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1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一節大洲和大洋,是學習陸地和海洋的基礎與鋪墊。本節教材內容包括海陸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線三部分內容。
1.海陸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圖從兩方面來說明世界海陸分布及其特點,使學生了解“地球”“水球”稱謂的依據。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從大陸、島嶼、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說明通常情況下,人們把全球陸地劃分為七大洲。通過“讀圖”,分別認識七大洲的名稱、大小和位置,進而通過文字和圖來介紹連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線。另外,還通過“活動”來啟發學生用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示大洲基本輪廓,引導學生通過輪廓來認識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說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陸地分割,又相互連通。然后介紹了四大洋的名稱,進而通過圖表對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過“閱讀”介紹大洋、海、海峽。
3.各大洲的分界線:利用圖片來說明各大洲的分界線。
二、說學生情況
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緯網、五帶的劃分和地圖等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涉及到若干本節課的內容,尤其是前幾節中出現的地球人造衛星照片、半球圖等,使學生具備了學習本課的基礎,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總之,只要加以適當的情景創設、問題引導和學法指導,就可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學生在小學中已學過一部分地理知識,所以對本節課的內容并不陌生,但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識等方面都存在著欠缺與不足,針對這些情況,在學習時主要利用地圖和學生的參與,培養讀圖分析能力,并指導學生用“圖上記憶法”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各種地圖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看圖、析圖、繪圖的能力,學會使用地理的語言——地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地球”“水球”的爭論,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界奧秘的精神。
四、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3.七大洲的名稱、面積排序。
4.四大洋名稱、面積排序。
難點: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啟發、互助、探究、討論、提問等方法。
學法: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及時動手記筆記。
六、說課時要求和教具使用
課時:第一課時
教具使用:大洲輪廓圖卡片、地球儀、地理圖冊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人類居住在哪一個星球上?(地球)人類第一個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人是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中國第一個登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楊利偉)他們都說: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那么人類給地球起名字的時候,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員,當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時候,你會發現地球上有什么?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一節大洲和大洋(板書)。
設計目的:以加加林、楊利偉等事跡提出地球像一個水球的觀點,使學生感覺真實,既創設了本節課的學習情景,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講授新課
【互動一】世界海陸分布
1.讀教材P26圖2.1“世界海陸分布”,學生觀察海洋和陸地的面積后回答:“海洋面積大還是陸地面積大?”(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2.讀教材P26圖2.2“世界海洋和陸地面積比較”,讓學生通過讀圖知道海洋和陸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陸分布:海洋:71%;陸地:29%)(板書)
3.讀教材P27圖2.3“地球還是水球”,請同學們來選擇一下,你們覺得這個星球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叫水球,因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為人類生活在陸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給地球起名的時候為什么不叫水球?因為古人生活的范圍很小,居住在大陸兩岸的人們沒有交流,海洋被視為天地的盡頭,他們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設計目的: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談談對地球名稱的看法,不是讓學生爭議地球的名稱是否科學合理,而是通過學生討論、運用地球儀和地圖求證,加深對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認識。
閱讀“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歷程”,談感想。
設計目的:了解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艱苦歷程,知道我們今天能夠從課本上認識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大勢,這是無數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外交使節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果,培養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動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繪圖:讀課本圖2.5“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把這幅立體景觀圖繪成平面圖。
在學生畫好示意圖后,小黑板展示“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示意圖”,讓學生對照自己所畫的示意圖,分組討論。
設計目的:采取對比的方式,學會識別海陸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讀圖識別,避免死記概念,同時注意及時應用,實現知識的遷移。
2.我們把全球陸地分為七大洲,海洋分為四大洋,請同學們分別在地球儀、地圖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為單位,共同查找)
(1)請幾個同學上臺,分別在地球儀和地圖上指出七大洲與四大洋。
(2)讀圖冊P14世界陸地各大洲面積比較圖,從大到小給他們排排位次。用口訣總結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的位次(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出示大洲輪廓圖卡片,讓學生按照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來。
