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偶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偶教學設計1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詩中的5個生字,會寫“客、何、音”三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緊扣識字教學,巧妙抓住“客”作為切入點,結合“何來”一詞擴展開來,讓學生思如泉涌,想象萬千,再通過品讀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讀詩、悟詩中懂得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動體驗,激趣引入。
剛才有個小朋友一臉興奮地告訴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請幾個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過生日。看來,這個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生:請客。)他想邀請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請客”、“做客”、“客人”都有一個――“客”字。對,現在我們就一起把這個“客”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來。(師范寫,提醒“橫撇”的“撇”和“捺”要寫得舒展才好看,生書空。)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客”字,然后生根據同學的發言再寫寫、記記 “客”。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談話,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自讀全詩,巡視指導:孩子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中恰恰也有一個“客”字,來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不認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靈的幫助來讀準。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開始!
2.生劃出生字,師小黑板出示(偶、鬢、衰、客、何、音)。“同學們看看這些字讀準了沒有?”
3.指名讀字;師:“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4.同桌互相讀全詩:聽一聽字音讀準了沒有?
5.指名讀,生評議。及時表揚。
設計意圖:(學生自讀的目的,讓學生讀有所獲并且懂得讀的方法。)
三、找準切入,讀詩悟詩。
1.緊扣““客”字”,啟發思考:
師:老師剛才說這首詩中也有一個“客”字,發現它了嗎?生:“笑問客從何處來”。師:再讀讀這句詩,思考一下: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么發現或疑問?生提問:客是誰?從什么地方來的客?為什么要來?師:我們一起寫“何來”,在“客”后板書:何來?)師:孩子們都很會動腦,提出了幾個很好的問題。現在請孩子們仔細讀詩或觀察插圖,去尋找答案。(生自讀詩歌,勾畫。)
2.品讀詩句,分享感受:
預設一:從詩中“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來看,他是客,那些不認識他的孩子把他當作“客”了。師:你在詩歌中找到了答案,真會動腦筋!那你來讀一讀后兩句詩吧!
預設二:在插圖中也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客”,因為他騎著馬,馬馱了一大包行李,這也是那些小孩認為他是“客”的原因。
預設三:不對不對!他不是客。我查過資料,這首詩是賀知章寫自己的回鄉經歷,他三十六歲外出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告老還鄉,你們看第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就是這個意思。師:真棒!把你的理解送進去讀一讀這句詩。生讀。
預設四:我還從第二句詩“鄉音無改鬢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這個地方的人,還說著這里的話,幾十年了都沒改變鄉音。
師:鄉音的“鄉”就是――(生:故鄉、家鄉的`“鄉”)你的家鄉是――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如果將來你離開了家鄉,你會想念家鄉嗎?(會!)
師:那么詩人為什么要“回”,你們明白了嗎?
生:
預設一:因為他思念家鄉;
預設二:想回來看一看家鄉的人;
預設三:他想吃一吃家鄉口味的飯菜;
師:真應了那句“親不親,故鄉人;甜不甜,家鄉水”呀!(隨機板書:想家鄉!)帶著這種心情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生讀,語速稍快。)
師:為什么詩人想念家鄉,卻要等五十年才回來?
生:……
師:是呀!科學技術給我們現代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可詩人的年代就不同了。詩人三十六歲離開家鄉,到八十五歲才回來,整整五十年哪!多少個日日夜夜啊!詩人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可因為公務繁忙、交通不便就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而今,終于盼到了這一天!想了多少年,夢了多少年,家鄉的一切還如我想像中的一樣嗎?大家一起來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生讀詩句,讀得較好,“老大”一詞拖得較長。)
師小結:原來這個看似“客”的人其實――(生:并不是客!)不是遠道而來的客人“來”了!而是離鄉多年的游子――(生:“回”到這里了!)不是 “來”而是――(生:“回”呀!)師:不是“來”――(生:而是“回”呀!)再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生有滋有味地讀起來,“回”字咬得特別重。)
回歸全詩:五十年了,許多的事情都已經改變了,難怪家鄉的小孩子會把我當做客人,笑著問我從哪里來?詩中哪兩句說的是這個意思。生: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師:好,我們一起讀全詩。 四、以情引讀,讀中悟情。
師:有人說一首好詩就是一首動聽的歌曲,那么這首詩究竟是歡快的歌曲,還是憂傷的歌曲呢?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放進詩中,美美地讀一讀這首詩。
預設一:我認為盼了幾十年終于回家了,應該高興才是。所以我要這樣讀,生以歡快的語調讀詩。師引導同學們以歡快的語調一起讀一遍詩。
預設二:詩人終于回家鄉了,家鄉的兒童是那樣熱情好客,詩人一定感到非常親切。我想這樣讀,生以愉悅舒暢的語調讀。
預設三:我想用憂傷的語調來讀。詩人回家時已經八十五歲了,家鄉的許多事都改變了,當年的朋友大都已經去世了,還被家鄉的小孩子當做客人,所以我想詩人的心里一定會有些傷感。生讀詩。師:認為他說得有理的跟他一起讀全詩。
師:大家讀得真好!能讀出自己的感悟就是讀懂了詩,讀出了詩的韻味。看著大家讀得這樣投入,我也想讀一讀,愿意給我這個機會嗎?(生笑:愿意!)
設計意圖:(圍繞“客”字做文章:是“客”嗎?“客”從何而“來”?不是“客”!“客”為何“回”來?既觸發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又落實了詩歌語言的訓練點,從而讓學生在反復涵詠品味詩歌語言中悟詩情、品詩意,并將這些感受內化成豐富的情感。)
四、背誦詩歌,深情永駐。
賀知章那份濃濃的熱愛家鄉的深情也深深地打動著我們,讓我們把這首詩、這份情永遠記在心中。生配樂吟誦。
設計意圖:(在深入領會古詩的意境之后,背誦則變得輕而易舉。)
五、拓展閱讀,加深感悟。
就在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唐代賀知章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對這首詩的感悟。其實,熱愛家鄉這一千古不變的情懷,還體現在許多的古詩佳作中。我們熟悉的有――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相信讀了這首詩,大家對《回鄉偶書》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設計意圖:(以“熱愛家鄉”為整合切入點進行拓展,使學生多維度地獲取信息,并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
偶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道德目標:遵守紀律,團結合作,積極進取
情知目標;樂于分享,能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尊重他人,能仔細聆聽他人的發言
認知目標:
1、自讀古詩,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音樂美。
2、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4、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手段】
自學+講解+討論互學
【教學過程】
過程
修改意見
互閱作業
互閱《補充習題》二(1)三(1)
感情調節
1、全班齊背《江南春》
2、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詩。
3、板書課題,齊讀,解釋
4、簡介程顥
自學
要求:(1)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邊讀詩句邊想詩句的'意思
互幫
1、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詩句,互相啟發
2、解釋“余”
3、小結:一二兩句寫景,三四兩句抒情
釋疑
反復品讀,精讀古詩
自學提示:
1、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2、指名交流:《春日偶成》:表現了詩人在春天無比高興、愉悅的心情。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練習背誦:自由練習背誦,同桌互背,小組比賽背,指名背誦,齊背。
反思
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之處?
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適度作業量
《補充習題》第二題
板書設計
春日偶成
云淡風輕余心樂
傍花隨柳
【知者加速】
回憶自己所看到的春景,開展“春游歸來”賽詩會
偶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的真情實感。
三、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
2、揭示課題:《回鄉偶書》
二、初讀感知
1、范讀《回鄉偶書》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有困難找同學或老師幫忙。
3、認讀生字:客何
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并用它們組詞。
4、說說你在預習中知道了什么?
5、質疑并適時解疑。
6、看圖說說《回鄉偶書》這首詩的大意。
7、我會說:
賀知章小時侯離開自己的家鄉,直到老了才回來。在鄉間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們地問:“_____________。”
三、朗讀感悟
1、創設情境:如果你就是賀知章,離開家鄉幾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身邊,你的心情會怎樣?
