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記敘墨子在楚國即將大舉進攻宋國之際,用巧妙、崐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借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崐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
教學重點: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2、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找學生講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從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學習課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1、生速讀課文,概括出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的三個步驟。
2、師生討論,明確: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輸理屈詞窮;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詞窮;第三回合是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崐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3、師生分角色朗讀第一回合,討論:
⑴當墨子請公輸殺人時,公輸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輸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終結論又是什么?
⑶這場辯論的結果如何?
⑷公輸真的“服”了嗎?你能揣測他此時的心理活動嗎?
4、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回合,討論:
⑴墨子給楚王講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評價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來作類比的?
⑷楚王真的決定不攻打宋國了嗎?揣測楚王此時的心理活動。
5、生自讀第三回合,討論:
⑴在模擬攻守前,楚王怎樣看待楚攻宋的結果?
⑵而模擬攻守的結果又是什么?
⑶公輸真的就此罷休了嗎?
⑷墨子又是怎樣讓楚王徹底折服的呢?
6、教師總結: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節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夠在辯論中取勝,他運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學生結合課文評述此種技巧。
3、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擁有過人的辯才。
4、在辯論過程中,墨子面對公輸,面對強國君主,甚至有崐殺身之險時,他有什么反應?
——“沉靜”、“從從容容”、“鎮靜”。(以上幾詞出自魯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寫的小說《非攻》)
5、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擁有過人的膽識。
6、教師總結:
墨子是一位具有過人辯才與過人膽識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動鮮明的形象美。
四、課堂小結:
對付強大的敵人,不僅要從道義上戰勝他們,還要用實力來震懾他們,這就需要我們具有過人的辯才與膽識。
五、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收錄在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非攻》。
2、積累幾種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謂……不可謂……
舍其……而欲竊之
猶……之與……也
⑵判斷句式:以……為……
板書設計:
公輸
吾義固不殺人——義不殺少而殺眾
道義勝(辯才過人)
必為有竊疾也——為與此同類
必取宋——攻械盡,而守圉有余
實力勝(膽識過人)
欲殺之——雖殺臣,不能絕也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2
【設計意圖】
《過秦論》是一篇內容非常豐富,語言極有特色的史論。學習本文的主要目標,是理解秦之過及借鑒意義,明確對比論證方法和掌握重要文言詞句。本設計突破傳統的“讀文章─—講字詞─—譯文句”的教學程式,抓住中心,精選語段、詞句,設計若干討論題,激發興趣,訓練思維,教學生學會自讀文言文。
【設計提要】
本設計在學生對照注釋預讀課文的基礎上分三步設疑討論:1.由標題引入第5段,討論對比方法及結論的產生;2.從秦攻守之勢的不同,討論秦興亡史的演變,理清文章思路;3.討論“仁義不施”的表現及作者的寫作旨意。在討論中,強調教師點撥,精簡知識講授;強化誦讀自學,重視語言知識,將理解文意與理解語言緊密結合,突出教學重點,突出思維訓練。
【設計實施】
1.層層對比揭秦過。
[設疑討論]“過秦”,即言秦之過。作者以秦的興亡史實為基本依據,采用對比方法,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過失,這充分體現在第5段議論中。朗讀第5段:(1)將段中涉及到的秦國、秦朝、九國(山東之國)、陳涉四種力量用數學符號“〈”連結排列起來;(2)按例句“‘秦人開關延敵……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這是秦國的實力與九國之師相比”,從本段中找出包含(1)其余三項對比的句子;(3)說明作者是如何在對比分析中歸納出結論的。
[明確](1)四種力量的對比可以表示為:陳涉〈九國〈秦國〈秦朝。(2)“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大……不可同年而語矣。”這是山東九國之師與陳涉相比;“秦以區區之地……而朝同列。”這是秦國與統一天下的秦朝相比;“然后以六合為家……何也?”這是最強大的秦與最弱小的陳涉相比。(3)從對比中可以看到,最弱小的陳涉起義時,面對的是最強大的秦朝。一個“何也”,水到渠成,把焦點逼示出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點撥]作者議論秦的過失,首先肯定地理條件沒有變,接著采用多項對比的論證方法,層層推進。最詳細的是陳涉與九國的對比,從各個角度對比,極言陳涉弱小;其次是秦國與統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強調秦朝的強大。九國與秦的對比包含在上面第二個對比中,不夠明顯,但例句從課文第2段找來明顯的句子,已經明確。不能忘記陳涉與秦朝的對比。對比得出的結論是自然而然的,既告訴我們秦亡的原因,也點明了課題“秦之過”。當然,“秦之過”主要是“仁義不施”而非“攻守之勢異也”。充分利用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注意連用“也”字的語氣及其強調作用。
[說明]這一段議論是全文的重點,需要反復朗讀與全面理解。抓住對比即抓住了重點綱目;用數學公式來表示課文內容,激起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緊扣原句,促使學生細讀課文,理解文句詞語,抓住重要句子、重點詞語。學生學習分析和理解文意、文句的過程,也是自學文言文能力提高的過程。
[板書]
2.攻守勢中看興亡。
[設疑討論]“攻守之勢異也”,是對文章1~4段秦興亡史實的概括議論,先從第5段中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攻”與“守”的史實;然后自讀1~4段,說說哪些段寫“攻勢”,哪些段寫“守勢”,并從各段中找一句原句表明“興”或“亡”的史實。
[明確](1)“秦以區區之地……而朝同列”議論的是“攻勢”;“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議論的是“守勢”。
(2)第1~2段及第3段第一層“及至始皇……威振四海”寫“攻勢”,第3段第二層寫“守勢”。
(3)興:“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亡: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攻”是以雍州之地為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守”是以整個天下為本,采取了更為嚴密的措施:秦從諸侯變成了天子,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強大,結果卻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
[點撥]“攻”指依靠權謀武力,擴張土地,奪取天下,吞并六國;“守”指采取種.種措施鞏固政權,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第3段第一層的七字排偶句,寫的.正是秦始皇攻取天下、統一六國的巔峰。“興”指秦國強大起來,不能用表達措施的句子來表明,而要選擇能夠表現一個階段強大的句子。
[說明]該討論題一方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抓住中心句引發開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閱讀語段,篩選信息,學習歸納。另一方面由意而言,促使學生認真自讀課文,正確理解文言詞語和句子,掌握文言知識。
[板書]
3.秦過為鑒可治國。
[設疑討論]秦的過失主要是“仁義不施”,請從課文中挑出秦“仁義不施”的語句并加以解釋,說說秦的過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明確](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3)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4)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5)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
(6)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秦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國慘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已經蘊藏著導致失敗的尖銳矛盾。秦統一天下,攻守之勢轉化以后,不但不施仁義,反而變本加厲,用嚴酷的刑罰奴役百姓,迅速導致大規模起義,致使帝王之業土崩瓦解。這一史實充分顯示出民心向背對治國的重要性。賈誼采用鋪張渲染的手法言秦之過,是借秦作鑒,猛敲警鐘,勸諫西漢統治者施仁政。
[點撥]“仁義不施”,換種說法是“施行暴政”,這在秦攻取天下中也必然有所表現,在固守天下中表現得尤為厲害。主要體現在治國措施中。
[說明]將“仁義不施”這一抽象道理具體化,訓練了學生篩選信息、理解文意、理解文句等能力,思維深刻性訓練、鑒賞評價訓練、語言訓練都得到落實。
[板書]
[總評]文言文教學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減肥消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積極思維,學會自讀。本設計突破“字字落實,串講課文”的傳統教法,從標題入手,抓住全文中心句和重點語段,在論證方法、論據材料和寫作主旨三方面設置討論題,注意“意”“言”結合,創設啟發思考、指導讀書的情景,讓學生在讀書和思考中理解文意,掌握字詞,培養自讀能力,為本單元其他課文的講讀或自讀提供了一個教學思路。
高一語文《過秦論》原文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秦王既沒,余威震于殊俗。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為官;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反動與黑暗。
2、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的運用。
【教學設想】
1、要引導學生從別里科夫這個可笑怪誕的外表逐步深入認識其可憎的內心,透過可笑的行為舉止認識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從“笑──思──悟”的過程來引導。切不可停留在表面膚淺的笑上。
2、本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了一遍,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因此,教學時,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
【教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老掌柜”難舍芭蕉扇》:
要我換電扇,且慢復且慢。
不怕花錢多,就怕擔風險: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觸電;
倘若螺絲松,飛來大刀片。
重則削腦袋,輕則上醫院。
還是穩妥點,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搖,照舊能解汗。
點撥:
這位難舍芭蕉扇,懼怕電風扇的老掌柜,僅是一位老實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光窄,接受新事物遲鈍。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與他相似。詩人“幽他一默”,希望這些人思想解放一點,別老捧著那本老皇歷不放。詩人對老掌柜的典型心態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絲松,飛來大刀片”一語,簡直叫人拍案叫絕。從這位老掌柜害怕新事物這點上,我們想起嘴邊總掛著“一帶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魯迅《風波》),想起只要鎮上有點什么動靜就憂心忡忡地擔心“不別出什么事啊”的奧楚蔑洛夫(契訶夫《變色龍》)。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契訶夫的另一篇小說,領略一下他筆下的另一個典型得讓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形象。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動設計1]作者簡介
請同學簡要介紹一下作者。
點撥: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俄國19世紀末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以短篇小說和戲劇著稱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和剝削,諷刺庸俗腐朽的市儈習氣,同情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他八十年代開始創作,九十年代是他創作的
盛期。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說《第六病室》,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帶閣樓的房子》《裝在套子里的人》(又譯為《套中人》)劇本《櫻桃園》等。
與美國的歐?亨利、法國的莫泊桑并稱“世界短篇小說三巨匠”。
[互動設計2]閱讀課文
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互動設計3]總體把握
第一部分:介紹別里科夫的特征
第二部分:介紹別里科夫的婚事
開端:準備結婚
發展:漫畫事件、騎車事件
高潮:交鋒
結局:婚事告吹
第三部分:介紹別里科夫的死
[互動設計4]分析人物形象
1、套子
學生默讀,劃出關鍵語句,并加上簡批。思考:別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無形的套子?從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點?
點撥:其身上有有形的和無形的套子。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即衣、住、行方面寫有形的(具體見課文)。作者是用“形”顯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惡的思想,讓讀者在笑聲中看清別里科夫丑陋的靈魂。所謂無形的,是指起思想上的,他有套子式的思想,套子式的論調(具體見課文),其愛情的過程,最集中、畫龍點睛、突出了他“套子式的論調”的愚昧和反動。例如:“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么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用腦袋走路了!”這荒唐的別里科夫的邏輯說明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再如,他從樓上跌下來的時候,“情愿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愿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這種奇特的心理狀態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點。
2、思考兩個“怕”
(1)別人“怕”別里科夫
提問:別里科夫是個中學的希臘文教員,為什么“全城都受著他的轄制”?
