純卻擋不住誘惑;受到朋友救助卻不重視忠告;致使三次上當受騙,屢陷死境。故事告訴少年兒童要不受誘惑,分清敵友,保護自己,發展自己。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2.感悟白雪公主的形象,引導學生感悟白雪公主的生活教訓。
【教學重點】
感悟白雪公主的新形象及生活教訓。
【教學預想】
本篇童話的故事情節多數學生比較熟悉,學生的認知不是從零開始。因此,教學重點不是了解故事情節,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白雪公主是一位美麗善良純真的小姑娘,在學生心目中白雪公主的形象是完美的,依據教學目標,所以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分析四次上當受騙的原因上,也就是感悟白雪公主的新形象,感悟白雪公主的生活教訓上。
【教學過程】
1.引導學生感知故事的內容。
(1)了解學生的已知
上課時,教師可問學生:“誰讀過或看過白雪公主這個童話?”(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白雪公主這篇童話故事的`熟悉程度,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設計教學環節。如果多數學生都知道這個故事,可以讓愿意講的同學講講這個故事,這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再問:“你印象中的白雪公主是怎樣一個人?”如果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太熟悉故事情節,可讓學生打開書,接龍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
(2)復述故事情節
復述這個故事,體現以學生為本,初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鍛煉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可根據王后四次設計毒害白雪公主的情節,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準備復述一個故事情節,各組推選一人復述。教師提示:要抓住人物的語言詳細復述,重點的內容可用文中的語句。其他學生評議,對缺少的故事情節,本組同學可以給予補充。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的形象。
(1)感受白雪公主及王后等人物的形象
在學生復述(或朗讀)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教師可問“故事中的人物,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讓學生從故事中提取信息找依據。這個問題的設計,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學生找依據時,必然會抓人物的語言,重點分析理解語言,學習語言,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習通過人物語言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如果學生只是概括地回答,如:我喜歡七個小矮人,因為他們善良可愛,這樣,就可讓學生用原文回答;如果學生能準確地抓住人物的語言,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品味人物的形象。對王后形象地分析,抓住她是怎樣陷害白雪公主的,重點分析王后和鏡子對話的內容及其變化,來感悟王后的形象。
(2)重點感悟白雪公主的形象
預計學生對七個小矮人和王子的形象回答得比較準確,對白雪公主的形象可能回答不完整,多數學生只是能答出白雪公主善良、美麗、純真,如果是這樣,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面對王后的一次毒害,白雪公主為什么屢次上當受騙?這個問題可讓小組展開討論,預計學生能回答出,她禁不住誘惑,不聽朋友的忠告,不辨敵友,過于相信別人,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等。對于以上人物的分析,學生先提到誰就先分析誰,在分析之中,加強朗讀的訓練。遷移訓練:感悟白雪公主的生活教訓。面對善良美麗得的白雪公主,你對他有什么勸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
【課后反思】有些孩子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愿意表現自己,使得這節課沒有預設的那么好,今后會更加注重學情的調查,調動更多孩子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3
一、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
⒈學習第3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一句是中心句?這一句說了什么?
⑶理解舉世聞名。下面兩句話就是具體寫他的舉世聞名的。
⑷小結:
第3自然段寫了海洋公園里海豚的表演。
⒉學習第4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一句是中心句?說了什么?
⑶理解鬧市口。鬧市口的具體情況怎樣?
⑷看書上插圖,對銅鑼灣鬧市口的繁華獲得感性認識。
⑸小結:第4自然段描寫了銅鑼灣鬧市口的.繁華。
⑹齊讀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一句是中心句?這一句說了什么?
⑶為什么說香港是燈的海洋?又是怎樣具體描寫得?
⑷看書上插圖,欣賞夜香港得美麗。
⑸結:第5自然段描寫夜香港燈光如海洋得美麗景色。
⑹齊讀第5自然段。
⒋學習第6自然段。
⑴學生按照上面得步驟自學第6自然段。
⑵檢查自學情況。
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一句是中心句?說了什么?
⑶請學生小結課文第6自然段.
⑷齊讀課文第6自然段.
三、指導背誦3~6自然段。
⒈聽課文錄音欣賞。
⒉利用板書引導背誦。
⒊各人自由輕聲背誦。
⒋分兩個大組,一組背,一組聽,在交換。
⒌指名背誦。
⒍同桌二人練習。
四、布置作業:
⒈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⒉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正確讀寫帶有生字的詞語,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學習作者通過描寫鄉下人家的景物來表達感情的寫法。
4、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之情。
【教學的重點】
是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2、制作幻燈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多媒體課件,欣賞圖片。看看看這些照片,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談話交流。
3、師激情談話導入:
看到這樣自然親切、優美恬靜的鄉村風光,我們情不自禁的想去看看呢。好,今天我們隨作者一齊走進課鄉下人家,去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那獨特而迷人的風光吧!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2、讀后流交。
3、梳理整合,濃縮場景。
⑴ 過渡:
作者筆下的鄉村生活是如此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其實作者也就是描寫了一些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那課文都描寫了哪些鄉下人家的生活場景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的第1到地6自然段,選一個你喜歡的場景,試一試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⑵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
學生代表發言,教師指導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學生抓住相關事物或是時間來概括說。板書:瓜藤攀檐圖,鮮花竹筍圖雞鴨覓食圖,夏天傍晚圖,秋天月夜圖
三、研讀品味,感受鄉村生活的美
1、品讀課文:
前三幅圖中,你認為哪一幅圖鄉村風景最美?就去讀一讀有關的段落,劃一劃有關的句子,并給你的同位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2、同桌合作學習,感受鄉村生活的美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品味鄉村生活的美
第一幅圖(第一自然段)
1、生談自己的感受,師梳理
2、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
⑴ “裝飾”的含義(、聯系生活實際)
⑵ 在這里“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么呢?