2、指導感情朗讀(師范讀、指名讀、生自讀、小組讀、展示讀)
(第一句:語速稍慢,讀出詩人離鄉之久。第二句:“無改”讀得昂揚一些,“衰”讀得起伏一些,讀出詩人對家鄉的思念、熱愛之情。第三、四句:語速稍快,讀出兒童的天真活潑、驚奇。)
3、背誦這首古詩,看誰先背下來。
四、實踐活動
1、借助課文插圖和詩句進行想象,小組合作表演《回鄉偶書》。
2、師生評價表演情況
五、指導寫字:音客何
先觀察字的特點,再描紅、臨寫,最后評一評。
六、拓展活動
課外閱讀古詩,開一次古詩朗誦會。
七、設計板書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
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偶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與目標
1. 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欣賞不同表演形態的偶戲,了解有關偶戲的文化以及發展,了解偶人的造型特點及表演特色。
應會:能根據自己喜歡的故事,選擇不同材料制作布袋偶并合作演出。
2. 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相互交流學習資料和對傳統偶戲的欣賞,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偶戲的發展歷史和表演特色,以及偶人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從而體驗民族藝術魅力。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以及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偶戲的有關文化,加深對民族傳統藝術的了解,嘗試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難點:材料的巧用,讓制作的偶人動起來。
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準備:有關偶系的圖片,各種材料制作的簡單偶人。
2. 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準備好的道具“手套”與學生交流:“同學們,大家好,我叫小兔哥,今天就有我和大家來聽一節是老師來上的美術課,來了解我的一家吧。”
(板書課題——偶戲)
3. 講授新課,師生共同討論并欣賞課本上的圖片。
師:大家在電視節目里都看過有關于偶戲的表演么?你們喜歡看么?那么我們打開課本看明代《木偶演出圖》這幅古畫。(欣賞《木偶戲演出圖》,了解偶戲的發展歷史)
師:在畫面中,古代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看偶戲。
師:那你知道表演偶戲的道具人物叫什么么?
生:偶人——
師:是叫偶人。那你能來說一些他們是怎樣表演的`?
生:人來在下面撐著進行表演的。
師:那這種就叫仗頭偶。
教師簡單介紹,什么是仗頭偶?
仗頭木偶在古代稱“杖頭傀儡”,是以木杖來操縱動作完成,它內部虛空,眼嘴可以活動,頸部下面接一根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兩根操縱桿進行表演,因而又稱“舉偶”。
師:下面我們接著看下一幅圖片——皮影,皮影的歷史很悠久,誰能給同學們來解釋一下皮影戲是如何表演的?
生:前面是如同電影不得幕布,后面打燈進行表演。
師:那么大家來說一下,用木頭為主要材料進行表演的偶人叫什么?
生:木偶。
師:來了解一下“小兔哥的朋友們吧”——布袋偶,為什么叫他布袋偶?
生:像一個口袋,主要材料使用布。
師:怎樣使布袋偶動起來?
生:手指。
師:今天請同學們也來做一個手套布袋偶吧。
4. 動手實踐,做出來一個小兔子布袋偶。
學生們準備手套等工具材料。
師:首先現剪出兔子的兩只耳朵、胡子、蘿卜,然后畫出兩只大眼睛,也把他們剪下來。后面粘上膠帶并粘在手套上。
學生開始動手實踐。
5.展示作品并進行表演。
教后反思: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學生喜歡自己設計偶人,但是如何讓它動起來,卻是學生感到比較為難的事。教學中,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自己探究偶人各部分關節是怎樣銜接的,又是怎樣動起來的等等。作業完成后,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偶人背景的制作,然后進行表演展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對本課學習內容的理解。
偶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有趣,有效。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會寫“音、何、客”3個生字,理解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做到有節奏,爭取有感情。
3、通過猜測賀知章做詩時的年齡,品讀詩句圖文,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
難點:在語境中理解詩句,感情背誦。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前交流】
方案一:背古詩,盡量做到字正腔圓。
方案二:猜方言。假如教師的方言與學生的不同,猜方言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師生的距離,并在不經意間滲透“鄉音”,好玩又匠心獨具。
【教學流程】
一、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今天我們學習第25課《古詩兩首》中的《回鄉偶書》。請小朋友打開書,自己先讀一讀,爭取把每一個字讀正確。
2.這首詩可能有些小朋友讀過,甚至會背,但是,真想把這首詩的每一個字都讀正確,讀得字正腔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讀題目。特別注意讀準“偶”字,并問:這個“偶”字,我們在哪里見過?(偶然、木偶、偶爾、偶像)
(2)讀作者。
(3)朗讀整首詩,重點夯實詩句“鄉音無改鬢毛衰”。
(指導讀好前鼻音“鬢”,了解“鬢毛”指的是耳朵旁邊的頭發;開火車讀準“衰”,如果學生提到“衰”字有“shuāi”和“cuī”兩種讀音,告訴學生現在統讀“shuāi”。)
4.能正確讀好每一個字,讓我們再來練讀整首詩,一定能讀得字正腔圓,更加悅耳。(讀詩)
二、扎實識字,端正書寫
1.有的時候,一篇課文會讀了,一首詩會背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認識了。有的字可能換一個地方遇到,說不定就不熟悉了。能不能考一考,敢不敢迎接挑戰?
2.出示生字詞語,認讀:
【偶然 木偶 鬢毛 兩鬢 衰老 衰落】
3.出示生字:【音 何 客】
(1)“小老師”帶讀這三個字。
(2)組詞,給“何”字擴詞。
[“何”在口語中使用少,不常見,組詞可以起到強化作用。]
(3)仔細觀察這三個字,寫的.時候需要提醒注意什么?(“音”字注意上寬下窄中橫長,間距勻稱日形長;“客”字要注意撇捺舒展,口部稍小。)
(4)寫字。認認真真描一個寫兩個。
(5)評價并改進。
三、猜測年齡,理解詩意
1.生字會認、會寫,而且能把字寫漂亮了,讓我們把它送回詩句,再來正確、流利地讀一讀?(讀全詩)
2.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小朋友能把詩歌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真不簡單。老師能不能提高要求?你們敢不敢迎接挑戰?好,請你猜一猜,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是多少歲?(學生猜測年齡,教師板書。)
3.猜,其實也要有根據,你不會說老師只有10歲,也肯定不會說我90歲吧?那么,賀知章到底幾歲,黑板上哪個年齡可能最正確呢?請你用心地看一看課文115頁,不要放過一個字、一個標點、一幅畫面。找到一個理由,就做上一個記號。試試看,看你能找出幾處依據來。
4.全班討論(根據學生的發言句句落實,并以感情朗讀來展現。)
“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說明年紀小,“老大”說明年紀很大,說明至少50、60歲,而不會10、20歲。
小的時候離開家鄉,到老了才回來,該會有多少感慨在心中啊!請你再讀一讀這行詩?
這時候的讀,我發現你變了,讀得高低起伏,讀得慢了,深沉了。誰再來試試?
我仿佛看到,詩人在搖著腦袋,說——(齊讀)
鄉音無改——“鄉音”指的是家鄉話;“鄉音無改”說明他的家鄉口音沒有改變,即使離開了家鄉,仍然很想念家鄉,忘不掉。
是啊,對家鄉的思念不但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深,越來越濃。讀好“鄉音無改”。
鬢毛衰——“鬢毛”指的是什么地方?耳朵兩邊的頭發;“衰”是指已經稀稀疏疏,有的都變白了。(可以聯系插圖)
家鄉的口音雖然沒有改,但是人已經明顯老了。試著讀出這種感覺。
插圖——課文的插圖,畫著一個牽著馬的老人。看圖就知道他的年紀很大,背都有點駝了。
看著這幅圖,看著這位白發蒼蒼的長者,你最想朗讀哪句詩?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相識”就是“認識”。兒童都不認識,還把賀知章當作“客人”,問客人是從哪里來的,也說明他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孩子都沒有見過。
這里的“兒童”是不是就是指賀知章?(不是。指的是家鄉的小孩,或許也可以是賀知章兒時的伙伴。)
“。”——“笑問客從何處來”之后的“。”,說明詩人不僅僅是引用原句,不是“笑問:‘客從何處來?’”,而是敘述,從中也能看出作者的身份,體會朗讀的語氣。
5.口語交際:“笑問客從何處來”
孩子,遇到這么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你會怎么問啊?(生問)你真有禮貌!為什么要笑瞇瞇地問,你從哪里讀知道的?
