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候、脾氣、供養、鄰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4、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準備白鵝掛圖或白鵝活動情景VCD,“凈角出場’VCD。
2、收集有關“鵝”的故事和古詩。
第一課
導入揭題
1、出示白鵝活動資料(VCD或圖):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仔細看看它是誰?你喜歡它嗎?
2、你熟悉鵝嗎?看到鵝你會想到些什么?
a、出示駱賓王的《鵝》,齊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b.王羲之寫“鵝”的故事。
過渡:七歲的駱賓王寫鵝,妙趣橫生,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初讀感知
1、出示導讀:
a.自由讀文,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b.你喜歡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嗎?為什么?請在相關文字旁寫上喜歡鵝的原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在相關文字邊上打上“?”。
2、學生自由讀文,完成“導讀”要求。
3、檢查生字詞。(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讀錯的字)
4、交流。(可以用說理由、感情朗讀、表演等形式)
a、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
b.小結:同學們談得真好,讀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把作者筆下的這只白鵝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c、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5、質疑。
a、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板書。
b、選取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鵝有哪些特點?作者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
細讀解疑
1、自由讀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幫助學生理解過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討論:鵝的高傲表現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啟下,突出“下”o)
c、讀寫結合訓練。
題目《我的爸爸》
內容:a、在生活上,爸爸無微不至地關心我、照顧我。
b.在學習上,爸爸對我的要求十分嚴格。
要求:請根據本篇作文的兩個重點內容,給這篇作文寫一個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
4、小結。
a、承上啟下。
b.點明鵝的特點。
c、告訴我們白鵝的高傲表現在“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個方面。
總結
咱們班的同學學習的本領真強,通過自己讀書、討論,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們不僅簡單了解了豐子愷筆下具有高傲特點的白鵝,而且學習了“承上啟下”的寫法,這種過渡方式使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同學們能加以應用。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將靜態的圖畫展現成有聲有色的電影。
2、當堂完成習作(照片描寫)。
3、結合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激起學生對和平的關注和向往。
教學重點:
觀察畫面,合理想象,描寫照片
教學難點:
將畫面由靜到動,將畫面內容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聲圖導入 醞釀情感
同學們,《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戰爭與和平而展開的。首先,老師想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組跟戰爭有關的畫面。(播放近年來局部戰爭戰后傷亡的圖片,配以背景音樂)問:看到這些,你想說什么?(播放師對戰爭的感慨)
從學生的回答引出“兒童”:是啊,戰爭給兒童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回顧中國的.歷史,侵略者的鐵蹄曾使這片神州大地蒙羞,使得多少中國百姓骨肉分離,流離失所,使得多少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憐的孤兒。
二、觀察想象 變靜為動
1、出示圖,初步感知(構成分析):請大家將注意力集中在這張照片上。你看到什么? (圍繞主要人物,思考人物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事?)
2、再看照片講述照片背景(原因分析)
①這張照片的上的場景為什么會發生?照片中的孩子在這兒之前會在哪里,做些什么,看到什么……
②根據學生的發言,師穿插講述:這是1937年8月28日,記者在上海南火車站拍下來的真實情景。當時,日本侵略軍先后調集了幾十萬大軍進攻上海,同時出動上百架飛機反復對上海進行毀滅性轟炸。當天下午兩點鐘,日機瘋狂轟炸上海南火車站。上海原有南北兩個車站,北站處于戰區,交通完全斷絕,南站就成了陸路交通的唯一出口。當時上海及其附近的難民蜂擁而至,爭相出逃,一時間南站擁擠不堪。
3、繼續觀察照片,引導細致分析(過程分析):
在了解了照片背景之后,我們再來看看,周圍的環境怎么樣?照片中的孩子外貌是怎樣的?神態、動作、衣著、動作、神態、語言、心理呢?他可能在想什么?喊什么?
4、看來,看圖作文,不僅僅只是羅列畫面的事物,我們還得將看到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順序經過我們的語言加工,運用我們的想象,將靜態的畫面展現成一段有聲有色的電影,寫成令人身臨其境的文章,那才是看圖作文。
5、其實,我們還可以對照片未來的圖景進行想像。(結果分析)畫面上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情況?這個孩子命運如何?等等
7、文章題目:畫家畫龍,有一筆很關鍵,那就是畫眼睛,這就是畫龍點睛。作文的點睛之筆就是在于題目。根據我們剛才探討的內容,我們能給它起一個什么樣的題目呢?
6、自主寫作 推薦點評
①同學們通過想象之后,畫面就變得生動起來啦。下面就請大家拿起筆,把自己置身于上海火車南站,按一定的順序寫寫這個孩子吧。
②學生互評,推薦佳作,師生點評。
三、總結方法
讓我們再次回憶剛剛學到的寫看圖作文的方法吧。我們以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對畫面進行構成、原因、過程、結果的分析,并在觀察過程中加入合理的推測、想象,最終把圖畫展現成一段有聲有色的電影,這就是看圖作文。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想
通過多讀來領會詩歌的意境,通過對意象的把握來理解詩歌感情。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岳》
一、導入。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視頻及圖片,請同學們自由發言。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
二、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
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屏幕展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圣;其詩被喻為“詩史”;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品讀詩歌
(一)朗讀詩歌
1、配樂詩朗誦《望岳》(出示視頻和音頻材料)。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古箏曲)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4、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二)解題
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三)逐句理解詩歌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四)再次品讀詩歌,理解景色的特點,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1、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詩歌
學生在配樂下自由朗讀詩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看誰讀的最有詩意。
2、作者為什么產生如此的情感呢?他驚嘆什么,又贊美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因景而生情,這是客觀因素;有沒有作者的主觀因素在里面呢?當時詩人二十幾歲,這也是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詩中哪兩句最能體現?這兩句詩中還蘊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視萬物。
四、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學生自由發言。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如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感受詩歌
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么說“云腳低”?(“云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么?(花草)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寫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三、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游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第三課時《登飛來峰》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讀《登飛來峰》
1、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并背誦。
三、在教師的點撥下品味全詩。重點品味蘊含在詩中的哲理。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了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2、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
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③由學生談談對這兩句蘊含深刻的詩的理解。
四、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了一個怎么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點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深層含義,有成就大事業的胸懷,才能不畏懼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
五、討論活動,邊討論邊板書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六、小結: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于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抱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4
一、激趣導入,看故事:
1、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條繁華的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自幼失明”,經過的人沒看見他似的走開了。
有一天,一位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大家想想:詩人到底寫了什么呢?如果是你,你會改寫為什么?
出示答案“春天就要來了,可我不能見到她”后請同學們談談在語言上有什么的特點。
2、講解同學們的作文在敘述方面的問題:
無話可說、辭不達意,語言平淡。
這三點幾乎是通病,一篇作文,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湊夠了字數,讀起來卻讓人覺得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孔子說得好:“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缺少了靚麗的語言包裝,再深刻的立意,再豐富的內容,也會顯得黯然失色。
好作品既是寫出來的,也是改出來的。“文章不厭百回改”。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學巨著《紅樓夢》;魯迅創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動90多處才最終定稿。
那么作為學生來講,在作文時如何修改潤色才能讓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美”起來呢?
二、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讓作文的語言“美”起來的方法。
2.能運用所學的方法改寫句子或文章片斷,并運用到寫作中去。
三、比較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對景物的描寫更貼切更傳神?
A.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這一片葉子花上。青霧升起在荷塘里。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A.每個晚上,山下亮起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燈光。
B.每個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
思考:B句用什么方法使語言富于表現力
明確:精心選用詞語,使用修飾語
原句:傍晚,我打著傘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學跑來說:“咱倆擠擠吧。” (只有簡單的主干,不具體,如何加以擴大,使語句生動起來?)
改句(加上修飾成分后):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我一個人打著傘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從身后竄上來一位同學,一下子用手搭住我的肩膀說:‘雨真大咱倆擠擠吧。’” (這樣風雨交加的景象和借傘者的懇切詼諧情態躍然紙上)
板書方法一:妙用詞語、添加修飾語
在繪景狀物寫人敘事時,精心挑選最富有表現力的字眼做修飾語,能把意思表達得更準確、鮮明、生動我也試試:
1、有個小珠子落在地上。
有個小珠子從桌子上滾了下來,在地上叮叮當當地跳著。
2、描寫起得晚,快要遲到的情景。
天哪,要遲到了!我馬上起床,穿好衣服,洗了臉就去學校了。
3、天呀,要遲到了,我開被子,下床來,過衣服,上鞋子,幾步進洗手間,出牙刷,上牙膏,在口中胡亂了幾下,然后下毛巾,在臉上了幾把,起外套,出宿舍。
天呀,要遲到了。我掀開被子,從床上爬起來,拿過衣服,穿上鞋子,幾步跑進洗手間,找出牙刷,擠上牙膏,胡亂刷了幾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臉上洗了幾下,穿上外套,跑出宿舍。
天哪,要遲到了!我踢開被子,從床上跳下來,慌慌張張地拽過衣服,套上鞋子,幾步躥進衛生間,急急忙忙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亂地戳了幾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臉上抹了兩把,飛快地鉆出宿舍,往教室跑去。
再品讀美句,看出美在哪里?
