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精)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說部分的內容
1、默讀第部分,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后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凄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后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
1、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帶著另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走向完美的過程”,作為這樣的一個不完美的人就這樣踏上了走向完美的艱難之路,開學兩周,終于親身感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苦衷,現就這兩周的教學經歷反思自己在課堂的教學行為。希望在不斷的自我反思及老師們的共同幫助下能讓我這樣的不完美之人盡快走上語文教學的正道,讓那一群不完美的孩子能有個更好的指向標。
第一堂課下來,自己的教學任務沒有按要求完成,前輩問我自己的感受,我只是搖頭,太糟了,感覺教學的正常進行比爬雪山過草地難多了,為什么沒有完成任務,收到教學效果,以后的每堂課我都在想方設法去完成任務,但是收效甚微,不聽課的大有人在,“埋頭苦干”的、動搖西晃的、吵吵鬧鬧的,學生不按老師的路子來,很多人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里,也不知道有學習這回事,為什么存在這樣的現象,我反思了幾點:
1、常規訓練時沒有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威信,第一周沒有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所以以后加強常規訓練,小事簡單的事能馬上訓練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書、拿筆、拿本子等事情必須做到快又靜,課前準備必須把書放在左上角,筆放在筆槽里,上課后立即進教室做好靜習等等,如果在課前和平常的訓練中不抓嚴落實在課堂的紀律是可想而知的,這點我深刻體會到了。
2、對孩子的要求不夠具體明確,比如:坐好的孩子才是最認真的孩子,一個好字在孩子的腦中是沒有概念的,我必須說只有背打直,雙手端正放桌上,雙腳并攏,眼睛看著黑板的孩子才是老師喜歡的孩子。翻語文書本的時候說明多少頁,必須指著書上按怎樣的方式讀,比如:書上12頁,請自己指著書,每個音節拼讀兩遍,老師還要做好示范,每個細節必須老師強調指導,只有不斷在孩子的頭腦中強化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老師才能在課堂才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任務上而不是像我這樣的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3、小學課堂注意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孩子的注意力最多15分鐘左右,在一個教學環節結束后要采取讓孩子活動的方式滿足他們好動的心理,比如課間操,我認識到讓孩子更好投入下面環節的學習必須有老師的精心設計,想方設法讓他們動一動,以靜治動或者以動治動,這點非常重要。我覺得渝校提到的讓孩子靜習回想剛剛學習的內容,這個安靜的方式很值得借鑒。還有黃老師的就地取材,適當讓他們跟同桌之間進行互動,變著法引起注意的同時放松他們的身心。
4、語文教學注意多種方式的朗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要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得讓他們愛上朗讀這個環節,采取小老師帶領,一方面滿足孩子的成就感一方面解決老師領讀的枯燥單調;開火車的方式進行朗讀,激起孩子興趣的同時也可以達到放松的效果;男女生比賽或是小組比賽讀讓孩子之間有一種競爭意識從
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單個讀可以進行教學反饋看看孩子是否掌握知識。但是朗讀時不管采用那種方式都得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別人在讀時請其他人認真聽,待會兒就請聽得最認真的小組或是個人來當小老師。
5、教師必須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盡量采用正面鼓勵的方法,不要輕易發火,因為生氣是于事無補的。當學生開始走神或者是竊竊私語的時候,采用眼神或是聲音的高低來提醒也可以表揚的方式提醒不認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讓學生學會看老師眼神或是姿體語言非常重要這點需要平時的強化練習。
兩周過去了,對于我這個新人來說第一周就是一個痛苦煎熬的過程,第二周就是適應加應變課堂的學習過程,什么都不懂的自己走上了這樣神圣的道路,深感責任重大和艱巨。路漫漫其修遠兮,只希望每天有進步,在不斷思考中成長自己成長孩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三個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鉤”和“橫斜鉤”,認識兩個偏旁“反犬旁、寶蓋頭”。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
4、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了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
教學準備
1、找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學生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游戲,觀察自己和同學影子的變化。
2、太陽光和影子關系的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學習2個新偏旁“反犬旁”和“寶蓋頭”。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系。3、通過對“影子”現象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回憶課前“踩影子”的游戲,說說玩后的感受:(如:你是怎么做的或看到了什么。)
2、出示課題,讀課題,注意輕聲的讀法。
3、學習生字“影”。有一個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們一樣做過踩影子
的游戲看著這個字,說說怎么記住“影”字。(京京在太陽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學習課文
1、師范讀課文。
京京不但仔細觀察了自己的影子,他還寫了一首小詩,想不想聽聽?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借助拼音,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要求會認的字圈出來。
⑵借助拼音,把要求會認的字讀一讀,特別注意讀準前、后鼻音和翹舌音的字:影、前、常、跟、著、朋。)
⑶同桌對讀,互相正音。
⑷開火車讀,檢查讀音,共同正音。
⑸自己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3、細讀課文,學習字詞句,理解課文。
⑴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這兩小節分別寫哪一幅圖?
(2)小組合作學習:看圖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⑶集體交流,隨機看課件,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系。
看課件演示、觀察,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后得出結論:影子的位置跟太陽的位置正好反。
看圖說一說: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后、左、右”。)
4、質疑、釋疑。
⑴學生質疑。
再讀課文,想想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如:為什么說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誰?)發動大家動腦筋解決問題。
⑵自由探究。
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研究。
⑶交流匯報。
在交流之中學習“黑狗、常常、跟著、它、朋友”這幾個詞,懂得影子
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顏色黑,常常跟著主人轉,非常親熱;“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學、放學,就像我的好朋友。
⑷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動動腦筋,學習認字
1、學習新偏旁“反犬旁”和“寶蓋頭”。跟老師說一說偏旁名稱。2、找一找帶有這兩個偏旁的字:狗、它。說一說怎么記住這兩個字。3、學生根據畫面說說怎么記住“黑”字。
4、讀詞說句認字:用“跟著、朋友”分別說一句話。
5、辨字、認字:貼上三個頭飾(男孩、女孩、動物的頭)老師一個個指過去說:“他、她、它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到底是哪個tā呢?誰能從這兒找字貼上去?”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自己讀讀課文,想辦法記下來。
2、邊讀邊做動作,加深對課文的記憶。
3、看課件,老師引讀課文,指導背誦。
4、學生自己背誦課文后,背給同桌聽,會背的獎給自己一顆星。
五、課外作業
把生字讀給家長聽,把課文背給你的好朋友聽。
繼續觀察:在哪兒能看到影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一步理解方位。
2、學寫三個生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鉤”和“橫斜鉤”3、激發學生課外繼續探究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了解方位。
2、學會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
3、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自由讀一讀課文,再現課文中的生字。
2、開火車認字、詞:影、前、后、它、跟著、黑狗、朋友。3、會背課文的同學站起來,背背課文。
二、觀察說話
1、說給同桌聽: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邊是(),我的右邊是()。
2、全班交流。
3、小組認字比賽。
以五人為一單位,拿出各自準備的生字卡片,圍成一圈,讓圈中間的同學介紹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馬字,一匹馬的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飛字,飛機的飛;我的右面是鳥字,啄木鳥的鳥?
