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第七課《梅花魂》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撩”、“眷”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研讀,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
策略與方法:整體感知內容,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思想感情;加強朗讀訓練;課后拓展延伸。
課前準備: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全班齊背古詩《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梅花的知識。
師:“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種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帶著疑問讓我們走進文本 。
二、初讀課文,掃出障礙。
1、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梅花寫哪幾件事?
3、討論、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
第二件事 : 特別愛惜“墨梅圖”。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國而難過。
第四件事: 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第五件事 : 臨別時又把繡著梅花的手絹送給外孫女。
四、小組合作、品讀課文、交流評析
1、自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語句來品讀。
2、如果你有感受,就與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把感受傳遞給別人。
3、誰愿意把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他人的發言中汲取有價值的觀點。)
根據學生讀的,重點理解以下語句:(課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較句子:
“惟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畫,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書房里那一幅墨梅畫,他很珍惜。”
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a、理解"清白""玷污"
b、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讀好它嗎?
(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3) “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討論: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贊美的是什么?
C、美讀升華: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這番話讀出來嗎?。
(4)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思念著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5)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成了卻自己的心愿。
(7)“小時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詩宋詞,每逢念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些詩句外祖父總會落下淚來。
體會:
a、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說明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b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師小結:幾千余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們都是一朵朵迎風挺立的梅花,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五、感情朗讀。
六、延伸拓展
教師導語:“故鄉、祖國”讓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擁有無盡的相思與眷戀,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誦出了無數“思鄉愛國”的詩篇,你會吟誦嗎?
學生吟誦熟知的有關詩篇。
板書設計:
1、吟詩落淚
2、珍愛梅花圖 思念祖國
15、梅花魂 3、不能回國而落淚 愛國之心
4、送墨梅圖
5、遞梅花手絹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強”的不同讀音。
3、通過朗讀和背誦課文的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 重點和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并背誦課文,從而體會盲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及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三、 教學準備:
掛圖或投影、配樂歌曲《二泉映月》、配樂朗誦帶、搜集有關阿炳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播放《二泉映月》)你聽過這首曲子嗎?能向我們介紹一下嗎?
(出示華彥鈞的掛圖)
1、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哪幾自然段寫了《二泉映月》的誕生過程?
二、檢查預習,初讀感知。
出示生字詞小黑板。
1、這些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2、小結,指導書寫:
錫、坎、坷、騰、跌、饒:左右結構,左小平齊上,左讓右。
蔥:上中下結構,上下寬出,中間收攏。
疾、厲:半包圍結構,沖出包圍。(師巡視)
3、齊讀生字詞。
4、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詞的意思?
5、分自然段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6、哪幾自然段寫了《二泉映月》的誕生過程?
3、 小結分段及段意。
三、學習第一段
1、 指讀第一段,思考:你對二泉有什么樣的印象?
2、 討論交流:你喜歡這樣的景色嗎?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四、 學習第一段
1、指讀第一段,思考:你對二泉有什么樣的印象?
2、討論交流。
五、小結: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我能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我能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自學提示
(四個明確)
1.學習《看海》
2.自學為主,小組合作、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3.能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會拼讀會書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4.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生可能出現的疑難問題預設
1.“隙”“澎”易寫錯
2.“卷”“號”易讀錯
3.文章的結構方式
解決辦法預設
1.“兵教兵”的方法,反復教讀,或者教師適當引導
2.借用工具書
3.讀課文,找關鍵語句,小組交流
教學流程集體備課個人二次備課
一揭示課題
大海有時平靜,有時波浪翻滾。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大海,會給我們留下不同的印象,也會讓我們產生不同的聯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看海》這篇課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給我們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樣的`特點。
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出示學習目標:小黑板(見上)
生默記目標。
三出示自學指導:
(一)自由讀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用橫線勾畫生字,有不認識的字詞借用工具書或請教同學。
(二)同桌互讀,把語句讀通順,比誰讀得流利。
(三)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看海?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心情又是怎樣的?
(12分鐘后比誰會寫、會讀、會說,抓住機會喲,看誰最棒)
四先學
1.學生自學,讀書思考問題
教學流程集體備課流程個人二次備課
2.教師巡視,監督每位學生都投入學習。
五后教
(一)比讀生字詞語。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后進生)
奔赴間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繼……
1.不會認讀的兵教兵
2.齊讀
(二)比寫生字
1.交流怎樣記住它們
2.隨機抽取易錯字詞進行聽寫,如有錯在組長處再聽寫
(三)比讀課文
小組賽讀,生評價讀的情況
(四)比誰能說
1.指明反饋,其他可補充
2.齊讀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寫小字,比誰寫得又準確又規范
2.評價書寫
板書設計
1.看海
奔赴間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繼
山上
山下(沙灘上)
高潮
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蹩腳、刻薄”等詞語。
2、通過對文章語言的揣摩,概括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來進行對比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百萬英鎊》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來進行對比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流程預設】
一、談話導入,激發濃厚興趣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關于“金錢”的故事。有一天,一個貧窮而又誠實的年輕人,收到了一封信,信里給了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原來,這是一對兄弟給的,他們正在打一個賭,賭這一大筆錢到底會給青年帶來幸運還是不幸。讓我們一起走進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作品中去看一看吧。(補充完成課題)生齊讀課題。
2、抓“魔力”來引入課文。
二、默讀課文,產生對比線索
1、找出主要人物——【托德、老板】
2、默讀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說話練習:
看到百萬英鎊前,托德,老板。
看到百萬英鎊后,托德,老板。
師:作者在情節設置上,前后形成了一種——對比,這樣的方法我們可以稱之為對比描寫!(板書:對比描寫)
三、對比人物,感受表達方法
哪些地方可以體現人物性格?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來進行對比描寫的?
