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的”“折”;理解19個新詞語的意思,能用“逐步”“無憂無慮”造句,領悟“可是”在語句中表示的轉折作用,能用“說它……可是……”的句式說一段話。
2.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二、過程和方法:
1、品詞品句,反復誦讀,感受作者的語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摘錄法概括兩段課文的段落大意,整體感悟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貓難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了解課文大意并給課文分段,研讀第二大段。
教學流程
—、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1、板書:貓。知道貓嗎?熟悉貓嗎?請熟悉的同學來能說說你印象中的貓?
2、指名說。
(1)如果學生能說得比較細致,就及時予以鼓勵:你真會觀察!已經學會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樣去仔細地觀察事物了。
(2)如果說的只是粗線條的:你們所說的貓如果要老師畫出來的話,我就畫不出來了,因為你們沒有把貓的形象說具體、細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么樣的。
3、介紹老舍。可讓學生先說,教師補充。(板書: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板書),又叫舒舍予,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和戲劇家,被譽為“語言大師”(板書),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龍須溝》、《茶館》、《駱駝祥子》等。他除了寫作,生平還有兩大最突出的愛好,一是養貓,二是養花。《養花》我們也會在六年級的時候學到。讓我們先在《貓》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去感受老舍的語言魅力,去體會他的情感世界。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1、請同學打開課本,自學課文:
a、充分的讀(板書),一遍不過癮就讀兩遍(有讀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讀幾遍)
b、放聲朗讀后再默讀,邊讀邊看看有哪些生字要引起注意,哪些詞語無法搞懂,劃出來自己聯系上下文或者運用工具書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
⑴.字詞
在生字方面有特別想提醒同學們的或者還有哪些詞語無法解決但是要特別想知道的,現在提出來。
⑵指名通讀課文,檢查讀通讀正確的情況,及時反饋。
聽的同學聽仔細,哪里讀錯了,還要再想想課文寫了什么?
3、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主要寫了哪兩種貓?(板書:大貓小貓)
來做做有意思的填空題:誰能在括號中加一個數量詞,說說課文寫了幾只大貓、幾只小貓?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貓,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它)是的,作者就是通過仔細觀察家中的一只大貓生動地寫出了貓的性格。(一群)小貓: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們)想一想,我們在“一只”前可以填一個什么詞來說明大貓的性格特征。(古怪的)那在“一群小貓”前呢?(可愛的)
齊讀:(古怪的)(一只)大貓(可愛的)(一群)小貓,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詞語幫助我們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你認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記號。
b、第二件事是要它幫助我們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講了什么?講了一只大貓很古怪。請你能在課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話來概括嗎?——劃出總起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齊讀。
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據這句話,你怎么概括段意?(直接摘錄)
第二段又講了什么?(——小貓可愛)你能在課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話來概括嗎?——也劃出總起句,說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們來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據這些詞語或者劃出來的兩句話,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嗎?
(生個別練說——生自己站起來自由說)
你更喜歡哪種貓?
三、研讀第二段(小貓)
1、研讀總起句: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反復讀這一句,說說讀懂了什么?(抓住“更”字)說明大貓也很可愛,但是小貓更可愛,這句話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反復讀讀這段,想想你是怎么體會到這一點的?
3、交流
(1)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真是貪玩,因為淘氣而可愛)
(2)一根雞毛,一個線團……耍個沒完沒了。(頑皮玩得時間長,不知疲倦)
(3)……跌倒馬上起來,再跑再跌。(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玩得盡興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
第一單元
1、古詩詞三首2、桂林山水 3、記金華的雙龍洞 4、七月的天山
語文園地一
第二單元
5、中彩那天 6*萬年牢 7、尊嚴 8、將心比心
語文園地二
第三單元
9、自然之道 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11、蝙蝠和雷達12、自然的啟示語文園地三
第四單元
13、夜鷹的歌聲 14、小英雄雨來 15、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語文園地四
第五單元
17、觸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氣
語文園地五
第六單元
21、鄉下人家22、牧場之國23、古詩詞三首 24、麥哨
語文園地六
第七單元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26、全神貫注 27、魚游到了紙上28、父親的菜園語文園地七
第八單元
29、語言兩則 30、文成公主進藏 31、普羅米修斯 32、漁夫的故事
教學進度:
時間 教學內容
第1 –3周 第1單元
第4 –5周 第2單元
第6 –7周 第3單元
第8 –9周 第4單元
第10 –11周 第5單元
第12 –13周 第6單元
第14 –15周 第7單元
第16 –17周 第8單元
第18 –20周 全面復習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 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重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時:13課時
1.《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畫面。
3. 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閑??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重難點:
1. 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 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 借助注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 搜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課時:2—3節
第一節
教學目標: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學都出去旅游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導讀準后鼻音
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 讀熟三首詩
2. 借助注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 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匯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 抄寫生字。
2. 讀、背三首詩。
第二、三節
教學目標:通過想象,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 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云:少(孤)慢慢飄走(閑)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 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閑、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手法。
3.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了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悶時所作,因此通過眾鳥高飛、孤云閑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 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 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節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2)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 詩人通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請找出詩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 釋題: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為詞牌。
2. 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注釋。(舊:過去勝:超過)
3. 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么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布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著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比較、比喻)
4. 請聯系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后的反問句寫完整。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
5. 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 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 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3
一、導入
農歷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二、引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熟悉課文內容,注意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的方法掌握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
(2)、用筆畫出你在查閱了工具書后還不能理解的字、詞和不懂的語句。
2、結合課文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1)、解決學生自學中的難字、生詞和較難的語句。
(2)、強調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剛剛,開始。
既而:一會兒。
出:來到。
倏爾:一會兒。
皆:都。
略無:毫無;略,大概,大致。
夸能:夸耀才能。
3、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研讀課文,掌握課文脈絡
1、請學生示范朗讀文章,其他學生思考:
(1)、寫錢塘江潮的語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2)、出具體寫潮水的語句,讀一讀。
(3)、說說自己讀后對錢塘江潮的認識。
2、默讀課文其他段落,引導學生拓寬對“潮”的界定:
(1)、課文其他段落是寫什么的?