如果有說錯的小組成員可及時糾正,比比誰說得又快又對。
三、指導寫字
1、學習新筆畫“豎折折鉤”,學寫“鳥、飛”。
教師利用一截電線,由“豎”彎成“豎折折鉤”,在動態演示中幫助學生了解筆畫形狀,知道是一筆寫成的。
2、讓學生找一找三個生字中帶有這個筆畫的字,書空。
引導學生分辨“鳥”和“馬”的區別。
描紅“鳥、飛”仿寫。
3、學習新筆畫“橫斜鉤”,學寫“飛”。
復習“橫折彎鉤”,想一想,哪個字有這個筆畫?
比較“飛”和“九”,引出新筆畫“橫斜鉤”。
看教師范寫“飛”,跟教師書空,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交流在田字格中寫著兩個字要注意哪些筆畫。
書寫練習,個別輔導。
四、繼續激趣,引導探究
1、激趣:學了課文之后,你還有什么有關影子的問題想研究(或教師提問)?
2、預設:什么時候影子最長,什么時候影子最短?
什么時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時候影子很模糊?
什么時候人們喜歡影子,什么時候的人們不喜歡影子???
3、引導探究:希望同學們課后再去研究研究,能干的同學也可學著課本上小朋友的樣子,寫一段小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跡,領悟小英雄愛憎分明、機智勇敢的精神,激發學生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認識“軍、根、敵”等14個生字,會寫“滅、面、聽、就、員、聲、邊”8個生字,理解“根據地"“掃蕩”等新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錄音
三、課時安排:
兩節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烘托氣氛
1、播放課件: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為背景音樂的襯托下,顯示課文內容的動態畫面教師配樂解說,并適時簡介時代背景——抗日戰爭時期,把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之中。
師:同學們:想深入了解這個動人的故事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小英雄王二小》。(板書課題)
2、請讀課題,讀出你現在的感受。
(指讀、齊讀、點拔重讀“英雄”)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借圖解詞。
1、初讀課文,明確要求。
師: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音讀準。多讀幾次,邊讀邊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質疑,提出生字、新詞。
(預沒:學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詞可能有“根據地、八路軍、兒童團員、掃蕩、敵人、放哨、迷了路、帶路、氣急敗壞、埋伏圈、四面八方”等)(板書)
3、自主識字,合作交流。
(1)學生自學字、詞。
四人小組互認互教互查生字認讀情況,并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以及對詞語的理解。
(預設:學生交流解決的問題,可能是生字,及“迷了路、帶路、敵人、四面八方”幾個詞語)
(2)檢查識字情況
做摘果子游戲:課件出示智慧樹,上面掛滿果子(未加音的生字),師點擊生字,生認讀,讀對了生字變成紅蘋果。并抽查識字的方法,組詞,用“幫助”造句等。
(3)說說解決了哪些剛才不懂的詞。(劃掉板書上相應的詞)
4、借圖解詞,降低難度。
(集中解決一、二自然段的生詞,其余隨文解決)
(1)課件出示抗日根據地畫面,隨之飛入生詞“根據地”,學生讀生詞,教師通俗地講解:
抗日根據地:就是抗日基地,是為打擊日本鬼子提供各種支持的地方。
(2)在課件“根據地"的畫面上,依次出現八路軍戰士,正在山坡上放哨的兒童團員,同時隨之出現生詞“八路軍、兒童團員、山坡、放哨”。學生讀詞后,教師講解。
八路軍:抗戰時期,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兒童團:抗戰時期的兒童組織,兒童團員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少先隊員。
放哨:觀察敵人的情況,及時向八路軍報告。
掃蕩:敵人進村里殺人、放火、搶東西。
5、看圖說詞,理解鞏固。
師:讓我們連起來說說畫面的意思。
(師)這個村莊是一塊抗日——(生)。根據地,(師)這里有鄉親們,還有——(生)八路軍、兒童團員,(師)為了預防敵人來一(生)掃蕩,這位兒童團員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6、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7、指導寫字
具體指導內容可參見《教參》寫字部分。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這節課我們要深入研讀課文,弄清楚為什么說王二小是小英雄。(板書課題)
要研讀課文,必須闖過三關——生字關、插圖關、朗讀關,有勇氣闖關嗎?
(二)復習生字、詞。
1、課件演示從課文中飛出的生字,學生輪讀、搶讀。(先加音讀,再去掉音讀)
2、再演示從詞語花籃飛出的生詞,學生認讀。
(三)看圖讀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書,看課文插圖,找到相應的段落,讀一讀。
2、用“誰在干什么?”這樣的句式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1)王二小幫助八路軍放哨。
(2)敵人迷了路讓王二小帶路。
(3)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4)敵人殺害了王二小。
(5)八路軍消滅了敵人。
(四)研讀感悟
1、找到你認為最能說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聲讀一讀,然后說說你從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確是個小英雄。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調整教學順序)
(1)生:敵人經常來掃蕩,王二小還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所以說,他是個小英雄。
課件出示句子:王二小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
師:指讀句子,“常常”是什么意思?換個詞再讀一讀。
師:你會用“常常"說句話嗎?
課件出示常常。
學生口頭造句。
師:(課件出示第一幅插圖)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為什么這么做?(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神態,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護,為八路軍放哨。)
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指導突出“常常”“一邊……一邊……”
(2)繼續研讀。我們還可以從哪里看出王二小是個小英雄?
