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楊氏之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
課文分析: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學習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教學重點
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準確表達思想、情感;機智巧妙的語言,有時會幫助人們擺脫困境;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活躍生活;生動優美的語言,能愉悅身心……今天我就來認識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
2、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說說這個課題告訴我們?(重點理解“氏”“之”的意思。) 1、出示課題“楊氏之子”,說說題目的意思嗎?“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
說明:“之”是助詞,相當于“的”。
3、讀讀課題,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學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古代漢語,也叫文言文。
4、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么差別,有什么不同。
5、自由的說說你感受到的差別和不同。
學生可能的回答:很難讀通順;有些字沒見過,不好認;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二、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三、指名朗讀課文。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曰禽詣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四、熟讀課文,理解意思
1、大聲反復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隨機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邊默讀課文,邊看注釋,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困難所在。
3、課堂交流,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比較困難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為設果,果有楊梅。”省略了主語,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難點是“夫子”的理解。
課文的意思: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小孩說:“這是你們家種的水果吧。”小孩應聲回答:“我沒聽說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五、質疑問難,試著練習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練習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讀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孔君平可能是神態很隨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認為他還是一個孩子,說話的語氣可能有些傲慢、隨意;楊氏之子很機智、神采飛揚,說話語氣有挑戰性。)
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著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二、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么?
板書:楊氏之子楊梅
孔君平孔雀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系。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系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為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松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三、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課外搜集的資料)
四、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搜集
(1)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后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搜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是一篇古文,雖短,但是對于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它是很新奇的。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讓學生從熟讀中領悟,并且要求他們在讀的過程中配合頭部動作,以初步領會文言文的特點。要讀好古文,首先要讓學生理解課文,于是我首先要讓學生自己合作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的停頓朗讀。學生當然不懂,于是我范讀,學生練讀,整整讀了半節課,學生興趣盎然。我明顯地感到學生朗讀進步了。在讀的過程中,我不忘提醒學生邊讀邊品味文中的對話。然后,我拋出了一個問題:讀了文章,楊氏之子應答如何?沒想到孩子們都想出了一妙所在:楊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聞”之語氣婉轉卻鮮為人知。我想: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再讀,可惜還沒有答案。于是,我只好拿出“孔雀是夫子家禽”來做比較。光這樣讀還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語境中。我們讀了以后,果然許多孩子明白了“未聞”之妙用。我沒有及時揭穿,而是讓他們從對比中對讀,再讓他們在小組中討論楊氏之子的回答。不一會兒,他們竟已意會,情感朗讀亦水到渠成。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孩子們,來咱們先進行一個聽記練習,聽好了,看誰聽得準,記得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論語》。
2、同學們準備好了嗎?咱們開始上課。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楊氏之子(齊讀)
這篇文言文選自哪里?板書《世說新語》。
師:《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們今天學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
(一)朗讀展示
1、昨天大家已經進行了預習,下面來展示自學成果。首先進行第一個環節朗讀展示。請先在三人小組內交流!
師:注意,如果發現伙伴有字音讀不準的,斷句不好的地方,你們可以幫幫他,也可以討論一下誰讀得正確。
2、請看這兩個多音字誰讀讀?
為設果 兒應聲答曰
3、誰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指名讀。
4、出示課文,指名讀。
5、看著大屏幕上的標記,讀好斷句。重點指導:
a剛才我聽出大家兩個句子沒有讀好。這一句應該這樣讀?誰來試試?
b我剛才聽你讀時,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頓了一下。有的是把“家禽”連起來讀?
c既然大家讀通順了,我出兩個句子考考大家。按照這些停頓符號讀是不是更有節奏感了。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樣,要聲斷氣連。
(1)孔/指以示兒/曰 (點擊出現停頓符號)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請同學們再自由練讀,注意讀好斷句。
師:看來,要讀好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斷句。這幾個難句解決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全篇讀好。
師:請大家按照停頓標記,自己先來練讀。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學生自己練習。指名讀,出現錯誤,糾正,再指名讀,齊讀。
(二)疏通大意
師:孩子們,初讀這一關完成不錯,接下來進入第二個環節說說古文意思。誰來匯報?
預設:
1、你們幾個匯報得真精彩!這可是我們本學期學的第一篇文言文,你們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誰來介紹一下?
a多讀
b看注釋
c查工具書
d查資料
師:真是學習古文的好方法!。
1、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把他講下來?請大家在三人小組內試著講講。
2、誰來給大家講講?
3、誰還想給大家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楊氏之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相關內容:介紹一本書(聽說訓練)《學和做(2)節約用水》網絡教學說課稿《修鞋姑娘》教學紀實與點評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習作一《開國大典》拓展閱讀教學設計《有趣的漢字》教案20珍珠鳥(第一課時)《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反思查看更多>>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三、 品味語言的精妙。
1、師:故事講得真精彩!你覺得課文中的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甚聰惠,那么,你從哪兒看出來楊氏之子非常聰明呢?他的回答妙在哪兒?
2、出示:這個對話該怎樣讀好呢?想想當時孔君平是一種什么語氣?楊氏之子呢?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全體讀。
五、讀出文言文的味道。
師:多么精妙的語言!
1、師:孩子們,讓我們有滋有味地再來讀讀這篇古文。誰來先試試?
2、你讀的真美,聽了真是一種享受!我們一起讀讀。
3、棒極了,孩子們,把大拇指送給你們!
4、師:俗話說:“熟讀成誦”,我相信大部分同學已經會背了。會背的請站起來勇敢地展示給大家。
六、拓展延伸
1、了不起孩子們!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篇《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來,看誰能先讀懂它。
出示大屏幕: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注釋]
戲:玩耍 然:對 瞳子: 瞳仁
人語之曰:有人對他說 譬如:比如 若:若是 令:讓
出示:
學習方法: a 朗讀 b說說大意 c體會語言的妙處。
總結:今天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少,不僅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學以致用。《世說新語》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讀一些。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是一篇簡短的小古文,根據單元重點感悟語言的藝術和本課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把教學主要目標放在讀好古文,會講意思,體會語言妙處,和拓展閱讀幾個環節上。執教后獲得一些教學反思。
1、自主學習,交流展示
這篇古文短小易懂,在試講的過程中,發現孩子通過自己預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完全可以讀懂短文。于是我就定位在學生自學交流和拓展延伸上,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點撥指導作用。由于是高年級孩子,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只要預習充分,孩子的自學成果展示是非常豐碩的。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由于有了預習,學生的學習起點就不可能是“0”。我們的教學內容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擴展。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原則是:學生已懂的,少講甚至不講;學生似懂非懂的,利用學生的資源及教師的教學幫助他們搞懂。本課在設計上體現了這一原則。如:檢查初讀時預設兩種情況,孩子讀好如何處理?讀不好怎樣指導?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達到以學定教。
a剛才我聽出大家兩個句子沒有讀好。這一句應該這樣讀?誰來試試?