1、一張小小的紅葉兒,聽了狡猾的西風勸告,私下離開母枝出來玩耍,走到半路上,風兒偷偷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2 、溪水是怎樣的開心呵,她將那可憐的迷路的小紅葉,推推擠擠地送到一個旋渦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圓轉兒;那葉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幾乎哭出來;水笑嘻嘻的將手一松,他才一溜煙地逃走了。
3、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清泉,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思考:以上語句啟示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描寫生動形象?
明確:運用修辭手法(擬人、比喻、排比)
板書方法二:巧用修辭添魅力
比較一下:同一意思,兩種表達,哪個的語言更“美”?
1. A.她長得很瘦。
B.她瘦得如秋天的田野上一顆孤零零的高梁。
2. A.天黑了。
B.白日害羞地依偎進山的懷抱。
3. A.媽媽給了我一切
B.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媽媽就是溫馨的港灣,讓我幸福停靠;如果我是一粒種子,媽媽就是那一方熱土,讓我茁壯成長;如果我是一片白云,媽媽就是那蔚藍的天空,讓我馳騁翱翔。
我也試試
1、太陽升起來了。
太陽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來了。或:太陽公公在地平線上露出了笑臉。
2、這眼神,讓我感到溫暖。
改為:這眼神,猶如冬日里送來的一縷陽光,讓我從頭到腳都感到暖洋洋的。
比較句子:
1、原文:我們只有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宏偉的事業。
改文:我們只有抱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才能成就一番宏偉的事業。
2、原文:我喜歡靜謐的感覺,更向往悠閑的意境。
改文:我喜歡“人跡板橋霜”的靜謐,更向往“采菊東籬下”的悠閑。
思考:改文比原文好在哪里?
明確:引用詩句
板書方法三:巧用詩句增文彩
我們也試試:
1、原文:感謝小草教給我堅強,感謝落花教給我奉獻。
改文:“ ”,感謝小草教給我堅強;“ ”,感謝落花教給我奉獻。
改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感謝小草教給我堅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感謝落花教給我奉獻。
2、我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比如廬山瀑布,泰山絕頂,還有那長江三峽,以及那秀麗江南。
我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愛那“ ”的廬山瀑布,我愛那“ ”的泰山絕頂,還有那“ ”的長江三峽,以及那“ ”的秀麗江南。
我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我愛那“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絕頂,還有那“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長江三峽,以及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巧用佳句(引用詩句)的注意事項:
首先,引用的佳句語意要符合自己的表達需要;其次,必須要將佳句和自己的語言自然、規范的銜接在一起,組合后的語句要通順、流暢。
四、小結:
使作文語言美起來的方法:
1.妙用詞語、添加修飾語(形容詞、動詞、擬聲詞、新詞、仿詞)。
2、巧用修辭添魅力(比喻、擬人、夸張、排比)。
3.巧用詩句增文彩。
精彩文段欣賞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五、練習:
下面請大家欣賞風景畫,嘗試用所學技法的任意一個,用一句最美的語言描繪你所看到畫面。
展示三幅圖片
六、作業:
《那一刻,我很難忘》不少于600字。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領悟并學習傳神的肖像描寫。
2.學習人物的無私精神和高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隨波逐流,要高揚風帆在風雨中奮斗搏擊。假如生命是鷹,不要畏懼困難,要張開翅膀在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不隨波逐流之船,不懼困難之鷹——植樹的牧羊人。
二、自學指導(一)
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
廢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
酬勞(chóu) 流淌(tǎng) 水渠(qú) 乍看(zhà)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廢墟: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的地方。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坍塌:建筑物或堆積物倒下來。
溜達:散步,閑走。
刨根問底:追究底細。
不毛之地:不長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3.作者簡介
讓·喬諾(1895—1970),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多部作品獲獎,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法國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多半以他的家鄉和周邊地區——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為背景。
三、自學指導(二)
(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利用圈點勾畫的方法,篩選關鍵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1.本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交流點撥】
牧羊人用幾十年的堅持,不斷用雙手把荒漠變成綠洲,使萬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贊美了牧羊人的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勤勞樸實、自信平和、忠厚內斂、認真細致的高貴品質。告訴我們人類有潛藏的智慧和改天換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報,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長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類的可悲命運最終會被改變。
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敘事的?請按這一順序劃分文章的段落結構并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點撥】
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敘事。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點題,交代牧羊人是個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第三部分(13—18):再見牧羊人。
第三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三部分(21):再次點題,抒發對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3.請分別寫出“我”前后三次見牧羊人時高原的情形。
【交流點撥】
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蕪,村莊廢棄,泉眼干涸,狂風呼嘯;再見牧羊人——樹木挺拔,重見溪水;最后一次相見——微風飄香,樹木歌唱,泉水長流,人口增加,村莊富饒。
(二)深層探究
在你眼中,牧羊人是個怎樣的人呢?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
【交流點撥】
他是個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勤勞樸實的人。牧羊人種橡樹,不在乎是誰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別人知道不知道,一直這樣,一個人種著樹;他還是一個認真細致、做事一絲不茍的人。從他挑選橡子、房間收拾得整齊、餐具洗得干凈等細節可以看出。
(三)技法賞析
1.本文運用第幾人稱來敘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
運用第一人稱敘事;采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種樹人的`故事,通過“我”的耳聞目睹,所思所想,對種樹人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評價。“我”在文中僅僅是個過客,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目睹了一個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變成森林村莊。“我”作為一個見證人,使種樹人的事跡具有極強的紀實性,使種樹人的故事顯得真實可信,產生了打動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沒有和種樹人朝夕相處,對種樹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這個地方滄海桑田的巨變卻令“我”震撼,這就使得種樹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為什么要描寫荒漠的毫無生氣?這樣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
與后文荒漠變成了綠洲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牧羊人的貢獻之巨大。
3.作者最后為什么還要寫來到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交流點撥】
通過寫居民的精神境界的變化,從側面襯托牧羊人的貢獻之巨大,他不僅改變了荒漠,還改變了人。
四、板書設計
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蕪 村莊廢棄
泉眼干涸 狂風呼嘯 牧羊人
再見牧羊人:樹木挺拔 重見溪水 創造的
最后一次相見:微風飄香 樹木歌唱 奇跡
泉水長流 人口增加
村莊富饒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實現人生價值的牧羊人又何止一個人呢?請你再找找身邊的“植樹的牧羊人”的事跡,并為他寫一段頒獎詞。
【交流】
20xx年,格桑德吉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畢業之后她并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小學教學。
墨脫縣幫辛鄉,因常年遭受泥石流、山體滑坡的災害,是墨脫縣最后一個通公路的鄉村。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常常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為了教好孩子們,格桑德吉將自己的女兒從兩歲時一直寄養在拉薩的爺爺家,當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薩的時候,女兒已經不認識她了。
13年來,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中專。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為門巴族的“護夢人”。
【頒獎詞】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于懸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會認“乖”等7個生字,會寫“憑”等13個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稿紙、梅花、跌倒、開辟、抓癢、撞疼、屏息凝視、變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1、貓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課件(或錄像、圖片);貓叫聲錄音帶。
2、學生收集有關貓的圖[文資料,張貼到教室的相關欄版上,辦一期“貓趣”展。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師生交流。
a.導語:觀看了同學們精心布置的“貓趣”展版,老師對貓的了解和喜愛都更進了一步,這小生靈真是有趣、可愛!參觀了“貓趣”展,你最想說什么?
b、師生各抒己見,談“趣”激情。
2、揭示課題,簡介老舍。
整體惑知
1、自由練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可自讀,可同桌一起讀)
2、反饋生字詞預習情況。
自由發言,就容易讀錯或寫錯的生字詞互相提個醒。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后交流: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給了你怎樣的第一印象?
