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培養誦讀的習慣,背誦這首詞。
2、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秋月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靜夜思》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檢查預習
宮闕(què)玉宇(yǔ)朱閣(gé)
綺戶(q)無眠(mián)嬋娟(chánjuān)
三、簡介作者、背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弟合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詞寫于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詞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蘇軾仕途失意被貶,心情抑郁。其弟蘇轍(字子由)正在濟南任職,兄弟兩人已有七年未見。中秋賞月,詞人歡飲達旦,在醉意朦朧中寫下這首詞,抒發了人生感慨和懷念親人的深情。
四、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聽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讀準字音。
2、研討分析詞的內容:結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討論:
①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討論概括: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
②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討論概括:實景:明月、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③哪些地方用到了聯想和想象?
討論概括: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4、小結
①文章結構
上闋望月(寫景)借景抒情
下闋懷人(抒情)情景交融
②主題: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和對親人的思念。
五、誦讀品味,領會詩情
1、配樂朗誦
2、體會詩情
六、發揮想象,再現情景
聽歌曲,再現情景。
七、遷移
1、課后搜集有關“月”的古詩詞。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游山西村》)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賞析喜愛的詠月明句。
例子:這是一位同學對《靜夜思》的賞析,請大家模仿它,說說你喜愛的詠月名句。
我愛這首詩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給人一種朦朧美。我也愛這首詩真實的思鄉情。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因為什么體會到了父親的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3、通過學習,能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
教學難點:體會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40X2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許多同學都有早晨賴床的壞習慣。也一定因此遲到不少次吧?每當這時你們心理怎么想的?爸爸媽媽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體驗作者小時侯的遲到經歷吧!
板書課題:遲到
二、 閱讀感悟,體會嚴格
1、 師:在文章的'開頭,提到這樣一句話:(出示課文第一句)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同學們,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感情的讀。
2、 師:是啊!嚴格的父親對于作者的這次遲到一樣是嚴厲對待——狠狠地打了“我”,請大家瀏覽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從哪里看出打得好痛?
3、 學生找出語句:爸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頓時流了出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子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在空中一掄,發出嗖嗖的聲音。我挨打了!
引導學生交流:為什么作者有“抄”而不用“拿”?學生試著用手做一做。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4、 師:父親狠狠打了“我”,“我”委屈、生氣、怨恨、那么父親為什么要打我呢?
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談看法。
(1) 想到這么不舒服地上學,我竟很勇敢地賴在床上不起來了。
① 想到這么不舒服地上學,怎么不舒服?
② “竟”字說明了什么?(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你能聯系上文談談嗎?
③ 指導朗讀。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來。瞪著我:“怎么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①“父親開始就準備打我嗎?”抓住重點語句說說父親情緒有什么變化?”
②“快起!快起!”——“起”!說明父親情緒有什么變化?
③指導朗讀。
(3) 理解“居然”,體會情感。面對父親的命令,我是怎么做的?“居然”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4) 對比“竟”和“居然”,感受父親的嚴厲。
(5) 分角色朗讀這部分。
三、展開想象,體會慈愛。
1、師:范讀課文12—15自然段。生:想一想父親打了“我”,為什么還送東西?
A、生:交流。
B、展開想象,對照插圖想想作者此時面對父親,他會說些什么?
C、生:交流明白嚴是愛。
2、自從這次挨打后,作者再也沒有遲到過,后來她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讀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學到這兒,你想對文中的作者說些什么?
2、教師總結。
五、布置作業。
模仿本文,寫寫你與父母的一件難忘的事。
語文教學設計3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江、南”等9個生字和三點水、草字頭2個偏旁;會寫“可、東、西”3個字和豎鉤、豎彎2個筆畫。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結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理解詩句,背誦詩文。
2、結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讀準“南、蓮”等生字的字音;會寫豎鉤和豎彎。
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多媒體課件、教學助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啟發談話:同學們去過江南嗎?你去過江南的哪些地方?(學生自由談話,分享快樂。)引導學生談談觀后感。
二、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學習“江”字。
(1)導學:誰來說說這是幾拼音節?怎么拼讀?
(2)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三拼音節,然后練習拼讀,最后在班內展示拼讀。
(3)導學: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這個字?
(4)學生自由交流識記的好辦法。
(5)在電視上或班級的點名冊上認識“江”。
(6)導學:我們來看看這個字是怎么演變的。(課件出示“江”的漢字演變過程。)
(7)課件演示書寫過程,學生跟著課件演示書空。
(8)引導學生擴詞并說一句話。(如,江水:我看過江水滾滾向前的樣子。江邊: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邊玩耍。)
2、同樣的方法學習“南”字。
三、借助媒體,初讀感知
1、(播放古詩范讀的多媒體課件,學生觀看、傾聽。)你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教師展示圖片。學生自由介紹。
2、作者是怎么寫江南的荷花的呢?讓我們走進詩歌吧!
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拼音把《江南》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大聲地讀詩,遇到拼不準的字可以請教同桌、老師、字典等。
3、指名讀全詩,學生評價。引導學生重點從字音是否正確和語句是否通暢兩個方面來評價。
你感覺江南怎么樣?(學生自由說出讀文后的感受。)
四、發現規律,集中識字
1、字卡出示課文中的生字:采、蓮、魚、東、可、西、北,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認。
2、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記字方法,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認記生字。
3、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卡片并組詞。
4、組織學生分組比賽讀,教師隨機正音。
5、分男女生兩大組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檢測生字掌握情況。
五、示范引領,自主寫字
1、課件演示“可、東、西”三個字的書寫過程,引導學生自由觀察。
2、組織學生交流觀察結果。(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筆順和筆畫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可”的最后一筆是豎鉤。)
4、教師示范書寫生字,學生仔細觀察,并跟著書空。
5、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
6、投影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六、自主學習,邊演邊悟
1、提出自學要求。課件出示:
(1)給生字找朋友,用喜歡的詞語說話。
(2)小組合作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邊表演邊讀,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讀。
2、各小組匯報自主學習情況。
(1)引導學生說說生字的組詞情況。
(2)組織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給其他同學聽。組織學生試著表演讀。引導學生談收獲并質疑,為第二課時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由景入文
1、創設情境,復習字詞,組織游戲。
2、利用媒體,由景入文。(課件出示江南美景圖,古箏伴奏)此時你有什么感覺?學生自由暢談觀后感受。
二、誦讀詩歌,感悟意境
1、學生先畫出自己喜歡的詩句,然后反復朗讀畫出的句子,讀出自己的理解。
2、引導學生班內交流:你最喜歡哪幾句詩?說說理由,并讀出自己的理解。
3、隨著學生的交流,重點點撥以下詩句:
(1)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①(課件出示蓮葉圖)你看到了什么?
②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在班內交流自己看到荷葉后的感受。
③(教師范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你能像老師這樣來夸一夸這些蓮葉嗎?(指名讀)
④采蓮人劃著小船來了,她們看到這么多、這么美的蓮葉,她們也夸起了蓮葉。
(2)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①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幾句嗎?學生自由暢談喜歡的原因。
②啟發想象:這么美的'荷花、蓮葉也吸引了好多小魚。小魚在水里干什么呢?
