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 誰來告訴大家,什么樣的詞稱為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布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么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 “夸口”是什么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 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結果怎樣? “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那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 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文章為什么到這就結束了?
4、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盾堅固 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矛銳利 都能戳穿
說話前后抵觸 矛戳盾 會怎么樣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講了什么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像這樣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的文體,這就是“寓言”。
(聽出來了,這是個故事,但里面藏著一個道理。)板書:故事、道理
那你們想想,要學好一則寓言,就要先學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
師:真好!你連學習方法都告訴我們了。(板書:學、明)
3、那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請你自己讀讀這個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桿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制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
2、第二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的生字詞,你認識并理解了嗎?
(1)出示認讀字:“戳”知道戳的意思嗎?(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好,我們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那戳有哪兩種結果呢?(師用鉛筆戳穿紙頭)要不就是戳穿,(師用鉛筆戳整本書)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寫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戳”字為學習后文,學習做準備。]
(2)出示生字:矛 、盾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嗎?
出示圖片: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桿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制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設計意圖:借助圖片了解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3)生讀字詞:銳利 、堅固。能把它和上面的詞連起來說說嗎?
生1:銳利的.矛,堅固的盾。(可以。)生2:矛很銳利,盾很堅固。(也行。)
生3:矛銳利得很,盾堅固得很。(書里就是這樣用的。)
(4)讀讀這兩個詞:夸口、啞口無言。
師:“啞口無言”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哦,是他沒話可說了。看來,同學們都已經懂得了“啞口無言”的含義了。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那他為什么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注意:當他在讀的時候啊,我們特別要注意聽一聽,他在讀這兩句話時,是用什么語氣讀的?(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 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板書:夸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的是什么? “無論”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么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為什么這么讀?生:因為我要強調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剛才他讀的時候啊,不光讀出夸口的語氣,還有一些表情和動作呢?你們也來做一次賣東西的人,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讀。生加動作練習讀書。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啞口無言”。板書:啞口無言
2、為什么啞口無言了。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你能用“如果……,就說明……。”的語句來說說嗎?有沒有第3種情況發生啊?
如果戳得穿說明了什么?戳不穿呢?
3、同學們,看來這楚國人說的兩句話,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樣的啊?
(相互抵觸、不一致。)像他這樣自己說話前后抵觸、這叫什么啊?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啞口無言”,已是窘態畢現、狼狽不堪了。
對啊!我們以后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6、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一會兒說說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楚國人是個怎樣的人啊?(播放flash動畫)
五、小結:
1、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抵觸,要前后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后一致。)
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觸。(自相矛盾)
比喻失誤后,及時補救。(亡羊補牢)
2、續寫
六、作業:
1、把這則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這個賣矛和盾的商人,什么也沒有賣出去,回到家會怎樣和家人說呢?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2. 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寓言的內容。能夠聯系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 朗讀并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三、教學難點
掌握結合注釋及查字典理解重點字詞的方法,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教師修改
一、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低、中年級時,我們學過不少寓言故事,還記得嗎?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淺顯而生動的小故事,向人們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則寓言故事與以往的表達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開書,快速瀏覽,你發現什么?------是兩則文言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以前我們學過一些古詩,怎樣才能將文言文讀準確,有什么方法嗎?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矛、盾、銳利、堅固、祠、遂、弗”
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書:第一則寓言的題目。教師強調“矛盾”二字書寫并字面解題。
3.教師范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學生讀第一句。
教師出示: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從前楚國有一個人賣矛和盾”“鬻”的理解學生是通過書下的注釋了解的。在此提示學生學習文言文要善于運用書下注釋幫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別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理解過程中“堅、利、于”等詞語學生在注解里無法找到解釋,可引導學生翻閱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并給予肯定和鼓勵。
②學生帶著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他為什么要這樣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么?叫賣時的語氣、神態、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體交流,四人小組內可以演一演。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講一講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人群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于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應”:回答。“弗能應”:不能夠回答。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無言以對、啞口無言。
5.為什么“弗能應也”?------這個楚國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結果出現了自己說話相互抵觸的情景。
6.那么,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呢?------比喻說話、做事相互抵觸。
四、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時候呢?或者你覺得這個成語用在什么情況下合適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詞,理解“夸口”、“張口結舌”等詞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表演課本劇,加強對寓意的理解。
4、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成語知識,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難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左手拿鋼筆,右手拿消字筆)孩子們,請大家看我手里的這支鋼筆,寫字特別的清晰,任憑什么樣的消字筆都消不干凈;我這只手里有一支消字筆,功能特別好,任憑什么筆寫的字都能消得干干凈凈。
生:(七嘴八舌地議論)
2、師:聰明的同學馬上就發現了我剛才那番話的毛病--自相矛盾,什么是“自相矛盾”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吧。(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師: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以前的一個學生馬小虎胸前掛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三個大字--小馬虎,他一邊哭一邊說:“張老師,我又粗心大意了,同學們都笑話我……”大家愿不愿意幫助馬小虎同學?
生:愿意!
2、師:請大家拿出《導學案》,看到第一題。哪位同學能又快又好的治好馬小虎的病?
生1:“戳”是翹舌音。
生2:文中“矛盾”的'“矛”沒有草字頭。
生3:文中“銳利”的“利”應該是“鋒利”的“利”。
師:看來大家的醫術都很高明,我替馬小虎同學謝謝大家。
3、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一下第二題的三個詞語?
生1:“夸口”是說大話的意思。
生2:“張口結舌”的意思是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生3:“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后抵觸。
三、研習文本:
(一)、聽錄音,練習朗讀
師: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聽一下錄音,比較一下錄音讀的和你讀的有沒有不同,并且思考《導學案》第三題的幾個問題。
生:(用心聆聽錄音后自由練讀)
(二)、分角色朗讀師:錄音讀得怎么樣?有沒有勇氣和錄音賽一賽?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三)、分析課文內容
1、師:哪位同學能概括一下課文內容?
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師:(引導學生處理《導學案》中的第三題)請同學們分組思考一下《導學案》第三題中的題目。
生:(分組討論問題,派出代表將小組討論結果告訴大家)
(四)提升認識:
師:看來大家對課文已經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那我們在說話或做事時有沒有自相矛盾的現象?
生:(列舉自己或同學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
師: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還會讓自己再自相矛盾嗎?
生:(發表看法,表示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四、表演課本劇:
師:我知道咱班的同學不僅讀書很棒,表演也很出色,聽說有的同學還精心準備了道具,愿不愿意上臺來表演一下?