4、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課文大意,理清課文條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脈絡“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點句,連起來讀一讀。
b.設計填空題,如:
課文共有( )個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寫大花貓( );第( )自然段寫滿月的小貓( )。
c、設計板書,如:
老實 貪玩 盡職
(大花貓)性格古怪 高興時…… 不高興時……
膽小 勇猛
(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剖析“古怪”,賞“貓”悟“情”
1、自讀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簡要概括出貓性格古怪的幾個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每人以貓的一個性格特點為例,把文中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語句讀給同伴聽。
3、深入研讀,品詞析句,體會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歡這一只“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的花貓嗎?你是通過哪些描寫來體會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引導賞析:抓住“屏息凝視”“一連”“非……不可”邊讀邊想象,并結合相關課件演示,體會作者對這只“盡職”的貓的欣賞、喜愛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體會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讀、比較、品賞關鍵詞語等方法,體驗作者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愛意。如:
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積累運用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小組合作學習:
用“任憑……也”“非……不可”“無論……也”“……可是……”分別說句子,比比誰說得準確、說得多。
3、擴詞練習
貪( ) 性( ) 高( ) 采( )
貧( ) 姓( ) 稿( ) 踩( )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意象品味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表達的豐富情感。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了解本詩復沓疊唱的手法,感受其聲韻美,并領會其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3.體會詩歌中表達的對故土、祖國深切的眷戀之情,并理解其作為人類美好情感的共通之處。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賞析詩歌采用復沓疊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詩歌的意象特點,分析意象在主旨表達方面的作用。
審美鑒賞與創造:分析詩中稱呼轉變的作用,體會詩歌在抒情方面的藝術技巧。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迷娘思鄉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賞析詩歌采用復沓蠡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象特點。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詩歌是人類最古老的發明,也是最珍貴的瑰寶。它是語言的精華,是智慧的結晶,是美的靈光,也是我們純粹的精神家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外國詩歌,歌德的《迷娘(之一)》,讓我們一起在詩歌的世界里翱翔。
二、寫作背景
歌德從一個反叛作家變成了一個封建小朝廷的官吏和宮廷文人,但是,他的內心充滿矛盾,為了行政工作他不得不在許多方面對外妥協,對己克制,在他在也無法忍受這種令人窒息的環境時,《迷娘(之一)》就是在這種境況下寫出的。1786年他來到早已向往的意大利,在意大利,他游遍各個城市和西西里島,宏偉的大自然、豐富的文化遺產、純樸的民間生活,都使他心曠神怡。
三、作者介紹
歌德(1749-1832),德國著名詩人,歐洲啟蒙運動后期最偉大的作家。他曾短時當過律師,但主要志趣在文學創作方面,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中堅。歌德不僅善繪畫,對自然科學也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和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
四、題目解讀
“迷娘”,《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的小說人物。
五、層次結構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節,表現了故國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節,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節,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國的沿途風景。借助不同場景的描述,表現了迷娘對故國的熱愛與思念。
六、全文分析
1.第一節中“你知道嗎,那檸檬花開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詩歌選取哪些意象來描寫“那檸檬花開的地方”的美好的?請結合詩歌做簡要分析。
明確:
“那檸檬花開的地方”指迷娘的祖國意大利。詩歌在描寫意大利景色時,選取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比如用檸檬花、藍天、和風、靜立的桃金娘、高展的月桂等來描寫意大利,并把對故國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抒發了濃郁的思鄉情感。詩歌就是這樣通過具體感人的意象來描繪迷娘故國意大利的美麗風光,抒發迷娘對故國的依戀、思念之情的。
2.詩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義?其對詩歌主旨的表達具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
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為維納斯的神樹,而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象征著愛情與美;月桂為阿波羅的神樹,阿波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光明、預言、音樂和醫藥之神,消災解難之神,具有太陽神的屬性,象征著光明和美好。
桃金娘和月桂與其他意象一起營造出美動人的畫面,承載了主人公對故鄉的熱烈情感,同時也使詩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對美好世界的追求這一更高的層面,起到升華和深化主旨的作用。
3.本文三個詩節描寫的意象眾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點,那么共同特點是什么?
明確:
共同特點:都與故鄉有密切的關系,都表現出故鄉的美好和魅力。
首節選擇的意象有檸檬花、橙子、藍天、和風、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鮮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繪出一幅優美動人的自然風光圖景;第二節所寫的圓柱、廳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建筑的鮮明特征,宏偉而壯美;第三節則以迷霧、巖洞龍種、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現阿爾卑斯山的險峻之美和神秘色彩。這三幅圖景從不同角度表現了迷娘的故鄉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無窮魅力,構建起了一個迷離而又優美、令人神往的藝術世界,抒發了迷娘對美好故鄉濃郁的思念之情。
4.《迷娘(之一)》借助各種意象就是為了塑造一個人物形象——邁斯特,為什么詩中會有“愛人”“恩人”“父親”三個不同的稱呼?
明確:
這首詩以對知心人傾訴的形式完成。傾訴的人是迷娘,而被傾訴的對象分別是這三個稱呼者,事實上,這三個被傾訴的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邁斯特。迷娘在心中深深地愛著他,可她知道這是無法實現的,于是就由“愛人”轉而稱呼他為“恩人”,進而稱呼他為“父親”。這三種稱呼在詩中的轉換,表達了迷娘對邁斯特懷有的那種復雜、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從感情上看是一種遞進關系!這種熾熱的愛被升華為一種美好的對父親的愛,又和思鄉之情扭結在一起,讓兩種感情都得到了升華和強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5.這首詩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么?有什么好處?
明確:
這首詩運用了復沓疊唱的藝術結構技巧。每一節第一句開頭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詢問力量,加深了想念的程度;每一節的最后兩句也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構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涵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復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6.對于《迷娘》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認為是迷娘,有人認為是作者本人。你認為呢?結合“寫作背景”及相關“資料鏈接”,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
觀點一:迷娘。
①詩歌標題為“迷娘(之一)”。
②從《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中的迷娘來看,迷娘的故鄉在意大利,而詩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
③從詩中的稱呼“愛人”“恩人”“父親”的轉換來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愛上邁斯特,感恩、依戀邁斯特的特點。
④詩中的意大利建筑,宏偉壯美,應是迷娘幼時居住之所,與迷娘是一個貴族與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這一身份符合。
⑤《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中的迷娘被誘拐到德國,過著饑寒交迫、顛沛流離的生活,渴望有心愛的人相伴,回到故鄉意大利開始一種美好的生活,這與詩歌的情境一致。
觀點二:作者本人。
①詩歌《迷娘》創作于《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之前,詩中的迷娘并非小說中的迷娘,而應該是詩人自己借以抒情的化身。
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圍濃厚的國度,厭倦魏瑪公國小朝廷的庸俗公務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創作靈感,接受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的滋養。在創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經兩次從瑞士的山上眺望過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創作此詩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詩中的美好景象是詩人對意大利的想象。
③《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是一部成長小說,主人公邁斯特是個滿懷理想、充滿朝氣的熱血青年,他不滿現實的平庸和混沌污濁,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的美好世界。而對美好世界充滿渴望與向往,正是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深層主題。
七、中心思想
《迷娘》以最委婉優美的形式,表達了歷經坎坷的迷娘對故鄉的思念,對美好世界的追求,以及她執著、深摯、哀婉而美好的心聲。詩篇明里是寫迷娘對故國的思念,內里也表達了詩人自己對意大利的熱愛和向往。
八、寫作特點
1、運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詩歌共三節,每一節都由正歌和副歌組成。正歌分別描寫了意大利的美好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迷娘返回故國途中所見的景物。副歌則抒發了強烈的故國之思。正歌所描寫的景物是副歌所抒發情感的基礎,正歌和副歌相互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發推向極致。
2、運用重章疊唱的表達技巧。
詩歌三節正歌部分的第一句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詢問的力度,加深了思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結構和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容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復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3、意象鮮明,意境優美。
詩歌選取的意象帶有鮮明的意大利景物的特色,而且同是意大利景物,三節詩歌所選的意象的特點是不同的:第一節的景物高潔、寧靜,第二節的景物莊嚴、肅穆,第三節的景物神秘、古樸。同時,詩歌中,意象和迷娘的情感完美融合,構成了優美的意境,畫面有盡而情意無窮,令人陶醉。
九、補充資料
了解“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布置作業
《迷娘》這首詩的三節正歌第一句開頭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詩句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詢問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構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涵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復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請你運用反復的手法,描摹一種事物。150字左右。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 學會寫文中的生字,認識綠線內的字,并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能夠理解課文內容,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人物形象。
4. 體會“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
5.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加深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6.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自覺保護弱小者。
7.學習運用幾個詞語寫一段描述雨景的話。
教學用具:
實物、圖片、投影、多媒體課件等。
教法:
讀悟結合 啟發式 情境式 創設情境 調動情感經驗 自由表達
學法:
小組合作學習,自主 合作 探究
11 永遠的白衣戰士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嫻熟”、“疲憊”、“身先士卒”、“聲色俱厲”等詞語。
3.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
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認真、仔細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習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 讀著“永遠的白衣戰士”這個課題,就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們關于“非典”時期那人人自危的種種記憶。可能因為大家當時還小,沒有太多的記憶,現在我們看一些當時的照片,了解一下那個非常的時刻。(出示畫面)那么誰知道“非典”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嗎?它是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學生交流資料)
