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2、了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3、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古代中國佛教中世界分為四大部洲。分別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東勝神州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一說到花果山,我們就想到了誰?____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孫悟空,今天我們就學習《猴王出世》,來一起來了解悟空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一段傳奇經歷。【板書 猴王出世】為了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那么就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吳承恩。
二、初讀課文
這篇課文有些句子比較難讀,請大家跟著老師讀一讀。
接下來請大家帶著問題大聲朗讀課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事情?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寫了什么?請大家幫老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板書 內容 段落】
(課文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從石猴成為猴王的傳奇經歷,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講石猴和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第三部分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三、掃清文字障礙
師:在了解了課文大致內容后,讓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老師請一位同學領讀。
四、再讀課文,深化感知
掃除閱讀障礙后,讓我們快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思考石猴是從哪來的?畫出相關的語句。(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suì)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師(用自己的話概括)(簡單地說這個石猴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神奇
2.是的,這一自然段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自由讀讀,想想這種神奇色彩還可以從哪里感受到?
預設:“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師:讀這一句子,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干什么?
生1:。生2:他在山中采果子生3:他在山中嬉戲玩耍。生4:他在山中自由自在的活蹦亂跳,左走走,右走走。采一朵山花, 飲一點澗泉。
師:(你們很有想象力,這一段描寫了小猴的機靈、勇敢和自由自在的生活。)那么老師來考考大家,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呢?
師:是的,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排比,語言簡練,寥寥幾筆就寫出了石猴在山中的生活。請大家再次朗讀這一句子,感受排比的作用。
3.接下來讓我們觀看視頻后,進一步體味石猴出生的神奇。
4.我們了解了石猴的身世后,讓我們看看石猴又是怎樣一步步成為美猴王的?現在我請同學們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旁白 石猴(我進去我進去) 眾猴)
(采訪朗讀石猴的同學)為什么這么讀,從石猴的語言中感受到什么品質?(勇敢,毛遂自薦,當讓不讓)
師:那么石猴到底什么怎樣進入水簾洞的?請大家找出石猴進入水簾洞的句子。
5.出示句子“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請同學們找出石猴動作的字詞并體味寫作特點。
【1(瞑、蹲、縱、跳、睜、抬、觀看)—你的眼睛真敏銳。2、從這些動作中你體味到石猴什么樣的品質(勇敢無畏,身手不凡)3、是的,這一句子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多種描寫,使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人的`特點和猴的特點融為一體。】
6.了解了石猴怎樣進入水簾洞后,它又是如何讓眾猴兌現自己的承諾的呢?請大家找出關鍵的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想象石猴說話的表情,有感情的朗讀。說說現在你感受到這是一只怎么的石猴?(敢作敢為,充滿自信,當仁不讓)
7.學習完這篇課文,我了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孫悟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談談自己對孫悟空的印象。(勇敢頑強、無私無畏、頑劣活潑等皆可。)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讀一讀西游記原著。
五、布置作業
1、選擇一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詳細復述課文,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么不同之處?感受課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選做:
2、把下面兩個片斷多讀幾遍,用自已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后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斷。
(1)他瞑目蹲身蹲將身一縱一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神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內容 出世— 進洞 —成王 段落 1 2 、3 4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根據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改編。主要講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群猴玩耍時,發現了一股瀑布,相約能進入瀑布而不傷身體者為王。石猴第一個勇敢地跳進瀑布,結果發現了水簾洞,因此被群猴拜為猴王。這個勇敢的石猴就是后來的孫悟空。作者巧妙地將猴的特征與人的性格融為一體,塑造出一個機敏、聰慧、勇敢而又善良的猴王形象。這個形象以其獨特的魅力,令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為之傾倒。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9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
3、了解石猴出世并成為美猴王的經過。結合有關語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4、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嗎?知道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誰嗎?(簡介作者及《西游記》主要內容。)
2、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是誰?(孫悟空)談談你對孫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猴王出世》,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
1、自由讀文。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3、開火車式讀文,檢查閱讀情況。
4、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圍繞這件事情,作者講述了哪幾個部分?[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講石猴出世及生活情況。第二部分(3---5自然段)講石猴和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發現了水簾洞。石猴被稱為王。]
三、精讀課文,解讀人物。
1、再次讀文。思考:石猴是憑借什么成為猴王的?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2、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語言對仗工整。)
(2)、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石猴勇于擔當責任,勇敢地擔當起了探險的責任。)
(3)、“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眼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鐵板橋。”(這一段寫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瞑、蹲、縱、跳等一系列的動作寫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現了他過人的本領。)
(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著,就拜他威望。我如今進進出出,尋了這一個洞天與諸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石猴的聰慧、機敏。他不僅有過人的勇氣與本領,還很有心計,天生就是做首領的材料。至此,一個天設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從石猴到猴王的過程。)
四、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孫悟空真是一個勇敢、機靈、才智過人。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其他的西游記故事嗎?誰來講一講?(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西游記中的故事,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五、課外閱讀擴展。
1、讀《西游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游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2、摘抄喜歡的語句,積累到“采蜜集”本上。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3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鼓勵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互相交流。并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這篇略讀課文是古代白話中,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并從中受到教育。
3、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課文的背景資料,準備重點語句的'課件。
學生準備:有條件的學生閱讀《西游記》。
(四)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①引導談話:《西游記》大家都看過吧。在這部小說中,你最喜歡誰?
②進一步引導:孫悟空是一個怎樣的人?
