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設計1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白公鵝的特點。
3、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了解白公鵝的特點。
課文重點課文的2———7自然段。
感情朗讀訓練點
讀說結合訓練點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檢查自學,總體感知課文內容。
導語:上節課我領略了“架子十足”、高傲的白鵝,那在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眼中課文2、3、5自然段。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你喜歡什么動物,說說他們有什么特
的白公鵝又是如何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自己去尋求答案吧!
1、根據常規預習提綱預習課文。
2、讀讀記記下列詞語。
腔調、慢條絲理、掂量、漣漪、舉步、官司、徑直、勾當、屬于、主宰
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課本上(注音、組詞)。
調diàotiáo
4、結合上下文(或查工具書)解釋詞語。(寫在課本上)
漣漪慢條絲理主宰
5、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提示:本文主要圍繞白公鵝的哪些特點來寫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再讀課文劃出重點句,與上課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并試著填下表:
白鵝白公鵝
姿態
叫聲
步態
吃相
玩相
8、質疑。(至少提出2個問題,并在文中做好標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白公鵝的特點。
2、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一課,我們認識了豐子凱老先生筆下的白鵝(板書:白鵝),今天,和我們見面的是葉諾索夫筆下的白公鵝(加板書:公),你猜猜,這兩只鵝會有什么不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讀錯一個字,不讀得結結巴巴的,能辦到嗎?
2、交流,找到海軍上將了嗎?(板書:榮膺)你知道什么樣的人能當海軍上將嗎?
3、一只白公鵝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太有意思了,我們再讀一遍這有趣的課文,怎么樣?這回我要抽同學讀。(抽生分段讀)
4、交流:現在你知道白公鵝憑什么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了嗎?(板書:傲)
三、比較
1、同學們講得都不錯,上一課我們認識的是豐子愷先生筆下的一只白鵝——高傲的鵝老爺,現在我們又認識了葉。諾索夫筆下的海軍上將。我想考考大家,我這有它們倆的肖像,你能認清哪個是海軍上將——白公鵝嗎?
2、出鵝圖,交流想法。
結合引導學習白公鵝走路:
A、走路的樣子(請生表演,評演)讀出慢條斯理
過渡:在這一段中,關于白公鵝的走路,作者還有怎樣的描寫?
B、車轍凌亂而泥濘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辦法使自己的.細翎不沾一點污泥嗎?
C、狗追趕都不奔跑,這又是為什么呢?它心里會想些什么?(板書:傲氣)聽了你們的介紹,我知道了,這是一只特別有趣的,特別高傲的白公鵝。同學們也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認為??現在,我來揭曉正確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四、辯論
“不過,你們先別笑。讀了課文,有一點我卻可以確定地告訴你們,葉。諾索夫先生可不喜歡這只白公鵝。”不信,我還有證據——
1、證據一:搗亂
出句“有時??亂羽”
聽你這么一說似乎也有些道理。不過我每次讀到這都感覺葉。諾索夫討厭它,你聽——(師讀)
引導生讀出喜愛。
2、證據二:偷食
出句“有多少次?主宰。”
不光偷吃魚餌,還拖走掛著魚餌的釣繩,多討厭,這回你們無話可說了吧?(導:它知道自己偷東西嗎?)
(那作者是喜歡它偷東西嗎?板書:傲骨)
3、證據三:“吃驚”
A、出句“白鵝大概認為這個??大吃一驚了。”
B、瞧,作者想到小男孩要把它吃了,該是討厭了吧?(結合講講破折號)
C、聽你們這么說,作者是在講俏皮話啊。
你聽聽看,當時作者是不是這么說的(師范讀,引學生說出講俏皮話的特點)“講得有理,那你來試試。”
D、那你看看這幅圖,白公鵝要去搗亂了,誰能用葉。諾索夫的調侃的語氣對白公鵝說幾句話嗎?
五、小結
看來作者明著是寫白公鵝的缺點,實際上是對這只有著傲氣和傲骨的鵝充滿了喜愛。還有誰喜歡這樣的鵝?
六、拓展: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你喜歡什么動物,說說他們有什么特點?板書設計:
海軍上將
白公鵝步態:慢條斯理不慌不忙
教后反思:
活動: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語文教學設計2
課文分析:
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全文要說明的主要問題。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激發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大致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2、課文朗讀錄音、寫有生字詞語的小黑板、CAI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了解。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指導寫“蝙蝠”兩字。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評價,互相指導。
4、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么?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3、指名講,師生共同歸納。你現在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了吧?
四、學習前三個自然段
(一)默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出過渡句
(二)出示過渡句,這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設問)讀了這個句子,你心中產生了什么疑問?
過渡:要想揭開其中的奧秘,我們要先來學習第三自然段。
(三)重點學習第三自然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講段意
3、對于蝙蝠在夜間飛行,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它?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1)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間飛行而且不會有危險的本領。
(2)模擬體驗:你想試一下在夜里飛行嗎?讓學生閉上雙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
(3)說感受
(4)指導朗讀:蝙蝠的本領真讓人佩服,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話?(贊嘆、佩服)
五、結束語:我們人類是靠什么來判斷有沒有障礙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飛行,它靠的是不是那雙像貓頭鷹一樣銳利的眼睛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
作業布置:
抄寫生字詞語
熟讀課文
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11課《蝙蝠和雷達》,還記得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關系嗎?(科學家們經過反復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研讀課文,解開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
導入:【課件出示一只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說有話要對我們說呢,我們來聽聽吧:你們人類真了不起!竟然連我們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們人類是怎么發現我們的秘密的,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嗎?
師:同學們,你們愿意代替科學們回答小蝙蝠的問題嗎?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要把問題回答準確、完整就要先認真讀書,我們先來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寫了科學家們的試驗的?(4、5、6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4、5、6自然段。
(一)學習4、5、6自然段
【課件出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在什么環境中做實驗,分別怎么做,結果怎么樣?得出了什么結論?
邊默讀4、5、6自然段,邊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
小組討論填表結果
指名講所填寫的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哪位同學可以看著表格來為小蝙蝠解釋試驗的過程?要注意人稱的變化。【課件出示:表格】
【出示課件】過渡語:你們這班小科學家真棒!那你們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來探路的嗎?
(二)學習第七自然段
課文哪個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問題?快速讀第七自然段,動手畫出有關句子,并把句子讀一讀。
匯報句子
男女同學賽讀
默讀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處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圖
展示示意圖,并復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學生的示意圖,板書:
同桌看板書復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科學家們發現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的秘密容易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理解“反復、終于”的用詞準確性。【課件出示句子】
齊讀句子,說體會
齊讀體會
齊讀第七自然段
【課件出示小蝙蝠】:同學們說得不錯,我能在夜間安全飛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兩樣東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們人類的科學家發明的雷達又是怎樣探路的呢?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答案?
(三)學習第八自然段
邊讀文段,邊畫出有關句子,并讀一讀
模仿板書動手畫雷達的探路方法示意圖
同桌交流示意圖,并復述
指名展示示意圖,并復述,完善學生的示意圖并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44頁,完成課后練習三
指名講答案
齊讀
三、拓展延伸
(一)默讀“資料袋”,填寫:人們從()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課件出示】
(二)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用“人們從()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的句式來說。【課件出示】
(三)補充有關仿生學的資料【課件出示】
(四)說一說:我從()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課件出示】
參考:我從變色龍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變色紙尿褲,如果嬰兒小便了,就顯示藍色,如果嬰兒拉臭臭了,就顯示紅色,大大方便了家長。
(五)推薦課外書籍:《開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學》【課件出示】
四、作業布置:
1、閱讀有關動、植物秘密的書籍,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啟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五、板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3
教材說明: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二單元的精講課文。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文中,法布爾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做人,把它的巢穴比做人的住宅,把他們的活動比做人的活動,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通過長期觀察才發現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作者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在朗讀中,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來領會課文的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
難點: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查閱關于蟋蟀的資料,誰找到了?(生說)
2、(看大屏幕)這就是蟋蟀,法國著名的作家法布爾對這種小動物情有獨鐘,還寫了一篇文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學。
3、齊讀課題。
4、觀察題目,你發現課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看到這個具有擬人色彩的課題,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說)下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入課文。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思考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2、認讀詞語
3、快速地瀏覽課文,邊讀邊繼續思考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4、指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它是如何建造住宅的。)
理解感悟
導入:蟋蟀的住宅到底有怎樣的特點呢?它又是怎樣建造的呢?