明確:
①、水軍在潮里演習;
②、吳中健兒溯迎弄潮;
③、江邊喧鬧的看客。
(2)、也可用帶“潮”的詞概括形容這三段文字的內容:人潮
四、兩相比較,體味觀潮以外的內容
我們分別請同學來讀寫水潮和寫人潮的語句,你來品味這兩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寫這兩種潮特點的詞語,用見簡潔的語言概括兩中潮的特點。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4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介紹二十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文章。中國科學院院長僅用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本課采用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不僅層次明晰,同時使得原本枯燥的說明變得條理清楚,有條不紊。在說明方法上,作者運用了比較、舉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將科學技術發展的百年歷史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篇幅短小,說用力極強,給讀者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能夠規范地書寫要求會寫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一百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
3、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淡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4、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授課時間:2課時
第一學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對于這個課題,你怎樣理解。
(世紀:每一百年稱為一個世紀。呼風喚雨:在詞典中解釋為使刮風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風喚雨的世紀”是指人類能利用科學技術來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紀,即1900年到20xx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什么說“二十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讀時既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同時還要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他們讀得是否準確?
3、檢查生字詞
這些生字詞離開了課文,看你是否還記得?
(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檢查讀等)
4、對于這些生字詞,你有沒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從音、形、義上提醒)
5、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及文章的層次結構。
(本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三、細讀品悟,入情入境
1、自讀自悟
為什么說二十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文中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來說明的?請同學們靜下心來默讀課文,結合你課前查閱的資料和文中的重點語句細細體會好嗎?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標記。
2、導讀品悟
誰能把你的體會對同學們說一說?(重點引導學生邊讀邊理解體會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導從兩個設問句中體會。
它們強調了現代科學技術對于人類呼風喚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發現”和“發明”的區別的基礎上,通過“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觀程度大大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年的總和”,來體會“呼風喚雨”,體會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圍繞“二十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談談“農耕”社會是怎樣的社會,神話里的“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是怎樣的本領,猜想古代人們還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們為什么要有這些幻想。
再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在近一百年中人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變為現實。
體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這是一過渡句,說明現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圍之廣,變化之快。)
通過20世紀前與后進行對比,學生體會“二十世紀為什么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第四自然段
先讀書中例子,再選擇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學交流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及其給人類帶來的便利。體會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好處。
(每自然段在學生理解課文后,引導他們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同學們剛才隨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紀的百年歷程,讓我們感受到了二十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請看伯特蘭、羅素說的.話。
1、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2、想象科學技術還將創造怎樣的奇跡,還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五、質疑問難,深入探究
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賞品味,拓展延伸
1、賞讀
多么輝煌的二十世紀,讓我們再盡情地讀讀課文,體會科學技術的魅力。
2、小練筆
(任選一題)
① 把這篇課文讀給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聽,請他們說說科技帶來的變 化,再把他們說的寫下來。
② 想象二十一世紀科技將給我們的社會和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把你的想象寫下來。
③ 把你學完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設計: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100年
科學技術的發展
人類生活大改觀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尊嚴》這篇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這份食物。后來,他留在杰克遜家里干活,成為莊園里的一把好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可以沒有財富,但必須要有做人的尊嚴,這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嚴,就有可能擁有財富乃至一切。
這是一篇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感悟、理解并從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讓學生在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理解并積累“愜意、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繪人們苦難生活的詞語。
2.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理解并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哈默堅持勞動后再接受食物的事,懂得一個人必須有尊嚴,懂得尊嚴對做人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通過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態,體會他自尊的可貴品質。
理解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將來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有一個饑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他面前,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嗎?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指導“尊”字的寫法及易漏筆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建議: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尊嚴”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獨立自讀。
3.反饋自讀情況。
(1)簡述故事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3)指導練寫難寫生字。
三、聚焦“尊嚴”。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表現這個年輕人尊嚴的是哪一部分?作者通過什么寫作方法來表現哈默的尊嚴的?
