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讀懂文章大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析詞句,理解作者歸隱的原因,體會作者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辭官歸隱的情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作者表現的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喜悅以及遺世獨立、樂天安命的隱士精神,學習作者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賞析重點詞句,理解作者歸隱的原因。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向往田園生活的隱士情懷
三、教學方法
通讀感悟法、小組討論法、問答法、對比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導入法。導入語:“源中一日,漁耕自得其樂,無論魏晉;世外千年,保暖皆為使然,何須有漢”同學們,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詩人向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那里有著桃之夭夭、山溪水滿、雞犬相聞、男女耕作的田園農村美景,也有淳樸熱情的桃源民風,那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桃花源。你們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呢?他就是陶淵明,我們曾經在他的《飲酒》中體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記》感受他的歸隱向往。今天,讓我們學習《歸去來兮辭》繼續感受他的隱士情懷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問1:學生圈畫出重點實詞和虛詞,比如實詞“來、胡、諫、觴、容膝、盤桓、遑遑、乘化”,虛詞“而、以、兮”,匯報課前對文言實詞和虛詞的預習成果。
明確:胡:何,為什么。諫:止,挽救。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問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結合注釋,學生歸納文章大意。“請同學們概括本文大意。試著從描寫的角度進行歸納”同桌自由交流,并舉手發言。其他學生補充回答。
明確:本文作于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讀
問1:默讀全文,圈畫關鍵詞句,找出作者歸隱的原因。問學生“陶淵明身上有著濃厚的隱士標簽,他為何要隱逸?請找出相關詞句進行賞析。”
明確:序中“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尋程氏妹喪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
問2:在作者歸隱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語文小組的分組形式談談你們對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鐘后每個組推選一個代表發言。教師點撥,提示學生結合作者其他作品《歸園田居》進行比較分析。
明確:“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深愧平生之志”“既自以心為形役”為主要原因。聯系《歸園田居》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既自以心為形役”說明了陶淵明本性熱愛自然,不愿被xx世俗之事勞神,喜歡躬耕于田園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園詩意生活。“深愧平生之志”抒發生平志愿是達則兼濟天下,期待百姓遠離壓迫剝削的理想追求。但因xx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為堅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歸隱田園。(板書:本xx自然、厭xx世俗、好田園之樂)
問3:從這些主要原因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學生自由讀文,并舉手發言。
明確:本xx自然,討厭xx世俗,喜歡歸隱田園,表達了作者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向往田園生活的隱士情懷,也抒發了他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堅定自己高潔的人生追求。(板書:高尚的理想志趣,堅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學習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感受了其中厭惡xx黑暗,田園生活的隱士情懷,你能找出其他對于xx厭倦的詩人作品進行分享嗎?讓學生課下進行搜集整理。(比如劉禹錫《陋室銘》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也是表達了詩人厭惡xx,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
(五)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總結,深化情感。作業:寫一篇讀后感,下節課進行分享交流。
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及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的原因。
2、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3、掌握“故”、“盡”、“屬”、“即”等實詞,體會“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4、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總結歸納法
2、讀注釋,疏通文意,體會駢文特點。
3、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情感與價值觀:
1、是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音韻美感,領受美的熏陶。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情懷
3、“居卑位而有為”的蓬勃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用富麗的詞藻稱道洪州,記述盛宴,描寫滕王閣的壯麗以及寥廓壯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又不甘于沉淪的復雜感情。
2、辯析“故、盡、屬、即”等多義詞的詞義。
教學難點:
1、學習文章事、景、情融于一體的寫作技巧。
2、指導學生背誦2——5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我們祖國這塊神奇的大地上,積淀了五千的文化遺產,宮殿園林,亭臺樓閣比比皆是。在眾多的人文景觀中,“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因其精美的建筑流傳千古,更因名人的游歷題詩而具有了特殊的含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
二、解讀《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譯文:高高的滕王閣正對著江心小洲,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閣內畫棟珠簾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悠閑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經過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恒地東流。)
三、解題
1、介紹“序”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2、介紹“駢文”
駢文,是魏晉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是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第二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第三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
3、王勃及文章寫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龍門(現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王勃才華早露,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侍讀,兩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雞》的游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徑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閻某在滕王客上歡宴群僚和賓客。王勃在宴會上賦詩并寫了這篇的《滕王客序》。兩個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四、誦讀課文
1、放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指定7名學生朗讀課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節奏。
明確:
①四字句的讀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讀法大致有五種:“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五、初步感知課文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一遍。
