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并化簡。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實物投影呈現課文情境圖。(不出現國旗長、寬數據)
①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
②圖中有什么相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①出現各圖中國旗的長、寬數據。
②測量教室里國旗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
(3)(指教室里的國旗)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60:40=
(3)操場上的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與這面國旗有什么關系?
①學生回答長、寬比值。
2.4:1.6=
②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2.4:1.6=60:40
也可以寫成=
(5)什么是比例?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明確告訴學生比例的意義,并板書: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
師: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過程要求:
①學生猜想另外兩面國旗長、寬的比值。
②求出國旗長、寬的比值,并組成比例。
③匯報。
如:5:=15:10=
5:=15:105:=2.4:1.6
==
2.做一做。
完成課文“做一做”。
第1題。
(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4)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
第2題。
(1)學生獨立寫比例,看誰寫得多。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3.課堂小結。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1~3題。
四作業
課后記:
教學內容: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難點:發現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0.5:0.25和0.2:0.4:和5:2
:和:0.2:和1:4
3.用下面兩個圓的有關數據可以組成多少個比例?
如(1)半徑與直徑的比:=
(2)半徑的比等于直徑的比:=
(3)半徑的比等于周長的比:=
(4)周長與直徑的比:=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
板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2.4:1.6=60:40
內項
外項
(2)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
如::=:
外內內外
項項項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么關系嗎?
(1)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律。
(2)與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3)匯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
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4)舉例說明,檢驗發現。
如::0.5=1.2:
兩個外項的積是×=0.6
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歸納。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組成比例。
3.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獲得積極探索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認識比例的意義
1.出示小紅、小明在超市購買練習本的一組信息。
(1)根據表中信息,你能選出其中兩個量寫出有意義的比嗎?
(學生思考片刻,說出了1.2∶3、2∶5、1.2∶2、3∶5等多個比,并說出每個比表示的意義。教師適時板書。)
(2)算算這些比的比值,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教師用“=”連接比值相等的兩個比。)
(3)說說什么叫比例。
(學生各抒己見,師生共同歸納后板書:比例的意義)
評析:比的意義、求比值是這節課所學新知的“生長點”。對此,教師將教材例題后(相當于練習)的一組信息“前置”,這樣設計與處理,一是使題材鮮活,導入更為自然;二是把“一組信息”作為學生思考的對象,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維空間,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明顯提高。“激活舊知”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比較、發現、歸納,最終實現了對新知的主動建構。
2.即時訓練。
A.判斷下面每個式子是不是比例,依據是什么?
(1)10∶11(2)15∶3=10∶2
a.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說說是怎樣判斷的,進而說明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b.剩下的(1)(2)(4)三個比中有沒有能組成比例的?
c.上面幾個比有沒有能和5∶4組成比例的,你能不能幫它找一個“朋友”并組成比例?它的朋友有多少個?這些朋友有什么相同點?
評析: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對數學概念、規律的認識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對知識的理解總是要經歷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因此,上例中教師設計了“即時訓練”這一環節。即時訓練既有運用新知的直接判斷,又有變式和一題多用,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它對促進學生牢固掌握新知,靈活運用新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引導學生讀教材(相關內容),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2)集體交流。(教師板書:內項、外項)
(3)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指出它的內、外項。
(4)任意寫一個比例,同桌相互說一說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填數。
(1)出示比例8∶( )=( )∶3。想一想,這兩個空可能是哪兩個數。
〔剛開始時,學生可能從比例的意義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填數相對費時,慢慢地,學生似乎發現了“規律”,填數速度加快。教師將學生的發現(如1和24、2和12、0.5和48……)板書在括號下面,與學生一起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2)觀察思考:在填這些數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這一問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發現每次所填的兩個內項之積相等,進而發現“兩個內項之積等于兩個外項之積”。)
(3)再次設問:在這些比例中,“兩個內項之積等于兩個外項之積”,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在所有的比例中都有這樣的規律呢?(學生意見不一,自發產生驗證的需求。)
A.先驗證黑板上的比例式,再驗證自己寫的比例式。
B.概括比例的基本性質。同桌相互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
(4)學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呢?(學生作答。產生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去驗證能否組成比例的需要。)
評析:“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一教學環節正是基于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而設計的。先由開放性問題引入,給予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以各自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生的認識經歷了由“難”到“易”、由“繁”到“簡”的過程。通過“你有什么發現”,“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在所有的比例中都有這樣的規律”兩個問題指明了學生思考的方向,提升了學生思維的層次,使學生人人體驗到“發現者”的快樂。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還引領學生經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這些“關于方法的知識”對學生終身學習無疑是有益的。
2.即時訓練。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6∶1.8和4∶24∶9和5∶10
小結: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其實我們是先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如果比例的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假設成立,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1.猜數游戲。
在下面每個比例中,有一個或兩個數被遮掉了,你能根據所學知識把它猜出來嗎?
