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孤獨之旅》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細節、環境描寫突出人物形象的寫法。
2、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有過這樣的人生經歷嗎?當你面對父母的嘮叨時,當你面對網吧門口十八歲以下禁止入內的.牌子時,當你面對成堆的作業時,你是多么盼望長大!可是,在成長過程中煩惱與孤獨隨之而至,我們該怎么應對呢?就讓我們從一位少年的成長經歷中汲取心靈的養分——《孤獨之旅》。
二、瀏覽課文,完成各題。
1、自學生字詞,完成習題1、2題。
2、本篇小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在文中快速勾畫出杜小康的語言。
三、品味語言
1、跳讀語言描寫,賞析人物。
每句語言的背后分別站著一位怎樣的杜小康?(提示:1、聯系相關內容。如時間、地點、狀況等。2、言為心聲。關注人物心情、心理、說話背景。)
例如:“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我要回家……”
“還是分頭去找吧。”
“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這里站著一個的杜小康。
2、文題“孤獨之旅”含有何義?
討論明確:一指小康與父親一起遠離村莊,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
二是小康心靈成長的過程。
小結:人應該在孤獨中磨練自己,在逆境中鍛煉自己,才會長大。
四、關注環境描寫,拓展延伸。
齊讀36段,完成以下問題。
1、此段都用到了哪些寫法?(可從修辭、結構、順序等方面分析)
2、此段有何作用?
3、《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這兩處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床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
布置作業
小試牛刀:你在成長的道路上感受過孤獨嗎?試以“那次我真的很孤獨……”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任性、撒嬌--害怕、膽怯--有責任心--堅強、收獲喜悅
不成熟→成熟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從小說三要素入手把握小說主要內容。
2、理解小說主題。
【教學重難點】
小說主題的理解與把握。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情況(出示投影儀)
給加粗的字注意并解釋詞語:
厚實:___________嬉()鬧:___________
覓()食:___________驅()除:___________
回應:___________歇()斯底里:____________
二、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個故事:佛祖問眾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弟子們說:“用菩提葉去遮蓋它。”“用凈水瓶去盛它。”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會干涸,那么人呢?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會,會怎么樣呢?(學生自由答:孤獨、寂寞、瘋狂)今天我們就要跟隨一對父子去進行一次“孤獨之旅”。(板書課題:孤獨之旅)
三、講授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曹文軒,當代作家、兒童文學家。《草房子》是一部關于少年生活的長篇小說。
(參考資料:課后附文)
2、學生迅速閱讀課文,并要求能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主要內容。
3、指名復述:
參考: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隨父背井離鄉,到人跡罕至的蘆蕩放鴨。孤獨、寂寞和恐懼迫使小康漸漸走向成熟。在一場暴風雨中小康獨自一人出去尋找逃竄的鴨子,他感到自己長大了。
4、概括歸納故事情節:(分組討論)
開端──杜小康失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杜小康與父親來到蘆葦蕩,過著孤獨的生活。
高潮──杜小康在暴風雨之中尋找鴨子。
結局──杜小康長大了。
(方法指導:概括情節內容誰怎么樣/干什么)
5、分析小說環境描寫:
小說的環境描寫以自然環境描寫為主,都描寫了一些什么景物,在書中勾劃出來,讀一讀,體味描寫的精彩以及它的作用。
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天地空曠,在杜小康聽來這叫聲顯得無比寂寞;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們“覺得自己成了無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鴨子越長越大,是它們使杜小康成長。當暴風雨來臨之時,杜小康勇敢地追趕鴨群,他經受住了“磨難”,“長大”“堅強”了。鴨子們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鴨子和杜小康都經歷了自己的成長過程。
作用: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借助;它們與杜小康一起成長。
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它們使杜小康在恐懼中成長。
風雨──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斗。
作用:給杜小康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總結歸納:小說中的自然環境描寫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也為人物活動提供舞臺。
6、把握文章主題:
明確:文章寫杜小康失學與父親去蘆葦蕩放鴨,在孤獨與暴風雨中成長的過程,告訴我們人生需要困難與挫折這樣才能長大成人。
回顧解題:孤獨之旅,杜小康在孤獨之中成長的過程。
7、小結全文并布置作業。(課后練習三)
小作文:杜小康在孤獨中成長、在關懷中成長、在風雨中成長、在作業中成長、考試中成長……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小說: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主題:
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環境(自然環境):鴨群──
蘆葦蕩──
風雨──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學習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體驗成長的感受。
⑵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2、難點:
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粗字的音:
嬉鬧(xī)覓食(mì)驅除(qū)雍(yōng)
舊茬兒(chá)戳破(chuō)撩逗(liáo)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厚實:富裕。
嬉鬧:笑著鬧著。
覓食:尋找食物。
驅除:趕走,除掉。
回應: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3、閱讀全文,思考課后練習。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節選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軒。
2、導語:
同學們到了初三,身體長高了,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是你心理“長大”了嗎?這篇課文描述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蘆葦蕩里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著他同時也錘煉著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后,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長大。你有這樣“長大”的體驗嗎?
