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單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
一、目標點擊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
2.了解《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3.了解寶玉、王熙鳳、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標
1.學習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閱讀有關章節,力求較好地欣賞《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
二、要點回放
1.《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思想內容。
(1)《訴肺腑》
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故事情節的主線。本文通過寶黛傾訴肺腑,吐露心聲,表明他們的愛情已經成熟。
(2)《寶玉挨打》
所寫的是《紅樓夢》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現了賈政與寶玉父子兩代的思想沖突,明確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學詩》
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這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香菱。
(4)《抄檢大觀園》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觀園里拾到一個繡春囊而大發雷霆,質問鳳姐,風姐說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進讒言,提議夜里到大觀園各處一一抄檢,通過描寫一系列活動,表現了復雜的矛盾沖突,逆造了王熙風、晴雯、探春等幾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內部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賈府由盛而衰的一個征兆。
2.分析有關章節中的人物形象
賈政:懼怕忠順府,聽信讒言,易于動怒,笞子時下手不知輕重,性格正統頑固。
賈寶玉:言談機敏,不善應酬,矢志不移,性情溫潤,善體貼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機,以退為進。
王熙鳳:指揮若定,管家風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時又熱情實在,富于同情心,不虛偽,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堅毅,不甘心庸俗的現狀,而發憤自強的女性形象,執著精誠,虛心求教,努力追求,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3.領會所選章節的基本手法
《訴肺腑》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點。
《寶玉挨打》情節聽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香菱學詩》筆墨飽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濃,立意新穎,章法新巧。
《抄檢大觀園》情節頗為曲折矛盾復雜。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節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學習這四篇課文,要投入感情,展開想象,走進《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又要“跳出來”,客觀地評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藝術特點,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尤其要注意學習它的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同時,閱讀《語文讀本》中所選的《紅樓夢》有關的章節,最好課外閱讀《紅樓夢》全書,力求較好地欣賞這部偉大作品。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例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分析]此題重點是考查鑒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客觀世界中的一切具體的物象一旦進入詩中,便成為具有強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詩的意象,這種現象,在美學理論中稱之為移情作用。一種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襲下去成為一個民族的某種心理象征。自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被作為一種惜別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為人們送別親友的感情表達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對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繼而流行,“桃花”就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總是重復某種意象的蘊涵,必造成閱讀者的反感,聰明的詩人總是在尋找著表達的新意,所以楊柳、桃花在不同的詩篇里呈現出各異的內涵。例如,楊柳可以是依依惜別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報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婦的閨思,甚至還能從它隨風擺動的形象發現某些與人格精神有關的蘊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陽或鮮血。所以詩的意象中雖然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則不應受到限制和定位。
這首詩著重寫作者的一種思鄉之情。作者的思鄉之情,從詩中看,又恰恰是由“聞”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以古代離別往往從路邊折柳枝送別來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著惜別懷遠之意。說“折柳”在詩中的地位實為重要,可見是有根據的評價。但鑒賞詩歌見仁見智是正常現象,因此命題者沒有把這種評價絕對化,而是認為是否同意“關鍵”之說,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考慮給分。這種主觀性命題,更符合鑒賞的原則。
五、遷移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波瀾,亦即情節波瀾,它是小說的縱向運動。對小說結構的考察,亦應包括對情節波瀾的考察。
總的說來,《紅樓夢》的情節推進并非大波大瀾、大起大落,不給人以大驚大喜的審美感受。從題材角度看,《紅樓夢》是一部家庭瑣事小說,從風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鑿”的大寫實小說,這決定了《紅樓夢》的波瀾不驚。小說情節波瀾的基本面貌如此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2
復習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鵝的高傲,更體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
齊讀。
2、引入:上節課咱們通過學習,知道了作者從“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方面表現白鵝高傲的特點。那么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咱們今天還是用讀書、討論的方法來解決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自學探究
你覺得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在感受較深的詞句邊上寫旁注,并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體會。全斑交流。
2、理解“叫聲”
a、出示:“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三個詞的理解。
(聲音嚴肅、大聲斥責、大聲叫喊吵鬧、放開喉嚨大叫)
b.聯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樣的情景?(讓人害怕)
作者說鵝的叫聲不亞于狗的狂吠,為什么要這樣寫?
(突出白鵝看守門戶的本領;突出對白鵝的`喜愛。)
c、小結: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歡白鵝,實際上恰恰是對它“看守門戶”的本領的贊美。
d.有感情朗讀。
e、你們喜歡這樣的描寫嗎?文中還有多處這樣的描寫,你能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嗎?
3、理解“步態”
a、(VCD播放京劇中凈角出場的情景):同學們仔細看這段影片,這是京劇中凈角出場的情景,看后談談你的體會。(交流中結合理解“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b.朗讀第四自然段,加深體會。
c、小結:作者發現了鵝與鴨的步態的些許差別,并準確地描寫出鵝的步態特點,寫得這么貼切,他平常該多仔細觀察啊1
d.你在讀文中,還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能不能舉例說說呢?
4、理解“吃相”。
a、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鵝“三板一眼、一絲不茍”的吃相。讀出自己的體會。
b.想象“狗偷吃、鵝咬狗”的情景,并讀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鵝”的情景。
5、小結:作者仔細觀察,細致描繪,有詳有略,這種寫作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課堂練習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找出來,并抄一抄,讀一讀。
2、四人小組內交流。
拓展活動
簡介豐子愷,推薦豐子愷作品。
板書設計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學習伽利略不畏權威、勇于創新的精神。
2.整體感知課文,演示實驗過程。
課前學習:
在家準備文中所提到的兩個實驗。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語:
學生介紹伽利略的生平和在科學史上的貢獻。教師可作補充,指出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的實驗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實驗。
二、創設情境:學生活動,做實驗。
1、按文中所介紹的條件,學生上臺模擬演示比薩斜塔上的實驗過程。
2、教師可以變換文中所介紹的.條件,要求學生再做一個實驗。
(如利用學生現有的學習用具做實驗:一張紙和一本書)
要求學生觀察實驗結果。
三、學生討論:
1、你認為伽利略的實驗結論是否正確?
2、就上述的第二個實驗的結果你覺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假如當時伽利略用“雞毛和鐵球”做這個實驗,結果會如何?