(討論后回答)
生:敵人叫王二小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生: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卻被敵人殺害了,所以他是英雄。
生:王二小幫助八路軍消滅了敵人,所以是英雄。
2、借助畫面,啟發想像,感悟英雄內心。
(1)課件出示第二幅插圖。看圖,想像敵人怎樣叫王二小帶路的?王二小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2)先說一說,再演一演,然后為集體評議。
(3)課件出示第三幅畫面以及遠處山腰上隱約可見呈包圍之態的八路軍戰士。
(4)理解:埋伏圈
(5)課件出示句子: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
師:為什么要“裝著聽話”的樣子?說明什么?
(6)課件出示第四幅圖。看圖,敵人知道上了當,會怎么樣?說說他們的表情,想想他們的樣子。
生:敵人肯定又急又氣。
生:敵人是又氣又怕。
生:敵人氣得大喊大叫,舉刀要殺王二小。
生:敵人氣得瞪著眼睛,跺著腳。
師:這就是氣急敗壞的樣子。
(7)第5自然段
(8)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英雄的內心世界。
師:面對氣急敗壞的敵人,面對敵人舉起的戰刀,我們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樣想的呢?(引導看圖,根據畫面上王二小的神態、動作,想像出王二小的語言、行動和內心世界)
(9)說說王二小在敵人面前的表現,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3、小結。
師:現在,你覺得王二小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課件出示,填空:的`王二小。
4、激發情感。
師:(根據學生填空總結)對,就這樣聰明可愛、勇敢機智、不怕犧牲、熱愛家鄉的王二小被敵人殺害了,年僅13歲。他永遠離開了親愛的爸爸媽媽,離開了熱愛的村莊、學校、小伙伴和八路軍,他的鮮血染紅了家鄉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山溝里的鄉親們。正是千千萬萬個王二小這樣的英雄,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課件出示,王二小犧牲后,鄉親們悲憤的場面)面對此情此景,你想對王二小說些什么?
師: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嗎?
(五)指導朗讀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3、4、5自然段,同桌互讀互評。
2、誰覺得自己讀好了,就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先自評“我比我”,說說自己比初讀有哪些進步,然后師生對“自評”進行評價。)
3、教師范讀
4、學生配樂朗讀。
5、師:王二小英勇犧牲了,但他的血不會白流。看(課件出示八路軍沖鋒的錄相畫面),齊讀最后一段。
(六)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在我們幼小的心田里又種下了一個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呼喚(示意齊讀課題):小英雄王二小,讓我們一起把一首頌歌獻給他。(出示王二小畫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七)實踐活動:
1、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小朋友聽。
2、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教材解讀】
1、教材簡析
本次習作是寫書中的故事,要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鼓勵學生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從而達到補充閱讀面,加大閱讀量的教學目的。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發表自己的感想,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2、教學目標
(1)能借助豐富合理的想象將語文書中包含的故事有順序地記敘完整,寫出具體、生動的故事情節,刻畫出較為鮮明的人物形象。
(2)通過搜集和整合資料的過程,打開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逐步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
教學難點: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寫出故事情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課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從學期初,就要為本次習作做好準備,每學習一課,讓學生做好預習,了解課文的歷史背景,相關故事,課后做好拓展,為本次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并要求每一位學生將搜集的資料結集成冊,為本次習作做好鋪墊。
2、課前一周前編排好課本劇《完璧歸趙》。
3、教師準備好文章《完璧歸趙》。
【教學過程】
流程一:作前指導
一、談話激趣,引出“故事”
1、同學們,現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本語文書,我們幾乎天天與它見面,你們熟悉它嗎?(熟悉)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語文書嗎?到今天為止,我們讀過11本語文書了,翻開印刷精美的語文書,如果你只看到了一篇篇精彩的課文,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那么你還不算熟悉它,我們知道,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讀書,能讀出課文的“弦外之音”,能讀出文字背后的故事,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呢?(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如果說不出,教師再引導。)是呀,它們有的藏在課文中,如發生在《負荊請罪》之前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還有的是一些課文的背景故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半截蠟燭》“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發生在《林沖棒打洪教頭》前后的故事……
2、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里故事?
讓學生自由表達(此處只說出故事的題目就可以了)
(設計簡析:教師富有啟發性、感染力的語言,能拉近師生的距離,啟迪心智,激發興趣,教師的“現身說法”很容易喚起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二、打開課本,尋找“故事”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在本冊課本(也可以是十一冊書)中尋找故事,可以選取哪些故事?或者說可以選取什么樣的故事?(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引導并給予肯定)
教師小結:選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語故事、詩歌創作的背景故事、小說章節的前后故事、神話故事、插圖故事。
1、學生尋找故事。
2、學生匯報并用一句話說出故事梗概。
教師點評發言,引導學生匯報時注意概括,用一句話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設計簡析:讓學生打開課本,喚起回憶,自己去尋找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動的事件浮現眼前,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激發他們的熱情,也更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一句話概括梗概鍛煉了對故事的整體把握,利于習作時將情節寫完整。)
三、敞開心扉,訴說“故事”
過渡:我們轉眼間找到了這么多故事,可見同學們真是愛讀書、會讀書,我們如何把這些故事說得更具體、更精彩呢?
