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學生字詞,理解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愿的有關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準備:
《小白楊》歌曲磁帶。
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走進白楊世界
1、播放課件。課件的背景音樂為歌曲《小白楊》,畫面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楊。
2、學生看完課件后交流感受。
3、師導入:美麗堅強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再次走進白楊的世界。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生與白楊的距離,為學生作好心理鋪墊,激發學生走進白楊的欲望。
板塊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為下一步解讀白楊物象打下基礎,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閱讀。
板塊三:解讀物象,勾畫白楊輪廓
1、勾畫白楊生長環境——大戈壁的輪廓。請同學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詞語:茫茫 沒有??沒有??也沒有?? 渾黃一體
2、勾畫白楊的輪廓。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并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高大挺秀;粗壯
3、想像輪廓
師:讀著這樣的句子,品著這樣的詞語,我們的腦海里一定浮現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楊圖,請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畫面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嗎?
(設計意圖:先把握物象,為后面體會精神作好準備,把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圖畫,讓學生深刻感受白楊的正直、奉獻的'光輝形象)
板塊四:品讀意象,探究白楊神韻
1、深情朗讀爸爸說的三句話,在細細品讀中體會白楊的神韻。
1)比較下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
白楊樹在任何時候都是這么直,這么高大。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白楊樹很直。
2)聯想具體環境展開述說。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____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當風沙襲來時,白楊_____;當雨雪來臨時,白楊_____;當干旱來到時,白楊。
(設計意圖:把眼中的白楊深化為心中的白楊。在語言的訓練熏陶中激蕩起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板塊五:學習白楊,構筑精神家園
1、白楊樹在荒涼的戈壁中頑強地生長著,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還有誰也像白楊樹一樣,在那里默默奉獻著?
2、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心愿和怎樣的精神?
3、爸爸像白楊,在你們眼中還有誰像白楊?你們愿做一棵白楊嗎?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教學反思
對于“白楊”一文的教學,按課前預設共分為五大板塊進行。在預設中,每一個板塊都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讀、思、體驗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意識,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創設情境,走進白楊”這一板塊中,利用音樂和畫面的感染力,讓學生走近白楊,認識它駐守邊疆,哪里需要哪里扎根的奉獻精神。動聽的音樂流淌在學生的心上,每個人對于音樂的都感受不一樣。當學生聽完歌曲欣賞完畫面后,再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都積極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運用自己掌握的表達方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無私奉獻,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親切樸實,撥動學生善感的心靈,掀起學生情感的的波瀾,課堂生成自然展現。在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進而勾畫出白楊輪廓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充分讀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茫”“有的沒有?也沒有”等重點詞語,有意把白楊的外形與白楊生長的環境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楊濃濃的情意。在此基礎上,讓大家把感受到的畫面描繪出來,這無疑又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有的學生動情地用課文中的語句描述,有的學生創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課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楊》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力求能使本課有比較濃烈的“語文味”。例如板塊四中,利用具體環境展開述說環節,還有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誰像白楊等教學預設,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與綜合、想象與表達等思維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啟發中激起課堂生成的美麗漣漪。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方法與能力】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情感與思想】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重、難點突破】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題目,你們知道課文寫的是一篇什么的文章嗎?