1、再次走入課文,邊讀邊想邊畫出相關的語句,并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的空白處。完成的同學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2、全班交流
過渡:蟋蟀的住宅到底有怎樣的特點呢?誰找到了?
(特點無先后順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調控)
(1)選址不肯隨遇而安(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隨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誰隨遇而安呢?它們是怎么做的?你從哪兒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呢?(生說,大屏幕出示)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呢?(生解釋)
指導朗讀。假如你是蟋蟀,外面下著瓢潑大雨,雷電交加,那些隨遇而安的昆蟲們,在四處奔波,為安居之所而操勞,而你舒舒服服地呆在家中,此時,你會想些什么呢?心情如何?帶著這種感情練讀。
(2)內外部特點(學習課文的第五、六自然段)
外部:朝著陽光,傾斜的隧道,半掩著的門,彈琴的平臺。為何要這樣設計呢?你從中感受到什么?(生讀)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生解釋)
內部:墻壁光滑,住所簡樸,清潔,干燥,衛生。你感受到什么?
過渡:小小的蟋蟀,選址是如此地慎重,外部設計是精密而完美,內部相當地樸實無華,難道說蟋蟀擁有著建筑住宅的才能?(不是)那它一定是有先進的工具?(也不是)大家說得很對,蟋蟀并不是挖掘技術的專家,它的工具是那樣的柔弱,簡單。
那誰知道蟋蟀的挖掘工具是什么?(生說)(大屏幕出示)如此柔弱的工具,如此簡單的工具,卻建出了精妙絕倫的住宅,所以作者不禁稱贊道:“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生接說)
那這偉大的工程是怎樣建造的呢?誰來說說?(學習課文的第七、八、九自然段)
(1)劃出表示挖掘動作的動詞(大屏幕,生讀)
(2)它們挖完住宅的重要部分后,還干什么呢?用書上話說說。
(3)蟋蟀如此地挖掘住宅,你覺得它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的地方呢?(吃苦耐勞,長期堅持,追求完美)
(4)其實,作者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你知道嗎?(長期、認真地觀察精神)
四、 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結合板書來說)
五、拓展,提升
今天,老師把蟋蟀的住宅帶來了,你們想看看嗎?但是有一個條件——要仔細認真地看,看完之后,你要扮演一回蟋蟀,為我們介紹你的家是什么樣子的?還要說說你是如何建造的?
1、欣賞動畫
2、學生練習
3、全班展示、評價
語文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并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2、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的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4、能發現細心、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
5、能背誦“日積月累”部分。
【課前準備】
1、提前一段時間布置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2、準備“爬山虎”圖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讀寫寫
1、檢查讀音,交流識記方法。
a.自由讀記,讀中正音。
b、交流難記字形識記方法。
2、取長補短,再次識記。
3、按組聽寫詞語,注意書寫規范。
a,住宅住址隱蔽隱藏
b.洞穴傾斜平坦寬敞
c、均勻重疊空隙痕跡
d.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隨遇而安
二、讀讀記記
1、讀中正音。
a,指名讀詞,隨時正音。
b.按順序齊讀。
c.同桌互讀,一人隨機、快速地指點,另一人讀。
2、解疑說話。
a、提出不懂詞語,共同交流解疑。
b、自由選擇幾個詞說一段話。
三、我的發現
1、出示“爬山虎”的圖片,自主觀察,交流發現。
2、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發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寫得這么細致、具體?思考交流。
4、讀“小林”“小東”的話。
四、成語故事
1、寫故事需要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長期的觀察,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讀故事。了解故事內容,懂得成語含義。
3、故事中的哪些語言給你特別深刻的印象?
a、從“生動傳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畫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與可所說的“秘訣”,道出“觀察”與其取得成績的必然聯系。
4、說故事。
五、日積月累
1、是呀,有人對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細致的觀察,編了一首歌。先聽老師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選擇合適的曲調)
2、讀句正音。
3、仔細讀讀,你發現這段話有哪些特色?哪些詞句用得特別精妙。(“紅似火,滿枝黃,雪里藏”等詞精煉地概括出花的特點,讓人產生無限遐想。而這一切無不緣于細致、長期的觀察)
4、熟讀成誦,吟唱成誦。
第二課時口語交際
1、我們的生活千姿百態,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看了這兒的三幅圖畫,大家都會發覺“細心觀察”的感覺真的不錯。
2、獨立看圖,然后與同桌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幅圖,說說看到了什么,還可告訴同學你是怎樣發現的?
3、再次觀察其他的幾幅圖,也許還有奧妙沒被發現呢。
4、全班交流評議,誰發現的最多、最有趣,誰講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將獲得“獨具慧眼”獎。
a、可以講講你最得意的一個發現。
b.可以講講經過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發現結果及心情。
c、可以講講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圖的爭論過程。
d.還可以講講第一次看圖和第二次看圖的不同發現和感受。
5、這三幅圖除了帶給你視覺上的享受以外,還帶給你什么呢?
6、評議“獨具慧眼”獎得主人選。
7、拓展:這幅圖構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許會得到豐收的喜悅。仔細看圖,清楚的把自己的發現告訴朋友。
第三課時習作指導
1、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老師和大家一樣,漸漸發覺了觀察帶給我們的.快樂。這節課老師想讓大家共同分享這份快樂。誰愿意把自己在課余觀察的快樂傳遞給大家?
2、指名試說,師生共同點評。
著重從以下幾點人手:
a、觀察了什么事物,怎樣觀察的?
b.有什么新的發現?
c.在觀察過程中,什么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個人根據這位同學講過的內容各取一個題目。
a、學生說題目,師整理。
b.你喜歡哪個題目,為什么。
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若把它寫下來,肯定很有意思,寫時得注意什么呢?討論明確:
a,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下來。
b.能不拘形式的寫下來,如果進行連續觀察,堅持寫觀察日記。可以選幾則自己覺得滿意的日記,認真地進行修改加工。作為一篇習作,題目可以用《觀察日記——》,要注意日記的格式。
c.選自己喜歡的方式精心擬題。
5、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6、學生就某一片斷交流,共同評議。
7、修改或互批,著重于用詞是否得當,句子是否通順,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課時作文講評
1、教師在批改過程中,可選以下幾類典型,作為學生評議內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觀察、描寫角度的對比。
b.同一內容描寫,粗略與細致的對比。
c、優秀習作的賞析。
2、根據評議自我修改文稿。
3、謄寫習作。
語文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靜謐、精神大振、枉費心機、浩如煙海、飛渡重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重要意義。
3、學習讀文后能將自己的感受說給大家聽。
【教學重、難點】
在讀文中感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重要意義。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設疑
板書課題,讀題。
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去閱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自學反饋。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3、指名分節朗讀。
4、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么情況下發現了什么?
5、找出課文的相關段落,再次朗讀。
三、觀察、讀文,相互印證
1、分組觀察世界地圖或地球儀,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陸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看看是否像魏格納說的那樣。再看看其他陸地與海岸線是否相似。
2、熟讀第五自然段“嶄新的奇想”。說說這個奇想與我們剛才觀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讀證據,探究過程
過渡:魏格納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是否正確,他做了大量艱苦的考證工作,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資料。
研讀第七自然段,對魏格納的推理過程進行梳理。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納:
中龍是一種爬行動物,它既見于巴西,又見于非洲。爬行動物是不可能飛渡重洋的,由此證明:當時中龍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
四、熟讀課文,交流感受
1、學生再次默讀全文。
2、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你從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說一說。
五、布置作業
1、《黃岡》第8課
2、同步閱讀
【板書設計】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無意發現產生奇想
尋找證據引起震動
【教后反思】
學生在交流讀書感受時,我參與其中,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這一問題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在學生情感升華、意猶未盡之時,可以鼓勵學生繼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
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過程與方法:
對課文重點語句的品讀、賞析,學習作者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三、教學策略
《爬山虎的腳》一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
四、教學過程
(一)進入課文,引導質疑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一篇文章,齊讀課題。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植物為什么會有腳。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
2.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3.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走進文本、深入探究
1.品讀課文,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爬山虎的葉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很美。
讀: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教師追問: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
預設: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
教師追問: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
(2)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
預設:
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教師引導: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看著為大家讀出這種美來?
