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正比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比例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正比例這個資料是學生在學習了比的好處、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是有關比例知識的初步認識,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材帶給了三個情境,其中一個是圖像,兩個是表格,讓學生在具體問題、具體情境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自主發現正比例的變化規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會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乘法時,已經明白一個因數擴大幾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就擴大幾倍這個規律,這個規律實際上就是正比例的一個變化規律,所以,學生對這個資料是有個初步的接觸。在這個資料的學習中,學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據表格中的具體數據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據,根據文字敘述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個性是學生對學過的數量關系不熟悉時就更難了。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并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處。
2、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三)情境三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狀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這兩個表格中的變化狀況與上兩題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說說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必須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四)歸納正比例的好處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3、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什么關系?
4、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并且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5、小結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并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必須,這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是正比例關系。
二、鞏固練習
1、想一想
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狀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群眾匯報
三、全課總結:
說說你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書設計:
正比例
路程÷時間=速度(必須)
總價÷數量=單價(必須)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必須)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或縮小),并且這兩種量的比值(也就是商)必須,這兩種量就成正比例。
正比例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2~63頁的例1和“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讓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實際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能跟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購物問題中有單價、數量、總價,你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討論,反饋。
[設計意圖:本環節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體會數量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
提問: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板書:時間和路程)
觀察表中的數據,哪一種量的變化引起了另一種量的變化?
指名回答。
談話: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我們就說,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為什么說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學生交流。(有的學生可能發現一種量擴大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有的學生可能會發現一種量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談話:觀察表中的數據,這兩種量在變化中有沒有什么不變的規律呢?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請寫出幾組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根據學生回答板書:=80=80=80……
提問: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上面的規律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速度(一定)
3、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的量。(板書:正比例的意義)
[設計意圖:正比例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學過的數量關系的認識,使學生學會從變量的角度來認識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把握正比例概念的內涵和本質。]
三、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學生自由讀題。
2、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把表格填寫完整。
3、請學生根據表中數據,先嘗試獨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個問題,再和同桌交流。
4、學生交流中,明確:總價和數量是相關聯的'量,=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四、歸納字母公式
1、比較例題和“試一試”的相同點。
提問: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1)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兩種相關聯的量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總是一定的;
(3)兩種量都成正比例。
2、如果用字母和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一定)
交流:和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比的比值一定,我們就說和成正比例。
[設計意圖:文似看山,學如登高。結合實例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五、鞏固練習
1、完成第63頁“練一練”。
學生獨立思考并作出判斷,要用完整的語言說出判斷的理由。
2、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1)讓學生按題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碾米機的工作時間和碾米數量成正比例,引導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1)讓學生獨立判斷,并指名說說判斷的理由。
(2)注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判斷的思考過程。
4、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1)先讓學生說說題目中將圖中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
(2)再讓學生在書上畫出放大后的圖形,并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填在表中。
(3)討論表格下面的兩個問題。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設計意圖:按照新課改的理念,教學中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和寬松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的空間,進一步鞏固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反思,進一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
七、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時間和路程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80=80=80……
=速度(一定)
=(一定)
正比例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63——64
教學目標:
1、能用“描點法”畫出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圖像,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根據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初步體會正比例圖像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估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能認識正比例關系的圖像。
教學難點:
利用正比例關系的圖像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中向學生動態地展示正比例圖像的繪制過程,引導學生能用“描點法”畫出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通過觀察幫助學生體會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進而掌握利用圖像由一個量的數值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的方法,使學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關系的圖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復習激趣1、判斷下面兩種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數量一定,總價和單價
◎和一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比值一定,比的前項和后項
2、折線統計圖具有什么特點?能否把成正比例的兩種量之間的關系在折線統計圖里表示出來呢?如果能,那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口答
想象猜測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的表格(略)
根據表中列出的.兩種量,在黑板上分別畫出橫軸和縱軸。
你能根據表中的每組數據,在方格圖中找一找相應的點,并依次描出這些點嗎?