③學生大膽想象。組織學生表演:你們想當快樂的小魚,在蓮葉間游來游去嗎?趕快游起來吧。要按照詩中的方向游啊!先向東,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④學生一邊按方位表演,一邊背誦詩句。
⑤學生大膽想象,再次體會小魚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蓮葉的美麗。學生先獨自練讀,再分組讀、班內展示讀,最后教師引讀。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蓮葉是美麗的,小魚是快樂的,讓我們連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讀出江南的美。(課件出示完整的課文)
(2)學生先練習朗讀,然后在組內賽讀,最后指名在班內展示朗讀。
5、引讀背誦,積累語言。(播放古箏曲《漁舟晚唱》)學生隨著音樂背誦。
三、布置作業,適度拓展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設計4
課初熱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潔白精靈寒中飛,雨落橫山漫天 揚。”大家猜一猜,這指的是哪一種自然現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頗富詩情的《雪》,去欣賞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學習任務]
1、理解、積累“博識、美艷、消釋、升騰”等詞語。
2、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3、學習文章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
4、體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斗志,體會作品中閃現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達標任務]
預習之后,獨立完成: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魯迅,原名 ,字 ,他是現代著名的 家、 家、 家。
2、本文選自《 》,這是魯迅的一部 集。魯迅還有一部散文集《 》,兩部小說集《 》和《 》。
(二)掌握字詞
1、給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奩( ) 灼灼( ) 嘻( )笑 褪( )盡 朔( )方 凜( )冽 ( )
2、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 凜冽: 天宇:
精魂: 消釋: 升騰:
(三)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能流利朗讀有情感地朗讀。
(四)初步感知
1、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2、請大家找出這篇散文詩的關鍵句。
3、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為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
(五)問題:
課內研討:
(一) 自學反饋
師生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二) 精讀課文
1、 仔細研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 一自然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3)作者對江南的雪有沒有遺憾?為什么?
2、學生齊聲朗讀第4至6段思考:
( 1)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 后,轉入到對“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間用了“但是”一詞,起到了什么作用?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從對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個性?
(4)作者稱北方的'雪是什么?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北方的雪的什么態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含義?
3、理解語句含義
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語句,探究括號里的問題。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總結達標]
兩片秋葉
我悲秋,我亦戀秋。
秋意漸濃,一陣風過,光禿禿的樹干上顫顫地綴著幾片不肯離去的枯葉,瑟縮地打著旋兒。倏地,一片落葉飄進了我攤開的書頁。顏色黑黃,邊兒早已碎敗,身子蜷曲著,不知被什么蟲子咬得滿是瘡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擱了個秋嗎?
每當第一片落葉從濃密的綠中飄飛下來,每當涼涼的秋雨無聲地潤濕了我的窗簾,那種夾雜著甜味的秋就襲上來,牽出一線憂思,唇邊也會滑出一聲長長的“唉”,落進心底,化作一縷莫名的 悲哀。
有一陣風過,葉兒在書頁上顫了顫,想要飛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書中,又覺得攤 開的這本書詞語太熱,容不得這冰冷的形體,須得另尋一本。
從枕旁的書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寢室的給帶回來擱在那兒的。一看那剛勁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雙閃亮的眼睛,一股熱熱的生命的力量關不住般地從那里面溢了出來。于是,我的擱上了秋的心頓然感到一陣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學同學,深深摯愛著大山——大學畢業時,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職位,毅然選擇了大山。
拆開封口,抽出信來,一片紅紅的什么被帶了出來掉在地上,定睛一看,騰地涌起一股熱,熱,從心窩里往外冒的熱——那是一片火一般紅的楓葉。
我木然地站著,下意識地將兩片秋葉擱在一處。頓時,那片枯葉在紅楓的映照下愈發 顯露出它的可憎可憐!我迷惘起來,自己先前為何竟會產生了要將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葉兒珍藏起來的雅興!
“你愛這大山的紅楓嗎?”那雙洋溢著熾熱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說,“是的,它也墜落于肅殺的秋風之中,然而,它卻是拼盡了熱,將自身燒得 通紅,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給寒冷的世界裝點上一片紅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覺得,心上擱個秋,并不盡是愁。因為,即使 到了秋,不是也還有這燒 紅的楓葉嗎?
我于是將那片枯葉彈出窗 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
1、本文以兩片秋葉為線索,寫出了“我”情感變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是:
2、作者筆下的兩片秋葉各自具有怎樣的特點?
第一片:
第二片:
3、作者寫第二片秋葉時,由物及人,向我們展示了贈葉者怎樣的精神世界?
4、 請把你對“我于是將那片枯葉彈出窗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這句話的理解寫在下面。
5、作者將兩片秋葉放在一起寫有什么好處?
語文教學設計5
《趙州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在教學這組課文時,在引導學生學好課文的同時,要重點指導學生開展好綜合性學習活動。
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然后將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沖擊力,節省石料;并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這篇課文,從建筑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根據這些教學要求和重難點,所以我授課的思路是這樣的:
一、猜謎導入
以謎語來導入,簡單明了,為課文的學習節約了很多時間,同時也增強了趣味性。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首先出示自學要求,使學生明確初讀課文要完成哪些任務,這樣就會使教學有的放矢,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然后再匯報交流初讀成果,學習字詞,學習字詞的過程中也穿插了一點有趣味性的小游戲——“過橋接龍”
在游戲中能夠快速地檢查學生的預習工作是否已經到位。同時,又預設了多音字“爪”(zhǎo張牙舞爪;zhuǎ爪子、雞爪)的教學,易錯字“設”(第四筆橫折彎容易加上勾)和“參”(最后一撇要長一些)的書寫,鞏固對字詞的區分與記憶。
第二個思考題,直接回答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難以下手,所以我預設提供了一個填空:
這樣,學生就可以快速的得出結論:課文是從這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趙州橋是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不過,教學參考書上并沒有對第一自然段的“古老”這方面進行概括和要求,我覺得這也可以加進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所以教案中增加了這一部分內容:同時,進入第三板塊的學習:
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看到最后一句,從“隋朝”、“一千四百多年”等詞句中感受到趙州橋的歷史悠久。
三、研讀感悟,探究“雄偉”“堅固”