b既然大家讀通順了,我出兩個句子考考大家。
充分的預設是很重要的,但是面對預設之外的問題,能機智應對,順學而導更重要。
3、教給方法,培養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的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學,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那么我們該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多讀,看注釋,查工具書,查資料。從而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由于本課古文易懂,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學習起來就更容易,如果只學一篇,感覺課堂的容量較小,不能體現高效。于是拓展了《世說新語》的另一篇小短文。目的一是為了鞏固學習古文的方法,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精妙。
5、鼓勵創新,生成浪花
在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很多孩子只是講出文中每一句的意思,而有兩位同學能夠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想像故事的情境,生動描述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講得有聲有色,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不足:課堂生成較少,老師的點評指導有些還不夠到位。每一個環節如果走的再扎實一些,再放開一些會更好。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
2.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與幽默。
3。能在生活中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
【教學重點】
體會楊氏之子應對語言的機智與巧妙。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語言藝術的啟發,在生活中做一個幽默風趣的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內容。
2、根據原文,補充填空。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楊氏之子,孫君平到他家去做客,楊氏之子擺出水果招待客人,孫君平指著楊梅說:“此是君家果。”楊氏之子回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體會巧妙,感受機智
1、思考:故事中楊氏之子只回答了孔君平一句話,為什么就說他“甚聰慧”?
2、出示兩個關鍵句,組織全班交流。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問:為什么孔君平說楊梅是“君家果”?
(相機板書:楊氏子——楊梅——君家果)
進一步提問:為什么楊氏之子,又說孔雀是“夫子家禽”?
(相機板書: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1)引導學生想象: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時,會是什么語氣?
預設:孔君平是在和孩子開玩笑,是一種調侃的語氣。
(2)追問:楊氏之子面對客人的'玩笑,又是怎么回應的呢?
預設:孩子也和孔君平開了個類似的玩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進一步追問:孩子的回答是快是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師點撥:從“應聲答”,可以看出楊氏之子一下就明白了孔君平是在用姓氏做文章。于是,他馬上把孔雀的“孔”和客人的姓氏聯系在了一起。可見楊氏之年方九歲,可思維卻是十分地敏捷,難怪文章用“甚聰慧”來評價他。
(4)引導學生思考:楊氏之子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提示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
預設:因為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孔家的鳥,所以楊梅也不是我楊家的果子。
(5)引導學生比較“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和“孔雀非夫子家禽”這兩句話的去區別。
教師點撥:否定句式,既不失幽默,又委婉地反駁了對方,更體現了楊氏之子的禮貌。所以課文開篇說:“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是很有道理的。
(6)激發想象:孔君平聽到楊氏子的回答,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提示學生從人物的神態、心理、語言等方面思考)
三、創設情境,表演故事
1、說話練習:如果來訪的是李君平、柳君平、黃君平,聰慧的楊氏之又該如何回答呢?
2、合作表演對話。
(提示學生表現出孔君平的幽默和楊氏之子的機智委婉。)
四、師生共讀,嘗試背誦
配樂多種形式的朗讀。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孔君平的玩笑話信手拈來,幽默風趣;而楊氏之子年方九歲就能妙語應答,難怪作者夸他“甚聰慧”。
2、拓展:生活中,假如遇到以下事情,你覺得怎樣說話蔡算得上機智呢?
草坪已經進入了養護期,這時小濤約你到草坪上踢足球,你會說:“踢球很有趣,可讓小草流淚就沒趣了。”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收集《世說新語》中其他小故事,下節課交流。
七、板書設計
21楊氏之子
甚聰慧
楊氏子——楊梅——君家果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楊氏之子》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的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在引領孩子們走進這個故事時,我著力引導學生去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這樣的故事必能激發學生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理解詞句,了解故事大概內容,讀通課文。
2.創設情境,通過形式多樣地朗讀對話,以及對“未聞”、“應聲大曰”的辨析來體會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他的機智聰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古今文對照背誦課文。
4.通過情境的創設學會對“……氏”、“未聞……”的遷移運用。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學生吟誦古詩引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中華悠悠五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厚實的文化精髓。讓我們一起先吟誦一些古詩詞吧。
學生吟誦古詩后引出今天學習的一篇古文。(板書:文言文)
[設計意圖:一堂“文化”的課自然以一種文化的方式來引承。這樣,使學生未識課文就置身于一個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從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楊氏之子》。]
一、揭示課題,解讀課題,遷移運用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文,讀讀題目,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姓楊人家的'兒子)
2.這是古人的說話方式,請你也試著用這種方式來介紹自己。(對古文中的“……氏”遷移運用)
學生根據自己的姓用這種古人的方式來介紹自己。(張氏之子。董氏之女……)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姓切入,抓住古文中典型的語言點,使學生對“……氏”能夠遷移運用,并做到情趣與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讀懂字詞,讀準停頓,讀通古文
1.放聲自由讀課文,爭取把文章讀通順。
2.指名讀,組織交流。呈現難點。
導語: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把幾位同學讀得不一樣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交流不同之處,老師隨機在黑板上畫出。)
[設計意圖: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而學生讀得不一樣的地方正是他們感到困惑之處,教師將其定格,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朗讀中能不遺余力地直指讀懂、讀通課文的目標,這樣的讀書有更強的指向性。]
3.聚焦難讀句子,老師建議關注解釋。
導語:同學們,這些句子讀得不一樣,就是停頓或者讀音有所不同。老師建議大家結合課文的注釋,讀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該怎么讀。
4.解決難點,以不同方式展開。
●孔君平詣其父
(1)指名學生讀。
(2)學生結合注釋知道:“孔君平”是一個人名。“詣”指的是拜訪。
(3)學生再讀句子,同時老師畫出停頓,齊讀。
●乃呼兒出
(1)學生聯系上文,“父不在”:父親不在家。結合注釋知道“乃”指“于是”的意思,繼而了解句子意思。
(2)再讀句子,讀準停頓。
●孔指以示兒曰
老師根據學生的釋義,同時在句子上畫出相應的停頓。
(1)學生結合注釋,說句子的大意: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對他說。
(2)指名讀,齊讀,再次強化正確停頓。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學生理解現在的“家禽”:家里養的雞、鴨、鵝等。
(2)學生結合語境,對文中的“家禽”分別釋文:“家”指夫子家。“禽”:鳥類。“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鳥,故而明白中間應停頓。
[設計意圖:對于古文朗讀中的停頓,其實是借助在讀懂古文的基礎上。這一環節把讀準停頓和疏通詞句糅合,使兩者能相輔相成,相互推進。要讀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詞句,所以在這個環節上,聚焦難點,充分展開。]
5.注意停頓,讀通古文:現在就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注意停頓,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通順。
6.了解故事內容:課文讀通了,發生在楊氏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設計意圖:讀通了古文,對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對古文第一層面的解讀,使學生能夠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課堂上的進步:從讀不通到讀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概說這個故事,步步晉階。]
三、定格對話,品味聰慧,讀出韻味
1.師生對讀。體味巧妙。
(1)創設情境,師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對話。
(2)結合情境,對詞句再解讀。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課文,引導學生逐字理解)
“此”——學生:這個(楊梅)。
“果”——學生:水果。
“君家果”——學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學生: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3)對讀詞句。體味聰慧。
導語:果然是對答如流。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課標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教材選編的是幾篇表現語言藝術魅力的文章。《楊氏之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
二、教學設計
我先通過談話激趣讓學生體會,語言藝術博大精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對話中透出的機智,讓學生動的這是白話文,我們以前所學的也都是白話文,再提出古人所寫的是古文,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古文的特點。
1、揭示題目,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讓學生體會古文的韻律,再讓學生練讀。
3、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4、體會人物的對話,感悟人物特點。
5、把文言文換成自己的語言講講小故事。
6、課外作業搜集課外經典語言對白。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會說話嗎?同學們一定覺得老師的問題很可笑,因為大家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回到的問題,那我再問你,你能把話說好嗎?你怎么回答?那么你認為怎樣才算把話說好呢?(流利、通順、智慧、幽默、風趣)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心六月寒。說話是門巧妙的藝術。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么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梁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為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讓孩子看,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說的話有什么感受?(風趣幽默)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如果把剛才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這是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同學們以前學的課文,除了有古時外,全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叫文言文,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呢?請大家打開課文第九課——齊讀課題《楊氏之子》。
怎樣理解題目的意思:氏,姓氏。楊氏,姓楊家。子,兒子。之,的。題目意思,姓楊家的兒子。
2、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給把握不準讀音得子做上記號。指名讀。
3、說說它與白話文的不同,(難懂)之、乎、者、也,就是其中最大的'特點。因此,多讀是學習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我相信你們一定行!