(4)讀圖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連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積”,比較四大洋的面積,最大的是哪個洋?最小的是哪個洋?總結成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
設計目的:觀察圖的同時,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記憶(輪廓)與意義記憶(名稱由來)相結合,以加深印象。
【互動三】各大洲的分界線
根據書后的世界地形圖,師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線。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設計目的:通過識圖,要求學生學會讀圖,讀懂圖,從圖片中獲得文字信息。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節課正是在此基礎上加強讀圖訓練,強調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關系。
(四)課堂作業:完成活動題。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鄉村與城市的差異,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2.能舉例說明聚落的位置、形態、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了解保護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動手搜集相關圖片,運用圖片說明城市與鄉村的特點和差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分析城市的好處與不足,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使學生認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教學重難點
1.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
2.聚落與環境的關系。
3.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人類可以說是喜歡群居的“高級動物”,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有趣的“居住”景觀。請同學觀察下面幾幅圖,它們分別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觀呢?(邊展示,學生邊回答,教師強調圖片分別反映了城市與鄉村的景觀。)
[承轉]城市與鄉村都是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聚落。
講述新課:
在學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所見所聞,再舉些例子。
[承轉]我們看了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規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幾十人的村莊,大的可以大到上千萬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與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們有何差別呢?
讓學生分別展示城市、鄉村景觀圖片:引導、啟發學生結合個人所見所聞,討論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處?
[啟發]教師可先啟發學生從圖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況、商店、醫院等的多少,有無農田、果園、魚塘等方面對比,說明城市與鄉村景觀方面的差別。
[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結合個人的所見所聞,教師適當提示城市的學校教育條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娛樂的內容等方面來比較城市與鄉村的差別;并由學生課前做好小課件,上講臺當小教師,與其他同學交流小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從人口規模、從事的生產勞動等方面來討論城市與鄉村的差別。
[講述]: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不難看出,鄉村是人口規模較小的居民居住地。規模最小的叫做村莊,大一些的叫做城鎮,但我們也把它歸為鄉村聚落。鄉村的周圍有農田分布,居民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動空間。而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從事非農業產業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匯聚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并對周圍的地區的發展起著顯著的帶動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確存在很多的好處。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你我就身在其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哪位同學起來說一說你認為城市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業困難等方面來進行討論。
[小結]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越來越大,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我們更加要加強城市的`綠化,管理與保護。在城市的建設中,要注意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環境來。
[過渡]前面我們了解了聚落的形態,主要包括城市與鄉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處于不斷的發展與變化中的,城市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將會有更多的鄉村發展成為城鎮、進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勻,從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識,我們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況。
教師進一步引導:我們當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系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等。
[承轉]正因為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聚落建筑風格各異,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
講述“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展示]各類文化遺產的圖片,教師邊介紹邊引導學生欣賞圖片,然后請學生考慮圖片反映的內容有什么共性?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總結: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它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某個城市、某個民族、某個國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制度、民俗風情、經濟科技等到的發展水平以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等。
[教師提問]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寫“___到此一游”,這種做法對嗎?(不對)為什么?(學生討論)
[小結]: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經濟、科研價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在于:為我們研究人類各個時期的文化精神、社會制度、民族風情等有著重大的意義。特別為我們人類如何去協調人地關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寶貴的資料!