先讓學生從簡單的入手,找出直接體現趙州橋“雄偉”特點的句子,學生很快就能抓住中心句“趙州橋非常雄偉”,接著說說還能從哪些詞句中看出趙州橋的確非常雄偉,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給予肯定、總結,同時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趙州橋的長和寬,比如“橋長五十多米”,舉例運動會學生五十米短跑,“有九米多寬”,舉例一個教室寬五米左右,差不多兩個教室的寬度,學生腦海中就形成了很清晰的長寬概念,結合說明文的列數字說明方法,直觀理解趙州橋的雄偉。
朗讀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重讀關鍵詞句來感受趙州橋的雄偉,例如“五十多米”“九米多寬”“全部”“沒有”“只有”“橫跨”“三十七米多寬”。
再說“堅固”,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在。
要找到這一句話是比較難的,學生容易找到前面兩句“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李春這樣設計趙州橋,是怎么考慮的,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學生就會馬上想到這一句話:
同時也結合之前找到的趙州橋的設計的句子,請學生上臺來畫一畫,通過畫圖方式,清晰明了地理解了為什么說“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最后結合資料,拓展延伸,教師總結概括本節課要點,在朗讀中進行情感升華,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關于板書的設計,也是本課一大亮點之一:
整個板書以一架清晰的橋展現在黑板上,四個小橋洞分別填上趙州橋的四個特點,最后大橋洞里填的是趙州橋的地位,既富有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
從總體上看,本課的教學還是體現了詳略得當的教學要求,第一段的教學在朗讀后,教師簡單地點評,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用在第二自然段的研讀感悟中。
不過,本次教學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值得改進,主要問題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態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低頭看語文書或者教案,難以脫離書本,與學生的眼神互動比較少,這是教師教學的大忌,給人一種不自信,沒有備好課的感覺。教師教學語言比較平淡,表情不夠豐富,不能給與學生很好的情感共鳴,情感投入還是不夠充分。雖然這是一篇說明文,但是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還是應該以趣味性、語文味為主。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走動過于頻繁,有時候看上去就是在不停地晃動。
二、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過于啰嗦,口頭語“那么”“什么”“是吧”過多,經常重復要求,拋出一個問題,一位學生答不出來,就又請第二位同學,又把問題重復一遍。缺乏耐心,提示過快,當學生答不出來時,為了趕教學進度,經常性的按自己的教學思路提醒、暗示學生,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三、生字詞教學
生字詞教學的問題主要在于教學時間過長,又沒有高效利用。“過橋接龍”的游戲玩了兩遍,會認的字一遍,會寫的字和詞語又用了一遍,其實在討論書寫時要注意的字時,可以請學生上臺來寫一寫,在詞語教學后可以請小老師來領讀一下。這樣的教學更容易使學生加深對生字新詞的印象。
四、引導感悟
這一方面的問題歸結于一個字,就是——急。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體現在上面所講到的教學語言中,越是著急,語言就越顯得啰嗦,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就怕學生答不到點上,經常性的打斷、提醒,然而語文課的實質應當是鼓勵學生自主發言,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大方面就是問題過碎。經常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問題順序也不夠循序漸漸,邏輯不清。在此后的教學中,應當學會提綱挈領,拋出一個大問題,然后引申展開討論,最后總結回歸主題。例如,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教會學生“怎樣圍繞著一個意思寫一句話”,教師可以以此入手,拋出問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然后引申:課文哪一句話直接體現了趙州橋的雄偉?圍繞著這一特點,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了趙州橋的雄偉?這種寫作方法叫做圍繞著一個意思寫一段話,你能不能也來試一試,引申到課外小練筆,考慮到時間原因,可以教師提供一個范例:我們的校園很美麗。學生口頭進行練習。
第三大方面就是“雄偉”“堅固”這兩個特點的區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混淆,這也是教學前所沒有預設到的。學生一開始會以為第二自然段全是在介紹趙州橋的雄偉,所以要先讓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進行區分,然后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多問幾遍學生,“堅固”這個特點到底在第二自然段有沒有體現呢?哪一部分體現了“雄偉”?哪一部分體現了“堅固”?
五、朗讀
“讀中悟請、讀中悟理”,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秘密武器,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拘泥于枯燥的文本解讀,而應該放手去讓學生多讀多感悟,就算是一篇說明文,也應該盡量使課堂不流于平淡,多增加一些語文的韻味,朗讀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默讀、大聲讀、自由讀、齊讀、賽讀這些讀書方式都可以運用到本課教學中,比如趙州橋“雄偉”部分就可以先請一兩位學生來試讀一下,“怎樣才能讀出雄偉的感覺”,還可以問“誰能通過朗讀,把這座雄偉的趙州橋帶到課堂中來”,然后再指導朗讀技巧,突出重點詞句,再請某一小組來試試,最后請男生來讀一讀。
六、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便是一篇微型教案。因此,板書的設計不應該僅僅體現文本內容,還應該體現寫法指導,況且本課“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是教學難點所在,另外這還是一篇說明文,本文最多的是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這些都應該加在副板書上,所以在板書一側還應該加上“中心句”“列數字”這幾個字。
七、改進措施
除以上反思的不足和改進措施外,還應該考慮到課后習題這一點。本單元的主題是傳統文化,要求進行綜合性學習,所以在課前就應該要求學生先去收集家鄉古建筑的資料,每個小組選定一個主題,課后師生一起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分享和討論,并進行一個活動成果展示。 以上就是我對《趙州橋》一課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在此也特別感謝孫洪芳老師和各位語文老師的耐心聆聽和悉心指導。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和書寫詞語超市里的詞語。
2、讀對聯,理解其意思,了解其手法,注意誦讀的停頓位置,嘗試背誦。
3、自主學習古詩,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古詩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積累古詩。
4、講別人的童年故事,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并由此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
5、習作,要求作文能寫通順,形象生動,有細致具體的描寫,并且能在習作中有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和書寫詞語超市里的詞語,并練習用其中的詞語說話。
2、順暢地誦讀對聯,背誦。
3、能將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且能用自己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1、做好詞語卡片或者課件。
2、在課前布置學生自學語文樂園“讀對聯”和“古詩誦讀”部分。
3、搜集“語文生活”部分要求的資料,做好開展班級故事會的部署。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吧?誰來談談自己的收獲?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語文樂園六,這里是訓練語文能力,鞏固語文知識的地方,大家愿不愿意來這里鍛煉鍛煉?
二、詞語超市
我們先來讀一讀“詞語超市”里的詞語。
1、出示“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
荊棘狗刨門檻槍栓劫難胸脯槍斃瓦礫中尉云杉呻吟
2、先自己練習讀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再讀給同桌聽聽。
3、指名讀詞語。
4、齊讀詞語。
5、再出示“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
先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然后說哪些詞語我們在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6、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對詞語的理解。
7、抄寫詞語。
三、金鑰匙
我們再來看“金鑰匙”部分。
1、默讀。是不是有同感?你還能從本組課文中找出同樣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嗎?