(3)教師總結:多么新鮮的葉子啊,多么茂密的葉子啊,多么美麗的葉子啊。作者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如果你不注意看,能看清楚葉子下面的腳嗎?這些都說明作者在認真觀察。
【設計意圖】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切美好的描寫背后,都需要認真觀察作為基礎。
2.細讀課文,探究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1)教師引導:作者還認真看出了什么?自己讀讀3~5自然段,將作者認真觀察到的內容用橫線畫在書上。
預設:
爬山虎的腳是長在莖上的。
師引導:這是寫爬山虎腳長的位置。
預設:
爬山虎的腳像蝸牛的觸角。
師引導:這是寫腳的樣子。樣子像──蝸牛的觸角。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把腳比作觸角。)
預設:
顏色跟剛長出來的嫩葉差不多,也是嫩紅的。
師引導:這是爬山虎腳的顏色。好,把作者注意的這些綜合一下,你認識爬山虎的腳了嗎?在紙上畫出你認識到的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師引導:哪位同學再來給大家完整生動地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介紹,還可以運用一些表達方法及恰當的語言寫出來,就會更加生動。
(2)教學過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腳來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沒有注意它的腳是怎么爬的呢?請用筆在文中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預設:
抓住動作詞:觸、變、巴、拉、緊貼、爬。一系列詞語清楚地寫出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師引導:和同桌交流,說一說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誰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
師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接著爬──同學接讀課文。
過渡語: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正是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往上爬,所以他的葉子很均勻,沒有重疊的。這也體現了爬山虎的聰明,均勻無重疊的葉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陽光。
師引導: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動詞,他們的順序能互換嗎?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不能換位置,是按順序寫的。)
師小結:這些詞是有先后順序的,不能互換,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現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墻上了吧是,因為產生了拉力。葉圣陶爺爺運用了這些動詞,準確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3)爬山虎的“腳”與墻有什么關系呢?
對比學習:沒觸著墻……萎了,沒有痕跡。
觸著墻的……變成灰色,相當牢固。
師引導:從剛才的學習當中,你有什么體會?
預設:知道(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2)作者觀察細致;(3)不是一次觀察,而是長期觀察。
師小結:觀察不但要用心,還得細心和有耐心,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樣處處留心觀察。
【設計意圖】本部分的設計力圖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一是讓學生關注到作者是抓住動詞描寫具體的;二是體會出作者是在長期的認真觀察后,才能寫出這樣生動,具體的文章。
(三)總結學法、布置作業
師引導:同學們,你們覺得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美嗎?老師想請大家說一說,為什么葉圣陶爺爺能把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寫得這么有魅力呢?
預設:觀察仔細。抓住了爬山虎的特點進行了細心觀察,觀察了很長時間。
師引導:是呀,只要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你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老師想邀請同學們來參加快樂嘗試活動,大家愿意嗎?
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用一句或幾句話來描述一下圖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說說你喜歡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嗎?
預設:我喜歡柳樹的枝條,微風一吹,她隨風搖曳,像一位美麗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預設:我喜歡仙人掌,雖然它的外表長滿了尖刺,卻能開出鮮艷美麗的花。
預設:我喜歡含羞草,它是一種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你用手輕輕碰一下,它的葉子就會左右合并,過一會兒又會散開。
預設:我喜歡月亮姐姐的臉,她的臉是多變的,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半圓的,有時候只露出小半邊臉。
(四)布置作業
1.回家后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長的介紹給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2.回家后去仔細觀察一下你周圍的植物,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的驚喜發現,然后可以寫一篇觀察日記,下星期的語文習作課進行交流。
3.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語文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篇了讀課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為證實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進行的一次試驗過程,表明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生命段愛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默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做試驗的原因、試驗的過程和結果。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談談從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啟示。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各自發表各自的想法。)
2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于蜜蜂的什么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出的問題,把有關的閱讀語句畫出來。
2自由組合或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里。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里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從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么深的感觸呢?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位聽,讀時教師適機調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3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試驗結果的?指名朗讀。對“本能”一詞是怎么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說說嗎?
四、歸納小結。
1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談談你談了這篇課文后受到什么啟發?
作業設計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么習性?做個小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板書設計
兩里多路
蜜蜂逆風而飛會辨認方向
陌生事物
語文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通過多渠道搜尋、了解并介紹美麗的自然景觀這一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美,熱愛美,從而學會捕捉美!
2、舉辦自然景觀展示會,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
3、尋找身邊的美麗自然景觀,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4、背誦4組句子,并課外搜集積累,了解漢語遣詞造句的微妙。
課前準備
1、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觀的圖片、音像資料及文字材料。
2、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1、我們的祖國山水秀麗,美麗的自然風光無處不在。遠在天邊的天山草原,圣潔的雪山、湛藍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綠無垠的草原是那樣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邊的皇城沙灘,海浪、陽光、礁石也同樣讓人流連忘返……美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有一雙尋找美,善于觀察的眼睛。這幾天大家一直在搜尋美麗的自然景觀,這節課就把你發現的尋找到的美展示給大家。
2、指名一生上臺交流。
聽眾反饋:聽了XX的介紹,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麗了嗎?從哪兒感受到的?
教師總結:介紹一處美麗的自然景觀,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驟把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讓大家隨著你的.視線去觀察,還要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讓大家在你的語言中感受景觀之美。
3、自由準備,稍作調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聽眾要做到認真傾聽,做個小記者,可以向同學介紹提問、建議也可以補充。
b.介紹者做到準備充分,隨時答“記者”問。
5、四個小組交流,每組評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經過了搜尋,聽取了同學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
7、聯系“寬帶網”。用你搜尋到的圖片、文字資料(或自己撰寫的資料),整理成圖文并茂的“美景介紹書”。課后分組舉辦“祖國一日游”風景名勝展示會。
第二、三課時習作指導
(同時學習我的發明,日積月累)
1、學了這一組課文,又聽了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美就在身邊,今天來寫一寫我們尋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記憶,哪一處自然景觀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風景區,如黃山、杭州西湖、雁蕩山、天河風景區。
b.也可以是身邊的微型景觀,如海邊沙灘、公園(校園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邊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準備怎樣去寫呢?回憶我們學過課文,以及上節課同學們的介紹,對你有何幫助?
a、可以用方位、時間等順序來構成文章,讓人讀來視野清新。
b.把筆墨多花在所寫的自然景觀的特色上。
c,聯系“我的發現”。我們一起去聽聽小林小東的發現。你有何發現?(受到的啟發是把畫面呈現于腦海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
4、要寫一手好文章,離不開平時詞匯語句的積累。出示“日積月累”。
a.看看下列這些詞句對你有何幫助?自由讀,指名讀。
b.你發現了什么?(每一組中的兩個句子的寫法是一樣的,四組各有特色)
c、最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在哪兒運用比較合適?
d.你在哪兒也看到過這樣特別的句子?試著說幾句。
e、課外去找一找這樣有意思的句子,課下交流。
5、作文,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的難題。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讀自己的大作,默讀皆可)。
7、寫作文。
第四課時作文講評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2、認真傾聽后交流。可以提意見、建議、欣賞、補充。
著重留意:a、句是否通順恰當。
b.語言是否準確精妙。
3、聽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組交流修改)
4、欣賞佳作。(實物投影儀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以教師朗讀,學生邊聽邊隨機點評。
b.也可以學生自由朗讀,你從中學到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優點)
c、可以四人小組組成“評審團”,派代表發言。
語文教學設計9
一、導入:
課文中沒有一個窮字,卻讓我們在字里行間時時處處感受到窮人生活的窮苦、艱難與悲慘。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贊美,卻讓我們的心靈被漁夫夫婦的勤勞、善良、堅強所震撼!這就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今天,我們再次走進這篇課文,用心靈去觸摸、去感受大師的語言和思想。
二、目標出示:
這是本課的學習目標:對照一下,看哪幾條是你本課中新接觸,需要在學習中特別注意的。
1、梳理課文重要的寫作方法,結合課文句段談這樣寫的好處。
2、運用環境、對話或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
3、從人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中繼續體驗窮人善良、勤勞的美好品質
4、人人參與,熱情投入,在合作中提高
三、小組展示,梳理寫法:
先來看導學提綱上的第一個問題:哪一部分寫得最好?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思考結果,最后選擇你們組認為體會最好的一點進行全班匯報。哪位組長說說,小組交流時你要做好哪些安排?(學生發言)一是安排好本組內的發言順序,二是安排好匯總記錄,三安排好全班交流時的發言人員。哪位組員說說,這一環節中你應做些什么?一個小組匯報時,其他小組做什么?