三、正課
1、速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討論并歸納: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們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2、提問:找出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征。
討論并歸納:
⑴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戀家。
⑵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占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說明杜小康已克服想家的念頭,開始展望未來。他對未來是渺茫的,未知的,但又是向往的。
⑶杜小康到達蘆葦蕩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的浩蕩給人壓迫感。使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軟弱。
⑷在蘆葦蕩中放鴨的孤獨感強烈地壓迫著他。“杜小康開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里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我要回家……”這是小說第二次寫到他的想家。跟第一次相比,顯然有更深刻的內涵。第一次是剛離開家,便產生的一種失去依托的感覺;而第二次則是在感受到蘆葦蕩放鴨生活的艱辛和孤獨后在夢境中表現出來,這才是刻骨銘心地想家,雖也表現他的幼稚、軟弱,但他畢竟經過一段艱苦生活的磨煉,已成熟多了。
⑸在蘆葦蕩遇到暴風雨時,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跟父親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鴨欄。當鴨子逃散時,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不顧臉和腳受傷,一邊追,一邊呼喚著他的鴨子。到暴風雨將歇時,依然還有十幾只鴨子沒被找回來,他雖然“一臉的傷痕和烏得發紫的雙唇”,但堅持去找鴨子。這些描寫都表明杜小康雖然還是個孩子,但在關鍵時候能表現出鎮定、勇敢、堅強和負責精神,他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⑹當杜小康找到鴨子時,他又迷路了。他突然感覺到他已累極了,躺在蘆葦上。“他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只鴨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他說-個明白自己為什么想哭”杜小康這里的哭,并不是悲哀,傷心或感到委屈,而是一種情緒的發泄,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緒,可能是非常復雜的情緒,因此,連他自己也講不清。
⑺“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里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母親就代表著家,任何游子都會想念家,因為家是自己的根,心靈的港灣。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這次沒有哭,他已經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多的獨立性,能夠面對現實勇敢、堅強、負責地對待,這就是心靈的成熟。
總之。小說通過杜小康與父親離家到蘆葦蕩放鴨的經歷的敘述,描寫了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3、提問:你有過這種成長的經歷嗎?請與同學交流。
4、提問:找出小說環境描寫的段落,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⑴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群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群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恒,并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⑵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么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⑶寫蘆葦蕩的寬闊無邊,給人一種壓迫感,反襯出杜小康的膽怯、害怕和恐慌。雖有清香的氣味,螢火蟲的亮光和水鳥,但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但這種壓迫感,孤獨感也是對杜小康的一種磨煉。
⑷寫蘆葦蕩的暴風雨的兇猛,把小說的情節推向高潮。更是對杜小康性格的考驗和鍛煉。在這場暴風雨中,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
四、小結
本文通過多處的細節描寫表現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和成長過程。寫得具體、生動,真實可信。文章還多次地進行環境描寫,不僅襯托了人物的心情,創造了氛圍,還通過環境描寫推動情節的發展,形成高潮,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4
教材及學情分析
(一)課文解讀:
《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小說,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歷程。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其實是杜小康的成長之旅。課文最大的亮點就是出色的環境描寫,它為人物成長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對照自己的生活情景,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一群處于浮躁變動的青春期的孩子。這些孩子面對升學、生活的壓力,在初三這一年,心理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本文主人公杜小康和學生是同齡的孩子,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心靈的距離。環境描寫很吸引學生閱讀,但學生難以體會其作用,基于此,我在這堂課中通過多種形式,把暴風雨中杜小康戰勝孤獨長大這一部分作為突破點,讓學生走進文本,再由點到面,深入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獨的環境中的心路歷程,同時結合學生自身體驗,感悟生活,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知識目標:
1、通讀全文,概括出課文的故事內容。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二)能力目標:
1、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了解其作用,并能模仿著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2、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觀觀:
學習主人公勇于戰勝磨難的可貴品質,并能內化成自己的品德。
(四)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體驗成長的感受。
2、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了解其作用,并能模仿著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教學方法和策略
1、本課以閱讀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為主進行教學,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引導、相互啟發、相互爭論,激發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2、本文篇幅很長,通過多媒體展示,能快速切入相關文本、情景,有效的利用、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給學生創設愉悅的課堂氣氛,出示相關的圖片,閱讀與欣賞相結合,調動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情畫意“引孤獨”
(課前播放歌曲《當你孤單時你會想起誰》,直到上課。)
同學們,當我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當我們纏著父母撒嬌,當我們對身邊的幸福視而不見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這樣一個人,他由于家道中落,被迫輟學,只得跟隨父親到茫茫無際的蘆葦蕩放鴨子?此時此刻,你會產生怎么的情感?現在老師和你們一起走進《孤獨之旅》,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去旅行吧。(出示插圖,引出課題)
(教師采用悲涼的語調、憐憫的言辭,三言兩語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營造了低沉的氛圍,把學生的情感體驗力求引導到閱讀中來)
(二)成長故事“找孤獨”
學生迅速閱讀課文,并要求能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主要內容。
(多媒體――預習反饋)
(三)合作探究“解孤獨”
1、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體會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
(知識點:離開同學、學校;離開村莊、人群;與父親交流越來越少。
對自然環境的恐懼;對前途的恐懼。)
2、在這個牧鴨途中,杜小康又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小組合作,跳讀文中描寫杜小康的語段,找出體現他心理活動的語句,并說說句子體現的是怎樣的心理。)
(分析時朗讀相關語句:個別學生念、老師泛讀、學生一起朗讀。)
(知識點:回避孤獨——恐懼、害怕、膽怯
面對孤獨——長大、堅強、成熟)
3、小結:從分析中,我們看杜小康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原來幼稚、軟弱,后來堅強、勇敢、有責任心。)
歸納:他的孤獨之旅,其實也是他的成長之旅。
(四)自然環境“悟孤獨”
這個孤單的少年,他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呢?(他身邊的環境是怎樣的?)
1、請找出環境描寫(蘆葦蕩、鴨群、暴風雨)的句子,輕輕朗讀,說說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節)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賞析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的地寫出了蘆蕩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襯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的真切(環境描寫的作用)。
總作用:渲染孤獨的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襯托杜小康的心理,造就他堅強的性格。
歸納:(多媒體展示)
“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借助
“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烘托
“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2、說一說、練一練:
可以用怎樣的環境來表現你的心情:高興、悲傷、興奮、苦惱、孤獨……
請選擇一種心情,自己設置情境(比如考試得了滿分;媽媽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個人;朋友要去遠方求學了;爸爸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
學生思考、交流,老師適當點評。
(五)各抒己見“話孤獨”
1、暢談孤獨(多媒體展示)
孤獨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雨果
孤獨是一種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志著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曹文軒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2、體驗感悟
你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孤獨”嗎?能不能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體驗和感悟?
(學生暢談)
(六)教學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成長是永恒的話題,無論孤獨、苦難、挫折都是一種美麗,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暴風雨,膽小、害怕的杜小康會找到十幾只鴨子嗎?沒有暴風雨,杜小康會看到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羽毛嗎?沒有孤獨之旅,杜小康能變得成熟和堅強嗎?同學們,倘若你遭遇孤獨,遭遇磨難時,請你們回想杜小康,學習杜小康,即使在孤獨中,也要挺過去,風雨兼程,去收獲那溫熱的鴨蛋!
(七)學生作業
1、課外閱讀《草房子》。
2、學習環境描寫對人物的刻畫,寫一個片斷。
在《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歌中結束本課教學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感知文意,理清故事情節,體會人物成長的心路歷程。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說精美傳神的語言。
3.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突破方法
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畫出文中體現心理歷程的語段并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體會主人公成長歷程,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突破重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的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體驗法:在研讀中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
同學們,從這幾句詩中我們能讀出什么?(孤獨)。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去品嘗一份孤獨,這份孤獨來自我們的同齡人杜小康,讓我們一路跟著他,沿著他的足跡,去走一趟孤獨之旅。(板書:孤獨之旅)【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感受孤獨,引起共鳴。
二、朗讀課文,感知“孤獨”
1.通讀課文,概括文章內容思考:文章寫了什么事?