4、誰來給大家朗讀一下。(糾正錯誤)
老師也想讀,請同學們仔細聽,評評老師讀的與你有何不同?(由于文言文中的子就是白話文中的詞或詞組)因此,讀文言文不能把句子讀破,你想這樣讀嗎?指導學生讀好停頓。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學生練習(齊讀)
三、熟讀課文,讀懂故事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誰的故事?從課文中你對他了解多少?課文中的哪句好說的?(讀第一句)你理解它的意思嗎?從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么?點出這句是全文的總起。
課文是怎樣表現楊氏之子的聰明的?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參照課下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并找出自己的疑問。
1、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2、同位說說故事內容。
看來古人的文章在同學們的努力下也可以迎刃而解。
3、帶著理解齊讀課文。
四、品應答妙
1、課文中,除了有楊氏之子還有誰?他們在談些什么?找出相關的句子讀讀,思考他們的對話在圍繞著什么做文章?姓氏,你認為楊氏之子回答的好嗎?好在哪里?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1)聰慧。
抓“應聲”理解體會孩子采用了否定方式,他婉轉的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這足以反映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2)懂禮貌,讀相關句子。
(3)體會孔君平與楊氏之子對話時的神態,指導朗讀。
五、延伸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語言讓你銘記在心呢?
2、演一演相聲、小品或電影中的精彩對白。
六、作業
1、寫一寫對精彩語言的體會。
2、背誦課文。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這篇課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古文,雖短,但我的反應是不會教。這第一次需要教學古文,而學生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雖然如此,總也不能不教。那么我想,面對這第一次,該讓孩子學到什么?
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指拜見。還有“未”、“聞”、“示”等,那么我想讓孩子學會借助注釋學習,這是一種習慣。先舉出注釋中有的“詣”,再讓孩子去研讀。也許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學生的“先學”很重要,但初學后仍未明白的,應當點撥。因為這是第一次。
其次,我認為要在古文的語境中讀出語感來。這可有點難,不像現代文的有感情朗讀。古文要讀好,首先當然要理解意思,這是孩子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那么這可以放手讓孩子操作。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停頓朗讀。此時,學生沒有讀出古文味,讀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于是我范讀,學生練讀,就這樣整整讀了半節課,孩子還饒有興趣。雖然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讀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夠了,我拋出本文的中心問題:讀了文章,楊氏之子應答如何?沒想到孩子們都讀出了一妙所在:楊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聞”之語氣婉轉卻鮮為人知。我想: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再讀,可惜還是沒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較句子的方法。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這樣讀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語境中。我們先讀了這似乎相同的兩句,解釋了意思,然后我讓他們演一演,學生當楊氏之子,我當孔君平,對讀,再換著讀,從讀中發覺有人已意會。我不挑明,也不讓他把答案說了,因為還有許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著我讓那似乎意會之人演楊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語境中對讀,果然許多孩子明白了“未聞”之妙用。我沒有及時揭穿,而是讓他們小組內再讀讀楊氏之子的應答。不一會我沒講明他們已然意會,情感朗讀亦水到渠成。
再次,在學生興趣黯然時,搜集小品中的經典對白,讓學生演一演,再次深刻體會語言的魅力所在。
學完此文,我自感牽引過甚。但是我轉念一想,雖然教得多,可孩子們學古文的興趣變濃了,而且也學到了一些讀古文的方法,他們有收獲我心應足矣。
專家點評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調了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老師們都很好地關注到孩子的興趣,以及興趣的激發。在這一點上,感觸最深的是李上岳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他的課在小學階段引入古文教學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如專家點評,小學階段重在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在這節課中,很明顯,從導入由生活的“飯否”“吾等”,課中“楊氏之子”“張氏之女”到課終的學生脫口的“善哉”以及改文“一做法,已經充分看出了孩子對于古文充滿了濃濃的興趣。從李老師的設計上,有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人物的感悟,內容很豐富,但我們并未看出孩子消化不了,相反孩子學得興趣盎然。老師用輕松的語言調動著學習的熱情,孩子學得很輕松,也很扎實。
本次聽課雖已結束,但留給我的是回味,是思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借鑒他們良好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6
(一)課標分析
按照新課程理念在學生進行認真預習的前提下,課堂上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小組團結合作的作用。在老師對學習習慣的指點下通過一些方法包括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朗讀感悟文言文的意義。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第一篇課文。
2.教材簡析:第三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楊氏之子》對答巧妙;《晏子使楚》應答機智;劇本《半截蠟燭》和相聲《打電話》更以語言見長。這樣編排,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三)學生分析
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要重點抓讀和背誦。讀,要通過范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后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借助注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小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了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課后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五)教學策略
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采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鑒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游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六)學生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故事導入,感受幽默
1.利用故事導入,激活興趣。
師: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勾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么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梁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為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讓楊家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孩子馬上回答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利用故事開課大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說的話有什么感受?反饋:學生的回答可能是:風趣,幽默等。
(二)師生互動部分
1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簡介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區別。
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如果把剛才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用白話,叫白話文,這么多年來我們學習的課文除了古詩外,也都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呢?請大家打開課本第10課──楊氏之子(板書)。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感受教師的范讀,從而領悟文言文的特點,進行體會交流,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范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4、讀懂,根據注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后下位尋找伙伴,自由組合,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匯報合作成果的過程中學生們團結協作以簡驅繁,突破難點,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
以讀為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5、吟誦,創設情境,熟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創設情境法,創設了人物對話情境,主要意圖在于體驗語言的精巧,改變了傳統的評讀僵局,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6、討論交流,領悟幽默
.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么?板書:楊氏之子楊梅
孔君平孔雀
(“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系。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系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為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松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7、朗讀全文
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讀中養成學習文言文的習慣。
(三)課堂總結部分
延伸拓展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你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嗎?(學生交流)本層次的教學采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通過講故事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體現了“大語文”觀。
(四)課后作業部分
三、課后系統部分——教學后記
點評: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們有點迷茫!所以,在課堂開始之時,我讓學生小組內自己嘗試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相互評價,看看,節奏的劃分是否正確,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這樣從這一過程中,相互討論,交流意思,學生們能按照節奏讀文了。這時候,播放朗讀音頻,學生們很快就知道怎么劃分節奏,這次再讀的效果就好了!
