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基本信息 課題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背影》
作者及工作單位 四川省武勝縣猛山學校唐智勇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國培作業: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第二單元是在第一單元(以戰爭為話題的單元)的基礎上發出的呼喚:再也不能讓人類之間的殘殺延續下去了,應該讓世界充滿愛,所以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本單元的五篇課文對普通人的的關愛,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人們總是說,母愛溫情如水,父愛厚實如山,同學們都是沐浴在愛的雨露下幸福成長的,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愛是征服人類最有力的武器,也難怪錚錚鐵漢朱自清先生,卻在世界上最平常最樸實是父愛面前潸然淚下。作者將別人不曾在意的父子之愛,濃縮在方寸之間,就是父親的這個背影,幾十年來感動了無數讀者,令許多人淚濕衣衫。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較好,在本片區同年級18個班處于中偏上的水平,聽說讀寫思查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大多數是“留守學生”但他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因學校多次開展與“感恩”有關的活動,大多數同學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現和較好的成績,回報關愛過自己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等。梁月輝、田姍姍、吳歡洋等同學能通過自己的詩文朗誦或動情講述,感動在場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文章有的在征文大賽中獲獎,有的在報刊上發表。盡管如此,但很多學生的家庭并沒有經歷過“禍不單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親也失業了),很難站在作者和作者父親的角度來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將成為本節課學生認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行文的思路;
(3)學習作者巧妙的構思。
2、過程與方法:
理解關鍵語句所表達的特殊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凈化自己的心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激發學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教案《國培作業: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導入
由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引人課文
二、自主學習與交流
1.學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江蘇揚州人。曾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著有散文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等
2、正音、釋義
瑣屑xiè 頹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狼籍jí 簌簌sù 蹣跚pānshān
賦閑fùXiān 惟一wēi 舉箸zhù 橘子jú
妥貼tuǒ 柵欄zhà 拭干shì 晶瑩jīngyíng
三、合作探究
請學生研讀全文,回答問題。
(1)1——5自然段中,“父親”為“我”做了哪些事?
(2)“我”對“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領情了嗎?
四、拓展延伸
五、完成課后作業第四題
一、教師動情地述說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的表情、神態和父子當時的心情 。
二、教師指導學生介紹作者,并做適當的補充。教師用普通話正音,并指名學生說出幾個重要詞語的意思。
三、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不時點撥,鼓勵。
四、教師要求學生在“背影”、“流淚”“父親的語言”三項中,任選一項,說說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師要求1——3學習小組做第四題第1題,第4——6小組做第四題第2題
教師總結作業情況。
一、有的學生伸頸,側目,微笑,默嘆,為之欣喜,為之感動,想一睹為快。
二、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三、學生通過合作探究,(1)明確:安慰兒子,為兒子送行,照看行李,給小費,講價錢,再三囑托兒子路上小心。(2)完成兒子對“父親”感情的轉變。
四、各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發言踴躍。
五、各組學生先獨自完成,然后分組交流,看誰的作業有特色,最后在全班交流。
一、由朱自清父子的神情激發學生急于認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因為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了解作者、初步理解生字詞,有助于很好地學習課文。
三、研讀是讓學生真切地熟悉內容和體驗感情。
四、各小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
五、通過完成書面作業和班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背影——4次
背影(朱自清) 流淚——4次 愛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自 評 表 自評人: ___月____日
自評內容 情況記載 總體自我評價 好 較好 一般 差 聯系閱讀,主動提問 好 較好 一般 差 能否積極參與合作 好 較好 一般 差 你的觀點的價值 高 較高 不高 差 小組發言次數 課堂發言次數 學會的方法有 最大的收獲 最大的遺憾 感觸最深的知識 語文教師的評價 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朱自清和他的父親分別用“眼淚”和“背影”演繹了人間親情,這不是演戲,但更感染人。本課聚集“背影”、“眼淚”“父親的語言”,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上做到了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真實碰撞,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
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小,社會閱歷太淺,大多數學生也沒有經歷過大喜大悲,課文所呈現的情形離學生很遙遠,因而學生不易進入角色。如何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心靈情感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使他們產生自己的體驗并進行評價?這一節課,基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當然,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的感情投入不很到位。
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是緊抓“情感”主線,環節設計精巧。在簡練而深情的導入環節,用“研讀”來體驗課文“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和“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的情感基調,然后以“怎樣的背影”和“幾次寫眼淚”為抓手,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中間適當地點一下背景,一步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到最后讓學生完成“討論、寫作、交流”的課后作業第四題,讓學生積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水到渠成。難怪縣教研室主任湯繼光評價說:“唐老師這堂語文課做到了步步鋪設,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專家組梁曉華先生說“整個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理念,又有教師的獨特理解和創意;環節新穎,內容厚實。” 但是,我自己認為:對重點語段的表情朗讀太少了;思考、答問的時間過多了一點。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3.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重點:
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難點:難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學生靜聽。)同學們,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觸呢?要知道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這是貝多芬全聾后的作品,是超越靈感的產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悶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夠創造出來。(再次聆聽,感受)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形象呢?請看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
二、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并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了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過,理解“諱疾忌醫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了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復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讀音和區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
3.了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過。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了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復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教具準備
1.查資料了解扁鵲和蔡桓公的生平。
2.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10)
1.自讀課文,留心生字新詞的讀音。檢測正音。
2.提出自己還不理解的詞語,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簡介扁鵲生平。
二、激發興趣,深入研讀(20)
1.同學們想把這個寓言故事演一演嗎?
(引導明確要演好故事,必須先精讀課文。)
2.自由分組,研讀課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讀悟結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發現時間的變化,即時間順序:一天——過了十來天——十來天后——又過了十幾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斷惡化:病在皮膚——發展到皮肉之間——發展到腸胃里——深入骨髓——渾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鵲拜見蔡桓公神色動作的變化:站了一會兒——只好退出——連忙退出——立刻掉頭就跑——最后跑到秦國。
(鼓勵展開想象。注意精讀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語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說“醫生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請賞。“
②假裝沒聽見,沒有理睬他。
③滿臉不高興。
④覺得奇怪,派人去問原因。
⑤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
⑥病死。
(注意透過這些詞句走進蔡桓公的內心世界,指導讀出感情。)
三、課堂小結(3)
四、布置作業(5)
1.寫本課生字新詞。
2.復述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復習鞏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諱疾忌醫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了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復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8)
1.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和書寫。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內容。
二、小組合作,表演評價(20)
(強調表演和評價都要緊扣課文內容,最好能展開想象。)
1.小組合作,分角色,根據課文內容彩排。
2.表演評價:是否理解了解課文內容,人物形象是否鮮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諱疾忌醫十分有害)
2.你從故事中還得到了什么啟示?
