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反復朗讀,讓學生獲得對全詩的整體認識,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思維發展和提升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象,學習詩中對寫法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的情感。
審美鑒賞和創造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游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淀人文素養。
文化傳承和理解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意象,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本詩中對寫的表現手法。
一、導入解題
1.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唐代詩歌代表著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所有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詩歌的發展也是一樣,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在這發展過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為唐代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將學習被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為“五言之冠”的《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2.《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是南北朝時期蕭統編纂的《文選》中的一組“雜詩”的標題,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它的內容大多表現游子矢志無成和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但藝術成就卻很高,長于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這組詩歌,得到古人極高的稱譽。劉勰《文心雕龍》評價為“五言之冠”;鐘嶸《詩品》說是“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二、朗讀感知
指名朗讀。
詩歌表達怎樣的情感?
三、品味鑒賞
1.一二句畫面中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意境高潔、清幽;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潔之風范;以荷花喻美好純潔的女子;以荷花喻愛情之堅貞真摯;芙蓉諧音夫容。
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變化?
明確:我們讀這首詩,要深刻體會“采之欲遺誰”這句問話的意味。承上兩句而來,它是突然的轉折,一腔熱忱遭到一盆涼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為之變色,此中有無限的凄涼寂寞,傷心失望。它是一句疑問,也是一聲嘆息。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遠道”這句話的位置。難道詩人“涉江采芙蓉”時原來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嗎?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這位“所思”嗎?“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還是為了他。如果入首就開門見山,把他表出,詩就平板無味了。在頭兩句中他是藏鋒不露,第三句一轉,就趁勢把他突然托出,才見出這句話有雷霆萬鈞之力。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是個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3.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4.在最后的兩句詩中,你體會到主人公有怎樣的“情”?
明確:主人公痛苦、憂傷的心情;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憂。
四、討論探究
1.詩的抒情主人公是誰,或者說可以是誰?
學生討論,可對比已經學過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
明確:“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婦,“還顧”者則有可能是游子;“涉江”者可能為思婦,“還顧”可能是思婦從對面曲揣彼意,想象游子一定是望鄉時而感嘆長途;窮困潦倒的游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婦”也有離愁別緒,這思婦在想象游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
游子思歸、思婦懷遠,二者皆有。
對寫法,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主客移位。詩人思鄉懷人,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將作者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這種寫法使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構建了詩歌富有立體感的意境。
古詩有時看來很直率,實際上很曲折。“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兩句就是如此。講究語法的人們在這首詩里會碰著一個難題,就是許多句子都沒有主詞,究竟是誰在“涉江”“采芙蓉”?誰在“還顧”?誰在“憂傷”?說話的人是個男子還是個女子?是男子“在遠道”還是女子“在遠道”?對于這些問題如何解答,就要看對“還顧”兩句如何理解。
2.你認為這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五、拓展延伸
閱讀《月夜》回答下面問題: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結合全詩,體會詩歌在情感抒發上的特點。
明確:詩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開想象,由自己的獨看想到妻子的獨看。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閨中只獨看”,表現了妻子對我擔憂,其實我也擔憂妻子。但是詩人不直接說出,卻借妻子的心表現出來,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話劇有關知識
2、通過鑒賞語言,熟悉劇情,揣摩主要人物周、魯的內心情感,感知、評價“相逢”部分的戲劇沖突。
3、理解作品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
教學重點:立足劇本,鑒賞語言;走近人物,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把握作品的時代意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在激烈的的戲劇沖突中認識了一個善良美麗而又不屈的靈魂,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部20世紀30年代名噪一時的話劇名作《雷雨》,這部戲是戲劇大師曹禺的成名之作,為世界文學長廊留下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樸園,這又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走進《雷雨》。
二、作者簡介源: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湖北潛江人。他從小愛好戲劇,1929年進南開大學,后來又轉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后進清華研究院,專攻歐美戲劇文學,并從文學中汲取營養。1933年,在即將結束大學生活時,完成處女作《雷雨》。經巴金、靳以的推薦,這個劇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學季刊》上發表。繼《雷雨》之后,又寫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蛻變》等劇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兩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劇作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編成話劇,解放后,寫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
三、戲劇知識再介紹
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西方戲劇即指話劇。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等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世界各民族的戲劇都是在社會生產勞動和階級斗爭的.基礎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藝演變而來。后逐漸發展為由文學、導演、表演、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成分組成的綜合舞臺藝術。按結構規模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按語言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按題材和年代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現代劇、歷史劇等。
四、《雷雨》故事情節