四、教師展示實驗過程:
1、可以設計斜塔上的實驗的課件,使教學形象化、視聽化。
2、和物理老師共同完成“毛錢管”實驗。
五、學生說說觀看實驗后的體會。
六、文中還介紹了伽利略做的另一個實驗——“擺”的實驗,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實驗過程。
七、課后學習:
給伽利略寫一段50字左右的評論。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4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重溫革命歲月”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四篇課文組成,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革命先烈們舍己為人的偉大胸懷,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手法寫活動。
一、教學目標
1.四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會寫32個字,會寫40個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層次。
4.搜集相關背景資料,了解相關背景。
二、教學重點
1.會寫本單元40個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難點
列小標題劃分課文層次。
四、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自學單
3.關于每篇課文的背景資料。
五、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言揭題
(一)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來觀看幾幅圖片,看看圖片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歷史事件。(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開國大典)
(二)是的,從長征到新中國的成立,整整歷經28年,跨越時空的隧道,去尋找歷史的足跡你一定會為之震撼,面對革命英雄的大義凜然,面對壯士們的寧死不屈,你一定會為之感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二單元。
二、教學過程
(一)請一位同學來讀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
(二)從他的朗讀中,你知道本單元人文主題的內容是什么嗎?
(三)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又是什么呢?
(四)下面我們就來整體感知本單元的'四篇課文,誰來說說本單元四篇(五)現在請快速瀏覽課文,在自學單上完成自學任務。
(六)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
2.檢查難讀的句子
今天,同學們完成了自學單上的任務,并且讀準了字詞和難度的句子。剩下的自學任務我們留在下一節課繼續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言
上一節課,我們落實了本單元的詞語和難讀的句子。這節課我們繼續交流自學單上剩下的學習任務。
二、聽寫詞語
三、繼續檢查自學情況
(一)介紹《七律.長征》這首詩每句話的詩意。
(二)介紹《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介紹《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介紹《燈光》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用列小標題的形式給《狼牙山五壯士》劃分層次。
(六)用列小標題的形式給《開國大典》劃分層次。
(七)給燈光劃分段落。
(八)匯報每一篇課文的背景資料。
(九)小結:
回顧歷史,我們不禁感嘆今天幸福的生活真是來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用生命換來的。那令人感動的一幕一幕,就讓我們在每一節課的學習中去深深體會。
另外,本單元在場面描寫中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手法,層次感和畫面感非常強,突出了文章的中心,這種寫法我們在課文的學習中再來具體感受和體會。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激發學生對祖國首都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本課1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能力。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具準備:
生字卡、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它是一座聞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現在讓我們一同欣賞北京的風光。
2、觀看課件:直觀感受北京風光的美,從而讓學生進入優美的情境,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巧妙地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讀課文,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樣的?找有關的詞語表達。
2、讓學生看課件,師點擊鼠標,感受長安街;天安門城樓;環形路上的立交橋;王府井、西單商業街;故宮、角樓的夜景。
3、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4、交流情況。
三、師生互動,識記生字:
1 、出示生字
2、自由拼讀
3、講讀生字方法
(講注意的讀音)
4、出示生字帶有的句子讀一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五、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測讀
2、講記字方法
(1)形近字記憶法
奪—奇雄—誰
(2)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分”加“提手旁”是“扮” “樂”加上“火”是“爍”
3、重點分析、識記以下的生字
奪:注意上面的撇和捺要寫得舒展開些。
扮:左邊是分字、撇低捺高
輝:左邊是光字旁、豎彎鉤要改寫成豎提
雄:注意右邊是四橫
六、作業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1、復習上節課學過的生字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點是什么?把北京想象成什么?邊聽邊在課文中畫一畫。(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2、理解“夜幕降臨”的意思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課文介紹了哪些地方的夜景?(長安街;天安門城樓;廣場四周)結合學生的回答,讓他們看看有關的畫面。)
3、多么美的夜景啊!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讀
4、理解:“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燈光閃爍、金碧輝煌、光彩奪目、輪廓”等詞的意思。
“長安街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結合圖片認一認華燈,川流不息說明這里的車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斷,每輛汽車的'車燈都亮著,燈光一閃一閃的,從高處看,就像天空中無數星星構成的銀河。)
5、指導朗讀,讀出長安街的美
(三)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觀看立交橋的夜景
(1)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這里的燈光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麗的彩虹。)
(2)理解詞語:猶如(好像)裝點(裝飾)
(3)齊讀這一段
2、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
(2)理解:煥然一新、絢麗多彩、五光十色、繁華、不夜城
“把繁華的大街變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櫥窗分外明亮,絢麗多彩的廣告牌,顏色各異的霓虹燈為商業街平添了一番美麗,再加上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人們,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賓客,這些商業街就顯得格外熱鬧。)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了解古老的故宮有多年輕呢?
(2)理解:倒映、銀光閃閃
(一束束燈光/照著古老的故宮,長長的城墻/和美麗的角樓/倒映在湖面上,銀光閃閃。十分動人。)
(3)小組練習有語氣的朗讀。
(4)指名讀讀:你喜歡北京哪里的夜景,請讀一讀。
(四)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有感情朗讀全文,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四、總結
這篇課文描寫了北京的夜景,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東西長安街;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環形路上的立交橋;繁華的王府井、西單商業街;古老的故宮、美麗的角樓,運用優美的文字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我國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自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贊美之情。作為首都的小公民我們要用雙手去建設北京,描繪北京,使首都的夜景更輝煌,更亮麗。五、拓展思維
今天看到了改革開放給我們祖國帶來的巨大變化。
我想對祖國說:()。
我想對全世界各地的朋友說:()。
六、作業
1、有感情地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板書設計:
長安街
北京亮起來了環形路亮
王府井西單美
故宮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積累詞語;理解兩篇文章的讀書觀點,提高對讀書目的、方法、作用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理清思路,理解觀點;分析兩篇文章的論證方式、方法,揣摩體會語言風格;初步學習駁論文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讀書的興趣,積極引領學生讀書,引導學生探討正確的讀書觀。
【重點難點】
一、重點:學習體會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學習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
二、難點:學習體會本文十分簡練的論述語言。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思維;巧設問題,對話討論。
【課前準備】
作者資料,課件,學生做好預習,圈點勾畫注。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談讀書》
一、導入新課
1、導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生一大要事,亦為人生一大樂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兩篇談論讀書的.文章。
2、出示課題。
二、檢查字詞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2、解釋詞語。
三、學習《談讀書》
(一)師生交流導入:“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交流作家資料
交流后出示: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劍橋大學畢業。
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樹在哲學方面。認為“知識就是力量”。因此馬克思稱他為“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隨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還寫了法律著作、歷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記《新大西島》等。
(三)交流讀書名言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么內容?