杜小康和父親一起去放鴨子,經受磨難,逐漸變得成熟、堅強的故事。 2.理清小說故事情節。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家道中落,隨父放鴨--撐船趕鴨,初到葦蕩--葦蕩遇雨,經受考驗--與鴨共成長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設計意圖】提煉內容,培養學生預習習慣和概括內容的能力。
三、細讀課文,體會“孤獨”通過大家對內容的理解,情節的把握,我們發現其實孤獨之旅就是一次成長之旅。少年杜小康面對突然的變故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請同學們按照故事的情節發展找找文中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他的成長過程。
1.思考探究:找找文中表現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他的成長過程。(請用圈點勾畫法畫出相關語句,用批注法標注他當時的心情。)
憂傷、茫然——害怕、恐懼——堅強
2.跟著杜小康走孤獨之旅從杜小康的心路歷程,我們能感受到杜小康就這樣跟著父親趕著鴨群向前流浪,流浪使他發現,這絕對不只是一趟放鴨之旅那么簡單,事實上,一路流浪中,有一個被他們稱之為“最大的敵人”的東西一直跟著他們,并離他們越來越近,那是什么?(孤獨)是的,孤獨。下面,就請大家進入文本,說說,你是從哪些詞語、句子或段落中,讀出杜小康的`孤獨來的,并陳述你的理由?(提示:可以從人物的心理語言行為描寫、環境描寫等方面去感受)
茫然恐懼的孤獨與世隔絕的孤獨近乎絕望的孤獨生活單調、精神空虛的孤獨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杜小康心路歷程的梳理,重點體味“孤獨”的含義。讓學生感悟孤獨的同時,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感悟成長這些孤獨一直跟隨著他,那又是怎樣的機會讓杜小康在成長起來的呢?(暴風雨)可以說暴風雨給杜小康提供了成長的舞臺。經歷了這場暴風雨膽小、脆弱的杜小康成長為一個怎樣的孩子呢?請同學們呢在文中找出體現杜小康成長的語句,并談談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讓學生通過組內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杜小康由“孤獨”到“成長”的過程。
五、,拓展延伸,書寫孤獨
1、同學們,大家有過孤獨的感受嗎?請你也寫一寫自己的孤獨,完成后與大家交流。
(在書寫時,可以嘗試通過人物描寫和環境烘托來表現你的孤獨和認識)
2、孤獨對于我們來說,與其說是磨難,不如說是什么?(磨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大家想知道老師眼中的孤獨嗎?
孤獨,讓我們的人生多了一份歷練,變得更加堅強和無畏;
孤獨,讓我們的人格變得更加成熟,少了很多盲目與追隨;
孤獨,讓我們的心靈遠離了塵世的浮躁和喧囂,多了一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寧靜和超然。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體驗,提升對孤獨的認識:學會承受孤獨,戰勝孤獨,并在孤獨中成長。
六、教師寄語,收獲成長
同學們,今天我們跟著杜小康,一起走完了這段孤獨之旅,我想我們每個同學的內心一定品嘗到了一份孤獨的味道,酸甜苦辣咸盡在其中。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
“少年時就有一種對待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有可能是一個強者。” ——曹文軒小說:《青銅葵花》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教后反思:
1、教材認識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地成長歷程,是一個小小少年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源自家景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蕩放鴨時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難以承受的孤獨。
2、設計思路
“孤獨”可以說是現代人比較普遍的一種情愫,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之中的孩子們不是缺少孤獨而是缺少感悟。因此我在教學前,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以一首感悟“孤獨”的小詩為導言擬定了這樣的思路:
一、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二、細讀課文,體會孤獨。
三、合作探究,感悟孤獨(體悟成長)。
四、拓展延伸,書寫孤獨。“板塊一”通過內容概述、情節梳理等方式引導學生感知“孤獨之旅”,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板塊二”通過細讀課文,關注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引領學生走進“孤獨”,體驗主人公的孤獨。 “板塊三”引導學生從孤獨中體悟成長,突破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體會成長的艱辛與疼痛。“板塊四”則啟發學生關注自我,書寫并暢談人生感悟,敢于面對孤獨,并在孤獨中收獲成長、勇氣和思想。整個課堂教學思路清晰且洋溢著淡淡的詩意,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激發,對文本、對孤獨有了真切的感受和體驗,收獲還不少。
3、執教體會
在閱讀教學中,要想學生對文本有真“感受”,真“體驗”,一定要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獲取極為珍貴的對文本的第一感受和體驗。閱讀教學的理想狀態本來就應該是學生帶著課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與感受走向師與生、生與生的“對話”的。這也和《語文課程標準》所建議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相一致。因此我以為任何問題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自由閱讀文本。也就是讓學生帶著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的體驗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靈,觸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囿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我只能將第一板塊的閱讀放置課外,而第
二、三板塊中采取了兩種閱讀方式:細讀和賞讀,使學生對孤獨的感悟落到實處,對文本的理解也比較深入。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步驟過于緊湊,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顯得太少,甚至有些學生想回答都沒有給予機會。不能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揮灑,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這節課還存在不少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課堂上創設情景還不夠,也因為“孤獨”的話題過于嚴肅,使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永遠告誡自己:敢于創新,敢于嘗試!相信學生,尊重學生!這樣,教學才會相長。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6
【指導思想】
1、知識與能力:
理解小說以其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及廣闊的自然風景和社會場景。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習運用快速瀏覽的方法,把握課文梗概;運用小說的人物、民用工業節和環境三要素梳理要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體會課文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本文課堂教學兩課時。
一、導讀──整體感知
1、你有過孤獨的體驗嗎?請用簡潔的語言敘說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樂,有痛苦。有的人在歡樂幸福中成長,有的人在孤獨艱辛中成長。讓我們把眼光投向課文《孤獨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長的一段經歷吧。
2、閱讀課文,感知內容、(小說的三要素)
A、快速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要求學生:
──標出生字新詞,查閱工具書注音釋義。
──抓住要點概括杜小康的放鴨經歷。
──引導學生評價、補充同學的概述的不足。
B、教師小結:
──評價學生概述的得與失。
──歸結概述課文的要求:抓住要點,突出重點;語言簡潔,敘述清楚。
二、導思──理解探究
3、分析故事情節:再讀課文(默讀),列出故事情節提綱,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要求
學生:
A、速讀之后列出情節提綱;
B、合作交流、修改提綱,教師巡視指導;
C、篩選較為成功的提綱在全班交流,將選出的提綱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學觀摹、評價,修改;
D、分辨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以屏幕上修改后的情節提綱為線索,在課文中找出根據進行探討)。
明確:抓住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心理的發展進行指導性總結。
強調:故事情節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離家隨父野外放鴨的行程生活及定點生活所經歷的艱辛與孤獨的具體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長過程中生活艱辛、精神孤獨的人生旅程。閱讀小說,首先應該掌握故事情節。
4、分析人物形象:
學生思考:
──課文中主要人物是誰?找出表現杜小康生活艱苦、精神孤獨的語句,探討。
──杜小康經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難?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明確:突出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的生活情況及其心理變化過程,引導學生加深對主要人物飽經生活磨難而逐漸“長大”的成長經歷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5、欣賞景物描寫句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生活動:
A、勾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句段。
──自然景色的描寫;
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風雨: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杜小康在暴風雨中博斗,表現了成人般的堅強與勇氣。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
──鴨群活動情景的描寫。
“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天地空曠,在杜小康聽來這叫聲顯得無比寂寞;
“將主的`小船團團圍住”──鴨子的恐懼感受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鴨子“覺得自已已成了無農技漂游者”──是杜小康的心量寫照。
B、讀景物描寫句段,欣賞描寫語言和描寫技法。
C、探討景物描寫的作用。(一邊自由朗讀句段,一邊欣賞與之相關的屏幕畫面,文字、畫面結合,引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體會杜小康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的內心活動,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環境中的孤獨情感,從而探究景物描寫的作用。)
D、回憶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如魯迅的《雪》、高爾基的《海燕》、紀伯倫的《組歌》等,區別本文景物描寫與詩歌散文中景物描寫的異同,讓學生領會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除渲染氣氛、抒發感情外,還可以推動情節發展。
明確:小說中的景物是為了把人物擺到特定的景物環境中去展現豐富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課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杜小康的成長旅程有著直接的關系。
6、探討課文的藝術特色,欣賞課文的寫作技巧:
A、教師提示:文章的寫作特點可以從文章的構思,文章的選材剪裁,文章的表達方式,文章的語言等方面去思考。
B、要求學生:
快速瀏覽課文,說說你對課文寫作方面最欣賞的一兩個方面,教師板書學生口述要點,引導學生群體評價研討。
老師補充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根據品味欣賞。
明確:不同的同學,由于各自的生活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欣賞角度不同,導致對課文某些問題的理解不同,這是正常現象。但是,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就能共同發現一篇文章的閃光點。
7、歸納全文,質疑問難,切磋砥礪:孤獨的含義是什?