(請學生讀一讀相關描寫)
⑶ 為什么說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體會鄉下人家的自然美。
3、通過對比寫作手法理解鄉下人家的親切棵愛的美。“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⑴ 聯系生活實際“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有什么感覺?
⑵ 通過比較,感受到鄉下人家的淳樸、可愛。
4、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
第二幅圖(第二自然段)
1、學生匯報,教師梳理
2、理解重點句:“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出示投影)”
⑴ 故弄玄虛說:“這句話里的“探”用錯了,只有人能探頭,筍怎么也能探頭呢?應該換成“長”
(引導生理解這是一個擬人句,體會出擬人句的好處)
⑵ 體會讀句子:
如果將“探出頭來”換成“長出來”,會是什么感覺。(引導體會探出頭來感覺雨后春筍生長的速度之快)
3、指導朗讀:指名讀,師生評議;再指名讀;齊讀。
第三幅圖:(第三四自然段)
1、學生匯報,教師梳理
2、學生體會讀:“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擬人的好處,感受作者對這只公雞的喜愛。感受到作者對農家生活的熱愛。)
3、積累背誦:指名背;再指名背,師生評議。
4、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四、指導學生自學五、六自然段
1、選擇喜歡的段,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喜歡讀的練習有感情的讀,喜歡的積累背誦的就練習背誦。
2、學習成果匯報:
五、整體回顧
1、師小節:
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發現無論在屋前、院子里還是小河里,無論在春天,夏天還是秋天,鄉下人家的卻都是這樣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感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節,
2、師生齊讀最后一節。
3、引導總結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善于體會生活的寫作習慣。
六、拓展延伸
1、師出示自己的小詩,激發學習課后“閱讀鏈接”的興趣:
(附:長藤綠葉瓜架,春雨竹筍鮮花。雄雞悠閑自在,小橋流水戲鴨。夕陽鳥兒如畫,紡織娘高唱甜蜜,最美鄉下人家。)
2、布置作業:
自學“閱讀鏈接”。
【板書】
瓜藤攀檐圖 自然
鮮花竹筍圖 親切 擬人
21鄉下人家 雞鴨覓食圖 可愛 順序
夏天傍晚圖 優美 生活
秋天月夜圖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感覺有兩個方面做的非常的好:一是體現了新可標的師生關系;二是加強了朗讀訓練。
一、在課堂上,我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找自己喜歡的地方給大家推薦,在推薦之后,肯定也有喜歡同一個地方的孩子,之后一起交流、討論,這又體現出一種合作。整節課都是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而老師只是一個課堂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
二、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
朗讀對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形象思維,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都都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節課上,閱讀是核心,在課堂中,我是從這幾點入手的:
1、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指導朗讀時就要針對學生這一點,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例如:在學習第五、六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場景,喜歡讀的同學就練習有感情的讀,喜歡背誦積累的就練習背誦。匯報交流時,不僅讀給大家聽,還要說出就喜歡的理由,說后又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每個人都不一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題氣憤異常活躍。
2、給學生學會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復閱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于較難理解的,對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學習,來讀。如: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多層次的讀和指導,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
如:每讀一邊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⑴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⑵ 細讀。質疑后,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
⑶ 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讀出味道。
⑷ “自由讀”學生通過讀,披文入境,融情于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們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體的體驗,在整節課中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5
設計說明:教學內容是20xx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池子與河流》,本文是一首寓言詩,也是一篇略讀課文,通過池子與河流之間的對話,表達了他們對生活、對人生不同的態度。教學時以讀為主線,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了解人物的不同想法。在粗知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從而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自學“滔、涯”等8個生字。借助字典等工具書弄明白詞語的意思。
2.讀懂詩的內容,理解詩中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默讀詩歌,把握詩歌內容。
2.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詩歌,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感,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結合生活實際對池子與河流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詩歌,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感,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對池子與河流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學生字,借助字典等工具書弄明白詞語的意思。
2.把詩歌讀通順,標出小節的序號。
老師:制作PPT,準備作業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認識寓言詩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哪幾篇
寓言故事?(課件出示)寓言也可以用詩歌的`形式來表現。《池子與河流》就是一首寓言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課外閱讀過的寓言,用本單元學過的寓言導入,明白本文是以詩歌的形式講述的。]
2.解釋“池子”,及與河流的關系。(板書:簡筆畫出示池子與河流)
二、初讀課文,學習默讀方法
默讀這首詩,找一找哪幾個小節是池子說的,哪幾個小節是河流說的?
