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合集1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件,體會不同類別的事件在文中的作用,并可將此種處理事件的方法用于寫作實踐。
2、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明確事件的內在聯系,從而明確主題進而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學習根據表達的需要來選擇和組織材料的寫法,學習抓住人物特征,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設想:
重點:學習本文運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的方法。
難點:明暗兩條線索的結合使用。
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總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設計。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展開橫向思維,讀懂事件與主題的關系;在引導學生欣賞名家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達到既學讀書又學做人的目的。
課前準備:
1、課外查字典,自學生難字詞
2、細讀全文列出文中所寫事件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會開花。一些不能忘記的事不能忘記的人,就是心中常開不敗的花朵。當有一天,細細檢點細細品味,就是魯迅先生所謂朝花夕拾,今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先生的腳步,細細評點那多開在心頭的藤野之花。
二、明確目標
齊讀目標。
三、學習新課
(一)朝花夕拾之一,經典回放:
過渡: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寫人的并不多,有《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再一個就是日本的藤野先生。一個日本人,為何讓魯迅先生對他如此難忘?
1、速讀感知:
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瀏覽:
(1)用原文回答,魯迅先生為何時時記起藤野先生?
(2)文中著重寫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
出示:教你一招:
第一步,尋找相關段落。
第二步,提取關鍵詞語。
齊讀37自然段。
2、品讀鏡頭:6----23段,任選其中的一個段落,深情朗讀,并用“魯迅致藤野先生”對話的方式,品出藤野先生的品質。
再教一招:如何品鏡頭:先生,您的行為,讓我看到您的品質。
3、悟讀探究:
出示:1—5段是寫見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見所聞所感,24——31自然段是寫看電影、匿名信事件,這些是不是多余之筆?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讓我們分組深入討論,這些和寫藤野先生有關嗎?
學生分組討論,一半討論1——5段,一半討論24——31段。
(二)朝花夕拾之二:經典續讀——師生重逢
假使20年后,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再度重逢,一定會有許多話要對藤野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段話,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學生寫話練習。
配樂朗讀。
先生,您——
四、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我們和魯迅先生一起拾起的,是藤野之花,還有一朵魯迅之花,一直開在我們的心頭。
出示:運用抓細節品人物的方法,結合課文,查找資料,探討魯迅問什么棄醫從文,從而了解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 運用所學散文閱讀的方法閱讀文章,進一步提高散文閱讀的能力、
2. 理解作者通過描寫一株失去了大樹的依托,但卻并不因此而喪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堅強、獨立,歷盡苦難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3. 弄清文章由物及人地描寫、抒情、議論談感悟的思路,.體會作者以抒情為主,融抒情、描寫、敘述、議論為一體的鮮明特色。
4. 理解想象和聯想的表現手法以及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5. 品讀文章質樸、簡單的意象,自然、靈動的文字,增強語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領會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2)分析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及其作用。
(3)揣摩詞句,品味語言。
2.難點
(1)想象與聯想的作用
(2)詞句揣摩,語言品味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與學互動設計
課件顯示:(一)創設情境,導入文章閱讀
同學們,我們自初一以來,學習了不少的優秀散文,大家回憶一下,舉例說說。
示例(1.)《紫藤蘿瀑布》:這是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對紫藤蘿花的精彩描繪,充分顯示了藤蘿花的外在形象美與內在意蘊美的和諧、統一。文章先著重刻畫紫藤蘿花的外在美。通過對花的精彩描繪,表現了它不可遏止的、旺盛、活躍的生命力。然后是抒寫作者對生命底蘊和意義的的深刻思考。說明在奔流不息的生命長河中,挫折、磨難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它是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增加了生命的美麗和充實,但不會阻礙生命長河不息的流動。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化為寧靜和喜悅,并由此領悟了花和人雖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無止境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腳步。文章贊美了生命的永恒與美好,鼓勵人們要熱愛、珍愛生命。 示例(2.)《行道樹》:作者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的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全文466個字,卻蘊涵了作者對生命價值的思索與感悟,引發了讀者對人生對生命的新鮮感受和深刻體驗。
示例3.《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書寫人們盼春的基礎上給我們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人們迎春這一幅幅的畫面,最后唱起了對春的贊歌。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示例4.巴金的《日》,作者采用樸素無華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點“睛”,將哲理的思索與詩意的描繪揉和在一起,既成功的塑造了“飛蛾”即抗日戰士的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發了自己的崇高的美學理想。《月》則表現了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了嫦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了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嫦娥就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日》和《月》是作者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它也啟發了我們思考如何生,如何死。
通過一篇篇散文的閱讀,我們獲得了一些散文閱讀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哪些方法呢?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師補充小結:
課件顯示:總的說來要弄清楚四點: 一是寫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是為什么寫(主旨,即要表達的情、理、觀點),三怎樣寫的(行文思路,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四是寫得怎樣(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運用這些閱讀方法去閱讀王劍冰的一篇優秀散文《古藤》。
(二)、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思考:
1.文章的抒情對象是什么?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點撥:文章的抒情對象的是古藤,它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文章就是圍繞著它來描寫、抒情、議論談感悟的。
2.通讀全文,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古藤的特點。(注意抓關鍵詞語,抓文眼:集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詞句,這就是“文眼”)
點撥:外在特點-----外形彎曲、枯老,是一棵獨立的藤
內在特點-----堅毅,不屈,頑強,倔強、孤獨。
3.對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用四個詞語來概括。
點撥:驚奇,敬慕,擔心,敬仰。
4.縱觀全文,作者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點撥::作者通過描寫一株失去了大樹的依托,但卻并不因此而喪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堅強、獨立,歷盡苦難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5.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樣?
