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1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
學習目標
通過復習,對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性的歸納和整理,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同時還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20以內退位減法表的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綜合的能力。
重、難點
正確熟練地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過程
學案
導案
課前檢測
1、聽算
12-914-615-716-913-7
說一說13-7等于幾?你是怎樣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比一比,看誰說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導學生發現表中的規律。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如何才能準確無誤
地寫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復習
練習指導
(1)、退位減法表
出示20以內退位法表,引導學生發現表中的規律。
A、豎著看,分別讀出每行的`算式及結果,邊讀邊思考,每豎行是怎樣排列的。啟發學生回答。
B、橫著看。讓學生默讀每排的算式及結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樣排列的。
C、問:從減法表中,還能發現排列上有什么規律嗎?
(2)、練習
讓學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
如:16-8=□-□,
教師讀算式,學生舉
實踐應用
用數學
1、電腦出示P24:4
(1)問: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你能列出算式嗎?試一試
(3)等于幾?你是怎樣想的?還有其它的想法嗎?
2、電腦出示P25:6
3、獨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說,然后全班說(3----5人)
學生獨立完成后與同桌互相說一說:我為什么這樣列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還有其它的想法嗎?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認真觀察每一豎行的三道題,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然后指名說
根據題意進行實際的演示。
交流解惑
電腦出示第P26:11題圖
問: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決圖中提出的這個問題嗎?試一試你是怎樣想的?說說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們一隊有12個男生,老師讓每兩個之間插進一個女生的話,可插進多少個女生?
盤點收獲
這節課我學會了:
你對自己和同學的學習表現有什么想法?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P23頁整理和復習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系統的回顧整理“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提升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
2、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通過學生看書,小組合作,觀察和操作等學習策略的應用,促進學生掌握應用學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探索和小組合作的樂趣。
教具準備:
寫算式的小卡片(數量為全班人數的一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接火車游戲,口算練習
7+8 5+9 6+8
4+9 5+7 9+3
13-9 16-7 14-6
15-8 12-4 18-9
二、講授新課
1:談話導入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遇到個小難題,你們能幫我解決嗎?老師準備的寫減法算式的小紙片只夠一半,怎么辦啊?”
有的同學大方的說自己不要了。(這顯然不是老師的本意。)
“可是,老師又希望大家都來做這個練習,怎么辦呢?”(師面露難色)。
這時學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位共用一份。
把事先準備好的小卡片分發給每一個小組(兩人一組),(他們帶著一種幫老師解決了大難題的快感跳入了老師設下的圈。)
“要把表上的算式一道不拉的寫在這些卡片上,你們打算怎么寫呢?”(步步引導)
同位不由自主的商討起來,廣泛發表自己意見
生1:“我寫11減幾的,他寫12減幾的,我寫13減……他寫……”
師:“你寫被減數是單數的,他寫被減數是雙數的,注意不錯。”
生2:“我寫減9的減8的減7的,剩下的他寫”
師:“你寫減數是單數的,他寫減數是雙數的,也合理。”
(老師為他們進行簡單的歸納,以提示同位都較差的小組)
生3:“我寫橫著前三行,他寫……”
生4:“我寫豎著……”
生……
學生各個踴躍的匯報自己的打算,紛紛舉手展示自己經過深思熟慮的方案。
在各組討論的基礎上,廣泛反映出各種方法。教師表揚同學想的方法多,能獨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說同學們喜歡哪種方法,并說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學生開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陸陸續續的完成了,同位中有一個沒完成的,我都沒檢查,這樣必須照顧到對方才算完成。在前幾個組單個同學被老師拒絕后,后面的組自發的幫起反應或速度較慢的同學。
(慢慢的小組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組的下面化上對號(哪組最多哪組就是最后的獲勝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個小組,這樣利于增強學生由兩人一小組到幾人一大組的集體榮譽感)
等同學們寫完,黑板上的對號也漸漸的拉開了距離,激起了同學們的斗志。
3、面向全體分層要求
師:“剛才同學們分組完成的很快,那么我看看誰發現了表上的算式是怎樣排列的呢?”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的規律性。
學生根據剛才兩人分工完成的算式找出其中的規律。
“那么同學們打算怎樣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來呢?”
