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實用(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
教育目標:
1、鞏固識字,明白偏旁與字的意思有聯系,初步感知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2、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自覺積累詞語。
3、區分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說好普通話。
4、熟讀兒童詩,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出示帶有三點水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與水流的意思有關)
2、出示帶有女字旁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指女性)
3、出示帶有口字旁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與嘴巴有關)
4、小結歸納偏旁表示意義,形聲字的形旁都與它的'意義相關。
二、你還認識我嗎
1、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人人動口。
2、圈出反義詞,多讀幾遍。
3、多種方式讀,鞏固生字,積累詞語。
三、讀讀想想
1、自由讀這六組字,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同桌互讀,正音。
3、分小組讀,注意區分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四、讀讀玩玩
1、讀題目,猜猜這首詩會圍繞題目鞋鞋什么。
2、自由讀文,驗證猜想。
3、邊讀邊玩(學蝴蝶飛的動作)。
4、指名4個學生到講臺上根據不同內容表演,去他學生朗讀。
五、讀讀背背
1、出示“漢語拼音字母表”,繼續教讀音。
2、找出大小不一樣的字母(紅色),多讀幾遍,加強記憶。
3、教師教“漢語拼音字母表”,幫助學生記憶。
六、自主識字園地
1、學生自讀,同桌讀。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鐘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文章中心突出,結構鮮明,語言優美。作者按四季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濃筆重彩地描繪了小興安嶺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抽出、欣賞、濃霧、獻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層層、嚴嚴實實、人參、又肥又厚、松鼠、飛舞、寶庫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準確理解課文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
2. 學習作者抓景物特點,具體描述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自學指導法,討論交流法
四、教學媒體
網絡課件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預習課文,學會自學;
2、初步理解,總體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我們曾爬過黃山的天都峰,欣賞過它的秀麗與險峻;我們曾游覽過河北的趙州橋,驚嘆過它的堅固和美觀。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東北的小興安嶺,領略一下它的美麗與富饒吧!
1、看地圖,介紹小興安嶺;
2、讀題,抓重點詞“美麗”。
二、指導預習
1、出示“一讀二畫三想四討論”,指導自學。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
(2)課文哪些自然段總寫?哪些自然段是分寫?
3、預習反饋:
(1)分段抽讀課文,說說這段主要說什么?
(2)認讀識記生字詞。重點分析“膝”、“臨”等。
(3)問題反饋,質疑問難。
三、學習1.6自然段
1、抽讀首段;“你覺得小興安嶺有什么特點?從哪些詞句看出?”
(1)“數不清”、“幾百里”、“綠色的海洋”(樹多、樹綠)
(2)導讀。(夸張、驚喜)
2、抽讀、默讀第6自然段:
(1)“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小興安嶺的美麗、富饒?”(“景色 誘人”、“大花園”、“巨大寶庫”等)
(2)導讀。(贊美、熱愛)自讀,抽讀,賽讀。
四、課堂作業
1、完成生字詞語的書寫:
“獻”字的左邊的“南”字里邊是兩個短橫,不要少一筆。
比較記憶:“刮”——“亂” “擋” ——“檔”
2、熟練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通過假想旅行,我們曾到過美麗的日月潭,到過富饒的西沙群島,我們感受到祖國南方的風光美如畫。那祖國的北方又是怎么樣呢?在祖國的東北有許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興安嶺”,那里可美了,像個大花園。課本上稱它是:“美麗的小興安嶺”。(點擊打開課件主頁)。
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乘坐飛機,到東北去,繼續我的假想旅行。好嗎?
要想坐上飛往小興安嶺的飛機,同學們必須先會讀這些詞語才能獲得飛機票,你們有信心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乘坐我們這飛往小興安嶺的航班。你們到小興安嶺去旅行,心情一定很愉快吧!那你們是在明媚的春天去,還是枝葉繁茂的夏天去?是在在金黃的秋天去,還是在白雪皚皚的冬天去呢?看!小興安嶺已經張開她美麗的懷抱,迎接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播放小興安嶺的風景圖片。)
1、欣賞了小興安嶺美麗的四季,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①小興安嶺非常美麗,動人;②小興安嶺像綠色的海洋;③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 誘人;④小興安嶺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⑤小興安嶺像一座巨大的寶庫……)
2、小興安嶺確實景色優美、特產豐富,那么在課文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呢?作者是通過抓住什么景物的描寫來展現小興安嶺的美麗富饒的呢?讓我們趕快到課文中看看吧!
三、抓住重點句段,品讀體會。
(一)、學習“春天”一段。
1、指名讀。
2、誰來說說作者春天來到小興安嶺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作者又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描寫的呢?你覺得哪一句寫得最好?
