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
一、改進后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設計及研修心得。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學情分析: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六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本節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理清課文脈絡層次。
4、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抓住麋鹿的特點,辨認麋鹿,介紹麋鹿。
教學準備:師:認真研讀教材;查閱麋鹿的資料,更多地了解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傳奇經歷;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制作多媒體課件。
生:結構化預習課文,搜集有關麋鹿的資料。
《麋鹿》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學生自由發言。
2、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板書課題:17麋鹿3、學生齊讀課題。
4、閱讀了導學單上的關于麋鹿的資料,你想說什么?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一)檢查字詞,感知內容。
1、這篇課文生字很多,通過預習,你們有信心通過老師的檢查嗎?
2、我把課文的生字都結合在屏幕上的這段文字里邊了,請你從頭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響亮地讀一讀。
(多媒體課件出示):
麋鹿俗稱“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獨具特色,傳說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騎。
麋鹿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胎生,孕期長,生長慢,喜歡生活在氣候溫和、林茂草豐的沼澤環境中,常在水中覓食。
麋鹿曾因在戰亂中慘遭殺戮,在故土銷聲匿跡。后來,在顛沛流離并幾乎要滅絕于歐洲時,英國的貝福特公爵深明大義,收養了世界上僅存的18頭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別墅——烏邦寺,由于飼養得法,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頭麋鹿結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經過長途跋涉,回歸故土,回歸自然。至今,麋鹿總數估計已逾千頭。
3、結合以上這段文字,指導理解“顛沛流離”“跋涉”等詞語。并相機指導描紅重點生字。
4、老師在黑板寫出詞語,請學生讀出與之相對應的段落。(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5、這段話與這篇課文有什么關系呢?誰能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6、小結:有時候要把課文讀長,有時候也要把課文讀短,短到這樣的程度,有助于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二)檢查讀文,讀出情感。
1、讀這樣的說明文,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但是,我們僅僅知道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讀出隱藏在這些知識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師建議你們再用心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讀著讀著,我是否高興了?悲傷了?痛苦了?憂慮了?憤恨了?同情了?生氣了?感動了?驚訝了?(多媒體呈現高興、悲傷、痛苦、憂慮、憤恨、同情、生氣、感動、驚訝等詞)
2、指名讀文,并請學生說說自己有什么樣的感情體驗。
三、辨別麋鹿,了解外形。
1、多媒體出示一頭鹿,讓學生判斷是否是麋鹿?
2、請舉手說“是”的同學解釋一下,為什么認為它是麋鹿?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課件理解“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3、表揚學生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點進行辨析,但是認錯了,圖中的這個動物,人們也稱它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但它不是麋鹿。請你再仔細觀察一下這頭鹿和讀一讀這篇課文,從文章中尋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條,請簡要地記錄一條。
4、小小組交流,形成小組意見。
5、指導全班匯報交流。(多媒體課件出示)
角——站著的時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動物中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6、你們所說的這些理由,都是麋鹿區別于其他鹿的顯著特點,作者緊緊抓住這些特點來寫了。這頭很像麋鹿的鹿叫“馴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嗎?但有一個交換條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個講解員一樣上臺來介紹麋鹿的主要特點,行嗎?(多媒體課件出示幾幅麋鹿圖)
7、同桌先合作練習,再請同學上臺介紹其外形特點。
四、高級講解,了解習性
1、提出更高要求:高級講解員應該具備很多素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能應付游客的提問。誰愿意當高級講解員?
2、您能告訴我麋鹿為什么就能適應沼澤生活呢?
3、您能告訴我麋鹿有哪些特點,可以用“最”字概括給我們聽嗎?
4、為什么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呢?
5、指導朗讀。
6、小結,進行寫法指導。
五、總結質疑,布置作業
1、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下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它的傳奇經歷。
3、當一個小講解員向家長或其他小朋友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4、抄寫本課生字。
板書設計:17、麋鹿生活環境
外形特點奇特角尖、尾巴、毛色、蹄子
生活習性獨特
傳奇經歷
教學反思:《麋鹿》是一篇說明文,語言沒有抒情類文章優美,學生讀之無味,我也覺得無從下手。如何將說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我覺得要讓說明文教學多點兒童味。學生不喜歡上說明文,關鍵是我們的方法出現了問題。說明文教學我們要善于創設一個個巧妙的情境,“誘”孩子去親近文本、表達文本、超越文本,讓教學變得妙趣橫生,那么有誰不愛學說明文呢?
在這節課例研修課上,由于事先做了充分準備,我的課堂語言比起以前精煉多了。我又對多媒體課件進行了修改,更加科學了。關于描紅則聽取同事的建議,相機重點抓住兩個字示范指導,果然效果更好。
研修心得:《麋鹿》第一課時是我本學期的校內語文公開課。這是一篇說明文,一不小心就會上成科學課,語言沒有抒情類文章優美,學生讀之無味,我也覺得無從下手。如何將說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課前我認真研讀教材,查閱大量資料,特別拜讀了浙江青年名師蔣軍晶執教的《麋鹿》,不禁為其精湛的教學藝術所深深折服。他的課讓我深深感到:只要引導得法,說明文也能教出濃濃的語文味。
為此,我選定了這篇課文,并且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我請教研組長為我的教學設計做指導,又進行反復修改。這樣,前后修改了三遍,反復備課,使自己理清了教學思路。由于教學設計新穎,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課堂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又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整節課學生積極性很高。尤其是一些后進生的踴躍參與,更是讓我感到欣慰。一節課下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自我感覺良好,畢竟為了這節課付出了很多,平時,是沒法讓每節課都這樣精心準備的。
在評課中,同事們給了我很高的評價。其中,這節課的亮點是隨文識字,沒有把生字從文中抽出來學習,而是放在學習主要內容時以填空的方式出現。采用了以“義”尋“詞”、聯系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如此,既降低了難度,又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接著又板書概括段意的詞語,讓學生讀出相應的段落并思考出示的整段話和這篇文章的關系。這樣,將概括介紹麋鹿的文字的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識字、釋義、感知文本,概括大意。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意識,課堂的評價體系完善,學生評價能力強。但是這節課也存在著諸多不足。比如:我的課堂語言不夠精煉、有感染力,教學時顯得有些緊張。指導朗讀缺乏層次性,多媒體課件制作得太多,顯得突兀。指導描紅安排的時機不太適合,可以重點抓住一兩個字示范指導。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因此,這次課例研修我還是選擇這一課,我又重新撰寫教學設計,請傅主任、李老師給我的教學設計作指導和修改。在修改、完善后,我在二班上了這節課,請傅主任、李老師觀察我的課堂教學,給我的課堂教學實施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再結合他們的意見,對自身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改進,撰寫出更適合本班實際的教學設計來。這樣下來,雖然顯得有些累,但是受益匪淺。與以往的教研活動相比,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更有幫助。以前,只是上一節課,大家觀觀議議,并不會把這節課再去上一遍,若談教訓,只是很多課文的共性問題,或者等到若干年以后再去上這一課,或許會有一些改進,但天知道會在哪一年,又或是早已換版本了。這樣,教學水平又如何能有較大提高呢?我有幸參加了國培,經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真的感觸很多,收獲也很豐碩。這次網絡培訓,在安排上真可謂獨具匠心。有了這個網絡學習的平臺,我一邊學習一邊與自己的實踐、自己的研究進行對比,幾個月下來我確有“豁然開朗”之感。在平臺上,在班級群里,我學到了很多我根本沒意識到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我會把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在學校的新課改教學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兩千年前,西門豹管理鄴那個地方時,通過調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紳和巫婆勾結在一起為害百姓,便設計破除迷信,大力興修水利使鄴地繁榮起來的故事。文章刻畫了西門豹有勇有謀,敢作敢為,與民作主,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寫作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記敘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的經過。描寫了西門豹如何將計就計,懲除邪惡,除害興利,尤其是教育群眾場面寫得特別精彩。教學這篇課文時,要幫助學生理解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對話,弄清河伯娶媳婦的來龍去脈。重點理解“荒蕪”、“官紳”、“收成”“提心吊膽”等詞語,正確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與學法設計】
一、彩用從整體到部分,先粗后細的教學方法,理解西門豹為民除害不露退跡、不動聲色的絕妙辦法。
二、教給學生找關鍵詞語的方法:
(一)是找與前后內容不相一致的詞;
(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詞;
(三)是找描寫人物異常表現的詞。
三、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當時當時的實景,學習利用人物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課題,簡介西門豹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西門豹是戰國時期的一各官員,姓西門,名豹。
二、簡介課文,了解大意
(一)簡介課文我們現在學習的這篇文章是一個歷史故事,講的是距今兩千年前,戰國時期西門豹為民除害的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文中介紹了西門豹做了一件什么事?這一件事對百姓有何好處?
