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4課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置之不理,鄰居好心勸告他也不聽,后來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結果小葫蘆都落光了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有密切聯系,要聯系的看問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同學,有一定的識字積累和閱讀體驗,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但要明白葉子和葫蘆的關系,其中蘊含什么道理有一定困難,所以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讀懂課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過程與方法:
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重點:
1.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反問句,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方法:
多種方式朗讀,引導學生質疑,注重聯系實際,注重鼓勵評價。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葫蘆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生字詞語趣味讀。
2.課題葫蘆大聲讀。
【設計意圖】:趣味讀生字,可以在復習知識的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學習課文品讀感悟
1.初讀課文,正音指導。
2.邊聽邊想,概括故事。
從前,有個人種了,后來葉上長了,他不治,最后。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在朗讀中了解內容,走進課文。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一)看圖比較,找出不同
1.火眼金睛找不同,引導學生看圖比較不同。
2.請同學回答,可從表情、葉子,葫蘆上比較。
這兩幅圖為什么會不同呢?讓我們趕緊去課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前后對照,提出問題
1.一起認識可愛的小葫蘆。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葫蘆長得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學生交流,課件突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
(3)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它可愛在哪些地方呢?
這棵可愛的葫蘆最后長成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2.小葫蘆的掉落。
(1)孩子們,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葫蘆都落了?
(2)齊讀課文,體會感情。
(三)探究問題,朗讀感悟
1.知道什么原因了嗎?
(1)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治。
(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
2.他看見了蚜蟲,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說的呢?
(1)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思考意思,練習句式。
(2)蚜蟲這么厲害,可那個種葫蘆的人根本沒把蚜蟲放在心上。看見葉子上的一些蚜蟲,“那個人”又說了什么?是怎樣說的?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蘆,根本不管葉子上的蚜蟲。可有一天還有誰看見了?(鄰居)鄰居看見之后,他們進行了怎樣的對話?
(1)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他們的想法。
(2)學習句子,指導學生體會意思。
①一個鄰居看見了,對他說:“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想一想鄰居為什么這樣說。)
②那個人感到很奇怪,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他為什么會覺得奇怪呢?
③學習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④句式遷移,練說反問句。
(4)同學們認為他想得對不對?葉子上的蟲到底要不要治呢?
小結:葉子和葫蘆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種葫蘆的人只想要葫蘆,卻沒想到葉子對葫蘆的重要作用。葉子綠,葫蘆就長得好;葉子黃了,葫蘆就會落下來。
(5)再讀課文,感悟內容。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在多種方式的朗讀,葫蘆實物的呈現,聯系生活的講解,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明白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蚜蟲,葉子和葫蘆的關系。
四、總結全文交流收獲
1.種葫蘆的人那么喜歡小葫蘆,可他的小葫蘆卻都落了,你們猜,他看著這些落了的葫蘆,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他會說些什么呢?
2.學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自由說,老師引導學生懂得“要多聽聽別人的勸告,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我們不能孤立的看問題”的道理。
【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引導下,帶領學生學會自己總結課文,說一說所學所獲,鍛煉總結概括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想一想,如果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結果會怎樣?請大家編一個小故事。可以在我們的看圖寫話本上畫一畫,寫一寫。
【設計意圖】:續寫故事,是對課文的一個鞏固,更是更高一層次的運用,通過想象用自己的雙手繪出寫出一個新的故事,學生的興趣大,樂寫會寫。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1、會讀、會寫要讀、要寫的生字。
2、能用正確的語氣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并能聯系學習和和不知實際切實體會。
第一課時
一、讀題激趣,自由發表感慨。
學生自由用自己喜歡的語氣和喜歡的方式讀課題,讀后自由發表意見,讀中你有何發現?
