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教學設計1
教學過程:
一、背誦課文指名背誦課文,學生點評。
設計意圖:
本環節旨在檢查上節課作業的落實情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品讀課文,讀活形象師:
魯迅曾評價《聊齋志異》是“用傳奇之法,而以志怪”。在蒲松齡的筆下,鬼怪動物不僅有各自的特點,還有人的心理、人的情感,甚是奇異。本文中,作者是怎樣寫狼的呢?1.讀活“狼”形象(1)自由朗讀課文,用橫線勾畫描寫“兩狼”的詞句,理解其特點,然后填寫表格。
方法提示:
①找出描寫兩狼的詞句,用橫線勾畫,讀一讀。
②品析詞句,揣摩狼的心理,把握狼的特點。
(生自由交流)預設課件出示:
詞句描寫角度心理特點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動作緊跟其后,伺機吃人兇殘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動作窮追不舍,不甘罷休貪婪、兇殘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動作、神態有所顧忌,審時度勢;
威懾屠戶,放棄抵抗兇殘、狡詐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動作、神態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麻痹屠戶,放松警惕狡詐、陰險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動作誘敵包抄,前后夾擊兇殘、狡詐、陰險(2)兩只狼“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眈眈相向—默契配合”,它們懂得謀劃,不斷變換伎倆。在文中,作者用哪個字評價了狼?預設黠。
2.讀活“屠戶”形象
(1)既然兩只狼如此狡詐,為什么最終還是失敗了呢?齊讀課文,用波浪線勾畫描寫屠戶的詞句,運用分析“狼”的方法,理解屠戶的形象,填寫表格。
方法提示:
①找出描寫屠戶的詞句,用波浪線勾畫,讀一讀。
②品析詞句,揣摩屠戶的心理,理解屠戶的特點。
預設課件出示:
詞句描寫角度心理特點屠懼,投以骨復投之心理、動作緊張害怕,遷就、僥幸怯懦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心理恐懼至極,認清狼性,面臨生死抉擇怯懦顧野有麥場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動作情急之下,認清地勢,放下幻想,絕地反擊勇敢機智沉著冷靜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動作不為迷惑,抓準時機,出其不意,直擊要害沉著冷靜勇猛果斷方欲行,轉視積薪后動作保持警惕,小心謹慎細心謹慎機智冷靜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動作、心理恍然大悟機智勇敢果斷能干(2)小組交流。
師:請同學們用“文中___________(句)運用了__________描寫,寫出了屠戶________________(在具體情況下的具體心理),表現了屠戶的_________________(特點)”的句式說說自己對屠戶形象的理解。
預設示例:文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運用了動作描寫,寫出了屠戶在發現狼似乎在打盹時不為迷惑,抓住時機,直擊要害,表現了屠戶的沉著冷靜、勇猛果斷。
(3)生齊讀,讀出抑揚頓挫,表現人物的心理變化。
師小結:面對危險,害怕是人的本能反應,但屠戶在經歷了從“害怕退讓—認清形勢—放下幻想,決心斗爭”的一番心理掙扎后,及時地舉刀反抗,使兩狼斃命,實屬智勇之人。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以圈點勾畫的方法細讀課文,通過品讀句子分析屠戶和狼的形象,為后面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主題做鋪墊。
三、精讀課文,讀透哲理
思考屠戶勝利原因我們在贊嘆屠戶的勇氣與智慧時,不免深思:屠戶是如何取得勝利的呢?(生討論交流)預設
(1)丟掉幻想,樹立了與狼搏斗的思想。
(2)觀察環境,占據有利地勢。
(3)抓住有利時機,果斷出擊。
(4)保持清醒頭腦和高度警惕,除惡務盡。
2.探究作者寫作意圖蒲松齡身處官場黑暗、民不聊生的時代,把這件事寫進《聊齋志異》,他的寫作意圖是什么?預設告訴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屈服妥協,不能抱有幻想,只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3.聯系現實談做法我們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好人善意,也會遭遇壞人惡霸。閱讀下面的材料后,結合本文說說在類似情形下的正確做法。
課件出示:
曾在某快遞公司工作的張昆鵬曾多次給付某送過快遞,他發現付某經常獨自在家。
當他再次來到付某的暫住地時,以送快遞為名敲開付某家門,持刀搶劫付某。張昆鵬將付某推進屋里按倒在床上,并用繩子將付某的手腳捆住。
就在張昆鵬翻箱倒柜找錢時,付某呼救。張昆鵬見狀,用枕頭捂住付某的嘴,又卡住其頸部,導致付某死亡。
(生討論交流)預設
(1)努力克制恐慌,保持冷靜、清醒,明確歹徒的行兇目的。
(2)要確保自身生命安全,不要過分在意財物的損失。