3∶5=6∶( )( )∶5=6∶( )3∶5=( )∶( )
2.你能用3、5、6、10這四個數組成不同的比例嗎?把它們都寫出來。(學生探索后交流。)
利用這四個數最多能寫出幾組比例?怎樣寫既不重復也不遺漏?(根據時間來安排討論,也可留作課后進一步探討。)
評析:練習設計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選練習內容,注意練習的梯度、層次和思維含量。特別是最后的挑戰性問題把學生帶入了“欲罷不能”的境界,學生思維活躍,討論熱烈。
總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一堂“老課”,但執教者卻能“老課新教”。新授課的巧妙導入,數學化過程的有效展開,訓練的精當、扎實、靈活,以及在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課堂師生關系的定位等方面都頗有新意,因而,這是一堂以新課程理念做指導,又保持著數學課“本色”的樸實無華、扎實高效的數學課。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質》這節課在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為下節課教學解比例打下基礎。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教學比例各項的名稱,即什么叫做比例的項,什么是比例的內項,什么是比例的外項。引導學生計算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并追問“如果把比例改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有什么關系?”即呈現:
“2.4×40○1.6×60”。在此基礎上,發現規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做一做”教學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個人認為這樣的材料呈現方式至少存在兩個弊端:(1)例題缺乏意義和挑戰性,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2)沒有給學生想想的猜想和驗證的空間。
【教學目標】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探究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滲透有序思考,感受變與不變的思想,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教學設想】:
1、教學情境的呈現
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就好比創建了一個充滿引力的磁場,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的“輕負高效”,增加課堂教學的厚度。為此,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對情境的創設有如下考慮:簡單卻能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
教材中直接呈現比例“2.4:1.6=60:40”,并跟進兩個填空:兩個外項的積是(),兩個內項的積是(),從而得出結論: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個人認為這樣的情境太直接,牽住學生的思維走,沒有提供可探究的空間。為此,我簡單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老師這里有一個比例“12∶□=□∶2”,不過它的兩個內項看不清了,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這個問題簡單卻開放,答案不唯一,為學生的思考打開了空間,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求比值的方法解決:先填進一個數,然后就出比值,再確定另一個數。只要老師有意識的把學生的回答有序板書,可以達到引導有序思考的作用。
2、教學方式的選擇
教育的真諦應該是促進人的發展,人的發展當然需要積累一定量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水平的提升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掌握知識,更要側重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探索知識形成過程的學習中,不斷拓展思維的寬度和增加思維的厚度。
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身并沒有難度,難在通過觀察、猜測、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探索“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個結論的形成過程。我想,這個探究過程應該就是一個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吧。只有當學生經歷了這個探究式學習過程,才有可能真正體驗思考與合作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練習的設計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旨在鞏固對比例基本性質的掌握,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滲透假設、驗證的解決問題方法,假設兩個比能組成比例,然后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分別算出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補問引出求比值的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追問引領學生對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和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進行比較優化,凸顯了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2)根據乘法等式“2×9=3×6”寫比例。既是對比例基本性質的逆用,又旨在滲透有序思考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方法。
(3)如果a×2=b×4,則a:b=():(),旨在將比例的基本性質逆用推廣到一般。追問:如果a:b=4:2,則a=4,b=2。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旨在激發學生的思維矛盾,引領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體驗變與不變的思想。那么a、b還可能是多少?你發現了什么?旨在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列舉、歸納的過程,提升思維水平。
(4)猜猜我是誰?6:()=5:4,旨在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滲透方程思想,為解比例的學生作鋪墊。
【教學預設】
一、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呈現:4:5和8:10
(1)認識嗎?叫什么?
(2)正確嗎?為什么?(4:5=0.8,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4:5=8:10中,組成比例的四個數“4、5、8、10”叫做這個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5和8”叫做比例的內項。
3、你能說出下面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
(1)1.4:=:5(2)=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猜數
呈現比例“12∶□=□∶2”。
(1)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如1和24,2和12,……
(2)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2、猜想
仔細觀察這組等式,你有什么發現?(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內項的位置可以交換……)
3、驗證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呢,有什么好辦法?
(2)你覺得應該怎樣舉例呢?
(3)合作要求
1)前后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
2)每個同學寫出一個比例,小組內交換驗證。
3)通過舉例驗證,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4、小結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3:5=4:6,為什么兩個外項的積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3頁例4,“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找找比比:
(判斷下面的比,哪些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學生獨立完成,重點說說判斷過程。
2、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比例的有關知識。
二、新授
1、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2)3:5=18:30學生嘗試起名。
師介紹:比例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3:5=18:30
內項
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還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出示:3/5=18/30
(4)已經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2、教學例4
(1)理解題意,信息搜索:
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數據寫出比例嗎?
(2)、學生寫不同比例:
引導學生寫出盡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書,同時說出它們的內項和外項。
引導思考:仔細觀察寫出的這些比例式,你能否發現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律呢?
(3)、學生探索規律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4)、寫比例,驗證規律:
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
(5)、師生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思考分數形式的比例3/6=2/4,通過連線使學生明確:在這樣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達為: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結果相等。
4、練習:“試一試”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
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
能不能組成比例嗎?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使學生明確:可以把四個數寫成兩個比,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斷。也可將四個數分成兩組,根據每組中兩個數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其中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5:3=():64:()=():5
3、做練習十第1、2題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
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難點: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做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什么叫做比值?