[這里的口語交際,一是明確“笑問”,二是活化詩句,讓詩句讀來更可親、更可感、更有味。]
6.小結:通過大家的發言、討論,我們知道,賀知章的年紀應該很大了,是不是?到底多少歲呢?請小朋友看大屏幕:
【賀知章是我國唐朝著名詩人。他30多歲離開家鄉去做官,直到85歲才告老還鄉。這時,他已經白發蒼蒼。】
(1)讀介紹,問: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可能多少歲?
(2)誰猜得最準?恭喜你,掌聲鼓勵!(請他吟誦《回鄉偶書》)[這樣的猜測和揭底,讓課堂充滿了趣味,充滿了挑戰,語文課堂仿佛成了一部“開心辭典”。]
(3)看了這段話,你還想說什么?
一別就是50多年,離開家鄉的時候是年青人,回來已經“鬢毛衰”。這50多年里,也許無數次夢回家鄉,無數次凝神遠望。可是,詩人為什么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像說話)
7.也許因為交通不方便,也許因為工作不允許,詩人一別就是50多年。終于年紀大了,終于能夠回到家鄉,你猜,作者會是什么心情?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背一背嗎?
激動:五十多年了,多少回舉頭望明月,多少回低頭思故鄉。現在,終于告老還鄉了,該有多激動啊!(背)
高興:是啊,回到了做夢都想念的家鄉,一定非常高興的!
難過:離開時還是孩子,現在都成老頭了,連孩子都不認識了,也許心里是有點難過。(背)
又高興又難過:一直做夢都希望回到家鄉,可是真的回來了,“我”怎么反倒變成客人呢?真是百感交集啊!(背)
8.帶著你的理解,你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詩。(齊誦)
四、了解詩人,拓展補充
1.那么有感情地背誦,知道詩人是怎么寫出這首詩的?(“偶”——偶然想到,“書”就是“寫”;“偶書”——偶然寫出的,隨意寫下來的。)
2.回到久別的家鄉,賀知章寫了兩首《回鄉偶書》,請看另外一首:
【 回鄉偶書(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
3.補充:賀知章是浙江紹興人,鏡湖就在紹興。賀知章告老還鄉之后,皇帝把鏡湖的一角送給他補貼家用,讓他安度晚年。
4.在中國的歷史上,賀知章是一位很特別的老人,因為他很長壽,因為他年紀那么大了還能平安地回到自己的老家,實在很難得。讓我們在《回鄉偶書》的背誦中記住這位老人,緬懷這位詩人。
偶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
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的真情實感。
教具學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詩句,激趣導入,提示課題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老師今天還來了幾幅圖,大家看看你想起了哪些詩句(出示圖),大家說得真好,是呀幾句簡單的詩句就可以描繪出我們看到的景象,這就是詩歌的神奇之處。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看看它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它是:《回鄉偶書》板書課題:回鄉偶書
1、作者簡介。(他三十六歲外出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告老還鄉)
2、重點書寫:偶師板書偶,邊釋字形,學生跟著書空右半邊;讀“偶”。
3、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書是什么意思?學生:(書本),練習生活實際,誰有寫書法的落款時寫的:**書。(對是寫的意思)偶然間寫下的詩。
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說詩句,讓古詩走向生活,啟發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古詩,明白學習古詩的作用、意義,感受古詩的魅力。增加學生語言積累}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
2、自讀全詩,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加強識字:抽生讀詩,其余聽讀,評價,正音。
{設計意圖: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識字、讀通課文排除學習困難,讓學生讀有所獲。}
三、知詩意
師:老師剛才說這首詩中也有一個“客”字,發現它了嗎?
生:“笑問客從何處來”。
2、師:再讀讀這句詩,思考一下: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么發現或疑問?
生提問:客是誰?從什么地方來的客?為什么要來?
師:同學們都很會動腦,提出了幾個很好的問題。老師再來問你們一個問題:這個“客”是“客”嗎?
現在請孩子們仔細讀詩或觀察插圖,去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充分放手,給學生探究、交流的時間和機會。}
4、指名回答剛才的問題。
例:(1)從詩中“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來看,他是客,那些不認識他的孩子把他當作“客”了。
(2)在插圖中也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客”,因為他騎著馬,馬馱了一大包行李,這也是那些小孩認為他是“客”的原因。
(3)他不是客。這首詩是賀知章寫自己的回鄉經歷,他三十六歲外出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告老還鄉,你們看第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就是這個意思。
你能從詩句中找出反義詞嗎?
(設計意圖: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并重)
(4)從第二句詩“鄉音無改鬢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這個地方的人,還說著這里的話,幾十年了都沒改變鄉音。④為什么沒有變?(說明詩人熱愛家鄉、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5)出一個難一點的.問題:你能不能用“雖然……但是……”說一句話,還可以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5、師:是呀!詩人三十六歲離開家鄉,到八十五歲才回來,整整五十年哪!多少個日日夜夜啊!詩人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可因為公務繁忙、交通不便就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而今,終于盼到了這一天!想了多少年,夢了多少年,家鄉的一切還如我想像中的一樣嗎?大家一起來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師:面對“鬢毛衰”的作者,“兒童”是怎樣的呢?
6、我會說:
賀知章小時侯離開自己的家鄉,直到老了才回來。在鄉間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們地問:“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突破本課理解上的難點。通過詩句意思的理解來讓學生體會,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久別家鄉思念故鄉的感受}
四、悟詩情
1、師:如果你就是賀知章。離開家鄉幾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遇到詢問自己從哪里來的兒童,請你想象一下,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
生說感受。
2、師:是啊,歲月在少年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日子給烏黑的頭發染上了白霜。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不再是從前的模樣,家鄉的人與事每天也在變幻,但唯一不改的是游子的那顆回家的心,唯一不變的是對家鄉深深的愛。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深深的愛、濃濃的情再次朗誦全詩。
生自由練讀。
有人說一首好詩就是一首動聽的歌曲,那么這首詩究竟是歡快的歌曲,還是憂傷的歌曲呢?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放進詩中,美美地讀一讀這首詩。
3、指名讀,師適時指導語氣和節奏。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⑵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思鄉)
{設計意圖:簡單了解詩意后,鼓勵學生讀出節奏,為下一步讀出感情做準備。}
⑶小結:是啊,“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⑷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讀出不同的韻味,進一步感悟作者復雜的感情。}
五、指導書寫。
1.請學生自己先描一描“客、何”,注意觀察有什么不一樣?
2.指名說。
3.重點指導“客”的書寫,問:寫“客”時應注意些什么?(上下結構應寫得緊湊,下面“各”的撇捺要寫得舒展,“口”是扁口)。
4.師范寫“客”
5.左右結構的“何”書寫時應寫得怎樣?(左窄右寬)
6.生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放古箏樂)。
7.同座位互相評價,寫得好的字加上星。
8.展示。
六、作業:
選擇其中的一項完成:
1、古詩配畫。
2、對古詩進行故事續編。
3、課外閱讀賀知章其他的詩。
(設計意圖:這種作業形式能體現層次性。)
教學反思:
上完了整節課,感覺學生學的輕松愉快,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古詩的教學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開放的富于情境的學習環境。古詩所描述的是古時候的人和事,是濃縮的幾個字,十幾個字,必須借助圖畫等有效的輔助手段,創設詩中描述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通過看、讀、說、演等一系列的活動來體會感悟。
2、突出以讀為本,落實“讀準——讀出韻律——讀出感情”三部曲。在讀中鞏固生字,在讀中了解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個別讀、范讀、齊讀、賽讀、引讀多形式、多方法,一切盡在讀中。
3、抓住“詩眼”,突出學生自主。詩意的理解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學中切忌老師包替講解,而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感悟,再抓住“詩眼”,引導點拔,學生方能把握。
偶教學設計7
飛翔的大雁用杖頭偶,對話的人物用布袋偶,背景用投影偶。
設計意圖:了解外國偶戲的種類及流派,為后面的偶戲海報設計、門票設計、舞臺設計、表演等奠定基礎。
師:一出好的偶戲,有偶戲道具設計制作和演出兩部分組成。
在偶戲道具的設計制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造型、色彩、材料的質感等要符合演出的需要,充分展示創造者的風格。
在演出方面,偶戲是空間與時間交叉的'藝術,偶戲的姿態、移動的方式、節奏等都是詮釋角色個性的關鍵。
另外,音響、音樂、舞臺及燈光也是一臺好的偶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師:同學們想想看,演出前除了以上說的這些,還要有哪些準備工作要做?