[課堂總結]
課件展示課堂板書設計,概括本課知識要點:
1.聚落: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為城市與鄉村兩種形式;兩者的差別;
2.聚落的形成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3.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課堂鞏固]
1.鄉村聚落類型及其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農村——放牧B.牧場——伐木C.漁村——捕魚D.林場——種植
2.關于鄉村與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密而高B.鄉村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多D.鄉村人們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
3.影響聚落形成與發民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資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氣候⑥植被⑦地質⑧交通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課我要講的'內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一)復習:在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授課: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北方”。
情況1: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并向學生說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為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坐標,按指向標方位標注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系
例題一、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充分說明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標法和旋轉地圖法
例題二、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化成一般地圖)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4
課堂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恰當的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師自身素質的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仔細研讀課程標準是設計前提。
對于任何一門課程,教師首先應熟知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實施建議,這些都是進行學科教學設計乃至整個教學活動的靈魂,這些內容要在熟知的基礎上爛熟于心,這樣在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素材的選擇時才能游刃有余。在多年的教學中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我都把課標的要求當做“第一號文件”。
二、認真研讀教材搜集資料是設計關鍵。
在這一環節中,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要把教材放在首位,因為教材畢竟是全國各地專家和一線知名教師悉心編撰的`,科學性與權威性兼備,進行刪減和變動時要深思熟慮,稍有不慎就會變得不倫不類。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往往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都盡量用使自己眼前一亮的素材。
三、選擇恰當的知識呈現方式是設計利器。
所謂的難點,其實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呈現方式,許多地方還需要我們不斷思考。聽不如看,看不如做。比如,在教學《地圖》一節時,如何量算地圖上兩點間的曲線距離,教材上有一大段文字,我感覺不夠形象,如何把文字變成動態的操作過程而使之一目了然呢?后來我采取了用flash做成動畫進行演示的方式,既節省時間,又形象無比。學生在動畫的啟發下,出乎意料地想出用軟尺直接量出地圖上兩點間的曲線距離再計算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不夠精確,但畢竟是一個相對簡便的方法,粗略地計算時是可以用的。
四、體現學科特色和魅力是設計增味劑。
對美的追求是人的共性,所以想讓學生喜歡地理,就要想方設法展現地理學科的特色美。地理是文理交叉的學科,所研究的地理環境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復雜系統,可謂包羅萬象。學習地理是培養學生一種開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除此之外,蘊藏地理知識的美圖不勝枚舉,就連我們每天使用的人民幣上也有桂林山水、迎客松、壺口瀑布等。
教學設計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因師因生而異,也會因時因地而異,不會是千篇一律,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我們只有不斷琢磨和探索,才能不斷提高和完善地理教學設計。總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在于“質實”,也在于“飾貌”。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5
生本教學是郭思樂教授近年來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他切中了我國現行教育模式中“師本”理念的要害,以教育本體論、建構主義等為理論基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嘗試了一下生本教學模式,發現經過一個多月的探索,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高了,對地理學科的恐懼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率高了,學生變得更喜歡上地理課了。我在有限的實踐中嘗試到了運用生本理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的甜頭,體會到了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推行生本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我落實生本理念,在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探索與反思,想跟大家討論一下。
一、生本教學理念的實施
1.充分信任學生,依靠學生學生自主地學習
實施“生本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又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自由創造。否則的話,如果教師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框架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我在地理課堂上嘗試運用生本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時,教師由“主演”變成了“場外指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學習必修一《地球公轉的意義》關于影長的計算時,老師就沒有象以往那樣按部就班地依據教材的安排進行教學,而是“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切實注重學生自身的體驗,在前置作業布置完畢后,學生很開心地找來燈泡、竹竿(有的小組用鉛筆來代替)、皮尺(有的小組用鞋帶)等。不等老師提示,探明就小組合作,有條不紊地計算出廈門地區冬至日、夏至日不同的太陽高度,然后分工,演示、測量、出竹竿、鉛筆等標志物在冬至日與夏至日的影長。最后,老師進一步點撥各個小組“廈門某小區欲蓋一60米高的樓房,其北面的建筑一樓要想全年都能得到太陽光線,樓間距最少不能少于多少米?”本以為這個問題一定能難倒學生,可是,在各個小組的分組演示下,各個小組先后得出了正確結果。不禁讓我大為吃驚。本以為這個問題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可是當我真正放手之后,發現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真的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2.前置作業的布置
