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村居》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村居》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
難點:通過朗讀,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并通過想象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1.猜謎引入:上課之前我們先猜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來?生回答。出示謎底:風箏。
2.引出課題:是啊,春天來了,天氣暖洋洋的,如果這個時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風箏,那真是一件太開心的事啦!古時候,有一位詩人叫做高鼎,他居住在農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時候,看到了非常美麗的春色,還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風箏的孩子,于是他便寫了一首詩,詩題就是:村居。(板書課題)
3.學生朗讀課題,并說說“村居”的意思。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自讀古詩,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2.檢查自讀情況,課件出示生字,教師指導認讀生字。
三、詩畫結合,讀中感悟(詩之美,畫中悟)
1.師: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這首詩里藏著一幅畫,細心的小朋友只要認真讀詩就能發現它,大家可以邊找邊畫。
2.找生回答,師和學生在黑板上共同把畫完成。
四、品味詩句,朗讀悟情(詩之韻,讀中品)
1.師:(觀察黑板上的畫)你們看,在我們的認真觀察、共同努力下,一起完成了這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大家看著這幅畫,再讀讀古詩,看一看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2.學習前兩句詩。
(一)生回答詩中描繪的景物:草、鶯、柳(教師板書)
(二)通過播放課件圖片,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
(三)師指導學生朗讀前兩句,突出重點詞,指導讀法。
3.學習后兩句詩。
(一)(出示課件)師:你們瞧,圖中的孩子在干什么?(板書:兒童)
(二)你們放過風箏嗎?
(三)哪個字最能看出孩子們特別著急放風箏呢?看著鄉村的'孩子們快樂的放起了風箏,此時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學生交流并回答。
(四)指導朗讀,體會孩子們快樂的心情。
(五)總結并板書:愛春天贊春天
五、品讀全詩。
出示風箏動畫,跟隨著音樂,邊做動作邊吟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一)師:除了《村居》,還有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說一說。
(二)課件出示詠春的詩句,學生朗讀。
(三)布置作業:請大家課下再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句,并畫一畫。
七、板書設計
村居
景:草鶯柳
當場作畫
}愛春天
人:兒童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2
一、創設情境,構建閱讀話題。
1、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
2、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
3、引出詩題,介紹作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學生自讀。
2、教師檢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指導書寫。
你認為其中的哪個字最難寫?應注意什么?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5、反復朗讀,正確連貫認讀。
三、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分小組討論。
2、匯報,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重點理解: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紙鳶
3、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
4、集體交流。
5、再讀全詩,讀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詩句,再現畫面,練說。
2、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誦全詩。
五、拓展練習。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里。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春天美景,感受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背誦古詩,弄懂詩句意思。
2、感受春天美景及兒童生活情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春天的腳步",昨天我們學習了本單元《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詩《絕句》,誰來給大家背一背今天我們來學習本課的第二首古詩《村居》,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你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這首詩是清代詩人高鼎所寫。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朗讀,指名讀,讀詩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有讀出節奏和韻味。
3、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4、這首詩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誰來提出來?
拂堤:輕拂著堤岸。
春煙:春天騰起的煙霧。
散學:放學。
紙鳶:風箏。
5、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嗎?先自己說一說,然后再和同桌進行交流交流。
三、品詩古詩、感悟詩情
1、出示前兩句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指名讀,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這兩句詩中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
(2)你看到小草是什么樣的?這綠綠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的生長,真是惹人喜愛,你們還想去讀一讀另外一些詩人筆下的小草嗎?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詩人寫詩時所處的.時間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盡同一種事物,也會呈現中不同的狀態。
(3)這拂堤的楊柳真美!我們還學習一首描寫柳樹的古詩巜詠柳》,指名讀、齊讀。
(4)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兩句詩。這首詩前兩句寫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色,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春景嗎?
2、出示三、四句古詩: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過渡)這迷人的春景,不僅吸引了我們,更讓一群孩子歡樂不已。誰來讀一讀后兩句詩。誰來說說后兩句話的意思?誰放過風箏呢?誰來給大家描述一下放風箏的景象?