點撥:文章開頭運用描寫,交代出文章的抒情對象古藤,在描寫之中,融入了作者對古藤的驚奇感受。為了更好揭示出古藤神奇的特征,作者又插入敘述古藤由來的美好神話,在敘述之中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喜愛之情。為了更好的抒發作者的敬慕之情,作者圍繞古藤的艱難命運展開想象議論,同時聯想到與古藤有著類似遭遇的人事展開敘述和議論。由物及人,升華主題
(三)品讀鑒賞
請同學們細讀品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妙的地方,給大家賞析一下。(下例示例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和是否需要補充的情況,有選擇的展示)
示例1.文章開篇第一段對古藤的描寫,作者采用了反復、比喻、擬人三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古藤”外形的怪異,渲染了“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難,也為下文的敘述和議論做了鋪墊。
示例2.第9段里“.一千三百年風霜雨雪,把它變成根,變成樹,變成精。”這句話這句話顯示了古藤生命升華的過程。
“變成根”是指藤無所依傍后開始獨立,自己為自己坐樁。
“變成樹”指變成了獨立的個體,“自己為自己相繞,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變成精”指藤有自己的靈魂、個性、和精神特質。“藤留下了堅毅、痛苦、掙扎的過程”
示例3.第10段:“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鑄,生命的闡述。像不羈的狂草,有重筆有輕染,有淋漓的汁點。”
這里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排比形式工整,感情強烈,層層深入地贊頌了古藤是木的范例,凝聚了天地間水土的精華,闡釋了生命的內涵;比喻生動、形象,謳歌了古藤生命的頑強與不屈,表達了作者對古藤的敬仰和贊美之情
示例4.文中最后一段(第16段)呼應第14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古藤的生命奧秘,進一步突出古藤堅守者的形象,一個引人思考,被人敬仰的形象。這里有一個關鍵詞語“倔強”,這個詞語揭示了古藤面對命運的變故,失去依靠后的那種頑強的生存意志,堅強不屈服的獨立個性。盡管掙扎過,痛苦過,只要生命在體內一息尚存,就以藤的個性,滋生、蔓延、上升、翻騰。這個詞就是全文的“文眼”。”是作者的點睛之筆,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示例5.文章敘述何仙姑與呂洞賓的傳說
為古藤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同時引出下文古藤失去依傍的命運變故,為表達作者對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鋪墊。
示例6
第12段“人其實同藤一樣,從一點點爬起,活的不知有多么艱難。要依靠親人,依靠師長,依靠領導,依靠社會。要學著做人,學著生活,學著應付,學著面對。”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象征意義 。(寓意)
示例7.第13敘述老態女子生孩子的故事,第14段寫古藤的“起點與終點”、“根與頭”、“存活與伸展”,的敘述議論。有著內在聯系:
老態女子與古藤相互映襯,闡述了生命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探求古藤的生命奧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總結歸納散文閱讀的具體方法
通過大家的閱讀賞析,現在我們進一步歸納一下散文閱讀的具體方法。
學生交流,老師補充總結:
1.緊扣文眼明散聚。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神聚”雖然取材范圍廣泛,內容博雜,所謂“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但都統一在“神”這個靈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統領全文的這一“神”,就能迅速而準確的把握文章,提高閱讀效率。在散文中,總有集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詞句,這就是“文眼”。倘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抓住這點睛之筆,就能透視文章的“心靈”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確廣博、紛繁的題材是怎樣被有機地組織起來的。
2.找準線索結構清。
線索就是竄連文章內容的的一根紅線,它在文章結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找準它的線索就理清文章的結構。寫景散文一般以游蹤或某一景物為線索。
3..融情于景見立意
“一切景語即情語”,大凡寫景狀物的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來含蓄、形象而具體地表情達意。
4.咀嚼精妙品詞句
散文的精妙或體現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體現在其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或體現在表現手法的多姿多彩,或體現在遣詞造句的精煉生動。在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有了宏觀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處,才算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鑒賞。揣摩咀嚼需結合全文內容,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品讀感悟,理解才更準確。
(五)、作業:運用散文閱讀的方法閱讀課文《談生命》
(六)、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學習者篇文章給了我們很大人生啟迪: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和失敗,當在這個時候,希望你們能像這棵古藤那樣,以頑強的精神,堅毅的性格,承受痛苦,經歷磨練,戰勝困難,勇往直前。只有經歷了磨練的生命才會更燦爛,只有笑到最后的生命才會更精彩!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3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標”。實施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知識。本文將對初中語文創新教學進行研究,以期達到實施語文課創新教學的目的。
一、語文創新教學研究的途徑
1、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2、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4
預習要求
1、充分預習,了解珠穆朗瑪峰的有關知識,搜集與課文有關特別是劉連滿后來情況的資料。2、熟讀課文,能概括內容。
3、掌握字詞(課后、文中)
4、圈點好詞句。
教學目標
1、提高速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的能力。
2、敘事要注意詳略,選材要有典型性。
3、體會探險隊員表現出的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崇高的奉獻精神。