(滲透預習的重要性)
三、再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
1.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8小節,再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課件出示:找出體現池子與河流不同觀點的詞語。用自己的話寫出她們的觀點。)
2.交流合作學習的成果。
3.老師相機進行指導朗讀池子的話,重點讀出池子的安閑。
(1)池子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找關鍵詞。
(2)帶著自己的體會讀讀帶有這些關鍵詞的詩句。
(3)學生朗讀之后,老師和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6
一、復習內容,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聽寫詞語,訂正。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所得)
師小結:本文介紹了松鼠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和段落。
二、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松鼠“漂亮”
生讀課文第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1.默讀,找一找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_____”畫出來。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呢?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的?邊讀邊思考,邊畫出相關語句。
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
3.朗讀練習:無論是玲瓏的小面孔,還是帽纓形的尾巴,都讓我們感受到小松鼠的漂亮與可愛,能不能通過朗讀讓別人也體會到小松鼠的漂亮可愛呢?誰來試試?
(二)松鼠“習性”
1.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說一說這部分介紹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總結,匯報
板書:性格特征---膽小(活動范圍活動時間)
2.讀第三部分,看看這部分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特點?
生總結、匯報
師:你們瞧,作者把松鼠搭窩的過程寫得多具體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畫出來?(先……再……然后……)
師生對讀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4.讀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
生總結、匯報(生育、毛發、愛干凈)
小結:本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突出了它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學習了本文后,我們也對松鼠產生了喜愛的感情。
三、拓展提升,布置作業
師: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生充分討論)
學會觀察;抓住動物的特點;語言準確、生動;融入自己的感情。
課后作業:
1.完成課后第3題;
2.繼續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仿照《松鼠》的寫作方法,接著寫一寫它的生活習性。(簡寫一段,字數100字左右)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師備)多媒體課件。
2.(生備)搜集有關司馬光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這堂課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請學生讀準"司"。告訴學生"司"是"司機"的"司",在這里與"馬"組成復姓。再請學生讀準"光"的音。提示"光"的'音。與生一起空寫"光"。學生完整地讀課題。
二、過渡激趣,整體感知
1、司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寫在課本里讓我們大家學習呢?
2、看課件(動畫),注意聽、注意觀察。
3、再聽讀,自己可小聲跟讀。特別要注意看清課文標點,聽好停頓的地方。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長句子。
(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留心聽,聽后互相評議。
5、(課年展示生字)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三、突出重點,教學課文
1、司馬光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很遠很遠了,課文第一段用了一個什么詞表示?學習古時候"讀準"時"。
2、有一回,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突然,發生了一件很危險的事,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己學習二到六段。要求:仔細讀課文,畫出講司馬光表現的詞句,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交流討論。
(1)發生了什么危險的事?誰來讀二、三兩段課文?其他人注意聽有沒有讀出危險的感覺。
(2)別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進小缸,他們怎么樣了?先指名回答,再讀有關句子。然后引導學生學習生字"都、慌、嚇、哭、喊",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嚇、哭、都"的字形。(看課件,齊讀第四段)
(3)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看課件)讀第五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有沒有強調出司馬光與別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評議,練習朗讀。
(4)結果怎樣?
這里采用師生對讀方式怎樣?朗讀最后一段。
四、練習(課件出示)
1、完成課后練習2。
2、完成課后練習3。
先讀讀"塊、快",引導學生發現它們讀音相同,右邊字形相同,左邊偏旁不同。了解"塊"常指"土塊、石塊",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時間短,也有"快要、將要"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試著自己填空,然后集體訂正。
3、補充練習。
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辦法:
①把小朋友拽出來;
②在缸里,拉他出來;
3/把缸推倒等。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們愛動腦筋,然后將方法進行比較:
大家想的辦法基本是讓人離開水,但在當時情況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來不及,司馬光能及時想到用大石頭砸破缸,使水流出,讓水離開人。這個方法巧妙而實用,這與他遇事愛動腦筋是分不開的。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使學生通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三、課前準備
發動學生尋找慶齡的生平資料,閱讀有關慶齡的故事。
四、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1)、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有好朋友嗎?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你的好朋友?
