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情?
二、新授
1、板書課題。
2、問:兩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聞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這兩件事情給作者一個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溫暖)
三、為什么會讓人感到溫暖呢?通過“讀、悟、議、再讀”,重點體會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學習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
學生自由讀兩個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反復讀,體會阿姨和母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
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
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為什么不抱怨護士?”展開,讓學生各抒己見,明確了母親把護士看成女兒,寬容護士的舉動。“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再讀:
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質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課文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業設計
提供兩個情景讓學生進行寫話練習并交流。
【板書設計】
阿姨為奶奶推門──聽說 溫暖
母親原諒護士──親歷 溫暖
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執拗、憔悴、饋贈、真諦、璀璨、長吁短嘆、盛氣凌人”等詞語。
2、了解紀伯倫及其藝術風格。
3、了解課文內容,領悟詩中擬人形象的情感內涵。
能力目標1、強化朗讀,體會詩意推進的肌理和層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理解詩中多樣化的擬人手法。
3、領會兩首詩的思想感情,學習借物抒懷的藝術構思。
德育目標感悟詩作閃爍著的理性光輝,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教學重點1、反復誦讀,感受詩作清麗流暢的語言風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分析:詩中語意遞進伸展的層次。
教學方法:誦讀法自讀·點撥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紀伯倫的《組歌》中的兩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板書課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紀伯倫簡介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并疏解疑難字詞。
執拗(niù):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饋贈(kuì):贈送(禮品)。
真諦(dì):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鑲嵌(qiàn):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長吁(xū)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哎聲嘆氣。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紀伯倫散文詩清麗流暢的語言風格。
3、教師范讀,學生用簡潔的語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學生誦讀全文,主動質疑,提出問題,師生合作交流。
學生的質難問題有:
(1)“嗚呼!徹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縱使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這里的連接詞使用好像不合常規?
(2)“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死神的懷抱。”這句話如何理解?
教師點撥
四、指導研習,深層理解課文內涵
1、學生齊讀全文后,合作研討:
(1)這兩首詩中,作者的想象多數時候是緊貼著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開的。《浪之歌》中第二、四節寫到的潮汐現象,你了解嗎?詩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與海岸的熱戀形象的?
(2)《浪之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分析詩中雨的形象遞進伸展的層次。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課后習題)
板書設計
組歌(節選)
紀伯倫
《浪之歌》
擬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
人間:世界的守護者
杰
熾
作
熱
《雨之歌》
深
雨:滋潤萬物情
“傳情的信使”
(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
教學設計方案3
初中體育教學案例——全國中學生廣播體操
由于初一新生入學 廣播操《放飛理想》和《舞動青春》的教學就成了這學期的首要教學內容,廣播操《放飛理想》無論從教來講還是從學習來說都是一項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圓滿完成廣播操《放飛理想》教學的前提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僅以我的一節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來說明我是如何進行廣播操《放飛理想》教學的。
一、準備部分
在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發興趣導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我的課堂升溫,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級進行趣味游戲,并以此達到熱身的目的。因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是比較“稚嫩”、孩子氣還很重,適當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因為廣播操《放飛理想》有硬性的教學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書面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盡量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外,我依然采用了傳統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并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后,我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討論,互相糾錯,以此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并讓動作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范領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范,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現錯誤動作,在錯誤動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三、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比較簡單,只是一些課堂的常規,讓學生總結點評一下這節課的收獲,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后加強練習。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不僅教學經驗比較欠缺,在管理學生方面也不能達到完美的要求。廣播操《放飛理想》的教學內容基本完成,教學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在難度較大的教學教程中,總是有個別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處理,效果不是理想。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應該在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采用區別對待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侯,脾氣,供養,鄰近等詞語。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4、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媒體:
1、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
2、布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新詞。
3、生字詞卡片及白鵝的掛圖(或制作課件)。
第一課時
一,單元導讀,梳理要點
1、閱讀單元導語。