明確: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隨父親去放鴨,離開的社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抽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杜小康來到陌生的地方,感到一種恐懼,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二是對前途的恐懼。
三、導用──鞏固運用
8、拓展延伸,培養學生想像思維能力:觀察生活中某位有個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長歷程,虛構一個小故事或寫一篇小小說,在班上交流。
9、語文作業本。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2、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3、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品味“孤獨”,體會成長的感受。
2、理解編者“孤獨之旅”的含義。
3、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誦,進入作品情境,理清課文內容。
2、點撥法:
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教師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個人成長的小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成龍演唱的《真心英雄》這首歌曲嗎?現在我們一起來演唱這首歌,好不好?
(插放歌曲《真心英雄》。)
同學們,歌詞中“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一句意蘊豐富。不錯,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么“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
(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小黑板展示)
曹文軒,1954年生于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四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2、教師點評:
《孤獨之旅》這一文,就是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曾經獲得“宋慶齡文學金獎”的《草房子》可以說是中國當代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成長小說”。
三、誦讀、整體感知
同學們,現在我們自由誦讀這篇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讓學生自由討論、體現合作精神,然后找學生回答。)
老師歸納:
開端:寫杜小康因具體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2、整體把握:
師問:同學們回答很正確,在理清了故事情節之后,你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自由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注意引導和歸納。)
師歸納:這篇文章通過對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學而不得不跟父親到野外放鴨經過的記敘,表現了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并且使自己在斗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3、師問:請同學們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思考一下杜小康在離家放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這體現在文中哪些語句里?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心理活動的發展:(找學生朗讀。)
出發時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安頓之后感到孤獨;時間久了不再感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變得堅強。
4、師問:在我們了解了杜小康的心理活動之后,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小說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
(學生分組討論后,提出自己的見解,師生互動,鼓勵獨創性見解。)
師歸納:“孤獨的含義”可以概括以下兩點:
⑴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一種折磨。
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⑵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孤獨之旅”的含義:既是對杜小康放鴨生活的概括,也是對杜小康心理歷程的概括,“孤獨”很好的概括了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它充滿了杜小康的全部生活空間和心靈空間。
5、師問: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并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杜小康的成長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請學生找出來讀一讀。)
師歸納:
⑴有關鴨群描寫:
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有關鴨子的描寫在小說中占有一定的篇幅。
鴨群向蘆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天地空曠,在杜小康聽來這叫聲顯得無比寂寞;晚上“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們“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鴨子越長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這里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的如此肥碩的鴨子”,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借助。“鴨子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鴨子和杜小康都經歷了自己的成長,在生活的“陽光”下變得茁壯。
⑵有關蘆蕩描寫:
讓杜小康“害怕”、
“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生活,就不再恐慌了。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⑶有關風雨的描寫:
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斗。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有孤獨的時候嗎?請你們講述孤獨的情況和心理感受。
(找學生講述。)
五、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恒的主題。祝愿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寫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布置作業
請以“成長的腳印”為題,寫一篇400字的記敘文。
【板書設計】
(一)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杜小康因具體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二)自然環境描寫
杜小康逐漸成長
【反思】
《孤獨之旅》這篇小說是當代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成長小說,反映的是少年杜小康成長的歷程,我在設計教案時,緊緊圍繞小說具備的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進行分析,充分表現杜小康在成長歷程中的心理活動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以及杜小康在怎樣的自然環境中成長,從而揭示人物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并且使自己在斗爭中成熟堅強起來,體現了人的力量。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意引導學生,設置疑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由于師生共同活動較多,學生們回答問題特別積極,情緒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8
《孤獨之旅》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人教版教材編輯在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雖是節選,但敘事簡練,情節完整,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短篇小說來引導學生學習。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均是小說,是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小說單元,選編的課文有《故鄉》、《孤獨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聲》四篇。《孤獨之旅》寫少年杜小康因家景敗落,被迫與父親離家去遙遠的地方牧鴨生活的故事。課文描繪了柔弱、幼稚、戀家的少年杜小康,歷經牧鴨生活最初的孤獨和恐懼,終于戰勝自我,變得堅強的一段生活歷程。小說語言平實,通俗易懂,于平白中飽含真情
