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角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角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結合生活情境,能辨認角。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3、知道角有大小,理解與角的大小有關的因素。
【學習重點】
1、 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畫角。
2、 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能辨認角。
【學習難點】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具學具】大三角板、學具袋(三角板、絨線繩、剪刀、圖釘、折扇、硬紙條)。
學習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出示4幅建筑物的圖片)找出與其它三幅圖不一樣的`地方,并說出理由揭示課題。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2、明確目標:
(1)、認識角
(2)、學習畫角
(3)、比較角的大小
3、效果預期:
二、民主導學
1. 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議一議生活中角的特點。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指一指:圖形中角的頂點和邊。
在角上標出來。
3. 判一判:下列圖形是不是角。
是角的畫對號,不是角的畫錯號。
4.數一數:給定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5、畫一畫:按要求畫角
(1)、給一條射線,畫一個角。
(2)、給一個頂點畫一個角
6、 唱一唱:
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后畫邊。
7、擺一擺:
(1) 從學具袋中尋找材料,看誰最快擺出一個角。
(2) 同桌合作,把你們準備好的絨線變成一個角。
8、開合折扇或自制的活動角
觀察:角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越大角越大。
9、補充歌謠:要知我的大和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三、檢測導結:
1、檢測目標:課本練習八第一、第二題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角
2、小組檢查完成情況。
3、反饋檢測結果。
四、課后拓展:
課后觀察一下,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角,聽說過哪里有角,然后把它們寫下來,題目就叫《我是一個小小角》
認識角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38——39頁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景和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在操作體驗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有大小,感悟到角的大小只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3、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交流能力。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紅旗上的五角星的名稱緣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的精神面貌真不錯,老師準備把這幾顆五角星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同學。(課件出示五角星)這幾顆星星為什么叫五角星呢?師:角到底是什么樣的圖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新朋友”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通過學生熟悉的“五角星”,很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角是什么樣的圖形,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又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1、找角
師:老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角的家,在畫面中,哪兒有角?
師:不僅這里有角,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認真找一找,然后把你的發現說給小組里的同學聽。(生生互動)
2、摸角
師:誰愿意說說你們找到的角?
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的角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圖形(點)。想想怎樣才能把你們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來呢?(點、邊、邊)
老師發現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這個點,還指了這兩條直直的線。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嗎?你們能像老師這樣指角嗎?試試看。
師生一起指三角形的角、課本封面上的角。
3、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同桌合作指一指課件中的'角。
師:角到底是什么模樣呢?讓我們給這些角脫掉漂亮的外衣。(課件演示)
師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并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后板書(1個頂點、2條邊)生再次指認實物角的各部分名稱。
4、判斷角
(學生用手勢判斷,并說明理由,如五角的角與幾何中的角的區別)
5、創造角
師提供學具:一條繩子、兩根塑料條、圓或不規則紙片。講故事:“藍角、紅角比大小”(課件出示圖)。
(在創造角的教學中,通過學生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說一說等方法,讓學生通過操作及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探索,使學生感受角有大小,更好的認識角的特征,建立角的表象。在學生介紹角的時候選擇一個角來比一比兩個角誰大誰小,這樣可以更自然的引到活動角的比較大小。)
6、畫角
a、請學生想想說說,應該怎樣畫角。
b、教師規范畫角的步驟。教師邊畫邊說:先點一個點,從這個點起,尺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教師板演)。c、學生練習畫角,教師給予鼓勵。
d、學生反饋后,再畫一個跟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
三、練習反饋,實際應用
1、師:請同學們數一數三角形有幾個角,再數一數每個小組桌面上其他圖形的角。
2、給你一個長方形,只能剪一刀,你能把它變成幾個角學生操作后交流:不同的剪法,得到角的個數不一樣。(電腦演示幾種情況)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獲
1、談收獲
2、學唱《角的歌》: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邊兒是兩條
一個頂點兩條邊
所以我叫角角角(課中安排學唱《角的歌》,旋律是學生熟悉并喜愛的,加上簡明扼要的歌詞和動作,是對“角”的一個特寫,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五、課外延伸
老師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請你回去后仔細地觀察一下,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角,聽說過哪里有角,然后把它們寫下來,題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和線段的基礎上教學的。在這里,不給角下定義,也不講角的度數,而是從觀察事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拼擺、制作學具等,加深其對所學幾何圖形的認識。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講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學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萬倍。學生的思維應在學生自己的頭腦里產生,在嘗試操作、討論的過程中親自去發現盡可能多的東西。
縱觀整節課,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學生,探究新知;最后是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其中第二部分又分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據自己對角的感受制作角、結合課本和實踐小結角的特征、畫角等幾個部分。
這里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識,自主學習,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也是整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和對所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因為教師很難預料到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會出現什么問題。教學中,我對于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如在讓學生自己制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情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這里學生做的時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知道發現并創造出來。教師此時應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說出他說的角是指哪個,再問僅此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并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積極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
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一、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時,老師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老師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老師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研討我覺得自己定位的知識目標對初次接觸角的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太大,特別是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這一知識點比較抽象,而新課標中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角,直觀建立角的表象即可。
通過這次校內公開課,我感覺自己受益匪淺,并時時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進取,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
認識角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2~23頁,第24頁“想想做做”第1~3題。
【教材簡析】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可以加深和拓展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積累一些認識圖形的經驗與方法。例題1首先提供現實背景讓學生從中找三角形,并說說生活中看到過的三角形,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著讓學生動手做出一個三角形,從而體會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并抽象出圖形,進而介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形成三角型概念。例題2則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系,發現三角形兩條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邊。教材還安排來“想想做做”,讓學生通過畫圖、觀察、操作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認識三角形;讓學生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自主發現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并能利用關系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有趣的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3、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其產生對生活的理性思維的數學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探究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設計思路】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對于一個知識點更多的是關注它是什么,而忽視它為什么是這樣。因此在教學中添加了從以前學過的舊知識“角”中引出三角形,找到新舊知識間的生長點。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后,回過來讓學生給三角形取名,讓學生明白“三角形”名稱存在的理由。既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加深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圖形王國里有許多圖形,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個新的圖形(板書:認識)
2、你想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了解這個新圖形的哪些方面呢?