③引入: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一過程。(板書課題)(圍繞孫悟空展開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①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勾畫不明白的地方。
(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
②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主要是字詞方面的),組織學生討論解決。重點指導:“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個序齒排班”
(本文文字稍顯晦澀,在疏通文章上教師需給學生提供更多幫助。)
3、細讀課文,了解孫悟空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①提問:石猴是從哪里來的?起初他過著怎樣的生活?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了解石猴的來歷。)
②指導分析石猴成為美猴王的過程,探討從中體現了他怎樣的特點。
(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感悟人物品質。)
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2)石猴笑道:“真是個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4)指導讀重點語句。
(5)指名復述石猴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由關鍵語句感受石猴成為美猴王的經過,抓住描寫人物動作、語言、行為的語句體會人物特點。)
4、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喜受的句子,反復朗讀。
②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引導其感受白話文獨特的語言美。
(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對古典名著的興趣。)
5、作業設計
①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瞑目: 遂有靈通之意:
報男挈女: 抓耳撓腮:
②石猴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6、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無私無畏 勇敢頑強 身手不凡 當仁不讓 敢作敢為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4
一、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本節課講授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課,這一單元以“中國古典名著”為專題,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是根據《史記》和《三國演義》改寫的現代文,而兩篇略讀課文分別是根據《水滸傳》選編的《景陽岡》和選自《西游記》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兩篇略讀課文都是古代白話文,《猴王出世》是最后一篇課文。作為略讀課文的這篇古代白話文,在內容上,理解 要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方法上,課上大膽放手,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因此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后抓住一兩個重要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不多作要求。借用精讀課文的遷移式設計和問題式設計,我在教學前進行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的教學,為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能應用在本單元學到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前我安排了學生預習,為的是課上緊緊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導讀中還指出: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讀讀原著中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由于我們用的不是自己的學生,所以我在該結束之際,設計了引入原著中描寫石猴稱王以后的生活狀況的語句,師生共讀,目的是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的同時,激發學生對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2、學情分析: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下冊的,現在用的是五年級上半年的學生,他們對古代白話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3、教學重、難點的設定:這既是一篇古代白話文,又是神話小說,因此教學時還要體現出神話的特點。所以在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通過讓學生朗讀、想象來體會石猴的快樂逍遙,通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更好的品味語言。在感知形象時,讓學生通過勾畫、批注等方法抓關鍵語句,感受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本課內容很多,我只抓了兩個問題來處理,不求全求深,精講精華部分,試圖以點帶面,以讀代講,激發對古代白話文的熱愛。難點是初步體會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特點,在處理上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字詞問題,師只有選擇性的處理一些。通過多讀、瀏覽、默讀、自由讀等方法讓學生自由讀書,課上大量給學生時間讀書,進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4、生成問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由于時間有限,教師應更好的關注學生的`情況,如問題研究價值不高,可以對問題進行二度開發。我們認真研究了學生,發現他們在研究第一個問題時,雖然知道了石猴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但究竟是什么環境下的石頭里誕生的,他們不了解,于是我們將第一個問題改為:石猴的生長環境和最初的樣子是怎樣的。
二、教學反思:
1、談到這兒,我不由得想起了最初備課的情景:比如這節課中提示語中的兩個問題
(1)石猴是從哪來的?
(2)他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當時向孩子們對《西游記》早就耳熟能詳了,對他們來說這兩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內容就不需要研讀了,只要品味語言就行了。“怎么寫”不正是我們語文課上要研究的嗎?但通過試講發現,要解決“怎么寫”很難,尤其是脫離情節研究寫法更難。學生興趣缺缺,課堂氣氛沉悶,更別說激發對古典名著的興趣了。所以我們發現,語文課上研究“寫什么”是必不可少的,閱讀課中不能脫離清潔一味強調“怎么寫”,這種暴露式的教學方法,生命力是不強的,所以我們在這節課上設計了關于“寫什么”的環節,并在教學中多次感悟“怎么寫”。在第一部分猴子的形象的處理時,采取了“不讀不議,議后再讀”的教學方法,共設計了3個層次的讀。前兩次讀一個是在學生大致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在默讀中查找規律,并在全班交流討論。一個是邊讀邊想象畫面,內化語言,從而感悟古典白話文的魅力。而最后一個讀是理解之后的讀,鼓勵學生讀出個人理解,讀出感情。第二部分的設計本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從研究語言入手,找出 “重復語言”,重點體會通過語言刻畫人物,研究人物語言和性格的關系,進而掌握形象。基本流程是:交流—點撥—品讀—交流…總體上是圍繞研究石猴形象這一主題,從情節中找出關鍵語句進行品析。
2、不足之處:
課上學生的表現不夠活躍,我思考可能有以下原因: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可能沒有對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或者說故事情節孩子們是有興趣的,可古代白話文的形式讓他們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對我而言,課前雖然也簡單的處理了《草船借箭》、《景陽岡》,但也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并沒有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古代白話文。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閱讀古典名著,樂于品味古典名著,應在教學這一單元之初就有意滲透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或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名著,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此外,在本節課上,我認為讀的還不夠。當學生讀的沒有情緒時,當孩子們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是,我應把等答案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靜下心來讀書。也許就能找到答案了,課上也許就不會不活躍了。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
在閱讀理解方面,第三學段的重點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在閱讀方法方面,繼續加強精讀和略讀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出了瀏覽能力的習得。
根據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可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猴王出世》是本組最后一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
作為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說,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注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
在讀懂課文“寫什么”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么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讓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品出經典的魅力。真正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文前“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位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
3.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學習準備:這是一篇近代白話文,語言風格與現代白話文有較大差異,一些字詞的用法與意思也和現在不一樣。五上年級的學生學習五下年級的課文,也為學習帶來一些障礙。所以,課前,學生要根據“閱讀提示”熟讀課文,并能在課文中做做預習記錄。
2.教師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課題。
2.了解學生學習起點。
3.根據文前“閱讀提示”,交流學習課文主要內容。
課件出示: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1)學生回答。(2)留在你腦海里的是一個怎樣的猴王?
4.小結過渡。
二、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讀,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讀這段話,讀出猴的快樂和自由
2.提問:你發現這句話有哪些特點?
3細細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4.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5.你讀到了一只怎樣的石猴?寫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注。
6.小結。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學生自主研讀第二個問題,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石猴成為猴王的”,體會語言的節奏和韻律,并做上批注。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4.你讀到了一位怎樣的猴王?寫在句子的邊上。
5.小結。
三、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1.請選擇你認為最經典的句段再讀一讀,或背一背。
2.總結:
讀經典,不僅要讀懂“寫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寫”的。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游記》。
【教學設計】
一、漫談“悟空”,揭示課題
1、同學們,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名著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
2、咱們先一同看一段動畫版的《西游記》。
(多媒體播放動畫版的`《西游記》)
3、《西游記》中你最喜歡誰?喜歡它什么?
