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2、掌握下列字的讀音:澹泊(dànbó)淫慢(yín)險躁(zào)
3、理解下列掌握詞語:君子、行、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志、淫慢、險躁、治性、馳、窮廬、將復何及
4、翻譯全文。
5、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弄清文章的層次關系。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針對文章的精彩之處,用換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八年級曾經學過兩篇文章,一篇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一篇是陳壽寫的.《三國志》節選《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諸葛亮是在54歲的時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經對他五歲的兒子說過一段話,這段話后來一直被諸葛家族奉為祖訓,可見他對諸葛子孫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話(板書:誡子書),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淺。
二、初讀課文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
(1)生字:澹泊、淫慢、險躁
(2)停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
3、集體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系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并力求在小范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回,及時給予指導。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師強調重點詞(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4、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為: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著窮房子,那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課文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在這段話中,哪句話勸勉兒子要珍惜時光,把握現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詩句?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明確:
(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2、諸葛亮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這一問題在于引導學生理清本文的層次關系,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弄清本文的邏輯層次。
明確:諸葛亮認為,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
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志向呢?必須“寧靜”,即清心寡欲、專心致志(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此說來,一個人要想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就必須修養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養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看來,“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這也正是諸葛亮的觀點所在。
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明確:看似無關,實則關系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
五、背誦積累
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里裝著現代文,嘴里說著古文。
六、談感受,說啟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
(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七、布置作業
1、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2、背默課文。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讀順:積累字詞,翻譯全文。
2、讀懂:體會主旨,思考意義。
教學重點:
1、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能準確翻譯課文。
2、體會《誡子書》倡導的學習和做人之道。
教學難點:
1、識記重點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思考《誡子書》的現代價值,反思自己在修身、學習上的不足之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知道這些成語/這些話說的是誰嗎?
【版本1】
三顧茅廬三足鼎立神機妙算
草船借箭赤壁之戰欲擒故縱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空城計
【版本2】
“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guān)巾,身披鶴氅(chāng),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唐·杜甫)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唐)
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南宋)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者:諸葛亮: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號臥龍先生。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潔,才學淵博,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作品:《誡子書》是一篇富含道德勸喻意味的家書,是諸葛亮寫給他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因其文短意長,言辭懇切,成為后世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諸葛亮作為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智者,“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可以說是他一生的總結。
【資料補充】
諸葛亮對諸葛瞻告誡原因(告誡原因)
“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三國志·諸葛亮傳》
三、學習目標
(一)讀順:積累字詞,翻譯全文
1、【自主感知1】
自由朗讀,準確把握讀音和停頓。
【自學方法】
(1)結合注釋標注讀音。
(2)句中停頓是句意層次的表現,標出句子的停頓。
【自學時間】
3分鐘
【檢測方法】
劃分節奏、分組讀、齊讀。
誡子書
夫(fú)/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yín)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自主感知2】
結合課本注釋,理解字詞,疏通文意。
【自學方法】
按照“詞語—句子”的順序展開。
【自學時間】
5分鐘
【達標檢測】
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端)君子之行,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目的)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明(明確、堅定)志(志向),非寧靜無以致(達到)遠(遠大目標)。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擴大,這里指“增長”)才(才干),非志無以成學。淫(放縱)慢(懈怠)則不能勵(振奮)精(精神),險(輕薄)躁(浮躁)則不能治(修養)性(性情)。年(年紀)與時馳(疾行,指迅速逝去),意(意志)與日去(離開,消失),遂(終于,最終)成枯落(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多不接世(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守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
修身養德的方法為“靜”與“儉”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譯文】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于學習。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譯文】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
這句中,諸葛亮將立志、學習、成才三者緊緊聯系在一起。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譯文】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淫慢”“險躁”是“靜”的反面表現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譯文】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歲月而消失。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譯文】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再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原文。