點撥: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協,(課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個“不敢”,“全城人戰戰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讓學生咀嚼體味)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思想都是與沙皇專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著舊制度舊思想。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轄制。別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裝在“套子”里,而且還想把周圍的一切也裝進“套子”里。這兩種“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就會發現總根源都是沙皇專制制度。別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統治,一方面是極力加強反動統治,在全國造成了沉重壓抑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將滅亡,搖搖欲墜。革命的'風暴還未到來,大多數人還感到迷茫,不敢起來斗爭,所以別里科夫還能“轄制”全城。
(2)別里科夫“怕”別人
提問: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請找出文中對別里科夫臉色的多處描繪,說說其意義。別里科夫結婚的喜劇轉眼間變成死亡的悲劇說明了什么?
點撥: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六神無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
對別里科夫的臉色有多處描繪。靜態的肖像描寫中,有“他的臉也”“戴黑眼鏡”;懲罰學生情節中有“他那蒼白的小臉上的眼鏡”;晚上通宵做噩夢,早晨到學校的時候“沒精打采,臉色蒼白”;看到促狹貴畫的漫畫“他臉色發青,比烏云還要陰沉”;看到華連卡騎自行車。
這臉色的變化,正說明他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也說明他的外強中干,不堪一擊。
在結婚這個問題上,課文深刻揭露了別里科夫從未透露過活人感情的靈魂。這個滿腦袋是“套子”思想,滿口是“套子式論調”,處處是“套子式”舉動的角色,教師們怕,校長怕,城里許多人都怕的別里科夫,卻怕結婚,這正說明別里科夫是偽善的、腐朽的、脆弱的,實際上是個丟失了生活權利的人,同時,也說明別里科夫固然可憎,但他畢竟還是專制制度的犧牲品。
(附帶)提問:從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華連卡姐弟是怎樣的人?從人物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點撥:在小說中,華連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說敢為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新生的進步的力量。柯尼連科和別里科夫的沖突,展示了新舊兩種思想的矛盾斗爭,而且淋漓盡致地鞭笞和諷刺了別里科夫腐朽反動的本質。盡管別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動腐朽勢力的滅亡,但華連卡姐弟的出現,卻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互動設計5]別里科夫的意義(主題)
學生個別朗讀最后兩段,學生畫下關鍵語句,并思考其含義。
提問:別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應?
點撥:“大快人心”,從心里感到自由。
提問:可是我們卻為什么“露出憂郁和謙虛的臉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謙虛”是什么意思?可是為什么一個禮拜沒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了呢?課文最后一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點撥:只要沙皇專制度沒有推翻,就會在這塊土壤上不斷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所以生活還是老樣子。作者啟迪人們,沙皇專制統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鏟除,就永遠存在著別里科夫這樣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須從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動的統治。這就揭示了別里科夫的社會時代的典型意義。
三、小結
十九世紀末期,在俄國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馬克思主義已在全國傳播,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形成,一場革命風暴即將到來。沙皇政府面臨著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治,瘋狂鎮壓人民,在全國造成了陰沉郁悶的氣氛。沙皇政府的忠實衛道者,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他們死守著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在官場上,而且也出現在知識界。小說里的別里科夫正反映了這些人的靈魂。現在,別里科夫已成為頑固守舊,害怕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最后讓我們看看他的尊容吧(讀蘇聯著名畫家庫克雷尼克斯的插圖)。
四、作業布置
準備寫好《“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系列文章:調查一:案發背景;調查二:現場勘查;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大家對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已經有了認識,卻未必深刻。這節課,我打算以促進大家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大家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搞個“別里科夫之死”專案調查報告會。
自殺?他殺?
——“別里科夫之死”專案組調查報告
二、導入報告會情境
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里,發現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20xx年新春時節,東平明湖中學高一(21)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
三、具體操作過程
調查涉及的幾個方面:調查一:案發背景;調查二:現場勘查;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
要求:四人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15分鐘后,確定組內一人宣讀。
(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同時適當生發聯想想象,互相激發,共同探討。)
(課堂進程至此,教師再順勢推向一個高潮)思考:寫出本案“結案報告”。5分鐘完成。
本案引發的思考:創新求活,守舊必死。
示例:各項調查報告
一、案發背景
1898年。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由于受歐洲進步文明的影響,俄國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沙皇政府為鞏固其統治,卻采取一切手段進行鎮壓,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全國警探遍布,告密者橫行,人們生活在沉悶乏味和憂懼之中。
這年夏季的一天,人們在一所中學的男教工宿舍里,發現了一具死尸,死者為男性,中年,屬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點很多。死者生前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平時行為古怪,謹小慎微,但又刻板古舊,以他的思想轄制著全城。在這年的五月初突然病倒,大約一月后死亡。死前正處于戀愛中,甚至于打算結婚。
二、現場勘查
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頭,頭發蓬亂,臉色蒼白,眼球突出,一臉恐懼,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種恐嚇或痛苦。耳內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頭堆放有黑眼鏡、棉大衣,床邊放有雨鞋、雨衣、雨傘。房間里沒有任何打斗的跡象。一張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張漫畫揉成一團。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間的大箱子里幾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標注著具體發布日期。
三、本人檔案資料
姓名:別里科夫
性別:男
出生日期:年月日
生前職務:某中學希臘文教師
住所:校男教工宿舍
婚配情況:未婚
口頭禪:千萬別出什么亂子
特征: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帶雨傘,穿棉大衣,豎起衣領,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團堵著耳朵眼兒。
人際關系:無密友,但卻轄制全城,曾與女友密哈益?沙維奇?華連卡之弟柯瓦連科有過沖突,于死前一個月被其推下樓梯,但彼此沒造成大的傷害。
死前狀況:郁郁寡歡,閉門不出達一月之久。
死亡日期: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四、有關人士采訪
采訪對象1、華連卡
問:請問您與別里科夫關系如何?
答:由于校長太太的竭力撮合,我們差一點結了婚。
問:差一點兒?為什么最終沒結成呢?
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從樓梯上滾了下來,那實在是太可笑了。(忍不住想笑)問:那他怎么會從樓梯上滾下來呢?
答:這個我不太清楚,您還是去問我弟弟吧。
采訪對象2、柯瓦連科
答:那天晚上他來我家,亂七八糟地說了一些奇怪的話,令我非常氣憤,于是就讓他走,他卻威脅我,說要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我一氣之下,就推了他一把,沒想到他居然滾下去了。
問:那么他說了什么讓您如此生氣呢?
答:他總是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干擾我的私生活,什么不許騎自行車,不能在大街上拿著書走,甚至不能穿繡花襯衫,簡直荒謬透頂。我本來就不喜歡這個人,這一來更討厭他了。
問:那么這件事會不會成為他死亡的原因呢?
答:噢不,這絕對不可能。因為他當時安然無恙地爬了起來,離去時步伐也很穩健。但他當時看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尷尬。
采訪對象3、“我“(布爾金)
問:您覺得別里科夫是個怎樣的人呢?
答:一個怪人。您要是見過他一面,就決不會忘記他。因為即使在暖和的天氣里,他也裹著棉大衣。還有,他總是說“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
問:您認為華連卡的笑對他有什么影響嗎?
答:噢,他一定想不開的,要知道,他這種人最害怕出亂子了,眼下就要跟華連卡結婚,卻自己鬧出這么個亂子,他心里一定受不了的。
問:有什么人和他結過怨嗎?
答:沒有。但實際上每個人都討厭他,不會有人會為他的死亡悲傷。但也決沒人會冒著危險去殺他,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受著他的轄制,什么事都怕呢。
五、結案報告
本小組通過對別里科夫一案的調查與分析,得出結論:
別里科夫之死既屬于他殺的范疇,又屬于自殺的范疇。一方面,從別里科夫日常穿著與習慣,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是極為保守的,僅僅是看到華連卡兄妹騎自行車,他便無法接受,而華連卡并無惡意的笑就足以讓他想不開,以至郁郁而死,因此,本小組裁定,思想的保守和頑固,是促使別里科夫自殺的原因之一,或者說,正是這種極端保守頑固的思想殺死了他。另一方面,別里科夫的死亦屬他殺。華連卡的一笑是別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從根本上說,原因卻是沙皇統治者采取的高壓政策,可悲的是,別里科夫本人甘當統治者的鷹犬,心靈僵化死亡,這才是殺害別里科夫的罪魁禍首。綜上所述,本小組做出最終裁定:可憐的沙俄人民應當奮起推翻沙皇的殘酷統治,從根本上解除人們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應該張開開放之眼,明眼看世,摒棄一切腐朽的舊制度,讓思想重現生機。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4
認識高中語文(開學第一課)
目標:
1、 了解——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語文學習的聯系和區別
2、 了解——學科的特點和高考的要求
3、 了解——語文學習的習慣和老師的學習要求
4、 明確——語文學習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
講授要點:
一、開場白和自我介紹
二、理解“語文”
1、語文——語言、文字
(1)聽(會聽課,聽懂別人的話,別人說話自己能夠專心聽)
(2)說(大膽說話,大聲說話,說得條理明白)
(3)讀(表情朗讀,理解閱讀)
(4)寫(會寫各種文體的文章,達到表達的目的)
2、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聯系與區別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學習比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塊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選修”,還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塊構成;
(2)初中學習只要閱讀理解,會寫600字作文,高中是“閱讀賞析,表達與交流,會寫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學的文體不完全系統,高中完全系統——小說與戲劇,詩歌與散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4)高中實行學分式學習。
三、語文學科的特點
1、最難學好,因為主要靠自學,老師的作用小;
2、積累要求高,記憶的東西要求多,了解的東西要求多,要記性;
3、語言文字的領悟力難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難寫,要靈性;
5、個人成績會時高時低,進步緩慢,不能迅速達成;
6、高考三樁之一,成績160——200分。
四、學好語文需要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的習慣你養成了嗎?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知識信息量大,自修實踐性強。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學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賴于學習者自身努力。語文考試在五個層級上考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賞析評價。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說到底,就是考學生的記性和悟性。而記性和悟性絕不能在短時間內速成,需要長時期的積累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怕記怕背,懶于動手,是學語文的大忌。要學、會學、堅持學,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學生這個主體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從習慣開始”沒有良好的習慣,語文教學必無效率;沒有良好的習慣,何談記性、悟性的生成和發展?沒有良好的習慣,哪來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形成?