2、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字句。
3、思考:從內容上看,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布置作業
1、反復誦讀,并試背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三、四兩題。
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3
一、目標點擊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語文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
2.了解《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3.了解寶玉、王熙鳳、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標
1.學習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閱讀有關章節,力求較好地欣賞《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
二、要點回放
1.《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思想內容。
(1)《訴肺腑》
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故事情節的主線。本文通過寶黛傾訴肺腑,吐露心聲,表明他們的愛情已經成熟。
(2)《寶玉挨打》
所寫的是《紅樓夢》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現了賈政與寶玉父子兩代的思想沖突,明確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學詩》
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這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香菱。
(4)《抄檢大觀園》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觀園里拾到一個繡春囊而大發雷霆,質問鳳姐,風姐說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進讒言,提議夜里到大觀園各處一一抄檢,通過描寫一系列活動,表現了復雜的矛盾沖突,逆造了王熙風、晴雯、探春等幾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內部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賈府由盛而衰的一個征兆。
2.分析有關章節中的人物形象
賈政:懼怕忠順府,聽信讒言,易于動怒,笞子時下手不知輕重,性格正統頑固。
賈寶玉:言談機敏,不善應酬,矢志不移,性情溫潤,善體貼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機,以退為進。
王熙鳳:指揮若定,管家風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時又熱情實在,富于同情心,不虛偽,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堅毅,不甘心庸俗的現狀,而發憤自強的女性形象,執著精誠,虛心求教,努力追求,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3.領會所選章節的基本手法
《訴肺腑》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點。
《寶玉挨打》情節聽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香菱學詩》筆墨飽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濃,立意新穎,章法新巧。
《抄檢大觀園》情節頗為曲折矛盾復雜。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節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學習這四篇課文,要投入感情,展開想象,走進《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又要“跳出來”,客觀地評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藝術特點,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三語文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尤其要注意學習它的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同時,閱讀《語文讀本》中所選的《紅樓夢》有關的章節,最好課外閱讀《紅樓夢》全書,力求較好地欣賞這部偉大作品。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例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分析]此題重點是考查鑒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客觀世界中的一切具體的物象一旦進入詩中,便成為具有強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詩的意象,這種現象,在美學理論中稱之為移情作用。一種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襲下去成為一個民族的某種心理象征。自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被作為一種惜別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為人們送別親友的感情表達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對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繼而流行,“桃花”就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總是重復某種意象的蘊涵,必造成閱讀者的反感,聰明的詩人總是在尋找著表達的新意,所以楊柳、桃花在不同的詩篇里呈現出各異的內涵。例如,楊柳可以是依依惜別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報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婦的閨思,甚至還能從它隨風擺動的形象發現某些與人格精神有關的蘊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陽或鮮血。所以詩的意象中雖然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則不應受到限制和定位。
這首詩著重寫作者的一種思鄉之情。作者的思鄉之情,從詩中看,又恰恰是由“聞”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以古代離別往往從路邊折柳枝送別來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著惜別懷遠之意。說“折柳”在詩中的地位實為重要,可見是有根據的評價。但鑒賞詩歌見仁見智是正常現象,因此命題者沒有把這種評價絕對化,而是認為是否同意“關鍵”之說,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考慮給分。這種主觀性命題,更符合鑒賞的原則。
五、遷移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波瀾,亦即情節波瀾,它是小說的縱向運動。對小說結構的考察,亦應包括對情節波瀾的考察。
總的說來,《紅樓夢》的情節推進并非大波大瀾、大起大落,不給人以大驚大喜的審美感受。從題材角度看,《紅樓夢》是一部家庭瑣事小說,從風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鑿”的大寫實小說,這決定了《紅樓夢》的波瀾不驚。小說情節波瀾的基本面貌如此
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4
一、導入:(3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必修三第一單元的三篇小說。小說是通過設置環境、安排情節、塑造人物來表現主題的一種文學樣式。根據以往關于小說的學習,我們知道,小說的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還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聲;小說的人物分為三類,即主題人物、陪襯人物和線索人物。在環境、情節、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環境和情節都是根據人物塑造這個核心來設置安排的。
那么小說是如何來塑造人物的呢?這節課,我們試圖通過學習這個單元的《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三篇小說來品賞小說人物,學習并掌握人物描寫的有關手法。
二、品賞林黛玉的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先來共同研究《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進賈府》中的關鍵人物,那么,對于這個關鍵人物作者是如何來刻畫描寫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寫
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黛玉從此便要開始她在賈府的新生活了,這時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歡呼雀躍,是充滿期待,還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請同學們用小說中的原話來回答。
——“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多媒體打出)
黛玉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會這么謹小慎微呢?