1、感受托德的性格特點
A、我等候著,一直等到他把手頭的事辦完,他才領著我到后面的一個房間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選了一件最蹩腳的給我。
(抓住“蹩腳”,突出托德以貌取人。(學生板書:以貌取人教師板書:動作)
B、那個家伙擺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臉,說道:“啊,是么?哼,當然我也料到了你沒有帶零錢。我看像你這樣的闊人是只會帶大票子的。”
(抓住“啊、哼”字的讀,從語言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托德的刻薄。師指導朗讀這句話,抓住“啊、哼”等語氣詞。)(學生板書:刻薄教師板書:語言)
C、他微笑著接了過去,那種笑容遍布滿臉的,里面還有折紋,還有皺紋……滿是蛆蟲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巖一般。
(從神態描寫中,讓我們感受到托德見錢眼開,對金錢十分的貪婪。)
▲刪減句子,進行對比——
他微笑著接了過去,那種笑容是遍布滿臉的;當他向那張鈔票瞟了一眼的時候,這個笑容就馬上牢牢地凝結起來了,變得毫無光彩。
師:這樣,好嗎?(作者通過比喻、夸張的手法寫出了托德的見錢眼開、貪婪的本質。)(學生板書:見錢眼開、虛情假意板書:神態)
2、感受老板的性格特點。
①“好吧,好吧,托德,快把錢找給他,快把錢找給他。”
②“把那么一套不像樣子的衣服賣給一位脾氣特別的百萬富翁!托德簡直是個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這類事情……”
師范讀。
生交流:老板的話怎么樣?
(語言描寫中,感受到老板的唯利是圖,阿諛奉承的性格特點,較托德有過之而無不及。)
學生練讀后面老板的話。指名讀。
3、是什么讓老板托德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就是“金錢的魔力”!)
是啊,作者更是運用對比描寫,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將人物的這些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4、出示名言:
“金子,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美的,錯的變對的,卑賤變成高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莎士比亞
附:板書設計(預設)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第二課時教學
目標1.默讀課文,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
2.體會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
3.能聯系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
教具
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2)分鐘環節一、復習導入
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課文分別描寫了哪些場景?
初到廠房、尋找母親、找母親要錢、母親塞錢給我
新課
教學
(36)分鐘環節二、深入品讀(21分鐘)
1.默讀課文6到3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章中的場景,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重點講解:
(1)初到廠房
引導學生思考:想想“我”看到、聽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讀了這幾段,你又有怎樣的體會?
(2)尋找母親
重點解讀:“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①再帶著感受讀這句話。
②如果你是梁曉聲,面對這樣一位眼神疲憊的母親,你讀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度需要休息的母親卻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嗎?
(3)找母親要錢
語言描寫,省略號的作用。
(4)母親塞錢給“我”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①從哪個詞最能體會母親的辛苦?(龜裂)
②怎樣的手才叫“龜裂”的`手?母親的手為什么龜裂?
③盡管手已龜裂,但母親還在任勞任怨,爭分奪秒地忙碌著:
三次引讀“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讀這句話,你還讀懂些什么?“皺皺的毛票”說明了什么?
⑤讀,小結:
貧苦不吝嗇。
環節三、觸景寫情(10分鐘)
打開記憶的閘門,敞開心扉,回憶媽媽暖心的話語,擔心的眼神,選取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寫下來吧!
環節四、深入主題(5分鐘)
是的,就在那一刻,我在心底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喚我的母親,那一刻,我想起了母親那雙龜裂的手掏出的那卷揉得皺皺的毛票......【設計意圖:在深入品讀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并通過對重點句子充滿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設計意圖:通過填空的形式展現人物內心,體會人物的情感,從而達到對“母親”這一形象的把握。】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2)分鐘
五、作業。
1.搜集表現“母愛”的古詩句。
2.用充滿感情的文字來寫一寫自己的母親。【設計意圖:作業這個環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寫一寫更是鍛煉了學生,讓他們把自己的情感進行梳理并表達出來。】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不屑一顧”、“破天荒”、“黯淡”、 “溫順”、“悲喜交集”的意思。
2、品味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走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有感情朗讀相關內容。
3、學會歸納三次家長會的不同情形,理解兒子成功的關鍵是母親善意謊言的鼓勵,感受母愛的無窮力量,學會體諒父母,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
教學重點:
品味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理解母親說謊的真實動機,感受母親說謊時內心的感受,并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感受母親說謊時強顏歡笑的悲痛 ,理解兒子的成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
教學設計:
一、導入揭題
1、談話導入:師生從自身出發,交流父母在自己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的真切感受。
2、總結:不管父母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其目的都處于對孩子的愛。但你們可知道父母為這深深的期望往往會付出了很多很多。
3、有這樣一位母親的故事,聽來催人淚下。師板書課題,生讀題。
說明: 在導入部分請學生談談父母各個階段對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對此的感受,讓學生初步感知父母為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良苦用心;同時,為研讀重點部分體驗文中母親聽到老師的批評、指責時心理的無比痛苦,以及面對兒子時的耐心和鼓勵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老師小結引出課題,為學生奠下情感基調。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出示:聽了這話,兩鬢已經斑白的母親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引讀,理解“悲喜交集”。
自讀第4小節,了解母親“喜”的原因。 板書:高中 考上清華大學
2、那母親為什么又“悲”呢?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思考:母親悲的是什么? 并用簡要的語言例舉相關的事情。
3、自讀課文后,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板書
4、小結:由于兒子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差,屢受教師的批評、指責。板書:批評 指責本文篇幅比較長,按“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這一時間發展順序講述了母親開家長會后對兒子說的三次謊言,最后一小節既是課文的**,又集中表達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一個“悲喜交集”概括了母親十幾年的內心感受,這個詞是全文的行文線索。教學時,先通過老師的引讀,讓學生初步感知母親淺層次的“喜”——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然后帶著問題“母親為什么悲?”讀課文,了解并概括使母親感到“悲”的相關事例,為展開對課文的研讀作準備。
三、研讀重點,感受母親豐富的內心世界
品讀家長會老師對母親說的話,感受老師對母親的態度。
1、出示老師的.前兩次對“我”評價: “你的兒子可能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住,最好你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在第40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最好你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⑴自讀,嘗試著讀出語氣。
⑵指名讀,引導學生想象面對一個這樣的孩子,老師的態度。在基礎上理解“不屑一顧”。⑶再指名讀,要求讀出“不屑一顧”的語氣。
2、引讀第三次家長會時,母親因沒有聽到老師點兒子的名字而感到出乎預料,不習慣,引導學生用詞語想象母親面對老師時的心情,感受母親內心的惶恐,不安。
說明:前兩次家長會上老師的話內容相似,都是老師批評、指責兒子,因此同時出示兩次家長會上老師說的話,讓學生先自讀體會,在讀中初步感受老師對待兒子的態度,進而理解“不屑一顧”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次有感情朗讀。而第三次家長會則通過老師的引讀,通過想象體會母親心情,從中感受母親因屢遭指責后誠惶誠恐的心理。
品讀家長會后母親對兒子說的“謊言”,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期待和內心的悲痛。
1、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父母家長會上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后的態度。
