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七年級語文《春》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語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詩歌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2、難點: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選擇的路》的象征手法
三、學情分析:兩個班的學生都存在語文基礎知識不扎實,主要表現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學生拼音知識不過關,有二分之一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深層次的文本意蘊無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都很薄弱。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1課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我們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
三、學習基礎知識:
1、生字:佇(zhù)立、涉(shè)足、延綿(mián)、萋萋(qī)
瞬(shùn)息、憂郁(yù)、幽(yōu)寂、尷(gān)尬(gà)
2、解釋: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幽寂:幽靜,寂寞。
延綿:綿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鎮靜:情緒穩定或平靜。憂郁:憂傷,愁悶。
3、誦讀
①師范讀,讀出節奏來。②生練讀。③生有感情讀。
④說題目:“欺騙”——理想與現實的一種距離⑤生齊讀。
四、知人論世
1、作者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著名詩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
2、寫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五、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讀詩
采用的方式:范讀或聽讀,抽讀,齊讀。
教學時注重讀詩的節奏和重音。
2、說詩
①詩的主題是什么?、告訴人們要正確對待挫折,堅信未來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從詩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對待生活中的過去、現在、未來嗎?
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不可挽回,只是懷念;現在只是暫時的,一切都將過去;將來才是永久,我們要面向未來。
③假如把這首詩分成兩部分,請各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
勸告、希望
教師小結: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悟詩
①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②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4、品詩
⑴你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通的感覺。詩人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說,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⑵、這首詩中詩人對生活是什么態度?
強調“熱愛、積極樂觀”
六、小結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當堂背誦)
七、作業、:抄寫生字詞;仿寫詩《假如……》
第2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導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作者簡介: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農民詩人。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也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代表作有《波士頓以北》(1914)《山間》(1916)《新罕布什爾》(1923),《西流的小溪》(1928),《見證樹》(1942)以及《林間空地》(1962)等。
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
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
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4、品味一句話:“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中的“往事”指什么?“輕聲嘆息”是詩人后悔嗎?
“往事”是指當年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作出的選擇輕聲嘆息“并不是后悔,而是想到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條,人生卻只能選擇其中的一休的遺憾。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
1、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2、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
象征手法的運用。
象征一般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未選擇的路》用生活中的路,來象征人生的道路,生活的路有選擇,而人生的路更需要選擇,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六、讀一讀,想一想,這兩首詩給了我們什么樣的人生啟示?
《假……》告訴我們: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這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的。
《未……》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2、說說兩首詩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假……》先用假設的方式提出問題,然后用勸告的口吻,闡述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未……》前三節寫林中兩條路的不同,難以選擇。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寫未選擇的路。
七、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習慣決定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八、板書設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欺騙、不悲傷、樂觀
不憂郁、懷念
《未選擇的路》
選擇前的沉思、慎重(久久佇立)
未選擇的路、選擇了更幽、更美、人跡很少的一條路、千萬條之多
(自然之路)、(暗含充滿挑戰、艱難之路)、(象征)、選擇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人生之路、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卻舍棄、顯憂郁惆悵
(一種舍棄美——缺憾美)
九、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背誦兩首詩歌。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反復誦讀,爭取當堂背誦。
4、理解、體會古人的某種家庭和親情觀念。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智慧、誠信做人的美德,言辭要高雅。
【重點】:
1、文言字、詞、句的理解;
2、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后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具】:錄音機、小黑板。
【教時】:一課時
【步驟】: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和聰明樹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有著無窮的機智。
是啊,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今天我們將把他們請到聰明樹上,左邊的聰明樹是代表古代的聰明少年,右邊的聰明樹則代表同學們,回答問題準而多的小組就會上聰明樹,望六個小組展開學習PK戰。請同學們首先說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并用一句話概括他們各自的事跡(孔融讓梨、曹沖稱象、曹植七歲做詩、司馬光砸缸、王冕四歲畫畫、甘羅十二歲做宰相)像這樣的少年我國古代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學習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中的兩則,再去認識兩位這樣的才女神童。(板書課題)
二、解題:《世說新語》是部什么書?“則”怎么講?(搶答)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則”:就是“篇”,兩則,就是兩篇。
三、會聽:放錄音,聽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搶答)
1、《詠雪》:寫謝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談論詩文、詠雪。
2、《陳太丘與友期》:寫七歲兒童陳元方對父親失信的友人義正詞嚴,用自己的聰明機智維護了父親的尊嚴。
四、會學:檢測預習(先學后教),小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上臺演板。任務分工:
第一組:做《創新奪冠》自主預習1—2小題;
第二組:做《創》自主預習3—4題;
第三組:做《創》自主預習第5題;
第四組:請兩個同學分別口頭復述兩則故事內容;
第五組:做《創》實踐運用2;
第六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見《創》實踐運用3)
五、小組代表演板期間,全班齊讀課文。若學生答案還未寫完,其他學生就自由讀背課文。
六、師生共同訂正答案。
七、會問:質疑問難,還有沒有不懂的字、詞、句?若有,請提出來。
八、會說:自主、合作、探究,進一步研讀課文。小組討論任務分工:
1、“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第一組)(見課后習題一)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也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請分別指出來。(第一組)(見《課堂作業》第6題)
3、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個好?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再說幾句詠雪的名句。(第二組)(見《課堂作業》第7題)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第二組)(暗示贊賞之情)
5、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第三組)(無信無禮)
6、請同學們以文中的句子為依據,說說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組)
客人: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說明他言而無信;
B、“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他粗野無理,不講禮節;
C、“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他誠懇認錯,知錯勇改。
元方:
A、對客人的一番義正嚴詞可以看出,他聰明機智,很有教養,懂禮識義,同時也維護了家父的尊嚴,可見父子親情濃厚。
B、“元方入門不顧”,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他的童真童稚。
7、探究: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第四組)
8、會講:創新講述,發展思維:大家都喜歡聽故事,老師想請一個同學把第二個故事講給我們聽一下,不過你要想上聰明樹就必須創新,試用陳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來講。(原來是第三人稱,現在換成第一人稱“我”來講。)(第五組)
9、總結兩篇文章的主旨和寫作特色。(第六組)
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視仁義禮智信的,那么,“誠信”“禮貌”對今天的我們還有用嗎?請聯系實際談一談你自己的認識。(提示:可以從社會。家庭。學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師長朋友應該怎樣?在考試的時候堂而皇之拿著參考資料是否就是“誠信”的體現呢?)