2、讓學生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交流意見。感受生動形象的描寫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學生交流匯報。
4、教師總結:
我們平時說話、寫作,也要學習表達得生動、形象,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讀對聯
1、自由讀對子。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換意見,談談自己預習后的收獲。
2、指名讀句子,注意正確的停頓。
3、讓學生匯報對句子的理解。
4、教師整合學生的意見,梳理字詞、句子的意思。
5、嘗試背誦。
五、古詩誦讀
小組合作學習古詩《江雪》。
1、學習要求:
A、了解作者。
B、誦讀全詩,讀通讀準。
C、了解全詩大意。
D、感悟詩境。
2、學生反饋。老師相機引導。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B、指名朗讀,糾正字音,齊讀。
C、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匯報古詩大意,同學們集體整理后串講句意:
千山萬嶺見不到飛鳥的影子,大道小路沒有行人的蹤跡。只有一位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漁翁,獨自坐著小舟在落雪的江流中垂釣。
D、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冰雪世界一塵不染,萬籟俱寂,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介紹古詩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品析“絕”“滅”“孤”“獨”這四個字。這首詩作于詩人被貶永州期間。“絕”“滅”二字寫出寂寥蒼涼的背景,以襯托漁翁孤獨的形象。“孤”“獨”正是作者自己的寫照,寄托著詩人清高孤傲、超凡脫俗的品格。
E、再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情感。
六、作業
按照“語文生活”的要求,搜集整理相關資料。下一節課,我們將開展一個“不一樣的童年”故事會,看誰講得最好。
第二課時
課前將學生按小組分開坐好,并且在黑板上寫下美術字“不一樣的童年”,安排一個小主持人。
一、主持人出場
開場白可以用書上的提示語或稍作修改:
在《小英雄雨來》《夜鶯之歌》《滹沱河上的兒童團員》等課文中,小英雄們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在炮火連天的歲月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還有很多很多不同時代的人,他們的童年都各有特點。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不一樣”的童年故事。
二、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相關資料
先在小組內講故事。注意把一個人童年的“不一樣”講出來。講故事要注意事情的先后。精彩的人物語言、動作可以模仿著表演出來。其他同學認真聽,并且要提出自己的評價意見。
三、小主持人收集各小組講故事的情況,有講得好的,推選出來
四、各小組推選講得最好的代表,在班上講故事
評出講得好的同學,授予“故事大王”獎。
五、作業
將自己的故事資料再進行修改整理。
第三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開展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會,這節課我們就把我們講的故事寫下來。
先請同學們默讀習作要求。習作要求說得很明確。談談自己對習作要求的理解。
二、“根據資料和講故事、聽故事時受到的啟發,豐富、完善你講的故事”
這句話怎么理解?
三、“把別人感興趣的地方寫細致,寫具體。”
怎么知道哪些地方是別人感興趣的呢?怎么才能寫得細致、具體呢?
讓學生討論交流。(可以把故事再講一遍給別人聽,要別人提出意見,就知道哪些地方是別人最感興趣的了。)
四、學生打草稿,教師巡視
五、謄寫作文教案
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寫“晰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
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學生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
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境惡劣,抓住“茫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發表看法。
(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語文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這次練習安排了5個板塊,內容包括看清筆順、寫好鉛筆字、學用字詞句、讀讀背背和口語交際。
學用字詞句和口語交際是訓練的重點。“學用字詞句”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聯系自己班的課程實際,說說共有幾門課。再借助拼音讀準詞語,然后練習描紅。在此基礎上,可指導學生制作簡易的課程表。第三項練習,加標點,再分角色讀一讀。教學時,可讓學生自己先練讀,在明白句意的基礎上,分別填上問號和句號,再分角色練讀。最后,啟發學生說一說,自己精心制作的課程表有什么作用。這樣既進行了字詞句的實際練習,又啟發了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成語積累”這種練習形式,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成語讀正確,然后再結合課本中的插圖或多媒體,再現中國申奧成功后,人們在天安門廣場慶賀的場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人們開心、激動的心情,從而理解成語的意思,并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現出來。
“口語交際:說說我的家”這是以介紹自己的家庭為內容的一種言語交際訓練。在教學時,先讓一起來欣賞一部有趣的動畫片《小白兔找家》,討論:為什么小白兔找不到家了?如果你是小白兔,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的家?明確了要求,再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向同組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家。然后請個別學生上臺來向全班同學說說自己的家,并請其他學生做評委,說說誰把他的家介紹得最清楚。練說時,要注意說好開場白,說話時要有禮貌,并把事情說清楚,做到態度大方,表情自然,聲音響亮。
教學目標
1、認識漢字的筆順、筆畫。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2、寫鉛筆字,認識先橫后豎的筆順規則,練習按先橫后豎的筆順規則寫字。
3、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識字,加強對所學偏旁部首的印象,掌握生字的筆順。
4、讓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是怎樣進行自我保護的,籍以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5、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讀讀背背,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讀背背,做到正確、流利。
7、口語交際,鼓勵學生能大膽地當眾說話。
教學重難點:
1、能認識漢字的筆順、筆畫。
2、練習按先撇后捺的筆順規則寫字。
3、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當眾說話的能力。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2月20日總第12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認識漢字的筆順、筆畫。
2、練習按先撇后捺的筆順規則寫字。
教學重難點:
1、能認識漢字的筆順、筆畫。
2、練習按先撇后捺的筆順規則寫字。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練習1》,板書課題:練習1激發興趣,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引入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第一題:按筆順寫字。
教學“認清筆順”
1、審題:
(1)引導學生看清題目要求,聽老師范讀。
(2)組織討論,明確題目意思。
(3)教師小結:讀準每一個字,熟記生字筆順,按筆順寫字。
2、學生自學,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
3、指導。
(1)指名認讀生字,并書空筆順,相機糾正。
(2)質疑:哪幾個字的筆順你覺得很難記,需要多練生字(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3)強化記憶板書下來的`生字的筆順。
(4)同桌互相抽查筆順易錯的字。
(5)教師小結。
4、練習。
(1)強調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
(2)學生按筆順寫字一遍,教師個別輔導。
5、反饋。
展示寫得好的字,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設計意圖:讓學生各自輕讀,書空筆順。同桌交流說筆順。學生認讀生字,并書空筆順,學生說難記筆順的字。強化記憶難記筆順的字。同桌互相抽查筆順易錯的字。學生按筆順描紅。認識筆畫和筆順,能說出筆畫名稱。能按這些字的筆順寫字。)
三、教學第二題:學寫鉛筆字。
1、指導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2、弄清筆順,練習描紅。
3、點撥筆順規則,仿影體會。
(1)師生交流,引導學生發現筆順規則——先橫后豎。
(2)學生仿影體會。
4、指導臨寫。
(1)出示“干”,提醒學生注意“干”的第二筆橫較長。
(2)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干”。強調臨寫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寫,寫完后認真對照,看臨寫是否準確、到位。注意保持本面整潔。
(3)學生練習寫一個“干”。
(4)按上面的步驟和方法,指導學生學寫“出”和“擊”。
5、反饋。教師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指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矯正訓練。
(設計意圖:認讀生字。指名說筆順,教師同步示范描紅。強調描紅要求與寫字姿勢:每個筆畫要一筆寫成,不能描,不能有復筆,要使鉛筆的筆鋒在字的點畫中間運行;要按照字的筆順一筆一畫地寫。注意保持本面的整潔。學生完成描紅練習,師個別輔導。能寫好鉛筆字,注意撇和捺的書寫。)
第二課時
2月20日總第13課時
課時目標:
1、認真讀詞語、認真描紅。
2、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能夠分角色地朗讀句子。
3、制作簡單的課程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給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2、制作簡單的課程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一、學用字詞句。
1、檢查認讀,相機正音。
2、哪些字的筆順比較難寫,請你來說一說,教師示范描紅。
3、明確描紅要求,強調寫字姿勢,。
4、反饋。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設計意圖:學生分組練說本班的課程名稱。指名說,其他人補充。學生自由讀詞。質疑生字的筆順。學生自己提醒注意寫字的姿勢,練習描紅。)
二、讀讀背背。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出示空白課程表,教師示范填寫縱橫序數并講解。
3、反饋。展示部分學生制的表格,肯定成功之處,指出不足之處,并進行矯正訓練。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印發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數的填寫。利用自制課程表,相互詢問,熟悉班級開設的課程。給這些課表提個建議。。)
三、教學第三大題中的第三小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說說題目有幾個要求。
2、完成學習單二
3、集體討論,相機點撥。
4、分角色朗讀。
5、指導點標點。
(1)出示第一句話并指導:你們明天上午有什么課
(2)依照第一句話完成的步驟和方法,指導完成其余三句話的加標點和朗讀練習。
6、教師小結:這四句話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他倆一個提問,另一個作出相應的回答。想一想,要想問得清楚該怎么讀,要想答得明白,又該怎么讀,然后與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
7、反饋。
(1)指名兩位學生分角色讀。
(2)引導學生評議:讀得怎么樣?好在哪兒?有什么不足?