生:貼海報、做廣告、賣票、印制劇情說明書??
設計意圖:了解偶戲的整體流程,為模擬組建偶戲劇團演出做好鋪墊。
師:這節課我們就組建一個“***班級偶戲劇團”來策劃一場演出好不好?
班長和各小組組長到臺上來。
班長,你就是總經理。各小組組長就是各部門的部長了!我要看一看“***班級偶戲劇團”是不是一個團結協作,有條不紊的團隊!
(根據上節課制作的偶戲道具,商討一個劇情,確定劇名《*****》。)
(第一次作業)
現在我這個藝術總監為各部門分配任務:
第一組,劇務和演出組,準備好演出的戲偶和舞臺,排練節目。(戲偶用前節課做好的偶戲道具)
第二組,負責設計廣告招貼和門票,并負責張貼和買票。
第三組,負責設計劇情說明書,并負責說明書的發放。
第四組,你們布置劇院觀眾席位,然后扮演發燒友、戲迷、文明的觀眾!注意認真看招貼,排隊購票,仔細閱讀劇情說明書,做好文明觀眾。
總經理,你要協調好各部門的關系,把握好時間,用十五分鐘時間完成各項任務。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信心做好自己的分工?
好!現在各部門開展工作!
偶教學設計8
一、教材理解
“信封紙偶”是浙美版第二冊第10課教學內容,屬于設計、應用領域。個人認為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既要強調形成創意,又要注重活動的功能目的。信封作為信件的外包裝,外形固定(或正方形或長方形)較為呆板,然而經過學生一番巧妙的設計、制作之后。把它變成信封紙偶,就變得生動可愛,富有情趣,再配以表演活動,就使它具有生命力。而這一切都歸功于小朋友非凡的創造力、巧妙的構思、稚拙的動手能力。在活動過程中他們體驗了動手操作、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根據以上理解我確定了以下重難點,并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在信封的合理位置剪出伸手指的小孔。
難點:能制作出表現自己獨特喜好的裝飾紙偶。
三、教學目標
1、了解信封紙偶的特點及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學習會簡單制作一個信封紙偶玩具。
3、在學習制作紙偶的過程中,體驗動手操作、游戲活動帶來的樂趣。
四、課前準備
學生:信封、各種彩紙、膠水(或固體膠)、剪刀、彩色筆(或油畫棒)。
教師:信封紙偶數個,信封,彩紙、雙面膠、剪刀、彩色筆。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紙偶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位新朋友。
師:瞧!它是誰?你們知道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嗎?
生:……
師:信封有什么用處?
生:保護信件、保密。
2、教師小結
師:像這樣用信封做的紙偶,就叫信封紙偶。板書課題:信封紙偶
[設計意圖:出示信封紙偶,導入課題。同時讓學生簡單了解什么是信封及它原有的作用。]
(二)新授
1、嘗試剪洞[設計意圖:學生思考探索,解決剪孔位置問題,突出重點、]
師:懶羊羊有個問題想考考大家,注意它的小手位置有兩個小孔,你們能用哪種更簡便的方法剪出來?(學生思考)
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如果其他同學有更好的方法,再讓他上來示范)
師演示小結:剪小孔的位置在信封上下對折后左右兩邊的地方,或者是信封左右對折兩條邊的地方比較合適。可以在剪之前根據自己手指的大小用鉛筆畫一畫,這樣可能會更好。
2、裝扮紙偶[設計意圖:示范制作,幫助學生制作出有個性裝飾的紙偶作品,解決本課教學難點]
師:接下來,老師給大家變一個魔術,想不想看?
(將剛才演示剪洞的空白信封換成一個男孩紙偶)
師:這個信封紙偶是用哪方法制作的?
生:彩紙拼貼加添畫法……
師:那這個紙偶是怎么做的嗎?誰能說說它的步驟?
生1:先做臉,再做上衣服
生2:在信封上畫上眼睛、嘴巴
生3:還可以加上腳
師:同學們講的真好,那大家來看一下老師是怎樣做的。
師:拿出剛才剪好小洞的信封,然后再把信封口朝下。
(1)紙偶形狀大小的確定
師:我想先用彩紙做一個臉
師演示畫了兩個圓,老師這里有兩張臉,有什么不同?你覺得用哪張臉更好呢?
生:……
師:為什么?
生:……
師:小的臉和身體不協調,大的臉還可以把信封角遮住,非常可愛。
師:接下來要做它衣服,除了彩紙貼,還能怎么做?
生:……
(2)用彩色筆添畫眼睛等細節問題。
(3)顏色的選擇
貼嘴巴
師選了兩種顏色,一種是和臉的顏色一樣的,一種是和臉的顏色不一樣的
師:你覺得哪種顏色好?為什么?
生:……
師:一個男孩的紙偶娃娃做好了,簡單吧?
同學們再看,我這里也是一個男孩子,你們看看他跟這個有什么區別?
生:這個是用蠟筆直接畫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除了可以彩紙拼貼加添畫法,也可以是畫筆畫或者是用彩紙拼貼。
(三)欣賞作品(將紙偶掛在繩子上出示)
師:今天懶羊羊來這里他是有任務的,他想在我們班舉行一個信封紙偶選美比賽。我們來看一看它都邀請哪些紙偶娃娃來做嘉賓?
把信封紙偶一個一個掛在繩子上(有動物的,蔬菜的,水果的,人物的,其他的)
(四)學生創作(配上音樂)
師:小朋友信封可以做成這么多的紙偶,現在你想把你手中的信封,變成什么樣的呢?
生:……
師:接下來,老師要說一下選美比賽的要求:這次比賽只允許10個參加。只要做得好、動作快的就有機會。有些動作比較慢的同學可以兩個人合作。
小朋友趕緊把你的信封打扮一下,我們去參加比賽吧!
師巡視指導
(五)作品展示
師:在繩子上做好1——10的編號。
1、師:做好的請你們把自己的名字寫信封后面。(老師把做好的作品掛到繩子上。)
2、師:小朋友我們要評出三個獎分別是:創新獎、可愛獎、明星獎。你們覺得創新獎應該幾號,為什么?……
生:……
2、小結:
師:小朋友今天學會用信封制作可愛的玩偶娃娃,回去以后再把你們的紙偶打扮得更加漂亮,下次再來比賽!
(六)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節讓學生利用信封制作紙偶的手工課。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最擔心的是學生制作會比較慢,到時候會來不及作品展評。本課我的設計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我采用了學生現在非常喜歡的卡通形象“懶羊羊”制作的信封紙偶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主題。
第二環節:新授
首先要解決的是本課的重點,如何讓學生在合適的位置剪出伸手指的小洞。我先讓學生觀察小洞的位置,再讓一學生上臺嘗試剪,其他學生認真觀察,是否正確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在鼓勵學生上臺。最后我把學生的方法總結一下,再演示可能發生的錯誤。本環節我的評價過于簡單。
接著是分析制作紙偶。我通過一個小魔術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然后引出一個紙偶,讓學生觀察紙偶分析制作方法及步驟。最后是我的示范。教師示范我當時很猶豫,要不要示范,示范擔心會限制學生的想象,不示范又擔心有些學生不會做。最后還是照顧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在示范中我也向學生滲透制作方法的多樣性,及制作中顏色的.選擇對比。但是在這里我出現了一個差錯,原先準備的粉紅的嘴唇,卻變成了黃色的,因此我只好問學生如果選用跟臉一樣的顏色好嗎?