(比如要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自己的壞習慣、壞毛病要盡早改掉等。)
四、布置作業(10)
1.看拼音,寫漢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請( )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一天,扁鵲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告訴蔡桓公皮膚上()。過了十來天,扁鵲第()次拜見蔡桓公發現他的病已經發展到()之間了。十來天之后,扁鵲第()次拜見蔡桓公告訴他的病已經發展到()里。又過了十來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立刻掉頭就跑,因為蔡桓公的病已經(),無藥可治了。
板書設計
扁鵲的診斷 蔡桓公的反應
扁 病在皮膚 豪不在意
鵲 病在皮肉之間 假裝沒聽見 諱疾忌醫
治 病在腸胃里 滿臉不高興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覺得奇怪
結局在意料之中 渾身疼痛而死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內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礎上能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體味本詩優美的意境。
3、掌握起興的手法及重章疊句的結構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品味賞析詩歌美的語言,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課前準備
1、了解有關《詩經》知識。
2、學生朗讀并疏通全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本課
1、導入《詩經》,復習前課有關《詩經》知識。
2、導入《蒹葭》:吟誦三千年華夏優美文字,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璀璨。
二、內容解讀 體味意境
(一)靜心聆聽學生配樂朗讀。
(古箏曲很適合本詩的意境,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優美的情境;身邊同學的朗讀更容易激發學生投入的愿望)
(二)談談這首詩給你的整體感受。(整體把握,各抒己見)
填空:這是一首 的詩(朦朧凄美)
(二)從詩句的哪些內容感受到的?
(學生討論、交流,幻燈片一一呈現學生討論的結果:寫景句;追尋伊人的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
1、寫景句(每章的第一、二句)
(1)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蘆葦——叢生茂密。因秋來而變黃,因霜襲后會發白。秋風搖曳中更添凄涼。
白露秋霜——潔白,晶瑩,觸感是涼的,給人以清冷之感。
秋水——崎嶇、蜿蜒、清冷。成語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曉霧——拂曉之時水邊晨霧朦朧更添迷離之感。
(2)這些景物創設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明確: 凄清、迷離
(3)請你運用散文筆法描繪一下這幅畫面。
2、追尋伊人的過程。
在這蒼茫凄清的背景下,主人公出現了,他的心情如何?請結合具體語句體會。
(1)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
——一個 “在”字,主人公確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邊,堅定
—— 方、湄、涘,地點空間的變化,說明他追尋得堅定而執著
(2)溯洄從之 溯游從之
——匆忙而連續的動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和堅定、執著
(3)“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 ;央、坻、沚的變化
——說明追尋而不得時、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惆悵、凄涼、孤獨的心情。
3、那么主人公追尋的伊人到底是誰呢?(對于課本思考與練習一的討論)
——主旨的多義性、模糊性,使詩歌更具一種朦朧美。
總結:無論是從詩的寫景、具體事情的鋪敘、主旨的不確定性,都使本詩給我們留下了朦朧凄美、委婉有致的感受。
通過以上環節,對詩歌的理解應該更深入了,再一次朗讀本詩,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化的理解來。
朗讀的共同體會:①讀前兩句時語速應該較緩慢;②“溯洄從之,溯游從之”連續動作焦急急迫應該語速較急促;③“道阻且長”等相同句式應慢以體現險阻重重;④“宛在”三句讀出悵惘失望之情。
三、技法探究 明確作用
《詩經》的表現手法分為賦、比、興三種,另外,重章疊句、疊字、雙聲、疊韻等,也是《詩經》表現形式上的突出特點。這首詩反映出以上什么特點?請具體分析。(見課本思考與練習二)(著重于起興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分析)
1、起興手法的運用,使全詩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優美。
2、重章疊句的運用,作用:
(1)從樂調上看,一唱三嘆,增加了韻律的和諧回環之美。
(2) 從表達效果上看,反復吟唱,使詩意逐步加深,詩所抒發的感情也越加強烈,加強了感染力量,給人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
3、“蒼蒼”“萋萋”“采采”等疊字的運用,使描景狀物更細致、更形象,也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4、大多四言一句,隔句用韻,既顯得句式齊整,又富有變化,錯落有致,讀起來很自然。
四、拓展延伸 觸類旁通
閱讀下列詩句,完成后面練習。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②。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注釋】①芣苢(fu yi):植物名稱,即車前子,種子和草可作藥用。 ②薄言:發語詞,沒有實義。 ③有:采得。 ④掇(duō):拾取。 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脫取東西。 ⑥袺(jié):用手提著衣襟兜東西。 ⑦襭(xié):把衣襟別在腰間兜東西。
1、《詩經》的手法是賦、比、興。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歌中是怎樣具體表現出來的?
3、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詠讀,“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請加以描述。
【點評】
《蒹葭》雖屬經典中的名篇,但因其具有篇幅短小、容量不大、章句復沓等《詩經》篇目固有的特點,使得許多老師在教學時,總有“有勁使不出”之感,對怎樣處理課文,怎樣深入文本,怎樣品味意蘊,難以把握拿捏不準。
這一設計,舉重若輕,游刃有余,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可圈可點頗多。
以讀促教,涵泳品味。沈老師能緊扣文本特點,以讀為抓手,一讀再讀,以讀促教,值得肯定。顯然,學生于讀中有所感受,在讀中逐漸理解,在讀中品味涵泳,在讀中浸染積淀。這既為下一步教學的展開做了必要鋪墊,更為學生古典素養的形成添磚加瓦,可謂一舉多得。
綱舉目張,凸顯主體。學生讀畢,沈老師出示了一個“填空”題,看似隨意而為,實則別具匠心。答案“朦朧凄美”四個字,既是本詩“主旨”,又是教學“總綱”。整節課就圍繞“追溯”這四字來源做文章。從“景物特點”到“情境氛圍”;從“追尋過程”到“主旨探究”,無一不為此展開。其中,學生必定處于積極、主動的探求之中,“不用揚鞭自奮蹄”,老師便成了十足的“領路人”和“旁觀者”, “主導”與“主體”的作用自然可得到具體生動地呈現。
問君何能爾?不難發現,奧妙在那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問題(“從詩句的哪些內容感受到的?”)上。可見,教學設計之關鍵在設計“問題”,關鍵看能否抓住核心,能否“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點沈老師做到了。
從容舒緩,激發想象。從容舒緩是指教學的各個步驟環節,從“聽讀”、“賞讀”、“議論”、“小結”到“拓展”,不徐不急、緩緩展開,其中又非同一步調,而是張(“議”環節)弛(“讀”環節)有度,很有節奏。加之多媒體音、像等手段的介入,使“課如其文”,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也給課堂營造了詩意的氛圍。學生的思緒也就像插上了翅膀,飛翔在朦朧凄美的意境之中,從而使有限的文字幻化出無限的空間,使教學收到了“尺水興波”、“尺幅萬里”之效。
當然,本文教學設計,有些地方還稍欠翔實,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教者對相關環節的設想或意圖應做必要交代,以便人們一目了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一、微課題目: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說,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為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致、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 ,說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臺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為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 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么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么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里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為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背負著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為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結著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為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復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樸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著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布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征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溫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后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相關的文學常識及黃果樹瀑布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酣暢的景物描寫,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情趣,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難點】
個別難理解的抒寫情感體驗的句子。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課之前同學們先來一起看一組我國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圖片,俯仰高低角度不同大家看完的感受如何?老師聽見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很壯觀。的確,黃果樹瀑布素有“天下奇觀”的美名,圖片旁有相應的資料大家可以看一看,好,看大家都很迫不及待的樣子那咱們就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黃果樹瀑布》,看看作者筆下的瀑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首先自由讀文,掃清識字障礙,并用一句話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主要寫作者以前對黃果樹瀑布間接了解的印象和后來身臨其境的情感。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游覽黃果樹瀑布心情變化是什么?