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談話:今天我們要學的知識也和比有著密切的關系。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青島都有哪些產品非常有名?(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島啤酒享譽世界各地,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探索啤酒生產中的數學
出示課件:這是一輛貨車正在運輸啤酒的主要生產原料大麥芽。
這是它兩天的運輸情況:
一輛貨車運輸大麥芽情況
第一天 第二天
運輸次數 2 4
運輸量(噸) 16 32
根據這個表格,讓學生提出有關比的數學問題。同桌倆人,一個提問題,一個將問題的答案寫在本上,看哪對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問題最多。
談話:誰來交流?跟大家說一下你的問題是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的問題:
貨車第一天的運輸量與運輸次數的比是多少? (16 : 2)
貨車第二天的運輸量與運輸次數的比是多少?(32 :4)
貨車第二天的運輸量與第一天運輸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答案一一貼或寫于黑板)
2 :16; 4 :32; 16 :2; 32 :4;
16 :32; 2 :4; 32 :16; 4 :2。
1、認識比例及各部分名稱。
談話:學習數學,我們不僅要善于提問,還要善于觀察。現在就請你觀察這兩個比(16 :2;32 :4)看能發現什么?(學生會發現比值相等)
思考:這個比值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么?(每次的運輸量)
既然它們的比值相等,那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將兩個比連接起來?
學生用等號連接,并請學生把這個式子讀一下。
試一試:剩下的這些比中,哪兩個也能用等于號連接?在你的練習本上寫寫看。(學生獨立完成)
介紹: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數學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們知道,比有前項、后項,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像16、4位于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2、32位于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比例,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
學生先把2 :16=4 :32這個比例寫成分數形式,再同桌倆交流它的內項外項分別是誰。
自學提示:同學們表現得都特別棒,現在請你看課本自主練習第1題,能否根據剛才所學知識解決。(學生獨立完成)
2、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比
4︰6
比例
2︰3=4︰6
3.判斷下面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6∶9 和 9∶12
總結方法: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4.談話引入:剛才,你們是根據比例的意義先求出比值再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我不是這樣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斷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其實秘密就藏在比例的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中,它們兩者之間可是存在著一種奇妙的關系,你想揭穿這個秘密嗎?
那就請你以16:2=32:4為例,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試試能不能發現這個關系!
5、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觀察比例的兩個內項與兩個外項,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學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②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你再舉出這樣的例子來。
③通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么?
6、全班交流。
(1)哪個小組愿意將你們的發現與大家分享?
(2)還有其他發現嗎?
(3)你們組所發現的是不是個偶然現象呢?咱們最好是怎么辦?
7、驗證發現,共享成功。
師:對,舉例驗證,這可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方法。那現在,咱們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組一個新的比例,驗證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學生獨立驗證)
8、利用一個比例通過課件形象的展示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9、小結:不錯,看來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思考,很會驗證,自己發現了比例的一條規律。也就是,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數學上我們把這條規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這也是我們在小學階段,在繼分數、比的基本性質之后學習的第三個基本性質。運用它,我們可以解決許多數學問題。
10、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6∶3 和 8∶5
方法:a、先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
b、說出寫出的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分別是幾,再分別算出外項和內項的積。
c、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組成的比例是否正確。
(二)自主練習,拓展提升
1、判斷下面每組中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3∶ 1/4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200∶5
讓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教師結合回答板書:
1/3∶1/4 =12∶9 16∶2=32∶4 7∶4≠5∶3 80∶2=200∶5
2、連線:自主練習第3題。
3、填空:自主練習第6題。
4、自主練習第10題:
2:1=4:( ) 1.4:2=( ):3 1/2:1/3=3( ) 12:( )=( ):5
5、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寫幾個寫幾個)。
2、3、4 和 6
因為 2 × 6 = 3 × 4 所以這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
2:3=4:6 6:4=3:2 4:2=6:3 3:6=2:4
2:4=3:6 6:3=4:2 4:6=2:3 3:2=6:4
練習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溝通。
(三)回顧總結
在這節課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難點:發現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2.4:1.6和60:40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
板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2.4:1.6=60:40
內項
外項
(2)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
如::=:
外內內外
項項項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么關系嗎?
