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1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折疊、泡染的方法染紙,感受染紙活動的樂趣。
2、體驗不同折法染紙產生的色彩、圖案變化,感受對稱美。
3、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二、活動準備:
盤子、顏料、紙巾若干。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積極參與染紙活動,嘗試用多種折疊、泡染的方法染紙,感受其樂趣。
2、活動難點: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觀察不同折法染紙所產生的奇妙變化,掌握染紙的折疊、泡染等方法。
四、活動過程:
1、感知欣賞,激發幼兒的興趣。
(1)欣賞印染作品。
交流:你們看到了什么?這些圖案像什么?每件作品中圖案都一樣嗎?這些圖案的排列有什么規律?
(2)感受色彩、圖案的對稱美。
2、談話討論,引導幼兒觀察美麗的印染作品。
(1)這些美妙的圖案是怎樣變化出來的?
(2)為什么它們是對稱的?
(3)我們怎樣才能染出不同的顏色、圖案?
3、嘗試創作,鼓勵幼兒大膽用多種折疊、泡染的方法進行染紙活動。
(1)先將紙折疊,把需要染色的部分泡入顏料中,感受紙泡在顏料中的長短與染色面積大小的關系。
(2)泡染的.面積大,泡染在顏料中的時間就要長;反之,泡染的時間要短些。
(3)染好后慢慢將紙打開,平放在舊報紙上晾干。
4、觀看重疊暈染效果,嘗試進行重疊暈染。
(1)嘗試重疊泡染,感受同一部分先后泡染在不同顏色中會產生奇妙的色彩變化。
(2)為了避免后染的顏色完全遮蓋先染的色,第二次染色可以不要泡染太深,時間簡短些。
5、請幼兒自由嘗試多種泡染方法,并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感受到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6、分享交流。(延伸活動)
(1)將幼兒作品放置在展覽區中。
(2)請小朋友互相欣賞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染紙方法,感受染紙的藝術美。
教學設計方案 2
【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4、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課前準備】
1、尋找一篇細致描寫放風箏的文字片段,有條件地可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2、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第一課時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師巡視,了解學情)
3、感知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
放風箏
找風箏。(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復雜到簡單一步一步的歸納,切忌敷衍。)
三、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勾下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們做完風箏后的心情。對于“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學生匯報:
學生在說用什么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合自身經歷及收集的資料談談看法。“憧憬”一詞可根據“泡泡”的提示引導學生,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依然”一詞可用近義詞“仍然”,通過換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⑶當學生在談到書中孩子的心情時,引導他們讀兩個句子:
①我們精心的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②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教法:多種形式讀,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⑷假如就是你在做風箏,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讓學生入情入境)
⑸多種方式讀全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么?
⑵創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細致描寫放風箏場面的文章,讓學生入情入境。
⑶引導表達:剛才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與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轉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⑸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需要精讀的句子:
①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
②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據課堂情況,分析寫法,如第一句中動詞“托”“牽”的用法。
⑹深入賞讀: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四、小組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注:“拼”“村”“喪”的讀音需特別注意,磨的讀音:二聲(摩擦)、四聲(磨面);坊的讀音:一聲(牌坊)、二聲(作坊)。
2、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注:“村”可與“材”進行比較記憶,“喪”的下面部分沒有一撇。
3、練習書寫生字。
五、課堂練習
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一、誦讀回味
表現情感
1、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讀出感情。
2、作者在做風箏,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用一個詞概括。
二、細讀深究
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⑴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⑵說一說:說說你讀后的發現。
⑶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采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方式:讀、體會、“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可表演。
⑷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么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2、學習5、6、7、8自然段:
⑴師:假如你高高飛著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⑵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么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
重點讀好: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⑶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為主要體會句。)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著急,為什么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一個提問下,幫助學生再次疏導出全文線索,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并再次朗讀幾個描寫心情的重點句。
四、課堂練習
1、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
2、寫幾個描寫心情的詞語,并在小組內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情?
二、新授
1、板書課題。
2、問:兩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聞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這兩件事情給作者一個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溫暖)
三、為什么會讓人感到溫暖呢?通過“讀、悟、議、再讀”,重點體會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學習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
學生自由讀兩個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反復讀,體會阿姨和母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
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
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為什么不抱怨護士?”展開,讓學生各抒己見,明確了母親把護士看成女兒,寬容護士的舉動。“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再讀:
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質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課文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業設計
提供兩個情景讓學生進行寫話練習并交流。
【板書設計】
阿姨為奶奶推門──聽說 溫暖
母親原諒護士──親歷 溫暖
教學設計方案 4
課題:《初春》1課時
課型:
上課日期:
作者:
單位:
新授
《初春》1課時
課前預習:
自讀詩歌,積累文中生字、生詞,了解作家王宜振相關資料。
相關課程標準:
新課標明確的要求:“培養鑒賞詩歌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內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并給予恰當的評價”。同時還要求:“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并嘗試詩歌的創作”。
學習目標:
1、品讀詩歌,學會分析本詩的語言特點,理解詩的主題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2、學習用比較思維閱讀文章的方法。
3、培養詩歌閱讀能力,培養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評價任務:
1、識記字詞、作家作品常識。
2、用比較思維閱讀文章的方法。
3、理解作者感情,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學重點:
品讀詩歌,學會分析本詩的語言特點,理解詩的主題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難點:
品析重點句子,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朱自清先生喜歡春天,因為春天美在
2、林斤瀾先生鐘情于北國春風,是因為北國春風 。 (學生回憶課文,填空)
二、 和朱自清先生的《春》對比,學習王宜振的《初春》
(一)、整體感知,讀《初春》
1、從詩中勾畫出作者著力描寫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學生邊讀邊畫) 明確:毛毛雨、小樹、新芽、新葉、蝴蝶、蜜蜂、蛙鳴、風箏等。
2、為什么這首詩有一種強烈的清新感?