2、出示母親對兒子說的話: “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別的孩子的媽媽都非常羨慕你的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一定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⑴對比朗讀,老師讀在家長會上說的話,學生讀母親對兒子說的話。
⑵自讀母親對兒子說的話,從母親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⑶組織交流,隨機板書:表揚 充滿信心 非常滿意 小結: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期待和鼓勵 板書:鼓勵 期待 3結合母親聽了老師的話后的感受,談談母親說話時的心情,學生交流。
4、在朗讀中體會母親內心悲痛,但為了兒子卻強顏歡笑,用謊言來激勵兒子。
指導朗讀帶這份感情再讀課題。
說明: 很多學生都有在家長會后被父母批評的經歷,因此讓他們結合生活經歷談父母的態度,他們有話可說,體會更深,而文中母親的做法卻決然不同。學生在朗讀母親的話時,從話語表面的意思來看,母親是高興的、喜悅的,可一旦結合上文,就可深深感受到母親內心深處的那種痛苦,為了鼓勵兒子,她在強顏歡笑。因此,教學時,教師先采用對比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母親內心和表面的不一,再引導學生從母親的謊言中了解她對兒子的鼓勵和期待,在此基礎上讀好母親說的話,體會母親說話時的心情,通過層層推進,使學生真正理解“謊言”背后的深刻含義。 ㈢從兒子的變化中,感受母親的“謊言”給兒子帶來的力量和勇氣。
1、假設母親前兩次家長會后都把老師的批評、指責如實地告訴兒子,兒子會怎樣。
2、找出文中描寫兒子行為發生變化的句子。
3、交流兒子的變化,理解“破天荒”、“黯淡”、“溫順”, 想象兒子變溫順后的表現。板書:破天荒 溫順 等 小結:在母親的鼓勵下,兒子在不斷的進步。板書:進步
4、出示兒子考入清華大學后說的話: “媽媽,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盡管你說的都是騙我的話。我知道這些話只是一層紙,一捅就破,但我還是喜歡聽,因為它成了我學習的動力。”
⑴讀了這句話,你想對兒子或母親說些什么?
⑵組織交流,體會兒子的懂事和母親的良苦用心。板書:懂事
⑶指導朗讀。
5、帶這份感情再讀課題。
6、聯系學生實際,明確不管父母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其用意都是善意的。
說明: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兩種完全不同結果的對比,感受母親說謊的真實動機,感受母親教育的高明,再帶著這種理解讀題。兒子的哭聲里既有對母親深深的感謝,也是為自己這些年艱難的求學經歷而哭,正確理解了兒子哭聲里包含的豐富情感,就不難體會兒子的懂事。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根據板書回顧全文:讀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說兒子有多動癥,而母親 ,小學的時候,老師說兒子 ,而母親 ;初中時老師說兒子 ,而母親 ;高中畢業后,兒子 。母親悲的是——,喜的是——。
2、音樂渲染,讀文章的最后兩句話。
3、總結:兒子能考入清華大學,是因為 ,因為 。
說明:回顧三次家長會,既是讓學生再次整體感受課文內容和母親的良苦用心,進一步理解母親此時為什么悲喜交集,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學生的情緒也很容易被調動起來。最后再通過一個填空,突破難點,讓學生明白兒子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鼓勵,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板書設計:
母親的謊言 (鼓勵 期待)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
3、理解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為什么實踐起來卻很難;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重點難點:
1、體會 “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閱關于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了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糾正生字讀音,指導書寫。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三、品讀感悟,體驗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么情感。板書(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一)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課文并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并用()表示。
2、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系《江上漁者》體會
(3)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語句:“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3、指導朗讀。
(二)父親的情感
1、自讀課文件找出描寫父親情感的句子。
2、交流與指導。
(1)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逐句指導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么?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么?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么意思?(板書:不容爭辯)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里取下來。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么?
4、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態度為什么那么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么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五、課外作業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我 父親
釣魚 得意
放魚 依依不舍 不容爭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釣魚”部分的體會。
從“我”釣到大鱸魚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變化,你體會到什么?從父親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時態度的堅決,你體會到什么?
二、品讀感悟
(一)默讀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你是從課文什么地方體會出來的?
(二)學生讀書思考,并畫出有關語句。
(三)交流與指導
1、提問: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課件出示:“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劃上橫線。)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么?(“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么意思?
指導:剛滿11歲那年,“我”在鱸魚捕撈開禁之前2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是留下來還是放回湖里,是道德問題嗎?
4、“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這句話體會到什么?
5、小結。
用自己的話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導朗讀這段話。
三、課外拓展
1、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說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2、 搜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鳩:“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
四、作業:小練筆
生活處處有規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啊!請自覺遵守規則吧。”同學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為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為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需要人們遵守規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等詞語的意思。
2.品味重點詞句,感情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語句。
3.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2.了解德國風俗特點,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不光崇揚本地、本國的風土人情,我們還應該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今天我們就到歐洲的德國去看看德國人養花有什么與眾不同。
二、從“家家戶戶”切入,解讀文本。
(一)檢查字詞。
(二)從“家家戶戶”切入,了解課文內容。
1.接讀課文。思考:文中有個四字詞語出現三次,找到并劃出它所在的三個句子。
2.匯報。
3.交流句子,發現有什么不同?
4.質疑。
[設計意圖:從家家戶戶切入,發現文中相同與不同,理清文章脈絡。]
三、學習課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過渡:時間在變遷,景色卻依然,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德國人家家戶戶都養花有何感受?
1.學生匯報。
2.作者首先吃驚什么?還吃驚什么?
3.強調三個“都”字,體會作者情感。
4.這花為什么都朝外開?(探究)
5.分句讀這句話,感受情感的強烈。
[設計意圖:讀中悟,讀中思,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四、理解課文
過渡:在屋子里看到的是花的脊梁,走上街頭又看到怎樣的景象?讀相關語句。
1.當我們眼前出現“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景色時,你想用哪個詞概括?文中用哪個詞?
2.作者為什么用奇麗?再讀并思考:這里的景色哪奇麗?
理解詞語:透過“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時,你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景象?