(2)讓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詩。這兩句詩寫人物的活動,寫了孩子們放學后放風箏的情形,感受到孩子充滿了生機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3、閉目想象,老師有感情的范讀。
4、齊讀古詩,背誦古詩。
5、指導書寫生字。
四、布置作業。(任選兩項完成)
1、背寫古詩《村居》。
2、摘錄描寫春天的詩句。
3、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并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描寫下來。
板書設計:
村居
景(美麗)人(生機)
贊美熱愛春天
教學反思:
《村居》寫的是詩人在農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的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古詩是一幅有聲的畫。在學習古詩時,我首先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聽到了什么?學生就會大膽交流:看見鶯在天上飛來飛去;小草長出來了;楊柳樹也發芽了,長長的枝條垂下來隨著春風輕輕地擺動,輕撫著堤面;孩子們放學了,在放風箏;煙囪里冒出了縷縷炊煙。聽到了鶯的鳴叫聲;孩子們的歡笑聲;下課的鈴聲。這樣學生和詩人一起走進生機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賞那醉人的美景,從而使學生漸入古詩意境,達到人入畫中、人融畫中。
情感是古詩的魂。學生主要通過情感體驗而喜歡讀古詩,在學習“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時,我特別注重創設情境,從情感體驗為主線,首先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放紙鳶的樂趣。再引導學生交流情感從而體會詩人所表達的對春天的喜悅和贊美。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首詞。這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的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他向往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詞只有短短幾句,卻把一家農戶的環境氣氛和全家老少勤儉淳樸的勞動生活風貌鮮明地勾勒出來,向讀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家生活畫面。
【教學目標】
1、能讀準“雞籠”“蓮蓬”“翁媼”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
2、能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詞中對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和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
3、通過感受詩中所描寫的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體會詩中情感,有感情地誦讀。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古詩中所表達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設計理念】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讀通詩句,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是古詩學習的三個境界,在讀中發展語感,體驗情感,領悟內涵。古詩凝練含蓄、意在言外、言約而旨豐的特點,教學中不適宜對其進行“條分縷析”和“細究深挖”。本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重點處相機點撥。在古詩破解文義的設計中,抓住關鍵字眼,讓學生在“讀、想、悟、背”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積極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品味古詩的意蘊,感受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讀—整體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圖樂,激學趣
1、導入: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讓我們伴著悠揚的古琴曲來欣賞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學生欣賞課件展示動畫,最后定格。
(二)創意境,入課題
1、師: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詞人辛棄疾所寫的詞《清平樂·村居》所畫。
2、齊讀課題
(1)正音:樂(yuè)
(2)讀準課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讀課題時,中間注意停頓,再一起讀一遍。
3、創意境:讀到“村居”,我們就會想到農村,在你的想象中農村是什么樣的畫面呢?(指名說)
4、入課題:辛棄疾的詞中究竟描寫了怎樣的鄉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學習這首詞。
【設計理念】中國閱讀教學研究會會長曾祥芹曾說:我們已經走進了“讀圖時代”,畫面閱讀正與文字閱讀互競雄長,它們共同開辟出一條“全腦閱讀”的新路。我們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能夠從文字中讀出圖畫來,從圖畫中看出文字來。本著追求這一理念,本課時古詩教學設計中從圖入景,隨景讀文,逐步引入學習古詩。
二、想—放飛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讀感知,讀通詞文
1、自由朗讀古詩,提醒學生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古詩的節奏。
2、指名讀古詩。
師相機正音:媼(ǎo)、剝(bāo)、翁媼、蓮蓬、臥剝
3、教師范讀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4、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意,在品讀中想象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介紹詞:
1、同學們,農村生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嗎?
2、南宋時期,連年戰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目睹著這一切,他渴望見到農村平靜、安寧、幸福的生活。今天,他來到了農村,終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出示“清平樂村居”圖
3、圖上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順序向大家介紹介紹嗎?(對照畫面學生練說)
4、看著眼前的這一幕,詩人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清平樂村居”。
5、讀題正音。“樂”yuè。
6、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中,“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全詞分為上闋和下闋(或上片、下片)兩部分。
二、初讀,整體感知:
過渡:《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描繪了怎樣的景象呢?