生:(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
五、知識積累:
師:成語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它用簡短的文字告訴了我們非常豐富的內涵,想要學好成語,需要平時用心積累。我這里準備了一些以“自”開頭的成語,請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沒見過的,你還能找出哪些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小黑板出示20個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
生:(齊讀后討論成語的含義)
六、小結、作業:
師: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則成語,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希望把這種學習的精神延續到課下,有沒有信心?《導學案》第四題是自相矛盾的原文和作者韓非子的簡介,請大家課下認真閱讀,并試著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另外,把你學習本文的收獲寫在《導學案》上。
教后記:
《自相矛盾》是一篇短小的成語故事,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成語的含義,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上,學生都很積極地參與,學習熱情很高。說實話,我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表演才能那么高,真的可以做小演員了!后來我引導學生積累成語,目的是讓他們產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在《導學案》最后我又準備了韓非子的《難一》,目的是讓五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一點基礎。總體來說,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有一點多,有的環節進行得有點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調整一下時間安排。
附一:板書設計
附二:《自相矛盾》導學案
一、爭當“小神醫”:
1、戳(cuō)
2、茅盾楚國銳力買賣
二、解釋詞語的含義:
1、夸口:
2、張口結舌:
3、自相矛盾:
三、品讀思考:
1、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2、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
3、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4、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張口結舌”,為什么他會這樣?這里的“張口結舌”還能換成別的詞語嗎?
5、那個人說話前后矛盾會造成什么后果?
四、拓展閱讀:《韓非子·難一》
1、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2、原文:
楚人有鬻(yù,賣)盾與矛者,譽(稱贊)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戳進)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不)能應也。
五、小小收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5
教學要求:
1、理解故事內容;
2、懂得賣矛和盾的人為什么回答不出別人的問話;
3、理解寓意,懂得言行要前后一致。
教學重點:
理解寓意
教學板書:
①我的矛銳利得很,無論什么盾都戳得穿。
夸口
②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什么矛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戳穿盾:
①對
②錯
用矛戳盾
戳不穿盾:
①錯
②對
道理: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檢查預習情況。
2、復習生字詞語。(略)
二、新授
1、組織學生自由地讀寓言。
2、指名讀,其他學生評價。
3、領讀課文。
4、組織學生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5、交流小結。
6、組織學生討論:
賣矛和盾的人是怎樣向人夸口的?
用矛戳盾,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他為什么回答不出別人的問話?
7、組織交流,并進行小結。
8、精講:首先讓學生展開想象,矛戳盾會怎樣;再分析結果與賣矛和盾的話。
完成板書
9、揭示道理:
①組織討論:
賣矛和盾的人錯在哪兒?
我們說話做事應該怎樣?
②總結,并完成板書。
10、結合課文,舉例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和板書;
2、組織背誦競賽。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從生活中找出一兩個自相矛盾的例子來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4、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準備:
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同學們,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就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說幾個以自開頭的成語嗎?(幻燈片)
1、同學們,大家說了這么多“自”字開頭的成語,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這樣的成語。
(幻燈片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自給自足自覺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成語接龍。
成千上萬—萬馬奔騰—騰云駕霧—霧里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
一馬當先—先見之明—明知故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見天日—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窮水盡—盡心竭力—力爭上游—游山玩水
4、簡介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于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
5、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檢查作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告訴我說:“老師,我的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生疑惑)
師:怎么啦?
(師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氣真好,是個布滿陰云的晴天。(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這也是矛盾的?板書“矛”“盾”“矛”是什么東西?(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盾:又是什么東西?(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不是兩種東西了,它就產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師剛才說的那些句子,實際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誰來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知道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嗎?
簡介韓非子“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二、初讀《自相矛盾》,了解課文內容。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后同桌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楚國賣矛盾戳穿夸口銳利堅固張口結舌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么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抓住“夸口”理解課文內容
師:在文中,用了“夸口”這個詞,來說那個賣矛又買盾的人,“夸口”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夸字的上面是個什么字?(大)。夸口就是說大話。夸口就是說大話,文中的楚國人,說了什么大話呢?出示: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讀句子,要讀出“大”的感覺。)(自讀、指名讀、齊讀)
現在,我們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詞說一說。(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現在我們再來把句子變一變,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說一說。
(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也用上面的方式變一變,說一說。
四、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說大話好不好?
2、(遮住夸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個什么字?虧可以組成什么詞?(吃虧、虧損、盈虧)
3、說了大話就要吃虧,楚國人說了大話,他就要吃虧了,他吃了什么虧?(當有個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板書:張口結舌)
4、張口結舌什么意思?(由于理屈、緊張或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5、我們把問的人的問題畫出來,并試著回答他的問題。如果試的'話,會有什么結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他的盾(),這跟他說的“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這說明矛不(),這根他說的“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也就是說,他說的兩句話不能同時成立,要么前一句不對,要么后一句不對。所以,后來人們就用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來比喻——
生:一個人說話或做事前后抵觸。
師:是呀,你們看,本來矛和盾都是兩種兵器的名稱,為什么現在卻用來比喻一個人的言行前后抵觸呢?正是來源于故事中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說話前后不一致哪。
6、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抵觸,要前后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后一致。)
師:讓我們捧起書,再次走近這個給后人無數啟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吧。
五、教學反思,提升認識
那楚國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發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寫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思?然后起來交流。)
六、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則成語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里。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對比讀現代文。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7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默讀和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態度,防止逐字逐句地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本案主要通過學生自由讀,教師范讀、領讀、配樂朗誦等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讀通、讀順文言文,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在理解字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內容,明白道理;知道“自相矛盾”這一成語來自寓言故事,體現學習的延展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字卡、詞卡。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完成預學案作業。收集矛和盾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圖導入,走近古文
1.激趣:老師知道同學們讀了很多的寓言故事,現在,我來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2.課件出示寓言故事對應的圖片。(依次出現《掩耳盜鈴》《揠苗助長》《守株待兔》《亡羊補牢》的故事中的圖片)
3.引導學生回顧這幾則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
4.出示圖片《自相矛盾》。
(1)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的名字嗎?
(2)這個人手里分別拿的是什么?
(3)觀看矛和盾的圖片及視頻資料,介紹矛和盾。
通過直觀演示,幫助學生認識矛和盾,為學文做好鋪墊。
5.導入:這節課我們就走進文言文《自相矛盾》,感受古文語言的韻味。(相機板書:自相矛盾)
設計意圖:由學生喜歡的寓言故事導入,復習故事的同時明白寓言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一個小道理,為學習課文埋下伏筆。
二、初讀古文,識字讀文
1.引導學生交流識字、讀文的方法。
2.根據學生交流,出示學習方法。
課件出示:
3.集體檢測。
(1)開火車朗讀詞語,相機強調“吾”讀二聲,不讀“wǔ”;“譽”不要誤讀成“yì”。
吾盾之堅 其人弗能應也 自相矛盾 譽之曰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
(2)朗讀詞語中的生字。
吾 弗 矛 盾 譽
(3)小組賽讀生字。
吾 弗 矛 盾 譽
(4)學習多音字“夫”。
(5)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重點區別形近字識記:曰——日。
4.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正音。
5.教讀難讀的句子。師配樂范讀,生注意傾聽。教師領讀兩遍。
6.指導讀文,學會停頓,讀出節奏。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借助停頓,使學生在練讀中學會讀好文言文。
(1)自由練習。
(2)多種形式賽讀。
(3)齊讀。
設計意圖:因為文言文的結構與現代文不同,所以由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而賽讀既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收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三、鞏固字詞,練習寫字
1.指生開火車朗讀生字和詞語。
2.課件出示“寫字小助手”,組織學生展開同桌互助學習活動。
3.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圈畫的生字,重點指導:
“矛”字在書寫時最后一筆是“丿”。(學生書空“矛”字,重點強調點的寫法)
“盾”里面是“目”,不要寫成“日”。(學生書空)
4.課件利用動畫演示這兩個字的筆順和書寫要點,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筆畫特點,嘗試完成寫字表中的練寫內容,寫好后再對照范字改一改。
5.學生自由練寫,教師巡視,予以面對面指導。
6.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集體進行評議:哪個地方寫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議?