(3)教師小結。
8、多種形式練習,分角色朗讀。
9、這節課,我們先了解了所學課程名稱,接著自己動手制作課程表,最后通過朗讀對話弄清了課程表的作用。希望你們積極發揮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學的功課早知道,提前預習并做好學習準備。
(設計意圖:學生讀題,說題目的要求。回憶學過的標點和使用方法。各自試加標點,練習朗讀。評判對錯,說出自己的理由,練習讀出疑問的語氣。)
第三課時
2月21日總第14課時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通過插圖和形象化的語言描述,理解成語及詩句的意思。
3、培養學生主動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4、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有條理地進行介紹。
5、培養學生善于傾聽、樂于表達的習慣。
6、進一步調動學生已有的對家庭的愛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當眾說話的能力。
一、教學第四題。
1、師談話激趣:成語是漢語的精華,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誦讀它,他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鍛煉、提高,文化知識也會越來越豐富。這學期我們就開始練習“讀背成語”這種童子功。
2、借助圖片、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
(1)看書上圖,引導學生觀察、體驗。
(2)指導學生表達感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成語。教師問:看了這圖,你們好像聽到了什么?
這些聲響混在一起,真像一陣又一陣的響雷從頭上滾過,就叫做“歡聲雷動”。
人們的心情怎樣?這就叫“欣喜若狂”。
為了慶祝申奧的成功,人們縱情地歡呼,不停地揮動手中的彩旗,情不自禁地邊唱歌邊跳起舞,這就叫——載歌載舞。
這一天,北京城沒有夜晚,所有的燈都亮著,絢麗的煙花在空中不停地綻放,這就叫——燈火輝煌。
3、學生練讀練背成語。
4、反饋。
(1)指名背誦,說說記憶方法。
(2)多種形式背誦成語。
5、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借助拼音試讀4條成語。相機正音,教師范讀。學生再以多種形式練讀。)
二、教學第五題。
讀背古詩《村居》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能背給大家聽一聽嗎?
2、引導學生觀察《村居》的背景圖,弄清圖意。
3、揭示古詩《村居》,明確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指名讀,相機正音,教師示范讀。
5、借助生活經驗與圖片,引導學生弄懂詩的大概意思。
(1)詩歌主要寫春天的什么景色?
(2)田野的風光美在哪兒?
(3)兒童是怎樣放風箏的?
(①田野風光②兒童放風箏③借助圖片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理解第一句。④借助圖片,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的生活情景,理解第二句詩。)
6、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7、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背自己積累的有關春天的古詩。學生看圖。借助拼音各自練讀古詩。再練讀,直到讀準音,讀通句子。)
三、口語交際。
A、觀賞圖片揭示話題。
1、出示掛圖,引導觀察。
2、弄清圖意,板書話題:說說我的家
B、教師示范說話,明確說話要求。
1、學生看圖聽老師說話。“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環城花園2號樓305室,家里有爸爸、媽媽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媽媽是一位布廠的工人。我很喜歡自己的家。”
2、思考問題,明確說話要求。
(1)聽一聽王小明是怎么介紹“我的家”的。
(2)學生回答問題。
(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學生借助拼音讀本次說話的要求。
(4)借助板書,師提示說話要求。
3、根據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
C、練習。
1、然后推薦同學向全班進行介紹。
2、指名說,對照要求評議。
3、請一個小朋友向大家介紹介紹。
D、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說連貫。對照要求評議。學生分小組練說。)
板書設計:
說說我的家
住在———————————————————————
家里有————————————————————
他們分別做—————————————
我喜歡自己的家。
教學反思
適時出示投影片,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幫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了課文內容,使文字內容實在化,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為后面的說話訓練奠實了基礎。口語交際是我們一年級小學生第一次接受的訓練,再引導學生口語交際時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到講臺上前當眾說話。
語文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籠罩、薄霧、若隱若現”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與想象。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潮來時的描寫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式,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欲:
步驟:播放潮水音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詢問:你們聽到什么聲音了?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錢塘江大潮又是怎樣的呢?
形式:歌曲、音頻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畫出喜歡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B.檢查反饋
字詞關:
(1)引導思考:多義字:“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自主發言,字典驗證。
(2)鼓勵發現:易錯字音、字形,總結記憶方法。
(3)四字詞語:結合圖片,理解——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風平浪靜。
(4)朗讀練習:同桌互讀,朗讀競賽
內容關:
(1)引導觀察: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總結交流:總(天下奇觀)——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了解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興趣所在。
3、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潮來前
(1)默讀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寫了什么?
(2)發表感受:你覺得平靜的江面怎么樣?怎么感受到的?
結合圖片,理解關鍵詞”橫臥”
聯系實際,體會“若隱若現”
(3)除了漲潮前的江面,還有什么景象?
潮來時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1)“隆隆的響聲”是什么樣兒的,誰來學學看?(轟隆隆... ...)
(2)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寫的?(悶雷滾動)
(3)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4)想象: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1)白線是什么樣子的?結合圖片看一看。
(2)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
(3)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4)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齊讀)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1)解釋:一丈是3.3米,兩張多高是多少啊?
(2)類比:相當于我們三、四層樓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層樓那么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4)學生自由練讀之后分組比賽讀,然后齊讀。
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對比: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潮來后
方式:仿照上一環節,小組合作討論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六七米高了。
對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復平靜了嗎?怎么看出來的?
(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義。體會形、聲之變化)
(2)、潮來后與潮來前的平靜一樣嗎?
(3)、質疑:人群又有什么變化?(缺少)
(4)、想象:這時候觀看的人會是什么樣?
