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下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下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說的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年輕時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勇敢挑戰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并經過反復求證和公開試驗,用事實捍衛了真理。從文本價值上說,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學生尊重權威但不能盲從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教材。從文章表達上看,主要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通過從質疑、求證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這些理應成為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所以,教學這篇老課文,就必須立足新課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審視教學處理,注重閱讀感悟,著力言意兼得,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比品讀,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收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一、名言引路,初識“伽俐略”。
師:世界上有許多偉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簡短的言語中,以此來傳承偉大的精神,激勵世人的斗志。孩子們,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讓你感懷至深,讓你備受鼓舞,讓你銘記于心!誰愿意來交流一下?
1、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名言。
2、老師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則名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1)指名朗讀后交流自己從這句名言可以觸摸到作者大致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實踐……
(2)揭示名言作者: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俐略。(多媒體出示伽利略畫像和名字)
(3)引導學生交流從課外收集到的關于伽利略的成就資料。(要求語言簡練)
(4)課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輝煌成就(簡表)
師:伽利略能夠獲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為他恪守這樣的信念——(齊讀名言)“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二.緊扣“文本”,走近“伽俐略”。
1、名言中導入
師:同學們,要真正認識伽利略,光憑這則名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借助于各種文學作品,在充滿情味的語言文字中去逐漸豐滿伽俐略偉大的形象。這堂課,就讓我們走進伽利略年輕時一次舉世聞名的經典實驗,去真正認識一下這個科學家吧!這個實驗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一舉成功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板書課題)
(1)自由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
出示試學要求一:
a.思考:伽利略曾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作者為什么在課文開頭只介紹“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b.從這段文字的介紹中,你覺得這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伽利略。
(2)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不尋常、辯論家”認識到伽利略在讀書時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為下文的大膽質疑埋下了伏筆。)
2、對比中品讀。
學生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
(1)出示試學要求二:
a.結合課文中的典型事件想想名言中“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指什么?
b.伽利略和當時的人們對“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真理”的態度有什么不同?劃出相關的語句。
(2)學生試學后,教師引導交流。
*課件出示: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①.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②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么?為什么?
③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么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④讀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這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過渡:人們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而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卻敢提出與他截然不同的觀點。伽利略是怎樣想的?課件出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課件出示:“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么把這兩個鐵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么解釋呢?”
①.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請一學生先讀)可以算一算,畫一畫,他得出了哪兩種結果:
(1)______
(2)______
②.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組交流一下——指名說。總結:由一個事實得出了兩個自相矛盾的結論是自相矛盾(一慢一快)。板書
③.(說得這么好,請你也讀讀這一段話,讓我們回味一下怎么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么......”“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才提出這樣的問題。
④.你知道你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說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懷疑,可能會有怎么樣的危險嗎?
⑤.拓展資料:十六世紀布魯諾為堅持“日心說”而被教會活活燒死的事例。
小結:從伽利略大膽質疑的想法中,你又感受到他是一個(不迷信權威)的科學家。
過渡:是的,從同一句話中就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無疑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存在問題!難道伽利略就單通過文字推理推測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嗎?他還做了些什么?
3、試驗中感悟
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4、5、6自然段
(1)出示試學要求三:
a.為了解開心中的疑問,伽利略都做了些什么?
b.試驗前后人們的反應有什么變化?
(2)試學后檢測交流。
課件出示: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
a.做一次試驗不是就夠了嗎,干嗎反復做許多次?你體會到了什么?
b.想象:
當伽利略第一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也許會想:是我(),還是()?
當他第()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也許是我(),也許是( )?
當他第()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肯定是我( )!肯定是( )!
小結:是啊,他考慮的那樣周密,又是那樣的細致,從這里,你又覺得伽利略是一個(嚴謹求實)的科學家。
c.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過渡:25歲的`年輕教授向學生宣布實驗結果后,僅僅完成了他試驗的第一步,因為他還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其,目的何在?
①.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課件出示: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小結: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來驗證,并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實驗,他真是一位(執著追求)的科學家。
②.伽利略懷著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演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③.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為什么?
讓學生想象此時人們的心理活動:
a.原以為兩個鐵球____________,但看到的卻是___________.
b.原以為勝利者是________,但________才是勝利者。
c.原以為無情的事實會____________,現在無情的事實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總結中提升
①.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最后的句子:盡管伽利略的公開試驗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癡迷信奉于亞里士多德的人們,但是他終歸還是讓人們明白了:
出示課件:
a.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b.原來亞里士多德這位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②能不能把原句(第1句)改為第2句?為什么?
(“像…這樣…”不能刪:因為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還有其他偉人,所有人,如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老師、父母,盡管知識比我們豐富,懂得多,說的話有時也不一定全對)。
③朗讀練習
④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⑤.讓我們永遠記住伽利略,記住伽利略帶給我們的啟示,正如剛走進這個經典的故事之前我們讀到的——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總結全文: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課后延伸,緬懷伽利略
活學:
1、伽利略敢于質疑、執著追求,不僅向世界宣告了一個科學道理,更給了人們許多許多的啟示。隨著兩個鐵球的同時落地,那些嘲笑伽利略膽大妄為的人,那些責備他固執的人,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你學習本課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描寫的方法,展開想象,試著寫一寫。
2、課外閱讀《伽利略的女兒》
四年級語文下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學會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4.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教學難點:
1.針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兩個結論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這節課我們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誰能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1590年,看戲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一)自讀目標:(出示多媒體課件)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講的是誰的故事?他是什么時期的哪國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課文按什么樣的順序敘述的?
(請你用上“先……然后……接著……最后……”敘述)
(二)重點詞語:
(著地、伽利略、信奉、亞里士多德、解釋、更改、的確、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全文,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并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小組內初步交流。
3.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同學們,我們已經充分朗讀了課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受。下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放聲朗讀課文,可自讀,也可同桌互讀。(學生自主讀書)
4.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得段落讀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