《課標》要求,七-九年級學生,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和評價,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學習本單元時,要緊密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小說的主題,分析人物形象。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引導學生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小說的藝術特色也是本單元的教學要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講“教材是例子”,作為課文《孤獨之旅》是一個什么例子,這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最先弄明白的。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雖然在教學中我們并不一定要把小說這種文學樣式的基礎知識強灌給學生,但在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的我們理應按照小說教學的規律來引導學生學習。基于此,我把引導學生按照情節變化的四個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歷程,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作為教學的第一個目標,這也是本篇課文學習最基礎的目標。環境是人物生活的處所和憑借,“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說普遍采用的藝術手法之一,作者曹文軒把一個十多歲的少年杜小康置身于“如萬重大山圍住的蘆葦蕩”和“仿佛世界末日來臨的暴風雨中”,環境的單調、冷漠、惡劣,家景的敗落、失學的痛苦、牧鴨的艱難和辛酸(人文環境),而就是這一切,這不可改變的一切,把一個膽小、柔弱、對未來茫然不知所措的杜小康鍛造得成熟和堅強。作為小說,出色的環境和細節描寫是本文最成功的一個方面。引導學生品讀出色的環境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征,我把它作為第二個教學目標。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正確、準確的解讀文本的內涵,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創意的解讀文本,并從中得到人生的啟示和藝術熏陶是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和理想。因此,聯系學生的生活,領會杜小康的典型意義,建構學生的精神家園,我把它作為第三個教學目標。
歷史不能倒退!!!草房子,簡陋、破敗;破敗、簡陋。就是這破敗、簡陋的草房子,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一群活潑、可愛,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少年兒童在里面學習了六年,在那時,草房子是一所學校;布局規范、窗明幾凈、書香襲人、廣播室、因特網,這是現在的學校!很顯然,我們的學生非但沒有那樣的生活經歷,即使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那段生活恐怕也很難了。再有,杜小康為何失學而牧鴨?(生活所迫)。離家與父親二人孤苦地行走五六天,途中渺無人煙,好似走進了一片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這一切,學生又怎能體驗?貧窮是那個時代的特征。“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到閱讀中來,把我們的學生置身于杜小康的生活境遇中去”,理解杜小康的茫然和恐懼,理解杜小康的無奈和孤獨,理解杜小康從萬重大山似的蘆葦蕩中走出來,理解杜小康從世界末日似的暴風雨中長大了,這就成了課文學習的難點。
杜小康在放鴨,但課堂不能放鴨,不能放羊!沒有教師的課堂是散亂的、無序的。頻繁出現在我表述中的“引導”和“理解”兩個詞語,奠定了我教學的思想和理念。既是“引”,“道而弗牽”、“不憤不啟”,誘導是我課堂教學的行動指南。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按照認讀——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解讀——領會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性→建構——面對挫折,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三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研討。
作為教材的《孤獨之旅》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平常的教學經驗,略讀課文只安排一個教學課時。但課文篇幅較長,近6000字,依每分鐘讀500字的速度計算,學生讀完一遍至少需要12分鐘。為此我安排一節課預習,提出兩個要求:一、利用注釋和工具書弄通課文中出現的8個生字和12個生詞;二、熟悉課文內容,用兩三百字復述小說的故事情節。通過一節課的預習,為正式上課作好準備。
有人說“說課是紙上談兵,上課是實戰演練”。下面我開始實戰演練。
導語:同學們,當你早晨背上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的時候,當你和同學們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時候,你是否知道,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個比你還小三四歲的孩子,由于家道中落,被迫輟學,只得跟隨父親到茫茫無際的蘆葦蕩放鴨的故事?此時此刻,你一定很難過,你一定很同情比你還小的那個孩子。現在,老師和你們一起走進《孤獨之旅》,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去旅行吧!
悲涼的語調,憐憫的言辭,三言兩語,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營造了低沉的氛圍,把學生的情感體驗力求引導到閱讀中來。
按照我的教學流程,整個課堂我預設了4個問題。(問題用多媒體出示)
1、瀏覽課文,按照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的每個部分擬一個小標題。并用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內容。(提示:課文以自然間行的形式已經把課文分成了幾個部分)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失學離家→孤獨行程→風雨尋鴨→少年長大
概括:小說寫了杜小康因故失學,被迫與父親離家前往蘆葦蕩放鴨的經歷。
引導學生一進課文,通過5分鐘的自主瀏覽,擬定小標題,教師用3分鐘時間引導歸納,力求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進而理解“孤獨之旅”的第一個含義: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生活的孤獨行程。
2、瀏覽課文,按照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的四個階段,劃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標志性語句,體會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歷程。
出發——到達——安頓(時間久了)——暴風雨后
茫然恐懼→害怕膽怯→孤獨無助→不再恐慌→長大堅強
概括:杜小康由茫然恐懼到孤獨害怕到勇敢戰勝孤獨、戰勝困難,杜小康長大了,堅強了。
引導學生二進課文,自主閱讀,估計用5分鐘的時間可以找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五處標志性語句。教師再給3分鐘的時間討論:從杜小康的心理變化過程,你發現了一個什么問題?學生通過討論發現,這看似零亂的五句話,一旦連在一起,一個由茫然恐懼到孤獨害怕到勇敢戰勝孤獨、戰勝困難的杜小康就站到了學生的面前。進而理解“孤獨之旅”的第二個含義:杜小康牧鴨生活過程中心理上的孤獨旅程。
教師設計以上兩個問題,在于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小說線索分明,一明一暗,由表及里揭示了孤獨之旅的雙重含義。杜小康正是在牧鴨生活的孤獨中,伴隨鴨子的長大而長大了,堅強了。
3、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環境描寫的語段,體會環境描寫與杜小康性格之間的關系。
(1)對鴨群呈扇面形的描寫(略):幼弱、孤獨
(2)“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無人和他們說話”:膽怯、害怕、孤獨
(3)對暴風雨的描寫語段。(精讀)思考:
①用一個詞語概括天氣的特點。(比喻、夸張)惡劣
②面對暴風雨杜小康有什么感受?
仿佛到了世界末日
③本語段對刻畫杜小康的性格有何作用?
為杜小康暴風雨中找鴨作鋪墊。
品讀環境描寫的語段,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是本文學習的一個重點。本文的環境描寫非常出色,課文環境描寫的語段有十多處,教師引導學生三進課文,學生在自主完成思考題(3)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上面三個語段。“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環境一是小說主人公賴以生活的自然之景,二是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為杜小康的成長在勾畫藍圖。教學時,可以采用學生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深入體會這些語言文字的妙處。對“暴風雨語段”教師設計了3個小題肢,要求學生在3分鐘內自主完成。整個這一環節預計15分鐘。
4、速讀杜小康暴風雨中尋鴨這一段。討論:
(1)面對惡劣的天氣,杜小康不去尋鴨行不行?(不行,迫于生計。)
(2)杜小康暴風雨中尋鴨表現怎樣?(勇敢、堅強。)
你從小說主人公杜小康身上發現了什么?(略)
暴風雨中尋鴨是課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在速度課文(四進課文)的基礎上,設計三個看似很小的討論題,卻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學生討論時,教師用多媒體補充杜小康生活的社會特征和家庭變故的文本資料,通過對前兩個問題的討論,已經比較深刻地認識了杜小康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一個問題可以放在這里,也可以單獨設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孤獨之旅》的解讀,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這一環節大概10分鐘。整個課堂安排了4分鐘的機動時間。
下面這些答案,對學生來說已是水到渠成:
生:要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對困難。
生:人的成長總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階段。
生:要敢于面對磨難,磨難鍛煉人,造就人。
生:“人定勝天”。
生:戰勝自然,必須先戰勝自己。
結束語: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恒的話題,無論孤獨是一種苦難還是一種美麗,我們都應當把它當成生活的調味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暴風雨,膽小、害怕的杜小康會找到散失的十幾只鴨子嗎?沒有暴風雨,杜小康會看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羽毛嗎?沒有孤獨之旅,杜小康能變得成熟和堅強嗎?同學們,倘若你們遭遇孤獨,遭遇磨難時,請你回想杜小康,學習杜小康,即便在孤獨中,也要風雨兼程,去收獲那溫熱的鴨蛋!