1、自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⑵讀課文,對照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這首詞描寫了什么地方什么樣的情景?
2、檢查自學情況。
⑴指名讀生字。
⑵檢查課文朗讀,糾正“媚”、“媼”、“剝”的讀音。
3、學生再練讀課文。
4、指名讀。
5、這首詞描寫了什么地方什么樣的情景?
三、再讀課文,初步理解詞的'意思。
1、圖文結合,同桌自由說詞意。
2、不理解的地方,在課文旁邊作記號。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齊讀。
2、重點指導“翁”、“蓮”。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讀課文。
2、齊讀。
二、細讀,理解詞意:
過渡:同學們,詞和詩一樣,語言十分精練。我們要想理解這首詞講了什么意思,必須得弄明白每個字、詞的意思,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詞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1、自學思考:對照圖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2、交流收獲。
3、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提示:“相媚好”是說彼此之間很親熱。“翁媼”老年夫妻。“吳音”吳地方言。“臥剝”伏在地上剝東西。
4、對照插圖自由說說整首詞意。
5、指名學生試說,集體練說。
6、指導學生按節奏讀好詞。
7、齊讀課文,
三、展開想象,描述詞境。
過渡:這戶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很美——“溪上青青草”,翁媼之間——“醉里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發夫妻陶醉了。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作了這首詞。
1、請同學們選取課文中描寫的一個情景,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2、交流。評價。
3、小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
四、布置作業: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在宋詞中盡情遨游,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課后可收集自己喜歡的宋詞。
2、背誦課文。
3、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能想想哪些是寫春天的嗎?請你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村居》。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三、學習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紙是翹舌音。
2.指導書寫。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寫得短而傾斜。
紙:右邊是氏不要加一點,易和低字相混。
3.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4.出示要求認讀的四個字。開火車讀。
四、感情朗讀,了解詩意
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2.指名說,老師補充。(二月,青草茁壯的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5.全班讀第二句。
6.看課件師配音說: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卷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7.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8.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9.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10.指名反復該。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11.全班齊讀一二句。
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
2.老師解釋紙鳶就是指風箏。
3.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男女比賽讀。
6.小組派代表說說,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詩練說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4.指名上臺說。
5.小結: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村春天的美麗景色。他寫得好,你們也說得很好。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聯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準備】
學生:查一查“翁”和“媼”的意思。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你們剛才背誦的除了唐詩外,還有一首詞(板書:詞),你知道是哪一首嗎?
對,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秋》。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寫的詞。
2.揭示課題,讀準多間字“樂”。
3.解題:詞,是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都能合著音樂歌唱,所以多稱為“曲”、“雜曲”或“曲子詞”。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就是詞牌名,常見的還有“西江月”、“卜算子”、“水調歌頭”等。“村居”是詞的題目。朗讀時,詞牌名和詞題中間要停頓時間長一點。(范讀,齊讀)
從“村居”這個題目上,大家來推測一下,這首詞將會寫些什么什么內容呢?
映示:鄉村人家
二、初讀指導。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l)出示生字詞,指名朗讀,正音。
yánmèiwēnɡǎochúwòbāo
茅檐相媚好翁媼鋤豆臥剝
“剝”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bāo”,表示一個動作——把外面的皮或殼去掉叫“剝”(bāo),詞中是剝什么呢?(“剝蓮蓬”:把蓮蓬剝開,取出里面的蓮子吃)誰還能用“剝”(bāo)這個讀音說一個詞呢?(如:我們家買了桔子,吃的時候,要把桔子的皮——“剝開”)這個“剝”還有一個音“bō”,誰能用“bō”這個讀音組詞?(板書:剝削剝奪)
3.指名朗讀,提示: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
4.范讀,再指名讀,齊讀。
5.詞人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大家欣賞。(播放動畫)
問:詞中描繪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節的景色?