2.指名學生匯報朗讀,教師相機點撥。
(1)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從年輕人跟其他難民的不同表現,暗示他的“尊嚴”使他不接受別人的施舍。
(2)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堅持通過勞動來獲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3)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不勞動就不能白吃東西。這就是尊嚴。
(4)“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年輕人的`倔強正顯示出他對于尊嚴的堅持,無論如何絕不放棄尊嚴。
(5)杰克遜大叔十分贊賞地望著這位年輕人,他知道如果不讓他干活兒,他是不會吃東西的。
正是年輕人身上的尊嚴贏得了杰克遜大叔的贊賞。
(6)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即使餓到了極點也要忍住,也要先通過勞動來獲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7)杰克遜大叔微笑地注視著這個年輕人,說:“小伙子,我的莊園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來的話,我太高興了。”
尊嚴讓年輕人獲得了工作的機會。
(8)過了兩年,杰克遜大叔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尊嚴讓年輕人獲得了幸福。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年輕人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2.課外閱讀名人傳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聽寫生字新詞。
二、復述課文內容,再現“尊嚴”形象。
(運用積累的詞語:“沃爾遜、面呈菜色、疲憊不堪、臉色蒼白、骨瘦如柴、款待、例外、捶背、許配”,引導復述課文內容。)
三、走進杰克遜,領悟“尊嚴”神韻。
1.回顧大叔的言行,體會其內心,感受其獨具慧眼,真誠待人的品行。
2.想象哈默兩年中的行為,聯系哈默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大叔對女兒說的話,體會尊嚴的價值。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四、討論、拓展,體會“尊嚴”價值。
2.默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會,說一說從哈默和大叔身上學到了什么?
3.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做“尊嚴”?根據自我體驗練讀課題。
4.師生交流收集的資料,受到維護自我尊嚴的熏陶。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麗,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學情分析
本課時一篇游記,學生對這樣的比較熟悉,游覽的順序明線清楚,暗線溪水,需要指導學生慢慢體會。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間的關系,知道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問,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游覽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2.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4.1第一課時
4.1.1新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里旅游嗎?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做一個和旅游景點有關的搶答游戲!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說出圖片中的景點名稱以及所在地。
出示雙龍洞圖片激發學生興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為什么這個溶洞叫“雙龍洞”?帶著這個問題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句段。
舉手解答雙龍洞名字的由來,并出示雙龍洞圖片
3.簡介溶洞形成原因。
4.解讀課題中的“記”字,引出游記,分析游記特點。
五、再讀課文理清游覽順序
1.快準瀏覽課文,找出能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詞句。
2.教師黑板畫游覽路線畫,指名學生補充完整。
3.舉手串連經過。
4.分解主次。
六、精讀課文
1.理解“孔隙”
2.精讀第5自然段,找出能表現孔隙小的詞句,分析作者的表現方式。
3.和同位挨坐在一起閉上眼睛邊聽音樂邊聽老師做導游講解,體驗過孔隙的感受。
4.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七、布置作業
1.課下讀課文,找一找外洞和內洞的特點,尋找隱藏在文中的一條暗線。
2.用多種方式突顯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寫一個習作小片斷(教師提供圖片)。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7
學習目標
1、通過多渠道搜尋、了解并介紹美麗的自然景觀這一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美,熱愛美,從而學會捕捉美!
2、舉辦自然景觀展示會,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
3、尋找身邊的美麗自然景觀,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4、背誦4組句子,并課外搜集積累,了解漢語遣詞造句的微妙。
課前準備
1、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觀的圖片、音像資料及文字材料。
2、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我們的祖國山水秀麗,美麗的自然風光無處不在。遠在天邊的天山草原,圣潔的雪山、湛藍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綠無垠的草原是那樣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邊的皇城沙灘,海浪、陽光、礁石也同樣讓人流連忘返……美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有一雙尋找美,善于觀察的眼睛。這幾天大家一直在搜尋美麗的自然景觀,這節課就把你發現的尋找到的美展示給大家。
2、指名一生上臺交流。
聽眾反饋:聽了XX的介紹,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麗了嗎?從哪兒感受到的?