2、整理字詞和翻譯。
3、《高分突破》P63-64課內一。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二)讀懂:體會主旨,思考意義
1、【合作探究1】
作者告誡兒子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自學方法】
找關鍵詞并結合相關句子加以品讀,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
【自學時間】
3分鐘
【成果交流】
(1)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3)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主旨歸納】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是作者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
3、【資料補充】
后世對諸葛瞻評價(告誡效果)
(1)干寶:“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2)司馬炎:“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
(3)羅貫中:“蒼天有意絕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愁。”“智謀雖不扶危主,忠義真堪繼武侯。古往今來多少淚,行人哀怨哭墳丘。”
4、【合作探究2】
借古諷今,結合文章反思自身在修身或學習中的不足之處。
【自學方法】
文中提到“靜”“儉”“淡泊”“明志”“致遠”,找出包含這些詞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自學時間】
3分鐘
【成果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二、達標檢測
1、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它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
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是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2、翻譯下列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三、布置作業
1、完成《高分突破》p64課內二+p65課外文言文
2、背誦全文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3
教學目的
1.背誦課文,積累誡、夫、修身、澹泊、勵、遂等詞語。
2.理解文章大意,并進行現代審視。
3.了解閱讀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課文,積累誡、夫、修身、澹泊、勵、遂等詞語。
2.理解文章大意,并進行現代審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情景激趣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歷代的贊揚。其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諸葛亮在民間與官方的影響都甚大,后世流傳著大量與他相關的歇后語、俗語、成語等,如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七擒孟獲、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寫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當年諸葛亮出兵武功,其間寫信給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又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不僅讓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后來諸葛瞻戰死綿竹,為國盡忠,就是明證,也給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鑒,其中的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本文,看看我們能夠從中受到怎樣的啟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理解文意。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結合注釋,梳理文意,將課下重要注釋簡化后移到課文相關位置處。用序號標出情節結構。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下列詞語:
誡:警告,勸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養德:培養品德。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成:達成,成就。
慢:懈怠,懶惰。
勵:振奮。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與:跟隨。
馳:疾行,這里是增長的意思。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淫慢:過度的享樂,懈怠。淫:過度。
一、探究結構
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課文的一般結構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
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
1.總的要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修身方法: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3.求學方法:寧靜求學,立志成學。
4.行為要求:切忌淫慢,防止險躁。
二、探究中心
學法指導: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內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學生結合上述內容,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義;理解這個中心的.深刻或新穎之處,并理解這個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指導學生理解這個中心對自己的啟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確: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2.本文的中心對你有何啟示?
第二步,精讀課文。
一、翻譯課文。
抽同學翻譯,教師點評梳理: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的人,(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么用呢?
二、理解課文,并加以背誦:
1.諸葛亮要求兒子應如何修身?
明確:要從澹泊和寧靜狠下功夫。
2.諸葛亮認為澹泊和寧靜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澹泊可以明志,寧靜可以致遠。
3.諸葛亮認為應該怎樣求學?
明確:要寧靜,要有志向。
4.諸葛亮認為“淫慢”“險躁”將導致怎樣的后果?
明確:淫慢不能振奮精神,險躁不能陶冶性情,將隨年歲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從而無用于世,悲守窮廬。
第三步,熟讀課文,現代審視。
一、個性解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
課堂探究:
1.你贊成課文中的觀點嗎?為什么?
2.學了本文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拓展閱讀
誡外甥書諸葛亮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shù)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xián)吝(lìn),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總結固趣
從這篇《誡子書》中,我們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也可以看出他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我們要從中體會作者所闡述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了解立志與學習的關系,理解寧靜淡泊的重要,體會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并使之指導我們的立身行事。
學習這篇章課文,我們也應了解學習文言的基本方法,并積累相應的文言知識。
布置作業:
預習《貓》,要求能概述文章內容,擬出不懂或有質疑之處。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而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理解內容,感悟主旨,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借助工具書譯文,在誦讀中品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古人的教誨,指導自己的言行。
重點與難點:
誦讀,感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屏幕呈現“走進國學經典感受古文魅力”,背景音樂《高山流水》。
二、上課環節: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我們已經學了《<論語>十二章》,其中闡述學習和思考密不可分的關系的是?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的是?