那么,學好語文應該要有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放聲朗讀的習慣。這個習慣現在小學生還做得比較好,中學生就差多了,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習慣越差。高二、高三的學生你就很少聽到他們自覺地放聲朗讀了。有早讀課的地方,早讀聽到的基本是外語的朗讀,而語文的朗讀只在一種情況下出現,那就是有老師當面督促或是有課文背誦將要檢查時,這種朗讀帶有明顯的應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以為考試不考有聲朗讀,不必費勁地發出聲音。
其實朗讀自有好處。古人說:“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這里說的是文言文的學習,那么現代文呢?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朗讀可以“從字句中抓住聲音節奏,從聲音節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還說即使是自己寫的作文,也要拿出來讀,“才見出聲音是否響亮,節奏是否流暢”。這就是說現代文的學習仍離不開朗讀。朗讀與默看比,更容易讓人身心俱入,專注集中。避開學習這個功利層面,朗讀還能從美學的感受上產生心理的愉悅,體驗出語文學習的樂趣。
(二)預習新課的習慣。老師教新課前,學生一定要先預習,做到:1、能流暢地讀出課文;2、圍繞課后練習,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難懂的地方,準備質疑;4、可以根據課文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有了預習,才能提高聽課效率,才能學得主動。
(三)記筆記的習慣。首先做好課堂筆記,老師講的要點,一時還弄不懂的問題答案都要先記下,這將有助于自己課后復習理解和總結積累。其次做好讀書的筆記,可以寫在書上(自己的書),也可以寫到筆記本上。可以是抄錄的詞語運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賞析點評。俗話說得好“好頭腦子,不如懶筆頭子”,有時聽過、看過,卻不如“記過”。筆記可以長自己的記性。
(四)勤用工具書的習慣。《現代漢語辭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為中學生這兩本工具書應必備,條件好的還可以置辦一些其他的工具書。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詞,要勤查,不要想當然。例如高中語文課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處:“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這里“龜”是個易讀字,“龜裂片”一詞,結合實物,雖帶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過去,錯讀產生了!查一下工具書就知道,這里“龜”有兩個讀音,前讀“guī”后讀“jūn”,又認識了一個古地名“龜池”的讀音。俗話說“平時學習懶一懶,考試分數減一減”,你容易錯的,也是考試容易考的,為什么不勤用工具書呢?
(五)思考和說話的習慣。課堂上,有的同學懶于思考,怕回答問題,總是等老師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學雖然對答案有所知,卻怕當眾說話。口語訓練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社會離不開交際,說話既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經常在公眾場合說話的人,其口頭表達能力一定優于那些公眾場合說話少的人,這也是“用進廢退”的道理。農村中學的學生多不愛講話,有的即使說話聲音也小,語文課常處于沉悶狀態,這是一定要改變的。
(六)課外閱讀的習慣。要學好語文,僅靠《語文》書遠遠不夠。像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規定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比如規定一個高中生三年的閱讀總量不少于300萬字,并開列了課外閱讀的書目。高中語文教材還配備了《語文讀本》給學生課外閱讀。幾年下來,我們發現不少學校、不少同學并未好好利用,基本上是處于放任式、束之高擱式。可以說,缺少課外閱讀,很難形成語文的悟性。
(七)勤寫勤練的習慣。多寫,手不生疏;勤練,熟能生巧。完成課內作業后,適當做點課外練習,對于提高自己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大有補益的。
(八)整理積累的習慣。這是要求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知識,或是課堂筆記,又或是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比如,整理文言文“為”的讀音:1、wéi①當動詞用,②表被動,③句末語氣詞;2、wèi當介詞,表示“為了”或“替”講。經過總結整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九)總結得失的習慣。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后,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后,一個專項訓練結束后,一次作文評講后,一次考試后,都要總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失體會,這樣可以鞏固、強化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和能力,也可以借此來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其不足。
(十)書寫清楚的習慣。凡是寫給別人看的東西,都要養成書寫清楚、文面整潔的習慣。讓看的人一目了然,不能讓人家難辨認,看得煩躁。中考閱卷、高考閱卷,書寫馬虎、文面不清的,都是吃虧的。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非目的,而是手段。這樣做的指導思想是“自主學習”的意識,同學們在習慣養成中走向“要學、會學、堅持學”的路子,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最后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
五、語文學習的境界
(1)要學——態度問題
(2)會學——方法問題
(3)能學——持衡問題
六、具體要求:
(1)工具書齊全(《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讀天天讀,一半時間不能少;
(3)課前先預習,不預習不聽課;
(4)課上認真聽,身心投入勤用腦;
(5)課堂記筆記,課后看筆記;
(6)作業天天做,不等老師布置自覺做;
(7)晚自修的語文課計劃安排有效率;
(8)每周周記一小篇,每周大作一大篇;
(9)硬作業硬完成,軟作業也要硬完成;
(10)給人看的東西書寫要清楚。
七、學好語文的意義
學好語文,高考有門;
學好語文,事業有成;
學好語文,人上之人;
八、總結
語文能力聽說讀寫
語文三性記性悟性靈性
語文境界要學會學能學
語文學習習慣十個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學會整體感知課文,領會文章主旨的閱讀方式;
2、能力目標:理解“我很重要”的內涵;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可貴,珍愛自己,熱愛生活,樹立生活的信心和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理解“我很重要”的內涵;
2.學會“感知與領會”的閱讀方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從而珍愛自己,熱愛生活,樹立生活的信心和責任意識。
教法設計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中靈活地采用恰當的教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潛在的智能,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主要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和情感體驗法。同時,還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形象、生動的將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聲,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的教育。
學法指導
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主探究,本節課確定的學法指導為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學生獨立閱讀,獲取文本信息,領會作者寫作意圖。走出文本后通過合作學習法充分發揮小組協作的能力,激勵誘導學生討論、探究、答疑,共同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
我是一顆星,璀璨的星空不會因我而黯淡,所以,我不重要;我是一滴水,浩瀚的海洋不會因我而干涸,所以,我不重要;我是平凡的人,忙碌的人群不會因我的懈怠而失去活力,所以,我不重要。但是,璀璨的星空離不開一顆顆星的裝扮;浩瀚的海洋離不開一滴滴水的匯聚;人類社會的文明離不開一個個人的勤勞創造。雖然我很普通,很渺小,但我是重要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們將一起走近畢淑敏的心靈吶喊:《我很重要》。
二、走近作者
通過對作者的介紹,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對自我的關注和愛護的意識。
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北師大心理學博士及注冊心理咨詢師。 1952年生于新疆。半歲隨母進京。16歲赴西藏阿里,11年軍醫生涯。1980年轉業回京。從醫20年后開始職業寫作生涯。曾獲莊重文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余次。代表作眾多,《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但無一例外都是關于生命、死亡,近年逐漸關注心理學。
三、整體感知
(一)默讀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觀點。
思路:開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肯定“我很重要”。(明確:作者從“我不重要”說,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觀點: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著,為光明在奮斗著,我們就是無比重要地生活著。
(二)找出依據,為什么“我很重要”。
1.“我”是由無數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華匯聚而成的萬物之靈。
2.“我”是人類歷史當中不可取代的`“精致一環”。
3.“我”是機遇的產物。
4.“我”是父母濃濃慈愛與希望承載。
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
6.“我”是替子女遮風擋雨的大傘。
7.“我”是朋友肝膽相照的知己。
8.“我”是自己事業的主宰。
(三)歸納小結: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作為每一個個體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遺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潤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縷陽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所以,好好活著,我很重要。
四、合作探究
作者從擔心別人的批判到響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作者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1.對自己小聲說——不習慣(但是我說了)
2.聲音放大一點說——激動(我這樣說了)
3.大聲對世界宣布——勇敢(我終于說了)
4.昂頭響亮地宣布——驕傲(我坦然說了)
五、拓展延伸
(一)我真的重要嗎?
20xx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異常寒冷。大約下午4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一名大四男生因為英語四級未過,從5樓跳下,結束了讓他魂牽夢繞4年的大學生活。
思考:讀完以上的文字,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如果天堂的兒子讀了母親的這封信,他會對母親說點什么呢?
明確:每個人的生命,不僅為自己,也為別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還有責任的承載與愛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二)我很重要
1、有些人在困難與挫折面前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那么還有一些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他們在困難與挫折面前是怎樣選擇的呢?
2、播放《千手觀音》的視頻。
播放視頻后教師總結說: 21位舞者是生活在無聲世界的聾啞人,她們平均年齡17歲,最小的只有13歲,身為聾啞人,她們優雅曼妙的舞姿強烈震撼了觀眾的心靈,她們對生命的熱愛詮釋了“我很重要”的內涵。與以上特殊人群比較,我們是身體健康的人,心理健全的人,我們也同樣熱愛生活,他們尚且能認識自己的重要性,我們呢?我們能否認識到自己的重要呢?
思考:1、你覺得自己重要嗎?為什么?作為中職生,我們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呢?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的精神都振奮了,我也要大聲的說出“我很重要”,我是年邁父母牽掛的女兒;我是孩子稚嫩肩膀的依靠;我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我是和諧幸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工作中,我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用愛溫暖我的學生。我們都很平凡,但我們都很重要,讓我們一起對著生命大聲宣誓吧:【我很重要,我是父母的希望;我很重要,我是親情的紐帶;我很重要,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有目標、有前途!我要奮斗!我要拼搏!我要創造自己輝煌的人生! 宣誓人:】
【教學總結】
《我很重要》一文,該文新穎獨特的立意、層層推進的思路結構、欲揚先抑的筆法、情感強烈的對比和新鮮生動的修辭手法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為:1、領悟作品獨特的立意。2、學習和體味欲揚先抑的筆法、情感強烈的對比和新鮮生動的修辭手法。將本課教學難點定為:品味充滿哲理和情愫的語句。
教學中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研讀:設計了“導讀-速讀-品讀-研讀-拓展-體悟-練習”這樣的教學流程,層層深入地引領學生領悟作者的觀點:“我很重要”,領悟畢淑敏作為一名作家的睿智心和作為醫生的關懷心——她教誨我們熱愛生命,熱愛自己,關注每一個“我”的意義與價值。“我”是泛指,既是自我,也是他人,是每一個個體的人。由淺入深的引導使學生自然地逐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我很重要≠我很偉大,我很重要≠我最重要,“我很重要”是以對生命的珍視、對他人的關愛為出發點的,而 “我最重要”則完全是以個人的利害得失為出發點,這些人只關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害得失,而從不關心別人。我們應時刻努力,不懈奮斗,讓有限的生命綻放出奪目的光彩。學生在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的同時,也自然地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價值觀的提升。
不足的是:在帶領學生研讀課文、質疑探究的過程中還急躁了些,有的環節給予學生的思考時間還不夠充分。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厚實自己的教學功底,培養自己的教學機智,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1.了解聞一多的代表作品、貢獻及詩歌特點。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太陽吟》是詩人聞一收錄在詩集《紅燭》中的代表詩歌。留美期間,身為海外游子,每日見到的太陽同樣也照耀著祖國,于是他希望太陽能夠帶去自己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之情。詩歌情感真摯,意象奇特,蘊含著濃濃的的愛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紅燭》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學生齊讀詩歌由聞一多《紅燭》詩集中的詩歌導入,更有針對性。
2、寫作背景
《紅燭》寫于1923年。面對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年輕的詩人有像紅燭一樣的赤子之心。盡管生活中不乏困頓、失望,但詩人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他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干,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黑暗中搖曳的紅燭,正是有志青年的象征,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3、作者介紹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現代愛國詩人,學者,戰士。自幼喜愛古典詩歌、繪畫和戲曲。五四運動后開始發表新詩。曾留學美國。先后在中山大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發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講》,當日下午,即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早年參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體詩。他的詩具有極強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代表作《紅燭》、《死水》具有沉郁奇麗的藝術風格,整齊、和諧的藝術表現,影響頗大。
4、題目解說
紅燭:
紅色的蠟燭,多用于喜慶,如壽星像前,洞房內。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墓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原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5、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對紅燭的贊嘆
第二部分:(2—7)對紅燭奉獻精神的謳歌
第三部分:(8—9)對紅燭精神的總結
6、全文分析
1、第一小節:一開頭,詩人就懷著敬慕的心情贊嘆熒熒的紅燭。
“紅”是赤誠的象征。紅燭,在詩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這樣的紅燭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詩人的心應該也這樣的紅,否則就不配做詩人。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那顆心,真是一顆赤子之心,是那么純潔率真,晶明透亮,灼灼發熱。在這首詩中,可以說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人與物化,意與境融”。理解了這一點,對全詩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較容易把握了。一個“吐”字;逼真的描狀了詩人那種火熱的愛國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態。
2、第四節,是詩人對紅燭的殷殷寄語,也是詩人的自勉自勵。“既制了,便燒著”,便要燃燒不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人生的天職也在于奉獻,活著就要讓生命之火熊熊燃燒,讓智慧和才能放也燦爛的火光。詩人借著紅燭的形象激勵自己,表達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燒罷!燒罷!.....監獄!”