【設計意圖:認識圖形正如認識人一樣,一般要知道它的名稱、形狀、特征。三角形的名稱和形狀,學生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初步認識,本課教學的重點在認識三角形的特征。課前活動通過把“人”“物”進行關聯,有助于學生明白需要認識三角形的哪些方面。】
二、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1、同學們,趙老師要來看看誰的眼睛最亮,誰的記性最好,準備好了嗎?
2、多媒體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銳角三角形、圓。(2秒后隱去)提問:剛才出現的圖形中哪種圖形最多?再看一遍
3、繼續看下去,多媒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2秒后隱去)
提問:和第一次比少了什么圖形?再看一遍
4、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補充板書: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的名稱和形狀,通過這樣一個“比眼力”和“比記性”的游戲活動,既讓學生一下子集中了注意力,又巧妙地在“多”與“少”的比較中一下子推出了“主人公”——三角形。】
5、(出示例題1的圖片)你能在這張圖片中找到三角形嗎?
在我們身邊你能找到三角形嗎?(指名說)在教室里你能找到三角形嗎?
6、談話:生活中的許多物體上都有三角形,一起來看看。
【設計意圖:從在游戲中找平面圖形中的三角形,到找實際照片中的三角形,到找身邊生活中的三角形,強化了學生對三角形的視覺印象。】
三、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感受三角形的邊角特征。
(1)談話:剛才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到了許多三角形,,那你能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想辦法做出一個三角形嗎?(小組活動)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2)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①用小棒擺的。(你用了幾根小棒圍成的?)(板書:3根小棒)
②在釘子板上圍的。(把橡皮筋分成了幾段?)(板書:3段)
③沿三角尺的邊畫的。(你畫了幾條首尾相接的線段?)(板書:3條線段)
④用直尺在方格紙上畫的。(你畫了幾條首尾相接的線段?)(板書:3條線段)
(3)同學們真棒,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三角形。請看黑板,這個圖形認識嗎?請說出角各部分的名稱。你能把它變成一個三角形嗎?(指名到黑板上畫)
(4)你會把角變成一個三角形嗎?由角的各部分名稱,你能說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3條邊、3個角、3個頂點)
(5)通過剛才的做一做和現在的變一變,你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征?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這個圖形的名字是三角形了吧?
(6)你認為還可以給它取個什么名字?(板書:三邊形)
不過啊,我們生活中還是習慣叫它三角形。
【設計意圖:在學生做三角形活動中,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匯報怎樣做三角形中能夠關注到三角形的構造。通過讓學生把以前學過的角變成三角形的環節,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明白三角形不僅可以來自生活的抽象,還可以來自知識的演變。更重要的是,從角過渡到三角形,學生很容易得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另外,讓學生自己思考三角形名稱的由來,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借此進一步強化了三角形的邊角特征。】
2、鞏固與過渡
(1)同學們會做三角形了,下面我們要在點子圖上畫出兩個不同的三角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師拿學生作業交流:你是怎么畫的?(畫三角形時我們可以先確定它的三個頂點。)
(2)這三個點能畫在同一條直線上嗎?看來啊,只要三個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兩兩相連就能夠畫出三角形,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呢?
3、研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1)談話: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長度分別為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任意選三根圍一圍,看看能否圍成三角形。可以把每一次所用小棒的數據記錄在作業紙的表格中。
(2)交流:誰來說說你選了哪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嗎?
(3)同學們每次都是選三根小棒,為什么有的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呢,這里面又有怎樣的奧秘呢?我們先來觀察這個三角形(6cm5cm10cm)。
(4)仔細觀察,比較三根小棒的長度,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引導學生發現:6+5>106+10>55+10>6
(板書: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
(5)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看這個三角形(4cm5cm6cm)的三條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關系?
指名交流:4+5>64+6>55+6>4
(6)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三根小棒為什么不能圍成三角形?(出示6cm4cm10cm)
(7)出示(4cm5cm10cm):指出:再次說明兩條邊的長度和要大于第三邊,但現在有兩條邊的長度和等小于第三邊,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
請同學們思考:在判斷任意的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時,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兩邊之和都算出來和第三邊作比較?
【設計意圖:探究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探索發現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既理解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學生也能對這部分知識有深刻的印象。可謂一舉數得。】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老師這里還有幾組線段要請同學們來判斷一下能不能圍成三角形。下面我們要采取搶答的形式,老師說開始,你就可以站起來回答,看看哪位同學的反應最快。好嗎?
①6cm9cm3cm②7m6m5m③4dm10dm8dm
【設計意圖:此題采用搶答形式,強化了學生自覺運用三角形圍成的快捷判斷方法的意識。其中,變化了數據后的單位名稱,用意是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
2、放學后老師還要去趟少年宮,請看(出示地圖),從學校到少年宮有幾條路線?走哪一條路最近呢?你是怎么想的,能用今天的知識來解釋嗎?
3、拓展
(1)有一個活動角,已知這條邊是2cm,這條邊是5cm,請問第三條邊可以是幾厘米(填整數)?
(2)如果一個三角形的最短邊是5cm,另外兩條邊可以是幾厘米?
(3)如果三條邊的和是5cm,三條邊分別是幾厘米?
