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女兒的愛情啟蒙。意在告訴女兒生活中一個嚴肅而又不可回避的問題——什么是愛情,為了講清這個問題,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精心設計了一個故事。故事的本身并不費解,耐人尋味的是故事的背后寓意,讀懂了它的寓意,也就明白了作者對愛情的理解:真正的愛情遠遠高于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志。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忐忑、繁衍、一不黃土、怒不可遏”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學習體會運用小故事闡釋抽象道理的好處。
3.了解愛情的真諦,培養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對故事寓意的理解;理解作者對愛情的詮釋。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前一課我們學習了傅雷先生給他兒子的兩封信,我們知道了一個人在失敗與成功面前該如何面對;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位外國父親——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女兒的信中講了些什么。(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我們一定看這不少電影、電視劇,我們也一定喜歡不少流行歌曲。那么,其中也一定會有一些有關愛情的故事和內容,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呢?讓我們來看蘇霍姆林斯基的回答。——《致女兒的信》(板書文題、作者)
二、作者簡介
蘇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勛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勛章,主要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著作。從1948年直至逝世,他一直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入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預習檢測
(一).讀音:
忐忑(tǎntè)繁衍(yǎn)一懷黃土(p óu)怒不可遏(è)
(二)、作者寫這封信的緣由是什么?
十四歲的女兒問自己的父親:“爸爸,什么是愛情?”
(三)、實話實說,在這之前,有沒有想過“愛情”這個問題?想過這個問題,問過父母的舉手?你的父母是怎樣回答你的?如果沒問,試想假如你問了你的父母會怎樣答復你呢?
四、朗讀課文,交流研討
在信中,除了女兒,還有哪些人也問了這個問題或者在思考這個問題?(上帝、“我”、千百萬女性和每個男青年)他們分別得到了怎樣的答案?再文中圈畫出來。
(一)、討論上帝得到的答案:
預設:A、學生直接找到關鍵詞:美、力量、忠誠、心靈的追念。
教師引導:
1、找出童話里關于關鍵詞句的具體體現(三個畫面的描寫),朗讀。
2、分析三個畫面內在的聯系: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睛里都看到了“美和力量”,有什么區別嗎?他的態度如何呢?
第一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男女相愛的真摯情感。)
⑴那么這份“不理解的美”是指什么?(愛情。)為什么不可理解?(因為他從未見過。)
⑵他的態度如何?(勃然大怒)
⑶為什么會勃然大怒?
(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師明確:在上帝的眼里,人類只是他創造出來的一種生物,傳宗接代,繁衍子孫,與其他生物是一樣的。)
第二次:上帝第二次看見的有沒有變化?
⑴那是一種怎樣的美呀?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⑵解釋“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思考:為什么上帝眼里見到的美會是無與倫比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⑶那么這種“無與倫比的美”是什么呢?(忠誠。)
師明確:愛情就是忠誠!忠誠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哪怕過了五十年!
第三次:上帝第三次來了以后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有愛情好像似乎應該黯淡一些。但他看見了什么?(還是美。)
⑴美在那么上帝第三次所見到的“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是指什么呢?
(心靈的追念。)
⑵為什么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這與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經過五十年歲月的消磨,男的女的還是這么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第三次早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⑶面對這一現象,上帝象上兩次一樣發怒了嗎?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久久地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
⑷四人一組討論:上帝為什么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為什么他離去后,讓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愛的無法毀滅,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于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⑸上帝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神中讀到了“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著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
預設B
學生認為上帝沒有達到答案
教師引導:
⑴思考上帝的身份(創世主還有什么不理解的?)
⑵找出上帝三次視察人間時的不同感受,體會其中的區別及緣由(三個畫面)朗讀。
⑶體會上帝的“沉思”(看到了愛情的具體表現,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和力量)。上帝對愛情的認識并非他人直接給出,而是自己在視察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的。
⑷總結: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二)討論奶奶給“我”的答案
⑴、指名朗讀倒數第二段。指導朗讀的語氣。
⑵、結合將通話的環境背景,讀出奶奶這個答案的美麗詩意。奶奶盡管沒有給出愛情的定義,但是對愛情的美和力量充滿了贊美。
(三)討論“我”給“女兒”的答案
⑴父親的答案。齊讀結尾段。
⑵、如何理解這段話?
真正的愛情遠遠高于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志。
師明確:父親并沒有給出愛情的定義,而是對女兒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女兒能夠懂得人生的幸福在于成為有智慧的人。
(四)討論“千百萬女性和每個男青年”思考的答案
小結:愛情是難以定義的,各有各的理。每個人的愛情都各有各的特點。但是他們都應該具有生活的智慧。
五、深化小結
1、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2、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愛情觀的?
3、一位詩人說,愛情是一種“意念”
一位科學家說,愛情是“無盡的思念”
一位思想家說,愛情是“相攜一生”
一位普通人說,愛情是“一輩子對你好”
一位作家通過童話中的人物對話告訴我們,
愛情是
六、質疑研討
1、“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
“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講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獲,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2、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這一句包含了人生交往中,哲理的話語,就本文而言,在異性或愛人之間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機警,才可以和諧相處、共創幸福。
七、課外拓展
你知道哪些有關“愛情”的傳說故事、電影、詩歌?
八、結束語
聽《最浪漫的事》,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早戀不屬于我們。
短短的一節課怎能說得明白愛情,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力量,你可以讀一讀白朗寧夫人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忠誠,你可以聽一聽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愛情的高貴,你一定要讀一讀《簡愛》……你還要讀一讀《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飄》……你就會更深刻地了解愛情!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這個火辣辣的詞,撞擊著每個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鑒于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查找關于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的介紹,了解有關書信的寫法;
2、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追夢》《亂世佳人》等等。
二、導入新課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更是那樣的驚心動魄。“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
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許正困擾著你,是呀,人間有情,紅塵有愛,這令人魂牽夢繞的情絲正等著你成長!但是,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
到底什么是愛情?今天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一文中得到啟示。
三、新課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媒體輔助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是(國籍),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國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勛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勛章,多枚烏申斯基獎章和馬卡連柯獎章。不少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有影響的學術團體,紛紛邀請他出國講學。1968年他再次當選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p年9月被選為全蘇教師代表大會代表并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人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課文內容研討:
門面對女兒的問題,作者沒有輕下結論,他是怎樣解釋“什么是愛情”的?作者到底認為什么是愛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2)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的含義?