同學們都能異口同聲地回答,看來大家學得都不錯。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誡子書》。(板書課題、作者)
(二)文章朗讀我投入
1.自讀文章:要求讀準字音。
2.選讀文章:選一生讀,另一生點評后再讀,其他生點評。
3.聽讀文章:(錄音)注意劃分節奏。
4.跟讀文章:(視頻)注意語氣語調。
5.薦讀文章:推薦男女生各一名來朗讀后點評。
6.齊讀文章:師生共讀。
(三)作者資料我清楚
1.生先說說自己知道的諸葛亮。(電視劇《三國演義》)
2.師呈現:諸葛亮(181—234),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早年避亂于荊州,隱居隴畝,時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他提出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此后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劉備稱帝后,任為丞相。劉禪繼位,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頻年出征,與曹魏交戰,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諸葛亮集》。我們稱頌諸葛亮,除了歷史上的豐功偉績,主要還由于他具有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風亮節,為后世楷模。
(四)作品意圖我知道
1.生答。
解題:“誡子書”是告誡兒子的'信。那么諸葛亮的兒子是?作者要告誡兒子什么呢?(學生回答過程中穿插相關語句的翻譯)
這是一千多年前,作者對兒子的告誡,那我們現在讀來還有意義嗎?請談談你的閱讀感受。
在諸葛亮的告誡下,諸葛瞻后來成為了怎樣一個人呢?請看——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諸葛亮之子,蜀漢大臣。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才思敏捷,是三國時期屈指可數的人才。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品學兼優,深得蜀人喜愛。后鄧艾伐蜀,他與長子諸葛尚率軍迎戰,戰敗以身殉國。他死得十分壯烈,實踐了儒家“文死諫,武死戰”的格言,成就為一個忠烈人物。
2.師呈現: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行(做人)和學(學習)兩方面來告誡兒子,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五)經典文章我背誦
如此經典,怎能不誦?生課堂誦讀:自由誦、選生來誦、師生齊誦。
(六)課堂結束語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諸葛亮的《誡子書》,相信這篇古文對于現在的我們意義依舊深遠,希望同學們課后能繼續徜徉在國學經典里,收獲知識、分享快樂、指導人生。下課!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讀準字音、節奏,讀出韻味,熟讀成誦。
2、積累文言詞語,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過程與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詞語,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熟讀成誦。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
教材分析: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情分析:經過前三個單元古詩文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一些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但還不牢固,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幫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法: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學中要達成目標,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讀”貫穿課堂始終,通過反復地讀讓學生自然成誦;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釋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中間穿插歷史背景小故事,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
教學過程:
一、定向學習
(一)導入新課:
由名家書寫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書法作品導入
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后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引用后廣為流傳。
(二)明確學習目標(學生圈畫學習目標中的重點詞語)
1、讀準字音、節奏,讀出韻味,熟讀成誦。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三)預習檢測(學生課前完成)
1.《誡子書》選自作者,字,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2.給加點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非淡.泊.()無以明志
淫.()慢則不能勵精
遂.()成枯落
二、自主學習:讀準字音、節奏,讀出韻味
(一)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1.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2.教師范讀,進行朗讀指導
(1)讀時要字正腔圓。
(2)處理好停頓,控制好節奏。
(3)注意語速語調,把握好重讀與輕讀。
3.聯系背景,讀出韻味。
(1)解題: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書信
(2)背景鏈接
這是諸葛亮五十四歲時寫給兒子的一封家信,這篇文章作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蜀國后期,國勢衰頹,后繼無人,諸葛亮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但他又清醒地認識到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隱患,他在給哥哥的一封信中寫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所以他寫給兒子的這封信來告誡教育兒子。
他清醒地認識到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隱患,所以他寫給兒子的這封信應該是語重心長,忠心耿耿的諸葛亮是多么盼望兒子能快些長大,成為國之棟梁,我們還應讀出一位慈父的殷殷期盼。
(二)翻譯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課前預習,自己結合書下注釋翻譯課文。
2.教師強調重點詞語,學生在導學案做批注。
3.同位互譯課文,提出疑難。
4.指名學生翻譯。
三、合作學習
1.本文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怎樣來教導兒子的,有何用意?(小組合作討論,小組代表回答,其他組補充,教師引導歸納出本文結構)
四、展示學習,解惑提升
1.再讀課文,體味情感
長大后的諸葛瞻是否能如父所愿呢?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諸葛瞻多才多藝,擅長書畫,十七歲時即被后主劉禪招為駙馬,是備受蜀國人民愛戴的英雄。他三十七歲時便和兒子一起戰死沙場,可謂國之棟梁,諸葛亮對他的早期教育起到了重大影響,可以說《誡子書》一路伴他成長,他時時誦讀,心領神會。全班再讀課文,體味作者的殷殷期望,諄諄教誨。
2.這封家書中,如果讓你選擇一句作為人生的座右銘,你會選哪一句,并陳述理由。思路如下:
我選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范例:誡子書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由這句話我想到了居里夫人,居里夫婦的居室里簡單到只有兩把椅子,他們自己剛好每人一把。因為擔心來訪的客人在舒服的座位上逗留過久會占用她寶貴的研究時間。這就是“靜”的最高境界。居里夫人把英國皇家學會頒給她的金質獎章送給小女兒做玩具,她說:“我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就是因為居里夫人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能夠不受外界環境干擾,潛心進行研究,所以她能在科學的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五、反饋學習,根據提示背誦課文(引導學生發現句式特點,背誦對偶句)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非澹泊無以明志,夫學須靜也,非學無以廣才,淫慢則不能勵精,年與時遲,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并默寫。
2.積累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句。
2.把握文章主旨,積累名言警句。
3.熟讀成誦,聆聽先哲教導,立志成才。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詞句,理解主旨,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賞析名言警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解題:《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
2.播放影視課文:《誡子書》,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檢測課前預習完成情況。
(2)注意詞句停頓,教師展示課件,標劃課文斷句。
3.學生自由朗讀。有自己解決不了的要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有在自己讀的過程中覺得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也要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4.找學生個別朗讀,要求讀準音,把握好朗讀節奏。其余學生認真聽,作出點評。
5.學生齊讀全文。
6.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串釋課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譯,能譯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難可與同學們交流探討,然后找同學來說,教師注意指正錯誤或強調重點難點句的翻譯。教師要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BCD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A的簡潔精警),如:
課件展示
A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讓學生再快速默讀一遍課文,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本文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的?作者從那兩方面對觀點進行論述的?