生1:“我找卡片他排。”
生2:“我擺11減幾的,他擺12減幾的……”
學生有了剛才的分工經驗,很快的用到了此處。
學生們在我的一聲令下,開始了緊張又認真的排列。
(師進行巡視指導,對于反應較慢的小組作提示性指導。)
學生很快的完成了,黑板上的對號又有了新的變化,學生也有了新的想法,期待著老師提出新的要求,以改變對號的多少,(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同位互相拿卡片提問,一問一答再互換,直到每人都算完一遍表里的算式,為下一步的排列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4、小組合作操作記錄
師:“下面再按得數一樣的有規律的排列一遍”
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廣泛發表自己意見。
學生進行新的排列。
教師加強巡視,主動參與小組交流,了解情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三:課堂小結
找沒有同位可合作的同學談體會,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進行有導向性的小節,宣布本節課的優勝小組,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反思:
本節是節復習練習課,學生卻有新的收獲,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的”回爐”上,而是讓學生在原因知識基礎上,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在思考中去發現,在發現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獲取新知,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索。
一、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種體驗。
本節課以幾個最簡單的環節進行復習,從一開始就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小組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從最初的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到單人完成老師拒絕檢查,再到黑板上以對號多少評判小組成績,沒有比賽的比賽,學生們由最初的被動的有意識的合作逐步進入主動的無意識的合作、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為學生打好”基本功”練就基本的數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長期發展,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習有優勢的同學,所以,本節課,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復習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較差的就被多提問幾次,正是達到了復習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組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使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從真正意義上復習到了舊知。再觀察每一個小組,各個參與,少有的“大生產大合作運動”。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本課是學生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量多少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是為將來學習多位數這類題型打下基礎。本課中,學生對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理解有一定難度,可以通過提供畫圖、操作、擺一擺的策略,幫助學生理解分析數量關系,溝通與原有經驗的減法模型間的關系,從而獲得解決比多(少)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在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少幾”的問題,還利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將新問題轉化成舊問題來解決,減輕了學生負擔。教學中,設計具體方法與策略的呈現,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題型結構特征、數量關系和解決策略。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豐富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認識,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一一對應、轉化等數學思想。
3.讓學生體驗到合作交流帶來的樂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主題圖、課件、實物圖片;學具:圓片或小棒。
教學重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的數量關系,正確選擇算法。
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用減法計算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感知模型
課件出示復習題:
(一)比一比,說一說。
1.
2.
教師:這兩組題中,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看出來?
學生匯報可能會說:題1中物體個數較少,能直觀看出○多,△少。可以表示為5>3,也可以表示為3<5.
第2題,蘋果和梨比較,蘋果比梨多,多4個,引導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兩種方法說出比多和比少的關系。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二)擺一擺,比一比。
教師:有紅色圓片10個,藍色的圓片8個,你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一擺嗎?
學生利用學具操作,復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直觀看出誰多誰少的關系。
學生匯報,直觀展示,完整表述。
師生小結:在比較兩個物體多少時,最好分成兩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能感受這種方法直觀明晰的優點。
【設計意圖:設計兩組復習題,從直觀判斷,實物操作,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準備,也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二、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課件出示例6主題圖。
(一)了解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圖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戲)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現什么數學信息?問題是什么?課件出示問題: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學生完整的回答,課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個
小華:我套中12個
問題: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教師:我們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條件),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教師:誰和誰比?怎樣清楚看出誰的多?誰的少?
三、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教師:想一想,我們在比較兩種物體多少的時候會用什么方法?
