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設計(通用20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
【設計意圖】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3、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設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產生共鳴,點明題旨。
【設計實施】
一、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二、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三、配樂示范背誦全詩
四、課文賞析
1、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主人”四句,寫餞別時的凄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境。最后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忽聞”兩句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2、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3、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看來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4、賞析最后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5、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五、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遠,飛絮攪青冥。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2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欣賞詞的能力。
2、感知蘇東坡豪放的詞風,復雜的性格。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一首《水調歌頭》牽動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表達了天下多少離人的美好祝愿。這位北宋的蘇軾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關注。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中就接觸到幾篇與蘇軾相關的文章。請作回憶。
《水調歌頭》《渙溪紗》《核舟記》《記承天寺夜游》《荷》
二、溫故知新,簡介作者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
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四大家”
詞風豪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三、文體小常識
是否問過自己何謂豪放,何謂婉約?(學生思考)
婉約派:語言暢達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內容多以雄奇闊大意境抒發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語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內容以情感為題材。
四、文本解析
(一)初讀感知判斷風格
1、輕聲自讀課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礙的詞句。
2、組合作,交流疑難,理解詞的大意
3、小組推選代表概述詞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詞意的基礎上初步判定風格——豪放
5、以怎樣的'語氣腔調讀這種風格的作品?——豪邁奔放,高亢激昂
6、個別試讀——聽錄音——齊讀(注意讀出高亢激昂,豪邁奔放)
(二)二讀品析感受豪放
1、聽同學們的朗讀,老師感受到風格豪放的作品在語言上的氣勢。剛剛僅僅是了解大意,初步判斷風格為豪放,現在細讀課文找出判斷的依據,作進一步的確認。請再讀本文從內容上判斷哪個字最能表達詞人當時的豪放之情?——狂
2、狂在何處,采用什么手法寫出這種狂?——狂在“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舉黃,右擎蒼”,“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騎卷平岡”的陣容
狂在,“為報傾城隨太守”的場面
狂在“親射虎,看孫狼”的氣概
狂在“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補充背景,出示地圖,幫助理解詞人情感)
親射虎,看孫郎自喻孫權,雖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氣,意氣奮發。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小結:以“狂”字統攝全詞,豪放在其出獵場景的壯闊,在其報國之心的濃烈。上片的敘事為下片的抒情鋪墊。全詞巧用典故,借出獵的表達報國之心。這也確實是一首風格豪放的詞篇。(中心主題)
(三)三讀吟誦再現豪放
以高亢的音調、充沛的激情,再現詞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對照板書,嘗試背誦)
五、拓展研讀
1、這首詞不僅我們讀來感受到萬丈豪情,就連蘇軾自己也較為得意,他自己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其實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風格的詞,在豪放派詞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蘇軾也成為豪放派詞風的開創者。再欣賞他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豪放風格的詞篇。(讀出豪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思考:如果說《密州出獵》豪放在其場面的壯闊,報國心的濃烈,那這首詞有表現在何處?——雄奇壯麗的景色、如畫的江山、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一切都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
2、詞人在豪放詞篇中表現出其昂揚的風姿,豪邁的氣概,是一名響當當的漢子。可是,無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蘇軾同樣擅長婉約風格。
就在創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這天夜里,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被陳師道夸贊為“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起欣賞,并結合對蘇軾的了解用一句話來概括蘇軾的形象。
3、一句話概括蘇軾形象
(我心目中的蘇軾)例如:
他是一位有著錚錚鐵骨而又綿綿情意的詞人;
他是一位內柔外剛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
他是一個兒女私情與家國在計兼顧的矛盾體;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背誦本文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3
【學習重點】
1、體會文章的中心論點。
2、論證方法。
3、體會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孟子(約公元前372至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曾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人,推崇并繼承了孔子的學說,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一位大師。世稱亞圣。作品有《孟子》七篇。他長于說理,善用比喻,縱橫捭闔,妙趣橫生,在中國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魚我所欲也》就體現了他的寫作風格和特點。
二、學生朗讀課文
三、注意有關字詞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
2、萬鐘不辯禮儀而受之。通辨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恩惠、感激的意思。
4、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之意。
四、筆譯這篇課文
五、對艱難字詞句進行解釋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學生散讀課文
三、點名學生翻譯課文,對不妥之處詳加解釋
四、學生散讀課文爭取成誦
第三課時
1、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文章,它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舍生取義
2、作者是怎么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文章用魚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論點的。
3、作者是如何論證的?
