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情感目標: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2、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 讀出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看圖想象,感知慘狀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課文講的是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 ),因(救了一只海龜)而(傷害了許多海龜的事)。這就是課文的插圖。
(二)探究原因,逐步悟道
一、從圖片上我們感受到許多的小海龜受到了海鳥的襲擊,這真是慘不忍睹的一幕,造成這一慘狀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文中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結合課文說一說,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什么?(救了一只幼龜)
二、對于這件事,你們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質疑)
三、整理學生的問題
a、我們救幼龜的原因是什么?
b、為什么說救一只幼龜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現在,就請你們打開書,帶著這些問題去讀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并做好批注。
四、交流,匯報以上問題。
讀完了課文,我們先來探討第一個問題
1、“我們”救幼龜的原因是什么?誰來讀讀你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a:看見探頭幼龜遇險
出示: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龜巢,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文字。
在讀的過程中,哪些詞語讓你有特別的感受?
2、點撥:“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它的出是為了什么?那么止呢?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請從這段話中找一個與它意思相近的詞語——躊躇不前。
小幼龜的欲出又止完全是有道理的。因為: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3、你們了解嘲鶇嗎?它是一種異常兇猛的海鳥,不僅捕捉體型小的動物,有時甚至攻擊跟狗一樣體型龐大的動物。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處境多么危險,這個場面多么令人緊張、擔心啊!此時此刻,如果你在場,心情會怎樣?(緊張、揪心)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b、不顧向導的勸阻
師:(過渡)此時此刻,面對一只可愛、鮮活的幼龜,而它正危在旦夕,人們怎能無動于衷?如果你在現場,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你會怎么做?
那文中的我和同伴的'反映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讀第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做好記號。
課文是怎樣描寫我和同伴的反映的?——誰來讀讀這個句子,文中是用哪些詞語形容我們的心情嗎?緊張、焦急
是啊,我們著急,我們揪心,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向導的態度怎樣?可是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向導的話。文中用了哪一個詞來形容——冷淡,讓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個句子。讀到這里,你對向導說的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不要管他,隨它去吧……) 板書: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師: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看來,我們救它的態度很堅決。
師:向導在我們無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是怎樣做的?
出示: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著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想一想,這個句子中的哪個詞語進一步說明了向導的冷淡?“極不情愿”,向導不情愿是為什么?是不想救海龜嗎?——是因為他知道“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現在,我們再來回讀這一段的內容,通過不同顏色的詞來比較一下作者及同伴的態度。
2、看來救海龜是理所當然的,是人之常情,那為什么說救一只幼龜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過渡)一只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出示:然而,接著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幼龜多、爬行的速度快)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成群、魚貫而出)
師:為什么它們會成群的出來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龜,偵察兵出去好一會兒了還沒回來,你會怎么想?(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機不可失……)
師:是啊,帶著一份向往,一份期盼,海龜們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海龜之所以結伴而出的原因的?
出示: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行。
師:成百上千的幼龜就這樣浩浩蕩蕩地奔赴大海,成了黃昏海島一道亮麗的風景。可就在這時,天空中出現了幾十只食肉鳥。如果你是海灘上的上海龜們,你會怎么想?此時此刻,你們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金色的沙灘上滿是小龜的血跡……)
師:是啊,幼龜遇險,游人怎能見死不救?救它是人之常情,而正是這人之常情,卻給幼龜們帶來了滅頂之災。
三、設法補救,深化認識
1、師:由于我們的無知,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于是無遮無攔的一大段沙灘頓時變成了食肉鳥的天堂。想象一下,食肉鳥是怎么飽餐一頓的?(引導學生從動作、眼神、聲音、氣勢等方面說,可以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食肉鳥當時的動作、叫聲、還建議大家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來描繪。
2、面對這樣的慘況,向導是怎么做的?體會到什么?我和同伴呢?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比較不顏色的詞語:摘、抓、奔、奔跑// 趕緊、迅速、氣喘吁吁)盡管這樣,我們還是不能彌補我們帶給幼龜的傷害。
3、出示: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此時向導又怎樣?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1)向導為什么而悲?為什么而嘆?
(2)我們再來對比一下事情前后他們的態度,一開始我和同伴的態度是焦急、緊張,現在是震驚、后悔,向導一開始是冷淡、而現在是悲嘆。
(3)師: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說的那句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你還會勸告嗎?你還會哀求嗎?你還會指責嗎?現在你對向導的話,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的規律)
4、寫話練習:假如你是那只被叼走的小海龜,你想說 ;假如你是那只吃飽了的海鳥,你想說 ;假如你是親身經歷這件事的作者,你想說 。
(四)回歸升華,真誠解“道”
1、師:我們本想幫助幼龜,結果卻讓許多幼龜成了食肉鳥的食物。在讓人感到惋惜的同時,它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呢?(自然處處有規律,要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作者經歷這件事,回來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來告誡人們: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伯羅蒙塞爾 其實作者的這句話也是原自向導的這句話: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2、向導那看似平淡的一句話,卻是那么意味深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人類也曾因為不了解自然之道,違背自然界的規律,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你了解哪些?(《拔苗助長》《被喂飽的熊是死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五)走出文本,內化“道”
1、完成小練筆。
2、走進大自然,留心觀察一下,生活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遵循 保護
違背 傷害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2
(一)精心設計訓練點
商德遠(以下簡稱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指出,閱讀教學要明確語文課程性質,堅守語文教學本真,體現“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是要加強語言的運用。“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書),提高人文素養。要從教學觀念到方法、策略進行改革創新,實現閱讀教學“美麗的轉身”。在引導學生學習本文時,在語言訓練方面你是怎樣進行整體構想的?