第三環節:作品欣賞
在這個環節我設置了一個情境。聯系“懶羊羊”說他今天要到我們班舉行一個信封紙偶的選美比賽。看看他都邀請了哪些嘉賓。出示各種各樣的信封紙偶掛在繩子上。學生通過欣賞作品,感受信封可以制作成各種種類的紙偶,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
第四環節:學生創作
這個環節我考慮到學生的動作會比較慢,沒時間意識。我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參賽條件:本次比賽只限制10名選手,只要制作動作快又好的,就可參加。動作慢的可以合作。這樣的話,就充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又照顧到動作慢的學生。大大節省了本環節的時間。我在本環節中看到有些學生做的很好只因為慢了一些,我就臨時增加了幾個參賽名額。這樣也保持學生的積極性。
第五環節:作品展評
本環節是我自己認為最大的敗點。我讓學生評選出幾個獎項,在最后的明星大獎上,有幾個學生就爭執了很久,我只好讓學生們投票選擇。在這里我拖了太多的時間。其實在設計這個環節時我也考慮過別的老師說的貼星星的
方法,但當時考慮到學生一上臺紀律就會亂,后來就放棄了。課后許多的老師都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只要說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表現的很好,所以今天每個都是大明星。就可以一刀截下來,我受益匪淺。
總結原因還是我自己的課堂調控的能力還有待加強。當時整堂課我都非常的緊張不自信,人都很堅硬,跟學生的互動也不是很好,對學生的評價也不是非常到位。但是本次活動也大大增強我的自信心,現在我不會很緊張了。這次活動是很寶貴的經驗,讓我踏出勇敢的一步。以后有這樣的活動我會積極的參與,不斷的磨練自己。
偶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學習紙偶的裝飾方法。人美版第九冊教案 第5課 偶戲
2、培養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的綜合素質。
3、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教學重點
收集一些布袋偶戲的資料。
教學難點
偶戲道具的裝飾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廢舊材料、線繩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偶戲是我國戲劇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偶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民間藝術瑰寶。偶戲的種類較為豐富,有提線偶、仗頭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戲的表演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人美版第九冊教案 第5課 偶戲
2、討論交流
課前我讓同學們本地區的`偶戲和偶戲的歷史。下面請各小組把你收集的偶戲的資料
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課人美版第九冊教案 第5課 偶戲
1、欣賞課文圖片
請同學們看書,和同學討論課本上的偶戲這幾幅圖片都是什么偶戲?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發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師:看!有那么多的裝飾方法,偶戲我們也來試一試吧,每個小組裝飾一個小紙偶,組長作好分工,看哪個組能在五分鐘之內裝飾好并且拿到講臺上來。
生:(按組裝飾小紙偶。)
師:噢,上來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裝飾它嗎?
三、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環節說明及反思: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裝飾方法和材料馬上應用起來,并且通過學生的評價進一步探究紙偶裝飾的一些要素,如:顏色的搭配、和諧、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進一步地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同學們已分組編好了童話劇,還根據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紙偶。現在,開始裝飾我們的紙偶。注意要美觀,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組就可以表演童話劇了。看哪個組做得又快又好。現在開始。
生:(分工裝飾小紙偶。)
五、現在來看看我們的童話劇表演,好嗎?你們除了看表演,還要觀察紙偶是怎樣裝飾出來的。
六、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裝飾了我們的小紙偶,并進行了童話劇的表演。只要用心觀察,我們還可以發現更多的裝飾方法和材料。除了用紙偶表演童話劇,還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話劇,請大家欣賞它們的裝飾。(放錄象)
偶教學設計10
一、師生交流引入情境
1、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首古詩叫《詠柳》,你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
2、介紹背景。
你們還記得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出示詩人圖片)對,他是詩人賀知章,他以寫七絕為見長。他一生做官順利,直到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在離開京城時,文武百官都來送行,直到城門外,唐玄宗還親自寫詩送行,真夠風光榮耀。當他以一個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闊別了五十年的故鄉時,又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偶書》。(師板書課題)
二、質疑點引明確目標
理解“偶書”,這里的“偶”“書”各是什么意思?
2、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偶然間寫下的詩。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三、自主研究經歷感知
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⒈生自學,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⒉檢查反饋:
a.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齊讀生字新詞。
b.指名讀詩、范讀、生畫節奏
c.分組讀詩d.齊讀古詩
四、合作交流觀點整合
⒈學習第一句(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讀。
(2)點擊重點詞語:少小、老大、鄉音、無改、鬢毛衰
引導學生邊觀察插圖邊說意思(板書:少小、老大、音無改、鬢毛衰)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
(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4)師歸納,生質疑: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么要問的?生1:為什么幾十年后作者還回到家鄉來?生2:這時他的心情如何?
(5)師:看來同學們不僅會讀,還會思考。那么你們能“從鄉音無改”與“鬢毛衰”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6)指導朗讀: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闊別多年后又返回到養育了自己的家鄉與故鄉的.人們團聚,想到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時一定會興奮不已。現在誰能用讀出作者此時的喜悅心情?(指名讀、齊讀)
( 7 ).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⒉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2)學生運用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行詩的?
生:(試說:我是抓住。師補充口頭提問:客在這里指誰?[結合看圖]何處是什么意思?誰再來說說?)
師:幻想當時的情景,你認為兒童會說些什么呢?
生:(自由說)
師:你能想像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
(無奈、憂傷)
誰能通過朗讀來表達這種感情?
(3)指導朗讀古詩
3、串講詩意,體會情感:
(1)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2)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思鄉)
(3)小結:是啊,“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4)創設情境:
賀知章爺爺三十六歲離開家鄉到外地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回到家鄉,整整五十年哪!他時時刻刻都在想念家鄉的親人,盼望著可以早日回家鄉看看,每當他看見天上的明月圓了,他會默默的吟誦起李白的靜夜思——(生齊誦)
每當遇見故鄉的故人時,他想問問家里的近況,可最終,他只是像王維一樣,問了問窗前的寒梅——(生齊誦王維的《雜詩》)
現在終于盼到這一天了,
當他走在回鄉的路上時,他說——少小離家老大回當他從鏡湖看見自己斑白的兩鬢時,他說——鄉音無改鬢毛衰
當他看見村里的孩童時,他說——兒童相見不相識當孩子們把他當做客人時,他說——笑問客從何處來?(4)指導朗讀。
(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4、挖掘課程,欣賞佳作
同學們,賀知章回到故鄉后,面對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寫了兩首《回鄉偶書》。剛才我們學習的是第一首,現在請同學習們欣賞第二首,一起與作者體會回到家鄉的那種感受。
師誦讀: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五、體驗感悟延伸發展
師:同學們學得真起勁,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與同伴合作演一演。
(提示:如果你是賀知章,離開家鄉幾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鄉,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你當時看到的、聽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樣嗎?)