生本理念中的“先學后教”以將學生的先學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以往的作業布置都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檢查教師教學成果,改進教學
的重要依據。但是生本教育下,教師會將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以淺顯綱要、要點的形式布置,這類作業是為新課做準備,做鋪墊,做指引。它是預習作業,但又超越了預習作業,這就是生本課的前置作業。它引導學生怎樣去預習,怎樣做好“先學”,怎樣進行組內的知識融合。前置作業必須是對學生的預習、“先學”有導向作用。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時,我給學生布置的前置作業如下:
⑴網上查閱資料,尋找你感興趣的企業的相關資料,小組匯總分析這種(類)企業分布在某地區的原因。(小組上臺展示)
⑵國家決定大力發展中小型企業,現在銀行愿意給你們提供1000萬人民幣的無息貸款,請問你們將在什么地區發展什么企業?并詳細說明你們的理由。(小組上臺展示)
前置作業的布置應本著低入性、指導性、個人作業與小組合作作業相結合、趣味性、開放性、等原則。
⒊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趣”提質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即個性興趣和求知欲望擺在首位。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好之”、“樂知”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生只有對地理課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如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成績的關鍵是設置懸念。如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學生盡管經常接觸一些工業產品,但是很少注意到工業的區位選擇問題,這時“查找感興趣的企業的詳細資料,進一步思考它們選擇在不同地區的.原因”,學生可能就會開始關注自己平時喝的礦泉水、綠茶等飲品的產地,喜歡玩電腦的同學可能會關注電腦配件產地、游戲軟件產地等,愛美的同學可能會關注最喜歡衣服的產地,進而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給與1000萬的投資金額,鼓勵你們辦不同企業,說明選擇的理由”更是給學生更多的發散思維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質疑和解惑的興趣。
4.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
在地理課堂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并以課堂討論作為合作學習的有效載體。生本教育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可通過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我們可以把學生學習中產生的疑惑,教師教學中設置的問題,通過不同的形式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討論一般以前后兩張桌子的4名同學作為一個小組,也可以是同桌2人為一個小組,或者以班級自然小組為單位。但不管以何種形式開展討論,都必須讓每一位學生在合作中承擔責任,在討論中分享收獲。如在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中,全班40名同學共分5個小組,它們分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原料導向型、市場導向型、技術導向型、勞動力導向型、動力導向型工業,先小組內個人查閱資料,每個組員將自己準備的部分由記錄員或組長再整合,綜合成報告進行匯總。在小組展示的環節中,各小組在分別展示后,要留有2—3分鐘的答疑時間,其它小組進行提問,由展示小組進行解釋,充分發揮全小組的智慧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營造全班良好的學習環境。
5.要高度尊重學生,多用欣賞的眼光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并不斷地給與學生支持與鼓勵,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中,一位平時最喜歡通宵玩游戲的同學,選擇了“分享游戲軟件的產地及選擇的理由”,回答的相當不錯,這時我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不斷發出嘖嘖贊嘆之聲,并情不自禁地多次用到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像“太好了!”“棒極了!”“謝謝!”“真讓人難以相信你們會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等等,該學生老師的激勵下,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學習愿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積極性空前提高。
二、 對生本教學理念下的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感覺生本教育有很多的優點,但是也存在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生本教育的優勢:
⑴生本課堂迎合了學生喜歡自我表現的心理特點,消除了學生的思想顧慮和心理負擔,學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展示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⑵生本課堂符合了新課標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要求。學生通過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前置作業來達到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目的;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及展示來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⑶生本課堂解放了老師也解放了學生。在生本課堂中,學生是演員,老師只起到了導演的作用。演員的角色越投入,生本課堂就越精彩。
2.生本教育繼續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生本教學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知識的探究和展示過程中,所以練習的機會變少了,因而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掌握的不夠牢固。在解題的過程中錯漏較多,速度
也較慢。此外,對于一些基礎差而且內向的學生如何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也是生本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高中地理生本教學的實踐及思考,生本教學實踐使我解決了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學生通過自發主動的學習,在課前課后大量地查閱資料,充分感知、感悟和內化學習內容,自身去品嘗知識的“原汁原味”而不是無奈地“咽啃”教師已“咀嚼”好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走近地理,喜愛地理這門科學,盡管生本教育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將和同仁們一起慢慢摸索,力爭使其較好地應用于地理教學。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6