明確:心情變化:不激動—無聊—激動—震撼—贊美
(三)深入研讀
1.作者在實地游覽前的感受是什么,從文章中何處體現?為什么要這么寫?
明確:開頭兩段寫自己看到黃果樹的圖片并不激動,看到旅游紀念品會產生無聊感。因為這些統一制作的東西只是一種公共的概念,沒有個人的、獨特的體驗,干癟而空洞。這樣寫與下文那有聲有形有生命的、具體生動的、震撼人心的實景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的獨特感受。
2.作者實地游覽后,對黃果樹瀑布產生了哪些獨特的感受?
明確:(引導學生通過“撫摸”、“親近”、“誕生”、“復活”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去體會。)作者游覽后的驚喜發現:瀑布是有聲的、潮濕的;瀑布是立體的`,可以抵達它的后面。有聲的瀑布令作者異常激動;潮濕的瀑布能把“我”淹沒;立體的瀑布可與之親密接觸。從文中描寫可見,作者沉浸在喜悅、歡樂和激動之中,感受到瀑布那具體的、強烈的生命,產生對瀑布的親近感和崇高感。
3.找出文章當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1)“越走越近,我看見水柱像龐貝城在火山中毀滅時的大教堂的圓柱那樣崩裂,轟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大坑。水在變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毀滅,在誕生……”
(2)“這里是瀑布的聲帶,唯一的發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話都聽不見,哪怕你在贊美,哪怕你像圣經那樣說話。
(3)“這可能意味著死亡,也可能意味著得救。”
(四)鞏固延伸
本文與《站在黃果樹瀑布上》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你從比較中能得到哪些寫作上的啟示?
學生可各抒己見。于堅的文章集中表現個人的獨特感受,表達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在藝術性、創造性上更勝一籌;呂游的文章不少地方描寫過于概括,如堆砌磅礴、大氣、雄壯、神奇、壯觀絕美等詞,感染力較一般,但他另辟蹊徑地寫尋源所見,獲得“平凡與偉大只差一瞬間”的人生感悟,這是可取之處。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
2.寫一篇黃果樹瀑布的導游詞
四、板書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一、 寫作目標:
1、 初步掌握寫信的格式。
2、 語言要真摯感人,簡練,事例要突出,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二、 寫作重點、難點:
目標2
三、 寫作過程:
(一) 準備階段
咱同學長這么大,一定有許多的心里話想對自己的父母說,可能是道出苦水,也可能是感激之言,還可能是……今天呢,老師就給咱同學一次機會,向父母傾訴自己心中所想。主要是感激父母的,與上次作文要求不同。要求:
1、以感受親情為題寫一篇作文,可以以書信的形式,也可以是散文的形式,語言要真摯感人,格式要正確,字數600字以上。
2、寫法點撥。
(1) 教師指導寫信的格式。
(2) 如何展 示情感的真實信度?
作文要打動人,就必須負載思想的淚和笑,承托作者的內心世界與感情。作 者有了真情實感。文章便獲得了鮮活的生命。聽例段
(二)寫作階段
1、 學生讀作文選中的有關文章。
2、 學生討論、思考
3、 45分鐘快速成文。
作文講評
一、講評目標:
1、 認識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及如何解決
2、 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講評過程:
1、 文章的優點:
(1)、題目新穎 ,體裁是散文。
(2)、內容真實,感人至深。莫先乎情,只有自己的 真情之作,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且不論文章寫得是否成功,而是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敘真事,抒真情。
2.缺點:(1)、格式不正確。大部分同學署名沒有寫在一行上,此致、敬禮的格式不對。
(2)事例的.選擇過于陳舊、古老。例:送雨傘,棉衣、送上醫院、洗衣、做飯等,雖說是要求學平 常生活中的 小事,但是要把古老的話題寫出新穎獨特,不是一般的文學功底,因此選材是關鍵。
(3)語言不真摯感人。大部分同學的作 文讀了不能催人淚下,要讓父 母看了確實感動,或認為做的不好。
3、 措施(1)、聽讀優秀作文。
(2)、學生修改自己文章,找出文章 存在 的問題。
(3)交流,批改。
以“感受親情”為話 題作文
四、 寫作目標:
1、 初步掌握話題作文的寫作技巧。
2、 學習細致觀察生活,感受親情回 報愛。
3、中心明確,突出親情,語言真摯感人。
五、 寫作重點、難點:
目標2
六、 寫作過程:
(一) 準備階段
1、茫茫人海中,我們每一個人顯得多么渺小而孤獨,是親情給了我們溫暖,給了我們勇氣, 讓我們心中充滿光明和力量,作為中學生,在我們 成長的里程中,處處有父母精心的呵護,處處有父母正確的引導,處處有父母無私的牽掛,處處有父母關注的目光,處處有父母的無言的支持……這濃濃的親情時時刻刻包圍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親愛的同學,你感受到了么?
以“感受親情”為話題寫記敘文,600字。
2、寫法點撥。
如何展示情感的真實信度?