學生暢所欲言,當有人說出守信用時,板書。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對好朋友之間守信用的故事。板書課題,解釋題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2)、初讀感知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順暢。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
3、討論疏解:
a、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b、文中講到了哪幾個人?他們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c、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慶齡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為了守信就留了下來。
(3)、分角色朗讀
1、交代任務:前后四位學生為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位讀旁白,其余三位分別讀爸爸、媽媽和慶齡的話。先組內練習,然后小組間比賽。
2、組內安排角色,各組練習,教師巡視。
3、小組進行比賽。
4、同學評議,推選優勝組。
(4)、課本劇表演。
(5)、討論深化
1、讀了這個故事,你喜歡慶齡嗎?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
2、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講誠實守信的人和事嗎?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課文,是一篇圖文并茂、文質兼美、充滿童趣和蘊含自然常識的課文。講的是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秋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由此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友誼的情感。
教學設計
秋姑娘的信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體會課文內容,認識秋去冬來時的一些特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在理解字、詞、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語言表達、創新等能力。
3.情感目標:懂得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字詞句及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懂得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的道理。
教學準備錄音機教學掛圖學生課前準備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1.(出示教學掛圖:楓葉圖)秋天到了,楓樹上的葉子都紅了,美嗎?閉上眼睛(師拿走葉子,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睜開眼睛,你發現了什么?你會怎么問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秋姑娘的信》,看看秋姑娘是用什么寫信的呢?給誰寫信的?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就有意識地造成懸念,激起遐想,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行閱讀。】
二、品讀課文,領會情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姑娘摘下片片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們寫信。
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的不連貫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指名讀,進行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
2..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①.聽錄音,想:秋姑娘給哪些好朋友寫信呢?
請小朋友們自由大聲朗讀,找一找。
②.學生回答問題,相機貼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剪貼畫并板書。
③.師:秋姑娘寫的信可真多呀!這么多信中,你最喜歡哪一封呢?你能把它讀給同學聽一聽嗎?
秋姑娘還為讀得好的小朋友帶來獎品呢!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適時鼓勵)
④.師:這些同學讀得好嗎?今天我們也請來了秋姑娘的這幾個好朋友。(帶頭飾的小朋友起來)大家掌聲歡迎!現在請這幾位好朋友說說它們聽清楚了秋姑娘的`信嗎?(聽清楚了)
⑤.師:嗯,這些同學沒有辜負秋姑娘的委托,把信讀得很完整,很清楚,老師替秋姑娘獎給他們每人一片楓葉。
【設計意圖:利用情境法營造自由寬松有趣的課堂氣氛,有得于發展學生的表演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他們自主探索能力。】
師:可你們這些好朋友,聽懂了秋姑娘的話嗎?我們一位一位來問問:
⑥.交流:
“大雁,一路上你們要‘小心’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
師小結:是啊,秋天就要過去,寒冷的冬天就要來到,大雁要到南方去過冬了,要飛得很遠很遠的路,一路上當然要小心了,秋姑娘可真關心大雁呀!誰能學著秋姑娘的語氣,再來對大雁說這些話呢?
(指名讀,師范讀,齊讀)
過渡:看,大雁們記著秋姑娘的話,排的隊多整齊啊!戴大雁頭飾的全組同學做飛的動作,讓我們在一起提醒大雁,多加小心!順祝它們一路平安!
青蛙,老師有個問題,什么叫“冬眠”?
戴青蛙頭飾的同學解釋:到了冬天,我們青蛙就睡在深深的泥土里,不吃也不動,安全過冬,這叫“冬眠”。
師:和青蛙一起要冬眠的小動物還有蛇、烏龜、蝙蝠等等。
【設計意圖:概念是思維的基礎,通過舉例教學學生正確的概念,有利于學生記憶。】
師:秋姑娘在信和你說些什么?哇,小青蛙睡覺肯定會踢被子,會著涼生病了,哪怎么行呢?所以,秋姑娘讓它多加小心。(齊讀多加小心)
師:小結,有了秋姑娘的關照,這個冬天青蛙肯定過得安全暖和。(青蛙頭飾組做睡覺動作)
瞧!它們睡得多香啊!
師:大雁飛走了,小青蛙冬眠了,小松鼠啊,你還玩嗎?你收到信沒有啊?
生:收到了。
師:秋姑娘給你說什么呢?
讀信,那你準備好了嗎?還沒呢?真是一只貪玩的松鼠啊,怪不得秋姑娘不放心呢!誰來再扮演一次秋姑娘,再一次囑咐小松鼠一下。(指名讀,齊讀)
師小結:小松鼠別再玩了,趁著冬天還沒有到,快找食物,找得多一些,豐富一些,就是秋姑娘說的(充足)好過冬啊!冬天食物可不好找哦!(帶頭飾的小組齊說找食物了,找食物了)
導語:山村孩子們,秋姑娘給你們寫了什么啊?齊讀第五自然段,為什么要給小樹裹上“冬衣”呢?(冬天很冷啊,裹上冬衣,小樹就不會給凍死了呀!)
師:多好的秋姑娘啊!同學們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⑦.讀了秋姑娘的信,你感受到了什么?小動物們又是怎樣想的呢?
【設計意圖:積極豐富的想象,生動有趣的表演,又有助于發展語文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表演想象,使學生進入情境,體會感情,從心靈上受到感染,進而讀出感情。】
⑧.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那么關心,體貼別人!我們也要向秋姑娘學習,關心,體貼我們的朋友!現在讓我們把四封信邊起來讀一次,再次體會秋姑娘的美好心靈。
3.學習最后2個自然段。
開始老師給同學們看了一棵美麗的楓葉樹,那紅紅的楓葉可真好看啊!同學們還想看嗎?(想)
出示枝干
師: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
師:能讀好最后兩個自然段嗎?