雷雨反映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周樸園是個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專橫,與周樸園的大兒子周萍發生了曖昧關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魯四鳳。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魯四鳳的母親魯侍萍把她領走。魯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樸園引誘,而后又被遺棄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兒子魯大海又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做為罷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樸園面對面地展開斗爭……這些矛盾醞釀、激化,終于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又經過一番復雜的矛盾沖突,周萍、四鳳知道他們之間原來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場悲劇發生了,魯四鳳觸電而死,繁漪的兒子周沖為救魯四鳳不幸也送命,周萍也開槍自殺……這個罪惡的大家庭終于崩潰了。
五、互動探究
1、把握戲劇沖突
解說:戲劇沖突主要指劇中人物之間、人物自身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其中主要表現為劇中人物的性格沖突,它是戲劇的靈魂,那么,課文節選部分,周樸園的矛盾沖突主要來自哪些人?矛盾的實質是什么?
明確:周魯兩家的沖突
第一場:周樸園同魯侍萍的沖突
第一層:周樸園認出魯侍萍的經過(相遇述舊怨)
第二層:周樸園認出魯侍萍的態度(相認生新恨)
第二場:周樸園同魯大海的沖突
2、學生表演
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幾位同學對課文節選部分中的第一場的表演吧,有請他們(掌聲響起)
明確:對學生的表演作出評價,鼓勵并指正。
六、作業布置
用自己的話來分析周樸園的人物形象。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試講,我覺得本堂課的成功之處在于:課堂環節比較緊湊,有效地抓住了教學目標,通過動作與朗讀、表演、想象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雷雨》中矛盾沖突。本堂課也存在不足:
1、對學生的關注力不夠,未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教學環節雖完整,卻不能夠與學生更好的聯系在一起;
3、學生討論的環節較少,思考的時間相對來說留的時間也比較少。
通過本次授課,我也認識到自己在教學方面的許多不足,在今后一定踏實鉆研教學內容,同時也提升自身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本文在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掌握一些文言詞的詞義。
2、正確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
2、難點:學習評述荊軻這一歷史人物。
三、教學時數:
三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語:
我們學過《戰國策》中的《觸龍說趙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
齊王納諫》。
《戰國策》是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
魏、韓、宋、衛、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
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
讀這本書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咤雄
豪,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對后代文人的影響不小。
背景簡介: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為了結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par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4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它以更高的.目標、更新的意識和架構給高中語文教育帶來了一股清風,很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主動地實施新課程標準。可以說,課程改革給教學帶來許多盎然生機。但新課改畢竟代表著一次語文教育轉型,這次改革之廣之深也是前所未有,許多老師難以在短期內適應,在教學實踐中就難以準確把握標準和尺度,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卻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也就是說,這樣的課堂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首先,一味追求熱鬧而忽略文本
新課改以來,“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冷清清的場面,許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穿插了諸如游戲、表演、畫圖、采訪、辨證會、播放課件等眾多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結果,一堂課下來,氣氛是活躍了,學生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聽課者也倍感輕松。可靜心一想,這節課學生讀了幾遍書?提出了幾個疑問?思考了幾個問題?學會了哪些語文知識?發展了哪些語文能力?課文
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開發、挖掘和共鳴。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層的思維方向,結果這節課便只剩下活潑有余,扎實不足,空洞的熱鬧了。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5
摘要: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七單元指定閱讀《紅樓夢》。展開《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應以回目為抓手,組織學生研討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與障礙;鼓勵學生組建學習共同體,對《紅樓夢》進行選本編輯和評論研究;引導學生從文字、文學、文化三個層面進行思考解讀,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
關鍵詞:整本書;回目;選本編輯;傳統文化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七單元對應“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指定閱讀書目為《紅樓夢》。《紅樓夢》這部書,“以小說的通俗形式,向最廣大的人間眾生說法”(周汝昌),“打破”了中國“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魯迅),“乃開天辟地、從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說”(黃遵憲),“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強的作品”(周汝昌)。作為“整本書閱讀”的課程內容,在學科素養上要求:
1、通過閱讀《紅樓夢》一書,探索長篇小說,尤其是中國古典章回體長篇小說的閱讀門徑,構建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整理全書章回目錄,結合前言瀏覽整本書的主要內容,理清小說主要人物的出場次序和活動頻次,梳理小說的感人場景,把握著作整體的藝術架構,提升閱讀鑒賞長篇古典章回小說的能力。
3、充分考慮和尊重學生在閱讀(紅樓夢》一書時的個性差異,從最使學生感動(感興趣)的故事、人物、場景、語言等方面入手,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研讀小說文本,精讀關鍵回目,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主旨,研究小說的藝術價值,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
通過必修上冊第五單元《鄉上中國》整本書閱讀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鄉土中國》是學術專著,《紅樓夢》是長篇小說,屬于不同的著作類型,閱讀目的不同,閱讀策略也應該有明顯的差異,應引導學生加以區分。鑒于以往經驗,高一學生對《紅樓夢》缺乏閱讀的熱情和動力,要想讓學生持續閱讀完此書,首先需要把學生引領到這本書中來,給學生一個一探究竟的、躍躍欲試的閱讀路徑,同時提供走進這部鴻篇巨制的方法指導:以回目為抓手組織學生研討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與障礙;展示閱讀研討過程中形成的多種多樣的成果;引導學生從文字、文學、文化三個層面進行思考解讀,設置核心任務,編輯一本《紅樓夢》選本,展開整本書閱讀過程。
本單元學習融入了“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文學閱讀與寫作”“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漢字漢語專題研討”等任務群。
【學習目標】
一語言目標
1、學生能夠利用單元閱讀指導以及《紅樓夢》著作的序言、前言、凡例、注釋等學習資源,梳理全書一百二十回的回目;查閱工具書,結合具體語境把握作品的基本內涵,制作張《紅樓夢》人物關系圖,分享展示。
2、根據學生在閱讀《紅樓夢》一書過程中遇到的文字障礙,進行積累梳理,查閱相關工具書,按照必修上冊第八單元語言積累”所學的方法,整理制作一份“初讀《紅樓夢》字詞指南”,分享交流。
3、學生能按照所選角度,瀏覽《紅樓夢》全書,篩選出相關章節內容,進行《紅樓夢》選本編輯。能對所選內容進行精讀,并完成以下任務:
分析選文的閱讀障礙點,篩選出相關詞條,查閱有關工具書進行準確注釋;
節選可能會導致關鍵信息缺失,結合原著上下文語境對缺失的信息進行概括性補充,確保選本內容的流暢完整;
根據選本的內容,適當地進行插圖、插畫裝飾,設計封面;