提示:由于學生已經預習,可能或者認為是狀物的課文,或者認為是寫人的文章,向學生說明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然后引導學生從“物與人”和“物與志”兩個方面來學習課文。
二、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寫“白楊”的'?白楊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段落,注意從環境、外形特點抓住相關語句來加以理解。
三、課文的哪些內容是“言志”與“喻人”的?你體會到了作者是在用“白楊”比喻什么樣的人?用白楊的特點寄托什么樣的志向?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寫“晰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
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學生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
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境惡劣,抓住“茫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發表看法。
(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的底蘊和情感,學習并積累文章的優美語言。
2、領會烘托、對比、先抑后揚、象征等手法表現主題的寫法,并靈活運用到課外閱讀和寫作中。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了解“禮贊”的內涵,領會作者熱情謳歌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繼承和發揚當年抗日軍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把自己鍛煉成不怕困難的生活強者。
三、過程與方法:
1、從課內往課外拓展,將“讀”“寫”“考”三者緊密結合起來。
2、上課重點放在思考感悟和動筆訓練。
3、先學后教,教為學服務,在學生的難點處適機點撥。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情感與結構,學習象征等手法。
2、教學難點:理解第二段的內容及作用。
五、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整體感知,把握線索結構和感情基調等)
第二教時:合作探究,賞析本文的藝術手法及其妙處。
【教學要點】
1、復習舊課,明確主題。
2、究一:品味本文在構思方面的藝術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寫景物遣詞造句的特色。
4、總結本節課內容要點。
5、布置作業:寫兩個作文片段,運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時
一、導入,朗讀全文。
二、復習舊課,明確主題。
(一)問題導學,復習舊課。
(二)明確主題: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寫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外在形態和內在品格三方面的特點,運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揚等手法,通過對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的贊美,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構思方面的藝術特色。
(一)賞析象征及其表現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與比喻有什么區別?
在文藝創作中,象征主義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區別: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的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而且也都從本質特征上考慮。
(2)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題材,如果這類喻體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稱為象征體了。這種手法也稱為象征手法了,這是。個重要的區別標志。
(3)比喻適用于各類文體,象征一般只適用于抒情作品。
2、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貴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楊樹本身特點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頑強。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不折不撓。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顯示了不軟弱,不動搖的頑強的精神,是樹中的偉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內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農民和在敵后廣大土地上守衛家鄉的'哨兵,也象征了在華北平原譜寫歷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為什么運用象征,而不直接寫抗日軍民呢?
“人貴直,文貴曲”。美文運用象征,使文章顯得含蓄委婉,讓意境更美,給讀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時,也可以逃過特定環境的政治劫難。
(3)“貴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說: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二)賞析先抑后揚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讀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樣銜接的?文意的重點在“單調”,還是“驚奇”?
明確:描述完高原景色,寫景色給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壯”后“單調”,為寫見到白楊樹“驚奇地叫了一聲”作襯托,意在突出白楊樹蓄勢。強調白楊樹的生長環境不平凡,即給西北高原帶來無生機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單調的,給廣闊無邊的高原增添美感,讓人們耳目一新、賞心悅目。
2、朗讀第七段開頭至“它是樹中的偉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還是“偉丈夫”?
明確:先說長得太挺直的白楊樹稱不上“樹中的美女子”,看似個缺點,而后強調它與西北風抗爭的氣質像是“樹中的偉丈夫”。貶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強調高大的白楊樹具備的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堅強不屈等氣質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贊美的部分。可見,白楊樹屬于內在美勝于外在美的一種樹!
四、探究二:本文語言朗朗上口、生動形象,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談談它的妙處。
(一)詞語運用準確、凝練、生動。
(1)第二自然段怎樣描寫高原景色的?在遣詞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明確:語言凝練優美,又富于變化。尤其是譴詞用字更注意形象貼切。如用“無邊無垠”寫高原的“大”;用“坦蕩如砥”寫高原的“平”;用“黃綠錯綜”寫高原的“色”;
(2)課文第5段具體描寫白楊樹的樹干樹枝樹皮運用哪些形容詞?請找出來加以品賞。
明確:用“筆直”寫樹干樹枝;用“一律向上,緊緊靠攏”丫枝,用“片片向上”寫葉子;用“光滑”寫樹皮的質地,用“銀色”“淡青色”寫樹皮的顏色。用“倔強挺立”和“不折不撓”寫白楊樹外在形象的同時,也含蓄地贊美它的品格和氣質了!