明確:本詩都是以兒童的眼光觀察春天,描繪春天,表達作者對春天的喜愛。
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處?(學生對比閱讀兩篇文章)
明確:(1)都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2)文字風格都細膩、清新、俏皮。
(3)都五官開放,多角度描寫。
4、讀《初春》思考:語言風格 想象特點
明確:語言風格:清新活潑
想象特點:想象的導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氣的,天真的
(二)、讀三、四節,體會詩歌想象的特點(學生找想象的詩句品讀)
明確:石子———蝴蝶;書中傾聽————蜜蜂歌唱;池塘中的蝌蚪————美人的雀斑,甚至想到了夏天的情景。
小結:這樣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膽,在這樣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傳達著初春景色的美好。
(三)、這四節詩中我們感受到了初春景物怎樣的特點?(生讀詩中相關語句) 明確:小、嫩、新、美
“把春天吹得搖搖晃晃”一句讓我們產生怎樣的聯想?是春天在搖搖晃晃嗎? (是作者陶醉在這“小、嫩、新、美”初春的美景中,陶醉的搖搖晃晃。) 小結:這樣的想象仍然奇特而又大膽,超常而又陌生。
(四)、小詩讓我們產生新鮮感的原因(生讀詩,探究)
寫作視角:以兒童的眼光觀察春天,描繪春天,表達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以親切,清新,可愛取勝。
語言特色:想象中的語言,擬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膽,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穎而親切;以新取勝。
小結:
這篇文章作者寫了春天的景物和人物在春天的活動,表達出春天的喜愛之情。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詩歌《初春》,知道了它寫了什么,還知道作者是怎樣寫的,希望同學們課下這樣的方法寫寫有關春天的文章。
板書設計:
毛毛雨新芽初蛙鳴 風箏兒童心理
春蝴蝶 蜜蜂愛春之情
蝌蚪教學反思
本課詞的學習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預習提綱自學。在短短的五分鐘時間學生主動、投入,每個學生都在認真的按要求學習。總之,我會認真反思,再次修改,認真學習理念并落實,爭取有所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像作者一樣,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審視數學文化,激發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啟發學生具有宏觀的文化視野,以科學精神勵志,以人文精神向學,開辟出一個語文學習的新境界。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3、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屈指可數彈指一揮見,手指在生活中的計數功能,直接催生了數學這門科學,丹齊克的《指印》為我們揭開了這二者的關系(板書課題)。
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丹齊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學求學。1910年去美國,入美國國籍,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講授數學。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1)學生讀課文,整理文章的結構脈絡。
(2)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數學作為科學的語言,在當代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饒有興味地給我們講述了數學的起源人類計數的歷史。原來,讓現代人望而生畏的數學在它的起步階段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我們現在普遍采用的十進位制,只不過是原始人類以手指計數的遺跡。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無法把握數量的多少,面對生活的難題,他們困惑不已。然而人類的理性終于從紛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數的概念,發展了數學思想,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
數字的起源,如同文字的起源一樣,是對人類心靈最具誘惑力的問題之一。作者在正文前面摘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詩句,表現出古人在這方面的好奇和迷惘。
課文節選部分共6節。第1節,談人和動物的數覺。數覺是一種對數的原始直覺,是人和動物(如某些鳥類和昆蟲)都具有的一種本領,是對小數目東西數量的判斷能力。作者列舉了鳥類、蜂類的例子,說明這種本領不獨為人類所有。還講了莊園主驅趕烏鴉的故事,說明這種依靠本能對數的辨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有時會因此丟掉性命。
第2節,作者進一步對上述例子加以分析,舉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是正確的,即具有這種數覺的動物只限于極少的幾類,可能只限于幾種昆蟲、幾種鳥類和整個人類;一種是片面的,即認為動物數覺的范圍實在太小,簡直可以略而不論。作者在第2節中主要是針對這種意見進行了辯駁,指出人類的`數覺范圍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類單憑這種直接的數的直覺,在計算的技術上,就不會比鳥類有什么進步。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首先界定了數覺的概念,指出人類借助圖形、心算、計數等輔助手段來識數不能算是數覺;另外,還從原始民族、原始語言和歐洲語言中找例證,如南非布須曼族表示數字的字只有一、二和多,英文、拉丁文、法文三倍(或三)都有表示多的意義。
第3節,繼續舉語言上的例子,指出很多原始語言表示數字的字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數,就連英語集合(Collection)、集(Aggregate)兩個表示數的抽象詞都是外來語。由此證明具體的東西總在抽象的東西之先,由具體的、駁雜的對數的表示法,到統一的抽象的數概念,是數學發展的前提。作者援引羅素的精彩論述,說明了人類抽象能力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讀之令人感喟。
第4節,進而談集合的對應和匹配原理。在現實生活場景中,會堂的座位與出席的人,可以通過比對看出多少來。但是這種比對的方法太笨了,既不能事先預知,也不能脫離現場來完成,于是產生了各種模范集合。模范集合起到了計量標準的作用,如同貨幣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一樣。這樣,人們要表示數字二時,就想到了鳥的翼;要表示數字三時,就想到了苜蓿葉;要表示數字四時,就想到了獸足;要表示數字五時,就想到了自己的手指。后來,這些模范集合的具體所指逐漸被淡化,人們只是習得了記住了它們的語音形式,拋棄了它們生動的模范的內容,于是較為抽象的數字產生了。
第5節,承接前面的話題,提出了基數與序數的概念。脫胎于模范集合、從對應原則產生出來的數,再抽象也是基數。單憑基數本身,是不能創造出計數術來的。一定要在對應中增加序列的概念,即完成由基數到序數的轉化,才能擺脫古老的煩瑣的一一匹配辦法,創造出一種計算方法,實現識數的質的飛躍。
第6節,繼續探討基數與序數的微妙區別,并從屈指計數方便靈活上,推斷在用手指的時候,人類借助于這個工具,就不自覺地從基數轉進到序數。作者的這種推斷,在許多語言中找到了遺跡,因為在許多語言中,五這個數,就用手表示;而十則用雙手。作者至此點明本章(本文是其前半部分)主題,指出人類在計算方面之所以成功,應當歸功于十指分明。
閱讀本文,不但能增進我們對數字、計數起源的認識,也會在作者親切、信實的敘述中,領略到其語言的魅力,為作者探究數學文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
【明確】語言與數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它們是兩種語言體系,而且在早期還具有同源關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深切體會到作者以大量原始語言現象說明數學起源問題的良苦用心。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為了說明原始人類的數覺或表現數的方式,來闡述人類數學能力的發展歷程。如對南非的布須曼人只有一、二和多三個數字,間接說明了原始人類對數的感覺極為有限;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辛姆珊族語言的分析,論證了原始時代的數字經過了由多元具體系統到一元抽象系統的轉變過程。
(2)作者為什么說數覺和計數不能混為一談?它們有怎樣的區別?