當時,民眾深受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夢中尚未覺醒,血性猶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圇固受著禁錮。詩人認為:自己的職責,就在于從夢中喚醒世人、救治世人的靈魂。使民眾覺悟,使民眾奮起,使民眾熱血沸騰,使民眾走向光明,從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所設置的精神監獄中解放出來。
詩人愛國的赤誠之心是與祖國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
3、第八、九節的呼喚,--聲是同情的呼喚,一聲是對導鼓勵的呼喚。
“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這樣的因果關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為著“創造光明”,結果只落得“灰心流淚”,但這是社會使然。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獻,詩人勸勉紅燭,也就是勸勉自己:“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詩情得到了凝聚與升華。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本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在不合理的社會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創造光明,個人的得失榮辱一切在所不計。這正是聞一多人格美的`集中體現。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毫不顧惜個人的得失榮辱,那是極其偉大崇高的獻身精神。
7、寫作特點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復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后照應和每節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等等。詩人所倡導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音樂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可以說,聞一多融匯古今、化和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辟了中國一代詩風,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反對侵略,熱愛和平,盡自己所能為和平作貢獻。
2、了解墨子;積累文言文常用詞語;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論理多用類比的寫法。
3、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敘事說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勸阻楚攻宋的三個步驟;積累文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難點
鑒賞墨子的勸說技巧。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言: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碩果累累的先秦科技和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為我國古代文明增添了光彩。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逐漸被打破,私人著書和講學的風氣越來越盛;學派林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其中有影響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們紛紛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中有一個人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他就是墨子。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選自《墨子》的文章——《公輸》。
2、作者介紹:
墨子(約前476~前390),名翟(dí),相傳為戰國時期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原有71篇,現存53篇。是中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一般認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傳“非攻”(反對掠奪性戰爭)“兼愛”(既愛自己和祖國,也愛別人和別國)等主張,反映小生產者的利益和愿望。
3、作品背景:
墨子所處的時代,各諸侯國掠奪性的戰爭頻繁不已,嚴重破壞了生產,甚至使下層人民被迫“折骨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勞苦大眾的苦難,這是他提出“非攻”“兼愛”等政治主張的思想基礎。當時楚國是大國,占有兩湖一帶廣大地區。宋國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但處于戰略要地。楚國用公輸盤制造的器械,接連打敗了周圍幾個國家,于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聽到了消息,便從魯國趕到楚國去止楚攻宋。《公輸》寫的就是這件事,具體地表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朗讀
(1)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掃清語音障礙。
(2)小聲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及參考資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難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的.疑難問題提交小組討論解決。教師巡視解惑。
(4)全班共同解決小組中有爭議的問題。
(5)教師指導學生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略)
2、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做好復述課文的準備。
指名學生復述課文故事。
3、要求學生一邊自行默讀課文,一邊揣摩對話的語氣、語意,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緊張的氣氛。
4、教師適當指導朗讀。略
5、分角色朗讀課文,一邊朗讀,一邊糾正,力求讀準。(敘述者、墨子、公輸盤、楚惠王)
請大家再大聲地將課文朗讀一遍,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6、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1)提問: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本文對應的雙方是墨子和楚國的公輸盤、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國的目的是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宣傳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話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3)公輸班何許人也?楚國攻打宋國的這場戰爭的性質如何?
明確:注釋②此場戰爭是“不義之戰”(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
(4)哪句話表現了墨子見義勇為和不辭勞苦的品質?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5)為什么墨子從得到楚國攻宋的消息到見公輸盤,中間只用“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來表達?
(因為事情緊急,刻不容緩;墨子一路上的經歷,與文章主題關系不大。)
墨子為什么如此不辭勞苦?
(為了實現“兼愛”、“非攻”的思想)
解釋“兼愛”、“非攻”
(6)文中哪句話揭示了事件的結果?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7)請以“這篇課文敘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現了________”概括課文的內容。
如:這篇課文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善辯。
集體朗讀課文,進一步領會課文內容和思路,體會對話的語氣、語意。
三、布置作業
反復閱讀課文,思考墨子是怎樣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細品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奧秘,體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一)學習課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課文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如果你是墨子的話,你想怎樣勸阻?(如果你遇到一個身強力壯的人無緣無故地欺負一個弱小者時,你想怎樣處理?)
(1)速讀課文,概括出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的三個步驟。
(2)師生討論,明確: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輸理屈詞窮;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詞窮;
第三回合是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
(1)墨子為何先勸公輸盤?
(2)墨子是如何勸說公輸盤的呢?
墨子見公輸盤,并沒有直接勸阻,而是先設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①當墨子請公輸殺人時,公輸作何表示?(“不說”)
②墨子進一步說可以“獻金”,采用激將法,其真正的意圖是什么?
(真正的意圖在于步步激怒公輸盤,逼使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一類的話來。因為墨子料到公輸盤雖然在積極準備血腥的戰爭,但表面上必然會裝出堅持正義的樣子。公輸盤果然中計。)
③墨子怎樣給予致命一擊的?
墨子抓住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一語,駁斥了他的所謂的“義”。
首先義正辭嚴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責攻宋的不智——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同時批評攻宋的不仁,因為宋本無罪。
得出結論:公輸盤的“義”是“不殺少而殺眾”,是更大的不義。
“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是在指責公輸盤的不義嗎?(不是,是為了防止公輸盤以種種理由搪塞推托責任。)
墨子用“不可謂智’”不可謂仁”。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印度人民對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層內涵。
2、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消息的結構特點, 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學會消息的寫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用心感受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評價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綜合 運用比較閱讀,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結構形式,能具體地區分通訊與消息的不同。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消息的各個組成部分(導語-主體-結尾)和結構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學習方法:感知課文,比較閱讀、合作探究
課前預習
1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課文《甘地被刺》P51頁
2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真實快速地報道生活》P57-60頁
教學過程實錄
(一) 導入新課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份報紙,請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內容,思考一下, 何為新聞以及新聞的特點。
生:各自讀出自己手中報紙中的新聞,回答問題:“新聞就是寫出新鮮的事;新聞要真實;新聞要吸引人,特別是標題……”
師: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感覺,很好,下面我們來準確地概括一下:
新聞是一種事實的信息,也就是說它的本質就是真實,我們說新聞新聞,為什么新聞姓“新”而不信 “舊”呢,記者最忌諱“昨天”這個詞,快是新聞的競爭條件,也是新聞的.質量體現,也就是說快速是新聞的生命,那好,根據新聞的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給新聞下一個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板書: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特點: 真實(本質) 快速(生命)
當然,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調查報告、報告文學、特寫等文體;狹義的新聞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們主要是學習的是消息這種文體。
好,現在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關于新聞的知識,請同學們打開書P58頁從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頁中間那一部分,邊讀邊畫重點,2分鐘時間,然后我叫同學來回答問題。好,現在開始。
師:提問: 新聞消息的結構有哪幾部分?
生: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師: 完整的消息標題包括什么?
生:引題、正題、副題
師:什么叫做導語?它通常包含什么?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話叫做導語,它包含五個“W”和一個“H”: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書:消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標題:引題、正題、副題 導語: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9
本課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蘭亭集序》摹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范讀,領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為宴游詩的特征。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不少寫景狀物的詩作,想必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大家還記得吧,師生一起誦讀: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撻送青來。
詩人描寫景物時,畢其形傳其神,一水多情地呵護著綠田,兩山像從遠處奔騰而來,來不及敲門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摹景狀物,但手法卻別具一格,言簡而神具,這就是王羲之以書中神品稱著于世的《蘭亭集序》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注解①。教師略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
出示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錄音、正音。
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投影:
多音字:會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將至(zēng)
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 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
四、朗讀課文。
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五、品讀課文。
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的語句。
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六、布置作業:
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通過本文的學習,了解莊子及莊子的思想,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學習其精華,學會在現代社會樂觀地生活。
教學方法:
重視誦讀和背誦,并講練結合。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了解莊子、《莊子》及莊子思想,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步驟:
1、說出你知道的幾位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別。
儒家:孔子(孔丘)——————《論語》
孟子(孟軻)——————《孟子》
荀子(荀況)——————《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經》)
莊子(莊周)——————《莊子》(〈南華經〉)
法家:韓非子(韓非)—————〈韓非子〉
兵家:孫子(孫武)——————〈孫子兵法〉
2、為何以“子”稱之?(“子”是古代對有道德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
3、按思想的不同劃分之。(124/35/6————儒—道———法)
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莊哲學)
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張相對論,認為萬物一體,主張清凈無為,無為而治。)
6、同是道家,莊子與老子有何區別?
老子以箴言表達憑直覺感受微笑待人說給心聽教人
莊子以散文描述靠聰慧領悟狂笑處世直指心靈嘲人
“思之無涯,言之滑稽,心靈無羈絆”
—————————————————————林語堂《中國古代哲人的智慧》
7、《莊子》有何特點?
“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
想象豐富,構思奇妙,善用寓言和比喻。今存33篇,分為內篇(7)外篇(15)雜篇(11))
8、導入課文:“開宗不了《逍遙游》,空讀《南華》三十篇。”
9、解題: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逍遙游————悠然自得,適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動。
10、范讀課文后讓學生試讀一遍并在文中找出文眼,明白何謂“逍遙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無所待(憑借)。
“此則與造化者游而逍遙之極致者。通篇主意,至此方點出,為全書之綱。”(陸樹芝《莊子雪》)
11、目的何在?
————————做無己無功無名的至人神人圣人。
12、文旨一言即可譬之,那么,此前寫了什么?
——————有所待(憑借)者。
13、具體寫了什么?它們各有什么憑借?
鵬:海運扶搖羊角六月息風
霧,塵埃:息相吹
大舟:水
適莽蒼,百里千里者:三餐糧
宋榮子:內外之分,榮辱之境
列子:御風而行
14、文中運用最多的手法是什么?
————對比。
15、具體怎樣對比的?