(自由讀——指名讀——分男生、女生讀)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朗讀,有利于學生積淀語感。】
三、想象說話,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1.你猜猜,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呢?寫些什么呢?用“一封寫給(誰),(怎么樣)。”的句式說一說。
2.小組交流。
3.小組推薦人員進行全班交流,獎勵“楓葉”。
【設計意圖:教師在教學中挖掘文中的“空白處”,設置拓展練習這個環節,以此來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學到了什么啊?
五、作業
1.熟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給秋姑娘回一封信。
六、板書設計
7、秋姑娘的信
剪貼畫:大雁南去
剪貼畫:松鼠準備食品
剪貼畫:青蛙冬眠
剪貼畫: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古詩配畫》是佛山市《信息技術》編委會編寫的《信息技術》小學版四年級(下冊)第5課內容。本課通過《古詩配畫》這個例子介紹了在Word中插入豎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調整圖片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圖、文結合的表現優點,并且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一階段課程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Word軟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夠進行輸入文字、修飾文章、插入圖片等操作。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安排,普通對實際操作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對于理論方面反而不感興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觀察,親自動手操作,有條件的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學會在文本框中插入圖片,并與文字進行混排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圖片。
2、如何調整文本框中的圖片。
五、教學準備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詩配畫的圖片。
2、教師預先制作一個古詩配畫的Word文檔范例。
六、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動手、動腦能力很強的學科,對于本課的教學設計思想如下:
一、創設情景:首先通過Word文件舉例,讓學生在瀏覽中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參與意識。
三、通過練習反饋,讓學生展開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適時點評,培養學生的美學欣賞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四、通過事例講解,讓個別學生到多媒體平臺操作演示,并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平臺上操作的學生立即加以改進,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知行合一,培養學生創作和協調能力。
七、教學過程
1、新課引導、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國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為詩配畫、給畫提詩,是中國古代文人文化藝術修養的體現。下面,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古詩配畫的作品吧。教師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詩配畫圖片。
教師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一些古詩配畫作品,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緊扣課本、內容學習
在學生看完范例后,教師出示課題《古詩配畫》,然后提問:
1、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些作品是如何通過Word軟件制作出來的?
2、這些文件應用了Word軟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問題后,教師讓學生閱讀書本16~19頁內容,然后,讓學生回答,要做出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識。
學生回答:需要用到“豎排文本框”、“插入圖片”。
然后教師講解了如何插入豎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調整圖片的知識,并實際操作一次,讓學生觀察和分析。接著,學生結合書本的提示,歸納出操作的步驟。在這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過教師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圖畫的操作流程,并歸納。
3、理解內容、討論分析。
學生歸納完后,教師讓學生四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分析。
首先討論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識,如何進行處理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其次,如果你來做的'話,你會采取哪些步驟進行修改,使整個過程顯得美觀、大方,賞心悅目?
再次,讓學生發揮集體的智慧,設計出大家通過想象和討論所設計的內容,并選出一人,準備讓他上講臺進行實際操作演示。
通過學生討論分析后,從學生中選出兩個設計比較好的例子,上講臺的教師機處實時制作(多媒體平臺可以讓所有的學生看到整個制作過程)。讓學生在臺下思考,哪些地方處理的比較好,哪些地方不夠完善,提出意見。當每個學生操作完成后,讓下面的學生舉手發言,發表自己的觀點。當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師進行總結性的點評,好的,好在哪里,稍遜的,需要怎樣改進。
4、發揮想象、設計內容
讓學生按照書本的提示自己設計作品。
首先,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設計出自己的作品。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1
一、單元課文特點
本單元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四篇課文分別選自《論語》、《孟子》、《荀子》和《莊子》,反映了先秦諸子散文不同階段的特點。《論語》、《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典籍。《論語》為語錄體散文,簡樸直捷、用意深遠,《孟子》是對話體論辯文,長于雄辯,重形象性和感染力。它們都類似談話記錄,但《論語》簡括而《孟子》詳明。《荀子》類似系統的理論著作,很重視邏輯推理過程。道家著作《莊子》接近專題論文,善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觀點,文章汪洋恣肆,想象豐富。
《季氏將伐顓臾》是孔子就季氏將伐顓臾一事跟學生冉有、季路的談話,主要表明他維護魯君地位、反對季氏吞并顓臾的立場,又借機闡明了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治國主張。《寡人之于國也》是記孟子與梁惠王的談話,孟子通過設喻暗示梁惠王好戰殘民與鄰國之君無異,故民不至,又因勢利導,勸梁惠王發政施任,行王道。《勸學》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依次談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態度。《秋水》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本單元課文涉及的孔子、孟子、荀子、莊子亦即儒家、道家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治學思想的基本內容。
2.教育學生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增強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強刻苦學習、提高自己、培養自己的意識,同時感受先秦諸子散文生動、優美、各具特色的語言,增強對我國古代漢語言文學的熱愛之情。