(3)觀察周圍環境,選擇有利的方法。如:室內呼救不像公共場合呼叫有震懾歹徒的作用,相反可能激起歹徒殺人滅口之心。可以與歹徒平心靜氣聊一聊,先穩定歹徒情緒,再想辦法。
(4)應記下歹徒的體貌特征和其他明顯的個人信息,確保自身安全后立即報警。
師小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險。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而應該積極動腦,充分利用有利的條件,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擺脫困境。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分析屠戶取得勝利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以真實案例作為載體,讓學生獲取文章的現實意義。
四、拓展延伸
1.拓展閱讀師:在《狼三則》之一和二中,不管是愚蠢的狼,還是狡詐的狼,都難逃滅亡的命運。我們再來讀另一則故事,看看讀完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閱讀《牧豎捕狼》,結合注釋和譯文,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
牧豎捕狼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②。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③,意甚倉皇④。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⑥。其一豎又在彼樹致⑦小狼鳴急。狼輟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⑧彼,跑⑨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⑩,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聊齋志異》)注釋:①牧豎:牧童。豎,小孩。②謀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入穴失子:進到窩里,發現兩只小狼丟了。④意甚倉皇:神情非常驚慌。⑤嗥(háo):狼叫。⑥號(háo)且爬抓:一邊大聲吼叫,一邊抓撓樹身。⑦致:招引。⑧趨:向,到。⑨跑(páo):同“刨”,獸用前爪刨地。⑩口無停聲,足無停趾:嘴里不停地嗥叫,腳不停地奔跑。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譯文:有兩個放牧的孩子走進一座山里,到了一個狼洞前面,發現洞里有兩只小狼。他們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然后分別爬上一棵樹,兩樹相距約有幾十步遠。不久,大狼回來了,進洞一看,小狼不見了,立即顯出焦急的樣子。這時,一個小孩在樹上扭小狼的爪子、耳朵,故意讓它嗥叫,大狼聽到聲音抬頭一看,就發瘋地直奔到樹下,一邊嗥叫一邊抓樹想爬上去。另外一個小孩又在另一棵樹上弄得小狼叫得厲害,大狼停下嗥叫,四下觀望,才發現了那棵樹上的小狼;
于是丟下這里,奔到那棵樹下,像剛才一樣一邊嗥叫一邊抓樹想爬上去。這時先頭那棵樹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轉身奔回來。(大狼)口中不停地嗥叫,腳下不停地奔跑,往返幾十次以后,奔跑速度漸漸慢下來,叫聲也漸漸小了,最后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久久不動。小孩下樹一看,大狼已經斷氣了。
討論:同是人與狼的較量,屠戶與牧豎對狼的做法,你更贊同哪一種?為什么?預設贊同屠戶的做法。因為屠戶面對的是吃人的惡狼,被迫自衛,除惡務盡,殺狼是正當的。
不贊同牧豎的做法。因為大狼身上體現了偉大的母愛;
牧豎“殺狼”的行為是出于一種無聊的殘忍,張揚的是人性中惡的一面。
師小結
:大家一致反對牧豎的殘忍行徑,因為我們知道:人與動物之間不是敵對關系,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愛護每一個生命。
2.分析狼的傳統形象下面是一些與狼有關的成語,你能再列舉出幾個來嗎?從這些成語來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樣的?你如何看待狼的這種傳統形象?課件出示:
狼狽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狼吞虎咽3.探究狼的新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狼被賦予了新的形象。請看下面的材料,說說新時代的狼性是怎樣的。
課件出示:
材料一:狼,生性殘忍而機警,極善奔跑,耐力很好,能以60千米/小時的速度奔跑20千米。最大本領是利用群體的力量捕殺比它們大得多的食草動物。狼的智商高度發達,可以通過氣味、叫聲、肢體動作進行溝通。每個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級制,每個成員都很明確自己的身份,因此很少有仇恨和打架的行為。相反,在圍捕獵物和共同撫幼方面,還表現出一種友愛與合作的精神。
材料二:很多企業以狼作為形象代言,著名品牌有“七匹狼”“與狼共舞”。影視劇中特種兵多以狼命名,如戰狼、西北狼、獨狼……預設狼性——勇敢、堅忍、聰明、機敏、野性,具有團隊精神,懂得協作,敢于挑戰,積極進取,勇于開拓。