非典型肺炎:是以變異冠狀病毒感染所致的,主要以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的,臨床主要表現為肺炎(如發熱、干咳、呼吸氣促)的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根據這種流行病的特征將其命名為“重癥(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英文縮寫為“SARS”(讀作“沙斯”或“薩斯”)。
2.引出課題:永遠的白衣戰士
3.圍繞課題,說說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學課文
1.先把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讀兩遍,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難讀的地方多讀兩遍。
3.讀后在文中將帶有生字的詞語畫出來,讀一讀,認清字形。
4.思考課文寫的什么事?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朗讀,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互相幫助,糾正讀錯的字句。
(2)引導學生欣賞別人的朗讀,學習借鑒,取長補短。
3.默讀課文,思考和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人?什么事?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讀。
2.說說哪個字比較難寫,需要特別注意。
3.教師范寫:“咳”、“測”、“器”。
4.學生在語文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在習字冊上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認讀詞語
非典型肺炎 傳染 疾病 戰場 硝煙 戰爭 “非典”
身先士卒 晝夜拼搏 永不疲倦 斬釘截鐵 心甘情愿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上以上一些詞語。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2——7自然段。
1、創設情境,導入文本
是啊,2003年,非典肆虐!人們都陷入極度恐慌之中。這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然而就在這場抗擊非典的戰爭中,有一位護士長“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自己卻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在廣州殯儀館人們為她送別的時候“花圈如海,淚水如雨”。
為什么人們對她如此懷念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讀一讀她感人的事跡。
1.教師深情地誦讀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學要求,布置學生自學4——7自然段。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詳細描寫了護士長葉欣的英雄事跡?找出來讀一讀。
(2)邊讀邊想:這幾段課文分別描寫的是什么內容?用一兩句話概括下來,寫在各個段落后邊。
(3)自己選一兩個段落認真讀一讀,用“——”畫出直接描寫葉欣的行動或語言的句子,再想一想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也可以在書上寫下自己的體會)
3.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4.組織學生交流。
(1)說說各自概括的重點段的內容。
(2)談談選讀有關段落的體會。
注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憊”、“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等詞語,通過理解這些詞語,加深對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據學生交流過程中所選擇的段落,適時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交流,使學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偉大人格的感染。
5.指導學生說話。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3)交流。
高風險: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濃血痰排除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癥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
體會到“非典”這種疾病的傳染性強、死亡率高。
高效率: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發熱咳嗽前來急診,短期內病情急劇惡化,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葉欣迅速趕來,嫻熟地將病床搖高,讓患者呈半坐臥位,同時給予面罩吸氧,靜脈注射強心藥,監測心率、血壓、呼吸……兩小時過去了,患者終于脫離了危險。
從葉欣一連串嫻熟的護理動作中可見她工作的高效率。
高強度:葉欣顧不上休息,又拖著疲憊的身軀投入到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忙的時候,甚至拒絕接聽家人的來電。
勞累了一上午,水沒喝一口。
高強度的工作使葉欣疲憊不堪,才會被病魔擊倒。
(4)運用這些語句,自己組織語言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可以圍繞“一個中心”說一段話。
感悟人物形象
面對高風險的工作,她有沒有害怕?(板書:臨危不懼、身先士卒)她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同事的呢?
(1)指名讀,出示: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里危險,讓我來吧!”葉欣默默地作出一個真情無悔的選擇——盡量包攬對危重病人的搶救、護理工作,有時甚至聲色俱厲地把同事關在門外,讓你毫無協商的余地。她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2)從葉欣這么斬釘截鐵的話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對同事的關心、舍身忘死的精神。(板書:舍身忘死)
(3)指導朗讀。
多種形式,指導讀好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里危險,讓我來吧!”
6.學習1、8、9三個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
(2)說說這幾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又是怎樣描寫護士長葉欣的?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3)齊讀這三個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深化課題
1.為什么說葉欣是“永遠的白衣戰士”?課題可不可以改為“永遠的白衣天使”?
2.小組討論。
3.交流。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探討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征,能夠運用多種媒介展開有效的表達交流。
2、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理性思維水平。
3、審美鑒賞與創造:學會辨別是非、善惡,能夠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4、文化傳承與理解:關注網絡信息和網絡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理性思維水平。
教學難點:
學會辨別是非、善惡,能夠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課時:
2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認識多媒介,辨識信息
一、認識多媒介
1、閱讀陳力丹《傳播媒介變遷的社會影響》一文(教材P75-76),思考:面對傳播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明確:當我們享用傳播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應該保持警覺與思考,不能癡迷于電視、網絡而成為科技的奴隸,不能被自己所創造的東西所異化,還應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
2、閱讀李宇明《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征與網絡語言的發展》一文(教材p72-74),思考:網路時代的語言交際有什么特征?
明確:要注意兩點,其一是語言交際的“技術性”越來越強;一是分出了虛擬和現實兩個空間的語言生活。
3、課下活動建議:
(1)圍繞近期發生的某個新聞事件,開展一次有關“身邊人獲取信息的習慣”的調查,并對調查結果展開分析,歸納、不同媒介的傳播特點。注意要抓住與調查目標相關度較高的設問要點,如:平時獲取新聞的途徑、得知這一新聞事件的最初渠道、這一事件中最感興趣的新聞點、想深入了解事件時的首選媒介:調查時應考慮被調查者職業、年齡等的代表性,以獲得較為全面的調查數據。
(2)寫一則校報的招聘啟事,需要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發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學的關注和響應。選擇幾種你熟悉的傳播媒介,根據其傳播特點對招聘啟事進行改寫,如調整內容、語言、呈現形式等,并說說這樣改寫的理由。
二、辨識媒介信息
1、閱讀《呂氏春秋-察傳》一文,并思考問題。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楚莊王聞孫叔敖于沈尹筮(shì),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
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轉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似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
(選自《呂氏春秋-察傳》)
小組討論: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文中所說虛假信息傳播的例子?在班里與大家分享。
明確:“察傳”即對傳言進行審查,以定其是非。《察傳》一文論述要慎重審察傳言,因為“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所以“聞言必熟論”,“是非之經,不可不分。”如何才能弄清傳言的是非?文章提出“驗之以理”,“緣物以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才能真正了解實情。現實生活中的例子:20xx年“海南香蕉含有類似SARS病毒”的傳言令海南蕉農損失8.22億元;20xx年聽信日本核污染影響到食用鹽,大量市民瘋狂搶購食用鹽,造成社會恐慌......等等,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第二課時善用多媒介
一、微寫作練習
有人說,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請從下面《論語》選文中選擇一句,根據對所選句子的理解談談你對“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話語權”這一現象的看法。要求:正確理解所選句子的意思,自圓其說,條理清楚。
①巧言令色,鮮矣仁。
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③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④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⑤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⑥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示例】“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道路中聽到的事隨意地散布出去是不道德的做法。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話語權,是對權利的尊重;然而權力與義務同行,我們享受話語權同時也需認識到其所伴隨的義務與責任。網絡興起已有十余載,網絡暴力已不再是陌生詞匯,但這不意味著作為網民可以躲藏在千萬數據之后肆意妄為。于平臺,更多網站逐步實現實名制,加強了人們對言語內容的重視;于個人,我們應從源頭抓起,杜絕“道聽而涂說”,嚴格過濾虛假、有害信息沒有義務的履行也就沒有權利的賦予,對言語負責,合理參與才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體現。
二、多媒體運用實踐
學校近期擬舉辦次戲劇節,你所在的年級準備參加這話動。小組合作,為班級的節日寫個跨媒介宣傳推廣方案。
流程及提示:
1.確定宣傳主題、目標受眾和媒介種類。每小組選擇一種媒介,集中力量宣傳,允分發揮這種媒介在宣傳功能上的優勢,例如校報、校廣播臺、校電視臺具有權成性,而一些自媒體平臺則傳播迅速,吸引力強。
2.設計宣傳方案,擬寫宣傳語,確定圖片、音視頻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據所選媒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例如在校電視臺播放宣傳短片,要設計短片畫面內容,撰寫畫外音文稿;進行網絡直播,要選擇恰當的直播場地,撰寫直播內容的腳本;使用網絡公眾號,則要擬寫有吸引力的標題和可讀性較強的文章,選擇與之相匹配的圖片或視頻。
3.根據受眾情況和媒介特點,選擇最佳發布時間。因為是校園活動,主要受眾是老師和同學,所以如使用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可以選擇課間、午休時發布信息;如使用網絡推廣,則應選擇晚上或周末發布信息。此外,還要注意把握宣傳的頻率,頻率過高,容易使受眾厭煩;頻率過低,又達不到宣傳效果。
4.多媒介的運用可以充分自主化、個性化,但同時我們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做“標題黨”,不夸大宣傳,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為專題進行編排,由兩篇精讀課文《竊讀記》《走遍天下書為侶》,兩篇略讀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我的“長生果”》,《口語交際·習作一》及《回顧·拓展一》組成,選編內容都緊緊圍繞閱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竊讀記》以“竊讀”為線索,寫出一個小女孩在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生動、細致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學者季老的訪談錄,是一老一少對閱讀的交流,使讀者得到了讀書的有益見解。
《走遍天下書為侶》作者以新鮮的比喻——反復地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新的驚喜。然后說明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我的“常生果”》通過著名作家葉文玲童年時讀書、作文的經歷,在讀寫的實踐中,逐漸悟出了讀寫間的關系和寫作方法。
學生分析:
《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學生自識字以來一直在閱讀,然而學生讀書還缺乏習慣的培養和方法的指導,本組教材將其作為一個專題,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進行讀書的交流,學習和體會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激發起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
基本教學目標:
1.認識26個生字,會寫23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開展讀書活動。
2.搜集名人讀書故事、名言。
教學流程:
一、課前交流
新學期又開始了,我們手中又有了一本本新書。書本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在進行本學期課文學習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自己的讀書生活,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出示下列提示)
你讀過什么書?