【設計意圖:這一題是開放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另外,第(1)小題的設計與新授過程中“由角演變成三角形”這一教學環節相呼應,又使他們進一步體會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四、全課總結
剛才同學們都想了解新圖形的名字、樣子、特征,現在都了解了嗎?誰愿意把你了解的知識介紹給同學聽一聽。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請同學們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學生會認為(1)、(2)、(3)(4)為三角形,但對(2)、(3)(4)有爭議]
師:那你認為怎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
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么特點?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后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探討結束后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系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5鞏固練習:為了營造更美的城市,許多城市加強了綠化建設。這些綠化地帶是不允許踩的。(電腦動畫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實踐問題)。他運用了我們學習過的什么知識?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由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然后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認識角教學設計4
《認識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直觀認識角。
教具與學具:
1多媒體、一個大三角板、紙張、紙做的各種圖形等。
2、學具:紙張、尺子、小紙條、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現在在哪里站著呢?
學生:墻角
師:、那老師的手在哪里放著呢?(課桌角)
學生:桌角
師:墻角、桌角,那你們知道角嗎?
學生:知道或不知道
師:沒關系,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角,探索角的奧秘
---------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探索新課
師:那同學們就來找一找圖中的角(出示圖例讓學生找)
學生:找桌角、紅旗圖中的角、剪刀的角,鐘表的角,三角板的角
師:同學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角,那你能不能折一個角呢?(照著那幾個角折----剪刀、三角板、鐘表)先示范折一個角
學生:折角,教師巡視指導,可以選幾個折的好的或具有代表的角展示
師:那你現在摸摸它,看看它,想一想角是由什么組成的.?(提示:點、邊)學生:分組討論
師:每個組推選一個代表講一下你們組的討論結果
學生:匯報(老師總結)
得出結論: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邊組成
師:角也有它自己的名字,我們就來認識它
畫一個角標出頂點、邊,師:如何來標記角呢?我們用一條短弧線來標記它,記作、1,讀作角1
三、鞏固練習
師:再重復一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邊組成,兩個條件都要滿足,現在老師就檢查一下看同學們掌握了沒,出示火眼金睛
學生:做題,一道一道講并且訂正
師:看它是不是角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頂點和兩直邊
(出示下一道題)
師:我們剛才學習標記角用、短弧線來標記,現在同學們先找出圖里的角并把它用弧線標記出來,可先示范一個(可叫學生板演)
學生:
師: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出示圖)
學生:數角,回答(并訂正)
師:我們學習了角,知道它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邊組成的,而且
我們還會標記角,讀它,那同學們就找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角?
學生:
四、課后小結
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
認識了角,知道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邊組成的,還知道了角的各組
成部分的名字
五、課后作業
認識角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生學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引導探究
1.(1)演示動畫直線、射線、線段
(2)啟發提問:手電筒、太陽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線呢?
(3)小組討論:直線、線段、射線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聯系: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區別:端點數不同,線段的測量長度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無法測量)
2.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從一點引出4條射線)
提問:①你能從中找出多少個角?(最多6個)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個角?該怎么辦?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教師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①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②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3.聯系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學生用不規則的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全班進行比賽,看誰的角最標準.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觀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請同學們排出順序.
(4)當學生在敘述順序語言表達困難時,適時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強調和的不同)
4.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通過故事,引出問題.
(2)同學討論、嘗試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3)繼續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
(4)由學生小結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后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兩個角相等.)
5.體驗畫角.
(1)由學生嘗試用尺子畫角,教師巡視.
(2)小結角的畫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畫兩條射線)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6頁第1題.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線段?
2.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四、質疑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射線、線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稱、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畫法)
課后總結.教師出示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后畫邊.
五、布置作業
從一條射線的端點開始,截取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認識角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一第一課時(課本73-74頁)。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該信息窗呈現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機繁忙的作業景象。觀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機器,興奮地交談。擬借此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討論“鏟車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樣的角”的問題,引入對角的知識的系統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的大小關系。
2、在觀察、操作、驗證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角的知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自覺運用角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
教學難點:認識平角、周角并會畫平角、周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直尺等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1、師:(課件)仔細觀察信息窗,你發現了什么?
(將發現集中到:鏟斗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生1:畫面上有4臺挖掘機和一輛大卡車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發現挖掘機上有角。
生4:鏟斗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師:誰能用手指指一指鏟斗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哪位同學愿意到臺上來指出角來,大家看仔細,看看有哪些發現?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師:要指一個角,正確的方法是從頂點開始,分別指出兩條邊。(動作說明)
生再次指角。
(動作與語言相結合:從頂點出發,先指出一條邊,再指出另一條邊)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角,你們真了不起!
3、鏟斗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的各種角分別是什么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 師: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下面我們運用我們制作的活動角研究一下。
師提要求:
(1)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
(3)小組同學說一說,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組交流):
生:學生自主研究,根據要求進行操作。
(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操作,并隨時指導。)
師:哪組的同學愿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轉動的角?
生1:我通過轉動得到了一個銳角
生2:我得到了一個鈍角
生3:我得到了一個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師選擇學生畫的有代表性類型的角實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貼在黑板上
3、匯報交流、分類
看黑板上的角,認識它們的名稱。(老師指,學生進行辨認)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生4:平角
這么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學生動手操作)
說說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為一類
生2:我把銳角分為一類,
生3:我把鈍角分為一類。
……
4、認識平角。
(1)質疑:
方案一:學生畫出平角
師:剛才有位同學畫出了這樣一個圖形(指著學生畫的平角)這個角是誰畫的?