蘇婷(以下簡稱蘇):我想“直奔重點,深入文本;探究體驗,觸動情弦”。重點進行詞語理解、表達和學習方法兩個方面的訓練。
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時,在讓學生質疑的基礎上,直接引導學生進入三、四自然段,抓住“探出”和“若無其事”等詞語,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感悟幼龜的生存之道、入海之道,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敬畏自然,熱愛自然。由于此處的“探出”和“若無其事”使用恰當、準確,能較好地表情達意,這樣就可以在此處著力訓練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在處理第五至八自然段時,創設一個學生極感興趣的“給錯誤畫面找錯”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動情、感悟幼龜被啄食的慘烈,進行想象訓練和練筆表達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受到啟迪。在理解感悟、探究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的訓練。
商:能否具體談談,你在設計了訓練點后是怎樣進行語言訓練的?
蘇:第一,依據學段目標扎實進行語言訓練。依據《課標》對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要求,要重點理解詞語、體會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本節課我依據課文詞語較多的特點,確定了以詞語訓練為主線的語言訓練目標:按照“讀寫詞語——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訓練思路,扎實進行了語言訓練。如,在第一個檢查的預習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特別是重點指導會寫“愚蠢”兩個難寫的字,直到寫好;其次是理解詞語,從檢查預習時查字典,到閱讀過程中理解“探出、若無其事”,在理解詞語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出這些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最后,運用積累的'四字詞語進行想象表達。詞語訓練這一主線非常清楚,特別是對音、形、義的把握較好。
第二,進行學會學習的有效指導訓練。閱讀教學要由“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轉變。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本節課要落實的又一個訓練點。如寫字方法的指導——我采用了“觀察、比較、示范、練寫”四步指導法;概括主要內容方法的指導——采用了“找、聯法”,即找出文章描寫的人物和事物,再依據他們之間的聯系,將他們之間的事連起來說清楚;理解詞語的方法——采用了“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對理解詞語方法的指導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采用了“理解感悟、探究體驗”等方法;朗讀的方法——采用的是“創境引導朗讀,理解后朗讀,想象朗讀”等方法,有效訓練了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提高了學習能力
商:對,閱讀教學就是要由“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由“教課文”變成用課文學語言、用語言。這就要由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變為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二)巧妙設計體驗點
商:學習此文應重在引導學生領悟自然之道,繼而受到啟迪、得到情感熏陶。在學習這樣的文章時,如果設計不好,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游離于文本之外,這就難以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情感共鳴。
你在引導學生學五至八自然段時,創設情境、引導想象,是如何考慮的?
蘇:我在多次試講五至八自然段時,開始總找不到有效的學習策略,沒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并在情感體驗中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嗚,只是一味地分析、理解,結果在學習這一部分時總是枯燥乏味,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后來,我創設了一個“給畫面找錯誤”的情境,就引發了學生主動閱讀、自主閱讀的強烈欲望,課堂教學效果就很好,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部分時,在設計上著力突出了一個“巧”字,重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如,運用畫面創設了一個情境,出現一個與課文描述不一樣的錯誤畫面:畫面只出現一兩只龜、沒有鳥。然后語言描述:“看,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海灘,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幅圖上還應該有些什么?請再用心讀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補充畫面。”用畫面引發學生探究閱讀的欲望,學生就興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之中,并在閱讀中結合具體的語句自主發現:還應有很多龜、很多鳥。學生主動閱讀文本了,真正經歷了一次閱讀實踐,情感真正參與了,其效果就不一樣了。
其次,我在設計上還力求突出一個“新”字,創設情境,使之成為學生體驗課文內容、感情的平臺和心理基礎,實現“情與理的交融”。在學習本部分時,如果只重悟“理”,就容易忽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果只重“情”,則容易忽視對“理”的感悟。我在引導學生找出圖上還應有什么之后,想象“接下來又是怎樣的場景呢?拿出筆把想象寫下來,最好能用上你積累的四字詞語。”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補充幼龜被食肉鳥啄食的慘烈場面,讓學生進入情境中,親歷情感體驗,受到熏陶,并進行表達訓練,同時在此閱讀、想象的實踐過程中領悟文中之理,體驗理中之情,實現情理交融。
商:接受美學理論認為,文本結構中存在著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處,甚至每一個句子中都有未寫出來的地方,因此文本就像一張布滿空洞的魚網。蘇老師引導學生在對象化的過程中,把想象的東西加入到文本的描寫之中去,使原本只是概括的句子變得具體化了。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訓練了表達能力,特別是學生在想象過程中,在情感體驗過程中悟理,在悟理中動情,讓情與理交融在一起,富有創意。
但是,運用以上這種設計如果處理不適度,就容易使文章的基調出現偏差,這畢竟不是以表達情感為主的文章,而是側重明理的,側重領悟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特別需要注意的。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沙灘、偵察、企圖、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辦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就會事與愿違。
3.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聯系實際的例子、談感受相結合的辦法,讓學生明白道理,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從故事中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2、體會向導的語言及神態描寫的句子。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水底世界里的一些小動物嗎?你能說一說你喜歡的水底的小動物嗎?
2、本文寫了有關太平洋綠龜的故事,請談談你對太平洋綠龜的了解。(師生結合收集查到的資料互相談一談)
3、假如你在海島上遇見這種幼龜被海鳥啄食時,你會怎么做?是遵循自然之道還是違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自然之道>>(板書課題)
二、列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反饋。
1、回憶自學要求:
(1)讀生字:抓字音、偏旁、筆畫、字形。
(2)讀生詞: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查字詞典。
(3)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所有字音要讀準。
(4)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質疑訓練。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小組里匯報、交流。
3、老師檢查,對個別字、詞提醒大家注意。
4、練一練: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后,再寫出四個詞語。
()無其事()貫而出爭()恐()氣喘()()響()云霄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感。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正確地朗讀。
2、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分組討論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討論歸納:
(1)課文圍繞著幼龜離巢進入大海寫了哪幾件事?
(2)將全文內容按順序歸納。:(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訓練說話)
5、全班質疑:當眼看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向導為什么若無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文中的“我們”做法對不對?從幼龜最后的結局說明了什么?