(3)課文第7段用哪些生動凝練的詞語高度概括白楊樹的內在品格的?請找出來品賞。
明確:“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與挺拔”。這些詞語與上文是否重復出現呢?沒有,作者有意避開重復運用,值得我們寫作上學習。這些簡潔凝練帶有歸納作用的詞語,這些詞語蘊含豐富,是對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聯翩和反復咀嚼感悟得來的結果。它們恰恰與北方抗戰軍民的優秀品質相吻合。
(二)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對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富有感染力。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來,仔細品味。
四、總結本節課的教學要點。
五、布置作業:
運用象征的手法,寫一種事物,給予熱情贊美。要求:
1、先寫外在特點,再寫內在精神,語句表達務必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采用先抑后揚的技巧。
2、寫真情實感,支持順理成章,反對牽強附會。
3、字數不少于600字。
板書設計
14、白楊禮贊
茅盾
一、復習舊課,明確主題。
二、賞析寫法,理解作用。
1、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先抑后揚及其作用
3、遣詞造句及其作用
三、布置作業,遷移運用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者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贊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境的惡劣,默默奉獻、舍己為人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系,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展示西部荒漠環境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西部環境特點,并向學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干裂的氣候,觀察并了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白楊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顧父親在火車上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并且找出文章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到白楊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在了解了白楊的基本特點以后,教師帶領學生仔細研究白楊的特點。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引導學生此處為比喻手法,將高大的白楊比作大傘。圖片展示大傘,觀察大傘手桿筆直且傘面之大的特點,與白楊的圖片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白楊筆直且枝繁葉茂的`特點。
2.引導學生品味爸爸關于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境多么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展示關于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體會白楊生長環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3.引導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新疆為祖國發展建設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著白楊精神,在祖國發展過程中,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里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在美麗的生活環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展。
4.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結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著孩子,看著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導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著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后有什么樣的領悟,他們應該學習白楊什么樣的精神?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為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
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后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么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境和它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了解白楊這種植物的特點,從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堅韌不拔、默默奮斗的品質。在介紹白楊特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白楊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對白楊有所了解。在學習爸爸介紹白楊的語句的時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讀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父親話語中的意思。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搜集有關xq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的三個問句并用“~~”標出。
(1)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后全班交流。
(2)出示三個問句。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②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的批注,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1)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范書寫
(1)教師示范“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陷”的右下部不好寫,注意與“滔、焰”區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抓住“沉思”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白楊》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瀏覽課文,請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用“Δ”號標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詞學習課文
(一)學習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內容。
1.默讀1~4小節,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展示,帶學生入境。
出示:畫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無人煙、飛沙走石的情景,老師畫外音:看!這就是車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就是鐵路沿線的一行白楊樹!(畫面上出現一排挺直的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就在這時,兄妹倆的一番對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3.學習的5~13小節,分角色朗讀,以讀代講。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分角色把兄妹倆的對話讀一讀。男同學扮演哥哥,女同學扮演妹妹,老師就讀爸爸說的話和敘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倆爭論時那份天真、固執的語氣讀出來。
(2)學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第14小節,細細品讀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三句話。
過渡:哥哥最后一個問話: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出示: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一讀這段話,運用“抓關鍵詞品讀”的方法想一想你從每一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2)學生抓關鍵詞品讀這三句話。
①學生品讀“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一句后,老師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從來”一詞后,老師啟發學生:你從中讀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高大挺秀的特點嗎?
②學生品讀“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一句后,老師更進一步引導理解,老師啟發學生:從這一句話里你又能讀懂白楊的什么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把白楊生命力如此頑強的特點讀出來嗎?
③學生品讀“不管遇到風沙還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啟發學生:從這一句話里你還讀懂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嗎?
◇當堂完成課堂小練筆: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感悟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咱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干旱,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洪水,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讀第14小節。
5.學習第15小節,抓三個“只知道”體會爸爸的心。
過渡:爸爸的這番話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書:畫上一顆心的圖案。)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在心形圖案上畫一個“?”)