(一)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巡視。匯報結果,可能會出現:(課件預設)
1.圓片或小棒擺出:
2.畫圖:
3.線段圖雛形:
4.直接列算式。12-7=5(個)
(二)比一比,說一說
師生交流。分析各種方法,引導補充,完善圖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師: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進行比較?(一一對應法)小華的12個分成幾部分?(引導學生看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對應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師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來,完善圖示。)
師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兩條線長短不一的線表示小雪與小華套圈的個數。方法類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師引導學生把多出來的部分用大括號和問號方法表示。
教師肯定學生操作過程中的數學思考,能聯系舊知運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進行比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數量,理解關系
教師:從圖中看出,我們要解答的問題是什么?在圖中哪一部分?
通過圖示再次理解問題,標畫條件和問題,建立與原來減法模型的聯系,理解用小華12去掉與小雪相同的7個,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問題。
2.列式計算,意義建構
學生列式,指名板演,個別提問,說算式各部分的含義。
12-7=5(個)
教師追問:“7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指著圖說,表示與小雪套中同樣多的小華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檢查單位,口述答語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細節。
3.變式思考,突出轉化
教師:我們解決了小華比小雪多5個的問題,那么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怎樣解決?你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思想,換一種說法:(課件出示)“小華比小雪多幾個,也可以說小雪比小華少幾個”。
結合圖示,(課件閃爍比少的部分)說出比少的部分與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數量關系,列出算式。12-7=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操作、畫圖的方式理解數量關系,建立于原來減法模型的聯系,豐富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理解,從而獲得解決比多(比少)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變式練習運用轉化思想,減輕學生負擔,促進理解。】
(四)回顧反思,強化步驟
1.驗證結果
教師:“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或者說小雪比小華少套中5個”這個結果正確嗎?(課件出示問題)
你有什么方法說明這個結果是正確的?
學生可能會說:從圖中看出多(少)了5個;12個去掉5個就和7個一樣多;7個再增加5個就12個。
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予以肯定。
2.回顧步驟
結合主題圖,梳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教師:今天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教師:分析信息時,怎樣表示個信息的數量?
教師: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否正確怎樣檢驗?
師生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確問題是什么;再通過畫圖,或操作的方式幫助我們分析理解,能直觀看出多少,根據多少的數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結果可以用反過來思考的方法來檢驗。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回顧和反思,讓學生感受到有效畫圖策略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驗證與反思的能力。】
四、鞏固應用,體驗成功
(一)教材21頁“做一做”。(課件出示)
用圓片擺一擺,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匯報。
(二)完成教材23頁第9題。(課件出示)
嘗試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先分析信息,理解數量關系,第(1)題直接列式計算。第(2)題讓學生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不唯一具有開放性。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比多比少與以前有什么不同?你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問題診斷:
對于學生畫圖分析數量關系,并沒有案例設計中那樣規范,教師該如何引導分析?還是以教材中的圖示分析為主?
學生嘗試擺一擺時,都會用舊知一一對應方法進行比較,能直觀看出5個,覺得這題難度不大。在這樣基礎上,教師還反復進行圖示講解,主要注重比較時多出部分或少掉部分都應在去掉同樣多的基礎上,理解減法的意義,逐漸培養學生規范畫圖,在學生原始圖示上教師進行補充完善,培養學生養成各數量和問題在圖中表示出來的習慣,是為將來學習線段圖和其他方法奠定基礎。這個環節看似簡單,相關的數學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師要肯花時間,給學生空間,講解中源于本課教材知識點,從學生思考的角度出發,逐步形成一些數學思維,為后續的數學發展做準備。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4
課題: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計算方法.
2.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加減法的關系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教師挑選幾位學生進行“找伙伴”游戲(具體過程參考探究活動)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師:數字娃娃們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來到了果園摘蘋果,一共摘了9個紅蘋果, 2個青蘋果.它們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你們能幫他們算一算嗎?
隨后教師先后出示9個紅蘋果和2個青蘋果,再出示集合圖.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怎樣列式?(因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所以用加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9+2=11.
師:蘋果的總數是多少?如果數字娃娃們吃掉了9個,還剩幾個?