師: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江南農村的田園生活的畫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幅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生活畫卷中。
三、理解詞意。
1.讀一讀詞,看一看畫,想一想每句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
2.交流: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分別解決。
查字典理解:
翁:上了年紀的男子。媼:上了年紀的婦女。翁媼:一對老年夫妻。
看圖理解:
“檐”是屋頂向旁伸出的邊沿部分。“茅檐”這里指茅草屋。臥剝:趴臥在地上剝蓮蓬。
老師點撥:
吳音:吳地的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熱。
無賴:現代的意思是指“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但在這首詞中是“頑皮”的意思,是對小孩的愛稱。
3.逐句朗讀,同桌合作說一說每句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畫下來。
4.交流:這首詞中哪些句子比較難于理解?
出示: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1)古詩詞中,有時為了對仗、合仄或押韻的需要,常常把其中的詞句倒過來寫,這叫“倒裝”。這句便是,按我們現代的習慣,應該寫成這樣:
出示:誰家白發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
(2)是誰“醉”了?為什么會醉的呢?
(3)想一想:老倆口一邊喝酒,一邊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說說詞意:不知是誰家的白發蒼蒼的老倆口,喝過幾杯酒后,正醉醺醺地用吳地方音親熱地敘說著家常呢……
5.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詞的意思。
低矮的茅屋前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溪邊長滿了了青青的小草。不知是誰家的白發蒼蒼的老倆口,喝過幾杯酒后,正醉醺醺地用吳地方音親熱地敘說著家常呢……
大兒子正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最討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十分頑皮,正趴臥在溪邊剝吃著剛剛摘下的蓮蓬呢。
提示:“鋤豆”意為“在豆地里鋤草”。(回憶“鋤禾日當午”的“鋤”也即此意。)
四、品讀欣賞。
1.誦讀全詞,讀好每句的節奏。指名讀。
2.朗讀古詩詞,要很好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這對白發翁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心情怎樣?
3.聯系全詞,誰醉了?僅僅是因為喝酒多而“醉”嗎?
讓我們來看一看:
他們生活的環境是——“溪上青青草”;
老倆口的恩愛生活——“醉里吳音相媚好”;
勤勞能干的大兒子——“大兒鋤豆溪東”;
心靈手巧的中兒子——“中兒正織雞籠”;
活潑可愛的小兒子——“溪頭臥剝蓮蓬”。
這樣的生活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溫馨、安寧、平和、幸福)
師: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發翁媼陶醉了。
4.作者看到白發翁媼的生活環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此時的作者辛棄疾是處在怎樣的'一種環境中。
簡介辛棄疾(出示):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投歸南宋。多年為官,42歲時遭饞言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20年之久。68歲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收復失地,但不為朝廷采納。《清平樂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江西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所寫。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辛棄疾看到這樣一幅清新淡雅、其樂融融的村居圖時,他會怎樣想?
出示:向往熱愛安寧平靜的田園生活
板書:田園生活
向往熱愛
5.(音樂聲起)茅檐、小溪、青草,還有這幸福的農家,巧妙地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畫面,難怪詞人辛棄疾如此熱愛、向往這恬靜的農村生活。面對如此秀麗的風光,面對如此和諧、幸福的農家生活,你能讀出一份熱愛與向往嗎?讓我們一起再次誦讀。
五、合作探究(機動)。
1.從“茅檐低小”這句看,這戶農家生活富裕嗎?但為什么這對老夫妻卻感到那么快樂和滿足呢?
2.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既然老倆口有“最喜”,那一定還有另外的“喜”啰。那么,他們還“喜歡”什么呢?(大兒子的勤儉辛勞,中兒子的心靈手巧,小兒子的活潑可愛,老夫老妻恩愛有加,一家人和和美美,還有遠離戰爭、安居樂業……真是其樂融融啊!)