2、讀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師從三方面引導與梳理:學習內容,課文特點,學習要求。)
3、揭題,引入本課。(可結合出示掛圖或課件簡筆畫)
二,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學習小組檢查生字新詞的預習情況。(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師分類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如,8個認讀的生字,課文中注音的其他詞,待等容易讀錯的詞語。)
3、指名分自然段試讀。(注意正音,讀通讀準)
4、指導寫字。(引導觀察,發現,自主識記字形,重點指導筆畫多和字形復雜的字。)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白鵝 (用課文中的詞概括)
1、口頭填空:這是一只—————————————————的白鵝。(高傲,傲慢,從容不迫,一絲不茍,架子十足,有著老爺脾氣,需要人侍候……)
2、你從哪里知道這是一只高傲的白鵝 (引導學生找相關段落,并完成如下板書。)
姿態:左顧右盼
叫聲:引吭大叫
步態:從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識高傲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從哪里看出白鵝的.高傲。
2、品詞: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3、表情朗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作業
1、寫生字。
2、朗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引入新課
1、聽寫生字詞,訂正。
2、導入:你還從哪里看出白鵝的高傲
二,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識高傲
1、出示兩句話:
(1)鵝的叫聲很高傲。
(2)鵝的步態,更是傲慢。
2、討論:作者是怎樣把叫聲和步態寫具體的 找出重點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的寫法。
3、小練筆(填空)
(1)厲聲_______厲聲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厲聲______________大叫(從這五個詞中你體會到什么 )
(2)鵝的步調_______,_______的,頗像_______________出場。(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什么 )
三,研讀第五,六,七自然段,總結高傲
1、引導學生嘗試提出問題,并帶這問題研讀,交流。
如:(1)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哪些地方使我們發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鵝吃飯時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樣仔細觀察鵝的吃相 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4)鵝的吃相表現出它的高傲,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品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
(1)食料簡單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樣東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絲不茍,從容不迫;先……再……然后……)
(3)鵝老爺脾氣的句子。(每逢……就……責備,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揚長而去的句子。
3、返顧全文:鵝的高傲,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四,體會情感,朗讀背誦
1、作者寫鵝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過字面體會作者對鵝深深的喜愛之情)
2、朗讀,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五,作業
1、抄寫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2、觀察自己喜愛的一種動物,準備園地四的口語交際與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5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揮聯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說的理。
3、培養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通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鮭魚(guī) 停滯(zhì) 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悅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取:掠奪。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認為哪個比喻最形象,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斗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臺階。起初輕松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著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說,生命的表現形式卻千變萬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大多數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為什么“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愿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經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強,但繼續“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說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⑴ 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么?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的句子,說說作者贊頌了這類人的什么精神?
⑵ 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說說“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戰,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明家──珍惜時間,勤于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斗、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奮斗
生 征服廣闊領域 進取
在工場勞動
教學設計方案6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運動能力逐步增強,規則意識也逐漸形成,但合作互助的意識相對較弱,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在游戲中正確運用交往合作的能力,逐步積累合作互助的經驗。我依據班內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設計了體育游戲《跳跳車》,讓他們在自由組合的過程中,不斷嘗試并積累經驗,感受同伴之間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互助的技能。同時我選擇了貼近幼兒生活的游戲材料——米袋,并貼上了四種色彩不同的圖形,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以配對、分類組合等形式進一步鞏固對圖形的認知,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感知圖形,體驗游戲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鞏固雙腳蹬地跳躍的技能,發展身體的彈跳力。
2.鞏固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增強同伴間合作互助的能力。
3.感受體育游戲帶來的快樂,能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貼有各種圖形的米袋數只。
2.場地上畫有大型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圖形。
【活動過程】
一、開汽車進場。
幼兒開車進入場地,找一個地方停下來。
二、以檢查汽車的形式,開展熱身運動。
幼兒隨教師口令,做從頭到腳的'熱身準備活動。
三、幼兒取米袋,練習單人跳。
1.幼兒自取米袋,想辦法讓自己跳起來。
2.在場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大圖形,按箭頭所示沿圖形的邊緣跳一跳。
四、兩輛圖形一樣的跳跳車組合,練習雙人跳。
1.選一個和你一樣圖形的跳跳車組合,變輛雙人跳跳車。
2.兩人合作自由跳。
3.在場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大圖形,按箭頭所示沿圖形的邊緣跳一跳。