(1)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律。
(2)與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3)匯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
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4)舉例說明,檢驗發現。
如::0.5=1.2:
兩個外項的積是×=0.6
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歸納。
在比例里,兩外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填一填。
(1)=
()×()=()×()
(2)0.8:1.2=4:6
()×()=()×()
(3)4×5=2×10
4:()=():()
=
4.做一做。
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
5.課堂小結
(1)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三、作業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4~6題。
課后記: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7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二)能力訓練點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組成比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出示復習題,回憶有關比的知識。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學生回答后,師說:4.5∶2.7和10∶6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用等號連接。(板書:4.5∶2.7=10∶6)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
(1)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的問題一一解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就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2)由教師告訴學生:象4.5∶2.7=10∶6、80∶2=200∶5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師問:什么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生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引導學生議論、交流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兩個比相等”下邊劃“”。)
(3)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第①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思路如下:
所以:6∶10=9∶15
其余各題分組討論后由學生獨立完成。
(4)填空
①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么這兩個比就()比例。
②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質。
(1)師以80∶2=200∶5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邊敘述邊板書如下)
(2)讓學生看下面這些比例,說出它的外項和內項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3)讓學生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并討論它們存在什么關系?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說明。(師邊板書如下)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由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從兩個乘積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每個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都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5)由教師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使課題完整。)
(6)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指名回答后,師板書:
(7)做一做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3.閱讀課本第9、10頁的內容并填空。
三、鞏固發展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討論后指名說明: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系,有四個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項是()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并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比例。
五、布置作業練習一第3題。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8
第一課時比例的意義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教材第4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
2、了解比和比例的區別與聯系。
2、能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2、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實例引出新的知識。
教具準備:
情景圖、多媒體課件、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題:比例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以前學過的什么知識?(生1,生2等回答)
我們已經了解了比的這些知識,請做下面練習。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覺得哪些比有聯系?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比單關的有關知識。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
“例”在漢語詞典里的解釋為符合某種條件。今天這兩個比的比值一樣,能不能用等號連接呢?
師:相機板書:3:5=2.7=4.5?
今天我們將深入學習比例的意義,看到課題你想了解什么知識呢?
板書完整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揭題示標。
預設:生:1、比例的意義是什么?
生:2、比例的意義有什么作用?
(師趁機板書在黑板右上角)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課題,提問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本節課我們就來完成這兩個目標:
三、自主探索
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國旗?
【設計意圖:對學生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教育】
生各抒己見。
你知道下面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它們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
自學指導:
1、請每位同學任選兩面國旗,分別計算出它們長與寬的比值和寬與長的比值。
2、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3、把你的發現嘗試用算式寫下來。
(5分鐘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設計教學情景,設置懸念,國旗為什么形狀相似卻大小不一,這其中的奧秘何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通過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國旗的變化。從而直觀地感受比例的本質內涵。】
(二)自學
學生認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思考。
(三)匯報分享
誰愿意把你的結果和大家分享?師相機板書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來在國旗中有這么多的相等關系。國旗的縮放是按比例進行的。
我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這樣的式子就是比例。請同學讀數學課本,40頁,用筆勾畫出重點詞句,并讀一讀。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計算出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從中發現它們的比值相等,可以用等號連起來,自然而然地引出比例,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本,初步感受比例的意義】
師:你還能寫出兩個比組成的比例嗎?先自己選,再在小組里說一說。
生:…
師: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嗎?先同桌互說,再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匯報。
出示“比例的意義”概念
擦去開始板書中的“?”并把比例可用分數形式表示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思考等活動,充分感知比例的意義,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對比例意義的理解】
師:你能說一說組成比例要具備哪些條件嗎?
生:…
師:根據你的理解,請看主題圖,你還能找出哪些比組成比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找到了設計國旗的奧秘了嗎?
生:…
【設計意圖:學生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后,沒有就此終止,而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提升。通過收集學生寫出的比例,不難發現,任意兩面國旗的長與寬之比,寬與長之比,長于長之比,寬與寬之比都可以組成比例,國旗的尺寸中就隱含著這個秘密】
四、當堂檢測(牛刀小試)
下面各比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請寫出計算過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五、當堂訓練:
1、把下面的式子進行歸類: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斷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2、判斷:
(1)、有兩個比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那么這兩個比
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0.1∶0.3與2∶6能組成比例。()
(5)、組成比例的兩個比一定是最簡的整數比.()
六、拓展提升(思緒飛揚)
1、寫出比值是7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2、12的因數有(),從12的因數中挑選4個數組成比例是()。
3、有兩種蜂蜜水:第一種,用2杯蜂蜜和10杯水調配制而成;第二種,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調配制而成。那種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學知識判斷出來嗎?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掌握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都得到發展,從而加深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
七、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八、課堂作業
第43頁第2、3題。
九、抽查清。(每組4號同學完成)
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十、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十一、教學反思:
本節課屬于概念教學,分五個環節設計教學,利用十五個問題貫穿整節課,以問導學,以問導疑,以問導思,以問導獲,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全課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課的開始從引導學生復習比的知識入手,通過求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用“=”連起來,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更應用與生活,本節課從從學生熟悉的國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國旗的長與寬的比值中學習比例的意義,通過觀察、探討大大小小的國旗的長與寬、寬與長、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關系中,加深學生對比和比例的關系,比例意義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過照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
3.課堂采用以問導學的策略,用十五個問題貫穿了整節課,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用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問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用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路,用提問強化學生的認知,用問題促進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對新課的教學,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答案強加于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思考、閱讀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進一步提問“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嗎,”、“你能說一說組成比例要具備哪些條件嗎,”、“你還能找出那些比組成比例,”等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思維碰撞,這樣,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都很深刻。
5.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升華了學生的思維。練習是鞏固新知、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思維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來完成,本節課設計了六種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有利于學生對比例意義的鞏固,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觀察,自主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設計理念:
本課時設計,在“項”以及“內項”和“外項”的認識的設計上,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關知識,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本課時第二大塊內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課時設計中,為學生提供開放真實的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收集信息,嘗試探索規律,引導學生寫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從知識的矛盾沖突中導入并引入。
1)3:8=9:()0.5:()=5:17
制造沖突,也為后面的思考題做理論鋪墊,順便起到引入課題,探索性質后回應開頭的知識,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請勇敢的同學配合老師)
師:某某你出生的時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據學生的回報板書兩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為比例的外項。)
你還想知道教師內誰的生日,請他告訴你。(板書一次,做一個內項,那么括號應該怎樣填呢)今天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我們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二、探索發現新知。
1、引用練習中的3:8=9:24為例子,比例中的四個數叫什么名字呢?兩端的兩項叫做什么,中間的兩項叫做什么?