(五)口味句段
1、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2、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
3、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取部分者,有只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
4、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六)學習論證方法,體味表達效果
揣摩文中的這幾段文字,說說它們的觀點是什么,又是怎樣闡述這些觀點的。
1、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
3、從“讀書補天然之不足”到“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從“書亦可請人代讀”到“味同嚼蠟矣”。
(七)體驗反思
對于作者的讀書觀,你如何評價?請談談你的認識和感受。
(八)拓展延伸
名人讀書語錄和讀書方法舉例。
(九)作業:品讀積累。
第二課時《不求甚解》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讀書,有千般樂趣,有萬種讀法。這里,向大家推薦一種全新的讀書方法--不求甚解。
2、簡介作者。
二、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三、速讀,整體感知,把握要點
1、教師介紹駁論文知識。
2、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探究學習
1、作者是怎樣批駁別人的觀點?
第二段: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
第四段:說明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
第六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
第七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
第八段:說明陸象山語錄的意思。
第九段:強調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
2、文章舉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舉了普列漢諾夫的例子。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
第六段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了解問題更全面。
第八段:引用陸象山語錄。“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
遷移:
1、你愛讀書嗎?能談談你讀書的方法嗎?
2、自擬讀書格言。
四、理清本文論證思路
五、文本探究
1、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2、討論:
①“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么關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為什么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樣論證方式?
六、拓展延伸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
②“班門弄斧”辯
③“濫竿充數”辯
七、課文總結
八、結束語。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培養多動腦筋,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根據思考、練習的提示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
2.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
教學方法:
講讀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給人以啟示。《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就是圍繞著一個小木匣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的而又給我們啟發的小故事。
1.教師板書課題,問:誰的木匣?
2.學生讀課題。
二、學生讀預習,按預習要求,自學生字
1.學生讀預習部分。
2.學生劃出這部分的要求。①自學生字詞。②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講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3.自學生字。
本課生字只有5個,請同學們自己按拼音讀一讀,找出你認為最不好讀的'字音。
這5個生字分別屬于哪種結構的字?填下列表格。
4.讀課后“讀讀寫寫”的詞。
三、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暫不回答)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②思考上面的問題。
學生讀后回答:講的是科利亞埋木匣,過了4年,科利亞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來,他從中受到了啟示。
五、教師帶學生讀課文練習2,明確分段依據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段。)教師板書。
六、學生默讀,劃分段落
1.首先標出自然段。
2.讀每個自然段,明確每段的意思。
3.復習學過的分段方法。
讀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并一起。
意相異,就獨立。
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異,就獨立”的方法將課文正確劃分三段。
第一段(1~3):講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段(4~12):講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段(13):講科利亞從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師問:為什么科利亞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來,從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們先來看看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的?
七、學習課文第一段
1.教師讓學生想一想: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在這一段的什么地方寫著呢?(第3自然段)學生讀第3自然段。
(1)為了躲避戰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
教師給學生簡單介紹課文中的戰爭——前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前后差不多4年。這是場正義的戰爭。
(2)受到了媽媽的啟示。學生讀這段的最后兩句話。問:“媽媽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進地里)科利亞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媽媽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亞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為他只會數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亞看媽媽這樣做,他也學會了,照著媽媽的樣子做了,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他是個善于模仿別人,自己肯動腦筋的孩子,同時他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學生概括說說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師問: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學生讀1~2自然段。
(2)學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進坑里,然后蓋上土,最后撒上細沙。
教師問:什么叫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又說明什么?(說明科利亞埋木匣時年齡很小。)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學生讀)
(4)“蓋上土,撒細沙”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認真仔細,想得很周到。)
八、學生有語氣地讀這段,而后回答:科利亞和媽媽在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九、布置作業
寫生字新詞;預習第2、3段。
第二課時
一、繼續講讀
教師說:媽媽和科利亞在臨走時,分別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當法西斯被趕走后,他們又挖起自己的東西來,他們挖到了嗎?(挖到了)誰先挖到的?(媽媽)科利亞開始沒挖到,后來為什么挖到了呢?媽媽為什么能很快地挖著呢?學生讀第二大段。
1.請一個學生讀第二段,其他同學思考:他的媽媽是怎樣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說了什么?
2.讀媽媽說的話,體會其意思。
3.“如果……就”是一組關聯詞語,表示的是假設關系,前者假設的情況,后者是假設情況的結果。前后要一致。教師舉例,學生仿教師造句。(如果明天下雨,運動會就改期舉行。)
4.科利亞開始為什么沒找到,后來又為什么挖著了呢?
“沒找到……仍然沒找到”中“仍然”一詞是什么意思?(還是、照舊)
學生用“仍然”造句。
教師問:“當科利亞沒找到自己喜愛的木匣時,伙伴們朝他笑,他說什么了?讀他說的話。“這里面一定有原因”這句話說明什么?(說明科利亞愛動腦筋,現在他已經發現問題了,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教師問:“科利亞只發現問題就完了嗎?(不是)他還在找問題的原因。在他找問題的原因時,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請同學們用‘△’標出。”(丟、坐、摸、想)從這幾個動詞中看出什么?(科利亞遇事多思考、動腦筋。)
教師:科利亞是怎樣挖著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詞什么意思?(結果與預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學生用“果然”造句。
教師:科利亞埋木匣時走了十步,挖木匣時只走了五步,這是為什么?
學生讀科利亞的話。思考:從這兒我們知道科利亞怎樣?(善于動腦筋,善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學生讀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亞為什么后來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亞從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讀最后一段,理解他的這番話。
教師總結:事物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動腦筋勤思考。
二、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
1.看板書總結內容。
2.總結分段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鑒賞散文的相關知識。
2、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況。
3、(美點尋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蹤。
4、引導學生體味第四段的語言美、畫面美。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認識“通感”的修辭方法,體會本文中“通感”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思維發展與提升:誦讀課文,領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觀情感。熟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段。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鑒賞抒情散文。
審美鑒賞與創造:理解本文“主觀情”與“客觀景”的自然融合。把握作者情感的發展變化,了解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作品的感情色彩同當時的時代背景的內在聯系,理解一個正直文人不滿于現實又無法找到出路的苦悶心境,培養學生敢于對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和評價質疑的能力,并且學會與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2、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課前準備:《荷塘月色》朗讀帶和一些舒緩的音樂;并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本文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制成ppt,做好課上展示的準備。
《荷塘月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郁悶,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二、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合作探究:
(一)、教師播放課文配樂朗讀
1.配樂動畫朗誦,初步感知、欣賞美景、體味感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
2、檢查預習《能力培養與測試》中字詞練習的完成情況。
(二)整體把握,自主探究
①、用自己的話概述文章的內容。
②、夜深人靜之時,作者為什么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給文章八個小段標上序號,找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語句。
③、作者的行蹤是怎樣的?請用箭頭表示出來。
④、作者感情發展脈絡是怎樣的?