你的讀書感受是什么?
最喜歡的是哪本書?
知道哪些關于讀書的名言?
知道哪些讀書人的故事?
……
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二、教學建議
(一)《竊讀記》
當我們品讀課文之時,我們會隨著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一起感受饑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教學本課時應首先與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經歷,從中自己的讀書體驗。
首先,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時間,而后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復雜感受。
然后,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讓學生找一找“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從具體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后,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后,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對“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理解。
還應注意的是課文的動作和心理描寫可謂精妙傳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以體會。并進行積累。
再引導學生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都有哪些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做個書目;找一本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做摘抄或填寫閱讀啟示錄卡,為后面“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和“展示臺”做好準備。
(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本文作為略讀課文,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通俗易懂。
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
首先引導學生反復自讀,把握主要內容,然后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情感。還可進行模擬采訪。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接著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的看法。
還可以布置課外實踐作業,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采訪一位長輩。在班會課上進行交流。
(三)《走遍天下書為侶》
讀罷此文,讓人真切的感受到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游,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復地讀一本喜愛的書,真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
教學前可先與學生交流,如果你自己出去施行你會帶一些怎樣的東西?如果只能帶一樣,你又會帶什么呢?為學習課文作好輔墊。
教學時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體會。在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進行自讀自悟,在印象深刻的地方進行圈畫批注,再交流各自的體會,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師生一起解決。在研讀課文時,引導學生來體會“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這一觀點,并弄清反復地讀一本書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啟發。同時要加強感情朗讀的指導,好詞佳句的積累。
“閱讀鏈接”中的詩歌《神奇的書》,對課文學習的拓展。可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交流神奇在哪里。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結合實際談理解和感受,在多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加強積累。
(四)《我的長生果》
本文為略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葉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憶了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本文情真意切,飽含作者的真情,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廣泛交流。
教學時可按閱讀提示,先自讀自悟,把握主要內容,想想作者寫了少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幾遍做一些批注,談談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明確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并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讀實踐的。
(五)《口語交際·習作一》
“口語交際·習作”是本組教材的專題“我愛閱讀”的有機組成部分,教材中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活動角度:說寫自己在讀書經歷中的故事;交流采訪經過和體會,整理采訪記錄;圍繞“開卷是否有益”展開辯論,再寫下經過或自己的看法。
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全班學生進行話題征集,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話題。最后確定一個話題展開交流。先以小組為單位,各抒已見,相互評說。再選小組代表進行班級交流。最后指導學生寫下來。
(六)《回顧··拓展一》
交流平臺
結合本單元的專題學習內容,就課內和課外的學習與活動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的所得,明確自己的不足。交流的過程中,還應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
教師可組織學生按課內學習和課外綜合性學習兩個方面進行回顧和總結。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再引導全班交流,共同回顧。
日積月累
這次“日積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關于讀書的名句,展現了古人關于讀書的體驗和方法,激勵過一代又一代人。
在教學時,應先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還可以談談各自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再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其他關于讀書的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賞,使所有人得到激勵。
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成果,學生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匯報自己這一階段來的學習收獲。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材中提供了三個展示建議,分別是成立讀書興趣小組,開展讀書討論活動;制作閱讀記錄卡;在班里建立圖書角,給圖書歸類,并制定借閱規則。在展示過程中不只局限于書中的幾種形式,允許學生有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讀書筆記、自己的藏書目錄等,更充分地展示學.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文章中心突出,結構鮮明,語言優美。作者按四季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濃筆重彩地描繪了小興安嶺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抽出、欣賞、濃霧、獻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層層、嚴嚴實實、人參、又肥又厚、松鼠、飛舞、寶庫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準確理解課文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
2. 學習作者抓景物特點,具體描述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自學指導法,討論交流法
四、教學媒體
網絡課件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預習課文,學會自學;
2、初步理解,總體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我們曾爬過黃山的天都峰,欣賞過它的秀麗與險峻;我們曾游覽過河北的趙州橋,驚嘆過它的堅固和美觀。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東北的小興安嶺,領略一下它的美麗與富饒吧!
1、看地圖,介紹小興安嶺;
2、讀題,抓重點詞“美麗”。
二、指導預習
1、出示“一讀二畫三想四討論”,指導自學。
2、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
(2)課文哪些自然段總寫?哪些自然段是分寫?
3、預習反饋:
(1)分段抽讀課文,說說這段主要說什么?
(2)認讀識記生字詞。重點分析“膝”、“臨”等。
(3)問題反饋,質疑問難。
三、學習1、6自然段
1、抽讀首段;“你覺得小興安嶺有什么特點?從哪些詞句看出?”
(1)“數不清”、“幾百里”、“綠色的海洋”(樹多、樹綠)
(2)導讀。(夸張、驚喜)
2、抽讀、默讀第6自然段:
(1)“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小興安嶺的美麗、富饒?”(“景色 誘人”、“大花園”、“巨大寶庫”等)
(2)導讀。(贊美、熱愛)自讀,抽讀,賽讀。
四、課堂作業
1、完成生字詞語的書寫:
“獻”字的左邊的“南”字里邊是兩個短橫,不要少一筆。
比較記憶:“刮”——“亂” “擋” ——“檔”
2、熟練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通過假想旅行,我們曾到過美麗的日月潭,到過富饒的西沙群島,我們感受到祖國南方的風光美如畫。那祖國的北方又是怎么樣呢?在祖國的東北有許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興安嶺”,那里可美了,像個大花園。課本上稱它是:“美麗的小興安嶺”。(點擊打開課件主頁)。
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乘坐飛機,到東北去,繼續我的假想旅行。好嗎?
要想坐上飛往小興安嶺的飛機,同學們必須先會讀這些詞語才能獲得飛機票,你們有信心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乘坐我們這飛往小興安嶺的航班。你們到小興安嶺去旅行,心情一定很愉快吧!那你們是在明媚的春天去,還是枝葉繁茂的夏天去?是在在金黃的秋天去,還是在白雪皚皚的冬天去呢?看!小興安嶺已經張開她美麗的懷抱,迎接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播放小興安嶺的風景圖片。)
1、欣賞了小興安嶺美麗的四季,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小興安嶺非常美麗,動人;
②小興安嶺像綠色的'海洋;
③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 誘人;
④小興安嶺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⑤小興安嶺像一座巨大的寶庫……)
2、小興安嶺確實景色優美、特產豐富,那么在課文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呢?作者是通過抓住什么景物的描寫來展現小興安嶺的美麗富饒的呢?讓我們趕快到課文中看看吧!
三、抓住重點句段,品讀體會。
(一)、學習“春天”一段。
1、指名讀。
2、誰來說說作者春天來到小興安嶺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作者又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描寫的呢?你覺得哪一句寫得最好?
過渡:剛才,我們抓住重點詞語讀懂了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話。誰來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小興安嶺春天的美麗景色。)
4.小結讀書方法:一讀二畫三想四討論
5、怎樣通過朗讀來體現這種生機勃勃的美呢?(邊讀邊想象畫面)大家在朗讀時就要注意突出描寫景物特點的詞語。
(1)、自己體會語氣來讀一讀。
(2)、指名試讀。
小結過渡:聽著大家的朗讀,可以看出,大家好像還沉浸在小興安嶺生機勃勃的春天里。小興安嶺的其它季節也同樣的美麗迷人!請同學們按照剛才“一讀二畫三想四討論”的方法分組學習“夏、秋、冬”三個自然段
(二)按上述方法,學生分組自學“夏、秋、冬”三自然段。隨時進入討論區把自己的學習收獲與大家交流。
1、學生按上述學習方法,閱讀理解課文“夏天”一段。
2、檢查自學
(1)、這一段有幾句話?