1、環境描寫:通過室內外的環境的對比,烘托出桑娜勤勞的品質。
齊讀這段話。是啊,屋外的天氣那么惡劣,可小屋里卻如此溫暖舒適,多么勤勞的桑娜啊。
不同的環境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會有不同的感受,環境只是為烘托人物而做的。
課前布置大家背誦這一段,請同位檢查一下。
2、心理描寫:通過對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讓我感覺到桑娜當時的緊張、不安,矛盾的心理。讓我們感覺到桑娜本性的善良。
出示這段話。讓我們再次走進桑娜復雜的.內心世界。我提示,大家讀:桑娜在猜測,在自責……桑娜以為丈夫回來了,嚇了一跳……桑娜后悔自己沒考慮周全,……桑娜堅定了信心……一段心理活動,讓我們在體會到了桑娜不安的心情,更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
再來想一想,作者不是桑娜,他為什么會把桑娜的心理變化刻畫得如此真實、生動?(板出:設身處地)
此時此刻,你就是桑娜,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
3、對話描寫:通過這些對話描寫,這些對話非常樸實,他們沒有交流一些豪言壯語,卻讓我們感覺到漁夫和桑娜一樣,也是個非常善良的人。
對話確實要樸實,要符合人物的特點,除此之外,對話描寫還要注意哪些問題?自己讀讀這一部分,想想看,然后和同位交流交流。(學生能說出說話前都加上了人物的動作和表情,這樣使對話更形象。)
師出示:完全說在前,對比讀。談談讀后的感受。
這些對話是運用了說的四種不同形式,使對話不單一,很靈活。
小結:語言描寫要符合人物的特點,要善于運用說的四種形式,而且提示語的運用至關重要。
課文的結尾戛然而止,作者留給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現在,我們要接過作者的筆,把這個故事續寫下去。
接著看導綱的第二個問題: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匯報,老師有一點要求,匯報時,不要照搬導綱上的答案,要將它壓縮成一句話。()時間,()事,贊美()的()品質。看誰的概括能力強。
小組合作練筆:
出示合作要求:
1、選擇故事,確立方法:選擇小組內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和最喜歡的一種寫作方法
2、口頭續編:小組成員口頭合作續編片斷
3、個人練筆:在小組口頭續寫的基礎上,個人練寫
4、欣賞修改:小組成員互換作品,欣賞修改,選出最優作品。
小組展示,評價。
小結:時間關系不能所有優秀作品都展示,課后,請這些同學領作文紙認真抄寫,裝訂成作秀作文選,供同學們學習。
四、總結布置作業:
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將故事續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五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嘗試用“感同身受”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學會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
三、教學策略
《卡羅納》選自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的故事。
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其他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情進行細致描述的寫作方法,從課文講述的故事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理解、互相關愛。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深情導入。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正如歌中所唱,母愛是多么地偉大,有媽的孩子是多么地幸福。
一個只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也有一個疼愛他的母親。在他母親生日那天,獻給了母親一封長達八頁紙的信,來深深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信的四周還畫上了漂亮的花邊。可是半年后,無限疼愛他的母親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紅了,連兩腿也站不穩,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萬分悲痛。
2.聽到這個故事,你的心情怎樣?
3.這個可憐的孩子叫──出示課題:卡羅納,齊讀課題。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卡羅納,一起走進作者飽含深情的字里行間。
【設計意圖】教師滿懷深情地述說母愛的深沉與博大,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境,叩擊學生的心弦,為理解卡羅納失去母親的巨大悲痛做好鋪墊。
(二)提示導讀,感悟理解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生閱讀,師巡視)
讀詞語:遭受、憐憫、屏息凝神、俯身、叮嚀、囑咐、號啕大哭、恍然大悟。
2.讀學習提示,畫出要求。
閱讀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樣做的?你從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閱讀提示的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有明確的指向性。梳理閱讀提示的'問題并善于借助這些問題展開閱讀和思考,這是閱讀課文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3.大家是怎樣做的。
(1)“大家”在文中指誰?
(2)面對不幸的卡羅納,他們是怎樣做的?選擇其中的一個人來清楚地說說。
再讀課文,自己準備→同桌討論→指名交流,師隨機點撥。
引導學生體會老師、同學、“我”和“我”媽媽對卡羅納的關愛。
(3)“大家”就是指文中的這些人嗎?還有誰?他們會怎樣對待可憐的卡羅納?(鄰居、親戚、還有我們,我們也是“大家”中的一份子)
4.受到什么啟發。
(1)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傳遞著一種相同的關愛。這么多人中,誰的做法讓你最感動、印象最深?
(2)從中你受到什么啟發?寫下各自的感受。
(3)指名交流。
總結:同學們,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幸,都會需要親人、朋友的關愛。可是愛是一種能力,怎樣去愛,需要我們學習。這則日記記錄的不僅是關愛同學的過程,也是“我”學習愛的過程。愛是一種能力,我們大家一定要──學會愛!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目的在于為學生創設一個“與文本充分對話”的時空,學生是閱讀的主人,自己選擇、自己品讀、自己發現。教師則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啟發、點撥。讓學生在自讀實踐的過程中運用讀書方法,形成閱讀能力。
5.文中的“大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有一個重要的人我們不能忘,他就是──卡羅納。
(1)你覺得卡羅納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哪些地方最打動你?
(2)交流,師隨機點撥。
【設計意圖】前面部分的學習只是基于教材,而這一環節則是高于教材。
(三)資料鏈接,推薦閱讀
1.愛,不需要豪言壯語;愛,不需要驚天動地。愛,是一句真誠的話;愛,是一個輕輕的接觸;愛,是一個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用自己的真誠、理解、安慰、關愛遭遇不幸的卡羅納。是的,就是這樸素的愛,讓我們每個同學深受感動。你們知道這個感人的故事出自何處嗎?
2.閱讀文后“資料袋”。
3.展示同學們帶來的《愛的教育》。
4.師補充介紹《愛的教育》,激發閱讀興趣。
《愛的教育》這本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國都公認此書為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而爭相翻譯出版。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說教,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日常生活。《愛的教育》以娓娓動聽的語言和生動感人的事例,啟迪人們要愛祖國,愛人民,愛父母,愛師長。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一本相關的拓展性閱讀的書目,目的是想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更為廣闊的世界。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愛的教育》。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拓展閱讀。
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白公鵝的特點。
2.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朗讀,能夠體會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筆下白鵝的不同之處。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通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類型的事物,語言各具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白公鵝的具體描寫,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略讀課文,通過品味重點詞句從而掌握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朗讀,能夠體會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筆下白鵝的不同之處。通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類型事物的不同特點,語言的各具特色。
三、教學策略
《白公鵝》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一只白公鵝的所作所為,表現了鵝的海軍上將派頭。課文是從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平時的活動兩方面寫的。擬人和夸張的寫法,風趣而幽默的語言,是本文寫作上的特點。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不妨更加放手地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對比的方法,讓孩子們對白公鵝產生興趣;通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類型事物語言各具特色,通過比較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寫法有所感悟。
3.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概念。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上一課,我們認識了豐子愷老先生筆下的白鵝,今天和我們見面的是葉·諾索夫筆下的白公鵝,你猜猜,這兩只鵝會有什么不同?
2.同學們不僅能分辨,還能講出自己的理由。的確,白公鵝還真不愧對它多出的這個“公”字,葉·諾索夫還把它比作海軍上將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設計意圖】建立學生前后聯系讀課文的意識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要求是不讀錯一個字,不讀得結結巴巴的,能辦到嗎?
(1)對照略讀提示,輕聲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多讀幾遍。
(2)邊讀邊用筆畫出有關內容,讀后與同學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地方互相幫助解決,不能解決的地方作個記號。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3.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4.交流,找到海軍上將了嗎?你知道什么樣的人能當海軍上將嗎?
5.一只白公鵝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太有意思了,我們再讀一遍這有趣的課文,怎么樣?抽生分段讀。
6.交流:現在你知道白公鵝憑什么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了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三)閱讀,感悟,理解
1.同學們講得都不錯,上一課我們認識的是豐子愷先生筆下的一只白鵝──高傲的鵝老爺,現在我們又認識了葉·諾索夫筆下的海軍上將。考考大家,這有它們倆的肖像,你能認清哪個是海軍上將──白公鵝嗎?
2.誰來說說這只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3.這究竟是只什么樣的白鵝?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概括一下。
(耀武揚威)的大公鵝。
(威風凜凜)的大公鵝。
(派頭十足)的大公鵝。
4.好一只擁有海軍上將銜的大公鵝,那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么樣的呢?誰來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鵝。
(四)對比閱讀,領悟寫法
1.引導對比閱讀。
先出示舊課內容,再讀新課,畫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從表中你發現什么?(相同點、不同點)
白鵝白公鵝姿態 叫聲 步態 吃相 玩相
2.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同樣是寫“步態”,兩段的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同:傲慢、派頭。
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通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后追趕的步態。
結合引導學習白公鵝走路:請生表演走路的樣子,生評演;讀出慢條斯理。
過渡:在這一段中,關于白公鵝的走路,作者還有怎樣的描寫?