設計意圖:注重寫字指導,在交流評議中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注意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培養。
四、布置作業,鞏固成果
1.自由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故事內容。
2.把《自相矛盾》讀給家長聽。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將課內、課外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夯實基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認讀,并口頭組詞。
2.指生朗讀課文。
3.導入:《自相矛盾》到底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自相矛盾》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加強復習,夯實所學,為進一步學習、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再讀課文,借助注釋或根據語境聯想,在小組里逐句說說故事的意思,可以適當地加上一些詞語使句子更通順。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2.學生借助注釋,默讀思考后小組交流。
3.在剛才學習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覺得有哪個詞或哪句話不理解呢?
4.課件出示: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1)誰來說說看,這兩句話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句話?
(2)學生讀句子匯報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猜測“譽”的意思。
(3)融情練讀:楚國的集市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瞧,這個楚人在干什么?指名讓學生接龍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引導學生感知融情想象也是一種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分別當楚人,夸夸堅固無比的盾和鋒利無比的矛。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5.教師引導質疑。
(1)楚人的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聽了楚人的吆喝,有沒有人買呢?你是從文中哪個句子知道的?
(2)出示句子: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①學生讀句子匯報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猜測“弗”的意思。
②教師相機導學:這里的“或”你是怎么理解的?
(3)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是一個孩子,你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一個中年人,你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個人的反應是怎樣的?大家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此時的楚人嗎?
6.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寓言的含義。
(1)你知道那個人為什么不能應嗎?
(2)出示句子引讀:不能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相機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立”的意思。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字義。
(3)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7.同桌輪流逐句講譯文和古文。
8.指名互講。
9.小結: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理解文言文并不難,可以借助注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融情展開聯想。
設計意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中通過先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知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拓展延伸,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思考后組內匯報。
(1)“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有類似的事情嗎?
2.出示填空,引導背誦。
3.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譽、吾。
(2)讀生字并組詞。
(3)重點指導這兩個字的書寫。
(4)課件利用動畫演示會寫字的書寫筆順,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筆畫特點,嘗試完成寫字表中的練寫內容,寫好后再對照范字改一改。
(5)學生自由練寫,教師巡視,予以面對面地指導。
(6)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集體進行評議:哪個地方寫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議?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加深學生的閱讀感悟。同時選擇重點字進行寫法指導,同時加強學生間的評議,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讀書。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輕聲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等,使學生逐步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逐步推進。先借助注釋在組內自學討論,再由學生質疑,解決難點,緊接著理解其他句子的意思,同桌間輪流逐句講譯文和原文,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這個故事。這樣層層推進,以點帶面,保證每個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復述了課文。
3.學生帶著“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的問題充分地讀書,深入地思考,積極地表達,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發展了辯證思維能力,提高了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能力。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認識“吾、弗”2 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注釋,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寓言的內容,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
4.說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學課題
1.交流寓言,激發興趣。
導語:寓言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凝聚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人文精髓,一般由幾個字、幾句話或是一則故事組成,篇幅較短,里面卻包含了深遠的寓意。你都積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請同學們根據圖片猜寓言故事,并說說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引導交流:《亡羊補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長》。
2.單元預導,揭示課題。
像這樣富含哲理、充滿思辨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走進第六單元,去感受“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一起來學習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去感受古人充滿智慧的思辨哲學。
3.圖解“矛”“盾”,初釋題意。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根據圖片特點,認識什么是“矛”和“盾”(矛的前面尖尖的,非常鋒利,是用于攻擊敵人的一種兵器。盾是圓形的,或者是方形的,非常堅固,是用于防御敵人的一種兵器。)
(2)矛的作用是攻擊,盾的作用是防御,它們的作用完全相反。請同學們互相交流對課文題目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后抵觸,不一致。)
4.簡介出處,了解作者。
本文選自《韓非子·難一》,作者韓非為先秦時期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散文家,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所寫作品后來集為《韓非子》一書。
二、初讀古文,識字通文
1.讀通課文,掃清障礙。
自讀要求:借助拼音把句子讀正確,讀流暢,有難度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邊讀邊圈出生字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生字詞。
2.師生交流,檢查反饋。
(1)識字檢查反饋:在朗讀句子的`練習中學習生字,師相機指導。(同桌合作讀、全班接龍讀、拓展指導讀。)
“吾盾之堅。”“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
提示:“夫”是多音字,可據義辨析。“夫”字指“成年男子”“丈夫”時讀“fū”在文言文中用于句首或句末表示語氣時讀“fú”。本課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
(2)寫字教學指導。
指導書寫:矛、盾、譽、吾。
提示:“矛”和“盾”通過字形演變講解,注意“矛”的第二筆點,不要丟掉撇;“盾”字下面是“目”。
“譽”和“吾”同為上下結構:寫“譽”字時注意“興”在上,撇捺要舒展,“言”在下,多橫等距離;“吾”為形聲字,“口”表義,“五”表聲,本義是“我”。
生練習書寫,師相機指導把握筆畫間的長短變化和間距寬窄。
三、教師范讀,讀文知韻
1.生聽讀,劃分節奏。
閱讀古詩文最具風雅,且文言文語言精練,朗讀很注重韻味和節奏,請聽老師范讀,同學們邊聽邊劃分節奏。
楚人/有嚮/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同桌互讀,對比點評。
(1)根據課文節奏劃分練讀。
(2)同桌互讀,彼此指導點評。
(3)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四、聚焦學法,讀文知意
1.復習學法。
復習讀懂文言文的方法:反復朗讀、對照注釋、借助插圖、聯系上下文猜測。
2.試說大意。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課文,并說說對課文大意的理解。
3.師生交流。
(1)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楚國的集市。話說這楚國集市可謂人來人往,只見那商人吆喝聲聲高,行人熙攘好物挑,好一番熱鬧景象。同學們,讓我們聚焦這邊,隨即指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理解文意,師相機指導重點字詞的理解:鬻、陷、堅、利、譽。)
(2)楚人的這番吆喝吸引了你們的圍觀,見其稱盾之堅無敵,又聞其夸矛之利第一,你們中最善于思考、最具智慧的誰不禁問道?——舉手學生隨即指讀: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生理解文意,師相機指導理解“或、何如”。
過渡:我們班善于思考的孩子有這么多!
