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祝》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祝》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梁祝》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藝術魅力。
2、知識與技能:
a、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協奏曲這一體裁知識以及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
b、能夠熟唱“愛情主題”的歌曲《化蝶》。
3、過程與方法:
聆聽音樂,以故事情節為線索對作品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展開聯想,領略音樂作品的韻味。
教學重點:
分段欣賞全曲并演唱歌曲《化蝶》。
教學難點:
1、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的掌握。
2、音樂表達的情感領悟。
教學課時:
共一課時
教 具:
電視機、影碟機、電子琴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音樂:
《梁祝》主題歌——《化蝶》
二、導入課題:
千古傳誦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動許多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下面請同學們一同欣賞。
三、音樂知識:
協奏曲:一件獨奏樂器與樂隊協同演奏的大型樂曲。
由什么樂器擔任主奏就叫什么協奏曲。如:鋼琴協奏曲、琵琶協奏曲、二胡協奏曲等。
四、作品創作背景分析:
1、這是一部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題材,以越劇音樂為素材而寫成的單樂章小提琴協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蝴蝶的愛情》)。
師:作品中的兩位主人公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歷史上是否有這兩個人物存在呢?(討論)
這一民間傳說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的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梁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山清水秀的胡橋鎮。可是在挖掘墓地時,發現一墓穴,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代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為百姓辦好事的人,后來遭貪官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當地人們偷偷將其安葬于胡橋鎮。”由于粱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后,在民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關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2、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何占豪、陳鋼創作于1959年,同年5月首演,獲得巨大成功。這是以我國人民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題材,以越劇的部分曲調為素材寫成的一首單樂章標題協奏曲。劇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
引 子:春光明媚——鳥語花香。
呈示部:“相愛”: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長亭惜別
展開部:“抗婚”:封建勢力——英臺抗婚——樓臺相會——哭靈投墳
再現部:“化蝶”: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
五、學生演唱:
《梁祝》愛情主題。
六、作品賞析:
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劇情“相愛”、“抗婚”、“化蝶”為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是奏鳴曲式結構。
1、 呈示部——相愛
a..樂曲開始,在輕柔的弦樂震音背景上傳來秀麗的笛聲,接著雙簧管奏出了優美的旋律,呈現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圖畫。
b..在清淡的豎琴伴奏下,獨奏小提琴奏出美麗的愛情主題(單三部曲式a-b-a)。
c..大、小提琴的對答,比擬梁祝草橋結拜的情景。在一段小提琴自由的華彩過后,引人了活潑的回旋曲(a-b-a-c-a),描寫他們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幸福生活和追逐嬉戲的情景。
d..之后,轉入慢板,表現兩人長亭惜別,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開部——抗婚
a..音樂突然轉為低沉陰暗,沉重的大鑼和大管的音響預示出不祥的征兆,銅管奏出了兇暴的封建主題。
b..獨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臺的惶惶不安和痛苦心情,接著用強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題。兩個主題在不同調性上反復交替出現,最后形成第一個矛盾沖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場面。
c..樂曲轉入慢板,大、小提琴的第二次對答奏出了纏綿悲切、時合時分的曲調,描寫了梁祝樓臺相會、互訴衷腸的情景。
d..音樂突然急轉直下,激昂而果斷。以散板和快板的節奏表現祝英臺在梁山伯墳前向蒼天控訴。她時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突出表現了祝英臺對封建禮教的強烈反抗和悲痛控訴。形成第二個發展高潮——哭靈。
e..獨奏小提琴奏出最后一個絕句,英臺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出了最后的控訴。接著,鑼鼓管弦齊鳴,這時墳墓炸開,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最高潮。樂隊齊奏,是對祝英臺堅貞不屈的精神的`謳歌。
3、再現部——化蝶
音樂再次出現安詳、寧靜的氣氛。長笛和豎琴的音樂將人們帶入神仙境界。我們又再一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旋律。