4、體會環境的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提高復述的能力,感悟登山勇士的優秀品質和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環境的描寫的作用。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瑪拉雅山和珠峰的相關圖片。
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看看屏幕,這就是世界最高峰,被稱為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有關這座山峰的具體情況。
珠穆朗瑪峰的神奇、美麗是人類的向往,其北坡被許多登山家認為連飛鳥都無法越過,是一條充滿死亡的路線。1960年5月,中國人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那激動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登上地球之巔》這篇文章。
二、檢查預習
1、解決字詞問題
(1)課后生字詞一人領讀
砭骨履踐崔巍養精蓄銳齊心協力頭暈眼花腰酸背痛勇往直前
(2)文中生字詞峰巔滯留繚繞窒息匍匐迸散斬釘截鐵
(3)解詞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劇烈。
履踐: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養精蓄銳:養,休養。蓄,積蓄。養息精神,積蓄力量。
齊心協力:眾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進。
2、師: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能在題目前加上一些信息來概括課文內容嗎?
生: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把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過劃分成幾個階段,在原文中畫出相關語句。然后講述這是一個怎樣激動人心的過程。
明確復述重點:
(1)5月24日9時30分,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登山隊員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出發。
(2)巖壁陡滑,第二臺階擋住了去路。他們冒著嚴寒,劉連滿甘作人梯,幫助其他隊員登上第二臺階。用了五個多小時。
(3)天漸黑,由于缺氧,劉連滿留下,其余人沖頂。
(4)劉連滿將救命的氧氣留給他人,寫下遺言信。
(5)夜已黑,在8830米左右的地方無氧攀登。
(6)凌晨,登頂成功。
師: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很熟悉了,我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非常真實地感受到了那種艱難,但是,隊員們卻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登上了頂峰。
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師:反復誦讀剛才大家提到的內容。思考:我們的隊員能夠登頂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
(1)他們有堅強的毅力。
如第五段但他仍咬著牙堅持前進和第七段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腿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但是,劉連滿一直堅持著。還有第十四段: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里還保存著氧氣,他又掙扎著坐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掙扎一詞體現了他的艱難與毅力。
(2)他們頭腦冷靜,想出辦法克服困難。
第七段劉連滿想出做人梯的辦法,幫助其他隊員登上第二臺階。
(3)隊員們團結協作的精神,特別是劉連滿那種崇高的獻身精神。
如:他毅然蹲到巖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來,讓別人的雙手能抓住巖壁頂端的支撐點攀登上去。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毅然表明劉連滿已經做出犧牲的準備;慢慢地站起來,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這些動作描寫都體現了他自我犧牲的精神。
還有第十三段:他決定,寧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脅,也要保最后一點氧氣留給戰友。劉連滿將救命的氧氣留給他人,并寫下遺言信。
師: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會面臨死亡的恐懼,可是最可怕的.是去選擇死亡,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勇氣呢?劉連滿也有對生的渴望,但是他選擇了死,他的偉大就在于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坦蕩的面對死神。我們想想,是什么力量讓他作出這樣的選擇呢?
生自由回答:是強烈的愛國精神,堅定的信念……
教師小結:正是這樣的精神力量使他們在大自然對人類生命極限的挑戰中贏得了勝利,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所以文章表現的不只是三人登山的勝利,或是他們四個人的勝利,而是集體的勝利和祖國的勝利。希望同學們從本文學習探險隊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獻精神,從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五、質疑討論,各抒己見
師:課文中有不少寫景的句子,請在書上勾畫出寫景的句子,討論一下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前后四位同學討論分析。
朝著云霧茫茫的珠穆朗瑪峰巔勇敢地邁進,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的巖壁上登攀,……從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過程環境惡劣,非常危險,同時更好地體現了登山隊員們不畏艱險,勇于和環境作斗爭的精神。除盡力渲染惡劣的自然環境外還描寫了珠穆朗瑪峰的景色。如: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峰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嶺間繚繞不散,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處都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等,這樣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二者相結合,起到一張一弛的閱讀效果。
教師歸納:交待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景等,渲染了惡劣的自然環境,烘托了氣氛,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六、聯想體驗,拓展延伸
師:劉連滿在整個攀登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還差點犧牲,同學們,你們說,劉連滿是不是英雄?