鯤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大知)
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笑——小知)
結論——————————————————“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小年)
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以五百歲為秋(大年)
大椿: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聞(大年)
眾人:(七十古來稀——悲)(小年)
結論———————“小年不及大年”
鯤鵬: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大志)
斥: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小志)
結論——————————(—小志不如大志。)
16、再三對比說明了什么?
————暗示人們要拋棄小知小志,圖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遠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逍遙游”。
17、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先反后正,先破后立。
18、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1)意隨筆至,隨文揮灑。
“篇中忽而敘事,忽而議論,以為斷而未斷,以為續而非續,以為復而非復,只見云氣空朦,往返紙上,頃刻之間,頓成奇觀。”(清林云銘)
這種意隨筆至隨文揮灑的筆法,是莊子絕對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與諸子散文大相徑庭。
(2)借用寓言說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莊子能突破時間和空間、自然和社會、神話和現實的種種界限,以上天入地的氣魄和千姿百態的形象,奇幻莫測的構思和汪洋恣肆的語言,形成一種獨特的個性化的敘述風格。
莊子的寓言“皆無端崖之辭”,差不多完全是主觀臆想的產物,其目的,不過是將自己獨特的理念塞進寓言的軀殼中。
19、再讀課文
20、布置作業:利用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了解莊子,寫篇介紹莊子的文章。
附板書設計
先秦諸子:
儒家:孔子(孔丘)——————《論語》
孟子(孟軻)——————《孟子》
荀子(荀況)——————《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經》)
莊子(莊周)——————《莊子》(〈南華經〉)
法家:韓非子(韓非)—————〈韓非子〉
兵家:孫子(孫武)——————〈孫子兵法〉
老子以箴言表達憑直覺感受微笑待人說給心聽教人
莊子以散文描述靠聰慧領悟狂笑處世直指心靈嘲人
“思之無涯,言之滑稽,心靈無羈絆”(林語堂)
“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
“開宗不了《逍遙游》,空讀《南華》三十篇。”
逍遙游————悠然自得,適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動。
“逍遙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無所待。
有所待者:
鵬:海運扶搖羊角六月息風
霧:
塵埃:息相吹
大舟:水
適莽蒼或百里千里者:三餐糧
宋榮子:猶有未樹
列子:御風而行
對比說明其大小之辯(“辨”):
鯤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大知)
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小知)
————————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
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以五百歲為秋
大椿: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聞(大年)
眾人:(七十古來稀)(小年)
—————小年不及大年
鯤鵬: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大志)
斥鼴: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小志)
———————(小志不如大志。)
暗示:人們要拋棄小知小志,圖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遠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逍遙游”。
本文的思路————先反后正,先破后立
寫作特點:
(1)意隨筆至,隨文揮灑。
(2)借用寓言對比說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掌握字詞和特殊句式。
教學方法:
以練習為主
教學內容和步驟:
1、誦讀課文
2、從課文中找出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而——耐辯——辨有——又辯——變
3、單音節詞
怒志摶也膠培決槍控適久窮絕勸惡焉
3、雙音節詞并進行古今意義對比(見書上):
生物——與今義同。
野馬——借喻,代“游動的霧氣”
果然——飽滿的樣子;食飽之狀。
眾人——一般人
羊角——借喻,代“盤旋而上的旋風”
然后——這樣以后。
不過——不超過
雖然——即使這樣
3、特殊句式
《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
覆杯水于坳塘之上———狀語后置或介賓短語作補語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否定句中賓語前置
之二蟲又何知?——疑問句中賓語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疑問句中賓語前置
彼且惡乎待哉——疑問句中賓語前置
4、虛詞用法:
其:不知其幾千里也——句中語氣助詞,舒緩語氣。
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詞,代“”鯤“譯做“它”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在選擇句中用以加強揣測語氣的語氣副詞。
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代詞,代“水”,譯做“它”
其廣數千里——代詞,代“魚”,譯做“它”
彼其于世——代詞,代“宋榮子”,譯做“他”
奚以知其然也——代詞,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觀點。
而:化而為鳥——表順承關系的連詞
怒而飛——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與被修飾的連詞。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表順承關系的連詞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因而”
水淺而舟大也——表并列關系的連詞
而后乃今將圖南——表順承關系的連詞
我決起而飛——表順承關系的連詞
我騰躍而上——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與被修飾的連詞。
而彼且奚適也——表并列關系的連詞
而征一國者——通假字,通“耐”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夫列子御風而行——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與被修飾的連詞。
而御六氣之辯——表遞進關系的連詞“并且”
之: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鵬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水之積也不厚——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結構助詞“的”
則芥為之舟——代詞,代“水”
而莫之夭閼者——代詞,代“鵬”
蜩與學鳩笑之曰——代詞,代“鵬”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
之二蟲又何知——指示代詞,“此”“這”
眾人匹之——代詞,代“彭祖”
湯之問棘也是已——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窮發之北——結構助詞,“的”
翼若垂天之云——結構助詞,“的”
翱翔蓬蒿之間——結構助詞,“的”
此大小之辯——結構助詞,“的”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代詞,代“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沮——代詞,代“宋榮子”
辯乎榮辱之境——結構助詞,“的”。
5、布置作業:將本文譯成現代文并背誦文中第一段。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1
文本推究: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金岳霖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作者對老師充滿敬愛的感情,本文即是這種感情真誠流露的見證。但是作者寫作本文,采取了一種輕松活潑、幽默滑稽的筆法,讓世人看到一個極其富于個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在初步了解了些許獨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之后,為了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動手和思考能力,本文設計的重點擬在作文的點——細節描寫上,以期能以點帶面,訓練學生在記敘文中用細節來出彩。
教學理念:
汪曾祺先生的語言平淡沖遠,故而本文在理解語句上并無難處,但那種生動的細節描寫卻是學生非學會不可的。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老師對學生是極有幫助的。所謂幫助,主要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去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同時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基于這個理念,本堂課由《金岳霖先生》作為引子,由老師作引導,學生自己探究摸索細節描寫的奧妙,并付之于實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朱自清先生父親那臃腫的背影,曾經讓我們的心靈為之怦然一動,那個站著喝酒卻又始終不肯脫下長衫的孔乙己帶給我們笑聲的同時,卻讓我們深深體悟到了世態炎涼;說到楊二嫂,我們會想起她那圓規般的伶仃細腳;至于變色龍奧楚蔑洛夫,他那件隨著狗主人身份的變化而一會兒脫下一會兒又穿上的軍大衣我們想必也不會忘。背影、長衫、細腳,大衣是他們各自的特征。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位作家描寫的是哪個人?
(PPT展示)
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魯迅)
明確:同學們說的真好,對,是魯迅,那你們是根據那些特征他是魯迅的呢?或者說魯迅的標志性外貌是什么?
生:頭發直豎,胡子。
這是崇拜魯迅的一位青年讀者阿累眼中的魯迅,而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唐韜也有一段關于先生的外貌描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PPT展示)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仿佛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社會的不調和。
明確:有沒有發現,唐韜先生與阿累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他們都抓住了魯迅先生的豎直的頭發和濃黑的胡子這一典型的外貌細節特征。所以,要寫活一個人,把人物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展現出來。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邏輯學大師(板書:金岳霖先生)
二、學生快速自讀全文。
1、請從文中找出金岳霖先生的與眾不同的`細節——
樣子有點怪——讓人莞爾
金先生的樣子有點怪。他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每一學年開始,給新的一班學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陽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壓得比較低,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他后來配了一副眼鏡,這副眼鏡一只的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他就這樣穿著黃夾克,微仰著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著。
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幽默的答問——以希奇古怪的問題回答希奇古怪的提問
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
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講座時停下來捉跳蚤把玩——不拘小節大有六朝名士捫虱而談的遺風。
他和云南斗雞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試水果的大小——孩子氣十足,有一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2、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金先生什么特點?
小結:汪曾祺先生用一系列肖像、動作、神態、心理、語言的細節,漫畫式地刻畫了這個學術上聰明過人,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個讓人發笑的有趣的金先生,他率真可愛,不拘小節,自由隨意,孩子氣十足,又有一顆赤子之心。有趣包含了金先生的工作態度,學識修養,性格特點,處世方法等等。
4、這些細節有何作用?
這些細節感染力強,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學生真切而直觀的感受到金先生的有趣。
5、我們要寫活一個人,也一定要勾其肖像,擇其特點,從細處著筆,用細節描寫進行勾勒。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象金先生一樣與眾不同的老師,他們或詼諧幽默,或天真率直,或嚴肅端方,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動作,神態或口頭禪。請大家在我們現在的任課老師中任選一位,用細節描寫寫一篇百來字的人物片段,寫出他的特點來。注意:不能出現他的名字和所任科目。
擇二三位同學上臺朗讀自己的文章,請在座的同學猜猜他寫的到底是哪位老師?(簡要評點,學生互評)
6、成功的細節描寫不僅能夠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還能夠最真切、細致、生動、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質的部分捧給我們,給讀者留下無限的聯想、回味空間。就象在魯迅先生的豎直的頭發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剛直不阿的斗士。從金先生戴的鴛鴦眼鏡的白鏡片中,他率真有趣的外在特點我們一目了然,但還應該有一種不為人知的情感隱藏在他那黑鏡片之下,這才是金先生更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請大家從文中找出來——
明確:(一)重情
(1)給逝去的人林徽因過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別的深特別的純粹特別的真摯特別的偉大。第十段中說金先生是個單身漢,這緣于他對林徽因的真摯深沉的感情!
