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語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溪彎彎教學設計及反思。
2、認識文中的15個生字。
3、能嘗試用一些識字方法記難字。
【教學重點】:
認識文中的15個生字。
【教學難點】:
能嘗試用一些識字方法記難字。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讀古詩《出塞》。
二、欣賞圖片,導入新課
三、美讀全文,在文中識字
1、男、女生對讀課文,要特別留意后鼻音的字。
2、小組選擇喜歡的朗讀方式讀課文。
3、小組展示讀課文。讀后進行評價。
四、賽讀詞語,在詞中識字
1、同桌練習讀詞語。
2、同桌比賽讀詞語。
3、選詞說話。
五、讀中認,快樂識字
1、選四位小老師帶讀生字。
2、挑選難認字。
3、小組交流記難字的方法。
4、指名交流。
5、小組賽讀難認字。
6、玩“找得快”的小字卡游戲。
六、拓展延伸
1、這些生字寶寶真淘氣,從課文里跳了出來,跑到這首兒歌里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我們一起讀一讀。
兒歌:
彎彎的月牙像根琴弦,
月亮姐姐彈著琴弦,
發出丁丁東東的聲音,
真好聽!
美麗的彩霞喜歡照鏡子,
天天對著水面看,
看到了自己,
也看到了長長的堤岸。
2、生字回歸課文,讀全文。
【教學反思】:《小溪彎彎》是生本實驗教材第一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意境優美,包含了15個生字,教學反思《小溪彎彎教學設計及反思》。識字教學對于我們來說已經不陌生,因為接觸生本已四個年頭,經過實踐,不斷總結,探討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識字方法。在上《小溪彎彎》這一課,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識字途徑讓學生認字,整節課效果還不錯,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其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現與大家分享:
1、開課時的幻燈向學生展示了迷人的風景,能很好的引領學生走進課文的情景中,渲染了課堂氣氛,但字體顏色和圖片相斥,有點看不清楚。
李旭:
2、小組活動積極投入、有序高效。學習氣氛濃郁。小組展示時,組員非常踴躍,儀態大方。只是組員的`開場白句子太長,說的很費力,可以變得簡潔一點。
3、老師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恰到好處,細致入微,在指導學生的前鼻音和后鼻音,注重了拼音的復習與鞏固,對生字的拼讀,后鼻音的反復練讀等都顯示出老師對拼音教學的重視。相信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拼音學習會得到一定的鞏固和提高。
4、整節課課堂結構合理,重難點突出,真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師能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難字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在學習難字時,教師不失時機引出六種識字方法。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后,能大大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5、在難字記憶中,口號訓練有效、氣氛活躍,但似乎有點過于頻繁。當學生總用猜謎語的方法記字時,老師適時指導學生“根”字換部首記,拓寬了學生的識字渠道。記難字時用時太多,并且記字方法比較單一,造成后面的教學任務顯得有點倉促。
6、老師巧妙設計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熱情高,參與面廣。如果能插入開火車認字,給個人提供展示的平臺,也檢測了學生的認字情況,效果會更好,既照顧到整體,又尊重了個體。整堂課始終以生為本,設計流暢,有序有效。學生的課堂常規很好,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小組合作訓練有素,這為高效識字奠定了基礎。
7、教學流程順暢,能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學生在文中識字,再通過在詞中識字,到最后到一個個獨立的生字。教學環節簡而精,每個教學環節都扎實有效。只是玩小字卡的環節可以放在小老師帶讀的前面,因為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玩中識字,大大降低了識字難度。
8、一年級的學生喜歡直觀、生動有趣的事物,教師在教學的前幾個環節都能創設情景,大大刺激了學生的積極性,只是從詞語到生字的過渡顯得比較突兀,沒有過渡語,而且在“快樂識字”環節,沒有創設情境。 9、“用詞說話”這個教學環節設計得好,引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既讓學生通過在讀詞中認識了生字,而且又增強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只是學生用詞說話的時候,最好能點著詞語說,讓全班學生都能清晰地看見,推進識字的
學生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設想
學習這五首詩詞,應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結合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生活經歷、思想傾向,來品味詩詞的語言及意境,感悟其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在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學生對這五首詩詞要熟讀成誦,能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靈活運用其中的名句。