六、拓展延伸。
1.辛棄疾描寫農村田園生活的詞還有許多,這里,老師為大家補充其中的一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范讀)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七、作業:填空。
《清平樂村居》中,“”是詞牌名,“村居”是,它的意思是。詞的作者是詞人。這是一首描寫的詞作,詞中通過描寫、、、等這些平常的農村景象,把農村生活風貌真實地反映出來,抒發了詞人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26清平樂村居
田園生活
向往熱愛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8
活動目標:
1.采用古詩配畫、賞畫吟詩的形式把幼兒帶入詩情畫意的境界,激發孩子對古詩的興趣。
2.通過古詩新唱的方法,讓幼兒加深對古詩內涵的理解。
活動準備:
1.畫:詠柳、惠崇春江晚景。
2.簡筆畫,毛筆,字卡。
3.背景音樂、課件。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理解古詩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詠柳、惠崇春江晚景。
1.邊出示圖畫邊讓幼兒猜猜這是畫的哪一首古詩。
2.集體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詠柳、惠崇春江晚景
二、新授古詩《村居》
1.圖文并貌地理解詩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2.邊畫邊念兒歌,把孩子帶入詩情畫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長滿了綠幽幽的青草,小黃鶯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嫩綠的柳條輕輕地拍打著堤壩,啊!春天陶醉啦!”“你們知道我畫的是什么季節嗎?”
3.“是早春的二月有些什么呢?”學學:黃鶯是怎么飛的,青草是怎么長的,楊柳是怎么拍打的,
4.“春天真是太美了,還有一句好聽的詩句呢,我們一起聽: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加動作)“你聽到了什么?情用剛才的話來說說?”
5.仔細聽第二遍: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邊朗誦邊出示字卡。
三、游戲:字圖配對。
1.誰能把字卡放在相應的圖片下面?找找、圈圈。草、鶯、柳、堤。
2.我們一起把這句好聽的詩句演一演,說一說。練習2~3遍。
3.圖文并貌地理解詩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4.那么優美的春景中還會有誰呢?請你們仔細看邊畫邊放背景音樂。小朋友又稱之為兒童。這些兒童在忙些什么呢?
5.那么秀麗的春景加上兒童在放風箏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兩句詩句送給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四、完整欣賞
1.我們一起就來欣賞這位高鼎老爺爺給大家帶來的《村居》。
2.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朗誦一遍,把你們剛才的感情加進去。
3.你們朗誦得真好,有的兒童還用了動作了,現在一起吟誦給后面得老師聽好嗎?
活動反思:
《村居》這首詩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詩句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春景圖,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美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
我在教學中首先從古詩的題目入手,讓幼兒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詩人看到了什么呢?通過欣賞與古詩相關的`圖片如:小草、黃鶯、楊柳、兒童、紙鳶等畫面,借助這些畫面來學習詩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描寫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在教學活動中重點不是要讓幼兒學會背誦古詩,而是利用幼兒與詩歌之間的共鳴點,喚起幼兒對詩歌意境的感受。整首詩歌中最能引起幼兒共鳴的是最后兩句,由于詩句描寫的是幼兒的游戲和生活場景,由于貼近幼兒現實生活就能使幼兒產生共鳴感,它所傳達出的歡快與喜悅也是最能打動孩子。孩子在喜歡上這首古詩的前提下再來理解、朗誦古詩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能背誦和默寫。
2、過程與方法:借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
重點難點:
1、給文配畫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過程:
(實錄)
師: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南宋愛國將領、著名詞人辛棄疾描繪的鄉村圖景,領略鄉村特有的清麗寧靜。誰愿意讀讀課題?
(生自由讀,師指名讀。)
師:讀了課題,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這首詩有兩個題目。
生:我對劉丹同學的回答有意見,沒有兩個題目,宋詞是一種可以配曲子唱的詞,前面的.那個“清平樂”是詞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詞的題目。
師:你懂得真多!能告訴老師你怎么知道的嗎?
生:我昨天預習時也不明白,后來上網查閱資料,才明白。老師,詞牌還有很多呢:“醉花陰”、“浣溪紗”、“虞美人”也是的,對了,還有李白“明月幾時有”的那個叫“水調歌頭”!
師:同學們,劉丹已經懂得如何主動學習了,讓我們把掌聲送給她。確實,宋詞和唐詩、元曲等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樂演唱,有點象我們現在的歌詞。那么“村居”寫的是什么呢?我們來讀讀
(學生自由讀)
師:誰愿意大膽站起來讀讀?