作文要打動人,就必須負載思想的淚和笑,承托作者的內心世界與感情。作者有了真情實感。文章便獲得了鮮活的生命。聽例段
(二)寫作階段
4、 學生讀《中學生優秀作文選》中的有關文章。
5、 學生討論、思考
6、 45分鐘快速成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第四課《貓》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
,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能正確理解并運用“貪玩”、“盡職”、“任憑”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4. 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
2. 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教學準備:
生---預習課文
師---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課題研究勢在必行,學校確立了“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點撥,解決問題——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本課設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價值體現在教學關系上是教服務于學,師生關系上是師服務于生,從而造就了充滿生命活力,和諧高效課堂。
教學過程:
一、 學法導課。
1、 同學們,當你遇到一段話,一篇文章的時候,你是怎樣讀懂它的?
2、
3、 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讀,圈,畫,批等) 你們可真會讀書呀,有這么多好的讀書方法。這節課,我們就試著用大家說的這些方法來學習第15課《貓》。(板書課題)
二、 出示預習題。
1、 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老舍先生筆下的貓與眾不同,它給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學生交流,隨機板書。(古怪、淘氣) 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這只貓,了解它的特點吧! 我們一起讀讀預學題。(出示幻燈片2) 請大家拿起手中的書和筆,用這些方法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吧!
三、 學生自學。
1、安排學生自主學習。
2、 教師巡回指導。 同桌互相檢查對方的學習情況。
四、 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背景:
1、這是本人從小學轉教初中語文的第一節課,雖然是初一,但是在教學上還是有很多困惑。
2、班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是自己六年級是教過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本校小學生升入的,剩下的則是其他兩所學校考入的。
3、這也是學生們進入初中后的第一節語文課,對初中語文課和語文老師都充滿著好奇。
教學創意設計:
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使學生明白怎樣學好語文(怎樣的老師——怎樣的語文課——什么是語文——怎樣學好語文)
教學簡要環節:
1、不熟悉我的學生希望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2、熟悉我的學生介紹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3、學生自己探討語文課應該怎樣學上。
4、探討什么是語文。
5、探討怎樣學好語文。
6、協商布置作業。
教學實錄選萃:
一、不熟悉我的學生希望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師:我是本學期大家的語文老師,將和大家一起攜手,走向語文。那么,有些同學不認識我,你希望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生:希望老師幽默,不要太兇。
生:希望老師的作業比較少。
生:希望老師知識淵博、說話風趣。
生:希望魏老師是一個可愛的人。
生:希望魏老師是一個溫柔的人。
二、熟悉我的學生介紹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師:認識我的老師向大家介紹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注意,要具體,要使用先概括后具體的結構,或者先具體后概括的的結構方式。
生:魏老師是一個上課嚴肅認真,是嚴師,下課和我們打成一片,是益友,嬉皮笑臉的。是一個上課“辣”,下課“甜”的老師。
生:魏老師的作文課教得特別好。往往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設一個圈套就完成了一篇作文。
生:魏老師是我見過得秀的老師。課上的既嚴肅又活潑,對同學都一視同仁,可后又像一個我們的好朋友。
生:魏老師是我最見過得最會偷懶的老師。作業都是讓我們學生自己相互檢查批閱,作文都讓我們自己點評。
生:魏老師是我聽過得最兇的老師。聽班同學說,魏老師一生氣,眼睛就睜得比燈泡還大,聲音就像老虎的一樣。
三、學生自己探討語文課應該怎樣上。
師:好,現在大家都聽到了有關我的介紹,各個側面都有,但都是一面之辭。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就會有更深入地了解,用一句歇后語說:騎驢看唱本——走著瞧!那么,你覺得語文課應該怎樣上,你才會喜歡?
生:老師應該提出問題,讓我們自己討論,然后我們自己解答,不能什么問題老師都講清楚了。
生:老師還是應該作業讓學生自己批閱,特別是作文,在相互批閱中可以借鑒其他同學的長處,學習其他同學的好句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生:老師可以讓我們查閱大量的資料,然后帶著資料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交流。
四、探討什么是語文。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可以聽出,對學習語文大家都很自信,都相信通過努力,自己一定能夠學好。那么我還要提出一個問題,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和語文打交道,整整六年了,你認為什么是語文?
生:語文就是“語”和“文”組成的,表達自己內心情感、心聲的話就是“語”,寫下來就是“文”。
生:語文是生活的殿堂。
師:這兩個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語文就是美的,美在它可以記錄生活中我們的喜怒哀樂,記錄大自然的時令變遷,美在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別人的心聲,可以看到異地的風景。所以,我們要學好語文。
五、探討怎樣學好語文。
師:既然語文是美的,我們就要學好語文。怎樣才能學好語文?
生:學習語文就要三多,多說、多讀、多寫。
生:學習語文就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細節。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既然語文是美的,我們學習語文就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多發言,積極主動地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多讀書,和文學大師的心靈接通,多寫作,記錄自己的生活歷程,就能學好語文。而且,如果說語文是一座高樓大廈,那么構成這座大廈的的每一塊磚就是每一個詞語,就是每一句話,所以,我們要學好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才能學好語文。
六、協商布置作業。
師:這節課是一節見面課,作為一節完整的課,同學們還覺得缺少什么?
生:布置作業。
師:布置怎樣的作業,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生:寫一篇作文,就寫今天的第一節課。
師:這節課怎樣寫?可以寫人——魏老師。可以敘事——第一節語文課。可以抒發感受——對人、對事、對語文。任選一種寫法。
生:還應該有預習的作業。
師:怎樣預習?布置怎樣的作業?
生:課文讀熟,字詞會寫,課后問題要思考。
師:這就是作業,這可是大家自己布置的作業:作文和預習。既然是自己布置得就一定要說話算數,一定要完成,而且要書寫工整。
生:詞語抄幾遍?