隨后出示11個蘋果圖,教師一邊把11個蘋果畫上集合圈,把9個紅蘋果畫上虛線圈.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因為要從 11個蘋果中去掉 9個,所以用減法)師: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1-9=
師:11-9的計算我們沒有學過,怎樣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把你怎樣想的說一說.
可能有以下討論結果:
(1)從圖上看出從11個蘋果里去掉9個,還剩2個蘋果.
(2)因為 9加 2得 11,所以 11減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減1再減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減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師: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一個問題的解決,可能會有許多方法.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出的這些方法都是對的..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第(2)種計算方法.
請同學們觀察左圖和加法算式,右圖和減法算式,想一想:蘋果的總數都是11個,其中一部分是9個紅蘋果,另一部分是2個青蘋果.為什么一個用加法,另一個用減法解答呢?(左圖是把兩部分合起來,求總數.所以用加法.右圖是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數,求另一部分數.所以用減法)
根據加法和減法的關系,又學過9+2=11,那么在計算11減9時可以怎樣想呢?(想: 9加幾得11,9加2得11,11減9得2)同時教師板書得數“2”.
指名復述想的過程.
讀算式:9+2=11,11—9=2.
2.教學例2.
師: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還剩幾朵)怎樣列式?
師:得多少?怎樣想的?(9加3得12,12減9得3)同時板書得數“3”.
師: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共有14個圓,去掉9個,還剩幾個?)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板書:14-9=
師:得多少?怎樣想的?(9加5得14,14減9得5)同時板書得數“5”.
讀算式:12-9=3,14-9=5.
3.教學例3.
讓學生在桌上擺一擺(先擺13個五角星,用手勢表示去掉9個,還剩幾個?),說一說(說出算式,并說出想的過程),算一算(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13-9=4)
同樣方法學習:16-9=7.
4.教學例4.
讓學生看教科書,先獨立在□里填數,教師行間指導,然后訂正,并指定學生說出是怎么想的.同時板書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結.
教師指著減法算式,提問: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是什么?(十幾減9)
教師板書:十幾減9.
師:這些減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減數都是十幾的數,減數都是9)
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在做十幾減 9的減法題時,可以想 9加幾得被減數,這題就得幾)這種方法就是想加算減,今后學習中還要用到.
三、鞏固反饋.
1.
2.把下面各題寫成一組一組的卡片,讓學生看卡片說得數.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進行“幫小白兔回家”的游戲(游戲過程參考探究活動)
板書設計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本課是學習用加減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是利用20以內加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審題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分析題意,選擇相對應的信息解決問題,能根據情境中數量關系分辨出多余條件,排除多余信息對解決問題的干擾。利用實際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畫圖策略,解決求“另一個加數是多少”的數學問題。教學時,根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以學生已知經驗為起點,激起興趣激發思考,促進兒童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展開讀一讀、想一想、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注重學生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展。進一步體現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價值。
教學目標
1.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步驟,能解決含有多余條件的求“另一個加數是多少”的數學問題。
2.讓學生經歷讀一讀、想一想、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畫圖方法解題的策略。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體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帶來樂趣。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課件、圖片。
教學重點:
會解決有多余條件的“求另一個加數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難點:會根據情境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回顧經驗
(課件出示)復習題
教師:小猴子吃桃子。觀察這幅圖,你了解那些信息?問題是什么?“還剩幾個”怎樣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個別評價,促進交流。
教師:解答正確嗎?指名回答。
師生小結:明確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引入課題并板書。
【設計意圖:設計復習題,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為今天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課件出示)例5主題圖.
(一)理解圖意,找出相關條件和問題
教師:圖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現什么數學信息?問題是什么?
根據學生完整的回答,課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來踢球,
2.現在來了9人,
3.我們隊踢進了4個,
4.還有幾人沒來?
教師:我們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條件),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嘗試列式,引發矛盾沖突
教師:你覺得怎樣解決“還有幾人沒來”這個問題?
