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角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三角板,活動角,,五角星紙片等。
【學具準備】直尺,三角板,,帶孔木棒,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認識它嗎?(五角星)
師:那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五角星嗎?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師:你可真聰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嗎? 生:指角 師:不錯,這就是它的角,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角,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認識角好嗎?(板書角的初步認識)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角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 聯系實際,找角
師:小朋友們剛才能夠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聰明,老師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們這里有一張美麗的校園情景圖,大家能找出這幅圖中隱藏著的角嗎?我要看看誰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師:看來大家個個都是火眼金睛,這么快就找出了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
[設計意圖:立足三維目標,讓課堂和諧平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身邊找角,并且互相說說,一方面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給每個學生創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對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認角
1、指角。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注:所有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
2、出示紅領巾、數學書。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一指?
3、引導正確指角。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不是,這是個點)。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演示)
出示幻燈片,練習指角、辯角。
6、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打開數學書39頁看誰先找到答案。
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學生做筆記)
[設計意圖: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教師沒有去急著幫學生糾正語言與動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把學生對角的認識自然地從生活實際過渡到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幾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對碰三:動手操作,比角
1.體會角的大小。
(1)教師演示活動角(兩條邊張開一些):你發現角怎么樣了?怎么會變大的?(板書:張開)(兩條邊收攏一些):這個角怎么樣,怎么又會變小的?
(2)小結:角的大小就是兩邊張開的大小。
(3)改變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變大變小嗎?學生上臺展示,教師結合講評。出示圓形紙折的直角,能做一個比這個角小一些的角嗎?那么小很多的角應該怎么折呢?演示釘子板上的`角,把剛才做的角變大些,變小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來感知角的大小是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為下面比較的大小作好準備。]
2.比較角的大小。
(1)觀察法。師生拿出活動角,教師做出一個角,引導學生做出比老師小和角,找兩個小朋友的角和教師的角比。怎么樣?(學生回答)
(2)重疊法。①引導學生觀察剛才兩個小朋友的角,誰的大一些?②學生想辦法比較,指名上臺演示,得出重疊法。一條邊要對齊,看另一邊張開的大小,再確定角的大小。③鞏固重疊法。同桌做兩個角,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名兩個學生演示一下。
(3)體會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①教師拿出活動角,引導學生做出比老師大的角。
②把角的邊剪短,思考:這樣的角小了嗎?
③學生說理由并用重疊法證明角的大小沒變。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個角,把角變大,再變大,想想,你的胳膊變長了嗎?把角變小再變小,想想你的胳膊變短了嗎?
出示幻燈片,練習比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又開的大小有關這一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對碰四:體驗感悟,畫角
師:現在大家已經會比角了,那你能嘗試畫一個角嗎?
1、學生看書,勾畫出畫角的方法,邊畫邊讀。
2、學生嘗試畫角,指幾名同學板畫。
3、教師示范畫角,邊畫邊講解怎么畫角。
4、再畫一個角,標上角的各部分名稱。
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動手比了角,畫了角,還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實,只要你善于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2
課題名稱: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38-39頁《角的初步認識》,第42頁的第1—2題。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角和直角"的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出角,從觀察實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學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制角、畫角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學情分析: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喜歡做小動作,感覺數學枯燥無味,因此我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直尺;大頭針,兩根硬紙條,圓形紙片、長方形紙片、剪刀。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的實物圖。引導學生回顧復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最后出示角的圖形,教師邊出示邊提問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認識嗎?”同學們回答:“認識,角。”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教師邊說邊出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兒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時間較短,所以導入這個環節我盡量簡化,開門見山,但又明確了學習目標,直入課題。教學時間大約用2分鐘。
二、新課講授
1、電腦出示一幅校園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有什么?學生回答:“圖中有正在做操的學生”,“正踢足球的學生,還有拿三角板的老師和修剪花木的老爺爺。”……這些情景中有角嗎?同桌學生討論找角。
學生匯報,
生1:老師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爺爺修剪樹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門上有角、角球線有角。
生3:表的兩根針形成一個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形成一個角。
……
(媒體應用)在學生找到實物圖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現閃動角。
教學過程說明:教學伊始,借助情景圖創設情境,這樣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內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時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感知角。教學大約用了5分鐘。
2、舉例
其實在你身邊就有很多角,仔細觀察,你發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現在,咱們就伴隨著輕松優美的音樂以小組為單位找一找角。
師:誰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給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實在太多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都能找到角。
學生匯報,
生1:黑板上有角。邊說邊上去指角。
生2:數學書上有角,邊說邊指角。
生3:課桌上有角。用手比劃。
……
師:我們來看看大屏幕上的圖形有角嗎?(多媒體出示例1的3幅圖),大家找一找,學生指出后多媒體演示抽象出角的圖形。
通過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剪刀、吸管、水龍頭)中抽取出角,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例中來認識角,讓學生感受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教學大約用了4分鐘。
3、折角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認識了角,大家觀察得都很認真。接下來,老師想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比賽折角(出示一張圓形紙),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學生動手折角,教師將部分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用剛才所折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什么感覺;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怎樣的?教師示范。指名學生回答。
生1:這兒是尖尖的,這兩邊滑滑的、平平的。生2:這兒有些刺手,這兩邊直直的。師:噢,原來角給我們的感覺是這樣的:尖尖的,直直的。
師:大家看!這尖尖的一點叫作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作角的邊。邊說邊標出角各部分名稱
教師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標出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
師: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我們來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體出示3幅圖),大家看一看這幾個角的大小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這能夠說明什么?