學生回報,師完成板書:
(注意板書的時候教師的手勢要指明確到位)
2、練習:請指出下列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內項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這么多的比例,每個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之間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么?可以說的具體一些。
帶著問題小組內展開討論。(教師可以參與當中若干組的活動)時間2分鐘。
4、小組匯報初步形成共識: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多找幾個小組發表意見)
回到板書例題驗證:兩個外項的積是:3×24=72
兩個內項的積是:8 ×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個比例,驗證是否存在相同的特點。(請學生在展臺展示自己的5個比例,并說明外項和內項的積情況)2明,如果出現不相等的,要觀察反例,說明兩個比組不成比例。
6、完成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呢,以板書的例子,寫成分數的形式,引入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三、基本練習。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1)6:3和8:5(2)1∶5和0.8∶4
(3)1/3:1/4和12∶9(4)1.2:3/和4/5:5
(注意學生語言敘述的規范性:如1)兩個外項的積是6×3=18
兩個內項的積是3×8=24,18≠24,所以不能組成比例)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1)12:3=():5(2)():1/3=1/4:1/6
(3)0.2:0.6=6:()(4)4:3=80:()
3、用5、3、4、8這四個數組比例,看看你能組幾個?為什么?
4、把5、3、4、8這四個數換掉其中的一個,組成比例。
4、在例一個比中,兩個外項的積互為倒數,其中的一個內項是4/5,另一個內項是()。
5、回顧矛盾沖突題目:9解決因為兩個外項乘積是1,所以兩個外項乘積是1,另一個數就是那個已知數據的倒數。
四、全課總結:
談一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質疑,并完成課題總結),提出預習任務,(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數呢,請自覺預習課本35頁的例題2和3)。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學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學生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知識鏈接:
比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1、什么叫比例?
2、下面的比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樣判斷的?
2.4:1.6和60:40
二、導學探究,建立模型
(一)導學探究,解決問題
1、導學提示,明確方向
請自學教材41頁例1之前的內容,然后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問題。
1)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項和內項,計算比例中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你有什么發現?
3)請自己任意舉例,驗證你的發現。
4)試著總結比例的基本性質。
2、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學生匯報,重點釋疑
1)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2)2.4∶1.6=60∶40
兩外項積是:2.4×40=96
兩內項積是:1.6×60=96
2.4×40=1.6×60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各小組代表匯報
全班交流
3)學生舉例子,驗證發現的規律。
2、歸納小結,建立模型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練習檢測,鞏固應用
1、填空
1、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等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在a:7=9:b中,()是內項,()是外項,a×b=()。
4、一個比例的兩個內項分別是3和8,則兩個外項的積(),兩個外項可能是()和()。
2、判斷
(1)因為6×9=18×3,所以6∶3=18∶9()
(2)在一個比例里,兩個內項互為倒數,兩個外項也應互為倒數。()
3、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四、回顧總結,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先獨立完成,再指名匯報,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先判斷,并說明理由。
鞏固學生對比例各部分名稱的理解。
鞏固學生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
鞏固學生能正確的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比例(特別是分數形式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要特別強調哪是外項,哪是內項。
2、本節課充分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P32—34頁以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六第5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
能力目標: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的全過程,主動構建新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研究數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學們一起上課我感到非常高興,聽說同學們都非常聰明、愛動腦筋,課上積極回答問題。今天,我和在座的領導老師們想看一看同學們的表現如何,這節課同學們想不想證明一下自己?
2、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P32頁四幅圖。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義
師問:
①這四幅圖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齊說)
②這四面國旗出現在什么場合或什么地點?(指生回答)
③這四面國旗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指生回答)
④這四面國旗的大小相同嗎?
說明:雖然國旗的大小不同,但是,這四面國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國的國旗法是怎樣規定國旗的大小的呢?同學們想不想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下面我們就從國旗開始,新知識的學習。
⑤請同學們分別寫出這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指生回答師板書)
⑥請同學們看我們寫出的國旗長與寬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誰發現了我國國旗法是怎樣規定國旗的大小的?(國旗法規定:國旗的長與寬的比值是3/2也可以說成國旗長與寬的比是3:2)
師問:
①現在我們選取其中的兩個比,如:2、4:1、6和60:40。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那么這兩個比是什么關系?生:相等。
那么我們能用什么符號可以把它們連接成等式?生:等號
誰來用等號把這兩個比寫成等式?師板書:2、4:1、6=60:40
②如果用比的分數形式來表示這個式子也可寫成:或2、4/1、6=60/40
③根據我們寫出的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及比值,你還能找出這樣的兩個比并用“=”連接成等式嗎?(指生回答并說說是怎樣找到這兩個比相等的?)