五、四輛不同圖形的跳跳車組合,練習四人跳。
1.四個幼兒組合,變一輛跳跳車,每輛跳跳車要有四個不同的圖形組成,四輛車連起來一起跳。
2.教師與幼兒一起嘗試。重點檢查幼兒的組合情況,引導幼兒的合作互助。
3.游戲《逛大街》。
六、以檢查車的形式,開展放松運動。
幼兒檢查自己的車,從頭到腳做放松運動。
七、以變魔術的形式帶領幼兒整理米袋。
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后“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了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里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u”,不要讀成“d&”的音。
“終于挨到了放學”的“挨”應讀“2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1i)著我”、“挨(1i)家挨(1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并),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并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萊蒂把我的筆記本弄臟了,我火了,罵了他。他說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報復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4自然段:克萊蒂氣得要我在外邊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認錯,可是沒有勇氣。
第6~8自然段:克萊蒂表現出悲哀,又說在外邊等我。我想起父親的話,功課也沒聽進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萊蒂來了,我舉起尺子,他卻要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親說,錯了就該第一個伸手請他原諒,并把尺子折斷扔向墻角。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并為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為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后,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議四個段落劃分的四個階段:
第一段“爭吵”的情節是集中的,顯然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爭吵”完畢,集中講“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現“我”不安的內心活動。地點仍在學校,時間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節有了大的進展,時間又推后到放學,地點移到了街上,情節也相當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聲,突出了父親的教育情節。地點轉移到家里。
4.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寫在練習本上(注意語言連貫,重復的刪掉),再讀一讀。然后教師檢查訂正。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臟了。“我”很后悔這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后,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回到家,父親又教育了我。
(四)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么?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臟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么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教學設計方案8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指導學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只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導學生理解:“就勢”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著什么“勢”把大蟲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布置作業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教學設計方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音節,讀拼音寫出漢字。
2、能區別同音字、形近字,并組成詞語。
3、根據例句把句子寫具體,會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4、能看圖把每幅圖意補寫完整。
重點: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較練習,懂得如何把句子寫具體以及怎樣修改錯句。
難點:
修改錯句和看圖補寫句子。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拼讀音節,讀拼音寫出漢字。
2、能區別同音字、形近字,并組成詞語。
3、根據例句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讀拼音寫字
1、自己拼讀音節,指名拼,評議正音
2、填寫,
3、指名板書,校對
4、同桌批改
二、區別形近字、同音字
1、自由說說每組兩個字在音形義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給每個字口頭組詞
3、劃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對
三、比一比,在組詞
1、自己比較每組字的相同點、不同點
2、反饋,得出結論: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來的,說說這個偏旁與字的意思有什么聯系?
3、口頭組詞
4、書面完成,同桌交換批改。
四、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1、讀例句,比較句子,你認為哪一句寫得好?好在哪里?具體在哪里?。
2、指名說,
3、口頭填空,自由說——指名說,評議
4、書面完成
5、小結:我們把句子寫具體可以在“什么”的前面加上“怎么樣”的詞語。
五、作業:
作業1——4
第二教時
課時目標:
1、會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2、能看圖把每幅圖意補寫完整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聽寫本單元詞語
二、讀一讀,把句子寫下來
1、讀第一句,理解題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詞——句的順序排列的
2、學習第一句
a、讀一讀
b、說說“明亮”是有哪幾個字組成的,“明亮”是什么意思?它在句子中說明什么?
c、抄寫第一句。
3、按學習第一句的方法學習二、三句。
三、說說下面幾句話錯在哪里,改正后寫下來
1、讀三句話,想想錯在哪里
2、指名說,錯在哪里,為什么是錯的,正確的應該怎么說?
3、反饋: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刪去“和白楊樹”,在“梨樹”前加個“和”
第三句:刪去“月亮和”
4、書面完成
四、看圖,把每幅圖下面的話補寫完整
1、讀題,了解題意,明確要求
2、仔細看圖,看懂圖意
3、想想每句話應補寫什么,才能連成一段完整的話。
4、補寫
地方飛過海釀母菌,沒,那么點忐忑后飛過海發揮
5、交流反饋
五、作業:
作業本作業5——7
教學設計方案10
【教學目標】
1、在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中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貧窮,體會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體會漁夫的善良和堅強。
2、學習作者通過語言、動作、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3、激發學生對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德的向往之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
感受漁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從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窮”,有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從這個字可以聯想到這么多的內容?為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要用“讀進去,想開去”的學習方法。我們共同學習《窮人》。
二、上節課我們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預習,你肯定有不少的收獲吧
1、檢查生字詞。
2、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收獲的知識。
3、全班交流,提出目標和要求。(表達要清楚,不能說重復的,當同學在說的時候,要認真傾聽。)
三、你們有這么多的收獲,我也有,你想知道嗎?
課件出示:
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么還要把鄰居的兩個孩子抱過來?