補充中外名人講誠信的名言:
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2、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高爾基;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無信不立———孔子
十、會背:點生試背課文,爭上聰明樹。
十一、會演:創編表演課本劇,要求:
1、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其思想感情,盡量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以藝術創編的方式,通過合理想象,對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邏輯的豐富和補充,甚至改編。(兩篇短文各選一組代表上就可以了)
十二、復習檢測,夯實基礎
搶答《課堂作業》1—3小題
十三、激情總結
今天老師有幸同大家一起認識了才華出眾的謝道韞,明白事理的陳元方;老師更有幸的是培養了我們班上許多會讀、會問、會背、會講、會說的聰明學生!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相信同學們今后一定會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十四、作業:解釋下列漢字在文中的意思,并根據這個意思找出相應的成語。比一比,看誰找得多。
例:期——約定成語——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
1、舍——舍棄成語——舍近求遠
2、去——離開成語——
3、信——信用成語——
4、引——拉成語——
5、顧——回頭看成語——瞻前顧后
十五、附板書設計
詠雪
交代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詠雪:白雪紛紛何所似(考題)
兄子;撒鹽空中(笑)欣賞贊揚
兄女:柳絮因風起(樂)道蘊才氣
補充評價:無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貴(側面襯托)
陳太丘與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開端父友:問
元方:答針鋒相對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據理駁斥
元方:曰——無信無禮正直不阿
尾聲父友:下車引之聰慧明理
客人:無信無禮粗野暴躁知錯能改
元方:聰明機智正直不阿懂理識義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高效課堂展示課,同學們預習充分,發言積極,配合默契;思考問題敏捷,討論熱烈,回答問題準確。小組分工合作任務完成較好。特別是激趣教學聰明樹的設計較為恰當,激發了同學們及小組競爭的熱情,正好扣了課文主題體現聰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現,課文課堂渾然一體。因此課堂教學認真研讀課文,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很重要。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發現漢字的一字多義的特點。
2、聯系生活實際識記生字,并積累成語。
3、看圖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并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繪畫、寫話、培養初步的習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戲,進行謎語展示。
重點難點
1、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積累新詞。
2、進行口語交際。
3、繪畫、寫話。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
2、認讀新詞。
教學用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投影出示三個句子:
⑴丹丹回頭一看,原來是小藝。
⑵我的朋友馬玲是回族,陳琳是滿族。
⑶有一回,列寧去找養蜂的人聊天。
2、指名讀三句話,再讀學習伙伴的提示語,想想三句話中“回”字的意思。
3、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4、集體查字典,了解“回”的幾種解釋:
⑴還,走向原來的地方。
⑵掉轉。
⑶旋轉、環繞。
⑶答復、答報。
⑶量詞、指事件的次數。
⑶回族,我國少數民族名。
5、再讀句子,選擇“回”在句子中的準確意思:
句⑴:“回”是掉轉的意思。
句⑵:“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⑶:是量詞,指事情的件數。
6、學生匯報:
說說從剛才的學習中發現了什么。
7、教師小結:
漢字有一個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要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閱讀能力。
二、讀讀認認
1、學生借助拼音讀生詞。
2、小組交流:
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關系,了解字義。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并說說識字方法。
4、出示相應的圖片認讀。
5、擴展練習:
學生回家觀察廚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說出名稱,并積累新詞,學習新字,制成詞卡。
三、課堂練習
1、投影出示句子,說說同一個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⑴花:
妹妹穿著一件花衣服。
公園里的花開得非常鮮艷。
我花了五元買了一支鋼筆。
⑵火:
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績,爸爸發火了。
我軍向敵人猛烈開火。
2、字、音連線:
zàoguōsháochǎnhútāng
第3頁湯壺灶鍋勺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積累成語,了解成語的意思。
教學用具
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上節課學過的廚房用具卡片,指名認讀。
2、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詞卡認讀。
二、讀讀背背
1、學生自由讀“讀讀背背”中的成語,并想想這些成語意思。
2、小組合作:
讀成語,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語,提出不懂的成語。
3、全班交流:
分組讀成語,討論不懂的成語的意思。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背成語。
三、鞏固練習
填空:
協力成城不林
第4頁人外博采益善
學問讀書自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看圖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
1、看圖,說說每幅圖畫的什么內容。
2、議圖,弄明白四幅圖連起來說的什么事。
二、續編故事
1、假如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么做呢?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2、選擇合理的想法,小組合作續編故事。
⑴小朋友認識這位叔叔確實是爸爸的朋友,該怎么辦?
⑵小朋友不認識這位叔叔,又該怎么辦?
三、全班展示
1、小組評選好的同學到臺前講故事。
2、評選故事大王。
四、討論交流
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5頁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展示臺”中的填字游戲,謎語展示。
2、畫畫、寫話。
教學用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臺
1、完成“填字游戲”: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戲。
⑵同桌合作,把詞語補充完整。
⑶指名讀成語,看是否正確。
⑷豎著讀填好的字,說說發現了什么。
(新世紀我能行)
2、猜謎語:
⑴學生出示自己準備的謎語。
⑵小組互猜謎語。
⑶全班猜謎語比賽,評出猜謎大王。
二、畫畫、寫話
1、教師出示一幅畫,指名說說畫的內容。
2、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幅畫,并說出畫上的內容。
3、寫話,注意語句通順,寫清楚畫上的內容。
第6頁4、小組相互展示交流。
第7頁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詞語積累與運用
2、了解音樂巨人貝多芬
3、了解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過程與方法: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了解的:脈絡:
2、理解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了解貝多芬的內心世界,體會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情感
3、體會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寫和語言描寫,學習作者通過肖像描寫展現人物個性特征,通過語言描寫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寫作方法
4、揣摩語言,理解貝多芬對待厄運的態度和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學習肖像描寫
2、理解貝多芬的精神世界。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艱深語句的含義,理解“心里的音樂”的深刻內涵。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貝多芬的資料;聽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師:準備多媒體,準備音樂文件《命運交響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基本過程
教學要點:
領會貝多芬不屈不撓地同不幸的命運抗爭的精神。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苦難是人生中最好的學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難成正比”“磨難能使人優秀”“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看來,對個人而言,經歷一些磨難,的確不算是壞事,況且,磨難的來臨與否并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看看耳聾后的貝多芬,這個被命運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樣的形象?