(2)、這四句話都像我們介紹了那些景物?
(3)、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誰來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訴我們什么?)
4、朗讀訓練:這么美的景物,我們來讀讀好嗎?喜歡哪一句的就來讀哪一句。
5、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指名發表的見解。
過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蔥綠、秋天的金黃、冬天的潔白,構成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多么美麗的一幅圖畫啊!
難怪作者欣賞完這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大聲感慨——
全班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過渡:剛才一組有聲有色的鏡頭,已經在我們的頭腦的“銀幕”上放映出來,那么,怎樣通過朗讀來體現小興安嶺的美呢?
朗讀提示:春天,語調要輕而緩,讀出“春天”給小興安嶺帶來的勃勃生機,讀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美麗春天的贊美之情。夏天,描寫樹木部分要讀得熱烈;描寫晨霧部分要讀得深沉有力;后兩句要讀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獲季節,對小興安嶺的“獻出”更應該讀出贊賞的激情。冬天應該注意作者句中擬人化的描寫,因此應讀得生動,富有情趣。
6、學生有選擇地朗讀課文。
7、指名朗讀。
四、說話訓練
小興安嶺真美啊!同學們,如果我們有機會去小興安嶺,你會選擇哪個季節去,為什么?
五、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文章中心突出,結構鮮明,語言優美。作者按“總—分—總”的寫作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第1自然段先概括寫小興安嶺像“綠色的海洋”的特點,然后第2至5自然段分別具體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最后總寫小興安嶺像“大花園”、“寶庫”,濃筆重彩地描繪了小興安嶺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課文的語言生動形象,貼切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使文章充滿感染力。
六、小練筆:寫一寫家鄉的一處景物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⑴學會復韻母ie、ue和特殊韻母er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⑵學會整體認讀音節ye、yue。
⑶學習聲母與復韻母ie、ue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
⑸培養觀察和表達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ieueer的音、形、書寫;
2、ye、yue兩個整體認讀音節的音形。
教學難點:
兩個整體認讀音節與兩個復韻母的字形區別。
養成教學訓練點:
培養學生看圖學拼音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字母卡片、音節詞卡片、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⑴大屏幕出示“拼音王國”的動態畫面。(學生學過的聲母、韻母都包含其中)
談話激趣:在拼音王國里,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這兒有幾位老朋友可想念大家了!來,跟它們打打招呼。(聲母b、p、m、f、d、t、n、1、j、q、x、y、w和復韻母ai、ei、ui、ao、ou、iu從畫面中一躍而出,排成兩排)全班齊讀。
⑵導入:今天,老朋友們還要介紹我們認識其他的新朋友呢!
二、學習復韻母ie和整體認讀音節ye
⑴學習ie和ye的讀音和四聲。
a、借助圖畫讀準音。
出示圖畫(椰子樹),學生觀察后交流;圖上畫著什么?你知道哪些跟椰子有關的東西?(如椰汁、椰樹、椰子糖)
學生試讀圖下的ie、ye。
交流:你是怎么知道ie、ye的讀音的?(借助圖畫,或是跟哥哥姐姐學的)。教師適時告訴學生:ie是復韻母,ye是整體認讀音節,它們的讀音相同。
教師示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型。
學生模仿,交流發音方法,教師加以梳理、總結。
同桌互讀互檢,教師巡視、指導。
b、借助語言積累鞏固ie、ye的讀音:我們平時說話,什么時候會說到ye(ie)這個音?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c、學習ie、ye的四聲。
小老師按四聲順序領讀。
打亂順序開火車讀。
⑵學習拼音。
a、談話激趣:小朋友,你們知道ie的聲母朋友有哪些嗎?我們趕緊讓它們見見面吧!出示聲母b、p、m、d、t、n、1、j、q、x。(展示課件)
b、學習上述聲母與ie相拼的音節。
復習兩拼音的'方法。
出示相關音節(帶調),學生練習拼讀。個人輕聲拼讀,同桌互相拼讀,指名拼讀,小老師領讀。
借助音節發展語言:從剛才拼讀的音節中自選一個來說詞語或句子。小組內互相說,指名說。
⑶指導書寫ei、ye。
a、識記字形:ie和ye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你想用什么方法把它們記牢?
b、指導書寫。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學習復韻母ue和整體認讀音節yue
⑴學習ue和yue的讀音和四聲。(教學方法、步驟與ie、ye的教學相同)
提示:教師范讀ue后,要引導學生將ue的發音特點(尤其是口型)與ie作比較,然后讓學生模仿、練讀。
比較ue和ie在字形上的區別和聯系之前,先復習v上兩點省略規則。
⑵學習拼音。
a、學生看課本,試著拼讀n、1、j、q、x與ue相拼的音節。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個別指導。
b、展示相關課件,指名拼讀,教師相機指導。
c、出示帶調音節nue、1ue、jue、jue、jue、que、que、que、xue、xue、xue、xue,學生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d、借助音節發展語言:從上述音節中自選音節說詞語或句子。
⑶指導書寫ue、yue。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自編兒歌或順口溜記牢ie、ue和ye、yue。(例如:“月兒圓,樹葉綠,大家一起吃月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⑴師生問答,復習ie、ue、ye、yue。如教師問:“誰是整體認讀音節ye、ye、ye?”
持卡的學生迅速舉起卡片回答:“我是整體認讀音節ye、ye、ye。”
⑵交流課前自編的兒歌或順口溜。
⑶開火車用音節說詞語和音節詞和詞語說句子:bie、die、ye、ye、yue、nue、1ue、que、jue、xue、you、
二、學習特殊韻母er
⑴學習er的讀音。
a、學生觀察圖畫(耳朵),試著發音。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
b、交流發音體會:小朋友在試讀時遇到什么困難?
c、教師范讀,告訴學生這是一個特殊韻母。學生模仿、練讀。
d、師生合作,小結發音方法。
e、學生練習。(邊讀邊配以手勢)同桌互讀,教師巡視、指導。
⑵學習er的發音。
a、按順序開火車讀,打亂順序指名讀,全班齊讀,。
b、用er、er、er分別說詞語或句子,比比誰說得多。
⑶指導書寫er。
學生試寫一遍;師生評議;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上,我也強調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是主人,所以,我還是安排了個別讀、開火車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學生活動的方式,提高參與的密度和效率。但在我的游戲設計環節上,忽略了可能還有很多孩子并沒會拼讀。這樣,那些還沒讀好的孩子可能就失去了一個拼讀的機會,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注意的,這樣,也避免出現“差生”的情況。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識16個漢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夠根據圖畫,初步了解這些字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理解“東、西、南、北”四個主要方向。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前面“認一認”中學過的10個生字。
多種形式讀
二、學習16個漢字
1、認讀生字中學習過的紅色音節
小黑板出示: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2、小黑板出示本課16個生字
請同學們說一說有哪些字是已經認識的。教師相機表揚能夠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學生。
(1)師范讀
(2)學生結合插圖識記字形
(3)檢查讀
3、運用游戲鞏固。
(1)第一組詞語(做游戲識字)
過渡:小朋友們讀得這么好,下面老師請大家玩個送字游戲,根據老師的動作,找一個字送給我。
a、教師走出教室
指名說,領著大家讀
b、老師出去后進來
學生齊說入,齊讀
c、老師打開燈
指名說:開開火車讀
d、關上燈
指名讀
e、練習用開關說話
我們還可以說開關什么?
(2)第二組詞語(運用動作識字)
a、運用動作識字
看老師做動作找字,和可以說字請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
b、多種形式讀
(3)第三組詞語(運用兒歌識字)
過渡:小朋友們學得這么認真,做得這么端正,老師獎勵你們一首兒歌:早晨起床,面對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面是南。(為下文做鋪墊)
a、小朋友們,你知道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嗎?
用手指著東的方向讀東
b、到了傍晚,太陽從哪邊落下?