1、引導明確敘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完整。
(2)敘述人物時,要突出人物性格特點。
(3)要有合理的想象。
2、從眾多的選題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講給同桌聽。
3、推選優秀者在班內講自己選取的故事。
教師引導點評(側重于是否完整、有順序、重點突出、并展開了合理的想象)
(設計簡析:這一環節提高了難度,因此讓學生同桌互說,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優秀者則給同學們做好了示范。這一環節完成了由易到難的巧妙過渡。)
四、再現情境,感受“故事”過渡:剛才,我們一起聆聽了精彩的故事,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來看一場故事——課本劇《完璧歸趙》。看后我們來交流感受,可以說明白了什么道理,得到了什么啟示,也可以談收獲。
1、學生表演,其余同學觀看。(也可以采取不表演而直接出示《完璧歸趙》的故事這一方式。)
2、教師引導學生談感受。(引導說出看完后從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啟示,或從情節安排、人物設置等方面對課本劇本身說說看法,進一步明確本次的寫作要求:可以側重于語文書里故事的記敘,也可以寫自己讀故事的收獲。)
說明:再現情境,感受“故事”這一環節,如果課上時間不允許,也可以放在課前表演,或者在上這一課時,有意安排這一拓展環節,總之教師根據情況調整,然后在此時引導學生回憶課本劇《完璧歸趙》,交流感受,可以說明白了什么道理,得到了什么啟示,也可以談收獲。
(設計簡析:贊科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的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現場觀看,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但進一步明確本次的寫作要求,而且使他們對語文中的故事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流程二:下筆成文
五、點撥思路,編寫“故事”
我們已經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現在就開始寫一寫你找到的故事,作為對語文書的資料補充,也可以寫讀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啟示。寫的時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突出,也可以再次尋找所需要的材料閱讀連接,充實內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結合剛才所說的,先用幾句簡單的話或幾個詞語寫下自己的構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選不準的詞語或不會寫的字,可以先跳過去,以免影響全文的構思。有問題的同學可舉手示意,小聲交流,請大家動筆成文。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簡析:從說到寫、先說后寫歷來被視為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在讓學生盡情交流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地作了寫作方法的精要指導,使學生從“有話想說”到“有話會說”,從“想寫”到“會寫”。)
流程三:作后評改
六、修改習作,充實“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僅開頭就修改了二十多次。這可見修改的重要性。請大家先快速瀏覽作文,把剛才沒寫出的字詞查閱工具書補上,然后出聲讀自己的文章,從字詞句三方面看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再讀時,注意考慮是否按照一定順序來寫,寫完整了,想想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在通讀中發現了問題,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及時修改。
2.集體評議。
選取一名學生,鼓勵他把習作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在聆聽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教師適時點評。點評時圍繞“寫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順序寫、重點突出、情節完整,寫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點,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文章不厭百回改”,在剛才評改這位同學習作的過程中,你一定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請同學們再一次出聲的讀自己的習作,用剛才的方法再次修改習作,并在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設計簡析: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這一環節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習作修改,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同學的習作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七、結集成冊,分享“故事”
以《“故事”里的“故事”》《慧眼識“故事”》《書中自有千古事》等書名將故事分類匯編,結集成冊,放入班級圖書角,供同學們借閱。
(設計簡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活動中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讓學生擁有輕松的習作心態,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這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寫完后就沒了下文,學生會很失落,會認為習作是為了寫而寫,那么課后的拓展、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結集成冊,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讓他們更加熱愛習作,使訓練落到了實處。)
【習作批改】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信心是最強的動力。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樂趣,每次批改后,教師還應在最快的時間內組織評價,進行交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對待學生的多次修改后的習作,教師應以淘金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有利于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
本次習作,批改時只需注意兩點即可,一是寫人物時要做到形象鮮明,寫事時要做到情節生動完整,二是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切忌大篇幅照抄歷史背景。寫啟示的文章,則注重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節,而應注重感受和啟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
2.揣摩語言,體會吆喝聲的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剪材組材的技巧。
2.品味語言,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吆喝是“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在老北京城的胡同小巷經常可以聽到小販們的各種吆喝聲。今天,我們跟著蕭乾先生一起去品位老北京城那起伏有致的吆喝聲。
二.整體感知
學生閱讀課文,思考:文中介紹到的吆喝聲有哪些?介紹吆喝聲時按照什么順序?
研讀賞析
提問:
1、文中介紹了多種吆喝,哪個片段你最喜歡?為什么?請找出來細細品讀。
2、作者多老北京街頭的吆喝聲懷著怎樣的情感?
(讓學生深入文本,反復朗讀品位出京味文化的.內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整節課的重要點所在。)
3、你還有哪些問題,歡迎你來提問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課文的總體結構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介紹繁復多樣的吆喝聲的?
(2)為什么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么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這會給你什么樣的啟示?
(3)為什么“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聲會嚇個馬趴?這一定是夸張嗎?
(4)全文流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酌情點撥。
明確:
(1)理清行文思路,劃分文章結構時,一定要注意語段之間的銜接過渡語句,它們像路標一樣,標示作者的思路。閱讀時要搞清楚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如銜接過渡的語句有:
①“囿于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這一句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并不都是賣吃食的。”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估、煌"等10個生字,會寫“毀、估”等15個字,會寫“毀滅,不可估量”等24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借助關鍵詞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情感的變化。
3、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能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等句子的含義。
4、能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七子之歌(節選)》《和平宣言(節選)》與課文表達的情感的相似之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能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激發情感
1、(PPT出示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圣母院圖片)
同學們知道這幾幅圖片是哪里嗎?它們全人類建筑文化的瑰寶,雨果曾說過:
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圣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并論。如果不能親自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
2、圓明園因何有如此的美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設計意圖:引入圖片資料和雨果的贊詞,初步感受圓明園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奠定借助資料進行學習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1、下面請大家打開書,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字音都能讀準了嗎?我們來試試,一生領讀,讀對了其他人就跟讀兩遍;
3、有哪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眾星拱月、金碧輝煌、宏偉殿堂、武陵春色
難以估量、掠奪毀滅、奉命闖入、統統銷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鞏固自學字詞的方法。】
三、理清層次
1、發現文章整體結構:再看看這兩組詞語,你還能發現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導學生發現:一組是寫昔日的圓明園,一組是圓明園毀滅后
板書:昔日、毀滅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寫昔日?哪些是毀滅?
預設:2、3、4自然段寫昔日,1、5自然段寫毀滅
【設計意圖:出示詞語,讓學生對比思考,成為課堂正真正的主人。訓練學生發現關聯、定位等思維能力。】
四、整體感受:皇家園林
下面,先請同學們默讀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簡單批注。
第二段預設:舉世聞名、皇家園林、眾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圖)
板書:布局
小結:這不愧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設計意圖:整體感受圓明園的特征,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五、以讀入景:建筑風貌
1、咱們接著談,你還感受到什么?
第三段預設:
金碧輝煌玲瓏剔透亭臺樓閣熱鬧街市田園風光山鄉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萊瑤臺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觀天南海北風景名勝
2、當我們走進圓明園后,同學們的感受又豐富了許多,讓我們把目光和腳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賞欣賞。
師生合作讀: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3、讀著說著,你感受到什么?
預設:對比
對比只是這一處嗎?
預設:
PPT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4、那接下來,同桌兩人就像我們剛才那樣,先合作讀讀這兩句話。看看對比手法還體現在哪?