人們仿佛看到梁祝化做彩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主題的多次移調演奏,寄托了人們對悲劇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七、課程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它是“一個階級、一個民族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標志。”通過欣賞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那動人的音樂調動著我門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通過這部作品,也告訴我們真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八、板書設計:
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
引 子:春光明媚——鳥語花香。
呈示部: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長亭惜別
展開部:封建勢力——英臺抗婚——樓臺相會——哭靈投墳
再現部: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
【教學反思】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不能忽視學生這個主體。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教學活動中必須盡可能地讓學生盡情地體驗音樂情感、獲得情感體驗,享受音樂情感迸發出來的美好體驗。
《梁祝》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梁山伯與祝英臺》
教學內容
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教學目標
1、能夠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分析樂曲的主題,并能哼唱、記憶。
2、能夠運用音樂的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樂曲。
3、能夠理解協奏曲、奏鳴曲式的基本概念。教學重難點
分析、哼唱并記憶樂曲的主題、運用音樂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梁祝》音樂片段
師:彩虹萬里百花開,花間彩蝶成雙對,千年萬代分不開,梁山伯與祝英臺。同學們,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家喻戶曉,下面請把你們將課前收集的有關《梁祝》的資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課教學(一)作品簡介
1、請同學們按組別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梁祝》的資料上臺與大家進行分享。
生:分小組介紹。
師:誰來講講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生:講述故事。
師:知道梁祝故事的人,聽過梁祝音樂的人,都永遠會為這種千古傳詠的愛情故事所深深撼動,而更讓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絕唱。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多年,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從古至今,由于無數人被它的凄美愛情所感染,人們更使用不同的形式來傳頌這個故事。比如京劇、呂劇、越劇昆曲、蘇州彈詞等等。而今天我們所欣賞的是以小提琴協奏曲的形式所表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師提問:那什么是協奏曲呢?只有小提琴演奏的演奏形式叫什么?
2、展示課件
(1)協奏曲的概念。(是指一件或多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相互競奏,并顯示其個性及技巧的一種大型器樂套曲。傳統的協奏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進入20世紀后,協奏曲的表現形式有許多新的發展和變化。)
(2)樂曲的創作背景。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提問的形式,初步了解作品的表現形式,以及協奏曲的概念,為深入欣賞作品做準備。)
(二)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1、引子
聆聽音樂,并思考,在這段音樂中,哪種樂器模仿了哪種動物的叫聲?這段旋律為大家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長笛模仿鳥的叫聲,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畫面。明確引子在音樂中的鋪墊作用,為講述愛情主題打下基礎。)
2、呈示部
(1)聆聽呈示部音樂,思考: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內容?具有怎樣的音樂情緒?它的速度、力度、音區有何特點?主奏樂器是什么?
(2)呈示部—主部
①聆聽愛情主題,思考: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它如何用音樂語言來刻畫“愛情“的?(從速度、力度、情緒、旋律進行等音樂要素方面思考。)
②隨音樂哼唱愛情主題旋律。
③聆聽草橋結拜主題,思考:這段音樂由哪兩種樂器主奏?它是如何刻畫梁祝二人草橋結拜的情景的.?(從音區、力度、速度、情緒、旋律進行等方面思考。)
④完整聆聽主部音樂,思考:愛情主題共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有何變化?
(3)呈示部—副部
①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情景?如何表現這種情景的?(從音樂的表現要素加以分析。)
②再次聆聽副部音樂,思考:除了教材中出現的兩個主題,還有沒有其他的主題?并嘗試著哼唱。
③邊聽音樂記錄這三個主題出現的順序。
(4)呈示部—結束部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情景?如何表現這種情景的?(從音樂的表現要素加以分析。)
(5)聽音樂并完成以下表格。主題同窗三載共讀共玩十八相送長亭惜別速度力度節奏旋律情緒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要素的對比聽辨,熟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主題旋律,解決教學重難點。)
3、展開部
(1)聆聽展開部音樂,思考: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內容?它的音樂情緒有什么變化?速度、力度、音區有何特點?
(2)看譜聆聽展開部前三個主題,記錄這三個主題出現的順序。
(3)聆聽展開部“不祥征兆”主題,思考:這段音樂中最突出的是哪種樂器的音色?它的旋律進行是怎樣的?