師:寫會為止。愿同學們真正學好語文。下課。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 運用所學散文閱讀的方法閱讀文章,進一步提高散文閱讀的能力、
2. 理解作者通過描寫一株失去了大樹的依托,但卻并不因此而喪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堅強、獨立,歷盡苦難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3. 弄清文章由物及人地描寫、抒情、議論談感悟的思路,.體會作者以抒情為主,融抒情、描寫、敘述、議論為一體的鮮明特色。
4. 理解想象和聯想的表現手法以及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5. 品讀文章質樸、簡單的意象,自然、靈動的文字,增強語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領會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2)分析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及其作用。
(3)揣摩詞句,品味語言。
2.難點
(1)想象與聯想的作用
(2)詞句揣摩,語言品味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與學互動設計
課件顯示:(一)創設情境,導入文章閱讀
同學們,我們自初一以來,學習了不少的優秀散文,大家回憶一下,舉例說說。
示例(1.)《紫藤蘿瀑布》:這是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對紫藤蘿花的精彩描繪,充分顯示了藤蘿花的外在形象美與內在意蘊美的和諧、統一。文章先著重刻畫紫藤蘿花的外在美。通過對花的精彩描繪,表現了它不可遏止的、旺盛、活躍的生命力。然后是抒寫作者對生命底蘊和意義的的深刻思考。說明在奔流不息的生命長河中,挫折、磨難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它是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增加了生命的美麗和充實,但不會阻礙生命長河不息的流動。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化為寧靜和喜悅,并由此領悟了花和人雖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無止境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腳步。文章贊美了生命的永恒與美好,鼓勵人們要熱愛、珍愛生命。 示例(2.)《行道樹》:作者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的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全文466個字,卻蘊涵了作者對生命價值的思索與感悟,引發了讀者對人生對生命的新鮮感受和深刻體驗。
示例3.《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書寫人們盼春的基礎上給我們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人們迎春這一幅幅的畫面,最后唱起了對春的贊歌。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示例4.巴金的《日》,作者采用樸素無華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點“睛”,將哲理的思索與詩意的描繪揉和在一起,既成功的塑造了“飛蛾”即抗日戰士的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發了自己的崇高的美學理想。《月》則表現了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了嫦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了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嫦娥就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日》和《月》是作者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它也啟發了我們思考如何生,如何死。
通過一篇篇散文的閱讀,我們獲得了一些散文閱讀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哪些方法呢?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師補充小結:
課件顯示:總的說來要弄清楚四點: 一是寫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是為什么寫(主旨,即要表達的情、理、觀點),三怎樣寫的(行文思路,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四是寫得怎樣(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運用這些閱讀方法去閱讀王劍冰的一篇優秀散文《古藤》。
(二)、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思考:
1.文章的抒情對象是什么?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點撥:文章的抒情對象的是古藤,它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文章就是圍繞著它來描寫、抒情、議論談感悟的。
2.通讀全文,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古藤的特點。(注意抓關鍵詞語,抓文眼:集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詞句,這就是“文眼”)
點撥:外在特點-----外形彎曲、枯老,是一棵獨立的藤
內在特點-----堅毅,不屈,頑強,倔強、孤獨。
3.對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用四個詞語來概括。
點撥:驚奇,敬慕,擔心,敬仰。
4.縱觀全文,作者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點撥::作者通過描寫一株失去了大樹的依托,但卻并不因此而喪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堅強、獨立,歷盡苦難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5.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樣?
點撥:文章開頭運用描寫,交代出文章的抒情對象古藤,在描寫之中,融入了作者對古藤的驚奇感受。為了更好揭示出古藤神奇的特征,作者又插入敘述古藤由來的美好神話,在敘述之中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喜愛之情。為了更好的抒發作者的敬慕之情,作者圍繞古藤的艱難命運展開想象議論,同時聯想到與古藤有著類似遭遇的人事展開敘述和議論。由物及人,升華主題
(三)品讀鑒賞
請同學們細讀品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妙的地方,給大家賞析一下。(下例示例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和是否需要補充的情況,有選擇的展示)
示例1.文章開篇第一段對古藤的描寫,作者采用了反復、比喻、擬人三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古藤”外形的怪異,渲染了“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難,也為下文的敘述和議論做了鋪墊。
示例2.第9段里“.一千三百年風霜雨雪,把它變成根,變成樹,變成精。”這句話這句話顯示了古藤生命升華的過程。
“變成根”是指藤無所依傍后開始獨立,自己為自己坐樁。
“變成樹”指變成了獨立的個體,“自己為自己相繞,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變成精”指藤有自己的靈魂、個性、和精神特質。“藤留下了堅毅、痛苦、掙扎的過程”
示例3.第10段:“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鑄,生命的闡述。像不羈的狂草,有重筆有輕染,有淋漓的汁點。”
這里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排比形式工整,感情強烈,層層深入地贊頌了古藤是木的范例,凝聚了天地間水土的精華,闡釋了生命的內涵;比喻生動、形象,謳歌了古藤生命的頑強與不屈,表達了作者對古藤的敬仰和贊美之情
示例4.文中最后一段(第16段)呼應第14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古藤的生命奧秘,進一步突出古藤堅守者的形象,一個引人思考,被人敬仰的形象。這里有一個關鍵詞語“倔強”,這個詞語揭示了古藤面對命運的變故,失去依靠后的那種頑強的生存意志,堅強不屈服的獨立個性。盡管掙扎過,痛苦過,只要生命在體內一息尚存,就以藤的個性,滋生、蔓延、上升、翻騰。這個詞就是全文的“文眼”。”是作者的點睛之筆,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示例5.文章敘述何仙姑與呂洞賓的傳說
為古藤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同時引出下文古藤失去依傍的命運變故,為表達作者對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鋪墊。
示例6
第12段“人其實同藤一樣,從一點點爬起,活的不知有多么艱難。要依靠親人,依靠師長,依靠領導,依靠社會。要學著做人,學著生活,學著應付,學著面對。”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象征意義 。(寓意)
示例7.第13敘述老態女子生孩子的故事,第14段寫古藤的“起點與終點”、“根與頭”、“存活與伸展”,的敘述議論。有著內在聯系:
老態女子與古藤相互映襯,闡述了生命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探求古藤的生命奧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總結歸納散文閱讀的具體方法
通過大家的閱讀賞析,現在我們進一步歸納一下散文閱讀的具體方法。
學生交流,老師補充總結:
1.緊扣文眼明散聚。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神聚”雖然取材范圍廣泛,內容博雜,所謂“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但都統一在“神”這個靈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統領全文的這一“神”,就能迅速而準確的把握文章,提高閱讀效率。在散文中,總有集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詞句,這就是“文眼”。倘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抓住這點睛之筆,就能透視文章的“心靈”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確廣博、紛繁的題材是怎樣被有機地組織起來的。
2.找準線索結構清。
線索就是竄連文章內容的的一根紅線,它在文章結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找準它的線索就理清文章的結構。寫景散文一般以游蹤或某一景物為線索。
3..融情于景見立意
“一切景語即情語”,大凡寫景狀物的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來含蓄、形象而具體地表情達意。
4.咀嚼精妙品詞句
散文的精妙或體現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體現在其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或體現在表現手法的多姿多彩,或體現在遣詞造句的精煉生動。在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有了宏觀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處,才算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鑒賞。揣摩咀嚼需結合全文內容,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品讀感悟,理解才更準確。
(五)、作業:運用散文閱讀的方法閱讀課文《談生命》
(六)、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學習者篇文章給了我們很大人生啟迪: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和失敗,當在這個時候,希望你們能像這棵古藤那樣,以頑強的精神,堅毅的性格,承受痛苦,經歷磨練,戰勝困難,勇往直前。只有經歷了磨練的生命才會更燦爛,只有笑到最后的生命才會更精彩!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論點及論證方法。
3.體會作者舍生取義的觀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的內涵。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生在世不過短短百年,但是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會遇到無數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小到選擇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會面臨生與義的選擇,當你們面臨這樣的選擇時,又會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傾向哪一邊呢?有同學說了文天祥的'一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有的同學說到夏明翰曾經說過“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看來大家在生與義之間都選擇了后者,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孟子的《魚我所欲也》,看看在生與義之間孟子是如何進行選擇的。(板書:魚我所欲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注意字音、停頓、節奏等。
明確:字音規范,語氣適中,節奏準確,重音恰當。
2.學生自讀,解決重點字詞。
明確: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為:今為(介詞,為了)宮室之美而為(接受)之;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動詞,做)也。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論點。
明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板書:生、義)
2.文章的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3.小組討論,孟子為了闡明自己的論點,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逐層展開?