學生匯報,根據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師板書。可能會出現:
16-9 16-4 16-9-4
教師:哪種算式是正確的?
(三)分析題意,篩選信息
師生合作,利用多種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讀一讀。讓學生將有聯系的相關條件讀一讀。初步判斷哪個條件與問題沒有關系。
2.擺一擺 。利用信息條,進行重組
(1)16-9這個算式表示“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2)16-4這個算式表示“有16人來踢球。我們隊踢進了4個,還有幾人沒來?
(3)16-9-4這個算式表示“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我們隊踢進了4個,還有幾人沒來?
引導學生發現:要求“還有幾人沒來”,與人數有關,與踢進的球沒有關系。
師生小結:“.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在解決問題時沒有用處,是多余條件。
3.圈一圈。把多余條件圈起來,將有用的條件和問題完整讀一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現實情境圖提取信息,嘗試列式 引發思考。初步感知解決問題中包含的數量關系,利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選擇有效解決問題的條件,明確與問題無關的條件是多余條件。】
(四)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1.畫圖策略,深化理解
教師:我們了解到的條件和問題,除了用文字表示,還能用什么方式讓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用直觀畫圖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設計畫圖表示方法。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呈現不同的畫圖策略,可能會有:
如果有錯誤的畫圖,可根據生成資源進行分析講解。
教師:根據圖,用什么方法解決?
【設計意圖:明確條件后,再次讓學生把條件和問題用自己喜歡的圖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問題間的數量關系,體會減法的意義,同時為列式計算提供表象支撐。】
2.列式計算,建構意義
分析圖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確數量關系間的相互關系。
教師:你能看懂這些圖嗎?畫圖幫助我們分析題目的意思,現在解決“還有幾人沒來”你還有什么困難嗎?
學生列式,指名板演,個別提問,說算式各部分的含義。
全班交流。檢查單位,口述答語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細節。
3.回顧反思,強化步驟
(1)驗證結果
教師:還有7人沒來,這個結果正確嗎?你有什么方法說明這個結果是正確的?
學生匯報,可能會出現:
用加法驗證,7+9=16(人),
語言表述:沒來的7人加上 現在來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過程中,只要學生能利用加法的檢驗的意識來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顧步驟
結合主題圖,梳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教師:今天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遇到了什么困難?
教師:分析信息時,我們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條件都與解決的問題有關?
教師: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否正確怎樣檢驗?
師生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 ,要先通過看圖或看文字信息,明確問題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條件與文圖有關,通過畫圖,或操作的方式幫助我們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檢驗解答的結果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如何準確理解題意,排除多余條件的干擾。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驗證與反思的能力。】
三、學以致用,升華認識
(一)教材第20頁“做一做”。
此題與例題類似,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找出多余條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頁“練習五”第2題。
此兩題與例題類似,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找出多余條件,自己解答。
學生練習,同伴互評,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選擇2道習題都是教材上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嘗試思考,脫離直觀畫圖或操作,具體到抽象,掌握這類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遇到解決問題的數量與以前有什么不同?你會分析解決的?
教學問題診斷:
畫圖中如果發現錯誤的圖意,教師該如何處理?
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把與問題有關的條件表示出來,可能有學生不是很清楚該用什么方式,遲遲不能下筆;還有的學生會直接畫出左邊有9人,右邊有7人,一共有16人,沒有問題體現……,如果僅僅是抓住這樣資源進行分析講解,也許會有部分學生能明白進行修改(在老師輔導下修改),但是花費的時間影響后面環節正常教授,影響既定的目標。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本內容是學習十幾減9、8、7、6之后一課時,是學生經歷了大量的練習基礎上進行教學,這時學生計算技能基本形成,計算方法基本熟練。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由觀題到心算,不再直觀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學的方法自主遷移、類推到本課學習中,逐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夠選擇一種較熟練的方法進行退位減法的計算,進一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聯系,熟練運用“想加算減法”,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2.通過幾個層次的計算練習,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初步的交流、合作、遷移、類推能力。
3.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的作用。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展。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課件、數字卡片;學具:自制數字卡片。
教學重點:
掌握十幾減5、4、3、2的計算方法,能熟練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礎
(課件動態出示)復習題:
(一)開火車。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請一個小組輪流進行口算報答案,其余學生評價。教師可以從中選擇幾題讓學生說說自己計算方法。
(二)填數。
9+()=126+()=118+()=12
7+()=127+()=119+()=11
學生自己完成,記錄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匯報。
教師:你能說說,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計算的?