(2)在第五段中林國達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嘆惋林國達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節課都沒有笑容。
(二)熱愛生活
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6、跟著汪先生,我們也一點一點地認識了金岳霖先生。先是他的樣子——大家一起回憶一下——“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更多話題作文優秀范文、高中語文優秀教案、教學實錄、備課資料、同步試卷、美文、高考模擬試卷、文學欣賞盡在語文軒網站/眼鏡一只的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有點怪;再了解他的性格——不拘小節,自由隨意,真是有趣;最后我們挖掘出深埋在他骨子里的性情——重情,更熱愛生活。作者由外而內,由形入神,刻畫了一位活生生的、立體的金岳霖先生。
剛才的片段練習中,同學們用細節勾勒了老師的形象,外在形象肯定不是我們深記老師的全部內容,他那深埋于心底的情感才是更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下面,請大家再深入挖掘一下你們老師的內在情感,為剛才的片段練習作一個補充。
學生當堂補充。
三、小結
感謝汪曾祺先生,他不僅用平淡雋永的筆讓我們了解了一位邏輯學泰斗金岳霖先生,更教會了我們運用細節描寫由外而內、由形入神的勾勒人物的方法。任何方法學會之后,必須在具體的實踐中運用,才能有恒久的生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作文中能學以致用。
《金岳霖先生》教學反思
從細節中感受人物的魅力。早年自己讀到有關金先生的文章時,總會驚嘆名家的獨特個性,為他們的魅力所折服。但在語文課堂,不能脫離語文的基本任務,讓學生學有所獲是最終的目的。整個環節中,感覺自己處理不好的地方有很多:
1、少了細節的詳細解讀,在文本探究過程中有點倉促,只讓學生讀了兩個段落,然后大致的講解,并沒有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去感受。
2、課堂沒有深入地拓展開,在文章中閑筆處點到了聞一多和朱自清,我只點到有學問的人都很有個性。沒有點到當時的社會背景,為什么會有那樣的情況。
3、文章的梳理很亂,寫人肯定是從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到工作入手,板書上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做,效果會更好。
4、學生沒有完全地投入到課本中,怎么都感覺他們是敷衍的態度。想起陶行知的那句“課堂是一個情境,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它是為學生課后的理解提供一個范例”,在課堂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去讓學生說,描述自己熟悉的老師和同學。由于很多原因,效果不是很好。語文課堂的最終目的應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能有情感的提升。今后尤其要注意這些方面的把握。
值得改進的地方有:
1、不能脫離文本,始終注意細節美。即使在后半部分的學生實踐過程中,應在文本的基礎之上進行表達。如“‘林國達死了,很不幸。’這一堂課,金先生一直沒有笑容”可以抓住這其中用了句號,而為什么沒有用嘆號,這就是值得思考和挖掘的。
2、“有趣”是本文的文眼。本文有兩處提到“有趣”,開始的“西南聯大有許多有娶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到結尾的“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輪上東張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從實寫到虛寫,體現了作者在寫法上的技巧。
3、“有趣”和“怪”都是展現給人的性格特點。但我認為“怪”更能體現金岳霖的特點。“怪”更是“有趣”的延伸和拓展。
新教材教無定法,只要本著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角度去深入文本,肯定會有收獲的。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書:
1 秋游
作業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組詞、說話、擴詞。
課外:抄字詞,聽寫生字詞。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 齊背練習1中的小詩《秋天到》,并說說這首詩歌里主要講的是什么?
2. 過渡:秋天這么好,你們都想出去玩玩嗎?
二.板書課題,解題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兒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圖,讀讀課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導看圖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樣?你們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農田里哪些莊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學生用有的組成句式說話)
四.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1).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
(3).識記生字。
2. 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指名讀。重點領會郊外、追逐、打滾兒的意思。
(2).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輕聲讀課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5. 理清脈絡,出示思考題:課文四個自然段的意思分別寫在了下面,對照課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號里填上序號。
()同學們玩得很高興。
()同學們跟老師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農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寫。
6. 齊讀課文
五.讀抄詞語(課后第三題)
第二課時
一. 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訓練
1. 指名讀。
2. 分自然段講讀。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這一句能不能先說天氣漸漸涼了,再說秋風起了?
(3) 比較加了漸漸有什么不同。
(4) 第二句說了什么?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 過渡:同學們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麗的景象呢》請讀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誰來讀讀寫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覺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樣?
(4).有感情地朗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說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農田的景象怎么樣?
(3)比較:a.稻子黃,高粱紅,棉花白。
b.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這兩句話的意思相同嗎?為什么?
(4)齊讀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師范讀。
(2).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想想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說了什么?奔跑和追逐兩個詞語完全相同嗎?
(4).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開心呀表示什么樣的語氣?學生練讀。
(6).齊讀第四段。
3. 總結。
這篇課文寫同學們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農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開心。你讀了有什么感受?
4. 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 朗讀指導
1. 指名讀課文。
2. 這篇課文里哪一句表達了人們歡樂的心情?所以整個課文都要用歡樂喜悅的語氣讀。
3. 第一自然段用陳述口吻,要讀得平緩。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 第二自然段的藍藍、白、要重讀;一望無邊、有時像要讀得慢;幾朵白云、一群白兔、幾只綿羊要讀得輕快,流露出喜悅心情。
5. 第三段的黃了、紅了、白了要重讀。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6. 第四段中三個有的,聲音要逐步提高,語速加快;大家、多開心要重音讀,讀得緩慢。
7. 個人練讀。
8. 指名讀。
9. 齊讀。
二.寫字指導
三.作業
1. 描紅練習。
2. 比一比,再組詞。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據提供的句式說話。
在操場上,小朋友們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開心呀!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交流和了解童話,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童話的特點及閱讀童話的好處。
2.能運用減一件的方法,認識“申、介”等七個生字,學習形聲字聲旁表音的特點。
3.認識口字旁的字,能了解三組帶口字旁的字的字義特點。
4.認識改正、增補、刪除三種修改符號,了解三種修改符號的用法,會用三種修改符號,并在修改自己的習作時嘗試使用。
5.朗讀、背誦三組關于“理”的諺語,幫助小學生積累諺語。
【教學重點】梳理童話,了解其特點及閱讀好處;學習形聲字;認識并會用三種修改符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理解和積累諺語。
【教學難點】有感情朗讀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學課時】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交流平臺”。
1.讀一讀,找規律。
(1)你讀了小朋友的話,你收獲了什么?
①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
②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談收獲。
③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小結:讀了三個小朋友說的話,我發現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學習童話的收獲。
(2)交流第一個小朋友的話:童話真是一座五彩繽紛的大花園。在童話的世界里,植物、動物不但會說話,而且和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
①小組學生圍繞第一個同學的話進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話作品的寫作手法。
②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第一個小朋友總結了童話的特點,即擬人化的寫法。(板書 交流平臺:童話采用擬人化的寫法)
(3)交流第二個小朋友的話:這個單元的課文中,又會唱歌的鳥、聰明的蟋蟀、快樂的手推車、值得尊敬的蟻王,從他們的語言、動作中,可以感受到生動、鮮明的形象。
①小組學生圍繞上面一段話進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話作品里“人物”的語言、動作中,感受到他們生動、鮮明的形象。
②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小結:第二個小朋友是從寫法方面交流的。說童話故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比較鮮明,那是因為作者抓住了這些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具體的描寫。(板書 交流平臺:童話的想象很豐富)
(4)交流第三個小朋友的話:讀童話,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經歷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還能獲得很多啟示。(板書 交流平臺:童話給我們啟示)
①小組學生圍繞上面一段話進行交流,探究從奇特的朋友,不可思議的事情中獲得的啟示。
②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小結:第三個小朋友從讀童話故事的收獲和童話的作用來談的。
2.練一練,學運用。
(1)回顧課文,了解“擬人”。
①《去年的樹》中的“擬人”:從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感受到他們的快樂;從鳥兒第二年春天飛從南方飛回來找不到它的朋友感受到他的憂傷和惆悵。
②《那一定很舒服》中的 “擬人”:從大樹變成手推車等的感受到小推車為人類服務的快樂。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的“擬人”:從一只不幸被吞進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經歷中感受到紅頭由絕望、悲痛到最后僥幸逃脫的危險后對朋友的感激的感情變化。
④《一塊奶酪》中的“擬人”:從螞蟻隊長帶領自己的隊伍搬運糧食的事中感受到螞蟻隊長復雜的感情變化。
(2)回顧課文,了解“人物”形象。
①《去年的樹》中的“人物”形象:從鳥兒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到鳥兒的可愛、可敬。
②《那一定很舒服》中的“人物”形象:從大樹的語言、動作中了解到大樹的優秀品質。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的“人物”形象:從青頭的語言、動作中感受到青頭對朋友的關愛。
④《一塊奶酪》中的“人物”形象:螞蟻隊長帶領隊伍搬運糧食不受奶酪渣誘惑,以身作則。
(3)回顧課文,交流收獲。
①讀《去年的樹》的收獲:讀故事懂得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②讀《那一定很舒服》的收獲:從一粒種子的經歷獲得了奉獻教育,明白了要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③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收獲:從兩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進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僥幸逃脫的危險經歷,懂得了一個科學小知識——牛有四個胃,吃食時具有反芻現象。
④讀《一塊奶酪》的收獲:從螞蟻隊長帶領自己的隊伍搬運糧食的事中懂得了在集體活動中要以身作則,嚴守紀律。
3.我拓展,我積累:你覺得還有哪些與童話有關的話題和同學交流?
(1)小組同學圍繞童話進行交流,記錄大家普遍感興趣的某一方面。
(2)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小結。
①我覺得童話故事還能陶冶情操,比如讀了《在牛肚子里旅行》我知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讀了《去年的樹》我明白了好朋友之間應該講誠信。
②我覺得讀童話故事一定要發揮想象,如讀《去年的樹》我邊讀邊想象知道鳥兒天天給樹唱歌,無論春夏秋冬,不管刮風下雨……它們真是好朋友啊!
③學了《蟻王》我還和同學表演了童話故事,真有趣!
【設計意圖:回顧課文,出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探究交流了解童話中擬人的寫法,使得交流的內容不再空洞,變得形象可感。】
二、學習“識字加油站”。
1.讀一讀,找規律。
(1)課件出示:讀一讀,比一比,認一認。
伸——申(申請) 界——介(介紹) 蹤——宗(祖宗)
憶——乙(乙方) 招——召(召開) 教——孝(孝順)
(2)指名拼讀生字,齊讀生字,指名領讀。
(3)小組同學對比讀,互相交流讀這些生字,你發現了什么?組長記錄小組同學的發現。
(4)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①讀了這些生字,我發現它們大部分都是由熟字減掉偏旁變成的新字。
②第二個字都是第一個形聲字的聲旁,每組的前后兩個字讀音相近。(板書 識字加油站:第二個字都是第一個形聲字的聲旁 每組的前后兩個字讀音相近)
(5)理解字義。
①舉例指導:“孝”字可以組成詞語“孝順、孝敬、孝行、孝道”等,聯系身邊孝敬老人的行為,可以理解“孝”的意思是表示對長輩的孝順尊敬。
②小組交流,理解其他幾個生字。
③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6)鞏固生字。
①出示生字,采用隨機抽讀或開火車讀的形式檢查鞏固。
②鼓勵學生用生字拓展組詞,豐富詞語積累。
申:申請、引申、重申、三令五申
召:召集、召喚、號召、應召、召見
宗:宗旨、正宗、宗親、祖宗八代
介:中介、介紹、媒介、一介書生
乙:甲乙
孝:孝敬、孝順、孝敬、披麻戴孝
2.練一練,學運用。
從這些生字中選擇合適的字填在括號里。
伸 申
(1)老師( 伸 )手接過了我寫的要參加足球隊的( 申 )請書。
界 介
(2)老師指著地圖給我們( 介 )紹說:“這里是祖國的邊( 界 )。”
招 召
(3)我( 招 )手叫弟弟過來,神秘地告訴他今晚要( 召 )開家庭會議。
乙 憶
(4)爸爸回( 憶 )了半天,也沒想起來到底是甲方得了冠軍還是( 乙 )方得了冠軍。
孝 教
(5)老師經常教 育我們要( 孝 )順父母。
3.我拓展,我積累。
(1)小朋友,你還知道哪些熟字能變成新字嗎?