(嚴懲了河伯娶婦的組織者,廢除這一迷信活動,使百姓大興水利建設,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讀課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詞意在課文中的含義。“荒蕪”、巫婆、官紳、提心吊膽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線索,分好段落
(一)整體感知課文,根據“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線索,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細。(調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興修水利(開渠)
四、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一)導讀、自讀課文
1、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幾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為什么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2)是誰給河伯娶媳婦的?
(3)新娘從哪里來?
(4)漳河有無發過大水。
2、指導朗讀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問話和答話。
(二)再讀課文,深入討論
1、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了解到哪些情況?
(1)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婦。
(2)巫婆和官紳勾結,是首惡分子。
(3)巫婆和官紳騙錢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紛外逃。
(4)漳河從沒有發過大水,倒是年年旱災。
2、聯系句子理解“荒蕪”、“人煙稀少”等詞,想象當時鄴地是怎樣的一幅情景?
3、學生動手劃詞,結合講解巫婆、官紳、眼睜睜“等詞。
4、小結:西門豹成功地調查出四個問題的成果,成為他治鄴的可依據。
(三)將計就計,懲辦巫紳
1、西門豹是怎樣將計就計地嚴懲巫婆和官紳的?
(1)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
(2)西門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
(3)西門豹故意面對漳河發問,迫使官紳的騙局。
2、為什么西門豹知道巫婆和官紳的'騙局,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而去參加河伯的婚禮。
(這個問題,是課文難點所在。因為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起來。為以后興修水得,打下堅實基礎。)
3、體會西門豹不說一個“殺”字,不提一個“打”從從容容、懲辦巫紳,破除迷信的從政本領。
4、朗讀第十自然段,深究重點詞語。
(1)“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中的“站滿”和課文前面的哪些描寫不一致?
(2)“西門豹真的帶著衛土來了。”中的“真的”說明了什么?
(3)小結找關鍵詞語的方法。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含義。
(把“不行”、“不漂亮”、“不會滿意”的三個“不”字讀得誠懇些;把“另外……送去”讀得正經些;“把……說一聲”讀得強狠些;把“抱、投、催”幾個動詞讀得堅定有力些。)
6、指導按提綱復述課文第二段內容。
(四)講讀第三段
1、齊讀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鬧旱災,西門豹是怎樣解決的?
3、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興修水利?
【板書設計】
示例一:西門豹→調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愛戴→獲得豐收→興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惡者 摸清底細 調查了解
受害者 漳河情況 西門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懲辦巫紳 懲治巫婆 巧妙 懲處官紳 興修水利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3、練習搜集有關資料。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初出茅廬的校報記者去采訪一位前總統夫人,從夫人的話中得到了一個人生啟迪——主動走向生活。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積極準備、大膽應對、廣交朋友、主動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二是一采訪為拓展點,進一步練習搜集有關資料。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準備一條自己的座右銘
2、搜集有關羅斯福夫人的資料
3、汪國真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記得去年學校慶典時,我班的蔣君鍇同學超過采訪了市長(出示當時的照片),請蔣君鍇同學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是呀,要成功的采訪好一個對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采訪前做充分的準備,同時還需要勇氣和智慧。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讀順課文,理清脈絡
2作者向夫人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她是怎么回答的。
三、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四、交流
1、采訪前,我的心情如何?是怎么準備的?
2、采訪過程中,我向夫人提了什么問題?夫人是怎樣回答的?
3、作者采訪夫人有什么收獲?