過渡:剛才,我們抓住重點詞語讀懂了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話。誰來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小興安嶺春天的美麗景色。)
4.小結讀書方法:一讀二畫三想四討論
5、怎樣通過朗讀來體現這種生機勃勃的美呢?(邊讀邊想象畫面)大家在朗讀時就要注意突出描寫景物特點的詞語。
(1)、自己體會語氣來讀一讀。
(2)、指名試讀。
小結過渡:聽著大家的朗讀,可以看出,大家好像還沉浸在小興安嶺生機勃勃的春天里。小興安嶺的其它季節也同樣的美麗迷人!請同學們按照剛才“一讀二畫三想四討論”的方法分組學習“夏、秋、冬”三個自然段
(二)按上述方法,學生分組自學“夏、秋、冬”三自然段。隨時進入討論區把自己的學習收獲與大家交流。
1、學生按上述學習方法,閱讀理解課文“夏天”一段。
2、檢查自學
(1)、這一段有幾句話?
(2)、這四句話都像我們介紹了那些景物?
(3)、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誰來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訴我們什么?)
4、朗讀訓練:這么美的景物,我們來讀讀好嗎?喜歡哪一句的就來讀哪一句。
5、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指名發表的見解。
過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蔥綠、秋天的金黃、冬天的'潔白,構成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多么美麗的一幅圖畫啊!
難怪作者欣賞完這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大聲感慨——
全班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過渡:剛才一組有聲有色的鏡頭,已經在我們的頭腦的“銀幕”上放映出來,那么,怎樣通過朗讀來體現小興安嶺的美呢?
朗讀提示:春天,語調要輕而緩,讀出“春天”給小興安嶺帶來的勃勃生機,讀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美麗春天的贊美之情。夏天,描寫樹木部分要讀得熱烈;描寫晨霧部分要讀得深沉有力;后兩句要讀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獲季節,對小興安嶺的“獻出”更應該讀出贊賞的激情。冬天應該注意作者句中擬人化的描寫,因此應讀得生動,富有情趣。
6、學生有選擇地朗讀課文。
7、指名朗讀。
四、說話訓練
小興安嶺真美啊!同學們,如果我們有機會去小興安嶺,你會選擇哪個季節去,為什么?
五、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文章中心突出,結構鮮明,語言優美。作者按“總—分—總”的寫作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第1自然段先概括寫小興安嶺像“綠色的海洋”的特點,然后第2至5自然段分別具體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最后總寫小興安嶺像“大花園”、“寶庫”,濃筆重彩地描繪了小興安嶺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課文的語言生動形象,貼切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使文章充滿感染力。
六、小練筆:寫一寫家鄉的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總 “綠色的海洋”
春: 樹木、積雪、小溪、小鹿
夏: 樹木、霧、太陽、草地、野花
秋: 白樺、櫟樹、松柏、落葉、山葡 榛子
冬: 雪花、樹木、西北風、紫貂、黑熊、松鼠 富饒
總 “大花園”、“寶庫”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3
單元教材分析:
本組共有四篇課文,其中《動手做做看》《郵票齒孔的故事》。《語文園地四》是綜合性訓練。
本組課文中的四個小故事都是圍繞動手和動腦來組織的,教材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在閱讀精彩小故事的同時,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本組內容時,要注意調動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可以鼓勵學生把課文中的人做過的事再做做,一邊做一邊想,看看有什么感受或者新的發現。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受到啟發,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己動手,大膽創造。在開展“我們的小制作”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從利用身邊的材料做一些小制作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造。
單元目標:
1.指導學生能正確認讀本組的35 個生字和會認、會寫、會用本組的33 個生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組課文。
3.指導學生積累本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理解重點句、段的.意義。
4.通過“我們的小制作”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會認10 個生字,會寫 9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記憶字形。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不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3.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會認10 個生字,會寫 9 個生字,結合詞語的學習,記憶字形。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不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插圖,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或投影片,問:圖上畫了什么?(小女孩看到水從杯子里漫出來,非常吃驚。)
2.水從杯子里漫出來,小女孩為什么吃驚?讓我們一起學習13課。(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二、朗讀課文,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邊讀邊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課件,檢查學生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把他們讀錯的地方做上記號。
4.誰來當小老師為他們糾正錯誤?
三、合作學習,理解內容
1.四人小組自學課文后,討論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1)“奇怪的問題”指的是什么?
(2)伊琳娜回家做了個什么實驗?實驗結果怎么樣?