1、(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3)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2.齊背古詩,并邊背邊想象情景。
3、示范指導,培養習慣
(1)讓生找出本詩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確書寫。
(2)學生試寫(每個生字各寫2個),師巡視,生寫后互檢。
4、自主學習,培養能力。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這首古詩時采用了,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的,你能不能采用這樣方法來學習第二首古詩《贈汪倫》呢。課下自己試著學習第二首古詩,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
偶教學設計11
課題:指偶劇院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的:
學習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通過折、畫手指玩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通過紙工小舞臺玩一玩,體驗美感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分析:
小朋友愛操作玩偶,邊講邊演,其樂融融。操作手指玩偶最能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愿望。本課教學溶折、剪、畫、講、玩為一體。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制作過程的指導,而且還應引導學生玩得有趣,有意義。
教學重點:抓住動物面部的主要特征,折、畫能套在手指上的動物玩偶。
教學難點:折、畫出耳朵和面頰長短不一的動物玩偶。
教具準備:手指玩偶范例若干個、教學課件、紙工小舞臺一個。課件、多媒體教學系統。
學具準備:每人2—3張正方形紙、水彩筆或油畫棒一盒、剪刀一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2月15日——12月16日
活動一:
激情引趣:
學生欣賞,初步感知美的形象
播放兩分半鐘《各種各樣的動物》,學生觀賞。
課件顯示《各種各樣的動物》,學生觀看。
活動二:
交流探討:
1、教師出示紙工小舞臺,操作表演“老虎”玩偶,導入課題。
2、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審美
(1)出示動物玩偶紙折的步驟圖,小組討論,并講一講具體折法。
(2)小組之間討論一下,從第一步到第七步是怎么制作的。待會兒請小組的代表說一說。
3、學生折一折。
⑴學生回憶步驟圖,比一比誰最快、最完整的折出。
⑵學生再次觀察步驟圖,解決第一次折紙中出現的問題。
4、教師引言提問:“動物玩偶折好了。猜猜看,接下來做什么呢?”
5、教師出示動物玩偶范例,學生欣賞,并找出錯誤之處。
活動三:
欣賞、評價交流:
1、學生欣賞范畫①和范畫②,小組討論兩幅范畫形象不同之處。
2、教師提問:“動物耳朵尖的、圓的、下垂的分別怎樣制作呢?”
3、教師演示不同動物的頭部畫法,學生欣賞。
活動四:
發展階段:
⒈學生折畫動物頭飾,師生相互交流。
教師出示紙工小舞臺。
學生制作,師生共同探討。
⒉學生通過紙工小舞臺進行表演。
活動五:
學生欣賞,相互評價作品
⒈學生交換制作的動玩一玩,說一說。
⒉教師以“虎大王”的身份宣布全班同學制作的小動物都被招收到森林劇團。
第二節
施教時間:12月17日——12月19日
活動一:
教師宣布動物劇團開始演出。
各小組討論自己組準備演哪一出戲并分配角色,大家一起討論具體的場景和對話。
活動二:
各小組隨著相應的音樂表演童話劇。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相應的語氣、動作進行表演,觀眾可以給予適時評價。
活動三:
交流參與這次活動的感想。
引導學生愛惜作品并在活動結束后妥善保存自己的作品。
課后拓展:
1.對身邊能找到的各種材料感興趣。
2.把美術課上所獲得的綜合能力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上。
札記:
我用學生熟悉的.《天線寶寶》的造型作了幾個范作,找學生和我一同表演。這樣的導入激起了學生極大的創作欲望,在我的引導下,他們很快的分好了組,合理的分配了角色并進行制作。提高了創作的效率。所以說教師在做范作時要多動腦筋研究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一定要作出能夠感動學生的范作。
偶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客、何”2個生字,會寫“音、客、何”3個生字。
2、情感目標:
理解領悟詩意,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力目標:
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1、談話、激發了興趣: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你愿意背給大家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2、導入新課:同學們背誦的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國詩歌是文學寶庫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這藝術的河流中,我們心曠神怡,今天就讓唐代著名的詩人賀知章老爺爺帶領我們再一次走進古代詩歌中。
3、作者生平
賀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詩人,這位老爺爺年輕的時候離開了家鄉去外地求學,他克服困難用功讀書,因此他的書讀得非常好。后來他到京城去當了大官。他和唐代的另外一位著名的詩人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常常在一起作詩,相處得十分融洽。八十三歲那年,賀知章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家鄉。他回到村口會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偶書》就知道了。(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師:讀了課題你知道“偶”“書”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嗎?(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書:寫,偶書:隨便寫的詩。)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回到家鄉,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寫下來。)
5、師:你真能干!那么詩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讀詩,初步感知。
1、師: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翻到115頁,自由地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師:老師發現你們讀得可認真了,接下來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比比誰的字音讀得準。
3、師:好了是嗎?那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了,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讀準了。(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誰愿意來試試?(2個)下面我請一位小老師來帶領大家讀,誰行?(1個)我們一起來準確地讀一讀。
4、師:小朋友們讀得太棒了,這回老師要把生字寶寶的帽子摘掉了,你還能認出他們嗎?(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讀
5、師:把掌聲送給這列小火車。接下來生字寶寶和他們的朋友在一起了,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出示不帶拼音的詞語)
6、師:生字寶寶真想請它們的朋友來家里做客,而我們今天學的古詩里正有這個“客”字,你找到了嗎?(生:笑問客從何處來)
(二)緊扣“客”字讀詩
1、師:請再讀讀這句詩,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么疑問嗎?(“客”是誰?賀知章。“客”從哪里來?板書“何來”“客”來做什么?)
2、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提了不少好問題。老師也來問你們一個問題:詩句里的“客”也就是賀知章是指從外地來這里做客的客人的嗎?(板書“客?”)(生交流:賀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從詩歌的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3、師:他從小離開了家鄉,到老了才回來。這五十年的時間里發生什么變化?
(生:鄉音無改鬢毛衰)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回鄉偶書》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小動物過冬教案“黑板”跑了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夕陽真美教案 第二課時沉香救母(二)教學設計閃光的金子教學反思蘋果落地”說純系無稽之談,應從課本中刪去酸的和甜的教學設計《有趣的發現》說課稿查看更多>>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4、師:“鄉音”是什么意思?(家鄉話)“鬢毛”呢?(頭發,胡須)
是呀,雖然家鄉話沒有改變,但賀知章爺爺已經——老了,誰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這句詩?
5、師:“鄉音的“鄉”就是――(故鄉,家鄉的“鄉”),誰能用“家鄉”來說一句話?{我們的家鄉在保亭,}如果將來有一天你離開了家鄉,你會想念家鄉嗎?(會!)那你明白賀知章爺爺為什么要回家鄉看看了嗎?(想家鄉)板書
6、師:我們學校的周老師離開自己的家鄉山東到我們毛岸教書,每當過節時不知周老師會不會想念自己的家鄉?我想請我們班的一位小朋友當小記者采訪一下周老師離開自己家鄉的心情,誰愿意去采訪一下呢?(相機指導:采訪時要用上禮貌用語)
7、謝謝周老師讓我們能更深刻的體會到賀知章老爺爺的心情,現在讓我們一起帶著思念家鄉的心情讀第一句詩吧(指導朗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8、師:賀知章爺爺年輕的時候離開家鄉到外地做官,到八十多歲才回到家鄉,整整五十年哪!他時時刻刻都在想念家鄉的親人,盼望著可以早日回家鄉看看,現在終于盼到這一天了,可家鄉的一切還和他記憶中的一樣嗎?(生:不一樣了,親人沒了。)
9、師:是呀,如果你是賀知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生:憂傷)
10、師:五十年了,許多事情都已經改變了,難怪家鄉的小孩子會把我當作客人,笑著問我從哪里來?詩中哪兩句說的是這個意思?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1、師: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會以怎樣的心情問我呢?(開心,快樂)
12、師:那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無奈)為什么?讓我們一起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詩歌吧(。指導朗讀——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3、師:你們讀得真投入!讀出了自己的感悟,讀出了詩的韻味。周老師也想讀一讀,行嗎?
14、師:想把這首詩歌記在心中嗎?那就試著背背吧。指名背——分組背
三、串講詩意,體會情感:
1、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
(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2、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思鄉)
3、小結:是啊,“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4、今天和同學們在同一間教室學習了這一首古詩,看到同學們認真學習的樣子,感覺到很高興,也感謝賀知章讓我們讀到這么好的思念家鄉古詩,也謝謝同學們能認真學習!