二、簡介貝多芬: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簡要介紹貝多芬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安排學生朗讀課文
2、教師提示學生注意字音,積累詞語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利用圈點勾畫的方法,篩選關鍵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教師提問:“客人”是怎樣訪問貝多芬的?其間寫了哪幾件事?著重表現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客人”來訪——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著重表現貝多芬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
四、研讀課文,揣摩文中難句,理解貝多芬的內心世界: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觸最深的句子,用筆畫出來,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討,理解句子含義,暢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師根據需要,適時給予點撥,盡量讓學生更多地品析貝多芬說的話
成果展示::
(1)“我將永遠聽不見音樂,但是在我心里發出的回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美。”
音樂是心靈的顫動,是天籟之音,樂器奏出的是演奏者的心聲。美是自然的,自然的美是最高境界。貝多芬在這里強調“我心里發出的”,表明他極度的孤獨和內心無人企及的心靈震撼,從而也顯示出音樂社會性的特點
(2)“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這需要聯系貝多芬耳聾后的心理來分析。一方面,耳聾給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礙,常常被人誤解,他的社會交往受到極大的約束,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后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凈和安寧,就心靈的純凈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貝多芬把耳聾的自己比作是“倒落了的火山”,“熔巖”指他的創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說,正當他對音樂的理解更進一步,創作欲望旺盛之時,遭到耳聾的打擊,他不甘心就此放棄他的音樂事業,“拼命”“巴望”表現他與不幸命運做斗爭的決心
(4)“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
貝多芬以他整個的生命和熱情從事音樂創作,音樂在貝多芬的筆下和心里,已經成為生命的象征,而樂隊只能奏出有聲的音符,卻不能完美傳達心靈的律動和生命的節奏,即貝多芬“心里的.音樂”
(5)“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永恒”指作為心靈載體的音樂藝術。這句話是說,貝多芬雖然因為耳聾,與人的交流和溝通發生困難,但是這種局限又使他超越形體和言辭,直接感知人的心靈世界,進而領悟音樂的真諦,音樂成為他忠實的朋友,撫慰他的心靈,并傳達他的心聲,朋友會離去,會誤解他,但是音樂不會,音樂永遠陪伴他
(6)“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里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
《約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現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際和人生追求為基本內容,貫穿在小說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經歷和性格與貝多芬相似。《約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創作的
2、學生就“我心目中的貝多芬”這個話題,暢談對貝多芬的認識、評價,更深切地感受貝多芬不屈的斗爭精神
五、賞析文中的肖像描寫,學習高超的肖像描寫技巧:
好的肖像描寫總是會表現人物的個性。下面我們就來品析文中的肖像描寫,體會貝多芬的性格特征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描寫貝多芬相貌的段落,請幾名學生朗讀。
2、學生精讀6、7、8、9段,勾畫出關于貝多芬外貌描寫的句子,并說說這些句子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內心世界
學生討論,明確::
寬闊雙肩:能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
衣服陳舊不整潔,衣服后面拖著失效的助聽器:經受著生活的窘迫和苦難的壓力,不拘小節
悲劇一般的神情,含蓄愁苦和力量的臉,火一樣蓬勃的頭發,略帶灰色深遂的眼,長而笨重的鼻子、略帶方形的下頦:一位剛毅、頑強、善良、執著的人,透出堅韌無比的意志。
總之,貝多芬是一位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的藝術家
3、老師小結:描寫人物外貌,要像作者一樣,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的外貌特征重筆刻畫,以形傳神,展現人物的個性特征與精神氣質
六、體驗反思:
學生們用兩三句話談談學習本文后的感受
提示:可從理解的思想內容與寫作知識兩方面來談感受,談收獲
七、課堂小結:
學了本文,我們了解到,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撓與苦難抗爭的一生,是對藝術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對人類杰出貢獻的一生。想做第二個貝多芬,很難。但我們完全可以做一個像貝多芬一樣的有追求的人,一個敢與命運抗爭的強者。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人文要求:通過學習短文,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2、知識要求:理解短文內容,積累主要實詞和虛詞,把握人物形象。
3、能力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
自制光盤(音樂、畫面、提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趣引讀
同學們看過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嗎?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片段,聽著這雄渾而沉淀著歷史滄桑的樂曲,看著這狼煙滾滾、旌旗獵獵的畫面,我們就會想到三國時代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吳國有位大將叫呂蒙(圖片),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圖片)的信賴,可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孫權屢次勸他多學知識,可他總是推三阻四,認為自己是一介武夫,讀書沒有用處。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同學們想知道嗎?那么,讓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鑒》中的記載《孫權勸學》。
二、第一次嘗試讀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文章篇幅短小,注釋詳盡。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結合注解,爭取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2、指定學生朗讀。
3、學生評價。(是否聽清楚他們所讀的字音、句讀。)
A、卿qing邪ye即更jingeng
B、蒙/辭以軍中多務。
C、孤/凱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三、第二次嘗試讀文:理清故事情節
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句子找出來,可以和同桌討論,并嘗試用自己的話互相講講這個事故。
1、字、詞、句質疑并解答(或將你認為很重要的地方提出來引起重視)。
①以:以……為借口
務:事物
涉獵:廣泛瀏覽群書,不深入研究。
②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
③成語: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意思、用法)
……
2、理清課文中故事情節(故事情節質疑并解答)
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B、呂蒙接受孫權的建議嗎?(辭——→就)
C、課文怎樣表現呂蒙學習效果的?(議論)
D、魯肅與呂蒙的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結友)
3、學生齊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故事情節。
4、小結:
孫權這一次勸學讓武將呂蒙真的開始就學,而且取得了很大進步,就連文韜武略的魯肅都愿意和他結為好友。
四、第三次嘗試讀文:揣摩人物語言
這個故事中寫了哪幾位人物?(3位)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些人物形象的?(語言描寫)那么,我們接下來仔細品讀品讀短文中非常重要的語言描寫,我們從哪些方面揣摩語言呢?(①身份②心理狀態③語氣)
1、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分角色朗讀,要求讀準語氣語調,表現出對話中的神態,看哪些小組做得最好?
2、播放音樂,創造情境,示范朗讀
(小組比讀,學生評價,給更多的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
3、動畫配音。(由學生選出朗讀的最棒的同學組合朗讀。)
孫權: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孤/豈領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苦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語重心長)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訝、稱贊)
呂蒙: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自豪得意)
4、教師小結:
東吳的君主孫權非常愛惜人才,語重心長的勸說呂蒙要涉獵群書;武將呂蒙通過學習有了進步深感自豪,得意之情益于言表;忠厚的長者魯肅看到呂蒙進步,由衷的稱贊,并大為驚訝。
五、第四次嘗試閱讀:拓展語言訓練
1、自編故事一則
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建議,我們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在座的.老師們,讓這些老師再講給和大家一樣的青少年朋友們,好嗎?
2、嘗試總結課文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孫權勸學》一文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誰能談談學習的收獲: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談啟示。(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過孫權的勸學,他勤奮學習,最后成了一名儒將。所表現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們如果能像呂蒙一樣,抓緊時間,發奮學習,將來也一定會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到時候老師可要對同學們刮目相看,我們的同學也不會是吳下阿蒙。)
①魯肅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別人。
②呂蒙知不足而后彌補。
③孫權是個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讀書能使人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
(注意語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3、寫作訓練
我們班上的劉明同學非常聰明,可是由于沉迷上網,厭倦讀書,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孫權勸學》,老師覺得有很多話要對他說說,你們愿意勸勸劉明同學嗎?
板書設計(略)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快速比較閱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2、通過默讀、圈畫、朗讀,探究神話故事的魅力,并運用發明性想像改編神話。
3、通過拓展延伸,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追尋人類的起源。
【課前準備】
學生: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
教師:準備相關資料與課件。
【教學設計】
一、師生對話導入課文
師: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走進豐富多彩的語文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有一塊古代文學的瑰寶,它是人類童年時期的一個產物──神話。大家喜歡看神話嗎?
生:喜歡!
師:那我們現在去瀏覽一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幾個動畫片段。(投影──中國古代神話。)
師:你們能說出這些神話故事的名稱嗎?