4、過渡語:孫悟空不但是你們的偶像,也是老師的偶像,我們都喜歡的孫悟空是從哪來的?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猴王出世》后,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讀通語句
1、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注意: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不太好理解,你可以用前兩課學到的方法來閱讀。首先,你可以借助書下注釋讀懂詞句,也可以查字典理解字義,還可以聯系動畫片、電視劇、連環畫等理解,不論你用什么方法,只要大體了解文章內容就可以了。實在不懂的可以畫下來,和老師、同學探討。
三、瀏覽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閱讀提示中有這樣兩個問題,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1、石猴是從哪來的?2、它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帶著這兩個問題,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答案。
3、誰來說說,石猴是從哪來的?它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四、研讀課文,感受形象
1、默讀全文,看看這只猴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畫出句子,用一兩個詞語寫一寫感受。
『重點研讀: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怎樣讀出猴子的頑皮機靈?
b、自己練讀。
c、指名讀
『重點研讀: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何不拜我為王?』
a、怎樣讀出石猴的聰明?
b、(課件出示:《西游記》原著的圖片)
c、一百個人讀西游記,就有一百個孫悟空的形象,這就是名著的魅力,經典的魅力,文字的魅力,同樣,一百個人讀西游記,就能演出一百個孫悟空的形象,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視劇《西游記》的片斷,我們一同來看一看電視劇里的演員是如何表演的。
(多媒體播放電視劇石猴稱王的片斷)
五、口語交際,再塑形象
1、我們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部分排一排,演一演。
2、想想怎樣才能演好石猴呢?應該注意什么?
六、感受魅力,激發興趣
教師結語:同學們,這只既可愛又聰明的猴子又經歷了哪些磨難才修成正果的,你還能從它身上學到些什么,相信你一定能從原著中找到答案。
七、板書設計:
21、猴王出世
動作 機靈
語言 勇敢
聰明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古代白話文語文精煉,節奏感強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閱讀法、合作學習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石猴敢做敢為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用具:
課件、課文情景范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4)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曲嗎?既然大家都喜歡聽歌,那么下面請大家欣賞一首歌曲,一邊聽一邊想,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好不好?(播放《西游記》片尾曲)引發學生興趣,勾起學生回憶。(學生回答)
2.師:我們大家誰看過《西游記》?看過《西游記》的同學請舉手,1、2、3、……大家都看過呀!既然大家都看過《西游記》,那么請大家想一想,在《西游記》這部電視劇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孫悟空)
3.這么多人喜歡孫悟空哪。誰能談談你對孫悟空有哪些了解。(生自由發言)
4.師: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成為美猴王的經過。(板書課題,猴王出世。齊讀兩遍)
5.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回答)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10)
1.師:下面請大家看電視屏幕,跟著電視畫面一起來感受課文。注意一些難讀的句子,聽聽電視上是怎么讀的,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利用課件范讀課文,再現當時的情景。)
2.師:欣賞完了電視,下面請大家再自由的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
三、交流自學情況(6)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學生自由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稍加總結,順便“釋題”。“猴王----出世”
2. 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石猴是怎樣出世的以及怎樣成為美猴王的相關句子和段落。
3.讀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四、自由讀課文(6)
師:這篇課文是我國明代作家吳承恩的作品《西游記》的第一回,《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到西天拜佛求經的故事。《西游記》是用古代白話文寫的,里面有很多優美的句子和段落,請找出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適時展示課件)(5)
1、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2、師:老師也很喜歡這篇課文,也找出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找的是哪些句子呀?(課件展示)
六、小結(3)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猴王出世》這篇課文,哪位同學能說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己總結,老師隨后小結。(結合板書)課文講了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美猴王的經過,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七、拓展延伸(5)
師:《西游記》這部電視劇大家都看過,每年的暑假,各大電視臺都在播放,老師也很喜歡看。而且對里面的一些故事情節記憶猶新,我想考考大家,你們看過《西游記》后,記不記得里面的故事?老師準備了幾個題目,看哪些同學能夠完成。
1. (課件展示)
2.師:看來,大家知道的《西游記》故事可真多,這樣,請大家課外時間把自己知道的《西游記》故事互相講述,也可以開一個《西游記》故事大王的班會,看哪位同學講的《西游記》故事多,哪位同學能當上《西游記》故事大王。好不好?
3.最后,讓我們大家再一次的聆聽《西游記》的主題歌,一邊聽一邊回憶你所知道的《西游記》故事,為今后的《西游記》故事大王班會作準備。會唱這首歌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唱。
4、師生互致禮,下課。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避暑、楷書、造化、家當、頑劣、明明朗朗、喜不自勝、天造地設、伸頭縮頸、抓耳撓腮”等詞語。
2.用精讀、跳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的性格特點。
3.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并做出注釋,標注出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
播放《西游記》動畫片主題曲《猴哥》。
師:這是誰?他是四大名著《西游記》的主人公之一。喜歡他嗎?
師:用一、兩句話說說孫悟空。
是呀,他神通廣大、機智勇敢的形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關于他的課文《猴王出世》,齊讀課題。
一、檢查預習,關注提示
師:昨天,同學們都已經預習了課文,說說你是怎么預習的?
預設一:圈畫生字詞,讀熟課文。
師:你是個細心的孩子,那這些詞,你能讀嗎?請你帶同學們一起讀。
預設二:結合注釋讀通課文。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大家一起讀注釋。
預設三:根據提示預習。
師:真是聰明的孩子,你找到其中的問題了嗎?(出示提示)
理清兩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出世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交流:
1、交流一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課文中的話說出來?
師:簡單的說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認為……
2、它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找到水源和安身之處,簡單的說是憑自己的本事成為猴王的。)
(跳進去,又能出來。)
讀到這里,這時候石猴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兩個問題,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板書:出世、成王)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句式
師: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讀第一自然段。畫出寫石猴的句子。
2.交流:哪一句寫石猴?
師:讀這樣的句子,你們仿佛看到什么?(一只怎樣的石猴?)
3.指導朗讀:個別讀。(快樂、自由、活蹦亂跳、頑皮、可愛、無憂無慮)
4.師: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上,從怎么寫的角度你發現了什么秘密?(用了排比、對仗的修辭手法。)
你有一雙慧眼,發現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個別讀)
5.再讀讀,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還有很多秘密。
(都是三個字,第一個字是動詞)請你在讀讀。有什么感受?
你在讀,什么感受?你也讀。什么感受?
(跳躍、有節奏、跳動)
6.師:繼續讀,有什么新的發現?
(四個字的排比句。)
師:是隨便排列的嗎?
(生:前面是動物,后面是人與人的關系。)
7.師:往下讀,更有意思了,你又發現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對仗句,也叫對偶,師生互對。讀出詩一般的語言。
8.師:誰能連起來讀讀?
還要讀得跳躍一點。讀完三個字以后,還要吸一口氣,這樣就會讀得好一點。
9.讀到這里,你讀到一只怎樣的石猴呢?請寫在第一自然段旁。
四、學習二到四自然段,體會猴王的語言。
1.師:在石猴成王的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猴王。找到體現猴王形象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句子旁。
2.交流:
(1)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師:我建議大家讀讀猴子的語言,誰再來讀?