4、品讀課文,體會手法
(1)為什么作者能寫得這么雄偉奇特呢?你發現了什么?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鞏固小結
記者采訪,總結抒情:四人一組小組討論、演練,派代表發言,問:能描述下當時的場景嗎?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
6、課上拓展
(1)、配樂練筆,描繪變化
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段,或書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2)、口語表達,揭示原因
閱讀資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稱)做講解
7、課下延伸
(1)識字寫字:配圖制作成書簽,或貼圖完成游記表。
(2)口語交際:說說假期游覽的風景名勝并寫下自己的感受,特別注意在游覽欣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
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詞,會寫6個生字,正確讀寫“擱、掀、魁、霉、裹、怨”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故事),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心理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明確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
3、學生通過了解文章內容,感受俄國窮苦人民富有同情心、愛心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梳理本文的主要內容,明確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
【難點】
感受俄國窮苦人民富有同情心、愛心的品質。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窮人”二字,提問學生看到這兩個字有什么想法以及自己想到了什么?接下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課文,它也主要講到了處于沙皇黑暗統治下的俄國窮苦人民,那在這篇文章里又說到了他們的哪些事情呢?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將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圈畫出來,老師通過ppt進行正音以及書寫指導。
(擱、掀、魁、霉、裹、怨等)
2、同學們,接下來大家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一個問題:這篇文章主要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確:一位漁夫的妻子桑娜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來到鄰居西蒙的家中,發現西蒙死后,在一系列的心里掙扎過程之后,毅然決定收養她的兩個孤兒,并最終與丈夫——漁夫決定一起撫養這兩個孤兒的故事。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三)抓住重點,體悟道理
過渡:我們知道在那個夜晚桑娜一家以及鄰居家發生的事情之后,大家覺得在這篇文章中,女主人公桑娜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來?(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小組合作,討論,教師總結)
1、“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明確:桑娜自己家里過得也很拮據,所以,在她想著要收養鄰居家西蒙的孩子時,她心跳很厲害,另一方面,也是在擔心自己的丈夫可能會不同意,但是“非這樣做不可”足以體現出女主人公桑娜的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的高尚品質。
2、“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
明確:此段運用神態描寫以及心理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善良的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蒼白”“激動”可以體現出桑娜此時此刻心理的跌宕起伏。
3、分組朗讀——班里學生六人為一小組,朗讀有關桑娜以及漁夫的動作、語言、以及心理等描寫,從而深刻體會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桑娜一家人身上發生的事情,并且從他們的經歷中我們也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示。那接下來,大家大膽想象一下,如果當時漁夫不同意收養兩個孩子,后來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下節課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五)課后作業
找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相關作品,并向大家分享讀后感。
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點,運用程序說明順序,使用簡明、平實、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為”、“就”、“火”、“印”、“之”、“以”、“則”等文言詞語的詞義和用法,初步認識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了解把單音節詞變為雙音節詞的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與過程
自學文言文字詞,找出說明的要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文文字比較淺易,文章也較簡短,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加以歸納,并輔導學生掌握文言中單音節詞的翻譯方法。
2.學習按工作程序說明的順序,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可以結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強調分析。行文的簡潔,語言的準確也應作適當講解。
3.準備《辭海》一部和若干鉛字印模,備用。
[課時安排]
安排兩課時,連上最好。
1.介紹畢昇和他的活板印刷術,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
2.疏通文意,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它們都是由中國相繼傳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在《辭海》中,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刻板印刷在我國唐代已開始盛行,并先后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之后,又陸續出現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制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為現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了現代印刷術的先河。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畢昇活字印刷術的一篇科技說明文。 板書:活板(科技說明文)
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請同學朗讀“閱讀提示”的有關介紹。板書: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二、范讀全文,要求同學參照注釋,注意字音。
板書下列漢字(或出示卡片),提問學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學生連同詞一起讀。
昇shēng、 薄báo、 唇chún、 和huò、 煬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 韻yùn、 貯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從zòng 旋xuàn。
三、學習課文第1段。
指名朗讀第1段,教師指導學習。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這里義為“用雕板”;印,動詞,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XX年;尚,還;盛,廣泛的,大規模的;為,動詞,使用;之,代詞,指“板印書籍”這種方法,可譯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時,時候;始,開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五種儒家經書。已后,以后;典,經典,例如“五經”;籍,一般書籍;皆,都;為,判斷動詞,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共5頁,當前第1頁12345
總結:(一)專用名詞:朝代、書名、人名、地名、官職等不譯。(二)文言文省略較多,譯為現代漢語時,要疏通上下文意,補上。(三)文言文以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譯時有很多單音節詞要補上一字變成雙音節詞。采用這種方法要注意:(1)照顧上下文,準確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這一種方法。
請同學譯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書籍,唐代的人還沒有廣泛的使用它,從五代的時候開始(用雕板)印刷五經,以后(各種)經典書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紹活板,先說雕板,既說明了活板淵源又提出了比較對象。“尚未盛為”,并非絕無,用詞考究。“尚未……始印……皆為”,干凈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發展過程,自然的引向說明中心——活板。
提問:課文這一段介紹了什么?
歸納:簡述我國雕板印刷發展狀況。(加黑字板書)
學生齊讀。
四、疏通第2段文意。
這一段是全文主體,具體說明了活板的發明、制作、印刷及有關事項。
(加黑字板書)
1.學習第一層。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句,教師指導,看注釋,疏通文意。
為,動詞,發明。慶歷年間,有(個)平民畢昇,又發明了活板(印刷)。
提問: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為之”的“為”譯為“使用”,這里的“為”譯為“發明”,根據什么?
歸納:根據上下文意。前一處賓語“之”指“板印書籍”的方法,“為”譯為“使用”;這一處賓語是“活板”,所以“為”譯為“發明、創造”。
提問:這一句十二個字,介紹了什么?