教師總結:介紹一處美麗的自然景觀,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驟把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讓大家隨著你的視線去觀察,還要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讓大家在你的語言中感受景觀之美。
3、自由準備,稍作調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聽眾要做到認真傾聽,做個小記者,可以向同學介紹提問、建議也可以補充。
b.介紹者做到準備充分,隨時答“記者”問。
5、四個小組交流,每組評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經過了搜尋,聽取了同學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
7、聯系“寬帶網”。用你搜尋到的圖片、文字資料(或自己撰寫的資料),整理成圖文并茂的“美景介紹書”。課后分組舉辦“祖國一日游”風景名勝展示會。
第二、三課時 習作指導
(同時學習我的發明,日積月累)
1、學了這一組課文,又聽了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美就在身邊,今天來寫一寫我們尋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記憶,哪一處自然景觀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風景區,如黃山、杭州西湖、雁蕩山、天河風景區。
b.也可以是身邊的微型景觀,如海邊沙灘、公園(校園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邊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準備怎樣去寫呢?回憶我們學過課文,以及上節課同學們的介紹,對你有何幫助?
a、可以用方位、時間等順序來構成文章,讓人讀來視野清新。
b.把筆墨多花在所寫的自然景觀的特色上。
c,聯系“我的發現”。我們一起去聽聽小林小東的發現。你有何發現?(受到的'啟發是把畫面呈現于腦海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
4、要寫一手好文章,離不開平時詞匯語句的積累。出示“日積月累”。
a.看看下列這些詞句對你有何幫助?自由讀,指名讀。
b.你發現了什么?(每一組中的兩個句子的寫法是一樣的,四組各有特色)
c、最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在哪兒運用比較合適?
d.你在哪兒也看到過這樣特別的句子?試著說幾句。
e、課外去找一找這樣有意思的句子,課下交流。
5、作文,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的難題。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讀自己的大作,默讀皆可)。
7、寫作文。
第四課時 作文講評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2、認真傾聽后交流。可以提意見、建議、欣賞、補充。
著重留意:a、句是否通順恰當。
b.語言是否準確精妙。
3、聽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組交流修改)
4、欣賞佳作。(實物投影儀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以教師朗讀,學生邊聽邊隨機點評。
b.也可以學生自由朗讀,你從中學到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優點)
c、可以四人小組組成“評審團”,派代表發言。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表格圖像化閱讀策略,體會了解魯賓孫在荒島上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魯賓孫敢于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學習他面對困難不退縮,勇于戰勝困難的品質。
教學重點:
運用表格圖像化閱讀策略對課文進行閱讀,體會主人公形象特點,學習他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提取、歸納關鍵信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表格卡片。
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學習的自覺性、組織紀律性都有所增強,感知能力得到發展,能初步看到問題的實質,并已學習運用、演繹、類化的思維方法。能通過有效閱讀文本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設計理念:
本文節選自英國作家笛福的小說《魯濱孫漂流記》。文中的“我”就是小說的主人公魯濱孫·克魯索。課文以日記的形式反映了最初魯濱孫一個人漂流到荒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的'故事。縱觀全文,文章屬“日記體”,按時間順序記敘了前三個月荒島生活的事件,篇幅較長,行文較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容易提煉內容,理清層次,這需要掌握方法,需要教師進行引導。
“圖像化”是一種很實用的閱讀策略,其中利用表格梳理、提取、歸納信息是很適用于本文的一種方法。學生在從前的學習過程中曾初步接觸過一些簡單的圖像法,本課重在學習并嘗試運用。提煉出主要事件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要準確概括、歸納卻有一定的難度。
方法策略:
以“圖像化”策略為主,朗讀法、討論法、談話法為輔完成教學內容。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遇到下面幾種情況,你會有什么感受?”外面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你獨自在家時??;漆黑的夜晚,你需要一個人回家時??;當學習遇到難題時??;從而引出當獨自處在荒無人煙的小島時,我們會感到無助絕望,而魯濱孫卻通過自己的努力生活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引入本課的學習。
(二)、“圖像化”閱讀感悟
1、回顧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瀏覽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3、完成三個表格,感悟課文。
4、表達想法,深入感悟。
通過朗讀感悟,你認為魯濱孫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回到情境,學習人物品質
再次出示導入環節中的幾個情境,讓學生說一說現在你會怎樣做?培養學生面對困難不退縮,敢于去戰勝困難的品質。
(四)、總結拓展
通過總結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讀《魯濱孫漂流記》的興趣。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結合朗讀、對話、想象、感司等到手段來體驗情境從而領悟文章內涵。
2、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規律的教育,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待
1、聽寫詞語:偵察 欲出又止 魚貫而出 口中之食
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愚不可及 悲嘆
2、學生訂正并讀第一組詞語
(1讀詞,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感情朗讀詞語
二、學習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讀6-8自然段,找出令我們震驚的場面
2、匯報交流:
(1)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2)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3)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鏗鳥的口中之食。
(出示圖片)孩子們,你們看到了怎樣的`一幅景象?
小結:的確慘不忍睹啊!引讀: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3、理解: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們覺得作者是帶著什么心情寫下的這句話呢?