3.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定數量的實詞、虛詞,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進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4.學習比喻、對比、類比等寫作手法。
5.背誦本單元四篇課文。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理解掌握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上,放在熟讀背誦課文上,這樣可使學生有效地積累語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語感。此外,課文不同的寫作手法也是教學的重點。
2.孔子、孟子、荀子、莊子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各自的哲學觀點、政治主張和治學思想,即每篇課文的思想性、邏輯性是教學的難點。
四、單元教學設計
1.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認真完成預習作業,初步理解重點實詞、虛詞和常用句式,然后通過課堂點撥、完成課后練習以及熟讀、背誦,切實掌握。
2.通過提問、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了解文章的思想性、邏輯性以及寫作特點。
3.學習本單元后,可指導學生對四篇課文不同風格作一番比較,為他們閱讀諸子散文打一定基礎。
4.課時安排:本單元共用9課時。其中《季氏將伐顓臾》3課時,《寡人之于國也》3課時,《勸學》2課時,《秋水》1課時。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體會養花既須勞動,又長見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
2、給課文編寫提綱。
3、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4、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個片段。要寫出它的特點和你為什么喜愛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
1、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2、學習課文寫法,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個片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引入本課
誰養過花?請舉手,說說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養花有什么感受呢?(樂趣)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讀講課文
1、請你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養花的樂趣的?(學生列提綱,教師巡視,發現問題隨機解決。)請同學按提綱上的內容讀一讀相關的段落。
2、請你再默讀課文,舉例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還有什么問題沒解決?(自讀——批注——討論——交流)
點撥:
(1)為什么只養好種易活,自己能奮斗的.花?什么叫“奇花異草”?
教師:這與老舍的性格有關,對花草提出了一個內在的標準,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奮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奮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讀。養花的樂趣是什么?(人生啟迪:勤勉奮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養花實踐中摸到門道,花養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用一句話歸納作者在養花中得到了什么?為什么養花能得到知識?
(花種類不同,習性不同,對自然環境與管理要求不同)養花的樂趣在哪里?(增長知識)
(3)作者的收獲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只有按規律辦事,花才能養活,只有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摸到門道,增長知識。)
(4)“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養花的樂趣在哪里?
(養花須付出勞動,但有益身心,有所收獲。)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板書: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5)那么養花的樂趣是什么?(板書:有喜有憂)
“喜悅”是樂趣,那么“憂”也算樂趣嗎?
(養花有喜有憂,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樣才是有趣的人生,無憂只有喜,生活平淡無味。而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奮斗。)
(6)齊讀最后一段,說說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與前面幾段有什么關系?(分、總),與第一段有什么關系?
(照應)養花的樂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讀。
3、自己背誦喜歡的段落。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從《養花》中,你對老舍有什么了解?(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斗。)
3、投影出示本課的提綱:
文章中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材料安排:
1、把養花當作樂趣。
2、分述養花的樂趣:
①養自己能奮斗的花——人生啟迪
②養花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良、受、贊”等14個生字。會寫“良、使”等7個生字和以下詞語:咱倆、泥人、使勁。學習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固結合作的好處。
重難點:
1、認讀14個生字。會書寫7個生字。
2、通過本文的學習要讓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懂得要和別人合作,愿意學習與別人合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28課《做燈籠》,齊讀課題,讀好燈籠的輕聲音節。生字“燈”可以用想象法記憶。
2、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附板書:誰做?為什么做?怎么做?結果?)
二、學習課文
1、第一次讀課文:帶著問題自由讀,標出自然段,圈劃不懂的詞。
2、出示課件讀詞,你還有哪個詞不懂 ?
3、第二次讀課文:新字新詞學會了,下面請四人小組合作再讀讀課文:討論解決一下黑板上的幾個問題。
4、匯報:
①、做燈籠講了誰和誰之間的故事呢?(板書:王京 李良)生字“良”可以用熟字去偏旁記憶。他們為什么要做燈籠?
②、你能介紹一下王京和李良的情況嗎?(板書:小畫家手很巧)生字“巧”可以用謎語法記憶。
③、齊讀1至3自然段。
5、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王京同學畫的畫。這是李良同學做的手工。怎么樣,誰來夸夸他倆?
6、轉眼新年就快到了,他們都有一件心事。王京的心事是什么呢?李良的心事又是什么呢?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7、后來他們是怎么做的?(板書:加色彩 扎燈籠)
過渡:由于他們都各展所長,所以做出的燈籠怎樣?——讀第6自然段。
王京還在燈籠上寫了一句話,是什么話?大家齊聲答。(板書:合作真快樂)
8、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學會發揮自己的長處,真誠地與他人合作,就能收到比自己獨立努力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他們的同學,你會說些什么呢?
三、活動中體驗合作的好處:
1、合作讀文,同桌互相糾錯。
2、合作鉤詞,速度真快。
四、總結: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愿意與別人合作,才能站得更高,進步更快!
五、齊讀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2、過渡:其實和別人合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平時有和同學合作嗎?和大伙說說吧!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王京為什么在燈籠上寫了“合作真快樂”這幾個字?