生:這說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過程說明:通過折角讓學生比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學生在操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并對角的大小這一特點進行了初步認識。同時角的不同折法這一教學中也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學大約用了6分鐘。
4、做和演示活動角
(1)師:通過剛才折角的活動,同學們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硬紙條,小朋友們已經會折角和畫角了,老師這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角,你們看。(師電腦展示出活動角)你們想知道這個活動角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2)師展示活動角的制作過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個活動角呢?請兩個同學為一組,互相幫助,小心圖釘,注意安全。
(3)請小朋友們拿出做好的活動角,跟老師一起做動作。(慢慢張開)這時這個角變得怎樣了?(叉開得越來越大,角也越來越大。)(慢慢縮小)這時這個角又變得怎樣了?(叉開得越來越小,角也越來越小。)看來,一個角的大小與它叉開的大小有關,叉開得越大,這個角就越大,叉開得越小,這個角就越小。
師:像這種角我們就把它叫做活動角。屏幕上有兩根硬紙條和圖釘做成的活動角,我們來看看這個活動角(屏幕演示)。兩根硬紙條做成的邊張開的比原來大了還是小了(大了),角比原來大了還是小了?
生:角比原來大了。
師:這兩條邊又怎樣了?角又怎樣了?
生:兩條邊又張大了,角比原來大了。
師:這能夠說明什么?(四人一組討論)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兩條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學過程說明: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從認識靜態中的角過渡到了認識動態中的角,同時也向學生滲透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的關系。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較角的大小的關鍵了,可是紅角和藍角卻不知道,你看它們正在吵架呢?
課件出示:紅角和藍角爭吵的對話。你能想辦法幫他們比大小嗎?課件演示比較大小的過程。教師解說。
課件演示大小一樣,邊長不同的兩個角比大小。
師:你從剛才的錄像中能發現什么?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教學過程說明:讓學生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通過觀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一結論,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學會全面的看問題。教學大約用了8分鐘。
5、畫角
師:通過剛才的多種活動,我們進一步認識了角,如果要把角畫下來,該怎樣畫呢?讓我們打開課本第39頁,看看下面的例2,請根據書上的提示畫一個角。
學生先自學,然后再畫角。
師:有不少小朋友已經學會畫角了,誰能教教老師。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示畫一個角。
媒體演示,教師講解:這個小老師到底教得對不對呢,咱們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畫一點作為角的頂點,用尺子從這個點向一個方向畫一條線,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教學過程說明:在教學畫角時,我采用了讓學生自學這一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情境中來,當學生通過自學初步掌握畫角的步驟和方法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適時的演示畫角的過程。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畫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學大約用了5分鐘。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八的第1題。
師:看來同學們對角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是動物園里的四只小動物卻不太清楚,它們每人畫了一個角,我們一起看看它們畫的是角嗎?
媒體出示小動物畫的角,教師請學生判斷它們畫得是不是角,再說出理由。
2、做練習八的第2題。
3、剪一剪、猜一猜。
師:你們的表現都很好,教師獎勵你們做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正方形的紙,現在請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先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再剪一剪、試一試,看看會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反饋后,媒體演示。
師: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就會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學過程說明:這種開放題的設計讓學生動腦動手,加深對角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激發探究興趣。教學大約用了8分鐘。
四、全課總結大約用了2分鐘。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游覽了角的樂園,我們在角的樂園里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板書設計
課題
角的大小跟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一個頂點,兩條邊。先畫一點用尺子從這個點向一個方向畫一條線,
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線,
就組成了一個角。
六、教學反思:
七、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其中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知識,自己去發現、去創新。我設計讓學生動手比賽折角,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還設計讓學生自學畫角的方法等。通過這些數學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2、創設有趣的數學情境。數學情境的設計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在主題圖導入時,設計讓學生伴隨著音樂觀察、尋找校園里角,還有在演示活動角的時候設計變魔術的情境以及讓學生伴隨輕松優美的音樂找角等等。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真正學會“生活即數學,數學即生活”。
3、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重難點。而本節課課件的使用很好的解決了本課的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課件演示形象、直觀,從學生學習的效果能夠充分體現出來。
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剪一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調活動,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單元主題圖“校園早晨”,引導:校園的早晨不僅美麗,而且還藏著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圖中許多物體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嗎?