生回答
師:你是怎么得到的這個圖形?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轉動,轉到兩條邊成一條直線。
師:“這是角嗎?為什么?”(質疑辯論)
生1:是,因為他仍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認為不是角,因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認為不是角,因為它看上去是一條直線。
師:有的同學說是,有的同學說不是,請問同學們角是怎樣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
生2: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
方案二(預設):學生作品中沒有出現,教師演示,面向提出疑問“這是角嗎?為什么?”
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釋這個圖形也是角
(2)畫平角
師:那么平角怎么畫呢?自己試著畫一下
生動手試著畫角。
(規范畫法,示范平角的畫法,學生跟著一塊畫)
師:先畫頂點,再畫一條邊,然后再畫另外一條邊,這樣就可以了嗎?
生1:感覺像一條直線。
……
師:想一個辦法,能使它看起來更像平角?(學生疑惑的表情告訴老師“他們沒能相出辦法”)
還記得剛才我們是用什么辦法得到的平角嗎?
生1:轉動的辦法
師:看來只有在圖中把旋轉表示出來,看起來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號來表示旋轉呢?
生1:箭頭
……
師:一般情況下,在角的兩條邊之間畫一條“弧線”來表示旋轉所成的角。你們修改一下吧!
生:動手修改。
5、認識周角。
師:我們輕松一下,一起來做個游戲:
(1)老師先說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2)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問:轉動一周,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么?(質疑辯論)
生1:我認為是,從剛才的討論中我發現這個圖形也是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形成的,而且是旋轉了一周,所以,我認為是角。
生2:我認為不是,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而這里只有一條射線,所以不是角。
生3:我補充,因為這兩條射線重合了,其實是有兩條射線的'。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動角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周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
畫周角
師:好,跟著老師畫周角。(示范周角的畫法,并提醒學生,用弧線表示旋轉。)你能自己再畫一個嗎?
生自己畫
6、小結(用課件):今天我們見到了以前學過的銳角、直角、鈍角,又認識了兩種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認識他們了嗎?他們都有哪些特點?
生匯報:生1: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生2: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練習:課件出示課本77頁自主練習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義放前面小結,畫法與前面重復)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生思考,創造符號(兩生上臺板演)
師: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系
師: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動角研究一下。(小組匯報):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結論?
生1:我們發現: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還是平角的2倍
師:同意嗎?(學生都點頭同意,師板書)
三、回歸生活
1. 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鏟斗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課件播放,學生回答:直角、銳角、鈍角、平角)
2、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角,比如在鐘表中就有角的學問(出示課件,看鐘表中分針和時針所成的夾角)
生匯報交流
3. 師: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見到過角?
生1:三角板上有銳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開就是一個平角,中間是頂點
……
師:你們說的都非常好,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存在著角。
請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畫面:國旗、鐘表、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這么多的角,你想說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處
生2:生活離不開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顧整理
師: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生1:我認識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會畫平角和周角了
……
師:同學說的真好!是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角,書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園里、上學的路上……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角,角的世界豐富多彩,角的知識奧妙無窮,今后我們將會了解更多關于角的知識,今天的課上到這兒,下課!
認識角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操作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2.經歷角的大小變化的過程,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團結合作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生活情景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新課,看老師板書:角,齊讀課題。
師:生活中,你們在哪些物體的表面見到過角?
生:桌角。
師:能指一指嗎?大家也來指指。
(生指桌角時,僅會指某個點,并不是數學概念中規范的角)
生:書角。(指的方法同上)
二、探究新知
1.認識角的特征。
(1)直觀對比生活中的角與數學中的角,并逐步形成表象。
師:老師也帶來了兩個圖形(貼剪刀、鬧鐘圖樣),能在剪刀上再來找找角嗎?
師:剛才大家指的都是自己印象中的角,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角。(師邊說邊示范)舉起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指一指。
師:好,我先把它畫下來。剪刀上還有這樣的角嗎?
師:誰來指鐘面上的角?
生指鐘表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角。(指的動作非常規范)
師: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指角的過程非常規范。
師畫出鐘面上的角。
師:認識老師剛才畫角的工具嗎?(三角尺)對,誰能找出三角尺上所有的角?想好的同學舉手。
生指出所有的角。(動作也很規范)
師:現在老師選擇其中一個角畫出來。(畫一個直角)
(2)抽象角的特征。
師:比一比這3個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
師:能來指一指嗎?(生指)
師:同意嗎?(同意)你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這個尖尖的地方,有一個點(師描),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生:都有兩條線。
師:對,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邊)
師:誰能指出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
生邊指邊說(師引導規范指認)。
師:現在數一數,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齊說: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多樣練習,強化角的認識。
師:現在來辨一辨,哪些圖形是角?(課件出示:教材第65頁,想想做做第1題,生自己思考)
師:想好的同學和同桌互相交流,看哪組同桌交流得好,找得全?(略)
師:這道題目做得不錯,再來一道(課件出示第65頁,想想做做第2題)。能自己讀懂題意嗎?想好后,把答案用自己的小手表示出來,藏到身后,我喊1、2,出,大家一起把答案打出來。
2.感受角有大有小,并且角的大小只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制作活動角,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師: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師:現在看看你們的本領大不大?聽要求:能把你的角變得大一點嗎?再變大一點,再大一點。(生操作)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生:我把角打開,角就變大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
師:說得真好,(師演示)確實是這樣的。現在你們能把角變得小一點嗎?再小一點。(生操作)這次又是怎樣把角變小的?
生:把兩條邊合回來,角就變小了。
生: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師:(演示)非常正確。
師:看,我現在撥了一個這么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撥一個比我大的角。撥好的同學舉起來,同學們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確)能不能撥一個比它小的.角?同學們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確)
師:哦,(師邊演示邊說)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據你們剛才的體驗,能比較這3個角的大小嗎?(課件出示第65頁的鐘面圖)一起說吧。
生齊:第一個角最大,第三個角最小。
(2)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師:看著老師的角,咔嚓,咔嚓,(把角的兩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沒有?