為什么普通的街道變成了花的海洋?感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再讀第三自然段,提煉板書借景抒情
五、小練筆
六、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家家戶戶吃驚贊嘆
借景抒情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閱讀是讀者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教案力圖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學空間,最大限度地開發教材資源,調取出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思想情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拓展,與作者、文本進行深入對話,構建出屬于自己的文本意義,實現真正意義的閱。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3、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閱讀陳慧瑛的原作;收集梅花圖片,收集有氣節的中國人資料;準備《梅花三弄》、《我的中國心》音頻文件,制作課件。
2、學生準備:
⑴ 預習、自學課文。
⑵ 收集有關梅花的詩句。
⑶ 了解歷史上有氣節的中國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初讀課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圖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樂。
在樂聲中,教師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梅花,主要有紅、白兩種顏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濃。由于它不畏嚴寒、不怕風欺雪壓,在萬花凋零的初春時節開放,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梅花,歷來是我國詩人、畫家贊美的對象,你能背出一兩句與梅花有關的詩句嗎?
2、指名學生背一背課前收集的詩句:
師:正像詩人們贊美的一樣,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當梅花盛開的時候,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總會使作家陳慧瑛想起飄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讓我們來讀一讀她講的故事。
3、齊讀課題:
梅花有魂嗎?這個“魂”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請默讀課文,看看通過自學,你能讀懂哪些內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畫一畫、寫一寫,有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稍后一起討論。
4、學生默讀、自學、畫批。
設計意圖:教師在一幅幅梅花圖片和音樂中娓娓導入新課,意在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調動知識儲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知識和情感的鋪墊。“梅花有魂嗎?”“這個‘魂’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這也是學生讀了課題后產生的疑問,以此疑問導入閱讀,意在緊扣“魂”字,留下懸念,定出學習目標,為理解“魂”字含義,學習下文,埋下伏筆。
二、了解大意,理清結構
1、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教師相機板書:思念故鄉、喜愛梅花
2、認讀本課新詞。
3、說說課文大意。(板書:外祖父)
4、課文是通過哪幾件事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有著濃濃愛梅情結的、思念故鄉的老人的?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5、指名學生說一說,邊說,邊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內容。
6、學生交流、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提煉板書(或出示電子板書):
⑴ 讀詩落淚。
⑵ 珍愛梅圖。
⑶ 不能回國。
⑷ 贈送梅圖。
⑸ 送梅花巾。
7、師小結:
《梅花魂》這篇課文,寫了外祖父──一位華僑老人“思念故鄉”、“喜愛梅花”,課文深情回憶了他讀詩落淚、珍愛梅圖、因不能回國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圖和梅花手絹給外孫女,并讓她好好保存的幾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憶了5件具體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從珍藏的梅花圖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設計意圖:在初讀階段,理清課文的結構,并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圖有二。第一,引領學生整體感知,高屋見瓴,整體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第二,在理清結構的同時,把課文讀通、讀好,為更深層次地理解和體會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礎。在初讀階段,要讓學生頭腦中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把握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情感基調。《梅花魂》寫的是外祖父愛梅花的事,表達了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情感,文中的5件事每一件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這一主題。內容具體而不繁瑣,條理十分清楚。抓住課文的主題,也就找到了解決閱讀中各種問題的鑰匙。因此,整體閱讀、理清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進入學習情境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要求思考:哪部分內容讓你感動?稍后全班交流。
二、交流感受深的內容,精讀課文
1、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
⑴ 畫出使外祖父傷心落淚的詩句:
學生自由朗讀,課件打出:
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⑵ 指名感情朗讀:
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的意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意思是:我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也是王維的詩,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飛舞的落花,輕得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雨絲,細得好像心里的愁。)
⑶ 外祖父為什么讀到這些詩句時就會落淚?你從中體會出外祖父怎樣的感情?
⑷ 除了這些詩句,外祖父可能還會讀到哪些詩句時潸然淚下?
2、第3自然段:“我”無意弄臟墨梅圖,外祖父大發脾氣: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份外愛惜墨梅圖?
一幅墨梅圖有什么希罕?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為什么如此大動干戈?
“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這清白的梅花為什么不能玷污?一枝畫梅,有什么希罕呢?(導入下文的學習)
3、第4~11自然段:因不能回國,外祖父哭了:
師:讓我們來看一看,“我們”與外祖父分別的日子。指名讀4~11段。
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4、第12~13自然段:臨別,外祖父送我墨梅圖:
師:在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他那幅珍貴的墨梅圖送給了鶯兒,讀一讀外祖父對鶯兒說的話。課件打出第13自然段的有關內容。
“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寫梅花本應用“它”,卻用了“她”,為什么?)
你知道中華民族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嗎?
師:讓我們再來認識幾位具有錚錚鐵骨,剛強不屈的有氣節的中國人。
課件出示一組人物配詩文的畫面。
師:這是西漢時期的蘇武,受盡屈辱十九年,愛國之心永不變;宋朝大臣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四年中更是寫下了這樣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日英雄趙一曼:“毒刑拷打何所懼,民族氣節顯忠魂。”她被敵人殺害時才只有31歲;東北抗日聯軍司令楊靖宇曾經這樣說道:“在侵略者面前低頭,就不配做中國人!”;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大師朱自清,在解放前夕,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所謂的“救濟面”。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有多少有氣節的人,他們的品格令人敬仰。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來讀讀這段吧。
學生齊讀這一段。
師:這看似平常的梅花,卻融注了無數有氣節的中國人的英魂。課文學到這里,你對“梅花魂”的“魂”字有怎樣的感悟和理解?
墨梅圖是外祖父珍愛的寶貝,為什么要送給鶯兒,讓她帶回祖國去呢?他囑咐鶯兒要好好保存這幅墨梅圖,你從中又能悟出什么呢?
設計意圖:在學習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鶯兒學唐詩宋詞這一段時,設計“除了這些詩句,外祖父可能還會讀到哪些詩句時潸然淚下?”這一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調取出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的思想、情感,對文本進行補充、拓展,然后建構出屬于自己的文本意義,實現真正的閱讀。其意圖在于開掘文本,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與作者、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學習第3自然段,在體會外祖父珍愛墨梅圖的細節以后,教師提出問題:“一幅墨梅圖有什么希罕的?”意在引出對下文的研讀。在此,很多教師會直接引出第13自然段外祖父的一番話,進入第四件事的學習。而本設計通過教師的導語,引導學生先略讀第3件事,意在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層層深入地體會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情感。在第13自然段的學習中,先關注學生自己讀懂了什么,再從學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氣節的人。先問一問學生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氣節的人,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再通過課件展示教師課前收集的資料,意在補充信息、拓寬視野,對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理解。之后,兩次談感悟,意在緊扣一個“魂”字,層層推進,啟迪學生感悟“魂”的深刻含義。
三、創設情境,升華情感
1、師:外祖父不但送給鶯兒墨梅圖,在送別的那一天,還送給她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梅花是什么顏色?