2.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的三角板、剪刀、時鐘等實物中找角。
3.(課件閃爍)三角板、剪刀、時鐘上以及伸開兩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學生接觸過生活中很多廣泛意義上的角,對角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上課伊始,教師借助單元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有角,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例1實物圖:剪刀、插有吸管的可樂罐、水龍頭。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你能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
(2)學生從例1的圖中找角,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這些物體中所隱藏著的三個不同方向的角。
(3)學生從身邊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引導學生談談對角的感受,說說角的組成部分。
(2)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9頁,思考: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3)引導學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頂點和邊。
3.判斷角、數角。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4.折角、變角。
(1)用圓形紙片折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用圓紙片折出一個角。
②讓幾個學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紹該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2)用繩子變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繩子,同桌兩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繩子拉出一個角。
②全班學生聽教師口令把拉出的角變大或變小。
③小組討論,在變角的游戲中,你有什么新發現?學生匯報。
5.比較角的大小。
(1)從剛才的變角游戲中找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并說說比較的方法。
(2)比較兩個大小相等、兩邊長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體出示兩個大小相等但兩邊長短不同的角。
②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比較的方法,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手比較課本中第42頁第三題中兩個角的大小。
③學生匯報比較方法和結果,并演示比較的過程。
④多媒體演示兩個角動態重疊的過程,證實兩個角大小相等。
6.體驗畫角。
(1)教師示范畫角,學生觀察后說說畫角的步驟。
(2)學生動手畫兩個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讓學生展示所畫的角,師生點評欣賞。
(4)引導學生小結畫角的方法。
(5)多媒體直觀演示畫角的完整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剪刀、吸管、水龍頭等實物中找角,通過課件演示,直觀地展現角的抽象過程,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對數學意義上的角的研究。接著,讓學生從身邊的實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進一步體驗到角就在身邊,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折角、變角的動手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從中感悟到:角的大小變化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系,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最后,運用觀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初步掌握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三、創新設計,拓展提升
1.多媒體出示:由角組成的美麗的圖形。
2.學生觀察欣賞圖形,說說觀察后的發現。
3.學生自由創新設計:用角創作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全班欣賞交流,分享創作成果。
【設計意圖】學生在認識角、了解角、會畫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用角來設計作品。這是一個拓展提升練習,既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又能放飛學生的思維,彰顯自由發展的個性,點燃學生的創造性思想火花。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4
[設計思路]
這節課主要運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地獲得數學知識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學中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設計練習時應具有一定針對性、層次性、實踐性,以此鞏固三角形特征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讓學生在由實物到圖形的抽象過程中,在探索圖形特征以及相關結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鍛煉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小棒若干根(包括10cm、6cm、5cm、4cm長的小棒各一根),三角板,鐵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如下圖)師:老師每天上班都要從學校先經過加油站,再從加油站到學校,有沒有更近一點的路呢?(從家直接去學校)
2、師:為什么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最近呢?我們可以把這幾個地點和路線看成什么圖形呢?
3、談話:三角形是我們過去認識的圖形,這里面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今天同學要通過動手操作,自己來探索發現。(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感知三角形
1、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三角形?課件演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
2、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出了許多三角形,你能想辦法自己做個三角形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做出的各種三角形,并說說做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可能是用小棒擺,鐵絲圍,用紙折,用三角板畫……)
指名讓一名學生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師故意撥動小棒,使學生明白擺小棒時應首尾相連。
4、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們能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嗎?在課本第23頁的點子圖上自己畫一個三角形。
5、師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6、師:我們已經做了三角形,又畫了三角形,你們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自學課本第22頁下面的圖。
學生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師相機板書)
7、在自己畫出的三角形上,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8、小結:三角形是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三角形、畫三角形,并在學生擺小棒的過程中故意“搗亂”,讓學生體驗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也為后面學生的活動打好基礎;通過自學認識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逐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二)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1、談話:剛才我們用小棒擺了三角形,如果任意給你們三根小棒能把他們圍成三角形嗎?(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讓我們動手實驗一下吧!
小組活動要求:
a、從四根中任意選三根(小棒的長度分別為:10cm、6cm、5cm、4cm)
b、記錄所選三根小棒的長度,看一看能否用選定的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
c、小組討論有什么發現?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和報告實驗結果,說說選的哪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3、說說能不能圍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關?(長度)課件演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種情況。
4、師: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老師的演示,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當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時,就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5、觀察能圍成的三角形的三條邊,看看有什么發現?
師生共同總結出: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條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操作過程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在交流中升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三、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1、回到課開始的關于“老師去學校”的生活情境,現在可以說說什么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近呢?
2、判斷下面的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想想做做”第二題)
2厘米、4厘米、6厘米
5厘米、2厘米、5厘米
6厘米、2厘米、5厘米
總結竅門:只要看較短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就能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
3、把一根14厘米長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線串成一個三角形,能做多少個?如果每小段剪成整厘米長,能剪幾個?
[設計意圖:三個練習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練習前后呼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第二個練習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并總結出竅門;第三個練習有一定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思想。
四、總結延伸
1、 師:這節課你對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有那些收獲?
2、(課件演示)搖晃的椅子加了一根木棒就穩了,艾非爾鐵塔高一千多米,這么多年依然雄偉壯觀……這到底什么原因呢?其實這就跟三角形一個重要的特征有關,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查查資料研究研究。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2、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3、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圖,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角與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稱
(1)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請你在小組內說一說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學生小組交流。
(3)匯報發現的角。
2、直角
(1)在角當中有一種角叫直角,你們是怎么判斷的呢?