2、學生嘗試畫出正比例的圖像
3、展示、糾錯
每個點都應該表示路程和時間的一組對應數值。
4、回答例2圖像下面的問題,重點弄清:
(1)說出每個點表示的含義。
(2)為什么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3)你能根據時間(路程)估計所對應的路程(時間)嗎?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觀的圖像理解兩種量同時擴大或縮小的變化規律。
學生到黑板上示范
互相評價糾錯
學生討論
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延伸
1、完成練一練
小玲打字的個數和所用的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打字數量和時間所對應的點,再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估計小玲5分鐘打了多少個字?打750個字要多少分鐘?
2、練習十三第4題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說出估計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5題
先獨立填表,再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長度和總價所對應的點,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組織討論和交流
4、你能根據生活實際,設計出兩種成正比例量關系的一組數據嗎?
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所對應的點,再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同桌之間相互提出問題并解答。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想一想,說一說
畫一畫,議一議
學生設計,交換檢查并相互評價
四、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正比例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個概念的含義;更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進一步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提出本課復習題
基本概念的復習
什么叫兩種相關聯的量?
下面兩種相關聯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還需成反比例?
什么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什么樣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
成正比例關系的量與成反比例關系的量有什么異同點?
應用練習
完成教材97頁的“做一做”。
第3題在完成時可先把題中的等式變一變形,像y=8x變成y/x=8;把y=8/y變成xy=8,這樣判斷起來就方便了。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99頁第6~7題。
全課總結(略)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區別有關易混概念,進上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過程:
講述本課復習課題并板書
基本概念的復習
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學生所舉的例子再讓學生說說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稱),比的后項為什么不能是0?
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說說比的基本性質的比例的基本性質?
比的基本性質與比例的基本性質各有什么用處?
看教材95頁的歸納整理,并把基本性質欄中的空填上,說說根據什么填寫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結合第3題讓學生說說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據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簡比。
獨立完成教材96頁上的題目。
說說求比值與化簡比的區別?
(求比值是根據比的意義。用前項除以后項,得到結果是一個數;化簡比是根據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得到的結果是一個最簡整數比)。
看書中的表,總結方法。
完成教材96頁的“做一做”
比例尺
問題:1)什么叫做比例尺?說說“圖距”、“實距”、“比例尺”三者之間的關系。
2)一幢教學大樓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100,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寫成數字化形式處,還可怎樣表示?
完成教材97頁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實質上是一個比,此比的前項與后項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鞏固
完成教材十九頁第1~4題。
全課總結(略)
正比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即它們相對應的數的比值一定,從而概括出正比例關系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口答(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學
(一)導入新課
這些都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常見的`數量關系.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這些數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教學例1.(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一列火車1小時行駛90千米,2小時行駛180千米,3小時行駛270千米,4小時行駛360千米,5小時行駛450千米,6小時行駛540千米,7小時行駛630千米,8小時行駛720千米
2.出示下表,并根據上述內容填表.