本文開篇的這段對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寫,十分清晰地呈現出了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內心世界,讓讀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謹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見,好的心理描寫能夠很好地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間接的心理描寫
人物的內心世界除了通過直陳的方式表現之外,還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間接地表現。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我們稱之為“間接的心理描寫”。(媒體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寫手法:直陳、間接(語言、行動)”)
那么,林黛玉進賈府后的哪些語言、動作和行為具體表現了她初進賈府時的內心世界?
請各小組派代表說說本組找到的相關描寫。(點一二小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這樣一個“細致縝密、聰慧機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征和氣質風度呢?請同學們把小說中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來。
請同學們齊讀這些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從這些外貌描寫我們能看出林黛玉這個人物到底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征和氣質風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體弱多病;眉目含情、聰慧機敏、多愁善感。(多媒體打出)
同學們,這些有關林黛玉外貌的描寫,是作者直接呈現給我們的嗎?
——顯然不是,這些描寫都是通過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來完成的。這種通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人物的手法屬于“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這里,順便說明一下,對人物進行側面描寫,除了借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之外,還可以借助人物來襯托、借助環境來烘托。(媒體打出“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人物襯托、環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處呢?
三、品賞祥林嫂的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再來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進賈府》主要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氣質風度,那么,《祝福》的作者是怎樣來描繪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把小說中集中描寫祥林嫂肖像的三處地方找出來。(學生齊讀)
請問,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表現出來的嗎?
2、心理變化
從這三處描寫中,我們看到祥林嫂的外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請小組討論:祥林嫂外貌的變化折射出她怎樣的心理變化?
再討論: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為什么不被允許參加祭祀就讓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3、小結:由此看來,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寫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漸地、一步一步地呈現祥林嫂的內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禮教重壓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歷程。祥林嫂的心理變化是通過她的外貌變化間接表現出來的。這些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讓這個悲劇人物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更具有感染力、沖擊力和震撼力。(多媒體打出)
四、總結(2分鐘)
通過我們對林黛玉和祥林嫂兩個人物的外貌描寫和心理的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對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寫還是和側面的外貌描寫,無論是直接的心理描寫還是間接的心理描寫,都是小說描寫人物、塑造人物極為有效的藝術手法。這也是我們學習本單元的三篇小說所要達成的目標。(多媒體打出)
五、賞析老人的形象(25分鐘)
1、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剛剛所學到的賞析人物的方法,自讀《老人與海》,分組合作探究,完成導學案中所有的學習任務。15分鐘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導學案·合作探究”第1題和第2題的結果。(15-20分鐘)(多媒體打出)
2、(學生匯報后多媒體打出參考答案)
第1題:老人在與鯊魚搏斗的每一個回合中都有內心獨白,這些內心獨白有些是有聲的,有些是無聲的,請同學們把它們找出來,自己讀一讀,小組討論:這些內心獨白反映了老人怎樣的心理?你認為他的哪一句內心獨白最能代表他的這種心理?
——老人在絕望和希望中掙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戰勝了絕望,他要和鯊魚斗到底、斗到死。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第2題: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樣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樣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輸的精神。
——一個面臨厄運甚至絕境,卻自強自信、敢于挑戰的、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子
3、延展:你能根據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繪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嗎?(5分鐘)(多媒體打出)
4、小結:通過合作探究,我們發現《老人與海》這篇小說主要是通過對老人與鯊魚進行搏斗的過程中的心理進行大量的描寫,來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形象的。(多媒體打出)
六、單元教學總結(7分鐘)
其實,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正面描寫,也可以是側面描寫。那正面描寫的手法有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的.手法有通過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來描寫的、有通過人物來襯托的、也有通過環境來烘托的。
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習的三篇小說在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上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學們將我們在這一單元的三篇小說中所學到的有關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運用到以后的記敘類文章的寫作中去。