(獲獎懂得“走向生活”這個人生哲學)
五模擬采訪,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模擬采訪過程
(1)讀一讀課文的9至14小節,把科寧斯和羅斯福夫人的`對話分別用不同的線條標出來,對采訪的內容做到胸有成竹;
(2)討論:為了使再現采訪能夠比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議;
(3)學生小組內排練;
(4)上臺采訪;
(5)細細地揣摩羅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長的話,進一步感悟廣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
六、總結深化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
走向生活,廣交朋友。
是呀,其實一句格言,一個座右銘會影響人的一生。你有人生格言嗎?請寫下來,貼在桌子的右上角,讓這些格言時刻激勵我們。
七、延伸
是的,只要我們擺脫了束縛,屏棄了羞澀,走向生活,廣交朋友,那么我們的人生必將陽光燦爛。著名詩人汪國真送給我們一首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希望大家也能和他一樣微笑著走向生活。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汪國真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無論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報我以平坦嗎
我是一條歡樂奔流的小河
報我以崎嶇嗎
我是一只飛翔的燕子
報我以不幸嗎
我是一根勁松經得起千擊萬磨
生活里不能沒有笑聲
沒有笑聲的世界該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變不了我對生活的熱愛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教學反思
1、師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談話交流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學習活動的設計注重層次性。其中“再現當年科寧斯對羅斯福夫人的采訪過程”這一環節,我沒有滿足于課堂表面的熱鬧氣氛,盡量消除“為表演而表演”的傾向。我始終把握住語文課的個性特征,一切學習活動著力于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實地幫助學生,給予學習方式方法上的點撥,使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層次地提高。課尾,學生創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時表現了極大的熱情,體現了他們對課文重點——羅斯福夫人那段含義深刻的語言由衷的領悟和感慨,從而掀起了整節課的高潮。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4
《和田的維吾爾》是篇略讀課文,也是第二組課文的最后一篇課文。通過第二組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課文表現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的。
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生動形象是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作者生動、準確、感情充沛地對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及民族風俗加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
我本課的設計旨在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運用自讀——自悟——交流——自得的方法,采用版塊式教學讓學生了解和田維吾爾人勤勞質樸、豁達樂觀的特點及民族風俗,同時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如文章中比喻等寫作手法的運用,感受作者對比、前后呼應等的寫法。
一、落實字詞的教學
課文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根據課文的特點,文中出現了許多像“都帕”、“艾得萊絲”等根據維吾爾語音譯過來的詞語。這些詞語學生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在初讀課文后我出示了這些詞語,讓他們認讀這些詞語,并且在老師的帶領下理解他們究竟是什么。為后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關注作者的寫法
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找找“課文從那幾個方面來介紹和田維吾爾的風俗特點的”從中知道作者是如何來謀篇布局的,知道作者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安排材料的。聯系這組單元中第七課《藏戲》也是這樣安排材料的,讓學生對這寫法加以鞏固。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讓學生體會到在概括幾個方面的時候,如果有總起句,可以在總起句中找到中心詞,這樣概括的方法。因為文中的.第二、第四自然段都是總分結構的。
在學習“愛土地、愛美、愛歌舞”的幾個方面中,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用“誰能、誰又能”的句式以及連用兩個“!”寫出了作者的那份驚嘆。抓住“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知道比喻的修辭手法,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只用了三個詞語就把他們的服裝等特點寫清楚了。再有,抓住“猶如、又似”這個比喻,感受那份美。
在學習第一、第七自然段時,讓學生通過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首尾呼應、對比的寫作方法。
三、利用視頻、圖片資料創設情境幫助理解課文
因為維吾爾是少數民族,他主要生活在我國的新疆距離我們這里較遠,因而課文的內容相對與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里面所介紹的風俗特點有些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的。而維吾爾族又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服裝,還是其他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結合課前的提示,我選擇了一段維吾爾族的歌舞來導入,讓學生在視覺上對他們有一個鮮明的認識。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也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學生透過文字、借助圖片直觀的認識他們。在學習“愛美”這個板塊中,我也選用了一組反映維吾爾人愛花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他們只要是能看到的地方都會有花的存在。同時也選擇了一段具有維吾爾族特色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盡可能地讓學生走進維吾爾。
四、以讀促悟,加深理解
文章中有許多作者寫得很美的句子,例如“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還有“巴扎的鬧市里,那一頂頂鮮亮的繡花‘都帕’“這句,設計了朗讀的環節,希望通過讀來感受維吾爾人對生活的那份熱愛之情。
五、讓學生通過想象感知文本
在學習“愛美”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到最后設計了一個句型的訓練。讓學生展開想象花兒還會盛開在哪里。本來打算在教學“愛歌舞”這部分內容時,結合“這種歌舞從來不受人員、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不論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想跳就跳。”這句的理解來想象寫話。不過試教下來發現時間上來不及,因而今天改用了說的形式,讓他們想象還會有哪些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載歌載舞。
在今天課堂的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荔枝》一文以荔枝為線索貫穿全文,贊揚了母親的偉大,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念念不忘母親的恩情。本文描寫十分細膩感人,如寫母親洗沙果的事時,一方面寫出了母親勤儉樸實、節約持家的優秀品質,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無比關愛的品質,字里行間包含著對母親的贊美、熱愛與懷念之情。再如母親第一次吃荔枝時,課文細致地描寫了她的動作,從中可以體會到母親對荔枝的喜愛,還可以體會到母親看到荔枝,就猶如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里特別的高興。再如,課文寫母親利用上茶的機會端走沙果的事情,體會到母親時時處處為兒子著想,盡管那盤荔枝是她自己買的,她把它就勢端走了,自然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還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在課文中,這樣描寫細致的地方有很多,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微處,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與段落讓學生讀讀想想,讀讀悟悟,深刻地領會文章中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10個生字,認識“荔、棠、疤”等生字。能準確讀寫下列詞語:“工資、安慰、筋脈、剝開、妥帖、慰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的深厚的愛,喚起自己關愛父母的心。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體會母親的慈愛及作者思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歌頌母親的名言和詩歌。
2、教師準備文中插圖。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2、課文中重點所寫的是荔枝的形、色、味嗎?
3、讓我們認真讀課文,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自學課文
1、練習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課文圍繞荔枝寫了哪幾件事?選一件說說你的體會。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
4、提出認真思考后仍不能理解的問題。
三、交流自學
1、用按自然段輪讀的形式,互相檢查朗讀情況。
2、交流第二題,讓小組成員結合具體事例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3、小組討論哪件事最感人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討論解決不懂的.問題。
四、全班交流討論
1、各小組同學商量一下,看你們對哪個問題解決得最好,就向大家匯報。
2、小組選派代表交流匯報。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荔枝》,教師板書課題。
2、本課以荔枝為題,是否主要在寫荔枝,那它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借物思人,托物寄情。從荔枝想起吃荔枝一件小事,體現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3、結合第一單元習作命題談談命題的方法。
二、選舉典型,全班讀悟
1、結合具體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同一個句子每個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讀,那就會有不同的體會。(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2、出示句子。
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蓋劃破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只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
學生讀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母親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歡荔枝)
(這樣細致的動作描寫,可以體會到荔枝在母親的眼里是格外的珍貴,她像對待一個小生命一樣認真細致地剝開,仔仔細細地欣賞,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也可以說體會到了母親對荔枝的一種無比的喜愛,母親仿佛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里面是特別的高興。)
三、自選內容,全班交流品讀
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
(表現出作者對年近70 歲的老母親的拳拳孝心)
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著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
(母親買處理的沙果一事,可以看出生活的困苦和母親的勤儉。)
(這樣的細節描寫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老母親為了讓兒子吃上水果,只能去買處理水果,而后又認真地細致地付出極大的耐心和勞苦,才將那些劣質的、別人不愿吃的沙果變得如此漂亮。)
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后回過頭來對客人說:“快嘗嘗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利用上茶端下沙果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處處為兒子著想,盡管那盤沙果是她買的,她就勢端了下去,留給兒子買的荔枝,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這兒也可以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
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母親臨終前未能吃上荔枝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把舍不得吃的、最愛吃的荔枝都給了兒子和孫子,那種殷殷的舔犢深情。)
(還可以體會到作者因母親臨終前不能吃上荔枝,而產生的深深的遺憾和無法彌補的痛楚。)
(也可以說是因小孫子的年幼無知,給父親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四、隨文小練筆
1、根據課文結尾“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體會作者飽滿的情感,在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幾句作者沒有說出的話。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而我慈愛的母親卻再也看不到、嘗不到荔枝了。我真希望在另一個世界里,也有鮮嫩的荔枝,讓母親好好地享受一番。)
2、學生交流小練筆。
五、語言積累,布置作業
1、把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摘抄喜歡的詞句。
板書設計 :
6、荔枝
借物思人
母親-----------------------------“我”
托物寄情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讀背古詩詞,體會詩人背景離鄉的離愁。
2.閱讀短文,認識科學家巴甫洛夫為科學奉獻,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動人故事,學習他的高尚品質。