(1)匯報發現
預設:各地名勝——詩情畫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讀:男孩讀前邊,女孩讀后邊,我相信他們的朗讀能帶給我們再次感受圓明園中這建筑的不一樣。
(3)引讀:是呀,孩子們,你們看,這大大小小,虛幻,現實,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這一座圓明園中。面對這樣一座建筑藝術的博物館,我們怎能不發出這樣的感嘆:
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書:建筑
【設計意圖】對舉是本文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這里通過師生讀、男女生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之后的匯報交流進一步深化了對語句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建筑的豐富多樣。
六、欣賞視頻:珍貴文物
1、真是極境極仙,美不可待。難怪文中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從其他地方你還感受到什么?
預設:文物(板書)
2、是啊,文物之多,歷史之久,盡在其中。
音樂起,欣賞文物圖片。
小結:漫漫幾千年,中華民族積累了無數的奇珍異寶。每一件都折射著我們不朽的歷史。這些奇珍異寶就珍藏在圓明園中。所以文中才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
【設計意圖】結合資料是本課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這里再次引入文物圖片剪輯而成的動畫,意在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文物之多,歷史之久,同時引發學生繼續借助資料進行學習的興趣。
七、結合資料,布置作業
孩子們,課文中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然而,他昔日的輝煌,那是說也說不盡,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說,在我讀到的相關資料中,有人說圓明園從大自然中汲取最賞心悅目的東西,從而組成了一個最動人的園林。那么,此時你還想會用怎樣的語言描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料,寫幾句話在批注本上。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練習背誦。
小結:人們夢中的圓明園只有這些宏偉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嗎?不,遠遠不止這些,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圓明園,欣賞我們的圓明園。
【設計意圖】布置作業將結合資料的學習落在實處,同時為下節課的分享做好材料的準備,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詞語,還有巧妙的對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進行點滴積累。
第二課時
一、課題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大家舉起手,我們一起書寫課題:“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園”是皇家園林的園。我們一起讀,這樣一座圓滿光明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毀滅了。一起讀:圓明園的毀滅。
板書:圓明園的毀滅
【設計意圖】書空課題的過程第一復習寫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師口述字義的過程中勾起學生對上節課所學圓明園昔日美好的回憶;第三引出“毀滅”奠定本課的情感基調。
二、體會毀滅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不可估量的損失
哪些同學已經將兩個不可估量畫下來了?
2、你對“不可估量”這個詞怎么理解?
3、課文第一段,兩個不可估量進入眼簾,你的內心是什么滋味?
預設:悲哀痛恨
帶著這種感受。我們一起讀讀這段,體會這種無法估量的損失。
4、造成這不可估量的損失的是?
預設:英法聯軍
你從哪知道的?齊讀第五段
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5、同學們,這些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預設:貪婪、殘暴、無恥
請大家帶著你對這些殘暴的侵略者的憤恨讀一讀這句話。
6、燒了圓明園,最后只剩下四個字——化為灰燼,仔細一看,化為灰燼的是什么?
預設:建筑瑰寶……
7、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那是說也說不盡,倒也道不完的呀。你們昨天寫下了許多描述昔日圓明園的句子,誰來分享?
小結:多美的贊嘆啊!然而,這一切都在熊熊燃燒了三天的大火中——化為灰燼。
【設計意圖】由“不可估量的毀滅是誰造成的”這一問題,勾連一、五兩個自然段,在朗讀中加深情感;分享作業的環節再次通過經過內化的學習材料引發生生間的情感共鳴。
三、研讀“毀滅”,激蕩情感
1、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雨果說的“兩個”強盜,是如何對圓明園進行瘋狂搶劫的。
PPT引入資料:
鏡頭之一:
英國陸軍軍官赫利斯,第一次進入圓明園,搶到一個鏤花花盆。這個花盆,在金縷中鑲嵌著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著一棵黃金樹,高約一尺,樹上掛滿了用紅玉石做果核的藍寶石果子,碧瑩瑩,黃燦燦,光彩奪目。另外他還搶到一顆皇帝的玉璽、一只鑲嵌著許多寶石的大表和許多匹上等質量的綢緞,總共裝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軍營。他第二次進園,搶到一座七尺高的黃金塔。這樣的黃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軍搶去,還有一座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僅這一座,當時就值二萬二千多英鎊。就是這個赫利斯,返回英國后,因為他擁有大批從圓明園搶得的古玩珍寶而發了大財,享用終身。
鏡頭之二:
軍官們有搶劫的優先權,士兵們也不甘落后,他們紛紛闖進圓明園,有的搶到鑲滿了鉆石的筆盒;有的搶到無數金表,把其中的據為己有,他們的“戰利品”裝滿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裝不下了,他們就把紅寶石、藍寶石、珍珠、水晶放進自己的襯衫里,有的甚至掛在脖子上。士兵們則拿來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鑲在上面的寶石。有一個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掛鐘,取出鐘面,因為他以為鐘面上的數字是鉆石做的,但實際是水晶的。還有一個士兵發現了一個地窖,里邊兩個箱子裝滿了鑲著珍珠和鉆石的鐘表,他迅速拿出行軍袋,在伙伴們沒來到之前,把這些財寶統統塞進袋子里。后來,僅這一袋子他就賣了兩萬五千法郎。
鏡頭之三:
侵略者一腳踢開殿堂的門,闖進去,他們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屜里珍貴的手抄孤本書被傾倒出來,在他們眼里,這些東西不過是一堆廢紙,有人隨手撕來燃火點煙。一個士兵看見墻上的古畫里,一位老人正凝視著他,認為是一種挑釁,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畫。他們手持木棒,遇到極其珍貴又帶不走的東西,就用木棒擊毀。一些上等皮貨、綢緞衣服,被他們從箱子里拉出來,任意踐踏。許多呢絨氈毯,被拿去當了馬匹的暖席。被他們肆意毀壞的精美珍貴瓷器、景泰藍、古銅器。名家書法繪畫、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風等物品不計其數。
鏡頭之四:
強盜們瘋狂地掠搶后,又開始了更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燒圓明園。吞沒一切的烈火,把宮殿的雕梁畫棟,碧瓦朱墻,參天古木,異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煙,化作了灰燼。圓明園這舉世無雙的園林藝術杰作,經過三天三夜的大火,終于變成了一片廢墟。
2、播放《火燒圓明園》定格在火的畫面。
3、同學們,面對這場罪惡的大火,面對圓明園的斷壁殘垣,你有什么話想說?