文章用魚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論點,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不為茍得不避禍患來,這是從正面論述;由莫甚于生莫甚于死引出何不為也這是從正面論述。結論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有比死亡更讓人討厭的東西(義和不義)。后又從反面論證見利忘義是喪失人的本心。
4、寫作特色:
⑴ 善用比喻。
① 運用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中心論點
② 用行不吃呼爾,乞不受蹴爾比喻守義不辱。運用比喻使講述的道理明白易懂,深入淺出。
⑵ 運用對比。魚與熊掌生與死義與不義向與今等通篇對比鮮明,使中心論點舍生取義鮮明突出。既然能為義而舍生,那么在接受比生命更輕的高官厚祿,甚至是一簞食,一豆羹的時候要辯解是不是合乎禮義。
⑶ 孟子的禮義是封建君臣之禮,封建君臣之義,應批判地繼承,現在的禮義已經賦予了新的含義。如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
⑷ 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4
一、教學內容
了解蒲松齡短篇小說的一般特點。指導學生聯系《促織》的具體內容,抓住作者篇末的評論,來理解作品的主題和社會意義。掌握古漢語的學習規律,進行文言句譯的訓練。
二、課時安排
1.課時:三課時
2.課型:教讀訓練型
三、預習要求
疏通詞句,通讀課文,熟悉內容情節,思考作品的主題和社會意義。對已掌握的文言詞句知識再作一次較系統的整理。明確文言句譯的基本要求。
四、教學藍圖
《促織》情節曲折,故事生動,可讀性很強。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把握小說的特色。作為文言短篇小說,同時應通過訓練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尤其是疏通文言詞句和文言直譯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可安排如下三個環節:
1.教讀——重點放在引領學生把握課文的特點上
從小說的角度來看,《促織》的最鮮明的特點是:
①題材的現實性
借用狐鬼故事,生動而曲折地反映清初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蒲松齡短篇小說《聊齋志異》的獨特之處。《促織》也不例外,它通過描寫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納促織而備受摧殘,幾乎家破人亡的故事,反映了皇帝荒淫無道、官吏橫征暴斂的罪惡現實,寄托了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同情。由于清初文網嚴酷,蒲松齡出于全身遠禍的考慮,故借用講前朝故事的手法,顯得隱晦曲折,小說反映的現實,在封建社會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談狐說鬼曲折地敷演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自有它特殊的功能和藝術效果,《促織》從明清之際現實中擷取的題材直接為今天的讀者提供了認識封建剝削制度罪惡的生動教材。至于小說所采用的借古喻今、以小見大的寫法,也是值得我們認真體味的。
②主題的深刻性
《促織》是《聊齋志異》中揭露封建統治階級壓榨人民的最典型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主人公成名不是生活于社會最底層的窮苦農民,而是“為人迂訥”“操童子業,久不售”的窮書生。作品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成名在經濟上、肉體上、精神上所受的摧殘,一介窮書生尚且如此,勞動人民的遭遇就更可想而知了。文中寫的成名由求神問卜而得佳蟲和兒子魂化促織而輕捷善斗兩個片斷是作者所幻想的帶有神話色彩的離奇情節,在它背后包含著人民辛酸的血淚。它向讀者昭示,荒淫貪虐的封建統治者是造成成名一家悲劇的根源。小說的結局是成名由窮變富,這種“喜”,非但不能改變作品的基調,反而加濃了小說的悲劇氣氛,激起人們對封建制度永恒的懷疑與否定。
③情節的曲折性
《促織》的情節跌宕起伏,曲折多變,寫盡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波瀾迭起,一波三折,這一特色在《促織》中體現得很充分。就以促織的覓而得、得而失、失而復得的全過程而論,情節就相當曲折。至于寫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轉悲,悲極復喜,更是突出他被征促織弄得心力交瘁。《促織》富有藝術魅力的情節,吸引著讀者關注主人公的命運,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尤其值得我們贊賞的是,《促織》的.故事情節能緊緊圍繞促織的得失展開,既曲折生動,又結構嚴謹;更是服務于人物的刻畫和主題的突現。
當然我們在肯定《促織》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古代優秀作品的局限性。例如篇末的議論,就宣揚了佛家的因果報應思想,對此,我們應根據批判繼承的原則,不要受作者觀點的局限。
2.疏通——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對文言詞句的疏通上
①古今異義。如“兩股間膿血流離”中的“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兒涕而去”中的“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中的“是”:古義這(代詞);今義判斷詞。“信夫”中的“信”:古義確實;今義書信。
②一詞多義。如“杖至百”與“乃強起扶杖”中的“杖”:前者為動詞,解釋“杖責”;后者為名詞,解釋“拐杖”。“舉家慶賀”和“手裁舉”中“舉”:前者解釋“全”;后者解釋“舉起”。“成顧蟋蟀籠虛”和“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中的“顧”:前者解釋“看”;后者解釋“但是”。
