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1
設計意圖:
《新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而條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爬山虎的腳》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課前我布置了觀察任務:
(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
(2)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了解爬山虎葉和腳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⑴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句子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朗讀的能力。
3、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掌握“均勻、漾起、嫩莖、空隙、痕跡、拂過、休想、葉柄”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的。
三、教學難點:
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以及作者是如何運用精當的語言把它描寫清楚的。
四、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標。
上節課學習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所寫的《爬山虎的腳》,葉圣陶爺爺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美極了,你們還記得嗎?
下面我們一邊看屏幕上的畫面,一邊回憶課文是如何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邊看畫面,邊背課文)
爬山虎爬滿整整一墻,確實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腳)
爬山虎確實有腳。但它的腳是什么樣的,是怎樣靠著腳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樣圍繞它的腳來寫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那同學們能不能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哪幾段描寫的是爬山虎的腳?(請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重點學習三——五段,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三——五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二)直奔重點段,精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一邊讀書一邊寫寫畫畫,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讀了三——五自然段,你有什么問題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其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要反復讀認真讀就一定能解決。先在小組內把剛才你讀書的結果交流一下,等會兒可以用你們喜歡的方式來向大家匯報學習情況,可以畫一畫、做一做、背一背、寫一寫……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這幾段?(學生分組討論學習三——五自然段)
3、分組匯報學習結果。
相信同學們通過共同學習都有收獲。我們各小組分別利用畫、背、做、寫等方法學習了寫爬山虎的腳的幾段,下面我們看看哪個小組讀得好,匯報得妙。現在我們就開始匯報吧。
各小組推薦代表上來匯報。
匯報第3自然段(可以用畫的形式匯報):
①讀了第3自然段,你們知道了些什么?(小組成員相互補充)
②出示句子投影: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③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④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⑤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⑥誰能概括地說一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⑦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匯報第4自然段:
①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的文字。
②聽老師范讀,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③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④用“▲”劃出寫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的詞語:觸--→巴--→拉--→貼
⑤齊讀
⑥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⑦指導朗讀
⑧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⑨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⑩誰能說出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匯報第5自然段:
①請生朗讀。
②說說從這段讀懂了些什么?
③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
(三)總結后三段,學習寫作方法
1、學了3——5自然段,你能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出它的特點的嗎?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作者特別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觀察認真細致,才能把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特點寫得這么詳細具體,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2、同學們,學完了《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能談談你有什么收獲嗎?
(學生自由談體會))
(四)質疑
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五)課外作業(課件出示)
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觸--→巴--→拉--→貼
觸著墻←-→沒觸著墻的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說得十分清楚,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結合本課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講的形式,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首先,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提問:關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葉子,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最后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本課的不足:
一是沒有找到爬山虎,只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不夠直觀。如果提前讓學生觀察,尋找到爬山虎,效果會更好些。
二是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細致觀察還不夠,需要引導學生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爬山虎的腳》一文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
在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按步驟進行學習:
1、讀有關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語句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觀看課件,對照課文內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3、與此同時,理解比喻句“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從而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4、最后,引導孩子結合板書,練習背誦段落。在讀、說、看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練讀,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接著通過做動作體會詞語,初步感悟。再展示爬山虎緊貼著墻往上爬的課件,引導觀察直觀理解,從而突破理解上的難點。
由于教學經驗積累尚有許多不足,教學中,還未能很好地圍繞中心對重點詞進行比較,理解,品味。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教學準備: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爬山虎實物。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二、回憶舊知識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三、對課題質疑,提出目標
從課題上看,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什么?還會寫什么?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爬山虎的腳有那些特點?四、整體感知課文,學習字詞,理出重點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
(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交流反饋: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四、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話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自瀆第三自然段
2、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交流反饋:為什么這樣畫?
3、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
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
4、實物對照,朗讀。
交流話題:怎么爬的
1、自讀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2、覺得有趣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交流話題: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
“……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五、總結評估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六、引發期待,布置作業
1、爬山虎的腳讓我們大開眼界,爬山虎的'葉子也與眾不同哦,同學們可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學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記錄下來。我們下堂課在交流吧!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課后評析: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反思我這堂課,有效體現在:
1、圍繞重點目標,展開教學,課一開始,就告知學習任務,緊緊抓住腳的特點,從語言文字中研讀,在單位時間內解決重要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
2、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提高他們學習的全體參與性。利用實物,有選擇地運用教學軟件來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我認為這些運用沒有搞花架子,很有效。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3
學習內容:
《爬山虎的腳》
學習班級:
四年級
學習課時:
第二課時
教師:
xxx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三、四、五自然段,感悟爬山虎腳的特點。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并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點: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體會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難點:體會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腳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1、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什么嗎?