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期望。通過充分的預設,我認為對課文《孤獨之旅》的學習定能達到預期的收獲。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孤獨之旅》,以小說的主要人物杜小康為中心,以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的生活經歷為主線,學生先后四進課文,梳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進而理解孤獨之旅的雙重含義。引導學生品讀環境描寫的語段,賞析暴風雨中尋鴨的精彩畫面,深刻認識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杜小康就鮮活地站到了學生的面前。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架空的分析,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通過學習,學生走進了《孤獨之旅》,走進了杜小康的心田,與作者曹文軒交流,與人物杜小康對話。“潛移默化,熏陶感染”。至此,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實現了和諧的統一.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熟記小說的三要素。
⑵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⑶熟記作者采用怎樣的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怎樣的性格。
2、能力目標:
擴展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
3、情感目標:
⑴在困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頑強的品德。
⑵感受小說如詩如畫的語言。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文章內容的敘述,體會小主人公是怎樣一天天堅強起來的。
2、難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解決辦法】
自讀討論,抓住關鍵語言進行分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學具】
錄音機。
【教學設計思路】
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小說三要素和文中語句來掌握整篇文章,最后進行總結擴展。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導入新課,并介紹作家作品。
二、通讀全文
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在小組內討論,要求語言必須簡潔明了。
三、明確文章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著他同時也錘煉著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后,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
四、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社小康成長的過程的?并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加以分析
主要通過了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的細小環節或對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寫。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語句:
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占據他的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地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分析:對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著對未來的向往。
2、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
分析:面對眼前如“重山鎖住”的蘆葦地,杜小康害怕現實,害怕孤獨的感覺,這也是一個少年所特有的心理。
3、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安靜下來。
4、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并且遲遲不能入睡。
分析:殘酷的現實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驅趕孩子心頭的恐懼之感。
5、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6、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分析:陌生環境的不適應被沉重的孤獨的感覺所替代,害怕孤獨,害怕心里的孤寂,可怎么也不能逃避這樣的一個現實。
7、后來,父子倆都在心里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分析:這時主人公杜小康和他的父親已能面對孤獨,面對現實。
8、杜小康注定了要在這里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
9、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想哭。
10、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里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分析:經過這一夜的風雨的考驗,面對著眼前的一切,主人公已無法回避,在困境中他磨煉著自己的品行,敢于面對現實,并勇敢地戰勝自然界的風雨,人生中的風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強了。
總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能面對孤獨到勇敢戰勝孤獨,作者用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來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五、討論概括
請同學們說說題目“孤獨之旅”的含義:
提示:有兩方面含義:
1、指現實中杜小康所處的環境的惡劣,并不是其他少年所處的幸福的環境;
2、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來不能體諒父親的難處到后來能幫父親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擔并勇敢面對惡劣的環境,以自己頑強、不畏懼戰勝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六、討論分析
文章的成功之處是對人物的成長過程采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心理變化的軌跡,而文中環境描寫也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關語句并分析作用。
語句:
1、四周已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戶人家。
2、黃昏,船艙里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里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后又貼著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煮熟時,河水困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3、這里的'氣味,倒是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時,空氣里滿是清香。蘆葦叢中還有一種不知名的香草,一縷一縷地摻雜在蘆葉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著。
4、水邊的蘆葉里,飛著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只幾百只聚集在一起時,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只小鳥正浮在水面上。
5、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仿佛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6、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
這些自然環境的描寫,在杜小康處于人生的三個階段時作用是不同的。在主人公恐懼孤獨時,更加襯托人物內心世界的無法排解的孤獨。面對孤獨時,把暴風雨的天氣寫得如此惡劣,也為人物在一夜之中能迅速成長起來,提供了一種可能,讓人們不禁想到這自然界的風雨不也是人生中的風雨嗎?再大再瘋狂,只要你能勇于面對,努力抗爭,什么樣的“風雨”走不過去呢?雨后那明亮的月亮、明亮的無空也正是杜小康此時的心情,也如這月這天,明亮而清澈,他已磨煉了自己的意志,由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慢慢成長堅強了起來,環境造就了他的性格,同時他也使環境不再那樣單調而孤寂。
七、總結、擴展
作者通過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孤獨,如何使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人民文學》主編肖復興說“《草房子》,是一首詩”。作者不是詩人,卻憑著他對兒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愛創造了小說的詩的世界。作者在這里把草房子作為一種美好的象征。
八、布置作業(略)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建議:
1.在自讀中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讀中逐步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
3.在研讀中聯系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4.教學方法可以小組討論、個人感悟為主。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凄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孤獨的滋味。可以說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默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2.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重點朗讀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誰讀得好。
(1)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小木船趕著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
(2)到達蘆葦蕩后,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并且遲遲不能入睡”。
(3)隨著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4)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后那群鴨的羽毛上……”
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______________故事,表達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主題。
(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提示: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選取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段高聲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寫得好。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歸納的方法。
2.學生提出探究討論的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后,提出自己的見解,全班師生互動,鼓勵獨創性見解。
如:可以讓學生給課文換一個標題,并比較自己所擬的標題與原標題哪個好,為什么。通過這一練習,進而讓學生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并體會其妙處。
提示:
(1)失去交流環境。對于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干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入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如: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并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
提示:
(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斗,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如: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思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提示: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后: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堅強。
總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于“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讓學生根據課文情節先后的順序重新排列,或讓學生據此復述課文。
A想上學(我不去放鴨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B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C開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D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F望著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G現在,占據他心靈的全都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
H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I在心里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經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J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
K驚喜地發現鴨子下蛋了。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五、課外作業
學習本文后,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歷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情節;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
2、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品味“孤獨”的含義,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體會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一、情境導入、出示課題
有人說孤獨是尖銳的針,刺痛脆弱的心靈;有人說孤獨是一朵鮮花,讓生命更燦爛,因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堅強。可是,當孤獨成為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路途上無法回避的生命狀態時,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孤獨”呢?(幻燈片出示)
我們班的龔洪程同學就曾經在作文中這樣理解”孤獨”的感受。(出示學生作文選段)有請龔洪程同學。
他的作文告訴我們,小小心靈偶爾也應學會去享受孤獨,讓孤獨將我們的人生裝點得更美麗。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當代作家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和少年杜小康去一起體驗一段孤獨旅程吧。(出示幻燈片——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走近孤獨
1昨天,我們已經清楚地了解了整個故事的結構。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再次迅速地讀課文,了解小說的主要內容,然后用兩個詞來概括小說中我們主人公心理旅程的'起點和終點。(出示問題)
起點:孤獨終點:堅強(出示答案)
2尋找“孤獨”
這是我們主人公的一次心理旅程,從起點到終點,沿路的風光到底有些什么呢?請大家拿出手中的筆,快速地找出文中你認為最能體現”孤獨”的句子。(出示問題)
比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
“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出示部分句子)
3個性彰顯,你要主動
查找文中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語句,結合你想像的畫面理解他的心路歷程。并且思考作者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來表現主人公的心理旅程。(出示)
如:(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占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感到茫然
(2)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感到害怕
(3)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鎮定下來。——緩解恐慌
(4)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并且遲遲不能入睡。——依然恐慌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感到孤獨
后來,父子倆心里都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面對孤獨不再恐慌
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想哭。
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
——長大堅強
4師:這可怕的孤獨和恐慌可以打垮一個人。我真擔心他會變成一個不再會說話的傻子!同學們,杜小康被打垮了嗎?