小結:面對帝國主義曾經的欺凌,面對風雨中圓明園的斷垣殘壁,振興中華、自強不息,我們責無旁貸!
【設計意圖】引入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細節,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暴行”,為后續的匯報提供語言材料;定格大火,激發學生的情感,激起表達感受的欲望。
四、品味寫法
這篇文章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你覺得這樣寫合適嗎?
預設:課文大量篇幅描繪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讓我們更加熱愛圓明園,以圓明園為驕傲。可就是這個我們引以為豪的圓明園卻被英法聯軍肆意掠奪、踐踏,更能激發我們對侵略者的痛恨,對祖國的愛。
【設計意圖】回顧全文,引導學生發現,雖然我們在學習當中通過種種資料了解到圓明園毀滅的細節,但作者并沒有多談這些細節,而是將描述的重點放在圓明園昔日的美好上,這一獨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擔任一年級班主任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悅。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我在開學的這第一周里,我不斷在課堂中一邊上課,一邊糾正他們回答問題的站姿,語音語調,提示回答問題要聲音響亮,回答問題要完整,等等。此外,及時還要提醒上課要集中思想,不能開小差,提示他們上課應有的規定。除此之外,一年級的小朋友容易分心,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入學準備的課程里,我在教授生字時,不斷的`加入游戲活動,謎語情節,讓他們不斷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朗讀。在教授拼音環節,我在加入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個別拼音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前一句,他就能記起后面來了。
總之,教師必須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盡量采用正面鼓勵的方法,不要輕易發火,因為生氣是于事無補的。當學生開始走神或者是竊竊私語的時候,采用眼神或是聲音的高低來提醒也可以表揚的方式提醒不認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讓學生學會看老師眼神或是姿體語言非常重要這點需要平時的強化練習。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 ?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二、研習詩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 (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 ?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⑴ 《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⑵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⑴ 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⑵ 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⑶ 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⑷ 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 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⑴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⑵ 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⑶ 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⑷ 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⑸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
三、布置作業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全班集體或指名背誦前三首詩。
二、研讀作品
《水調歌頭》
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及詞義。
宮闕(què) 綺戶(qǐ) 嬋娟 (chán)
2、解題:
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平仄等。接著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信息?──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么農歷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團圓。要點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3、師生共同品讀這首詞。
⑴ 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 )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 (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 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著問月: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
提問:
① 什么語氣?要點提示:反詰埋怨。
② 懷念誰?要點提示:弟弟子由。
接著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
③ 提問:用什么語氣、態度?要點提示: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④ 提問:這樣的名句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要點提示: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4、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山坡羊潼關懷古》
1、揭示課題:簡單了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4、教師簡要講解: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 (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⑴ 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⑵ 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
⑶ 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6、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云莊,天歷二年 (1329年),征拜陜西行臺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張養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 8年期間,登華不注,游大明湖,覽龍洞,賞泉水,“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么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么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么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 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后,還真想不出來上后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閱讀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么呢?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后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么?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 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揭示課題,聯系生活,初知人鳥之情
1、形象描述。為縮小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讓他們盡快走進文本,新課開始,可這樣引導:同學們,你喜歡燕子嗎?(板書:燕子)能說說為什么喜歡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憑借影視和課外閱讀獲得的有關知識,從漂亮的外形、清脆的鳴叫、莊稼的衛士等方面敘述,初步了解人與燕子的情意,為閱讀感悟課文奠定基礎。
2、揭題引疑。課題“燕子專列”既富有情趣,又具有懸念,它給了學生質疑和想象的空間。在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初知人鳥之情后,可這樣引導:今天所學的《燕子專列》(板書:專列)寫的就是人與燕子間的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看了課題,你感到奇怪嗎?為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提出疑問:以往所說的“專列”都與人有關,怎么會有“燕子專列”?燕子要去哪里?是誰,在什么情況下為它們安排“專列”?)
二、初讀課文,把握內容,感覺人鳥之情
1、自由朗讀課文。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然后分自然段指名朗讀,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中思考,整體把握。讓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燕子專列”是在什么情況下安排的?為讓燕子登上專列,人們做了些什么?自己從中感受到什么?自讀思考后指名回答,先一問一問地說,然后連起來說,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覺人鳥之情。
三、憑借描述,展開想象,感悟人鳥之情
引導學生將語言文字的描述想象為生動形象的畫面,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促使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為此,可抓住語言形象與語言情感的聚焦點,引導想象畫面,描述情境,感悟人鳥之情。
1、由畫面感受憐憫之情。學生讀第2自然段后引導他們抓住“很疲勞”“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詞語,以“我來到__,看到__,聽到__,我想__”的句式描述課文描寫的情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面對大雪漫天飛舞,燕子橫七豎八的慘不忍睹的畫面,抒發自己內心的沉重、焦慮,感悟人們對燕子的憐憫之情,為下面的閱讀想象奠定基礎。
2、由政府的呼吁感受關切之情。課文第3自然段有這么一句:“于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吁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火車站。”這是課文的承啟句,既是上述凄慘畫面的結果,又是下述感人情景的起因。句中的“呼吁”,為學生提供了話語空間。可這樣引導:面對這么多可憐的燕子,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是那么焦慮。就在人們焦急萬分的時刻,電視和廣播向人們發出了怎樣的呼吁呢?你能想象敘述“呼吁”的內容嗎?讓學生靈活運用第2自然段提供的語言材料,想象并敘述“呼吁”的內容,既訓練了思維與表達,又能進一步感受人們對燕子的真切關心。
3、由典型的人物感悟真切情感。課文先敘述瑞士居民頂風冒雪尋找遇困的燕子,接著重點描寫小姑娘貝蒂和爸爸媽媽一起從早到晚救護凍僵的燕子的情景。前者是面,概括地寫;后者是點,具體地寫。可先引導朗讀寫居民們救助燕子的句子,讓學生想象描述:讀了這段話,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抓住“紛紛”,想象男男女女齊上陣、老老少少齊出動的情景;抓住“冒著”“頂著”,想象人們頂風冒雪抗嚴寒,想方設法救燕子的情景;抓住“四處”,想象人們在田野里尋找,在小河邊行走,在樹林里穿梭,在山崖上攀登的情景,感受人們救鳥心切,助鳥心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當某一角色,教師(也可讓學生)以下列問題(可靈活設計)作現場采訪,進一步體會人物情感:
①小朋友,春寒料峭,大雪紛飛,你也加入了救護燕子的行列,不怕寒冷嗎?