(指名讀)
師:讀得真響亮,同學想給你提點小意見,接受嗎?
生:翁媼(wengao)讀錯了!
生:我覺得詞和詩一樣,要讀出節奏來,郭洋的節奏不清楚。
師:你來示范一下好嗎?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師:真好,詩詞只有把節奏讀正確,才有獨特的音韻美,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
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里有了怎樣的幾幅畫面?
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爺爺、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戶人家的大兒子在田里鋤豆。
生:還有一幅畫面,二兒子在全神貫注地編織雞籠。
師:“全神貫注”用得好!
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兒子趴在溪頭剝蓮蓬。
師:同學們讀懂了詞意,才能在腦中形成完整的畫面。這些畫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歡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歡的方式把畫面情境表現出來?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到學習中。)
師:能展示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嗎?
生:老師,我最喜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用畫畫的方法表現:夏天的鄉村,草木豐茂。一條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間蜿蜒而過,溪水淙淙流著,好象唱歌給出溪邊的小草聽。溪邊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還曬著幾個大紅辣椒。(眾人笑)是的,我去過農村,見過的。
生:老師,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對翁媼。(“老伴啊,今天我喝多了!高興啊,你看豆子眼見一天天大起來,到秋天我們就要準備大袋子嘍!”“老頭子,我也開心,我們就喝個痛快……”
師:真不錯,演戲有天賦,老師仿佛走進了鄉村,聽到了老人間樸實無華的對話。
生:老師,我喜歡“大兒鋤豆溪東”這幅畫面,我把它改成了小散文:太陽快落山了,晚風習習,大兒子阿虎還干勁十足呢!你看。田間的雜草在他鋒利的鋤刀下乖乖投降了。豆苗呢,在淡紅的晚霞下跳起舞,好象在感謝阿虎。阿虎笑了,汗珠一滴一滴落進泥土……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語言真美,將來也是個大詞人!
生:我喜歡“剝蓮圖”,我用朗讀欣賞法學的。
(生聲情并茂朗讀后,評點:我覺得“臥”用得最好,把小孩子的天真爛漫、自由自在游戲的情景寫出來了。)
師:同學們,你們或者讀或者寫或者畫或者演,不管采用怎樣的方式,都用一顆和詞人一樣熱愛農村生活的心,不知不覺間把詞的意境表現出來了。最后,讓我們把這首詞永遠留在腦海中好嗎?
(學生自由背誦。)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10
【教材簡析】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色彩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目標預設】: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這首詞的內容,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感受江南鄉村的清新秀麗、安寧祥和之美,領悟作者那憂國憂民的壯烈情懷。
【設計理念】:
1.“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確,閱讀既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有效的對話過程,又是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對于這樣意境幽美的詞,要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中,加深對詞的理解與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并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2.張揚個性,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內容深入感悟
3.自主合作,提倡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主動學習
【設計思路】: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受宋詞,詞和詩一樣,語言十分精練。首先,讓學生與已知的詩相比較,來了解詞的特點。其次,當學生面對文本,不急于理解與分析,而是仍以讀入手,通過對文本的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互讀、展示讀等形式,從而真正意義上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構一種無聲的對話,并真正做到讀正確,讀通順。再次,讓學生通過讀、交流、討論、合作與作者建構對話的空間,而且要在這樣的基礎上感受、體驗、想象詞的意境,并由此感悟詞人的心境,使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思想啟迪,得到情感熏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介紹文體。
1.同學們存在以往學習中我們學了很多詩,我們感受到了古典詩詞,音韻優美,意境深遠。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南宋愛國將領、著名詞人辛棄疾描繪的鄉村圖景,領略鄉村特有的清麗寧靜。誰來讀讀課題目?(注意題目“樂”要讀yuè,不讀lè)
2.讀了課題,你發現了什么?(題目分為兩部分)
3.介紹詞這種文體: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詞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現形式。詞有各種格式。每一種格式有一個名稱。《清平樂村居》這首詞中,“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詞牌還有很多:“醉花陰”、“浣溪紗”、“虞美人”等。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
那么“村居”寫的`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看課文的插圖,聽老師朗讀課文。(觀察插圖)
2.通過看圖和聽范讀來理解題目《村居》的意思。
3.學生邊聽課文范讀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詞,運用自讀、默讀、齊讀等方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4.教師指名朗讀課文,糾正字的讀音:“翁媼”讀ǎo,“剝”讀bāo
5.在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詩詞只有把節奏讀正確,才有獨特的音韻美,誰能讀出詞的韻味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三、再讀詩文,體會詩境
過渡:同學們,詞和詩一樣,語言十分精練。我們要想理解這首詞講了什么意思,必須得弄明白每個字、詞的意思,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詞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里有了怎樣的幾幅畫面?自學思考。
2.學生或聯系生活實際自己體會,或參看插圖理解詞句的基礎上,講述看到的畫面。注意強調詞的層次性逐片討論。
(1)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誰能有條理地說說?