車轍凌亂而泥濘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辦法使自己的細翎不沾一點污泥嗎?
狗追趕都不奔跑,這又是為什么呢?它心里會想些什么?
這是一只特別有趣的,特別高傲的'白公鵝。同學們也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認為……現在,來揭曉正確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3.抓重點段,進行對比閱讀。
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食料簡單、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戲水、搶占地盤、主宰一切。
討論:兩位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部分寫得這么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4.學到這里,同學們討論一下:同是白鵝,但不同作者的筆下又各有姿態,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點:抓特點,圍繞特點來寫。
不同點:前者抓住一個特點──高傲,圍繞總寫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三個方面──叫聲、步態、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寫大白鵝應當榮膺海軍上將銜,然后再寫為什么應當榮膺,在解釋說明中寫出了白鵝的特點。
我們寫作文時,就應該抓住事物的特點,突出其特點。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同時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
(四)課外延伸,拓展能力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全班交流,說說為什么喜歡。引導學生關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寫形象生動的句子,學會鑒賞等。
2.說說自己喜愛的動物,說明動物的特點和喜愛的原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文中為例,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五)布置作業
觀察生活中的小動物,如貓、狗、烏龜、螃蟹、喜鵲等,說說觀察后的體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動物勞動的快樂。
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記敘了“我”在參加當地一次“回鄉之旅”的活動中,親眼目睹了人們對即將退休的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它們都把回家看看的機會讓給了他。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沃爾特詹森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構想
先展示地理位置圖,讓學生了解兩地相距遙遠。本課故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距離,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然后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課文中了解故事的背景。在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詞句,討論重點問題。
教學準備
美洲地圖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3教師指導。展示美洲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美國的新澤西州和拉美的波多黎各,感受兩地距離的遙遠,體會移民回家探親的不易。
二、默讀課文,促進領悟。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有關的語句,了解故事敘述的順序。
三、課堂討論,加深領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相關詞句,領會以下問題:
1漂泊他鄉的波多黎各移民們是怎樣希望有機會回家看看的。
2當“我”念到沃爾特詹森的名字時,人們為什么會歡呼,想他道喜,同他擁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幾個主要人物。說說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們內心的活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3 “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著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么?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再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想到了什么呢?
作業設計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32*同一個名字
沃爾特詹森
每一張紙條不同的筆跡
愛戴
課后小記
語文教學設計13
①“個人生命不像一件襯衣;當你發現它臟了、破了的時候,就可以脫下它來洗滌,把它再補好。那存在過的憂慮,也許你能忘卻,但卻不能取消它遺留下的印跡。”
對比。“生命”和“襯衫”相對比,突出表現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轉的過程。表達了無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②“它是一個不懂疲倦的旅客,總是只暫時地在哪一個個體內住一會兒,便又離開前去了,那些個體消逝了,它卻永遠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個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個體的生命雖然是短暫的,人類的生命是永無休止的。
(3)“終于要凋謝的花朵”指綻放過的美好的生命個體,“永存”說的是生命整體,花謝后又會有花開,生命是永不休止的。這句話看似矛盾,卻再次意蘊著生命的永久的哲理。
(4)本文寫于1942年,當時日本鬼子在我國橫行,殺害我國同胞,國民黨_也欺壓老百姓。因此,我們認為日本鬼子,國民黨_等惡勢力就是那些“暴君們”,他們是殺不絕我們的,我們這些勇敢的中國人民會凝結成強大的生命力,同這些殘暴勢力作斗爭,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們是那樣卑微,那樣柔弱,每一個嚴寒的冬天過去后,它們依然一根根地從土壤里鉆出來,欣喜地迎著春天的風”,表現了作者革命熱情以及革命必勝的信心。
(5)人活著,就要創造自身的價值,能夠為人類社會作出貢獻,這才是生命真正意義上的永久不朽。從重復的“不斷”一詞可體會作者的這種對生命的期許。
3.同學們還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商討。
4.本文作者的感情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這是運用了什么寫法?
作者的感情是有變化的。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告訴我們,歲月在一點點地消逝,而人們卻只能任憑它悄悄地溜走。這是無奈的,顯示出作者悲觀、消沉的情緒。第二自然段開頭一句中“卻”字,可見作者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我們沒有時間悲觀”“生命自身神奇”“生命充滿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著,蔓延著,隨處宣示它的快樂和威勢”“讓我們贊美生命,贊美毀滅不掉的生命吧”這些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是樂觀的、激昂的,而且逐漸增強,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贊歌。
這是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表面上看作者一開始的感情是悲觀失望的,其實這不是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因為,歲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復返,是我們每個個體生命客觀存在。作者主要想告訴我的.是:“生命充滿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者,蔓延著,隨處宣誓他的快樂和威勢。”“我們要贊美生命”統觀全文作者的感情是樂觀的、激昂的。
5.明主旨:
本文通過對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達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要感謝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熱情回報生命。
6.拓展思考: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學生自己探究,自由發言。
例:①每一個人的生命雖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個人類的生命卻是無窮無盡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但它是強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艱難困苦所阻擋。
③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7.課堂小結: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感謝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暫的,易逝的,我們要珍惜時間,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為自己能給世界增添姿彩而努力。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分鐘喝彩,用全部的熱情創造無限的價值。
四、課時作業:
1.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寫篇短文,可以寫自己生活中受到家長、老師賞識的一件事。
【例文】
刺梨花不平凡(節選)
近了,我不禁啞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連色彩都是那么淺淡!
讓我驚奇的是,它被遺棄在溝旁、路邊,飽經風霜卻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與嬌艷,不會被人擁入懷中,置于案頭,但它能結出刺梨兒,做藥,做茶,在默默中奉獻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樣活得轟轟烈烈,雖然平平淡淡,卻也堂堂正正地生活;從未有過驚天動地,只是在默默中奮進。這樣的人生不也一樣有意義嗎?
我蹲下身去,摘了兩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覺它并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麗。不,它比玫瑰花還美麗。
點評:始見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讓作者嫌棄,不是自己要尋找的漂亮的玫瑰。“不禁、只是、只是”等詞流露出作者的失望,這是“抑”。但它的生長環境,它對人類的貢獻讓我驚訝,平凡卑微的生命卻在默默中奉獻一切,我摘兩朵捧在手心,感覺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贊揚這不平凡的刺梨花。結尾“揚”。作者就靈活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成文。
2.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生命也不完全是為了抵達。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達某一個季節才算實現價值。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達_______________。因為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總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為了經歷,就像候鳥,不停地qiānxǐ( )就是為了經歷季節和風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動就是為了經歷交匯和起伏。盡管具體的經歷總是顯得那樣瑣碎、那樣平凡、那樣漫長又那樣的不勝其煩,但是恰恰是它們構成了一個個真實的jīngcǎi( )的人生。這才是生命最彌足珍貴的狀態。
(1)根據拼音寫出文段括號處應填入詞語。
qiānxǐ() jīngcǎi()
(2)聯系上下文,仿照畫線的句子在橫線處補充恰當的語句。
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達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下面詞語另寫一段連貫的話,至少用上其中兩個。
抵達起伏瑣碎不勝其煩彌足珍貴
2.參考答案:
(1)解題思路:注意聲母,聲調和前后鼻韻。
參考答案:遷徙精彩
答案解析:“遷徙”和容易寫成“遷徒”,牢記這兩個形似字。精彩的“彩”容易寫成“采”。這也需要牢記。
(2)解題思路:此題考仿寫,要先看清例句。先仿形:分析變與不變得內容,本題以填空形式出現,難度減小。再仿神:變化的內容是像花草一樣的自然景象,寫出一句合乎邏輯的話即可。
參考答案:(就像)溪水,(并不是非要到達)哪個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答案解析:變化的主體不能再談花或草,后句符合那種事物的特點就行。
(3)解題思路:這是考組詞造句的能力,近幾年中考也有出現。解答時先選好詞,再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參考答案:長大了,才知道瑣碎的童年趣事彌足珍貴,才知道當年父母不勝其煩的嘮叨價值連城,才知道經歷挫折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答案解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選至少用上兩個詞,保守一點選兩個、三個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寫出來的一句話沒有語病。
3.讀冰心的《談生命》。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梢暇戀”新詞“留戀不禁展示顫動南國應接不暇”。
2.訓練學生按作者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導學生體會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靜態,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回答文中設計的問題,勾劃重點詞句。
2.同位討論、小組交流、理解重點句。
3.觀察投影片上的圖,發揮想象,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4.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①讀準字音:
“顫”chàn“應接不暇”中“應”讀yìng“一簇”中“簇”讀cù“隙”讀xì
②理解詞語:
留戀:不忍舍棄或離開。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南國:指我國的南部。
顫動:本課指微風吹動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
應接不暇:本課指由于鳥兒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過來。
(2)用“______”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詞句來讀一讀、細體會。
(3)自由讀課文,質疑問難。
2.揭題,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樣理解?