【明確】區分數覺和計數是作者在文中反復申明的,它是人與動物的數學能力的本質區別。要通讀全文,才能充分理解作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作者自始至終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本篇立論的關鍵所在。數覺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一種對于數的直覺,而且就這種能力來說,人也不比某些鳥類或昆蟲高明多少。但是計數是人類所獨有的,它借助于人類的十指分明得以起飛,演變為計數,成為全部數學發展的基礎。
(3)作為一篇談論數學文化的文章,本文具有怎樣的論述風格?
【明確】《數:科學的語言》一書主要是介紹數的概念及其發展歷史的,然而作者卻很少用艱深的數學語言來描述,盡量用日常語言娓娓道來,其目的是為了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這本書,以激發大眾對數學文化的關注和熱愛。本書原版有一個副標題,為為有文化而非專攻數學的人寫的評論性概述。所以,脈絡清晰,條理分明,語言親切、通俗是本書的主要特色,這在課文節選的部分也有突出的體現。另外,作者并沒有就數學論數學,而是站在人類文化發展的高度,來描述數學發展的軌跡。所以旁征博引,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可讀性極強。這些來自作者對數學文化深厚的理解和熱愛,來自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教學設計方案 6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規范地書寫。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3、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提高性目標:
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并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重點:看圖識字、識詞,讀好韻文
難點:創設情境使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發展學生語言、思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麗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方法手段
圖文結合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認讀生字,誦讀詞串,并結合圖畫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2、初步領略桂林秀麗的自然風光,了解壯鄉的風土人情,感受祖國山河的無限美好。
3、能正確、規范、美觀地書寫“碧、峰、影”。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一) 教學內容:激情導入,檢查預習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激情導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
(三) 教學過程:
1、畫面激情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有許多著名的游覽勝地。我們國家的xx區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到廣西游玩,一定要去欣賞桂林山水,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美之處就是漓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上游輪,到漓江上觀賞一番吧。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詞串,說說哪些詞串在讀的時候要注意的?
(2)學生交流,重點指導“秀峰、倒影、駱駝”的朗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互讀檢查。
(4)齊讀
(四)教學意圖:有的放矢,難讀的或容易讀錯的有針對性地指導,并同桌檢查,做到人人過關。
板塊二
一、教學內容:
學習韻文
二、教學目標:
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第一行詞語:
1、我們的游船已緩緩駛入漓江,多么可愛的漓江呀!
2、讓我們站在船頭看一看這美麗的風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碧水:
a、學生交流
b、師:是呀,漓江的水美。像碧玉一般的清澈,這就是“碧水”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個詞。
c、我們文中是用“碧水”一詞來寫漓江的水美,還有一段文字也是寫漓江的水的,大家來聽聽,想想它寫了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齊讀
(2)秀蜂
a、你還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樣的?學生交流
b、與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
c、師:是呀,桂林的山多么清秀呀,誰來讀?齊讀
(3)倒影
師:水美、山美,碧水倒映著請山,就更美了!
把你看到的倒影讀出來,比一比誰看到的最美。個別讀,齊讀。
3、讓我們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讀出來。齊讀第一行詞語。
(二)第二行詞語:
1、我們的輪船繼續前行,聽,耳邊傳來了動聽的歌聲,我們循聲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 對歌 榕樹 壯鄉
3、學生看圖交流對“對歌、榕樹”的理解
3、師補充簡介壯族: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壯族人民愛唱歌,壯鄉有“歌的海洋”之稱,人們喜歡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還喜歡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綠水中生活,日子那樣的幸福美好。
4、少數民族的生活是那樣多姿多彩,誰愿意帶我們去看一看,讀好這組詞。
(三)第三行詞語:
1、走出了壯鄉,輪船漸漸駛進群山之間,這里的.山真有趣呀!師配樂讀第三行的詞。
2、交流:看到這三個詞,你仿佛看到了哪座山?
3、象鼻 駱駝 筆架
4、這么有趣的山峰,誰想讀?