提示:“檐”、“吳音”、“相媚好”、“翁媼”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過渡:一對白發夫妻操著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為什么感到這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下片。
(2)追問: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伏著剝蓮蓬取蓮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3.教師相機指導理解詞語。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方式,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師請教。理解重點是:“相媚好”是很親熱的在一起打趣交談的意思,“無賴”是頑皮的意思。體會他們溫馨、愜意、悠閑自得的生活。
4.通過同學們的學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又感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詩境。
5.配樂朗讀體會詩情,可采用指名讀,齊讀,使同學們的感情得到升華。
四、合作探究,體會情感
1.同學們,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到了一家人的祥和、寧靜、安逸,這一家農戶生活比較清苦,但為什么這對老夫婦感到快樂滿足呢?
學生討論體會情感。
農村生活雖苦,丹生活在山清水秀中自有一番樂趣;
老夫婦一直恩愛和睦,相敬如賓;
孩子們勤勞孝順;
……
2.這些畫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歡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歡的方式把畫面情境表現出來?
3.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理解。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表自己,展示學生讀獨特的個性,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可以是畫,可以是朗讀,可以是作文,可以是歌曲……)
4.同學們,你們或者讀或者寫或者畫或者演,不管采用怎樣的方式,都用一顆和詞人一樣熱愛農村生活的心,不知不覺間把詞的意境表現出來了。最后,讓我們把這首詞永遠留在腦海中好嗎?(指導背誦注意借助“意義識記”方法,按寫作順序和插圖識記,這樣才能保持長久不忘)
五、總結詩文,深化拓展
《清貧樂村居》向我們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青草滴翠,綠樹如茵,溪水中,荷葉碧綠,荷花映日,景色令人心曠神怡。低檐茅屋下,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略帶醉意地親熱地談著話。大兒子在辛勤耕地,憨厚的二兒子在院中專注地編織雞籠,可愛的小兒子自由自在地躺在溪邊剝著蓮蓬。整首詞景與人和諧交融、清靜閑適、令人向往。
同學們,我們也生活在這詩一般的環境,請你走進我們的生活,把我們美好生活用詩一般語言表達出來。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⑴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⑵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⑴自由記生字。
⑵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讀──詩醒──醉
睡──眠屋──居親──童外──處
對──樹──村閃──問──間──聞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一首兒歌冬眠到處見聞
鄉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⑴師范讀。
⑵自愿讀。
⑶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并說出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3、通過古詩的學習,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領會詩句的內容,感悟詩句豐富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用具】
錄音帶,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述:同學們,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了,你能用哪些詞語或詩句來形容一下春天。
(生自由說描寫春天的詞語或詩句)
二、學習新課
過渡: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關于春天的詞語,特別是許多詩人贊美春天的詩篇。
1、引入課文: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清代詩人,高鼎。
(板書:清代高鼎)
詩人高鼎用自己獨到的眼光發現了春天里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于是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出示)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初讀學習課文: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一讀,看誰能很快地讀熟。
(在讀前,將“長”“鳶”的音、形講一下)
⑴學生自由練讀,把課文讀通,讀熟。
⑵同桌互讀:
請你的同桌檢驗一下你究竟讀得怎樣了。
⑶指名讀:
議:他讀得怎樣?你想請那位同學和你一起讀?