2.請四人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情況。
3.再讀課文,合作完成填空。
出示句子: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伊琳娜回家做了個實驗,實驗結果證明科學家的話()。
4.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同學們討論一下,實驗的結果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5.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想一想,伊琳娜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四、表演課文內容,加深理解
1.分組熟讀課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歡讀的段落。
2.表演課文內容,鼓勵創造性的表演。(如想象伊琳娜聽懂朗志萬的話之后所說的話)
五、啟發想象,練習寫話
1.讀課后練習“說說寫寫”中“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2.互相交流,把自己想象的話說給同學聽。
六、布置作業
將“說說寫寫”中自己想到的話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科學家郎志萬提問題 小朋友伊琳娜動手驗證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將上節課自己想到的話在小組中交流,評選出優秀的同學在全班交流。
2.導語:伊琳娜小朋友的這種不迷信權威、不輕信、不盲從、勇于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像伊琳娜那樣,認真開動腦筋,用我們的智慧解決困難。下面,老師要看看你們對本課生字的掌握情況。
二、識字、寫字
1.識字。
(1)出示生字課件,請同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提示學生:可用熟字對比記憶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騙;可用部件組合的方法記憶:如慢—漫,洪—哄;可用換偏旁的方法記憶:如“志”字是由“士”和“心”構成的。)
(2)誰還有更好的記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
2.寫字。
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誰來說說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漂亮?
(1)指導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點。(如“題”和“提”中都有“是”,但寫法不同,“題”中的“是”捺要長;“另”和“志”都是上下結構,“另”是上短下長,“志”是上略比下長;田字格下邊兩行的6 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其中5個字是左窄右寬,只有“朗”是左右寬窄差不多。)
(2)教師有重點的范寫指導。
(3)學生臨摹,老師巡視指導。
(4)鼓勵學生展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字,師生點評。
三、實踐活動
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講給同學聽。
四、布置作業
用“問題、哄騙”寫話。
五、板書設計
另 志 題 提 漫 朗 哄 喝騙(把要求會寫的字板書在田字格里)
[教學提示]
課文揭示的道理,應該讓學生把握準確,即“認真觀察和獨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動手做做看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句話的含義。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結合意象品味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表達的豐富情感。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了解本詩復沓疊唱的手法,感受其聲韻美,并領會其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3.體會詩歌中表達的對故土、祖國深切的眷戀之情,并理解其作為人類美好情感的共通之處。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賞析詩歌采用復沓疊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詩歌的意象特點,分析意象在主旨表達方面的作用。
審美鑒賞與創造:分析詩中稱呼轉變的作用,體會詩歌在抒情方面的藝術技巧。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迷娘思鄉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賞析詩歌采用復沓蠡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象特點。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詩歌是人類最古老的發明,也是最珍貴的瑰寶。它是語言的精華,是智慧的結晶,是美的靈光,也是我們純粹的精神家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外國詩歌,歌德的《迷娘(之一)》,讓我們一起在詩歌的世界里翱翔。
二、寫作背景
歌德從一個反叛作家變成了一個封建小朝廷的官吏和宮廷文人,但是,他的內心充滿矛盾,為了行政工作他不得不在許多方面對外妥協,對己克制,在他在也無法忍受這種令人窒息的環境時,《迷娘(之一)》就是在這種境況下寫出的。1786年他來到早已向往的意大利,在意大利,他游遍各個城市和西西里島,宏偉的大自然、豐富的文化遺產、純樸的民間生活,都使他心曠神怡。
三、作者介紹
歌德(1749-1832),德國著名詩人,歐洲啟蒙運動后期最偉大的作家。他曾短時當過律師,但主要志趣在文學創作方面,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中堅。歌德不僅善繪畫,對自然科學也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和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
四、題目解讀
“迷娘”,《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的小說人物。
五、層次結構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節,表現了故國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節,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節,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國的沿途風景。借助不同場景的描述,表現了迷娘對故國的熱愛與思念。
六、全文分析
1.第一節中“你知道嗎,那檸檬花開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詩歌選取哪些意象來描寫“那檸檬花開的地方”的美好的?請結合詩歌做簡要分析。
明確:
“那檸檬花開的地方”指迷娘的祖國意大利。詩歌在描寫意大利景色時,選取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比如用檸檬花、藍天、和風、靜立的桃金娘、高展的月桂等來描寫意大利,并把對故國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抒發了濃郁的思鄉情感。詩歌就是這樣通過具體感人的意象來描繪迷娘故國意大利的美麗風光,抒發迷娘對故國的依戀、思念之情的。
2.詩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義?其對詩歌主旨的表達具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
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為維納斯的神樹,而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象征著愛情與美;月桂為阿波羅的神樹,阿波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光明、預言、音樂和醫藥之神,消災解難之神,具有太陽神的屬性,象征著光明和美好。
桃金娘和月桂與其他意象一起營造出美動人的畫面,承載了主人公對故鄉的熱烈情感,同時也使詩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對美好世界的追求這一更高的層面,起到升華和深化主旨的作用。
3.本文三個詩節描寫的意象眾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點,那么共同特點是什么?