(4)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里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后,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撿撿,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
課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什么是愛情這個大問題。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類歷久常新的話題,對于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學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釋。)
3.積累:愛情是這樣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準備好的資料(教師也準備一些)。
青少年時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這一時期需要積蓄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東西,其中包括為人類明智而勇敢的愛所創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愛情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堅持終生。珍惜它、愛護和發揚它直到生命結束,使之成為專一不二忠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錯誤和遭到失望。我把愛情稱之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人類真正的愛。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
----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
那種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們升華并賦予我們力量的愛情,才能算是一種高尚的熱情;而使我們自私自利,膽小怯弱,使我們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為的愛情,應該算是一種邪惡的熱情。法國作家喬治?桑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的狹小,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為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戲。
----德國詩人、劇作家席勒
愛情不會因為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為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人靈魂,溫暖著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英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艾迪生
愛情是一片熾熱狂迷的癡心,一團無法撲滅的烈火,一種永不滿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悅,一陣如癡如醉的瘋狂,一種沒有安寧的勞苦和沒有勞苦的安寧。
----英國學者理查?德?弗尼維爾
四、拓展延伸
愛情,不同時期被賦予不同的內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愛情的真諦,我們再讀下面一篇文章。
三個故事
很復雜,其實也很簡單。
愛情是什么?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凄美:在醫院病房的一隅,躺著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間彌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蒼老的手伸給濁淚漣漣的老妻,感謝他半個世紀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黃泉之路了,為了報答他的真情,也為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告訴她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沒等他把這個秘密說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輕輕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說:
“我不需要聽什么愛的秘密,在我看來,最大的愛的秘密就是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識、相愛,手牽著手一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丈夫感動得涌出了熱淚,最后帶著那永遠的秘密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打開。結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注定要滅亡。水庫打開,哭叫之聲不絕于耳。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著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朋友講的第三個故事是一家電視臺的綜藝游戲節目——摸手認妻。這個游戲由6對夫妻參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讓他們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從而摸出自己的妻子。
前3位都模錯了,惹得現場觀眾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場了,主持人依然是一絲不茍地將那位男士雙眼蒙上,接著原地轉了三圈,同時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調了一下位置,過后攙著那位男士來到一字排開的六位女士面前說:開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時間,對身邊的主持人說這不是我的妻子,接著摸第二位女士,當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時間稍長一點,大概有十來
秒時間,他對主持人說:“她是我妻子。”說后,主持人將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紗布去掉,這期間,現場的觀眾已經向這位男士報以熱烈的掌聲了。無疑這位男士猜對了。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問那位男士:“你摸得這么準,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對著話筒,鄭重其事地說:“沒有什么秘密,我憑的是手感,是結婚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手感。”這時畫面上出現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臉,此時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熱淚滾滾。
“愛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這就是愛情。”
朋友最后說道。
四、討論分析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向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五、課堂總結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3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來為詩人們競相傳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愛情枝蔓逐漸向低齡化發展,于是學生的早戀現象成為大人們密切關注的問題。老師將它視為瘟疫,家長視其為毒瘤,學生們對這種朦朧的感情也遮遮掩掩。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正視這種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成為教育家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正基于此編者用心良苦的將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選如了九年級語文課本,由此搭建了一個開放而正規的教育平臺,與教師一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努力,去解封那禁閉的心靈之窗,綻放那燦爛的愛情玫瑰。
課文分析:本文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愛情教育論著中最富有文學色彩的篇章。它不僅是作者寫給14歲女兒的一封信,更是一位教育家父親對花季中的少男少女的諄諄教誨。初中生正值青春時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但還未必懂得真正的愛情,因此本文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懂得愛情的真諦。
教學思路: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教者卻只是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針對這篇自讀課文,設計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提倡學生用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在情感態度的教學上,尊重學生的獨特的個性感受,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建立正確愛情觀,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目標:
1、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 、對學生進行愛情教育,讓其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教學設計:
一、 激趣導入:
老師:上課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以故事形式激趣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里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后,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撿撿,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同學們,聽完了這個小故事,你對愛情的真諦有哪些領悟,哪位同學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
學生:愛情就是從一而衷。
學生:愛情就是生死相許,永不厭棄。
(有的學生開始偷偷的笑)
老師:看來咱們同學對愛情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到底愛情是什么呢,學完了今天的課文,或許你會有新的領悟。(板書課題)
二、朗讀,感知,探究
(這一過程設計了三讀課文,分別是:瀏覽感知,精讀探究,研讀賞析)
1,瀏覽感知。(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然后復述故事情節,理清文章脈絡。)
[瀏覽加復述故事情節的設計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次加深印象,把握了重點:本文寫了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在人的眼神里讀到了三種東西——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并引導學生體會三者之間的聯系。]
2,精讀探究。(學生再次細讀課文,讓其自己發現本文的與眾不同之處,即寫作特色,并引導他們問一下為什么這樣寫。)
學生:本文是以書信的形式行文的。這樣可以斟酌字句,
言更周密,感情更深刻。
學生:本文是以插敘的方法,講了一個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解釋了什么是愛情,突出了主旨的。
學生:文章開頭提出問題,結尾總結回答問題,這樣可以前后照應。
( 學生回答過程中往往并不全面,再給予肯定的同時,引導他們問一下為什么)
學生:我認為以故事的形式解釋愛情,更加的形象生動,更利于理解。
學生:還有,這樣可以使文章層層推進,起伏有致。
學生;我認為首尾照應可以是文章完整而且主題突出。
……………
[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設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敢于說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的在予以點評肯定引導。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又使他們獲得了成就感,從而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研讀賞析。(引導學生有重點的研讀劃出并摘抄下自己喜歡的語句了段落或是自己認為的名言警句,并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我喜歡“愛情,它高于上帝,這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這句話,因為他把人類美好的愛情置于了上帝之上,這是對愛情由衷的贊美。
學生:老師我特別喜歡第21自然段,因為他描寫的雖然很悲涼,但卻顯示了一種生死相依的愛情,這是偉大的。
學生;老師,我不太理解“做一個幸福的人, 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時候。”這句話。難道沒有智慧就沒有幸福嗎?
(課堂教學情況多變,在欣賞學生的見解時,有人突然質疑,雖然打亂了原有的秩序但卻顯示了學生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應予以肯定和鼓勵,并借此反饋給其他同學,這樣問題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精神。)
老師:問題提的很好,咱們同學勇氣可佳,到底愛情和智慧有怎樣的關系呢?哪位同學可以幫忙解決一下?