學生匯報并演示判斷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稱你還記得嗎?
學生回憶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板書。
(3)請你畫一個角。
學生用三角板畫直角。
(4)出示第6題梯形圖。
這個圖中有幾個角?其中有幾個是直角?
你能在圖里面畫一條線段使這個圖增加3個直角嗎?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獨立探究,在書上嘗試畫線段并上臺演示自己的畫法。
(5)組織全班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對角的認識。
二、綜合練習
1、組織完成106頁第7、8題。
教師巡視,對畫法不規范的學生及時個別指導。
2、小組合作完成第9題。
3、隨堂練習。
三、課堂總結。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角的大小。
3.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目標導學
1. 播放暖場音樂—《一閃一閃亮晶晶》
2.出示主題圖,板書課題
師:(出示三小校門照片-主題圖)走進我們整潔美麗的校園,隱藏著好多好多的數學知識,有三角形的小旗子、長方形的'匾額……這么多的圖形就組成了我們美麗的校園,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圖形——角(板書),你能找到角嗎?
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師指名多位學生上臺展示
師:當這些生活中的物品脫去華麗的外衣,像這樣形狀的圖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動雅學
(一)角的特征教學
過渡:(板書抽象的角)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些角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獨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學說
1. 教師歸納:所以角有一個尖尖,我們把它叫做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線,我們叫做邊。
2.同桌互說
3.小結:所以我們說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和老師一起說一說。
4.數學游戲:誰的眼睛明又亮
過渡: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游戲,你們想玩兒嗎?
(1)第一關:判斷角。出示紅卡:第1題
師: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請拿出紅卡第一題
獨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匯報
師小結:所以我們在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時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個尖尖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有一個條件不滿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關: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說明原因)出示紅卡:第2題
師:大家都會判斷這些是不是角,其實角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這本數學書上就有好多角,在這個面上,這里有角,這里也有角,在這個面上呢,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頂點和邊)
師:那這個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師小結:我們從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許多數學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過渡:生活中處處都有角,我們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角
1.課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結: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師:這怎么比啊?(上臺演示說理由)
4.折角(出示學習指南卡)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折的角?請大家豎起耳朵認真聽。(2組上臺匯報,展示一組奇形角)是角嗎?
(三)畫角
1.自主嘗試畫角
2.播放動畫,規范畫角
3.拍照作業,欣賞角
三、點撥指導 提升領悟
反思小結:到這里,我們和小精靈的旅程就要結束了。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和角有關的哪些知識?
師:我們不僅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還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過比、折、畫的方式認識了角。那你們能用今天的知識解決藍卡嗎?請拿出藍卡第一題。
四、檢測反饋 博學拓展【出示分層實踐卡】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一、內容設計
這部分教材是初步認識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第2道例題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動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著教材還介紹了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3題,主要是從圖形中辨認出角或數出角的個數,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4.5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二、編寫特點
1、初步認識角時,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實物,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抽象出角的圖形,指出這就是角。然后,讓學生從教材所給的圖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這樣,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2、教材設計了做一個角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活動。活動編寫開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滿足學生不同學習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能給出想法、做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既可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
3、教材加強與其他知識內容的聯系,體現綜合性。比較角的大小時選擇“鐘面”作為學習素材,通過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轉動,不僅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變化,而且也深化了對有關鐘面的`認識。
4、教材結合已經初步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其他的多邊形,讓學生數出這些圖形中角的個數,引導思考“你發現了什么?”。這樣既鞏固了對角的初步認識,又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對多邊形的認識。這些安排對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數學內容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很有意義的。
5、例題的編寫有層次,有一定的彈性,條理清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如“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等啟發性的語言確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例題和習題可操作性強,調動了教師的能動性,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真正體現了《標準》提出的教材編寫思想。
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
2、并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3、在多樣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每人準備一副三角板,一些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實物素材(鐘、瓷磚、五角形、三角板等)。
1. 導學:瞧!同學們,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的禮物,喜歡嗎?請每個小組拿出這些禮物摸一摸,看一看,他們各是什么樣兒的。(學生觀察、相互議論、師參與)
2. 展交:你們發現了嗎?這些禮物里藏著一些新的幾何圖形,瞧!(課件演示抽象角的過程)我們把這些圖形就叫做“角”。
這些角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請仔細觀察、找一找,是幾部分組成的。(先讓學生說,如有困難教師幫助。)
3. 組織互學:你還能找出這些禮物的哪些地方還藏著角嗎?(自己找一找,然后在小組里指一指、說一說。小組長匯報學習情況。)
4. 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后指給同學或老師看一看。(相互評價)
[設計思路:教師提供各種典型的實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感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參與性。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后,引導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圍的物體上找角,這樣豐富對角的表象積累,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動手做角,加深認識
5. 導學:從叔叔阿姨送來的禮物中我們認識了角,你能說一說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嗎?(相互說說后指名說)你能想辦法做一些角嗎?請動手試一試。
6.組織展示。(教師評價、鼓勵)
7. 引導自學:看看蔬菜老師們又是怎樣想辦法做角的(引導學生讀圖)?你也拿出自己的學具學一學,做一做。做出后相互看看。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我在教學中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然后組織展示,給學生創設充分表現自己的環境,讓學生變“聽眾”為“主人”,由消極接受變為積極發現,并在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肯定自我傾聽他人意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觀察比較,感悟大小