②老奶奶,您年紀這么大了,天又這么冷,就在家休息了,為什么也出來救護燕子呢?
③小伙子,你腿腳不便,理應在家休息,為什么也出來呢?
對孩子救護燕子的描述是課文的重點,切實感受其畫面,是體會人鳥之情的主要前提,可引導學生細讀想象:讀了這一段,你看到了怎樣的小女孩,令你感動的是什么?為什么感動?讓學生說出看到的畫面,說出自己感動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引導想象:同學們,如果你是小女孩救助的燕子,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獲救的嗎?讓學生從小鳥的角度,具體想象敘述救助燕子的一個細節,如攀上陡崖救助,爬上小樹救助,走上冰面救助……從而在細節的想象描述中,感受孩子為救助燕子付出的辛苦,感悟她對燕子深深的愛。
四、憑借語言,豐富畫面,升華人鳥之情
課文結尾簡單敘述了燕子與人們告別的情景,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為升華學生對人鳥情感的感悟,可引導學生依據結尾想象描述:
①同學們,經過緊張的搶救,一只只瀕臨死亡的燕子終于安全地來到了人們為它們安排的專列上。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想到自己在危難之中得到了人們的救護,現在就要與人們告別了,你心情怎樣,想對人們說些什么?從燕子的角度,敘述對人們的衷心感激和依依惜別,表達自己在春天來臨后重返故土,為人們服務的愿望;
②如果你參與了救助燕子的活動,看著一只只在空調列車上嘰嘰喳喳的燕子,你心情怎樣?想對它們說些什么?從救助者的角度,敘述對燕子的依依不舍和良好祝愿,表達自己在春天來臨后迎接燕子,與它們團聚的美好愿望。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一、 謎語導入、就題質疑
1、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個謎語大家猜猜看“一位老公公,一副圓面孔,有朝一日不見他,不是刮風就下雨。”猜出來了嗎?
2、書寫“陽”,拿出右手跟老師一起寫寫陽字
3、當太遇到陽,陽就要怎么讀?(輕聲)跟老師讀一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四個太陽》。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有什么疑問?
(為什么會有四個太陽?四個太陽都是什么樣的?這四個太陽都有什么用?)
二、 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己小聲地讀課文,從文中找找答案。注意讀課文時要把字音讀準,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誰來說說這是四個什么顏色的太陽?
3、你喜歡哪一個太陽呢?把他所在的段落找出來,自己讀一讀罷。
三、品讀課文,感受美。
A、綠色的太陽
1、文中哪一段寫了綠綠的太陽,大聲的讀一讀。
2、學“街”
(1)這段文字有個生字寶寶,大家一起喊出他的名字吧。
(2)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記住他的?
(3)你能用它組組詞嗎?
3、提到夏天,你想到了什么?
5、現在呢?
6、是呀,看到這綠綠的太陽,小花覺得清涼,小草覺得清涼,還有誰也覺得清涼?
7、對了,在炎熱的夏天,有了這個綠綠的太陽。(出示課文第一段話)高山上的樹會說( ),田野里的莊稼覺得( ),街道上的人們想( ),校園里的小朋友也會說( )
8、真是到處一片清涼啊!
9、你能從你的朗讀中讓老師體會到夏天的清涼嗎?先自己試試(指名讀,同桌互讀)
10、跟老師合作把清涼送給大家吧。
11、完成填空
我畫了個( )的太陽,掛在( )的天空,( )、( )、( )、( ),到處一片( )。
12、指名填,集體讀,集體背誦。同學們,其實背書并不難,只要抓住關鍵詞句,你一定能成功的。
B、金黃色的太陽
1、喜歡金黃色太陽的小朋友,誰來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板書豐收)
2、帶著你的喜愛之情去朗讀這段。
3、這段有三個生字寶寶,跟老師認識認識。
(出示熟、伙伴)
(1)誰來說說熟的反義詞
(2)用伙伴造句。
4、果園里,果子熟了。到處都彌漫著香甜的氣味。那到底是哪些果子熟了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子說一說嗎?
果園里,果子熟了,有( )、( )、( )……(逐層深入引導學生從顏色、味道、形狀等方面來說)
6、請女生帶我們一起走進那金色的秋天去感受那豐收的喜悅吧!
C、紅色的太陽
過渡:金色的秋天很快就過去了,隨后來的是猛烈的北風和滿天的大雪(課件出示冬季圖),在這寒冷的冬天,你有什么感覺?(引導理解凍僵)
1、小明畫了一個怎樣的太陽送給寒冬呢?
2、出示:紅紅的太陽升起
3、現在是什么感覺?
4、老師也想通過朗讀讓大家暖和暖和,該怎樣讀?誰來教我?
5、生自由練讀,師學讀
6、結合老師出的填空題,用剛才教你們的辦法背背課文。
我畫了個( )的太陽,照亮( ),陽光( )著小朋友的手和臉。
7、指名背、男女賽背
D、彩色的太陽
過渡:小畫家給夏天送去了涼爽,給秋天送去了豐收,給冬天送去了溫暖,那它給春天送去了什么呢?
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變成了什么顏色。提供句式:
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 , 變成了 色。
小畫家畫了個多彩的太陽送給春天,是他給春天帶來了萬紫千紅,就讓我們跟隨音樂,去感受春天。(邊放音樂邊讀,你覺的春天怎么樣?你能用以前學過的詞來贊美春天嗎?)
(:柳綠花紅、鶯歌燕舞、草長鶯飛、春回大地、百鳥爭鳴、百花齊放、泉水丁冬……)
春天真美啊?就讓我們沐浴著彩色的陽光去感受這迷人的春天吧!自己練習讀讀。
小結:是啊,這位小男孩真是一個對生活對他人充滿了愛心的小朋友,讓我們帶上自己的愛心,一起來個配樂朗誦吧!會做動作的也請你做做動作!
五、拓展
1、(播放《種太陽》)靜靜的聽聽這首歌,說說看唱了什么?
2、其實每位同學都有種太陽的愿望,就請你把心中的太陽播種到卡紙上,將你心中的話以這樣的`句式寫下來吧!
3、出示句式:我畫了個 太陽,送給 ,讓他 。
(生寫詩)
展示學生作品。(投影)
4、就讓我們將溫暖的種子灑遍大地,讓所有的生靈都能幸福健康!