生:是。
師:你知道劉連滿后來的情況嗎?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
當年登頂的隊員有的作了領導,有的當了記者,而劉連滿生活很困難,被分配到哈爾濱電機廠一車間作了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后還要給人打更以維持生活。三個孩子下崗,老伴沒工作。住的一套陳舊的小房子是省長批示后,廠里照顧給他的。
師:劉連滿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遭遇的?他是否滿腹怨恨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沒有。他說,生活要從低水平看,工作向高水平看。還說,人不能都當官,都當官,就沒兵了。
師:英雄遭遇困頓卻無怨無悔,這是一個心胸多么廣闊的人啊!劉連滿從小就沒有父親,靠母親要飯把他養大。當母親不能要飯了,他八九歲出去過流浪生活。所以劉連滿特能吃苦,
最容易滿足,處處替別人著想。這是普通勞動者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板書:英雄本色)
七、布置作業,收束全文
同學們,當所有的華夏兒女為自己的祖國的強盛感到驕傲時,我們更應該對那些默默無聞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們產生由衷的敬意。同學們,學習本文后,相信你還有很多話要說,參考我們搜集的材料,請你以《我看劉連滿》為題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要充分發表個人的見解,寫在周記本上。
同學們,有探險就會有犧牲,但是人類從沒有因此而停留下腳步。希望大家不斷挑戰自我,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戰勝學習生活中的一個個珠穆朗瑪。
教學板書:
登上地球之巔
堅毅品質
集體力量英雄本色
犧牲精神
愛國精神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5
《愛蓮說》是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并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了解文學體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為本課的重點。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基礎,能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和已有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反譯并熟背課文;
2、了解襯托的寫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旨,理解映襯手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情景導入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
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學生初步感受“蓮”的形象
2、誘思導學
教師出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點撥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弄清字、詞、節奏。
2學生自讀把握語氣和節奏。
3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4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注釋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學生探究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1、什么是“說”?
2、看課文注釋,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開頭為什么先寫陶淵明和世人的愛好?
4、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么?為什么要寫其他的花?
5、文章僅僅是寫花嗎?采用了什么寫法?花與人有什么關系?
6、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
7、蓮花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喜歡蓮花?
8、作者為什么發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嘆?作者的感嘆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學習合。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的理解并及時消化與及理。
讓學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4、朗讀背誦指導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
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為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5、拓展延伸
1與蓮花有關的詩歌
2寫幾句關于蓮花的.話可以是對蓮花的描寫,學習本文的感受,對生活態度的`思考,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6、課文總結
1歸納主題(找出中心句)
2了解本文襯托的寫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寫蓮,還提到了什么花?幾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襯托的兩種類型——正襯,反襯
(1)陶淵明愛菊
世人愛牡丹(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與眾不同)
予愛蓮
(2)菊花之隱逸者
牡丹花之富貴者(襯托,表現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蓮花之君子者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何人(襯托,感慨世風惡濁,表現作者潔身自好)
牡丹之愛眾
板書設計
愛蓮說周敦頤
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媚于世
體態———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香氣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高潔獨立
風度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托物—————喻人
菊花牡丹對比烘托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把學生活動有機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方法,著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培養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以獲取知識、提高素質、增長能力。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生通過自學,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方法上,并把課堂當作他們能力展示的天地,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滿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調動起來,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多找尋方法,促進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教學反思
一、內容太多,課堂太緊張。可以考慮減去課堂環節的“2、口語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變之為課外練習;補充資料可以再精簡,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詩朗誦或板書。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二、課堂朗誦不足,在課內完成背誦任務有點難。利用下午自習完成背誦任務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課題』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名人單元,課文的事跡生動感人,廣為流傳,初一從、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應對他們進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確立人生目標并擁有堅定的信念。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聞一多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從此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并堅定自己的人生理念。
本文語言優美,語句精煉,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適合初一學生閱讀,教學時應加強朗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養中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大意,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攝入的信息量比較窄,不能主動的,積極地合作探究學習。個別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依賴性比較強,學習較為被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結構,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領會語句飽含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質疑、互動合作、開展小組討論、信息整理歸納的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自主搜索,整理,交流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做人原則,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個正直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中語句中的關鍵詞語,
難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和做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處理和做的呢?請你說給大家聽聽。
二:了解聞一多,臧克家
聞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后來研究文學。1925年回國,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詩集有《紅燭》,《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1943年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腐敗憤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斗爭,一二一慘案發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后獻出寶貴的生命。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稱其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臧克家(簡略了解)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掌握下列詞語:
鍥而不舍瀝經心血目不窺園氣沖斗牛兀兀窮年潛心貫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四、理清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朗讀
放錄音
教師范讀
個讀
齊讀
互評、糾正
2、合作探究
(1)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以此為脈絡,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連綴的?