師小結:請同學們觀察板書的等式,揭示: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師:觀察這些式子,你能說說什么樣的式子叫比例嗎?(找3名同學回答)
師: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出示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一個新知識。板書:比例的意義
問題:
①從比例的意義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板書重點符號)
②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③看大屏幕,剛才我們找出的比都是長與寬的比,現在你能找出這四面國旗寬與長的兩個比組成比例嗎?(指生回答并說說是怎樣找到這兩個比相等的?)
我們已經了解了比例的意義,下面我來考一考大家:
課件出示P33頁做一做1題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題,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
2、比例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那么比例各部分名稱叫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P34頁前兩行及例題。同時思考(課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項?什么是比例的外項?什么是比例的內項?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教師課件演示。
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內項和外項(課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基本性質(課件出示)
觀察:2、4∶1、6=60∶40
思考: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間有什么關系?看看你能發現什么?(可以相互討論)
用下面的比例驗證你的發現: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話把發現的規律說出來嗎?(找3名同學回答)
下面我們計算2、4:1、6=60:40的兩個內項積與兩個外項積,共同驗證一下這三位同學發現的規律對不對?集體計算后師問:這三位同學發現的規律對不對?你們發現這個規律了嗎?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觀察、計算、驗證發現了數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同學們真了不起,同學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師出示板書,指生讀)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二個新知識。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看大屏幕(課件出示)2、4/1、6=60/40
問題: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我們應該怎樣計算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
指生回答師小結: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師課件
演示2、4/1、6=60/40→2、4X40=1、6X60
4、我們已經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那么你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嗎?
課件出示:你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10:2與2、5:0、5是否可以組成比例?
講解時可啟發:如果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哪兩個數是內項,,哪兩個數是外項,那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否計算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
因為10X0、5=52X2、5=5,所以假設成立,10:2與2、5:0、5能組成比例,即10:2=2、5:0、5
5、你會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嗎?課件出示P34頁做一做題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題,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
6、師:學習到這里,我們學習了幾種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生:兩種。一種是根據比例的意義,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種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看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是否相等。
三、鞏固新知(課件出示)
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1、判斷
①10∶5=2是比例。()
②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與兩個內項的積的差是O、()
2、填空
①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互為倒數,其中一個內項是1/9,則另一個內項是()
②2:9=8:()
3、用你喜歡的方法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P37頁5題,逐一出示各題,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
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有什么收獲或學到了那些知識?
五、課后作業:搜集生活中的比例,看看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書設計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4:1、6=3/260:40=3/2
2、4:1、6=60:40或2、4/1、6=60/40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5:10/32、4;1、6=15:10
5:10/3=15:105:10/3=60:40
60:40=15:10
2、4X40=96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
1、6X60=96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比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包括比例的意義和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比例的意義中,我通過出示課本圖先了解圖意,再寫出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并求比值,根據比值相等進行國旗法教育。然后根據學校里兩面國旗的比,得出兩個比相等。最后通過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寫出多個等式,從而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其后通過四面國旗寬與長的比鞏固比例的意義。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本環節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新知不知不覺被學生掌握理解。
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比例各部分名稱我是讓學生通過自主看書學習。設計意圖是通過重視自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部分內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學的方式,通過兩個問題檢驗,培養學生會看書的習慣。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先觀察比例式,在思考討論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之間的關系,然后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的計算、觀察、驗證、交流表達的活動過程,不僅獲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習題設計時,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最后一道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鞏固新知,開闊視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知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處理,讓學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說一說中理解了比例的意義,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
我們知道,數學教學的實質是如何教會學生思維。而這節概念課不是對知識簡單的復述和再現,恰恰是通過教師的“再創造”,為學生展現出了“活生生”的思維活動過程。于簡單的談話間,簡單的提問中,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通過自己分析思考,總結出了“比例”這一數學概念。于不經意的誘導,促使學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通過計算、觀察、比較、驗證讓學生的思維從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個個實實在在地當了一名小小“數學家”,經歷了一個愉快的探究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整節課處處透出濃濃的數學味。
本節課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放在一起學習覺得內容較多,完成教學有些困難,同時比例的靈活應用題目沒有達到預先的效果有些遺憾,同時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再多一些題目就好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比例的形成過程,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并能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通過自主探索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能運用比例的性質進行判斷。
3、通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4、通過探索國旗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滲透情感,導入新課
1、媒體出示國旗畫面,學生觀察,激發愛國情操。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
校園升旗儀式
教室場景
簽約儀式
師:四幅不同的場景,都有共同的標志——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這些國旗有大有小,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2、媒體出示國旗的長和寬,并提出問題。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長5米,寬10/3米。
校園升旗儀式:長2.4米,寬1.6米。
教室場景:長60厘米,寬40厘米。
簽約儀式:長15厘米,寬10厘米。
師:這些國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這中間隱含著什么共同點呢?