正比例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94頁《正比例和反比例》“練習與實踐”的第1-6題。
教材學情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復習教材上分為兩個部分,“整理與反思”部分主要復習比的意義和性質,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教材先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回憶并整理比的意義、基本性質以及比的應用,再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說說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這樣的比較有利于學生體會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的一致性,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比與分數、除法關系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接下來,教材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并要求學生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又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
“練習與實踐”第1題讓學生寫出本班的男、女生人數,再要求學生分別寫出男生和女生人數,在要求學生分別寫出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以及女生和全班人數的比,幫助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掌握用比表示數量之間關系的基本方法;“練習與實踐”第2題讓學生先分小組量一量人體有關部分的長度,再按要求寫出部分長度的比,再求出比值。然后啟發學生通過進一步的交流和比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這樣的活動,既有較強的趣味性,又能較好體現比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練習與實踐”第3題結合直觀的圖片,先讓學生按要求寫出一些比,再估計寫出的這些比中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并通過計算加以驗算。這里的估計即可以依據每一個比中前項和后項之間的關系,也可以依據相應長方形圖片的形狀,因而這個活動既能幫助學生復習比例的意義,又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與比例的內在聯系;“練習與實踐”第4題是解比例的`練習。練習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并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練習與實踐”第5題提供了對我國東、西部地區各類土地資源面積進行比較的百分數,要求學生把其中一些用百分數表示的數量關系改寫成用比表示,并交流從這組數據中所獲得的其他信息。通過練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比和百分數在表示數量關系方面的各自特點,加深對比與百分數關系的理解;“練習與實踐”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寫出一個房間中兩種地磚面積的比,再讓學生聯系這個房間算出這兩種地磚的面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掌握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能根據要求求比值、化簡比;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⑵通過量一量等操作活動,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感受比的應用價值,在活動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⑶使學生在系統復習的過程中,體驗與同學合作交流以及獲取知識的樂趣,增進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識。
教學難點:感受比的應用價值,在活動中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
教學流程:
一、自主學習,完成練習。
⑴揭示課題。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板書課題——“正比例和反比例”。
⑵自主練習。
教師談話:用5-8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94頁的內容,完成“練習與實踐”1-6題,其中“練習與實踐”第2題作為課前活動,“練習與實踐”第1題本班的男女生人數板書在黑板上,男生24人、女生27人。
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視。
二、交流討論,梳理知識。
⑴整理比的知識。
交流“練習與實踐”第1題的答案,并矯正;理解“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8:9”的意思,一般表示男生是女生人數的8/9,男生和女生人數是除法關系;“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8:9”由比24:27化簡而來,回憶比的基本性質;體會“女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9:17”答案由來的多種途徑。
⑵感受生活中的比例。
交流頭長和身高的比,讓多名學生將自己頭長和身高的比和比值板書在黑板上;指導學生取近似值,整理答案,再說說自己的發現,比值一般很接近的,感受生活中的比例。
⑶整理比例的知識。
交流“練習與實踐”第3題的答案,并矯正;根據寫成的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根據圖形的放大或縮小溝通比的基本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的一致性;根據圖形的放大或縮小體會和比例的關系。
⑷整理解比例的知識。
交流“練習與實踐”第4題的答案,并矯正;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及在解比例中運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⑸解決實際問題。
交流“練習與實踐”第5題,先說說對表中百分數的理解,交流我國東西部各自的特點;掌握把兩個數量的百分數關系改寫成比的一般方法,用對應的分數表示前項和后項,再化簡。交流“練習與實踐”第6題,說說得到兩種地磚鋪地面積比的思考過程,因為每塊地磚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可以轉化成塊數來寫出面積的比;交流問題2的解決過程,體會比的應用。
⑹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正比例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2—63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第66頁練習十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相關聯的兩個量及正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學情分析
1.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會解決按比例分配的簡單數學問題。
2.有一些樸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學生在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比如坐車時間越長,行走的距離就越遠等。
多媒體運用: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可先讓同桌相互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行駛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行駛的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3、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表中的數據,找一找這兩種量的變化的規律,啟發學生從“變化”中去尋找“不變”。
學生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規律。
教師可根據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確認這一規律,并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如果學生發現不了上述規律,可引導學生寫出幾組相對應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據上面發現的規律,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規律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5、教師對兩種量之間的關系作具體說明: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二、教學“試一試”
1、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已知條件先把表格填寫完整。
2、根據表中的數據,依次討論表格下面的四個問題,并仿照例1作適當的.板書。
3、讓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么關系。
三、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1、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63頁的“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作出判斷,再要求說明判斷理由。
2、做練習十三第1~3題。
第1題讓學生按題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再指名說判斷的理由。
第3題要先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讓學生在圖上畫一畫。
填好表格后,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能成正比例。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獲?
正比例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正比例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儀。
【復習導入】
1.復習引入。
用投影儀逐一出示下面的題目,讓學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板書: =速度。
②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板書: =單價。
③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板書: =工作效率。
2.引入課題:這是我們過去學過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些數量關系的一些特征,首先來研究這些數量之間的正比例關系。板書課題:成正比例的量。
【新課講授】
1. 教學例1。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例1的圖和表格。
學生觀察上表并討論問題。
(1)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有關系嗎?