(2)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原文回答)
(3)作為學者聞一多是怎樣說的?(引用原文)
(4)作為學者聞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5)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五、小結
這篇文章學的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質特征。文章兼顧西安的典型事例,精致嚴謹的結構,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六、布置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2、完成練習二
『課后反思』:
1、朗讀的效果較好,通過朗讀,讓學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本人語言生動形象,精煉含蓄,富于感情和音樂美,但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把握起
來的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重點批注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為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的空間,有理由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個性化閱讀。
3、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討論題,目的是鍛煉
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發言比想象中的還要踴躍,不斷有新的亮點產生,吧這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7
20xx年11月我參加了在我校舉辦的語文教研活動教學研討會,感觸很多,收獲頗多。
在這次教學研討會上,我們首先聽了我校語文教師雷幫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師語文課深深吸引了,他知識淵博,熱情洋溢,雷老師語言的運用這堂語文課教給我上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慮對象,其次考慮場合,再次考慮目的,最后考慮表達方式。雷老師通過實戰演練、仿寫句子教給了我們做題的方法、技巧。明確了以后的語言教學一定要和生活緊密結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一下,并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要得體。
最后我總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計劃。特別是重點強調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量,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給我們以后的教學提出了合理的'意見,今后的教學一定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手段要與傳統手段結合。在今后教學楊主任要求我們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要得體。
總之,通過參加這次研討學習,讓我不僅拓寬了知識視野,還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于教育事業。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把在這次學習中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施俊峰
觀風海中學
20xx年12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8
合作學習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增強團結及交際的能力。此教學模式跳出了傳統束縛,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為社會發展培養大批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進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新課程改革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激發其創造性。而我們的農村初中傳統的語文教學卻不注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廣大的農村教師往往習慣于遵從教考或固執于自己的定向思維,呆板地進行教學,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阻礙了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鑒于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種種問題,我們可以借助新課標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合作學習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培養其合作、創新能力,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1 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語文合作學習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視,但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幾種不良的'共性傾向。
1.1 分組不合理。在當前很多初中語文合作學習模式實踐中,多數語文教師采用的是按座位分組的方法,這種簡單的分組方法往往會導致組別間的整體水平差異,全班學習到小組合作學習的轉變還只是表面的變化,而非結構性的變化。在整體實力較弱或者整體學生表現不積極的學習小組內,合作學習模式就很難組織和進行,學習效果較差。
1.2 合作學習沒有達到全組成員的共同進步。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模式實踐中,另一個更為嚴重的不良傾向是組內學習重“個體”,輕“群體”。由于沒有明確分工,在小組學習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喜歡討論式的學法,樂于獨立思考,在組內討論發言時表現更為積極;而成績落后的同學則更多是處于傾聽者的角色,獨立思考能力和積極參與討論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激發和提高。
1.3 學生的“競合”意識和技能整體都有待提高。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從整體上看,雖然在課堂內也廣泛采用了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形式,但是由于在組內學生合作意識較差、合作技能較低,以組為單位的團隊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相對更弱,這就出現了重“形式”,輕“實效”的弊病。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設身處地、展開想像,于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對話與交流,感受積累文本的語言;
2、創設情境、積極體驗,于投入地朗讀中感受小露珠樂觀無私的品格,體味著對生命的感悟。
基本理念:
以童真引動,設身處地,展開想像;以童趣引導,和諧共生,感悟意境,于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積極的引導學生與文本、情境、思想對話,引發情感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體現文本內涵理解的無痕;在朗讀指導上引導學生帶著生活的體驗去讀書、去感悟,不作生硬朗讀指導,體現朗讀指導的無痕;在詞語的教學上注重體味、感受,以反復的呈現、使用中學習和掌握,體現教學的無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本和積累語言,培養學生語言的靈性,綻放語文的無窮魅力。
學習目標:
1、設身處地、展開想像,于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對話與交流,感受積累文本的語言;
2、創設情境、積極體驗,于投入地朗讀中感受小露珠樂觀無私的品格,體味著對生命的感悟。
基本理念:
以童真引動,設身處地,展開想像;以童趣引導,和諧共生,感悟意境,于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積極的引導學生與文本、情境、思想對話,引發情感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體現文本內涵理解的無痕;在朗讀指導上引導學生帶著生活的體驗去讀書、去感悟,不作生硬朗讀指導,體現朗讀指導的無痕;在詞語的教學上注重體味、感受,以反復的呈現、使用中學習和掌握,體現教學的無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本和積累語言,培養學生語言的靈性,綻放語文的無窮魅力。
學習過程:
一、激情引讀 感知文本
1、同學們,老師帶來了昨天認識的伙伴——出示課件:露珠和小露珠。有什么不一樣?(引導體驗小露珠的可愛)親切地和它打招呼吧!(讀題)讓我們一起走近小露珠吧。打開課文,自由地讀課文,看看哪個小朋友把小露珠讀得最投入,讀得最生動。(生自由讀文)
2、同學們讀得多投入啊!讀了課文,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小露珠啊?(美麗、可愛、黃豆大的、閃亮、珍珠一樣、圓潤、透亮……)學生書寫四個最滿意的詞。
二、設身處地 進入文本
1、過渡(結合課件):夜幕降臨了,小露珠出現在草葉上、花朵上、禾苗上了。露珠就這樣爬呀,滾呀,越來越大,越來越亮,到黎明的時候,已經有黃豆粒那么大了。
2、一度感受:這時候,小露珠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啊?(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小動物們是怎樣向小露珠打招呼的?(指導讀好三句話)我現在就是一顆小露珠,哪個小動物主動和我打招呼。
“早哇,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珍珠那么圓潤的小露珠。”
3、二度感受:這三個小動物在夸小露珠的什么呀?板書:閃亮、透亮、圓潤
4、三度感受:還有哪些小動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了?有創意地按句式說話。(拓展:小螞蟻、小兔子、小麻雀、蚯蚓……)所有的`小動物都喜歡小露珠,這是為什么?