2、桑娜把孩子抱回來后,心里為什么忐忑不安?
3、漁夫身上的擔子那么重,為什么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讀句子,聯系上下文說說從加紅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⑵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四、這些都體現了桑娜的善良品質,我們去看看桑娜抱回孩子后,她在想什么?要讀進去,在想開去
播放影片。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回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五、隨文練筆
桑娜和漁夫今后的生活會怎樣呢?續編《窮人》。
【教學反思】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根據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感情朗讀、思維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
這節課結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這節課,我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既要讀進去,又要想開去。自己去感悟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品質,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自從學習杜郎口以后,一直想把學來的東西和現在的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可是,在實際用起來時困難重重。在最后朗讀時,時間太倉促了,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讀,所以課堂效果不是很好。
請老師們把你們的建議告訴啊,不要吝嗇啊。
教學設計方案11
教材分析:
《我們的手》是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手為主題的組合單元。手是勞動的工具,是創造的憑借,也是傳遞情感的介質。《我們的手》一課則是從友愛的角度選編的課文。全詩共4個小節。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這一意象,把手分別比做電線、橋、船、小鳥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給熱愛生活的人們。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詩的內容淺顯,但意境深遠,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以大語文教學觀為基礎,承擔了省級科研課題小學生閱讀心理的研究,我們四年級教研組成承擔了子課題之一的小學生閱讀情感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學生已能從已知經驗、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出發,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會寫本課生字和詞語。
(2)學習以是為比喻詞的比喻句,并能仿寫。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2、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
(2)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結合本單元金鑰匙默讀思考,學習作批注筆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切體會文中對手的比喻,從而感知手也能傳遞人們美好的情感,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楓葉、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紙、畫畫、寫字)看來同學們有的擁有靈巧的手,有的擁有能干的手,有的擁有智慧的手。不過,我們的手還有神通廣大的本領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們的手》,看看作者還發現了手的哪些功能。(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看看你讀懂了哪些。在書上做出簡單的批注。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句子怎么辦?(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還可以請老師和同學幫忙;遇到難讀的句子就畫下來,多讀幾遍。)你們的辦法都不錯!聰明的孩子最會學習。開始學習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三、細讀課文,加深理解
1、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其他同學思考:我們的手是什么?(電線)
(2)現在,我們依靠集體的力量,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為什么說我們的手是電線?
每位同學說時,其他同學認真聽,做出評價。小組匯報。
(3)(出示第一句)我們的手,是電線。齊讀這句話。誰能把加點的字換掉,句子意思不變?(像)由此看來,這也是比喻句。(出示課后的金鑰匙。)
(4)這一小節,同學們學得真認真。老師相信,通過有感情的讀,大家會體會得更好。指名讀,美讀。讓讀的學生自己或其他學生談談讀的怎么樣?好在哪里?
2、學習第二節。
(1)指名讀。思考:我們的手是什么?(橋)
(2)為什么這樣比喻?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3)你們能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指名讀。比賽讀。
3、學習第三節、第四節。
(1)自由讀第三、四節。邊讀邊思考:我們的手是什么?
(2)齊讀。
(3)有感情的朗讀。
四、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讀。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那么手的神通廣大的本領到底是什么呢?(傳遞美好的感情)
(2)男女生對讀。
(3)師生接讀。
(4)我們的手還會是什么?師生互動。當你握住我的手,我們的手是什么?學生仿寫。伸出你們的手,互相握一握吧,說說你們的手是什么?