師:男孩子讀。
(2)師:可以感受到什么?(很自信。好像無所不能,我進去,我就能出來,我就是個猴王了。)
(3)你是怎么從猴子的語言中體會到這一點的?(要從“怎么寫”的角度來引導和點撥學生。簡單的重復、簡短、感嘆號)
(4)對比體會。
師:換一下,變成“我進去吧,我進去吧。”怎么樣?有什么感覺?
3.快速瀏覽,找到相同句式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
(1)石猴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師:大造化什么意思?( 生:運氣。)
師:不用受老天之氣了,怎么讀它呢?
(2)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
個別讀。
(3)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建議加上動作讀一讀。
4.師:從這一部分,你又讀出了怎樣的猴王?
(大膽、勇敢、敢作敢當、自信)
在文中寫下你的評價。
5.小結:我們在品讀中發現,語言的描寫的確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我們再來回顧學過的前幾篇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精彩的語言描寫對話描寫?讓我們一同再來感受感受。
舉例:《景陽岡》里的.武松(豪爽、無畏),《草船借箭》的諸葛亮(胸有成竹、神機妙算)。你看,精彩的對話描寫啊,能讓人立刻感受到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如果我們平時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能夠注重語言描寫,一定能夠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更精彩。
五、本課總結,鼓勵讀《西游記》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個自信、勇敢的人。走進《西游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神。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請同學們一定要再讀一讀《西游記》。其間,語言的珍珠隨處可見。
六、單元總結,一身讀經典
師:中國的古典名著浩如煙海,除了這四部,還有四大名著的《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在這些名著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等待我們去親近,去細細品味呢!讓我們馬上開啟名著之旅,一生與經典相伴!
七、作業
1.選擇你喜歡精彩句段讀一讀,背一背,或做摘錄。
2.分角色朗讀課文,或演演《猴王出世》課本劇。
3.運用本課所學的方法閱讀《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著,并和同學交流你的閱讀感受。(選做)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語言美。
2.了解課文內容,品味語言,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3.讀準生字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4.做好課內外的延伸,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讀原著。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教學難點:品味經典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你能講講其中的一些故事嗎?用標題的形式,比如:孫悟空大鬧天宮。提起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樣兒的嗎?學了今天這篇課文就能找到答案。板書課題:猴王出世解釋并齊讀課題,讀出猴王的霸氣。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猜想課文內容
你猜想課文會寫哪些內容?石猴是從哪里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讀后交流。
這篇課文讀起來,跟以前課文相比,有什么不同嗎?
這是一篇古代白話文,許多語句還是與我們現代的語言有區別的,但是讀得多了,會覺得特別有韻味。
師范讀: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
3.詞語意思檢查(連線)
我們來看看這些詞語,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名曰(名字叫做)
喚為(叫做)
遂稱(于是稱為)(以上三個詞語意思差不多)
蓋自(自從)
既久(已久)
狼蟲(狼蛇)(古今異義)
頑耍(玩耍)(通假字)
4.回答問題,概括內容
①石猴從哪里來的?
②石猴怎樣成為猴王的?把兩部分意思連起來就是主要內容,試著概括一下。
(石猴從石頭里蹦出來,他敢于跳進水簾洞,為眾猴找到一處安身之地,所以成為猴王。)
小結:回答問題并把答案連起來也是一種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品味語言,感知形象
(一)文中哪句話直接寫出石猴成為猴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齊讀。
(二)要成為美猴王,必有一番不凡之處,到底他有什么不凡之處,使他當上美猴王呢?板書:不凡
師:我們先來看看石猴的出生——出示:
1.語段一: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①自由讀,思考:這是一段描寫石猴出生的文字,你覺得石猴出生怎樣?為什么?(預設:學生會說神奇,竟然會從石頭中蹦出來,猴都是猴媽媽生的,是凡胎,而他竟然是石頭生的。再抓天真地秀、日精月華理解,天地間最好的東西孕育滋養的石猴,肯定是不同凡響的。)石猴不凡還表現在哪里?(環境奇特,這里是一處風水寶地,預示著這里即將有大人物出生。)板書:出生神奇
②指生讀。
師評:對呀!石猴不凡的出生也為后來孫悟空降妖伏魔,保唐僧西天取經鋪墊。
③齊讀,把感受到的神奇朗讀出來。
④補充:古典文學名著在刻畫人物形象的時候,往往神化他們的出生。比如《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出生就自帶乾坤圈、混天綾,法力無邊。《紅樓夢》中賈寶玉口銜通靈寶玉出生。據《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傳說是赤帝的兒子。
接下來,同學們來說說,石猴不凡還表現在哪里呢?課前我們進行了預習,現在來交流一下。(根據學生交流逐段出示)
2.語段二: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自由讀,這段寫了什么?(石猴找東西吃,與呼朋喚友玩耍,住宿游玩)小結:寫了石猴的日常生活
②引導,發現形式齊整
指生讀,你有什么發現?先點第一句,設計鏈接,排列成四行,(讓學生很直觀地發現形式齊整的特點。)學生會說都是三個字的,句式整齊,是一組排比句;(齊讀)第二句,要照樣子設計成四行,再讓學生說。四字的,也是排比。(齊讀)第三句,排成對聯的形式,問學生,這是什么?(一幅對聯)師:對,是對偶句,對仗工整,夜宿對朝游,石崖之下對峰洞之中。(齊讀)
齊讀一遍,問學生,讀起來有什么感覺?