(2)鉛筆的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3)鉛筆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根據觀察,學生可能會說出:
①鉛筆的總價隨著數量變化,它們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數量增加,總價也增加;數量降低,總價也減少。
③鉛筆的總價和數量的比值總是一定的,即單價一定。
教師指出:總價和數量有這樣的變化關系,我們就說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關系,總價和數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師出示: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表。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路程和時間有關系嗎?路程怎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匯報: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擴大,時間也跟著擴大;路程縮小,時間也跟著縮小;但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一定,寫成關系式是 =速度(一定)。
教師小結:所以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路程和時間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歸納概括正比例關系。
①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上面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規律?
②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都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成正比例關系。
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理解正比例關系的。
要求學生把握三個要素:
第一:兩種相關聯的量。
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
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關系。
教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系可以用這樣的式子表示: (一定)
5.教師: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舉例說明并說出理由如: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和總質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單價一定,購買衣服的數量和應付錢數成正比例。地磚的面積一定,教室地板面積和地磚塊數成正比例;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46頁的“做一做”(1)~(3)。
答案:
(1) 。
(2)比值表示每小時行駛多少km。
(3)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①時間增加,路程也增加,時間減少,路程也隨著減少;②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速度)一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正比例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復習內容】
教科書第12冊94頁“整理與反思”和94-95頁“練習與實踐”1-6題
【知識要點】
1.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比比例
意義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老教材: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基本
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2.比、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a:b==a÷b(b≠0)
3.求比值和化簡比的聯系與區別:
意義方法結果
求比值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前項除以后項一個數(整數、小數、分數)
化簡比把兩個數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前項和后項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一個比
4.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新教材增加的內容)
5.解比例
6.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內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3.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二、教學建議
復習比的知識抓住三點進行:一是舉實例說說什么是比,既要有兩個同類數量的比,也要有兩個不同類數量的比,使學生對比的含義有比較全面的理解。二是通過改寫a∶b,溝通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從除數不能是0體會分母、比的后項也不能是0。三是找出比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系,完善認知結構。
練習與實踐中,要利用第3題里的比組成比例,回憶比例的意義和性質,理解把照片①變成照片④是把圖形按一定的比縮小,把照片④變成照片①是按一定的比把圖形放大。
三、知識鏈結
1.認識比(教科書六上P68、69例1例2)
2.比的基本性質(教科書六上P70、例3)
3.化簡比(教科書六上P71例4)
4.按比例分配(教科書六上P75例5)
5.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科書六下P38、39例1例2)
6.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教科書六下P40例3、P43例4)
7.解比例(六下P45例5)
四、教學過程
(一)比的知識:
1.舉例說說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
2.說一說用比的知識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3.完成教科書p94“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一題:學生獨立數出班上男女生人數,再完成此題。
(2)完成第二題:兩人一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結果,讓學生比較后回答有什么發現。
(二)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系
出示:a∶b=( )( )=( )÷( )(b≠0)
1.先填空,再說說這樣填的根據是什么?
2.說說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的聯系。
3.練一練:
(1)判斷: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
(2)填空:( )( )=( )÷( )=( )∶( )(填好后展示學生不同的結果。)
(三)比例的知識
1.什么是比例?
2.比和比例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后交流)
3.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4.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怎樣解比例?
5.練一練:完成教科書p94“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3題:在做第二小題時先讓學生估計,再說估計的理由。
估計后再算一算,來驗證估計。
(2)完成第4題:解比例,做好后選兩題驗算一下。
(四)完成教科書p95“練習與實踐”
(1)完成第5題:先學生獨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題應弄清東部地區的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93%,可理解為東部地區的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93100。換句話說把全國耕地面積看作100份,東部占93份,西部占7份。使學生加深對比與百分數關系的理解。
(2)完成第6題:第一小題讓學生獨立得出:深色與淺色地磚鋪地面積的比是20∶40,化簡得1∶2。
第二小題這兩種地磚鋪地面積,讓學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計算。
(五)評價小結:
學了本課你對所學知識有什么新認識?還有什么問題?