4、理解這句話中特殊的地方。
(引讀該句)
(4)串讀:盡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此時的補救顯然已經晚了,抬頭仰望天空——(生讀第3句),看看,我們都做了什么——(生再讀第3句);一只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不一會,生讀第4句);一只嘲鶇飛走了,數十只食肉鳥歡笑了——(生讀第4句)
(5)體會向導的悲嘆
四、感悟中心。
1、出示美國作者伯羅蒙塞爾創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結尾,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2、小練筆,補充句子3、引讀該句,揭示中心。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能通過仔細觀察課文題頭的照片,以“迪拜街頭的風光”為題寫一段話。課文中的詞語可供選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指讀課題——《沙漠中的綠洲》
“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出示PPT中的沙漠圖
二、學習第二段:
1、請打開書,你能從第二段中,找出描寫沙漠的句子嗎?
(出示: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籠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沙漠是——不毛之地!
什么叫“不毛之地”?(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土地荒涼、貧瘠。這里毛的意思是:像毛的東西,指谷物或草)
這里為什么會被稱為“不毛之地”?仔細讀這兩句話,品味一下。(土硬且咸,水也咸,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植物無法生長)
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突出沙漠的特點。
2、仿佛經受了阿拉伯神話中的魔法,不毛之地中奇跡般地出現了星羅棋布的綠洲,這綠洲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寶石,鑲嵌在這茫茫的沙漠之中。這綠洲是怎樣的呢?引讀:我們來到迪拜訪問——這里(引讀“綠樹成陰,鮮花遍地”)出示PPT中的迪拜美景圖。
3、學到這里,你們腦中有沒有出現一個大大的問號?
質疑: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怎么會出現這么美麗的綠洲的?
是的,跟老師想的一樣!請再仔細讀一讀第二大段,這里都告訴我們啦!
相機出示:“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
(概括分析:是阿聯酋的人民花費了巨大的物力財力與精力才把沙漠改變成綠洲的。)
4、出示: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淡水,樹苗和花草。
這一句與原句比,意思不變,而且更加簡潔了。那么能不能用這句替換掉原句呢?為什么?(原句更加突出這是種植樹木的一切都要買,更能反映改造成綠洲的艱難與代價高昂。)
作者用了三個“買來”,你覺得他們僅僅是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嗎?他們還買來了什么?他們這么做是為了什么?(買來把沙漠變成綠洲的希望、買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買來良好的人類生存的環境)
5、他們到底付出了怎樣高昂的代價呢?
用書上的話來告訴我。出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
同學們,我們現在就來算一筆帳,在我們城市培養一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至少需要十萬元。照這樣算,如果一個中心公園有5000棵樹,平均每棵10萬元,那一共就是:10萬×5000=(學生回答:5億!)
可是,除了樹,還有花、草,要花的錢還遠遠不止這5億!還要更多更多。
所以,老師認為這里的句號可以改一下。(感嘆號)能講講原因嗎?
6、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你一定會為阿聯酋人民如何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培植樹木花草,建造綠洲的精神所感動。但如果這一段少了這樣幾句話,你覺得會怎么樣呢:
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襯托)
很明顯,少了這幾句話,感覺大不一樣。反過來說,正因為這幾句對阿聯酋惡劣的自然環境的介紹,才讓我們對“每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樣的描寫有了很深的體會,從而更為阿聯酋人民不畏艱難,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的精神所感動。(襯托)
7、你能通過朗讀告訴大家阿聯酋人民為把沙漠建成綠洲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嗎?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4-6自然段,這一段寫了什么?(園林工人每天都要給花草樹木澆水)
你又有什么疑問了?(阿聯酋人民不是在土中埋下了自來水管嗎?難道還需要澆水嗎?)(需要)
2、園林工人為什么要澆水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出示句子:“霎時,一陣雨霧從空中灑下來,把樹葉、草和花上的塵土淋得干干凈凈。眨眼工夫,樹葉更綠,小草更翠,鮮花更艷。”
從這里你看出什么?注意“雨霧”能出突出對植物的呵護,動作輕柔。從三個“更”字看出園林工人的勞動是富有成效的。排比句的使用突出了綠洲的美麗!
4、難道只是園林工人為了這樣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在努力嗎?
不是,還有很多阿聯酋的人民也在默默地保護著這樣一片得來不易的綠洲,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交流句子: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5、正因為美好的環境來之不易,所以阿聯酋人民分外愛護一草一木啊!在阿聯酋人民的共同精心侍弄下,迪拜才變得如此美麗、繁華、動人,成為沙漠王國里的一道獨特風景。
四、總結課文。
1、那么,在阿聯酋,僅僅只有迪拜這樣一個城市綠洲嗎?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羅棋布)
2、教師:阿聯酋人民在沙漠中創造了奇跡!
(中國的廣州、周莊也獲得了此獎項)
五、課堂作業:
書后問答5:能通過仔細觀察課文題頭的照片,以“迪拜街頭的風光”為題寫一段話。課文中的詞語可供選用。
1、指導:讓我們漫步迪拜街頭,欣賞一下迪拜美麗的風光吧!
多媒體展示街頭風光的.圖片。
2、定格在題頭的圖片上。
A:請用一句話說說迪拜街頭的風光給你怎樣的印象?
B:我們要把景色寫具體,就要仔細觀察呢!