熟字去掉偏旁能變成許多新字,如:
摔——率(shuài) (率領) 惜——昔(xī) (昔日)
惹——若(ruò) (若干) 渣——查(chá) (檢查)
例——列(liè) (排列) 挑——兆(zhào) (兆頭)
(2)我拓展,我了解。
①了解形聲字:形聲字是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其中的一個文或字表示事物的類別而另一個表示事物的讀音。
②了解形聲字的分類。
a.左形右聲:伸 招 憶 b.右形左聲:攻 頸 削
c.上形下聲:界 管 芳 d.下形上聲:架 案 斧
e.外形內聲:固 病 園 f.內形外聲:悶 問 聞
g.形在一角:裁 載 栽 h.聲在一角:醛 渠
③了解識字方法。
部件識字法:所謂部件識字法,即是利用已學過的熟字部件,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換掉字的偏旁,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形聲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如,記憶請、情、清,利用已學過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聯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與“水”有關,又理解了字義,“請”,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個言字旁;情,與心情有關,所以加上“豎心旁”。利用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識記字,既利于掌握漢字的聲,又利于掌握漢字的形和理解漢字的義。
(3)小組交流,再找一些這樣的漢字進行識字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幾組文字的分析,引出對形聲字分類的復習和部件識字法,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學習了新知識。】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學習相同偏旁的字。
1.讀一讀,找規律。
(1)課件出示:讀一讀,和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咬 叼 嚼 叫 喊 嚷
咽 啃 口 吼 吵
吞 含 啼 喚
啪 嘩 吱 嗡
嘟 鳴 嘀
①小組交流:讀這些字,你發現了什么?
②代表匯報,教師小結:這些字都帶有“口”字,都與“口”或聲音有關系。
a.我發現這些字都是和口有關的動作:
與吃的動作有關——咬 叼 嚼 咽 啃 吞 含 (板書 詞句段運用:與吃的動作有關)
與叫喚的動作有關——叫 喊 嚷 吼 吵 啼 喚(板書 詞句段運用:與叫喚動作有關)
b.我發現這些字都是模擬聲音的:
與聲音有關——啪 嘩 吱 嗡 嘟 鳴 嘀 (板書 詞句段運用:與聲音有關)
2. 練一練,學運用。
比一比,給下面的字組詞。
吞( ) 吵( ) 嗚( ) 叼( )
含( ) 咬( ) 喚( ) 啼( )
3. 我拓展,我積累。
(1)小朋友,你還知道木字旁的字嗎?
桿 杖 標 棟 棵
梅 枝 椅 柱 楷
柳 柏 松 槐 樹
椿 枸 杞 桂 桔
(2)你還知道哪些偏旁的字?交流舉例。
提手旁:扎 扒 打 撲 扔 托 掃 擴 扣 扛 扱 揚 執 扙 拋 扭 擬
心字底:忌 忍 忐 忑 忘 志 忽 念 慫 態 忠 急 怒 思 怨 怎 總
三點水:漢 匯 汁 池 汗 汲 江 湯 溝 滬 瀝 沒 汪 淺 沮 淚 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口字旁的幾組字都具有相同的偏旁,卻有著不同的意義。引導學生學會了在分類中鑒別的方法,增長了知識。】
(二)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讀一讀,找規律。
(1)談話激趣:人生了病就得去看醫生,那句子生了病也要去看醫生,誰愿意成為幫它們治病的醫生?看看,你們都愿意成為為句子看病的醫生,多有愛心的孩子啊!不過,當醫生光有愛心還不夠,還得有過硬的本領。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練就過硬的本領,當一名名副其實的句子“醫生”。
(2)認識病句,學習本領。
①了解病因——認識常見病句的'類型。
a.句子不完整。例如:小明是第三實驗小學三年級的。
b.用詞不當.例如:我們要熱愛花草樹木。
c.前后矛盾.例如:今天早晨,全班同學都來了,只有李曉雨還沒有來。
d.重復累贅.例如:這道題最后終于被他解答出來了。
e.詞語搭配不當。例如:我的家鄉是北京人。
f.次序顛倒。例如:語文對我很感興趣,我很喜歡它。
g.常識性錯誤。例如:春天,湖里的荷花開了。
②學習醫術——尋找病因。
a.認真讀句子,了解句子本來的意思,理清關系。
b.反復默讀后就得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認真分析,根據癥狀進行分析,找出病因。
c.給句子看病的原則是:不改變原意,以最簡要的方法修改。
③學習醫術——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a.“加”。對于“句子不完整”的句子,可以用“加”的方法,把句子補充完整。例:小明是第三實驗小學三年級的。可改為:小明是第三實驗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b.“換”。對于“用詞不當”的句子,可以用“換”的方法,把用錯的詞換成該用的詞。例:我們要熱愛花草樹木。應把“熱愛”改成“愛護”。
c.“刪”。對于“重復累贅”和“前后矛盾”的句子,用“刪”的方法,可以把多余的詞語或矛盾的部分刪去。例:這道題最后終于被他解答出來了。可將句中的“最后”和“終于” 刪去其一。今天早晨,全班同學都來了,只有李曉雨還沒有來。“全班同學都來了”和“只有李曉雨還沒有來”刪去其一。
d.“調”。對于“次序顛倒”的句子,可以用“調”的方法,把不合理的詞語順序予以調整。例:語文對我很感興趣,我很喜歡它。將句中的“語文”和“我”調換一下位置即可。
e.“改”。“詞語搭配不當”和“常識性錯誤”的句子可以用“改”的方法,使整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前后連貫。例:春天,湖里的荷花開了。把“春天”改為“夏天”就行。
(3)學習下面的修改符號,并試著使用這些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
①認識三種修改符號:改正符號、增補符號、刪除符號。(板書詞句段運用:修改符號改正符號增補符號刪除符號)
②觀察一下,這三種符號分別有什么作用?分別在什么時候使用?
③你知道怎樣利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嗎?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小結:改正符號是對句子中有錯別字、詞的改正;增補符號在增補字詞時使用,是對文句中漏掉部分的增補;刪除符號在多余部分的刪除時使用。
(4)學習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①課件出示:
老師以經走了。
他穿著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頂藍色的帽子。
菜園里種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黃瓜、西瓜和西紅柿。
②這道題是指導我們修改病句的。要想修改病句,首先應該找出病因。(集體交流,分析句子出現的問題。)
a.第一句使用別字。已經表示過去了用“已”。
b.第二句用詞不當。衣服可以用穿而帽子只能用戴。
c.第三句分類不當。西瓜是水果類的不是蔬菜。
③學生交流,修改病句,教師小結:
老師以經走了。
老師已經走了。
他穿著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頂藍色的帽子。
他穿著一件灰色的上衣,戴著一頂藍色的帽子。
菜園里種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黃瓜、西瓜和西紅柿。
菜園里種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黃瓜和西紅柿。
④找到病因后,我們再看書中運用了什么修改符號進行修改,我們從中認識了表示改正、表示增補、表示刪除的三種修改符號。
2.練一練,學運用。
(1)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我們家離學校很進。
②今年爺爺家種了玉米、麥子、大豆、高粱、松樹等糧食作物。
③我們把教室打掃得整整齊齊。
學生讀句子,用修改法號完成修改,相互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2)練習運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的一段話。
魯爺爺今年八十多歲。他身穿一件黑棉襖,戴一頂舊棉帽,仍舊保持著艱苦樸素。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推起小車為前線運送小米、小麥和糧食,不知走過多少城市和村莊?他曾經被評為“支前模范”的光榮稱號。他經常對我們說:“他經歷過兩個新舊社會,深知今天辛福生活來得不容易,你們一定要愛護它啊!”
修改如下:在“樸素”的后邊用增補符號加上“的優良傳統”;用刪除符號把“小米、小麥和”刪掉;把“?”用改正符號變成“。”;用刪除符號刪掉“的光榮稱號”;把最后一句話中引號中的“他”用改正符號改為“我”;再把“辛”改正為“幸”,再用改正符號把“愛護”改成“珍惜”。
3.我拓展,我積累。
(1)小組交流,小朋友,你還知道哪些修改符號?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3)修改符號還有很多,常見的有:
(4)教師總結:修改病句對我們三年級學生來說,雖是剛起步,但只要大家掌握了一些常見的、簡單的病句類型和修改方法,再在以后的學習中逐一鞏固、加深,那么,“會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見的病句的類型;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也就水到渠成。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病句、尋找病因、學習修改、認識符號、學會運用、典型練習,在循序漸進的學習與練習中使學生掌握了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的方法。】
(四)日積月累。
1.讀一讀,找規律。
(1)課件出示:
①燈不拔不亮,理不辯不明。
②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③一時強弱在于力,千古勝負在于理。
(2)師范讀,學生跟讀。自由朗讀,讀一讀這這些句子,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組交流,深入體會。
(4)小組代表做匯報發言,教師小結:我發現這幾句都是關于明理的諺語。(板書 日積月累:明理的諺語)
(5)理解諺語的意思。
①小組交流,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諺語的意思,并交流受到的啟發。
②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小結:
a.燈不拔不亮,理不辯不明。
意思:燈不時常撥弄就不明亮,道理不經過辯論就不明晰。
啟發:只有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道理要分辨才能明白!
b.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意思: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無道理任何地方都行不通。
啟發:指人的言行必須有理可循。
c.一時強弱在于力,千古勝負在于理。
意思:一時的強弱在于誰的力量大,但長遠的勝負還得看誰更講道理。
啟發: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
(6)學生自由朗讀,背誦積累。
2.練一練,學運用:選擇上題中的諺語填空。
(1)小剛仗著自己力氣大欺負小明,小明氣呼呼地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咱們找老師評理去。”
(2)我和弟弟鬧矛盾了,爺爺耐心地詢問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一時強弱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凡事都要講道理。”
(3)今天的辯論會開得很成功,老師的一席話使我茅塞頓開,真是(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
3.我拓展,我積累:小朋友,你還積累了哪些諺語?
(1)小組交流。
(2)小組代表作匯報發言,師生評議。
(3)朗讀積累:
①不看人親不親,要看理順不順。
②有理不怕勢來壓,人正不怕影子歪。
③天下的弓都是彎的,天下的理都是直的。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中通過所學課文的具體句段,幫助學生理解童話,交流童話,更具有說服力。修改病句,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也有著相當大的難度。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較快地了解修改病句的方法,在學習這個內容時,引導學生認識病句、尋找病因、學習修改、認識符號、學會運用、典型練習,層層推進,減低難度,很好地鞏固了所學知識。
不足之處:課堂練習過于單調。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學設計要符合兒童的心理水平,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寓教于樂,把枯燥的練習,變得好玩有趣。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思想基礎及歷史進步性。
2、了解孟子答問過程、論辯藝術及其“好辯、善辯”的主客觀原因。
3、了解并掌握“數”“發”“直”“兵”“勝”及其若干固定句式的對應今譯。
4、在綜合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文,并延展閱讀閱讀《仁者無敵》《出爾反爾》兩個選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的論辯過程及藝術。
2、難點:
《孟子》的思想內容,也就是“仁政”的具體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解題無須說,重要的是導入
教讀本文而用舊課導入,既簡便可行,又有溫故知新、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當先讓學生復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然后提問:
1、教師口述:“取勝之道有三:曰天時,曰地利,曰人和──人和為取勝之本。”問:這個意思孟子是怎樣表述的?(開頭兩句)好在哪里?