三、感性復現 深入文本
1、過渡:除了小動物們喜歡小露珠,植物們也喜歡小露珠呢!認真地充分地讀一讀,看看誰來了?(生自由讀文)
2、讓我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吧!(演示課件)金黃的向日葵。板書:金黃。有了小露珠,金黃的向日葵就更加金黃了。(抽生說)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指導讀:喜歡的語氣)
3、引:什么叫光彩熠熠?還想到哪個詞語,比較和光彩熠的異同(結合圖片)是啊,你看這是白天的小花,它怎么了?而小露珠來了,它又怎么樣了?(感受:格外精神、生機勃勃)指導讀文:讀出植物們在小露珠的幫忙下格外精神、生機勃勃的景象。
4、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們,你得到了露珠的滋潤,要感謝誰呀——小露珠。那我們就當一回花草樹木,給小露珠寫幾句感謝的話吧。(配樂書寫)小結。
四、拓展遷移 升華文本
1、植物們都感謝了小露珠,但是太陽公公散發的熱量越來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來越輕了。她漸漸地變成了水蒸氣,向空中飄去了。你身上的小露珠不見了,是什么樣的心情啊?(遺憾、可惜……)帶著這種感覺把心情讀出來。
2、金黃的向日葵你舍得小露珠去嗎?碧綠的白楊樹你舍得小露珠去嗎?各種各樣的植物們你們舍得小露珠去嗎?你來挽留吧!(感情朗讀:設身處地的挽留)
向日葵向它點點頭、白楊樹向它招招手、喇叭花吹奏著樂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
3、大家深情的挽留還是留不住小露珠的腳步啊。自由讀小露珠的話。拓展想像:小露珠在想什么呢?
4、老師也寫了一首露珠贊:(配樂聽一聽)。
夜幕降臨,我靜悄悄地來了,
附在樹梢上,落在草叢里,
躺在荷葉上,懸在風鈴中……
黑夜漫漫,我慢慢地長大了,
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么透明,
像珍珠那么圓潤,像群星那么燦爛。
黎明時分,映著五彩的霞光,
我將悄悄地消逝。
你——不要悲傷,不要惋惜,
經過一個黑夜,我又會重新凝聚,
清清爽爽地出現在你的眼前,
一樣的光彩熠熠,
一樣的晶瑩透明,一樣的秀麗神奇!
5、積累練習: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句子;自由選擇背誦你喜歡的課文段落。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三只貓不同的命運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慨。
3、聯系生活,感受身邊善待平凡生命的舉止。
課前預習: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1、如此親密的”接觸”,你有過嗎?(學生自由談論)
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親密的接觸過不同種類的小動物,甚至愛上了他們。然而有一位作家卻在和小貓幾次親密”接觸”后就再也不愿養貓,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鄭振鐸學習這篇課文——《貓》來揭開謎底。
(設計意圖:由一幅有趣的圖片談起易勾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提出了一個疑問:作者也親密接觸過小動物,卻為何不愿再養小動物,以此導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教學過程:
一、 文中作者有幾次養貓經歷?三次的結局總是怎么樣的呢?
三次;失蹤或死亡
二、把握”遭遇”“感悟”“歷程”:
過渡語:三次養貓的結局為什么總是失蹤或死亡呢?難道作者不會養貓嗎?我想,這其中必有復雜的原因吧!
1、我們就來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養貓的。
(1)同學們覺得這只貓的最大特點是什么?有具體的根據嗎?
很活潑;(學生自由尋找并抓住重點語句談論)
(2)這樣的一只貓,“我“喜歡嗎?但是這種快樂長久了嗎?
我坐在……微笑……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3)當聽說小貓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感著一縷的酸辛):”我”喜歡這只小貓,所以當它突然離去時,”我”感到”一縷的酸辛”。
2、不管怎樣這只小貓還是離”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這份酸辛的呢?(向別處要一只新的小貓)那這一次的境況又是如何的呢?
(1)與第一只小貓相比,這只小貓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體說說你的理由嗎?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潑,那”我”喜愛這只小貓的嗎?
更有趣 更活潑;(學生具體談論)
(2)看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了,那么當有一天它突然失蹤了,你猜”我”會怎么樣?