(4)聆聽展開部“封建勢力”主題,思考:這段音樂是怎樣表現封建勢力的冷酷無情的?旋律進行有何特點?
(5)聆聽展開部“抗婚”主題,思考:這段音樂是如何表現出激烈的“抗婚”場面的?
(6)聆聽展開部“樓臺會”主題,思考:這段音樂是如何表現出”樓臺會“時梁祝二人的悲痛心情的?這是小提琴與大提琴的第幾次對話?與之前對話相比,音樂情緒上有何不同?
(7)聆聽展開部“哭靈泣訴”主題,思考:這段音樂是如何表現祝英臺墳前泣訴、哭靈投墳的情景的?(從音樂的表現要素加以分析。)
4、再現部
(1)聆聽再現部音樂,思考:這段音樂的情緒是什么?它是否完全再現了引子和呈示部愛情主題?它是如何刻畫梁祝“化蝶”的美麗情景的?
(2)隨音樂跟唱“化蝶”主題。(設計意圖:通過演唱實踐,加深對主題音樂的把握。)
5、鞏固練習
(1)聽辨幾段音樂主題并說出片段名稱。
(2)總結作品的曲式結構特點。
(3)老師講解奏鳴曲式結構特點。
三、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它是“一個階級、一個民族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標志。”通過欣賞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那動人的音樂調動著我門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通過這部作品,也告訴我們真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梁祝》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欣賞學習,使學生感性地領略《梁祝》這部以浙江越劇唱腔為素材、按照劇情構思布局并綜合采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的民族化協奏曲作品的音樂風格和特色,從而具體感受外來藝術與本土素材相結合的藝術魅力。
2、依據本課所選聽樂曲音樂發展的線索,使學生理解曲式結構在音樂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過學習具體作品,使學生初步了解“協奏曲”的體裁特色,并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聽賞音樂過程中了解音樂各要素的作用,并具備一些基本的曲式結構常識。
[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并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音樂。[教學方法] 主要有講授、演示、欣賞、啟發、分析等方法。[教具] 電腦、鋼琴、[教材分析] 通過本課,使學生了解:《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并對封建禮教進行憤怒控訴與鞭笞,反映人民群眾反封建思想感情的愛情悲劇。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占豪、陳鋼作曲,于1959年寫成并首演。當時作者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他們為了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并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同時,作者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并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一位同學用小提琴演奏這首《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主部主題。”然后引出“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動了多少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提問:“這首樂曲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并非常喜歡,為什么呢?”(學生回答)然后提出今天的課題,板書: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二)作品創作背景簡析
這是一部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題材,以越劇音樂為素材而寫成的單樂章小提琴協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愛情》)。作品中的兩位主人公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歷史上是否真有這兩個人物呢?(學生進行討論)
這一民間傳說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的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梁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橋鎮。可是在挖掘墓地時,發現一墓穴,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代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后來遭貪官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當地人們偷偷將其安葬于胡橋鎮。由于梁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后,在民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關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分析樂曲的結構(歐洲古典傳統的奏鳴曲式與這首樂曲的對應關系,見圖)
依結構圖欣賞作品: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回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后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后,音樂轉入慢板,即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臺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愿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這時,低沉的音樂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臺相會、哭靈投墳。
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采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臺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臺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是一種如訴如泣的曲調。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臺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后不久病故,祝英臺得
知后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并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臺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后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并奏出贊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是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這時再次聽到“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都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朗讀一段“化蝶”的歌詞。最后歸納出樂曲的深厚內涵: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于悲劇的結局,因為人們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于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
(四)總結
通過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使學生了解到,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樂之中,人生會豐富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學生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梁祝》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梁祝的說課稿09-04
《梁祝》之味作文09-29
梁祝公園作文(通用29篇)07-20
現代詩梁祝原文鑒賞10-12
教學設計07-13
經典教學設計06-22
學與問教學設計搭配的學問教學設計11-19
教學設計的評語04-25
《勇氣》教學設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