師生交流,得出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們的長和寬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
3、學生探索,發現問題。
師: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它的長和寬中卻隱含著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
學生自主觀察、計算,發現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二、認識比例,發現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媒體出示操場上的國旗和教室里國旗長和寬。學生計算出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
并板書:2.4∶1.6 =3/2
60∶40=3/2
師指出這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并指出像這樣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書:2.4∶1.6 =60∶40
2、認識比例,知道比例各項的名稱。
⑴學生照樣子利用主題圖仿寫一個比例,并說出自己是怎樣寫出來的。
⑵學生嘗試說說什么叫比例。
⑶教學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自學課本第34頁的第一段話,初步認識比例各項的名稱。
出示其中一個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說說自己寫的比例的各項的名稱。
⑷教學比例的另一種寫法,學生嘗試將自己寫的比例換一種寫法。
⑸判斷下列幾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媒體出示,學生判斷并說出理由。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⑹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學生自主思考,集體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聯系和區別。
3、自主練習,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⑴媒體出示
8∶4=()∶() 15:10=()∶4 12∶()=()∶5
媒體依次出示三道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思考:為什么這樣填?你有其它的發現嗎?
⑵師提出問題:在一個比例中,它們項有什么特點?
⑶學生觀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嘗試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⑷集體交流,發現性質。
學生自主交流,發現: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⑸觀察自己寫的其它幾個比例,驗證發現。
⑹小結性質
學生嘗試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媒體出示學生的發現,教師指出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提高認識
1、基本練習
判斷,媒體出示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
2、拓展練習。
比一比,誰寫得多。
在1、2、3、4、5、6、7、8、9這九個數中,任選四個數組成比例,并說說是怎樣寫出來的。
四、總結全課,升華認識
學生回顧全課,說說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4∶1.6 =3/2
60∶40=3/2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觀察,自主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設計理念:
本課時設計,在“項”以及“內項”和“外項”的認識的設計上,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關知識,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本課時第二大塊內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課時設計中,為學生提供開放真實的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收集信息,嘗試探索規律,引導學生寫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從知識的矛盾沖突中導入并引入。
3:8=9:( ) 0。5:( )=5:17
制造沖突,也為后面的.思考題做理論鋪墊,順便起到引入課題,探索性質后回應開頭的知識,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請勇敢的同學配合老師)
師:某某你出生的時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據學生的回報板書兩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為比例的外項)
你還想知道教師內誰的生日,請他告訴你。(板書一次,做一個內項,那么括號應該怎樣填呢)今天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我們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二、探索發現新知。
1、引用練習中的3:8=9:24為例子,比例中的四個數叫什么名字呢?兩端的兩項叫做什么,中間的兩項叫做什么?(自學課本)
學生回報,師完成板書:
(注意板書的時候教師的手勢要指明確到位)
2、練習:請指出下列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內項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這么多的比例,每個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之間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么?可以說的具體一些。
帶著問題小組內展開討論。(教師可以參與當中若干組的活動)時間2分鐘。
4、小組匯報初步形成共識: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多找幾個小組發表意見)
回到板書例題驗證:兩個外項的積是:3×24=72
兩個內項的積是:8×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個比例,驗證是否存在相同的特點。(請學生在展臺展示自己的5個比例,并說明外項和內項的積情況)2明,如果出現不相等的,要觀察反例,說明兩個比組不成比例。
6、完成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呢,以板書的例子,寫成分數的形式,引入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三、基本練習。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1)6:3和8:5
(2)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學生語言敘述的規范性:如1)兩個外項的積是6×3=18,兩個內項的積是3×8=24,18≠24,所以不能組成比例)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1)12:3=( ):5
(2)( ):1/3=1/4:1/6
(3)0。2:0。6=6:( )
(4)4:3=80:( )
3、用5、3、4、8這四個數組比例,看看你能組幾個?為什么?
4、把5、3、4、8這四個數換掉其中的一個,組成比例。
5、在例一個比中,兩個外項的積互為倒數,其中的一個內項是4/5,另一個內項是( )。
6、回顧矛盾沖突題目:9解決因為兩個外項乘積是1,所以兩個外項乘積是1,另一個數就是那個已知數據的倒數。
四、全課總結:
談一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質疑,并完成課題總結),提出預習任務,(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數呢,請自覺預習課本35頁的例題2和3)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師:課前我們先進行一組口算練習,下面請##同學上臺主持。
一、求比值
3 : 8= 2 : 6= 4 : 4= 9 : 3= 8 : 24=
5 : 20= 8.8 : 1.1= 16 : 96=
二、化簡比
4 : 5= 2 : 20=
32 : 4= 4 : 44=
15 : 25= 10 : 80=
師:看來同學們口算的都比較準確,昨天我們共同交流了學習目標,大家進行了自主學習,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對學自主學習中的知識鏈接部分
(小組活動)
師:知識鏈接的內容是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有關“比”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的知識,也和“比”有密切的聯系,看大屏幕,在山東半島的東南端有一座啤酒飄香的城市青島,而青島啤酒更是聞名中外,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究啤酒生產中的數學,這是一輛貨車,正在運輸啤酒的主要生產原料——大麥芽,這是它2天的運輸情況,根據這個表格,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
師:這位同學發現的數學信息真全面,那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有關“比”的數學問題嗎?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問題!