按照前言撰寫的基本要求,參考《紅樓夢》的前言內容(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查閱相關資料,為選本撰寫前言;
寫一封邀請函,邀請合適的親人朋友或者是文化名人,為選本撰寫序言。
二、思維目標
1、學生能夠從梳理章回體小說回目入手,基本把握著作內涵,并能根據自己的閱讀偏好,按照小組確定的標準和依據,對《紅樓夢》進行創造性的節選編輯,既能保護和支持學生閱讀的創新思維,又能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分類能力。
2、基于學生自己的《紅樓夢》選本特點,從語言藝術、人物塑造、情節敘事、細節刻畫、文化內涵、小說主旨等角度任選一個或多個角度,結合具體的內容,有理有據地寫一則800字以上的文學短評,組織一場小組內同一主題的文學短評研討,綜合大家的觀點,形成選本前言。重點學習運用論據對論點的論證與評述,在論、證、評、述的表達實踐中,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與創造思維。
三、價值目標
1、通過制作并展示分享“初讀《紅樓夢》字詞指南”,激發學生養成主動積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蘊的語言材料的習慣,進一步深化對漢字,漢語和優秀章回體小說的閱讀興趣。
2、學生按照自己的閱讀偏好,對《紅樓夢》進行節選編輯,研討評論,推廣分享,在這個互動式的閱讀體驗過程中,逐漸讓學生走進中國古典名著,提高審美情趣和品位。
【專題實施】
第一課段:開篋猶存冰雪文
核心任務:本課段通過完成“三個任務圖表”,,指導學生自主完成初讀全書的任務。
一、學習任務
1、章回為綱。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梳理回目任務表,瀏覽《紅樓夢》全書,開啟閱讀之旅。
2、理清人物。結合單元閱讀指導以及《紅樓夢》的序言前言、凡例、注釋等學習資源,把握作品基本內涵。以第二回的“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為基礎,制作一張《紅樓夢》人物關系圖。
3。積累字詞。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疑難字詞,也一定會讀到很多優美的字詞,不妨隨讀隨記,積累下來,并按照必修上冊第八單元“語言積累”所學的方法,設計一份初讀《紅樓夢》字詞指南”,加以整理歸納,并且分享展示。(選做任務)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學習資源
1、《紅樓夢》原著,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
2、《紅樓夢地圖》,中國地圖出版社,20xx年8月版。
3、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八單元《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
四、學生活動
1、梳理《紅樓夢》全書回目,也可以只整理前八十回,完成紅樓夢回目梳理表。梳理的任務項目可多可少,少則僅梳理回目中出現的人物即可,多則可增加環境、情節等,最后綜合分析所梳理的項目有什么特點。此項任務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古典章回小說的閱讀方法,先讀回目,把握小說主要內容。參考表格如下
《紅樓夢》回目梳理表
回數回目人物情節環境……
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
綜合分析
學習指導:
人物分析注意:回目中出現了多少人物,這些人物出現的頻次,人物稱呼有什么特點。
環境分析注意:人物活動的環境可以按照一個標準進行大致分類,比如賈府類和非賈府類、虛幻類和實景類,然后加以簡要概括分析。
情節分析注意:主要針對寶黛愛情和賈府盛衰。
2、制作人物關系圖。結合單元閱讀指導以及《紅樓夢》的序言,前言,凡例,注釋等學習資源,把握作品基本內涵,以第二回的“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為基礎,制作一張《紅樓夢人物關系圖》。人物關系圖的制作可以參考中國地圖出版社的《紅樓夢地圖》。
3、讀書積累。學生獨立完成了前兩項任務,把握了基本內容,理請楚了主要人物的關系,就可以比較順利地進行整本書閱讀了。閱讀順序可以有多種選擇:一是從前往后通讀全書;二是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跳讀全書;三是針對自己不能理解的.回目,帶著疑惑跳讀全書。在讀書的過程中,積累字詞。
參考表格:
〈紅樓夢》初讀字詞指南
回數疑難字詞絕妙好調備注
第一回
……
綜合分析
五、學習評價
在班級展示學生編制的《紅樓夢》回目梳理表、主要人物關系圖和初讀字詞指南,組織學生討論制定評價標準,并進行評選表彰。
第二課段:不解紅樓枉讀書
核心任務:編輯《紅樓夢》選本,學生根據自已的閱讀偏好,自愿結社,共同確立一個角度,確立一定的標準,對全書進行選本編輯。
一學習任務
1、自愿結社。依據閱讀《紅樓夢》的偏好組建學習社,參照第三十七回的“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組建《紅樓夢》學習社。
2、選本編輯。按照學習社制定的選本標準,篩選出相應內容進行編輯整理,個人自愿領取篩選和編輯任務。
3、互評修改。學習社之間相互審閱選本初稿,各學習社自主組織完成選本修改任務,最終提交定稿版本。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學習資源
1、《紅樓夢》原著。
2、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修訂重排本)》,中華書局20xx年版。
四、學生活動
1、自愿結社。選擇第一課段任務完成優秀的學生,讓其各自負責結成學習社。依據第三十七回中探春的“花箋”,撰寫封結社邀請信箋,寫明本學習社的名稱、要求、分工等內容,完成團隊成員招募。仿照第四十五回的記載,設立監社御使,負責組織學習社成員編輯《紅樓夢》選本。
2、選本編輯。監社御使組織學習社成員圍繞《紅樓夢》選本的編輯展開閱讀學習任務。
首先確立一個角度制定選本選文標準,對《紅樓夢》全書進行篩選編輯。
推薦角度有:《(紅樓夢)詩詞選》、《木石前盟—一寶黛愛情選本》,《飛鳥各投林——賈府衰敗選本》,《閑話下酒一串場人物選本》(甄士隱、賈雨村、冷子興、劉姥姥),《女人是水做的—————金陵十二釵選本》《男人是泥做的————————幾個重要的男人選本》等。其他可以參照單元學習任務3提供的欣賞角度進行選本編輯,比如《樓夢醫藥養生藥養選》《紅樓夢)服飾擺設選》等。
其次明確學習社成員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選本編輯,并完成三項基礎工作:一是分析選文的閱讀障礙點,篩選出相關詞條,查閱有關工具書進行準確注釋;二是節選可能會導致關鍵信息缺失,結合原著上下文語境對缺失的信息進行概括性補充,確保選本內容的流暢完整;三是根據選本的內容,,適當地進行插圖、插畫裝飾,設計制作一個與選本主題相關的封面。
最后提交選本初稿,選本具體的形制可以參考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修訂重排本)》。
3、互評修改。學習社相互審閱選本初稿,從選本的簡潔性、完整性、流暢性,注釋的準確性,封面設計的恰切性等角度對選本初稿提出具體可行的修改意見。監社御史根據修改意見,組織修改,并撰寫一份修改情況說明反饋給互評的學習社。
五、學習評價
在一定范圍內傳閱展示各學習社的《紅樓夢》選本,通過互批互評促進交流提升。
第三課段:百讀紅樓百動心
核心任務:完善《紅樓夢》選本并發布作品
一學習任務
1、撰寫選本前言
2、請人撰寫選本序言。
3、發布選本作品。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學習資源
1、《紅樓夢》選本。
2、網上相關資源。
四、學生活動
1、針對本學習社的《紅樓夢》選本內容,從語言藝術、人物塑造、情節敘事、細節刻畫、文化內涵、小說主旨等角度任選一個或多個角度,確立一組關鍵詞,,查閱相美資料,結合選本具體內容,有理有據地寫一則800字以上的文學短評。監社御史在此基礎上,組織一場學習社內部文學短評研討,綜大家的觀點,請學有余力的同學按照前言撰寫的基本要求,參考《紅樓夢》的前言內容(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查閱相關資料,閱讀相關的紅學著作,寫選本前言。
2、針對本學習社《紅樓夢》選本的情況,寫一封邀請函邀請合適的親人朋友或者是文化名人,為選本撰寫序言。
3、本次《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學習的最終成果,就是各學習社要發布最終成型的《紅樓夢》選本作品,印刷制作定稿的紅樓夢)選本作品,制作一張作品海報,全年級舉辦一場作品發布會。
五、學習評價
全年級舉辦一場《紅樓夢》選本發布會,現場可以設置幾個維度的獎項:最佳內容、最佳前言、最佳序言、最佳美編、最佳海報、最佳學習社。對本次《紅樓夢》整本書學習進行多個層面的鼓勵和表彰。
【專題評價】
一單元核心問題
閱讀《紅樓夢》,核心內容是通過組織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一書,把握著作整體的藝術架構,提升閱讀鑒賞長篇古典章回小說的能力,構建整本書閱讀的經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專題的核心任務是編輯《紅樓夢》選本,引導學生通過梳理回目整理閱讀字詞、制作主要人物關系圖,獨立自主地完成初讀全書的任務。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偏好,結社組建學習共同體,確立一定的標淮,對著作進行選本編輯和評論研究。在組織學生閱讀《紅樓夢》一書的過程中,堅持從文字、文學、文化三個層面逐步推進閱讀進程,盡可能兼容多角度,多層次解讀的可能。
二、測試反饋
有一篇題目為“馬云,你聽我說”的文章,用續寫《紅樓夢的方式,虛擬了紅樓夢里的幾位人物進行網購的故事。專家高度評價此文,認為“所有人物的口氣和原著很相近”,“非常到位”。
《薛寶釵好心忙代購王熙鳳討巧賺歡笑》選段:
話說寶玉于瀟湘館中正與黛玉談笑間,只見寶釵款款地走了進來,寶玉見寶釵進來,笑道:
“寶姐姐,你也來看看,林妹妹近日也不似從前那般哭喪著臉惜春傷時的,只是捧著個手機傻笑。我道元春姐姐從宮里賜下各人的手機,也真真是有了妙用罷。古人有‘烽火戲諸侯,千金買一笑’之說,況且又是林妹妹的笑,哪怕萬金,也是值得的。”
寶釵笑道:“又杜撰了,前一句倒是有的,后一句只怕是你房間里的晴雯鬧出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罷了。林妹妹有福了,將來是有個林妹夫要萬全買你一笑的呢。”
黛玉聽寶釵如此打趣她,羞得雙頰緋紅,撲上去擰寶釵的嘴,道:“看我不撕爛你的嘴。
閱讀上面的材料,聯系《紅樓夢》原著,完成以下任務:
必做題:
黛玉“撲上去擰寶釵的嘴”,并且說“看我不撕爛你的嘴”。這個情節設計合理嗎?嘗試設計一個更合理的情節。
選做題(三選一)
1、在原著中,元春賞賜過幾回?都賞賜了哪些人?賞賜的都是什么東西?
2、寶釵笑道:“又杜撰了……”在《紅樓夢》原著中,寶玉還杜撰了什么?