讓學生依次交流以上問題。
(三)師生交流明確:
①主要是由于“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②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語句主要有:
第一段: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第二段: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便覺是一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第七段: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第八段: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③作者的行蹤:家門——小路——荷塘——四周——家門
④感情發展脈絡
“不寧靜”→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觀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悅→發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脫不得。
(四)、學生再次仔細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有必要深究討論的問題。
學生小組互相交流,也可把問題交給全體同學一起,教師加以點撥。
在學生互相交流提出的問題后,教師還可以拋出下列的問題供大家探究:
1、心里頗不寧靜表現了什么?
2、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3、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4、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寫采蓮的事情?
5、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6、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針對上述問題請學生認真討論,能在課堂上回答的問題,我們當堂解決,還有不能解決的請同學們上網查閱資料,或上圖書館查閱資料。我們下節課再來互相交流解決。)
(五)、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問題討論交流,然后教師抽查,并加以點撥。
關于作者思想感情的問題:
教師提示,要搞清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的問題,首先要搞清為什么作者會頗不寧靜,這必須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必須聯系作者自身來看。明確:
1、作者、作品簡介
關于朱自清,《荷塘月色》(引導學生參看教輔資料《能力培養與測試》)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教師點撥,并明確:
1、心里頗不寧靜表現了什么?
明確:《荷塘月色》表現了作者為國家民族命運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現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也表現了他不愿意投身武裝的革命,反映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弱點。這是他當時的真實心態的反映。
2、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明確:因為這是作者性格的真實寫照,也是因為當時作者這種矛盾心態非常強烈。
3、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明確:作者主觀上想通過游覽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寧靜的心態,客觀上確實在觀賞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時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歸不寧靜,又重新憂郁起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就是他不寧靜的表現。
4、第七段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想起采蓮的事情?
明確:以采蓮的熱鬧襯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蓮同物,作者又是揚州人,對江南習俗很了解。
5、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明確:作者想尋找美景,使自己寧靜,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態而不得,當然傷感。
6、第八段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確:一方面有照應文章開頭的作用,但主要目的還是以靜寫動,以靜來反襯自己,心里的極不寧靜。心里的不寧靜,是社會現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瀾。全篇充滿著動與靜的對立統一:社會的`動蕩與荷塘一隅的寂靜,內心的動蕩與內心的寧靜形成對立統一,文章開頭心里不寧靜,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趨于心靜,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寧靜的現實中來,也形成對立、轉化。
三、熟讀精美語段。
第四、第五、第六段。
教師要求學生誦讀時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為主,“內在”情感要豐富,表現出優美的“韻味”,語速宜緩,節奏分明。
四、作業。
上網或者上圖書館查找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走近朱自清。
第二課時
一、簡要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導入新課。
二、欣賞精美語言。
同學們說說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明理由。然后教師歸納:
1.形象美——手法多樣:
鮮明的比喻、明顯的對比、強烈的襯托、生動的擬人、傳神的通感
2.語言美——新穎而不失自然傳神
通俗流暢描述傳神節奏協調(量詞、疊詞)
3.意境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本文的語言美,主要是用了大量的修辭的手法:如
比喻句
①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③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到荷塘的那邊去了。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⑤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⑥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⑦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
小結:比喻具體形象
擬人句:
①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到打著朵兒的……
②葉子本是肩并肩地挨著……
③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
小結:擬人靈秀動人
通感句
①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小結:通感迷離精妙
通感是一種特殊的修辭。通感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通過比喻或形容詞溝通起來的修辭方式。通感就是移覺。
舉例(1)她笑得很甜。(視覺轉為味覺)
(2)人靚歌甜。(聽覺轉為味覺)
(3)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轉為聽覺)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視覺轉為聽覺)
疊詞節奏鮮明
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陰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等
動詞準確形象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在瀉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青紗的夢。為什么說“瀉”“浮”二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呢?可否用“照”替代“瀉”,用“漂”替代“浮”呢?
(“瀉”的范圍廣,與“流水”相照應,而且有動態美,顯得生動活潑。“照”的范圍窄,不能與“流水”相照應,有點呆板,顯得不靈泛。)
“浮”突出靜態美,“籠”可與之對照。“漂”突出動態美,“籠”不能與之對照
三、總結課文,啟迪思維,遷移運用。
本文描寫的荷塘只是清華園中一個普普通通的荷塘,然而在作者筆下,卻是如此的秀美靜謐,令人神往。為什么?