為什么說這手絹上的梅花是“血”色的呢?
播放課件,在梅花背景中推出一幅幅祖國名勝的畫面,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
師:血是生命的顏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分別的時刻到來了。船開了,越來越遠。雙眼含淚的外祖父久久地佇立在岸邊,此時此刻,海天相接,一方是星島,一方是祖國。這一下子衰老了許多的老人有多少話還想和鶯兒說,有多少話想和遠在大洋彼岸的祖國說。你們能把老人的.心里話寫下來嗎?
2、學生動筆寫話。
3、反饋寫話內容。
4、師:多少年過去了,每當作家陳慧瑛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會想到……
課件打出“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學生齊讀。
5、師小結:
希望同學們能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記在心里,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設計意圖:“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源自豐富的閱讀,更源自日積月累的練筆。而閱讀教學憑借語言文字的情味、意境,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練筆資源。本環節的設計意在利用這些資源,適當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情動而辭發,提升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梅花魂
讀詩落淚
思念故鄉
珍愛梅圖
外祖父
不能回國 中國心
喜愛梅花
贈送梅圖
送梅花巾
設計意圖:《梅花魂》這篇課文通過記敘外祖父教“我”讀詩詞而流淚,當“我”弄臟墨梅圖而生氣,得知自己不能回國而痛哭,臨別贈我墨梅圖和梅花手絹這五件事,刻畫了一位長年飄泊在外,最后葬身異國的華僑老人的形象,表達了他一片赤誠的愛國之情,是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外祖父“思念故鄉、喜愛梅花”,是學生初讀課文時總體的感受。隨著進一步閱讀課文,疏理課文結構,板書呈現了文中五件小事的標題,意在展示課文的主體內容,起到提綱攜領、縱觀全篇的作用。后面的“中國心”揭示了課文的主題,意在使學生跟隨作者的思路,透過一幕幕往事的深情回憶,讀懂外祖父的“中國心”。整個板書,展示了一位摯愛祖國的外祖父,“思念祖國”與“喜愛梅花”交相輝映,五件小事的深情追憶與一顆“中國心”融于一體,表現了愛國的主題。
【特別建議】
本教案強調學生課前預習,收集有關資料,教師應提前布置學生做好準備。歌詠梅花的詩學生背過不少,但在需要的時候往往不能脫口而出。教師可以在課前一段時間,有意提供一些詩句,引導學生背誦、積累。
本課多次使用課件,教師在操作中要注意適時、適度、自然融入。第一課時讓學生背誦與梅花有關的詩句時,可以在背景音樂中指名背誦;而第二課時讓學生寫話時,要把背景音樂的音量調低,既起到激起情感的作用,又能讓學生靜心思考,不影響學生動筆寫話。
補充“有氣節的中國人”的資料,要先讓學生充分發言,教師引導、更正、點撥。教師收集的資料作學生發言的補充之用,如果學生收集的資料比較豐富,也可省去教師展示資料的環節,直接過渡到教師的小結語。
關于“讀寫結合”的練習,本教案設計了“替外祖父寫話”的內容。教師也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給外公寫話”的練習。如,“又是一年過去了,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面對梅花,你想對葬身異國的外祖父說些什么呢?”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一、學習目標:
⒈對幽默產生興趣并能用普通話大方地講笑話故事。
⒉能感受帶給別人快樂時自己也得到快樂。
⒊能傾聽別人的講述,并能與人交流評價。
二、教學重點:
1.能用普通話大方地講笑話故事。
2.鼓勵學生敢于發言,大膽交際。
三、課前準備:
每位同學準備幾個笑話。形式要短小,思想要健康,能蘊涵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則更好。
四、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笑話嗎?下面啊,老師就請同學們欣賞一個小笑話。(逗你玩)
2.出示課題:
同學們,有趣而意味深長的笑話我們又叫它“小幽默”,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我們都來講笑話。
(板題,齊讀課題)
3.趣味練
是啊!笑話以它有趣的情節和語言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想講好笑話就要練好基本功。
(1)ɡ——高貴骨干感官公館觀光梗概
k——慷慨困苦克扣看客曠課苦口
h——悔恨揮毫橫禍合歡豪華含糊
(2)繞口令
哥挎瓜筐
哥挎瓜筐過寬溝,
趕快過溝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
瓜滾筐扣哥怪狗。
(3)氣息訓練
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前面一樹棗,拿著竿子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兩個棗,三個棗,四個棗,五個棗,六個棗,七個棗,八個棗,九個棗,十個棗;十個棗,九個棗,八個棗,七個棗,六個棗,五個棗,四個棗,三個棗,兩個棗,一個棗,這是一個繞口令,一氣說完才算好。
4.大家談
同學們課前都準備了幾個小笑話,誰愿意先把你的笑話講大家聽聽呢?請同學們仔細傾聽,看看哪個同學的笑話最有趣,為什么?(學生評價:先說優點,再提一個小小的建議,這樣更易于接受,催人奮進。)
思考:要想把笑話講得更加生動、有趣,要注意什么呢?
那么,要想把笑話講得更加生動、有趣,就像剛才的同學那樣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①講笑話時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懂,把別人逗笑。
②說笑話能配以動作姿勢效果會更好。
5.示范廳
要求:自己先讀一讀這個笑話,然后在同桌之間互相講一講,看誰講的更能引人發笑。
一天早上,媽媽對兒子說:“兒子,你要多吃一點茄子,醫生說你體內缺鐵,吃茄子可以幫助你補鐵元素。”兒子好奇地問:“媽媽,茄子為什么能幫助我補鐵呀?”媽媽笑著解釋說:“因為茄子中含有鐵呀。”兒子聽了媽媽的話,非常困惑地說:“茄子含鐵怎么還那么軟啊?”
6.展示臺
你還知道哪些引人發笑的的笑話呢?快來給大家講一講吧!看誰講的`笑話收獲的笑聲和掌聲最響亮!