3、簡述“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故事情節。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朱自清先生將對美的認識融入文字其中,同時也在細膩的描寫之中展現出獨特的個人心境。
二、學情分析
高x的學生對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對于他們來說要將文字和情感聯系起來仍有一定的難度,很難體會語言蘊含的美感和情感。所以本次教學將立足在感受語言和情感的基礎之上。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課文脈絡、基調及大意。
3.尋找朱自清的另一個自己。
4.跟隨朱自清獨特的心境,鑒賞荷塘月色之美、語言之美。
5.培養學生對“生活之美”的向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朱自清眼中荷塘月色的美。
教學難點: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體驗到的另一個自己。
五、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荷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也“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再配上那“更深月色”,自然就是是“荷塘有月人有情,荷香月色美共賞”。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今天我要將要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荷塘月色》。
(二)朱自清生平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走近朱自清,在走近朱自清描繪的那片天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長詩《毀滅》(1923)、散文集《背影》(1928)、詩集《蹤跡》(1929)等。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傳統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學系學習。1920年畢業后在江、浙一帶的中學任教,極受歡迎。1925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國倫敦學語言學及英國文學,回國后仍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1916年12月15日,朱自清在揚州瓊花觀街朱宅與武鐘謙女士完婚。武鐘謙曾隨朱自清輾轉杭州、臺州、溫州、白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鐘謙因肺病逝于揚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說《笑的歷史》、《別》、散文《給亡婦》和一些舊體詩詞記述了他們美好而深厚的感情。
(三)掌握課文大意、基調和脈絡
1.學生再次深入閱讀x分鐘,概括課文段落大意
第1段:獨游荷塘的時間、出發地點(家門)和緣由。
第2段:寫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5段: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8段:聯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9、10段:在思鄉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2.從段落大意中,理出文章線索
提示線索:線索:事物、人物、情感、事理、空間、時間等。
線索:空間和情感。
空間:家-荷塘小路-荷塘-荷塘下路。
情感:頗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
(四)整體感知
初步讀懂文章之后,我們回到我們這節課的主體——尋找另一個自己。文中什么地方提到另一自己,換一句話說就是與平常有所差別的自己。
第三段第二句: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也就是有一個平常的自己和一個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們在文中找找,朱自清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樣的。
平常的自己:
1.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2.我愛熱鬧;愛群居。
3.有一定要做的事,有一定要說的話。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1.愛冷靜;愛獨處。
2.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3.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4.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五)透過朱自清的眼睛看景物描寫
朱自清另一個自己享用的是怎樣的荷香月色呢?那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么?哪些段落描寫荷香月色。根據前面我們的段落大意,是哪些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那我們且來看看第四自然段。我們先來聽一段朗讀,來感受一下。聽完之后,請說說你的感受。
美、寧靜、朦朧、優雅、清香、有音樂感,生機勃勃。是什么景物讓你有這種感覺,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把這種景物的特點融入文字之中的呢?
討論要求:
1.找出景物以及景物給你的感受。
2.分析作者如何描寫景物。
3.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
討論要點:
1.分析如何描寫景物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
2.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
(六)明確描寫方法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設問、反問、用典、借代、對偶、通感等。
2.描寫手法:遠近結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實寫虛、虛實結合、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渲染、白描等。
(七)賞析關鍵的詞
1.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
2.疊詞。
(八)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1.生動、形象、強調、突出、烘托、渲染等。
2.語氣(加重、減輕、表達喜愛色彩)、音樂感。
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也能感受到朱自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看到的荷塘。以上,我們感受到了朱自清的另一個自己,在頗不寧靜之中,走到了日日走過的荷塘,在淡淡的月光之中找到了內心寧靜的自己。
(九)簡要鑒賞景物描寫
1.我們看到了如此美麗的荷塘月色,而朱自清當時也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寧靜。但是我們在創作背景中了解到,朱自清所處的年代、所處的境況并不如意,為什么他在荷塘月色之下能夠寫出這么美好的景色呢?
因為對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在這樣的享受之中他也發現了拋開了生活中擾亂心緒的事情,然后盡情欣賞自然之美的自己。
發現了熱鬧是它們(外界)的,我什么也沒有。或許正是這種“沒有”的簡單才能擁有精神的自由——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想。
2.那朱自清想起了什么?
由荷花想到:江南的舊俗——采蓮。
3.采蓮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熱鬧、風流、有趣、舒服、歡愉、天真、清新、純凈······
4.這時候的朱自清先生又是怎樣的自己?
與不寧靜的平常的自己形成對比,看見了那個未受時代污染、騷擾的完全本真的自己——享受想象中的自我娛樂。
5.文中提到的什么地方比較符合朱自清先生尋找自我娛樂和自我享受?
江南也就是家鄉,但是最終還是回到了家,回歸到了平常的自己。
(十)總結
生活可能會讓你“不寧靜”,但是你卻可以在繁雜的生活之中,找到適合自己自由靈魂的自由天空,讓自己擺脫苦惱的心情,享受生命本身的快樂,享受精神自由的快樂,享受自我娛樂的快樂。總之,生活的黯淡不能隱沒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認識“討論”這種口頭交際活動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意義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討論”這一語文活動中應培養的主要的語文能力 。
3.通過討論演練體會“討論”中的角色任務,練習有效地討論。
4.在討論活動中, 提升對生活的認識, 促進德能共長。
教學重點
1.認識“討論”的意義在于交流、分享信息,達成共識,建構新意,提高認識。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于傾聽,敏捷應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能否把握“討論” 的基本要求,善于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地觀點,提高合作意識,是“討論”學習的評價標準。
教學思路
“討論”的理性認識——“討論”的策略把握——“討論”的能力訓練
主要教學方法
以實踐為主,以動態的語文活動為主,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提高對這一語言活動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材“討論”專題短文
剪輯央視關于“讀書討論”的錄像片
設計討論話題:1)關于校園評比班花、班草的校園話題;2)關于語文教材大換血的社會話題。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環節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
設計意圖共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名家語錄導入課題: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論語》
讀書使人充實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蘭克林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
——蕭伯納
談談自己對“討論”的認識
1.引發對課題的`興趣。
2.回顧對“討論”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認知。
二、“討論”的理性認知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明確答案:
1)“討論”的特點:共同話題——集中性;各自發表意見——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動性。
閱讀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為討論?其意義何在?
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加強對“討論”的理性認識。
思考——
1) 討論的意義
2) 討論的特點
三、“討論”的策略把握
2)“討論”的規則:遵守話題——明確目的—— 履行職責——體現素養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歸納:事先準備,善于傾聽,積極發言,文明得體
4)其中應具備的語文核心能力是什么?
歸納:“傾聽能抓住對方發言的要點”,“發言要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論據充分” 還要不離話題,有針對性,敏捷應對。
看央視錄像片段思考:
1)錄像中三人圍繞什么討論?兩位嘉賓觀點、理由分別是什么?
2)錄像中三人分擔怎樣不同的職責?共同表現出怎樣的素養?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了解——
3)討論的規則
4)討論應具備的素養
5)討論所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四、討論”的實戰演練(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演練一】
組織活動,評價學生表現。明確答案。
討論演練:在一些人氣較高的中學生網絡論壇,評選“班花”、“校花”的帖子頗為熱鬧,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學生們樂此不疲地評選各自班級、學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學校園中的這種現象?
討論的職責:組織者——及時歸納,巧妙引導
參與者——用心傾聽,坦誠交流
記錄者——用心傾聽,記錄梗概
匯報者——歸納要點,擇要陳述
1)任選一小組展開討論,其余同學觀看;
2)學生評價各成員體驗角色的表現。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演練二】
組織討論活動,評價學生表現。
討論演練:以武俠取代經典,用現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對于高中語文教材這樣的“大換血”,輿論一片嘩然,支持者有,擔憂者有。你的意見呢?
1)全班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陳述討論概況。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五、交流分享
小組討論時,如果發現自己的意見與前面的發言者基本一致怎么辦?當對方提出一種觀點,而你不贊成時,該怎么辦?小組討論氣氛沉悶,組員多保持沉默,主持者該怎么辦?
小組討論中有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使別人沒有時間發表自己的見解,主持者該怎么辦?
小組討論中遇到意見不統一時,匯報者該怎么辦?大會交流時,某組匯報者發現本組意思和另一組匯報意思大致相同,請問這組匯報者該怎么辦?大會交流時,某組的匯報者發現本組匯報的意思與前一組的匯報意思完全不同,請問該組匯報者該怎么辦?