5、其實桂林還有很多各有特點的山峰,師介紹:看,這座山多像一輪彎月,所以叫月亮山;瞧,在這座山上,你仔細數一數的話,能數出九匹馬呢;再看這座山,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它就是彩疊山……
還有一段文字也是寫桂林的山的,想不想聽聽,山有什么特點?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四)第四行詞語:
1、我們的行程即將結束了,眼前又出現了一幅畫,自己讀讀第四行的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指名讀詞語
3、看圖交流了解:鸕鶿
3、交流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把這美麗的畫面讀出來。齊讀這組詞。
(五)總結指導讀好韻文
1、(出示配樂畫面):無論是晨曦、白天、還是晚霞當中,漓江兩岸的美景都是如詩如畫: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這美麗的畫卷,識字2用了12個詞語就把它們都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好好地來讀讀這篇韻文
3、自己先讀讀,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讀得好,下節課要請他來當小導游,帶我們去游漓江。
四、教學意圖:
根據每組詞的難易,分配不同的教學時間,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大致了解詞意,帶著理解和畫面讀好詞語,同時也注意對整篇韻文的朗讀指導,給學生課文的完整行。并在本板塊中嘗試補充了與內容有關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中體現有機地結合使用,讓學生由詞的感悟過度到對篇章的賞析感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美。
板塊三
(一)教學內容:
指導書寫“碧、峰、影”3個生字
(二)教學目標:
會正確、美觀地書寫這3個字。
(三)教學過程:
1、碧 峰 影
2、觀察字形,什么結構的字。
3、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 ;寫時要注意的地方。
4、師范寫
5、學生練習描紅、書寫,師提示寫字姿勢。
(四)教學意圖:
這一板塊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臨帖,把字寫美觀。
作業設計:
a類:完成《習字冊》。
b類:背誦詞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鼻、駱、駝、架、廊”。
提升性目標:
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并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一)教學內容:
練習說話
(二)教學目標:
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整個漓江好像一條百里畫廊,充滿著詩情畫意,誰能有感情地背誦詞串。
(2)齊背。
2、水如碧玉,清澈見底;山是奇峰,挺拔秀麗,真是百看不厭。誰能當一回小導游,帶領我們再次去飽覽無限美好的風光?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組詞串說幾句話。
3、小組內進行小導游演說比賽。
4、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表現優秀的給予獎勵。
(四)教學意圖:
延伸性學習將課內外知識聯系起來,運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創造性地設計導游詞,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板塊二
(一)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書寫剩下的5個生字。
(二)教學目標:
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鼻、駱、駝、架、廊”。
(三)教學過程:
1、出示生字,讀一讀,說說你會用什么方法來記住這些字?
2、觀察、討論:在這些字中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提出來討論、交流。
3、師示范,重點指導“鼻、廊”的書寫。
“鼻”:先看清結構特點,再看教師示范,然后在書上描紅。“鼻”也作偏旁,讀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點。看教師范寫,再在書上描紅。
4、學生練習描紅、書寫,師提示寫字姿勢。
(四)教學意圖:
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了學生的不同想法。通過交流、討論,把枯燥乏味的寫字教學變成了學生展示才華的陣地,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了識字寫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發了識字寫字興趣,寫好字成了他們主動的愿望。
作業設計:
a類:1、繼續完成《習字冊》。
2、完成《補充習題》。
b類:選擇一組詞串寫幾句話。
教學設計方案 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親人對“我”的無限關愛與殷切期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詩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具:
掛圖、錄音機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詩中有關字、詞。
2、有層次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親人對“我”的無限關愛與熱切期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課文,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收到過親人送的禮物嗎?你了解這些“禮物”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禮物》。
二、初讀詩,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詩歌,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可以讀詩,也可以讀生字組詞,并引導學生隨機介紹自己識記字方法、積累的好詞語。
三、自讀詩,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詩,想想自己最喜歡哪部分?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歡詩中哪個禮物?為什么?
教師隨機抓住學生回答的原因,指導他們通過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的偉大,時間的珍貴和知識的重要。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3、指導從整體上朗讀詩,讀出喜愛之情。
四、創設情境,體會感情。
1、音樂渲染,教師朗讀詩,學生想象。
2、學生談從親人送的禮物中體會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點撥出無論什么禮物,都表達出了親人們對“我的關愛與期望,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深深情誼與殷殷期望。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親情的可貴和偉大。朗讀的形式多些,可以個別讀,分節讀,小組讀等。
五、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試背頌。
七、板書計劃
禮物
種子
懂得
自然
禮物
小雞
懂得
生命
親人的關愛、期盼
手表
懂得
時間
《少兒百科全書》
懂得
世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感情。
2、會寫本文的生字。
3、完成語文天地中的有關內容。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加深理解,學習寫法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說說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怎么體會到親情的?
3、觀察文中前四自然段,看看這幾小節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4、引導學生依照詩中的寫法,寫一段話。
5、全班交流所寫的內容。
二、指導學生寫字
1、學生觀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出較難寫的。
2、教師示范寫有關字,重點指導寫“禮、懂、精、博”
3、完成語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業。
1、抄寫并背誦《游子吟》。
2、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檔案。
3、預習第二課。
四、板書計劃
游子吟
家庭小檔案
教學后記
教學設計方案 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并會正確、美觀地書寫。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點水的變化常識。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點水的變化常識,激發學生觀察、認識自然現象的興趣。
3、學會本課3個生字“落”、“海”、“洋”。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
1、(多媒體課件顯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滿了烏云,你還看見了什么?
2、今天我們學的課文,題目是——《雨點》。
師板書課題
3、這篇課文告訴我們,雨點落進不同的地方,樣子是不一樣的。雨點落進了哪些地方?樣子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一邊看圖一邊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2、課文中共有4句話,配有4幅圖。請小朋友一邊看一幅圖一邊讀相應的一句話,再想想它們的意思。
3、通過自己的讀,你知道雨點都落進了哪些地方?雨點落進不同的地方,樣子有什么不同?現在我們就一句一句地把課文讀懂讀好。
三、講讀課文。
(一)講讀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
(1)(出示生字)落。讀準字音
雨點是從空中落下來的,它落進了池塘里。
(2)(多媒體播放:池塘畫面)
池塘里的水跟我們平時看到的小河里的水的樣子有什么不同?
2、一動也不動,就像什么?書上用了哪個詞?
Shuì jiào
(1)(出示詞語:睡 覺)讀準字音,“睡”是翹舌音。
我們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要閉上眼睛,所以“睡”這個字很有意思,是個眼目旁。你能讀出它的意思嗎?
(2)指導讀好第1句。
(二)講讀第二句。
1、指名讀第二句。
(多媒體課件播放:小溪畫面)小溪的水緩緩地流著,就像在干什么?書上是怎么說的?sàn出示詞語:散 步)讀一讀。
2、為什么不說它睡覺,而說它在散步呢?散步的時候是怎么走的呢?你能讀好這個詞嗎?