師:正因為形式齊整,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味,這就是古代白話文的魅力。
③引導,發現用詞準確。
食、飲、采、覓這幾個動詞加粗,這幾個動詞能夠互換位置嗎?為什么?食、飲分別是什么意思(吃、喝)能調換嗎?(不能,澗泉只能用飲);采、覓什么意思(采摘、尋找)這些詞語能夠交換嗎?(不能的)樹果找起來不容易,只能用覓。由此可見用詞準確。接下來,寫石猴廣交朋友,用了伴,群,友,親,字體加粗,這些詞能不能調換呢?(不能)為什么?(為親戚的只能是獼猿,與獐鹿為朋友,而狼蟲虎豹只能群伴)這些詞意思相近是——(詞義相近是近義詞)為什么不用同一個寫呢?(生動有變化,讀起來不會顯得枯燥乏味。)
師:經典作品就是這樣,用詞非常準確而且富有變化。
師:要學會細細品味語言,發現其中的奧秘,這樣你的語言表現能力就會增強。
⑤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說說理由如果一時不會,讓學生可再讀讀
預設:活潑快樂,聰明能干(能自己找吃的東西),親和友善、神通廣大(有眾多朋友),快活自在,無憂無慮(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板書:(神通快樂)
3.語段三:又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①指生讀兩至三名學生讀。學生讀后,如果讀得好可以問,為什么這樣讀?比如:為什么連得這樣快?(急切)為什么這樣堅決?(他下定決心要進去的,毫不猶豫的,表現石猴的勇敢無畏)如果讀得不好,也問學生,為什么這樣讀不好?(從聲音高低,我進去我進去要讀得快而堅決,感嘆號)一邊交流,一邊加粗重點詞語。
指導:別的猴子為什么不敢進入?(擔心會有危險)石猴為什么這么急切?這么堅決?(預設:他想稱王。可見他有遠大的志向,有膽略,有冒險精神等。)體會到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板書:(勇敢無畏)
②比較:“我進去!我進去!”“我進去吧!我進去吧!”哪句好?為什么?(這個好像是勉強的,不堅決,猶猶豫豫的,不能突出石猴勇敢無畏的品質。)
師小結學法:通過比較,我們發現了語言的秘密,兩個“我進去!”寫出了一個勇敢無畏的石猴!一個志向遠大的石猴!
③表演讀,一生呼,一生讀石猴應聲高叫,敘述者話語去掉。找要男生表演。評:老師為他們的表演深深折服,掌聲送給他們。
3.語段四:“這是個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齊讀
①受老天之氣,指的是什么(沒有家,過著風餐露宿的野外生活,飽受日曬雨淋之苦。)
②“我們”與“我們都”加粗,從這兩個詞語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
(有了好處想到大家,一心為民,胸懷博大)板書:(胸懷博大)
4.語段五: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①指生讀,理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的意思。一個人不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師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
②師:石猴的話語說得有條理,我們連理一理它們的關系。讓學生填關聯詞:因為、不僅、還、所以【品味語言之序】
③石猴了這一番話后,如果你們是眾猴,會愿意拜他為王嗎?為什么?如果學生一時回答不了,讀一讀再回答。
預設:(做人要講信用,石猴按要求做到了,而且尋了一個安身之處,因此,要拜他為王。)
師:指幾名生朗讀最后一句,讓學生評讀得怎樣?(讀出了王者霸氣,感情強烈,很有說服力。)
⑤進行比較:何不拜我我王?請拜我為王吧。你覺得哪句好?為什么?指名讀。
(預設:第一句是感情強烈,不容辯駁,表達效果更好。有當仁不讓的王者霸氣。第二句是請求。)
師:如果說前面讓我們感受到了石猴的勇敢無畏,這里我們感受到的是——智勇雙全。
板書:智勇雙全
齊讀
四、總結提升,回歸整體
到此,通過品味描寫石猴的動作、語言,我們明白了,石猴的不凡表現在:(看板書說:出生神奇、快樂神通、勇敢無畏、胸懷博大、智勇雙全)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不凡之處,我們不一一列舉了(用省略號),所以眾猴拜他為王。
書上的話說: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這樣,猴王就橫空出世了!再讀這個句子,美猴王,要讀出猴王的霸氣。
五、課外延伸
從此,他領著群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采鮮果、賞百花,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就這樣過了三五百年,有一天,他忽然憂愁起來,為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西游記》原著。
六、原著鏈接(作業)(如有時間課內完成)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有馀長。他盡力兩手撾(zhuā)過道:“忒(tuī)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gū)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到外面,只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你看他弄神通,丟開解數,打轉水晶宮里,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龜鱉黿鼉(biē yuán tuó)皆縮頸,魚蝦鰲蟹盡藏頭。
★1.這段話是有關孫悟空的什么內容?用標題來概括(孫悟空向龍王借金箍棒)(出示答案)
★2.讀了這段話,你覺得金箍棒怎樣?(神奇,可自由伸縮)孫悟空怎樣?(神通廣大,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都能夠拿得動)
★3.為什么要寫老龍王、小龍子、龜鱉黿鼉、魚蝦鰲蟹呢?(襯托孫悟空的神通廣大)
六:師小結,這些內容都選自古典名著《西游記》,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請同學們親近名著,品味語言,發現語言背后的秘密,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現力,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板書設計
21﹡猴王出世
出生神奇
快樂神通
不凡勇敢無畏
博大胸懷
智勇雙全
……
教學反思:
一、關注語言形式,注重文章表達。
歌德曾說:“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于大多數人是秘密。”不僅要通過語言文字了解課文寫了什么,還要弄清楚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關注語言形式,發現文本秘妙。內容與形式是一張硬幣的兩個面,一種恰到好處的形式更能夠準確表達內容。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讀與寫要緊密結合。根據本單元目標以及閱讀提示,確定這篇課文教學重點是通過品味石猴的動作、語言去體會石猴的不凡形象。
這篇文章節選自《西游記》,是章回體長篇小說,是用古代白話文寫成的。古代白話文跟現代文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主要表現在一些詞語的用法習慣、相同詞語的語義已經發生了變化。另外,表述風格也是不同的,比如寫石猴動作的一段話,形式整齊對稱,富有韻味,用詞準確生動。要讓學生品味經典作品語言的魅力。
二、預設要充分,指導要得法
預設要充分,要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比如,石猴動作一段,一讀感受形式整齊的美,二讀體會用詞變化準確,三讀體會人物形象。用詞準確上,食、飲,能相互調換嗎?為什么?如果學生不會,則從意思上入手解決這個問題:水只能飲,草木只能食;另外采與覓能調換嗎?為什么,也是先理解意思,采摘,尋找;然后對象山花可以采摘,但是樹果不是很多,需要尋找,也就是覓,這樣學生就清楚知道為什么要這樣使用。
“我進去!我進去!”這一語段,我讓學生讀,然后評價讀得怎樣?好或者不好,都要講出理由。在討論中,學生明白了應該怎樣讀,也明白了理由。為了感悟形象,我設計了問題進行引導,其他猴子為什么不敢進水簾洞?(害怕,怕有危險)那么石猴呢?他不害怕嗎?(勇敢,敢于冒險,想稱王,有膽略)最后進行比較,我進去吧!我進去吧!一對比,馬上能夠感覺其猶豫不決。
稱王的一段話,我設計了這到關聯詞,讓學生填寫,通過這一環節,感受猴王語言有條理,而且理由充分。聽了石猴的話以后,如果你們是眾猴,你們愿意拜石猴為王嗎?為什么?這樣的好處是讓學生轉換身份,去思考,成為一個表達的點。最后是設計了一個反問句與祈使句的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判斷出第一句好,語氣強烈,有霸王之氣,不可辯駁的理由,讓眾猴信服。
要做到導而弗牽,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自己講,讓學生多講,老師少講。讓學生多讀讀,多想想,許多問題都能解決,不要太急了,唯恐學生不會,過早揭示答案。三、突出一個“趣”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文有一個重要的目標是體驗閱讀名著帶來的樂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在讀中理解與感悟,還在讀中體驗到樂趣,比如開頭老師的范讀,有一種說書的味道,讀石猴動作的一段話,朗朗上口,富有韻味,帶給人美的享受。讓學生表演讀,最后一個環節是賽讀,讀出猴王的霸氣。原著銜接,選擇的是美猴王龍宮得金箍棒的一個片段,也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評課的時候,老師提出,我應該再放得開一些,引進說書的形式,利用老師的范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我覺得很有道理的。一方面,帶給學生新奇的感覺,一方面,讓學生知曉說書這一傳統文化的形式,讓課堂變得豐厚起來。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這是今后努力的一個方向。