結束語:
本文的狼不僅貪婪、兇殘、狡詐,還具有人的心機、智謀、心理,形象活靈活現,如在眼前。作者借助這一奇異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歌頌,對假惡丑的鞭撻。可是當我們走出中國傳統文學,用辯證的態度看待狼時,發現了其新的文化內涵。這也有利于我們正確處理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本環節旨在對全文進行總結與延伸。課外閱讀既增加了對《聊齋志異》作品的了解,也是對文言知識的鞏固與運用。課外寫作,實現讀寫結合,深化理解。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借用各種材料,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狼和狼文化,正確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1.課后閱讀《狼三則》之三。
2.完成教材P107課后習題第五題。
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說,根據其特點,遵循教材編排原則和單元目標,結合七年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實際情況,在教學設計中,既注重文言知識的學習積累,又深入挖掘文本的內涵。在文言知識教授的過程中,由文言詞句的翻譯到釋詞方法和句式的歸納,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理解文章主旨時,逐層深入地讀懂故事內容、主旨,并學以致用。
在“讀活形象”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運用語言品析和填寫表格的方法,理解屠戶和狼的特點,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準確概括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另外,課內外對比閱讀的設置,引導學生辯證地理解狼文化,正確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這些均是對課文文言知識、內涵的進一步拓展。
資料鏈接:《聊齋志異》介紹《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含蓄地反映了蒲松齡生活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其中也熔鑄了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認識。
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
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寄托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孤憤。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聊齋志異》的語言簡練,描寫細膩,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從題材內容來看,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類,是反映社會,揭露和抨擊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殘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織》《紅玉》《梅女》等;
第二類,是反對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禮教,歌頌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和爭取自由幸福的斗爭的作品,如《嬰寧》《青鳳》《阿繡》等;
第三類,是揭露和批判科舉考試制度的腐敗和種種弊端的作品,如《葉生》《于去惡》《考弊司》等;
第四類,是歌頌被壓迫人民反抗、斗爭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等;
第五類,是總結生活中的經驗教訓,教育人要誠實、樂于助人、吃苦耐勞、知過能改等,帶有道德訓誡意義的作品,如《種梨》《畫皮》《狼》等。
《狼三則》故事簡介《狼三則》都是寫屠戶在不同情況下遇狼殺狼的故事。第一則著重表現狼的貪婪本性,第二則著重表現狼的欺詐伎倆,第三則著重表現狼的爪牙銳利,但最終狼都被殺死了,作者借此肯定殺狼是正義行為。三個故事都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各自成篇,然而又緊密相連,構成一個完整統一體,從不同側面闡發了主題思想。
素養提升:如何理解文言虛詞?古人有言:“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說的是只要掌握文言文常用虛詞的用法和規律,就能夠掌握初步的文言文寫作技能。虛詞,泛指沒有實際意義,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的詞。如本文中的“之”“而”“以”等,都是虛詞。
如何理解文言虛詞呢?