演示活動:教師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叉開的大小,感知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與角的大小的關系。
1、導學:剛才我們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時看出兩針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展示交流:根據你的想法判斷教材74頁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判斷后在小組里說一說,相互評價。)
3、導學:我們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先判斷教材75頁兩個鐘面上角的大小,然后再看看蘿卜老師是怎樣比較的。(課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較方法)
用這種比較方法比較老師給你們畫的兩個角的大小,并給你的同伴說出比較的結果和比較的方法。
導學: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請想一想,試一試。(學生探索討
論后組織展示交流)
?設計思路:我先讓學生看角的大小,然后用比較的方法來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既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又學習新的比較方法,同時也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最后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并組織交流,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流中拓寬知識,發展數學思考
四、應用拓展,積累經驗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同學們表現真棒,從叔叔阿姨們送來的禮物中學會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老師也想考考你們,請完成第1題。
組織交流,評價鼓勵。(作出判斷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判斷的理由。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2.自己測試。
完成“想想做做”2、3題。(老師報結果學生自己評價)
引導思考:“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組織全班交流。
按規律判斷。(師說圖形生判斷,相互評價)
3.玩一玩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紙扇和剪刀按老師的要求玩一玩。(師說要求,生親自操作。)
多玩幾次后組織說說得出的結論。
根據剛才的結論你能很快判斷一些角的大小嗎?請試試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區別的角。)
4、總結評學,拓展延伸
總結評學。
從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設計思路:認識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積累活動經驗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應用:“導學、展交、訓練”教學模式,按照“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并認識圖形、做角并認識角的大小、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思路分層次組織教學,巧妙地把導學、展教、訓練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課堂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而展開教學。課堂活動中把課件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對角的認識,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意圖選擇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突出了‘動手操作’這一學習方式的有效性。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做到為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真正體現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20xx年8月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吸管,活動角,不規則紙,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走進一個美麗的校園。(主題圖)仔細觀察,你能在這幅圖中找到角嗎?(生答)可真多呀,可見角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新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一)聯系實際,初步感知
(1)在我們的.教室中找一找,看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同桌互說)
(2)誰來指一指三角尺的角在哪?(教師指導指角的方法)
(3)拿出你的三角尺,像老師這樣指一指、頂一頂、摸一摸,你有什么發現?(直直的、尖尖的)
(4)看來,同學們對角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誰來指一指圖上的角。(邊指邊紅)
(二)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角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給他們這些角脫下漂亮的外衣,就變成了這樣。(出示課件)
(2)仔細觀察,能說說這些角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嗎?(組內交流)生匯報教師板書(頂點、邊)
提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三)判斷
角爺爺過生日,設宴請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員。瞧,這些圖形都說自己是角,趕來參加宴會。小朋友,快幫幫角爺爺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課件)
(四)實踐操作,豐富認識
1、做角
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你能做出一個角嗎?可以利用自己的學具做,允許獨立完成,也可以與同桌合作。(學生活動)A、匯報
師:哪個小組還折出了角?把你們折出的角貼在黑板上讓大家看看。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折得怎么樣?(互評)師:同學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折出了這么多的角,還發現折出的角有大有小,真了不起。
(展示活動角)老師做的這個角有什么特點?
師:看來角有大有小,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系嗎?
B、師:老師也做了兩個角。(出示兩個大小相等、邊的長度不同的角)你們覺得老師做得怎么樣?
師:猜一猜哪個角大?誰有好辦法上來講一講?小結: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
2、學會用尺子畫角
師:剛才我們做了各種各樣的角,你們能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嗎?自己試一試。
師: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再畫一次,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出示課件)
三、鞏固練習
1、數一數: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出示課件)
2、拓展提高
一張正方形的紙剪掉一個角,猜一猜還剩幾個角?
四、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認識了哪位新朋友?假如你是角,你應該怎樣介紹自己呢?其實,只要我們平時留意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要角,處處都有數學。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38--39頁“角的初步認識”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提供了兒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實物圖,讓學生對角有一個感性認識,能從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過折角、做角、畫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動,使角的圖形從實物中抽象出來,讓學生了解角大小變化的規律和各個部分的名稱。
三、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地學習角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關于平面圖形“角”的知識和經驗,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學生會聯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學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對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變化規律仍有一定的困難。“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們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于物體的活動,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因此,教材根據兒童學習的這一特點,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擺一擺等,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四、教學目標
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建立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針對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實際情況,我擬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學會畫角、做角,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3)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畫角和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六、教具和學具
教具:電腦課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實物,紙條、圖釘、圓形的紙等。
學具:剪刀、小棒、紙條、圖釘、圓形的紙等。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
有誰知道三角形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粗心的“小馬虎”在畫三角形時忘畫了一條邊,(課件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這還是三角形嗎?這是什么圖形呢?