生(齊答):盤古開天、夸父追日、鉆木取火、女媧造人。(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投影文字──片1:盤古開天;片2:夸父追日;片3:鉆木取火;片4:女媧造人。)
師:說起女媧,同學們可能并不陌生。能列舉其他你們所看到過的有關女媧的神話名稱嗎?
生:精衛填海、黃帝的故事
師:今天我們先重點觀賞《女媧造人》。(投影:課題《女媧造人》和女媧造人畫像。)
二、學生快速比較閱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1、教師逐步引導: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里面有什么?
(學生一臉迷惑與期盼。)
師:一本古書──《太平御覽》。翻開看看,卷七十八有《風俗通》的記載,一起讀讀看,大致意思是什么?
(齊讀后有幾個學生舉手說大致意思,老師示意一位學生回答。)
師:感悟能力不錯!現在讓我們再一起朗讀譯文。(教師點擊譯文。)
學生朗讀譯文。(通常說天地開辟以后,還沒有人類。女媧揉團黃土造成人。這項工作太費力了,女媧忙不過來,就把一根繩子放到泥漿中,拉出來,濺出的泥點子就成了人。女媧在神祠里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媧就布置男女婚配。──《風俗通》)
師:(創設閱讀情景)再看下面有什么?(點擊投影:“我根據《風俗通》里的有關資料改編了一個《女媧造人》的故事,請你們到《神話故事新編》里去看看。期盼你們的回應:你們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作者袁珂”)
2、學生快速閱讀,盡快給作者回應:
生1:更喜歡課文,因為它生動。
生2:更喜歡課文,因為它比《風俗通》里的資料更具體。
生3:我覺得還是《風俗通》里的簡潔明了。
生4:《風俗通》里的雖然簡潔明了,但是缺乏生動的情節。
生5:課文還有生動的環境描寫。
師:我們大多數同學都喜歡袁珂的神話作品,因為它有豐富的內容、生動的故事情節。袁珂聽了一定會非常高興。我們看他有什么反應。
(點擊投影:“假如喜歡,請把它范文給你的朋友。──作者袁珂”)
師:就讓我們把生動的故事先復述給在座的老師們聽聽,好不好?
三、學生復述故事情節
1、看課文動畫,回憶課文中的主要情節,做好復述的準備(可以輕輕地說出來)。
2、請一位學生復述課文。
3、學生評議。
4、教師補充:自我對照,課外改進后說給你們的朋友或家長聽聽。
四、師生一起進一步探究課文的魅力
1、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體驗。
這篇課文好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它借助豐富的想像力,散發出文學藝術的魅力,里面不只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還有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現在讓我們再圍繞“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進一步探究課文,以獲得更多的收獲,并運用一些學習技能。
投影:
⑴鮮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導:先用括號標出描寫女媧的重要詞句,然后分析女媧是怎樣一個形象。)
⑵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導:先用波浪線畫出體現喜悅感的重要詞句,然后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
2、學生閱讀、考慮、圈畫、歸納,做書間筆記。
3、小組推薦與討論。
4、全班推薦與討論。
生1:我來讀一讀體現喜悅感的語句──這個泥捏的小家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并且開口就喊:“媽媽!”接著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女媧看著她親手發明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這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獲得是快樂的。
師:你朗讀得有感情。誰來匯報其他的收獲?
生2:我看出女媧其實是個活潑調皮的女孩。如第4節寫道:“澄澈的池水照見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里的影子也向著她生氣。”她也很聰明。如第4節:“她忽然靈機一動……”,想出造人的主意。體現喜悅感的語句還有如第12節的“這些小人兒在她周圍跳躍歡呼,使她精神上有說不出的高興和撫慰”。從中我體會到發明的快樂。
師:同學們覺得她說得怎么樣?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字詞,感受作者別具特色的語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主旨,進行探究性學習,獲得思想啟迪,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字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主旨、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教學過程與方法]
本文難點較多,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可能在通讀兩遍后,仍然難以把握文章的要點、因此,以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前準備]
x學生: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
x教師: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過程中、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風箏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于風箏的故事、(作者簡介/背景介紹)
二、預習檢查(多音字、形近字、部分詞語釋義)
三、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大屏幕投影出示:
1、課文回憶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2、聽讀全文,我們能感受到全篇都籠罩著一種怎樣的感情?
明確:
1、文章說的是小時侯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悲哀(把全篇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來朗讀,體會作者感情)
四、質疑探究
(過渡)從抒寫“悲哀”的句子中就表達隱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語句提出幾個問題,探究文章的結構脈絡、大屏幕投影出示:
1、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
3、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4、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
5、最后,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明確:1、根據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溫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卻是肅殺的嚴冬、故鄉的風箏時節,楊柳發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驚異于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說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說,是為了引出下文、
2、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十幾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的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從游戲的意義上看,“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于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于虐殺兒童天性、
4、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于解剖自己的,嚴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茍,知錯必改,鄭重其事,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5、從小兄弟身受“虐殺”而毫無怨恨這種現象上看,魯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認為不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懷、
x至此,從作者悲哀的情感主線可以得出文章的整體脈絡(見大屏幕)
五、多角度閱讀,探究文章主旨
(過渡)《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
1、兄弟手足之情、
2、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
3、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
4、對被虐者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的憂慮和痛惜、
六、課文寫法歸納,指導寫作
1、記敘的順序有三種,本文是哪一種?順敘、倒敘、插敘
2、從文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兒童形象?我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明確:
1、插敘
2、從課文三、四兩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個瘦弱、多病、膽小、懦弱,但天真、活潑、聰明的兒童、而“我”則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形象。
七、拓展與體驗
課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x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制作個風箏,相約來年三月三大家來操場放飛。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8
知識目標:
1豐富有關珠穆郎瑪峰的有關知識
2了解人類征服珠峰的探險知識
能力目標:
1、速讀課文,復述故事,提高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
2、學習抓住特點進行生動的景物描寫。
德育目標:
學習探險隊員表現出的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快速閱讀并簡潔概括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景色描寫的作用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珠穆朗瑪峰》圖片
導言設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從珠穆朗瑪峰北坡成功登頂,書寫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紀錄。郭超人,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從事新聞工作。當時,他作為隨登山隊采訪的一名記者,直接或間接了解到這次登山活動過程中的許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寫成長篇通訊報道《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并發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剎那的喜悅與幸福吧。板書文題和作者
二、檢查預習,掌握字詞的音、義
1注音
峰巔()砭骨()崔巍()滯留()窒息()匍匐()
2釋義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劇烈。
履踐;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養精蓄銳;養,休養。蓄,積蓄。養息精神,積蓄力量。
齊心協力;眾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進。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理清思路。
請幾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幾名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過。
指名學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勵其余學生補充,教師明確。
四、合作探究,揣摩運用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登頂過程中,很多困難對生命構成了威脅,作者著意描寫了哪些困難?你如何看待這些困難?三個隊員最終從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這種勝利?
2文中劉連滿的形象最為感人、難忘。在登山活動中他的哪些行動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從中表現了他的什么精神?