【設計意圖:設計復習題,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為感受“想加算減法”的價值奠定基礎。同伴匯報,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練習引入,自主探究
(課件出示)例4計算題。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嘗試計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各列,記錄在本上。
(二)匯報思考過程
1.課件出示小精靈的問題:你是怎樣計算的?
指名匯報,個別提問計算時思考方法,可能會出現。
“破十法”:根據學生語言表征,教師可相應板書算式;
“想加算減法”:學生說出會算加法算式的加數,利用減法的關系,得出結果;
“熟練直接背出答案”:看到這個算式中的被減數和減數,就能直接說出差是多少;
“一個一個數”:從總數里一個一個減,得到結果。
2.引導學生比較幾種算法,對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減法”兩種方法有相同點,在加法算式中會求一個加數,轉化成減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數現在變成了減數,利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在這樣描述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體現簡捷。
(三)算式比較,引入課題
教師:這兩列算式與什么特點?與之前的減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針對每列算式中減法的變化,減數分別是是5、4、3、2,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幾減5、4、3、2的退位減法。引入課題并板書。
(四)嘗試出題,同伴互查
1.教師:你能出這樣的算式嗎?
請每位學生嘗試在本上出2題,讓同桌計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匯報,交流各自計算方法。
3.根據學生出題,教師可以在每列原題基礎上補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題組比較,滲透思想
教師:比較例4中的兩列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可能會從被減數,減數和差的變化來說,無論學生從什么角度觀察,教師適當給于肯定。
【設計意圖:學生的計算方法已經形成,本課中沒有借助操作活動直觀呈現,思考過程的表征圖沒有體現,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說的.方式提高思維水平,注重計算方法擇優快捷熟練,注重算式資源中數學思想滲透,培養推理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鞏固應用抓住聯系
課件出示
(一)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數。
全班匯報,指名回答。教師追問:大家填數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辦法?
(二)分析關系,創造算式
教師引導學生把上下兩個算式為一組進行比較,說說自己的發現。突出體現加、減法之間的關系,注重學生在計算時多以“想加算減法”的方法提高計算熟練程度,使學生逐步達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減法得數的要求。
(三)快速搶答,內化提升
根據學生對“做一做”題組的理解,加強學生用“想加算減法”的練習訓練,達到一定熟練程度。
教師增加類似題組,讓學生快速搶答。小組間相互出題,輪流搶答,掌握減法計算如何簡捷。
【設計意圖:此題的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優化計算方法,多組練習后,讓學生逐步喜歡“想加算減法”并加以熟練,分析關系,發現規律,創造算式等方式是對學生應知應會的數學思維、邏輯思維的提高。】
四、數學游戲,應用理解
(一)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游戲:送信(課件出示)
教師介紹游戲規則:教師出示數字卡片,指定學生計算,根據得數把算式放在相應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類整理,滲透思想
(三)算式重組,思維提升
1.在進行分類整理以后,選擇其中的一組進行觀察,如15-6=17-8,引導學生發現兩個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幾個數都不相同,這樣的算式還有嗎?