③通假字。如:直—值;而—爾;被—披;裁—才;翼—翌。
④動詞的特殊用法。屬意動用法的如:“成然之”中的“然”:“成以其小, 劣之”中的“劣”。屬使動用法的如:“昂其直”中的“昂”:“輒傾數家之產”中的“傾”。
⑤其他詞類活用的現象。如名詞作動詞的有:“細疏其能”中的“疏”:“仙有雞犬”中的“仙”。形容詞作動詞的有“欲媚上官”中的“媚”:“近撫之”中的“近”。名詞用作狀語的有“得佳者籠養之”中的“籠”。
⑥各類倒裝句式。如謂語前置句(例:“問者?香于鼎”:“覆之以掌”);賓語后置句(例:“村中少年好事者”)
⑦各類省略句。如“( )遽撲之,( )入 ( ) 石穴中。( )掭以尖草,( )不出;( )以筒水灌之,( )始出,( )極俊健。( )逐( )而得之”。(這一語段有主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于”省略等現象。)
以上僅是舉些大概,此外文中的文言虛詞的用法、被動句式、各類文言固定句式都可找到大量實例,進行歸類、疏通。
3.訓練——重點放在文言句譯的訓練上
文言句譯要求做到三點:
①必須忠實于原文。即譯文要能夠準確地表達原文的內容,沒有錯誤。因此要避免胖譯(隨便增加意思)、漏譯、誤譯等毛病。
②譯文要明白通順,這就要求在翻譯過程中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就是直接按原文的詞義和詞序進行翻譯,做到字字落實。但有的文言語句,如果直譯,意思反而不明確,語句反而不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意譯,也就是按照原文的意思譯寫,千萬不要硬譯。
③譯文要合乎現代漢語的規范。古今漢語有許多不同之處,翻譯時詞序排列往往要作調整,這樣才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
這里所講的是文言句譯的一般原則,而《促織》一文的文言句譯則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①準確作好省略句的翻譯。《促織》中的文言省略句較多,句譯時應注意補上省略的成分,且要注意上下句的銜接和過渡。
②準確作好前置或倒裝句的翻譯,譯文應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對詞句順序予以調整。
③凡出現古地名、年號、職官、器物的詞語,一般可予保留,不必翻譯,但必須明了它的意思,必要時可用括號作解釋。
[說明]
與初中同學不同的是,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尤其是學習像《促織》那樣的古代優秀作品,不能僅僅停留于一般的讀通讀懂,還得在提高賞析能力上下功夫。這份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特點,教以從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段方面去理解分析古代文學作品的方法,這有利于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這一指導思想是值得肯定的。這份教學設計還非常重視學生文言詞句疏通和文言句譯的訓練,整篇課文的教學注重讀練結合,這是非常合乎文言文學習的認知規律的。這份教學設計體現了“客觀把握,細部著手”的教學方略。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5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是一則既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又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展現出了“智叟”之愚與“愚公”之智,告訴人們做事既要胸懷大志,敢于實踐,才有可能成功。同時,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
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注解進行閱讀,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
教學目標:
1、能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大意,積累文言詞匯。
2、能結合誦讀加深文意的理解,培養文言語感。
3、能結合文本內容多元化理解寓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與判斷力。
教學重點:
1、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式學習,培養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2、通過對情節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教學難點:
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
教學創意:
引導學生緊扣文本,利用獨立思考、合作討論等形式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語文思維。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學生積累,感受寓言魅力。
(一)學生回顧之前學過或學生課外可能讀過的其他寓言故事。
(二)結合這些寓言故事,同學們覺得寓言有哪些特點呢?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寓言是同學們十分熟悉的一種文學體裁,從小到大同學們積累了許多寓言故事。教師可以從回顧此前學過或學生課外可能讀過的其他中國傳統寓言故事,引出學生對寓言故事的特點回顧。這時學生的答案可能不太準確,老師不多講解,為下面對寓言故事特點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誦讀全篇,讀準課文。
1、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并朗讀,教師點評。