文中“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讀全文思考:
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黃昏鳥都棲息了。因此作者著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正是鳥兒最活躍的時刻,所以著重寫了“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3.小組討論:
我們把作者兩次游覽“鳥的天堂”各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幾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們劃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寫我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鳥的天堂”──大榕樹。
第三段(10~13自然):寫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
鳥的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的活動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和留戀。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初步了解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第一段。
讀一讀、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1)(作者吃過晚飯,黃昏時,在河邊與朋友乘船出游。從“吃過晚飯”、“我們陸續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體會到,當時環境十分幽靜。從“沒有波浪”、“平靜地移動”、“聽見了水聲”體會到的。)
(2)練習朗讀,體會作者游玩時愉悅的心情。
2.學習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圖)。
看圖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說說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樹。
(獨木成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與活力,郁郁蔥蔥……)
(2)默讀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榕樹的?
主要寫了榕樹的什么特點?用____________線劃出來。
(3)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這一段描寫了榕樹“大”“美”的特點。描寫“大”的語句:①“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②“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④“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⑤“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描寫“美”的語句:①“一簇簇樹葉……真綠得可愛”。②“有許多根垂到地上……臥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綠葉……新的生命在顫動。”)
(4)圖文對照“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理解重點句:
出示投影片1:
(這兩句話寫出了這株大榕樹的真面目。樹木的特點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樹干,這就是這株大榕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的原因。
(5)指導朗讀,培養學生體驗“美”、欣賞“美”的能力。
(6)小結:
這一段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干、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這是靜態描寫。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這一段主要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2)再讀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再讀思考:
作者是怎樣描寫眾鳥紛飛的活動情景的?標出有關語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寫出了鳥形、鳥色及鳥的姿態。用這樣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來寫,讀起來節奏感強,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擬人句“樹上就變得熱鬧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寫出了鳥兒們在“天堂”里活潑、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讀,體會這一段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4)小結:
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鳥的活動──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動態的鳥,構成了一幅“百鳥圖”。是對事物變化活動的描述,這是動態描寫。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第四段。
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讀懂了什么。
(由“回頭看”、“我感到一點兒留戀”、“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戀。)
(3)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要讀出留戀、贊美之情。)
(三)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二)目標完成過程
1.過渡: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這篇課文按游覽路線寫了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兩天的記游,重點不同,方法也有別。那么作者是怎樣來寫所見所聞的,這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重點。
2.投影出示自學提綱:默讀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時間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沒有看到鳥,因為天晚了,鳥兒們已經在樹上棲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鳥兒,因為早晨,鳥兒開始活動了。
(2)因為這棵榕樹很大,而且枝繁葉茂、土地濕潤、環境安寧,正適合鳥兒做巢生活、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了保護,便于鳥類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鳥兒生活的“天堂”。
3.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靜態描寫?哪些地方是動態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①大榕樹是靜止不動的,文中作者從根、干、枝、葉等部位逐項來寫,這就是對榕樹的靜態描寫。如“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②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寫了鳥的活動,是動態描寫。如:“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③寫文章時,注意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就能把內容寫得更具體、更準確,動靜結合,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4.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三)總結擴展:
1.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及被稱作“鳥的天堂”是名不虛傳的。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或熱愛鳥類,保護環境等某一方面來談。如:學了這篇課文,我懂了觀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位置等,而且還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時間里靜態、動態的變化。)
(四)布置作業
1.摘抄佳句。
2.用“---------------------”線畫出短文中靜態描寫的句子,用“──”線畫出短文中動態描寫的句子這只青蛙,兩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兩顆晶瑩的玻璃球,可機靈了。我把它剛放在水盆里,那長蹼的后腿向后一劃,“唰”地一下,就躥出好遠,還濺起點點水花。
參考資料
1.榕樹:常綠喬木,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須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干。榕樹葉、根、樹皮可入藥。
2.廣東省新會縣郊外有一條河叫天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其覆蓋面積之廣,世罕其匹;遠遠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樹林,引來無數鳥兒棲息其上。當地人稱它為“鳥的天堂”。
3.畫眉鳥:身體棕褐色,腹部灰白色,頭后頸和背部有黑色斑紋,有白色的眼圈,叫的聲音很好聽。
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了解童話故事的特點;感受童話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2.激發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的興趣,并養成邊讀邊想的閱讀習慣。
3.會抓住童話的特點編、寫童話;
4.發揮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話故事方面的收獲。
教學重點
了解童話的特點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編寫童話故事的興趣。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1.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童話具有想象豐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擬人化,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的。)
2.結合自己讀的童話故事談對童話的認識和感受。
日積月累
1.讀詩歌
2.談詩歌的意思
3.有感情地讀。
寫童話
1.根據童話的特點和讀過的童話故事,選擇你喜歡的動植物或人物、事物展開想象寫一個童話故事。
2.同桌互讀互改
3.抽生上臺讀遍的故事,集體評改。
4.自評自改或互改。
5.謄寫。
第二課時
教學口語交際
一、自己準備故事內容
二、小組內講童話故事,選出最佳故事大王
三、請每組的故事大王上臺講,集體評議,選出班級的故事大王和最佳自編童話
四、自由組合,演優秀的童話。組內排練,上臺表演,評出最佳演員
五、制作小組的童話故事集,展示
六、作業
1.寫出自己所看過的童話故事書。
2.辦童話故事的墻報。
語文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知識:1、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生態情況,感受大峽谷的壯麗奇異之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讀課文,想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重難:
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潮》一課向我們呈現了一種壯麗的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看看那里是怎樣一道風景線。
二、初讀,感知全文。
1、出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圖片,感受它的美、險、奇。
2、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4、說一說,聽了、讀了課文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介紹,你覺得哪個詞最能體現它的特點?再讀讀課文,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字?
梳理歸納出壯麗奇異
5、默讀全文,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在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哪些段落在寫它的奇異。
壯麗(2自然段)奇異(3-4自然段)
三、再讀,感悟全文。
1、齊讀2自然段,讀一讀,哪些句子最能說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美。
海拔:3000米長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字。
2、除了列數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一爭高下(齊讀)通過對比你發現了什么。你想說什么嗎?
3、指導朗讀,強調氣勢。
4、齊讀3-4自然段,找一找,你認為哪些現象最能體現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異。
奇異:山異(熱帶雨林、冰川)
水異(涓涓細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樣性
5、指導朗讀:
6、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是意味著什么呢?齊讀5自然段。為什么說它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資料,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意義。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鳥的天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2.有關榕樹的資料、圖片、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鳥棲息的地方,鳥的樂園、有很多鳥發揮學生想象。)
2.這個鳥的天堂在哪兒?你知道嗎?(一棵大榕樹)
3.介紹資料:這棵大榕樹在哪兒?結合你課前查找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棵大榕樹在廣東省新會縣的天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都長出許多氣根,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鉆進土里,過些日子又長出新的枝干來。這樣不斷生長,它已長成了榕樹林,占地達16畝。被當地人稱為神樹。天堂中的樂園。又因為上面棲息著許多鳥,被人們稱為鳥的天堂。)
4.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去看一看那棵獨特的大榕樹。
二、自由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指名讀文,讀準字音。
2.投影出示練習: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3.自學生字,掌握字形。
重點指導:
梢:形聲字,與稍、捎區分。
暇:左邊是日,注意與瑕區分。
4.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解決。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前前后后,時斷時續。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留戀:舍不得離開。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來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應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過來。暇:空間。文中指鳥太多,看不過來。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巴金爺爺幾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匯報交流。
學生甲: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
學生乙:課文59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的情景,1013自然段寫的是第二次經過時所見到的情景。
3.理清課文的脈絡。
(1)作者是按游覽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學生匯報:
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劃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
四、分小組合作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眾鳥紛飛的景象。
2.學習作者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
3.有感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導入:請同學們先聽一段樂曲,聽后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鳥朝鳳》錄音帶。鳥很多,鳥的天堂板書。)
2.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爺爺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學生接: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是(學生接:鳥)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么感受?鳥兒又給你什么感受?