出示: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xq工作,媽媽也在xq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xq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xq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1)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后啟發學生: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xq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系起來考慮,談談自己的看法。
(2)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xq去,你們知道嗎?
(3)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xq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么要把孩子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
(4)小結:看來,你們都知道了兄妹倆的三個“不知道”,那么,你們是不是已經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們接著往下學。
(二)學習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內容。
出示: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1.鼓勵學生針對這段話大膽質疑。
2.歸納學生的質疑難點并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解疑難。
設想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
(1)爸爸望著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么?
(2)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3.學生交流討論。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兩種解釋:①指心臟。②指思想、感情等。
(2)請學生為文中“爸爸的心”選擇正確的解釋條后用“心”字來擴詞,老師相機板書:心情、心思、心愿。
(3)學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這三個詞來領悟“爸爸的心”。
(4)老師小結: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種心情,他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思,當他深情地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時他就懷著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們不知道,而你們已經從孩子們的三個“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內含了;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愿,那就是──(學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樣建設邊疆、扎根邊疆。)同學們這回對爸爸的心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指板書回答,并擦掉心中的“?”號。)
三、想象拓展,布置課后小練筆
1.大膽想象四十年后,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的第三次沉思。
老師啟發:學完《白楊》一課后,我們難忘當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車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長的話。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機上有不少來自國內外的志士仁人,他們正準備奔赴西部邊疆。飛機內還坐著當年的爸爸,他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他帶著兩個在xq出生的小孫孫剛從上海探親歸來,此時他摟著兩個小孫孫,俯視著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學們想想,這位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這位爺爺和兩個小孫孫之間又會有一段怎樣的對話呢?
2.布置小練筆作業:同學們可根據以上的設想大膽展開想象,完成小練筆作業《第三次沉思》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2、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2、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
(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白楊樹的情景中。)
同學們講得好。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格:
音序、音節、部首、再查幾畫、結構、字義、組詞。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導學生讀準本課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區別形近字,然后組詞:
教師出示形近字,也可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容易寫錯的字,想一想它與哪個字相近及怎么區別,以促使學生記準字形。
撫(撫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紹)疆(邊疆)
扶(攙扶)烘(烘托)理(道理)價(評價)韁(韁繩)
茫(蒼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
芒(光芒)辯(辯論)廷(宮廷)析(分析)弋(弋獲)
4、辨析詞語,理解詞義。
5、區別近義詞、反義詞,進一步理解詞義:
⑴近義詞:
清晰──清楚表白──表明分辨──辨別粗壯──健壯
軟弱──懦弱界線──分界分辯──辯解沉思──深思
⑵反義詞:
清晰──模糊軟弱──堅強動搖──堅定
精壯──細小消失──出現
三、理清脈絡,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四至十一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十六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四、朗讀課文,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為理解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做準備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繼續學習《白楊》。請四位同學每人朗讀一段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問題。
出示幻燈片,請同學齊讀題目,《白楊》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請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白楊》這篇課文記敘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衛士”指什么。
(這里講的“衛士”指的是戈壁灘上的白楊樹。)
這位旅客“出神”為什么呢?我們分析課文之后,就會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突破課文難點
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話,并說一說每句話都講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第一句是這樣寫的,“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句話寫出了白楊樹直的特點。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句話寫了白楊樹適應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哪兒”它都能適應,并且很快生根、發芽。)
集體朗讀這兩句話,再一次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板書:
直
適應性強
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談一談哪些地方表現了白楊樹直和適應性強的特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高大挺秀”,說明了白楊樹又高又直。爸爸講白楊樹特點的話中有兩個“哪兒”,說明了無論在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白楊樹都能夠很快生根發芽。表現了白楊樹適應性強。)
說得很好。請看書上的圖,這些白楊樹生長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對。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的圖畫,聽配樂朗讀第一段的錄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樣子,談談你的感覺。
(大戈壁荒無人煙、環境很惡劣。)
在這樣荒無人煙,環境很差的地方,白楊樹卻生長得這么“高大挺秀”,這一點不僅說明白楊樹直,而且也說明白楊樹適應性強。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爸爸的第二句話,體會白楊樹的這一特點。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爸爸講的第三句話介紹的是白楊的什么特點呢?