生:變小了。
生:沒有變。
師:我剛才聽到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角變小了,一種是沒有變。認為角變小的先來說說理由。
生:角的邊短了,角就沒有剛才大了。
師:認為角的大小沒有變的同學也來說說。
生:沒有變。(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剛才它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沒有變。
師:他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誰再來說一說?
生:角的兩條邊僅僅是變短了,但是角叉開的大小沒有變化,角的大小不變。
師:現在大家回想我們剛才的操作過程,(演示角變大變小的過程)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角就越大;叉開越小,角就越小。現在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大嗎?角的兩條邊叉開越小嗎?
生:我知道了,現在角的兩條邊沒有再叉開,也沒有再合住,所以它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對,說得真好。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越多,也沒有合住越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演示)咔嚓,咔嚓,角的兩條邊又短了,角大小變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演示:只剪短一條邊)再剪,角的大小這次變了嗎?(沒有)角的邊都這么短了,還沒變啊?
生:角的兩條邊沒有叉開更多,也沒有比以前合住更多,所以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很好,能聽出來同學們對于角的變大、變小有了更深的理解。恭喜你們!
(3)繼續感受角的大小,為下節課鋪墊。
師:(指三角板上的直角)還記得這個角嗎?能從你的三角板上也找一個和它一樣大的
角嗎?找到的同學小組內互相指一指。(生活動,師巡視)
三、總結收獲(略)
四、延續探究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又有了新的進步,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師:同學們,你們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張長方形紙,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角?
師:現在試著猜一猜,如果剪一刀,剩下的圖形有幾個角?
生:4個。
生:5個。
師: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下課后同學們還可以繼續實踐、研究。
認識角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個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四冊,認識角
三、教學重點
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操作實踐感知
1、抽象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個別指一指
B、引導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C、小練習: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動手做角,(準備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圓片、)
(1)學生動手做,(選擇自已喜歡的材料)
(2)適當展示,以學生介紹為主
3、比較大小
(1)觀察多媒體中演示的剪刀打開關閉時角的'大小變化,學生動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張開的程度有關)
(2)直接比較,多媒體演示,一眼看出,(四個鐘面)
(3)自主探究,誘發思考 ,還可以怎樣比較?(兩個鐘面)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二題,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2、想做做第三題,下面的圖形各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3、動手剪一剪,一張紙剪一刀后,還有幾個角?
4、游戲擺一擺, 用小棒擺一個有角的有趣的圖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那么五角星能和你成為朋友嗎?不過五角星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小朋友,我真的只有五個角嗎?
認識角教學設計9
備課筆記
備課時間:20xx年月日總備課第課時
單元、章、節第九單元課題復習角和認識方向
課時3課型練習課
教學目的和要求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確定位置和認識角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
2、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難點能根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他七個方向。
教學程序和內容復備
一、知識系統整理
1.我們前面學習了角,角是怎樣的.?它是由什么組成的?
2.提問:角分幾類?怎樣的角是直角?請你用兩個手指搭出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你有什么辦法?怎樣的角叫銳角?怎樣的角叫鈍角?
二、查漏補缺訓練
1.出示“期末復習”第14題(1)的圖形,提問:左圖中有幾個角?是直角的在教材上畫上標記。其他的角是什么角?
2.出示“期末復習”第14題(2)的圖形,提問: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圖中找出3個直角嗎?找到后同桌互相交流。
3.接下來我們復習“認識方向”。
提問:我們學過了哪幾個方向?
在地圖上,我們是怎樣確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出示“期末復習”第15題,提問:圖上畫了些什么?
提問:三個小朋友的家分別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你能說說他們上學的路線嗎?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5.完成“期末復習”第16題。
小組選擇幾件物品,先估計高度,再測量高度,注意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期末復習”第17題。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
提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我們可以先求什么?(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2.完成“期末復習”第18題。
學生讀題,并獨立解答。
交流訂正,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完成“期末復習”第19題。
讓學生小組內了解每個同學家有幾口人,把記錄的結果分類整理,并填表。
提問:你們小組里幾口人的家庭個數最多?
4.完成“期末復習”思考題。
教師帶學生分析題目:十幾個球,是3的倍數,可能是?(12個、15個、18個)取4個球余2個,說明這個數除以4余2,口袋里原來有多少個球?
四、反思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五、課堂作業
《補》
板書設計
教后小記授課時間:20xx年____月日
認識角教學設計10
教材內容解讀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教學目標
1、借助三角尺感知角的度數。
2、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對1°角的大小有直觀的認識。
3、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4、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5、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過程,知道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6、體驗角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
重點:會用量角器度量角并能畫出特定度數的角,掌握角的分類及各種角之間的關系。難點:畫角的方法。
學法指導 動手操作 合作探究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知角的大小
師:仔細觀察課件,你發現了什么?
(課件演示:鏟斗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師:鏟斗臂在工作的時候,形成的角有多大?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和畫法)
師:回顧我們以前學的測量知識,根據測量線段的長度,以及計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方法,大家猜測一下計量角的大小的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但是有一點,測量出來的角的大小,都不是太準確,為了測量的更準確一些,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學習用具——量角器。
一、角的測量
﹙1﹚認識度量單位
學生討論并回答
生1:我用三角尺上的角來測量。發現形成的角有三個∠1那么大。
生2:我用三角板上的∠2來量,比2個∠2大一些。
生3:我用折出的∠3來量,有5個∠3那么大。
生4:我用折出的∠4來量,比2個∠4小一些。
認識1°角:(多媒體) 出示一個圓,分成360份,然后分為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
下面聽小電腦博士的介紹。
板書: 10 =1度
﹙2﹚認識量角器
談話:剛才我們已經把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就得到這樣的一個圓形,請同學們想一想,它和那個學習用品比較像———————量角器
(1)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對量角器的認識。
(2)小結(課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同桌相互操練。
3、角的度量
出示120度角。那么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學嘗試。
A、邊自學書上第26頁上半部分的內容,邊自己也學著量一量。
B、量的時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驟是怎樣的?