以抽簽的方式,選擇討論話題。
各小組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
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六、“討論”的總結評價
組織評獎,
依據本堂討論課同學們的表現設立一個獎項,提出獲獎者并說明理由。
通過設立獎項的方式,實現學習的自我評價。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通過歸納、總結,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象的典型意義。
3.把握和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威廉·亨德里克·房龍(1882-1944)系荷裔美國作家和歷史學家,其著作主要是歷史和傳記,包括《人的故事》(即《寬容》)、《文明的開端》、《奇跡與人》、《圣經的故事》、《發明的故事》、《人類的家園》及《倫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紀20—30年代,房龍的部分著作即被譯成中文出版,影響當時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龍的著作,其選題基本上圍繞人類生存發展的最本質的問題,其目的是向人類的無知與偏執挑戰,普及知識與真理,使之成為人所知的常識,因而具有歷史不衰的魅力。
二、誦讀課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節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明確:
1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
2一個敢于離開山谷的漫游者回來后即將受到審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紹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領大家同去。
4守舊老人以舊的.律法煽動人們殺死了漫游者。
5無知山谷發生了特大干旱,饑嚎遍野。
6半數以上的人在饑寒中死去,律法還必須遵守。
7在失望中爆發了叛亂,人們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們沿著先驅者開辟的道路找到了綠色牧場,認識到以前的錯誤。
9人們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廈,立碑紀念先驅者。
10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三、細讀課文,思考問題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幾類形象?他們各自有何特點?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類形象:
一類是守舊老人,他們尊崇古老的律法,實現著我即法律的訓條,任意決定他人的生死,他們欺騙無知的人們,陷害先驅者,因此他們的行為阻礙了人們接受新思想,最終遭到人們的譴責。“守舊老人”則象征著傳統的過時的帶有偏見的祖宗律法,它處處阻礙著新事物的發展。
另一類就是與守舊老人進行殊死斗爭的勇敢的先驅者,他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勇于沖破專制主義的禁錮,冒著死亡的威脅,離開無知山谷,艱苦跋涉,探尋外面的世界。他不顧迫害,又回來告訴人們他自己的發現。面對審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懼。歷史證明,他是對的,終究得到了人們的尊崇。“先驅者”象征著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類形象就是生活在無知山谷的無知人們,他們愚昧、無知,迷信古人,盲從守舊老人,視先驅者和真理為異端邪說,無形中作了守舊老人的幫兇,用沉重的石塊砸死了先軀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場生存危機,迫使人們推翻了傳統秩序,走上了先驅者開辟的道路,終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園,人們這才悔悟,認識到先驅者是對的,這才懂得尊重智慧。
四、理解文中含蓄,抽象的語句
結合課后練習二,理解課文中含蓄抽象的語句。(參考答案見《教師教學用書》)
五、自由品讀,發表見解
1找學生誦讀其認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文句 ,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2讓學生自選角度分析評價本文(可以從語言方面入手,也可以從文章所蘊涵的哲理入手)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了解文言詞語的活用現象和文言句式。
2.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中,增加習作的文采。
3.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
患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2.難點: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
患意識。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理解。
2.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投影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字詞句理解方面的.問題,同學討論,教師強調重點,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三)深入研讀
1.課文內容填充: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老師課前把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文章越短,最后只讀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學和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請看投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可謂()矣!嗚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眾、多、糜、極、速、悲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雄、大、眾、多、糜、極、速、悲”的具體內容,并朗讀這些內容。
杜牧為文,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作者充分利用賦的特長(“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潑墨如云,鋪陳渲染描繪阿房宮。請看課文第1、2段。
3.誦讀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宮貌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宮人是如此之眾多,生活是如此之驕奢糜爛,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
思考: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或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句段并說明理由)
例如:
品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品析“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何虹”;
品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學生討論,七嘴八舌地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配樂《漢宮秋月》(二胡)
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比較分析,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4.(1)比較《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亡原因的見解。
啟發思考:同樣是借秦諷時,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同樣,杜牧對秦滅亡也作了深層思考,他提出的見解是——? “滅六果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為什么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那么為什么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們一起學習第3、4段。
從這里,我們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的辯證法。杜文以阿房宮作為切入口,在杜牧筆下,阿房宮成了秦皇驕奢的見證,封建獨裁的象征,秦朝滅亡的標志。(板書)
(2)比較閱讀:《阿房宮賦》末段/《六國論》末段(課堂練習,附后)根據同學們反饋的情況再作評析。
(三)鞏固提高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以“啊,老師!”開頭,寫一個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過60字)
出示投影:(學生討論,老師點撥) 啊,黃河!有了你乳汁的澆灌,這貧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綠水,才有了茅屋、雞鳴、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戲繪織而成的田園風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燦爛的文化。
(四)小結作業
嘗試背誦這篇文章。
五、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0
作文教學目的:
1、讓學生感受人物的個性,理解人性美的內涵。
2、學會用典型材料來凸顯人物的個性。
3、學習運用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等細節凸顯人物的個性。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個性凸顯人物的幾種寫人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凸顯人物的個性。
課堂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本單元學習寫人。寫人的什么呢?寫衣著,寫相貌,寫言談,寫舉止,寫行為……寫這些具體的細節是為了表現什么呢?最終都是為了表現人的思想個性,表面的言談行為等都是為了反映人物獨特的精神內涵,尤其是弘揚人物美好的人性。
明確了寫人文章的表象和實質之后,我們還要知道寫人難在那里?“類型化”、“臉譜化”、 “千人一面”的文章好嗎?不好,因為“一母生九子,個個有不同”,所以一篇優秀的寫人文章就是要凸顯筆下人物的獨特個性,尤其是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話題探討
什么是優美的人性呢?讓我們來看下面一篇作文片段,思考:文中表現了父親怎樣的形象?文中的父親有那些品質?
父親,我愛您
父親,還記得嗎?曾經我們的家是那樣的.窮,媽媽沒工作在家,您一個人在外面風里來雨里去,每日拿著那一點微薄的工資養家,可您從不厭倦。那日,您下崗了,媽媽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垂淚,她不知道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樣過下去。父親,我親愛的父親。您走到媽媽身邊,握著媽媽的手,一字一句地說:“別哭,天塌下來我頂著,我一個堂堂男子漢,難道連個家都養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您早出晚歸,靠著健康的體魄和別人一些微薄的資助,您重新開始,在險惡的商海中摸爬滾打,不知疲憊。每次看到您(熬紅的)雙眼,(蒼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發,媽媽眼里總是蓄著淚水,而我總
是一次次告訴自己,長大后要像父親一樣堅強。
注: 行動描寫、 語言描寫、肖像描寫、
動詞、(形容詞) 、副詞
文章通過細致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寫出了一個面對困難,毫不屈服的父親形象。剛毅堅強、毫不屈服等都是父親身上閃光的品質,這些美好的品質就是優美人性的表現。
美好人性的含義非常廣泛,例如熱愛祖國、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勇于奉獻、敢于斗爭、正直敬業、樂觀向上、忠厚勤勞、幽默風趣、富有愛心、為人謙和、樸實善良、同情弱者、真誠守信等等。我們寫人就是要用敏感的心靈去感受,去發現,去描寫人性的光輝。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初步了解現代詩歌寫作的一般特點:運用意象表情達意,語言講究韻律,適當運用藝術手法。
思維發展與提升掌握現代詩歌寫作的基本技法。
審美鑒賞與創造感悟新詩語言美、情感美、結構美、韻律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提高藝術品位,豐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現代詩歌寫作的基本技法。
教學過程
一、撩撥詩性
1.配樂朗誦導入(背景音樂班多瑞《晨》)
為了明天
問,塵世間
哪一個青春少年
誰不想擁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只是,這人世間
又豈能事事如愿?
這一生,是平庸還是非凡
其實很簡單
前路就擺在我們的眼前
關鍵就看我們怎么去選
因為上天給了我們同樣的愛憐
賦予了我們同樣的才智和期限!
青春有限,夢想無限
關鍵就是我們
如何去把青春的有限向夢想的無限轉變
看,希望在前,夢想不遠
成功的故事就看我們怎么去上演
或許,成功就在明天也
或許,離我們遙遙無邊!
為了明天
心中的英特納雄奈爾能夠得以實現
今天,我們必須收起貪婪
用我們的勤勞和汗水去追逐明天
不管前路有多艱
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那樣我們就會前程無界,闊路無邊!