找出反映”我”當時的心理變化(狀況)的語句。
(4)盡管作者企圖存在僥幸心理,但是結果還是殘酷擺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悵然 憤恨
小結:”我”喜愛這只小貓,所以當它被人捉去后,”我”十分的悵然和憤恨。
3、第二次養的黃色小貓被人捉去應該說令”我”傷心不已,但俗話說的`好時間是撫平心靈創傷最好的藥。”我”最終又養貓了嗎?
(1)這只貓是如何得來的?我家為何要收養它?
追問:(一只流浪貓)(同情、可憐它)
(2)這只小貓與前兩只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什么?(難看、憂郁)
(3)如此難看、不活潑的小貓在”我”家受歡迎嗎?雖然它如此地不受歡迎,但是也有引起我們”留心”的時候,你能找出來嗎?它在”凝望”什么呢,僅僅是那對黃鳥嗎?
(不大喜歡、若有若無)那只花白貓對于……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凝望著。
(4)然而就是這一”凝望”埋下了禍根,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當”我”得知芙蓉鳥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斷是誰干的?為何說”一定是貓”? 真的是它嗎?說說你的證據。
(芙蓉鳥遇害事件)
(5)于是,”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我”錯在了哪里?(冤枉了它)
(6)此時,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要求找出描寫心情的小節)
小結:”我”冤枉了這只流浪貓,所以當它被”我”一棒打跑并死去后,”我”很難過。
全文小結:作者之所以不愿再養貓,從表面上講是因為他曾經愛過貓,而且愛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經恨過貓,而且恨得太沖動,以至于終身遺憾。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把世間所有的生命當作生命的愛心,即善待身邊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個小的切入口來一步步從不同角度解讀三只小貓的不同命運遭遇,同時在此過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渾然一體,當然重點語句的品味又將增強文本解讀的語文味)
課堂練習:
1、我想,我們身邊肯定也有許多愛好并且善待小動物的人和事,也許就包括你自己,同學能談談他們嗎?
2、以”我與 (小動物名稱)的故事”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片斷。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難點:
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咱們一起來背誦識字四里的成語,好嗎?
2:識字四里有一個成語叫坐井觀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成語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一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好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問題
(1) 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和誰的故事?
(2) 他們為什么事情而爭論不休?
3:請同學們看61頁插圖,說出青蛙坐在( ),小鳥落在( )
4:教師板書
小鳥
青蛙
三:再讀課文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在文中用 線劃出青蛙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劃出小鳥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讀青蛙的話 教師板書:井口大
3:指名讀小鳥的話 教師板書:無邊無際
4: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5:同樣都是看天,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認為
天無邊無際,他們的看法相差那么大,為什么?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
學生拿一本書,卷成圓筒狀,然后透過圓筒看天花板,學生說
說自己平時看到的天花板與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善于動腦筋,那你們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學生說一說。
7、指名最后兩段,教師指導進行感情朗讀。
8、青蛙認為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嗎?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
知道自己錯了?
學生說一說。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會看到什么?
會說些什么?
學生說一說。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咱們都喜歡分角色朗讀課文,下面咱們來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好不好?
同桌互讀,男女互讀。
五:總結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做哪一個小動物?是在天空中飛翔,見多識廣的小鳥,還是整天自以為是的井底之蛙?為什么?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對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這一課內容較簡單,因此,我決定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自己來處理相關問題。學生動手畫相關句子,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單靠單純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得到的`,而是在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因此,在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多方式朗讀,目的是讓學生讀中感悟。在本節課上,我對每一個問題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一個問題的設立要達到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改變了簡單的問答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教學難點
賞析這首詩歌并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感。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導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地方。《后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由于陳后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為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范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誦讀
五、教師范讀,學生比較點評;
借學生點評之機,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穿插介紹詩歌寫作背景;
六、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么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凄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著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里把船停在岸邊,靠在酒家。)“籠”是什么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注解。(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后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為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眾,有點歌者。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說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后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鑒,一樣會
步陳后主的后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七、齊讀并背誦全詩。要求:讀出憂傷、悲憤。
八、積累:.
藝術手法:泊舟秦淮,見朦朧月色,聽靡靡之音,由是詩人既吊古,又諷今;由南朝統治者的醉生夢死,聯想到晚唐統治者的紙醉金迷。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3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我國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正面臨新一輪教育改革。現存的課程觀念和教學模式需要“脫胎換骨”,并重新思考現代教育的新方向。要保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唯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迎來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新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旨在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它關注的是“學”,探究的.是“以學定教”,展示的是教師如何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的狀態。它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筆者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教學過程的規劃應建立在學生學習過程規劃的基礎上
首先,在規劃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備課、進行教學設計的視野就必須開闊。教師、學生目力所及、識見所逮、能力所為的可以利用的課堂教學資源、課外學習資源,包括網絡資源。其次,教師應該進行換位思考,將自己置于學生的位置上,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完成哪幾項具體的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和主次、輕重、急緩以及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合理地安排其具體順序。最后,再從促進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考慮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具體教學措施,如何安排整體的教學過程。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關鍵在于問題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詩大意,領悟全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閱讀本課,初步掌握閱讀古詩的一般方法,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古人的思想情懷,提高文化修養,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過故人莊》的閱讀。指導古詩的一般閱讀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個板塊:選點突破
一、快樂起跑:
導言: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詞就是繼承和發展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提高文化素質,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遠,繼承古代燦爛文化,重點應是誦讀、背默、積累。難點是閱讀及鑒賞古詩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尋找打開這扇古代文化寶庫大門的鑰匙,欣賞顆顆璀璨明珠的風采。
二、預習考查:
點撥1:順暢朗讀五首詩,考查字音。
強調:荒穢 hu ì 草木長zh áng 雞黍sh ǔ 郭外斜xi á
開軒xu ān 場圃p ǔ 重ch óng 陽 迷m í人眼
啄zhu ó春泥 沒m ò馬蹄 白沙堤d ī 花木成畦q í
排闥t à 雞豚t ún 山重ch óng 水復
乘ch éng 月 拄zh ǔ仗 叩k òu 門
點撥2:選點《過》詩,整體感知。
①《過故人莊》作者是誰,哪朝人,選自哪本書?