明確:①比喻論證。
“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在兩件事不能同時并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
②正反對比論證。
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與事實做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做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③道理論證。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
④舉例論證。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強調了要講“義”,不能忍受羞辱,“蹴爾而與之”連乞丐都不接受,何況是把“義”看得很重的人了;舉“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板書:比喻、道理、對比、舉例;舍生取義)
4.結合本篇文章及以前學過的文章,思考總結孟子文章的語言特點。
明確: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學完本篇文章,在現在這個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2.師生互動總結。
3.作業:現實生活中,面對著義和利,你一定也作過許多次選擇,其中哪一次對你的影響最大,給你的印象最深?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字數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文言文的特點,進行反復地誦讀,讓學生讀通、讀懂、讀出韻味。學生能夠在讀中明確孟子的性善論的思想,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學會辯證地分析與認識作者“舍生取義”的觀點,使文化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與發展。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使三維目標得以很好地實現。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
2、鍛煉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課文理解,美點尋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點撥、討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個家》
2、導語:
“我想有個家”,這是每個人的心聲。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今天,我們一起跟著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聽讀課文,輕聲跟讀。(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也可以輕聲跟讀)
2、問題探究: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說到三代人時點擊出現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怎樣的奶奶、怎樣的爸爸、怎樣的媽媽。
——你喜歡這個家庭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作者講述這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說出尊老愛幼時,點擊“尊、愛”。并要求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并插問:
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么做?
學生發言后,師小結:老人為養育我們,付出了心血,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理應受到家人及全社會的尊重)
學生說出中年人的責任時,(學生說不出時,師說出中年人的責任)邊點邊小結: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3、師小結:課文啟示我們:一家人要互敬互愛(點擊),家庭才其樂融融(點擊),家和萬事興。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人與人之間也必須和睦相處,我們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
4、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許同學們都有一個像莫懷戚一樣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著深情的愛,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事,讓你的同學與你一起分享)
5、代表發言。(3名,內容要有尊老也要有愛幼)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激發:剛才同學們講的故事非常感人。課文講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語言也樸素平易。但這樸實無華的`小文章卻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為文章中到處閃爍著美的光茫。下面我們就進行一項比賽——美點尋蹤。
2、學法點撥(課件):
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
如生動的景物描寫;感人的精神;貼切的修辭;特色的句式;含義深刻的語句;精當的用詞……(以上內容指名讀)
舉例: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3、學生看書,用筆在文中圈點,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4、美點尋蹤小組賽(一)
(當學生說到一個對稱句時,要求學生再找幾個句子品讀,特別是說到“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可問:這句子美在哪里?(一對稱;二表現兒子天真聰明。還防“也”字分析)
四、學法實踐
理解《金黃的大斗笠》的內容,尋找其中的美點。
1、速讀《金黃的大斗笠》。
2、談談對《金黃的大斗笠》內容的理解。
3、美點尋蹤小組賽(二)
要求找出美點,并能說說為什么美?
(品析幾個句子:
★干干凈凈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云,風推著它爬上山頭
★樹枝掛滿綠葉,歌謠般親切、柔和。
★烏云被太陽照得受不了,越縮越緊,于是擠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樹,用力搖,搖得葉子嘩嘩響。(擬人)
★斗笠像個大蘑菇。
4、小結,評價。
五、師生總結:
這一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六、課堂延伸
以《家庭瑣事》為題寫篇文章,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以教師引導、點撥為輔。教學過程中應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品,在品中思。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并利用《鄉愁》及配樂來創設課堂情境,打開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本課的學習,教給學生通過“讀”、“圈”、“畫”、“注”、“問”的方式自讀課文,所謂“讀”,即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圈”即是圈劃出生字詞,并結合工具書自行解決;“畫”即是畫句子,畫出喜歡的、精彩的句子或細節;“注”即是做批注,可以是對具體語句的理解賞析,也可以是對某處文字的感受體會;“問”即提出質疑,師生共同交流解決。而從更好的指導學生掌握自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并充分感受“鄉愁”這一文化現象,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整體感知與春酒有關的人和事。
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所蘊含的風俗之美和人情之美。
深度感悟,理解作者在文本的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品讀語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鄉深情,并充分感受“鄉愁”這一文化現象。
教學方法:
朗讀法2、品析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新課。
中華文化,淵源流傳,自上古以來,酒文化就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支。酒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這酒里包含著人生百態。朋友相聚小酌的愉悅,家人團圓共飲的溫馨,獨自舉杯的落寞……在不同的場合下,不同的心境能夠品味出酒里帶來的人生百味。這節課,讓我們跟隨琦君走進她的家鄉,品嘗她家鄉的《春酒》。
二、朗讀,初識春酒。
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
思考:什么是春酒?童年的我對春酒懷有怎樣的情感?