甘肅省靖遠縣第四中學(以下簡稱“我校”)自20xx年起推行通案式目標教學,其目的是改革現有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習效率。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是倡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明確了教學中教師、學生的地位,能夠與我校新課程改革的實踐相結合,在課堂實踐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高效完成課堂三維目標的要求。隨著新課改和“通案式目標教學”的推進,“生本教育”順應我們教學改革的方向。筆者認為生本教育理念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可用應采取以下策略。
1.采用合理激發方式,發揮學生學習潛力
“生本教育”的兒童觀認為人具有天生的學習能力,潛能無限。地理課堂教學要提高實效就是要采用合理的激發方式,發揮出學生的學習潛力。地理是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一門學科,正是它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性,就決定了它的理解與實踐共存的`特征。由于這一特征的存在,地理教學也就更加地適合生本教育。我校“通案式目標教學”注重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潛力,我們進行了以下嘗試:①“通案”編制中創設利于學生接受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中來; ②課堂教學中合理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 ③營造一個自由民主,能激發想象和創造的課堂氣氛 ,使課堂探究富有實效。
2.教師轉變思想,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空間
“生本教育”體現地理教師角色的轉變。地理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先轉變教學思想,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改變過去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將師生“教學相長”引入地理課堂,創新實施“給定目標,先學后教、訓練遷移、反饋提高”的地理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做到“三精”“三不講”(核心問題精煉,思路方法精點,疑點難點精析;已學會的不講,能學會的不講,講了不會的不講),改變“滿堂灌”的落后教學方式。教師通過“通案”這一載體引導學生預習教材,學生嘗試用已有的知識方法,創造出對教材的獨特見解,發現自己的疑惑并記錄下來。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并為學生答疑解惑。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探究合作學習
理性認識合作學習。筆者認為不能把合作學習模式化,但凡是課堂就采取合作的方式是不理智的。地理合作學習應具備以下條件:①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即我想學,我能學;②強調合作學習的動機的產生,以依賴于合作前的地理教學過程;③擁有良好的地理學習氣氛,使自主學習的意識得以形成和發展,在自主的基礎上尋求合作。
4.創新課堂評價機制,爭取全組優異的成績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7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觀摩了本校幾位教師的精彩講課并看生本課堂教育視頻、上網查生本教育的資料,對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認識。
我所上的班級學生家長基本上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孩子的小研究無法在家完成,這樣無形中就給我們的課帶來了困難。做好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積極參與,家長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配合,確保實驗取得好成效。學生知識面不廣,地理知識的交流只停在表面化。
由于是七年級的學生,還不是很能放得開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學資料的積累和運用,采用實物展示、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讀圖析圖技能、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精神。地理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見。課堂上積極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注意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活躍;不斷肯定與鼓勵學生的學習效果,給各個層次的同學更多地創設體驗成功的機會。
教師要加強“生本教育”理論學習,深刻認識“生本教育”的內涵。認真鉆研“生本教育”實驗教法,確保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 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并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歸納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于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系的融洽。
生本課堂看似簡單:1、布置前置性作業。2、小組討論。3、上臺在展示。4、全班討論。5、教師點撥指導。可實際上,要想上好生本課,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生本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師點撥時的“收”和“放”,教師要有獲取并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通過點撥,讓學生向更深處邁進,也就是“放” ;通過點撥,讓學生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到正軌上來。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激揚生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其實,這一點一撥,并不是太好把握。這需要教師有較深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了解學生,這需要教師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正確的道路。引導學生自己學,教師只起到幫學的作用,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教師在什么時候幫,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做什么,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總之,生本教育改革以來,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有了可喜的好轉,今后我會不斷摸索,尋求更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設計06-10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6-21
角的度量課堂教學設計11-25
地理教學設計13篇06-11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06-21
語文課堂教學設計05-03
《南轅北轍》課堂教學設計(附反思)01-17
地理教學設計(大全15篇)09-21
高中地理優秀教學設計09-2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