教學時宜精講多讀,以讀帶悟,以悟促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朗讀導入
1.學生試讀。
要求學生結合注釋將這五首詩詞瀏覽通讀一遍。
2.教師范讀。
3.學生分小組朗讀。
4.學生齊讀。
二、理解五首詩詞的大意
在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教師介紹本課五首詩詞的相關背景知識,以加深對各首詩詞主要內涵的理解。
1.《漢江臨眺》
開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維40歲時,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嶺南任選補使。選補使是朝廷派往邊遠地區選拔地方官員的使臣,是一種為期幾個月的臨時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貶謫,所以王維此時的心情是比較舒暢的。在去桂林任所途中經過襄陽時寫了這首詩。《漢江遠眺》即來到漢江登臨眺望。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寫了在漢江邊登臨遠眺之所見所感。首聯總寫漢江形勢;頷聯、頸聯突出地描繪了漢江水勢的雄偉壯觀。尾聯作者以山翁自喻,表達了對漢江風景的贊美。詩人緊緊扣住臨眺之所見,即總是在寫自己的視覺感受。他運用想像和夸張的手法,又通過人的錯覺來寫水勢之大,流速之快。從江流到山色,從郡邑到遠空,視野極其開闊,境界極其廣遠。王維不只是詩人,還是一名畫家。在這首詩中,王維把畫家的觀察、詩人的思考、繪畫的技巧、詩歌的手法極自然地結合起來了。他巧妙地描繪了同時并列于空間的景物,生動地表現出自然界持續性的運動、變化。
2.《宜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于天寶元年(742)抱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兩年后,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寶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云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并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謝跳樓是南齊詩人謝跳在宣州任太守時在陵陽山上建成的一座樓。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又并不囿于七言,其語句之長短可以隨抒情的需要而伸縮。開頭兩句就是用散文句法表達內心濃重的煩憂。詩的中間部分從“多煩憂”一轉而“酣高樓”、“攬明月”,再轉到“愁更愁”,又轉到結句的“弄扁舟”,起伏跌宕,開闔變化,充分體現詩人內心有無法解開的煩憂之結。
3.《浣溪沙》
北宋初年詞的創作主要承襲五代遺風,多為宴席間娛賓遣興而作。所以要求協律,宜于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從內容看多是吟風雪詠花草,寫離別道相思之作;在藝術上則以委婉濃麗為主導風格。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顯貴,以“善知人”著稱。他生活優裕,喜聚客宴飲。其《珠玉詞》被視為婉約詞派的正宗。這首《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詞中被后人廣為傳誦的名篇。
這首詞分上下兩片,每片三句。主要寫作者在春天黃昏時的生活和心情,它的好處在于擺脫了代歌女立言的代言體,直接真實地抒發了個人的生活感受。上片寫作者在唱一曲新詞,飲一杯醇酒時,竟感到這樣的生活已經無數次地重復,因為春天的天氣同去年一樣,亭臺景物也都依舊。下片進一步寫這種生活感受。在詞中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對歲月的愛惜和對生命的珍惜,借助曲、酒、夕陽、燕子并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感受表現出來,所以做到了景與情自然結合,渾然一體。“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晏殊頗為自得的奇偶佳聯,也深受后人的贊賞。
4.《江城子》
蘇軾在熙寧四年(1071)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朝廷派他去當杭州通判,三年任滿轉任密州太守。這首詞是熙寧七年(1074)冬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
這首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下片以抒情為主,寫自己的雄心壯志。作者并不在意自己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表達了自己關心國家命運,要報效國家的愛國精神。
這首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突破了晚唐以來兒女情詞的局限,從題材、情感到藝術形象、語言風格都是粗獷、豪放的。
5.《破陣子》
這首詞寫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棄疾退居江西上饒時。辛棄疾不只是詞人,還是一位愛國武將,他積極主張抗金北伐,在任職期間堅持練兵備戰,因而不斷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誣陷。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上,被人彈劾罷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饒帶湖賦閑家居。陳同甫,名亮,也是主張北伐的愛國志士,與辛棄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經常有書信往來,詩詞唱和。這首詞就是寄給陳亮的。“壯詞”,即內容、情感、形象、語言等方面都豪放、壯美的作品。