師:噢,是這樣的話,他眼前的景物還像以前那么陌生和令他恐懼嗎?
師:可見,是他自己在調節自己的心理,自己在拯救自己的靈魂。正如海明威所說:“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文章中有一件事最能證明杜小康是不會被打垮的,是哪件事?
師:對!找鴨艱難嗎?最終找到了嗎?
師:其實他完全可以靠著父親去找鴨,可他受傷了還要主動繼續找。你們看到了他哪些品質?
師:經歷了這件事,杜小康的感覺是怎樣的?
師:是啊!在放鴨的過程中,最令人欣喜的結局是怎樣的?
師:小鴨能生蛋么?
師:那么,鴨既然能生蛋了,說明了什么?
5通過在風雨中找鴨的經歷,杜小康,這個小小少年也長大了。
環境描寫探究
杜小康長大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從孤獨到堅強的心理旅程。為了表現這種心理變化,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環境描寫。跳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自然環境的段落,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出示問題)
1、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鴨子,以鴨群的變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長。
2、以蘆葦作為人物心理變化的見證。
3、“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面對蘆葦蕩中極其可怕的暴風雨,杜小康在暴風雨中搏斗,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
這樣,文章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為人物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和舞臺,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到了烘托、暗示、促進、推動的作用。
(出示)環境描寫的作用:渲染文章孤獨的氣氛,烘托人物孤獨害怕的心理,同時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學氣息。
我與小康比成長
孤獨是一種狀態,需要慢慢地面對它的真實。
孤獨是一樁邂逅,需要美美地咀嚼它的甜蜜。
孤獨是,需要
五、教師寄語:
1、羅曼·羅蘭對于孤獨曾有這樣的表述:
“關心社會生活的良好習慣,不應妨礙你們每個人傾注于內心的生活。在連綿不斷的行動和感情的激流里,你們應該為自己保留一間單房,離開人群,單獨幽居,以便認清自己力量的弱點,深入思考,然后重新再去接觸大地……”
2、我們的作者曹文軒在《論孤獨》中說:“它是一種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志著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六.小結:不要把孤獨當成痛苦,孤獨也是一種享受,孤獨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獨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七、作業設計:
課外閱讀《草房子》,感受那些苦難中成長的孩子的心路歷程。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杜小康的心理旅程:
剛剛出發時:茫然恐懼
不成熟
到達蘆蕩時:害怕膽怯
緩解恐慌
依然恐慌
蘆蕩安頓后:孤獨單調
住段時間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成熟
雨后天晴時:堅強長大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2
一、導入新課:
二、走近作者:
曹文軒:1954年1月生于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主要文學作品集:
《憂郁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大水》、《追隨永恒》、《三角地》等。
長篇小說: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等。
三、學習目標:
1、進一步把握小說的三要素
2、品味表現主人公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
3、審美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作用,領會優美的意境
4、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塑造堅強的人生
四、學習方法:
1、速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2、跳讀——品味細節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3、賞讀——賞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4、研讀——在交流體驗思辨中,加深對“孤獨”“成長”“哭泣”“堅強”“責任”等情感的認識,在探究中自主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五、整體感知課文
1、速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小說的情節
2、明確這篇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偏遠的蘆葦蕩放鴨,經歷了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磨練,最終在暴風雨之后“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
六、品味賞析
跳讀課文,品味一下作者是通過對人物的哪些描寫方法來表現杜小康的成長過程的?
(請找出文中有關語句分析他的成長過程)
細節描寫:前景茫然 —— 害怕孤獨 —— 面對孤獨 —— 戰勝孤獨
語言描寫: 幼稚 —— 懦弱 —— 堅強 —— 激動
七、合作探究
1、 小說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請賞讀課文,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刻畫的作用,小組合作找出有關語句加以分析
(鴨群、蘆蕩、風雨)
作用: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杜小康堅強的性格
2、“孤獨之旅”的含義是什麼?
(1)離開同學、學校,離開村莊、人群,交流減少,寂寞空虛。
(2)對自然環境恐懼,對前途恐懼
八、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人物(主人公): 杜小康
情節: 恐懼孤獨 —— 面對孤獨 —— 戰勝孤獨
環境(自然環境):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堅強的性格
九、拓展
杜小康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
十、當堂檢測
(一)、填空:
1、《孤獨之旅》選自一部關于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草房子 》,作者是( 曹文軒 )。本文主要刻畫了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 恐懼 )孤獨、( 面對 )孤獨、( 戰勝 )孤獨,最終經受住了“磨難”,“長大了”“堅強了”,與鴨子一起成長起來。
2、文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是(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堅強的性格)。
(二)、說話訓練
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通過生活中一些小事,懂得關心別人,熱愛勞動,懂得某種道理等。請以“我長大了”為題談談自己成長的經歷。
十一、送幾句名言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 巴爾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順境中生長;風越強,樹越壯。
——馬里歐特
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溫暖,經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
—— 懷特曼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2.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速讀感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品味領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味“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學習重點:
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品味“孤獨”。
學習難點:品味“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收聽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感受氣氛。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自主學習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請快速閱讀課文,并用下面的句式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從 中我讀到了一個孤獨的杜小康。
從 中我還讀到了一個 的杜小康。
2、找出環境描寫,體會作用
請跳讀課文,找出文中環境描寫(鴨群、蘆葦蕩、暴風雨)的`語句,并思考這些描寫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
1、梳理心理成長過程,品味孤獨
2、理解“孤獨之旅”內涵,感悟人生
五、展示交流
六、歸納總結,教師寄語
不要把孤獨當成痛苦,孤獨也是一種享受,孤獨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獨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七、布置作業:
1、請以“我的孤獨”為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必做)
2、閱讀《草房子》(選做)
學后反思: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學習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體驗成長的感受。
⑵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2、難點: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課文題目《孤獨之旅》是編者加的,文章題目本身可以多種多樣,它所體現的是作者的不同側重點,比如,可以側重于人物、可以側重于情節或主題思想等。節選的文章似乎可以給出不同的題目,例如:父與子、小康放鴨記;放鴨、放鴨之旅;成長之旅等。那么,相比較于《孤獨之旅》,課文的題目則側重于什么呢?老師認為,是為了更加詩意化地表達小說的主題思想,用其他題目都把文章坐實了。只有“孤獨”一詞,本身是憂郁而詩意的,它與詩歌的浪漫特質相符。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與哲學家等,無不是在“孤獨”中升華和創造的。正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說:“孤獨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命運”!但是,“孤獨”雖是每個人都有,卻又是非常抽象的一種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只可意會不能言傳。而曹文軒卻用文字和他獨特的風格,把“孤獨”很好地傳達了。
簡介作家指導閱讀:
曹文軒,1954年生于江蘇鹽城農村,并在農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留校任教。后來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作品有:《憂郁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隨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其小說被稱為“詩化小說”。以詩意化的筆觸和意境來表現一切,追求小說的語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本文選自長篇小說《草房子》。
