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2.月光曲》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2.月光曲》,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2.月光曲》1
一、直接入課,整體感知
1.(板書課文題目)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一首著名的鋼琴奏鳴曲。
2.引發交流:《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請你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或者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
3.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一起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吧!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很重視對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可以淺顯地告訴學生:讀懂你的信息資料,試著用你自己的話表達出來,還可以談談你的想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有意識地學會加工和表達自己的信息資料了。
二、理清層次,概括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課文主要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2.引發質疑:課文為什么用“傳說”呢?(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從這傳說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3.討論交流:請你默讀課文,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并嘗試說一說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簡要交代了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詳細記述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
設計意圖:能否正確歸納、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考查學生是否讀懂文章,評價其閱讀理解水平高低的標準。這里不僅要教會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的層次,還要讓學生能夠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也為下面歸納《月光曲》的創作經過做鋪墊。
三、深入學文,體會情感
(一)貝多芬彈奏第一首曲子。
1.指名朗讀貝多芬彈奏第一首曲子的部分,引發想象:根據故事的發展,萊茵河邊上的小鎮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還應該有什么?說說貝多芬為什么彈琴給盲姑娘聽。
2.小結:這兒離熱鬧的地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可以說“這兒多么幽靜啊”,可以說這兒的小路是“幽靜的小路”。
3.說話訓練: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你猜貝多芬走在這僻靜的小鎮上,聽到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
貝多芬聽到了_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過渡: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來還走進了茅屋。
5.思考交流: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人的對話后,走進了茅屋。)
6.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并根據說話的內容,加上適當的提示語,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
(1)對話練習:
一個男的( )地說:“是呀,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姑娘( )地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2)指兩名學生說。
7.教師相機采訪扮演姑娘的同學:你的這句話真的是隨便說的嗎?如果不是,那你為什么說“隨便說說”呢?
8.小結:“隨便說說”說明了這個十六七歲的盲姑娘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后悔。這體現出盲姑娘是一個多么懂事、多么體貼的人啊!
9.想象畫面: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動?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兄妹倆的生活境遇,再練習朗讀。
10.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此時的情感,再分角色朗讀第5、6自然段的對話。
(二)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曲子。
1.引發交流: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要留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
貝多芬心里是怎么想的?
2.繼續交流: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著興致彈出來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3.批注讀書: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的?請你圈出有關語句,并批注你讀課文后的感悟。
4.教師配樂誦讀“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這一部分,學生閉目想象:月光是怎樣的?茅屋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自己眼前出現的圖畫。
5.交流:月光是這樣的清幽,盲姑娘卻看不見。可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無限的聯想。那么他們聽著聽著,眼前出現了幾幅畫面?(三幅畫面)
(1)第一幅畫面:月亮升起來了。
看,月亮升起來了。月亮在哪兒?海面怎樣?(隨機理解“微波粼粼、灑滿”的意思。)這時的貝多芬是怎樣彈琴的?(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著琴鍵,節奏也比較慢。)
(2)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
貝多芬繼續彈著,月亮也越升越高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微云”是怎么樣的云?這時貝多芬的琴聲,是怎樣的?
(3)第三幅畫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
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這情境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波濤洶涌)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沒有月光?從哪兒可以看出來?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6.小結:貝多芬的琴聲把皮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波濤洶涌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7.交流:皮鞋匠所聯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朗讀、想象說話等能力,也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月光曲》所表達的意境,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整體感悟,總結全文
1.過渡:《月光曲》那美妙的旋律讓兄妹倆深深“陶醉”了,“等他們醒過神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貝多芬悄然而至,悄然離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他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引導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啟發想象:當貝多芬走后,盲姑娘和他的哥哥會說些什么呢?請將你想象到的用對話的形式寫一寫。
3.(課件播放《月光曲》)總結引讀:這就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這首曲子不僅表現了貝多芬豐富的想象力,更體現了他對盲兄妹、對貧苦人民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體會一下貝多芬創作這首曲子的過程吧。
4.布置作業:聽聽自己喜愛的音樂,展開聯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寫下來。
設計意圖:想象說話既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積累,也是對情感的一種升華。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針對《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月光曲》所表現的畫面展開想象與交流,透過文字建立意象,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走進盲姑娘、走進皮鞋匠的內心世界,感受音樂創作過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
值得思考的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細化理解,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建立在剖析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忽視了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2.月光曲》2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以讀代講,以讀促講。本文是一篇融知識、情感、情境于一體的文章,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月光曲》這篇文章語句優美,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課文所記敘的故事,時間久遠,地點有別,加之語文課上談音樂,教學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課教學設計,不僅要抓住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這一條明線,還要緊緊抓住因事情發展引起人物感情變化的這條暗線。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個教學步驟,始終緊扣行文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明白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贊美貝多芬熱愛人民,為人民而創作的品質,讓學生掌握主題。同時,《月光曲》這篇課文在寫作上除了對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細致之外,“實”“虛”結合,即由實在的事物引起聯想。因此,教學內容的同時,采用具體事例、體會運用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知寫作方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讀課文,并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2、按課后要求預習課文。
3、查找資料,了解貝多芬的情況。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借助音樂,導入新課
1、導入:(課件播放《月光曲》片段)這是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板書課文題目)
2、課件出示貝多芬圖像,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貝多芬的資料,教師相機補充:貝多芬,德國作曲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圣”。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8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談。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廣為流傳的交響樂《英雄》《命運》《田園》《合唱》。
3、過渡: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貝多芬譜寫這首鋼琴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了解一下吧。
設計意圖:通過對音樂的'初步感知,讓學生聆聽這首樂曲,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自學字詞,梳理內容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學生展開小組學習。
(1)自學生字,對容易讀錯的字音、容易寫錯的字形做標記。然后和小組同學交流,提醒同學讀字音、寫字形時注意的事項。
要針對學生的困惑進行指導書寫。
(2)出示詞語表中詞語,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譜寫鋼琴幽靜斷斷續續茅屋燭光失明純熟清幽琴鍵景象陶醉
(3)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針對不理解的內容做標記。然后與同學交流質疑,同學能解決的,要認真傾聽同學的想法。
2、匯報交流:
(1)指名朗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隨機正音:“純”是翹舌音,讀chún,不讀cún;“縷”讀lǚ,不讀liǔ。
(2)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有什么收獲?了解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之處?
(3)在學生匯報讀書收獲的過程中相機指導學生,使學生明確:貝多芬彈了幾首曲子?哪首是《月光曲》?
(4)梳理學生的質疑,將有價值、學生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顯示在大屏幕上。
3、學生帶著大屏幕上的問題再次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作好批注。高年級閱讀的重要方法。
設計意圖:雖為第三學段,但字詞教學仍不可偏廢,特別是一些多音字的發音尤為重要,在這里通過課文的朗讀,及時糾正一些字音仍有必要。在自學中,通過初讀感知,對整篇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為研讀課文做好準備。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小結:夜深人靜,從茅屋里傳出了斷斷續續的琴聲,引起了貝多芬的注意。于是,他走進茅屋,看到彈琴的竟是個盲姑娘,他的心情非常激動,決定為盲姑娘彈一曲。一曲彈完,盲姑娘熱情地贊美他的演奏,并且聽出他就是貝多芬,貝多芬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2、布置作業:請利用網絡查找《月光曲》,閉目傾聽,說一說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設計意圖:利用音樂在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個畫面,緊接著啟發想象,使畫面更清晰,使學生在感情上接近課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2.月光曲》】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4-30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3-21
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5-02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03-1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9篇04-30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12-19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