這首詞上片描述軍旅生活。這些都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它說明已被削去官職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羨軍中生活,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立功業。這首詞下片前四句描寫戰斗場面。但結語卻只有五個字“可憐白發生”。這五個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輕時的經歷現在只是一種追憶。一方面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還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為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不遂的抑郁、憤慨。
三、布置作業
熟讀這五首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揣摩詩句
1.簡介五首詩詞中出現的典故并討論其在詩詞中的作用。
(1)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明確:蓬萊本是傳說中的仙山,多藏寶典秘錄。東漢時人們稱國家藏書處為蓬萊山,這里是用蓬萊文章代指漢代的文章。建安骨,指東漢建安年間(193——220)的詩文創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寫詩文內容充實、語言質樸、風格剛健俊爽,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小謝,即謝跳,唐代時期,為把謝跳和劉宋時期詩人謝靈運區分開來,稱謝靈運為大謝,謝跳為小謝。謝跳詩風清新秀麗,深為李白所喜愛。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開,他想到了漢代宏偉的文章,建安詩的剛健風骨,身在謝跳樓,當然更想到在漢、唐之間出現的小謝的詩歌了。他對這些文化傳統很仰慕,所以自負地用漢文、魏詩和小謝的成就來比較并稱許李云和自己。
(2)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西北望,射天狼。
明確:據《史記·馮唐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算差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云中去赦免魏尚。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里用以代指從西來侵擾的西夏軍隊。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明確:“八百里”謂牛,晉王愷有一條良牛名“八百里較”。一次王濟與愷比射,以此牛為賭。濟“一起便破的”遂殺牛作炙,“一臠便去”。事見《世說新語·汰侈篇》。這里用此事,乃取濟之豪氣,蘇軾有詩曰:“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約公擇飲,是日大風》)。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天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聲音悲切,帝禁不止。這與悲壯蒼涼的“塞外聲”有相近之處。
2.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下列詩句的理解。
(1)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2)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4)可憐白發生!
明確:
(1)一“浮”一“動”這兩個動詞,和前聯的方位詞“外”與“中”一樣巧妙,“外”與“中”置于一句之尾,如裊裊余音,作用在引人聯想;“浮”與“動”置于五言中關鍵性的第三字的位置,作用在于加強動態之美。
(2)這首詩一上來就用這兩個極長的句子來寫詩人騷動不安的心情,由此定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詩人將“棄我去者”和“亂我心者”突出地擺在句首,并形成了一個自然的語氣停頓。而后面的“昨日之日不可留”和“今日之日多煩憂”,則用了四個重復的“日”字,造成語言行進中的停滯,更加強了那種踟躕彷徨、紛擾不定的心情。從意義上說,“昨日之日”中只要一個“昨日”就足矣。這兩句如果寫成“昨日不可留”“今日多煩憂”,意思上不僅沒有什么損失,反而是更近于詩的凝練了。但是,這兩句卻因此失去了它們特有的散文式的節奏,而這散文式的節奏在這里原是有助于傳達詩人紛擾不寧的心情的。因此,從感情的表達上說,這“日”字的重復和這散文化的長句卻并不是可有可無的。
(3)在這句中,詩人運用了“來”與“去”的對比,“去”是主,“來”是賓,以“來”反襯”。“花落去”、“燕歸來”,都是暮春時節的典型景物。落英繽紛,這是自然景象,冠以“無可奈何”,則惜春之情自現。落花飄零,春光將去,見景傷情,欲留不住,“無可奈何花落去”,表現詩人惜春的心理很形象。紫燕呢喃,也是自然景象。燕子秋天南去,春則北歸,據說它隔年還能認明舊巢。現在,燕子又回來了,所以詩人說“似曾相識”。但是,這里寫燕子歸來不是目的,目的是用燕子的“來”,來反襯時光的“去”。是呀,燕子年年離去,又年年歸來。現在,它又飛回來了,然而逝去的時光,以及隨時光一同逝去的往事,卻再也不能返回了!所以,這“似曾相識”的燕子,不僅沒有給詩人帶來什么安慰,反而增加了詩人對春光逝去的惋惜心情。“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用景物描寫,把詩人的感情表現得很細膩、很生動,是非常工巧的對偶句,卻又那樣自然,那樣渾成,仿佛是信手拈來,一點也看不出雕琢的痕跡,表現了詩人很高的藝術技巧,是頗有盛譽的名句。
3.學生齊讀這些名句兩遍。
要求一邊朗讀,一邊背誦。
4.本課所選的五首詩詞,有的描繪如畫的美景,有的反映詩人的生活志向,有的歌頌作者的人生渴望,內容各不相同,風格各異,請在朗讀中仔細體會這些詩詞的不同風格。
二、朗讀比賽
方式:男、女生對抗賽。
1.自選本課中的兩首詩詞朗誦。
2.指定本課中的一首詩詞朗誦。
三、布置作業
1.默寫這五首詩詞。.