2、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點呢?
3、(PPT出示圖片)同學們看,這就是葉圣陶先生描寫的爬山虎,這一墻的爬山虎你們覺得美不美?
4、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齊讀第二自然段)
5、爬山虎的葉真的是很美很好看,這節課我們再繼續來學習一下他描寫的《爬山虎的腳》又會有什么特點呢?
板書:《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自學,感知“腳”。
1、老師要看一下課前同學們自學的怎么樣,是不是也很認真呢?
2、檢查閱讀:小組齊讀
3、師指導“柄”“莖”“著”的讀音
4、指名美讀第三自然段
5、PPT出示第三自然段重點句——齊讀
6、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或它告訴我們什么信息)(生舉手作答)
7、師整理板書:位置、形狀、顏色
8、它的腳長在哪里?
(生舉手作答)——師出示PPT圖片明確位置。
9、它長什么樣子?(用文中的話說)你覺得還可能像什么?(指名說,自由說或討論說)(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0、你看到什么顏色?
11、誰能用完整的話把爬山虎的腳表達出來。(請兩個學生說)
12、生上臺畫腳。
13、這么柔軟的腳是怎么爬的呢?
三、細讀文段,體會如何“爬”。
1、出示第四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讀)
2、你又從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舉手作答,指名說)
師:
(1)把“巴”改成“貼”好不好?為什么?
(2)使用了哪些動作的詞?
2、討論:說說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小組匯報結果,師作引導。)(師生一起口述一腳一腳向上爬)
3、生上臺試用手邊說邊演示
(師生臺下站起做動作)
4、師小結: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的往上爬。在墻上爬時會有什么情況發生呢?
5、自學第五自然段
師:爬山虎的腳爬得很順利嗎?師:萎是什么意思?又用了哪些動作的詞。
這說明爬山虎的腳與墻關系怎么樣。
四、師總結(觀察細致)
五、延伸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植物或花,觀察它的形狀、顏色等特點,寫一寫。板書設計:6.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形狀: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顏色:嫩紅
怎么爬
觸→巴→拉、貼(牢固)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過程與方法:
對課文重點語句的品讀、賞析,學習作者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三、教學策略
《爬山虎的腳》一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容具體的文章來。
四、教學過程
(一)進入課文,引導質疑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一篇文章,齊讀課題。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植物為什么會有腳。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
2.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3.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走進文本、深入探究
1.品讀課文,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爬山虎的葉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很美。
讀: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教師追問: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
預設: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
教師追問: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
(2)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
預設:
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教師引導: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看著為大家讀出這種美來?
(3)教師總結:多么新鮮的葉子啊,多么茂密的葉子啊,多么美麗的葉子啊。作者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如果你不注意看,能看清楚葉子下面的腳嗎?這些都說明作者在認真觀察。
【設計意圖】通過對爬山虎葉子樣子和顏色的描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切美好的描寫背后,都需要認真觀察作為基礎。
2.細讀課文,探究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1)教師引導:作者還認真看出了什么?自己讀讀3~5自然段,將作者認真觀察到的內容用橫線畫在書上。
預設:
爬山虎的腳是長在莖上的。
師引導:這是寫爬山虎腳長的位置。
預設:
爬山虎的腳像蝸牛的觸角。
師引導:這是寫腳的樣子。樣子像──蝸牛的觸角。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把腳比作觸角。)
預設:
顏色跟剛長出來的嫩葉差不多,也是嫩紅的。
師引導:這是爬山虎腳的顏色。好,把作者注意的這些綜合一下,你認識爬山虎的腳了嗎?在紙上畫出你認識到的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師引導:哪位同學再來給大家完整生動地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介紹,還可以運用一些表達方法及恰當的語言寫出來,就會更加生動。
(2)教學過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腳來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沒有注意它的腳是怎么爬的呢?請用筆在文中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預設:
抓住動作詞:觸、變、巴、拉、緊貼、爬。一系列詞語清楚地寫出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師引導:和同桌交流,說一說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誰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
師導語:爬山虎就是這樣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接著爬──同學接讀課文。
過渡語: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正是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往上爬,所以他的葉子很均勻,沒有重疊的。這也體現了爬山虎的聰明,均勻無重疊的葉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陽光。
師引導:同學們再看看這些動詞,他們的順序能互換嗎?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不能換位置,是按順序寫的。)
師小結:這些詞是有先后順序的,不能互換,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如,正是細絲由直變彎曲,縮短了莖與墻的距離,產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墻上貼得緊。現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細絲由直變彎曲,就緊貼在墻上了吧是,因為產生了拉力。葉圣陶爺爺運用了這些動詞,準確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這種準確表達的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3)爬山虎的“腳”與墻有什么關系呢?