學生: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有有理智,會思考,才會得到幸福。
學生:我認為人只有理智的對待愛情,負起應負的責任才會成為幸福的人。這里的“智慧”指的是理智與責任。
老師;是啊,在異性或愛人之間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機警才可以和諧相處。還有同學有不懂的地方嗎,咱們可以拿出來共同商量。
…………
[ 在分析鑒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另外,這一節的小插曲將整個的課堂引向學生的質疑探究和自主合作,使課堂生動而連貫。]
[ 這一環節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填鴨式的教學,而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
輔以師生互動,在輕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積極動腦動手,敢于質疑并自己解決了問題,從而獲得了自己的個性體驗和成就感,信心大增,積極性逐漸高漲,教師也應趁熱打鐵]
三、課堂拓展,各抒己見。
老師:同學們說的很好,人之所以區別與動物就是因為人是有智慧有理智的,人類的愛情不僅是種族生命力的紐帶,更是一種神圣的責任,一種對愛人忠誠,使其的到幸福的責任。那我們青少年能否嘗試愛情呢 ?(問題一出有同學又開始竊笑)
(問題非常尖銳,而且由于長久以來社會主流輿論的錯誤導向,很多同學只是竊笑,沒人敢于舉手回答,課堂氣氛立即變的很微妙。…………
一分鐘后,突然后面一位同學大膽的舉起了手。)
學生:老師,我認為早戀無罪。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處在心理發育的快速時期,迫切的需要外界尤其來自異性的肯定。這是一種生理上的正常反映,所以沒有什么可害羞的,更不值得大人們勞師動眾的進行偵察。我最反感的就是媽媽偷翻我的日記。
(學生的回答大膽而叛逆,頓時班里炸開了鍋。此時我預感到一場暴風雨的到來。于是,適時的將課堂放開,讓學生去討論,幾分鐘后……)
學生:老師我也有同感,我媽也天天象監視特務一樣的監視我,雖然我一點情況也沒有。
(頓時,底下有許多同學小聲討論應和。但同時另一位同學挺身而出。)
學生:我認為早戀對我們有害,很多同學因為早戀,過分的注重打扮,而荒廢了學業。早戀就是個青蘋果,又澀又酸。要不然,大人們也不會那么膽戰心驚的,恐怕我們嘗到。
學生:我認為早戀無可厚非,它并非一定對我們有害。只看我們怎樣對待,我們可以把它變成一種動力,兩人互相激勵,它就會使人成功,我們還可以把它升華成友情,或是將它儲藏,以便在適合的時候把它變成最甘醇的美酒。
…………
[這一環節學生對課文已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迸發出自己迷人的思維火花,張揚了自我的個性,見證了自我的成長,同時又指出了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帶動整個課堂氣氛走向高潮。]
四、積累運用與反饋。
老師:說的太好了,咱們同學不僅情感豐富而且語言也很優美,觀點更是獨特。既然我們對愛情的理解那么深刻,那么就讓我們每人寫一到兩句關于自己的愛情的宣言,將它記載在我們班級的語錄中,和同學們一同學習借鑒。
(學生按順序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寫下了自己的宣言,語句有長有短,字體有大有小,橫七豎八,顏色各異,形成了一期生動的黑板報。)
[ 此項設計在于進行課堂的鞏固與積累,同時也是對寫作的練習。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樹立自己正確的愛情觀。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警示和鼓勵]
教后反思: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應建立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而本文,涉及的是中學生特別敏感的話題,所以在師生合作之前得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針對本課的特點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既尊重了他們的個性體驗,又使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端正了態度,獲得了警示和成就感。學生也從一開始的偷笑,羞羞答答到后來的侃侃而談。整個過程充分證明了語文“潤物細無聲”的魅力,作為一個一線教育者我因此為語文而感動,為新教改而歡呼!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4
內容預覽: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歌德說過: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可以說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種活動,一種體驗。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鑒于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安排:
學習目標:
1、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
學生處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
課前準備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剎那間、迷惑不解、勃然大怒、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曙光、佇立凝視、繁殖
2、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亂世佳人》等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
同學們已滿十四歲了,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說過什么是愛情嗎?
你們能否試著回答什么是愛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義,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愛情?(過渡到課文)
通過預習,你們已經閱讀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什么?(復述課文內容)
2、簡介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傳蘇維埃人道主義教育學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動的教育實例,在一些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他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勛章和稱號。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入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閱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
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A、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志,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并給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附板書2)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3)、促使那一對男女(后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么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么?
(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
(三)欣賞名人名言
愛情是這樣的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說的呢?
多媒體出示: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才是高尚的
蘇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狹小的,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戲。
席勒
(四)朗誦愛情詩詞
欣賞完了名人的愛情觀,讓我們回顧一下初中階段所學的愛情詩歌
多媒體出示,伴隨著輕音樂,學生齊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的人憔悴。
歐陽修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元稹
漢樂府·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棱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五)討論早戀現象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向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老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小結:早戀如同一枚青橄欖,品嘗到的只是苦澀,要想收獲甜美,那就等著成熟的時候再品嘗。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業乃至雄厚的經濟作為基石,才能達到美好圣潔的愛情殿堂。
(六)小結: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七)、拓展活動
同學們,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根據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說說什么是愛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隨筆,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情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曲)
無論哪個時代,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新鮮的話題。歌德曾說過:“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正處花季年齡的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么是愛情?當我們遇到這個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或許我們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中得到些啟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積累詞語:
繁衍忐忑迷惑不解無與倫比怒不可遏
曙光剎那間勃然大怒佇立凝視化為烏有
2、用一個詞語說出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學生交流:感動、震撼等。
師:如果細讀課文的話,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再讀課文,思考體驗
1、文中的“我”(父親)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問題,而是說到了祖母瑪麗婭給少年的“我”講的故事。跳讀這部分內容,思考: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讀出主要信息)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人-住宅-田地
3、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這句話在文中三次出現,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那么上帝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明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4、五十多年中不變的是什么?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么?
提示:美和力量,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用文中的四字詞語概括。
明確: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模仿朗讀)-佇立凝視。
6、齊讀:上帝第三次反映的語句,討論:上帝為什么沒有繼續發怒,而是“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呢?
提示:愛情高于上帝,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后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品味語言:課后練習二或點評自己欣賞的語句。
四、遷移探究,情感升華
作者在另一封給女兒的信中談到自己對愛情的`認識:“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應該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嚴肅的,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幸福。”教師出示一份案例,請同學們談談打算怎樣度過這段情感萌動的青春時期?
案例分析:這是真正的愛情嗎。
某中學一女生在宿舍告訴舍友,她特別喜歡一同班男同學,這次是真的喜歡,和前幾次說的那幾個截然不同。因為她總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學習就是想要見到他。后來她主動給他寫紙條,他倆常常單獨出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為此,她成績下降,上課神情恍惚,和同學相處情緒也很不穩定。老師家長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來,家長讓她轉學了。他們再沒聯系。