2.完成課后練習一。
學生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和積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顏悅色”等詞語。
2、能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夠大膽地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3、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重點難點:
1、學會寫摘錄筆記。知道人雖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教具準備:
孔子畫像掛圖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紹棠的《師恩難忘》,孩子們上學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還記得嗎?對,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師孔夫子像。
2、為什么要學生們拜孔夫子呢?
過渡:這么偉大的一位思想家,萬世之師,他是如何教育學生的呢?它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孔子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畫出本課生字新詞,做摘錄筆記。
3、檢查生字詞。
三、默讀課文,學會質疑。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標畫或是記錄下來。
2、全班匯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簡單了解了孔子,這么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學生的?
二、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1、孔子是怎樣教育學生的?
2、什么是“有教無類”? 什么是“因材施教”?
三、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分角色朗讀孔子與子夏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你能不能用這里面的某一個學生為例子,說一說孔子的`因材施教。
3、再來讀讀孔子和子夏的對話,讀的時候注意他們說話時的神態和語氣,什么是“和顏悅色”?
4、聽了孔子的這番話,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他明白了什么?
5、孔子的話對你有什么啟發呢?想一想,自己在哪方面還需要進步?
6、小結:在孔子的眼里,顏回的守信用、子貢的聰明、子路的勇敢、子張的嚴謹莊重,都值得自己學習; 作為老師,看到這里我也深有感觸。學生不一定就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呀。這正是韓愈的那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孔子這樣一位博學多才、品德高尚、謙虛好學的老師,教了很多學生,我們來齊讀最后一段。
7、孔子的儒家思想對我們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尊稱他為“萬世先師”,更是對他教育思想的崇敬呀,這就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
四、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同學們,學習了《孔子和學生》,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2、如果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想對他說什么?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五、作業
讀一讀《論語》,收集幾條孔子的語錄,背一背。
板書設計:
孔子和學生
顏回 守信用 不懂變通
子貢 聰明 不夠謙虛 因材施教
子路 勇敢寬厚 忍讓不夠
子張 處事謹慎 不易親近
學生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元、漢、桌、爺、毛、筆、您、事、表、示、休、息、啦”13個字;會寫“毛、筆、元、示、寫、字、太”7個字。學習新偏旁“竹字頭”、“禿寶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感悟漢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漢字文化的熏陶,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難點: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感悟漢字的表意功能。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古人造漢字的有關資料。
2.教師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猜字
(1)出示課件。(甲骨文的“馬”字)
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字?(這是“馬”)這就是我們祖先最早創造的文字。誰知道叫什么?(甲骨文)
(2)出示“甲骨文”課件,教師適當講解。
2.課件出示教材p20中的圖。
請你們看一幅圖畫,發現什么了?
(1)我發現圖上有兩個人在走,旁邊的字像兩個“人”字。
出示課件“從”疊在兩個人身上。
(2)我看見一個小孩靠在樹旁休息,旁邊的字像一個人靠在樹旁。我覺得那個字像“休息”的“休”。
出示課件:“休”,“亻”疊在小孩身上,“木”疊在樹上。
3.板書課題(有趣的漢字)
4.讀課題,說說“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讀文識字
漢字怎么有趣?你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1.自由讀課文、識字。
要求:(1)遇到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記住這個字。
(2)找找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看看課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3.利用課件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1)課件出示本課帶生字的詞語
①小老師教讀
②學生輪讀
(2)課件出示本課的認讀生字。
①學生輪讀
②游戲鞏固生字
三、讀文,初步了解漢字有趣的造字規律。
1.這課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告訴老師。(四)
2.請四名同學讀課丈,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些漢字怎么有趣?