3、指導讀好“散步”。
4、指名讀第2句。評議,再讀。
(三)講讀第三句。
1、自己看第3幅圖,小聲讀第3句話,能不能把意思讀懂。
(多媒體課件顯示:江河畫面)
2、指名讀。
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一聽他有沒有讀懂。
3、評讀。
4、齊讀第3句。
5、小結:剛才大家看著圖,自己讀懂了第3句話的意思。
(四)講讀第四句。
1、現在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自己讀第4句話,能不能把第4句話讀懂、讀好。
2、指名讀。
3、評:他讀懂了沒有?從哪里聽出來的?
Hǎi yáng tiào yuè
(出示詞語:海 洋 跳 躍)
4、指導讀好“海洋”、“跳躍”。
5、齊讀第4句話。
四、指導朗讀。
1、現在誰能把整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呢?
2、自讀、互讀、指名讀、賽讀、全班讀。
五、教學生字。
1、出示字卡,讀讀生字卡片,鞏固字音。
2、這些生字不光要認識,還要能記住它們。
本節課,我們學了幾個有三點水的字?
3、“落”是上下結構的字,三點水在這里不做偏旁了。
你怎么記住這個字?
“海”這個字請小朋友注意右邊“每”的筆順。
“洋”這個字怎么記呢?
4、師范寫“落”、“海”、“洋”。
5、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剩余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表演課文。
教具準備:
錄音磁帶、頭飾、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齊讀生字卡片(“海”、“洋”、“落”)
2、口頭擴詞。
海( )( )( ) 落( )( )( )
3、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1、這么有趣的課文,愿意背下來嗎?
2、為了背好課文,我們先來讀好下面這幾個詞語:
睡覺 散步 奔跑 跳躍
3、看著板書或屏幕,試著背誦課文。
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評議、全班齊背。然后問:我們來演一演這個課本劇好嗎?
4、拿出自己做的頭飾,邊背邊做動作。
三、拓展練習
1、課文我們已經學懂了,你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呢?小朋友到郊外去觀察,你就會發現了。
2、多媒體課件顯示:雨點落進果園里、樹梢上、田野里、池塘里的畫面。
3、(出示:口頭填空)
雨點落在果園里,點紅了 。
雨點灑在樹梢上,染綠了 。
雨點落在田野里,滋潤了 。
雨點降在池塘里,喚醒了 。
4、雨點還會落在哪里呢?學生互相討論。
四、教學生字
1、出示字卡,讀字音。
2、教學新偏旁。
睡:上節課老師已經教過,這叫“眼目旁”,跟讀兩遍。
散:右邊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讀兩遍。
覺:偏旁是下面的“見字底”,跟讀兩遍。
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讓學生認讀兩遍。
3、自學課后的筆順表,描紅。
4、從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呢?學生各抒己見,師提醒以下的幾個生字。
步:下面不要寫成“少”,多出一點來。
睡:重點指導右邊的筆順。
五、指導寫字。
散:左右等寬。
跑、躍:左右等寬,足字旁略微比右邊的部件短一些。
睡:右邊的第二筆橫寫長一些,第三筆橫略長些,第一筆橫寫得最短。
1、師范寫“散、睡”,生描紅。
2、生描紅,臨寫生字,師巡視指導,放輕音樂。
板書設計:
池塘 睡覺
小溪 散步
2、雨點 江河 跳躍
海洋 奔跑
教學反思:
課文寫作者在不同地觀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樣。引導學生觀察,春天來了,小雨點落在其他地方,會有什么變化。
教學設計方案 9
教材分析:
《池上》描繪了鄉村兒童偷采白蓮的可愛的形象,體會詩中優美的意境。
設計理念:
設計本課時,以朗讀為主,讀中感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從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目標:
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味,理解詩意,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
重點:
感受詩中兒童天真無邪的形象和樸素的美感。
重點解決: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中兒童的形象和詩的意境。
教具:掛圖等
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激趣。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有的是從課文中學來的,有的是課后自己學習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嗎?一句兩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大家分享。導入。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詩,那就是:(板書)池上。
這首詩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詩人常常臨池而立,觀察池上獨特的風景。本詩就是描寫的他在池邊看到動人的畫面。
二、感知的詩歌,了解大意。
讀。老師讀詩題與作者,以及每句詩的后兩個詞
學生:小娃老師:撐小艇
偷采 白蓮回
不解 藏蹤跡
浮萍 一道開
教師再次換方法讀《池上》在師生互動中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味。
品。從反復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愛
師:從哪個字或詞中你體會到了?
生:“偷”
師:“偷”讓人覺得討厭,你讀出了可愛,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這里的小娃娃也許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私自去采蓮,我覺得他很頑皮,很可愛。
師: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諒的,不知者不為過,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實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這行為可以說是可愛的,理解得很棒,說明你讀明白了。其他同學還能感受到什么嗎?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為才一個小娃娃竟能撐出小船去采蓮,真不簡單。
生: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蓮,家長一定又擔心我們的安全啦。
師:我聽出了你們的羨慕,再讀一讀詩,讀出白己的理解。
生:我讀出小娃娃有一點“自作聰明”的我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刀開”我覺得他既然是去偷,為何不知掩藏自己?