四、作業:
1、抄寫生字及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時
一、復習導入。
1、回憶上節課內容。用“先……再……然后……”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們就從這幾方面入手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
二、按順序學習,理解課文,了解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1、探究學習1-4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當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我們”與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有關詞句,完成下表。
神態
語言
我們
向導
(3)理解填空。我們要救幼龜的.理由是,向導不救幼龜的理由是。
(4)最終向導有沒有救那只幼龜?(救了,但是“極不情愿的”)
(5)我們再將描寫向導的神態及語言的句子找出來,用心體會一下。
(6)分角色表演讀第3、4段,著重體會向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過渡:正當“我們”以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時,不料“接著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
2、探究學習5-8自然段。
(1)開火車讀第5-8自然段。
(2)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請一們同學用自己的話簡單口述一下。
(3)幼龜的結局如何?(大多數幼龜被海鳥啄食)
(4)你認為造成這種結局的責任主要應由誰來承擔?
(5)“我們”知道錯沒有?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6)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向導所說的話。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結果。
三、理解感悟,揭示道理。
1、了解課文給我們的啟示。(人類要遵循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一。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列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誤導眾幼龜
“我們”救一只幼龜眾幼龜被海鳥啄食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從食肉鳥口中救下一只幼龜,卻使龜巢里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傾巢而出,導致成百上千的幼龜受到傷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違”的自然規律。
【學情分析】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對自然現象有著關注的熱情。所以對于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欲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進而引導學生保護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規律,并學會善于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啟迪,有效利用大自然為人類造福。因此,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系,注重學科整合,搜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設計理念】
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中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回憶上節課內容,用“先……再……然后……”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多讀幾遍,不懂的問題,請在書上做好記號。
2、指名分節朗讀,注意正音。重點朗讀難讀的句子。
三、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小組合作學習1~4自然段。
⑴ 讀明白了什么請說說?
⑵ 提出不明白的問題討論交流。
⑶ 當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我們”與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關詞句,完成下表。(見大屏幕)
神態 語言 我們 向導
2、向導和“我們”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呢?
3、最終向導在什么情況下救那只幼龜?
4、表演讀3、4自然段,著重全體向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5、感悟啟示:
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獲告訴給大家。
這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課文。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么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
例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我們”救一只幼龜 誤導眾幼龜 →眾幼龜被海鳥啄食
(違反自然之道──→事與愿違)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 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回憶: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向導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他們不顧向導的勸阻,要求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導致幼龜誤以為安全,魚貫而出,結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文章的自然之道。
二、 精讀:自由掃讀,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標注在書上。也可以與同學交流。 重點理解:
1、 學習第三段:找出作者對幼龜動作的描寫,模仿動作來理解詞語。學習細節的描寫方法,理解細節在文章中的寫作效果。
2、 學習第四段:理解導向的話。并說出導向為什么這樣說?指導朗讀,理解導向和“我”的心理變化(板書:焦急 震驚 悔恨 ;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發出悲嘆)。討論:導向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制止?你同意他的做法嗎?
3、 學習五、六段:復述當時的場面。(導:氣喘吁吁的奔跑也無濟于事。還在喘著粗氣的向導 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導讀最后一句話。
4、 理解最后一句話:體味 “悲嘆”的心情。指導朗讀。擴句練習:如果不是我們 ,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學習如果……就……的復句)
三、 小結:他們的做法錯了,悔恨讓他們心痛,他們終于理解了導向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他們的'做法錯在哪里?(沒有遵循自然規律)正是由于用主觀的感情判斷自然,導致了錯誤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客觀的看待自然,要遵循“自然之道”。(板書:遵循——自然之道)
四、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循的自然規律?(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五、 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些自然規律?(閱讀人類來自動物的靈感)
六、 總結: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走進自然,探索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
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尊重“自然之道”的啟發。
3、激發學生探索“自然之道”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向導的話,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揭題。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自然之道。大家事先預習過嗎?讀過課文嗎?讀過一遍的請舉手;讀過三遍以上的請舉手。
2.知道“道”是什么意思嗎?“自然之道”呢?
二、初讀梳理。
1.初步讀文,學習詞語。
請同學們再讀讀全文,盡可能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這幾個詞你能讀正確嗎?
加拉巴哥島 巢穴 躊躇 結伴而出 偵察 頹喪
你自己在讀課文過程中,還覺得哪些詞不容易讀好,提出來。
2.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梳理人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和物?
適時板書:我們 向導 幼龜 食肉鳥
A.“向導”是什么人?這個向導可不是一般的向導。
B.我和七個同伴,簡稱“我”們;我們也不是一般的游客,我們來加拉巴哥島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C.幼龜,先是一只,后是一群,成百上千只。
D.嘲鶇、海鷗、鰹鳥,它們有一個總名稱,叫做食肉鳥。
(2)串說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如果你覺得有困難,老師給你一點幫助。(你可以這樣想: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了什么情景?我們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
過渡:課文寫了“我”和同伴本想救助幼龜反而傷害了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們救助那只幼龜?(3、4節)
三、理解“救幼龜”
1.(出示句子)(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個大龜巢。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出,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來。)
(1)“躊躇不前”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再聯系上文想一想,課文怎么寫它“躊躇不前”?理解“探、欲出又止”。
(2)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幼龜。
(3)它的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你能從上下文中找到依據嗎?
2.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所以“我”們——
我們都很焦急,可是向導卻說——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1)練讀句子,體會“緊張與焦急”,理解“若無其事”。
(2)對比著讀,體會對比的表達效果。
(3)讀到這里,你讀出了什么疑問?
(要點把握:向導為什么那么冷淡?向導說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四、續學第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想說說:
那只先出來的幼龜,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 ,其他的幼龜就 ;現在,那只幼龜沒有回到巢穴,其他幼龜 ,于是 ,結果 。
2.討論爭辯:如果我們不去幫助那只幼龜,情況會怎么樣呢?你的課文依據是什么?
3.練習并小結:
(1)我和同伴們看到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心想:
(2)所以,向導說——再讀向導說的話。你明白“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五、鞏固練習。
1.復習詞語。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魚貫而出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極不情愿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1)讀讀,說說,哪些詞語的意思你明白了?