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5
一、單元課文特點
本單元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四篇課文分別選自《論語》、《孟子》、《荀子》和《莊子》,反映了先秦諸子散文不同階段的特點。《論語》、《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典籍。《論語》為語錄體散文,簡樸直捷、用意深遠,《孟子》是對話體論辯文,長于雄辯,重形象性和感染力。它們都類似談話記錄,但《論語》簡括而《孟子》詳明。《荀子》類似系統的理論著作,很重視邏輯推理過程。道家著作《莊子》接近專題論文,善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觀點,文章汪洋恣肆,想象豐富。
《季氏將伐顓臾》是孔子就季氏將伐顓臾一事跟學生冉有、季路的談話,主要表明他維護魯君地位、反對季氏吞并顓臾的立場,又借機闡明了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治國主張。《寡人之于國也》是記孟子與梁惠王的談話,孟子通過設喻暗示梁惠王好戰殘民與鄰國之君無異,故民不至,又因勢利導,勸梁惠王發政施任,行王道。《勸學》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依次談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態度。《秋水》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本單元課文涉及的孔子、孟子、荀子、莊子亦即儒家、道家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治學思想的基本內容。
2.教育學生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增強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強刻苦學習、提高自己、培養自己的意識,同時感受先秦諸子散文生動、優美、各具特色的語言,增強對我國古代漢語言文學的熱愛之情。
3.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定數量的實詞、虛詞,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進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4.學習比喻、對比、類比等寫作手法。
5.背誦本單元四篇課文。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理解掌握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上,放在熟讀背誦課文上,這樣可使學生有效地積累語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語感。此外,課文不同的寫作手法也是教學的重點。
2.孔子、孟子、荀子、莊子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各自的哲學觀點、政治主張和治學思想,即每篇課文的思想性、邏輯性是教學的難點。
四、單元教學設計
1.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認真完成預習作業,初步理解重點實詞、虛詞和常用句式,然后通過課堂點撥、完成課后練習以及熟讀、背誦,切實掌握。
2.通過提問、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了解文章的思想性、邏輯性以及寫作特點。
3.學習本單元后,可指導學生對四篇課文不同風格作一番比較,為他們閱讀諸子散文打一定基礎。
4.課時安排:本單元共用9課時。其中《季氏將伐顓臾》3課時,《寡人之于國也》3課時,《勸學》2課時,《秋水》1課時。
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6
一、單元課文特點
1.本單元由一篇政論文,一篇史傳散文,一篇序和一篇辭組成。本單元這四篇體裁不同而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作品,反映了漢魏晉文學成就。
2.本單元作家作品風格多樣。賈誼有戰國縱橫家的風格,他的作品善于運用不同歷史事實的對比來分析利害,在鋪張渲染的描寫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氣勢,富于說服力和感染力。司馬遷善于描寫緊張的斗爭場面,讓人物在具體矛盾斗爭的沖突中,展現人物性格特點。王羲之的文風清淡,不尚辭藻而多情致。《蘭亭集序》由敘事而寫景,用感物以抒懷,筆勢飄逸,一如他的書法。陶淵明的文章自然淡泊而內涵豐腴,在內容上一掃魏晉玄學佛理的虛緲空幻,代之以田園生活人情物態的清新淳樸,表現出真率超脫的精神面貌,辭句上摒棄駢偶雕砌,返于明白省凈。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一定量的重點實詞、虛詞,為一些多義詞歸納義項,了解常見的文言句
2.了解賈誼對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
3.了解“論”“序”“辭”等文體特點。
4.了解漢魏晉散文、辭賦發展狀況。
5.指導學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6.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愛國精神,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理解掌握一定數量的實詞、虛詞詞義及用法,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是學生獨立閱讀文言文的知識準備;根據語境猜度詞義,理解句子是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準備。要想使高中文言文教學不搞成大學的古代漢語教學,教學重點應確立于教給學生判別詞義的方法和推斷詞語用法的方法,提高學生判別詞義的能力和推斷詞語用法的能力。
2.了解賈誼對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過秦論》第一段敘秦之興,第二段敘秦之亡,這兩段的史料敘述占了絕大部分篇幅,作者卻絲毫沒有議論。但事實勝于雄辯,經過這兩段生動的記述,讀者對秦的盛世轉瞬即逝景況已深深印在腦中,對秦滅亡的原因不是外部因素引起,而是內因導致已有認識,只是還未明確,此時作者將論點擺出,自然令讀者信服。所以金圣嘆說: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之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通過在鴻門宴前后項、劉矛盾斗爭的沖突中,展現項羽的率直、輕信以及在政治中過于單純的性格特征。學生可以學習賈誼的論說技巧和司馬遷人物塑造的方法進行寫作。
四、單元教學設計
1.以朗讀帶動理解,加強語感訓練。正確讀出句子節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句含義,以準確的感情朗讀作品可以加強學生對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
2.深入分析作品,了解這四位作家的創作風格,為提高鑒賞水平打基礎。回憶第五單元諸子散文特點,比較分析《過秦論》寫作特點,了解賈誼的創作風格。深入分析《鴻門宴》、《蘭亭集序》和《歸去來兮辭》的內容與語言特點,了解司馬遷、王羲之和陶淵明的創作風格。
3.小結本單元學習的知識要點,對知識點加以系統化。
【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單元教學設計范文(通用8篇)08-28
高三語文《邊城》教學設計03-30
第一單元“語文天地”教學設計02-19
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02-09
小學語文《單元導讀》教學設計范文07-21
高三語文《采薇》教學設計06-24
第四單元《語文園地四》教學設計12-29
高三語文《陳情表》教學設計05-26
高三語文《滕王閣序》教學設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