3.引導學生模擬當小記者,懂得有關小記者的知識,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會寫記事文章,并從中有所領悟。
二、教學重點
1.閱讀短文,學習科學家巴甫洛夫為科學默默奉獻一生的高尚品質。
2.通過模擬當小記者,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練習法、
四、教學手段:
用"小黑板"輔助教學、
五、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61)
一、教學內容
1、讀背古詩詞,體會詞人背景離鄉的離愁。
2、閱讀短文,認識科學家巴甫洛夫為科學奉獻,直至生命
最后一息的動人故事,學習他的高尚品質。
二、教具準備
1、抄有古詩詞的`小黑板。
2.抄有P98第l題答案(即短文第4節部分內容)的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
誰記得我們學過的關于思念家鄉的詩?自由起立背一、二句或整首。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辛棄疾寫的思念家鄉的古詞。(出示小黑板。,)
<二>學習古詩詞、
1.生自由練讀后,鼓勵大膽的孩子起立試讀。
2.正音。
菩(pú)薩(shà)蠻(mán):詞牌名。
鵬鴿(zhègū):鳥,像雞,比雞小,羽毛照白相雜,善走,不能久飛,吃植物的種子和昆蟲等。肉味鮮美。
3.指導正確朗讀古詞。
4.講解有關知識。(可由師生共同來講、)
(1)生簡介辛棄疾。
(2)本詞共兩闕,中間用空格來表示。
(3)江西造口壁:地名。
(4)書:寫
5、講解詩意。
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
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
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
浩浩江水終于向東流去,
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
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
6.弄清作者當時的心情。
詞中的“可憐“愁余”二詞體現了詩人的憂愁。
7.指導感情朗讀與背誦。
四、完成短文閱讀。
1.談話:你聽過別人說他很忙嗎?他一般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
2.揭題,板題 巴甫洛夫很忙。(簡介巴甫洛夫)
3.齊讀1—3節,了解說這話的人物、時間及省略號的有關推測。
4.自由瀆文,完成課后思考題一。(用文中的語言來回答。)
出示第4節部分內容,回答巴甫洛夫“忙”的內容,體會這位偉大的科學獻身科學的高尚品質。
a.摯愛:深深地愛著。
b.“感性材料”指上文的在生命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向助手口授的關于自己生命衰變的感覺。
c.不近人情:文中指巴甫洛夫為了不影響自己最后的工作,拒絕了親人朋友的關心、探望。引導學生體會他對人情的冷漠與對科學的熱愛。
5、組織學生圍繞這一壯舉展開討論,進一步明確人物品質和文章中心。
(1)用一句話來贊美巴甫洛夫。(圍繞第5節的點明中心的詞)
(2)聯系自己的見聞,說說是不是還有其他科學家也像本文主人公這樣為科學獻身;
(3)從反面例子談談那些浪費時光,只為自己享受的人的品質及你對他們的看法,理解“視庸俗為潮流,視利己為高尚。”
6.齊讀短文,在讀中得到感情的升華、
五作業設計
完成短文后面的二個問答題。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7
一、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冊的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全冊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后,還安排了“綜合復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復習材料以供期末復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課文,其中10篇精讀課文,11篇略讀課文。第一單元以“人生感悟”為專題,選編的.5篇課文,從不同角度闡明了人生的哲理;第二單元以“民風民俗”為主題,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第三單元以“深深的懷念”的課文的學習為主,本組課文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第四單元圍繞著“外國名篇名著”,學習了本組課文,使學生得到異域文化精華的滋養;第五單元教材圍繞著“科學精神”這個主題,安排了4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對科學精神作出了闡釋;第六單元教材以“難忘小學生活”為專題,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前進。
除去第六組,本冊教材共有五個語文園地,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全冊共安排了三次“資料袋”,五次“閱讀鏈接”。
三、全冊教學要求:
1、本冊要求會寫80字。會使用字典和詞典,有一定否認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4、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手段。
5、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6、在閱讀中要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7、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細心觀察,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8、學習詩歌、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文章的閱讀,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理清順序,領悟表達方法。
9、繼續加強精讀和略讀能力的培養,瀏覽能力也需進一步提高。
10、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用普通話,注意語言美。
11、習作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寫常見的應用文。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隨著作者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
3、抓住重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
4、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5、文言文中古今字義不同時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
6、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劇情,通過人物對話,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7、體會作者描寫景物時,由于觀察角度不同,表達方法不同。
8、入情入境地朗讀,感受作者融入大自然的獨特感受。
9、領悟課文讓人感到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質。
10、在經典故事中,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
11、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12、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五、課時安排:
一單元13課時
二單元13課時
三單元13課時
四單元13課時
五單元13課時
六單元13課時
古詩詞背誦14課時
綜合復習13課時
共105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語文課標》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認真學習現代教育觀念,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學習,創新學習,實踐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模式,必須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學習,要不斷更新舊知,做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上好課,備好課。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上好課,備好課,進行創新性教學,有創新意識,不受經驗和套路的束縛,不墨守成規,在教學中要獨辟蹊徑,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設計思路,選擇教學方法。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抓好學生的習作訓練。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力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成長,多讀書,充分利用閱讀課,結合蓓蕾讀書工程的實施計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訓練學生善于積累,有話可寫,方法靈活,新穎,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中描寫人物心理和對話的語句。
3.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了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
教學重點: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見解”,這是因為語文是多義的,不同的人因為各自的“文化語境”和“閱讀期待”不同,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為此,閱讀教學要創造一個“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教師、學生、作者,以文本為載體進行平等的語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這種交互應是多元的。同時,新課程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兵”教“兵”,給學生一個和諧、民主、多元的對話情境,使學生充分交流感受,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內容,感知“窮”。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導入新課
1、師:在語文課本中,我們學過許多有關“窮人”的課文,這些課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們記得哪些有關窮人的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小音樂家揚科》、《伏爾加河上纖夫》等。)
師:這些課文,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窮人高尚品德。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窮人》。這篇小說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
2、簡介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窮苦勞動人民。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他晚年的一篇短篇小說。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以前學過的課文,利用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課題,引出作者,了解文章創作的時代,既讓學生認識了作家,也引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同時也為理解課文內容作了認知鋪墊。)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出示導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導學提綱: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掃除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推想的方法理解,記下不理解的詞語。
(3)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4)在小組內交流,并共同合作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十分鐘后,在全班交流。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師生交流,檢查自學效果。
(1)師:下面請幾位同學輪流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其余同學邊看邊聽,發現有讀錯的地方做好符號,待文章讀完后提出來訂正。
(2)指名朗讀課文,其余學生邊聽邊勾畫有誤的地方和自己認為重要的詞句。
(3)學生糾錯,正音釋詞。
學生可能讀錯和難以理解的字詞(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自定),預設如下: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讀zuò,不讀zuō。
張羅:zhānɡ luo
(4)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特別是在字詞方面,已有一些自己學習字詞的方法,恰當運用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更體現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教育思想。)
二、第二次先學后教——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出示導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1)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說說每部分的段意。
(2)在文中畫出讓你感動或感觸深的語段,并寫出感受。
(3)在小組中交流令你感動的語段,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學情,并適當點撥。
3、學生班上交流,教師適當點評并引導學生。
預設學生交流:
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寫漁夫的妻子桑娜等待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3—11):寫桑娜抱回鄰居的兩個孩子。
第三部分(12—27):寫漁夫回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設計意圖:在了解課文內容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印象,而用“先學后教”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毫無心理壓力的情境下與同伴交流感受,使感受更真實,更有意義,在自學過程中,教師再通過巡視,準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后教”階段進行解決。)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學習課文,感悟“窮”字。
1、教師導言:這篇課文課題是“窮人”,但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可是字里行間卻“窮”意濃濃。
導學提綱:
(1)讀課文1—7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
(2)從這幾個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窮人有著什么品質呢?