不足的是,拿楊梅的楊和姓氏楊逗弄小童,但是小童,用孔雀和孔姓打比方,這里,引導學生分析得不透徹,對于,孩子這種委婉的說法,沒有通過直接說這個例子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出來,直接會顯得生硬,對于年長的人來說,會不禮貌!也沒有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想,其他姓氏,小孩會怎么說呢!
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分配合理時間,給學生多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多思考,學生們寫的問題才能生動形象。反思
《楊氏之子》是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的文章,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絕。
本文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引領孩子走進課文里,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由淺入深地讀,把文言文讀準、讀順、讀懂、讀好。
1.初讀。讓學生讀通課文、讀準字音。通過指名讀,檢查學生生字及文章節奏。通過范讀,讓學生找準節奏,再進行練讀,最后全班齊讀。
2.理解讀。讓學生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句意,進行小組學習,合作探究。在全班匯報交流中,特別提醒注意“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句中的“家”是孔君平家,“禽”指鳥,與現在的“家禽”意思不同。
3.體會讀。讓學生思考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處?通過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既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對方的姓氏上做文章,又沒直接否定孔君平的說法;既表達了應有的禮貌,又讓孔君平無言以對。學生心中無不佩服此“子”,再讀全文,其佩服、夸贊的語氣由此水到渠成。
不足之處在于,在體會“妙”在何處時,自己過于著急,說得過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下次要注意。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7
【設計理念】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受這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典語言的韻味,,在讀中體味這簡練的語言中蘊涵的情味,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
3、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體會楊氏之子的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聽相聲片段:牛年牛、說說牛群的話妙在哪里?師引導: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那么機智巧妙的語言呢?)
二、疏通課文
(一)初讀古文
師:(大屏幕出示《楊氏之子》一文。)
這是我們小學階段學的第一篇古文,請大家各自放開聲音讀一遍,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談(語言簡短、難懂)
師:一起讀讀課題——楊氏之子(理解氏、之)題目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拓展:生結合實際說()氏之()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楊家小兒的故事。
請大家打開課本,誰來把他的故事讀一讀——
師:他有沒有讀正確呢,我們一起來聽一遍!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讀一遍課文。學生自己讀文,特別要讀準兩個多音字,再請個別學生讀,把文章讀正確,齊讀。
(二)猜讀古文
師:古文也叫文言文,古人寫的文章,我們現在的文章叫白話文,怎么說就怎么寫,說的跟寫的一樣。而在古時候,把用書面語寫在竹簡上的文章成為文言文。,為了節約紙張,寫下來的語言很簡練。這篇古文雖然只有55個字,向我們描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大概說了一個什么故事。
請2名學生猜講故事的內容。
(三)細讀古文
同學們想的到底對不對呢?有句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句:“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誰來說?說錯了沒關系。
生:第一句話的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人家有個男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
師:你也真聰明!有個生字我們寫一下,(板書“惠”)惠就是“慧”,聰明的意思。聰慧就是——,甚就是很,非常的意思,這個小孩不是一般的聰明。(讀出很聰明)
師:——他姓什么?生:楊——
師:接著往下說。“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生: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叫他的兒子出來。
師:詣就是拜訪,“乃”就是“就”,呼就是叫,我們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開門,誰叫的?請學生學一學當時的場景。我們知道古文十分簡練,像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敘述文字,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補充。
第一種可能是媽媽見孔先生來拜訪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來的。媽媽還可能會說——哎!孩子,快出來!快出來!你孔叔叔來了,你先過來陪孔叔叔坐一坐。
第二種可能是傭人開門,譬如說,他一開門,一見孔先生忙說,對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問:“哎!他小孩在家嗎?我就喜歡那小孩。”“在在。哎!快出來!快出來!孔先生來了!”
師:再往下說。“為設果,果有楊梅”。
生:孩子為孔先生端上來一盤水果,水果里面有楊梅。
師:這里省略了很多話,是誰為誰擺出水果?
師:水果里面有楊梅。特別強調了楊梅。你看這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怎么樣?生:一樣。
師:“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先說請“示兒”,指以示兒是指著什么呢?“君家果”指的是什么?
生:楊梅
師:為什么說楊梅是君家果呢?