課件出示教材17頁的“思考題”。
2.引導學生對集合圈里的算式進行觀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寫在書上。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可能會出現集合圈里已有算式進行的重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還有學生自己想到如類似“12—4=14—6”這樣的算式,請學生判斷這個算式出現2個4是否符合要求,應如何修改。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是今后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最基礎的部分。通過創設實際問題的情境,列出減法算式。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理解減法的意義,并直觀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計算技能。由于十幾減9的算式,部分學生有一些基礎,盡管在計算時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據學生原始計算方法,會出現算法多樣,而不同算法的體現會給初學的學生帶來困擾,不知哪種方法是最適合自己的。教材在本課的編排中著重呈現了“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兩種計算方法。根據一年級認知特點,通過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填一填等活動,直觀幫助學生思考并將思考過程表征出來,經過語言描述,注出算式過程圖,經歷數學符號等形式,讓學生真正實現對算理的理解。同時在練習設計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題目的不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給學生留下較大自主選擇的空間。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活動發現數學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學習十幾減九的多種計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用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學生初步探究意識,能夠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課件、實物圖片;學具:圓片或小棒。
教學重點:掌握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破十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
教學過程:
一、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主題圖:這是游園會的場景,說一說你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主題圖
教師:觀察圖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順序,結合具體的每項活動說說你發現的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
讓學生有序觀察主題圖中每個活動中得數學信息。重點選取“小丑賣氣球”的數學信息,讓學生將條件和問題完成說出來。
教師板書(課件出示):小丑有15個氣球,賣出9個,還剩多少個?引入課題并板書。
【設計意圖:主題圖中活動項目很多,數學信息很零碎,教師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收集信息和提出與信息相關的問題,初步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和找與對應信息提出問題的邏輯分析能力。】
二、經歷多種計算方法的過程,探究十幾減九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嘗試計算
教師:要求“氣球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
學生說列式,教師板書:15-9=
(二)利用學具,動手操作
學生活動,同伴交流。教師觀察巡視。
(三)組織學生全班匯報
可能會出現(課件預設以下幾種方法):
1、數出來的方法。讓學生邊說邊演示:用(圓片)小棒擺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走,拿走9根,還剩6根。
2、想加算減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連減”。從15(圓片)小棒先去掉5個再去掉4個,還剩6根,根據學生操作過程,教師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減再補。把15個(圓片)小棒先去掉10個還剩5個,多去掉1個,再補上1個。教師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個,剩下1個與1合起來是6個。思考過程課件逐步演示,加深學生對操作過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過程歸納,教師算式演示,逐一將思考過程表征出來,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讓學生初步實現對算理的理解。】
(四)教師和學生共同操作,課件直觀演示,重點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擺出15個圓片,分成左邊10個,右邊5個。插入圖片
2、把左邊10個中圈出9個,還剩1個,如圖:
3、讓學生利用手中學具試著擺一擺,邊擺邊說出整個過程。
4、結合學生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師板書,如圖:
(五)即時練習(課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請學生匯報結果,說出操作過程。教師相應寫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讓學生直觀看出個步驟表示的意思。
2、擺一擺,算一算。
教師出示算式:14-9=,請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用“破十法”擺出計算過程,寫出結果。
3、直接計算。
教師出示算式:16-9= 11-9=
學生可以在腦中利用“破十法”擺出計算過程,也可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教師巡視檢查。
【設計意圖:直觀演示“破十法”的算理過程,將多種表征方式相互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對方法理解。通過幾個層次練習,進一步掌握用“破十法”解決十幾減9的式題。】
(六)回顧算理,總結算法
1、整理算式,發現特點,引入課題。
2、回顧算法的多樣,比較方法,結合自身理解,說說自己喜歡的方法。
三、多樣練習應用算法。(課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第2題。
(二)完成練習二的第1題。
(三)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11—9= 13—9= 15—9= 17—9=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選擇的計算方法。全班匯報,說說自己的算法。
教師追問:這幾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式題的分析、整理和歸納能力。從被減數、減數和差的特點來分析,只要孩子說的有道理,教師予以肯定。
(四)看圖列算式。(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幾個不同的練習,教師觀察巡視,反饋出學生對十幾減9計算方法掌握程度,加強對新舊知識的聯系。】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今天你學會用哪種方法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你覺得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熟練?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例2的內容。