(2)把詞語放回課文中,邊劃邊讀。
2.填空作業。
出示,并準備作業紙: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嘲鶇啄小海龜,向導卻( ),我們很生氣,責怪向導( )。向導在我們的要求下把幼龜抱向大海。不久,成百上千的幼龜從巢中( ),( )爬向大海。我們很快明白,自己干了一件( )的蠢事。盡管大家全力補救,累得( ),那些食肉鳥還是吃得飽飽的,叫聲( )。
第二課時
一、過渡:
那只小海龜得救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課文里卻寫道:“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二、學習課文6-8段。
1、首先來回答: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說到偵察兵時,教師出示句子: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小幼龜從巢穴里魚貫而出——從這些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幼龜的多,都爭著向外爬)怎么讀?
老師問學生: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龜,你來告訴大家,你們為什么要爭先恐后的爬出來?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這說明了向導抱走了小海龜是給了后面的小海龜一個錯誤的信息。就是這個錯誤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龜提前出了巢穴,接著又導致了什么后果呢?
學生接著談一談。
2、老師:數十只小幼龜已經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引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想象當時情景。
一只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著,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只鰹鳥飛快地俯沖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里。那只鰹鳥并沒有放棄對幼龜的襲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著幼龜的殼里使勁地啄,幾下子就把幼龜的頭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一只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便向前爬著,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只幼龜正低著頭奮力地向前爬著,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只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經過奮力地爬行,終于到達了海邊,它激動地想:“我終于可以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3、老師: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凄慘的場景,感到了震驚,急忙學著向導的.做法在海灘上營救著小海龜,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這已經無濟于事了,對小幼龜的彌補也是謹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老師:食肉鳥們因為吃了無數的小幼龜而高興地叫著,但是活下來的小海龜這時候會怎樣想?它們會對我們說什么呢?
采訪學生:你會說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偵察兵,你在大海里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你是不是應該為我們救了你而感到高興呢?
老師總結: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加上“悲嘆”好在哪里?(能體現出向導極度悲傷難過的心理。)根本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向導為什么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后悔——幼龜的災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再次讀這個句子,感受向導的悲傷之情。指讀、齊讀。
師小結:看來向導既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饑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他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了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當然,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
三、談感悟、談啟示。
同學們,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可能出現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板書:遵循)
四、布置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例就是人們破壞了自然規律,發生的后果總是事與愿違,都是有哪些呢?我們課下調查一下,下節課交流。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在課文學習過程中理解“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和方法:
(1)創設情境,入情入境;
(2)自讀表演,理解內容;
(3)品詞品句,積累感悟。
3、情感和態度:
(1)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2)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識,導入新課
1、讀題目,想一想,“道”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題目?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本課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幼龜進入大海,有其自身的規律,有其自我保護的方法,而“我們”卻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們”做了件什么事?
2、請你瀏覽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概括“我們”做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課文第三至第七自然段,邊讀邊畫邊思考,并標注你的感受。
思考:
(1)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為什么?
(2)向導怎么說,怎么做的,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2、小組交流,提出疑問。
3、匯報交流。
(1)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①看見探頭幼龜遇險,就焦急起來,讓向導想辦法。
(指導朗讀,讀出危險及焦急的心情。)
原因是愛護幼龜,擔心它受傷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規律。
②不顧向導的勸阻,執意要向導把幼龜抱進大海。
(讀出急切的心情。)
原因是急切地、不顧一切地想救幼龜,絲毫沒有從動物的自身規律去思考。
(2)聯系下文,你知道幼龜入海的規律了嗎?我們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我們”由焦急變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輕聲讀,體會“我們”震驚的心情。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隊而出”。假如你就是這些小幼龜,你會怎么想?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假如你就是這些食肉鳥,又會想些什么?
⑶看到一只只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知道自己錯了,就努力和向導一起想挽救這些綠龜,盡管我們氣喘吁吁來回奔跑,但悲劇還是發生了,十多只幼龜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4)匯報向導說的和做的。
①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談理解
②向導在“見死不救”的呼喊中,不情愿地把幼龜抱進大海。
黑板出示“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學生談對重點詞的理解,發表對向導做法的看法。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向導,你怎樣向“我們”這些急切想就小海龜的人講清原因呢?
4、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主題。
(1)“我們”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致海龜收到巨大上海,令“我們”震驚。“我們”極力去就海龜,但是“我們”的`內心仍是悔恨至極。讀第八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們”的心情?
(2)黃昏海邊的美麗自然景色和食肉鳥響徹云霄的歡快叫聲像是一種諷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內心會想些什么?
(3)向導由“若無其事”到“極不情愿”,現在心情又是什么樣?
把“悲嘆”換個詞,向導為什么悲嘆?你能讀出悲嘆的語氣嗎?
(4)有感情地朗讀第八自然段。
5.介紹原文
本文入選課本后,結尾一句話省略了。出示課文的結尾句: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拓展延伸,內化“道”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我們對自然之道不解和違背親手導致了一些幼龜被害的慘劇。其實這樣的故事我們曾經學習過,記得嗎?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想不犯錯誤,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3、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然嗎?那就趕快行動吧!
4、默讀綜合性學習要求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8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待。
1、師:同學們,請看著提示寫出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書寫。(糾正書寫)
2、師:(出示一段內容)選擇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師小結:我們不僅可以用歸并段落大意的方法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可以像這樣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概括出主要內容。
二、換位思考,把書放進心里。
(一)學生自主學習
1、師:在這一段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話中,有一個詞語是“愚不可及”。
(1)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
(2)如果我們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
2、師:現在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你們如果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當時的情景,哪些行為讓你們覺得愚不可及?
從這句話里我們看出幼龜的猶豫,其實它正在偵查情況,而我們卻不知道。
師:請你們再仔細讀一讀這段話,你還能讀懂什么?
(1)從“欲出又止、躊躇不前、探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幼龜的機警、小心、謹慎。
A、幼龜出的是為了什么?“止”呢?
B、詞語辨析:“探出”和“伸出”
C、學生表演幼龜的動作
師小結:看來幼龜是多么會保護自己,多么神奇啊!