生: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楊”字
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小兒看,并說:“這楊梅和你一個姓,是你們家的果子。”
師:你覺得孔君平他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像孔君平那樣幽默地說一說。(學生練習說)
師:那這楊家小兒又是怎么對答的呢?讀: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先說說這句話的理解。再反復讀讀小兒的回答,細細地體會,你覺得他回答得怎么樣?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生:回答得快(應聲)、很巧妙(孔雀、孔君平、未聞)。回答得很有禮貌。
你看,一個才9歲的孩子,不光能聽出孔君平話中有話,而且能巧妙對答,對答如流,你想用什么詞語夸一夸他?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讀出夸贊的語氣)!如果來的是李君平,毛君平、駱君平,他也能機智對答嗎?我們也能對答如流,因此我們也甚聰慧。
三、感情朗讀
文言文本來沒有標點,是后人加上去的,即使加上,有些地方還需要注意停頓。現在我們要把這篇古文讀出節奏,讀出韻味來,(指導該停頓的地方)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練讀。誰先來。如果讀得好,請大家左手拍右手,向他學習,讀得不夠好,也請大家左手拍右手,給他鼓勵。
四、背誦積累
師:聰明的孩子,不光能有感情地朗讀古文,還能飛快地把文章背下來,給大家2分鐘,看誰最聰明!現在就會背了,站起來,勇敢試一試,考一考記憶力。自信一點來。
(請3—4位學生背)
師:大家一齊來背。(生一起背)
五、說《故事新編》
師: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寫的。《世說新語》記載的都是文人言談軼事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描寫言語的故事,推薦同學們讀一讀。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8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2、文本解讀:《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通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基;三是通過課后搜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3、教學目標:
A類目標: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B類目標: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2。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C類目標:1。分組練筆豐滿文本。2。交流課外搜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后注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5、預習作業:
1。會寫課后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根據課后注釋,了解故事內容,旁邊批注自己的感悟和不懂的問題。3。搜集妙言小故事,準備課上交流。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采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鑒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目標的具體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名言導入,激發興趣。(A3 5分鐘)
以同學們課下積累的古代名言警句為話題導入新題,解題。然后大屏幕出示《楊氏之子》,讓學生讀,比較與平時所學課文有什么不同,發現文言文的基本特點,言簡意賅,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反復朗讀,讀好文本。(A1、2 10分鐘)
本板塊除讓學生過好生字關外,應重在讀上下功夫。首先引導學生斷句,讓他們明白應怎樣停頓,然后通過自讀,抽生讀檢查。在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再逐句進行指導,并通過表情和適當的肢體語言范讀,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因為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板塊:根據注釋,疏通全文。(B1 10分鐘)
本板塊的教學,在學生依據注釋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采取尋找伙伴,自由結合的方式,理解內容。在匯報學習成果時,以簡驅繁,從以下幾點突破難點。
本課只有五句話。學習第一句話,應重點強調孩子姓楊,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著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但還有仁愛、善良、溫順之意。“聰惠”一詞,說明楊氏之子既聰明又有教養。第二句重點理解“詣”字,詣多指拜訪尊敬的人或長輩,可見這楊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個人,而且楊、孔兩家交往甚密,不然怎會“乃呼幾出?”這個小孩怎么會知道來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為孔君平是以楊梅取笑楊氏子,而是開個玩笑,“考考”他,是不是“甚聰惠”。第三句重點強調,孩子端來各種水果,其中有楊梅,再次強調“楊”字。第四句讓學生明白,孩子姓楊,而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看來,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第五句強調:“禽”不是指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孩子由孔君平姓孔,馬上想到孔雀,真可謂聰惠。
抓住重點詞語,反復朗讀文中人物對話,感悟人物說話的語氣,便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不失為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辦法。
第四板塊:美讀品味,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惠(B2 10分鐘)。
學生僅僅理解了課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升華文本,才能活躍思維。想想:全文55個字圍繞哪三個字寫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找到“甚聰惠”后,再引導學生品讀全文的對話,體會楊氏之子之聰惠。①從“應聲答曰”可看出他反應快。②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回答中,可看出孩子會聽,能聽出孔君平話中話,也用孔的姓回敬孔。答得妙,加上“未聞”語氣委婉客氣,避免了對長輩的冒犯,且天衣無縫。③從“為設果,果有楊梅”可看出他會待客,熱情、大方、有禮。最后再讓學生讀,反復比較有無“未聞”兩字的微妙變化,使學生感悟到: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松愉快,顯示出孩子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讀書要讀出味道來,抓住關鍵詞,帶著問題讀書,才能讀出味兒來,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第五板塊:熟讀成誦,豐富積累。(A2 5分鐘)
人常說:“熟讀成誦更要緊”,學完課文,然后創設情境讓學生誦背,更有利于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9
教材簡析: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古代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回答別人時語言風趣機智,妙趣橫生。他的故事被記錄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里,大家想聽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楊氏之子》。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漢語,跟我們現代漢語有所不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怎樣學習古文。
2.讀題,解題。( “之”相當于“的”,“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二、初讀課文,讀好課文。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在讓我們來讀讀這篇課文,看看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在讀的時候注意標出難讀的字。
2、學習生字
梁 惠 詣 乃 為 曰 應 禽
3、現在看誰能把課文讀好?(屏幕中出現句子)
(1)指導學生讀準每句的節奏、每字的讀音、把握好感情。
(2)老師配樂范讀,學生自由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這篇古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哪些人物?(板書:楊家的兒子、孔君平)
2、楊家的兒子到底是個怎樣的孩子呢?(是個聰明的孩子)
你從課文中哪句話知道的?(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小孩才九歲,非常聰明)
“非常”是原文中的哪個字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介紹理解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釋”。
誰能把這句話讀一遍,要求讀出它的`意思。
3、你說楊家的兒子很聰明,有證據嗎?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家小兒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小兒說:“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板書:楊梅 孔雀)
(2)“家禽”是指我們現在的“家禽”嗎?(家里的鳥)
(2)“孔指以示兒”什么意思?(剛才我們用了學習古文一種常用的方法“擴展詞語,連詞成句”)
(3)這里并沒有說是楊梅?你怎么知道是楊梅呢?(從句子:為設果,果有楊梅)
(4)理解這個句子用了我們學習古文的另外一種方法“聯系上下文”。
4、學習句子“為設果,果有楊梅。”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楊家小兒為孔君平擺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楊梅。)
(3)到底誰為誰設果?(楊家小孩子為孔君平設果)你怎么知道?
5、出示句子“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
請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
6、同桌之間講講這個故事
四、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之處。
1、出示思考的問題:“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出示對話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示:可以根據板書的內容和句子中標紅的字來闡述。)
(2)我們說在與人交流談話時,首先得要聽明白對方的話,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話的弦外之音。(孩子的回答妙在:(1)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這樣回答既準確又婉轉。)
2、對比句子: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不是夫子家禽
五、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么說?(揭示中心詞“聰惠”)
師: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生:智慧
師: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于智慧。
所以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
六、拓展
1、給“嚴禁踐踏草坪”換一種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小草要睡覺,請別打擾!
草兒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愛花護花人更美!
師:多么溫馨的提示,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相信這樣的提示語更有說服力。
2、生活中體現藝術性的語言還有很多,同學們分享收集的資料。
“別吻我,我怕羞”
“我不是碰碰車”
師: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有著無窮的魅力,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繼續語文的學習之旅吧!
10 楊 氏 之 子
看注釋 楊氏之子 楊梅
擴展詞語連詞成句 孔君平 孔雀
聯系上下 聰慧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0
一、談話導入,解釋課題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二實小來了許多評委老師和聽課老師,你們高興嗎?對啊,古人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能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節課我肯定也會遇到不少值得我學習的人,是不是?