歸納:活板發明時間、發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書)“布衣”二字,表現了人民的創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進步態度。“又”字呼應第一段,說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礎上的新創造。
2.疏通第二層文意。
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層(“其法……瞬息可就”),教師指導,看注釋,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畢昇;膠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個)印模,省略量詞;火,名詞,在這里是“用火”義。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膠質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銅錢的邊緣,每個文字制作一個印模,用火燒烤使(它)堅硬。——這句介紹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學們注意單音節詞譯成雙音節詞的方法。
同學齊讀這一句(“其法……火燒令堅”)。
(2)其,那,代鐵板;以,介詞,用;兩個“之”用法不同,前一個,助詞,可省去,后一個,代詞,指鐵板,可譯為“它”。
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以下各句同)
譯文;預先設置一塊鐵板,那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一類東西蒙蓋它。
同學齊讀這一句(“先設……冒之”)。
(3)“置”后省略介詞“于”(在)”;乃,于是;滿,用作動詞,排滿;三個“則”字,都是順承關系連詞,可譯作“就”。 共5頁,當前第2頁12345
譯文:想要印刷時,就拿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滿鐵框子就算作一塊活板,拿著(它)靠近火邊燒烤它;等藥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張平板按壓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樣了。——以上兩句介紹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學齊讀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為,認為,算做;神速,極快、快得驚人。
譯文:如果只印刷兩三本,不能算作簡單方便;如果印刷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卻快得驚人了。——這句介紹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單印。
同學齊讀這一句(“若止印……極為神速”)。
(5)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
譯文:經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鐵板印刷,一塊鐵板另外排布字模,這一塊印刷的剛剛印完,那第二塊板已經備好,交替輪流使用它們,轉眼間就能夠完成。——這句介紹兩板交替。
同學齊讀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說明重點。
3.疏通第三層文意。
這一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事項。共四句話,分別請四位同學朗讀、翻譯。
(1)第一句譯文:每一個文字都有幾個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個文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一塊板面內有重復出現(這些字的時候用)
(2)第二句譯文:(活字)不使用時,就用紙條標記它們,每個韻部標上一個標簽,用木格(分別)貯藏它們。
(3)第三句譯文:有生僻文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隨即雕刻它,用草火燒烤,轉眼間就能夠制成。
(4)第四句譯文:不用木頭雕刻活字的原因,因為(木頭)的紋理疏密不勻,沾水浸濕后就會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藥物粘結在一起,(拆板)時不能夠取下;不好燒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燒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摸擦它們,那些印模就自動脫落,一點也不會沾藥弄臟。
同學齊讀第三層。
五、學習第3段。
指名同學朗讀,教師指導,看注釋,疏通文意。
為,介詞,被;予,我。
學生翻譯。譯文:畢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們得到,到現在還(妥善的)保存收藏著。——這段介紹了畢昇活字模的下落,證明自己所介紹的活字印刷術是確切無疑的。這段說明是必要的。
六、朗讀、背誦。
同學齊讀全文。背誦第二段,教師可將每句起首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作為提示。
布置作業
1.根據第2段第二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體工作程序,參照完成練習
2.根據第2段第三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的具體事項是什么,用四個短語歸納概括這一層的四句話,參照完成練習一。
3.反復朗讀全文,爭取能夠背誦。
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1、圍繞本組的專題,安排了“我們能做點什么”為話題的口語交際訓練,目的是始學生將學習本組課文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有效遷移,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獲、體會,與同學就家鄉的環境保護進行探討和交流。
2、本次習作要求學生結合前面的綜合性學習來寫,可以寫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后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3、“我的發現”列舉了存在不同差異的兩組句子。意在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表達方式的多樣,試著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樣。
4、“讀讀認認”安排的是一組反義詞語,既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義詞學習新的生字,同時積累反義詞語。
5、“讀讀背背”安排了古詩佳句,目的是積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6、“展示臺”安排學生圍繞“環境保護”這個專題,就其所獲得的綜合性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展示。
【學生分析】
1、有前面綜合性學習作為基礎,學生在口語交際時,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踴躍地交流自己的收獲、體會。
2、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借鑒本組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使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
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句子的差異后,要運用這些規律,試著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4、學生要積累幾組反義詞及優美的詩句。
5、關于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全班學生可以共同商討成果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分組討論確定。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寫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練習修改習作。
3、能發現比喻句的特點,體會增樣才能把句子寫具體。
4、積累反義詞,會認7個生字。
5、背誦描寫景物的優美古詩句,培養對古詩的領悟力。
6、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我能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獲、體會,與同學就家鄉的環境保護進行探討和交流。
一、導入
同學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家鄉的環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內交流
1、交流了解到的情況。
2、把了解到的情況根據內容整理成幾個方面,推舉代表,準備在班上匯報。
三、各小組參加班級交流
1、各小組代表發言。
2、隨時指導學生調整自己的發言:與其他組重復的,要一帶而過;比其他組詳細的要進行補充。
四、總結,引導討論
1、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從幾個方面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2、引導討論:
面對家鄉的環境情況,我們能作寫什么呢?
3、評出合理化的建議。
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做環保小衛士。并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我能寫出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或者幾年后家鄉情況的變化,或者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同學們,大家圍繞“環境保護”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剛才的交流,你一定對保護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寫成一篇短文嗎?可以寫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后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2、根據習作提示,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學生自主習作之前,可以讓他們說說想寫些什么,提示學生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者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
三、自主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的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四、指名讀習作,師生評議修改
1、選擇不同習作內容,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⑴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⑵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讀句子,我會有所發現。
2、我能認識生字。
3、我能讀背詩句。
一、我的發現
1、出示兩組句子,自讀,思考:
⑴你發現了什么?
⑵你還發現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發現:
⑴說一說讀兩組句子的發現。
⑵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①找一找、畫一畫學過的課文中的這類句子。
②說一說,在課外讀物中發現的這類句子。
二、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2、指名讀,注意字音是否正確。齊讀。
3、同桌或小組比賽:離開了拼音,看誰生字認得準,并說說用什么辦法認識的。
4、出示生字卡片,說說還在哪里見過它們。
三、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熟讀詩句。
2、指名讀,注意指導讀準字音,讀出韻律。
3、邊讀邊想:五組詩句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了什么?
點撥學生體會到:詩句都是寫景色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動物。
4、再讀,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意思。
5、背誦詩句:
⑴引導背誦:
抓住詩句的對子特點,會背誦的更快。
⑵練習背誦。
⑶男女生合作背。
6、拓展:
有興趣的可以搜集與詩句有關的詩讀一讀。
四、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伙伴的話,了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⑴小組里進行展示。
⑵在全班展示:
開擴思路:不僅可以展示關于環境的有關資料,如照片、手抄報、建議書、廣告、調查報告等,還可以展示自己在做的事和新鮮的想法。
⑶總結,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
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預習的意義,掌握預習方法。
2、預習注意什么?
3、在實際學習中進行初步體驗預習過程并學會寫預習筆記,展示比較好的學生的預習筆記。
教學的重點:
了解預習的`意義,掌握預習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學的難點:
通過預習方法寫預習筆記。
二、教學準備:
1、和預習有關的課件。
2、一篇文章。
3、預習筆記。
三、教學過程
師: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大學里很多課程都是大學生靠自學完成的,大學生是不是很了不起?今天老師也想把自學的方法教給你們,想不想學習?
生:想。
師:首先我們得知道預習有什么好處?
生:讓我們提前感知我們要學的內容。
生:減少課堂壓力。
生:讓我們提前把不會的知識記錄下來,課堂上老師講好認真聽。
師:是啊,同學們說的太好了,預習是一種能力,是學習各科文化知識的法寶,那同學們以語文學科為例,能試著介紹一下方法嗎?
生:先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生:一定要多讀幾遍課文,抓住重點詞句談感受。
生: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你們說的太好了,其實是有方法的,老師給大家介紹預習方法。
首先要查:查字典,多音字、生字新詞。在課文找出來,在字典里認真看解釋。再有查文章作者和寫作背景。
然后是讀:掃清字詞障礙后,要熟讀課文,要在三遍以上,有一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讀之后是有感情朗讀。
最后是領悟:領悟作者寫作目的以及體會作者的情感。方法掌握了,但也有注意問題:
1、不許照抄全解和別人預習筆記。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
2、書寫要認真,遇到不會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3、朗讀要逐字逐句進行。不許丟字填字,不讀錯別字。注意重音和停頓,由慢到快,再到有感情。
聽了老師的講解,同學們會預習課文了嗎?