學生針對案例暢所欲言,談對中學生早戀的認識,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懂得現在不是戀愛的季節,品嘗的只有苦澀。追求應有的愛,那是一種理智;放棄不應有的愛,那是一種輕松。
師:什么是真正的愛情?現在請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你對愛情的理解。
小結:老師今天從同學們中了解了許多愛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成熟的愛情并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五、布置作業
A類:積累有關愛情的古詩句或名言警句,積累佳句。
B類: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
忠誠
心靈的追念
美—力量
8致女兒的信目錄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完成字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曾有一位哲人說過,在孩子沒學會勞動前,先教會他勞動;在孩子沒有涉及愛情前,先告訴他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孩子只有了解了愛情,知道愛是理性與智慧的選擇,他們才不會為了好奇,過早地盲目追尋愛情。那么到底愛情是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蘇霍姆林斯基在信中給女兒所作的對于愛情詩意的回答吧。
二、檢查預習(先由各組組長訂正答案進行一對一互批,然后組長反饋預習完成情況)
1.了解掌握作家作品常識
《致女兒的信》,作者(1918——1970)是(國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出生于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后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并獲兩枚列寧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
他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
2.注音并解釋詞語
忐忑()一抔()佇立()
宿愿()繁衍()怒不可遏()
無與倫比:
勃然大怒:
3.積累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三、出示學習目標
四、感知愛情
1.這篇文章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同學們讀了一遍以后你們第一個感覺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大家不妨談談。(學生發言)
2.那么我有一個問題,你們可要實話實說――14歲的你們有沒有想過愛情?放心,老師不會問你具體是怎么想愛情的。(舉手示意)
奧,多數人想過(或許心里多數偷偷想過吧),那當老師布置大家在課前問父母“愛情是什么”的時候,父母是怎樣說的?(學生發言)
剛才幾位同學的父母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回答相比還是有有區別的,比如,第一,在表述形式上,你們家長都給你們講道理,而蘇霍姆林斯基是用講童話的形式。第二,你們父母都講每人的愛情不一樣,但是既然是都是愛情就有共同的特點,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講的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情感。現在我們看看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講愛情的。
五、品讀愛情
下面同學們把課文快速看一下,把你喜歡,欣賞的語句勾出來,或者不懂的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交流感想,或者提出問題,老師一會兒也給同學們談談我的體會。”
【溫馨提示: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個句子一個詞,最能打動你的……】小組交流進行發言
六、領悟愛情
我為你們的精彩而感動,為你們對情感有這樣深刻的感受而感動。
1.現在請你們回顧一下,就在我們身邊、校園里出現的那欲遮還掩的雙雙身影,你們覺得那是真的愛情嗎?(交流談談對早戀的看法)
這是個敏感的話題,我不便多加展開,只有想告訴那些心中有些困惑的同學,在青春的季節,有情感的萌動是正常現象,老師當年也曾遭遇到類似的激情,尤其在我們那時候,校園近似于封閉,男女生連話都不敢講,因此,當四目相接的剎那,我們便以為看到了愛情,為對方對自己的注意和重視,為對方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而暗自高興,其實那是因為朦朧所以神秘、純美。今天,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們,那不是愛情。送給你們一句話“愛情是一朵美麗的浪花,然而你生命的航船卻要繞開它,因為你稚嫩的雙槳還載不動如此神圣的職責。”因此,如果你正遭遇到什么狀況,請你什么都不要做,將一切交給時間。
2.現在,我們就不妨來談談你們父母的情感,在經歷了多少風雨之后,來看看愛情+時間等于什么,請幾個同學來講述你所感受的父母的愛情。(配樂:最浪漫的事)
3.從大家的發言中,我可以感受到同學們對情感思考的成熟,我想,課上到這里大家一定對愛情有了更深的領悟,那現在請你根據自己的理解,以你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對愛情的箴言。(配樂朗讀展示并贈送給同學)
七、小結
老師今天從同學們中了解了許多愛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成熟的愛情并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因此,孩子們,老師等待你們一天天長大,等待再過若干年,你們也會迎來自己的愛情,迎來自己的家庭,并有自己的孩子,說不定老師還會教你們的孩子;到了那一天,老師會從你們孩子身上看到你們的影子!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這樣的人生多么富有詩意!但是,只有真正懂愛情的人,才會擁有這樣詩意人生!”
八、作業
1.推薦閱讀作好讀書筆記的好詞好句精彩語段的摘抄,重點書寫自己的閱讀感受。
2.寫好這節課的課后反思及其收獲作為這周的周記。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7
【特殊教學背景】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選用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與文化巨人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文壇泰斗雨果的《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著名學者傅雷的家書(節選)一起構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題單元,編者意圖在于通過對名家作品的品讀,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使學生對人生、事業、愛情、藝術等問題有逐漸深入的領悟與思考。毫無疑問,《致女兒的信》“承擔”了這系列思想風采中的愛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題深刻。文章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愛情是一種生命體驗,“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就是告訴我們只有積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實地為愛下一個定義,這無疑為指導學生正確對待“早戀”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寫法獨特。書信對“愛情是什么”沒有作枯燥的理論上的闡述,而是以一個童話故事為基本框架,通過上帝三次視察人間詮釋了愛的偉大:愛情的力量征服了無所不能的上帝,人類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為書信體,文章有很多細膩的抒情與描寫。行文意味深長而又文采斐然。
教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風險”。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各種傳媒對愛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們對愛情的好奇與瑕想,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初涉“愛河”,蘇霍姆林斯基對年輕人的“不設防”和寬容稍有不遜便會演變成“鼓吹”與“教唆”。
教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難度。本文是篇思想、藝術價值都很高的經典美文,愛情又是學生較為敏感的話題,就主題糾纏過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愛情”為主題的班會課,而忽視它的語言特質和藝術價值。
【創新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致女兒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卻淺顯易懂,可以一個課時學完。依據韓軍老師“新語文教育”的課堂理念,每堂課直奔語言,把握幾個要點就行。
本人選擇了三點作為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忐忑、繁衍、化為烏有、無與倫比、一抔黃土、怒不可遏”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體悟細節,學會運用細節描寫進行表達。
3、品味語言,感受作者語言的哲思(對愛情的獨特詮釋),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
為避免“主題至上”對語言特質的干擾,我確定了以“說聽讀寫”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加上課前的音樂欣賞,共分為五個教學板塊:
1、賞愛情名曲:
課前十分鐘播放揚琴名曲《梁祝》。
2、抒(說)愛情見解:
學生略講梁祝愛情故事,引出課題,并就自己的理解談談什么是愛情。
3、聽愛情故事:
以“自身經歷”(教師本人化身為蘇霍姆林斯基)演繹《致女兒的信》中的故事,并隨著教師的“講”、“演”顯示教學目標中要求積累的詞語。
4、讀愛情經典:
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歸納主題,領悟細節,并進行細節寫作訓練。
5、寫愛情體悟:
賞析哲理語句,升華文章主旨;寫作訓練,進行內化:以蘇霍姆林斯基女兒的身份給蘇霍姆林斯基寫一封回信。
三、教學機智的運用
1、“美文美講”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進入文本前,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課文故事。這種機智的運用脫胎于韓軍“新語文教育”課堂理念的“美讀吟誦”。韓軍認為文字是有體溫、有生命、有動感的,傳達文字生命動感的最好辦法是誦讀,這更切合“讀圖時代”的學生心理:學生對聲音和圖像的敏感遠甚于文字。“美講”就是“美讀”的一種變式。800字的文章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略顯冗長,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學生在聽到美妙的故事后,更有興致研讀文本。
2、“體態解詞”提升積累效率:
本課設計在積累語言方面另辟蹊徑,運用了“體態解詞”的教學機智,即教師講故事時,根據語境配以體態語言突出并同步用多媒體顯示本課要求學生掌握、積累的詞語。這樣做能是使學生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詞的含義與用法,從而提高語言積累效率。
3、“故意出錯”突出主題思想:
本文從多方面提示了愛情的真諦。更應對當今中學生要突出的觀念是:愛情要靠一輩子的忠誠來維系,而不是一時的沖動!課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后第二次來到人間見證愛情就說明了這點。我在講故事時(學生未進入文本時),故意把五十年錯講為十年。學生在進入文本時很快發現了這個錯誤,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設計(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為什么愛情要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見證?這樣,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便更為深刻。
【精彩教學片斷】
一、片斷一
師:老師的故事講得好,還是作者的故事寫得好?
生:老師講得好,富于變化的語調使故事引人入勝;同時還配有手勢輔助,很形象。
生:作者寫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詩情畫意的畫面。
師:其實,老師講得不夠好,同學們的評價太高了。老師講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夠細致,如老師講到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看到這對男女(前二次)和他們的后代(后一次)時的情形,只用了簡單的一句話:他們幸福地生活著。作者卻描述了三個生動感人的畫面。我們現在把這些動人的畫面找出來讀一讀。
生:(朗讀。)
那正是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他看到窩棚旁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們旁邊放著一只搖籃,搖籃里躺著。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里一片見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老頭兒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時而望望紅艷艷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色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師:誰能說說這三個畫面感人的地方到底體現在哪里?