(2)指名匯報,教師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兩圈刻度,讀刻度時,要根據測量角的方向選擇合適的刻度。
4、畫角
談話:給你一個角的度數,你能畫出來嗎?
(1)嘗試畫一個40度的角
(2)小組內交流畫法。
(3)總結畫角的方法,課件演示。
(4)再練習畫幾個角。
三、角的分類和各種角之間的關系
在不同位置著色閃動。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0 表示1度
(1)學生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
﹙2﹚①半圓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內圓的數字稱為內刻度線, 外圓的數字稱為外刻度線。
③以右邊的00 為起點,起點處的00 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0 的刻度線。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溝通,在全班交流。
學生通過度量和討論:
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銳角<90度 90度<鈍角<180度
活動內容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數,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討論、交流,最后全班反饋總結。
四、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何收獲?
生談發現
全班交流
達標測評:
1、火眼金睛辯對錯
①三個角組成一個平角,這三個角一定都是銳角。 ( )
②把一個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來,得到的角是50度。 ( )
③角的兩邊畫出的越長,角就越大 。 ( )
2、填一填
(1) 1周角=( )直角,( )直角=1平角
(2)周角是平角的( )倍
板書設計: 角量與畫角
度“°”
點重合
邊重合
找刻度、定點
再畫射線
畫角:先畫頂點;再畫其中一條邊;最后確定另一條邊。
認識角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做角、畫角、認識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1個頂點、2條邊,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能辨認角,能在物品圖片上找到角,并畫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動做角、用紙折角等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操作感知
1、師生談話,引出用小棒拼圖形,先討論“拼”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再動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圖形。
用小棒拼圖形是學生喜歡的活動,用4根小棒拼圖形是學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動手拼,一方面激發興趣,另一方面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用小棒拼圖形,高興嗎?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嗎?
生:一根接一根的連在一起。
師: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動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學生動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來。
如果學生拼出菱形(平行四邊形),告訴學生圖形的名稱。
2、讓學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使學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個三角形,為認識角生成對此的素材。師:請同學們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拼出開口的圖形,如,先給予肯定。然后,指導學生把開口拼在一起,成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來。
3.讓學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
在學生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都是“開口”的。師: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圖形呢?試一試!
學生自由拼圖,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拼擺。
師:誰愿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
學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擺角,展示4-5名學生拼成的開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
4.比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較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角,有利于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師:請同學們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圖形,你發現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這樣的圖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圍起來的圖形……
只要學生的回答意思對,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5、教師簡單小結,同時,告訴學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角,初步認識角。師:同學們說得對,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圍起來的圖形,數學上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也就是沒有口的圖形。(指著學生拼成的各種形狀的角)像這樣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叫做角。
板書課題: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讓學生觀察拼出的角,說一說有什么共同點。
觀察、發現圖形的共同點,為認識角以及各部分名稱做準備。
師: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角,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個對接的點。
如果學生說出: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給予表揚。
2、教師結合小棒拼成的圖畫角,并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后,認識角有1個頂點、2條邊。從具體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關角的空間觀念。師: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角的圖形上表示出來。這樣畫:先畫出兩根小棒拼在一起的點,再從這個點畫出兩條直的線表示小棒。
教師邊講邊畫出一個角。
師:在數學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邊講邊在圖上標出頂點和邊。
師:現在,誰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稱說一說角的共同點。
生: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
三、角的大小。
1、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利用活動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課程素材。
師:我們初步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現在,我們用兩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的角。
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2、轉動活動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并畫出這些角,標上角度符號。
轉動活動角,再畫出大小不同的角,為下面比較角的大小做鋪墊。師:同學們,看老師轉動手中的活動角,看一看有什么發現?
生1:老師我發現這個角會動。
生2:我發現轉動活動角的一邊可以形成許多角,形成的角開口不一樣大。
生3:形成角的'大小不同……
師:好,請同學們一起跟老師畫出幾個角。
教師轉一個角,照樣子畫一個角,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并在圖上畫出角度線。
3、讓學生指出畫的角的各部分名稱。鞏固對角的認識。師:你能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嗎?用手比劃一下每個角。
再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4、先讓學生指出畫出的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使學生了解,角的兩條邊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角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在充分操作、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形象直觀地體驗和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畫的這些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學生先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說明理由。使學生了解“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把這個較小角的兩條邊延長,觀察一下,這個角變大了沒有?為什么?