2.詩歌是世上最美的藝術之花,素有“文學之母”“語言鉆石”之美譽;詩更是青春的代言,時代的脈搏。在如詩如畫的青春歲月里,你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和獨特的感受?又能引起你怎樣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讓我們一起走近新詩,學寫新詩,讓詩歌為青春點綴光彩。
二、激活詩情
詩歌講究抒情言志,要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飽含詩人的思想感情是詩歌的根本性特點。詩人思想感情的高尚與庸俗、真情與虛假直接影響作品的格調和藝術價值。郭沫若說:“抒情不僅是抒寫個人的感情,要抒寫時代的感情。把個人和集體打成一片,把作者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有把握抒寫時代的感情。”從哪些方面尋找詩情呢?
1.從社會尋找詩情
從自身所處的社會、時代來尋找詩情,最重要的是要能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深入體會時代的精神。只有和時代脈搏同跳、和時代精神共振的情感,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點檢一下近百年的新詩史,從郭沫若的《女神》,到聞一多的《死水》、《紅燭》,到戴望舒的《災難的歲月》,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再到舒婷的《雙桅船》……有的提倡個性解放,有的歌頌母親土地,有的關心國家命運,有的體察下層百姓,有的盛贊不屈的抗爭精神,有的推崇懷疑批判的思想……這些心憂天下、關注社會的作品,無不折射著強烈的責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憂患意識,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體現了時代的精神。
雙桅船舒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2.從人生尋找詩情
日常的平凡生活粗粗看去,似乎波瀾不驚,了無詩意。但只要靜下心來,悉心品味,便會發現生活是那么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詩情和詩意:嬰兒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僂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嚀,老師諄諄的教誨,惜別時默默的揮手,相聚時無語的凝視……這些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場景,蘊含著多么豐富的情感。只要經過藝術化的提煉、升華,就能成為詩歌表達的對象。在人生情感的深深海洋中,有許多都具有永恒的打動人心的魅力。舉凡理想、青春、自由、悲憫、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別情……無不閃耀著動人的光輝。它們生生不息,沒有窮盡,是詩歌不竭的源泉。
凝固的親情
母愛若河邊的柳樹
笑意盈盈地搖曳著
思子的情懷
游子若輕飄的柳絮
風塵仆仆地奮飛著
思鄉的執著
芳菲的五月柳笛
一支吹醒了
凝固的親情
3.從自然這一本“打開的大書”中尋找詩情
大自然豐富多彩,有聲有色,有形有相,蘊含著無限詩意。不是嗎?高山流水,森林草原,纖云飛星……哪一樣不能觸發我們無盡的情思、優美的情愫?“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關鍵是要擁有一顆善于感動的、善于發現的、活潑流轉的審美心靈。閃耀著“詩意的光輝”的世界,終究只為充實而美好的心靈存在。列夫托爾斯泰說:“詩是人們心里燃燒起來的火焰,這種火焰燃燒著,發出熱,發出光。”
聽,大自然的聲音
聽,大自然的聲音
那是月光輕吻平靜的湖面
聽,大自然的聲音
那是微風低拂茂密的深林
閉上你的眼睛傾聽吧
感受這一刻的靜謐與溫馨
小鳥在愉悅地歌唱
花兒在悄悄地綻放
你聽見了嗎
小草在發芽,新的生命在成長
你聽見了嗎
流星在劃落,美的瞬間在閃光
聽吧,大自然的聲音如此美妙
可是,哭泣吧可憐的人兒
你再也聽不到大自然的聲音了
城市的喧囂取代了月光湖面的溫柔
燈紅酒綠趕走了鳥語花香
高樓林立替換了茂密海洋
可怕的是
這個惡夢仍然繼續著
或許,多年后
當農村被城市覆蓋
那大自然的聲音將只是一種回憶
我怕有一天
當兒子問我鳥兒的叫聲是怎樣的時
我會不知所措
三、探究詩旨
1.現代詩的基本特點
內容上:美麗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思想上:要寫出動人的情意。就是說,要加入個人的情感和體會;
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內容分行。
2.怎樣寫詩?
⑴只有發揮想象才能創造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賦予的,沒有想象,寫出來的詩歌是干澀的。想象能使一件細小的事物顯示出驚人的魅力。如:
墻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
花兒長在墻角本來就平凡,且容易被人們忽視,倘若只欣賞自己的美貌,它便變得更加渺小了。詩人在這里通過想像,以花喻人,從一件平凡的事物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沒有想象,是寫不出這樣富有啟發性的詩句的。
⑵詩的情必真,只有真的東西它才可能是美。要能從生活中找到能打動自己的內容,然后再以詩的語言,詩的形式去抒寫它。這樣才能讓人產心靈的共鳴,也使詩變得有意義。如:
你是那么渺小
在黑夜里奔跑
……
可盡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蟲
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卜聰《螢火蟲》)
詩人在詩的最后感情飽滿的一句“可盡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蟲/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對奉獻者發出了深情的謳歌。
3.詩歌講究語言,跟一般記敘文散文的語言有很大不同。
微風輕拂水面,在水面上吹起層層漣漪,一道道,一行行。——散文的語言
風在水面寫詩。——詩歌的語言
所以創作詩歌得有“錘字煉句”的功夫,也是我們平時作文中的修改。這一點對我們初學者顯得尤為重要。杜甫一生追求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則被人稱為“才大語終奇”,詩人們大多都是錘字煉句的能手。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這些“看”、“風景”、“裝飾”反復出現,造成一種回環往復的情調,令人深思。再比如一首中學生的詩歌《教室的窗》中有這么一節:
教室的窗
內外兩個樣
它不允許(我那么)迷茫
我要遠航
在滾滾長江(中)逆流而上
括號中的字是未發表前存在的,發表時被編輯刪去。小詩人為了追求形式美而損害了詩意,但刪去括號中的字之后,變得精煉優美,讀起來瑯瑯上上口。
3.現當代詩歌分行的作用。
意義表達的需要,情感、意味、韻律、節奏的考慮。分行豐富了感情、音律的變化。分行、分節帶來間歇感、跳躍感、因韻腳有規律地出現而產生的對稱感、和諧感。
分行還能使詩的語言內涵富有彈性,往往具有言外之意的張力。
分行不僅是對詩的定位,而且對詩的內質都是有作用的。
示例: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們大概是你留著早餐吃的請原諒它們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涼。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梅子
它們
大概是你
留著
早餐
吃的
請原諒
它們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涼
4.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寫詩必須具備三個元素:想象、情感、語言。可以這么說,想象是藍圖,情感是方向,語言是方法。
相思冰心
躲開相思,
披上裘兒
走出燈明人靜的屋子。
小徑里明月相窺,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縱橫的寫遍了相思。
彈琴的女孩汪國真
一只陶罐
凝結了久遠的文明
一抹微笑
包含了難言的感情
鸛鳥的心事
也許只有湖泊能懂
蘭草的傳說
也許只有微風愿聽
而有誰
能理解黃昏里
從琴鍵下流淌出的
點點晶瑩
四、錘煉詩藝
1.捕捉意象傳情
意象就是思想感情與具體形象的結合。詩歌運用意象表情達意,才能避免平鋪直敘,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歌。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點撥:一兩個有代表性的細節使意象鮮明突出。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節選)舒婷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模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點撥:一組或一串意象表現豐富的感情。
鄉愁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點撥:意象跳躍、嫁接
課內練習:用線將左邊的思想感情與右邊的意象連接起來:
思念一枝野花/在挎包上顫巍巍
落寞老鼠在頂樓研究您積累十年的手稿
熱愛故鄉胡子長發都是狂濤
棄文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
2.構思新穎精巧
斷章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點撥:《斷章》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字簡短,然而意蘊豐富而又朦朧的一首短詩。詩人在詩中熔鑄了濃厚的哲學思辨意識。以“斷章”為題,看似一般,實則是妙語雙關。其一是從一首完整的長詩中抽出來的片斷,其二是人類內心那份失落的、難以言傳的情感,而這份內心獨特的感受往往能觸動人類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短短四行“斷章”,便充分表達出了人物內心綿綿的情思,同時又包含著深廣的哲學象征意義。
遠和近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點撥:陌生化構思,反向構思。
3.注意節奏押韻
詩歌的節奏押韻除了起到音韻和諧的效果外,還影響詩歌的內容。
致大海普希金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滾著蔚藍的波浪,
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
點撥:鏗鏘、悠遠、深沉,表達對自由的渴求。
老馬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他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他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他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他抬頭望望前面。
點撥:從一匹老馬的厄運,人們清楚地看到了作者的心情以至億萬農民的悲劇性命運,短短八行詩,概括了古往今來如此深刻豐厚的悲劇性歷史內容,正顯示了詩人藝術典型化的功力。
4.具體技法示例
⑴明喻法──描寫事物的特點,適合描寫實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
云像一個忙碌的畫家
在天空中畫出一幅又一幅的圖畫
云像一個貪玩的小搗蛋
常常忘了回家
⑵暗喻法──表現豐富的聯想。
媽媽
媽媽是一個鬧鐘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媽媽的手
媽媽的手
可以把白凈的米
變成香噴噴的飯
⑶排比法──表現節奏,加深印象。
風
風兒微笑
在樹上蕩秋千
在草原上賽跑
在院子里拿樹葉兒玩飛鏢游戲
⑷閱兵法──表現景物的層次。
樹
春天的樹
是花兒們選美的舞臺
夏天的樹
是蟬兒們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樹
是水果們睡覺的搖籃
冬天的樹
是風兒們賽跑的運動場
⑸擬人法──活潑可愛、有趣。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氣
請你脫脫帽
你就生氣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還
神不神氣
⑹摹聲法──增加趣味。
風
風最討厭了
每次都偷偷地撩起我的頭發
然后在旁邊大笑
哈!哈!哈!