生:它描述的生活場景很美,如第一個畫面中的“成熟的谷物”、“熟睡的嬰兒”……這些畫面色彩明麗,氣氛祥和,仿佛把我們帶到了古樸的鄉村。
生:它表現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這句話在三個畫面中都有出現,刻畫出了兩個人心靈默契、無聲勝有聲的情感交流世界……
師: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畫面呢?
生:有。中秋節我們一家團聚在一起燒烤、賞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師: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場景的確感人。老師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現在,老師再跟你們欣賞幾個幸福的畫面。
(投影顯示圖片一)這是電影《坦塔尼克號》的劇照:男女主人公張開雙臂迎風而立……(依次出示圖片二、三)。
師:這些畫面和我們同學開始描述的場景一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能不能象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用文字表達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學生寫作,教師巡回指導)
(5分鐘后)師:現在,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聲情并茂地讀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畫面。
生:一個幽靜的小院里,有一個小涼棚,這小涼棚似乎專為等候一對老人而設。看,他們又來了,相互攙扶著來到涼棚下,頭頂是幾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上的小鳥在歡快在唱著歌,他們就這樣相擁著聆聽這動人的歌聲。有時他們又相互凝視著,捋捋彼此的白發,臉上蕩漾著淺淺的笑……
生:……
二、片斷二
師:老師講故事之前,認為我的女兒心智不夠成熟,課文里與“心智”這個詞相近的詞是什么?請找出有這個詞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生:(朗讀)“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
師:從這兩句話里你能知道蘇霍姆林斯基對“早戀”持什么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你怎樣理解“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
生甲:蘇霍姆林斯基是支持“早戀”的,他把愛情寫得那么美好。“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戀愛了,我們現在不是個個挺聰明的嗎?(學生笑)我想……,他是支持的……
生乙:錯。蘇霍姆林斯基應是反對的。他跟老師一樣認為自己的女兒不夠成熟。“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就說明了他的觀點:他認為自己的女兒還沒有成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愛情的幸福。
師:我支持生乙的觀點。那么,生甲把這句話里的“智慧”理解成“聰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種理解更接近于作者的本意?誰能就一就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有智慧的人”到底應該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學生分小組議論。)
生(小組代表):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有智慧的人”應指成熟的人。作者說: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從這句話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們小組討論的結論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獨立,經濟能自主,才能是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有生活本事的人。而這些只有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擁有!(掌聲)
……
師:我們來做個設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可能是戀愛了,她心中有一個心儀的“白馬王子”或是有一個男孩在追她(學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問她父親愛情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的。收到父親這封信后,她明白了什么?她會怎樣對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認識到愛情是要靠一輩子的忠誠來維系的,而不是一時的沖動。
生:她認識到愛的精神力量遠甚于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認識到她還沒有成為一個智慧的人,她不能戀愛,她會拒絕那個男孩(學生笑)。
……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們也能正確理解愛情,當我們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后,我們會擁有自己圓滿幸福的愛情。
【深度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設計我先后在九、八年級的兩個班級作了實踐。教九年級時只有這個設計的雛形,感覺不錯,便有了更完美的設想,并精心制作了課件,在八年級班的教學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級學生沒有教材不知道上課的內容也為很多教學機智的運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級學生剛好是蘇霍姆林斯基寫這封信時他女兒的年齡──十四歲,接受這樣的教育也正合適):學生有些心靈上的收獲,語言訓練上也較到位。這堂課的設計完全來源于自己的獨創,事先沒有查閱任何有關的教學設計。后來上網查找有關資料,才知道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招牌”展示,竟暗自慶幸事先沒有理解更多的教學設計資料,也就沒有受他人的影響,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設計和操作上的不足,這堂課也給自己帶來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學目標設計沒注重學科思維訓練:
本堂課安排了二次說話訓練:進入文本前讓學生談談對愛情的粗淺認識,學習課文后讓學生結合文章哲理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對愛情的認識。第一次因學生缺乏心理暗示,學生參與度不夠;第二次因把握了文本,學生有自己獨到的思維和見解(見教學片斷二)。
教后我想,這堂課在設計時應有一個說話訓練的目標,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力爭做到有條理、有依據。雖然這一目標在課堂“生成”時達成了,但由于教師事先缺乏“預設”,沒有給足充分的時間,沒有達到思維訓練的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對每一篇文章我們可針對文本的特色,著重于聽說讀寫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2、“美文美講”對教師個人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美文美講”在教者的教學活動中不是第一次嘗試,但因為這次有了理論支撐(不久前聽了韓軍老師有關“美讀吟誦”的講座,并聽了他誦讀《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對課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個人情感。課堂氛圍有了不小的改觀,激發了學生挖掘文本美的興趣,但由于教者水平所限,沒達到應有效果,不失為一個遺憾。
新的語文課堂要求語文教師能讀、能講、能演,這就在個人素質修為上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課堂資源引用要貼近學生興趣與愛好:
本堂課為了營造課堂氣氛、提前介入課文主題,在課前安排了學生欣賞揚琴名曲《梁祝》。課堂導入時問學生這首曲子的名稱,全班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事后有些感慨:經典國樂在青少年中的市場已完全被流行音樂侵占。國樂經典教育是個社會風尚問題,這是個更深層次的教育話題。留給我們語文教師的思索是:我們在引用課堂資源時不能依據自己的教育背景想當然地選擇,而要更多的研究學生實際,選擇貼近學生實際興趣愛好的資源,比如這堂課的背景音樂,在學生熟知的流行音樂中也有很多主題健康的愛情歌曲可供選擇。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熟悉神話故事的情節,能夠體會其內涵。
2、理解作家以講述神話故事代替正式說教的用意,樹立正確愛情觀。
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故事,理解愛情的深意。
2、討論法、質疑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能夠體會到人間的真情至性。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諦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讀懂神話故事,理解“愛情”“忠誠”“心靈”追念三者的關系
難點:理解愛情的甜蜜,美好,理智,慎重的關系。
教學突破:
設置環境,引導閱讀,合理想象,寫自己的愛情宣言。
教學準備:
朗讀錄音、相關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對課文的學習
1、談話:同學們,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永遠演繹著動人的愛情故事。大作家歌德曾說過:“哪個少年不多情,那個少女不懷春”。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愛情既產生沖動,又懵懵懂懂。這個時期我們的父母應給孩子以教育,告訴他們“什么是愛情”,應該怎樣對待“愛情”。下面老師要做一個調查,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對自己說過愛情這個話題了嗎?(學生自由回答)
2、導入:從剛才的調查來看很不樂觀,大多數同學的家長可能由于思想保守,對這一話題過于敏感,而忽視對孩子進行這一方面的教育。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希望能為各位同學的家長補上這一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內容
1、正音正字
忐忑(tǎn tè)繁衍(yǎn)一抔黃土(póu)怒不可遏(è)
詞義:忐忑:心神不定。
怒不可遏:遏,阻止,禁止。憤怒到極點
2、小黑板出示問題,要求學生閱讀回答:
①這是一封父親寫給女兒的信,父親回答女兒提出的什么問題?
②作者采用什么方式給女兒解釋愛情的?
③為什么不直接講道理?