(2)從“啄、拉”感受到嘲鶇的兇狠。
(3)朗讀體驗。
3、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看出我們這些游客是愚不可及的。
(1)理解若無其事的.意思 。為什么會若無其事?
(2)指導朗讀:讀出向導的漠然
(3)劃出文中我們和向導的態度的詞語。
(4)指導朗讀。
4、師: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認為自己愚不可及了。我們看到了什么?
(出示圖片)孩子們,你們看到了怎樣的一幅景象?請大家發揮想象,寫一寫你看到的場景吧!最好能用上積累的四字詞語。
師小結:的確慘不忍睹啊!
5、向導和我們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把描寫向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劃出來
A、(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B、你體會到了什么?(我們心情十分焦急)
C、指導朗讀。
6、(1) 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為我們的錯誤決策,幼龜們就不會白白送死了。)
(2)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那樣的傷害。”
比較句子: 師:你讀出了什么不同?向導的心里會是怎樣的自責?
(沒有抵住輿論壓力,沒有堅持到底,沒有膽量與錯誤的觀點相對抗。)
三、回歸“道”,提升文本理解。
1、師: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這“道”不是我們第一節理解的簡單的“規律”概念化的兩字,而是——。(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
2、你們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你認為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3、出示美國作者伯羅蒙塞爾創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結尾
四、布置作業。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在課文語境中鞏固第一課時對四字詞語、關鍵詞語的理解。
2.通過品讀文中詞語與關鍵句子,使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在讀中品味我和同伴的心理歷程變化,與向導的心理活動作對比,學習人物的心理描寫。
3.本文敘事說理,通過讀懂小幼龜接收了錯誤信息不幸被啄食的場面,體會課文題目“自然之道”所表達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文中詞語與關鍵句子,體會我和同伴、向導的心理變化,從中領悟課文如果我們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的道理。
教學難點:
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體會我和同伴因不懂自然規律而造成災難的懊悔,以此領悟文題的“自然之道”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一)溫習舊知,聽寫詞語
在上新課前,老師讀詞語意思,請同學們聽寫出詞語,請一個同學上黑板寫(氣喘吁吁、魚貫而出、愚不可及、飽餐一頓、躊躇不前)。[檢查指導易錯字“貫”字書寫]
在上新課前,老師讀詞語意思,請同學們寫出詞語:
1.形容氣喘得厲害呼吸急促的樣子
2.像游動的魚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
3.在課文中形容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了壞事
4.指飽飽地吃了一頓
5.形容因徘徊不定而停留不前
(二)回顧主要內容,利用詞語填寫主要內容
(1)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什么方法去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要素串聯法]
(2)填空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把上面聽寫過的詞語填入這段話里面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到一個小島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我們看到一只()的幼龜被嘲鶇啄食時,不顧向導勸阻,()地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接收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結果讓食肉鳥(),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懊悔。
二、換位思考,走進人物內心
1.根據閱讀提示自主學習。
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我”和同伴們心情變化的句子,用直線畫出向導心情變化的句子。
大聲朗讀這些劃線的句子,通過朗讀表達出情感變化。
討論:為什么我們會產生這樣的心情變化?
同學們,我們為了能更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咱們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一二組的同學當我和同伴,三四組的同學當向導。分別匯報一下你們的心情變化。
2.向“我”和同伴們提問:
(1)你們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一登上小島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2)后來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緊張
(3)你是看到了怎樣的一幕,變得非常緊張了呢?讀讀課文中相關的描寫。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4)在課文中讀讀看這一幕。在這個句子中,你從哪些詞特別讓你感受到緊張?試著把這些詞語讀好,讀出緊張的心情。(突然、企圖、啄、拉)
3.向向導提問:
(1)小幼龜探出頭來,我和同伴們看到幼龜被嘲鶇啄食,心情非常緊張。那這個時候,向導們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呢?(若無其事)
(2)你能讀讀課文中的相關句子嗎?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到:“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3)提問:我聽出了,話語非常冷淡。我和同伴,看到向導這么冷淡,你們有什么想要問他們的么?
(3)我們的向導是懂得自然之道的。向導是這樣說的,但是他卻是怎么做的?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思考:向導的言行似乎不一致。這是為什么呢?
4.以讀悟悔,向“我”和同伴們提問:
(1)這時候小幼龜得救了,但是你們心安了嗎?這時候你們的心情怎么樣?(震驚)
(2)為什么會震驚呢?讀出震驚的語氣來。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3)課文中哪些地方還描寫了這震驚的場面?
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3)默讀課文中這兩處描寫幼龜的句子,文中用了哪些四字詞語描寫了幼龜入海的場面?
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伴而出成百上千
你們感受到這個場面本來應該是怎么樣的?
就是這樣一個壯觀的場面,卻因為人們的干涉,這些幼龜都要面臨被吃掉的命運。讀四字詞語,你感受到這個場面本來應該是什么?現在的場面卻意味著?
(4)引讀:品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看著這些剛出生不久的小幼龜,他們滿懷著對大海的無限向往,看著這些食肉鳥惡狠狠地撲向這些幼龜,我們意識到了——
看著這些小幼龜驚慌失措的樣子,我們震驚地意識到了——
看著這些小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我們震驚地意識到了——
(5)課文中人們的心情是怎么樣?從動作中感受到人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這時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
(6)向導的心情有什么怎樣的?
齊讀第八自然段,讀出悲嘆的語氣來。
三、語用拓展,感悟自然規律
1.走進偵察兵小幼龜的內心世界,為課文補白
想象一下,當向導捧起幼龜把它送向大海的時候,小幼龜會有什么反應呢?小幼龜向往大海,如果小幼龜會說話,它會對人類說什么呢?拿出筆來寫一寫。
2.是的,就像你們寫的一樣,如果不是我們拯救這個偵察兵小幼龜,很有可能他就犧牲了。但是正是因為他的犧牲,卻給龜群帶來了正確的信息,換來成百上千的小幼龜的生命,這就是幼龜的生存法則。同學們我們通過多角度的換位思考,感受了這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你知道怎么一個自然之道?