生:這個角沒有變大,因為兩條邊延長后,頂點那角度并沒變。
師: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和什么沒有關系。
認識角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一、內容設計
這部分教材是初步認識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第2道例題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動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著教材還介紹了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3題,主要是從圖形中辨認出角或數出角的個數,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4.5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二、編寫特點
1、初步認識角時,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實物,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抽象出角的圖形,指出這就是角。然后,讓學生從教材所給的圖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這樣,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2、教材設計了做一個角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活動。活動編寫開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滿足學生不同學習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能給出想法、做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既可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
3、教材加強與其他知識內容的聯系,體現綜合性。比較角的大小時選擇“鐘面”作為學習素材,通過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轉動,不僅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變化,而且也深化了對有關鐘面的認識。
4、教材結合已經初步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其他的多邊形,讓學生數出這些圖形中角的個數,引導思考“你發現了什么?”。這樣既鞏固了對角的初步認識,又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對多邊形的認識。這些安排對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數學內容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很有意義的。
5、例題的編寫有層次,有一定的彈性,條理清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如“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等啟發性的語言確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例題和習題可操作性強,調動了教師的能動性,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真正體現了《標準》提出的教材編寫思想。
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
2、并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在多樣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每人準備一副三角板,一些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實物素材(鐘、瓷磚、五角形、三角板等)。
1、導學:瞧!同學們,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的禮物,喜歡嗎?請每個小組拿出這些禮物摸一摸,看一看,他們各是什么樣兒的。(學生觀察、相互議論、師參與)
2、展交:你們發現了嗎?這些禮物里藏著一些新的幾何圖形,瞧!(課件演示抽象角的過程)我們把這些圖形就叫做“角”。
這些角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請仔細觀察、找一找,是幾部分組成的。(先讓學生說,如有困難教師幫助。)
3、組織互學:你還能找出這些禮物的哪些地方還藏著角嗎?(自己找一找,然后在小組里指一指、說一說。小組長匯報學習情況。)
4、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后指給同學或老師看一看。(相互評價)
[設計思路:教師提供各種典型的實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感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參與性。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后,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圍的物體上找角,這樣豐富對角的表象積累,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動手做角,加深認識
5、導學:從叔叔阿姨送來的禮物中我們認識了角,你能說一說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嗎?(相互說說后指名說)你能想辦法做一些角嗎?請動手試一試。
6、組織展示。(教師評價、鼓勵)
7、引導自學:看看蔬菜老師們又是怎樣想辦法做角的(引導學生讀圖)?你也拿出自己的學具學一學,做一做。做出后相互看看。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我在教學中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然后組織展示,給學生創設充分表現自己的環境,讓學生變“聽眾”為“主人”,由消極接受變為積極發現,并在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肯定自我傾聽他人意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觀察比較,感悟大小
演示活動:教師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叉開的大小,感知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與角的大小的關系。
1、導學:剛才我們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時看出兩針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展示交流:根據你的想法判斷教材74頁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判斷后在小組里說一說,相互評價。)
3、導學:我們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先判斷教材75頁兩個鐘面上角的大小,然后再看看蘿卜老師是怎樣比較的。(課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較方法)
用這種比較方法比較老師給你們畫的兩個角的大小,并給你的同伴說出比較的結果和比較的方法。
導學: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請想一想,試一試。(學生探索討論后組織展示交流)
設計思路:我先讓學生看角的大小,然后用比較的方法來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既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又學習新的比較方法,同時也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最后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并組織交流,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流中拓寬知識,發展數學思考
四、應用拓展,積累經驗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同學們表現真棒,從叔叔阿姨們送來的禮物中學會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老師也想考考你們,請完成第1題。
組織交流,評價鼓勵。(作出判斷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判斷的理由。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2、自己測試。
完成“想想做做”2、3題。(老師報結果學生自己評價)
引導思考:“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組織全班交流。
按規律判斷。(師說圖形生判斷,相互評價)
3、玩一玩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紙扇和剪刀按老師的要求玩一玩。(師說要求,生親自操作。)
多玩幾次后組織說說得出的結論。
根據剛才的結論你能很快判斷一些角的大小嗎?請試試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區別的角。)
4、總結評學,拓展延伸
總結評學。
從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設計思路:認識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積累活動經驗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應用:“導學、展交、訓練”教學模式,按照“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并認識圖形、做角并認識角的大小、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思路分層次組織教學,巧妙地把導學、展教、訓練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課堂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而展開教學。課堂活動中把課件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對角的認識,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意圖選擇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突出了‘動手操作’這一學習方式的有效性。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做到為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真正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認識角教學設計13
摘要:
本課時教學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關鍵詞:
認識;角;圖形
【教材簡析】
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這節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關系,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由于學生已經具備有關角的生活經驗,而他們腦中的角既有數學上的角,也有生活中的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操作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正確辨別數學中的角與生活中的角,同時在實踐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學會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
2.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動手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體驗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難點】
感受角有大小,初步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具準備】
小棒、硬紙條、圖釘、長方形紙、吸管、毛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活引入
我們的校園美嗎?聽著音樂,感受著鳥語花香,讓我們稍稍地靜靜心。這里熟悉嗎?我們共同學習生活的地方,溫馨的教室。今天我們的研究就從大家熟悉的物品開始。
觀察這些物體雖然形狀不同,但上面都藏著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新的圖形朋友,你看出了嗎?
二、觀察探究,新知建構
1.觀察,初步感知
(1)三角尺上的角在哪兒?指給你的同桌看看,我找了其中的一個角,看看我指的和大家想的一樣嗎?你還能在上面找到角,你能像老師剛才一樣指給同桌看看嗎?我們來看看電腦上的演示。
(2)紙工袋上的角,誰上來指給大家看看?
(3)掛鐘上的角誰來說一說、指一指?(根據學生的介紹,閃爍課件)
2.抽象,建立表象
(1)剛才演示的這幾個角都藏在物體上,如果我們拿掉這些物體留下的角,會是什么樣的?閉起眼睛,想到了嗎?一二三,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2)這些圖形都是角。角,我們用這樣的小標記標出。
(3)用數學的眼光仔細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數學上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兩條邊)
(5)誰上來指一指這個角的頂點和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呢?一起說一說。
3.再認,建構認知
我們通過找一找、比一比,認識了角,現在你腦中的角是什么樣的?(根據學生的回憶,教師畫角)完整板書。
4.練習判斷,鞏固認知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全體核對,錯的起立。
(2)通過做這道題,在判斷角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5.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帶著大家的提醒,現在如果我們要利用身邊的材料做一個角,你會嗎?把你帶的材料倒出來嘗試著做一個角吧!(放音樂)
(2)同學們成功了嗎?把你做的角高高地舉起來給別的同學欣賞一下。
(3)老師也做了這樣一個角,你看,還能變大變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上的角也像這樣可變大變小?(隨學生的舉例展示物體)
(4)下面咱們比比賽,比較我們角的大小(老師指導比較方法),對于角的大小比較你又有什么想說的?