(這句話講的是白楊堅強,不軟弱,不怕艱險和抵御災害的特點。)
板書:
堅強
從這里可以看出,白楊樹不但“高大挺秀”,適應力強,而且還能抵御災害。爸爸講的話無不流露著他對白楊樹的贊美。請同學們以贊美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同學們,請你想一想,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請你用書上的話來談一談。
(“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別人解釋或說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時此刻孩子們還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汽車。”)
課文連續用了三個“只知道”告訴我們孩子們知道的全部內容。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我們同學能不能替他們想一想呀?四個人一組討論、研究一下,他們不知道的內容是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然后請小組選出代表發表意見。
除了孩子們知道的,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請各組派代表談談你們的討論結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樣工作?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不在自己親人身邊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學們講得很有深度,他們還不知道什么?
(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上學?他們還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同學們討論得很好,如果繼續討論下去,可能還會有眾多的不知道。現在我們一起來歸納小結一下。
請同學們朗讀三個“只知道”,教師在每個“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學們討論的“不知道”的內容。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念書?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同學們,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容,都是爸爸想讓他們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讓他們知道什么呢?請同學們再一次分小組議論議論,替孩子們找到答案。
(因為新疆是祖國的邊疆,生活條件及生活環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設。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來到了新疆。)
當年很多邊疆建設者都和課文中的爸爸媽媽一樣,聽從祖國的召喚來到新疆。為什么他們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們能繼承他們的工作,建設邊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沒有直接講明,卻讓同學們給解釋得這么好。看來同學們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可是爸爸好像對白楊樹情有獨鐘,為什么?
(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實際上他通過介紹白楊樹表白了很多邊疆建設者的心愿:祖國需要他們在哪兒工作,他們就到哪兒去安家。)
的確如此,許多邊疆建設者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為此獻出了生命。同學們,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具備了白楊樹的高貴品格的人呢?
我們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讀爸爸贊揚白楊樹的幾句話。
三、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學們,通過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車上望著車窗外“出神”,是因為他想到自己。可現在爸爸“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
(課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話是這樣說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幾棵小樹象征的是:邊疆建設者的下一代正迎著困難,茁壯成長。這一點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剛才爸爸沉思的內容,他在想孩子們是否也能同他們一樣迎著困難,不怕艱苦,建設邊疆呢。)
說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經說明,他不必擔心了。
四、朗讀全文,體會邊疆建設者具備白楊樹的高貴品格
五、理解《白楊》的中心思想
教師出示投影:
選擇你認為概括的最準確的中心思想:
1.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2.課文表達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請三位同學讀三種答案,同學們進行比較,然后找出一種最準確的答案,并說一說為什么?