結合我們這篇課文來說,人類應該怎樣遵循自然規律?
3.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4.拓展閱讀:這篇文章通過講述一個小故事,來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種寫作的方法叫做“敘事說理”。接下來,同學們再來看看這個故事,看看這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一個怎么樣的道理?
5.讀完我們的課文和這篇文章,結合我們的生活經歷,還有沒有見過或者聽說過類似的事情?
總結:所以我們在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時候要遵循自然規律,不然就要像文中的我和同伴一樣帶著悔恨離開。
板書
自然之道
遵循自然規律換位思考
我和同伴:緊張→震驚→懊悔/后悔
向導:若無其事→悲嘆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3、學習課文,豐富見識,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了解向導的話。
三、教學難點:依據文本,深入體會自然之道,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詞語。2、復習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理念:復習詞語、課文內容,溫故知新,訓練學生學總結概括能力。】
(二)、提出問題,學生自讀自悟。
生自由讀文,思考“蠢事”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這是一件蠢事?
【設計理念:中心突破法,讓學生抓住主要問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分析文本能力,這是閱讀課的重要方法。】
(三)、解決問題,體會自然之道
1、師生交流,這件蠢事指的是什么。
指名交流、反饋(PPT出示相關語句“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讀、悟。)
2、師生交流:哪些信息透露出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指名交流、反饋(PPT出示相關語句“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等相關句段”,抓住“欲出又止”、“如無其事”、“氣喘吁吁”等,體會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因為我們的“無知”以及“熱心”而上演。)
【設計理念:聯系平時學過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學以致用,快速在文本中提煉重點信息,并且在學生照讀原文時指導內化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3、說話練習:悲嘆與感嘆哪個表達效果更好。
【設計理念:指導朗讀,詞語品析體會人物心情以及表達效果的不同。】
(四)、拓展閱讀,體會升華
1、生閱讀《揠苗助長》、《被喂飽的熊是死熊》談感受。
2、師生談話交流、揭示中心: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
3、聯系實際,師生交流:我們怎樣保護大自然。
【設計理念:增加閱讀量,開拓視野,加深體會何為“自然之道”。】
(五)、布置作業,閱讀鏈接
【設計理念:教師點撥引發閱讀期待,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一、整合導入
1、閱讀單元導讀,了解本單元的主題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單元要學習的課文。(從整體入手)
2、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將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板書并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二、自由朗讀,疏通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認讀生詞: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對于“若無其事”等詞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對于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齊讀或挑戰讀)
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起來讀讀
筑巢孵化:這個新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筑巢孵化知道嗎?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出示圖片)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
響徹云霄:這個“徹”字可不要讀成“切”音
4、初讀交流: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這件事是怎么發生的?在文中的哪幾小節?(3—5小節)
2、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演這個情景。
3、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幼龜”和“嘲鶇”,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這兩個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突然”
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么強調,說說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誰來讀?
“啄”
“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多狠啊!誰來讀?
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
它的出是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躊躇不前)
你們說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它這么擔心有沒有必要啊?(理解嘲鶇的兇狠)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師: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
4、有了我們的幫助,那只幼龜順利地到了大海。然而,接著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發生了什么事情?
生齊讀: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師引讀:我們很快明白:------生接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較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
注: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多練習幾遍。
四、本課小結
為什么說“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下節課,我們再來看看!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自然之道》。
2、 誰還記得老師在上節課的最后提了一個什么問題?
(為什么說“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 精讀課文
1、 為什么說“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2、 交流
課件出示: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查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1) 從哪些詞中看出我們確實干了蠢事?
偵查、爭先恐后、結伴而出、錯誤信息
(2) 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1) 從哪些具體詞中體會到?
(2) 指導朗讀
(3) 想象:食肉鳥是如何“飽餐一頓”的?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并寫一點自己的體會。
(出示課文插圖并給出一些詞語:爭先恐后、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結隊而出、偵查、響徹云霄)
師:用上老師給出的一個或幾個詞語寫一寫。
3、 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們事先知道嗎?向導呢?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預設:
我們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著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
句子二:“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什么!”
句子三: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向導知道的。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
4、 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5、 從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6、 在學生廣泛發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劃出其中的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
三、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 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并說說“道”的意思。
2、 朗讀全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課文已經學完了,誰能來更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2
1.教學本文,可以參考下面的教學思路:
(1)自由朗讀,自主預習。教師提出預習要求,布置學生自讀自學。如,把課文讀兩三遍,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認識生字,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2)了解學情,確定目標。教師檢查學生朗讀是否正確、流利,讓學生匯報已讀懂的內容,提出疑問,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3)突出重點,精讀研討;一個重點是交流大家的閱讀感受,指導有感情朗讀,主要是結合具體語境交流;另一個重點是交流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示,這要結合全文交流,要注意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對學生的不同見解,要加以引導。最終學生要明確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4)回顧小結,啟動綜合性學習活動。
2.要通過本文的教學,學生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閱讀,了解每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本文,不要過于追求主要內容概括得特別簡練,學生能說出大致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終做到所概括的內容正確、語言簡練。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不要急于求成。
3.小綠龜的命運牽動著“我和同伴”及“向導”的心,也清晰地展現出各自思想感情的變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進而發展到震驚與后悔;“向導”由心平氣和進而發展到發出十分難過的悲嘆。兩者對太平洋綠龜習性的了解以及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導致了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做法與感情的不同。要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結合上下文,采用聯系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重點體會“向導”的話語與思想感情,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具體說來,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導的話,結合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細細體味,“悲嘆”比“感嘆”表現的感情更強烈,更突出了向導傷心難過的心情。其實,向導的態度、做法也是一個激活學生思維發表個性化感受的引發點,可以引起課堂的爭辯: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4.本課生字詞較多,要加強指導,引導學生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方法。“偵、嘲、蠢、徹”的聲母都是翹舌音,“吁(xū)”不要讀成“yū”,“幼”要和“幻”區別開,“啄”不要少寫一點。必要時,教師要范寫難寫的生字。課文中生詞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在查字詞典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理解,不要照搬詞典意思。