由于:作者對景物做了深入細致的觀察,對生活有深摯真切的感受,運用語言的功力很深,故有了美文《荷塘月色》。
四、課后作業
1、背誦第4、5、6段。
2、以《校園月色》為題,寫一篇抒情散文。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9
一、單元教材分析與解讀 六年級
第二單元人文主題
語文要素
回顧革命歲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
分類內容課時教學要點
課文七律長征2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系時代背景,感受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狼牙山五壯士2從課文的敘述中領悟寫人記事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體會五壯士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
開國大典2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感情;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燈光1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系。
口語交際演講1語氣、語調要適當,姿態大方;利用停頓、重復或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習作多彩的活動2寫清活動的過程,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寫出活動的體會和收獲。
語文園地交流平臺2體會場面描寫的作用,交流寫法;
體會“重復”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
學會用多種方式進行語言描寫;
掌握硬筆書法的要領,提高書寫水平
詞句段運用
日積月累
本單元圍繞“革命歲月”這個主題,編排了《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四篇課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讀課文,燈光是略讀課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爭階段的事情,但其表現的精神主旨是統一的,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旨在體會文章在寫場面時,既注意整體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細節的刻畫,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機結合的。
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這與本單元課文的寫法一脈相承。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雖然題材、體裁不一,但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借。通過感受中國近代史上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為革命勝利前仆后繼的一幕幕感人畫面,學生能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感染,增強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教學重點:了解并學會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
四、教學準備:PPT課件、圖片視頻等資料
五、教學建議: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要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教材是以寬泛的人文主題組織單元內容的,每個單元一般有兩篇課文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設計課后思考題,有的課后思考題或相關欄目遷移運用之前學習的語文要素出題和設計內容,意在鞏固提升,體現目標的發展性。比如本單元“口語交際”和語文要素關聯不大。
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執行主編陳先云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這樣說:“教師在理解把握統編教材編排意圖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語文要素、人文主題和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又要考慮到口語交際等內容的相對獨立性,不局限于每課都要體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可以靈活掌握。”
在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雙線并舉,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對作品的品讀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啟迪和感染,并抓住語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通過有效的訓練,引導學生由初步感知到體會理解,再到實踐運用,循序漸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六、教學安排:
(一)整體預習課(2課時)
教學目標:
四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會寫32個字,會寫40個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層次。
搜集相關背景資料,了解相關背景。
(二)導讀訓練課
《七律長征》(1課時)(首讀經典,初識“點面結合”)
《開國大典》(2課時)(精讀引領,了解“點面結合”)
《狼牙山五壯士》(2課時)(讀寫結合,運用“點面結合”)
教學目標:
1.讀出詩歌的磅礴氣勢,背誦《七律長征》。
2.結合相關背景資料和課文重點語句,感受革命先烈熱愛祖國、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3.體會課文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
(三)自讀訓練課
《燈光》(1課時)
教學目標:
領悟“燈光”與“火光”的聯系,體會情感。
結合閱讀鏈接開展專題閱讀活動。
(四)口語交際課
“演講”(1課時)
教學目標:
1.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要求寫好演講稿。
2.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進行演講,態度大方。
(五)習作指導課
“多彩的活動”(2課時)
教學目標:
1.寫清楚活動過程,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2.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場面。
3.寫出活動中的體會。
4.學習用反復的手法寫句子,用多種形式來替代說,讓表達更生動。
(六)基礎訓練課(1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作品,能做到規范書寫,養成自我檢視的習慣。
2.朗讀并背誦關于熱愛祖國、為國獻身的名人名言。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0
一、單元說明
本單元圍繞“春天”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二首》、《找春天》《開滿鮮花的小路》、《鄧小平爺爺植樹》4篇課文。這4篇課文體裁各異,有古詩,有散文,還有童話故事。課文表現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們的活動,盡顯春天的美好。
“朗讀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每篇課文后面的習題和口語交際、語文園地中,均對這一教學重點進行了提示。《古詩二首》“朗讀課文”滲透了“注意語氣和重音”的要求。《找春天》“讀下面的句子,試試怎樣讀更好”,側重“注意重音”訓練。《開滿鮮花的小路》“分角色朗讀課文”,《鄧小平爺爺植樹》“朗讀課文”,這些習題都是“朗讀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的具體體現。口語交際的“注意說話的語氣”,從交際的角度反映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語文園地一中“字詞句運用”第二題“根據不同的提問,讀讀下面的句子”,這是對“注意重音”的小結與運用。
“朗讀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這是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注意語氣”,學生并不陌生,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冊教材多次訓練過。本單元教學,要鞏固學生在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冊教材中所學,側重學習根據不同的角色讀出不同的語氣。“注意重音”是教材對學生的新要求。朗讀時“注意重音”比較復雜,本單元教學時,學生有注意重音的意識,明顯可以讀重音的字詞,學生能嘗試讀出來即可,要求不要過高。
本單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語文實踐活動。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盎然。這是組織學生走向大自然,觀察體驗、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時機。教學時要做好安排,把“找春天”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二、教學要點及課時安排
【課文4篇】
1.《古詩兩首》2課時
2.《找春天》2課時
3.《開滿鮮花的小路》2~3課時
4.《鄧小平爺爺植樹》2課時
1.會認53個生字,1個多音字,會寫34個生字、會寫3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注意語氣和重音。背誦《古詩二首》。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能借助插圖,說出鄧爺爺指數的情景。
4.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口語交際】
注意說話的語氣1課時
能用恰當的語氣與別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語氣。
【語文園地一】包括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我愛閱讀5個部分,需4課時。
1.借助公園導覽圖認讀6個詞語,會認“亭、咨”等10個生字;有生活中主動識字的愿望。
2.能根據語境補充合適的詞語,仿照例句說出自己在春天里的發現和感受;能根據提問讀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據提示,寫好左上包圍和左下包圍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關系。
4.能背誦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5.自主閱讀《筍芽兒》,能發揮想象理解內容,了解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快樂讀書吧】