三、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看來同學們不僅認識了角,對于角的大小還有了很多珍貴的感受。
對于角,我們來些挑戰如何?一張長方形紙,看上面有幾個角,如果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猜想一下,自己實踐,看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角除了在我們這些學具上存在,生活中它們更是無處不在,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你看!(播放視頻)……今天這節課對于角你都有了哪些認識與收獲?
參考文獻:
[2]楊成勇.《認識角》教學設計[J].新課程學習:上,20xx(04).
認識角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國標)四年級數學下冊第22——24頁《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三角形的認識過程,并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2.明白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系,感受到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正確測量底和高。
4.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測量底和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出示一條紅領巾讓學生說說有什么特征?
(是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對紅領巾的形狀就是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角形,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歸納并板書:
相同點:都有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不同點:角的大小不相同,邊的長短不相等。
(6)完成“想想做做”1,學生畫好后,說說三角形的特征。
2.教學例題。
(1)任意選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看來呀,咱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么,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么有關系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系。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2).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有兩根小棒,一根長4厘米,一根長6厘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說明操作要求,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匯報,教師及時點評。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厘米和4厘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第三邊是幾厘米的時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了,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現不能圍成的原因。
①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1厘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厘米、4厘米和6厘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么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1+4<6,所以圍不成。
②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厘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說出:2+4=6,所以不能圍。
板書(補上小于等于號):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么,卻還沒有發現。這里,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現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么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
教師指著3厘米,問:當第三根小棒是3厘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3+4>6。課件演示。
教師點擊:那么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算式:4+4>65+4>66+4>67+4>68+4>69+4>610+4>6
[設計意圖:由于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著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現問題啊?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10厘米不能圍,可是10+4>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認識角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和無關,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認識角,辨析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
3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朋友,想不想見一見?
生:想。
師:請看大屏幕,你認識它們嗎?
生自由回答。
師: 最后一個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嗎?
生擺三角形
師:現在請你拿掉一個小棒,現在你還認識它嗎?
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師將領著大家一起去認識它。
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 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學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處處都存在的。你能從你身邊找到角嗎?給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師示范指角
師:看大家這么有興趣,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看我是怎么指給你看的(師示范指角)。
指名學生指角,有錯及時糾正。
師:剛才大家都在身邊找到了角,老師這里有些漂亮的圖片,你能從中找到角嗎?(課件出示,從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師:看完這些角,同學們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學生拿出三角板,
老師拿出三角板領學生感受角,讓學生說感受。
三、學角
1、師示范畫角,
師:下面同學們說著,老師畫一個角好嗎?
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一個點,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線,這條線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然后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都是怎樣的?
生:直直的
師:在看看這個點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記法
師:角的各部分還有自己的名字。
這個尖尖的點就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邊)
那么怎樣來標記這個角呢?我們可以用一個小弧線把兩邊連起來,再寫上數字1
記作: 讀作:角1
師:這里只有一個角,我呢用數字1來標記,同學們還可以給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數字2、3等,還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組成呢?
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小結: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四、 運用新知,辨別角,數角。
1、練習,判斷是不是角
師:現在我們對角的了解越來越多了,下面請大家當一次孫悟空,練一練你的火眼金睛,到造角工廠去打假,看你能不能判斷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投影出示,讓學生到前面指出頂點和邊)
2、練習,在圖形中數角
師:剛才大家可真厲害,從造角工廠出來,好客的小猴子要請大家到他家做客,但他卻忘記了門的密碼,你能幫它嗎?
課件出示習題,數圖形中角的個數。學生拿自己練習題到前面展示。最終揭示密碼是圖中角的個數。
五、 比角的大小,探究與角的大小相關的因素
1、玩角,發現角有大小
師:進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
生從抽屜里拿出活動角
師:它的名字叫活動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變化。
生:可以變大,還可以變小
師:這說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樣可以把角變大變小呢?引導學生說出把兩邊往外拉就會變大,往里合就會變小。也就是兩邊開口大角就大,開口小角就小。
2、游戲變角,比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變角游戲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學生放進抽屜,師喊123齊拿出。找出大小差別大的角讓學生辨認,能直觀看出大小。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一名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
之后請一名學生上臺做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生生活動,分工:左邊學生出示角,右邊同學變一個和他一樣大的角。
3、探究與角大小的相關因素
師:我們玩的這么高興,有兩個伙伴也來了,瞧,是誰呀?
課件出示: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長不一樣的角(1、2)。
師:你認為哪個角大?
生可能會說邊較長的角大。
師:我們要用事實說話呀。怎樣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比一比。
課件演示比角,最終結果一樣大。
師:那為什么剛才會有人認為1大呢?
生:因為它的角邊很長
師:那么現在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系沒?是不是邊長了角就大,邊短了角就小?
生:不是
師:事實已經證明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那和什么有關呢?角的大小主要是看什么呢?
課件出示:角的大小和 有關,和 無關。
六:總結回顧
同學們,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呢?
【認識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13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08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2篇)08-2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6-18
《畫角》教學設計06-06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11-25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11-25
《10的認識》教學設計01-15
《認識位置》教學設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