(3)標出不懂的問題并在小組中嘗試解決。
2、學生自學,探究窮人的“窮”,教師巡視學情。
3、全班交流反饋,教師適當引導補充。(隨機板書)
預設關鍵句:
(1) 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2)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3)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地填飽肚子。
(4) 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設計意圖:本篇課文以“窮人”為題富有深意,抓住“窮”這個字眼,勾畫理解詞句,能讓學生了解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狀況,通過自學與交流,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窮人生活的窮苦、艱辛,體會人物勤勞的品質,提出的不懂問題,讓已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達到“兵”教“兵”,教師在“后教”環節對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全班解決,可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五、當堂檢測
1、師過渡:課前同學們都自學了生字詞,自學的效果怎么樣呢?我們通過聽寫來檢測檢測。聽寫:魁梧 撕破 裹住 抱怨
教師邊聽寫邊巡視學生情況,選定一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學生聽寫。
2、集體評價指導
師:寫完的同學坐好,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看看這位同學聽寫的詞語對不對。
教師拿紅筆在投影下全班批閱
師:剛才我巡視的時候,發現大家“魁”這個字出錯較多。(也許是“撕”“怨”等,教師依情況而定,提醒學生注意易錯字)
師:剛才聽寫,全對的同學有哪些呀?
師鼓勵:這么多全對的,真棒!請這些同學在自主學習本上為自己的成功積一顆星。沒對的同學也不要氣餒,現在就把你出錯的字在聽寫的下面改正一個。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設計意圖:在“先學”與“后教”之后,安排一些小檢測,能及時反饋出準確的信息,便于教師進行補缺。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便于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讓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進一步調整學習方法,舉一反三,提高學習能力。)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貧窮、艱苦,但他們卻頑強地生活著,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維持著生計。漁夫為了一家人甚至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與風暴出海打魚,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然而,就在這般艱難的情況下,漁夫和桑娜還是主動地收養了鄰居的兩個孤兒,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語句,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
2、聯系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出一道數學題考考大家,誰來解答呢?
請一位學生回答,板書:5+2=
師:其實可能很多同學心里都在想,這么簡單的問題,早知道我就舉手回答了。其實人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機會,但機會總是留給那些自信、勇敢、而又有準備的人,希望同學們以后好好把握住每一次機會。這道數學題在數學里答案里唯一的,但在語文里它的答案卻是多種多樣的。
2、說說本課講一件什么事?
3、導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么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為什么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設計意圖:課前的預熱“5+2”,這個簡單的問題背后蘊藏的是不簡單的教學思想,既告訴孩子們要把握好機會,因為六年級學生通常不大喜歡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又能引導學
生深入地體會這7的真正含義,還很自然地導入了課文的學習,可謂一舉三得。)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一)、第一次先學后教——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導學提綱:
(1)讀8—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并動筆劃劃,從哪里可以看出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
(2)小組里合作再讀讀這幾個自然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
預設關鍵句,適時指導朗讀:
(1)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
(2)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4)門嘎吱一聲,仿佛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設計意圖:抓住“忐忑不安”這個詞語開展了有效的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自己朗讀、合作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等,把學生的自學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不但理解了忐忑不安的意識,更加理解了主人公的心情,進一步體會到她行為背后精神的崇高,為后面更深入地解讀人物心理做好準備。)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深入了解,解讀桑娜心里想法
1、師: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為什么會如此的忐忑不安,讓我們帶著這四個句子,來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
導學提綱: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你是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2)這段話中的省略號是什么作用呢?選擇其中的一個省略號,想象一下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
(3)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教師適時指導。
預設學生交流:
1、從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可看出夠漁夫受的了,我讀懂了桑娜在擔心丈夫……
2、省略號的作用是說話斷斷續續。
3、我感受到了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設計意圖:1000多字的文本,要體現“高效”,必須克服面面俱到,樣樣求全的弊端。我們應該采取的是“長文短教”的策略,抓住了標點符號有特點的、能解決桑娜的心情為什么忐忑不安這一問題的段落進行品讀,就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桑娜助人為樂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質,以及課文的思想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達到了以學定教、省時高效的目的。這樣的長文短教,簡而不單,讓人耳目一新。)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深入了解,解讀丈夫心理想法
1、師過渡語: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為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而漁夫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出示導學提綱:
(1)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12—27自然段。
(2)出海捕魚的漁夫深夜平安回來,桑娜本應很高興,可在談話中,他們卻兩次沉默了,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么呢?
(3)漁夫的臉為什么變得嚴肅,他在憂慮什么呢?
(4)“熬”字可以換成什么字?你從這個字中體會到什么?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從文中提取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語句進行品讀,從桑娜與漁夫的對話和漁夫提出把孩子抱來決心熬過去的話語,利用多種形式朗讀,揣摩人物心理,體會人物的品質,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效率高,學有所得,真正達到高效。)
四、當堂檢測
1、口頭練習
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桑娜寧可( ),也要( )。
2、學完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什么?
3、結合課文內容,想象桑娜一家接下來的生活,續寫《窮人》。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安排了口頭練習和續寫故事,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是對課文內容的提升,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已學知識轉化為能力,達到先學后教的最后目的。)
五、首尾呼應,點題提升
1、師:文章的結尾是淚水中透著微笑,微笑中含著淚水,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開始時的算術題:5+2只等于7嗎?