生:這一句中我覺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沖開浮萍,池上劃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腳亂的劃船的小娃娃,有趣極了。
畫。多美的畫面啊!有繪畫才能的同學拿出你手中的畫筆,畫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畫湖上飛動的鳥兒、蜻蜓,水中游動的魚兒,娃娃的神情等。
悟:寫下對詩的理解,交流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情境。再交流
三、拓展與提升。
幻燈出示描寫兒童的古詩
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4、《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5、《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附板書:池上撐偷藏開
教學設計方案 10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聯系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中了解白鯨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詞句的意思,感受白鯨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新詞卡片,搜集有關鯨、白鯨的圖片、文字資料,選取幾段錄像制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鯨、白鯨的資料。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鯨字導入,激發興趣
1、孩子們,看,認識這種動物嗎?(出示課件:鯨的圖片)老師板書鯨,并強調學生觀察老師的板書,強調它是后鼻韻,糾正讀音。
2、你了解鯨這種動物嗎?給我們介紹介紹它吧。
3、學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資料。
4、過渡:今天,我們一道走近鯨這個大家族中的白鯨,仔細地觀察觀察它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選擇你喜歡的方法,通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畫出段落,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讀收獲。
3、匯報交流。
(1)生字、新詞認讀,小組接龍讀課文。重點抽查:吱、嘶。
(2)說說課文圍繞白鯨介紹了哪些內容。
三、引導自讀,合作探究
1、學習第一段,錄像入手,引導自讀自悟。
(1)出示課件,看白鯨洄游錄像,引導學生交流所見所感。
(2)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第一段。
2、學習第二至四段。
(1)自讀二至四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重點學習,自讀自悟。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讀課文,看批注,說體會,學批注。
(3)檢查學習第二段。
讀讀課文,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知道的。
請學生朗讀課文,說自己的體會。引導讀批注,學批注。體會擬人化手法的好處,以及省略號表示的意思。補充想象白鯨還可能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在讀書中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能夠聆聽白鯨的歌喉,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齊讀課文,質疑。一邊讀,一邊想:你對白鯨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問?引導學生探索白鯨發出叫聲的目的,激發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
朗讀課文。將自己的體會,用朗讀表現出來,一邊讀,一邊想象白鯨展示口技的場面。
(4)檢查學習第三段。
自由讀第三段,為白鯨的這一項表演取個名字。并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討論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幫助理解課文,指導讀好課文。(身材秀、雜技表演,玩具總動員)
引讀、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白鯨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或者白鯨有怎樣的性格。
自由讀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5)檢查學習第四段。
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談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過理解煥然一新,并結合搜集的資料,體會白鯨愛干凈的特點。
指導朗讀。
四、品讀全文,體會寫法
整體感知,品讀全文。引導學生聯系課文體會,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動物,會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這樣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業練習
請你也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一種你熟悉的動物的一個特點。
板書設計
12 白鯨 夏季旅行家(洄游)總
聲音變化多端
口技專家
嬉耍游玩
優雅聰明
擦身蛻皮
極愛干凈分
(抓特點表喜愛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 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4/4拍歌曲優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溫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導學生認識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義和強弱規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聲斷氣連的歌唱。
教學難點:
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4/4拍的強弱規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帶來的圖片,有哪位同學可以看圖片給我們講一個小故事。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通過講故事提高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仔細聆聽歌曲的豐滿音響,對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二、教唱歌曲
1、完整聆聽《小船》的范唱,讓學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韻律,進一步熟悉4/4拍的強弱規律。
2、用哼鳴模唱歌曲旋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教師帶唱。
3、教師聲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學生輕聲跟唱,學生隨音樂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歌曲,掌握歌曲的速度和情緒,進一步學習四四拍的節奏韻律,并能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
(1)提問:感受歌曲是什么情緒(從情緒、節拍、速度等方面考慮)?
(2)復習3/4拍號的含義和強弱規律,引導學生學習4/4拍號的含義和強弱規律。
(3)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4/4拍的強弱規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開;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開。
三、歌曲處理
1、指導學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處聲斷氣連,注意倚音的演唱。
2、結束音要唱滿四拍,講解全音符,讓學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狀和時值。
3、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你們覺得我們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達呢?
設計意圖:通過歌曲的練習、分析和對全音符的理解,讓學生從中感受對父母的親情和對家庭的親情,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歌曲,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你們覺得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成績來回報你的爸爸和媽媽呢?
教學設計方案 12
一、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滿湖通紅、山神、省下、灰心”等詞語的意思。
2、懂得學習上遇到困難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堅持天天學,認直學,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3、繼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背誦第二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第2段的語言文字訓練;難點是通過第3段最后兩句話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課前準備:
掛圖、詞語卡片、小黑板、錄音機、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詞語
2、指名讀第1段。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二)教學第2、3段
引入新課:王冕的父親死了,家里很窮,只念了三年書,就去給人家放牛背上還要讀書,真是勤奮好學啊!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王冕是怎樣勤奮學習畫荷花的。一邊看課文,一邊聽錄音。
學習第2段:
1、自由讀,標出有幾句話。
2、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時候?
3、問:這時候天氣發生了什么變化? 給“忽然”換個詞。
4、大雨過后的景色是怎樣的呢?(出示掛圖)
(1)看圖說話: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們看去這湖面怎么樣?荷花怎樣?荷葉呢?
(2)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劃出課文中寫大雨過后湖面、荷花、荷葉的句子,讀一讀。
(3)理解“滿湖通紅”,并板書。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書:清水滴滴)
荷葉上的水珠還滾來滾去的.,(板書:滾來滾去)
真美啊!我們來比一比,誰讀得最美!指名讀,男女讀。
5、這么美的荷花,難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會怎樣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嘆號,表達了王冕怎樣的感情?誰能讀出王 冕心里很想把它畫下來的語氣?指名
6、這一段寫得美不美?你們想不想把這一段背下來呢?自己試背,齊背。
7、完成課堂作業 第4題。
大雨過后,一片陽光照得( )。湖里有十來支( ),花瓣上( ),荷葉上( )滾來滾去。王冕看得( )。
學習3段
過渡語:下雨后的景色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畫下來啊!那王冕是怎樣學畫荷花的呢?帶著問題自己讀第3段。
1、指名讀第1句。畫畫用的畫筆、顏料、紙,王冕是怎樣得來的?理解“省下”。
2、后來王冕畫的荷花像不像?從課文哪句話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較:
比一比,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3、朗讀這一句。
4、同桌討論:王冕為什么能把荷花畫得這么像?
交流,板書:不灰心,天天畫
5、假如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應該怎樣向王冕學習呢?