(我要的只是葫蘆,不要別的。我只要葫蘆,別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蘆,你明白嗎?……)
1、隨機學習生字“葫蘆”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
3、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識字的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一讀,要求讀通順。
三、讀文、鞏固生字
1、看課文插圖,自讀課文找出有聯系的你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
(如: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誰會讀: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看:觀察老師的范寫,說說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寬的字:治掛棵哇慢怪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每”的筆順。
掛和哇的右邊,言字的字形書寫注意重心要穩。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看圖讀文理解,兩幅圖有什么不同,找出書上的句子來讀一讀。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2、葉子上長了蚜蟲,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思考:一個藤上的葫蘆怎么會有前后不同的'結果呢?你能幫種葫蘆的人想想這其中的原因嗎?請你再認真讀讀課文,找出書上有關的句子來說一說。
1、他第一次看到葉子上有蚜蟲時,心理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蘆快點長,長得賽過大南瓜。
2、當鄰居勸他快給葫蘆治一治蟲時,他感到很奇怪,說什么,我要的是葫蘆,葉子上的蟲還用我治嗎?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葉子,不知道葉子和果子是有聯系的,葉子上長了蟲,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結果。是不對的。
二、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1、朗訊比較以下句子的語氣有什么不同,體會每組的兩句意思是一樣的。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
4、從對話中,你感覺到了什么?
5、整體欣賞感悟。多媒體配樂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1.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葉子和果子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2.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三、實踐活動:
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四、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細長的藤綠葉葉黃了
雪白的花
多可愛的小葫蘆落到地上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自學,能夠提出好多問題,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我就以此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點朗讀中間兩段,讓學生感悟問題的原因。本節課學生讀得很有感情,討論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爭論中得出了結論:種葫蘆的人,只人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
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第一節和最后一節。
教學難點:
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葫蘆,這是什么?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想一想怎么記?
3、范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把樹葉里的生字讀正確,并想一想該怎么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說話:
你發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里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么記:這長長的順著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后……來說一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系。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么可愛,他從心底里發出感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么句?應該怎么讀。誰來試一試。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范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說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說一句話嗎?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里一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著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師:小葫蘆掛在藤上,風一吹,小葫蘆輕輕地搖動起來,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5、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怪不得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那個人就從床上爬起來去看他的(小葫蘆)
中午,剛準備吃飯,又想起他的小葫蘆,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蘆
傍晚,太陽都落山了,他還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蘆)......他就是
這樣(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真是越看越喜歡!
6、可愛的小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你會給句子排排隊嗎?
過渡:那種葫蘆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時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實現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么都落了呢?
可結果呢?齊讀最后一段
五、學習最后一段
望著一個個落下的葫蘆,那個人的心情怎樣?對照課文插圖(可惜!傷心!難受。)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怎么會這樣呢?下節課我們幫他找找原因。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4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葫蘆是一種非常可愛的植物。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一般要經歷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學生懂得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節直接影響著后一環節,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該寓言故事就是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之所以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喜歡讀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發學生對生活的理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級是二年級的孩子,他們聰明活潑,領悟能力強,善于表現自己,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很好的理解課文。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確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確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是:
1、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系。
2、教學難點是讓孩子們自己領悟到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二、教法與學法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考慮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設計了情境創設法、采用變序閱讀法等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個性得到張揚,創造性也得到培養。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讀讀、找找、畫畫、想想、說說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教學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去領會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
三、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知者呢?我覺得首先應該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功夫。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喜歡的動畫的特點,因此,在上課伊始,教師利用課件出示跳動的葫蘆,讓學生欣賞,學生的興趣一定會激發起來。同時讓學生說說在社區的植物園里或自家的花園里所見到過的葫蘆有哪些了解。同時,老師引出課題并引導學生學習“葫蘆”二字。這樣,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了解更多的有關葫蘆的知識。然后老師再進行簡單介紹,補充有關葫蘆知識。告訴學生:葫蘆的莖又細又長,會繞著竹竿或木桿向上爬,這根莖也叫藤。藤的兩側長著許多心形的葉子,開的花是白色的。結的果實叫葫蘆。它的形狀像兩個球連在一起,中間細,表面光滑。它可以用來盛東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們觀賞,多可愛啊!特別是當介紹到許多人還把葫蘆制成工藝品時,學生對葫蘆一定會充滿興趣,從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根據課標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同時讓學生在讀中解決一些簡單的基礎問題。因此,這一環節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同桌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課件聽讀課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感知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對比,照成懸念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怎樣讓如今的課堂成為充滿愛意的課堂,體現創意的課堂,就要在“教與學”上下功夫。這里教師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打破了按課文順序分析的常規教學法,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閱讀中間兩段感悟理解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這樣就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