3.小組交流,說說漢字怎么有趣。
4.集體匯報,交流學習情況,理解課文內容。
(1)引導學生讀、議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規律。
①從第一自然段中學生讀出古人寫字象畫畫。
②從第二自然段中學生讀出古人是用圖畫出事物的。
③課件演示“山、羊”這兩個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師貼用圖畫出事物
⑤指導朗讀一、二自然段,使學生感悟到這種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啟發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漢字和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拓展。
你們知道古人“用圖畫出事物”的還有哪些字?
(2)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了解會意字的造字規律。
①通過讀、議學生知道有些意思畫不出來的時候,古人就把兩個字合在一起,造出一個新字。
②演示課件“鳴、休”的造字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會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師貼把兩個字合在一起
④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使學生感悟到這種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啟發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漢字和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拓展。
你們還知道哪些字也是這樣造出來的?
(3)小結談話,齊讀第四自然段。
(4)總結談話,分角色朗讀全文。
①通過元元和爺爺的對話,我們知道了兩種有趣的造字方法。一種是——,另一種是——。(教師指板書)
②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進一步感悟漢字的有趣。
四、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毛”字。
(1)課件出示“毛”,讓學生仔細觀察“毛”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說,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豎彎鈞從豎中線的左邊起筆。
(3)學生練習書寫“毛”。
2.指導書寫“筆”。
(1)出示實物毛筆。問:筆頭、筆桿都是什么做的?然后課件出示“毛”“竹”。
(2)讓學生說“筆”字怎么寫?課件出示“筆”。上邊竹字頭,下邊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筆的`“筆”。
(3)學習新偏旁“竹字頭”。
課件出示“?”,和“竹”比較,哪些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
(4)課件出示“毛”和“筆”,讓學生觀察“毛”和“筆”這兩個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學生練習書寫“筆”字
3.指導書寫“元、太、字、寫、示”。
(1)學生自己觀察字形。
(2)師生共同討論怎樣把這幾個字寫好看。
①“元”和“示”進行比較。
“元”字第二橫稍微向右上斜一點,“豎彎鉤”從橫中線和豎中線交又處稍向上一點起筆。
②“寫”與“字”進行比較。
a“寫”的偏旁是“禿寶蓋”,提醒學生注意“禿寶蓋”與“寶蓋頭”的區別。
b“寫”的第四筆是“豎折折鈞”,注意這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學生練習書寫。
4.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字,并進行評議。
〈附〉板書
1有趣的漢字
山羊 用圖畫出事物
鳴休 把兩個字合在一起
指導教師:南征高惠先
課后點評
我認為王老師整節課的設計突顯了教學目標,課上得有特色,較好地體現了課標精神,有些地方值得大家借鑒:
一、我們先從學科知識上看:
首先,王老師引領學生依托《有趣的漢字》這篇課文,緊緊地圍繞漢字的有趣,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使學生從小就熱愛祖國的,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寫字,并自我要求正確、美觀地書寫漢字奠定情感基礎。
其次:王老師在課文中挖掘空間讓學生將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進行交流,拓展了課文中的信息,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課內課外的知識信息相互融合,當然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并使學生在參與交流中增強了對漢字的喜愛之情。
再有:當學生對漢字產生了興趣以后,王老師抓住最好時機馬上引領學生進入漢字的書寫環節,使學生把比較枯燥的書寫變成了一種情緒的體驗。這種環節上的設計非常貼近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也只有這樣老師在書寫指導時學生才能積極有效地摹仿和記憶。在指導書寫時,王老師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抓住點點滴滴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老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注意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時時提醒學生的讀、寫姿勢,這對低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二、從學生學習方式看:
王老師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交流,這其中有師生交流,更重要的是生生交流。學生們在交流中都是面對面的,這樣在交流中不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情感的傳遞,它是多功能的。學生在與同伴交流中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就慢慢培養起來。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問題值得大家研究:
1.在學習中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全員參與問題。
2.對學生查找的大量資料的運用還要加以研究。
學生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材:
蘇教版第二冊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水在他們中不同的狀態,激發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
三、教學時間:
第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這陣子天一直下雨,你知道是下的什么雨嗎?你觀察過這些雨都落到哪兒去了?