(榕樹大、茂盛;鳥多、歡快)
二、重點感悟。體會榕樹的奇特美和群鳥紛飛時的壯觀景象。
(一)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體會后放出聲音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用朗讀的形式加以匯報。
(二)匯報交流。
大榕樹:
1.大
學生甲: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1)匯報讀,其他同學聽讀:哪兒讀得好?為什么?你聽出了什么?從哪兒聽出來的?(從不可計數體會出枝干數目很多,說明樹很大。)
(2)重點體會真字。
兩個真有什么不同呢?聽老師讀,體會一下。
出示投影:
學生體會出:第一個真意思是本來的,實際的。第二個真指的是確確實實。應讀出驚嘆的語氣。
學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3)重點體會又字。指樹根很多。
出示圖片:誰來指一指哪些是氣根?(體會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獨木成林的景觀。)
學生丙: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
(4)體會臥字。(樹占地面積大。)
(5)這株大榕樹占地面積有多大呢?誰查找到了這方面的資料?(學生答:一萬多平方米。)
(6)課下大家丈量了操場和教室的面積,大家計算一下:合幾個操場?幾個教室?(結合具體情況請學生作答。)
(7)經過換算,你有什么感受?(簡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讀句,談體會。
學生甲: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不留一點縫隙,說明樹葉多。)
(1)重點體會推。請同學們演示,說明葉多而密。
學生乙:地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重點體會顫動。
同學演示,體現微微地動態。
(從中我們體會到榕樹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學生丙:從對大榕樹特點的描述中,我們看出作者不禁在內心深處發出感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3.看錄像:榕樹的大與茂盛。
4.請學生反復朗讀這部分內容,突出重點詞句,體會榕樹的特點,在讀中表達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5.請學生畫板畫,體現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
鳥
1.播放課件錄相:群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
2.導語,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所描繪的美。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里的鳥兒多?
4.學生匯報。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應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說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起來。在課文里是說鳥太多了,眼睛看不過來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的姿態很多,種類也很多。)
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體會到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
5.教師借機指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樹上還有什么姿態的鳥呢?(學生發散想象。)
6.看到這么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學生齊讀(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7.教師追問:
(1)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過著幸福的生活。)
8.配上歡快的音樂,把美術課上畫的小鳥,放飛到大榕樹上。
9.再讀課文這一部分,體會熱鬧歡快的場面。
三、了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為了鳥的天堂呢?
2.學生根據查找的課外資料或其它知識加以介紹分析。
3.小結: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食物、水分,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1.播放鳥的天堂的完整課件。
2.出示思考題:
請你以導游或小鳥兒的身份,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如寫導游詞、寫詩,順溜。
3.學生分頭準備。
4.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匯報交流。
五、總結全文。
大榕樹被大自然賦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了鳥的天堂。作為人類也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
附:板書設計
4*火燒云
一、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
2、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晚霞的美麗,多姿多彩。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3、學習作者抓住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進行觀察的方法。學習積累作文素材.
4、初步了解蕭紅及她的《呼蘭河傳》
二、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了解火燒云顏色和形態的變化,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1、CAI課件
2、學生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
四、課時安排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誰知道,火燒云指的是怎樣的云呢?
老師帶來了火燒云的投影片,請大家看一看。
誰來說說,火燒云是怎樣的。
書上有一句話描寫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二、自讀課文,理清順序。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描寫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話。找得快的同學,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火燒云的?(劃出表示描寫順序的詞語)
?小結:作者就是按照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這樣的順序來寫火燒云的。
三、學習第一部分課文。
火燒云上來時是怎樣的情景呢?課文的第一小節告訴了我們。請同學們試試看,能不能把這段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呢?能把這段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的同學再想想看,這段課文讀的時候要讀出什么。
指名讀。評價。
小結:火燒云上來了,滿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們要讀出新奇,讀出有趣!學生練讀。
四、學習第二部分課文。
1、快速閱讀課文第26節。
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兩方面來寫火燒云的變化的?
2、學習寫顏色的這一部分課文。
作者寫火燒云的顏色,共寫了哪些顏色?
你還能說出其它顏色嗎?
這么多顏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歸納嗎?
?火燒云五彩繽紛,絢麗多彩。這些顏色是如何變化的呢?你能用一個詞語把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連起來嗎?連起來讀一讀,你就知道火燒云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了。一般同學可以參照書上的辦法連連看。
特別聰明的同學動腦筋想想看,還可以怎樣連。
小組討論,交流。
3、學習描寫形狀變化的這部分課文。
火燒云的顏色絢麗多彩,并且變化極快。那么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引讀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朗讀了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的這一部分課文,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現了什么?什么樣兒的?怎樣變化的?順序來寫火燒云形狀變化的。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按照這個順序把火燒云形狀變化的過程分別說說看。聯想豐富的同學,還可以加進自己的聯想來說。
小組討論,交流。
指名說。(挑你最感興趣的說。)
這時空中又出現了什么?(請同學們看課件)什么樣兒的?怎樣變化的?(調投影儀的焦距)
指名說。誰能比他說得更好?
這時天空中又出現了什么?(請同學看課件)什么樣兒的?怎樣變化的?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然后仿照課文中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寫下來好嗎?
請幾個同學上臺交流。
火燒云形狀的變化是這樣多,這樣快,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嗎?
五、學習第三部分課文。
火燒云下去時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齊讀。找一個詞語來說說看。
理解:恍恍溜溜
3、總結全文。
火燒云這篇課文,按照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這樣的時間順序,著重寫了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火燒云上來時作者寫霞光主要是抓住靜態來寫的,火燒云的變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動態來寫的。
?動靜結合,寫得多美麗,寫得多生動啊,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童話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學們能認真體會作者觀察之細致,想象之豐富,寫法之巧妙。
四、課堂總結
作者是怎樣觀察火燒云的?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這篇課文描繪了晚飯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開頭的變化。晚霞是美麗的,古人有話云:最美不過夕陽紅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滿天,這些都是夸贊落日晚霞之美。同學們可以親自觀察,通過切身實地的感受,你會發現大自然的美麗是令人驚嘆的!
這篇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口吻進行描述的,這個孩子就是兒時的蕭紅,蕭紅又是誰呢?下面則簡單介紹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以及對她影響極深的呼蘭河。引發孩子們對這位作家的喜愛,并從而試圖去閱讀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業,觀察并描寫晨霧
語文教學設計17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候、脾氣、供養、鄰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4、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準備白鵝掛圖或白鵝活動情景VCD,“凈角出場’'VCD。
2、收集有關“鵝”的故事和古詩。
第一課時
導入揭題
1、出示白鵝活動資料(VCD或圖):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仔細看看它是誰?你喜歡它嗎?
2、你熟悉鵝嗎?看到鵝你會想到些什么?
a、出示駱賓王的《鵝》,齊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b.王羲之寫“鵝”的故事。
過渡:七歲的駱賓王寫鵝,妙趣橫生,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初讀感知
1、出示導讀:
a.自由讀文,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b.你喜歡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嗎?為什么?請在相關文字旁寫上喜歡鵝的原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在相關文字邊上打上“?”。
2、學生自由讀文,完成“導讀”要求。
3、檢查生字詞。(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讀錯的字)
4、交流。(可以用說理由、感情朗讀、表演等形式)
a、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
b.小結:同學們談得真好,讀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把作者筆下的這只白鵝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c、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5、質疑。
a、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板書。
b、選取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鵝有哪些特點?作者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
細讀解疑
1、自由讀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幫助學生理解過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討論:鵝的高傲表現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啟下,突出“下”o)
c、讀寫結合訓練。
題目《我的爸爸》
內容:a、在生活上,爸爸無微不至地關心我、照顧我。
b.在學習上,爸爸對我的要求十分嚴格。
要求:請根據本篇作文的兩個重點內容,給這篇作文寫一個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
4、小結。
a、承上啟下。
b.點明鵝的特點。
c、告訴我們白鵝的高傲表現在“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個方面。
總結
咱們班的同學學習的本領真強,通過自己讀書、討論,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們不僅簡單了解了豐子愷筆下具有高傲特點的白鵝,而且學習了“承上啟下”的寫法,這種過渡方式使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同學們能加以應用。
第二課時
復習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鵝的高傲,更體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
齊讀。
2、引入:上節課咱們通過學習,知道了作者從“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方面表現白鵝高傲的特點。那么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咱們今天還是用讀書、討論的方法來解決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自學探究
你覺得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在感受較深的詞句邊上寫旁注,并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體會。全斑交流。
2、理解“叫聲”
a、出示:“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三個詞的理解。
(聲音嚴肅、大聲斥責、大聲叫喊吵鬧、放開喉嚨大叫)
b.聯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樣的情景?(讓人害怕)
作者說鵝的叫聲不亞于狗的狂吠,為什么要這樣寫?