(點評:從學生已有認識起點出發,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會變成什么圖形,引發學生的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揭示課題
3、學生提問,確定學習目標:
師: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樣的?
師:關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點評:尊重學生的認知需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建議教師應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目標從學生提出的眾多疑問中選擇有效問題。若是和本節課無關或者是以后學習的內容,教師可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學習中會慢慢解決。)
(二)引導探究
1.認一認:出示課件(房屋平面圖中的角;鐘面上時針、分針和秒針構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這些物體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尋找教室里的角。
(點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角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幾個?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個角,握住這個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覺?再用手模摸這個角的兩邊,又有什么感覺?這些感覺說明什么?
小結:一個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個角的頂點和邊。
(點評:通過認一認、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并歸納,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組合作,從“兩根紙條、一枚圖釘、一段毛線、一張圓圓的紙”等這些材料中自由的選擇材料創造一個角,比一比,在規定的時間里,哪組想的方法最多。
(點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角的特征。組織學生從多種材料中選取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重組,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能力。)
2.比一比
(1)討論:利用兩根硬紙條和圖釘,做出一個活動角。怎樣讓角變大變小?通過實驗,發現什么?
(2)兩道眼力題:
(1)(2)
觀察思考:這兩組角的邊怎么樣?大小怎么樣?你發現了什么?
驗證:你是怎樣比較的?用你的方法驗證一下。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比較兩個角大小的方法:兩個角頂點對頂點,一條邊重合,看另一條邊誰張開的角度大,那個角就更大。
(3)同桌比較剛才自己做的活動角誰大誰小。
(四)動手經歷
1.你能將小棒做成角的樣子在紙上畫出來嗎?試試看。
2.討論:畫角的方法。
3.小結:先畫一點,然后從這一點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直線,并標明角的有關名稱。
(五)反饋練習
1.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數一數。請你數一數,下面的圖形里各有幾個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角的大小比較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釘子板、三角尺、紙、小棒、活動棒、繩、剪刀、扇子等學生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手工嗎?(出示主題目)。
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看看他們都用了哪些東西?(剪刀、手工袋、直尺……)
二教學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把三角尺,(出示三角尺)上面有角嗎?(有)(指名指指)
生:指點認為是角。
師:出示鉛筆的筆尖說:“筆尖也有一點是不是角?”(不是)(老師把學生指的點寫下來)
師:“所以角還有兩條邊(邊說邊比劃,從點出發摸角的兩條邊)尖尖的這一點叫它頂點。”
“你還能在三角尺上找到角嗎?(指名比劃)同桌相互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要求說出我摸的是角的什么?并且體會:角的邊是直的,頂頂點是尖尖的。
2、師:誰能找出剪刀、三角形和鐘面上的角在哪里?學生一個一個指,
師:如果把角畫下來會是怎么樣的呢?請你仔細看好(抽象出角)
出示:
師:這些圖形都是角,是我們數學上的角,教師也來畫一個角。
說明:畫時先畫一個點,再從這個點開始用直尺畫兩條直的.線作為角的邊。認識頂點和邊,這個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角。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3、誰能指出其它物品上的角的頂點和邊嗎?(電腦演示)
4、通過學習,現在你知道我們數學中的角是什么樣的嗎?
生回答:演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5、師:老師想考考我們小朋友,學得怎樣?
練習:1、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
A、指名判斷第1題:是角、請你指出它的頂點和邊。
B、不是角是,請你說說判斷的理由。
2、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能找到哪些地方有我們今天學習的角?
三、做角
師:我們剛才看看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個角呢?(想)
師:老師給你準備很多材料,有紙、小棒、繩子等,你能用你身邊的材料做一個角嗎?(同桌合作做角)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生:(1)小棒:
A指名擺一擺,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B誰能擺個比他更大的角?
(2)用釘子板圍出一個角(指一指角的頂點和2條邊)
(3)紙:(指名演示用紙折一個角),如果想把角多大怎么辦?變小呢?和同桌比比誰的角大?
集體比較:A選出有明顯差異的角先比一比
B再選出有細微差異的兩個角請大家比,
師:你是怎么比出來的?(指名演示)(重疊的方法)
(4)兩根小棒做個活動的角(全班一起做一個活動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兩手捏住角的邊一起張開,慢慢地合攏,這時你發現了什么?
引伸: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角?(扇子、剪刀)引導學生自主活動體驗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變化.
(5)師:除了用這些東西外,還可以用什么做個角?(繩,但要拉緊)
四、角的大小比較
師:其實,我們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到處都能發現數學中的角,瞧朱老師隨意轉動分針和時針,鐘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1、出示四幅鐘的面圖,你能一眼看出這些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第一個鐘面上的角最大,第三個最小)
2、出示第二、四個鐘面圖
師:這兩個鐘面上的角、你能看出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有的說第一個大,有的說第二個大。
師:誰說的對,同桌討論,想個辦法,能不能利用一些工具比較角的大小。
學生活動(事先用習題低印好相印的兩個鐘面,發給學生)指名匯報,交流,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第一種:目數格子的方法:第一個角分針與時針之間正好3大格,第二個角分針與時針之間3大格多一些,得出第2個角大。
第二種:用紙第一個與第一個角同樣大的角,把它放在第二個角上比出大小。
第三種:用活動角比較將活動角,拉成與第一個鐘面上的角一樣大的角,再把它放到第二個鐘上,得出第二個鐘面角大。(指名演示)
3、你還有其它比較方法嗎?