師:剛才我們的交流中,有兩句話和現代語言不一樣,你們發現了嗎?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師: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來學習一節文言文。板書:楊氏之子
2、解釋課題
師:題目是什么意思,誰來說說?(姓楊人家的兒子)
課文中的小孩姓楊是楊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二、讀課文,初識文言文味道
1、課件出示故事,激發興趣
2、通讀課文
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現在讓我們趕緊一起來試著讀讀課文吧!(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3.檢查通讀情況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課文中的字音都讀準了嗎?老師來檢查一下。(課件出示)
字音都讀準了,課文肯定能讀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讀后,正音)
師:你們都讀得非常認真,老師情不自禁也想讀一讀,好不好?(師范讀)
師:老師讀得好嗎?覺得好在哪里?(學生自由回答)
師:(課件出示標有停頓的課文)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停頓方法,自己再試著讀一讀課文。指名讀,齊讀。
4.交流學習古文方法
師:像這樣的古文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讀懂它?(引導方法有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碰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做批注)現在請同學們用上這些方法,在小組里說一說每個句子的意思,試著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課件出示)
5.提出不理解的字詞
同學們都讀懂了嗎?你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呢?(重點引導理解“設、指以示兒、應聲答曰、未聞、禽)
師:引導理解“設”時(課件出示)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是楊氏子為孔君平設果呢?
6.說故事
字詞都理解了,同學們肯定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誰來說說?
三、解疑難,探究文字意思
1.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了課文,你覺得楊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課文中哪個詞直接寫出了楊氏子很聰明。(板書:甚聰慧)
師:楊氏子甚聰慧,你是怎么體會到的?讀一讀,找一找。
2.細分辨,探究人物特點
師:誰來說說?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楊氏子甚聰惠?
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師:為什么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楊氏子甚聰惠?誰來讀一讀孔君平說的這句話。指名讀
孔君平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么,你讀懂了嗎?他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你覺得他是帶著什么樣的.口氣說這句話的?
指名讀,齊讀。
師:楊氏子有沒有聽出孔君平的話中之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你們能讀出楊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嗎?(課件出示比較句子)
(指名讀,男女分角色讀對話)
師:那么再猜猜,孔君平聽孩子說完以后,會怎么想?怎么說?
師:這么說楊氏子說完這句話以后,孔君平一定沒有生氣?
師: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既維護了自己和家庭的尊嚴,又沒有讓客人生氣。楊氏子真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四、熟讀成誦
1.師:這么聰惠又懂事的孩子,你們喜歡嗎?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
2.師: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3.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還讀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師:同學們,我們的漢語有著無窮的魅力,同樣的意思,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繼續語文的學習之旅吧!
五、作業(課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搜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體會語言的藝術魅力。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韻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我們現在所用的語言,叫做“白話”,所寫的的文章就叫做“”。而我國古代言語則比現在的精練、簡潔。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孔子說過的話嗎?來,讓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齊讀: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談話導入:
1)剛才我們說到的語言稱為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 “氏”在字典里的解釋是:
3)我們預習過課文,在這里應該選擇哪一個意思?“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初讀,讀準。
1、請打開課文,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每個字讀準確。指名讀。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先聽老師怎么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請你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2)校對。師再讀一遍。你的停頓記號做對了嗎?校對、修整好了就趕緊也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字音讀正確,注意停頓把課文讀出味道來。
3)檢查,指名讀。開火車讀——正音——。評價:注意了停頓,如果能用氣息把詞語連起來會更有古文的味道。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為應(多音字,讀第四聲)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家禽
(平時的家禽指的是?這里的家禽意思是?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齊讀句子)
(3)連起來讀——齊讀
2、再讀,讀懂
1)根據剛才我們的朗讀中的停頓和下面的'注釋,你能不能來說一說課文中的5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通過朗讀,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故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發展順序。那么我們就一句一句說下來好嗎?
2)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那課文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師在課前查了《辭海》,《辭海》中“惠”主要有這么3層意思:
1、仁慈
2、柔順
3、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合起來就是說有禮貌、有教養,說話做事得體,所以,作者特別用了這個“惠”。這個孩子姓什么?“楊”板書。
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水果里有楊梅,書寫“楊”。只有一種水果“楊梅”嗎?怎么看出來呢?設—擺,那是很多水果呢!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君”是什么意思?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你聽出其中的。味道了嗎?來,誰來說一說?
話里有話,弦外之音。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夫子”是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應聲就是指很快的。你聽的出其中的味道嗎?
3)現在老師來說意思,你們讀準這句話好嗎?
4)增加點難度,我們用對歌的形式來讀課文吧!怎么對呢?老師問,你們來答。楊氏子何許人也?何許人來訪,如何?楊氏子設何果?孔如何曰?兒又如何曰?
配樂搖頭晃腦地讀一讀。
5)意思了解了,你覺得這個孩子怎么樣呢?
從哪里可以看出他的聰明?
為設果。甚聰惠啊!
應聲答,反應很快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假思索,甚聰惠!
夫子是尊稱,說話很得體,真的很有教養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抓住對方的姓氏也來回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再讀一讀你還讀出了什么?比較“未聞”,他如果不禮貌,對孔君平不尊重的話呢,如果這個小孩直接這樣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鳥了!這樣回答就不得體)因為孔君平畢竟是來拜見他父親的,這樣會讓客人尷尬!前面加一個“未聞”,看注釋,“未聞”是什么意思?他表達的時候拐了個小彎——
是啊,孔先生,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你們家的鳥啊。這樣既不動聲色地反駁了對方,又不讓對方難堪。是不是很有教養啊?(生點頭)我可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兒啊!很巧妙地“回擊”了他。加上“未聞”多么得體呀!多么尊重長輩呀!
師:讀書就要逐字逐句地體會,就要細細地品賞。就要咬文嚼字,這樣才能把話中話都讀出來。果然是甚聰惠!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讀懂了這句話,如果來者姓柳呢?你怎么回應?姓梅呢?你們也甚聰慧啊!姓蒲呢?
6)這楊氏之子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再次讀課文,帶著自己的感受讀,配上音樂讀。
7)交流:展示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讀好,背誦
1)課文只有短短5句話,僅僅55個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這么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來嗎?師說,咱們先一句一句來。
指名背1個——你怎么背出來的?(多讀、抓住關鍵詞,理解了背)指名背2個——齊背
2)希望課后同學們多讀些古文,搜集一些精妙的語言,如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廣告詞、對聯、歇后語等,和同學們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我們一起來開展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2
一、學習目標
1.能認識會寫本課生字詞。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參考課文下面的注釋,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3.能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
4、背誦課文。
二、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難點: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
課標依據: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學情分析:對于文言文,學生第一次接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喚起學生讀文言文的興趣。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了解本課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學習新課。
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和別人交流。精煉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的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么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梁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楊家孩子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為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家孩子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孩子馬上回答:“從來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同學們,你對故事中的兩個人說的話有什么感受?(風趣、幽默……)
二、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指名學生讀。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了解本課主要內容。
三、檢查讀文,初步感知。
1、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傾聽,聽清字音,注意停頓。
2、聽范讀后自由練讀。
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字、詞不認識或那個句子讀不好,及時找同桌幫助。
3、出示本課生字詞語(每組的四號同學領讀)
楊氏(shì)之子詣(yì)其父應(yìng)聲答曰
甚(shèn)聰惠(huì)為(wèi)設果夫子家禽(qín)
4、去掉拼音讀(每組的三號同學讀)
5、檢查指導讀書。
課件出示,每組四號同學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其他同學仔細聽,及時糾正。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6、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7、小組內練習朗讀課文,并互相評價。
8、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梁”、“甚”、“惠”三個字。
四、出示自學提示:
1.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么差別,有什么不同。
2.邊默讀課文,邊看注釋,小組內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五、出示展示任務:
1.默讀課文,結合注釋說一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2、小組匯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用怎樣的語氣?