讀畢,師生交流:
①PPT顯示:春酒,又名凍醪(láo是濁酒的意思),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在我國,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詩經》中就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
在文中是指母親做的八寶酒。
②童年的我是最喜歡喝春酒的。“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
三、賞讀,品味春酒。
(朗讀指導和訓練穿插在對細節描寫的品味中)
1、提問:文中的哪些語句能體現出我最喜歡喝春酒?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句做批注,說說喜歡的原因及精彩之處。
(1)預設學生可能會找到的語句:
①“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手里捧一大包回家。”
②“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③“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2)師生交流:
示例③:“恨不得”是急切地希望,巴不得的意思。說明我內心是非常想喝春酒。“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表明即使我只得到一點點春酒,但還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說明我對八寶酒的喜愛到了摔倒了都舍不得丟掉酒杯的地步。“直添”表現了小花貓對八寶酒非常的喜歡,添個不停,很是可愛。這一句以我的饞和小花貓的醉來襯的八寶酒的香甜,從而體現了我最喜歡喝春酒。
小結:通過以上的交流,我們感受到了琦君對春酒的喜愛之情,在這杯香甜的春酒中,蕩漾著我兒時純真的童趣,對春酒的懷念之情也盡顯其中。
2、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師生交流:不是的,作者懷念的是春酒中蘊涵的濃濃的“道地家鄉味”。
3、這“道地家鄉味”體現在文中的哪些字里行間?
師生交流:
①“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
因為這喝會酒的人,無論是會首,還是那11個人,大家都是為了幫助那個急需錢用的人,而且這幫助都是主動的,從喝會酒就能看出當時村子里的人們之間是相互幫助的,鄉鄰之間是和睦相處的,這體現了我家鄉的淳樸的民風。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②“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巴結”一詞指人做事勤快,這句話寫出了阿標叔是個熱情好客的人,體現了他樂于助人、勤快淳樸的性格。
③“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足滴酒不沾唇的。”
這里的“得意”一詞寫出了母親因自己的八寶酒受到鄉親們的稱贊內心的高興之情。“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作者用的是聯想的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受到表揚后的興奮和欣喜,甚至還會有點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態。“其實”一詞寫出了母親從不喝酒,她做八寶酒就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嘗到其中的濃香,這樣她就會很開心很滿足了。從這里看到了一個熱情好客、樸實大方的母親形象。
小結:以上的品析,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道地家鄉味”,它是從香甜的春酒里飄散出來的,它融化在故鄉的點點滴滴里,有我歡樂幸福的童年,有我慈愛能干的母親,有我淳樸熱情的鄉鄰們。
四、精讀,升華春酒。
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感受到在這杯甜甜的春酒中,蕩漾著我兒時純真的童趣,散發著母性溫柔的光芒,流淌著鄉鄰樸實的情意。光陰荏苒,琦君還能品嘗到這道地的家鄉味嗎?我們一起來看文章的最后兩段。
齊讀文章最后兩段。
師生交流:
“如法炮制”的意思是指依照成法炮制藥劑,泛指按照現場的方法辦事。這說明我是按照母親做八寶酒的工序泡制八寶酒的。
“家醅”的意思是自家釀的酒。“醅”是指未曾過濾的'酒,這里泛指酒。
(插入琦君的簡介)
PPT顯示: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溫州。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臺灣,后定居美國。自去臺灣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說“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啊……
明確:作者再不能品嘗到這道地家鄉味了,因為她已是“獨在異鄉為異客”。
3、研讀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對童年樂趣的懷念和對故鄉、母親的思念。
PPT顯示:琦君曾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跟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師生交流:作者以一個問號結束全文,給文章留下空白,讓讀者在她的這一聲詢問中去思考、品味內那份心的濃濃的鄉愁。
(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那種失落,那種懷念,以及那種不可復得的心情來。)
五、延讀,感受鄉愁。
過渡:此刻,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琦君透過春酒表達出的對故鄉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跟琦君有著相似經歷的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也在他的詩作中表達了自己對故鄉深深的思念,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余光中的《鄉愁》。
老師范讀《鄉愁》
思考,這首詩和我們學的春酒有什么相同之處?
(PPT顯示《鄉愁》配樂:思鄉曲)
師生交流:
①這首詩和課文一樣,都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②作者都是借助某些具體的事物來表達情感。
③把自己的某種情感寄托在某些具體的事物上表達出來,這在寫法上可以稱作“借物抒情”。
六、總結,推薦書目。
1、推薦幾本琦君的其他作品:《細雨燈花落》《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一對金手鐲》《桂花雨》
2、教師寄語:同學們,通過對《春酒》的學習,此刻我們的內心都被文章所蘊含的深深的思鄉之情感染著。不論你離家多遠,不管你身在何處,故鄉將永遠是你心靈深處那份抹不掉的回憶,也許有一天,當你真的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時候,你會發現故鄉真的就如琦君筆下的這一杯春酒,醇香無比,回味無窮。最后,讓我們一起記住《春酒》,感謝琦君,以及那令人陶醉的鄉音鄉情。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預習要求
1、充分預習,了解珠穆朗瑪峰的有關知識,搜集與課文有關特別是劉連滿后來情況的資料。2、熟讀課文,能概括內容。
3、掌握字詞(課后、文中)
4、圈點好詞句。
教學目標
1、提高速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的能力。
2、敘事要注意詳略,選材要有典型性。
3、體會探險隊員表現出的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崇高的奉獻精神。
4、體會環境的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提高復述的能力,感悟登山勇士的優秀品質和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環境的描寫的作用。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瑪拉雅山和珠峰的相關圖片。
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看看屏幕,這就是世界最高峰,被稱為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有關這座山峰的具體情況。
珠穆朗瑪峰的神奇、美麗是人類的向往,其北坡被許多登山家認為連飛鳥都無法越過,是一條充滿死亡的路線。1960年5月,中國人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那激動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登上地球之巔》這篇文章。
二、檢查預習
1、解決字詞問題
(1)課后生字詞一人領讀
砭骨履踐崔巍養精蓄銳齊心協力頭暈眼花腰酸背痛勇往直前
(2)文中生字詞峰巔滯留繚繞窒息匍匐迸散斬釘截鐵
(3)解詞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劇烈。
履踐: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養精蓄銳:養,休養。蓄,積蓄。養息精神,積蓄力量。
齊心協力:眾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進。
2、師: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能在題目前加上一些信息來概括課文內容嗎?