3、中12段引用揚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險記》中的那句話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離題?
4、文中的優美的寫景句無疑是文筆的精華,請找出這些語句并體會其作用。
五、課堂活動:
1充分發揮想象,仿照文中寫景的.語句,試著寫幾個表現夜色美的句子。
2角色復述,理解人物
①學生選擇角色,從不同方面有詳有略地復述故事內容,表現人物性格。
②從中國年輕的登山隊員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動的優秀品質呢?
六、聯想體驗,互動釋疑
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七、課堂小結
“無限風光在險峰”,正是因為有了英雄們的挑戰地球之巔的壯舉,珠峰,一個令萬千人頂禮膜拜的圣地,一個令旅游者心馳神往的盛境,才香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與偉岸。重溫往事,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人類征服自然的腳步走得更穩健、更遠。
八、布置作業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瑪峰,站在珠穆朗瑪峰項上,你會有哪些話要說的呢?寫一篇登山后的心得體會。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領會莎莉文老師雋永深刻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理解人物性格。
2、能力目標:體會本文優美、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筆。
3、德育目標:學習海倫·凱勒熱愛生活、堅韌不拔的精神,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研讀課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結合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跡,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和“愛”之偉大,陶冶情操,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你知道有哪些殘疾人取得事業成功的事例?
(學生列舉)
在全世界有許多殘疾人,他們身殘志不殘,頑強的與不公平的命運抗爭,他們以其堅強的意志,使他們的生命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之中永遠放射著璀璨的光芒。比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倫·凱勒。
二、介紹作者
據你們了解海倫·凱勒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海倫·凱勒是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小嘴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后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麥西的悉心幫助下,半年內學會寫信,后來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學。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還一直為盲人基金會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68年6月1日,這位為人類創造了奇跡的人物,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
是什么原因讓一個一歲半就又盲又聾又啞巴,連爸爸媽媽都不能認識的孩子,頑強的生活下來了,長大后成為一名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再塑生命》,去感受一個殘疾人成長的足跡。
明確:
⑴海倫來到這個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來具有的視覺和聽覺,甚至也無法用自己的嘴說出自己的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心愿。由于對外部世界無從知曉,脾氣也變得古怪,動輒大發雷霆。關于這一點,本文描述:“當時的我,經過數個星期的憤怒、苦惱,已經疲倦不堪了。”這種性格,即使在莎莉文老師到來之后,也時有表現:“我實在有些不耐煩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壞了,心中覺得特別痛快。發這種脾氣,我既不慚愧,也不悔恨,我對洋娃娃并沒有愛。”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應,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示了這一階段的心靈歷程:“朋友,你可曾獨在茫茫大霧中航行過?在霧中神情緊張地駕駛著一條大船,小心翼翼地緩慢地向對岸駛去,心兒怦怦直跳,惟恐意外發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無從知道海港已經非常臨近。我心里無聲地呼喊著:“光!光明!快給我光明!”
⑵但她畢竟是一個求知欲極強、悟性極高、感情豐富的孩子。“當我最后能正確地拼寫這個詞(doll)時,我自豪極了,高興得臉都漲紅了,立即跑下樓去,找到母親,拼寫給她看。”“井房的經歷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來宇宙萬物都各有名稱,每個名稱都能啟發我新的思想。我開始以充滿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樣東西。回到屋里,碰到的東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個被我摔壞的洋娃娃,摸索著來到爐子跟前,撿起碎片,想把它們拼湊起來,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剛才的所作所為,我悔恨莫及,兩眼浸滿了淚水,這是生平第一次。”在學習過程中,她不單是用觸覺感知著事物,更是用心靈體驗著事物。這樣,她能在求知中獲得一種幸福的體驗。“這些字使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記得那個美好的夜晚,我獨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滿了喜悅,企盼著新的一天快些來到。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
⑶海倫不僅對知識總是懷著這種新奇的感受,對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與人類的恩惠,我懂得了陽光雨露如何使樹木在大地上茁壯成長起來;我懂得鳥兒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獅子等各種各樣的動物如何覓食,如何棲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偉大和世界的美好。”即使在給自然的恐嚇之下,仍然細心地體驗著這個自然世界的另一面。在美好的春光中,她更是熱切地體察和探索著大自然的奧秘,即使是爬樹被擦破了皮,仍然“有一種美妙的感覺”。
⑷當掌握了語言的鑰匙之后,她急于運用,歷盡艱辛,總是感到“無比美妙”。因為她能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進行無限美妙的想像”。對“愛”的困惑,反復追問,得不到滿意的回答,仍執著癡想,“我靜靜地在那里坐了許久,……在腦海中用新的觀念來尋求‘愛’的解釋。”直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小結:海倫是一個好學、聰明、堅毅而情感豐富的女孩。可以說,她雖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靈比常人敏感而豐富,她在心靈深處大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
5、文中有一句話指出了莎莉文老師對我的人生影響,請找出這句話并理解“再塑生命”這一標題深刻的含義。
明確: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莎莉文老師。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文章的標題為《再塑生命》,它的深刻的含義是:
“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⑴ “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里的“光明”一詞是用其喻義)。
⑵是莎莉文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⑶莎莉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什么是愛”。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國通俗的話說,就是“再生父母”。本文以“再塑生命”為題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三、品味語言
莎莉文小姐以她無私的.愛重塑了海倫·凱勒的生命,她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感情──雋永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植于海倫的心田。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說:如果有三天視力的話,首先想長時間地凝視著莎莉文老師的臉。在寫這篇文章時文筆優美,充滿了對老師的敬愛和感激之情。下面我們就以第三部分為例學習它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
學生感情誦讀課文22~39語段
1、找出文中關于“愛”的句子,說說它們的含義:
明確:
“愛是花的香味嗎?”──愛是給人帶來愉快而美好感受的東西。
“愛是不是太陽?”──愛能給人光和熱,能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有點兒……也不想玩了。”──有了愛,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
“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作者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引導下,領悟到了愛的真諦,這種愛的感覺和體驗讓作者對未來充滿信心。
愛是什么?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請說說你的心聲吧。
2、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按以下的格式寫幾個句子:愛是_____________,能給人帶來;愛是_____________,能給人帶來。
3、你讀過的課文中,有不少內容都與愛有關,回憶一下,與同學交流。
六、小結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記,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仍然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里。讓我們一起用愛帶給他們溫暖,帶給他們光明,重塑他們的生命。
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現在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
四、整體感知文意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讀的時候請想一想:海倫·凱勒為什么能創造奇跡,重塑生命?