2、采用指讀、男女生分開讀等方式讀課文,師生交流從而進一步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兩環節是讓學生夯實基礎知識,讀準字音,使學生愛上朗讀,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
三、疏通課文內容。
1、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教師通過結合課文內容提問、學生搶答的形式,適時講解文中關鍵字詞的含義。
所提問題為:
1)北山愚公多少歲?年且九十(講解“且”)
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講解“方”“仞”)
3)有多少人參加移山?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講解“遂”“率”“荷”“叩”“箕畚”“尾”“京城”“孀妻”“遺男”“始”“齔”)
4)對愚公移山有人反對嗎?愚公是如何反駁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講解“止”“甚矣,汝之不惠!”“以”“曾不”“毛”“雖”“窮匱”“苦”)
5)愚公最后把山挖掉了嗎?操蛇之神聞之,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講解“懼”“已”“感”“負”“朔”)
3、學生質疑,把課文中不會翻譯的字句說出來,大家一塊探討。
4、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為2個小環節:
①先在小組內講述。
②學生小組講述后,推薦優秀者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熱情,在耳熟能詳的故事里找到學習的樂趣,不至于倍感枯燥。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使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抓住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和兒子之間的血濃于水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質樸的語言中體會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母愛的偉大使我們忽略了父愛的存在和意義,但是對于許多人來說,父愛一直以特有的沉靜的方式影響著他們。父愛的羞于表達、疏于張揚的,卻巍峨持重,所以我們常說,父愛如山。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一篇關于父愛的文章《風》。
二、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了解了什么?
2、通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
3、加查,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
三、匯報交流,檢查預習
1、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2、提出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師生交流解答。
3、自由讀課文,爭取讀正確、流利;對于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聯系上下文內容多讀幾遍,自讀,自悟。
4、多種方式學習生字,重點解決字詞句問題。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既然文題是風,那么再文眾多出現了那幾次風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呢?
A風很大,草就很低的伏著,身子卻透出一股熱勁來。
B一個又一個北風呼嘯雪花飄飛的冬天。
C在一個刮著風又紛紛揚揚飄著大雪的日子里。
D風很尖銳地呼叫著,把漫天的雪攪得迷迷茫茫。烘托出父子之間的濃濃的深情,烘托出父子深情使他們抵御了寒風,把貧寒的`日子過的暖烘烘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文中講述了父子倆人相依為命的生存,是一個熱水壺陪伴著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
2、這是一只怎樣的熱水壺?
文章的4、5段,從質地、圖案、時間,可以找到答案。
二、走進文本,體會情感。
1、在父子的心中,這個熱水壺的分量怎么樣呢?從那里看出來的?
父親和兒子把這壺看得很重。因為這是一對很貧窮的父子。文中的第二段就說了日子很貧寒,好在有一個熱水壺,可見他們家很貧窮。還有圖案很簡單,簡單得和這個家一樣,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這個家是很貧困得。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中,有一次,一個人看了這壺,愿意拿出很多很多錢買它。這錢數目很大,是父親的一輩子再加上兒子的一輩子也掙不來的。他們卻不愿賣,可見這個壺對于他們來說是意義重大的。
2、在這個熱水壺上,都記載了父親和兒子的那些故事呢?
a)3段(兒子小的時候)假想一下,那是在什么情形之下發生的一個怎么樣的故事呢?父子之間還會有什么樣的交流呢?這里有三個熱烘烘,為什么用了三個熱烘烘呢?回讀本段。
b)6段(成長的歲月)一個又一個意味深長的短語,這是告訴我們什么?父子倆人是怎樣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北風呼嘯雪花飄飛的冬天的呢?
c)8段結尾(兒子長大了)
兒子做出了一個怎樣的舉動?面對兒子的舉動,父子
父親的心里涌起了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將這空蕩蕩的屋子填滿。這是一種怎樣的情緒呢?
父親說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父親為什么這么說呢?
三、深入探討,體會主題。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父子之間的一個熱水壺的故事,為什么題目還要叫作風呢?