2、思考:剩下的生字可以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
板書設計:
28、做燈籠
王京(小畫家)
做燈籠(合作真快樂)
李良(手很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估、煌"等10個生字,會寫“毀、估”等15個字,會寫“毀滅,不可估量”等24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借助關鍵詞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情感的變化。
3、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能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等句子的含義。
4、能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七子之歌(節選)》《和平宣言(節選)》與課文表達的情感的相似之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能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激發情感
1、(PPT出示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圣母院圖片)
同學們知道這幾幅圖片是哪里嗎?它們全人類建筑文化的瑰寶,雨果曾說過:
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圣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并論。如果不能親自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
2、圓明園因何有如此的美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設計意圖:引入圖片資料和雨果的贊詞,初步感受圓明園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奠定借助資料進行學習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1、下面請大家打開書,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字音都能讀準了嗎?我們來試試,一生領讀,讀對了其他人就跟讀兩遍;
3、有哪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眾星拱月、金碧輝煌、宏偉殿堂、武陵春色
難以估量、掠奪毀滅、奉命闖入、統統銷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鞏固自學字詞的方法。】
三、理清層次
1、發現文章整體結構:再看看這兩組詞語,你還能發現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導學生發現:一組是寫昔日的圓明園,一組是圓明園毀滅后
板書:昔日、毀滅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寫昔日?哪些是毀滅?
預設:2、3、4自然段寫昔日,1、5自然段寫毀滅
【設計意圖:出示詞語,讓學生對比思考,成為課堂正真正的主人。訓練學生發現關聯、定位等思維能力。】
四、整體感受:皇家園林
下面,先請同學們默讀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簡單批注。
第二段預設:舉世聞名、皇家園林、眾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圖)
板書:布局
小結:這不愧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設計意圖:整體感受圓明園的特征,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五、以讀入景:建筑風貌
1、咱們接著談,你還感受到什么?
第三段預設:
金碧輝煌玲瓏剔透亭臺樓閣熱鬧街市田園風光山鄉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萊瑤臺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觀天南海北風景名勝
2、當我們走進圓明園后,同學們的感受又豐富了許多,讓我們把目光和腳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賞欣賞。
師生合作讀: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3、讀著說著,你感受到什么?
預設:對比
對比只是這一處嗎?
預設:
PPT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4、那接下來,同桌兩人就像我們剛才那樣,先合作讀讀這兩句話。看看對比手法還體現在哪?
(1)匯報發現
預設:各地名勝——詩情畫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讀:男孩讀前邊,女孩讀后邊,我相信他們的朗讀能帶給我們再次感受圓明園中這建筑的不一樣。
(3)引讀:是呀,孩子們,你們看,這大大小小,虛幻,現實,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這一座圓明園中。面對這樣一座建筑藝術的博物館,我們怎能不發出這樣的感嘆:
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書:建筑
【設計意圖】對舉是本文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這里通過師生讀、男女生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之后的.匯報交流進一步深化了對語句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建筑的豐富多樣。
六、欣賞視頻:珍貴文物
1、真是極境極仙,美不可待。難怪文中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從其他地方你還感受到什么?
預設:文物(板書)
2、是啊,文物之多,歷史之久,盡在其中。
音樂起,欣賞文物圖片。
小結:漫漫幾千年,中華民族積累了無數的奇珍異寶。每一件都折射著我們不朽的歷史。這些奇珍異寶就珍藏在圓明園中。所以文中才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
【設計意圖】結合資料是本課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這里再次引入文物圖片剪輯而成的動畫,意在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文物之多,歷史之久,同時引發學生繼續借助資料進行學習的興趣。
七、結合資料,布置作業
孩子們,課文中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然而,他昔日的輝煌,那是說也說不盡,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說,在我讀到的相關資料中,有人說圓明園從大自然中汲取最賞心悅目的東西,從而組成了一個最動人的園林。那么,此時你還想會用怎樣的語言描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料,寫幾句話在批注本上。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練習背誦。
小結:人們夢中的圓明園只有這些宏偉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嗎?不,遠遠不止這些,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圓明園,欣賞我們的圓明園。
【設計意圖】布置作業將結合資料的學習落在實處,同時為下節課的分享做好材料的準備,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詞語,還有巧妙的對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進行點滴積累。
第二課時
一、課題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大家舉起手,我們一起書寫課題:“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園”是皇家園林的園。我們一起讀,這樣一座圓滿光明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毀滅了。一起讀:圓明園的毀滅。
板書:圓明園的毀滅
【設計意圖】書空課題的過程第一復習寫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師口述字義的過程中勾起學生對上節課所學圓明園昔日美好的回憶;第三引出“毀滅”奠定本課的情感基調。
二、體會毀滅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不可估量的損失
哪些同學已經將兩個不可估量畫下來了?
2、你對“不可估量”這個詞怎么理解?
3、課文第一段,兩個不可估量進入眼簾,你的內心是什么滋味?
預設:悲哀痛恨
帶著這種感受。我們一起讀讀這段,體會這種無法估量的損失。
4、造成這不可估量的損失的是?