“快樂讀書吧”欄目已經安排了3次,分別是一年級“讀書真快樂”“讀讀童謠和兒歌”以及二年級上冊“讀讀童話故事”。本次“快樂讀書吧”是“讀讀兒童故事”,包括內容導讀目錄和推薦書目等。
“快樂讀書吧”推薦5部作品,供學生選擇閱讀。這些作品,都很經典,膾炙人口。洪汛濤的《神筆馬良》講述了善良正義的.馬良用神筆懲惡揚善的故事;鄭春華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描寫了一個三口之家發生的日常趣事,這些既是當代兒童生活的縮影,也是對親情、友情、成長等主題的生動詮釋;蘇聯作家卡達耶夫的《七色花》講述了小姑娘珍妮被贈予了一朵七色花,她只要撕一片花瓣扔出去,就可以實現一個愿望。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愿望的實現》講述了在仙女的幫助下,淘氣的兒子和嚴厲的爸爸互換身份后,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情節合理又新奇,充滿童趣;《一起長大的玩具》精選金波描寫兒童生活的散文和童話,有《一起長大的玩具》《老鴰枕頭》等文章,既有作者對兒時生活的回憶,也有作者對兒童生活的美好想象。這些作品貼近兒童的日常生活,又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情節,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多樣的感受。
教材還點明了本次“快樂讀書吧”的教學要點:要學會看書的目錄。這是在二年級上冊認識書的封面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插圖中提供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目錄讓學生了解書的目錄一般呈現的內容。小貼士提示了目錄的用處:可以從目錄了解書的主要內容,還可以知道要讀的內容從哪一頁開始。
三、教學目標
1.產生閱讀兒童故事的興趣,能自主閱讀自己喜歡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初步學會看書的目錄,能從目錄中大致了解書里主要寫了什么,要讀的內容從哪一頁開始。
3.感受課外閱讀的快樂,樂于與大家分享課外閱讀的成果。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1
[單元總攬]
本單元選編的是一組寫少年生活的小說。它們或著重描寫少年人物形象為中心,或描寫人物的變化,或從人物視角了解人生。欣賞這組作品,從中可以得到人生的啟示和藝術享受,使學生了解到不同時期、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少年生活的故事。
《故鄉》——作者以“我”回故鄉的遷居為活動順序,再現了現實中的故鄉與回憶中的故鄉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真實內容,揭示了深刻的主題。文中描寫少年閏土的片斷歷來膾炙人口,讓人印象深刻。
《孤獨之旅》——作者寫了一個失學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經歷風雨磨練后成長的故事。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為人物活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描述的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的冷酷無情,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心聲》——作者通過描寫一位與萬卡有相似命運的學生李京京執著要求在語文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的故事。揭示了社會生活和義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
[單元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注意小說的體裁的特點,了解人物、情節、環境等要素。著重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及細節描寫),進而把握小說的主題。
2、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得出自己的見解。
3、注意揣摩小說的語言,從中得到啟發,并不斷積累,提高語言環境的實際運用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
1、進一步認識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是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2、了解故事情節對人物性格的決定作用。
3、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課文中人物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結合生活經驗和成長歷程閱讀體味小說的內涵、小說的主題。
2、通過整體閱讀走進作者描述的世界,深入體會感悟,達到情感的共鳴與升華。
[教學的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把握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評價。
2、辨析環境的作用。
3、欣賞小說的語言。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中形成自己的閱讀感受與體驗,作出自己的閱讀評價。
[課時安排](共10課時)
1、故鄉(2課時)
2、孤獨之旅(1課時)
3、我的叔叔于勒(2課時)
4、心聲(1課時)
5、綜合性學習?青春隨想(2課時)
6、單元小結與達標(2課時)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2
教學要求:
1、繼續學習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2、體會有問號的句子的語氣,并讀一讀。
3、開展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全面的看待問題,不能只看外表。
教學重點:
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指導讀出問號的句子的語氣;
難點:
開展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什么是勞動模范?讀完課題,你們發現了什么?課題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現在我們再來讀讀,讀出疑問句的語氣(指名——范讀——齊讀)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圍繞這個問題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自己打開書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記得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個鳥類朋友?
出示鳳凰貓頭鷹烏鴉麻雀誰愿意叫叫它們的名字?
出示推薦勞動模范調查這還有一些詞語朋友?指名讀。
用推薦、調查說一句話理解詞義。
3、用上這幾個詞語說一說這個故事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品味
師:小動物們認為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為什么?(自己默讀課文)
師:小鳥認為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從課文中找找讀讀。“許多小鳥推薦貓頭鷹,說它是田園衛士,捕鼠能手,應該當勞動模范”
讓學生點評:捕鼠能手,田園衛士,真能干。
師:就讓貓頭鷹當勞動模范,結果怎樣呢?(鳳凰派烏鴉、麻雀去調查)請你默讀課文2、3自然段,邊讀書邊想一想它們是怎樣調查的?
師:誰和大家說說烏鴉是怎樣調查的?
烏鴉
師:誰來說說烏鴉是怎樣匯報的?(生讀原句。)
想想:烏鴉同意貓頭鷹當勞動模范嗎?為什么不同意?
學生匯報:貓頭鷹太懶了師追問: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課件出示句子:大王,我大白天查看時,貓頭鷹還在睡懶覺。我又向周圍鄰居了解情況,大家都說貓頭鷹一年四季總是白天睡大覺。
師:能不能讓貓頭鷹當勞動模范?怎么讀讓我們聽出來不能讓貓頭鷹當拉動模范?可以把“都”、“總是”變紅。烏鴉是不是就和一個人調查了?(不是)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大家都說)那你該怎么讀?
師: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烏鴉?(認真、負責)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貓頭鷹太懶了,所以說?(課件出示句子)這樣一個懶漢,怎么能當勞動模范呢?
師:大家看,這句話后邊是什么號?(隨著學生說問號變成紅色)你們都來讀讀這句話,想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指名說,師注意評價(課件出示句子)
這樣一個懶漢,不能當勞動模范。
師:這是怎樣的一個懶漢?
師:現在你們就是烏鴉,你們特別不同意貓頭鷹當勞動模范,所以,你們就向鳳凰大王匯報。
(創設情境:小動物們都說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我派小麻雀、烏鴉去調查,也不知道怎么樣了?哎,小烏鴉回來了,我得問問去,烏鴉你調查的結果怎么樣?快向大王我匯報匯報。
麻雀
師:也不知道麻雀調查的怎么樣?哪只小麻雀向我匯報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大王,貓頭鷹的相貌又兇又丑,叫聲難聽,非常嚇人。如果讓它當勞動模范,會損害我們鳥國的形象,讓外國恥笑。
師:它相貌什么樣?叫聲怎么樣?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貓頭鷹的圖片)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師:烏鴉和麻雀都認為貓頭鷹不能當勞動模范,鳳凰聽了他倆的匯報怎么說的?自己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師:鳳凰是怎么說的?你能試著填填嗎?(出示填空)烏鴉,貓頭鷹在()干什么,你()了嗎?麻雀,你怎么能()呢?你們再去()。
師:小烏鴉你們只調查了夜晚,調查白天了嗎?你們的調查怎么樣?小麻雀你以貌取人。什么叫“以貌取人”?你能不能聯系上文說一說。(指生說)這就叫以貌取人。
師:那怎么辦?再去調查。
師:貓頭鷹到底能不能當勞動模范呢?我們也和烏鴉、麻雀一起去調查調查。
師:貓頭鷹也來了,你們趕快去和它打聽打聽情況吧?(師扮演貓頭鷹)
師:這只是貓頭鷹自己的說法,光聽它一個人說行嗎?(向他的鄰居打聽打聽)這次,它們是夜里去調查的。它們在樹林里看到了黃鶯、喜鵲,就和它們了解情況。
師:百聞不如一見,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師補充資料:一個夏天里貓頭鷹起碼要捕食野鼠一千只,假使一只野鼠在一個夏天吃掉二斤糧食,一個夏天就為人們搶救下成噸的糧食。)不愧是“田園衛士捕鼠能手”
師:哦。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學生說(教師板書:擦掉“嗎”)
師:貓頭鷹能為人類保護許多糧食,我們認為它能當勞動模范。還有什么模范?那“模范”這兩個字怎么寫?
師:誰來說說你怎么記這兩個字?(卡片)
師:怎么才能把這兩個字寫漂亮呢?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個字的結構,你有什么發現?