2、雨點落到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有個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思考寫了一首《雨點》的詩歌,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板書課題:雨點
3、出示“雨點”圖,師述:看,小雨點多可愛呀!誰能把課題讀好?指名讀課題再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聽,小雨點落下來了。播放下雨的聲音。
2、讓我們來看一看雨點落下來的情景,配樂,老師范讀課文。
3、詩歌寫得多有趣啊,你們想讀一讀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會的.多讀幾遍,遇到我們課后要學的生字詞把它圈出來。
4、檢查自學:
(1)、抽讀詞語:
a、指名拼讀:落進、睡覺、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躍、(小卡片)
b、指名領讀:(不帶拼音)誰愿意來當小老師?
(2)、生字讀好了,課文誰愿意來試試?指名讀課文,學生再評,再指名讀。
(三)理解課文:
1、過渡:課文能讀通了,怎樣才能讀好呢?我們再深入地學習,把課文的意思都弄懂了,就會讀得更好。
2、輕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雨點落進了那些地方?用“……”標出,在那里干什么?用“△△△”標出。同桌可以討論討論。
3、交流:
(1)、雨點落進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師出示圖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學生說話要完整。(圖片隨意擺放)
b、誰能用一句話來回答: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
c、看看這幾幅畫可以怎么排列?
學生上來排列,并說說你為什么這樣排?(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等)
d、師小結:書上作者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因為雨點落進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進小溪里,小溪里的水要流進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進海洋里。
e、誰能讀出他們不同的氣勢來?指名讀再齊讀: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點落進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師出示雨點各種姿態的圖片與相應的詞語:睡覺、散步、奔跑、跳躍、
b、想一想,課文該怎么讀呢?學生自由練習。
c、指名讀,并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d、雨點落進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態也就各不相同,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加上動作把它表演出來?找個好朋友一起練一練。
e、指名上臺表演朗誦課文。
f、配樂朗誦課文:叫幾對好朋友上臺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四)擴展訓練:
1、快速看課文,這首詩歌共有4句話,每句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這樣的句試也說一舉句詩嗎?“雨點落進()。”
3、這陣子綿綿的春雨給世界萬物帶來了春的生機,老師讓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許多收獲。請你用“春雨落在(什么地方),(什么)(怎么樣)。”再來說說。
4、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學著書上的寫詩方法,寫一首《春雨》的小詩。
(五)、板書:
雨點(圖片)
↙ ↓ ↓ ↘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睡覺散步奔跑跳躍
學生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使學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的教育思想,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七冊《孔子和學生》教學設計。
2.學認生字7個,學寫10個,聯系課文理解和積累詞語“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顏悅色”等詞語。
3.繼續練習在自讀中作批注筆記,展開討論,引導學生作好讀書筆記。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要求。
1.自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獨立識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邊讀邊圈點自己遇到的問題。
二、導入新課
1.出示“孔子”的`畫像,你認識他嗎?板書“孔子”。
2.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請生上臺向大家介紹孔子。
3.過渡: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
4.板書課題:“孔子和學生”,齊讀課題。
5.引導學生思考:孔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人們稱他為偉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課文
1.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2.全班交流,說出自己的看法,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七冊《孔子和學生》教學設計》。
3.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孔子教育學生不分高低貴賤,一視同仁,理解“有教無類”一詞。
引導學生了解孔子與子夏對話時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詞。
4.小組交流討論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5.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將疑難問題全班交流。
四、作業:采集孔子的言語,摘錄自己喜歡的。
第二課時
一、把自己摘錄的孔子名言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話說說自己對孔子的認識。
三、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想對他說什么?
四、讀名言警句,試著背下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明了孔子對身邊人的態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句話表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相長”的特征,鼓勵學生獨立學習。
五、讀課文,做摘錄筆記。教師指導后進生,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評議。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認詞:
富裕、天資、愚笨、選擇、謹慎、謙虛
二、比較記憶字形
裕 資 擇 謹 慎
浴 姿 澤 勤 真
三、練習寫生字10個。
【學生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生語文《瀑布》教學設計04-05
小學生語文《國徽》教學設計08-12
小學生語文《春天的雨點》教學設計04-02
小學生語文《蓮葉青青》教學設計04-02
小學生語文《奇妙的橋》教學設計03-30
語文太陽教學設計03-18
語文習作教學設計03-18
語文拼音教學設計03-16
語文趙州橋教學設計03-18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