教學反思: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作者借助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花了四個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了作者美好的心愿。
我在設計教學時,結合課標及文本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語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想象之美、音樂之美,從而學會發現美、欣賞美、追求美并將課文中的知識進行內化,從而創造美。
開課伊始,質疑學生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么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尊重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說、去做,引導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過程。
同時,借助文本,再造想象。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里,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想象、即興創造的空間,讓學生在自己的想象王國里馳騁。
如在教學“彩色的太陽 ”這一段時讓學生說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變成了什么顏色。”有的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樹上,柳枝綠了。”有的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樹上,桃花紅了。”有的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黃了。”這一設計使學生從書本世界回歸于生活世界,當學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四字詞組來描繪春天的景色,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感悟到小畫家想象之美。這樣既有新舊知識的聯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華。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七八歲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讓他們在想象中創造,在想象中積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學完課文后,播放音樂《種太陽》,讓學生利用準備的材料,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給誰?為什么要這么畫?最后展示作品,發表想法和意見。此時,配樂畫面,表達交流,把美術、音樂和語文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想象力無疑插上了翅膀,學生們的眼亮了,語言也閃光了。有的說:“我畫了個藍色的太陽送給大海,讓大海藍得像寶石。”有的說:“我畫了個心形太陽送給災區兒童,讓災區兒童感受溫暖的愛心。”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時,我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讓學生說說聽診器的發明過程,學生們有點疑惑,我變換了學習方式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復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這時,我趁熱打鐵說愿意把這段背下來嗎?孩子們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
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里有事老想著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登罐雀樓》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村居》、《望廬山瀑布》、《春曉》等多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讓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通過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反思兩年的小學語文 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四個“語文課堂”:
一、給孩子一個“對話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一個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 “師生對話”。
二、給孩子一個“情感的課堂”
通過多種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所以要陪伴學生度過 每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三、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
引領學生去讀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在實踐中鞏固、提高所學知識,每日利用午讀時間讓學生讀課外書。
四、給孩子一個“感悟”的.課堂
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生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如學習《故鄉的河》,讓學生體驗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美麗家鄉 介紹給大家,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熱愛之情。
祝愿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引下,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學生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4、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扁鵲。)同學們,知道扁鵲是誰嗎?生答。(預設:是我國古代的名醫,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被人們成為神醫。)
2、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扁鵲的故事。
有一次,扁鵲和他的弟子路過虢(guò)國,虢國的太子正好生了大病,人們都以為他要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只是休克,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并廣為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板書: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這個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2、同學們這篇課文里人物的語言特別多,和你的學習小伙伴一起,把這篇再讀讀。
3、出示詞語,這課里出現了一些生字詞語,誰來帶領大家讀一讀?
扁鵲、蔡桓(huán)公、理睬、腸胃、湯藥、幾劑敷(fū)燙、骨髓(suǐ)。
4、(指導寫字:蔡)
5、請幾位同學把這這則寓言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拿出鉛筆把他們讀得好的或者不好的地方做出標記,等讀完后告訴他們。
6、現在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則寓言講了什么嗎?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7、讀了剛才這則寓言,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潛心閱讀,品讀明意。
1、你提出了哪些問題與同學們討論?
預設:
1、扁鵲是神醫,蔡桓公為什么不相信他?
2、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勸說?
3、扁鵲為什么跑到秦國去了?
4、扁鵲明明是名醫,他在蔡桓公的國家里,蔡桓公居然死了。
2、你們真是愛思考的孩子,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我們先看這個問題。扁鵲明明是名醫,他在蔡桓公的國家里,蔡桓公居然死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再來讀讀這則寓言想一想原因是什么。畫出有關句子,和學習小伙伴討論討論。
一起來看一看他說的四次話吧。PPT出示:
“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治!”
想想扁鵲對蔡桓公說話的態度是怎樣的?誰來讀讀他說的第一次話?指名讀。第二次他又是怎么說的?指名讀。第三次呢?指名讀。一次比一次嚴重,再來看最后一次,誰來讀?指名讀。
從這四段話中,你感受到扁鵲是一位怎樣的人?(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為病人著想,誠懇耐心)再讀體會。
3、面對名醫的勸說,蔡桓公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畫出相關語句。
預設:
A、當蔡桓公第一次聽扁鵲說,他(覺得扁鵲是在顯示自己的醫術高明)。
B、當蔡桓公第二次聽扁鵲說(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他(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會想些什么?
C、當蔡桓公第三次聽扁鵲說(),他(),他會做什么動作?生答。看來他是真的生氣了。
D、當蔡桓公看到扁鵲老遠就掉頭跑了,他()。左右的人會怎樣轉述扁鵲的話呢?
(多媒體顯示蔡桓公對扁鵲3次勸告不屑一顧的表情。)
4、請看第三、四、五、六段的開頭,自己讀一讀,看看發現了什么?時間。一個多月。是啊,這前后一個多月的時間,蔡桓公的病就由輕到重,最后甚至是無藥可救。
5、課上到這里,大家對課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評價一下蔡桓公這個人嗎?(理解諱疾忌醫:,諱就是忌諱的意思,疾是指疾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隱瞞疾病,不愿醫治。蔡桓公就是這樣的人。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6、現在我們把扁鵲說的話以及蔡桓公的回應對應起來讀一讀。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誠懇耐心,蔡桓公的態度不斷變化“對左右人說、很不高興、非常不高興、覺得奇怪、派人請扁鵲”。
面對這樣的大王扁鵲深知怎么規勸都沒有用了,所以他趕快逃跑了。
四、揭示寓意,總結。
1、同學們,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呢?
(在錯誤或者還是剛剛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及時的制止這叫做防微杜漸。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定要聽從別人的勸告,要防微杜漸,千萬不要諱疾忌醫,關鍵在于要學會正確地分析、判斷遇到的各種情況,否則小事變成大事。)
2、同學們知道嗎?《扁鵲治病》這則寓言選自于《韓非子·喻老》,它的作者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韓非(出示圖片),他經常運用歷史知識和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在他的書中還有《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等寓言故事,同學們下來以后可以選這本書來讀一讀,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早春》教學設計07-22
小學語文《白楊》教學設計10-23
小學語文《畫》教學設計08-09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9-23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設計09-14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3-17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3-17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3-13
小學語文《琥珀》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