了解背景
《草房子》是一部關于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全書共9章,作者寫了男孩桑桑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的事件。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時的悲愴。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績最好的學生。但他父親因一次撞船事故而破產、生病。杜小康只好輟學,幫父親去治病。父親病好后,借錢買來了500只苗鴨,要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蘆蕩去放鴨,那里有活魚蝦,鴨子吃了長得快,還能產出雙黃蛋。節選部分就從這里開始。
人離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離家也許是出自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著他。
——曹文軒《前方》
二、探究生趣
(一)整體感知:走入孤獨之旅
速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四個字概括):
討論并歸納: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們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二)研讀課文:聆聽孤獨之聲
從文中劃出體現杜小康心理活動發展變化的句子,體會“孤獨”的.含義。
學生讀書,圈點勾畫,交流發言。教師引導點撥,齊讀重要語句。
Ppt展示一些線索語句:
1.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②
2.現在,占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9322;
3.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4.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5.開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6.在心里清楚了一點:他們已經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7.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8.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
9.望著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10.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
分析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后——感到孤獨
時間一久——不再忽然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堅強
小說題目是“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題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鴨生活的全過程,“孤獨”滲透于人物放鴨期間的全部生活空間和心靈空間。對杜小康來說,“孤獨”含義是:
①、情感世界的孤獨。杜小康離開學校,沒有同學間的情感交流;遠離人群;與父親沒有共同語言,缺乏心靈的溝通和交流。 ②、面對自然環境的孤獨。離開村莊,來到一個無比廣闊而又神秘莫測的大自然,幼小的心靈感覺到了巨大的孤獨。
③、對未來的恐懼。慢慢放鴨,路何處是盡頭?
這一切構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獨之旅”。
總之,小說通過杜小康與父親離家到蘆葦蕩放鴨的經歷的敘述,描寫了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三)環境描寫探究
跳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自然環境的段落,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
文中環境描寫頗多,但這些環境描寫是主要圍繞三樣事物展開——
1.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鴨子。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們“覺得成了無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鴨子也是杜小康成長的借助,鴨群的變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長。
2.以面對蘆葦蕩時的不同感受作為主人公心理成長的見證。
3.暴風雨成了杜小康成長的催生力量。面對蘆葦蕩中極其可怕的暴風雨,杜小康在暴風雨中搏斗,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
這樣,文章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為人物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和舞臺。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到了烘托、暗示、促進、推動的作用。
(四)每位同學用“孤獨是……”寫一句話,在全班作一次朗誦。
當我站在講臺上,精心準備的課卻無法激起學生們學習熱情的時候,我會覺得我成了一個孤獨的表演者。
三、總結固趣
在孤獨中成長,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身上,我們看到了安徒生童話中的“丑小鴨”的影子。安徒生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憂郁而美麗的故事。一只丑小鴨經過流浪的艱苦與磨難,終于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丑小鴨長大成了白天鵝。兩者都詩意化地傳達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兩者都抓住了這種詩意的成長契機。曹文軒作為安徒生經典作品的欣賞者,他小說中的主人公杜小康也與安徒生童話中的丑小鴨一樣,都戰勝了自己的弱點,在苦難和孤獨中成長,生活中的考驗與變故是他們成長的契機。桑桑的成長是以他生病為契機,紙月的成長與她的“無父”的遭遇密不可分。
當他們父子二人因為放鴨誤入他人魚塘而再次陷入一貧如洗的困境時,當杜小康抬著病危的父親回到油麻地時,他,已經不再是幾個月前的那個杜小康了。雖然頭發干枯、面容清瘦,但他“一雙眼睛卻出奇的亮,并透出一種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之神”。甚至當他后來在自己曾經讀書的“油麻地小學”門口擺攤賣貨時,“這個當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種優越感中的杜小康,竟無一絲卑微的神色”,令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都頗感震驚。杜小康,已經是一個遠遠大于他自己的年齡的少年了,他真的長大了。
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一些無法回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曹文軒《感動》
成長的過程是充滿了曲折與困難的。成長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幾乎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孤獨”的“催化劑”,它是成長的一場洗禮。所以,孤獨不僅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必然,也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必需。北大才子余杰曾說:“孤獨就象籬笆,有了籬笆,才有自己的園地。”年少即詩人,孤獨即詩人。丑小鴨也許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就讓我們用詩意的眼光去欣賞我們的生活,去面對成長中的孤獨和苦難,讓自己詩意地成長、詩意地蛻變,直至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
一、出示學習目標
1、概括情節,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
2、品析語言,把握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簡介作者及其作品
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
代表作品:《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銅葵花》等長篇小說。小說《草房子》及改編的電影榮獲多項國家、國際大獎。
《草房子》是一本表現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作品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桑桑、杜小康、陸鶴、紙月等幾個孩子刻骨銘心的6年小學生活。其中彌漫著成長的艱辛與苦痛,也閃爍著迷人的人性光輝。
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的故事。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績最好和人緣最好的學生,深得老師的喜歡。然而,一次意外變故致其家中破產,他被迫輟學,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跟隨父親背井離鄉去放鴨。
三、整體感知
1、積累字詞
2、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跳讀課文,把握人物。
杜小康語言:
1、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還是分頭去找吧。
4、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一個()的杜小康
四、合作探究
1杜小康是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從他的成長歷程中,你獲得了什么啟發?
孤獨是一個人成長的良藥,物質的“孤獨”,親情友情的'“孤獨”,精神的“孤獨”,會加速一個人的成長。
2、品讀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仿佛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概寫一筆,細寫幾筆
時間為序,有靜到動
有實有虛,修辭并用
多角度描繪,多層次渲染
情景交融手法生動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這么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并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1、增加美感
2、設置環境
3、營造氛圍
4、推動情節
5、表現心情
6、舒緩節奏
7、表現象征
8、襯托人物
生成美的途徑盡管千條萬條,但最主要最容易收到效果的途徑就是描寫風景……風景在參與小說的精神構建的過程中,始終舉足輕重。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09-13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優秀11-18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篇06-12
《孤獨之旅》語文教學設計02-26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篇(熱)09-13
《孤獨之旅》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3篇)11-08
《孤獨之旅》語文教學設計 (8篇)06-10
[合集]《孤獨之旅》教學設計優秀7篇08-28
《孤獨之旅》語文教學設計(8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