老師走到西面,學生用手指著西讀。
c、根據兒歌內容讀南、北
南邊同學、北邊同學拿著南北讀
d、學生比賽讀
(4)第四組詞語(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a、指名前后兩人說說誰在前,誰在后,生拿卡片讀
b、練習說話:我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c、我們回答問題舉哪只手?寫字呢?
d、生舉卡片讀,多種形式讀
4、打亂順序檢查讀
齊讀、開火車讀、指名讀
三、寫音節
過渡:你們真的和16個漢字交上了朋友,現在自己選三個音節來寫一寫,比一比誰寫的漂亮。
1、師生同做寫字操
2、寫音節
3、評價。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教學重、難點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課前準備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有關母雞的趣事(農村的學生可通過實地觀察了解,城市的學生可通過閱讀、上網、請教他人、利用音像資料等方法進行7解)。
教學過程
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收集整理的關于母雞的見聞。
2、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在熱愛生活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雞》
自讀自悟
1、師生共同制定讀閱讀目標。
a、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b.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正確、讀流利。
c、理清文章條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d.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不同之處:《貓》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終是喜愛的情感,而本文體現的是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
2、自主閱讀,邊讀邊批注。
匯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a.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討厭母雞。”“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b、作者分別通過哪些事例具體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如:隨處亂叫 欺軟怕硬 發狂炫耀 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
c、聯系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分辨褒貶,積累語言
1、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所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反復回味,走近老舍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后,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后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5
一、教學目標:
①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作者及內容。
②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③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感受八百年前的古都風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二、教學重點:
朗讀全文,圖文結合,交流讀后的感受。
三、教學難點:
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實物演示法、啟發談話法等。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時間: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談話引入
①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中華民族曾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中華文化,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畫家、思想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北宋時期的大畫家張擇端。
教師板書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②齊讀課題,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二)自主閱讀,理解內容
①平時我們遇到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學法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到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②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閱讀要求自學課文。
(三)全班交流,取長補短
①“我來告訴你!”
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講給同學聽。
(注意:相同內容不重復交流)
②“我要請教你!”
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四)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①教師啟發思考:為什么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②學生自由讀課文,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準備讀給大家聽。
③展示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說)。
(五)課外作業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國傳統文化整理一下,準備與同學交流。
八、課堂小結: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同學們怒力學習,打開中華民族文化這座寶庫去探索、追求吧!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6
綜合活動
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學生主持,教師策劃,讓學生從各個方面探討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從而認識到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如何來面對生命。
活動目標:
探討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從而認識到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如何來面對生命。
活動重難點:
認識到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如何來面對生命。
活動構想:
分成若干小組,組成班會,制成多媒體課件。科學小組——探尋生命的起源,包括人類的形成。歷史小組——追尋生命的傳說。文藝小組——搜集人生、生命的歌曲。美術小組——抓住一物表現生命主題。評議小組——評議生命的價值。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
活動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召開主題班會。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學生主持:通過前邊幾課文的學習,我們感到了生命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從而認識到我們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如何來面對生命。
二、活動過程
分成若干小組,組成各個小組。
科學小組——探尋生命的起源,包括人類的形成。
歷史小組——追尋生命的傳說。
文藝小組——搜集人生、生命的歌曲。
美術小組——抓住一物表現生命主題。
評議小組——評議生命的價值。
三、分工合作
指導學生個體選擇主題,學生自行進行小組分工。如:負責創意的,負責圖案設計的,負責文字設計的……當然也可以自己設計
四、創編
1.教師在學生設計中應注意指導,特別注意突出生命價值這一主題。
2.學生自由創編。
作業設計:完成課堂上沒完成的作品。
板書設計:綜合活動
我們說,人生應該這樣度過……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展示
學生學習過程:
成果展示:
1、文藝組歌唱人生如:不能這樣活、命運不是轆轆
2、主持人導入
3、學生齊誦“|人生禮贊” 制成多媒體課件。
4、科學組講解生命的起源
5、歷史組介紹生命的傳說
6、美術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7、評議組結合事例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把自己的作品創意或感受寫成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來展示同學們的作品,把大家的意見進去,一定會改得精彩。再寫點自己的感受。
二、文
活動結束后,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或周記。
三、批改
1、小組內互相批改。
2、注意畫出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
3、看看是否突出了樂趣。
四、修改
按照同學們的批改意見,進行修改。
五、謄文
六、同學們互批了,大家的水平都有了提高,注意了突出中心,盡量少出現錯別字,把話說通順。
作業設計:
預習第五單元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方法與過程:自主感悟重點詞句,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句的感悟,懂得發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觀察、分析、動手的好習慣。
課文重點:
2、4自然段。感情朗讀訓練點:
2、4自然段。
讀說結合訓練點:說說帶齒輪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教學準備:生字小黑板。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出示火花,談話:請大家看這張圖片,它是由十張美麗的圖畫組成的。現在我想把它們都分開,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用刀裁、剪刀剪、鉛筆尖在圖片連接處戳孔后再撕開……)
過渡: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辦法。你們知道嗎?郵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種辦法來分開的。(出示郵票)
說起郵票這邊上的齒孔,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郵票齒孔的故事》,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輕聲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識字,把記不住的字標出來。
3、合作識字。
“我說你找”。一人說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條中指出。“我指你認”。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搶讀字音,讀準確為止。討論:不好記的生字怎樣記?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詞,指名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糾正字音。
還有哪些字記不住?請大家幫助你。
三、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詞,認讀。
2、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讀,擴詞。
3、指導生字書寫。
觀察字型、結構,書空記憶。提出需老師指導的生字,老師范寫。仿寫。
交流評議,改進書寫。
四、學生寫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談話:出示郵票)誰知道這是什么?(板書:郵票)(撕開郵票)你們看,這些撕開了的小孔象什么?這就叫做:齒孔(板書)別看這小小的郵票齒孔,它的發明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補齊課題)。
二、展示成果
1、讀生字。
2、讀課文。
3回答: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
二、精讀感悟
1、默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小組討論:帶齒孔的郵票是怎么發明的?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感悟:
以“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為突破口感悟。
(1)、“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從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圖你能想象出當時阿切爾的動作神情嗎?學一學他的樣子,理解“吸引”一6
詞,使學生感受到阿切爾能細心觀察生活的細節。
(3)、從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個人和阿切爾都很善于動腦筋?怎樣讀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們在用心思考呢?
4、朗讀:
比較讀——范讀——練讀——比賽讀。
5、讓學生撕一撕有齒孔的郵票,體驗有了齒孔之后所帶來的方便。
三、拓展
1、郵票的齒孔還給我們現在的生活帶來了啟發,你能說說我們身邊類似的例子嗎?可采用什么方法解決?
如:衛生紙之間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裝袋,藥品的.包裝袋等等。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小發明的實例,激發留心觀察生活,勇于探究,樂于發現的興趣。】
2、一個是用別針刺孔撕開郵票的先生,一個是發明家阿切爾,你喜歡誰呢?為什么?【此處有的學生可能喜歡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學生可能喜歡阿切爾,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同時還要順著學生的思路,相機引導:牛頓到愛迪生,從伊琳娜到阿切爾,無一不告訴我們:發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四、實踐
1.讀課后“我知道”的內容,了解郵票的一些常識。學習伙伴之間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郵票。
2.故事會。找一找、講一講受生活小事的啟發,從而有所發明創造的故事,比如《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走出校門,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五、書寫
1學生觀察,練習書寫。
2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重點指導:“英”字第七筆撇上邊要出頭。“式”字的第四筆是提,不是橫,斜鉤要寫美觀。
3、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寫不好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書寫生字。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難點: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充氣雨衣的圖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圖片導入。出示充氣雨衣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板書課題)這種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會淋濕褲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樣發明的嗎?
2、談話導入。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板書課題)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感知
1、自由讀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畫出來。
3、指名讀文,正音評價。相機學習多音字“假” “縫”。
三、識字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四 、默讀
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五 、交流
1、小組內交流: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2、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1)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 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2)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讀好小林做的句子,體驗發明過程的苦惱和快樂。
六 、練習
1、寫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詞語。
2、課文中有三個帶問號的句子,看誰能最快找出來!比較一下這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樣子各寫一句話。
3、把本課中優美的詞語積累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用多種方式檢查生字。
2、讀讀寫小林發明充氣雨衣靈感的句子。
二、復述
1、學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發明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發明的過程。
2、采取多種形式復述:練習指名復述——分組競賽
三、拓展
1、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2、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四、實踐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
2、響應課后學習伙伴的倡議,做個小制作。
教學后記:
《充氣雨衣》課文中“我會認”的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本文較長,重點抓住“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由于長句較多,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在朗讀展示時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直到“復述”這一環節,學生才“死灰復燃”,活躍起來。可能自己高估了學生,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也有關系。自己從三個方面設計了朗讀,旨在通過朗讀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這一環節上有了體現,雖然學生在朗讀時不是激情飽滿,但感悟還是很深刻的。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語言積累,增強語感,提高閱讀能力。
3.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4.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認識并掌握不同類型的字該如何確定部首。
2.擴大閱讀積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3.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2.體會AABB式詞語在情感、語氣等表達方面的特色。
教具準備:
詞語卡、圖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讓學生認識并掌握不同類型的字該如何確定部首。
2.體會AABB式詞語在情感、語氣等表達方面的特色。教學過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讀課文內容。
(1)如果一個字的兩個部分都是部首,怎樣提取部首?