預設學生交流:等于更艱苦的生活;等于美好的心靈;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誼;等于桑娜的樸實、善良;等于在困難中樂于助人的精神;等于同情心……
2、師:這就是5+2答案,是我們用語文的方式得出的。窮人他們其實不窮,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是美麗的。
出示:
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人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師:讓我們一起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設計意圖:課文最后的處理前后呼應,通過對算術題“5+2”的理解,更加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廣闊的天地,對于課文的理解多元化了,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沒有說教,但很顯然我們的孩子已經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對于文本的理解也達到了很深的程度。)
板書設計:
窮 人
5 + 2 = 7
窮 富
室內環境 勤勞
饑寒交迫 忐忑不安 善良
夫妻忙碌 嚴肅、憂慮 堅強
西蒙慘死 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綜合利用”、“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等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大興安嶺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所起的巨大作用,從而受到熱愛祖國山林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抓住特點,采用對比、聯想、抒情、議論、擬人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背誦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邊背誦邊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第1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課文內容,按照參觀順序給課文分段,說出段意。
(二)學習第1段,了解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時的感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第十三課,我們學習了《草原》,著名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草原,為我們描繪了蒙古大草原遼闊而美麗的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愛、親如一家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我們來看看在這篇課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樣為我們描繪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
(1)“云橫秦嶺”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頭飄浮,說明秦嶺很高。)
(2)“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在課文中的意思應該怎么理解?(在課文中是形容山峰一個個聳立著,像傲慢的人一樣氣勢逼人。)
(3)“俏麗”怎么講?作者在這里為什么用“俏麗”而不用美麗?(“俏麗”是俊俏美麗。作者寫“俏麗的白樺”,不僅寫白樺的美麗,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樺比作青松的“銀裙”。)
(4)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蟲,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狀像珠,也有的像樹枝等,顏色有紅、白、黑色。)
(5)“興國安邦”是什么意思?(“興”,興盛;“安”,安定;“邦”,國。“興國安邦”就是國家興盛安定。把興安嶺和國家的興盛安定聯系起來,就更加感到親切、舒服了。)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歡大興安嶺。)
(三)放錄音,聽課文。
(四)默讀課文,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試說說各段段意。
(第1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時的.感受。第2段〈第2至第6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第3段〈第7自然段〉:講參觀林場時的見聞感受。)
(五)指三名學生讀課文。
(六)學習課文第1段。
1.齊讀課文。
2.說說作者初入這一原始森林的感覺怎樣?(作者寫原來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現在身臨其境,改變了原來的看法。一般來講,和自己距離近的事物,往往會給人以親切、舒服的感覺,而“高不可攀”則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只會讓人敬仰,不會讓人親切。正是因為作者“腳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樣親切與舒服。)
(七)作業。
1.讀課文。
2.抄寫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2段課文,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特點。
(二)描寫大興安嶺的景物,產生聯想,寫到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邊寫景邊抒情邊議論,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作者初入大興安嶺時的感覺是怎么樣?
(二)學習第2段。
1.默讀第2段。說說這一段分幾層?每段主要寫什么內容?(分兩層。第1層〈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紹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景物特點。第2層〈第6自然段〉,主要寫作者看到景物產生的聯想。)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大興安嶺的“嶺”的特點。)“嶺”的特點主要是什么?(大興安嶺“嶺”的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溫柔,二是多。)什么是“溫柔”?(“溫柔”,本義是指性情柔和、平順,在課文中是指山勢平緩,線條柔和。)作者是怎樣來寫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作者連寫“嶺”溫柔這一特點時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寫的。與秦嶺比較。)結合課文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拿大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比較,來突出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
3.讀第3、4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大興安嶺“林”的特點。)這兩個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第3自然段,總的寫“林”的特點,第4自然段突出介紹了落葉松和白樺。)“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是指什么?“白色的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4.讀第5自然段。“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作者這樣寫說明什么?(說明野花的種類非常多。)作者是怎樣寫大興安嶺很會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這個句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描寫極其生動、形象,作者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
小結:從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嶺——林——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5.讀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碧綠的顏色。)“良材”怎么講?(優良的建筑材料。)“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出產大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于各項建設事業。”大至砂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這樣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小結:第1至5自然段寫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寫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
6.指名讀第2段。
7.說說第2段段意。(作者按照嶺、林、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美之情。)
(三)按課文填寫。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確是________,群嶺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種綠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
2.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夸________。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________。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________,樹干是________。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________,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3.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多少省市用過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系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四)背誦課文第3至6自然段。
(五)作業。
1.課后練習第1題。
2.繼續背誦課文第3至6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第3段課文。
(二)進一步了解課文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讀懂第3段課文,了解作者參觀林場的所見所聞。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是怎樣逐步加深的。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字、詞。
秦嶺 銀裙 空隙 缺乏 廣廈 伐木 良材 高不可攀 盛氣凌人 綜合利用 興國安邦 2.檢查背誦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3段。
1.指名讀第3段。
2.“綜合利用”是什么意思?(是對資源實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如對松樹,除了直接生產原木外,枝椏可做纖維板,松脂可做松香、松節油等。)
3.“興國安邦”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興盛;“安”,安定;“邦”,國。“興國安邦”就是國家興盛安定。作者在林場看到了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在原始森林里有了不少的市鎮,人們在這里進行著愉快的勞動。一方面“伐木取材”,讓大興安嶺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另一方面“造林護苗”,使林海萬古長青,造福子孫后代。人們還在這里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夠萬古長青,而且可以綜合利用。作者由人與山的日益密切的關系,又聯想到興安嶺這個名字,覺得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4.齊讀第3段。
(三)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是怎樣表達這種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文中作者三次使用“親切、舒服”的語句。第一次是文章開頭。作者走進這一原始森林后改變了原來“總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想法,當作者“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時,感到“興安嶺”這個名字給人的親切舒服之感是那么真實。第二次,當作者看到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景物后,聯想到這里出產大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于各項建設事業,把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參觀了林場,看到了今天大興安嶺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到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作者的感情更加熱烈奔放,用了一句反問句,進一步強調了親切、舒服之感。作者就是這樣邊觀察邊描寫,在寫景中一步比一步深入地寫出了自己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在寫景中抒情、議論、展開聯想。)
(四)歸納中心思想。(贊美了大興安嶺對祖國建設的巨大作用和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作業。
找出文中的反問句,讀一讀,想一想,它在表達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板書設計】
大興安嶺 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北起黑龍江岸,向南延伸到吉林、遼寧兩省。呈東北——西南走向,是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山。長1200公里,寬200~300公里,主體部分在內蒙古境內。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長白山構成我國第一大林區,木材貯存量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國森林資源寶庫。盛產許多珍貴的動、植物。這里山嶺西部平緩、山頂渾圓,近似丘陵、東部較陡,都在海拔1100~1400米以上。
秦嶺 秦嶺山脈西起四川、甘肅交界處的岷山,東至河南境內的伏牛山,長約1500公里。狹長的秦嶺指陜西境內的秦嶺中段,海拔20xx至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嶺在我國中部地區,是我國地理位置上一條重要的分界線。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是黃土高原的南界;也是水旱作物的分界線。
落葉松 分興安落葉松和華北落葉松。高約30米,木材堅實、耐用。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帶六年級一個班,共有學生人,其中男人,女生人。通過五年多的的學習與訓練,孩子們學習的自覺性大都比較高,學習意識較強,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有個別的學生學習意識比較差,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欠培養,書寫馬虎,學習懶惰,怕吃苦,依賴思想嚴重,學習方法不夠科學,特別是習作能力有待提高。從整體來說,動筆前的構思還不夠,作文缺少創意。行文中,出現不具體、不生動,沒有個性的張揚,公式化較嚴重。個別文章空洞無味,后進生的習作語句不通、不連貫,作文水平還停留在一、二年級。因此,本學期將繼續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學習目標教育、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等,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復習,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的能力。力求讓全班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各方面水平上一個新臺階,尤其在寫作方面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習作求真、求實、求新。