(1)語境推斷法。要分析虛詞,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境,即依據虛詞所在的上下文進行判斷。如“以刀劈狼首”的“以”是“用”,“可以為師矣”的“以”是“憑借”的意思。
(2)語法推斷法。即依據虛詞在句中所起的語法功能去判斷。虛詞在句中只能表語氣或起輔助作用。通過分析句子及虛詞的輔助作用有時也能推知虛詞的用法。如“亦斃之”的“之”在動詞的后面作賓語,代指“正在打洞的那只狼”。“君子之行”的“之”在兩個名詞之間,就是結構助詞,相當于“的”。“久之,目似瞑”中的“之”在表示時間的狀語后面,只能是起補充音節的作用,沒有實義。
(3)位置推斷法。即依據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判斷其意思。同一虛詞,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義、用法也會發生變化。如,“夫”在句首(“夫君子之行”),表示將要發表議論;
用在句中(“岱宗夫如何”),只起補充音節的作用;
用在句尾(“逝者如斯夫”),表示感嘆。
(4)語氣推斷法。“蓋以誘敵”中的“蓋”表示推測語氣,是“大概,原來是”的意思。
(5)句式推斷法。一些文言虛詞,常和某些詞語固定搭配表達某種特定的意思,構成特殊句式。若能抓住這些句式,也能快速掌握虛詞的用法與規律。如,“其如土石何”中,“如……何”這個句式意為“把……怎么樣”,“其”用在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6)詞語推斷法。利用成語或學過的詞語等進行推斷。如“喜形于(在)色、無濟于(對)事”等。
疑難探究:怎樣理解文章主旨?本文的主旨就是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議論。狼在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最初處于主導地位,伺機吃掉屠戶;
屠戶利用有利地形“弛擔持刀”,狼又主動“誘敵”進攻,屠戶則處于被動地位,可是最終奮起自衛,先后殺死兩狼。這就表現了人的智慧與力量,說明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屈服妥協,不能抱有幻想,只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狼》是一篇文言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的《狼三則》,是第二則,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的刀下。全文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敘事,寫屠戶與狼相斗的故事,環環相扣,緊張曲折。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議論,點明故事的主題,說明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本文敘事簡潔而又情節曲折緊張,引人入勝。可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生動的情節有深切的感受。引導學生揣摩語言,認識狼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以及屠戶心理、行動的變化過程,正確認識人與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文中第三、四段的描寫,精彩生動,值得品味。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兩點: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議論。抓住這兩點,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關系。本文的寓意作者已說得很清楚,不必多講,或過多引申。學生將本文當作一個奇異的故事來讀,并理解作者的議論,也就可以了。
教學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詞語,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句式。
2.理解人物形象,正確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
3.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全文。能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教學重點:
1.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
2.理清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3.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復述故事。
4.能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復述故事。
2.能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課時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情節,概括文章中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1.故事導入師講述《狼三則》之一。
課件出示:
從前,有個屠夫賣肉回來,天色已經很晚了。就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不斷地窺視著屠夫擔子里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夫走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著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嚇跑。狼看見了屠刀,一開始被嚇了一下,往后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夫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擔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等明天早上再來取。于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鉤子上,再踮起腳尖把肉掛在樹上,然后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狼就停下來不再跟著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夫前去取肉,遠遠地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好像一個吊死在樹上的人,他感到非常害怕,焦慮地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條死狼。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里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下顎,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一張狼皮價值十幾兩黃金。屠夫由于得到了這張狼皮,發了一筆小財。
2.了解作者及作品師:
這真是一只愚蠢的狼,這個故事就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對于蒲松齡,你了解多少呢?資料助讀:
課件出示:
蒲松齡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他童年隨父讀書,青年時熱衷于科舉。19歲時,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試皆列第一,考中秀才。但從此以后,科場不利,始終未得一第。43歲時補廩膳生。51歲時到濟南參加鄉試,不料第二場抱病退場,結果落第而歸。從此,他絕跡科場,直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76歲逝世。坎坷的遭遇和長期艱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對當時政治的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社會弊端的認識和了解。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中國志怪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通過談狐說鬼,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批判。郭沫若曾評價《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蒲松齡的《狼三則》之二,讀一讀這個奇異的故事,并探尋故事背后的深意。
(板書課題、作者)設計意圖:本環節用故事導入,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介紹作者和作品,積累相關文化知識,并為學習文章內容、理解主旨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讀準文章