在把課文讀通讀順后,教師用簡捷的語言即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葫蘆園吧!引入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再請學生找找,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葫蘆長得可愛?在此基礎上教師順勢引出更喜歡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通過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葫蘆突出葫蘆的可愛。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出如果你也有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你希望它秋后長成什么樣啊?這一問題看似簡單,但能點燃學生說的欲望之火,同時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人們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在學生們美好憧憬中教師又要不失時機地追問課文中這棵可愛的小葫蘆到底怎么樣了?過渡到學習第四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惋惜、難過。
新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低年級段課本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圖。這些插圖使教科書圖文并茂,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插圖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最為直觀的教學輔助用具。而后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兩幅插圖,直觀形象,在對兩幅插圖對比中感悟種葫蘆的人傷心之情,達到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同時也起到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難過之時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小葫蘆為什么會慢慢變黃而且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產生了新的疑問“是呀,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發現問題使他們對下面的學習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他們繼續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四)理解過程,深究原因。
對新提出的問題請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在這里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讀、畫出種葫蘆人與他的鄰居的對話;匯報所畫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練讀;分角色匯報讀等環節理解感悟葫蘆變黃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環節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讀、畫、說是循序漸進、環環緊扣的。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去探究課文。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說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輸送養分的課件。出示直觀形象的課件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葫蘆的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系,并且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還可以緩解學習造成的疲勞。
(五)回歸主題,悟出道理。
我們知道學的目的是為了會用。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學習基礎知識,也要教會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為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見過或聽說過不聽勸告、不懂科學的人,因為看問題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結果的事例。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本課所學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讓學生活學活用,把學習從課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六)拓展交流,續編故事
學了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說說如果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他一定會注意什么呢?通過拓展延伸,使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又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七)布置作業,學以致用。
這里主要設計了三項作業題:
1、畫一畫你心目中的葫蘆。
2、收集有關葫蘆的資料。
3、把這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小朋友聽。
作業的設計,形式多樣,不但為了鞏固課文內容,而且還能把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為的是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我要的是葫蘆》一文的板書屬于圖文并茂式,在設計上力求體現抓重點詞課突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文中蘊函的道理突顯課文的中心。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會認“葫、蘆、藤”等 11 個生字,會寫“棵、謝、想”等 8 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 能讀懂故事內容,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2.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只看結果,不重視過程的道理。
2.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 學習生字詞,正確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變化。
(二)教學難點
1. 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 明白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
四、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括課文相關圖片、動畫、生字卡片等。
2. 葫蘆實物或葫蘆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3 分鐘)
1. 展示葫蘆實物或圖片,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引導學生說出“葫蘆”。
2. 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讓學生齊讀課題,質疑課題,如“誰要葫蘆?他最后得到葫蘆了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7 分鐘)
1.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生字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
2. 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生字詞。
3.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采用多種形式認讀,如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等。
認讀生字:“葫、蘆、藤、蚜、盯、鄰、居、奇、怪、治、棵”。
認讀詞語:“葫蘆藤、蚜蟲、盯著、鄰居、奇怪、治一治、一棵”。
4.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指名分段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評價。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20 分鐘)
1. 學習第一自然段(3 分鐘)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內容和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葫蘆生長的樣子。
讓學生找出描寫葫蘆的句子,如“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并讀一讀,體會葫蘆生長的可愛。
指導朗讀,讀出葫蘆的可愛和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2. 學習第二自然段(5 分鐘)
讓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種葫蘆的人發現了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樣?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理解“蚜蟲”和“盯著”,并通過動作演示讓學生明白“盯著”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種葫蘆的人發現蚜蟲時的驚訝和擔憂。
3. 學習第三自然段(5 分鐘)
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鄰居對種葫蘆的人說了什么,種葫蘆的人是怎么回答的。
課件出示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對話,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的語氣。
分析種葫蘆的人的回答,理解反問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和陳述句“有幾個蟲子不用怕。”的轉換和表達效果,感受種葫蘆的人對蚜蟲的不在意。
4. 學習第四自然段(7 分鐘)
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思考:結果怎么樣?葫蘆最后怎么樣了?