因為在寒風中,更能體會到熱水壺存在的價值。正是天氣的寒冷,風的大,才更襯托出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四、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讀出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2.抓住關鍵語段,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寫景散文的賞析方法。
3.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理解黃河精神在職場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2.理解壺口瀑布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系。
三、新課導入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因此,黃河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果要去瞻仰這位母親,你知道黃河的哪一處景觀是不可不看的嗎?今天我們通過-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
四、自讀課文,落實字詞?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檢并記憶生詞的讀音及解釋。
2.課堂交流補充,當堂提問檢測。
3.齊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五、整體感知?
1.如果為壺口瀑布選擇一個詞作為宣傳語,你覺得哪一個詞最為貼切?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寫了兩次看壺口瀑布的經歷,為什么寫兩次的景觀?對于表現壺口瀑布的'壯觀起到怎樣的作用?
3.朗讀課文,想象、感受壺口瀑布的景觀。
六、感受壺口水的陽剛之美?
1.文章重點寫第二次看壺口瀑布,第二次看壺口瀑布主要表現壺口瀑布的水有怎樣的特點?
2.討論:作者是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的?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3.朗讀課文第四、五段,讀出力度感,讀出陽剛之美。
4.朗讀互評,再讀。(重點強調重要字詞的重音,果斷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語氣變化)
七、景與情的關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這篇游記散文是否僅僅停留在了所見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壯觀的層次上?作者僅僅是為了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嗎?由水想到個人——由個人想到民族(有層級的過渡,少說教味,易于理解接受)? 2.壺口瀑布之水與作者所思所想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相似、聯系——觸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國古人關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剛,水滴石穿——辯證思維。
4.在思考的基礎上朗讀文章最后一段,并說說你怎樣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思考:這篇文章結尾標注了寫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將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八、作業
運用排比句式,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課文內容,把握父親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切合文章聯系實際感悟真情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悟父輩的堅韌,體悟父輩的艱辛與責任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把握父親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點撥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設計:
一、導入,板書課題
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閱讀課文
1、檢查預習,認清字詞
2、講述故事情節(簡要概括主要情節,理清思路)
三、理解閱讀
問題探究一:
1、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筆墨
2、“父親坐在綠蔭里,……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么
4、父親回來時,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么理解(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小結)
問題探究二:說說父親
1、說說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2、說說為了臺階,父親付出了什么你從哪里讀出來的(跳讀、思考、討論、交流)
四、感悟閱讀
1、思考文章的標題能否用“父親”或者“新屋”等來替換,原因何在
2、你從文中讀出了我對父親怎樣的情感反復咀嚼文末句話,體味一下。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能把讀書時遇到的問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大膽地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2、能積極參加討論,并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
3、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表達。
教學重點
能積極參加討論,并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
教學難點
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表達。
教學準備
準備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或感興趣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做一個小驗,點一根蠟燭,然后用一個杯子把它蓋住,蠟燭漸漸滅了。
2、同學們,看完這個小實驗,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3、我們討論討論吧。
4、學生們暢所欲言,師:是因為燃燒是需要氧氣的,氧氣越來越少,慢慢沒了,蠟燭也就滅了。
二、聯系生活,提出問題。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提出很多很多有意思的問題。請你想一想,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2、小組內流。共同討論問題。
讀書時遇到的問題
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3、把你們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4、全班同學討論解決問題。把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三、課后延伸。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共同解決了很多問題,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怎么辦呢?
對了,生活才是我們的大課堂,讓我們到生活中去觀察,到書中去了解它們吧。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會“父親”對鳥的了解和熱愛及“我”的護鳥心愿。
3、了解課文通過對鳥的了解間接表現對鳥的熱愛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對鳥的了解和熱愛及“我”的護鳥心愿。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通過對鳥的了解間接表現對鳥的熱愛的寫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小組分角色讀、指名讀課文。
3、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班上匯報,教師重點強調“喃、濃、騰”的讀音和“味、獵”的字形。
5、指導寫字。
6、學生練習寫“并、喜、重”,體會寫字規律。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課文:體會教師朗讀時的情感。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質疑。
3、教師重點引導: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從哪些地方看出父親對鳥很了解?