對比學習:沒觸著墻……萎了,沒有痕跡。
觸著墻的……變成灰色,相當牢固。
師引導:從剛才的學習當中,你有什么體會?
預設:知道(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2)作者觀察細致;(3)不是一次觀察,而是長期觀察。
師小結:觀察不但要用心,還得細心和有耐心,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樣處處留心觀察。
【設計意圖】本部分的設計力圖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一是讓學生關注到作者是抓住動詞描寫具體的;二是體會出作者是在長期的認真觀察后,才能寫出這樣生動,具體的文章。
(三)總結學法、布置作業
師引導:同學們,你們覺得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美嗎?老師想請大家說一說,為什么葉圣陶爺爺能把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寫得這么有魅力呢?
預設:觀察仔細。抓住了爬山虎的特點進行了細心觀察,觀察了很長時間。
師引導:是呀,只要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你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老師想邀請同學們來參加快樂嘗試活動,大家愿意嗎?
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用一句或幾句話來描述一下圖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說說你喜歡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嗎?
預設:我喜歡柳樹的枝條,微風一吹,她隨風搖曳,像一位美麗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預設:我喜歡仙人掌,雖然它的外表長滿了尖刺,卻能開出鮮艷美麗的花。
預設:我喜歡含羞草,它是一種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你用手輕輕碰一下,它的葉子就會左右合并,過一會兒又會散開。
預設:我喜歡月亮姐姐的臉,她的臉是多變的,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半圓的,有時候只露出小半邊臉。
(四)布置作業
1.回家后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長的介紹給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2.回家后去仔細觀察一下你周圍的植物,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的驚喜發現,然后可以寫一篇觀察日記,下星期的語文習作課進行交流。
3.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5
教學目標:
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曲”,會寫“虎、隙”等13個生字。
2.能找出課文中寫的準確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細致的觀察。
3.能說出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感受作者連續的觀察
4.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
教學重點:領悟作者細心觀察、連續觀察的方法
教學難點:1.知道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2.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學定標
1.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就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0課《爬山虎的腳》(出示課題,和學生一起板書課題)
2.誰知道老師為什么把“腳”這個字寫得這么大嗎?那按照他的意思,這個題目應該怎么讀呢?(指名讀、齊讀)
3.老師把這個字寫得這么大,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相信學了這篇課文,你會有新的理解。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葉圣陶先生。
二、模塊探究
模塊一:檢查預習初步分享
1.我會讀:重點講解多音字“曲”。
2.我會寫:教師指導書寫生字“虎”,書寫提示:撇要伸展,橫折彎鉤要超出上部;“隙”,書寫提示:左短右長,左邊的第一筆橫折彎鉤要寫的窄一些,右半部分的第一筆是豎,日要扁一點。
模塊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聽讀課文,思考問題:本文圍繞爬山虎寫了哪些內容?其中主要寫的是哪個?
2.學生思考后回答。
模塊三:學習作者細心觀察事物的方法
1.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找一找,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觀察的特別仔細?
2.學生自由交流并匯報展示。
3.教師精講:
a: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圖片展示: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這說明作者進行了怎樣的觀察?——連續觀察)
b: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爬山虎的圖片,請你試著在心里描述看到的情景,再讀一讀作者的描述,說說你覺得作者描述的怎么樣?“準確生動”,說明作者的經過了怎樣的觀察?——細致觀察)
C: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同學們,讀了這一段,請試著根據課文的描寫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吧,……接下來我們跟真實照片對比一下,你們都畫的很逼真,這說明作者給我們描述的十分準確,是什么原因讓作者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呢?——細致觀察)
d:那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呢?
①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回答
②誰能找出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關鍵詞語?