學生閱讀、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依據課文內容回答,明確:
①父親回答女兒提出的問題是“什么是愛情?”
②作者采用講故事方式給女兒解釋愛情的。
③以講故事的方式,生動、形象,易于接受。避免呆板的說教。
3、作者以美麗的神話故事來給女兒詮釋愛情。請說說閱讀的感受是什么?(要求:可以涉及主題,故事內容,寫作手法,精彩句段)
教師準備(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
①女兒敢向父親問“什么是愛情?”
②采用書信的形式,以神話故事來詮釋愛情真諦,生動,形象,避免了枯燥的說教,以親身經歷,也可以拉近和女兒的距離。
③談論愛情并不可恥,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④明白愛情是彼此忠誠,是相互間永久的心靈追念。
⑤是上帝三次發怒,和大天使三次來到人間,并以衰老、死亡來威脅人類,考驗人類的愛情,但最后被人類的.真正的愛情所感動。
三、精讀課文、質疑探究
1、學生自由誦讀全文,質疑探究: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想一想,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提示;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神中讀到了“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有著緊密的關系: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著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2、根據上述,概括全文的主旨: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做歸納:
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男女間彼此經歷時間考驗的忠誠和相互間跨越生命空間的心靈永久的追念。
3、要求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和段落。并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
教師準備(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
1、“愛情高于上帝,這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表達出作者對愛情由衷贊美。
2、喜歡21段——描寫很悲涼,但卻顯示出一種生死相依的愛情這是偉大的。
3、“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使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里的智慧,可理解為“理智”和“責任”。
教師做總結:
大家說的很好,對句子的理解也很深刻。都能以正確的態度來理解和對待愛情。
四、課外拓展
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允許學生各抒己見:
1、問:人之所以能區別于動物,就是因為人有智慧有理智,懂得對愛情的忠誠,那么我們初中生能不能談戀愛,嘗試愛情的滋味呢?老師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教師準備:
(1)不能早戀,影響……
(2)認為早戀無罪……
教師總結:同學們各抒己見,說的太好了。說明我們同學善于思考,有獨特的見解。大多數同學認為早戀是酸澀的,影響學習。因此,我們還是應把精力放到學習上。
2、寫自己的愛情宣言。
針對中學生愛情狀況以及上述大多數同學的觀點寫出發自我們每個人內心的自己的愛情宣言。如愿意,可以和同學交流、分享。
教師準備:
(1)愛情是兩顆心靈之間碰撞時所產生的火花,充滿激情;但是火焰太高會把兩顆心都燒焦的。———楊老師
(2)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理的主宰。——蘇(霍姆林斯基)老師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了解了愛情的真正含義,老師希望大家都能擁有美好的愛情,但不是現在,而是將來。現在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忠實的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樣將來有了知識,又有了健全的人格,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美好的愛情。
六、作業:熟讀課文,思考完成課后練習。
七、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永恒的話題。
是愛情是忠誠、心靈的追念。三位一體的。
什么真正的愛情:是男女間彼此經歷時間的考驗和
相互間跨越生命空間的心靈的永久追念。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對女兒情感真摯的一封信。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愛情的話題,是青春期教育中一個敏感的話題。“談情色變”困擾著許多教育者和家長。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首先用“美好”給“愛情”定位。避免把這個話題當做洪水猛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做充分閱讀,又引導他們從神話故事中去領會愛情的真諦。領會幸福的真諦。并緊扣話題,讓學生認識到:真正的愛情需要時間和困境去考驗,是男女之間經歷時間考驗的忠誠和相互間跨越生命空間的心靈的永久追念。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過程中要多注意調動學生參與閱讀、討論、交流的積極性。讓他們放棄羞澀,大膽暢言,在理解的基礎上發表自己對“早戀”的態度,并以寫自己的愛情宣言的形式,來端正學生的愛情價值觀。
注意本文不可只做粗略的閱讀,應為家長補上這一課。本節課在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上做的還不夠,課堂還有些沉悶。待改進。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9
【實用教案】
〖創意說明〗
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說、讀、唱、背、品、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搜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和互相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升學生對愛情的崇高的審美認知。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按以下要求積累:
1、中外著名愛情詩──會朗誦。
2、中外著名愛情歌曲──會唱。
3、經典愛情名言──會背誦。
4、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會朗誦精美片段。
5、歷史上真實動人的愛情故事──會講述。
6、關于愛情的經典小說──會品味。
二、閱讀文本,說理解的話
1、由作者簡介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后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并獲兩枚列寧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
2、閱讀課文,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蘇霍姆林斯基在寫給女兒的信中回答女兒提出的“什么是愛情”的問題)
3、重點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情節,說說上帝從人的眼神里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想一想,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神里讀到了“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三者有著緊密的聯系: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著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4、結合課文,說理解的話:愛情是什么?(真正的愛情不僅僅是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性愛,更主要是超越性愛的“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才是真愛)
三、交流、展示積累的成果
1、每個小組選派兩名代表,準備展示成果。以愛情詩歌示例,一個學生動情的朗誦,完畢,另一個學生結合歌曲說理解的話:愛情是什么?
2、代表激展示,教師點評。
四、敏感話題大討論
話題:早戀是中學生很敏感的話題。有人說,早戀就像那蘋果枝頭青澀的果實,不是果實成熟的季節,千萬不要急于摘取。如何看待中學生早戀現象?請暢所欲言。
五、寫寫父母的愛情
話題:通過細小的情節,展現你眼中的父母的愛情。
【備選創意】
〖創意說明〗
創設多種情境,理解愛情含義;通過理性思維,領悟愛情真諦。
〖教學步驟〗
一、激導入課文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神秘、最溫馨、最浪漫的一種情感。可以說,正是有了愛情的滋潤,人類才得以延續,生命才富有色彩。少男少女,情竇初開,更是對愛情充滿了最浪漫的`想象和憧憬。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呢?請聽一位父親對他十四歲的女兒的講述吧,聽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二、聽故事,理解愛情的含義
將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語段劃分為三個層次,分三次進行朗讀錄音播放,每聽完一層后,讓學生結合所聽的,說說愛情的含義是什么。
三、尋難句,悟句子的含義
1、怎樣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主宰”?
2、為什么說“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3、怎樣理解“從人本身來說,只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四、觀看影片《泰坦尼克號》精彩片斷,說說愛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難點】:理解“愛情”的真正涵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朗讀:(故事中,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睛里讀到了哪三種東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現?)找三組同學分角色分別朗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段落,其他同學把有關答案做上記號。
三、新課講授: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明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后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么?
明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明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明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明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后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四、案例分析:這是真正的愛情嗎?
某中學一女生在宿舍告訴舍友,她特別喜歡一同班男同學,這次是真的喜歡,和前幾次說的那幾個截然不同。因為她總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學習就是想要見到他。后來她主動給他寫紙條,他倆常常單獨出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為此,她成績下降,上課神情恍惚,和同學相處情緒也很不穩定。老師家長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來,家長讓她轉學了。他們再沒聯系。
小結:什么是真正的愛情?