五、整體回顧,總結全文
同學們說得好極了。最美好的時刻,是心貼心的時刻,是手拉手的時刻。人們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愿我們能將人們美好的感情傳遞下去。
六、布置作業手還會是什么?仿照課文,再寫一段。
總評:
本詩清新明朗、意境豐富、圖文并茂、富有想象空間。林琳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圍繞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導入新課時首先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看看自己的手像什么?用手做些什么?在激發學生想象探究的過程中自然導入。然后老師順著學情,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從中獲得感悟,讀得入情入境。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出了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那么手的神通廣大的本領到底是什么呢?這一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同時展開更深一層的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內涵。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問:我們的手還會是什么?先師生互動,再讓學生合作創編,接著又采用生生互動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既是對課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對學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對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像作者一樣,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審視數學文化,激發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啟發學生具有宏觀的文化視野,以科學精神勵志,以人文精神向學,開辟出一個語文學習的新境界。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3.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屈指可數彈指一揮見,手指在生活中的計數功能,直接催生了數學這門科學,丹齊克的《指印》為我們揭開了這二者的關系(板書課題)。
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丹齊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學求學。1910年去美國,入美國國籍,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講授數學。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1)學生讀課文,整理文章的結構脈絡。
(2)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數學作為科學的語言,在當代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饒有興味地給我們講述了數學的起源人類計數的歷史。原來,讓現代人望而生畏的數學在它的起步階段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我們現在普遍采用的十進位制,只不過是原始人類以手指計數的遺跡。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無法把握數量的多少,面對生活的難題,他們困惑不已。然而人類的理性終于從紛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數的概念,發展了數學思想,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
數字的起源,如同文字的起源一樣,是對人類心靈最具誘惑力的問題之一。作者在正文前面摘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詩句,表現出古人在這方面的好奇和迷惘。
課文節選部分共6節。第1節,談人和動物的數覺。數覺是一種對數的原始直覺,是人和動物(如某些鳥類和昆蟲)都具有的一種本領,是對小數目東西數量的判斷能力。作者列舉了鳥類、蜂類的例子,說明這種本領不獨為人類所有。還講了莊園主驅趕烏鴉的故事,說明這種依靠本能對數的辨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有時會因此丟掉性命。
第2節,作者進一步對上述例子加以分析,舉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是正確的,即具有這種數覺的動物只限于極少的幾類,可能只限于幾種昆蟲、幾種鳥類和整個人類;一種是片面的,即認為動物數覺的范圍實在太小,簡直可以略而不論。作者在第2節中主要是針對這種意見進行了辯駁,指出人類的數覺范圍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類單憑這種直接的數的直覺,在計算的技術上,就不會比鳥類有什么進步。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首先界定了數覺的概念,指出人類借助圖形、心算、計數等輔助手段來識數不能算是數覺;另外,還從原始民族、原始語言和歐洲語言中找例證,如南非布須曼族表示數字的字只有一、二和多,英文、拉丁文、法文三倍(或三)都有表示多的意義。
第3節,繼續舉語言上的例子,指出很多原始語言表示數字的字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數,就連英語集合(Collection)、集(Aggregate)兩個表示數的抽象詞都是外來語。由此證明具體的東西總在抽象的東西之先,由具體的、駁雜的對數的表示法,到統一的抽象的數概念,是數學發展的前提。作者援引羅素的精彩論述,說明了人類抽象能力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讀之令人感喟。
第4節,進而談集合的對應和匹配原理。在現實生活場景中,會堂的座位與出席的人,可以通過比對看出多少來。但是這種比對的方法太笨了,既不能事先預知,也不能脫離現場來完成,于是產生了各種模范集合。模范集合起到了計量標準的作用,如同貨幣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一樣。這樣,人們要表示數字二時,就想到了鳥的翼;要表示數字三時,就想到了苜蓿葉;要表示數字四時,就想到了獸足;要表示數字五時,就想到了自己的手指。后來,這些模范集合的具體所指逐漸被淡化,人們只是習得了記住了它們的語音形式,拋棄了它們生動的模范的內容,于是較為抽象的數字產生了。
第5節,承接前面的話題,提出了基數與序數的概念。脫胎于模范集合、從對應原則產生出來的數,再抽象也是基數。單憑基數本身,是不能創造出計數術來的。一定要在對應中增加序列的概念,即完成由基數到序數的轉化,才能擺脫古老的煩瑣的一一匹配辦法,創造出一種計算方法,實現識數的質的飛躍。
第6節,繼續探討基數與序數的微妙區別,并從屈指計數方便靈活上,推斷在用手指的時候,人類借助于這個工具,就不自覺地從基數轉進到序數。作者的這種推斷,在許多語言中找到了遺跡,因為在許多語言中,五這個數,就用手表示;而十則用雙手。作者至此點明本章(本文是其前半部分)主題,指出人類在計算方面之所以成功,應當歸功于十指分明。
閱讀本文,不但能增進我們對數字、計數起源的認識,也會在作者親切、信實的敘述中,領略到其語言的魅力,為作者探究數學文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
【明確】語言與數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它們是兩種語言體系,而且在早期還具有同源關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深切體會到作者以大量原始語言現象說明數學起源問題的良苦用心。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為了說明原始人類的數覺或表現數的方式,來闡述人類數學能力的發展歷程。如對南非的布須曼人只有一、二和多三個數字,間接說明了原始人類對數的感覺極為有限;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辛姆珊族語言的.分析,論證了原始時代的數字經過了由多元具體系統到一元抽象系統的轉變過程。
(2)作者為什么說數覺和計數不能混為一談?它們有怎樣的區別?