3.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里?結合文中語句談體會。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參考課文下面的注釋,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2.能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
3、背誦課文。
學習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文言文《楊氏之子》,——生齊讀課題。
二、復習
(1)復習要求認讀的詞語,聽寫易錯詞語。
梁國優惠飛禽
(2)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出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指名讀)
學習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參考課文下面的注釋,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2.能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
3、背誦課文。
四、學生交流展示。
1、出示展示任務:
1.默讀課文,結合注釋說一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2.小組匯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用怎樣的語氣?
3.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里?結合文中語句談體會。
2、準備。
下面請各小組準備一下本組要展示的任務。組長組織并安排好發言人。
學生5分鐘準備,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1).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么差別,有什么不同。
(2)、小組匯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用怎樣的語氣?
(3).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里?
五、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在國,有一戶姓的人家,家里有個歲的兒子。他非常。有一天,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給端出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是您家的鳥。”
六、指導背誦文言文。
七、布置作業
1、小練筆:把《楊氏之子》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2、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后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3、閱讀《世說新語》故事兩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月下嘗戲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譯文:
徐孺子九歲時,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
里什么也沒有,會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
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人,如果沒有這個,一定看不見。”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預習展示:
一、導入
1、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古代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回答別人時語言風趣機智,妙趣橫生。他的故事被記錄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里,大家想聽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也叫文言文——《楊氏之子》。
2、讀題,解題。(“之”相當于“的”,“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二、自學生字(課前完成,檢查)
1、讀準生字詞(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對比組詞。
3、組一個課外的詞。
4、分析難寫字和易錯字。
5、理解難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查詞典)。
6、聽寫,檢查過關。
三、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以下字的讀音:惠曰禽詣為應。
3、讀準停頓,在文中標出"/"
4、寫出主要內容。
四、理解課文
1、理解難懂詞(寫在疑難處)。注意“為設果”“家禽”
2、逐句寫出意思。
3、誰說的話最妙?畫波浪線。
4、妙在哪里?說說你的。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5、想象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會是什么反應。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7、說說《世說新語》上的其他關于言語表達的小故事。
課后反思:
1、小組交流速度有所加快,但效率還是不高。
2、有的小組沒按老師的題目完整作答,漏答后面半題,也沒同學發現。
3、忘了進行朗讀展示環節。
4、有同學提出“假設句”修辭手法,說法不正確。
5、缺少質疑環節。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4
21.楊氏之子
創新教案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 “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聯系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
5.初步接觸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6.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7.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過程:
一、簡介文言文,導題解題。
1.簡介文言文。
(1)指名背誦《自相矛盾》。
(2)教師簡介文言文: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的范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2.導入課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節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
(2)理解題目: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楊”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3.教師介紹《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作者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后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后才改稱。《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初讀感受。
(1)自由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指名讀。相機評價。重點指導朗讀:“孔指以示兒曰” “為設果” “兒應聲答曰”(兩個多音字:為、應)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2.指導學生讀準節奏。
(1)學生試讀。
(2)教師范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學生練讀。
(4)比賽朗讀: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
(5)教師評議并小結: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奏來,這樣才有古文的韻味。
3.再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楊氏子的年齡只有九歲,比大家還要小,但是很聰明。)3.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才九歲,非常聰明。)
4.你覺得這段話中的哪個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5.指導朗讀,不僅讀出了楊氏子的聰明,還要讀出內心對楊氏子的喜愛。
(二)研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1.談話過渡:課文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你知道是誰嗎?(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誰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
孔子第26代后人,晉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后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后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勛,謚“簡”。
2.孔君平來干什么呀?(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
3.孔君平見到楊氏子的父親了嗎?(沒有。“父不在”)
4.孔君平發現楊氏子的父親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楊氏子叫了出來。)
5.從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經常來楊家玩,彼此比較熟悉。)
6.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
7.指導朗讀。
(三)研讀“為設果,果有楊梅。”
1.“設”是什么意思?(擺放,擺設。)
2.“為設果”誰為誰設果?(楊氏子為孔君平擺出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氏子為孔君平設果。)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4.從這句話中,你還可以讀出什么?(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他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5.指導朗讀:讀出楊氏子的熱情好客,讀出對楊氏子的贊美之情。
(四)品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談話過渡:
師: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不由讓孔君平心生喜愛之情。現在又見“果有楊梅”,于是——
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師:兒應聲答曰——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讀一讀,了解他們之間在說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的意思?(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家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
3.體會語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話.
①你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嗎?(學生各抒己見。)
②孔君平為什么單單指著楊梅說,不說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孩子。)
③教師小結: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 ——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
④談話過渡:楊氏子是怎么回應孔君平的?(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楊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讀一讀。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
②對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較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沒有禮貌;第二句委婉回應了對方的問話,又不失應有的禮貌。)
③理解“應聲答曰”。
a.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
b.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
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對話的巧妙,在朗讀中表現出楊氏子的機智敏捷,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楊氏子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四、贊“聰惠”。
1.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后會是什么樣的神情?他又會做什么?想什么?說什么呢?請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說一說,也可以寫下來。
2.學生獨立思考、書寫。
3.小組交流。
4.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楊梅和姓楊的字一樣,來考考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聰明,沒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來反問,回答得又是那樣婉轉,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著說:“耳聞楊氏之子甚聰慧,今日一談,果然名不虛傳哪!真是可喜可賀!”