看名人名言: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才是高尚的
——蘇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狹小的,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戲。
——席勒
五、課外拓展:
1、三個故事:
三個故事很復雜,其實也很簡單。愛情是什么?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凄美:在醫院病房的一隅,躺著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間彌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蒼老的手伸給濁淚漣漣的老妻,感謝他半個世紀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黃泉之路了,為了報答他的真情,也為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告訴她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沒等他把這個秘密說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輕輕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說:“我不需要聽什么愛的秘密,在我看來,最大的愛的秘密就是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識、相愛,手牽著手一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丈夫感動得涌出了熱淚,最后帶著那永遠的秘密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打開。結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注定要滅亡。水庫打開,哭叫之聲不絕于耳。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著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
“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第三個故事是一家電視臺的綜藝游戲節目——摸手認妻。這個游戲由6對夫妻參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讓他們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從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錯了,惹得現場觀眾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場了,主持人依然是一絲不茍地將那位男士雙眼蒙上,接著原地轉了三圈,同時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調了一下位置,過后攙著那位男士來到一字排開的六位女士面前說:開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時間,對身邊的主持人說這不是我的妻子,接著摸第二位女士,當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時間稍長一點,大概有十來秒時間,他對主持人說,
“她是我妻子。”說后,主持人將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紗布去掉,這期間,現場的觀眾已經向這位男土報以熱烈的掌聲了。無疑這位男土猜對了。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問那位男土:“你摸得這么準,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對著話筒,鄭重其事地說:“沒有什么秘密,我憑的是手感,是結婚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手感。”這時畫面上出現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臉,此時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熱淚滾滾。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向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2、搜集資料:
搜集有關愛情經典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亂世佳人》等等
朗誦愛情詩詞
欣賞完了名人的愛情觀,讓我們回顧一下初中階段所學的愛情詩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的人憔悴。 ——歐陽修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
五、課堂小結: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作業布置】:
1、課外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2、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第一次 愛情
第二次 忠誠
第三次 心靈追念
愛情是人獨有的
體現人類美和力量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媒體】
幻燈片、幻燈機。
【其他】
1、讓學生搜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簡介、重要著作,了解其教育思想。
2、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問問家長:“愛情是什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一、設疑導入
1、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她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問過你的父母嗎?為什么?
2、當蘇霍姆林斯基14歲的女兒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可能會怎樣回答呢?激發探究興趣。二、調動積累,實現資源共享
1、誰來介紹一下蘇霍姆林斯基這位教育家的生平、重要著作、教育思想等等?
2、大家很會學習,會搜集資料也是一種能力。今天我們就有幸與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對話。請大家看《致女兒的信》,看看這位教育家在信中是如何與女兒對話的,如何與處于花季中的我們對話的。作者用書信的形式來回答女兒的問題,有哪些優勢?鼓勵學生多渠道地獲取信息和資料,增強閱讀積累,拓寬語文視野。
讓學生體會到書信的特點。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請學生速讀課文,思考:我們在朗讀時要以怎樣的語氣才能表現父親寫信時的心理?(關愛、高興)何以見得?
2、我覺得大家是幸運的,這篇文章是第一次選入我們的語文課本。在我們讀書時是談“情”色變,生怕老師和家長誤認為思想不純潔。今天我們與蘇霍姆林斯基談論“愛情”這個話題,可謂是時代的一大進步。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更是那樣驚心動魄。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不知大家敢不敢談論這個話題?尤其是要大膽、大方、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敢不敢?
3、敢,這是大家成長的標志。請再讀課文,思考:“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有誰來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并請學生點評。
5、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呢?這說明了什么?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6、作者把三者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他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走進作者。
提出對話要求:大膽、大方、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突破難點。
指導篩選信息。
抓關鍵詞語進行揣摩分析。四、精讀課文,進行多方對話
1、學生齊讀最后兩段。
2、這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好好品味。請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霍值得揣摩的語句,與大家交流。(學生交流)
3、本文構思巧妙。前有暗示,后有點睛;層層推進,起伏有致。前后對比,凸現出人之區別于動物的關鍵在于什么呢?請將文中的語句讀出來。
4、大家同意作者的觀點嗎?
先瀏覽再精讀,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與作者對話。五、拓展閱讀,豐富語文素養
1、我們要感謝蘇霍姆林斯基,是他,讓你我悟出了這么高深的道理。其實愛情在文學作品中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那么你知道哪些歌詠愛情的古詩詞?(學生交流)
2、現在,假設你的同學問到你,什么是愛情?請你也用一個故事給他闡述你對愛情的理解。(學生交流: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泰坦尼克號等。)
3、當我們聽到杰克對羅絲的最后要求“向我發誓,你決不會放棄生存”時,我相信沒有哪個人不會為這段忘我的愛戀而動容。的確,有關愛情的故事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愛情時這樣美好,是人類偉大的感情之一,你可知道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學生交流搜集的名言。)內引閱讀積累,意在強調課外閱讀,提升文學素養。
引導學生從名人身上學到生活的智慧。六、與父母對話,著眼感情問題
1、大家就“愛情是什么”這一話題問了父母嗎?他們的反應如何?他們是如何回答的?(學生交流。)
2、有沒有誰問過爸爸和媽媽的愛情故事呢?
3、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確,生活中的愛情更多的是兩個人相扶相持走過的歲月,是兩顆心的相互依戀:在你生病的時候他遞來一杯白開水和一枚藥片;在你工作中遇到難題時,她關切的詢問;在你興高采烈時,他在望著你傻傻地笑。那么,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請你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學生交流。)
與父母對話,既是思想溝通,更是一種情感交流。
七、自由寫作,激發讀寫創新
1、“愛情是什么”這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現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以你喜歡的形式,說說什么是愛情。
2、學生交流,教師予以點評。鼓勵自由寫作。
八、總結
希望我們今天圍繞“愛情”的對話,能伴大家快樂成長。
九、布置作業
將課堂上的即興創作寫在作業本上。
【板書設計】
8、致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希望女兒懂得用智慧去善待愛情獲得幸福并成長為“真正的人”的寫作意圖。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受語言形式與內容情感的統一,把握行文的情感脈絡,體會身為教育家的父親對女兒真摯的愛。
學習重點:
理解作者希望女兒懂得用智慧去善待愛情獲得幸福并成長為“真正的人”的寫作意圖。
學習難點 :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受語言形式與內容情感的統一,把握行文的情感脈絡,體會身為教育家的父親對女兒真摯的愛。
教學用具 多媒體
預習.導學
一、知識鏈接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生于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后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1970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并獲兩枚列寧勛章、1枚紅星勛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
二、讀 親愛的同學們,先來讀課文吧,讀兩遍!
三、問題導引
閱讀課文至少三遍,自學生字詞,并在空白處寫上自己讀后的感想。
課堂研討
一、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讀一封信,一封蘇霍姆林斯基寫給他女兒的信。我們都讀過這篇課文吧?蘇霍姆林斯基為什么要給女兒寫信呢?
二、 檢查預習
三、整體感知
1、聽了這封書信,你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個什么樣的人?
2、蘇霍姆林斯基在這封信里和女兒談論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3、我們的教育家在這封信里是采用什么方式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的?
四、點撥研討
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童話故事部分,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需要幾個角色?(奶奶、上帝、大天使、我),那幾個同學愿意自告奮勇站起來朗讀這則童話?
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上帝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態度如何?用筆將相關的句子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
1、 第一次上帝所見的東西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
(1)那么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為什么不可理解?