習題精編
一、對號入座。
1.( )÷10=0.6=( )%=( ):( )=
2.把:化成最簡單的比是( );千克:400克的比值是( )。
3.甲乙兩數的比是3:5,甲數是乙數的( )%,乙數是甲數的( )%,甲數與兩數和的比是( )。
4.一杯400克的鹽水,含糖率是20%,糖與糖水的比是( ),再加入20克糖,糖與糖水的比是( )。
5.把3:8的前項加上6,要使比值不變,后項可以乘( )或加( )
6.如果A×=B×,那么A:B=( ):( ),當A=0.8時,B=( )
正比例教學設計10
老師執教的《正比例的意義》這課,對我感受很深。
一.結合生活實際
周老師利用學校慈善一日捐的例子,引出了兩個相關聯的量,為新課后區別判斷正比例關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同時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周老師教態自然,語言幽默,輕松自如,具有大師風范。周老師利用汽車和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變化的表格讓學生去比較,去發現。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發現汽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是有規律的,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是沒有規律的。從而周老師點出了正比例的意義,使學生感悟到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一定。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真正起到了引導作用。
三.練習設計具有階梯性
周老師自從引出正比例定義后,讓學生判斷這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首先出示表格讓學生觀察數量變化進行判斷;其次出示文字敘述題進行判斷;最后利用帶有字母的等式進行判斷。練習設計由易到難,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建議:我覺得在某些環節有點快。例如引出正比例定義后,應該完整出示正比例的定義讓學生讀一讀;在做練習時,第一題填空題和最后一題深化題不要馬上讓學生齊讀,應該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再指名說一說。在教學正比例時最好和斜線圖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正比例的理解。
正比例教學設計11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效果預測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介紹。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P39正比例的意義。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關系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系,學生理解并掌握這種數量關系,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正比例的教學進一步滲透函數思想,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是理解正比例的意義,難點是能準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關鍵是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內容,新課標有關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認識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關系,并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通過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情感態度: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二、學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數學能力。在學習正比例之前已經學習過比和比例,以及常見的數量關系。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變化規律。學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斷有具體數據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較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據,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通過游戲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歸納正比例的特征。
四、學法
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并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于說,善于說。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六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用游戲的方法將學生帶入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為后面教學做好了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環節:引導觀察,啟發思考
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計算游戲得分,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得出:得分隨著贏的次數的變化而變化,他們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初步滲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環節:創設情景,觀察實驗
用多媒體呈現數據的獲取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水的體積和高度是兩個相關聯的量以及二者之間的變化規律。
第四環節: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在反復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體驗使學生感受到獲得新知的樂趣。
第五環節: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第六環節:全課小結
六、效果預測
在教學的始終,我一直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正比例的意義,加上課件的輔助教學和課堂練習,學生在理解掌握并且運用新知上,一定會輕松自如。所以,我預測本節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進,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具體環節的安排上,可能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懇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正比例教學設計12
1.聯系生活,從生活中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的過程”。程老師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導學生發現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數學。如,新課開始時,程老師利用“張紅想知道旗桿的高度”,從這樣一個學生身邊的.例子引入,不僅讓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還有效地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學好本節課知識的興趣和決心。
2.有效地處理教材,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模型的形成過程。
《比例的意義》這部分知識比較枯燥,也比較抽象,不易讓學生直觀的理解,與實際生活較遠。而程老師處理的很好,把無聲的、枯燥的教材進行了有聲的、精彩的演繹。在這一節課中,程老師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對同一比例不同大小的國旗的長寬比例的探究,運用計算比值、課件演示、交流討論、自主寫出比例等等一系列的方法進行由淺入深地自主探索,實現了學生對“比例的意義”這一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3、服務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以上抽象出“數學模型”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拓展應用,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思想,程老師在課的最后出示“大自然中的比例”,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讓學生感受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又和課的開始形成了呼應。圓滿中結束本課的學習,學習效果很好。
正比例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62——6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設計理念: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現成正比例量的規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凡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就讓學生親自去探究。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一、復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之間是有聯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說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板書:相關聯的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并確認這一規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根據發現的規律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規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學生填表后觀察表中數據,依次討論表下的4個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作適當的板書
3、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的共同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先觀察思考,再同桌說說
大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發現一種量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也可能發現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
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學生獨立填表
完整說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么關系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深化規律
1、練一練
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練習十三第1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2題
先獨立判斷,再有條理地說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3題
先說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歲時體重12千克,十一歲時體重44千克。于是小張就說:“明明的體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認為小張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明判斷的理由
說一說,畫一畫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正比例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斷方法。
難點:
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四顧舊知,復習鋪墊
商店里有兩種包裝的襪子,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襪子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后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比較的?