同學四人為一小組,討論這個問題,要從原文中找依據。
點撥:弄清楚了中心論點和論證內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課文,而這一切都是學生依據課文討論、探究的結果。設計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教師已經列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和脈絡。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緊貼文本,思考并組織運用語言來回答的過程,就是鍛煉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過程。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他們獨立思考和討論探究相結合。
明確:提出中心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全文圍繞一個“靜”字展開,接著從治學和修身兩方面進行論述,最后提出要惜時,貢獻社會。
三、局部探究
1.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找出這幾個句子,再次加以品讀,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聯系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點撥:這一問題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掌握好這個問題,才能充分了解諸葛亮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對后輩的勸勉之意。通過疑難共解、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鍛煉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
(1)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3)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關系: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品德。
2.朗讀,積累詞句: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
點撥:這是一道開放性題,是要求在上一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從課文中有所領悟,有所借鑒,在品德培養、學業立志方面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啟發我們談論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結合自身的特點,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說出深度。要讓充分發言,談收獲,談心得,談所悟,談感慨,談反思,要學會思考,學會自省。
可參考微教案:《名句賞析》
四、總結拓展
課堂小結: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這篇文章重在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并由此積累背誦相關名言警句以自勵。
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熟讀關于修身、惜時、立志等古今名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
示例:
(1)澹泊篇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2)立志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3)惜時篇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五、作業設計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整理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成語、俗語、詩詞。
六、板書設計
誡子書
諸葛亮
提出論點
正反兩方面論證:治學(靜)、修身(躁)
得出結論:勸誡惜時,有所作為。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上課之前呢,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的爸爸媽媽重視對你們的教育嗎?的確,一朵花的盛開離不開溫暖的陽光,一棵樹的蔥郁離不開甘甜的雨露,而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咱們中華民族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古人們往往通過書信寄語孩子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因此留下了大量有名的家訓和家書。其中有一封1700多年前的家書,僅僅86個字,讀來卻發人深省,是歷代學子們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誡子書》。(板書課題:誡子書)
二、解題
有沒有同學結合書上的注釋告訴老師,誡子書是什么意思呢?告誡勸勉兒子的書信。是誰寫給孩子的呢?(板書作者:諸葛亮)
三、我要積累①
師:關于諸葛亮,相信同學們都不是很陌生了。請大家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說一說你了解的諸葛亮。生:……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一起為他們點個贊。老師也幫你們整理了一些。
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
師:諸葛亮是杜甫筆下的忠魂,是《三國演義》里面的智絕,是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其實他還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47歲才老來得子的諸葛亮對兒子是疼愛有加,多么想陪在孩子身邊看著他慢慢長大,但自古家國不兩全。諸葛亮深知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重任,他得親自北伐輔佐后主劉禪;他也深知北伐是兇多吉少,于是在第六次北伐也就是臨終之前,54歲的諸葛亮給當時年僅8歲的孩子留下了這封信。同學們,咱們來讀一讀課文。
四、我會朗讀②
師:先聽我讀,聽的時候注意字音和停頓。舉手搶答,每答對一道題就給小組加一顆星。
師:聽了我的朗讀,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了,這些字你會讀嗎?(三次搶答)
1、聽老師范讀,掃清字音障礙
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
1.夫:淡泊:2.淫慢:險躁:3.遂:窮廬:
師:同學們,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要注意淡泊的泊,不要寫成了厚薄的薄。淫慢的慢是豎心旁,不要寫成了三點水,它是懈怠的意思。險躁的.躁是浮躁的意思,跟脾氣有關,比如急躁、暴躁,急得跺腳了。好,咱們解決了字音字形,一起來讀讀課文吧!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劃分停頓
師:同學們,讀準字音是不夠的,還得注意停頓。這篇課文到底應該怎么劃分節奏呢?看老師的劃分是否正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生:不對
師:聽到很多同學都說不對,有沒有哪位勇敢的同學告訴老師,到底應該怎么劃分呢?