5.關于“綜合性學習”。
本課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目的是提示教師此次綜合性學習應從本課的教學為開始,及早進行課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把綜合性學習貫穿全組的學習的始終。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把語文學習與科學探究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觀察大自然,增長知識,了解大自然,并在這樣的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
組織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是要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明確任務與方法,落實小組分工與活動安排等。可以根據學習提示自主確定某一活動方式:觀察大自然探究發現(某一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收集資料、調查訪問、動手實驗、進行小發明等。其次,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掌握信息,適時調控指導。可以通過與學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組長匯報活動進程、與課文學習有機結合、適時小結(如學生的奇思妙想、靈感火花,教師表揚典型的人或事,提出注意事項)、與家長和任課教師及時溝通等方式調控,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活動心態,應用多種方法去發現與探究。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側重組織某項活動,把活動抓扎實。
這次綜合性學習,重點在于使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并從中獲得啟示,要注意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有所區別。可以引導學生采用這兩種思路進行:一是直接去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邊發現,特別是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身邊熟悉的動植物或自然現象;二是聯系生活經驗與閱讀積累,確定重點觀察對象,把觀察、思考、查資料、提出創意,乃至動手實驗緊密結合起來。
《自然之道》A、B案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
抄寫:
①生字新詞。
②兩組要比較的句子。
A案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①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①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③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④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③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③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④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⑤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①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②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③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⑥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①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②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后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①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②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③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④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3
一、讀順課文,感知文本內容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今天,你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2、懸疑讀文:
讀課文題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帶疑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3、自主識字:
⑴ 提示學生利用竅門,讀準字音。(如,讀“愚”字不能讀成yí,“吁”不能讀成xī)找出難讀難寫的字,研究特點。(如,形聲字占絕大部分;如,寫“啄”字第九筆的“點”不能丟掉,寫“帽”右邊的“曰”不能寫成“日”等)
⑵ 同桌交流,相互識認。
⑶ 著眼學法,重點強化。(由學生提出難認難寫的字,并由學生展示自己的學法,落實識與寫)
4、讀課文:
⑴ 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讀中點撥學生在難讀處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或與同學合作讀。
⑵ 交流練讀情況。由學生自己選擇自然段讀,相互推薦讀,老師注意給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機會。學生讀的過程中要求其他人認真傾聽,讀完后由學生自己有重點地點評。對于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詞句,教師要讓學生讀到位。
整體感知。說說初讀課文的印象或說說故事主要寫了什么。先讓學生讀讀課文,再讓其組織語言來說。尊重學生自己初步的讀書感受和見解。
二、探讀課文,讀出自我發現
1、自主探讀: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讀出重點,讀出感情,與作者情感共鳴。提示學生聯系課后連接語提示的內容讀課文。
2、心聲吐露:
⑴ 與同桌相互交流;
⑵ 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讀書體會。教師做要點板書。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著眼學生感悟,抓點精讀: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內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問學生有什么問題)
⑴ 學生提問并品讀:為什么說“似乎在偵察”?
(是“我”見到幼龜的動作后的猜測,但并不了解真的是這樣)當時出現了什么情況?(“突然”“啄”“拉”)向導怎么做?
⑵ 學生提問并品讀:向導怎么會是這樣的態度?
(“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為什么不給“我們”解釋?(面對的是“焦急”、是責怪──“不能見死不救”、情況十分緊急)
⑶ 理解“自然之道”并導讀(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延遲評價,從學生的討論中適時導入故事發展的相關內容),那么,“我們”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兒?那么,后來到底發生了什么?
⑴ 學生讀書,抓詞抓句感受當時的事態。
(適時出示掛圖或點擊課件)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隊而出”(要經過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它們可能會想什么?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可結合先前的“頹喪”體會)它們又會想些什么?
⑵ 讀課文最后一句話,體會向導“悲嘆”的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3、著眼學生體驗,探微發幽:
回歸課題,引發話題。
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二、走出文本,開展實踐活動
1、導讀課后“綜合性學習”提示,明確活動目的及要求。
2、自由組合,分小組討論確定活動內容及拿出活動安排,全班交流:
(要求選定組長,搞好分工,排好時間,并作好相關記載──可以以日記、活動報告、行動紀實等形式反映)
3、學生分組行動,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也可結合后續的學習內容進行)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教材是以“大自然的啟示”為專題,組織編寫教學內容的。的確,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它告訴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會破壞人類生存的環境,最終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魚兒在水中自由沉浮,人們由此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只有明白了自然之道,向大自然學習,才可以遵循自然規律辦事,這是我們人類在21世紀里的一個主題。而小學生好奇心強烈,對大自然懷有濃厚的興趣。為此我們緊扣新課程“親近自然,珍愛自然,熱愛自然”的價值理念,我們師生共同策劃了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進一步關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對自然的觀察、了解、發現中受到有益的啟示。
2、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綜合等思維品質。
3、引導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強化學生聽說讀寫、動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訓練,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習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親自開展調查與考察,體驗課題探索的過程與方法。
2、通過研究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學生通過和小組同伴的協作互助經歷合作學習過程。
4、學生通過成果展示,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大自然,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激發研究和掌握自然規律的興趣,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3、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利用自然服務人類的意識。
4、讓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時時為生活,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2學情分析
學生特點:
1、四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活躍。
2、喜歡探索自然的.奧秘,對自然現象有關注的熱情,對于大自然這一研究主題有強烈的學習欲望。
3、性格活潑開朗,樂于表現自己,但比較以自我為中心。
4、對上網收集資料,社會調查,討論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挑戰躍躍欲試。
5、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基礎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年齡階段。
起始技能:
1、在以往的學習中,已具備了初步的小組合作經驗和能力。
2、掌握了一定計算機操作能力,可上網查閱資料。
3、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觀察、想象、綜合等相關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了解大自然,學會善于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1)接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啟迪。
(2)圍繞大自然進行專題閱讀,了解大自然,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3)發展觀察、想象等思維品質。培養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1)親身體驗學習的樂趣,積累和豐富課外知識,開闊視野。