(2)他的態度如何?
(3)為什么會勃然大怒?
2、那么,上帝在五十年之后看見的東西變了嗎?
3、三年以后上帝又來了,這時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什么樣的愛情好像都應該黯淡一些,他看到的東西如他所愿發生改變了嗎?
(1)這次他仍然看到了什么?
(2)為什么第三次上帝看到的還是“不可理解的美”,這里的“不可理解”與第一次的“不可理解”意思相同嗎?
(3)上帝除了看到老爺爺目光里的那種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之外,還看到了什么?
(4)面對這一現象,上帝并沒有象上兩次一樣發怒,那么上帝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5)學生討論:上帝為什么沒有繼續發怒而是“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為什么他離去后,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4、在上帝的眼里愛情是如此的完美,在作者筆下愛情更是被描寫的美輪美奐,在上面的這三個片段描寫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片段?那句話?或者哪個詞語?,請你找出來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是什么?
五、質疑解難
1、作者安排的三個場景基本相同,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的呢?
2、奶奶眼里的愛情是什么?爸爸眼里的呢?你眼里的呢?
六、遷移訓練
作者在給女兒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的時候”,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大聲的朗讀一遍。
思考討論:
(1)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什么樣的人是一個智慧的人呢?(……)
(2)在我們中學的校園里或者大街上,經常會看到一些14、5歲的男孩女孩,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毫不顧忌的做出一些親熱的動作,在高中校園里甚至還有男孩子為了給女孩子過生日不顧校規校級,在晚自習后在操場上燃放煙花炮竹,完全聽不進去老師和家長的勸告,寧愿耽誤學習影響自己的前途也要去追求他們心目中的所謂的愛情,你們認為他們是有智慧的人嗎?(……)那么他們能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呢?(……)
(3)那么我們來想想作者說這句話的用意何在?作者在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什么時候才能追求愛情的幸福?才能體會到愛情的幸福?
七、作業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13
一、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十四女兒寫的一封有關什么是“愛情”的信,通過作者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深刻理解愛情的真正含義,進而體會愛情是只有人類才擁有的至純至美的感情,每個人都要善待這份感情。
關鍵信息:
(一):從教材的內容出發,依據《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育的觀點,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如:導入新課時用優美的歌曲《愛情是什么》,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思考這一人生問題。
(二):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1、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主動探究,合作解決疑問。力爭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教學環境,力爭做稱職的開發者、組織者,盡力滿足學生探究的需要,獲得新體驗的需要。
二、學習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愛情既好奇又神往,有很多學生還對異性產生了朦朧的好感,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愛情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每個人都沒有必要回避,教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著名的教育家從三個方面給自己的女兒闡釋了什么是愛情,學生對這個話題本身就很感興趣,也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因此教材內容的設置非常及時,順應了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許多經驗表明,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感情方面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他們個方面還沒有成熟,長者、教師的點播、疏導是非常重要,所以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要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給與正確的指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一)識記重點的字詞,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通讀課文,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內涵:愛情真正的含義。
(三)對作品的思想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要善待人類這至純至美的感情。
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本節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多讀、多說,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尊重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內容的意義和價值,作學生健康心理、高尚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通過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自我選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用自己的思想和心靈去親自感悟。教學是師生相互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是要引導他們自己去找答案,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讓學生在解決困難中嘗到快樂,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采用“三板塊五環節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盡可能多得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聽覺和視覺都有美的感受,從而也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在教學流程中強調學生的動腦、動口能力和主動參與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自主探究。
(三)教學評價方式:
(1)通過課堂上的觀察,關注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與鼓勵、指導和矯正。
(2)通過研讀賞析,探究質疑,給學生更多機會,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揭示問題的內涵并進一步取得用文學作品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效果。
(3)通過課后交流和作業分析,及時查漏補缺,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學生互動及個人自評相結合。根據課堂小組之間的討論,根據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多媒體課件分別在本課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探究質疑、拓展延伸、教學小結等環節中得到應用,它們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內容,并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美的享受,從而達到熏陶感染學生的目的。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準備《愛情是什么》音樂,并納入多媒體課件。現在的語文教學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調集各方面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課主要為語文教學活動,教材“致女兒的信”內容共一課時。本節課的內容四十五分鐘完成。
需要對學生分組,前后桌4人一組,每組包括能力不同的學生,設組長1名,中心發言人1名,其他人可適時補充,組長主要肩負引領和鼓舞同學學習積極性責任。
為順利實施本節課,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外,還應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五個環節來完成: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聽歌曲《愛情是什么》,教師導入,愛情的歌被無數人吟唱過,愛情的故事經無數人傳誦過,但愛情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頭腦中翻騰過好多次,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他女兒解答這個問題時寫的一封信,你們肯定會從其中獲得很多教益。(教師板書課題)
(說明:教師首先要創設一種情景,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課堂教學氛圍與課文的內容和諧統一,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境界,奠定教學成功的基礎)
第二環節:出示目標,整體感知:
1、出示教學目標。
2、整體感知課文,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先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哪三種不同東西?前兩次他的反映是怎樣的?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現是又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2)作者認為的愛情又是什么呢?請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
(說明: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落腳點。學生必須速記并能夠復述,以明確學習任務。帶問題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這些工作主要由學生自己做,教師只作點撥指導,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探究質疑:
1、作為著名教育家的蘇霍林姆斯基,再給十四歲的女兒寫這封信時,用語通俗易懂,但又有許多的語句充滿了哲理,蘊含著深刻的含義。請你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這樣的句子,結合課文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2、作者為什么把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釋愛情,這三者有什么聯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個?
3、作者為什么用一個童話故事給女兒解釋:什么是愛情,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女兒?
(說明: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講述一至兩個有代表性的語段,做到突出重點、解除難點,消除難點、把握特點,授學生以知識,同時在課文的講述中要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學習思路、練習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形成自學的能力和求異創新思維的能力。)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給女兒的信中談到自己對愛情的認識:“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應該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嚴肅的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和幸福。”深入理解這段話的含義,結合現在部分中學生存在的早戀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說明:這一環節,是在以上環節的基礎上,指導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實踐、練習,進而使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展,進一步認識到愛情這種感情,是需要慎重對待的。)
第五環節:梳理小結:
1、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2、只有人才能愛,只有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每個人都應該善待這份愛。
(說明:梳理小結主要是引導學生緊扣板書提綱,梳理文章結構,概括文章中心,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感,從而訓練學生的概括、綜合分析能力。)
1、把讀一讀,釋一釋寫兩遍。(p48頁)
2、以“善待自己的感情”為題寫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七、教學反思
(一)“五環節”的教學模式,重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在“講”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學”,使學生在讀、思、議、評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遷移,形成自學能力。然后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參與“練”,依據教材的內容練讀、練寫、練聽、練說,從而訓練思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因為本篇是涉及到“愛情”,對中學生來講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所以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一開始學生有些畏首畏腳,當學生開始熱烈討論時,時間顯得有些倉促,教師在這個環節還要進一步的調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專心致志教學設計10-16
女兒給媽媽的信10-01
給女兒的信作文04-22
《秋姑娘的信》教學設計06-02
《秋姑娘的信》教學設計09-23
語文《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設計11-12
致兒子的信作文04-26
《標志設計》教學設計10-26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