⑷齊讀。
3、理解學習詩意:
⑴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再好好讀一讀,你讀著詩句,你讀懂了些什么?
⑵學生自由說自己讀懂的地方。
(字,詞,句等皆可)
⑶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可適當出示掛圖幫助理解)
全班議一議,說一說。
⑷春光明媚,勾起了詩人的游興,但詩人在此處卻僅僅寫了幾種景物。
春天里一定還有更多美麗的風景,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美麗的春景。
(出示:多幅春天景色的.畫面)
⑸你看了這些畫面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自由練說)
⑹春天是如此的美麗迷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讀出這種美麗迷人。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議),齊讀。
⑺在這樣的春光里,沐浴著和煦的春風,你有沒有放過風箏,心情怎樣?
(快樂,喜悅)
⑻請你們讀一讀詩的后兩句,讀出你的那種心情:
指導朗讀。
自己讀。
指名讀、議。
齊讀。
讓我們把這首詩一起記在腦海里,成為我們知識庫里的一員。
(學生背誦課文)
三、領悟詩情
如果你也隨著作者來到了這樣的地方,你會聽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聞到些什么?感受到什么?
1、學生自由練說。
2、指名說。
3、說寫結合:
還有許多同學想說,那就讓我們的思緒流淌在筆尖,把你想說的話都寫下來。
4、交流寫作的內容。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 13
【教材簡說】
《村居》是人教實驗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4課的兩首古詩之一,是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它描寫的是花草繁盛,千里鶯啼,春風楊柳,令人陶醉。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著風箏,放飛著快樂,放飛著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么悠遠。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古箏曲《高山流水》。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
村:鄉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多媒體出示畫面)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⑴學生練讀。
⑵指名讀,正字音:
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煙”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韻母。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現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
(學生自學)
2、學習一、二句:
⑴(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
(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⑵我覺得不對,要是“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應該是“二月天草長鶯飛”呀,這里寫的是“草長鶯飛二月天”這是怎么回事?
(板書:?)
我們一會兒再解決這個問題。
⑶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
⑷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⑸指導讀:
河堤/楊柳/醉/春煙。
⑹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充分地說)
⑺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⑻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⑼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3、學習三、四句:
⑴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⑵(多媒體出示孩子放風箏的畫面)
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指導寫“忙”字。
⑶請你談談自己放風箏時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圖中那幾個剛散學歸來的小孩,請你歡快地讀三、四句,讀出心中的喜悅。
⑷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練習朗讀全詩,然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準備比賽讀。
2、比賽讀,其余同學當評委。
3、配樂背誦,邊背邊想象在美麗的春天里快樂的生活。
五、解疑
1、這首詩我們先讀到這里。還有一個小問題,我們還沒有解決,什么問題呢?
(老師指板書)
“草長鶯飛二月天”為什么不說“二月天草長鶯飛”?
2、請同學們按“草長鶯飛二月天”讀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長鶯飛”讀一遍,看看怎樣讀更好聽。
3、讓學生寫出“天”“煙”“鳶”的拼音,然后觀察說說發現了什么?
(韻母都是ān)
4、小結:
你們說得真好!他們的韻母都一樣,這樣寫詩,聽起來特別好聽,特別有味道。如果換成了“飛”字味道就差了。
六、擴展活動
1、(配樂)自由動手繪畫。
(我們學了這首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村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真是詩中有情,詩中有畫啊!想畫下來嗎?)
2、評析學生作品:
(實物投影打出)
【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鳥飛/二月天,tiān
拂堤/楊柳/醉/春煙。yān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yuān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10-28
語文《村居》教學設計3篇03-02
《村居》教學設計08-27
《村居》教學設計06-04
《村居》教學設計優秀10-09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03-27
《村居》教學設計(必備)04-07
《村居》教學設計15篇06-04
《村居》教學設計(15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