③能不能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不能,因為爬山虎不像動物一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長出更多新的腳,作者用“觸”“變”“巴”“拉”“貼”等一系列動詞,通過腳觸著墻時的一些變化,清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那么,大家想一想,作者需要經過怎樣的觀察,才能發現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一段時間的連續觀察)
正是因為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才把課文準確生動的表達了出來,那么除了這樣,我們還可以借助哪些方法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課文,總結方法吧。
模塊四: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表達
課文回放:
1.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女生讀,男生讀,思考紅色字體的詞語有什么特殊作用?——都是一些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
2.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在這句話中,細心的你肯定發現了一個優美的句子,是哪一句呢?……非常好,這是個比喻句。另外,大家覺得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介紹的具體嗎?……著得益于作者的用詞準確,看來使用恰當的修辭方法、用詞準確也可以幫助我們準確生動的表達。)
3.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不僅如此,作者在細致觀察爬山虎的同時,還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才能發現爬山虎爬墻過程中一些細微之處,讓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所以,同學們,你們看,利用這些方法,就可以幫助我們把觀察到的事物準確生動的表達出來。
三、拓展延伸課后作業
這節課,我們隨著葉老先生的觀察視角,學會了連續細致的觀察,了解到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并且總結了如何把文章準確生動表達出來,那么,請同學們利用課下時間,對自己養的蒜苗進行連續細致地觀察,發現蒜苗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可以回顧三年級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的方法),運用準確生動的表達方法,試著寫一寫觀察日記吧。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6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有順序,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3、朗讀課文,能背誦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及爬墻過程。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標
上節課學習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所寫的《爬山虎的腳》,葉圣陶爺爺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美極了,你們還記得嗎?
下面我們一邊看錄像(出示課件),一邊回憶課文是如何寫爬山虎的葉子的。
(邊看錄像,指名讀課文)
爬山虎爬滿整整一墻,確實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
(靠腳)
爬山虎確實有腳,它的腳是什么樣的,是怎樣靠著腳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樣圍繞它的腳來寫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內容。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1、打開書本,回憶課文哪幾自然段講爬山虎的腳?(3~5)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的腳?(3~5句)
2、指讀這三句話,思考:
這三句話告訴我們哪幾層意思?(位置、樣子、顏色)板書。
3、交流:
位置:
⑴看實物。
⑵位置在哪兒?(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板書。
⑶多媒體顯示。
樣子:
⑴看課件。
⑵是什么樣子的?
(六七根絲構成的枝狀的,每根細絲象蝸牛的觸角。)
⑶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蝸牛的觸角見過嗎?有什么特點?
(頭上有兩對觸角,在長觸角的尖端長著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腳就是這樣的。(投影顯示)
顏色:
嫩紅色。
4、這些內容作者是如何說的呢?齊讀課文3~5句。
5、看著圖,跟老師說。
(按課文順序說說看。)
6、同桌獨立練說,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
指名說,齊說。
師:“……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第六句話起了小結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寫了爬山虎的腳,為什么還有第一,二句呢?這兩句話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指讀)
點撥:“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因為不知道爬山虎怎樣爬,今年特別留心觀察,原來是有腳的,說明作者正是因為如此注意觀察,才能把腳的形狀、顏色寫得生動。)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原來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著它的腳往上爬的呢?
(板書:爬墻)
1、默讀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讀第1、2句,其余同學圈出寫爬山虎往上爬的幾個動作的詞。
(板書:觸、巴、拉、貼)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動畫:
師講解。(為什么原來是直的,現在彎曲了?發生了什么變化?)
由直到彎縮短了距離,所以產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墻上貼得更緊了。
原來爬山虎是這樣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讀1、2句話。
4、自己練說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的過程。
(指名說。)
(齊說。)
5、如果仔細看細小的腳,你會產生豐富的聯想,你會想到什么呢?(蛟龍的爪子)為什么?(看實物,顏色、有力、腳在墻上的樣子)
6、課件演示。
7、填空。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過渡:第四自然段通過一些恰當的動詞和豐富的聯想,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腳怎樣爬墻,那么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呢?
1、指讀,思考:
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
(講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變化。)
(板書:變化萎了牢固)
2、分讀:
想想這兩種情況下爬山虎的腳有哪兩種不同的變化?
3、怎樣相當牢固?
(齊讀)
4、從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結果,可以說明什么?
說明墻對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時也照應了開頭,回答爬山虎順著墻往上爬的原因。
5、齊讀。
五、總結全文
1、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從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敘述。是哪三個方面呢?
學生交流,后齊讀。
2、寫爬山虎的腳,還有許多別的內容可寫,作者為什么選取了課文中的三方面內容向我們介紹呢?
(最能說明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那么課后,我們就學習課文的寫法來寫片段。
3、爬山虎的葉子固然是綠得新鮮,引人注目,但它的腳卻是不大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但葉圣陶爺爺無論寫葉子,還是寫腳,都是那么有條有理,敘述具體,這是什么原因呢?
(觀察細致)
六、課后練習
細致觀察一種植物,圍繞這種植物的某一特點,選取幾個方面內容寫一個片段,把這個特點寫清楚。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1-04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3-28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9篇)10-27
部編版爬山虎的腳課文01-15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10-25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精選5篇)05-09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1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精選6篇)12-03
部編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通用8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