六、板書設計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小離老回
音未變發已白(思念家鄉)
客兒童不識
笑問從何處來
偶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課時)
《春日偶成》(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含板書設計)
調整修改
一、復習導入
1、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江南春》,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2、在這美好的春光里,你們最想干什么?(春游去、放風箏、……)
3、師:熱情的春姑娘向大家發出了這么多邀請,北宋有一位大詩人程顥也加入了春游的隊伍,并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春日偶成》。
4、這位大詩人就是程顥。出示:程顥(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學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河南洛陽人。他與其弟程頤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他們的學說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他的詩大分為兩類,一類是申述理學宗旨和描寫山水閑居生活。
5、這首《春日偶成》應該是屬于——描寫山水閑居生活的。齊讀詩題,解題:春日就是春天里的一天,偶我們可以組一個詞——偶然,成在這里的意思是?(寫成)詩人為什么會偶然寫成這首詩呢?(詩人看到美麗的春色,偶然生出靈感,詩興大發,寫成了這首詩歌。)
那誰能連起來完整地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春天里的一天,詩人看到美麗的春色,偶然生出靈感,詩興大發,寫成了這首詩歌。)
二、范讀正音,讀出韻律。
1、要學好一首詩,首先得讀通讀準,這首詩里的字都是熟面孔,相信這難不倒大家。其次,詩歌詩歌,就像唱歌一樣,還得讀出節奏韻律。(板書:讀出韻律)下面聽課文錄音來讀一讀,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的朗讀來試著畫畫節奏。
2、聽錄音讀,自由朗讀。
3、指名讀,相機正音。
4、齊讀。
三、讀出畫面。
過渡:詩人究竟看到些什么美景才會偶然有了靈感而詩興大發呢?我們讀詩還得讀出畫面。(板書:讀出畫面)我們首先來讀讀詩的一二兩句。
1、品讀一、二句
可以緊扣詩句中你讀來最有感覺的字詞,試著展開聯想,用文字把你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如果碰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作上記號,一會我們一起來交流。(出示學習目標:細細品讀前兩句詩:1、緊扣詩句中你讀來最有感覺的字詞,試著展開聯想,用文字把你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2、圈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2、交流。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你們已經讀了這么多遍了,更能夠走進詩歌所描寫的畫面。哪位同學來給我們描述一下。
(2)、來到郊外,你只看到了這些景物嗎?你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遠處的連綿起伏的山穿上了青色的.外衣,清澈見底的小河中魚兒在自由自在地游玩嬉戲,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小腦袋,樹上的黃鸝鳥在歡快地歌唱……)
(3)、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解詞:傍:靠近。 隨:沿著。過:到。前川:前面的小河。川字一看就知道是“河”,這是一個象形字。
(4)、這么美的景色,你能用自己熟悉的成語來描繪嗎?
(春光明媚、姹紫嫣紅、風和日麗、鶯歌燕舞、草長鶯飛、春光明媚、姹紫嫣紅)
(5)、能把這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接近中午,我走出了家門,天上的云淡淡的,風輕輕的,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穿行于花叢綠柳之中,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前面河邊了。)
(6)、看著大家描繪的一幅幅畫面,老師知道大家已深深地走進了古詩,展現了你們的豐富的想象力,并融進了自己的深切感受。是呀,淡淡的白云,輕輕的春風,鮮艷的花朵,依依的綠柳,都在近午的暖融融的日光里,營造成了一種大好春色,怎不令人怡然生愛?真美,把詩句讀一讀,能讀美嗎?
四、讀出情感
1、品讀三、四句
(1)、讀詩除了讀出韻律、讀出畫面,還要讀出情感來。(板書:讀出情感)請你細細品讀三四兩句詩,從中找出最能表現詩人當時心情的一個字。(樂)
大詩人程顥整天忙著研究學問,就像我們整天學習一樣,今天他為什么會這么高興呢?看書上的插圖,他笑得那么燦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你理解嗎?
(他看到景色很美麗,所以微笑!、他感到難得的輕松愉悅,所以笑。這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內心快樂,偷著樂。)
(評價:你們可真是他的知音。揣摩的很有見地,不僅豐富了詩人的感受,而且更多地融進了自己的理解。)
(2)、但是 ,當時的人們理解他的心情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有什么不理解的詞語?
解詞:時人:當時的人。 識:知道、理解。余:我。(你知道“我”在古代還有哪幾種稱謂嗎?臺、吾、余、印) 謂:認為。 偷閑:忙里偷閑。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
(人們不知道此時我的心里是多么快樂,還以為我是在學年輕人的樣子,趁著大好時光忙里偷閑去玩耍呢。)
是呀,因為詩人平時忙于講學,整個心思用在了傳經布道上,哪有閑暇賞花觀柳、沉醉于春光之中呢?今天,偶然出門散散心,適逢風和日麗,花香柳眉。作者這份癡迷的模樣,如癡如醉,簡直返老還童一般,別人怎么不認為他是一個老孩童——將謂偷閑學少年。
(3)、能讀出詩人的這種快樂嗎?(指名讀,齊讀)
(4)、小結:這首詩一、二兩句寫景,三四兩句抒情,表現了內心讀后的歡樂情懷,有景有情,可以說是——情景交融。寫詩如此,我們平時寫作文也是如此,在寫景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抒發自己的心情。
2、對比感悟。
編寫教材的學者對于每一篇課文的選擇和編排都有著獨特的用意,可以說是匠心獨運。回顧一下我們上學期所學的24課《古詩兩首》:《元日》和《江雪》。它們有著相同點,那就是都是描寫冬日的景象,但又表達著作者不同的情感:《元日》在熱鬧中蘊含著王安石對于推行新政的一種理想與期盼;《江雪》在孤獨寂寞中寄托著柳宗元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懷。
與《春日偶成》編排在一起的是《江南春》,那么你覺得這兩首詩又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呢?
請小組四個人合作討論,然后請一位代表來表達你們一組的意見。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總結:是呀,一樣的春景,兩樣的心境,同樣是將春景描寫得如此美麗,但前者流露著對南朝滅亡的惋惜,一種傷感之情油然而生;而后者則將自己的快樂表達得淋漓盡致。)
再一次痛痛快快地讀出詩人的快樂!