聽了楚人的夸贊,你有什么疑惑?——(生接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思考了楚人的這一番話,經過推敲,你會問道——(生接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此情此景,你的眼神告訴我你有話要說,可見你一定是個思維縝密的孩子,所以你不禁問道——(生接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這一問,讓這位賣矛和盾的楚人作何反應呢?學生齊讀:其人弗能應也。(師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借助插圖理解句意。)
好一個“弗能應也”,再看看文中插圖,我們仿佛看到了這位叫賣者此時此刻的尷尬和窘態,你最想用哪個成語來形容他呢?(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無言以對、無地自容、面紅耳赤、張口結舌……)
(4)面對此情此景,老師和你們一樣,不禁發出這樣的議論,師生齊讀: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師引導生利用斷句、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意。)
4.生生合作。
一生讀課文,一生說大意。
五、品悟矛盾,讀文知理
1.知矛盾。
明確了古文的大意,你是否更能理解“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了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反饋:因為這個楚人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就與“物莫能陷也"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就與“于物無不限也”相矛盾。他把矛和盾的作用都夸大到了極致,前后相抵觸,不能自圓其說,尷尬至極,所以無法回答。
2.明道理。
讀了這篇文言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反饋:世上不大可能同時存在無堅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不能前后相抵觸,要實事求是,三思而后行。
結語:旁觀善思者的發問讓我們為之拍案叫絕,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相隔幾千年的文言故事里蘊含的道理至今仍讓人受益無窮。
六、講演故事,啟發思維
1.發揮想象,講述故事。
評書是我國的一種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觀看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的評書表演經典片段,看完說說單爺爺的評書表演為什么廣受大眾喜愛?(播放視頻片段后師生交流)
請你也試著用評書的形式來講述《自相矛盾》這個故事。想象當時叫賣的場景,楚人與圍觀者的神態、動作或者心理活動等,把故事講得更吸引人。
話說這楚國集市,人來人往,轉水馬龍,好不熱鬧,正所謂:矛、盾同賣本矛盾,善思之人發言論;貽笑大方窘態困,三思而行要謹慎。
(1)生生練習。
(2)生推薦講故事。
(3)師生評議。
2.巧用妙招,化解尷尬。
既有活躍思維,又有表演天賦的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幫助這位楚人化解尷尬嗎?(師生交流)
七、練讀成誦,拓展閱讀
1.借助插圖,嘗試背誦。
(1)出示課文和插圖,生交流。圖文-一對應。
(2)借助插圖和提示語,完成背誦填空。
(3)借助插圖,嘗試背誦。
2.課外拓展,推薦閱讀。
課后搜集《韓非子》中其他經典的寓言故事進行拓展閱讀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9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選自《韓非子·難一》是一篇精讀課文,同時也是一篇寓言故事,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創造。在先秦諸子百家著作中,經常采用寓言闡明道理,本節課一方面希望學生能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語言的寓意,同時希望能為以后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對于文言文,學生雖然不是第一次接觸,但是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我希望通過注釋、插圖及故事表演讓學生理解故事的內容。
3.學生認知障礙點:因為文言文在教學及生活中都較少出現,學生認知起來也較為困難,如何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懂、讀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 “吾、弗、夫”3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矛、盾”等4個會寫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背誦課文。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注釋,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4.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1.通過播放廣告視頻,讓學生發現問題,從而引出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矛的筆畫是,橫撇、點、橫勾、豎鉤、撇。盾的部首是“廠”)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難度的句子多讀幾遍。
2.講解生字詞。
3.指名讀,教師指導正音。
4.聽范讀,劃分節奏。
5.全班齊讀,再次感受文言文魅力。
三、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回顧學習文言文方法。
2.自由朗讀課文。
3.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4.小組討論答疑。
5.分別指導朗讀(讀出夸耀的語氣)。
6.分角色對話,試著背誦。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習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說話不顧事實,事實夸大到絕對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訴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2.推薦閱讀《韓非子》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10
【教材簡析】
《自相矛盾》是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講述了一個賣矛和盾的人同時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互相抵牾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實事求是。本篇課文是一個哲理深刻的寓言故事,學習這類課文,意在給學生以情感上的熏陶和思維上的鍛煉。
【設計意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提出以“六大學習任務群”推動語文教育的變革,要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根據本篇文言文語言特點及教學內容,我在本課中設計了以讀為主、借助思維導圖和感悟啟示道理為主的環節。
1.以讀為本,自主探究,讀中領悟。
文言文的朗讀必須扎扎實實,從嚴要求,力求正確流暢。為了讀好文言文,在本課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誦讀為主,嘗試自讀、教師范讀、師生共讀、趣味閱讀等活動,由讀準字音、停頓到讀出韻味、樂趣,步步推進,熟讀成誦,在朗讀中感受文言文言的特點。
2.借助思維示意圖。
本篇課文是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的文言文,抽象的思維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存有一定難度。因此,在理解文中人物思維過程時,學生需要借助相應的支架來厘清人物的想法,進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3.讀中感悟,明白道理。
寓言故事的特點,在于從故事中收獲相應的啟示或道理。所以本課教學中,也重在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吾、弗”等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聯系上下文,猜測“譽”“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教學重點】
能聯系上下文,猜測“譽”“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學難點】
能揣摩人物的思維過程,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誦讀法、情境創設法、啟發談話法。
2.學法指導:品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和討論交流法。
【教學準備】
盾和矛的簡筆畫、教學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初識“矛”“盾”
1.圖片導入
回顧已學文言文
出示學過的文言文的圖片(《司馬光》《守株待兔》《精衛填海》《鐵杵成針》),根據圖片猜測相應的文言文。
2.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矛”“盾”,提示書寫要點
3.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根據圖畫猜文言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巧妙勾連舊知,自然導入新課。指導書寫“矛”與“盾”時,借助“矛”“盾”的形狀和功能,加深認識,突破學生書寫時易忽視的要點。】
二、初讀課文,走近“矛”“盾”
1.檢查預習,指名讀課文,強調“鬻、吾、弗、夫”等字的讀音。
生讀。(相機強調讀音)
2.借助注釋,同桌互相說一說這篇文言文的大意。不易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
生交流,師巡視。
3.交流不易理解的詞語及解決方法,相機指導朗讀。
預設:句1: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句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教師小結讀好長句子的要點:結合句意進行停頓是讀好文言文的好方法。)
4.指名說全文大意。
5.師生合作誦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讀,意在掃清字詞障礙;熟讀,讀好停頓和節奏,為下一階段的理解做鋪墊。“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放進句子中讀,理解字意后再讀,有利于學生識記。朗讀停頓的劃分其實也是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意,且通過比較兩種不一樣的停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樹立學生的語感自信。】