請仔細觀察題頭照片,你覺得按什么順序觀察最好?
(方位順序)
C、提示學生:回憶香港景色的描寫,可以舉一反三寫出迪拜現代化的一面。回憶寫春天景色等有關文章,可以將迪拜的綠樹成陰、鮮花遍地寫具體。
3、學生寫作,交流,點評。
六、回家作業:
1、寫一份倡議書,號召同學們去保護環境,愛護綠色。
2、通過為花草澆水、制作樹牌和提示語牌,或制作展板等實踐活動,促使大家形成保護綠地、愛護樹木的好習慣。
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這白茫茫的什么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
我們來到迪拜訪問。這里綠樹成陰,鮮花遍地。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阿拉伯朋友告訴我們,這里的每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并沒有難倒阿聯酋人民。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阿拉伯朋友這樣說。
那天清晨,我們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園漫步,正巧碰上一個穿黃馬甲的園林工人在澆水。
“這下面都有自來水管,還需要澆水?”我們指著那些樹和草皮問。
“不,不!”園林工人豎起手指連連搖著,又從路邊一個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時,一陣雨霧從空中灑下來,把樹葉、草和花上的塵土淋得干干凈凈。眨眼工夫,樹葉更綠,小草更翠,鮮花更艷。園林工人高興地笑了,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說:“你看,它們更漂亮了!”
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1
一、情感鋪墊
出示詩歌: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師:(教師朗誦)這是一位曾經遠離光明的人,在接受眼睛角膜移植手術后,重見光明之后,為了表達內心的感受而寫下來的?大家想知道是誰為他捐贈了角膜的嗎?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永生的眼睛》。(板書課題)齊讀。
二、情感體驗
師:大家回憶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琳達,她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由開始的不理解轉變為為此感到驕傲)
師:是什么使她有如此大的轉折呢?讓我們讀讀課文看看哪些話語也打動了我們的心。下面老師找幾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來畫一畫令自己感動的語句。
(學生分自然段讀)
師:找到了嗎?先不忙著匯報,請同學們再來讀讀你找到的語句,練習有感情的讀好它,還可以寫上自己的理解。
(學生練讀,批注)
師:現在開始匯報。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
1、“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2、“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兒溫迪自幼酷愛畫馬,她的作品屢屢獲獎。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他們會為我自豪!”
3、課文最后一段。
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談感受。并根據情況進行朗讀指導。
三、情感延伸
1、出示文章的結尾:(配樂小提琴曲《愛的禮贊》)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
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親愛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如果哪位被捐獻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一游,并且愛上了馬,坐下描繪它們,我想我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誰。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師:(教師朗讀)這是文章真正的結尾,聽了之后有新感受嗎?
師:課前的那首詩就是獲得溫迪捐贈的角膜的人寫出來的。現在假如你們就是重見光明的人,知道為你們捐贈角膜的人是金發碧眼的溫迪,會和她的母親有怎么的對話呢?
(模擬對話)
2、出示捐贈器官的人的事跡與現實的數據。
典型事跡:
【1】鄧小平爺爺逝世之后,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后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2】戴安娜王妃在彌留之際用極其微弱的聲音做出了捐獻器官的決定。她的大部分器官成功地移植給了芬蘭、比利時、法國等國的八位患者,使他們重獲新生。
【3】深圳大學生吳翼飛捐贈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4】捐腎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國,在20xx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參考資料:
【1】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地等待。
【2】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師:此時此刻你的心里想些什么呢?
(學生談感受)
四、情感升華
出示詩歌: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師:讓我們再一次朗讀這首詩,再一次感受捐贈者的偉大與受贈者的快樂。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2
目標
感受天然之馬與馴養之馬的特點。(重點)
體驗作者對兩種馬的情感。
理解征服中的得失兩難。(難點)
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法國作家布封的一篇的科學小品《馬》。
二、解讀
(一)幻燈出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學生齊讀)
(二)幻燈出示
請大家從文中找出兩句描寫馬的眼睛的句子
1、它不但在駕馭人的手下屈從著他的操縱,還仿佛窺伺著駕御人的顏色。
2、在這樣的高貴姿態中,它和人面對面地相覷著。它的眼睛閃閃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
(三)解讀一
幻燈出示:在這樣的高貴姿態中,它和人面對面地相覷著。它的眼睛閃閃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
問題呈現:
1、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抓住詞語細讀)
2、擁有這樣一雙眼睛的馬是怎樣的馬?
3、對這樣的馬,作者心懷怎樣的情感?
(四)解讀二
幻燈出示:它不但在駕馭人的手下屈從著他的操縱,還仿佛窺伺著駕馭人的顏色。
問題呈現:
1、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
2、是什么讓馬的眼睛發生了變化?(人類的征服、人類的欲望、人類的`需要……)
3、人類的征服還讓馬發生了哪些變化?(總結性追問:這樣的馬是怎樣的馬?)