后記:
11月8日,我在參加90學時培訓(高級班)上了這節公開課,近百位老師參加聽課評課活動。這節公開課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自己也頗為滿意。為了上好這一課,前后準備了一個月,真正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試教、磨課、反復修改教案,一個多月來,幾乎沒有消停過,尤其是最后兩個星期,常常備課到深夜。我深深覺得,要上好課,必須要有一支團隊,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的。最好是能夠得到專家指點,往往會有突破性的進展。本次磨課,有幸得到支教的實驗小學老師指點,受益匪淺。
對我而言,這是一次突破,在專業路上邁出了一大步。雖然,我市優質課比賽參加過,市教師素養大賽還得過一等獎。但是,市級公開課,還是頭一回,有壓力這是毫無疑問的。我想:只要盡力就行!整個過程雖然辛苦,但是收獲了成功與喜悅。其實,只要努力去做,任何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困難。有機會,公開課還是要常上上,雖然折磨人,但是對于專業成長而言,作用不可替代的。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以“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展開學習、交流,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圈畫重點、做批注等多種學習方法,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
3.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讀幾遍,結合注釋理解詞句;標段落,畫生字新詞重點句子;思考問題,寫批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班看完了《西游記》這本書的同學請舉手,正在看《西游記》的同學也請舉手,在你的印象中,孫悟空是個什么樣的角色?
是的,孫悟空神通廣大,英勇無畏,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節選自《西游記》,講述孫悟空在成為孫悟空之前的故事,我們看看,最初的他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板書:猴王出世)
二、根據“閱讀提示”,了解學習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說一說本課重點問題。
2、學生回答:(1)石猴是從哪兒來的?(2)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師:從題目上看,這兩個問題,哪個又是最重要的?
三、品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解決問題一: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1、指名讀、齊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板書:花果山福地石猴)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2、第一段中哪一句介紹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讀。賞析句子,指導朗讀。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他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結合學生答話板書,尊重學生的想法。可能寫:自由自在、快活逍遙、頑皮可愛)
4、合作朗讀,讀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可愛。
5、小結。
(二)解決問題二:石猴怎樣成為猴王的?
1、學生獨立思考第二個問題:故事中,石猴怎樣成為猴王的?畫一畫重點詞句,并做上批注。最后試著用幾句話簡單地說一說。
2、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抓住重點品讀。
(1)敘述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即簡要敘述石猴成為猴王的經過。(板書:水簾洞洞天跳進跳出跳進)
(2)石猴為什么往瀑布泉中跳?指名讀。
眾猴……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3)品讀跳進、跳出水簾洞,再跳進水簾洞的句子。說一說: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適時板書:勇敢、靈巧、敏捷)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石猴喜不自勝,忽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4)石猴這么有本事,當上了猴王嗎?看課文插圖,讀相關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從這里,你能看出石猴能成為猴王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了嗎?(適時板書:機智、聰明)
(5)我們大家來體會石猴登上王位時的榮耀,好嗎?指名讀。教師講解“拱伏無違”的意思。齊讀。
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
5.小結。
四、拓展提升,激發課外閱讀《西游記》等名著的興趣
1.拓展:在《西游記》中,一只出生神奇的石猴當上了美猴王,后來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孫悟空。孫悟空降妖除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你能簡單說一個嗎?
2.提升:《西游記》是古典名著,,《史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也是古典名著。中國名著中,我們總能讀到曲折動人的故事,總能看到各具特點的人物形象,總能讓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總能引發我們的思考……
愿同學們一生與名著相伴!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1
學情分析:本課位于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的第二課“山川秀美”的第二課時“季風的影響”,在第一課時中,已經介紹了我國五種地形及其主要分布。這課主要通過了解五種氣候類型在我國的分布和范圍,以及季風氣候對我國的影響的學習,讓學生樹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學生主要生活在東南沿海地區,對季風應當是深有體會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我國地形的多樣性對我國五種氣候類型的影響。
2.知道我國的季風氣候的分布及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3.知道季風氣候對我國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了解我國各地不同的氣候類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觀。
2.運用地圖,說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及季風的分布。
3.通過讀氣溫和降水柱狀圖,學會判斷氣候類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了解自己生活的家鄉的氣候及氣候對周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培養良好的讀圖和用圖習慣。
3.形成辯證的唯物主義觀,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事物。
教學重點:
我國的五種基本氣候類型和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教學難點:
季風對四季降水變化的影響及其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導入】由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引發學生思考,這里的'“春風”是指什么風?為什么春風不能“度玉門關”呢?學完這一課,請同學們等一下來回答。
【板書】季風的影響
【新課講解】
一、中國的五種氣候類型
師:展示寧波一年四季的風景圖,從寧波的天氣情況出發,討論寧波的氣候類型。 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亞熱帶季風氣候。
師:引導學生看【圖3-14】 “中國的氣候類型圖”,討論我國五大氣候類型及各氣候的主要特點。
生: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高山氣候
二、季風氣候
師:通過觀察,可以發現什么氣候對我國的影響最大?
生:季風氣候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我國的季風。
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季風?
季風是一種盛行風向隨季節發生明顯變化的風。
引導學生看【圖3-15】“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及季風的活動”
①我國的夏季風和冬季風的風向有什么不同?從什么地方來?