海倫·凱勒所創造的奇跡與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同學們默讀的時候老師叫一個同學上黑板寫出生字詞,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
五、深層研讀
1、莎莉文老師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請同學們說說:
學生復述老師的事跡。
2、再請一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明確: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的文字;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種抽象事物。
3、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明確:莎莉文老師熱愛海倫,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藝術,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時機,開啟海倫的思維、智慧和情感。可以說,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藝術家。
4、海倫·凱勒的成功與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請再讀課文,找出直接描寫作者本人心理的語句,體會作者的精神品質。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0
1、引領學生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語言品析,把握文章指向。
3、對學生進行敬老的傳統美德教育。
教學重點:
1、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2、教育學生孝敬老人。
教學難點:
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方法:
點撥法、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語
由簡潔明快,迅速拉近師生距離的導語導入。
二、 檢查預習夯基礎
學生一條龍認字寫詞,解釋詞語,教師針對具體情況糾錯并幫助學生強化理解記憶。
1、 注意字音字形。
nèn( )芽 霎( )時 拆散( )
水波línlín ( )( ) 分qí( ) 咕( )咕
2、 理解詞語含義。
分歧 拆散 各得其所 委屈
明確: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誘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三、 初讀課文理思路
征求學生意愿,師生合作讀課文。他生聽讀課文,關注六要素,自由回答下面的問題:
1、 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 初讀課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四、 個性品讀悟真情
師語:對大家的感受老師先不與評價,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下來,我們就深入品析文本,看看誰的領悟距離作者的本意最近?
著眼于紅色字體部分,師生共品下列語句:
1、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
① 你從這個“本”字中讀出了幾層意思?
② 母親身體虛弱,走不動。但是我卻說,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多走走啊”,“我”是怎么想的?
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一個怎樣的兒子。
品讀貼士一:讀文時一定要關注那些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不能忽視其背后的“多層含義”。
2、 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作者為什么寫春天,他僅僅是在寫春天嗎?
總結:第一句,表面寫春天實則寫母親,寫母親受苦太多,太多。
第二句,表面寫那些老人堅持苦撐沒能阻止生命的結束,實寫母親,寫母親挺得艱難,寫生命延續地來之不易。
第三句,“總算”是漫長等待以后的姍姍來遲,讓“我”緊張的心稍稍落地,終于可以松了一口氣;“熬”是苦苦支撐后的曙光乍現,有母親終于脫離病魔的開心,但更主要的是對母親飽受病痛的疼惜。
品讀貼士二:除了關注關鍵詞語外,還要善于聯想,關注重點詞語背后的言外之意。
3、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看著這樣的初春的景色,你感受到什么?作者感受到什么?
預設:初春的景色充滿生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內心充滿希望,十分愉悅。
質疑:“大塊小塊”,“有的濃,有的淡”;既然是寫旺盛的生命力,為什么寫隨意而非肆意,為什么冬水而非春水,為什么寫聯想到“生命”而非“生命的活力”?
總結:乍暖還寒,雖春猶冬;
挺過熬過,雖喜仍憂。
品讀貼士三:關注細節,巧用“對比法”“替換法”辨析、揣摩文字背后的豐富含義。
4、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設問:
①既然想“兩全”,為什么又不愿意“分成兩路,各得其所”?
②前文說母親很聽我的話,“就如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向聽話的.母親為什么改走小路?
探究原因:“我”以母親意愿為第一著眼點,不愿意分散家人,讓母親不快;母親有涵養,體諒兒子,疼愛孫子,不愿兒子、孫子不開心。有分歧、無爭執、更無矛盾。
品讀貼士四:關注文意中的矛盾點,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進一步靠近作者的本意。
③為什么能形成這樣的效果?
皆因以敬老為前提來解決問題,才形成了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的和諧效果!
5、就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啟發學生關注矛盾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①為什么母親和兒子“不算重、也輕”但我和妻子卻感覺背起了“整個世界”?是否矛盾?
②既然這么輕,為什么“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里強調的是怎樣一種態度?
③讓我們這么認真小心謹慎的背負的重分量的東西,是什么?難道僅僅是指實體的母親和兒子嗎?
明確整個世界的含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花一天國,一家一世界。在家的世界里,一個都不能少。
五、 合作探究明主旨
學生品析過程自由談對文章主旨的認識,教師總結莫懷戚先生寫作的本意,并聯系莫懷戚創作初衷加以驗證。
同時,師總結:文章寫的是過去,但是指向卻是當下。進而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號召全體同學接過“孝”的接力棒,將這份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七、讀寫結合巧應用
設問:散步這篇文章如果沒有“大路小路的分歧”這個情節,效果怎樣?(平淡乏味,主題不突出。)
教師指出我們寫作親情作文不吸引人的原因,對學生提出寫作要求,并布置作業。
八、結束語
親愛的同學們,一節課的相處,你們的善良、聰慧和可愛都在老師的心中扎根,也希望老師的微笑、身影、指引能在你心中留痕。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②理解文中所闡述的道理。
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滲透:對本文主旨進行多角度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對于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教學重難點:
重點:①對重點實詞進行重錘敲擊;
②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揣摩狼與屠戶的.心理。
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學生活動設計:
①在梳理文章情節的基礎上,講故事有聲有色的講出來;
②進行創造性表演;
③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來完成一個成語活動:積累“狼”的成語
附: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蟲虎豹狼狽為奸引狼入室
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從古到今,關于狼的成語、小說、故事、傳說很多,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字留仙,山東省淄博市淄川蒲家莊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房,“志”是記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事。全書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當時社會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古詩文教學,讀字當頭
(一)、初讀文章、跨越障礙
①注音
綴行甚遠馳擔持刀少時
②詞句理解
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③重錘敲擊詞語
有很多的古漢語詞,在今天現代漢語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請找出下列實詞仍在現代漢語中運用的成語。
示例:眈眈相向——(注視的樣子)虎視眈眈
訓練:1、顧野有麥場
2、前狼假寐
3、一狼徑去
(二)、齊讀課文,看圖梳理情節,講故事
1、梳理情節
A、本故事的主角是誰?b、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C、故事是怎樣具體展開的?
附:
狼屠戶
2、講故事、做點評
3、揣摩心理活動
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殺狼)
一排站在屠戶的角度揣測其心理變化;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測其心理變化;并做一下點評。
4、表演點評
請幾位同學講故事表演一下。
5、分析人物特征
屠戶和狼各有什麼特點?
附:
狡猾機智
狼屠戶
貪婪果敢
四、討論主旨
(1)、點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部分?(齊讀)
(2)、“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為什麼?
(3)、蒲松齡老先生寫這一個故事,僅僅為了博得我們一笑嗎?你有何啟示?
