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4.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情感。
3.練習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槐鄉的八月給孩子們帶來了幸福與快樂,體會槐鄉的八月磨練了孩子們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略讀課文,通過品味重點詞句從而初步掌握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槐鄉的八月給孩子們帶來了幸福與快樂,體會槐鄉的八月磨練了孩子們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三、教學策略
《槐鄉的孩子》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不妨更加放手地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配樂、圖片欣賞等方法從美入手,表達美,再現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美,以幫助學生解文。
3.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概念。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課,激發學習興趣
1.回憶我們連續學習了幾篇有關課余生活的課文,體會到了課余生活有許多樂趣,請你說說從《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3課分別體會到了什么樂趣?(學生回憶交流)
2.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呢?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交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槐鄉的孩子》。
【設計意圖】建立學生前后聯系讀課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悟
1.簡介課型。
(1)同學們,仔細觀察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2)我們現在學習的課文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精讀課文,如第1、2、3課;一種是略讀課文,如第4課。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它們在編排上有什么不同?
(3)怎樣學習略讀課文呢?仔細閱讀導讀提示很重要
2.導讀提示。
自讀“提示”,邊讀邊畫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指名讀提示,交流并歸納出學習要求。
(1)讀讀課文,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
(2)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3.自主讀悟。
(1)對照略讀提示,輕聲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請你多讀幾遍。
(2)邊讀邊用筆畫出有關內容,讀后與同學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地方互相幫助解決,不能解決的地方作個記號。
4.交流收獲。
(1)前后4位同學組成4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2)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3)師生出示圖片,結合課文插圖介紹槐樹、槐花。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
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5.討論。
(1)槐樹什么時候開花?那花苞是什么樣的?文中又稱槐花叫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處?
(3)課文哪部分介紹了槐米?
6.學生根據問題,讀讀相關的課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三)賞讀課文,感悟理解
1.細讀品悟。再讀讀課文并仔細想想,你覺得“槐鄉的孩子真_____!”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2.學生發表見解,全班交流。
預設1:槐鄉的孩子真懂事!
出示句子朗讀:“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體會: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預設2:槐鄉的孩子真快樂!
出示句子朗讀:“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
體會: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這從對他們唱著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從對他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來。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松、活潑,一點也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感覺,也說明了孩子們的'以苦為樂。
預設3:還有體會“槐鄉的孩子真辛苦!”“槐鄉的孩子真勤勞!”“槐鄉的孩子真可愛!”
出示句子朗讀:“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子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體會: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抒發感受。
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
預設:
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勤勞……
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可愛……
我多么想和槐鄉的孩子一起采槐米……
我想,像槐鄉的孩子一樣……
4.賞讀品味。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引導學生關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寫形象生動的句子,學會鑒賞等。)
(2)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熱愛勞動,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同時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
(四)課外延伸,拓展能力
說說自己課余所從事過的勞動內容。可以是參加公益勞動的,也可以是幫助家長做家務的。先想一想準備說哪方面的內容,再說說自己勞動的經過和感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文中孩子為例,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五)布置作業
在勞動中體會快樂。參與一次班級或家庭勞動:做值日、發作業本、洗碗、掃地……說說勞動后的體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勞動的快樂。
三年級語文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2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槐鄉的孩子》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讀懂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抓人物的動作、細致描寫的方法把事物特點寫具體。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容,培養自讀能力,使學生感受勞動是快樂的。
難點:學習作者抓人物的動作、細致描寫的方法把事物特點寫具體。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的生活像七彩的圖畫,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快樂。下面讓我們走進第四課《槐鄉的孩子》,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板書課題)
2、觀察課題,你們有什么發現呢?
生:我發現課題4前面加了“*”。
3、(出示課件)“*”這是什么意思呢?(這種符號表示是略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從課題入手,有意識的讓學生去發現這篇文章與以往所學文章的不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
二、初讀感悟
1、根據提示語,歸納學習要求:(出示課件)
①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邊讀邊畫,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
③完成后與同桌交流。
2、集體匯報閱讀收獲: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快樂,再進行同桌交流。恰到好處地為學生自主性的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接著允許他們去交流自己的想法,從中享受學習的愉悅。
三、重點賞讀
1、同學們,槐鄉的孩子以采摘槐米而快樂。下面讓我們細細品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去看看那快樂的勞動場景。學習作者抓動詞、細描寫的方法。
(出示句子):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段話。
(2)指名展示讀、齊讀。
2、同學們這段話作者抓住了男孩和女孩兩個人物,具體描寫了勞動的場景,那男孩干什么?女孩又干什么呢?