(自由作答。)
提示:讀孟子文章要注意語言的氣勢。
2、“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中的“君子”指什么人?
能行仁政的諸侯國君。
補充問:“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中的“君子”各指什么人?
有修養的人──丈夫。
提示:學文言要注意詞的多義性,要據語境判斷詞的意義。
3、試用孟子話說明君子“戰必勝”的原因。
“得道多助”,“多助”是得“人和”的表現。
提示:“道”,就是新課文里說的“王道”,能行王道,是謂“得道”。
過渡問:根據預習印象,說說新課文里哪幾句是描寫孟子理想中的“王道樂土”的。
“五十者”“七十者”“數口之家”“頒白者”四句。
哪句話跟“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意思相同?
“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學生試讀課文兩遍:先指定五位同學接讀;后齊讀
三、教師范讀全文并略作解說,重在掌握文章理路
1、畫示意圖(標明秦、魏、齊的相鄰位置;指出河內、河東所在),并簡介談話背景:
魏在戰國初期曾是軍事大國,至梁惠王在位后期,西畏秦逼,從安邑遷都于梁;東敗于齊,“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所以特邀孟子來梁,問強國之道。事在惠王35年(前335)。本章記梁惠王問“民不加多”之故,正是此意。
2、分層示范誦讀并作解說:
第一層:
⑴ 兇──象地穿交陷其中之形,引申為歉收。
⑵ 移──本義是禾長相扶倚之狀,后代為遷移之義而本義廢。由此至彼之謂。
⑶ 大意是,惠王問“民不加多”之故。
第二層:
⑴ 鼓──會意字,左中為鼓,上象鼓飾,下象鼓架;右象手持槌擊鼓動作。后引申為所擊之物。古時以擊鼓代進攻令。
⑵ 大意是,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為喻,含蓄作答。
第三層:
⑴ 數罟──古法,魚不滿尺,市不得鬻,人不得食。
⑵ 是使民──是,有“如此則”之義,這樣(就)使人民……
⑶ 大意是,論王道之始,即“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第四層:
⑴ “無失其時”與“無奪其時”──“失”字輕,寓“提醒”義;“奪”字重,寓國君無以勞役苦民之義。
⑵ 大意是,論王道之成,先制民之產(五畝之宅、百畝之田)而后行教化。
第五層:
⑴ 發──本義是將箭射出去,引申為由內向外的動作,故在本句中有開倉放糧之義。
⑵ 檢──今語“檢點”,亦有約束義。
⑶ 斯──虛詞有通用之法,這里通“則”。
⑷ 大意是,保民才能使民歸順。
3、解說全文理路(見本文開頭),要求學生記住每層的結句,用它們作為記誦全文的支撐點。
4、學生齊讀全文一遍后,檢查背誦上述五句話,即各層的結句。
四、學生分層練習背誦全文
(下面只寫出指導誦讀的要點,過程及練習方式從略。)
第一層:
1、在示意圖上標出河東、河內的位置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梁惠王的救災辦法。
向災區調運糧食,從災區遷出部分人口。
2、“河東兇亦然”一句是省文,試用文言作完整的表述。
河東兇,則移其民于河內,移其粟于河東。
3、“無如……者”意思是“沒有像……的人”,能否換一種表達方式?
其君皆不及寡人之用心。
4、試品味首句,說說惠王有無抱怨意。
從“焉耳矣”的疊用可見有抱怨勞而無功之意:勞者,移民、移粟也;無功者,鄰國之民不至。
5、再品味末句,說說“何也”能否改成“何哉”或“何故”。
何哉”,問中兼嘆,多用于設問;“何故”,一般詢問語氣;只有用“何也”才能表達梁惠王困惑而急于求解的心情。
第二層:
1、孟子此問的.答案是事前即可料定的,試作仿問便知:某次考試,甲生得50分,乙生得30分,以50分得30分,則何如? 請用文言作答。
不可,直不30分耳,是亦不及格也。
2、此問照應上文哪一句?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妙在哪里?
惠王據事理作答,卻不料墜入孟子彀中,把自己跟鄰國之君放在同一水平上。
3、試代孟子作答:“王之好戰殘民,與鄰國之君無異,故民不至;移民移粟,小惠耳,雖能行之,何益?”跟原文比較后,說說比喻作答的好處。
從容,含蓄,讓對方反躬自省。
第三層:
1、開頭用排比句法連述三事,都有關人民生活,試用兩個字概括這樣的生活水平。
溫飽。
2、為什么說這是“王道之始”?
王道以得民心為本,溫飽可以使民“養生喪死無憾”,則得民心矣。
3、本層連用五個“也”字,擬刪去前四個,改用“……,則……”這種句式,如“不違農時,則谷不可勝食”,好不好?
不好,用“也”才能表達出孟子堅信不疑的語氣和贊美之情,使行文如連珠,頗有聲勢。
第四層:
解釋:“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系指井田制而言。井田者,田區劃分如“井”字形之謂也。古法: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
1、問:王道體制下有哪兩件大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⑴ 農業生產,先說家庭副業,后說糧食生產;
⑵ 教化,先說設校,后說教學內容。
2、孟子在描寫“王道樂土”時全用“矣”字作結,表現了怎樣的意味?
贊嘆;將理想圖景說得如在眼前。
3、本層煞尾如用“王道之成也”替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效果如何?
失去主觀色彩,缺乏咄咄逼人之勢,說服力減弱。
第五層:
1、本層文字不多,但波瀾起伏不窮,說說你的體會。
一揭,語氣嚴厲;二批,措辭尖刻;三勸勉,語調溫和。
2、本層是怎樣照應開頭的?
“罪歲”照應“河內兇”“河東兇”;“斯天下之民至焉”照應“寡人之民不加多”。
3、結句是否有省略?
不“罪歲”,則當行王道,因上文已詳論行王道的步驟和基本方法,此處不再提;完整的表述應是“王無罪歲而行王道,斯天下之民至焉”
五、檢查背誦──連貫背誦全文
六、內容點撥
(見“基本設想”第二段)。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同學互查);
2、預習新課。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5
一、設計思路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高一下學期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單元名為“珍愛生命”。這是一個散文單元,重在文本研習,所選五篇文章也都歸于“生命”這一主題。單元說明寫道:“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熱愛生活,善待生靈,敬畏生命,將愛的火炬照徹整個生命的流程,把個體有限的生命融入到豐富的世界中去,人生才更有價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結合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這篇課文可承擔的教學任務是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有自己的思考,這在文后習題中也能得到證實。第一題檢測的是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第二、三題則要求的是對本文傳達思想的理解和自己的分析判斷。
以學生自主研讀為主,教師可輔以啟發式引導,并在疑難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最后依據學生對特定段落的誦讀水平評判學生是否從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體味出作者真摯崇高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能整體把握文章結構,描繪出海倫·凱勒假想重見光明的三天時間里的行動軌跡。
2.通過自主研讀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問題解答后,能簡練、準確地說出作者對于生命的情感態度。
3.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談談作者的經歷對自己有什么啟發和觸動。
三、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假設虛擬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5-10分鐘的“蒙眼貼鼻子”游戲。拿出準備好的手絹,四人一組,每組一條手絹。一人蒙上眼睛,一人站在這位同學的對面,相隔一個課桌的距離。蒙眼睛的同學需要走過去并把紙條貼到站著那位同學的鼻子上。另外兩人負責保護蒙眼睛的同學不磕著碰著地受傷。然后四人輪流。
同學們,剛才我們做的這個小游戲,眼睛看不見是不是感覺很難受很不方便?我們只是在短短幾分鐘內失去了視力,就那么難以忍受,可以想象一下,盲人的世界會是怎樣的?如果,你也面臨著失明,三天之后就會像剛才蒙上手絹那樣什么也看不見了,這僅剩的三天時間,你會怎么度過?請學生將他們的答案分成三個時間段寫在紙上,并請四位同學寫在黑板上。
教師適當歸納總結,引入課文“一位生活在20世紀美國的女性也曾為自己假想出了三天時間去體會光明,三天之后,即是永恒的黑暗。不過她并非是擁有光明后再失去,而是從未擁有過。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的女作家。”(多媒體介紹海倫·凱勒和寫作背景)
那么她是如何安排這寶貴的三天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一起來看看海倫·凱勒的三天光明。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脈絡
(1)獨立閱讀課文,運用速讀方法瀏覽,標注段落,將文章劃分為三個部分,抓住文章線索,領略課文大意。
(2)找到并畫出作者在三天時間里分別安排要見的人和要去的地方,可將頗有感觸的句子標記下來,加幾句旁批。
(3)歸納整理這三天的行程,填入下表,并思考為何做出這樣的安排(精神內涵一列學生不用填寫):
時間活動精神內涵第一天白天看望老師,約見朋友,森林散步,看落日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懷有極其真摯的友愛,對大自然的喜愛和眷戀。
(愛)夜晚回憶這一天第二天白天看日出,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藝術博物館關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關注)夜晚欣賞戲劇第三天白天迎接黎明,游覽紐約城,看日常世界博愛精神,與外部世界交流的強烈愿望
(交流)夜晚看一場戲
3.研讀課文——精讀理解,結合生活經驗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討論上述路線安排的因由,教師引導分析這樣的安排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內心世界,填入表格中。
(2)認真誦讀文中細節描寫的語句,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說說作者為什么發出“善用你的眼睛”、“充分利用每一個感官”的呼吁?
(3)比較自己與作者在對三天時間安排上的異同,就相同處說說自己的出發點是否與作者相似,就不同處說說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安排。
(4)文中多次出現“有視覺的人”“看得見的人”這樣的代稱,找到它們并標示出來,聯系上下文語境,說出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其中所要傳達的情感的。而作為一個“有視覺的.人”,你是否在其中得到了某種觸動?
(5)結合文本內容,談談對“如果我們像明天就會死去那樣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規則。”這句話的理解。
(6)歸納總結作者對于生命的情感態度。
4.品讀課文——朗讀體味,感悟平實語言中蘊含的深刻
(1)朗讀課文,體味作者在平實質樸的語言下洋溢著的對生活、人生和人類的真誠而崇高的情感。可以小組為單位,用讀給小組成員聽的方式呈現你對作者情感的理解。
(2)以寫讀后感的形式,談談作者從其盲人的獨特角度,表達出的對生活的深切關愛和對部分人漠然態度的善意規勸,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啟發和觸動,這些啟發和觸動又會給你的日常生活帶去什么樣的影響?
四、遷移訓練
自讀本單元選修課文《鳥啼》,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說說作者是如何圍繞著鳥的尸體和鳥啼來書寫對于生命與死亡的思考,你又是如何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的。反復誦讀勞倫斯對鳥啼的描寫,結合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寫穿行樹林時的發現,觀察自己熟悉的動物、植物,看看是否有新的認識和體會,用一段話記下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03-01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03-31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02-18
高中語文《師說》教學設計03-04
高中語文《雷雨》教學設計11-25
高中語文《登高》教學設計03-30
高中語文《孔孟》教學設計04-06
高中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3-14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范文03-15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范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