五、熟讀成誦。
1.談話過渡:課文中,劉義慶用了短短的五句話留給我們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把一個聰慧、禮貌的楊氏子展現在我們面前。老師覺得,像這們的文章,我們應該把它給背誦下來。
2.學生自由練習背誦。
3.指名背誦,師生評議。
4.小組同學比賽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小組間比賽背誦。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讀準、讀通、讀懂古文,背誦古文;
2、認識“詣、禽”等2個生字,會寫“梁、詣”等3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句子中的停頓。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人物評價: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楊氏之子的機智;還能看出楊氏之子是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
2、讀寫結合,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并進行片段描寫訓練。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美國記者問周總理:“你們中國人走路時為什么總低著頭,而我們美國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周總理笑了笑說:“那只能說明我們中國人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在走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的。”說得美國記者啞口無言。
能說說你的理解嗎?(學生談感受)
看來,你們都聽懂了這個故事。周總理的語言很有藝術,體現了偉人的智慧。
2、有一個九歲的孩子,語言風趣機智。他的故事被記錄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里,想認識這個聰慧的孩子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也叫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3、齊讀課題,說說對題目的理解。
二、初讀古文,讀準讀通
1、出示活動一: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指名認讀,強調“詣”的讀音,“禽”的字音和書寫,并理解“禽”的意思,引出《爾雅》的一句話,引出“飛禽走獸”,讓學生區分“禽”“獸”。
(2)強調多音字“為”“應”的讀音,根據字義確定讀音。
(3)紅顯最后兩句話,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停頓。
(4)齊讀課文。
三、借助注釋,說說課文的大意。
(1)“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①惠,通假字,同“慧”,智慧。甚,很。
②注意“梁”字,下面是木,右上為兩點。
(2)“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①詣,拜訪。
②誰呼兒出?孔君平。
(3)為設果,果有楊梅。
①誰為設果?是孩子,也就是楊氏之子。
②為誰設果?為孔君平,孩子為孔君平擺放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4)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①示,給……看。
②指什么以示兒?是楊梅。此處省略了指的對象,可以結合插圖教學。
(5)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夫子,古時對年長且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君平。
②家禽,古今異義詞,古意是家中的鳥,現在指家養的禽類,如雞鴨鵝。
③注意“禽”字,人字頭要扁一點,撇和捺要張開。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寫錯。
(5)內容理解
①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是開玩笑地說,還是諷刺挖苦?學生明白是開玩笑地說,因為前面說孔君平“詣”,其父,可見孔君平是很尊敬楊氏子的父親,所以孔君平不可能諷刺楊氏子。
②孔君平說“此是君家果”,話中話是指你姓楊,這果子叫楊梅,所以才說“這是你家的果子嗎?”
楊氏子回答,“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話中話是你姓孔,也沒有聽說孔雀是你家的。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所以在課堂上將這一句環節預留的時間較好,能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各種讀,已達到讀正確讀通順讀出節奏感的教學目的。】
四、評價人物
1、從哪里看出楊氏之子“甚聰惠”?
(1)自己默讀課文,思考從哪里可以看出楊氏之子“甚聰惠”?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兒應聲答曰”“應聲”說明楊氏子反應快,思維敏捷。
②孔君平并沒有說他姓楊,只說了一句話“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就能聽出來了,這說明他很會聽。
③孔君平說:“楊梅是你家的果子”,楊氏子馬上就能對答,“沒有聽說孔雀是他家的家禽”,他很會說,很會表達。
總結:楊氏之子,第一,會聽,能共聽出“話中話”;第二,反應快,思維敏捷;第三,會說,回答巧妙。
2、楊氏之子還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1)自己默讀課文,思考楊氏之子還是怎樣的孩子?
(2)全班交流,楊氏之子師怎樣的孩子。
①“為設果”說明楊氏子非常有禮貌,客人來了端出水果招待客人。
②“果有楊梅”說明不只有一種水果,有好幾種水果,能看出楊氏子特別熱情好客。
③“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夫子”是對男子的敬稱,也能看出楊氏子特別懂禮貌,有教養。
④“未聞”,如果小孩子直接這樣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鳥了。”這樣回答不得體,畢竟孔君平是來拜見他父親的,這樣會讓客人尷尬。前面加一個“未聞”,說明楊氏子說話很委婉,很得體。
五、互相交流
1、體會楊氏之子的"甚聰惠”。
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氏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以為“楊梅是楊家的水果” 。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卻聽出來了,楊氏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楊氏子的言外之意是“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足見楊氏子的聰慧。
2、如果孔君平這樣跟你開玩笑,你會如何回答?(自由發言)
3 、比曉兩句話,你發現了什么?
孔雀是君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未聞”是沒有聽說過的意思,用上這個詞,整個句子顯得委婉。第一句顯得太生硬了。
(2)“夫子“一詞表現了楊氏子有禮貌。
4、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思考了很長時間吧?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預設:沒有,楊氏子“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思維就、機智幽默、有禮貌。
5 、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楊氏子的機智。
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迅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六、課文主旨
本文通過寫梁國楊氏之子妙答賓客的故事,贊揚了楊氏子的思維敏捷、機智幽默,表現了語言藝術的魅力。(板書風趣機智)
七、讀寫結合
1、提出要求。這篇古文只有55個字,但是含義卻很豐富。下面我們用自己的筆,通過自己的想象,把文章寫得豐滿一些。
(1)第一組第一句話,“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根據這句話,想象一下楊氏小兒長什么模樣?相貌描寫要體現出他的年齡、聰明。
(2)第二組改寫第二句話,“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誰?去干什么?主任不在,是哪個人把小兒叫出來的?這里面蘊含著很多動作和對話。
(2)第三組改寫剩下的部分,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他們難道就說了兩句話嗎?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還有很多話呢!展開想象,一定要通過對話把楊氏子的聰慧充分表現出來。
2、學生分組改寫。
3、全班分享改寫點評。
八、板書設計
21楊氏之子(甚聰惠)
楊氏子——楊梅——君家(楊家)果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孔家)禽
教學反思
一、故事貫穿,激發興趣
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讀故事,所以在導入的時候以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本堂課奠定學習的基調,學完課文以后又以故事結尾,與開課不同的是,結課的故事以文言的'方式呈現,這也是對課堂中文言文學習方法的鞏固與強化練習。
二、多樣朗讀,熟能成誦
文言文的學習,讀是關鍵。首先需要學生能夠讀正確讀通順,讓學生自由朗讀后指名檢查,在這個環節就將文中關鍵字的音和意做一強調,便于學生能夠掌握;接下來,讀出節奏部分,結合學生學習古詩的基礎以及這幾年的語文素養,五年級學生的語感已悄然形成,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正確的斷句;重點朗讀是在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知上,在這個環節,設計的朗讀方式較多,自由讀,默讀,男女生讀,師生對讀,對比讀等,以達到以讀促悟的目的。
三、仿說練習,激發興趣
很多孩子提到文言文,就會覺得很難,為了減少這種畏難情緒,所以在課堂上,借助文章的語言特點,設計了基礎仿說,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文言文也沒有這么難,還蠻有趣的。
要上好一堂課,需要不斷的鉆研和打磨,更需要自己在平時不斷去學習與積淀,希望在不斷的反思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越來越好。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06-24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06-03
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1-25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篇06-25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篇)06-26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精選11篇)04-11
部編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05-03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集錦15篇)06-26
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通用8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