生: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把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過劃分成幾個階段,在原文中畫出相關語句。然后講述這是一個怎樣激動人心的過程。
明確復述重點:
(1)5月24日9時30分,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登山隊員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出發。
(2)巖壁陡滑,第二臺階擋住了去路。他們冒著嚴寒,劉連滿甘作人梯,幫助其他隊員登上第二臺階。用了五個多小時。
(3)天漸黑,由于缺氧,劉連滿留下,其余人沖頂。
(4)劉連滿將救命的氧氣留給他人,寫下遺言信。
(5)夜已黑,在8830米左右的地方無氧攀登。
(6)凌晨,登頂成功。
師: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很熟悉了,我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非常真實地感受到了那種艱難,但是,隊員們卻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登上了頂峰。
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師:反復誦讀剛才大家提到的內容。思考:我們的隊員能夠登頂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
(1)他們有堅強的毅力。
如第五段但他仍咬著牙堅持前進和第七段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腿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但是,劉連滿一直堅持著。還有第十四段: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里還保存著氧氣,他又掙扎著坐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掙扎一詞體現了他的艱難與毅力。
(2)他們頭腦冷靜,想出辦法克服困難。
第七段劉連滿想出做人梯的辦法,幫助其他隊員登上第二臺階。
(3)隊員們團結協作的精神,特別是劉連滿那種崇高的獻身精神。
如:他毅然蹲到巖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來,讓別人的雙手能抓住巖壁頂端的支撐點攀登上去。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毅然表明劉連滿已經做出犧牲的準備;慢慢地站起來,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這些動作描寫都體現了他自我犧牲的精神。
還有第十三段:他決定,寧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脅,也要保最后一點氧氣留給戰友。劉連滿將救命的氧氣留給他人,并寫下遺言信。
師: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會面臨死亡的恐懼,可是最可怕的是去選擇死亡,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勇氣呢?劉連滿也有對生的渴望,但是他選擇了死,他的偉大就在于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坦蕩的面對死神。我們想想,是什么力量讓他作出這樣的選擇呢?
生自由回答:是強烈的愛國精神,堅定的信念……
教師小結:正是這樣的精神力量使他們在大自然對人類生命極限的挑戰中贏得了勝利,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所以文章表現的不只是三人登山的勝利,或是他們四個人的勝利,而是集體的勝利和祖國的勝利。希望同學們從本文學習探險隊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獻精神,從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五、質疑討論,各抒己見
師:課文中有不少寫景的句子,請在書上勾畫出寫景的句子,討論一下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前后四位同學討論分析。
朝著云霧茫茫的珠穆朗瑪峰巔勇敢地邁進,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的巖壁上登攀,……從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過程環境惡劣,非常危險,同時更好地體現了登山隊員們不畏艱險,勇于和環境作斗爭的精神。除盡力渲染惡劣的自然環境外還描寫了珠穆朗瑪峰的景色。如: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峰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嶺間繚繞不散,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處都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等,這樣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二者相結合,起到一張一弛的閱讀效果。
教師歸納:交待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景等,渲染了惡劣的自然環境,烘托了氣氛,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六、聯想體驗,拓展延伸
師:劉連滿在整個攀登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還差點犧牲,同學們,你們說,劉連滿是不是英雄?
生:是。
師:你知道劉連滿后來的情況嗎?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
當年登頂的隊員有的作了領導,有的當了記者,而劉連滿生活很困難,被分配到哈爾濱電機廠一車間作了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后還要給人打更以維持生活。三個孩子下崗,老伴沒工作。住的一套陳舊的小房子是省長批示后,廠里照顧給他的。
師:劉連滿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遭遇的?他是否滿腹怨恨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沒有。他說,生活要從低水平看,工作向高水平看。還說,人不能都當官,都當官,就沒兵了。
師:英雄遭遇困頓卻無怨無悔,這是一個心胸多么廣闊的人啊!劉連滿從小就沒有父親,靠母親要飯把他養大。當母親不能要飯了,他八九歲出去過流浪生活。所以劉連滿特能吃苦,
最容易滿足,處處替別人著想。這是普通勞動者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板書:英雄本色)
七、布置作業,收束全文
同學們,當所有的華夏兒女為自己的祖國的強盛感到驕傲時,我們更應該對那些默默無聞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們產生由衷的敬意。同學們,學習本文后,相信你還有很多話要說,參考我們搜集的材料,請你以《我看劉連滿》為題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要充分發表個人的見解,寫在周記本上。
同學們,有探險就會有犧牲,但是人類從沒有因此而停留下腳步。希望大家不斷挑戰自我,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戰勝學習生活中的一個個珠穆朗瑪。
教學板書:
登上地球之巔
堅毅品質
集體力量英雄本色
犧牲精神
愛國精神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 能比較流利地熟練地朗讀課文
2. 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4. 能從文中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狼》教學設計1。
教學重點:目標1、3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媒體:錄音機、投影膠片、小黑板
教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流程:
一.提問導入,揭發興趣: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狼外婆的故事。那么,狼在人們心目中是怎樣的動物?蒲松齡筆下的狼又是怎樣的呢?
簡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二.聽讀示范,訓練朗讀
1.提出聽讀要求,聽課文范讀錄音。
要求:聽準字音,注意停頓,詞義句義不懂處做記號。
2. (出示投影)檢查聽讀效果
(1)讀準下列字音
(2)下列兩個句子該怎樣處理停頓?
3. 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學生對朗讀情況作評價。
4. 學生齊讀課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節奏
三.質疑求助,掌握字詞
1. 學生就不懂的字詞質疑,其他同學幫助解決,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狼》教學設計1》。
2. 檢查同學字詞句掌握情況。(出示投影)
四.概括情節,體悟形象:(用小黑板出示問題,先筆寫發言提綱,然后交流。)
1.故事中的狼是是怎樣一個形象?請試加說明。
2. 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樣一個形象?請試加以說明。
3.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哪些啟發?
四.揣摩廣思,自由討論:
故事中的主體是人還是狼?為什么?
注:讓學生各抒己見,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師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強加。
五.觀察分析,復述故事:
1.(出示投影)讓學生觀察五幅圖畫,想一想可以用文中的那些句子對應。
2.(出示投影)根據圖畫,結合文章內容,復述故事
六.課堂小結,揭示目標。
學習目標:
1.能比較流利地熟練地朗讀課文
2.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大意
3.能進行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4. 能從文中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一、說出加線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2、綴行甚遠 3、恐前后受其敵
4、一狼仍從 5、擇其善者而從之
6、顧野有麥場 7、弛擔持刀
8、一狼徑去 9、狼亦黠矣
10、屠自后斷其股
二.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語句
1、 并驅如故。
2、 其一犬坐于前。
3、 目似瞑,意暇甚。
4、 一狼洞其中。
5、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狼》教學設計04-01
初中語文《老王》教學設計04-17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11-26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談生命》教學設計03-21
初中語文《談生命》教學設計10-21
初中語文《白楊禮贊》教學設計10-21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