三、創設情境,夸耀“矛”“盾”
1.朗讀楚人的話,感受“盾”堅“矛”利。
(PPT出示楚人的話: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無物不陷也。)
2.白話文夸耀“盾”堅“矛”利。
(1)同桌之間練習朗讀。
(2)指名用自己的話夸耀盾和矛。
(3)教師點撥、滲透組詞、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來理解文言文。
3.沉浸情境,引發認知沖突。
(1)學生進入情境,輪讀楚人夸耀的語言。
(2)教師發問:楚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制造冷場,留白思考。
【設計意圖:首先,創設情境,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楚人的話,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楚人對自己賣的盾和矛的極度夸贊,并在誦讀中感受文言特有的節奏和韻味,培養學生文言的語感。接著繼續營造情境,讓學生用白話文繼續夸耀,實則是引導學生自然地把文言語言轉化成現代白話文。同時,教師從學生的白話文叫賣中,捕捉住學生不自覺地運用了組詞方法理解了“堅”和“利”等詞語的意思,加以點撥,讓這一方法植入學生心中。】
四、揣摩思維,深思“矛”“盾”
1.走進楚人內心。
(1)啟思:楚人為何“弗能應也”?面對質疑,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推測楚人的思維過程,同時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匯報交流,其他同學提問或補充,完善思維導圖。
(4)歸納思維導圖,討論楚人思維中的問題。
2.體會“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生讀句子。
(2)“同世而立”什么意思?生匯報。
(3)我們怎么說才能幫他把盾和矛賣出去。
教師相機評價點撥。
(4)回顧全文,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或道理?(指名答)
【設計意圖:走入楚人內心世界,想一想“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這是本課要落實的語文要素。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楚人,有角色代入感,更能啟發學生真實分析楚人的思維。探究楚人心理,也是本課的難點,因此,設計了思維導圖,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厘清“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盾”將會出現的情況,分別說明兩種觀點,讓學生了解到: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都可以說明楚人夸耀盾和矛的兩句話是自相矛盾的,體會“不可同世而立”。】
五、聯系生活,體會“矛”“盾”
1.這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生活中總會出現自相矛盾的事。將下面意思相反的語句連起來。
2.學生質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矛盾觀點。
3.小組討論并辨析。
4.在辨析中明理,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僅僅領悟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是遠遠不夠的,本環節的設置是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類似的現象,進而加深理解,內化積累,學以致用。】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字3個,寫字4個,掌握多音字“夫”。
2.理解文章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這個故事。
3.能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體會人物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讀懂原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難點:
能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體會人物的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主題導入,緩緩入情境
1.出示單元導語頁。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本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編排了三篇課文,展現了思辨與智慧。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老師將帶領大家走進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遇到問題時的思維過程。
2.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掩耳盜鈴》《亡羊補牢》等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都是以最簡短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這個故事選自《韓非子.難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韓非子。
4.請同學們跟我一起書寫課題:自相矛盾。指導書寫“矛和盾”。在這里,我們要注意“矛和盾”的書寫。
“矛”的最后一筆是撇不能丟。“盾”的第一筆是撇,要寫平一些。請大家在生字表中,描紅一遍“矛和盾”。
5.出示矛和盾的圖片。大家看,這就是“矛和盾”。
矛: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種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劍的牌。
二、自練共糾,層層趣讀文
1.初讀課文。
自學提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測讀文。
聽到大家瑯瑯的讀書聲,相信大家都能將課文讀正確了,誰敢接受挑戰,讀讀下面的句子?
(1)指名讀句子:
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這么難讀的句子,你是怎么讀正確的?你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關注課下注釋,就能把難讀的字音讀正確。希望其他孩子也能多關注課下注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誰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字正腔圓,讀音準確)
②來看第二個句子,誰試著讀一讀?
其人弗能應也。(簡潔干脆,讀音正確)(男生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③下邊這個句子你會讀嗎?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這個“夫”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放在句首,沒有意思,表示即將發起議論,所以讀的時候也要稍作停頓。
大家個個都是認真學習的孩子,通過預習,就能把字音讀得完全正確!
④同桌合作讀。
課文中最難讀的字你們都讀準確了,相信課文中其他的語句也能讀正確。同桌兩個讀一讀,如果發現有讀錯的字,教她讀一讀。
(2)難度升級,指名讀全文。
最難讀的句子大家都讀正確了,相信其余的句子一定也能讀正確。誰來試著讀讀全文?
(3)帶著節奏讀。
①古人的課文是沒有標點的,他們個個搖頭晃腦讀出了文章的韻律美。誰也能像古人一樣讀出第一句話的節奏。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讀得真好!你又是怎樣做到的?(結合課下注釋,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讀。)
②結合課下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意,注意節奏和停頓,試著讀課文。
③指名讀文。
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每句話的節奏,韻味。掌聲送給大家!
④出示節奏,齊讀課文。
下面讓大家對照著節奏,再來美美地讀讀全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難度繼續升級,去掉標點,你還能讀嗎?
PK一下吧!一二組同學讀黑色部分,三四組同學讀紅色部分。
(5)終極挑戰。古人寫文章是從右往左書寫的,這樣書寫你還能讀嗎?
孩子們自信滿滿呀!好,男生讀藍色部分,女生讀黑色部分,比一比誰是朗讀冠軍,比賽開始!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巾幗、須眉齊勝出呀!老師把掌聲送給你們!
三、合作深思,步步解文意
1.回顧方法:你們真了不起,短短的時間,就把文章讀得這么好!學習文言文,我們不僅要讀好文章,還要讀懂內容,讀出自己的體會。
2.你們以前都積累了哪些幫助我們理解文言文內容的好方法?生自由匯報。
方法提示:1.借助文中注釋。
2.聯系上下文進行猜測。
3.查閱工具書。
4.借助文中插圖,聯系生活經驗。
3.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
4.弄懂關鍵詞:這幾個詞語你們理解它的意思了嗎?(課件出示:譽”“弗”“應”“立”)
5.說說故事主要內容。看來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關鍵詞句,現在讓我們把每句話都連起來,說一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吧。
四、質疑問難,環環理思維
1.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都是了不起的學習者,這么短的時間就讀通了課文,了解了文意。學貴有疑,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學們,讀到這里,我想大家一定產生了一些疑問?來,說出你的疑惑!
2.明確中心問題:你們提出的這幾個問題都非常有研究價值,這是經過梳理之后的問題。(課件)
“路人為什么要讓楚人去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
這個楚人為什么“弗能應也”?
為什么“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于世?
3.聚焦問題源頭:孩子們,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關鍵要去探討問題的源頭——也就是這個楚人的話。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熱鬧的楚國集市,街上人來人往,誰來做做這個楚人,幫他夸夸他的盾。
評1:這個盾還不夠堅固,夸贊、得意的語氣再強烈些。
評2:我聽出來了,這個盾很堅固。誰再來?
——這個楚人口中的盾真是——(板書:堅不可摧),誰再來幫他夸夸他的矛?
評1:這矛鋒利無比,誰再來?
評2:這個矛真是無堅不摧(板書:無堅不摧)
4.引出路人的話:這個楚人為了賣矛和盾,抓住了盾堅、矛利的特點,奮力夸贊,用心良苦,那么路過的人們又有什么反應呢?