(2)積極主動參與到團隊合作中,善于與他人交流溝通。
(3)在研究中敢于發表意見,有所發現或發明,播下勇于創新的幼芽。
教學過程
第三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 《大自然的啟示》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1課時
學生活動:
1.了解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
2.通過圖書館、網絡等資料查找有大自然啟示和仿生學的資料。
3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
教師活動:
激發興趣,以四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為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欲望。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2課時
(一)提出和選擇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及自己的興趣提出相關的子課題。如:
(1) 從災害啟示出要保護環境。
(2)從動植物的某些特點,得到啟示,進行仿生學小發明設計。
(3)從動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環),明白了自然之道。
教師活動:
1.揭示研究內容,定出主課題。
2.引導每個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條件。確定自己研究的子課題。
成立課題組
學生活動: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參與同伴的課題 ,建立學習小組。
2.討論小組內的分工,確定各人的任務與目標。
教師活動:
1. 選出可能性的課題,指導學生合理分組。
2.老師對每個小組進行分工指導,明確細則。選出相應的負責人進行落實。
(三)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學生活動:
1.小組按實際情況,初步填寫小組活動方案表格。
2.各組員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分頭準備相關的資料。
3.交流、研討,在小組中合作、溝通,解決困難,正式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教師活動:
1.設計小組活動方案表格,指導學生填寫。
2.提供相關資源、條件和環境。
3.適當指導、點拔、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和困難。
4.及時反饋,進行活動準備階段的小結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2課時
學生活動:
1、準備
(1)使用網絡等媒體繼續收集相關資料。
(2)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開展觀察發現活動,小組內交流、研討。
2、進行
(1)填寫評價量表。
(2)后續活動反思交流回顧主題活動過程,學會客觀地開展多元評價。認識大自然給人類的警示和啟發,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獲。
各小組以調查報告、讀書會、圖片展、手抄報、習作等形式呈現實踐全過程,在班內交流展示、宣傳成果,分享活動收獲。
教師活動:
1.收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如:提供關于受到動植物特性啟示的建筑物或發明創造的相關資料。
2.給組長發放“活動記錄表”,以用作每次小組活動后收集整理信息。
3.重視過程指導:及時跟蹤了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為學生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指導作用,讓學生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修改活動方案,調整活動方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4.發放評價表,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開展自評和互評。
5.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ppt 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6.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獲。
9 自然之道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9 自然之道
1第三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 《大自然的啟示》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1課時
學生活動:
1.了解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
2.通過圖書館、網絡等資料查找有大自然啟示和仿生學的資料。
3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
教師活動:
激發興趣,以四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為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欲望。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2課時
(一)提出和選擇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及自己的興趣提出相關的子課題。如:
(1) 從災害啟示出要保護環境。
(2)從動植物的某些特點,得到啟示,進行仿生學小發明設計。
(3)從動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環),明白了自然之道。
……
教師活動:
1.揭示研究內容,定出主課題。
2.引導每個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條件。確定自己研究的子課題。
成立課題組
學生活動: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參與同伴的課題 ,建立學習小組。
2.討論小組內的分工,確定各人的任務與目標。
教師活動:
1. 選出可能性的課題,指導學生合理分組。
2.老師對每個小組進行分工指導,明確細則。選出相應的負責人進行落實。
(三)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學生活動:
1.小組按實際情況,初步填寫小組活動方案表格。
2.各組員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分頭準備相關的資料。
3.交流、研討,在小組中合作、溝通,解決困難,正式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教師活動:
1.設計小組活動方案表格,指導學生填寫。
2.提供相關資源、條件和環境。
3.適當指導、點拔、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和困難。
4.及時反饋,進行活動準備階段的小結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2課時
學生活動:
1、準備
(1)使用網絡等媒體繼續收集相關資料。
(2)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開展觀察發現活動,小組內交流、研討。
2、進行
(1)填寫評價量表。
(2)后續活動反思交流回顧主題活動過程,學會客觀地開展多元評價。認識大自然給人類的警示和啟發,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獲。
各小組以調查報告、讀書會、圖片展、手抄報、習作等形式呈現實踐全過程,在班內交流展示、宣傳成果,分享活動收獲。
教師活動:
1.收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如:提供關于受到動植物特性啟示的建筑物或發明創造的相關資料。
2.給組長發放“活動記錄表”,以用作每次小組活動后收集整理信息。
3.重視過程指導:及時跟蹤了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為學生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指導作用,讓學生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修改活動方案,調整活動方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4.發放評價表,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開展自評和互評。
5.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ppt 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6.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獲。
Tags:自然,之道,課稿,一等獎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十個生字及新詞,認讀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3、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語言。
4、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感情。
5、能把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想法寫下來。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有時好心也會辦壞事。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不是我們人類,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收到危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一、激趣導入;
師;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著自然界不可改變的.規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自然界法則的故事。
板書課題:14、自然界之道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了解新詞
1、要求:請大家自由讀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讀準字音。
2、提示:讀正確的同學將課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讀一讀。
3、激發興趣: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1)出示課件:
(2)課件出示詞語:
提示:邊讀邊思考:哪個詞語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詞語送回到課文中,做到讀流利。帶著生字新詞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5、誰愿意把你的朗讀成果展示給大家?
6、引導: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
1、自由記憶字形。
2、誰來把你最好的記字方法展示給大家?
3、激發興趣:讓我們為他們找找朋友吧!
4、引導:觀察每個生字,你覺得在寫的時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四、講一講身邊違反自然界規律的故事同孩子們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業: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
朗讀課文,通順流利。
書寫本課生字并組詞語,看誰寫得漂亮、組得多!
抄寫自己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文本分析:這篇課文用實實在在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打動人的故事。這件事告訴我們:愛護動物就要了解它們,了解自然法則,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才能把事情辦好。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01-02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07-01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優秀11-19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優秀10-12
(精)《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5篇12-05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集錦(15篇)04-14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優秀(通用15篇)09-01
語文自然之道 教學反思02-13
四年級語文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