(我認為第三種答案是最準確的。因為第一種只寫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寫出作者的寫作目的。第二種沒有講課文中的什么事,只寫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好像還不全面。而第三種講的是最全面、最準確的,它把課文的寫作目的與主要內容結合在一起。)
請同學們齊讀第三種答案。
板書:
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六、總結全文
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白楊樹,可是通過分析課文,我們又進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寫白楊樹,實際上贊揚了邊疆的建設者。這種寫法很新穎,能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寫白楊,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里的人。白楊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者的品格。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者對孩子們扎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
板書:
借物喻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白楊的特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七、探究活動
1、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續寫,想像20年以后,課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設新疆的。
2、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的情況,與同學交流。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高尚品質。
3、閱讀有自己的見解,能聯系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型】
典型精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檢查預習,學生質疑,教師歸納引導,出示導學提綱幫助學生小組學習。
2、學生根據提綱,讀、思、議,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過詞句的分析、體會,了解白楊樹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你們見過白楊樹嗎?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
⑴認讀生字詞:
傘、晰、撫、疆,并組詞。
⑵鞏固練習:
晰介疆
析價僵
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楊樹又高,又直,又秀麗。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顧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不懂的與大家討論,各抒己見。
三、自由讀課文,學生作好批注,大膽地質疑
四、教師歸納問題,出示導學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1、白楊樹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畫出相關的語句,認真體會。
2、白楊樹有哪些特點,請用---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說說你自己的理解。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并和小組內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及體會。
五、反饋,感悟
1、體會新疆的惡劣環境:
⑴白楊樹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找出具體的語句。
⑵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讀: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⑶大戈壁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大:茫茫。
環境惡劣:沒有……沒有……也沒有……“到處”“渾黃一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畫、板書。
⑷抓關鍵詞語,指導朗讀,體會白楊樹生長環境的惡劣。
2、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⑴白楊樹有哪些特點,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
(讓學生自由地抒發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間互相學習,注意傾聽他人的回答并適時做好點評。)
要點把握:
①高大挺秀:
“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躺影。”“你看那樹多高!”“你看它多直!”
②茂盛、大: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③生命力頑強:
“哪兒需要它,它就去哪兒。”“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樹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A、抓關鍵詞語體會它的頑強的生命力,如:
不管……還是……不管……還是……總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引讀:是啊,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生讀:“白楊樹從來……也不動搖。”
⑵分角色朗讀: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到“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六、小結,布置作業
1、老師總結:
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是那么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見
它的生命力頑強,而且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是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2、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⑴寫白楊樹前具體寫了白楊樹生活的環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時,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寫的方法,都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樹的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2、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3、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法和學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注重實踐過程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與他人學會合作。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的
1、師:有這樣一種樹:它沒有桃李的芬芳艷麗,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但它高大挺直,在風沙中傲然挺立。是的,這就是白楊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三課《白楊》。(板書課題)
2、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的事。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又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二、理解白楊外形特點和品格特征
1、這位邊疆建設者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特點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讀讀課文,找到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句子,把它畫下來。
2、生自由讀書,勾畫后指名說。
3、請生逐句品讀,想想每句話各講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4、逐句感悟。
(1)“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高大挺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①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以體會出?(板書:適應性強。哪兒……哪兒……很快)
②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怎樣?文中哪句話寫的?(齊讀第一段,理解“渾黃一體”。)請學生看書上大戈壁的插圖,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可見白楊適應性強。
③哪些地方需要白楊樹?同桌說一說。(小結:沙漠需要白楊,白楊就在沙漠扎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師邊講邊板畫白楊)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①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板書:堅強不屈。“不管……不管……總是……”)
②小組交流:用不管……不管……總是……描述白楊樹,練習造句。
③小結: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6、教師小結: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朗讀第12段。
三、領會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14段,并聯系12段思考,然后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4段:
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祖國建設的需要)
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師問:“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么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指名讀15段。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6段,讀后討論:
①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師在大白楊旁畫上兩棵小白楊,請學生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6段。四、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扎根邊疆,無私奉獻)
2、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邊疆建設者)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板書:贊借物喻人)
3、總結拓展。
是呀,多少邊疆創業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丁)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里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扎根。五、布置作業
1、時間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五十年,在建設者們的努力下,現在的新疆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后查閱資料,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白楊
贊(借物喻人)
高大挺秀遠大志向
圖適應性強
堅強不屈奉獻精神
《白楊》語文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現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學生對獻身于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三是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
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采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師:今天我么一起學習袁鷹的散文佳作《白楊》,我們先看一段視頻,視頻看完之后,誰能最先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誰就會被老師聘請為本節課的“教學小助手”。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播放視頻《小白楊》
師:聽過這首歌嗎?誰知道這首歌的名字?
生:《小白楊》
師:這首歌是歌唱誰的?