真是氣死我了
⑺假設法──寫出美麗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變成風
如果我變成風
就到媽媽工作的地方
替媽媽
把臉上的汗珠
一顆一顆吹干
⑻夸張法──制造特別效果、加深印象。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氣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為他有“氣功”
只要單手輕輕一推
幾十輛車子就一動也不動了
⑼疑問法──引起興趣,深入思考。
皺紋
老人的臉上,
有一條一條的皺紋;
大海的臉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皺紋;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⑽故事詩──將故事寫成詩。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邊吊著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圓,
個頂個兒,香又甜。
狐貍看見往上跳,
跳了半天夠不到。
夠不到,心不甘,
不說自己笨,
倒說葡萄酸。
⑾對話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邊,易接受。
游戲
小弟弟
我們來游戲
姊姊當老師
你當學生
那么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會做。
我看──
讓她當校長算了
⑿對比法──凸顯內容、性質,包括顏色對比、形狀對比、動作對比、事件對比、人物對比、空間對比……
路燈
白天
路燈是一棵棵的樹
晚上
就變成一朵朵的花
⒀象征法——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落葉
秋風橫在門前
晃動
又是那熟悉的落葉
葉兩面
一面寫著:春泥
一面寫著:燃燒
5.小結: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手法,都要表現出詩歌的基本特征:情感美,音樂美,意象美,意境美,構思美,想象美,凝練美,勻稱美。
五、仿寫詩作
1.新詩速成仿寫。
第一句:在思維的____里(中),
第二句:我____著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
第四句:也許__________……
示例:
無題
在思維的天空中,
我聆聽著夜空中的星星……
今天天上有一個月亮,
也許明天天上有兩個月亮……
2.整首仿寫:仿下一首詩(句式、修辭及押韻方式)另外確定話題寫一首詩:
大海呵,
哪一顆星沒有光
哪一朵花沒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沒有你波濤的清響(冰心《繁星》)
示例:
母親啊,
哪一個春沒有花,
哪一個夜沒有星,
哪一次我的回憶里,
沒有你慈愛的叮嚀?
長江啊,
哪一條河沒有水,
哪一棵樹沒有葉,
哪一次我的沉思里,
沒有你翻騰的浪花?
六、展示詩才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首最美的歌。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時尚而美麗,有的人因奉獻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識而動人,有的人因自信而進步……
請以“青春”為題,寫一首現代詩歌。
寫作提示:以“青春”為寫作主題,可以從景、人、事等方面選取角度來寫,選取一方面或幾方面均可。寫作時注意要體現詩歌的一些特點,這樣,才能與其他文體區別開來。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五)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本文的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二)有關疑難詞句的解釋。
(三)“說”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的一種。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四)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五)為什么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七)怎樣認識本文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學過程
(一)明確教學目的。
(二)導入新課。
今天尊師重道的傳統和謙虛好學的學風已經得到了發揚,那么古人是怎么看待這件事的呢?《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韓愈的《師說》一文。
(三)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間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見,《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四)解題。
明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
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下面一篇課文《問說》就是解說關于學習中“問”的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五)指導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疑,老師點撥指正。
1.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讀音。
句讀 或不焉 經傳 從師
讀書 不能 傳道 從容
聃 蟠 萇弘
冉 潘 無長無少
2.找出下列合成的雙音詞。
學者 句讀 百工 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古之學者古:求學的人今:有專門學問的人
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出聲音
小學而大遺古:小的方面學習今:小學校
4.討論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詞,有兩種情況:
作“老師”講 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專門技藝人”講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動詞,有三種情況:
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
指代人或事物 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③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表示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無意義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③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 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③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5.分段。
寫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六)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表示
心理活動的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十賓十為十名、形(動),例如:
吾從而師之名詞 以……為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 以……為奇異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動詞 以……為恥
(七)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八)研讀課文(結合理解重點文言實詞及疑難詞句)。
學生試譯、討論,教師重點點撥。
1.本文運用怎樣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的?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了出來。“必有師”,把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為從師的結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容、范圍,成為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兩個單音詞。“所”具有代詞性質,“以”是介詞,構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著用。“所”指代“老師”,譯為“他”,“以”譯為“靠”。全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句中的“道”,包含“仁”、“義”等具體內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就是下文的“六藝經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中的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系的連詞“如果”講。后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為“哪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無”作條件關系的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構,譯為“……地方”句
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這里作者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進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系的?
第1段正面闡明了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為立論根據,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的觀點,說明從師的必要。
(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
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的“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
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
四個“圣”和四個“愚”的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形容詞,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種是名詞,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與否”。
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原因。
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
“授之書”的“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的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的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的人不能解決(修身、治國的)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
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
“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歟”,是帶諷刺語氣的感嘆句。
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并發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強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并請學生填寫課后思考與練習的表格。
3.分析第3段:
第3段與第1段關系怎樣?
這一段是正面論證,用歷史事例論證第1段中的論點。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
第二層: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論中的“三”,應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樣解釋才能體現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從孔子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有專攻”的結論.
4.分析第4段:
作者為什么稱贊李蟠?