明確:
共同特點:都與故鄉有密切的關系,都表現出故鄉的美好和魅力。
首節選擇的意象有檸檬花、橙子、藍天、和風、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鮮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繪出一幅優美動人的自然風光圖景;第二節所寫的圓柱、廳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建筑的鮮明特征,宏偉而壯美;第三節則以迷霧、巖洞龍種、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現阿爾卑斯山的險峻之美和神秘色彩。這三幅圖景從不同角度表現了迷娘的故鄉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無窮魅力,構建起了一個迷離而又優美、令人神往的藝術世界,抒發了迷娘對美好故鄉濃郁的思念之情。
4.《迷娘(之一)》借助各種意象就是為了塑造一個人物形象——邁斯特,為什么詩中會有“愛人”“恩人”“父親”三個不同的稱呼?
明確:
這首詩以對知心人傾訴的`形式完成。傾訴的人是迷娘,而被傾訴的對象分別是這三個稱呼者,事實上,這三個被傾訴的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邁斯特。迷娘在心中深深地愛著他,可她知道這是無法實現的,于是就由“愛人”轉而稱呼他為“恩人”,進而稱呼他為“父親”。這三種稱呼在詩中的轉換,表達了迷娘對邁斯特懷有的那種復雜、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從感情上看是一種遞進關系!這種熾熱的愛被升華為一種美好的對父親的愛,又和思鄉之情扭結在一起,讓兩種感情都得到了升華和強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5.這首詩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么?有什么好處?
明確:
這首詩運用了復沓疊唱的藝術結構技巧。每一節第一句開頭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詢問力量,加深了想念的程度;每一節的最后兩句也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構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涵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復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6.對于《迷娘》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認為是迷娘,有人認為是作者本人。你認為呢?結合“寫作背景”及相關“資料鏈接”,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
觀點一:迷娘。
①詩歌標題為“迷娘(之一)”。
②從《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中的迷娘來看,迷娘的故鄉在意大利,而詩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
③從詩中的稱呼“愛人”“恩人”“父親”的轉換來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愛上邁斯特,感恩、依戀邁斯特的特點。
④詩中的意大利建筑,宏偉壯美,應是迷娘幼時居住之所,與迷娘是一個貴族與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這一身份符合。
⑤《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中的迷娘被誘拐到德國,過著饑寒交迫、顛沛流離的生活,渴望有心愛的人相伴,回到故鄉意大利開始一種美好的生活,這與詩歌的情境一致。
觀點二:作者本人。
①詩歌《迷娘》創作于《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之前,詩中的迷娘并非小說中的迷娘,而應該是詩人自己借以抒情的化身。
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圍濃厚的國度,厭倦魏瑪公國小朝廷的庸俗公務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創作靈感,接受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的滋養。在創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經兩次從瑞士的山上眺望過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創作此詩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詩中的美好景象是詩人對意大利的想象。
③《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是一部成長小說,主人公邁斯特是個滿懷理想、充滿朝氣的熱血青年,他不滿現實的平庸和混沌污濁,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的美好世界。而對美好世界充滿渴望與向往,正是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深層主題。
七、中心思想
《迷娘》以最委婉優美的形式,表達了歷經坎坷的迷娘對故鄉的思念,對美好世界的追求,以及她執著、深摯、哀婉而美好的心聲。詩篇明里是寫迷娘對故國的思念,內里也表達了詩人自己對意大利的熱愛和向往。
八、寫作特點
1、運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詩歌共三節,每一節都由正歌和副歌組成。正歌分別描寫了意大利的美好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迷娘返回故國途中所見的景物。副歌則抒發了強烈的故國之思。正歌所描寫的景物是副歌所抒發情感的基礎,正歌和副歌相互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發推向極致。
2、運用重章疊唱的表達技巧。
詩歌三節正歌部分的第一句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詢問的力度,加深了思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結構和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容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復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3、意象鮮明,意境優美。
詩歌選取的意象帶有鮮明的意大利景物的特色,而且同是意大利景物,三節詩歌所選的意象的特點是不同的:第一節的景物高潔、寧靜,第二節的景物莊嚴、肅穆,第三節的景物神秘、古樸。同時,詩歌中,意象和迷娘的情感完美融合,構成了優美的意境,畫面有盡而情意無窮,令人陶醉。
九、補充資料
了解“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布置作業
《迷娘》這首詩的三節正歌第一句開頭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詩句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詢問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構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涵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復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請你運用反復的手法,描摹一種事物。150字左右。
課后訓練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月下
[俄]費特
我和你一道漫步,在月亮的清輝里。
我的心快醉了,在神秘的沉默里。
池塘像一塊閃亮的明鏡,小草在嗚咽不息,磨坊、小河和遠處都已沉浸
在月亮的清輝里。
能夠悲傷?能夠不活著?
在這迷人的世界。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3-15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品]10-0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08-29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選20篇)02-25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選21篇)02-24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5篇04-05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5篇)05-07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9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