五、推薦《聊齋志異》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是對其藝術成就最好地概括,深入閱讀并用心體會其內容。
板書設計
敘事:
狡猾機智
狼屠戶
貪婪果敢
議論: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詩的作者是印度近代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匠師。他長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紙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這首詩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極好教材。
【設計思路】
《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它是泰戈爾《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這首詩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極好教材。
1、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設計了“美讀亭”,試圖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讀,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2、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因此,我設計了“品詩軒”,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體會詩人通過奇特非凡的想象來表現至純至美的童心。
3、想象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聯想、想象的能力,我又設計了“創意閣”,在這里,同學們可以放飛聯想、想象的.翅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朗讀方法,使學生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從而把握這首詩的意境。
(2)通過創設情境,開發學生思維,鼓勵大膽想象,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和創新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去完成聯想、想象的訓練。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通過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現了至純至美的童心。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揣摩關鍵詞語,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現代化教學手段對于優化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詩歌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基本要求。《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實現這個重要目標。
2、誦讀法
詩歌的教學尤其注重朗讀。針對學生實際,了解學生實際朗讀水平,有效地指導朗讀,在停頓、輕重、節奏、情緒等的處理上著重指導強調。朗讀可由聽讀、試讀、仿讀、指名讀、賽讀、齊讀等,形式多樣。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體會詩中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凝練的語言,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從而理解詩的內在思想意義。
3、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紙船》詩人通過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現了至純至美的童心。因此指導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蘊含。并放飛自己聯想和想象的思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一組圖片:
1、教師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看,這是什么?(教師拿出紙船)大家都放過嗎?很好,那么你們回憶一下放紙船的經歷。把時間、地點、當時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介紹。(學生自由發言)我們看到這紙船,就會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那種感覺特美好。今天老師就來幫你們找回那種美好的感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散文詩《紙船》,看看能否從這首詩中找回被我們忽視甚至忘卻的東西。
(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經歷。)
大詩人泰戈爾把自己放紙船的經歷寫成了一首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的詩歌《紙船》。
2、檢查自主學習: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學生課前搜集,課上交流。)
二、美讀亭
1、聽讀: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朗誦,注意體會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并適當標注。
2、試讀:自己試讀,讀出節奏和重音。(可以參看大屏幕。)
3、仿讀:教師播放錄音,學生仿讀。
4、指名讀,師生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5、指導朗讀:在朗讀的時候要做到:
(1)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誦。
(2)注意節奏和重音。
(3)語氣語調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6、賽讀小組內賽讀,推選最好的再進行比賽。
宣布比賽規則:同學們當評委,負責找他們的優點,誰的優點多誰獲勝,老師當主持,負責宣布結果,并發給獎品。(紙船)
7、齊讀。
三、品詩軒
1、內容探究
(1)默讀思考:圍繞“紙船”,詩人描繪了哪些內容?
明確:圍繞“紙船”,詩人描繪了兒童的奇思妙想。首先想到: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寫在紙船上,放入急流,渴望異地的人知道我是誰。然后想到
船載著秀利花平安地帶到岸上。接著想到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來與我的紙船比賽。最后想到夢里睡仙坐在船里。
(2)詩人寫“紙船”為了歌頌什么?
明確:童心的天真,童趣的自然。
2、寫法探究
(1)這首詩中哪些詩句體現了詩人奇特非凡的想象?為什么?
(2)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處用詞?說出理由。
3、小結: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過渡:歌唱家告訴我們:乘上歌聲的翅膀,我們可以到達那最美的地方,那么,老師要告訴你們,張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讓我們文采飛揚。通過剛才的品讀賞析,也打開了我們思維的閘門,下面,老師想看看我們同學誰的聯想、想象力最豐富?)
四、創意閣
放飛聯想、想象的翅膀(把同學分成三組,各組自選一個主持人,每說出一個加10分,根據各組的得分情況,評出最佳合作小組。)
1、(大屏幕)波浪線
同學們:“~~~~~~”這是什么?學生答:波浪線。
問:那么,由這條波浪線,第一小組的同學定會浮想聯翩。
2、(屏幕顯示)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組畫面:即水滴圖,你們想到了什么?請第二小組的同學奇思妙想:
3、出示“1+1=1”,問:“1+1”在什么情況下等于1?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夠表達些什么含義?
結束語:想象,要沖破牢籠,讓思想自由馳騁于古今中外;想象,要求新求異,努力創造新形象,表達新思想。同學們,讓你的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在寫作的天地中自由的翱翔。
五、積累深化:如果你也有一艘載夢的船,你將放進怎樣的夢?試著做一首小詩,把你的夢想寫出來。
【板書設計】
紙船
泰戈爾
①希望紙船讓異地人得到
②想到用紙船載花平安到岸上→描繪兒童的奇思妙想→表現了童真稚趣
③想到天上的船放下來比賽④夢見睡仙坐在船里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 過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細節,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我們與文本的對話,尋找偉大與悲劇的內涵
3、情感態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二、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一個個深不見底的冰窟窿、一座座巍峨壯美的雪山、平均零下88.3攝氏度的氣溫,相當于九級大風三倍的颶風,這就是南極,這些危險的暴風雪、酷寒、颶風,或許會成為我們征服南極的困難,但有一群人卻把征服南極當作自己矢志不移的愿望,今天,就讓我們去認識他們。
2、快速跳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可以從事情入手,也可以從人物入手,還可以從結果概括。
探險家斯科特一行在征服南極的歸途中,悲壯的死去的故事。
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人物+事件+結果,必要時可以加時間和地點。
3、對比標題,我們對課文結尾的解讀
明確:我們來看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對這個事件、這些人物做了怎樣的評價?出示標題:偉大的悲劇,我們再回頭看看剛才同學們的概括中,哪里可以表現出“悲劇”?
提問1:難道死亡就是悲劇嗎?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
提問2:作者茨威格是在課文中詮釋了偉大的悲劇的嗎?請從文中找出來。課文16自然段
朗讀第1遍:找出關鍵詞語;(毀滅自己、心靈變得高尚)談談自己的理解
朗讀第2遍:找出修飾語:“不可戰勝”談談,這個詞說明了什么?“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這是一種勇氣,更是斯科特對探險事業的癡迷。
小結:在面對不可戰勝的厄運時,我們可以選擇放棄,我們也可以選擇堅持,現在我們來看看斯科特及隊員們怎么做的?朗讀第3遍,找出一個詞,“搏斗”,不管是內心的搏斗也好,行為的搏斗也罷,我在這里把他解讀為每一次考驗時的選擇。
4、走進文本,感悟斯科特一行的三次選擇
第一次選擇:面對理想的落空 (1-2自然段)
心情的對比:找出相關句子,品味理解。
他們熱情高漲地……
他們像被判了似的失去希望……
從激情滿懷——墜入冰谷,但他們的選擇:盡管精疲力竭,但還是要繼續走著到極點去的最后路程。
《偉大的.悲劇
》
教學設計
為他人作證:此時此刻,你會怎么做?
斯科特的做法:接受了這項任務,忠實地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為他人的業績作證。
思考:悲在----------,偉大------------------。
第二次抉擇:面對隊友的死亡
朗讀第10自然段,思考我們應怎樣朗讀?試朗讀奧茨犧牲前的一句話。注意朗讀出平靜中的回響,就像一塊石頭從高處掉落到很深的潭水,總會激起我們心中的回響。
思考:奧茨是怎么死的?他不做出這樣的選擇行嗎?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隊員,你會怎么做?
斯科特和隊員們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小結:又一名同伴要離開他們,這樣,雖然身體的負擔會有所減輕,但心靈的負擔卻加重了,所不同的是,這次,大家多了一份鎮定,欽佩,奧茨雖然死在南極的寂靜之中,卻給人留下心靈的回響。
思考:悲在----------,偉大------------------。
第三次抉擇:面對自己的死亡
A、斯科特及隊員們做了哪些事?