根據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下面我們班將進行“笑話大王”評選活動。(看大屏幕要求)
(1)每個同學都要參與這項活動,先在小組里講,看誰在小組里講得最好。
(2)講笑話時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懂,把別人逗笑。
(3)說笑話能配以動作姿勢效果會更好。
(4)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到前面來講,看誰在班級里講得最生動、最有趣。
7.我來評
同學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笑話大王”表示祝賀,贈送“笑話大王”胸針,老師送給你一句話:“希望你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沒選上的同學老師也送給你們一句話:“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我們應該微笑面對,老師送給你們幾句笑對人生的格言,相信會給你們的人生帶來更多啟迪!”
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口語交際課,學會了說笑話,懂得了笑話不僅內容短小精悍、令人捧腹大笑,更重要的是有些笑話讓人笑過之后還能領悟深刻的哲理。
8.快樂點擊:
李鴻章請客
李鴻章是清代洋務派領袖,經常與外國人打交道。一次英國外交大臣來中國,他宴請來賓吃飯,當然要吃中國傳統菜。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菜更是花樣繁多,而且餐桌上的禮儀復雜。這些外國人見都沒有見過中國飯菜。更何況吃了,尤其是玩不轉中國的最主要餐具---兩根木棍。非常害怕在餐桌上出丑,心想看看李鴻章怎么吃,他們就怎么吃,依樣畫葫蘆,準不會出問題。開宴前,每人先上來一小碗水餃墊墊低。李鴻章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正準備填進嘴里,他們也學著用筷子夾起餃子準備往嘴里填。這時,李鴻章一不小心,把餃子掉到酒杯里,這些外國人以為也必須這樣,于是也趕忙把餃子放到酒杯里。酒宴結束,要上主食了。主食是傳統名吃炸醬面。李鴻章吃著吃著,想起剛才吃餃子的事情心里直樂,忍俊不住噗哧一下笑了出來。這一笑不要緊,把李鴻章給弄得吃嗆了,一根面條從李鴻章的鼻孔噴出半根來,就像長了一根胡子。幾個外國人一看傻眼了,說這吃面條的技巧太高了,實在是學不了。于是那幾個外國人看著炸醬面干瞪眼,就是不敢吃了。最后餓著肚子回去了。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鱗片、脊椎、兩棲”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理解“繁衍、相安無事”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文意,根據閱讀要求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逐步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并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3、理解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德育目標
體會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和精神,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全面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統一。
●教學重點
1、了解有關克隆的知識和克隆研究的動態。
2、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3、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的科學性。
●教學難點
1、理清“克隆鯽魚出世前后”的說明順序,理解這樣安排的原因。
2、文章結尾一段話的理解。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最后設置自由問答環節,給喜歡鉆研的同學一個空間,由興趣引領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
●課時安排
1課時
●自主學習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篩選重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說明順序、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條理性、科學性。
2、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兩棲
2。解釋下列詞語,并用詞造句。
繁衍
相安無事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有一個絕招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作戰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來參加戰斗。這當然是神話,但是今天的科學卻能實現類似的“奇跡”,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廣大?還是聽聽遺傳學家的解釋吧。
2、古希臘哲學家曾經說過:“世界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話在過去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在《西游記》中塑造的孫悟空,他每次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來參加戰斗,這在過去也只是一個神話。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新興的生物技術“克隆”,它能推翻名言或使神話變成現實,那么什么是“克隆”?它到底奇妙在哪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的《奇妙的克隆》。
二、初讀課文,感知教材
1、克隆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克隆是無性繁殖的新興生物技術。)
2、“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和“克隆綿羊‘多利’”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克隆羊的誕生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為我們介紹了中外科學家所進行的克隆實驗及實驗進展情況,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
“克隆綿羊‘多利’”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多利”的誕生過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義和巨大反響。
克隆羊的誕生在世界引起了轟動,主要原因是它標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這一突破意味著它既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能危害于人類。)
3、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
(課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三、再讀課文,理清說明順序,分析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條理性和科學性
1、四個部分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能調換順序嗎?
2、第一部分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3、第二部分“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4、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介紹多利的誕生過程,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學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處,另選幾位同學作補充或糾正。)
(明確:1。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邏輯順序說明事理,逐層深入,步步推進。
2、作者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運用了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解釋和引用。舉例子:列舉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作解釋: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并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游記》中孫悟空拔一根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第二部分采用了時間順序。小標題“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顯示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這樣便于勾勒克隆技術發展的脈絡。
4、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標志性詞語可供分析,如“‘多利’綿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先給……與此同時……手術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換核卵’一步一步發展的結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師對學生交流的情況作評價,對不當之處應予以糾正。
教師提示:關于第二部分的說明順序,應考慮如下一些內容:第一節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從中國的“克隆試驗”寫到外國的“克隆試驗”,一條是寫“克隆試驗”從魚類、兩棲類再到哺乳類。以此來看,關于“時間順序”的判斷是不準確的。
那么,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呢?第一條線索突出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貢獻。第二條線索體現了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求索探究的過程,體現了科學家們的追求精神,同時也為下文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行文的鋪墊。)
四、研讀課文、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
(同學們,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淵博的科學知識,精湛的科學技術、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科學精神。請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仔細體會。)
(1:“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后,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
2:“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
3:“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終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4:“經過247次失敗之后,他們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
●每課一得
(學生自由問答、質疑、釋疑、總結)
學生爭論的焦點在于文章最后一段。寫道:“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這段話該如何理解呢?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1、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而且科學造福人類和殃及人類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長,如核的發現和利用;
2、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從自然界逼近了人類本身,越來越深刻地觸及人類的倫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問題;
3、科學發展也會引發人類道德倫理觀的變革和更新。如何確立并完善現代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使之既能導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能適應科技的進步,理性而德性運用科學之劍,使之為人類造福,這將是現代社會必須探討和面對的問題。
●挑戰自我
1、練筆:“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將來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請盡量發揮你的想象,描繪你被克隆的歷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為話題,說說你的感受。
2、請以“我想克隆”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可以編述故事,也可以發表議論,500字左右。
●教學后記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拐杖》是京版實驗教材第9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屬于敘事性文章,全文以拐杖為線索,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講述了“我”帶著為丈夫買的拐杖乘車,一位小姑娘以為“我”是腿腳不便的人給“我”讓座并一路照顧“我”,“我”為了不傷害小姑娘的愛心提前三站下車并在再次上車時高舉拐杖的故事。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讀后引人深思。文章把“讓座”這個老舊的題材寫得很有新意:1、誤會連生,一波三折。2、幾處出人意料3、立意新:不是旨在贊揚小姑娘,更是表現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學情分析:
剛剛升入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積累了一些閱讀方法,能初步把握主要內容、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情感。學生有讓座的生活經歷也有幫助他人的意識。在第一課時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理清了層次結構,感知到了小姑娘的樂于助人,但對“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
教學目標:
1、在體會小姑娘表現的基礎上理解“我”的表現,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2、體會文章是怎樣把老題材寫出新意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教學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以學生的學習經驗讀書感受為基礎,以語言為立足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體驗作者的情感;在討論啟發中體會文章寫作特點。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對小姑娘的印象歸納小姑娘對“我”的幫助。
1、回憶課文主要寫了幾個人物?小姑娘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瀏覽課文,說一說小姑娘是怎樣幫助“我”的。(要求以情況、做法為要素進行表述)
設計意圖:初讀后學生對小姑娘特點的把握并不難,本環節設計目的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學生初讀認知的基礎上,整體回顧課文,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條理清晰的表達能力,同時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二、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體會互相關愛之情。
過渡:把學生的視角轉向“我”:小姑娘純真善良、熱心真誠令人稱贊,可課文僅僅是在寫小姑娘嗎?