4、對這樣的馬,作者心懷怎樣的情感?(布封:如今我們極少看見天然狀態的馬了!)
5、對人類這樣的征服,作者如何評價?
(總結性追問:以這樣的情感作出這樣的評價,你認為合理嗎?)
背景介入:憑著他的智慧,許多動物被馴養,被駕馭,被制服,被迫著永遠服從他了;憑著他的勞動,沼澤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險灘急流被消滅,森林被開發,荒原被耕作;憑著他的由科學產生出來的技術,海洋被橫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一個個新大陸被發現,千千萬萬孤立的陸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總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記……大自然之所以能夠全面發展,之所以能逐步達到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樣完善,這樣輝煌,都完全是借助于我們的雙手。
三、拓展
征服與守護常常矛盾,陷入兩難的境地。當人類征服了高貴而剽悍的馬,人類獲得了閃爍人性光輝與洋溢人格魅力的馬,同時失去了馬原始的野性。獲得與失去常常并行,有些時候我們只能發一聲嘆息,道一聲無奈。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雞的特點。
2.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朗讀,能夠體會老舍筆下的《白鵝》《母雞》兩篇文章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通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相同的人寫不同類型的事物,語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表現,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經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找重點詞、句,反復朗讀,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從母雞動作、神態的句子中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三、教學策略
《母雞》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不妨更加放手地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把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3.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并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雞圖片,請大聲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歡的詞來夸夸它。
3.在老舍先生筆下這又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呢?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文章。
【設計意圖】建立學生前后聯系讀課文的意識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導讀導學
1.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可以做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2.思考: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3.比較一下,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4.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三)自讀感悟“討厭母雞”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呢?學生自己去課文中找出原因。
2.學生匯報:討厭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它那嘎嘎的叫聲總是──(沒結沒完)
特別是到下蛋的時候,母雞差不多是──(發了狂)
3.師問: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樣的母雞?(討厭)
4.練習朗讀課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讀“不敢再討厭母雞”
1.一只如此令人討厭的母雞,又是什么原因后來作者不敢再討厭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話清楚地告訴我們,比比看誰先找到并畫上曲線。
2.指名匯報,課件出示提示。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
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找出來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感受。
4.反饋、交流: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負責?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負責。
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引導理解:它總是挺著脖兒,這個樣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么?(好象是在告訴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只要有一點點聲音,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聽什么?為什么要預備作戰?它為什么還要到處看看?(它好象在聽是不是有抓小雞的壞蛋接近發出了聲音;為了保護小雞雛做好準備作戰;它還不放心所以到處看看是不是真的來了抓小雞的壞蛋。)
母雞的.一舉一動,讓你感覺到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負責)
看到一只這么負責的母雞你們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說──(學生齊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2)出示句子──慈愛。
當它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就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
引導理解:它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為什么要放下呢?(啄一啄是為了試試能不能吃;放下是為了讓小雞吃。)
“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它為什么消瘦了?(因為它把吃的都讓給了小雞雛,自己還餓著,所以消瘦了。)
母雞為了自己的兒女,寧可自己挨餓,很明顯地讓我們感覺到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慈愛)
身邊有一只那么慈愛的母雞你們還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說──(學生齊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出示句子──勇敢。
假如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來了黃鼠狼。
引導理解:為什么大公雞會怕它?(因為為了讓小雞能吃飽,它敢和大公雞拼命,所以大公雞怕它。)
“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頂”是什么意思?它發出那么大的聲音難道不怕黃鼠狼發現,首先就把它吃掉嗎?(頂是很、非常的意思;為了小雞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它的每一次放聲啼叫、每一次出擊都是為了兒女,你們認為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勇敢)
身邊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雞你還能討厭它嗎?(不會)所以作者要大聲告訴所有的人──(學生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出示句子──辛苦。
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引導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雞為什么一天要教雞雛這么多次?它累不累?(很多次、無數次;它很累。)
它為了兒女,任勞任怨,你感覺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呢?(辛苦)帶著這種感受,學生比賽朗讀。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雞你還忍心討厭它嗎?(不忍心)所以作者說──(學生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5.句子比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哪句更好?為什么?
(前一句好,因為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僅喜愛它,還帶著對它的崇敬。)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因為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6.帶著崇敬之意,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7.小結:是啊,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雞所有品質最好的濃縮。
8.當你讀到“它偉大,因為它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時難道你還僅僅認為作者只是在贊美母雞嗎?他還在贊美誰?(贊美母親)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同時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母雞形象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華母愛
1.說說自己的媽媽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讓學生自由說)
2.你們還想聽有關母愛感人的故事嗎?(想)那就靜下心來好好聽吧!