預設:英法聯軍
你從哪知道的?齊讀第五段
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5、同學們,這些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預設:貪婪、殘暴、無恥
請大家帶著你對這些殘暴的侵略者的憤恨讀一讀這句話。
6、燒了圓明園,最后只剩下四個字——化為灰燼,仔細一看,化為灰燼的是什么?
預設:建筑瑰寶……
7、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那是說也說不盡,倒也道不完的呀。你們昨天寫下了許多描述昔日圓明園的句子,誰來分享?
小結:多美的贊嘆啊!然而,這一切都在熊熊燃燒了三天的大火中——化為灰燼。
【設計意圖】由“不可估量的毀滅是誰造成的”這一問題,勾連一、五兩個自然段,在朗讀中加深情感;分享作業的環節再次通過經過內化的學習材料引發生生間的情感共鳴。
三、研讀“毀滅”,激蕩情感
1、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雨果說的“兩個”強盜,是如何對圓明園進行瘋狂搶劫的。
PPT引入資料:
鏡頭之一:
英國陸軍軍官赫利斯,第一次進入圓明園,搶到一個鏤花花盆。這個花盆,在金縷中鑲嵌著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著一棵黃金樹,高約一尺,樹上掛滿了用紅玉石做果核的藍寶石果子,碧瑩瑩,黃燦燦,光彩奪目。另外他還搶到一顆皇帝的玉璽、一只鑲嵌著許多寶石的大表和許多匹上等質量的綢緞,總共裝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軍營。他第二次進園,搶到一座七尺高的黃金塔。這樣的黃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軍搶去,還有一座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僅這一座,當時就值二萬二千多英鎊。就是這個赫利斯,返回英國后,因為他擁有大批從圓明園搶得的古玩珍寶而發了大財,享用終身。
鏡頭之二:
軍官們有搶劫的優先權,士兵們也不甘落后,他們紛紛闖進圓明園,有的搶到鑲滿了鉆石的筆盒;有的搶到無數金表,把其中的據為己有,他們的“戰利品”裝滿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裝不下了,他們就把紅寶石、藍寶石、珍珠、水晶放進自己的襯衫里,有的甚至掛在脖子上。士兵們則拿來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鑲在上面的寶石。有一個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掛鐘,取出鐘面,因為他以為鐘面上的數字是鉆石做的,但實際是水晶的。還有一個士兵發現了一個地窖,里邊兩個箱子裝滿了鑲著珍珠和鉆石的鐘表,他迅速拿出行軍袋,在伙伴們沒來到之前,把這些財寶統統塞進袋子里。后來,僅這一袋子他就賣了兩萬五千法郎。
鏡頭之三:
侵略者一腳踢開殿堂的門,闖進去,他們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屜里珍貴的手抄孤本書被傾倒出來,在他們眼里,這些東西不過是一堆廢紙,有人隨手撕來燃火點煙。一個士兵看見墻上的古畫里,一位老人正凝視著他,認為是一種挑釁,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畫。他們手持木棒,遇到極其珍貴又帶不走的東西,就用木棒擊毀。一些上等皮貨、綢緞衣服,被他們從箱子里拉出來,任意踐踏。許多呢絨氈毯,被拿去當了馬匹的暖席。被他們肆意毀壞的精美珍貴瓷器、景泰藍、古銅器。名家書法繪畫、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風等物品不計其數。
鏡頭之四:
強盜們瘋狂地掠搶后,又開始了更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燒圓明園。吞沒一切的烈火,把宮殿的雕梁畫棟,碧瓦朱墻,參天古木,異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煙,化作了灰燼。圓明園這舉世無雙的園林藝術杰作,經過三天三夜的大火,終于變成了一片廢墟。
2、播放《火燒圓明園》定格在火的畫面。
3、同學們,面對這場罪惡的大火,面對圓明園的斷壁殘垣,你有什么話想說?
小結:面對帝國主義曾經的欺凌,面對風雨中圓明園的斷垣殘壁,振興中華、自強不息,我們責無旁貸!
【設計意圖】引入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細節,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暴行”,為后續的匯報提供語言材料;定格大火,激發學生的情感,激起表達感受的欲望。
四、品味寫法
這篇文章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你覺得這樣寫合適嗎?
預設:課文大量篇幅描繪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讓我們更加熱愛圓明園,以圓明園為驕傲。可就是這個我們引以為豪的圓明園卻被英法聯軍肆意掠奪、踐踏,更能激發我們對侵略者的痛恨,對祖國的愛。
【設計意圖】回顧全文,引導學生發現,雖然我們在學習當中通過種種資料了解到圓明園毀滅的細節,但作者并沒有多談這些細節,而是將描述的重點放在圓明園昔日的美好上,這一獨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畫》教學設計08-09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9-23
小學語文《白楊》教學設計10-23
小學語文《早春》教學設計07-22
小學語文《影子》教學設計03-05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設計03-05
小學語文《詠柳》教學設計03-12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5-09
小學語文《白鵝》的教學設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