(一)“我”是怎樣為小姑娘考慮的?畫出相關語句。
(二)理解“我”的做法體會“我”為小姑娘著想之心
過渡:“我”直接向小姑娘說明自己是健康的人豈不是更為她著想嗎?
1、默讀課文,聯系小姑娘的做法和我的表現,思考:“我”為什么要這樣做?
2、匯報交流順學而導。
導學。
第一步:在什么情況下“我”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我”明白自己在享受特殊照顧后做出的決定)
第二步:抓住“恍然大悟”,聯系小姑娘的表現,想象“恍然大悟”的內容。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
意圖:引導學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站在文中“我”的角度進行想象,體會“我”的感受。
出示。
結合小姑娘的表情理解:由于“我”制造誤會還“婉言謝絕”辜負小姑娘的好意,造成了小姑娘“尷尬”的自責心理。
結合小姑娘的語言動作并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小姑娘的好意被拒絕,卻還是對我發自內心的真誠幫助---所以我感動。
第三步:創設情境回扣釋疑。
換位思考走進“我”的內心。對話:這位手拿拐杖的阿姨,您明白了小姑娘把您當成了“腿腳不便”的人來熱心照顧。您為什么不直接向她說明,反而作出了提前下車和下車裝瘸的舉動呢?
(預設:我怎么會讓這個善良的`小姑娘再次陷入尷尬呢。自己一個健康的人不能再享受這份特殊的關愛,還有三站才到達目的地,“我”一定要提前下車,為了把戲做足,保護小姑娘的愛心,“我”還要在下車時裝瘸。)
設計意圖:以上這幾個層次的學習采用了聯系上下文、抓重點詞,換位思考揣摸人物內心的方法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從初讀時對 “我”的想法的懵懂認識逐漸清晰,更好地體會“我”的情感,進一步感受“我”對小姑娘的關愛之心。
(三)感悟互相關愛之情。
1、出示:讀一讀:你從中感受到什么?(“我”和小姑娘互相為對方著想的美好情感)
2、回顧第二部分,朗讀體會:師引讀“我”的表現。
當我拿著拐杖剛上汽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不明就里,婉言拒絕她的好意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汽車再次啟動,我的身體前仰后合,本能地握住拐杖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被小姑娘的真愛所感動,謊稱自己馬上要下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為了保護小姑娘的愛心,佯裝殘疾,拄著拐杖一拐一拐地下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目送汽車遠去時,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我”為小姑娘考慮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鉤下聯,從探尋“我”做法的原因,回溯到“我”的心理活動----抓住“恍然大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理解“我”的情感----回扣對做法的理解,感受互相關愛的一幕。使學生在老師適時引導中層層深入,從而感悟到“我”和小姑娘的互相關愛之情。
(四)理解“我”再次上車時的舉動體會“我”為他人著想之心。
1、結尾這樣寫:你怎樣認識“我”的表現?出示。
點撥一:“傷害”指什么?
來自起初“我”的不領情;來自我的無意“喬裝”,使小姑娘幫助一個健康、不需要別人關照的人;來自讓出的座位被一個小伙子占去……
點撥二:是什么讓我于心不忍?我會想什么?
(別人這樣關心我,我不該再傷到別人的心,我更要為別人著想)
理解“我”這樣做的目的:“我”想以這樣的舉動告訴大家:我是一個健康的人,是一個不需要特殊的照顧的人。
2、帶著理解再次朗讀結尾,體會“我”的愛心。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感悟“我”與小姑娘互相關愛的美好的情感后,引導學生結合“我”再次上車之舉把認識提升到“我”對他人的關愛上。
三、讀寫結合,表達所想所感
(一)讀完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受。在生活中,面對來自他人對自己的幫助,我們該有怎樣的思考呢,請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比自己相應付出的要多得多。這樣的練筆旨在使學生能結合對文本的體驗,對生活中問題進行思考,受到情感教育,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若有學生沒有內容可寫,可指導。
1、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時你有什么感受?
2、你該想什么?怎么做?
(三)發現個別問題及時指導。并選出有代表性的內容展示,集體評價,及時修改。落腳點在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特別是“該如何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一層面上。
設計意圖:使學生把從對文本的感悟中提高到對身邊人或事的思考,從中受到教育。
四、總結全文,體會寫法。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1、體會題目的作用。
課文明明寫讓座風波,以“拐杖”為題好在哪兒呢?
※事件是由拐杖引發的。
※給人以新鮮感,讀題目會使人產生一連串問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體會課文的“老題材出新意”。
(1)我們的作文中一般寫“讓座”是為了表現助人為樂的人,本文有什么不同?