課件——有人問他“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5.積極假設,小組探討:聽了這個路人的話,我們先來幫這個楚人想想這個問題,如果他真的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你們說結果會怎樣?可能會有幾種結果?
明確:是呀!同學們,所以說要么只存在堅不可摧的盾,要么只存在無堅不摧的矛,他們二者不能同時存在。同學們,課文前4句是在敘述這個故事,最后一句以“夫”字開頭,是作者所發表的議論,是人們的思考,這個小故事真是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啊!齊讀:
課件——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讀!(板書:不可同世而立)
6.體會路人問話意圖:剛剛有人問:“路人為什么要讓楚人去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他聽出楚人話中的破綻沒有?所以他這是明知故問的問,課件: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讀!這是質疑為難的問,讀!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這是譏諷嘲笑的問,再讀!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7.理解楚人“弗能應也”的原因:聽了路人的話,剛剛自信滿滿的楚人,竟“弗能應也”,他為什么回答不上來了?此時此刻他內心感覺怎么樣?
預設1:尷尬預設2:心虛
明確:他這是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是不知所措的困窘,是無言以對的心虛。此次此刻,他也明白了——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再讀!
8.明確寓意:學到這里,你們有什么話要對這個楚人說嗎?(明確:我們說話、做事,前后要保持一致。)
明確:是呀,在生活中,我們說話、做事,前后要保持一致,這也是本文的寓意所在。
9.同學們,把我們剛剛所有的理解送回到課文中,自由讀一讀吧。
五、積累內化,節節提認識
1.我會背誦。
孩子們,接下來讓我們再次回歸文本,試著挑戰背誦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自己試著練習。
(1)根據提示,課文填空背誦。
(2)根據簡單提示背誦。
(3)自主背誦。
2.繪聲繪色講故事。
大部分同學都能背誦課文了,真了不起。下邊我們來講一講《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吧!怎么能把故事講得更生動呢?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小妙招,來分享一下吧!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講故事不是背課文,要用自己的話完整講述故事的內容。
也有的同學可能會說:豐富故事的情節,想象賣者和圍觀者對話時的神態、動作,講故事時注意神態、語氣,加上恰當的動作和語言,可以把故事講得更生動。
課件:
1.要用自己的`話完整講述故事的內容。
2.通過合理的想象豐富故事的情節。(想象賣者和圍觀者對話時的神態、動作,講故事時注意神態、語氣,加上恰當動作和語言,可以把故事講得更生動)。
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前4句是敘述故事的內容,最后一句是作者發表的議論。所以講故事時只講前四句的內容。
評價:你們覺得他們表演得怎么樣?你的評價真到位,他們用神態、動作演繹了人物各自不同的形象。為這幾個孩子送上熱烈的掌聲。
3.展開想象,擴寫《自相矛盾》的故事。(提示:重點把路人質疑及楚人叫賣時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具體。)
六、聯系生活,處處常運用
1.聯系生活:孩子們,《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廣為流傳,人們從這個故事受到啟發,賦予了“矛盾”這個詞語更廣的含義,現在“矛盾”這個詞語很少用來指兵器,更多用來形容人說話、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沖突。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請大家看看下面這幾個事例,看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現象,說說你的理由!
(1)班長程明面對鬧哄哄的自習教室,憤怒地吼到:“所有人都不要說話了,安靜!”,結果班上立刻安靜下來,他卻轉身和同桌津津樂道起來。
(2)樂樂的身高是1.3,坐高鐵免票的身高要求是1.2米及以下,平時總是教育樂樂要誠信的媽媽讓樂樂稍微往下彎腰,這樣可以省下買票的錢。
2.總結:孩子們,愿你們能真正從這個故事受到啟迪,在生活中,說話、做事,三思而后行,前后搖保持一致,切勿做自相矛盾之人!
3.課后作業:回家把《自相矛盾》的故事說給家里人聽。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1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譽”、“弗”“立”等詞語的意思。
3.思考“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4.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理解寓意,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2.4
【教學重點】
思考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懂得自相矛盾的意思,并在生活中運用這個成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過好幾篇文言文,看圖猜猜課文的名字。學習了這么多文言文,你覺得學習文言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嗎?出示守株待兔,總結學習方法:讀好課文停頓,借助注釋理解字詞,看圖片理解課文。
2.板書課題,觀察課文插圖,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體)
看圖識“矛”,它的作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進攻,特點是鋒利)
看圖識“盾”,它的作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防御,特點是堅固)
3.誰聽說過“自相矛盾”這個故事,講一講。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學生憑借語感讀好停頓。(教師不必幫助學生斷句只有對課文理解了,才能讀準停頓,讀好斷句。)
三、理解課文
1.借助注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同桌之間可以交流,再匯報。
譽:稱贊 弗:不 立:存在
總結方法:聯系上下文,可以理解字義。
2.在理解句意的過程中,再讀準停頓,反復讀。
3.讀全文,正確流利,讀準停頓。
4.楚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盾的?(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加上動作,讀出感情。
板書:堅硬無比
楚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矛的?(吾矛之利,于無物不陷也)
板書:鋒利無比
5.楚人賣的是世上最堅硬無比的`盾和最鋒利無比的矛,面對觀眾的提問,楚人作何反應?------其人弗能應也。楚人啞口無言,他為什么不當面試試呢?
以矛陷盾,如果盾破了,那么( )就是假的;如果矛斷了,那么( )就是假的,所以他之前的話( )
因為,不可陷之盾與無不可陷之矛,不能同世而立。
板書:諷刺有些人:言行不一致,夸大其詞,不能自圓其說
告誡我們:做人要實事求是,言行一致,不要夸大其詞。
思考: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呢?
6.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7.背誦課文。
四、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15.自相矛盾
矛:鋒利無比
不可同世而立
盾:堅硬無比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識字與寫字:認識“吾、弗、夫”三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4個生字;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閱讀與鑒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交流與表達:聯系上下文,猜測“譽、弗、立”的意思;說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用自己的話講講“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任務一:圖片導入,明確任務
1.出示兵器圖片(矛、盾),學生說一說它們的名稱,熟悉的學生介紹一下它們的樣子。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跟矛和盾有關的文章。
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2.學生自己讀課文和注釋,然后介紹這篇課文的出處。
任務二:分類學詞,朗讀課文
活動1:朗讀課文
1.一起展示朗讀,師正音并提示節奏。
yù wú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根據節奏提示,生練習朗讀。
3.個別展示朗讀。
4.師范讀,生賽讀。
5.發現文體:小古文,言簡意賅。
活動2:學習生字
1.展示生字朗讀
吾 弗 夫 矛 盾 譽 吾
2.讀準多音字:夫
實詞fū: 夫人 丈夫
語氣詞:fú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
3.理解字義
鬻 譽 吾 陷 或 弗
說說你是怎么知道它們的意思的。
小結理解字義的方法:看注釋,根據課文內容猜測。
4.寫好生字
矛 盾 譽 吾
說說字的結構
指生說寫這幾個字時需注意什么。
師范寫“矛”,學生描紅、書寫。注意:“矛”不可少一撇;“譽”需用“語言”,與“眷”相區別。師相機指導、評價。
任務三:品讀課文,理解“自相矛盾”
1.朗讀課文,想一想這篇小古文講述了什么事?