(2)為什么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4、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讀課文,再討論思考題。
5、匯報。
三、實踐活動。
查閱有關鳥的知識,介紹給大家。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1、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2、積累名言,從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說。
4、了解民間傳統傳唱藝術,熱愛民間健康的藝術式樣。
二、教學重、難點
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語文七色光七的內容,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自學提示:或者合作完成練習。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含討論)。
(二)日積月累
1、自讀自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小組交流自己的收獲。
3、說說自己對這三個名人的了解。請學生在小組內熟讀這些名言。互相學習。
(三)知識窗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些短文。
2、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篇征文與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小說?這叫什么小說?這樣的小說有什么特點?
(四)開心一刻
自讀這段快板,說說你在什么時候聽過這樣的快板。你喜歡嗎?為什么?讀出這段快板的感覺與韻味,你會讀嗎?用課件補充民間傳唱藝術,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
(五)當堂作業基礎練習
1、寫出下列詞語。
第一組的詞語小組內四個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組完成得快。第二組同學自己完成。
2、讀兩組句子,體會每組句子的.寫法有什么不同。要在語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
3、仿寫句子。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描寫喜怒哀樂的一種心情。
(六)、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2
一、教學目標:
1、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為習作命題。
2、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適當地介紹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習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寫的時候,要從色、香、味、形幾個方面有重點的介紹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3我喜歡的一種美味
三、教學難點:
交代清楚自己喜歡這一美味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二)創設情景,介紹美味
模擬在飯店吃飯前的'場景,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
(三)介紹
指名介紹自己喜歡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討論
聽了他的介紹,我看見有人咽口水呢?誰來評一平,他介紹得怎么樣?
模擬在飯店吃飯的場景。這道菜不錯!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嗎?
(五)口頭練習說
小組討論:
(1)代表發言
(2)集體評議
(六)現場采訪,表達感受
你品嘗之后有什么感受?
(七)關注細節,充溢情趣
你是怎么品嘗這道美味的?有沒有聽過關于他的傳說?只有寫出他的一些細節,習作才會生動充滿情趣。
你一定非常喜歡自己介紹的這道美味把!把你于這道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
集體習作,表達經驗
五、第二課時
(一)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指名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2、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
(二)佳作欣賞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字。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讀出節奏感。
2、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培養人與動物共存的意識。
3、加深對保護動物的認識。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字。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2、使學生能自編排手歌。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內容:
本第—頁
教學流程:
第一時
一、導入:你們學過哪些拍手歌?有什么特點呢?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二、認讀生字。、自由讀文:認識生字、了解生字的讀音。
2、小組內讀文:互查讀音。
3、指名讀文:讀音要正確。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生字。
三、朗讀感悟。、教師范讀、指名讀、同桌讀:讀出節奏感。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讀。
3、自由讀:畫出文中都寫了哪些動物?
4、學生質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重點指導:“天空雁群會寫字”它寫了一個什么字?
6、同桌的一邊拍手一邊讀兒歌。
四、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編寫拍手歌,并在班上表演。
五、布置作業。
第二時
一、復習導入。、出示投影:指名讀詞語。接力認讀生字。
2、出示投影:指名讀句子,讀準字音。
二、識字寫字。、出示各種動物圖片:學生說出動物的名稱。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找朋友認讀生字。
3、指名讀生字、說詞語、出示卡片:鞏固漢字。
4、寫字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物、雞、貓。
三、完成后的“我會填”。
教師輔導,集體講評。
四、布置作業。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會寫十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顎,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抬升,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了解列舉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并試著加以運用。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比方、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明白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我們在電視上見過大象,我們都說大象很大,那在這世界上大象是最大的動物嗎?沒有別的動物比大象還大嗎?
生:有,鯨
2.今天我們就學習有關鯨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檢查生字詞。(開火車讀,齊讀)講解字音:哺乳、肺。字形:肺。
2.師;同學們生字掌握的很好,課文一定也讀的很流暢了。請同學們大聲朗
讀課文,思考一下:課文中每個自然段都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3.交流課文每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相機板書:大小、演變、種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
三、小組合作,再讀課文
1.師:我們大致了解課文主要介紹了鯨的三大方面的內容,在這些方面中
肯定有你最感興趣的一部分,下面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那
部分,然后起來讀一讀,并說說這一部分讓你有什么收獲?
2.自由讀,并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布置作業。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心路歷程。
2、學習用心理描寫塑造人物,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品讀重點語句,體會句子中的情感。
3、在熏陶感染中引導學生體味生命的意義,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
【教學重點】
感受人物心理,品味重點語句的意義。
【教學難點】
在熏陶感染中引導學生體味生命的意義,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沙漠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印象。
如果你身處沙漠中心,會是什么感覺?