夏季風主要是從太平洋和印度洋吹來的偏南風(東南風和西南風),冬季風主要是從西伯利亞和蒙古吹來的偏北風(西北風和東北風)。
②我國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各有什么特點?
夏季風從海洋上吹過來,所以濕潤、溫暖;冬季風從陸地上吹過來,所以寒冷、干燥。
③季風主要影響到我國的什么地區?
東部廣大地區。
④我們把受到夏季風影響比較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而西北內陸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或影響不到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以什么為界,界線是什么?
以山脈為界;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
⑤請同學們在中國地形圖上描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三、季風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師:學了上面的內容,我們知道了導入部分詩中提到的“春風”指的是“夏季風”。大家想一下,為什么春風又不能度“玉門關”呢?因為這個玉門關是在賀蘭山以西,為非季風區。那么,我們來看利雅得和溫州的對比。
【季風的功】
師:引導學生看【圖3—16】“季風的功勞”和相關的文字。
第一步:請學生先找到廣州和利雅得這兩個城市,比較它們在位置上的相同點。(差不多在同一緯度)
第二步:從圖上讀出廣州和利雅得這兩個城市冬季和夏季的氣溫和降水特點。
教師引導:介紹看氣溫降水量柱狀圖的方法──點紅線為各月氣溫曲線,藍色柱狀為各月降
水量,一般以1月代表冬季,7月代表夏季。
得出:①利雅得——熱帶沙漠氣候;廣州——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廣州夏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時,此時又正值我國氣溫較高的時候,形成雨熱同期的氣候特點。而利雅得是沙漠氣候,人口稀少。
第三步: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什么好處?
有利于農作物和森林的生長,適宜認了生存居住,所以廣州人口密集。
【閱讀】:“閱讀卡”,從文字上進一步感受雨熱同期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季風的過】
師:季風給我國帶來的都是有利的方面嗎?
生:不是。
教師引導學生看【圖3—17】和【圖3—18】,說說季風產生的不利影響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些不利影響?
來得遲或退得早,易造成旱災(華北的干旱)
來得早或退得晚,易形成洪水(1998年洪水)
師:受夏季風不穩定的影響,季風會引發澇災或旱,從而影響以我國人民的生活和生活。 師:看來季風對我們來說,有功也有過。
四、課堂小結
新三字經
——季風篇
我之國 氣候多
季風顯 曰冬夏
夏偏南 暖又濕
冬偏北 冷又干
雨熱時 利作物
不穩定 旱澇災
功與過 大家論
五、課后思考題:為什么明朝大航海家鄭和,每逢下西洋必安排在冬季啟程,夏季返航?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8個要求會認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結合有關語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性格特點。
2.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石猴從出世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讀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并做出注釋,標注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精彩引入,揭示課題
1、播放《西游記》的片頭曲。學生邊聽邊跟著唱。
2、師:這首歌是那部動畫片的片頭曲?(生答:《西游記》)你們最喜歡《西游記》里的誰?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
3、過渡:我們都喜歡孫悟空,那么孫悟空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現在,讓我們掀開這一部曠世名著的第一頁,學習第一回中的一個小故事——猴王出世(板書課題,指導“猴”字書寫)。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看大屏幕,(出示問題)誰能讀一下?(指名讀)
①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②他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下面就請大家帶著這兩個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在關鍵處畫上標記。(生讀課文)
3.都讀完了嗎?(讀完了)好,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文中的話來告訴大家?(生回答,讀第一自然段)
4.是的,簡單地說,這個石猴就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那么,他是怎樣成為猴王的呢?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生說)
5.石猴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又能安然無恙地出來,成就了他當王。那么,讀到這兒,這石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說)
6.師小結、過渡:一蹦,蹦出一個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這猴王的.形象已經活靈活現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里。那么,吳承恩先生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他寫出來的呢?下面,我們就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
三、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經典魅力。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語句,感受石猴逍遙自在、無憂無慮、頑皮可愛的特點。
師: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經典的魅力究竟體現在哪里呢?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走進文本,領略其中的奧妙。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預設
生:采山花,覓樹果……
師:有同感的舉手,一起來讀讀。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1)讀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
生:看到石猴活蹦亂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從這樣的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樂和自由,玩皮可愛。(板書:玩皮可愛)
2.師:讀著這段文字,石猴的快樂自由同學們都體會到了,那么,吳承恩是怎樣把石猴的自由和快樂躍然紙上的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這段話中運用的語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讀)
3.交流,師生共同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預設
師:你們發現作者寫法上的什么特點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師: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辭?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生讀)
師:看看,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
師:這樣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發現了排比句的什么特點?
生:每一句字數相同
師:從每一個小短句所寫的內容來看呢?(都在寫它的食物)簡單說這四句就是在寫一個“食”字,內容是有關聯的。再看看句子的結構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個動詞后邊跟著動作的對象。)
師:再看這一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特點?
(出示句子:“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師:自己讀一讀這兩組排比句,讀的時候用心體會:應用排比修辭的句子讀起來有什么特點?
(生讀)
師:大家有什么發現?
生:讀起來很有節奏
生:讀起來順口
師:對,這就是排比句的特點,恰當地使用排比,讀起來節奏鮮明,朗朗上口,而且,讀著這樣的句子讓我們頭腦中的石猴似乎也跳起來了。你能用自己的朗讀把石猴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嗎?
(指導學生讀這兩組排比句)
師:往下讀,更有意思了,你又發現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讀)
師:大家都讀過古詩,老師考考大家對“對子”的本領。夜對——
生:朝
師:宿對——
生:游……
師:這讓你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什么?(對聯)對了,這句話運用了對偶句式,作者用這個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誰來讀讀這兩句?
(生讀)
師:前面作者分別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情況,看看作者最后這兩句跟前面的內容有什么關系?(總結)
師:先分著講石猴生活中一些具體的情況,再進行總體性的概括,這樣就能讓我們頭腦中既有具體的細節性的畫面,又有對石猴生活的整體印象。你看,吳承恩的寫法是不是很巧妙?我們的寫作中有時候寫人物,或者寫場面都可以借鑒這種寫法。
4.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師:誰能連起來讀讀這一段話?