教材簡析:
十幾減8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習了十幾減9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計算時能夠理解運用。本課是上節課的一次練習和延伸,也是學生學習對掌握方法必須經歷“內化”的過程。教學時,根據學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學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樣化,還要引導學生在眾多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去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在掌握新知規律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學習減法,用“想加算減法”等方法提高運算速度做鋪墊。本課時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一些有規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發展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圖了解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掌握十幾減9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遷移,探究學習十幾減8的多種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在具體情境中能利用舊知遷移,直觀操作、獨立思考,自我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幾減8的多種方法中選擇最喜歡的計算方法,并且在多種題型中,能夠較熟練計算出來。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整理的能力,能夠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課件、實物圖片;學具:圓片或小棒。
教學重點:掌握十幾減8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破十法”,加強“想加算減法”這兩種常用計算方法和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新知孕伏
課件出示復習題:
(一)看圖列算式。
8+()=15 15-8=( )
(二)填一填。
8+()=13 8+()=16 8+()=14()+8=11
【設計意圖:設計兩組復習題,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同時為新課做好鋪墊,并為知識的遷移創造了條件。】
二、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例2主題圖。
教師:這是游園會的上大熊貓在賣風車,說一說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根據學生完整的回答,板書出:一共有12個風車,小朋友要買8個。還剩幾個?
三、自主探究,內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膽猜測
教師:要求“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
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12-8=比較算式,引入課題并板書。
教師追問:你覺得會剩下幾個風車?
課件出示12個風車圖:
(二)動手操作驗證結果
學生活動,同伴交流。教師觀察巡視。
(三)過程表征內化算理
課件預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方法:
擺一擺:“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個,剩下2個與2合起來是4個。“平十法連減”。從12(圓片)小棒先去掉2個再去掉6個,還剩46根,根據學生操作過程,教師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減法。要計算12-8=□,可以這樣想,我知道“8+□=12,根據進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還剩4個”。
數一數:數出來的方法。讓學生邊說邊演示:用小棒(圓片)擺出12根,拿走8個,還剩4個。
思考過程課件逐步演示,加深學生對操作過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對舊知十幾減9計算方法的回憶,和復習題2的練習對結果進行猜測,再通過學具操作、過程歸納、算式演示,逐一將思考過程表征出來,體會算法多樣化。】
(四)直觀演示,重點理解“想加算減法”和熟練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減法”思考過程
因為8+4=12,所以12-8=4,如圖:
2.演示“破十法”思考過程
(1)擺出12個風車,分成左邊10個,右邊2個。
插入圖片,課件出示
(2)把左邊10個中圈出8個,還剩2個,如上左圖。
(3)讓學生利用手中學具試著擺一擺,邊擺邊說出整個過程。
(4)結合學生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師板書,如上右圖。
【設計意圖:借助操作,誘發學生思考,在上節課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語言表征、符號體現、直觀演示,來深入體會“破十法”的算理過程,體現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運用新知,鞏固算法
課件出示練習題。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1題。)
2.計算。(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自主練習,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自己思考過程。
3.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3題。)
10-8= 13-8= 16-8=
11-8= 14-8= 17-8=
12-8= 15-8= 18-8=
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師生小結:引導學生從算法上比較:如果用“破十法”計算,都是先算10-8=2,十幾減8,就再算2加幾;如果用“想加算減法”計算,被減數增加幾(或減少幾),減數不變,差也隨著增加幾(或減少幾)。
結合算式中具體的數字來說明這樣變化規律,純數字概念對一年級來說較抽象難以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3個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兩種常用方法,其中第3題以題組的形式出現,便于學生比較,感悟方法的本質,發現計算的規律,滲透函數思想。】
五、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你覺得哪種方法計算十幾減8的比較熟練?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09-14
《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整理復習》教學設計06-01
《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說課稿02-15
5以內的減法教學設計08-14
10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設計11-02
5以內數的減法教學設計(通用5篇)09-24
語文《小鹿的減法》教學設計09-25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