明確:一個楚人賣矛和盾,自賣自夸,被圍觀的人問得啞口無言。
你是從哪看出來這個楚人在“夸”?理解“譽”的意思。
2.這個楚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用課文原句來回答。
明確:
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所以,“譽”的意思是稱贊、夸贊、夸耀。其中哪個解釋更好?(夸耀)
請你化身為這個楚人,加上表情、動作和語氣,夸一夸你的矛和盾。
3.再讀課文,看一看事情的發展,他的矛和盾賣出去了嗎?為什么?
明確:沒有。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有人問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這個楚人不能應答。
理解“或”“以”“陷”“弗”的意思,知道根據注釋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此時,這個楚人內心會想什么?他的表情和心情如何?
4.目前,你發現課文中出現了哪些表示人物的詞語?用原文中的字詞來說。
楚人、吾、或、其人
給他們分類:“楚人、吾、其人”都是賣矛和盾的人。
“或”是圍觀的人。
5.再讀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原文中的語句說一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明確: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理解“立”的意思,說一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6.理解課題
通過這篇小古文的學習,你對課題“自相矛盾”有什么認識?
7.聯系實際,說一說你生活中遇到的自相矛盾的事情,你或他人是如何反駁?
出示例子:某廣告語:“今年過節不收禮啊,收禮只收……”
請你學學圍觀的人的語言反駁一下這條廣告語。
任務四:角色扮演,深刻理解
1.自由練讀,讀出人物的語氣和心情變化。
2.分角色朗讀。
3.故事大王爭奪賽:如果你是這個賣矛和盾的楚國人,你回家后會怎么跟家里人說今天一件兵器也沒賣出去?用上合適的語氣、表情和動作,看看誰講得好。
評價表 圖片
4.想象故事經過,再次朗讀,嘗試背誦。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14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選自《韓非子.難一》。本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編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三篇課文,展現了思辨與智慧。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要在引導學生了解人物思維過程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樹立結合實際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情分析】
對于寓言故事的學習,學生由二年級感知故事中的道理,到三年級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到五年級分析推理其中的道理,已具備一定的認知經驗。通過《司馬光》《囊螢夜讀》等課文的學習,學生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本課的學習在之前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提升運用知識、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讀“吾、弗、夫”,會寫“矛、盾”,聯系上下文,猜測理解“譽、弗、立”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故事的內容,通過品析人物語言,推測人物的思維
過程,明白“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4.聯系生活,感悟故事的寓意,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會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學難點】
推測人物的思維過程,明白“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感悟故事的寓意,并形成生活經驗。
【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激趣
1. 廣告語導入。
導語:出示“腦白金”和“嚴禁在此處亂涂亂畫”的廣告標語圖,引出“矛盾”。
2.學習“矛”“盾”,指導書寫。
“矛”,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盾”古代打仗是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的牌。而自從有了《自相矛盾》的故事,“矛盾”一詞就用來比喻說話或做事相互抵觸。那這個故事中又蘊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熟知的廣告語談話激趣,借助字義演變,理解詞語,設置懸念,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板塊二:初知故事
1.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不好的地方
多讀幾遍。
多音字:夫(fú)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 “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表議論,念二聲;漁夫(fū)
2. 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停頓和節奏恰當。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
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 朗讀展示。學生評價。
4. 借助注釋和已有經驗,理解課文。
請同學們借助以往的學習經驗,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5.分角色讀文。
6.講故事。結合生活經驗,想象人物動作、神態,用自己的話夸夸楚國人的矛與盾。
【設計意圖】準確把握學情,順勢而為。由于學生對白話文版本的故事耳熟能詳,因此教學中將理解故事內容做簡單處理,重點放在講故事上。再學生講故事時,搭建支架,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合理想象、豐富語言,幫學生把故事講得生動有趣。
板塊三:啟智思維
1. 找出這個故事當中的關鍵話語。(“物莫能陷也”和“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啟發想象:楚國的集市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非常熱鬧。瞧,這個楚國人夸贊自己的'矛鋒利,盾很堅固,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那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如果矛刺穿了盾,那就說明矛( ),盾( )。
如果矛不能刺穿盾,那就說明矛( ),盾( )。
2.想一想,有第三種情況發生嗎?此時此刻“其人弗能應也”原因是什么?(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多角度思考:請分別從商人、路人和自己的角度出發,說說還能怎么做?應該怎么做?
預設:今天賣矛,明天賣盾;在東邊賣矛,西邊賣盾;或者,將家人分成兩半,一半賣矛,一半賣盾。還可以告知楚人,說話做事要留有余地……
4.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有過內心矛盾、糾結的時候嗎?怎么解決?
5.請看老師給大家出示的是我們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一些經典格言。仔細觀察左邊的話和右邊的話,你會發現有一些聯系。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寧為玉碎,不能瓦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①能不能連起來讀一讀?我說左邊這一句,(請一生)你來找出右邊相應的句子。
②有什么發現呢?(我覺得它們之間是意思相反的)相反、
相對的,用我們今天剛學的故事來說叫什么?(自相矛盾)這些語言都是流傳下來、最經典的為人處事的格言,是智慧的結晶。可它們分明又自相矛盾,你怎么想?來,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考試后,成績同為89分,學習程度不同的孩子爸媽的評價。(一貫成績好的,怎么沒有發揮好,趕緊找找原因;程度稍差的,這次進步不小啊,繼續努力。)
小結:這些看起來自相矛盾的句子本身并沒有錯,只是我們在運用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時勢、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選擇恰當的語言。否則你面對同一件事,既告訴自己“為時已晚”,又提醒自己“猶未晚矣”。那就真成了——自相矛盾。
6.朗讀課文,嘗試背誦。
【設計意圖】抓關鍵詞句,設置情境,結合已有經驗,激發想象,明白“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深化故事的寓意;巧換立場,層層推進,感知思維過程,學會正確化解、處理生活問題,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巧借經典,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在理解“自相矛盾”本義的基礎上,教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激發思維的火花。這樣在落實單元要素的同時,讓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得到扎實落地。
板塊四:拓展閱讀
1. 簡介出處和作者。
《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難一》,是戰國末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余萬言。書中還有其他的寓言故事,會讓我們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2.總結:《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告誡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同時,教會我們學會觀察,揚長避短;學會換一種思維方式,這樣就一定會在“山窮水盡”之時“柳暗花明”。
3.作業超市:
①續寫故事。
②寫一寫自己“自相矛盾”的經歷。
③ 閱讀《韓非子》的其他寓言故事。
【設計意圖】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既蘊含了豐富的道理,又充滿了哲學的智慧,值得我們用心閱讀、思考、傳承。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15
學情分析
《自相矛盾》是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韓非子.難一》,本文主要講述了一個賣矛和盾的人同時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互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課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練,讀起來有趣味,給人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
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意在給學生以情感上的熏陶和思維上的鍛煉。五年級下冊的學生,對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學時可以立足文本卻超越文本,順學情導入課文說故事,表達轉換讀故事 ,言語重構演故事,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全面發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賣者言過其實、前后表述自相矛盾行為的反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故事,演故事,理解寓言故事內容,體會人物的思維過程。
3、體會寓言蘊含的道理,并受到啟發。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讀懂原文,理解文章大意。
2、體會人物的思維過程,并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1順學而導說故事
1、師:同學們,在前面的綜合性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古老的漢字,(出示課件:“矛”和“盾”的古文),猜猜看,是什么?出示漢字演變的過程。(板書:矛 盾)
2、學習生字,借助圖片了解:“矛”是古代用來進攻的兵器,越鋒利越好。“盾”是用來防御的兵器,越堅固越好。(板書:鋒利,堅固)
3、現在我們說的矛和盾啊,都會在前面加上兩個字,(板書:自相)就成了一個成語。同學們一起讀一遍,有誰知道,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
4、指名學生說故事,交流了解學生的學情。
2古今互文讀故事
1、同學們剛才講的故事,其實來自于中國古代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韓非子》,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韓非子是怎么講這個故事的。(課件出示課文。)
2、學生自由讀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師生對讀:
(1)師讀古文,學生對現代文,相機理解:“ 鬻、譽”的意思。
(2)師說現代文,學生對古文:相機指導學生讀好“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讓學生嘗試背誦:
師:現在讀《自相矛盾》這個古文版的故事有沒有問題?