為了更好地、有針對性地、有的放矢地培養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注重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有每個人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再加上生活背景、學習環境、成長經歷、世界觀等的不同,造就了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我們一定要注意并重視這些不同,因人而異,個性發展。因此,要改革教法,注重學法。教師加強學法指導,給學生學習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艱辛與喜悅。教師適時加以點撥,根據學生不同的類型,設計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重視差異,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教材分析
新統編本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于20xx年春期正式試行。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六組,依次是:民風民俗、外國名篇名著、人間真情、體會人物品質、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這個專題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共有課文17篇,精讀課文12篇,略讀課文5篇。這六組教材,每組基本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五部分組成。課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不定,有的單元沒有略讀課文,有的單元有1——2篇略讀課文。其中,第三單元安排了習作例文,所以沒安排語文園地。第六單元是綜合性學習單元,也未安排語文園地。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后面安排了“閱讀鏈接”。
全冊安排“閱讀鏈接”四次,未安排“資料袋”。“口語交際和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整冊共安排口語交際三次,分別是同讀一本書、即興發言、辯論。
全冊6個單元便安排了5次習作,除第六單元外,其他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次習作,另外還安排了兩次小練筆。一次是學習了《臘八粥》一課后,讓學生照樣子寫一種最喜歡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學習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以后,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用幾個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全冊共安排“語文園地”四次,“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書寫提示”“快樂讀書吧”穿插安排,其中,“書寫提示”在第一、五單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單元語文園地后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主要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
另外,與本套的其他各冊教材不同,古詩詞并沒有根據內容安排在相應的專題中,而是在六個單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這10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中沒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艱深,適合小學生讀讀背背。這樣的編排也體現了向初中教材過渡的編寫意圖,在初中教材中,古詩詞背誦也是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學期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后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
總之,在深知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原則下,奉行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冊課文共有六個單元,全冊包括“導讀”“課文”“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實踐活動)等內容,書后還附有10篇古詩詞誦讀內容。本冊要求學會120個字,每課要求學會的字,排在方格里。
1、知識方面
(1)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會寫120個,了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并能正確書寫。
(2)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文段。
(3)背誦20篇以上的優秀詩文,課外閱讀不少于15萬字(完成課文配套課外閱讀30篇)。
(4)學習瀏覽,能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根據需要搜集相關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5)學習用鋼筆和毛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并有一定的速度。
(6)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于自己的事。
(7)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
(8)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2、技能方面
(1)會使用字典、詞典進行識字,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并體會漢字的優美。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6)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7)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了解詩歌的語言特點。
(8)樂于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9)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讀后感等習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范、整潔。
四、教材重點難點
1、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精讀課文的學習中積累語文學習的方法。
2、針對教材中的習作訓練,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提供寫作的素材。
3、注重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力爭使課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五、主要教學措施
1、加強訓練,方法多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2、持之以恒,不斷地加強積累。
3、注重實踐,培養能力。
4、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理解能力。
5、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內容,并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備注
12.24—2.28《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
23.2—3.6《藏戲》、《習作》、《語文園地》
33.9—3.12《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口語交際》(1)
43.16—3.20《習作》、《語文園地》、《快樂閱讀吧》
53.23—3.27《匆匆》、《那個星期天》、《習作例文》
63.30—4.3《習作》、《古詩三首》
74.6—4.10《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金色的魚鉤》
84.13—4.17《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
94.20—4.24《文言文二則》、《表里的生物》
104.27—5.1《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口語交際》
115.4—5.8《習作》、《語文園地》、《難忘小學生活》
125.11—5.15古詩詞閱讀:《采薇》、《春夜喜雨》、
《江畔獨步尋花》、《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江上漁者》
135.18—5.22古詩詞閱讀:《泊船瓜洲》、《游園不值》《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浣溪沙》、《清平樂》
145.25—5.29復習
156.1—6.5復習
166.8—6.12復習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1
一、課前談話導入
一位普通的頂碗少年,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過去了二十多年仍記憶猶新。我想,這位少年同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劇場,去感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二、指導深入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頂碗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再次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并對上節課內容進行回顧。)
可用以下問題進行啟發:
少年兩次失敗,當時情況如何?觀眾反映怎樣?
少年表現有何變化?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課文:
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小組學習探究,也可先自學,再小組合作。
用學生喜歡的方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新的學期面對新的學生要教一些合作學習的方法。
強調不必把問題一一思考解答,可選擇感興趣的去品讀思考。]
3、集體交流:
小組合作進行匯報,要注意小組組員之間的合作關系,避免成為“一言堂”。發言的人要能夠代表本小組的不同意見,要逐步培養學生搜集、整理的本領,并要養成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
學生結合自己找的'重點句談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頂碗少年兩次失敗時的想法,并探討他能夠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過以下兩題進行讀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這位少年,面對兩次表演失敗會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會對我說些什么?
4、有選擇的朗讀:
抓住印象最深的場面,反復朗讀,想象當時的情景,和同學交流感受。
三、通讀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現場,你會想什么?說什么?
(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只要堅持下去,不屈不撓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2、重點理解結尾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⑴ 自讀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體會:
人生會有許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卻。要看到光明,要以極大的韌性去戰勝困難,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⑶ 背誦第6、7自然段:
① 朗讀第6、7自然段,想主要寫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兩個意思:
A、深信當年那位頂碗少年已成為一名稱職的雜技藝術家。
B、那一夜頂碗少年的演出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學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背誦。
③ 同學互背。
④ 看誰背得又多又對。
四、有感情通讀全文,進一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課外延伸
1、學習了這篇課文,對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啟發?想一想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你還了解哪些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跡,給大家講一講。
六、拓展延伸,啟迪思維
課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筆墨寫白發老者,但正是這位老者的出現,使故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給少年的僅僅是幾句話,但他給少年的也許是能啟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請你按提示改寫課文:
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那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者,想起……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 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 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一、導入新課
配著優美的古箏曲,老師動情的講述:
同學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言就像一艘大船,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與現在的白話文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話是枝葉,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想認識、了解文言文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一文。(板書課題)課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兩個小孩兒學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么來描述這個故事的,大家想知道嗎?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自讀課文。請你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話讀通順。把不好讀的字詞和句子標出來,可以出聲讀,可以默讀,邊讀邊圈圈畫畫。
2、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
b第一次讀文言文你有什么感受?