3.指名說說聽完故事后的感受。(母愛偉大)
4.師:是啊,天下所有的母親為了兒女,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當災難來臨時,她毫不猶豫地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取兒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給母親下一個定義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會說──(學生齊讀):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作者感情變化以及發生這種原因,體會“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通過課文內容的前后對比,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還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句來體會,使學生認識到,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偉大母親。
(六)反復回味,走近作者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后,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前和孵出雞雛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5)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后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七)布置作業
說說贊美媽媽的話,把贊美媽媽的話謄寫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給自己的媽媽。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的】
1、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起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讀賞析,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3、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朗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娘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今天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這番盛況吧。
二、朗讀課文、感知大意
1、朗讀課文。
2、理解字詞,領會課文大意。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濕()
雖:雖席地不容閑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發文身()
皆出酒食()
而:既而漸近()
倏而黃煙四起()
三、研讀理解課文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于首句。
2、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么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3、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
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發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4、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5、據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于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這種斗志了?
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像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6號飛天都能表明現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有能力的同學課后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5
教學分析:
《責任》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寫人物事跡的記敘文。本單元所選三篇講度課文全部為寫中外優秀人物事跡的文章,要求通過學習感受他們的偉大精神。《責任》就寫的是美國前總統里根童年時代的一個故事。童年時的里根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的玻璃。父親要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暫時借給他15美元賠償鄰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須想辦法把這15美元還給父親。小里根靠打工、撿破爛兒掙了15美元,他把錢還給了父親,得到了父親的夸獎。許多年后,當了美國總統的里根說,當年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責任。文章告訴我們,從小培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意識,長大后才能成為對社會負責的人。
學生情況: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批注自學的學習方法。他們對一切充滿好奇,樂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喜歡表現自我;雖然不全是獨生子女但大部分都長期生活在父母長輩的呵護寵愛之下,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的意識。根據這些情況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方式與手段。
教學方式:
自學—輔導式、創設情境學生表演法、圖片展示法、閱讀法
教學手段:
表演法、圖片展示法、閱讀法
技術準備:
將“打碎玻璃——借錢——還錢”這三個場景的圖片,做成幻燈片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抓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特征,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2、通過情景表演感受人物心理,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
3、合理想象。并能把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流程:
一、 指明“劇本”
(設計意圖:回顧第一課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示本課主要任務和內容)
(出示里根小時候的圖片和成為美國總統后的照片,幻燈出示)
同學們,這是誰?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閱讀了課文,了解了里根一些成長經歷。在小里根成為美國總統的成長道路上,有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影響至深,你知道是那件事嗎?
1、指明學生復述事件。
2、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7.責任
起因 經過 結果
打碎玻璃 —— 借錢 —— 還錢
小里根行為
小里根心理:( ) ( ) ( )
3、這節課我們就來當當小演員,小組合作選一個你最有感觸的場景研究透徹并把它表演出來,課后讓大家評評誰是本節課的最佳演員!
二、 “演員”排練
(設計意圖:第1/2/3部分是重點段落,采用學生自學批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特征,為下面表演做準備。)
1、請個別學生朗讀課文。
教師提示要求。
(1) 其余同學邊聽便勾畫出三個場景中有關小里根行為的詞句。
(2) 思考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當時心理是怎么想的?
2、學生根據要求讀書、圈畫,小組交流安排角色及劇情教師巡視。(注意確保每一個場景都要有人來演)
三、我是小演員
(設計意圖: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從讀中感受小里根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與此同時觀看表演的同學能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評價表演內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順其自然地認同并產生責任感。)
第一幕:打碎玻璃
人物:里根,小伙伴若干,老人,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伙伴“紛紛逃跑”;
小里根“低頭認錯”、“哭”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么想的`?
(難過、委屈。并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第二幕:借錢
人物:父親,母親,小里根,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里根“怯生生”、“飛快地跑”
父親“冷冰冰”、“嚴肅”
母親心疼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么想的?
(為難、膽怯。并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4、父親母親(演員)你們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么想的?
(父母的表現大相徑庭,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第三幕:還錢
人物:父親,小里根,餐館老板、收廢品老板等若干,旁白
劇情:學生根據課文自編自導自演
劇評
1、請你對照課文,看看他們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嗎?
(設計意圖: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2、你覺得這組同學誰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別好?
(設計意圖:能找出文中重點詞句)
提示:小里根“終于”、“鄭重”
父親“高興”
3、小里根(演員)你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嗎?當時怎么想的?
(自豪。并請其他同學補充發言)
四、對比朗讀
(設計意圖:重點內容重點提示,讓學生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并通過有感情朗讀的環節訓練學生的朗誦能力。)
1、文中出現了父親的三次語言,每次說話的語氣都一樣嗎?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
2、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語氣的不同?
3、成年后的里根對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有什么感想?齊讀最后一段。
4、教師小結。
“懂得了做人的責任”,就是要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這對你有什么啟發嗎?
五、課后練習拓展,合理想象。
把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寫成一段話。(設計意圖:強化教學效果,并訓練學生寫作能力。)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語文11-18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語文10-20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9-28
“語文天地”教學設計07-20
語文教學設計08-03
語文跳水教學設計04-08
語文綜合教學設計03-30
語文 《社戲》教學設計03-31
語文知識的教學設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