驕傲的在帳篷里等待死神的來臨
給祖國、朋友、親人留下書信
B、找出最讓你感動的細節,加以品味
最后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愿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最后又悲傷地、堅決地劃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他們上面不寫出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品味:關鍵詞 “我的妻子” “我的遺孀”
修飾語 “悲傷地” “堅決地”
思考:悲在----------,偉大------------------。
5、各抒己見
悲劇總會催人淚下,在這茫茫的雪原之中,五個生命在和暴風雪整整搏斗了八天之后,消逝了,但是今天,我們卻能看到南極雪原之上1957年1月23日修建的“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一般我們命名的原則是以第一個發現它的人來命名,例如:“哈雷彗星”,你能說說人們為什么要這樣起名的原因嗎?
科學的理性、探險的精神
6、課外拓展:
也許我們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重走南極、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瑪峰,也許我們每個人只能平平淡淡過我們自己的生活,但是,人生的歷程本身就是崎嶇險阻的,你能例舉身邊的事例,談談你從這課學到的啟示。
附:板書設計
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
不可戰勝的厄運 毀滅自己
選擇
心靈高尚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提高學生品析語言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引導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追求生命本真的可貴品質;守住善良的品性;熱愛生活,勇于面對生活。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追求生命本真的可貴品質;守住善良的品性;熱愛生活,勇于面對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皇帝的新裝》是篇童話,童話是充滿夸張和想象的。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這篇童話。
二、第一部分:初讀感受,梳理情節
1、讀完這篇童話,你覺得可笑嗎?(可笑)為什么?(如“皇帝在更衣室里”、“扭扭腰肢”“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等)
2、《皇帝的新裝》設計到的人物有很多,請大家先分分類。
(皇帝、騙子、大臣、百姓、小孩子)
3、這篇文章圍繞“騙”字展開,請用四個字概括文章情節。如:騙子設騙。
(小孩揭騙、騙子謀騙、皇帝受騙、百姓幫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皇帝挨騙)
在這個騙局中,皇帝是怎樣走在大街上?(光著身子)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或誰讓皇帝赤裸著?(停頓一下)當然,這里面有皇帝自身的原因,今天大家先跟著老師分析一下皇帝。
三、第二部分:談談皇帝,探究人性
我們先看看開頭。(屏顯)
1、皇帝為了穿得漂亮,不惜?皇帝為了穿得漂亮,不關心什么?不喜歡什么?多長時間換一套衣服?愛漂亮有錯嗎?(……)但過于愛漂亮,就顯得這個人怎么樣?(虛榮)
(引導學生用夸張的口吻朗讀體會皇帝愛“漂亮”)
2、當騙子說能織出最美麗的布,而且這布有一種奇異的特性時,皇帝最關心的是什么?(哪些人不稱職,哪些是聰明人,哪些是傻子)為什么皇帝會關心這些?(權力、隱私)僅憑一件衣服就能看出這些人嗎?(不能)我們看這些人如何,應該看他們的什么?(工作能力,日常表現)足見皇帝是個什么樣的`人?(自作聰明、愚蠢)
(引導學生讀扮自作聰明的皇帝,竊喜的心理,用夸張的語氣)
3、當皇帝看不到任何衣服時,皇帝想——(屏顯)
皇帝這樣問自己有錯嗎?(沒錯)皇帝害怕的是?(失去權力)請你來體會體會皇帝的內心世界。(主要讀出皇帝震驚、害怕、擔憂的心理,注意夸張語氣)如果前面兩位大臣說實話,皇帝會這樣窘嗎?如果皇帝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會相信大臣的話嗎?明明沒看到,卻說看到了,可以看出皇帝是個怎樣的人?(虛偽)
4、他都這么狼狽了,為什么還要更驕傲?(屏顯)大家設計一下,皇帝的心理活動。(尊嚴、面子)
5、學生再總結:究竟是什么或誰讓皇帝赤裸著?
6、學生深入思考:怎樣才能讓皇帝不再赤裸著生活?(趁機出示安徒生寫作目的的話)
四、第三部分:激發情感,升華主題
1、A、B、C、D四組分角色齊聲朗讀。想開去,想開去,如果整個社會上至君臣,下到百姓都是這樣,那么會怎樣呢?
2、靜靜思考,這個故事你還覺得可笑嗎?為什么?(趁機板書)
3、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趁機出示主題:守住生命的本真,守住內心的善良)
4、全體學生讀《守住本真與善良》一詩。(背景音樂)
五、作業布置
xxxxxx
七年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的正確讀音。
2、找出病句的病因并進行改正。
3、熟記勉勵人的名言,俗語,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
4、了解《精衛填海》故事的內容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找出病句的病因,并能正確進行修改。
2、積累勉勵人的詞語,名言,俗語等,并懂得恰當運用。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勉勵人的詞語,名言,俗語,并記錄下來。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德國詩人席勒說:“只有恒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的確,一個人在確定了奮斗目標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終如一的為實現目標而奮斗,目標就可以達到。挑山工如此,愚公移山如此,滴水穿石的小水滴亦如此,而《白色金盞花》中的老奶奶用20年的時間培育出白色的金盞花更是如此。
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語文七色光七,再次走進“持之以恒”這個主題。
二、新課
(一)知識窗
師:我國著名教育家謝覺哉曾說:“萬事從來貴有恒”,而這句名言在一只小小精衛鳥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1)指生讀,讀準,讀流利。
(2)默讀,思考:你從精衛鳥身上受到了那些啟發?
(3)拓展
師:精衛鳥那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讓我們為之震撼,同學們課下讀一讀原版的“精衛填海”,感觸一定會更深。
(二)日積月累
師: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人們都意識到樂“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貴之處,涌現了許許多多的.名言俗語。
(1)指生讀名言俗語。
(2)齊讀。
(3)結合搜集的資料談談對這三句名言俗語的理解。
(4)再讀
(5)練習背誦
(6)交流課前搜集的名言俗語。
師:還有比名言俗語更簡潔的語言形式,同樣能免勵我們向上。
(1)指生讀詞語
(2)你讀懂了那個詞語,跟大家交流一下
(3)你能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說個句子嗎?
(4)你還知道那些勉勵人的四字詞語?
師:同學們能通過搜集資料豐富自己的認識,這樣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會走進更廣闊的語文天地。
師:豐富的積累有助于我們學習語文,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對于學好語文更重要。
(三)練
完成練1你能讀準這些字音嗎?在書上把錯誤的讀音畫掉。
(1)生畫
(2)開火車讀出正確讀音
(3)齊讀
完成練2
(1)(出示)學生找病因,修改
(2)交流
(3)拓展
三、總結
讀準每一個字音,把每一個字音讀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和別人交流時能用通順的句子,表達準確的意思,這兩項同學們要持之以恒的去做。根基扎實了,你在語文方面才會有所發展。
最后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萬事從來貴有恒,希望同學們用此來勉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