五、拓展延伸。
自古以來春天一直是文人墨客所描繪和歌頌的對象,今天老師也從中擷取了我自己喜歡的兩首描繪春天的詩,請你們自己來讀一讀。參照學習古詩的步驟,看看你們能從中讀出什么樣的情感。(出示:《春夜洛城聞笛》和《送元二使安西》)
(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來歸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所以第一首應是表達了詩人濃厚的思鄉之情;第二首表達了詩人深摯的惜別之情)
六、課后作業:
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可以用詩、用畫、用歌來表達你心中的春天。
教后反思
一看到這首詩就很是喜歡:“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那綠的草,紅的花,歡快的鳥帶給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輕輕的風,每個字都浸透的美的體味。詩人用精煉而淺顯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唯美的畫卷。這一美景,不僅成為詩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印記,也感動了生活在當今快節奏生活中的我。“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這首詩讓我深深地沉醉在了這個美麗的場景,沉醉于這有著無限魅力的春天。
一直沒有上過古詩的公開課,這次也算是個挑戰吧。結合學校“互動課堂,學成導航”的教學模式,我在此課設計了三個主要的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
一是通過品讀一二兩句詩,讓學生通過想象,走進詩歌所描寫的畫面。在這兩句中,詩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稍做點染,就勾勒出風和日麗,色調和諧的春日美景,使人心領神會,入其境中。 我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讓他們的思維自由馳騁,緊扣其中的關鍵詞,用文字描繪出這樣一幅美麗的畫卷。確實不能低估學生的實力,他們所描繪的畫面讓我非常驚嘆,這也就為體會詩人的“樂”鋪設了很好的感情基調。 二是讓學生由景入境,揣摩詩人內心的快樂。讓學生緊扣一個“樂”字,用“時人”的誤解來映襯內心的歡樂,用“偷閑”來體會詩人望白云,迎輕風,流連花柳,徜徉河畔,悠然自得之態,讓學生反復品讀,反復吟誦,讀出了一個如頑童的老人,讀出了一份悠然自得。
三是讓對比讀詩。借鑒上學期學過的《元日》與《江雪》兩首詩的對比,讓學生揣摩編者將《江南春》與《春日偶成》歸于一課的用意。由于有了前兩首詩異同之處的范例,學生們自然就比較容易地讀出了這兩首詩的異同之處,不僅更深刻地體會了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更學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為今后的自主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雖然順利地完成了40分鐘的教學,但自我感覺并不是很好,覺得這節課還存在著很大的遺憾。
1、忽略了學習詩歌比較重要的“明詩意”這一環節。詩歌不是白話文,其中總有較多的詞語是學生不能明確理解的,如果讓他們共同探討也不一定能得出答案。作為一節公開課,總想讓每個環節都順利地“走過場”,于是索性就將這一環節淡化了。想在想來,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學生雖然粗略地明白的詩歌的意思,但是對于其中幾個生僻的字還是一知半解,并沒有真正地學會這首詩。其實,當學生出現迷茫時,我應該給予他們正確地引導,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效率。
2、不能正確地對待學生學習環節中出現的錯誤。當學生把“傍”理解為“傍晚”時,我應該讓學生再去讀“近午天”這幾個字,這樣學生自然就不會再出現這種理解的錯誤。其實,課堂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出現錯誤的過程,而作為一堂公開課,我更追求的是表面的“流暢”,忽略了學生是一個個有著獨特個性的活生生的知識的“探索者”,沒有很好地定位自己與學生的角色。
3、“導航學習”流于形式。四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畢竟有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努力地牽著他們的手在走,特意設計的幾個環節也避免不了“牽”的套路。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語言上,都是努力地引著他們往自己預設的答案上走,并沒有真正放手讓他們自主學,自主探究。
其實,要真正做到“互動課堂,學成導航”,感覺教師要做的前期工作還有很多。其中正確的引導學生預習就是一個很大的前提,否則學生對于所學的內容還是比較迷茫的。其次,還要對班上的學生恰到好處地分成學習小組,選好組長。同一學習層次的學生分成一小組利于他們的交流,容易產生思維的碰撞,但不利于后進生的進步。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分成一小組有利于后進生的前進,但他們幾乎就沒有發言的機會,容易造成小組內的“一言堂”。而且,如何來檢查既定目標是否實現,當課堂上出現不同的見解時,我們老師會不會讓他們 真正地暢所欲言,會不會正確地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感想,短短的40分鐘夠嗎?有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到實踐中探索,不斷改進。
偶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提高審美能力。
[智育目標]:指導學生為指偶表演布置劇院,模擬舞臺表演。
[素質發展目標]: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開動腦筋,制作指偶。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及技巧。
[教學難點]:能結合不同的材料和表現方法完整的制作一個有特色的指偶。
教學準備
剪刀、雙面膠、手工紙、彩色筆、毛線。
學生活動設計
組織引導學生自編小故事,根據故事人物、場景,運用學到的繪畫、折紙、剪貼或彩泥等造型技能制作所需各種道,培養造型、表達、思維能力,增強合作、探究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知、情、意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知
1、 欣賞木偶戲表演,并向學生介紹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芝麻綠豆官(木偶人物)。
學生與木偶人物交談,發掘木偶身上最大的特點?[必須由手來操縱]
2、 引入:
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個可以像芝麻綠豆官一樣在手上操作的小玩偶啊?
3、 揭示課題:指偶劇院
三、探索新知
1、嘗試:介紹木偶家族的另一個成員—指偶,由各小組的組長來展示。
2、思考:小指偶跟木偶的不同和相同之處。
3、討論:各小組組長將展示的紙偶帶到小組里進行討論。
A:組長將表演的感受與組員分享。
B:討論各小組不同指偶的制作方法。
4、探索: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想還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好的指偶。
5、總結:老師把小朋友的意見進行總結,并稍做示范、引導。
6、欣賞: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欣賞一些不同的指偶作品,學習別人的長處。
四、 作業:
分小組合作,編個故事并根據角色的分配來制作指偶。
要求:合理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指偶。
五、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輔導。
六、課后拓展
學生利用自己做的指偶玩具進行表演。
教學反思
本課為二年級上學期美術課中唯一的一次綜合探索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制作指偶,表演指偶劇來滲透音樂、指偶表演技巧、舞臺裝飾、變廢為寶等知識。由于知識量大,需用兩節以上的課時才能完成任務。作為本次研討的是第二課時,以《小熊請客》為題材來進行制作與表演,突出新課程的以下幾個特征:
1、改變學習方式,以活動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的個性與自主學習的特征,并在快樂的活動中滲透技能、技巧。
2、強調綜合探究的理念,讓美術學科能與音樂、戲劇表演、舞臺美術等進行牽手聯合,巧妙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整節課沉浸在藝術的氣氛中。
3、突出美術學科的特點,教師在學生討論完小組想制作的角色后,及時進行點撥如何運用現有的廢舊材料巧妙地制作所需的角色形象,然后讓學生想一想,還有那些不同的方法,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
4、強調評價的展示功能,在評價方式上以小組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使評價進一步民主化、多樣化,充分體現評價的展示激勵的功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偶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3、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體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濃濃愛鄉之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理解詩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三、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四、教學設計:
(一)從學生的生活經歷中導入:
你是哪里人,離開家鄉到了寧波,會想念家鄉嗎?你的爸爸媽媽呢?(指名外地的學生回答)看(出示幻燈片:回家),每年春節人們都會趕著回家過年,為了買一張回家的車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車站,多么感人的思鄉之情啊。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從小生長的故鄉非常依戀,有著濃濃的故鄉情結,人在外地而常常心系故鄉。
(二)揭詩題,釋題意: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描寫回家的古詩《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
板書課題:回鄉偶書
2、重點書寫:偶師板書偶,邊釋字形,學生跟著書空右半邊;讀“偶”。
3、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偶然間寫下的詩。
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范讀,聽清生字的讀音,聽清停頓。
2、自由讀:
(1)讀準生字的`字音,有節奏地讀通詩句。
(2)借助詞語手冊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想想每句詩大概講了什么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劃上橫線準備提問。
3、交流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與古詩朗讀情況。
a、檢查生字(幻燈片生字):讀生字卡片,重點記“鬢”的字音、字形。
b、指名讀古詩,評議要求:字音有沒有讀準(2個);停頓是否合適(2個);齊讀。
(2)說說你已經理解了古詩中那幾個詞語的意思。
估計學情:少小、老大;回、相見、相識、客、何處、笑問
(3)說說哪個詞你實在想不明白了?
估計:鄉音、無改、鬢毛衰
4、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說一句,幻燈出示一句詩意)用“雖然……但是……”接“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個句子。
5、齊讀:理解了詩的意思,我們應該比剛才讀得更好了。
(四)多種方法讀古詩,體會詩情。
1、說說你想帶著怎樣的情感讀這首詩呢?
喜悅:因為五十多年沒有回到故鄉了,是多么的激動和興奮啊。
重點品讀:少小離家老大回
難過:離開的時候還是小孩子,而回來的時候已經頭發都白了,很傷感。
重點品讀:鄉音無改鬢毛衰
師旁白:是啊,又高興,又傷心,這時候的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家鄉的變化,聽著家鄉話真是悲喜交加啊。板書:悲喜交加
2、還有兩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
師問:如果你是村里的小孩子,看見了一個八十多歲的不認識的老爺爺來了,你會怎么問啊?
師答:是啊,離開家鄉的日子實在太久了,以至于孩子們都把我當作遠來的客人啦。這是賀知章老爺爺深深的嘆息啊,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嗎?
3、指名朗讀整首詩,師生共同點評,評議要點:你覺得他讀出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4、齊讀
【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06-07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06-11
二年級上冊語文《回鄉偶書》教學設計07-13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學設計05-06
偶的組詞12-01
春日偶成03-21
《偶成》閱讀理解01-17
無獨有偶造句01-17
回鄉偶書賀知章08-16
回鄉偶書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