(生讀)
師:讀得特別好,我們一起讀,我讀前面
(生接讀)
5.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注。
師:讀到這里,你讀到一只怎樣的石猴呢?在這里寫下批注。
(生寫批注)
師:自己寫自己的,我來了解一下。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勇敢無畏),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一只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石猴,語言與內容高度融合,這就叫做經典。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出示閱讀提示:課文怎樣寫石猴成為猴王的?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品讀3—5自然段,尤其要關注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語句。在你認為寫得出色的語句旁做上批注。(學生自學)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師:我看同學們都有收獲,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預設
生:“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動作寫得十分生動。
師:誰也劃了這一段?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我建議大家讀讀猴子的語言,誰再來讀?
生:“我進去,我進去!”
師:可以看出什么?
生:很自信。
師:換一下,變成“我進去吧。”
生:感覺到強人所迫。
生:猶豫不決。
生:被逼進去的。
師:再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讀)
師:難怪有一位大師說: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幾個字。
師:還有哪里?再讀讀。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師:什么意思?
生:運氣。
師:不用受老天之氣了,怎么讀它呢?
(生齊讀)
師:還有哪里?
生:沒水,沒水
師:建議加上動作。
(生加動作讀)
(生加動作,齊讀)
4.結合“石猴成王”這一部分的品讀寫批注。
師:讀到這里,你又讀到怎樣的石猴呢?把批注寫到邊上。
生:有勇氣,毛遂自薦。
生:大膽。
生:勇敢,為大家著想。
師:老師也寫了,(板書:神異出眾)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個人。走進《西游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四、復述課文,感悟寫法
1.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2.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么不同之處?感受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五、置留作業,鼓勵閱讀名著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夠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接觸到了四大名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你也可以讀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學們有一個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寫批注,也可以在日記本上寫出讀后的感受。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2、體會石猴敢作敢為的特點,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簡潔的導入。
播放歌曲《猴哥、猴哥……》。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孫悟空)
2、簡介《西游記》。
作者吳承恩,取材于唐玄藏上天竺取經的故事,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
沙僧、唐僧的形象。故事寫四人一路取經,一路降妖的經歷,是一部神話小說。
3、小結過渡:
大家談得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西游記》中第一回——《猴王出
世》。請大家翻開課本67頁,自由讀讀閱讀提示,看看,它給我們提了幾點閱讀的要求。
(二)、讀提示,明要求。
1、讀課文,看看石猴是哪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跟同學、老師討論。
3、把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也可抄下來。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3、請大家找出與石猴出生有關的詞語,再想一想通過這些詞語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時有什么特別之處?
( “東勝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等詞語,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4、石猴一出生就會做什么?
(“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這些詞句。)
5、這只石猴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眾猴在游玩中發現一處瀑布飛泉,約道:誰有本事進去,就推它為王。結果,石猴應聲而出,經入瀑布,發現了花果山這塊福地,乃為一座石房,房內有天地設的家當。石猴引眾猴入洞,眾猴便拜石猴為王。)
(四)自由讀課文
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1、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石猴?
(活潑、可愛、敢作敢為、機靈、快樂……)
師:說得好極了,看來這只石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文中,你喜歡哪些句子,請把它有感情地讀出來,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2、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1)四面更無樹木遮陽,左右倒有芝蘭相襯……通靈之意
(這幾句交待頑石生成的環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朝游峰洞之中。
(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語言對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這一段寫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六)、拓展遷移:
《西游記》共有一百回,在其他的幾回里,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塑造了孫悟空、沙僧、豬八戒、唐僧的形象。重點塑造了孫悟空這個大膽、富有反抗性的神話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宮,反抗地府的統治,能上天入地,能呼風喚雨。下面,就請同學們將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小故事說給同桌聽。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讀12個字。
2、通過默讀能夠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說說這個故事,了解《西游記》中美猴王的來歷。
3、能夠從課文中摘抄自已喜歡的語句。
【教學重點】了解《西游記》中美猴王的來歷。
【教學難點】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具】課本彩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都看過動畫片《西游記》,它是根據長篇小說《西游記》制作的。我們這篇課文就選自《西游記》,對原文沒有任何改動,保留了明代白話小說的風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本文。
二、講授新課
1、學生自學課文(15分鐘):
⑴ 劃出課文中的認讀字詞。
⑵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里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內容?
2、學生互相交流(5分鐘):
有針對性指導。
針對自學中的問題,學生互相交流看法。
3、課堂反饋:
提示:每段寫誰?(石猴)。寫什么?小結:
分析小說特點:
⑴ “有半文半白”的感覺。
⑵ 有些語言十分鮮活有生命力。如第一自然段寫石猴生活的語句如歌似賦,讀起來瑯瑯上口,頗有韻律之美。
① 讀一讀課文中的認讀字詞。
② 練習朗讀課文。
③ 說說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每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
4、課堂練習:
說明學習目標:
⑴ 說說石猴從哪兒來有,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⑵ 畫出你喜歡的句子(至少3句)
⑶ 背一背。
三、課堂小結與檢測
1、談談你喜歡的收獲體會,感覺。
2、默寫你喜歡的語句(最少一句)。
四、課堂練習
1、《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小說家( )
2、《猴王出世》共有4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二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三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是( )
3、解釋詞語:
提男契女、鍥、序齒排班。
五、作業
1、摘抄你喜歡的句子(至少3句)。
2、《觀看勇收熊黑怪》。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芝、獐、獼、禽、瞑、竅”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猴王無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課是第三組的第五篇課文,是古典小說《西游記》中的一個片段,課文敘述了石猴的一段經歷。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2、教學重點、難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錄音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孫悟空,那么你們知道,在最初時,他是怎樣出世,又是怎樣成為花果山美猴王的嗎?今天就請同學們學習《西游記》第一回中的一個片段──《猴王出世》。
二、“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放課文錄,學習有感情的朗讀。
1、組織交流。
2、小組內交流:猴王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可充分的說,相互補充。
(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互相啟發,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4、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和老師聽。
先說說為什么喜歡,再讀,讀后師生評議。
5、學生讀時,引導學生讀好半文半白的句子,讀出猴子的頑劣和石猴的`膽大,敢做敢說。
6、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7、抄寫喜歡的句子或詞語。
三、課外拓展
美猴王如何學得一身本領、怎么會跟著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西游記》,語文活動課中講給大家聽。比一比誰讀得認真,誰讀后收獲大。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2、搜集有關孫悟空的資料。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生活情況
山澗源頭:發現水簾洞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05-31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06-23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08-10
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02-26
《猴王出世》優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1-08
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7篇02-26
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7篇)02-26
《猴王出世》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1篇)03-17
《猴王出世》導學案設計08-10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模板(通用10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