生:我先求出每種襪子的單價,再進行比較。
師: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式進行計算的?
生:因為總價=單價×數量,所以單價=總價÷數量。
師: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板書:正比例)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1)結合情境圖,觀察表中的數據,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師出示自學提示: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學生自學并在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2)認識相關聯的量。明確: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據,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規律。學生計算后匯報:===…=3、5,每一組數據的比值一定。
(2)說一說,每一組數據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帶的單價,也就是彩帶的單價是一個固定的數)
(3)請學生用公式把彩帶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4)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系的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舉并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預設: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2)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
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象。(課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圖象)
(1)觀察表格和圖象,你發現了什么?
(2)把數對(10,35)和(12,42)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象連起來并延長,你還能發現什么?
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3)從正比例圖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4)利用正比例圖象解決問題。
不計算,根據圖象判斷,如果買9m彩帶,總價是多少?49元能買多少米彩帶?
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預設生:因為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與總價成正比例關系,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設計意圖:先從觀察圖象入手,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相關聯的量,再結合表中的數據,引導學生發現總價與數量的比值一定,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最后結合正比例圖象,把數據與點聯系起來,根據圖象,不用計算就能找到一個量的值所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數形結合思想。
三、課堂練習:
1、P46“做一做”
2、練習九第1、3~7題
正比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斷方法。
難點: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四顧舊知,
復習鋪墊商店里有兩種包裝的襪子,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襪子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后
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比較的?
生:我先求出每種襪子的單價,再進行比較。
師:你是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式進行計算的?
生:因為總價=單價×數量,所以單價=總價÷數量。
師: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
(板書:正比例)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
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1)結合情境圖,觀察表中的數據,認識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出示自學提示: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學生自學并在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2)認識相關聯的量。
明確: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據,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規律。
學生計算后匯報:===…=3。5,每一組數據的比值一定。
(2)說一說,每一組數據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帶的單價,也就是彩帶的單價是一個固定的數)
(3)請學生用公式把彩帶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4)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舉并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預設: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2)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象。
(課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圖象)
(1)觀察表格和圖象,你發現了什么?
(2)把數對(10,35)和(12,42)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象連起來并延長,你還能發現什么?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3)從正比例圖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4)利用正比例圖象解決問題。
不計算,根據圖象判斷,如果買9 m彩帶,總價是多少?49元能買多少米彩帶?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
生:因為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與總價成正比例關系,小明買的彩帶的米數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
設計意圖:先從觀察圖象入手,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相關聯的量,再結合表中的數據,引導學生發現總價與數量的比值一定,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最后結合正比例圖象,把數據與點聯系起來,根據圖象,不用計算就能找到一個量的值所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數形結合思想。
三、課堂練習:
1、P46“做一做”
2、練習九第1、3~7題
【正比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正比例》教學設計03-02
正比例教學設計06-05
(必備)正比例教學設計02-22
正比例教學設計[薦]05-19
(精華)正比例教學設計05-19
《成正比例的量》的教學設計09-06
(經典)正比例教學設計15篇05-19
正比例教學設計合集(15篇)05-19
《正比例》說課稿范文通用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