不是贊揚讓座人的品質而是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之情。---目的不同
(2)課文為什么吸引我們?(寫了許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內容)
※一般給腿腳不便的人讓座,課文中被照顧的“我”卻是個正常人。
※給“我”讓座“我”不但沒坐反而提前下車還下車裝瘸,并且再次上車時把拐杖提得高高。
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使學生關注課文的寫作寫作目的和選材,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借鑒。
3、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4、結束語。
一根拐杖引發的讓座風波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愛人者,人恒愛之。因為有愛,所以感恩,因為感恩,所以有愛。課文的寫作方法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需要我們在今后的習作中慢慢揣摩。愿同學們能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筆寫下人間的真情。
板書設計:
拐杖
小姑娘:讓座 照顧
互相關愛
我:提前下車 裝瘸
上車 高舉拐杖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奇事,認識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認識“廝、虔、冤、邪”4個生字;積累“外行、冒險、虔誠、形形色色”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品讀文中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等方面的語句,探究堂吉訶德的人物形象,激發學生閱讀《堂吉訶德》的.濃厚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了解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奇事,認識堂吉訶德這個人人物的性格特點;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查閱搜集關于本文作者及《堂吉訶德》這部作品的相關資料。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自讀課文,讀正確。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課文,完成表格
1、本文的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我們在了解這個人物時總會找到一些方法。不難看出,文中對堂吉訶德及仆人的描寫,作者抓住了他們的語言及動作來完成。老師為同學們設計了一份表格,便于同學們的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2、小組合作,填寫表格
小組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文章,填寫表格。
敘述順序
找出關鍵 字 詞 句
體會不同人物性格特點
戰前
(起因)
交戰
(經過)
戰后
(結果)
3、反饋填寫情況
(1)指名表達,其余同學補充。
(2)探究字詞。
(3)感情朗讀。
三、結合表格,了解文章內容及主人公性格特點。
四、拓展閱讀
1、“他們談論著方才的險遇,順著往拉比塞峽口的大道前去,因為據堂吉訶德說,那地方來往人多,必定會碰到許多形形色色的奇事。”
2、朗讀上句,思考:想知道他們后來還有哪些險遇,碰到了哪些奇事嗎?同學們可以在課外去閱讀《堂吉訶德》的故事書或連環畫。
五、布置作業
1、同學們在課外閱讀《堂吉訶德》。
2、閱讀《同步讀本》中《“大俠”堂吉訶德》、《差不多先生》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詢問年的體裁特點,把握課文結構,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閱讀,進一步體會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同時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頓同在”這句話的含義。
3、學習本文大量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延伸導入
1、學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課題,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我們一起走進《中國一日》,確實感受一下。
二、閱讀感悟
1、了解新聞的體裁結構。
2、默讀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
A、認真閱讀課文;
B、想一想,作者從哪幾方面寫了“中國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記號。
D、讀完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3、交流閱讀提示B。(從中國的消費、市場、住宅、交通運輸、人口、國內生產總值等方面)
4、小組選擇一個內容,以畫圖表的`方式把具體的數字呈現出來。提供學習資料:瑞典人口總數880萬,芬蘭人口總數524900,挪威人口總數462萬。澳大利亞人口總數1900多萬。
5、各小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說。
6、討論:中國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板書:改革開放)
7、拓展: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是否可以安枕無憂了呢?出示網上調查資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盧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國37,610 7. 丹麥33,750 9. 冰島30,810 98. 中國1,700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導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體會維也納人民對音樂的酷愛。
4.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學習本課從幾個方面介紹一個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寫作方法。
導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體會維也納人民對音樂的酷愛。
導學難點:學習本課從幾個方面介紹一個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寫作方法。
導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
導學過程:
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能流利地讀課文。
2.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二、預習學案:
(一)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字音,認清生字字形;
卑 歐 涯 館 飾 坪 雅 巷 輝
2.讀順每句話,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把全文讀通讀順。
3.邊讀邊想,畫出不懂的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要做上記號,課堂上解決。
(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想一想:課題中的“都”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課題稱維也納為“音樂之都”?
2.課文告訴我們些什么?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為什么維也納被譽為音樂之都。
一、導入課題
春天到了,又是個百花盛開的季節,載著這美好的春光,聽著優美的樂。今天讓我們踏上維也納之旅,去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一起讀課題。那么維也納究竟在哪?又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音樂之都”就座落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之中,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在開始學習本文之初,我們有不少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把維也納叫作音樂之都?這一堂課,我們一起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探究。
二、自學
自學要求: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音樂之都維也納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維也納為什么能稱得上是世界音樂之都呢?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想: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呢?
3. 課文從這四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看了這四個方面,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請學生當老師,向大家提問題)教師板書:
①為什么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②為什么說維也納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③為什么說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④為什么把維也納歌劇院稱為“世界歌劇中心”?
三、想知道答案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認真仔細地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將自己讀后的感受在小組中交流。
四、合作探究——體會重點句子
1.同學們,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與后面幾個句子是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哪幾個自然段也是這樣寫的?(突出要寫的主要內容,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能談談你所理解的“搖籃”嗎?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把維也納稱為古典音樂的.搖籃?
五、指導歸納寫作方法
回顧全文,思考:1.本篇課文是圍繞文中的哪一句話來寫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2.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在學生回憶、整理,有條理地說出四點之后,引導學生發現作者緊扣“音樂之都”從不同方面介紹維也納這座城市的寫作方法。
六、教師小結:
是啊!維也納每天都沉浸在悠揚的樂曲之中,難怪人們說:“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失去了音樂,維也納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學完課文,你一定會對美麗的音樂之都維也納由衷地贊嘆吧!請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一下課題吧!
七、主題學習:
學習主題學習叢書《千載余韻》,要求:
1.自讀學習叢書中“都市漫步”這一部分,通過讀書,你又知道了哪些國家的風光?
2.你對那一部分最感興趣,為什么,和同學交流一下。
3.你還積累了那些好詞好句,和同學交流。
課堂檢測
1.我會連
波光粼粼的 圓舞曲 譜寫 音樂會
優雅輕快的 多瑙河 陳列 樂章
美觀大方的 協會大廈 放置 樂譜
金碧輝煌的 歌劇院 舉行 胸像
2.我會填
(1)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 )之都,是歐洲( )的搖監,是一座( )的城市。
(2)18世紀以來,世界上 著名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 )、舒伯特、施特勞斯等,都在這里度過( )音樂生涯,譜寫了( )優美的樂章.
3.照樣子,寫句子: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1)少年宮是( )的搖籃。
(2)( )是( )的搖籃。
(3)( )是( )。
課外拓展:
1.課外搜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請設計一個中心句,然后練習圍繞中心句從各方面展開敘述。
板書設計:
16.音樂之都維也納
↓
古典音樂的搖籃
↓
用音樂裝飾的城市
↓
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
世界著名的歌劇中心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3-26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04-08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精選)09-27
語文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03-28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2-22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2-27
五年級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04-06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4-20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04-26
五年級語文鯨教學設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