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倡導從師。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時”的“于”相當于“被”。“作《師說》以貽之”,句中“貽”現在稱為“贈送”,“以”在兩個動詞之間,作連詞,相當于“來”。
這段點明作者作《師說》的緣由,樹立“不拘于時”、“能行古道”的榜樣,總結全文。同時“不拘于時”照應第2段,“能行古道”照應第3段。
2.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I)整句散句結合。
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
(3)一個意思,多種句式。
第2段一連用了二個對比,結語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師道的惡劣風氣,但語氣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詰語氣;第二句“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否定、責備語氣;第三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諷刺語氣,感情強烈。
(3)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本文講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后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是“六藝經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的內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偏見。
(九)課文總結
《師說》真不愧為千古佳作,其中的“尊師”“重道”的觀點(“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知識爆炸、信息激增的現代社會仍有借鑒意義。除此之外,我們學習本文后,還應樹立起匡正世俗流弊的勇氣,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
四、布置作業
1.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背誦全文。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解決文章生字詞,學習文言詞匯。
2、通過自主讀文、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作者和客人的情感變化。
3、體會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感受文章闡釋的“變化與永恒”的真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從中體會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感受文章闡釋的“變化與永恒”的真理。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朗誦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王菲的《清風徐來》,這首歌中有一句歌詞——“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句話出自哪里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這首歌的出處,看看這句話背后蘊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板書標題)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講解文言詞語。
明確:
古今異義:
浩浩呼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的意思。
詞類活用: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向南。
(3)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一詞多義:
望:①七月既望:農歷的.十六日,名詞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看,動詞
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②歌曰:歌詞
③倚歌而和之:歌聲
2、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梳理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大意。
3、再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確:本文描寫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飲酒賦詩的舒暢心情,然后通過一曲極其哀怨的蕭聲,引起主客之間的一場問答,二人討論了“變化與永恒”的辯證哲理。
(三)深入研讀
1、同桌交流,說說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內容?
明確:交代了作者與友人出游的時間地點和當時的環境。
2、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重點字詞句,小組內說一說作者描寫了什么樣的歌聲和蕭聲,這樣描寫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這句話是對蕭聲的詳細描寫,寫出了蕭聲的嗚咽,哀怨。為下文提出疑問,做出回答奠定了情感基礎。
3、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哪些段落闡釋了文章哲理?又闡述了怎樣的文章哲理?
明確:三四兩段闡述了文章哲理;
第三段寫了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
第四段是蘇軾針對客關于“人生無常”的感慨表達自己的見解,以寬慰對方,表現了蘇軾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4、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一說作者的暢游赤壁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作者最開始游玩赤壁有著月夜泛舟的的舒暢;進而由蕭聲懷古傷今,突現悲郁之情;最后通過與客人的對話,明白了變化與永恒的哲理,再次展現了蘇軾樂觀曠達的心境。
(四)鞏固提高
結合課文談談你有怎樣的啟示?
(五)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本課所講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束課堂。
作業:將本篇課文寫成一篇現代小散文。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教學主要圍繞課文內容進行鑒賞,針對文言文閱讀教學,首先要解決文言詞語的問題,接著通過朗讀,小組討論等方式,帶領學生梳理文章內容,進而了解課文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最終要能夠在拓展延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切實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一定的啟發。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單韻母a o 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 o e的四聲。
3、幫助學生認識漢語拼音四線格,學習正確使用四線格。
4、指導學生認識“爸、媽”兩個生字,正確讀詞。
【教學重點】a o 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
【教學難點】e的發音及發a o 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a o e小卡a o e片和四線格卡(學生每人一套)。
3、大四線格卡片(板書用)。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預習】能正確讀出單韻母a o e,試著在四線三格里寫一寫。]
(一)導入新課,整體認識拼音。
小朋友,從今天起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用簡筆畫勾勒城堡圖)拼音王國中有很多的`拼音,認識他們了,你就能識字、讀書,還會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想和老師一起去認識他們嗎?
拼音王國中有三大家族,他們分別是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簡筆畫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們來認識韻母家族中最最可愛的一群孩子,他們就是a o e.(出示帶有手腳的拼音卡片)。
(揮動卡片)嗨,小朋友們好。
學生與拼音打招呼。
歡迎你們來我的家做客。請把書翻到第6頁。
(二)學習單韻母a
1)讀準音
我們的a 很害羞,躲到圖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發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樣的呢?(張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嗎?模仿a 的口型
老師也學著她的樣來唱一唱:1 3 ∣5 3 ∣1 -∣
a a a a a-
學生跟唱
我們念a 的時候,也和唱歌一樣,要張大嘴巴,口型保持不變。看我先來念:張大嘴巴 a a a.小女孩練唱a a a, a a a 阿姨的阿。醫生檢查口腔的時候,要我發a a a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于歷史人物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項羽的人物形象。
【難點】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圈點勾畫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影片(給學生們播放電影《鴻門宴》的視頻片段),看完影片之后大家覺得過不過癮,老師注意到大家在看影片的時候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看得是相當地認真啊!這部影片叫《鴻門宴》,有沒有同學知道這段影片講述的是什么時候的故事,對,講的就是楚漢爭雄時劉邦與項羽的一個故事,相信大家剛才已經注意到電影中劉邦和項羽的人物形象了,那么真實歷史中的項羽和劉邦又是什么樣的?今天咱們就一起學習課文《鴻門宴》。【板書標題】
(二)學習新課
分析項羽形象
1、生默讀全文,勾畫出描寫項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項羽的性格特征。【板書:項羽】
明確:
(1)政治上幼稚:曹無傷告密,立即決定進攻;項伯游說,便放棄進攻。脫口出賣曹無傷,經劉邦一番貌似心誠的話語吹捧,便放棄進攻,對武士樊噲的態度更是如此。【板書:政治上無知】
(2)自大輕敵:謀士范增獻計,先納計后食言。宴會上范增舉玦,項王不應。【板書:自大輕敵】
(3)不善用人。對項伯不辨親疏,對范增置若罔聞。【板書:不善用人】
2、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并適當補充課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評價語。
陳平: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朱元璋: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相信大家看完了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之后,對項羽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全面了。
(三)深入研讀
分析寫人手法。
1、《鴻門宴》這篇課文選自司馬遷的《史記》,而《史記》更被魯迅先生評價為“無韻之離騷”,說明它在文學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在了解項羽的人物形象之后,我們再來看看司馬遷又是如何塑造項羽的人物形象的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在塑造項羽形象時,手法上有何高妙之處?生默讀全文,自主思考,之后進行小組討論。
明確:
(1)抓住典型細節對人物進行刻畫,如曹無傷告密后,項羽的表現是“大怒”,表現了項羽的暴躁易怒。
(2)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文章在“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開情節,尖銳的沖突中,項羽、劉邦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2、聯系自己看過的小說和電影,思考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有何好處?學生獨立思考作答,老師可以給予適當提示。
明確: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人物的個性特征表現得最為鮮明。面對美味佳肴時,大家的表現是一致的,但在面對危險時,則表現迥異。有人驚慌失措,有人沉著冷靜;有人損人利己,有人舍己為人。可見,在矛盾沖突面前,人的表現也各不相同。
(四)鞏固提高
學完了本篇課文,相信大家對項羽的人物形象有了更為深刻理解,我們都知道項羽最后敗給了劉邦,那么同學們如果當初在鴻門宴上項羽沒有放走劉邦,情況又會不會有所不同呢?老師想請同學以項羽失敗的原因為主題進行一個辯論,看看項羽究竟是因為放走劉邦導致了自己失敗,還是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導致了失敗?
正方觀點:是因為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劉邦是當時唯一可以和項羽匹敵的人,殺掉劉邦,項羽便可一統天下。
反方觀點: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即便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但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也難以戰勝其他各路豪強,其內部也會四分五裂。
(五)小結作業
本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鴻門宴》這篇課文,認識了真實歷史中的項羽,大家對項羽最后為何敗于劉邦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那咱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課下請同學們繼續分析劉邦、樊噲的性格特征。
五、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03-01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03-31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02-18
高中語文《師說》教學設計03-04
高中語文《雷雨》教學設計11-25
高中語文《登高》教學設計03-30
高中語文《孔孟》教學設計04-06
高中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3-14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范文03-15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范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