生:邊防戰士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過畫面(觀察很認真)
通過歌詞(很會學習)
請兩位做小助手,讓小助手到臺前宣讀他的任務。
一組:選出朗讀最好的同學。評判標準是能做到聲情并茂
二組:選出思維最活躍的同學。評判標準是回答的問題最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結束后,評選出結果,并代表老師把禮品贈給這位同學。 師總結引出課題 :歌曲《小白楊》是一首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中國邊防軍人的歌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白楊》又是寫了什么內容?又是歌頌誰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的讀課文,并做好批注。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本文中的過渡句——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以此為軸,前面介紹白楊樹,后面爸爸表白自己的心。)
二、 品讀,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師:學生讀1——12段,找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句子并分析。 第一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讓學生反復讀第一個句子,看看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點撥:突出“直”,并從文中找出體現直的四字詞語“高大挺秀” (板書)
高大挺秀什么意思:高大:又高又大 挺:挺拔;秀:俊秀。總體意思:高大挺拔而又俊秀。(運用組詞法)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哪兒”在本文中是什么地方?
教師點撥:先讓學生描繪心目中的戈壁灘,再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白楊樹的特點:
你還知道有哪些像戈壁灘一樣荒涼的地方(沙漠、荒地、青藏高原) 總結出白楊樹的特點:生命力強(板書)
第三句話: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改變句式進行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
學生誦讀體會含義:這句話贊揚了白楊樹什么特點?堅強不屈(板書)
你想對白楊說什么?
生:
師過渡:爸爸不僅僅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還表白著自己的心,爸爸的心孩子們知道嗎?
三、悟讀,領會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書:畫上一顆心的圖案)孩子們現在知不知道,你從哪里知道?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啟發學生不
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年小學,將來在念中學” 啟發學生不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做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啟發學生不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么把他們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
板書: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4、師小結:他們不知道,你們知道嗎?小組討論(出示課件) 要求討論后用一句話寫下來。
孩子們并不理解爸爸的心愿,那么爸爸的心愿能實現嗎? 師:爸爸的心愿能實現嗎?你們從哪里知道的?
(課文結尾)那是因為??
“大樹”指的是爸爸,小樹指的是孩子,
從“正迎著風沙成長”你讀懂了什么?
師:這里的小白楊一定會像爸爸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建設邊疆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在建設者中流傳著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邊疆建設者像白楊樹一樣,邊疆需要他們,他們無怨無悔的在這里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爸爸贊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贊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覺得邊疆建設者身上閃爍著一種什么精神?(無私奉獻)
師問: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借物喻人”)我們播放的歌曲《小白楊》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中國邊防軍人,這篇課文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了邊疆建設者。課下同學們閱讀茅盾的《白楊禮贊》,看看這篇文章又是歌頌誰的?
出示選自《白楊禮贊》中的一段話,并推薦學生課下閱讀《白楊禮贊》
五、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那里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我們教室里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你們的地方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有沒有信心?(結束)
推薦閱讀矛盾的《白楊禮贊》
附板書設計:
高大挺秀
白楊 生命力強 爸爸的心 堅強不屈教學反思:
1、《白楊》是一篇有優美的散文。在教學中,我依托文本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的前半部分運用朗讀法,引導學生反復的朗讀,從讀中品悟白楊樹的特點。沒有像一般老師那樣,先讓學生去說,老師去講,最后齊讀,我覺得這樣的朗讀是無效的。教學的后半部分,我采用揣摩和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明白爸
爸的心愿,并通過出示圖片,很自然的學生就能知道建設者身上所閃爍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2、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學小助手”這一環節,通過歌曲《小白楊》視頻,選出有自己學習方法的同學,并讓這兩位學生各自的任務,評選出朗讀最好的和回答問題最好的同學,而這兩個評選標準就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標準,在教學結束時,兩位小助手代表老師為選出的同學頒發獎品,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