生先描,體會(擺好寫字姿勢)
師:板書(范)生展示,再寫一個
四、拓展延伸
其實,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能干的鳥,它們也能當勞動模范,還有誰能當勞動模范,說一說理由。可以這樣提醒孩子:()能(),怎么不能當勞動模范呢?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3
一、單元教學目標:
1、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同一對象。克服單一片面的慣性思維。
2、在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時,能有獨到的感受,能提出個性化的見解和評價。
3、能借助相關評論等資料加深最作品的理解。
4、能準確概述文章內容,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句,理解語句豐富深刻的內涵。
5、能有理有據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能嘗試寫簡單的文學評論。
二、單元教學構思:
首先,學生曾學習過《海燕》等課文,對于散文詩這一體裁應不陌生;其次,學生于九年級上半學期有一個單元文學評論學習,對于文學評論的基本方法應有所了解。排除體裁障礙,則可以將注意力放在本單元的特色上。
首先,本單元最大特色即圍繞同一文章選取四篇評論,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見解。蘇軾在《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其原因正是選取了不同的角度進行考察。這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事物才在不同的人眼中呈現出不同的樣貌,世界也因此豐富多彩起來。對于文學作品的解讀同樣如此,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習本單元,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人云亦云是毫無價值的,重要的是有屬于自己的獨到的富有個性的感受和見解,從而克服單一片面的慣性思維。由于這樣的選材,使得本單元較之一般單元更具有整體性。可以考慮不必采取逐篇教學的方式,而是進行整體規劃。四篇評論之間可以比較閱讀,從而鍛煉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異同總結規律的能力;散文詩與評論之間可以相互作用,彼此觀照,以引導學生參照評論資料閱讀文學作品,或將自己觀點與他人對照,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其次,《雪》在魯迅作品中較為特殊,形象鮮明豐富,語言優美,思想內涵深刻。之前學生接觸魯迅作品以散文、小說較多,初次接觸他的散文詩,宜多咀嚼,反復誦讀,深入了解探討背景知識。并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野草》等其它相關作品,擴大知識面。
三、教學過程:
第1課時單元學習準備
學習目標:
1、了解單元內容及單元結構特點及單元整體學習目標。
2、制定單元學習計劃。
學習過程:
一、整體把握單元內容。
1、瀏覽單元內容。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了解文章大致內容。
2、說出本單元包括哪些課文,體裁是什么,作者是誰。
3、說說看,本單元的結構特點是什么?本單元希望大家達成的`學習目標是什么?
二、制定單元學習計劃。
1、回顧此前有無類似學習經歷?從體裁、內容、單元整體結構等方面比較。回顧之前所學散文詩、文學評論以及魯迅的相關作品等。看舊知能否對新學有所啟示。
(如《海燕》、九年級上第四單元“學會讀書四――閱讀有獨特的感受”、《故鄉》、《藤野先生》等。從散文詩體裁、文學評論方法、對魯迅的了解等方面尋找啟示。)
2、確定方法。如四篇評論可以進行比較閱讀。散文詩與評論之間可以參照閱讀等。
3、知識準備。為更好的學習本單元,我們應該進行哪些方面的知識準備?如對魯迅的了解,對寫作背景的了解,閱讀《野草》以及相關評論等。
三、課后學習。
分小組制定具體計劃,并著手搜集相關資料,制作知識卡片。
第2課時《雪》
學習目標:
1、能品析本文的兩幅雪景圖,掌握對比表達情感的方法。
2、學習借助自然景物描寫抒情表意的技巧。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
1、齊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了壯麗雄奇的塞北雪景。大家還知道哪些寫雪的詩詞作品?背一背。
二、整體感知:
1、配樂朗誦課文。同學們邊聽邊展開想象聯想。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在聽朗誦時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圖景?大膽地發揮聯想想象。
3、文中描寫了幾幅雪景圖?主要特點是什么?歸納本文所寫的兩幅雪景圖。(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如沙如粉的朔方的雪。)
三、探究學習:
1、文中分別從哪些方面去描寫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質地、顏色、生氣、活動;神韻、氣勢、精神等等。)
2、用圈點勾畫法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兩種不同雪特點的描寫。從語言運用,表達效果等方面進行賞析。
(從語言入手品析課文中對雪景的描寫。鍛煉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言之成理即可,要求學生有自己的獨到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試描述自己經歷中曾親見過的雪景,以及感受。
(要求:有較為生動細致的描繪和自己的富有個性的感受。)
五、課后學習:
1、有感情的誦讀文章,背誦相關段落。
第3課時《雪》
學習目標:
1、能通過文中描寫以及兩幅雪景圖的對比理解作者的情感。
2、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句,理解語句豐富深刻的內涵。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說說你印象中的魯迅先生。
(可以簡介生平,可以簡述事跡,可以評介個性,可以品評人物,可以結合作品等。)
2、說說你所理解的《野草》。
(課前應引導學生閱讀《野草》并搜集相關評論等,課堂上進行交流。)
二、整體把握:
1、作者對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分別有著怎樣的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滋潤美艷,生機有趣然而不能持久令人嘆息;如沙如粉,決不粘連,獨立斗爭。
有這樣的感受一方面源自自然景物本身特點,更多與寫作背景與作者個性有很大關系。)
2、學生介紹寫作背景,結合背景分析作者情感。
(作者當時生活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在黑暗中渴求光明,在寒冷中渴求溫暖。卻絕不頹喪,仍保持堅毅的斗爭精神。)
3、結合作者個性分析作者情感。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個性中有柔軟善感與剛強堅毅的兩面。可以引用魯迅事跡及其相關作品。對南方的雪顯示其柔軟善感一面,對北方的雪顯示其剛強堅毅一面。)
三、質疑探究:
1、運用聯系題目質疑法,聯系主題質疑法,分析修辭質疑法,關鍵詞質疑法,聯系上下文質疑法等方法細讀課文,劃出難以理解的語句。
2、小組討論語句內涵,全班交流。
四、歸納小結: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優美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雖然不長,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照描繪了“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兩幅雪景圖,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往事和現實的種種復雜感情,情感委婉含蓄,寓意隱晦深邃。
第4課時《雪》四人談
學習目標:
1、能分別找出四篇評論的評論角度及其基本觀點。
2、能了解文學評論的一般創作手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二、整體感知:
1、自讀四篇評論文章。領會大意。找出每篇文章的基本觀點,及其依據。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質疑探究:
提出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
四、比較閱讀:
1、比較四篇文章的異同,
完成下列表格:
題目
觀點
角度
不同點
相同點
讀《雪》需要聯想
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簡潔精純的《雪》
《雪》的獨到之處
文學評論的方法
五、總結歸納:
1、通過比較,試談談文學評論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歸納出文學評論的一般方法。
(研讀作品、占有材料、真知灼見、角度適當、語言簡潔、觀點鮮明。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2、這幾篇評論是否對你更好的理解《雪》有所啟示?談談感受。
(哪些觀點是你在讀《雪》的時候同樣想到的?哪些是你沒有想到的?哪些是你贊同的并能繼續佐證的?哪些是你不太贊同的并要加以反駁的?注意發言應該有理有據。)
六、課后學習:
運用文學評論的一般方法,根據你對散文詩《雪》的理解,寫作一篇文學評論。
第5課時寫作訓練
學習目標:
1、能寫作一般的文學評論。
2、能學習《雪》進行生動細致的景物描寫。
學習過程:
一、交流上節課作業“關于散文詩《雪》的評論”。集體交流評價,將優秀作品傳上班級網頁。
二、當堂創作以景物描寫為主題的文章。
三、互相交換所寫文章,針對別人的文章寫一篇簡短的評論文章。
四、作者與評論者交流,修改作文。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4
一,學習目標
1,把握寫作要求,調動生活得積累,拓展思路,把自己最想學得內容寫下來。
2,把想寫的內容寫具體,把句子寫通順。
二,學習重,難點
1,拓展寫作思路。懂得再學習,生活中選材。
2,運用寫作辦法把內容寫具體,把句子寫通順。
三,教學過程
{一}激題導入
1,誤語
2,出示本次習作要求{原文}。
{二}品題明確目的
1,自由讀題,邊讀邊想:
本次的習作要求是什么?