引導學生理解“變黃了”“落了”等詞語,感受種葫蘆的人最后沒有得到葫蘆的失望。
再次出示葫蘆藤的圖片,對比之前葫蘆可愛的樣子,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葫蘆都落了?讓學生明白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5 分鐘)
1. 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總結種葫蘆的人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強調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道理。
2. 讓學生說說自己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如學習和鍛煉、健康飲食和成長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
3. 布置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和他們討論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五)指導書寫(5 分鐘)
1. 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棵、謝、想、盯、言、鄰、治、怪”。
2.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筆畫特點,如“謝”是左中右結構,“想”是上下結構,“盯”是左右結構且右邊是“丁”字等。
3. 教師示范書寫,重點指導易錯的筆畫,如“謝”字中間“身”的撇不出頭,“鄰”字右邊是“阝”等。
4. 學生在練習本上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書寫姿勢和書寫規范。
5. 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進行評價和反饋,鼓勵學生寫好字。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會認“葫、蘆、藤、謝、蚜、啊、賽、感、慢、怪”等 11 個生字,會寫“棵、謝、想、盯、言、鄰、治、怪”8 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系。
2. 借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2.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植物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 學習生字新詞,正確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種葫蘆的人為什么最后沒有得到葫蘆。
(二)教學難點
1. 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并能在具體語境中運用。
2. 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括葫蘆生長過程的圖片、動畫,生字卡片等。
2. 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葫蘆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 分鐘)
1. 出示葫蘆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說說對葫蘆的了解。
2. 提問:“你們見過葫蘆嗎?喜歡葫蘆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12 分鐘)
1.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教師巡視指導,糾正讀音。
2. 學習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生字,正音。
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例如:“蚜”字可以通過與“牙”字比較來記憶;“謝”字可以用拆字法,分為“言字旁”和“射”。
開火車讀生字,檢查識字效果。
游戲鞏固:摘葫蘆(把生字寫在葫蘆形狀的卡片上,讓學生認讀,讀對一個就摘下一個葫蘆)。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20 分鐘)
1. 朗讀感悟第 1 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 1 自然段,指名朗讀。
提問:“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葫蘆藤、葉子和花的句子,如“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通過圖片展示,幫助學生理解“細長、長滿、雪白”等詞語,感受葫蘆生長的可愛姿態。
指導朗讀,讀出葫蘆生長的可愛和旺盛。
2. 朗讀感悟第 2 - 3 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朗讀第 2、3 自然段。
思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的蚜蟲后,分別有什么反應?用橫線畫出鄰居說的話,用波浪線畫出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出示鄰居說的話:“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引導學生體會鄰居著急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注意“光、快、治一治”等詞語的重讀。
再出示種葫蘆的人說的話:“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引導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想法,通過朗讀表現出他的不以為然,強調反問句“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的語氣。
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為什么認為葉子上的蟲不用治?他的想法對嗎?引導學生理解種葫蘆的人只想要葫蘆,卻不知道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
課件展示蚜蟲對葫蘆葉的危害以及葫蘆生長受影響的動畫,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3. 朗讀感悟第 4 自然段
齊讀第 4 自然段,提問:“最后葫蘆怎么樣了?”引導學生理解“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指導朗讀,讀出惋惜的語氣。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10 分鐘)
1. 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提問:“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我們要全面地看問題,不能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2. 拓展延伸
讓學生說一說,如果自己是種葫蘆的人,會怎么做。
布置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討論自己從中學到了什么。
(五)指導書寫(10 分鐘)
1. 出示要寫的字“棵、謝、想、盯、言、鄰、治、怪”,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和筆畫特點。
2. 教師示范書寫,強調關鍵筆畫的書寫,如“謝”字中間“身”的撇不出頭;“想”字上面的“相”要寫得緊湊,下面的心字底要托住上面。
3.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書寫姿勢和書寫規范。
4. 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進行評價和反饋,鼓勵學生寫好字。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如直觀的圖片展示、生動的動畫演示、多樣化的朗讀形式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生字,理解了課文內容,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部分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在理解葉子和葫蘆的關系這一難點上,還需要給予更多的引導和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實踐活動,如讓學生種植小植物,觀察植物生長過程,進一步加深對事物之間聯系的理解。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會認“葫、蘆、藤”等 11 個生字,會寫“棵、謝、想”等 8 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 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分角色朗讀、齊讀等,理解課文內容。
2. 借助圖片、實物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字詞和課文寓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善于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二)教學難點
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理解故事蘊含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含課文相關的圖片、動畫等資料。
2. 葫蘆實物或圖片,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 分鐘)
1. 出示葫蘆實物或圖片,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引導學生說出“葫蘆”。
2. 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引導學生質疑,如“誰要葫蘆?他為什么只要葫蘆?最后他得到葫蘆了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12 分鐘)
1.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讀書姿勢。
2. 學習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采用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認讀“葫、蘆、藤、蚜、盯、鄰、居、奇、怪、治、慢”等生字。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字的.字形演變,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例如,“藤”字,通過圖片展示藤的樣子,理解字意,記住字形。
給生字組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意思。如“鄰居”,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鄰居是誰。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15 分鐘)
1. 朗讀感悟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怎么樣?