讓我們走進在沙漠中心,看看作者在沙漠中心是一種什么感覺。
二、新課。
第一站 梳理作者心情。
1、在沙漠中,我遭遇了哪些痛苦煎熬?
(干渴、疲憊、幻覺、呼吸困難、寒冷、炎熱、寒風)
2、在這些痛苦煎熬之下,作者是什么心情?找出文中表達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這些句子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比如痛苦、絕望、樂觀、平靜等),從中梳理出作者心理變化過程。
痛苦——絕望
(我跑不動了,我再也沒有力氣了,我逃不出兇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臉埋在心里,屠刀就在我心頭上。我仍然跪在地上。……)
——平靜
(我感覺平靜,一種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靜。但我或許還不是很不幸。我感到,有一股圖像的激流。……)
——樂觀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在這里,不管怎么說,我都是死得其所。我沒有一點遺憾,我總算是呼吸過海風了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那就是生命。上路吧,普雷沃,我們的喉嚨還沒有噎住:我們應該繼續走下去。……)
3、小結作者心路歷程。
第二站 分析描寫心情的方法。
1、賞析二段。
2、總結方法。
第三站 輻射全篇
看看文章還哪些地方用了這些方法?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3、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詞語的收集
教學準備:
卡片、掛圖
教學時間:
2課時教學時間:
教學程序: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聽老師或同學講《拔苗助長》的故事,揭示課題。
2、教師簡介成語的特點。如,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的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像“后來居上”。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讀課文。
1、邊讀邊想想成語的`意思
2、出示“識字”中的成語。
3、聽示范朗讀。
4、學生自己朗讀,讀準字音。
三、資料交流
1、課前布置預習,查找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成語大意或故事內容。
2、學生自愿上臺交流。我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我能講這個故事……
3、請聽的同學說說,聽了同學的介紹,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讀詞識字
1、自由朗讀,不會的字看書上的注音拼讀。
2、自愿讀,師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聲調。
3、出示字卡,學生認讀。
4、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5、指導讀全文,讀出韻味,鞏固認字。
五、課外閱讀指導
1、讀本組后面的課文,想一想,課文與本課哪個詞語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語故事讀一讀,積累幾個你喜歡的成語。
六、指導寫字:
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有六個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觀察、分析字形,運用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把字寫規范,寫美觀。
補:第四、五兩筆要短,右邊不過豎中線,左邊不要寫成。
拔:左窄右寬,捺要舒展,右邊不要寫成“發”。
所:左邊的筆順是。助、功:右邊都是“力”字,“橫折鉤”的“折”筆要往左斜,不能寫垂直。
板書(成語):
教學后記: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7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水鄉茶居的諸多變化。
2、領會“草草杯盤共一歡,是水鄉人生活中的詩”這句話的豐富內涵,理解作者從喝茶品茶這一中國古老的國粹中所尋覓到的社會變革的蹤影和水鄉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3、品讀文章的精彩語句,享受美文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品讀關鍵語句理解作者從喝茶品茶這一中國古老的國粹中所尋覓到的社會變革的蹤影和水鄉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學難點:
理解“草草杯盤共一歡,是水鄉人生活中的詩”這句話的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二、作者簡介:楊羽儀(1940—2006),廣東寶安人,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三、沉浸文本、品讀賞析:
(一)思考:
1、作者在介紹水鄉茶居的生活時,引用了哪句詩作為線索貫穿全篇的?
2、“草草杯盤”在文中是怎樣體現的?
3、既然把水鄉茶居用“草草”一詞來形容,可見其小而簡,但是為何又綴以“共一歡”?此歡何來?
4、作者為什么把這種“草草杯盤共一歡”稱作是水鄉生活中的詩呢?
5、由此可見,作者在這喝茶品茶的國粹中尋覓到的是什么呢?
(二)討論:
(1)為什么說“嘆”茶不是品味著食物,而是品味著生活?
(2)“茶越沖越淡了,話卻越說越濃”一句中,“淡”和“濃”含義分別是什么?