4、老師有這樣一個角,(用手勢在板書的角的基礎上,把邊無限延長)你能說出這個角和剛才的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和角的開口大小有關,和邊的長短無關)
四、想想做做
1、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個()個()個
2、下面的圖形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出示)
()邊形()邊形()邊形
()個角()個角()個角
(1)學生先判斷是幾邊形,再說說有幾個角(指名數一數)
(2)師:奇怪四邊形有4個角,五邊形5個角,六邊形有6個角,那七邊形、八邊形呢?
你知道這里有什么規律嗎?(邊數=角的個數)
猜測十邊形有幾個角?(10個角),下課我們可以自己驗證。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誰來說說你對角有了哪些更深的認識?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我們今天學習角嗎?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0頁
教材分析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找直角——判斷角——折直角——畫直角四個環節,由易到難,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加深了學生對直角的認識。同時這幾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一個縱向逐步加深的認識過程,可以使學生迅速準確地形成空間觀念,為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
學情分析
直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二年級學生雖然沒有形成直角的`概念,但能夠初步辨認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直角,對直角有一些朦朧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
2.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3.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直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直角的認識及角的小大的比較。
難點:正確畫直角。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板
教學流程
復習導入→通過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認識直角,會用直尺畫直角
↓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復習導入
1.角有( )個頂點(1個頂點),( )條邊(2條邊)。
2.判斷下列圖形哪些是角。
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師:請同學們拿出三角尺,觀察一下三角板上有沒有你認識的角。學生觀察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小組討論:三角尺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呢?
3.交流匯報。當學生提出用三角尺來檢驗直角時,教師要在學生說完后用對比的方法加以說明。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比一比自己周圍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尺畫直角。
(1)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畫角的?
(2)嘗試用三角尺畫直角。
先畫一個點→以這點起畫一條線→把三角尺的一直角邊與線重合,三角尺的頂點與點重合,沿著三角尺另一邊畫一條線→畫成一個直角。
(3)電腦顯示畫直角。
(4)在方格紙上畫出直角。(從給出的點畫起)
師:你們能不能用三角尺畫一個直角?下面自己動手試一試。
學生畫時,教師巡視并指正畫的方法。
鞏固應用
1.練習八的第6題。學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檢驗。
2.練習八的第7、8題。讓學生自己動手,獨立完成。
3.生活中的數學。
這里學生可以根據圖中的提示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直角?哪些地方用到直角?什么時候會用三角尺畫角?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2
一、理念設計
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的圖形,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材、教學分析
本課是在以前學過的基礎上進行新授的,并且本單元要學的圖形都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這些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時,應注重把握好舊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學生能自然而然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射線,知道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認識角。
四、教學流程
㈠、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出示動物百米賽跑圖)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嗎?
生:線段。
師:你會畫線段嗎?(指名板演)用什么畫的'?為什么要用直尺畫呀?
(此過程自然而然導入線段的特征,從而為后面要學的射線、直線作好準備)
師:線段是直的,這是線段的什么呀?你還知道線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兩個端點,無限長(可以量出長度)
師:如果將線段的一端延長(或兩端都延長)那會變成什么圖形呢?
㈡、認識射線、直線。
1、 自學課本第109頁
2、 比較線段、射線和直線,并從現實生活中舉事例。
師:它們各叫什么名字呀?它們又與線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學生回答。
師:你能應用這個知識解釋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線嗎?看誰說的多。
生:手電筒的光線。
生:探照燈射出的線。
(這一環節讓學生能把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和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應用數學知識了解社會,并使學生知道數學來自社會,也能用于社會。)
3、 做練一練第1題。
㈢、建立角的概念。
4、 出示一點,引出兩條射線,認識這個圖形
5、 學生動手畫角,說出畫法。
6、 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稱。
師:這個點叫做角的什么?這兩條射線呢?
生: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角的邊。
7、 角的符號與比較。
師:認識角的符號,它和我們學過的什么符號很相似呢?
生:。
師:一樣嗎?
生:不一樣。
說明不同的地方,并注意區別。
8、 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找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學生用準備的兩個硬紙條做成的活動角,按住一個紙條不動,轉動另一個紙條,可以出現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角。
師: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學生得出:先使兩個角的一邊重合,再看另一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這兩個角相等。
㈣、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㈤、綜合素質練習。
9、 按要求畫一條射線。
10、 過兩點畫一條直線。
11、 過一點畫一角。
12、 動手做一做,長方形剪一角,剩下幾個角?
13、 數一數右圖中有幾條線段;幾條射線;幾條直線?