1.教師范讀師:學習文言文,我們要通過積累重點詞義和常見文言句式等方法來理解文意。下面,老師朗讀文章,同學們邊聽邊看,注意字音,劃出停頓。
任務:
(1)圈出文中重點生字詞和易錯字,并根據老師的范讀標注拼音。
(2)根據老師的范讀,用“/”在文中劃出句子朗讀停頓。
2.學生交流
(1)學生圈出文中重點生字和易錯字,集中訂正。
(2)全班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
課件出示: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與句讀。
三、再讀課文,讀順文章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弄清每句話的意思,不懂的詞句做上標記。
2.歸納文言釋詞方法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句,互相幫忙解決,不能解決的詞句,教師點撥,適時歸納文言釋詞方法和句式。
預設課件出示:
釋詞方法:
(1)語境推斷法——結合上下文和具體語境理解。
示例: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后:后來得到骨頭。前:先得到骨頭。
②屠乃奔倚其下。乃:于是。其:代指柴草堆。
(2)組詞推斷法——把單字進行擴充,組成現代漢語中的詞語,然后再根據語境確定意思。
示例:屠乃奔倚其下。奔:奔跑。倚:倚靠。
(3)聯想推斷法——聯系學過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
示例: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
②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從通道。以:來,用來。
文言特殊句式:
(1)倒裝句投以骨(狀語后置,應為“以骨投”)
(2)省略句①投以骨(省略了“投”的賓語“狼”,應為“投狼以骨”)②顧野有麥場(省略主語“屠”,應為“屠顧野有麥場”)③場主積薪其中(省略介詞“于”,應為“場主積薪于其中”)3.總結停頓劃分方法師:剛剛在聽老師范讀時,我們為本文劃出了停頓,結合句子意思說說為什么這樣劃分。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總結方法)
(1)方法1:主謂之間要停頓。
示例:一狼/得骨/止;
其一/犬坐于前。
(2)方法2:謂語與賓語之間要停頓。
示例:顧/野有麥場;
乃悟/前狼/假寐。
(3)方法3:連詞前面可以停頓。
示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4)方法4:發語詞后面要停頓。
示例:蓋/以誘敵。
(全班齊讀課文,讀順文章)師小結:
理解文意,固然可以運用停頓技巧,但最重要的方法是弄懂字詞大意、文句意思。理解了文意,才能讀準句讀,有利于我們讀順文章。
設計意圖:
本環節旨在通過學習互助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理解文意,讀順文章。教師及時點撥,適時歸納文言釋詞方法、句式和停頓劃分小技巧,實現知識學習與技能掌握的統一。
四、細讀課文,讀懂內容
1.概括文章情節文章講述了屠戶殺狼的故事。按照事件的發展,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后,用詞語概括這個故事的發展經過。
(生交流后,師明確)課件出示:
屠戶遇狼(開端)——懼狼(發展)——御狼(發展)——殺狼(高潮、結局)2.梳理文章內容文章圍繞屠戶和狼展開,對他們之間的斗爭進行了精彩的描述。請用原文在表格中填寫關于“屠戶”與“狼”的內容。
預設情節屠戶狼遇狼晚歸綴行甚遠懼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并驅如故御狼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殺狼持刀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目似瞑,意暇甚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理解作者態度作者對這個故事進行了評價,請用波浪線勾畫出評價語,并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以及文章的主旨。
師引導:抓住并理解句中表現作者鮮明態度的關鍵字—— “笑”。
課件出示:
評價語: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關鍵字:笑。
情感態度:嘲諷了玩弄陰謀詭計、自取滅亡的惡狼,贊揚了富有智慧與力量的人類。
主旨:表現了人的智慧與力量,說明了惡勢力終將自取滅亡。
結束語:在現實中,人遇到狼,已是兇險。在故事中,屠戶僅一人一刀,而惡狼兩只,有利爪兩副,最終卻被屠戶所殺。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無怪乎魯迅評價《聊齋志異》是“用傳奇之法,而以志怪”。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讀懂文言文內容。運用填寫表格的方法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內容與思路,訓練學生概括中心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在理解文章內容與思路的基礎上,背誦課文,水到渠成,同時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2課時課時目標:
1.分析狼的特點與屠戶的形象,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狼的不同文化形象,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3.能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生詞,七年級語文上冊《狼》教學設計。
2.學習記敘的順序和結構。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意思。
教學設想: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并不難懂,但字詞、句式難點很多,語言障礙較大,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字詞句的串講上。但字詞句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語言環境,要從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詞的含義。
本文可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步解決生字生詞,以熟悉課文為主;第二課時掌握文章的結構形式和思想內容。教學方法仍以學生的活動為本,教師只能處在引導、點撥的地位。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2.參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詞。
3.復述故事大意,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狼》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1.知識導入。
(1)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不同的地方有兩點:一點是由于社會生活的變遷,造成內容的差距、認識的困難;一點是由于語言的演變,造成文字的`差異、理解的障礙。這兩點又以語言障礙為主。
(2)文言文的語言障礙主要在詞和句上,有很多詞和句在意義和用法上都和現代文不同,學習時要特別注意這些不同的詞句。
(3)文言文閱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讀。開始時參看注解,會認會讀;然后就要朗讀,讀得瑯瑯上口、滾瓜爛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學習課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認識和方法來安排教學活動。
2.關于課文。
這篇課文的有關知識要記住這樣幾點:
①出處。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
②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后來匯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03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設計(精選16篇)11-28
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學設計03-03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0
七年級下冊語文《狼》教學設計4篇05-02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05-07
七年級上冊語文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