學習數學,我們不僅要善于提問,還要善于觀察,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主學習的內容,組長分好工,準備匯報展示。
(小組活動)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來匯報自主學習的內容?
生匯報:我來匯報……其他小組有什么評價或補充嗎?
師評價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不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據比例的定義我們知道比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就可以組成比例:兩個比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例如16 :2 = 32 :4,師:2:1與誰能組成比例?
(生答)
師: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想到了這么多不同的答案!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說出老師指的這個數是比例的外項還是比例的內項?
(師指生齊說)
師:同學們反應特別快!比例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那這個比我們可以寫成
師:請你觀察,在這個分數形式的比例里,比例的外、比例的內項是誰?
師:同學們表現特別棒,那老師來考考你!看能不能通過剛才所學的知識解決我會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真不錯,其實,在比例的2個外項和2個內項之中隱藏著1個秘密,下面,請同學們以16 :2 = 32 :4為例,研究一下,試試能不能發現這個秘密,為了研究方便,老師給你提供3個溫馨提示
(指1生讀溫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上臺來把你們的發現跟同學們分享。
(生匯報展示)
師:同學們能通過舉例,驗證自己的發現,太厲害了!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觀察這個分數形式的比例,可發現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師:下面我們就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拓展應用
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不同的答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談收獲)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師:下面我們進行達標檢測
(生完成后)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來匯報自主學習的內容,其他同學拿出紅筆,同桌互換。
(小組匯報)
師:全對的同學請舉手,組員全對的獎勵一顆小印章。
師: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真棒,繼續努力,好,下課!
教后反思: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青島版六年級下冊第35—36頁的內容,本節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重點)。2、通過在探索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難點)。3、通過自主學習,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本節概念性的東西較多,學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義、項、內項、外項、內項的積、外項的積等等。因此對此類知識,我大膽放手,通過讓學生自學課本,讓學生講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備課前我查閱了有關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很多資料,并觀看了視頻,在研讀了課標及教學用書后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屬于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學:
一、找準知識銜接點,為新知做好鋪墊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后進行的,而“比’是上個學期學習的知識。根據我對學生的了解,大多數學生會把學過的不相關的知識忘到腦后,因此,通過課前口算練習和知識鏈接環節,不僅讓他們復習了比的定義,還對化簡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腦中閃動一下,為學習比例的意義打好鋪墊。因此學生在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時,學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學生利用導學案自學的能力,大膽放手。
課改鼓勵學生預習,大多數學生能認真預習,但也會有個別學困生,只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僅在書上畫一畫,留留痕跡而已。
三、從情境圖入手,豐富資源
從境景圖入手,主要是讓學生能通過現實情景體會比例的應用,運輸量和運輸次數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義的教學。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教學這節課時,我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然后舉例驗證,最后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積極性也很高。
五、練習由易到難
每個知識點都緊跟相應的習題,這樣可以及時鞏固新知,同時能發現學生掌握的情況。在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后,把12 : ( ) = ( ) : 5這個比例補充完整,告知學生有無數個比例,這樣能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根據一個乘法等式,寫出比例,鼓勵學生逆向思維,意在考察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新知。學生的表現也挺讓我驚喜的,學生的思維很靈動。
每一次的課,總會有一些優點,但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準確地處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才能開辟出一片新的綠地。以上是自己對本節課的一些反思,希望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比例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比例?誰能說說什么是比例?
2、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1)3:5 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問:下面每組中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把左邊的三角形按比例縮小后得到右邊的三角形。(單位:厘米)
(1)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數據寫出比例嗎?
(2)兩個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嗎?3:62:4
兩個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嗎?2:43:6
每個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嗎?3:26:4
每個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嗎?2:34:6
2、(1)學生自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就是比例的各個部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呢?請同學門自學課本第43頁。
(2)學生匯報: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板書)
3:6=2:4
外項內項內項外項
(2)學生交流:你能說出其他三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是多少嗎?
(3)寫成分數形式的比例,并說一說各比例外項和內項在哪里?
(4)比較:比例和比有什么區別?
3、(1)要求:觀察黑板上的四個比例式,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2)要求: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并討論它們存在什么關系?
以3∶6=2∶4為例,指名來說明.
內項積是:6×2=12
外項積是:3×4=12
6×2=3×4
4、再寫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樣的規律.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
那么這個規律可以表示為()
6、教師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課題:比例的基本性質
7、思考: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教師板書:交叉相乘積相等
8、提問: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么用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
2、比和比例除了在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方面不同,你認為它們在什么方面還有什么區別?
3、完成練習十/1、2、3、4
4、判斷:比例的兩個外項的積是1,兩個內項一定互為為倒數.()
5、根據4×9=12×3,寫出比例式。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作業: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5-30
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07-14
《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12-14
分數基本性質說課稿02-09
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03-03
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優秀03-28
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范文04-18
《反比例函數圖像和性質》說課稿07-06
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精選12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