(2)如果有的字不好確定它的部首,怎么辦呢?(大多指獨體字)
2.歸納查字法的`順序。
(1)確定要查的部首。
(2)在“部首目錄”里找到部首和頁碼。
(3)在“檢字表”中找到部首和要查的字。
(4)按頁碼在文中找要查的字。
3.完成練習。
要求字部首除部首外幾畫在字典哪一頁讀音組詞擊凹視巖柔聞軟
二、讀詞語
1.自由讀。
2.從中找出這些詞語的規律。(AABB)
3.理解詞語。
4.你還知道多少這樣的詞語?請說一說。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閱讀短文,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習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
1.自由讀短文
2.為什么說“我看見它了”?
3.作者看到的音樂噴泉是什么樣的?(小水珠,忽而……忽而……忽而)
4.“音樂噴泉”為什么能噴出水和美妙的音樂?
二、說話寫話:出示教學掛圖:要下雨了
1.導入:
要下雨了,各種動物有什么與平常不同的表現呢?請看圖。
2.觀察第一幅圖。
(1)圖上是什么動物,在干什么?
(2)還觀察到什么?(燕子飛得很低)
(3)說說要下雨了,燕子怎么樣?(要下雨了燕子得很低)
3.觀察二、三幅圖。
(1)認真觀察,給每幅圖說一句話。
說說要下雨了,小魚、螞蟻會怎么樣?
三、選擇一幅圖,編一個故事,寫下來
.由學生自由說,選哪一幅圖。
2.將自己選中的圖,編一個故事說給同學們聽。
3.將所編的故事寫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并有條理地、清楚明白地介紹自己的小制作。
2.觀察欣賞別人的作品、傾聽別人的介紹,發現別人制作和表達中的優缺點,并及時予以恰當的點評應對。
3.用簡潔明了的幾句話,寫下自己認為最好的小制作的真實感受。
教學流程
一、示范引導
1.以班級舉行的“人人都有一雙巧手”的小制作大賽為背景,在全員動員的基礎上,本節課展示其中的一份優秀作品,導入新課。
2.師隨機挑選一份小制作,原作者簡要介紹,學生就各自感興趣的問題向原作者提問。(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注意對學生就交往的態度、禮貌用語、傾聽評價以及語言的流暢性、正確性予以指導點撥。)
3.小結:
從剛才的對話交流中,我們知道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小制作可以說什么?在雙方交流時,也要注意什么呢?(語言、說話態度方面)
二、小組為單位,逐一展示介紹
學生們可以在小組中分別介紹自己的作品,說的同學講清楚,其余的同學認真聽,可以在互動中提出建議和問題,學習交往、應對。最后推選出一名代表參加班級決賽。組長抓緊時間并做好組織工作。
三、答記者問
1.認真傾聽四個人員代表對自己優秀作品的介紹。
2.全班同學當評委,欣賞、評價作品的閃光點,對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作品自由提問,對疑問之處提出問題和看法,進而交流分享。
四、填選票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選票,在今天的小制作中(可以是四份優秀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同學的)選出你最滿意的小制作,寫寫你的想法,并填選票。
五、投選票(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將選票投到投票箱中)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20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課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講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系。這兩部分內容互相關聯。正因為太陽那么大,溫度那么高,距離我們又那么遠,才能給地球送來適合人類生存的光明和溫暖,我們生活的世界才會這么美麗可愛。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了,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因此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自主識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繁殖、蔬菜、預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師生引讀,感受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構段方式;采用填空補白的方式,背誦和積累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通過“邊讀邊思”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初步體會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品評咀嚼“差不多、估計、比較”等詞語,初步體會說明文表達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了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六單元 學情分析:
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說幾個含有“日”的成語或四字詞語。(旭日東升 日落西山)
早上,旭日東升,把陽光和燦爛帶給大地;傍晚,日落西山,勞動了一天的太陽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
2、后羿射日,知道這個神話故事嗎?
(1)、課件出示課文第一段前兩句(學生自由讀)
(2)、說一說:這段話主要講了什么故事?(指名說)
理解:寸草不生
3、《后羿射日》是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神話故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與這個神話故事在寫法上完全不一樣。課文給我們介紹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逐節朗讀1—3自然段,引導學生把每個自然段分別讀成一個字“遠”、“大”、“熱”。( 讀書,把一段話讀成幾個詞,甚至是一個字,這是一種本領。)
2、同桌一起讀4—8自然段,把他讀成一句話。
3、理清文脈:
遠、大、熱是在寫太陽的——特點,后面課文介紹了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
三、了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說明方法 學習課文(1-3自然段)
(一)、遠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太陽離我們居住的地球很遠很遠,那到底有多遠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說清楚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句子:“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
(1)、1.5億是個數字,從數的進位感受1.5億是個相當大的數字。讀句子。板書:列數字
(2)、“1.5億公里遠”到底有多遠?課文中怎么說?指名讀。
(3)、用我們熟悉的“步行”和“坐飛機”來舉例子,(板書)兩個例子之間用“;”,男女生分讀。
(4)、3500,二十幾,這些也都是在列數字,板書:列數字。
(5)、朗讀。課文用列數字、舉例子的方法,讓我們更形象地感受到了“遠”。
2、聽老師讀。教師故意落下“差不多、幾”這幾個詞。
沒有辦法考證,沒人知道,所以用上這幾個詞,這樣表達更加精確。(朗讀句子,感受科普文表達的精確性。)
3、這段話先講什么?再講什么?(這段話從傳說引出,再說明實際情況,中間用一個什么詞語來說明實際情況(“其實”))
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自由讀“大”、“熱”的語段,看看課文是怎樣來介紹的?讓學生動筆劃劃句子,談談感受。(給學生動筆思考的時間。)
交流:(根據學生回答,隨機點撥)
1、大——“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理解“抵”——“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130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這樣一比較,更顯出太陽的大,這種方法就叫作比較。讀句子。(列數字)
2、熱——“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列數字)
(1)、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 ,聯系生活體驗。(炎熱的夏天一直想呆在空調房里吃冰棍,不敢出家門一般只有39°c左右,開水很燙手也只有100°c,)6000度呢,連鋼鐵……
(2)、點撥——“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3)、讀句子。
(4)、“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打比方)讀課后的相關資料。
(三)、理清三者間的關系:
1、這二自然段話寫了“大”,還寫了什么?“大”與“遠”的聯系。讀句子(因為……所以……)
2、用同樣的句式說“遠”與“大”的關系。如:太陽是個大火球,因為太遠,所以感覺不到那么熱了。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假設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后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
四、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同桌之間認讀生字。
(2)重點指導“抵”、“氏” 、“繁”、“蔬”等字的書寫:
A、讓學生比較“抵”、“氏”兩個字,強調“抵著”的“抵”需要底下點的支撐;姓氏的“氏”可沒有一點。
B、“繁”字用拆字法,“每”、“攵”、“系”去掉一撇組成,上寬下窄。
C、“蔬”字是形聲字,蔬菜是植物,“蔬”字是草字頭。
(3)讀寫詞語:差不多 估計 繁殖 莊稼 預防
并用“差不多、估計”這兩個詞語說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用上“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自由說說太陽的特點。
2、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大”“遠”“熱”之間的關系。
二、感受太陽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學習課文第4-8自然段
學習過渡句: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課文的哪一段話最能說明關系密切?
(通過最后一段話的學習,輻射到4—7自然段)
(一)、自學4—8自然段,課文哪一句話最能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密切?“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二)再讀4—8自然段,聯系相關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談談你對“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為學生的表達搭建平臺)
如:有了太陽,植物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有了太陽,動物才能生存,繁殖……
有了太陽,人類才能舒適的生活……
(觸摸第四自然段的構段方式,正反兩方面描寫。)
有了太陽,才能形成風雪雨露……
有了太陽,可以防治疾病……
一句話,有了太陽,才有
如:如果沒有了太陽,植物就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如果沒有了太陽,動物就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沒有了太陽,人類就不能舒適的生活……
如果沒有了太陽,就不能形成風雪雨露……
如果沒有了太陽,就不能防治疾病……
一句話,如果太陽,就不會有
(三)理清4-8自然段的關系。
前面的4-7自然段是具體說明,第8自然段是總結。前面的自然段是具體舉例子說明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
(四)再次朗讀第八自然段,先正面再反面與最后總結。反義詞:光明—黑暗,溫暖—寒冷。
(五)積累: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 ),到處是( ),沒有( ),沒有( ),自然( )。一句話,沒有太陽,( )。
三、總結全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1、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
2、正因為太陽那么大,溫度又那么高,距離我們那么遠,才能給地球帶來光明和溫暖,才會有我們美麗可愛的世界。推薦《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
四、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必須背誦最后一段)
(2)、課外閱讀有關太陽的知識,可閱讀書籍,也可網上測覽。
(3)、練習寫《太陽的自述》。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第四單元《語文園地四》教學設計12-29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通用15篇02-23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4-14
語文八年級蘇教版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4-18
語文七年級(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