(突出白鵝看守門戶的本領;突出對白鵝的喜愛。)
c、小結: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歡白鵝,實際上恰恰是對它“看守門戶”的本領的贊美。
d.有感情朗讀。
e、你們喜歡這樣的描寫嗎?文中還有多處這樣的描寫,你能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嗎?
3、理解“步態”
a、(VCD播放京劇中凈角出場的情景):同學們仔細看這段影片,這是京劇中凈角出場的情景,看后談談你的體會。(交流中結合理解“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b.朗讀第四自然段,加深體會。
c、小結:作者發現了鵝與鴨的步態的些許差別,并準確地描寫出鵝的步態特點,寫得這么貼切,他平常該多仔細觀察啊1
d.你在讀文中,還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能不能舉例說說呢?
4、理解“吃相”。
a、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鵝“三板一眼、一絲不茍”的吃相。讀出自己的體會。
b.想象“狗偷吃、鵝咬狗”的情景,并讀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鵝”的情景。
5、小結:作者仔細觀察,細致描繪,有詳有略,這種寫作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課堂練習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找出來,并抄一抄,讀一讀。
2、四人小組內交流。
拓展活動
簡介豐子愷,推薦豐子愷作品。
語文教學設計18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按時間順序來組織結構的寫法。
2、能夠提取最主要的信息。過程與方法:
學會刪繁取簡,提煉關鍵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始終補語的愛國情操、獻身科學的追求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傳主其人其事,學習華羅庚分離拼搏、自學成材的精神和始終不渝的愛國之情,知道華羅庚在數學領域里的杰出成就。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有關華羅庚的人物傳記,作者是顧邁南。他是新華社記者,著有大量科學家傳記作品,象《華羅庚傳》、《丁肇中:故國情深》、《李政道》等。眾所周知,華羅庚是舉世聞名的數學家,除此之外,同學們對華羅庚的了解還有哪些呢?(學生回答)比如,將統籌方法運用于工農業生產就是他的一項重要成就。什么叫統籌方法呢?比如,煮飯、燒水、洗菜、炒菜,你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這幾件事情,并且把保證高效性呢?(煮飯的同時燒水,在煮飯、燒水的時候洗菜、炒菜,這就是統籌方法。)這只是他成就的一個方面。同學們預習過這篇課文,那么熊慶來、華羅庚、陳景潤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回答)華羅庚的成名與熊慶來密不可分,熊慶來對華羅庚的悉心栽培栽培成就了華羅庚。這種知遇之恩,華羅庚從未忘懷。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他慧眼獨具,為中國的數學事業選拔培養了一批青年學者,陳景潤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陳景潤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數論方面卓有建樹。那么,華羅庚有什么樣曲折的人生經歷,取得了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呢?
二、總體感知,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一、二組負責梳理華羅庚的生活經歷,
三、四組負責梳理華羅庚一生的主要成就。主要生活經歷: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蘇省金壇縣;
1925年,進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后因貧困而失學;18歲時,與吳筱元結婚,后染病而導致終身殘疾;
1932年秋季,到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系助理員,并研究數論;
1936年夏天,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資助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1937年夏天,由英國回國擔任西南聯合大學的數學教授;1945年下半年,應蘇聯科學院的邀請,到蘇聯旅行;1946年秋天,應邀訪問美國;
1950年2月,從美國動身回國,同年3月16日到達北京,回到北京清華大學擔任教授;1979年,再次訪問英國;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主要成就:
1930年,上海《科學》雜志第二期刊登華羅庚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6年夏天,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后得出著名的“華氏定理”,其間他寫了18篇論文,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
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壘素數論》的手稿;
1946年4月,蘇聯科學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壘素數論》一書;
1946年秋天,訪問美國,其間研究范圍擴大到多復變數函數論、自守函數和矩陣幾何;1955年國家建立科學獎勵制度,1957年1月華羅庚獲得一等獎,得獎的論文題目是《多復變函數論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
1953年,《堆壘素數論》中文版出版;1957年,《數論導引》出版;
1958年以后,開始研究把優選法和統籌法應用于工農業生產,后出版《優選法平話》和《統籌法平話》;
1963年,華羅庚與萬哲先合著出版《典型群》一書。
三、局部分析:問題一:“伯樂識馬”是人所共知的經典故事,作者在一開頭就寫這個故事,用意何在?明確:一方面表明19歲的華羅庚具有非同尋常的數學才能以及他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突出了傳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為下文埋下伏筆。華羅庚的才華被熊慶來發現,命運發生轉變。后來他自己成為“伯樂”,發現和扶持了陳景潤等青年學者。此外,在時間敘述上,從華羅庚“出名”時起筆,是一個倒敘,并由此引出“他已經走過了一段相當坎坷的生活道路”這樣的開頭,避免了平鋪直敘和波瀾不興。
問題二:在運用倒敘手法插入一個小故事以后,就進入了對華羅庚艱難曲折的求學、治學經歷的追憶之中。請看第一部分“艱苦自學的青年時代”,這一部分講述了華羅庚的哪些經歷?是由幾個小故事組成的?
明確:這個部分講述了華羅庚的三個小故事:“物不知其數”的算題(卓越的數學天分)、“羅呆子”的綽號(刻苦自學的情形)、可怕的傷寒癥(選擇數學作為人生目標的過程)。問題三:回顧一下,華羅庚在數學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確:解放前:堆壘素數論、多復變數函數論、自守函數、矩陣幾何;解放后:《數論導引》、優選法、統籌法、培養數學人才。
問題四:除了在數學領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華羅庚的身上還具有新舊交替時代科學家所特有的愛國情懷,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國難當頭,悲憤至極;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數學下鄉,造福于民;光榮入黨,歡欣鼓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問題四:文章有幾處嵌入了華羅庚的詩詞?這些詩詞對表達華羅庚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些詩詞突顯出華羅庚勤奮努力、拼搏進取、獻身科學、愛國愛黨的一面。
四、總結:
這篇傳記在寫法上的突出特色:
①以時間流變為線索,勾勒傳主的基本生命歷程,概括性地描繪出較為完整的華羅庚形象。 ②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華羅庚的詩詞,使得這篇科學家的傳記,顯現出一種古樸文雅的風格。 ③作者有意識地講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潑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
五、作業:
1、完成《創新思維訓練》中《華羅庚》這一課的練習。
2、整理生字詞,收集成語。
3、預習《羅曼·羅蘭》,掃清字詞障礙。
①思考并完成課后練習。
②《羅曼·羅蘭》在寫法前面兩篇人物傳記有什么異同點?
語文教學設計1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關于觀察,勇于交際的能力。
2、通過習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3、通過我的發現教學,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習慣。
4、積累對聯。
5、通過趣味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目標重難點:
習作練習及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能力。
教學時間:45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及習作
(一)口語交際
1、生自由讀要求,思考:本次交際的`內容是什么?(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觀)
2、生自由分組交流。師提示:要說清這個自然奇觀在哪里?奇在何處?最好能說出奇觀是怎么形成的。
3、生推薦生一名參加全班交際。
4、全班交流,師生注意評價。生可以提問,也可補充,還可以討論。
5、全班評議。
(二)習作
1、生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
2、生審題,確定自己想寫的內容。
3、生與同桌同學交流。
4、生擬定草稿。
5、師初評:
(1)語句通順。
(2)沒有錯別字。
(3)有條理,有順序。
(4)有重點、清楚地介紹。
6、生根據提示,四人小組評議。
7、定稿,抄習作。
二、我的發現
(一)生讀對話,反復讀。思考:這段對話告訴我們什么?
(二)生反饋
(讀文章,邊讀邊想象,能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三)師生共同再讀《觀潮》,邊讀邊想象,爭取在頭腦中出現畫面。
(四)總結
三、日積月累
(一)生自由讀,思考:
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嗎?
(二)生反復讀,背自己最喜歡的。
(三)生上臺表演。
(四)師生齊讀,再背。
四、趣味語文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10-23
語文教學設計08-03
“語文天地”教學設計07-20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9-28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1-15
語文《詠雪》教學設計01-17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03-02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2-25
有關語文的教學設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