(1)(出示課件)指名讀描寫男孩的句子。其他同學邊聽邊動筆畫出描寫男孩動作的字詞。
a、生回答,師板書:
抓動詞:
男孩
爬——削——(槐米落)
b、指導朗讀。
c、小結:這段話抓住了男孩削槐米的連貫動作進行細致描寫。
(2)(出示課件)男孩子是負責削槐米的,那女孩是干什么的呢?下面讓我們走進描寫女孩的句子。
a、自由朗讀描寫女孩的這段話,看看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象到的?
b、學生匯報:
女孩
有的.......(撿)辮子像翅膀
有的......(塞)頭像小鴨子
c、學生帶著動作讀。
3、小結:作者運用有的.....有的......句式,寫出了不同女孩的動作,并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勞動場景寫得生動、具體。
4、練習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抓重點詞句,學生在品讀中積累優美語言并學會了“抓動詞、細描寫”的方法,感受文字的美,深化習作特點。
四、牛刀小試
看到槐鄉的孩子這快樂的勞動場景,中秋節這天我也體驗了一次掰玉米的快樂。而且還以小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下來。下面請同學們讀一讀,看看這個片段運用了什么方法細致描寫的.呢?
例文:掰玉米
秋天到了,地里的莊稼都成熟了。八月十五這天,吃過午飯,我和家人去地里掰玉米。我左手抓起玉米棒子和莖稈的連接處,右手攥住玉米棒子使勁往下拽。只聽啪的一聲,一個胖胖的玉米棒子就被我掰了下來,隨手一扔玉米棒子就像跳舞一樣蹦到口袋里。而那些卸了包袱的玉米稈則在我的身后輕松地搖晃著,像是在給玉米告別。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朗讀老師的下水文,讓學生親眼見證了習作方法的實踐運用。不僅讓學生對學到的方法加深了印象,而且起到了帶頭示范的作用。
五、學以致用
出示圖片:(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做值日、掰玉米、摘蘋果、葡萄、打棗子等等)
同學們圖片中的場景是不是勾起了你美好的回憶呢,下面請同學們根據“抓動詞、細描寫”的方法,寫一寫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場景吧!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的根本,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附學生片段:
摘蘋果
星期六下午,媽媽領著我和妹妹去果園摘蘋果。媽媽負責摘,由于果子長得太高,媽媽搬來一個梯子,爬上去,她一手扶著梯子,一手抓住一個大蘋果,往上一撅,蘋果就下來了。我在樹下也使出了渾身的力氣,縱身一跳,伸手一拽,一個紅彤彤的大蘋果就被我摘下來了。妹妹負責放蘋果,每放一個她都高興的跳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一上一下。
捉蝴蝶
我在院子里的月季花上看見了一只美麗的蝴蝶,想抓住它。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抿著嘴,弓著腰,躡手躡腳地走到蝴蝶旁,猛地把手一伸,蝴蝶被我攏住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心里樂開了花。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由于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此,課堂上我還是扶多放少。但就這節課我覺得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敢大膽取舍,力求讓學生一課一得,扎實有效,圍繞提示語“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為導線,先放手讓學生找“槐鄉孩子的快樂”,接著合作交流,然后重點品讀孩子們勞動場景的部分,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掌握作者“抓動詞、細描寫”的寫作方法。最后學以致用,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描寫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個場景。為了讓學生親眼見證習作方法的實踐運用,我先讓學生讀一讀我課前寫得一個小片段,從而降低學生的習作難度。整堂課思路清晰,一以貫之,學生學有所得。
【三年級語文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03-02
《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08-14
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模板01-15
人教版《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03-02
《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及反思03-18
三年級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08-14
語文《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04-22
語文《槐鄉的孩子》的教學反思04-22
語文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