【明確】區分數覺和計數是作者在文中反復申明的,它是人與動物的數學能力的本質區別。要通讀全文,才能充分理解作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作者自始至終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本篇立論的關鍵所在。數覺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一種對于數的直覺,而且就這種能力來說,人也不比某些鳥類或昆蟲高明多少。但是計數是人類所獨有的,它借助于人類的十指分明得以起飛,演變為計數,成為全部數學發展的基礎。
(3)作為一篇談論數學文化的文章,本文具有怎樣的論述風格?
【明確】《數:科學的語言》一書主要是介紹數的概念及其發展歷史的,然而作者卻很少用艱深的數學語言來描述,盡量用日常語言娓娓道來,其目的是為了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這本書,以激發大眾對數學文化的關注和熱愛。本書原版有一個副標題,為為有文化而非專攻數學的人寫的評論性概述。所以,脈絡清晰,條理分明,語言親切、通俗是本書的主要特色,這在課文節選的部分也有突出的體現。另外,作者并沒有就數學論數學,而是站在人類文化發展的高度,來描述數學發展的軌跡。所以旁征博引,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可讀性極強。這些來自作者對數學文化深厚的理解和熱愛,來自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教學設計方案13
一、“釣魚”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
教材與學情分析:《釣魚》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啟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蘊含著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啟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理念: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3 釣 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系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討論,我們知道了釣魚是一件有趣的活動,但想要釣到魚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技巧、機遇等等。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2、誰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回顧的過程中板書。
二、課堂活動
(一)、課堂活動一:自讀課文,說一說這條魚該不該放?說出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大膽的站起來說一說。
1、有同學說該放,原因是??(還不到捕魚的時間;做人要有原則,雖說沒人知道,但自己的良心知道??)
2、有同學說不該放,原因是??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是呀,這么大、這么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到處是靜悄悄的??
(二)、課堂活動二:再讀課文,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放掉魚,做出這個選擇“我”是做了激烈的內心斗爭的,小組討論一下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1、交流(1)捕到魚“我”??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輕輕翕動著。”(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得意、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再讀句子。
(2)父親讓我放掉魚,“我”??,讀句子:“爸爸!為什么?”(急切、不理解)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委屈、難受)
(3)“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鉤上??消失在湖水中了(無可奈何、戀戀不舍、遺憾??))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
(三)、課堂活動三:是誰鼓勵“我”做了正確的選擇?
1、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余地。”(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余地”。)
2、回顧課文,父親為何那么“不通情理”?
(四)、課堂活動四:重點讀課文的最后一部分,父親的教導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在書上找出來,再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匯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思考:“魚”指的是什么?(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三、升華感情,拓展延伸:
1、“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說明一件小事成就了一個人。那么你呢?
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會有很多,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啟發誘導: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一次分角色朗讀,全班參與。
四、總結積累:
1、老師也送大家兩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鳩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
2、課下與自己的朋友演一演這個故事。
五、布置作業:
1、生活中有沒有遇到與課文相關的事情在日記寫一寫,你當時是怎么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么處理?
2、搜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范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3、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釣 魚
釣到魚 放掉魚 啟示
獲得啟示:抵制(拒絕)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14
1.教學目標
1.理解成數的意義,會進行成數和分數、百分數之間的互相改寫。
2.能應用成數進行有關的計算,進一步提高百分數實際應用的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正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能把成數轉化為百分數后,再根據解決百分數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具準備:PPT
4.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出示新聞消息。
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產二成。
2.某商場因經營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減少一成。
3.今年某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中,男生占六成。
請你選擇一句,說說它是什么含義。
同學們解釋得到底對不對呢?學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進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25分鐘)
1.理解成數含義。
學生預習教材第9頁1~3自然段。
(1)思考:什么是成數?
(2)舉1~2例說明成數含義。
學生獨立預習后小組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預習情況。
教師小結。(根據學生匯報的成果適時講解、板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①“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②這道題是把誰看成單位“1”?
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交流結果。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板演后集體訂正。
(4)總結提升。
有關“成數”的問題和前面學習的百分數問題相比,它們有什么聯系?