2匯報,師生共評。
學生所述內容是否符合題意?為什么?
{三}開啟思路
1,放“電影”
請大家閉上眼睛,播放電影一樣把你生活中經歷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圍接觸的人,你的各種魄力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個給你的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寫什么?
2,定格放大
請大家睜開眼睛,同學們一定卻看到了豐富多彩的畫面,那么你最想寫什么呢?請再閉上眼睛把這組畫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細“看好”每一個細節。
3,慢放重現
習作提示中有一條要求:把內容寫具體,如何寫具體呢?請大家把剛才定格放大的畫面再腦子里慢放重現,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看”仔細。如果事情的要仔細看清楚的前因后果;如寫景物的,要理清順序;如寫人物的.,要想想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他{她}?
四,小組交流
1,跟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你最想寫什么?初步打算怎樣寫?如何把它寫具體?互相幫助提提意見。
2,全班交流,說說寫什么,打算怎樣寫,互相啟發,鼓勵其他同學,想他人所未想,寫別人所未寫的內容。
{五}試寫初稿
學生初寫,教師監視,進行個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指出
{六}評議初稿
1, 小組內輪流讀讀自己的習作,共同進行
2,請一兩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七}賞析優秀片斷
每個小組推選一兩個優秀片斷,請同學們進行賞析。
{八}修改習作
針對已發現的問題修改自己的習作。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
一、教材簡析
這個語文園地共有四項內容,分別是:數筆畫填空、看圖讀詞語、讀字涂色和讀背兒歌。第一課時完成前兩部分:“我會填”和“看看讀讀”。通過我會填中的數筆畫練習,讓學生鞏固以前學過的部分漢字。“看看讀讀”中專門針對量詞進行的訓練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既可以幫助學生識字,又能讓學生逐步養成正確使用量詞的習慣。
二、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辨別。
3.課堂設計擺脫舊的教學模式,把游戲帶進課堂,通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體現出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學過字的筆畫數,并按筆畫數填寫。
2.復習鞏固學過的字,逐漸養成正確使用量詞的語言習慣。
四、課前準備
掛圖、字卡、紙做花瓶及紅花。
五、教學流程
1.談話激趣
春天到了,草地上開著各種鮮艷的野花,真美啊!今天老師要帶著你們漫游語文園地。在那里花仙子姐姐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漂亮的花瓶,哪個小組的小朋友肯動腦筋,會學習,他們小組的花瓶上就會開出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2.我會填
①.出示題目。(出示“花瓶”圖,花瓶上寫出“三畫,四畫,五畫”),你們知道這些花瓶里都插些什么花嗎?
②.小組學習。
1.小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們要插哪個花瓶的花?
2.請在題目中找出你要插的花,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得又對又快。
③.集體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教師板書。
④.口頭組詞:一朵花上只有一個字,他多孤單呀,我們給他們找些好朋友吧!
⑤.擴展練習:老師再給你們兩個花瓶,你能在花瓶里插花嗎?(老師在花瓶上貼“二畫,六畫”)
1.小組合作學習。
2.集體交流,給說得好的.小組貼上一朵大紅花。
3.小朋友,你們繼續跟著老師往前走,閉上眼睛,踏著音樂,走呀,走呀……快睜開眼睛看呀,(出示課件或掛圖,不出現文字)我們來到了哪里?(田野、郊外)看到那里有些什么?
①.觀察圖畫,說說圖意或編一個小故事。(學生自由發言)
②.讀詞。(根據學生發言,隨機出現文字:白云、小船、小河、小狗、鴨子、野花)。
1.齊讀。
2.自讀:一只小狗,一條小河,一朵白云,兩只鴨子,一條木船,幾朵野花)。
③.小組討論:把圖中的事物連起來說一說,比一比哪組說得好。
1.小組討論。
2.匯報交流。
如:藍藍的天上飄著一朵白云,一條彎彎的小河上停著一條小木船,兩只鴨子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草地上盛開著幾朵野花,一只可愛的小狗在草地上歡蹦亂跳,高興地汪汪直叫,多美麗的一副圖啊!
④.游戲。(對口令鞏固數量詞)
1.老師說數量詞,同學說事物名稱。
如,一張()幾朵()一片()幾座()
一條()一堆()一棵()兩只()
2.同學甲說數量詞,同學乙說事物名稱。
⑤.比一比,搶答。
1.找一找教室里的東西,比比誰量詞用得準確。
2.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誰量詞用得準確。
六、小結
今天同學們真能干,老師沒有告訴你們答案,你們通過自己和小組里的伙伴協作就把問題解決了,知道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詞。有興趣的話回家跟爸媽對口令,比一比,好嗎?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2-23
第一單元“語文天地”教學設計02-19
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02-09
第一單元“語文天地”教學設計09-16
小學語文《單元導讀》教學設計范文07-21
第四單元《語文園地四》教學設計12-29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