生:會了。
四、練習預習課文《母雞》
生分組預習交流并展示。
小結:預習讓我們學習事半功倍,希望同學們運用預習方法到其他科目學習當中。期待你們學習更輕松、更出色。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留心觀察生活,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同學的發現,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2.寫一則觀察日記,寫出自己觀察中最感興趣`自己最想寫的。做到格式正確,內容有新鮮感,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3.能主動發現形近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分。
4.讀讀背背農諺歌謠,讀讀認認關于器官的三行詞語。
6、通過寬帶網了解魯班的故事,也可以通過圖書館、上網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談新發現,把有趣的說的同學聽。
2.寫出觀察中的新發現,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寫具體。
教學準備
1.預先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
2.準備實驗器材,給學生提供小實驗項目。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觀察中的發現)
課時目標
1.打開學生思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新發現。
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評價。
3.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著無窮的奧秘,我們學習的本組課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鮮花的開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飛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發現。不信咱們當場來試一試。
2.出示游戲一:猜甲骨文或篆書字三個:水、旦、燕。
游戲二、猜藏在圖畫中的物品。
3.這段時間,你都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把你觀察中的發現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發現。如果對誰的發現感興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討。
二、小組交流
前后兩方的同學組成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共同分享發現的快樂,探討自然的奧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互相評價。
1.我觀察了夜晚的天空,認識了北斗七星……
2.我發現魚睡覺時是睜著眼睛的……
3.我發現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葉子閉攏了……
三、全班交流
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充分交流。)
四、小結延伸
同學們的發現真神奇,真美妙!看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勤于動手,善于動腦,就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同學們,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著你們去探索,希望你們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三課時(習作觀察日記)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善于發現新事物。
2.讓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寫作。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激趣:師拿著兩個雞蛋和兩杯水走進教室,擺放在講臺上,什么也不說,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2.導入:教師隨機在黑板上寫下“看、聽、說、想、寫”幾個字,說:“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做一個有趣的實驗,請同學們用你們的`小相機──眼睛拍下你看到的,用你的小錄音機──耳朵記錄下你聽到的,用你聰明的腦袋瓜子想一想,用你的巧嘴說一說,用你的小手寫一寫。”
二、引導觀察
1.向學生展示兩個雞蛋,請孩子們仔細觀察,說說特征。
2.(提起兩杯看起來沒兩樣的水,事實上也一樣,就是兩杯白開水。)這兩杯水有什么特點?
當學生憑眼睛看后說沒什么區別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時,光用眼睛看看還不行,請個同學來驗證一下,來嘗一嘗這兩杯水。
3.師將兩個雞蛋放進水杯,雞蛋都沉在了水底。現在老師準備向一個杯子里加入鹽,請同學們猜猜看,會有什么變化?
孩子們議論,發言。
4.教師實驗:加鹽。
5.讓孩子們說觀察中的發現。
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會動腦筋,不但看得仔細,還思考出了鹽水的浮力比淡水的大。
6.總結觀察過程中孩子們用到的方法:用眼睛仔細看、用耳朵仔細聽、用手去感覺、用舌頭去嘗、用腦袋去思考等等,教孩子如何觀察。
7.介紹死海的奇特現象,課件展示死海的奇特現象。
三、指導說話
讓孩子們把實驗過程說出來。
四、指導寫作
把你們今天觀察到的實驗用日記的形式詳細記錄下來,就是一篇觀察日記。(強調日記的形式。)
五、學生動筆作文
六、互評、批閱、講評(重點展示優秀習作)
七、作業設計
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感興趣的一樣東西(動物、植物、玩具、一種現象都行)進行觀察,寫一則觀察日記。
第四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寬帶網)
教學目標
1.能主動發現形近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分。
2.讀讀背背農諺歌謠,讀讀認認關于器官的三行詞語。
3.通過寬帶網了解魯班的故事,也可以通過圖書館、上網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行三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現。
2.小組交流: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聽聽同學的發現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齊讀鞏固。
4.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發現。
5.教師引導小結:這四行詞語,每一行帶點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異。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別,進行擴詞練習。
拓展練習:形近字組詞。
二、讀讀背背
1.導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時內陸續開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我們在《花鐘》一課中,了解了鮮花開放的規律,其實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秘密等待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將要學的一首農諺歌謠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個月中不同的生長特點,下面就讓我們去讀一讀吧。
2.學生自由朗讀兒歌,帶有音節的字拼讀拼讀,注意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先在組內朗讀,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獲,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
4.抽小組朗讀,全班交流。
5.師生對讀,齊讀。看誰最先背下來。背誦比賽。
6.拓展延伸:你能說出在十二個月中不同月份開放的花朵嗎?你還能說出哪些植物的生長跟時間有關嗎?你能試著編一編歌謠嗎?
三、讀讀認認
1.讀一讀這兒的三行詞語,想想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都是指的器官,這些字都帶有“月”字,從而得出結論:帶有“月”的字很多與人的某些器官有關。
3.給這7個字擴詞。說出你了解的帶有“月”的生字,并組詞。
四、寬帶網
1.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最早發現了微生物,其實許多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請把你課前搜集到的這方面的資料跟同學交流交流,并說出你資料的來源。
2.讀課文中列舉的例子,讀后談談自己的體會。
3.小結激勵: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著無窮的奧秘,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勇于探索,
練就了一雙慧眼,也許你就是未來的科學家、發明家!
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主要體現重在引導同學們欣賞和表述之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語),這個例子既承擔了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了對同學們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因此是個很好的藍本。
2.文本簡析:
的手法,更要讓同學們仔細品味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學情分析】
初一同學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所以教師要采取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熱情。并且,初一是同學們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鑒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上幾點主要是從同學們的現有水平、學習習慣和能力上去認識歸納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2.針對同學們的現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
【教學方法】
1.教法: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5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3分鐘)
(一)課前預習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認識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二、窺一斑而知全豹(12分鐘)
整體感知全文,篩選關鍵信息,思考以下問題。
三、奇文探究共賞析(22分鐘)
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容,并且采用“小組擂臺積分榜”進行評價。
(一)研讀入境品語言
展示例句,讓同學們運用聯想法,替換法,咀嚼品味作者細膩而準確的寫作手法。
(二)賞讀入心悟情思
讓同學們“讀其所喜,品其所愛”,重視誦讀能力,并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這也是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同學們邊讀邊評邊議,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教師指導同學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并作好評價的引導。
(三)涵詠入理勇質疑
這個環節安排在這里是為了給同學們討論交流提供一個緩沖的空間,讓同學們質疑,這個疑問可以是預習課文時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討論交流中產生的。產生的疑問可由同學們互相解答,
四、萬水千山總是情(8分鐘)
(一)拓展遷移
欣賞一段視頻,走出語文的范本,走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境界。
(二)課堂總結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師總結,改由同學們總結。這不僅是對同學們學習成果的檢驗,而且這種生成性的信息反饋更加準確有效,可以使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和完善。
(三)作業布置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北京》教學設計03-31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3-31
語文《社戲》教學設計03-31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1-15
語文天窗教學設計04-01
語文《貓》教學設計04-02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02
語文《白楊》教學設計04-01
語文《翠鳥》教學設計03-21
《語文天地》教學設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