學生集體交流后,指名學生回答。
學案
學生閱讀新聞消息,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1.(1)預習教師布置的內容并解決提出的問題。
(2)舉例說明成數的含義。
2.(1)學生思考例題。
(2)組內交流,談談自己對本題的'理解。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此題。
(4)學生談談此題與百分數問題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5分鐘)
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提出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和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
2.完成教材第13頁第4題。
四、總結收獲。(5分鐘)
1.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
2.布置作業。
五、課堂小結
“成數”對學生來說是個陌生的詞語,教學開始,呈現幾則含有成數的例子,讓學生充分表達對句子含義的理解,由此引出本節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教學中,主要采取“放”的形式,首先讓學生預習教材,并通過小組交流理解“成數”的含義;其次,讓學生根據例題進行分析,獨立列式計算;最后,通過對比,總結出成數問題與百分數問題的關系,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六、課后習題
1.把下面的“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三成(30%)六成(60%)
七成五(75%)十成(100%)
2.把下面的百分數或分數改寫成“成數”。
40%(四成) (七成)
(九成五)85%(八成五)
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蟲害嚴重,比去年減產了一成,去年的產量是450千克。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450×(1-10%)=405(千克)
答: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量是405千克。
4.文化小學有學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學生沒有參加意外事故的保險。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多少人?
答案:1200×(1-15%)=1020(人)
答: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1020人。
板書
成數
三成 = 3/10 =百分之三十
五成= 5/10 = 百分之五十
教學設計方案15
教學設計題目:《美麗的折紙》
折紙是一種材料簡單、操作方便、效果顯著的手工創造勞動,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一種小工藝,它通過剪、折,粘貼、描繪等手段,巧妙地把紙制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動物,服裝,建筑,花卉等。可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想象、創造等多種能力。由于折紙的過程是將點、角、線等反復重合,構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種形狀,折紙時必須遵守從前至后的折疊步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數理概念的形成和空間知覺的發展。學生在折紙的過程中,通過手部肌肉群的運動,能促進學生大腦相應部位的發育,能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和做事的順序性、調理性教學重點:折紙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教學難點:學生創作構思的過程
教學方法:引導法、討論法、比較法、講授法
教具:多媒體計算機、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課
《千紙鶴》flash入課。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紙鶴代表著什么?
二、講授新課
我為學生提前準備好步驟圖,以利于學生自己主動看圖進行折紙活動。出示《紙鶴》步驟圖,要求同學們先自己研究,然后找個同學上來帶著我們一起來操作。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很高了,這樣在興趣十足的狀態下開始了自己的折紙過程,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也在我的“幫助”過程中培養起來了。他們自己進行折紙的時候,很輕松的就折出來了,因為他們已經很清楚折紙的方法了。
三、實踐練習、展示學生作品
通過折紙鶴已經初步掌握折紙技巧,下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創作作品的階段,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折紙教程,人物、動物、植物、事物等等。以小組為單位,每一組選擇一個主題折紙。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等,學生可以到老師的網站去查找,也可以是課下老師讓他們自己到網上去查找相關折紙的內容,已經會
的折紙直接折疊,自己創作也可以。每一組的成品都讓其他小組去猜測是什么,比如“守株待兔”、“三只小豬”、“刻舟求劍”等等。展示作品的時候,不僅僅要展示他們的折紙,也要講述和表演這個故事,這樣也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興致。通過學生自己的創作、講述和表演,學生有了很強的成就感。
四、發散思維
折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的一種,你們還知道那些民間藝術,有很多民間藝術已經失傳,課后可以關注一下你所喜歡的民間藝術。
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并非只是教師教學的結果,也是學生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這種學習形式是學生自主發現式的學習,即:老師象一個學習者一樣提問問題,他們像教師一樣說出如何進行,教師則根據學生說的方法進行操作。因此我們教師只有善于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孩子的探索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總之,通過各種感官,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并發現問題,且通過互動來解決問題,享受活動和成功的樂趣。我覺得,學生通過折紙活動不僅是要獲得淺顯的折紙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活動學習中去探索,去嘗試,培養他們認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增強興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今后適應時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6-13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6-14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09-27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6篇)11-30
語文教學設計方案02-23
教學設計方案(15篇)06-13
教學設計方案15篇06-13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06-14
大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1-27
優秀教學設計方案優秀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