多媒體展示長滿綠葉和葫蘆的畫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葫蘆的句子,如“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葫蘆的可愛。
讓學生用“細長的( )”“雪白的( )”進行詞語搭配練習,積累語言。
2. 朗讀感悟第二、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的蚜蟲后是怎么想的?他的鄰居是怎么說的?
抓住“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兩個反問句,與陳述句“有幾個蟲子不可怕。”“葉子上的蟲不用治。”進行對比,指導學生讀出反問句的語氣,體會種葫蘆的人對蚜蟲的滿不在乎。
引導學生模仿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語氣進行對話,理解兩人不同的態度。
多媒體展示蚜蟲侵蝕葉子的動畫,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蚜蟲對葫蘆生長的危害。
3. 朗讀感悟第四自然段
齊讀第四自然段,思考:最后葫蘆怎么樣了?
指導學生讀出惋惜的語氣,體會種葫蘆的人沒有得到葫蘆的遺憾。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5 分鐘)
1. 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討論:種葫蘆的人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只關注結果,而忽視了過程中的問題。
教師總結: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情也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不能像種葫蘆的人那樣,只想要葫蘆,卻不管葉子上的蚜蟲。
2. 拓展延伸
讓學生說一說,如果自己是種葫蘆的人,會怎么做?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鼓勵學生課后閱讀一些有關植物生長知識的書籍,了解更多植物生長過程中各部分的關系。
(五)指導寫字(5 分鐘)
1. 出示“棵、謝、想、盯、言、鄰、治、怪”8 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
2. 教師示范書寫,重點指導筆畫較多、容易寫錯的字,如“謝”字,注意中間“身”字的寫法;“想”字,上面的“相”字要寫得緊湊。
3.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書寫姿勢和書寫規范,對寫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有問題的學生及時糾正。
六、板書設計
略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反問句、感嘆句及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學會3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討論,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變化。
學會帶著問題讀課文,讀中感悟,看圖與學文相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不能只注重結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探究葫蘆都落了的原因。
難點:懂得葉子和葫蘆的關系,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三、教學過程
1. 復習引入
復習字詞:通過PPT出示葫蘆、藤上、花謝、蚜蟲、盯著、啊、賽過、感到、奇怪、慢慢等詞語,讓學生自由讀、開火車讀。
檢查第一自然段:通過圖片和提問,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如葫蘆的可愛之處等。
2. 研讀課文,體驗感悟
激趣生疑:出示文中圖二(與圖一對比),引導學生觀察人的表情、葫蘆的葉子和葫蘆本身的變化,提問:“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
初步感知:讓學生認真讀2、3兩小節,用“------”畫出種葫蘆的人所想所說的句子,用“”畫出鄰居所說的話。
深入分析:
分析種葫蘆人的心態,通過朗讀和討論,理解他不在乎葉子上的蚜蟲的原因。
分析鄰居的勸告,通過分角色朗讀,理解鄰居的關心和擔憂。
分析反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通過朗讀和比較,理解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
3. 揭示寓意
葉子與葫蘆的關系:通過圖片和講解,讓學生理解葉子是綠色植物的營養加工廠,它把加工好的營養通過葫蘆藤輸送給小葫蘆,如果葉子被蚜蟲吃了,就不能給小葫蘆生長的營養,葫蘆就會落了。
事物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理解,不僅葫蘆和葉子之間有聯系,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我們做事情時,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不能只注重結果。
4. 拓展延伸
編故事:讓學生想象第二年春天,這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碰到葉子上又長出了幾個蚜蟲,他會怎么做?
寫字教學:學習“言”字的演變和書寫方法,并進行聽寫和默寫練習。
5. 作業布置
課后背誦:要求學生背誦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和句子。
編寫故事:讓學生將自己編的故事寫下來,并講給家長聽。
四、板書設計
略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通過提問、討論、朗讀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和反饋,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7-23
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9-03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學設計09-19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設計04-17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設計04-18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7-19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設計09-11
[經典]《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4-0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6-0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