3、師配樂范背課文。
4、與學生交流讀書感受。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5、學生再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6、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7、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把全文的意思說一說。
3、看著插圖說說文章的意思。
4、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5、提示文中“之”的用法。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系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業:
(書面作業)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
津津有味”等詞語。
2.了解蟬的生活習性。
能力目標:
1.學習用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并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3.體會并學習文中擬人的手法的運用。
德育目標:
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信念。
教學重點:
品味鑒賞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美;練習快速閱讀篩選并概括要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反復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如有人
2.研討點撥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為把握
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
教具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小時候,知了歌唱、蜘蛛織網、螞蟻搬家……這些趣事為我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隨著歲月的流逝,閱歷的增加,慢慢地我們少了那份賞玩的心境。但在法國有一位叫法布爾的人他卻一生與昆蟲相伴,并為它們書寫歷史,最終寫成了一部影響世界的大作《昆蟲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篇《綠色蟈蟈》(板書課題:綠色蟈蟈)
二、速讀概括,感知文意。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勾畫并疏解生字詞。
(1)給加黑的字注音。
喧囂( )劫掠( )靜謐( )酷愛( )吮取( )氣氛( )滿載而歸( )喑啞( )( )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shòu( )獵cuàn( )奪rǎo( )亂gōu( )火zhōng( )斯xī ( )sū( )
(3)請將橫線處的文字表述替換成成語(或詞語)。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處四周的綠
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 )
②表面上很大而實際脆弱的東西常常成了綠色蟈蟈進攻的.目標。( )
③蟬則驚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飛起逃竄。( )
④它們對這道菜吃得特別有興趣。( )
明確:
(1) xiāo jié mì kù shǔn fēn zài yīn yǎ
(2)狩篡擾篝螽窸窣萵苣
(3)弱肉強食龐然大物驚慌失措津津有味
2、快速閱讀全文,篩選關鍵信息,合作討論以下問題,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思考:
(1)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稱呼,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外表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作者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2)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我籠里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里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為“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換稱呼,
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三、寫作訓練。
1、重點朗讀,畫出文中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簡要分析。
提示:本文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形象的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對昆蟲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顯得生動感人。
精彩的語句示例:
(1)“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用擬人手法寫蟈蟈,流露出濃厚熾
熱的喜愛之情。
(2)“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 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優美的語言
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
(3)“關于食物,我遇到了喂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麻煩”一詞表現出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不怕麻煩的態度。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
(4)“我用蟬來喂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著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后閉著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語言使用生動傳神。
2、復習前面學習的兩種修辭手法:比喻和擬人。
3、片斷描寫。
昆蟲是人類的朋友,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昆蟲,用一段文字對其進行形象的描繪。(盡量在描寫中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4、作品展示。
全班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朗讀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教師適當加以點評,最后評出優勝者。
四、課堂小結。
談到《昆蟲記》,周作人說:“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確如此,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蟈蟈的鳴唱給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爾則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為人類的精神之樹增添了一顆豐碩的智慧之果。在我們品享的
同時,就讓心中的感念作為對“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贊譽。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粘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誰說說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樹枝的化石,淡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色的,可以作裝飾品。)
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塊什么樣的琥珀?
二、檢查預習
1、讀一讀本課生字,組詞,說說易錯的字
琥珀蠅脂撣拭辣滲澎湃黏測
注意:“脂”“滲”“湃”的讀音;“拭”“黏”的書寫。
2、交流預習時弄懂的詞語
三、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部分,作上記號,再給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內容
1、指名讀每部分,說說每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著敘述了琥珀的發現。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寫了琥珀的形態,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2、默讀課文,思考畫批: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3、小組討論,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小結
記住我們同學提出的問題,下節課繼續討論,并回憶對比一下這篇課文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還記得《黃河象》這篇文章講述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講的?我們是怎么學習的?
出示板書:
黃河象
按一定順序寫:看──想──發現
(骨架)(來歷)(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邊喝水陷入河泥沙下變化石
學法:先理清文章順序,然后細讀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過程和依據,最后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二、那么《琥珀》這課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
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琥珀》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2、接著我們上節課的話題討論: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⑴學生交流畫批的結果,教師幫著梳理點撥
松脂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里面;積成松脂球;松脂球變成化石。(有語氣地讀一讀相關的句段)
⑵出示學生的問題:在什么情況下“松脂球”才可能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里頭?
學生歸納出:炎熱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⑶這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時間長,上萬年;陸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樹慢慢腐爛;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請你有語氣地讀一讀“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邊讀邊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評讀)然后誰來復述這個過程?
⑸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么?指名讀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間的關系。
三、總結對比
《黃河象》和《琥珀》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何異同?(內容相似,但敘述順序有所不同)
順序:
《黃河象》看──想──發現
(骨架)(來歷)(化石)
《琥珀》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化石形成:
《黃河象》200萬年前炎夏河邊喝水陷入河泥沙下變化石
《琥珀》一萬年夏天樹林松脂裹小蟲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語氣地讀一讀你喜歡的段落并評讀
板書設計
琥珀
順序:想──發現──推理
(形成)(化石)(價值)
化石形成:一萬年夏天樹林松脂裹小蟲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交流及表達能力,了解開頭和結尾的聯系,體會它們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吟誦詠梅的有關詩句。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遙知不是雪,為幽暗想來。(宋,王安石)
已是懸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陳毅)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生齊讀。
3.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疑問呢?(引導學生緊扣“魂”自由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小組伙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教師重點指導“縷、葬、腮、甚、眷、颼、衰”的讀音,指導“幽、衰、葬”的字形。指導易錯字“抹”和“眷”。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討論交流,理清條理,出示小標題。(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三、精讀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畫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
2.全班交流,重點談出。
(1)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對策
①外祖父為何讀到這些詩句就會落淚呢?(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這幾句詩是那幾位詩人寫的,請簡要說說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你從這些詩句中體會到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③你能試著讀出外祖父這種思鄉之情嗎?生練讀,指名讀
(2)“我五歲那年,……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對策
①生自由讀本小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
②你從那些語句體會到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呢?畫出有關詩句。
(生圈畫并交流:拉下臉、訓斥、輕輕刮去、慢慢抹凈)
③指導朗讀“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嗎?”讀出反問的語氣。“輕輕”、“慢慢”這兩個詞應該怎么讀,為什么?
(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對策
①生自由輕聲讀這段話,你覺得梅花有怎樣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②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涌現出哪些有氣節的人物?生舉例。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資料,生讀。
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愛梅花,說明了什么?生討論交流。(外祖父把梅花當成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珍愛梅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國人氣節。)
④指導朗讀: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無數有氣節人物的靈魂,漫漫五千年的中華史,有氣節的人物怎能說清呢?讓我們飽含深情的再讀著一段。
(4)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繡著血色的'梅花。
對策
①指名讀
②外祖父為什么送梅花手絹給我?(讓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因為讓我把他對祖國的眷戀之心帶回祖國。)
3.討論:此時你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是引導學生理解,“梅花”不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生齊讀課題。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學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嗎?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2.古往今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許多想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但他們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著一顆中國心。
板書設計:
梅花魂
吟詩落淚
珍愛梅圖
思國傷懷
贈墨梅圖
送梅花絹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2-18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02-17
六年級語文《荔枝》教學設計04-04
六年級語文《山雨》教學設計04-05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3-08
六年級語文《琥珀》教學設計04-14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5-04
六年級語文《碧螺春》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