14、 用三根小棒擺三個角。
(以上綜合練習是通過學生的畫、做、數、擺等各個方面進行的,讓學生能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3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圖形的教學要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本節課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從具體的實物圖中抽象出角,建立角的表象。本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觀察和實踐操作,突出角的結構特點。
首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通過觀察主題圖,經歷從實物圖中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角。然后通過折角、制作角等操作活動,明確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視合作學習。
在《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著重突出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操作,在合作中觀察猜想,自主探究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口的大小有關以及角的畫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形紙
學生準備 小棒 三角尺 圓形紙 剪刀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擺,其他同學在下面擺。注意聽老師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擺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學生動手擺,教師巡視)
2.你們擺出的是什么圖形?(正方形)
3.現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擺一擺,又會是什么圖形?(學生動手擺,交流是三角形)
4.你們真聰明!接著再拿走一根,這又是什么圖形呢?(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動手擺熟悉的圖形,依次分別拿走一根小棒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和四邊形、三角形的內在聯系以及角的結構特點。
⊙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1.在主題圖中找角。
課件出示教材38頁主題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來找找吧!(學生說出一個,課件演示一個,師跟著復述一遍,并及時表揚)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觀察的主題圖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2.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課件出示剪刀、鐘面和三角尺)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的。(課件中把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學生動手比劃角,同桌互評)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尖尖的;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①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看:這個尖尖的兩條線的交點是角的頂點,這兩條線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射線,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就組成了一個角。
②師指著課件中的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兩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一個頂點,兩條邊)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從生活中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初步體會角是從物體表面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圖形,并明確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同學們想看看嗎?這些圖形中有我們剛剛認識的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課件出示教材43頁2題)
(4)找生活中的角。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好多的角。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老師的要求,兩個同學一組,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請學生說說找到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感知角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0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類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能夠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關知道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 滲透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遷移推理等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發現欣賞的意識,感受生活中數學,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角形
1. 擺三角形
(1)(課件演示)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仔細觀察:看看這些事物中都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欣賞兩遍)
(三角形、圓形、梯形……)
這節課我們來重點研究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2)(準備小棒)現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樣子的?聽要求:請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擺一個三角形。(生動手擺三角形,同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
(1)師拿出準備好的插接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圖形?
師拉動長方形,問:你發現了什么?
(長方形變化了,說明它不穩定)
(2)拉一拉剛才的三角形,你發現了什么?
(沒有變化,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板書:穩定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誰能說說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二、三角形的特征
1. 什么是三角形
剛才我們動手擺了三角形,還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你認識三角形了嗎?
出示:
手勢表示哪個是三角形?
根據剛才的學習誰能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什么是三角形?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圍成”)
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猜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什么?(邊)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3條邊)
每兩條邊線段的交點叫什么?(頂點)三角形一共有幾個頂點?(3個頂點)
仔細觀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之外,還有什么?(3個角)
誰能說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條邊,3個頂點,3個角)
生回答師板書。
三、三角形的分類
1. 分類
2. 剛才大家表現非常棒,積極動腦思考,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那現在看看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么樣?
出示六種三角形
看要求:(課件演示)給這些三角形分類:
要求:
(1)給每類三角形取個名字。
(2)小組說說為什么這樣取名?
生運用學具小組合作,老師巡回指導。
生匯報,師總結板書:
銳角三角形 1個? 3個?
直角三角形 1個
鈍角三角形 1個
3、小游戲:
猜角游戲 師只露出一個角,生猜這是什么三角形?
說說什么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考考你:
選擇:
(1)由三條( )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A直線 B射線 C線段
(2)( )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
A有一個角是銳角 B有兩個角是銳角 C有三個角是銳角
判斷:
(1) 有三條線段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里都有兩個銳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個角是直角。
(4) 有位同學看到三角形中有一個銳角,就說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在情景中找角,摸角、制作角,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
3、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感知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重點:
認識角及正確畫角。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想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嗎?把題目讀一:角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38頁。
a、同學們知道這是在哪里嗎?(美麗的校園)
b、誰來說說圖中畫了哪些景物?
c、圖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呢?同桌間huxia指一指,說一說
2、教學例1
(1)找角
a、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剪刀鐘面三角尺
b、讓學生找實物中的角。
C、師:這三個物品都有角,閉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樣子的。
生:都是尖尖的'。
生: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
a、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師: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頂點。(板書)
師:這是角的兩條邊,都是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一個角。(也就是角有1個頂點,兩條邊)
b、學生齊說角的名稱。
C、判斷角,學生判斷再說理由。
(3)判斷角的大小。
師: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系呢?
a、教師畫線,提問,角有什么變化嗎?
b、剪刀演示。
c、教師小結:角的兩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4)畫角
師:先確定一個頂點。
師:從頂點出發畫兩條直直的線,這就組成了一個角。
師:學生練習畫角,教師糾正。
師:展示畫得較好的同學。
最后要求學生把角的名稱寫上去。
三、完成做一做。
四、教師小結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08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2篇)08-2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6-18
《畫角》教學設計06-06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11-25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11-25
《10的認識》教學設計01-15
《認識位置》教學設計11-26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