(出示課件)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又譽其矛曰:“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
指多名學生讀。
師:下面挑戰升級。如果是這樣,你還能讀嗎?(出示課件)
自相矛盾
楚人有 ,譽之曰:“ ”,又譽其矛曰:“”或曰:“ ”其人 。夫,不可 。
師:真厲害!這么短時間就能背出來了。
3添油加醋演故事
1、引導學生明確演故事的要求。
師:故事不僅可以講,還可以演,接下來我們一起合作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好嗎?(好)既然是演,那除了要講清楚外,還要——(帶上動作,表情)還要——抓住關鍵詞,聯系生活實際,添油加醋地表達。(課件出示:表演小妙招)
2、出示情景圖片,創設情境,師生合作表演故事。
(1)現在,我們走進熱鬧的楚國集市。街上人來人往,好多店鋪生意都紅紅火火,只有一個賣兵器的'攤位,冷冷清清,連問的人都沒幾個。老板可著急了,他心想:——
于是,他賣力地吆喝起來:——
(2)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小伙子走上前來問道:老板,你這盾質量怎么樣呀?見有人想買,老板更加賣力地夸耀起來——
(3)他正夸得起勁呢,人群中又有人問道:老板,那你的矛咋樣?老板于是又賣力地夸起自己的矛——
(4)老板得意洋洋,覺得這下子生意一定會好起來了。這時,人群中擠出一位老者,笑了笑說:——
一群孩子聽了,也拍手大笑,喊起來——
大家一看,瞬間明白過來,一起哄起來——
此時的老板——
4環環相扣理思維
1、表演得真精彩!掌聲送給自己!同學們,剛剛還自信滿滿的楚人,為什么竟“弗能應也”?(教師現場采訪表演的學生)
2、小結:如果真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究竟會怎樣呢?(出示課件)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矛斷,說明( )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盾穿,說明( )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矛斷、盾穿,則說明( )。
3、這真是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是不知所措的困窘,是無言以對的心虛。此時此刻,他也明白了——路人說的: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再讀!(板書:不可同世而立)
4、如果你們在現場,你有什么話要對這個楚人說?
5、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自相矛盾的事很多,你能來說說嗎?
6、結:是呀,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這個賣矛盾的楚人,記住他弗能應也的尷尬,在生活中,說話、做事,三思而后行,前后保持一致,千萬不要——自相矛盾!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鬻、譽、弗、夫”等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學習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等方法理解文言文,抓住關鍵句講故事。在誦讀和表達中感受文言文言簡意賅,瑯瑯上口的特點,積累語言,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悟生活中處處充滿矛盾,提升學生辨析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習聯系上下文猜測意思理解文言文的方法;通過關鍵詞句了解思維過程。
【設計意圖】
《自相矛盾》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5課,本單元人文主題是“點燃思維的火花”,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根據情境編故事,把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寫具體”。因此,教學過程重在使學生獲得讀懂文言文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教學時努力做到:一是采用“遞進式”方式熟讀成誦,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二是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猜測意思等方法,明確文意,理解內容;三是精品細讀,了解思維過程和矛盾存在;四是讀寫訓練,閱讀拓展,推薦閱讀,以一篇帶多篇,落實“三位一體”。
【學情分析】
《自相矛盾》是小學高年段的文言文,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基礎,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而且“自相矛盾”的故事學生并不陌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朗讀、品析中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會,在借助注釋的基礎上學習聯系上下文猜意思,進一步掌握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說一說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5課《自相矛盾》,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請同學們根據預習單匯報一下課前搜集整理的資料。(出示預習單)
圖片
預設匯報:
1.關于矛和盾。2.關于韓非子。3.關于寓言。
板塊二:讀一讀
1.《自相矛盾》是一則用文言文寫的寓言,請同學們先讀一讀這四個字:“鬻、譽、弗、夫”。(指名讀)有什么發現?(同音字)意思一樣嗎?(不一樣)說說它們的意思?(學生說)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
2.讀懂四個詞。(堅、利、應、同)(文言文一字傳神,通常一個字,一個詞這叫擴詞法)
3.讀通四句話。這篇課文有幾句話?
①(理清故事:開頭、情節、結果、點評)
②(引導創設情境讀)同學們,你們能像賣者一樣,也來夸贊夸贊這矛和盾吧。
4.還原讀。(去標點讀、豎著讀、換繁體字讀、填空式鏤空讀等)
板塊三:議一議
1.如果賣矛盾的人只賣其中一種兵器,他會怎么賣?為什么?(引導學生咨詢)
現在他怎么賣?(引導讀文中句子)我們一起反駁他(引導讀文中句子)
2.小組討論:如果你來賣,你會怎么賣?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
①上午賣矛,下午賣盾(改變營銷策略)
②買矛送盾(買一送一,抓住顧客心理)
③請明星代言(名人效應)
④淘寶銷售、抖音帶貨(互聯網線上經營模式)
3.續寫《自相矛盾新編》
板塊四:拓展閱讀
《自相矛盾》這篇文章出自《韓非子》,在這本書中像這樣具有思辨性的故事還有許多,例如《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諱疾忌醫》等等,希望同學們都能帶著思考去閱讀,在閱讀中獲得思維的提升。
【部編版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部編版《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04-22
部編版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1-23
部編版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01-09
部編版語文烏鴉喝水教學設計12-05
關于部編版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0-02
部編版上冊語文園地教學設計04-12
部編版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經典【5篇】01-21
部編版語文母雞教學設計(精選10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