(三)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
2、四人小組談一談: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收獲?指名匯報。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 本》第3、6題。
五、板書設計 :
27學畫
(課文插圖
放大)
滿湖通江 畫不像
清水滴滴
滾來滾去
像……一樣
六、教后感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對第2段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為了突出重點,在第2段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掛圖,讓學生先進行看圖說話(“湖面有哪些景物?我們看去這湖面怎樣?荷葉、荷花怎樣?),再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13
一、教學目標
1、會認“售”“馱”“賣”等14個生字,積累“買賣”“出售”“栩栩如生”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初步體會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二、教學重點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合作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非洲小朋友、動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關圖片,自制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非洲兒童圖片)談話: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嗎?(非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黑色的皮膚)你們想和他們做朋友嗎?今天梁老師就帶著大家走出亞洲,走進非洲,來認識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書揭題:《賣木雕的少年》區分“買”和“賣”,并指導書寫。
3、從課文的題目中,你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大家?
生:買木雕的少年是誰?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是怎樣的木雕?(設計意圖:通過出示世界地圖還有非洲小朋友的圖片,直觀形象的讓孩子們初步感知非洲的情況,之后板書課題,讓學生質疑,讓孩子們提出由課題想了解的問題,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認真聽課文范讀。
(1)注意讀準字音,把本課的詞語或是自己難以理解的詞語標記出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
(1)提問: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組合作討論,我到非洲旅行時,開始想要(),但是因為(),只好放棄了,最后()。
(3)課文圍繞木雕寫了哪些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3、交流反饋
在班內交流,個別同學試說,教師相機評價(設計意圖:初步朗讀課文,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參與討論,通過教師出示的總結提綱完成內容填寫,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三)再讀課文、識記字詞
1、幻燈片出示本課詞語:買賣出售馱著構思新奇五官端正掏出飯館一堆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牙齒莫西奧圖尼亞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十分壯觀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栩栩如生
2、開火車試讀詞語。
3、整體讀詞語。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本課生字并試著分析識記方法。強調:“售”字書寫時要注意隹字右邊有四橫;“馱”字右邊是大;“館”食字旁右邊不要寫成宮;“辨”字的辨析;“齒”的筆順書寫。
4、考考你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攤點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設計意圖: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從字的讀音、詞語的認讀,個別生字的辨析書寫等方面讓學生認讀生字和詞語,以個別讀、開火車讀、整體讀方式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識記,加強學生對生字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四)品讀課文、升華情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朗讀。
2、指名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
3、通過朗讀,你覺得少年是一個這樣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學的地方?(少年對中國人很友好,朋友之間很尊重對方,熱情、充滿關愛,少年把中國人當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師總結:本課我們了解了大瀑布的美麗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聽朋友介紹木雕、然后挑選木雕,接著放棄木雕,最后少年贈送了木雕。認識了一位把中國人當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為這么說這樣做呢?我們下節課來共同學習。(設計意圖:本課為第一課時,所以要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只有熟讀課文,才能正確把握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感悟少年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初步體會非洲少年與中國人之間的友誼,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作業布置
認真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把詞語抄寫在自己的積累本上。課后認真搜集有關非洲的資料圖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學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14
教學時間:
1課時(40分鐘)
學習者分析
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是二年級語文:《稱贊》。按照學生的平均水平進行教學設計。學生的年齡在8到9歲之間。大多數學生的語文成績良好,個別學生存在著學習問題,主要是讀的問題。總的來說,學生學習氛圍比較濃。
二年級的學生具備以下知識和技能:認識了幾百個字,能對簡單的文章進行閱讀,具有一定的理解與表達能力。
這個班的是我自己從一年帶上來的,所以對他們的學情非常了解,這個班朗讀能力比較強,有幾位小朋友表現欲強,表達能力強,個別學生學習上存在著問題。他們喜歡互助學習,我能利用媒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作業及測試中,少數學生讀題不夠認真,做完后不檢查,所以,在教學中,我都帶領他們進行檢查,讓他們形成一種愛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老師對表現好的孩子進行稱贊,體會到稱贊后的`愉快,并能體會到小刺猬稱贊小獾: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讓小獾快要泄氣的時候仍能堅持下來。真正體會到稱贊的魅力。
2.通過學習,引向平時也要多稱贊你邊上的人,給他們鼓勵與支持。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種方法進行認字,用猜謎法、加一加、減一減等,通過個人讀、同桌互助讀、開火車讀等方法加以學習字詞。
2.在教學時始終離不開讀,通過初讀、再讀、研讀等方法加以學習。
三、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重點、難點
三、知識與技能
1.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2.難點: 知道小刺猬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資源
生字卡片、課件、課堂作業本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1.課題導入
教學活動2
1.字詞教學
1) 自學字詞
2) 集中學習字詞
教學活動3
分析1-4段
教學活動4
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 15
教學目標:
認知:
1、懂得集體榮譽是集體中的成員共同努力得來的,每個人都應該珍惜。
2、知道珍惜集體榮譽是熱愛集體的表現。
情感:
1、為集體取得榮譽而自豪。
2、稱贊維護集體榮譽的人。對有損集體榮譽的行為不滿。
行為:
1、平時努力做到維護集體榮譽,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集體榮譽感,作為集體的一員應該怎樣自覺地維護集體榮譽。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正確看待集體榮譽,懂得應當用正確的方法維護集體榮譽。
教育過程:
一、列舉事例,使學生知道什么是集體榮譽。
1、師:請大家想想,我們班都取得過哪些成績呀?
小組交流:
本班取得過的成績
同學匯報
2、展示本班同學以前取得的獎狀、錦旗、證書。
3、小結:
這些獎狀、錦旗、證書是同學在各種活動中集體取得的成績,就是集體榮譽。是學校、社會對班級的贊揚與獎勵。
二、分析事例,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維護集體榮譽。
1、小組交流:
這些集體榮譽是怎么得來的?
取得這些成績時是什么心情?
2、全班交流:
3、小結:
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榮譽是靠集體成員共同努力得來的,來之不易。它體現了我們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是我們大家的光榮。
板書:
集體榮譽
來之不易
三、分析課文,使學生明確應該怎樣對待集體榮譽。
師:在虹杉小學四(1)班的墻上有許多獎狀。其中有一張"隊列比賽優勝"獎的獎狀。在這張獎狀后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1、演示課件:(情境一)
2、小組交流:
比賽前,同學們是怎樣訓練的?在這么炎熱的天氣里訓練有什么感覺?