明確:孟浩然,唐代人,《孟襄陽集》
②《過故人莊》一詩從詩題看的大意是什么?
明確:詩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請到家里做客時對田園情趣的感受。過:訪問;故人:朋友;莊:村莊
③投影村莊、青山、綠樹的簡筆畫,結合全詩內容聯想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明確:“還來”——喜愛
三、指導節奏
①節奏常識:
點撥:1、古詩五言句按音節劃分一般是:2/2/1。例如:綠樹/村邊/合。
2、有破讀現象時,要按意義劃分。例如:故人/具/雞黍。
訓練:按音節兼顧意義的方法對《過》詩進行節奏劃分,并說明理由。
明確: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強調:古詩節奏劃分的標準是音節兼顧意義的。所以,懂字詞,說譯文是正確劃分古詩節奏的關鍵。
②書讀百遍
點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要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考查:選2—3名背誦。
四、熟讀體會
點撥1: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用四個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附板書:明確:邀“我”作客——山村風光——把酒閑談——重陽還過(訪問)
點撥2:語言美表現在敘述與描寫相結合,判斷哪些是敘述句,哪些是描寫句,從情味的角度談好在哪里?
明確:
敘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①老朋友準備好美味飯菜,請我到村居的農家做客。情味:“具雞黍”、“邀我”——真摯的感情、愉悅的情趣
敘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②近處,綠樹環抱著村莊;遠處,城外青山連綿不斷。
情味:“綠樹”、“青山”——清幽恬靜的氣氛
描寫: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③軒窗一開,撲面而來的是谷場和菜地,遠處是綠樹,青山,知心朋友們喝著酒,談談農事,風兒送來陣陣泥土和莊稼的氣息。
情味:“面”、“話”——令人陶醉的風味
④重陽節我還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情味:“待到”、“還來”——融洽的感情、喜愛的情趣。
描寫: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點撥3:詩人對田園情趣的感受是什么?
明確:閑適恬淡(景美情美,樂在其中,令人陶醉)
強調:析文句、品字詞,是領悟作者情感的關鍵。
五、品詩意境
創設情境,感悟情懷:播放喜悅基調的古曲,老師同時飽含深情地誦讀,學生閉目聯想和想象美好田園畫面。
點撥1: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看見了什么?
明確:
我看見了:青青的山,綠綠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燦燦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場,郁郁蔥蔥的菜地;村民們在田間辛勤地勞動著;孩子們在捉迷藏、放牛
點撥2: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聽見了什么?
明確:
我聽見了:雞在叫:“喔!” “喔!”;
鴨在叫:“嘎!” “嘎!”
詩人與朋友舉杯談農事,互相祝福
點撥3: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聞到了什么?
明確: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氣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點撥4: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感受到什么樣的情?
明確:朋友的熱情,詩人與朋友之間純樸的友情,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激情。
板書:熱情 友情 激情
討論意境是指詩人寫景敘事要表現的情懷,品讀詩的意境的角度是什么?
強調:透過詩,你仿佛看、聽、聞、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經驗去想象詩人的經驗,就會品味出詩的意境。
第二個板塊:指導學法
點撥:通過《過故人莊》的學習,請你談一談閱讀古詩的一般方法。
明確:(附板書,用投影打出)
讀一遍,正字音;
讀二遍,懂字詞;
讀三遍,說譯文;
讀四遍,明節奏;
讀五遍,析文句;(每句的表達作用,作者想寫什么。)
讀六遍,品字詞;(關鍵詞語用得好在哪里。)
讀七遍,作想象;(看、聽、聞、觸等官感悟出作者想表達什么情感。)
讀八遍,會背誦。
六、家庭作業:
以詩的內容為素材,融入合理、豐富的想象,以《過故人莊》為題,繪風景畫一幅。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狼》教學設計04-01
初中語文《老王》教學設計04-17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11-26
初中語文《談生命》教學設計10-21
初中語文《白楊禮贊》教學設計10-21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02-23
初中語文《談生命》教學設計03-21
初中語文《社戲》課時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