(三)賞析:
1、散讀課文,選擇最讓你陶醉的語句。
2、點評你陶醉的理由。
3、齊讀語段,品味文章的藝術魅力。
四、拓展延伸:
請設想一下,如果你現在身處茶室,圍繞校園生活,和你的左鄰右舍聊一聊。
交流聊天內容和感受。
五、總結:
六、作業:
1、閱讀散文《品茗》,完成練習。
2、雙休日閑暇時刻,泡壺茶,看一看,品一品,想一想,寫一寫。隨筆《茶的聯想》。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8
教學背景分析
三年級孩子對照一二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心理泛化階段,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經驗,獨立性提高了,而且中年級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中年級的教學重點要逐步向加強閱讀教學轉移,所以本節課我許多地方讓學生充分的思考、質疑、合作、練習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太陽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討論,了解太陽的特點及和人類的密切關系通過朗讀加深了解。
3、知識與技能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了解課文在說明太陽特點時所用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2、了解課文在說明太陽特點時所用的方法
教學活動設計
(對導課、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活動組織、教師教學中須著重注意的`問題、教學方法與技術運用等重要環節的設計和說明)
(一)師生互動,激趣導入
1、謎語引入:大屏幕出示謎語“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見,手卻摸不到:實際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卻很小很小。沒有它就沒有世界,有了它就萬物歡笑。”讓學生猜猜是什么,
2、引入課題:太陽
3、抽學生講一講自己知道的有關太陽的傳說
4、過渡:同學們想對太陽有更全面的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太陽》。
(二)初讀課文,子解大意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太陽?
2、學生討論、交流后老師指名回答。
3、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三)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
1、齊讀第一部分,思考:太陽有哪些特點?找出相關語句。
2、指名回答,大屏幕出示描寫太陽遠、大、熱的相關語句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1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照一定順序復述課文。
3、聯系課文情境,進入角色,展開想像,寫一段話。
4、默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同學間純真豐厚的友誼,懂得體貼關愛別人。
教學重點:
體會同學間純真豐厚的友誼。
教學難點:
理解同學們不留痕跡的幫助,及進入角色,展開想像,寫一段話。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按時間順序分段
教學重點:
1、學會9個生字。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并分段。
教學難點:
分段。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正音: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表里的'生字的讀音。
2、交流本課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拓展生字組詞
沸()()()()
悔()()()()()
純()()()()
4、掌握字形:請你仔細觀察“惡”、“享”誼三個字,提出書寫時注意事項,并在每個字下面寫一遍。
5、學習多音字
xìng( ) 興{ xīng() 二、檢查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1、自讀預習中不熟的自然段。
2、四人小組采用接力的形式朗讀一遍課文,注意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并分段。
1、獨立總結:教師提示: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三方面總結,每一方面用一句話。
2、集體交流。
3、理請課文的順序:默讀課文,劃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
4、交流明確:出發前一天出發那天第二天后來
5、按時間的不同給課文分段
(1、2)(3)(4、5)(6)(7、8)
說一說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6、同學總結: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找到哪一種分段依據?
五、作業。
讀課文,預習思考題。
板書:15六個饅頭
宣布出發前一天出發那天第二天后來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2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能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動物休眠的特點。
3、通過朗讀,體會在句子中加上“什么……也……”、“再也”以表達比較強烈的語氣。
4、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討論完成研究報告。初步掌握進行主題探究的.簡單步驟。
5、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動物休眠的特點。
2、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討論完成研究報告。初步掌握進行主題探究的簡單步驟。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同學們,還記得課文《丁丁的研究報告》嗎?丁丁研究的是什么?
2、丁丁為了研究藍鯨,搜集了很多資料,寫成了一份精彩的研究報告,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贊揚。今天,我們要學習丁丁,研究“動物的休眠”,完成一份研究報告。
出示:“研究課題:動物的休眠”,指名讀,齊讀。
3、現在,四個同學組成一個研究小組,請組長拿出研究報告,在封面寫上研究課題。請小組每個成員在“研究人”后的橫線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學生完成任務。
4、播放手機精彩的導學成果。
二、新授
(一)提問歸納,明確研究問題。
1、關于動物的休眠,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
2、教師歸納。出示:
研究問題:
(1)什么是“休眠”?
(2)哪些動物會休眠?
(3)動物怎樣進行休眠?
(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
(4)動物為什么要休眠?
(5)動物的休眠分哪些類型?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02-18
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04-03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3篇02-18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5篇02-24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5篇)02-24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2篇03-01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01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02-25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優秀09-26
中學語文《捕蛇者說》教學設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