他們為什么能夠堅持訓練?
3、繼續演示課件。
4、小組交流:
在比賽的當天,發生了什么意外?
施華的鞋跟被踩掉了以后,他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施華的行為可貴在哪里?
在奪得比賽的勝利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
5、全班交流:
6、小結:
在比賽中,只有每一個集體成員心中都想著集體,克服困難,共同努力,才能維護集體榮譽。
板書:共同努力
7、思考:
四(1)班的同學還有怎樣對待榮譽的呢?
8、小結:
集體成員不僅要努力為集體爭得榮譽,還應該時時、處處維護集體榮譽。因為集體榮譽使大家共同努力得來的,每個人都要珍惜。
板書:珍惜維護
四、聯系實際,指導實踐。
1、同桌互相說說:
我們班里有哪些珍惜和維護集體榮譽的好事?
2、全班交流:
3、辨別是非:(完?"議一議"中的內容)
出示投影片1:
在一次學校評先進活動中,班長隱瞞了作業拖拉的事實。陳勇說:"班長這樣做是為了集體榮譽。"
(1)小組交流:
班長這樣做是為了維護集體榮譽嗎?
(2)小結:
集體的榮譽是靠大家共同努力的來的。隱瞞缺點不僅不能為集體增光,反而還會給集體抹黑。
出示投影片2:
王小軍忘了帶紅領巾,被值周生發現。當問他是哪個班級時,他謊報了班級。江濤說:"王小軍真機靈,維護了集體榮譽。"
(1)小組交流:
王小軍這樣做是為了維護集體榮譽嗎?
(2)小結:
不誠實的做法是在損害集體的榮譽。
出示投影片3:
范曉天在街上與外校一位學生發生爭執,他摘下校徽,與那個同學打了起來。后來他說:"不能給學校摸黑,所以打架時我要摘下校徽。"
(1)全班討論:
摘下校徽打架,就不給學校摸黑了嗎?
(2)小結:
能夠想到集體的榮譽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集體榮譽。
五、總結全課,激發情感。
1、說一說
什么是集體榮譽?
我們應該怎樣維護集體榮譽?
2、小結:
集體中每個成員的言行都與集體榮譽有著密切的.關系,維護集體榮譽是熱愛集體的表現。因此,我們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為集體爭得榮譽,珍惜、維護集體榮譽。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耍、癢、丫、淚、殼、籃、娃”7個字。
2、能看懂圖意,學習圍繞“我”、“浪花”進行觀察,理解句子意思。
3、圖文對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激發情感,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5、通過理解詞句,結合畫面促進想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6、引導學生感悟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感。
重點
學會本課“浪、玩、笑、都、跑、唱、次、給、貝”等9個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學習圍繞重點仔細觀察圖畫的方法,理解句子,體會句子包含的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言揭題。
1、同學們見過大海嗎?有沒有在松軟的沙灘上玩耍過?(出示掛圖)
2、今天我們跟著畫上的小女孩一塊到海邊去看看金色的沙灘、美麗的浪花。
二、指導看圖。
1、一邊聽著輕音樂,一邊觀察圖。
2、先看圖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從她的臉上可以看出什么?她為什么這么高興?(浪花涌上來,撞在她的小腳丫上,她覺得很好玩,所以她張開嘴,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
3、再看看她身邊有些什么?籃子里裝滿什么?海邊的貝殼、小蝦真多呀!是誰把它們送上岸的呢?
4、看,海水濺起無數細小的波浪,像浪花一樣,所以叫它們什么?浪花涌上沙灘時,會發出什么聲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邊。
6、小結:天氣晴朗,景色優美。浪花,一會兒與小女孩玩耍,一會兒又為她送來貝殼、小蝦,難怪她跟浪花玩得這么開心。
三、初讀課文。
圖文對照
1、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根據這幅圖畫來寫的。題目是《浪花》。(板書課題)自由小聲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注音讀兩遍。注意課文中有好些字讀輕聲。
2、檢查下列詞語的讀音。浪花、邁著、步子、搔癢、一會兒、捧來、裝。(個別讀,正音。)
3、教師領讀課文或聽這篇課文的錄音。
4、再自由小聲讀課文。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四、學詞學句。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自學探討。
2、明確重點問題:對照圖,“我”指誰?浪花是怎樣走到她腳邊的?浪花到她腳邊干什么?聽教師讀一句話,看跟書上第一句話有什么不同?(浪花邁著步子,搔癢了我的小腳丫。)哪句更好?為什么?課文上的句子寫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聲音很輕很輕,而且小女孩覺得浪花像什么?(淘氣的娃娃。)讀讀這句話,想想它像不像?
讀讀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興的樣子,是誰給她帶來的歡樂?句子中的“它”指誰?浪花的家在哪兒?它是怎樣跑回家的?小組內討論以上問題。
3、匯報交流。師點撥,指導朗讀。齊讀這段,注意:“輕輕地”、“悄悄地”要讀輕一些,“嘩嘩嘩”要讀得響一些。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我”來讀。
4、請一位同學讀第二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數有幾句話?
5、過了多久,浪花又跑來了?它這次是怎樣來的?
6、看浪花這次給小女孩帶來了什么?請讀第二句。這句話中,哪個詞講出浪花怎樣給我帶來貝殼、小蝦?(捧。)學一學“捧”的動作。對照圖,是什么樣的貝殼、小蝦呢?(雪白的、青青的。)貝殼、小蝦多不多?你從哪知道的?這么多的貝殼、小蝦,小女孩見了高興極了。我們讀了,也和她一樣感到歡樂。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6-13
教學設計方案經典05-11
教學設計方案07-13
【薦】教學設計方案06-28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06-28
【熱】教學設計方案06-28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6-27
教學設計方案【熱】06-15
教學設計方案【精】06-15
【精】教學設計方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