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師:我的劃分為什么不對呢?
生:淡泊、寧靜是完整的意思,不能分開。
師:很不錯!下面這幾個句子又該怎么劃呢?我來找位同學劃一劃。停頓的地方多停一會兒。
生: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師:最后這個句子,同學們一起來劃分,停頓的地方多停一會兒。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學生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像這樣的經典,在朗讀的時候除了要讀準字音、停頓,還得讀出文章的韻味,訓誡的理味,家書的情味。比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有沒有同學愿意讀一讀?讀你自己喜歡的句子也可以。(沒有人舉手,那同學們推薦一個?)
生讀。
師:這位同學很有勇氣,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果稍微再慢一點就更好了。來,同學們,我們一起伴著音樂把全文讀一讀,爭取讀出韻味、理味、情味。
五、我能翻譯③
師:同學們,要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還得疏通文意。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比如這個句子:
示例: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解釋:語氣有才德的行為寧靜介詞修養身心節儉培養品德
助詞的人操守專一
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用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用節儉來培養品德。
師:昨天老師已經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現在再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小組合作,借助注釋嘗試翻譯課文。
翻譯下列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3.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我會背誦④
師:恭喜獲得星星的小組,其它小組可要努力啦!現在我們疏通了文意,大家敢不敢根據翻譯,分組背誦課文?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開始——
師:準備好了沒?我要點兵點將啦!可要使出你們的洪荒之力!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最后兩組,同學們一起把眼睛閉著背一次。
師:大家覺得自己背得怎么樣?我覺得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都能完整背誦,真了不起,楊老師決定要給你們“出彩”!
師:這封家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孩子的,當時諸葛亮54歲,諸葛瞻8歲。在這封信里,諸葛亮到底勸誡了兒子什么?僅僅86個字,又有怎樣的思想意義竟然成為歷代學子們修身立志的名篇呢?我們一起來探究探究。
我來探究⑤
你覺得諸葛亮在勸誡兒子什么?(板書)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3、研讀課文,積存名言警句。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研讀課文,積存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
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猜這些故事都與誰有關?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你熟悉我嗎?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聞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后來任蜀國丞相。死后被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尊稱其“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二、題解
《誡子書》誡:告誡,勸勉。子:兒子。書:書信。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是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你讀我讀,讀熟課文
(一)聽錄音,找出錯誤的字音。
夫君子之行(fú)淡泊(dànbó)淫慢(yín)遂成枯落(suì)
(二)全班配樂朗讀
四、再讀再品,疏通文意
要求:自主學習:學生借助課下解釋及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
(一)你會解釋以下加點字詞嗎?
(1)非淡泊無以明志(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確志向)
(2)非安靜無以致遠(到達遠大目標)
(3)非學無以廣才(增長才能)
(4)淫慢則不能勵精(放縱懈怠)(興奮精神)
(5)險躁則不能治性(輕薄急躁)
(6)年與時馳(疾行,指快速逝去)
(二)你會翻譯這些句子嗎?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譯:屏除雜念和干擾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勤儉節省來努力培育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
譯:不內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明確志向,擔心定清靜就不能到達遠大目標。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譯:真知必需在安靜中得到,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存起來的,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能,不立志就難以學有所成。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譯:放縱懈怠就不能興奮精神,輕薄急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五、你思我想,理解精華
1.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那一句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你認為這個觀點中哪一個字是最重要的?
“靜”字(由于節省方可清心寡欲,避開鋪張。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安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根底上的美德。)
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
抱負的人才必需具備三個根本條件:志、學、才。他主見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行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根底,但志向的培育又必需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需從靜與儉的修養開頭。
六、你談我談,暢所欲言假如你是諸葛亮的兒子,你聽懂了父親的哪些吩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你談我談,共享家書
提示:可以說說親朋好友對你的勸誡,書信、短信、微信均可。
八、你讀我讀,積存名句
積存與諸葛亮有關的名句
1、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杜甫
2、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其一》陸游
小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安靜無以致遠。諸葛亮一生無意于功名利祿卻名垂千古,盼望同學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堅守自己內心的安靜,不忘初心,篤志前行。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步入初中已經近一個月了,我想,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最為關注的莫過于學習進步、成才成學了。那么,怎樣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漢名相,智慧化身諸葛亮.相信通過和他的餓對話,你一定在學習和修身養性方面有很多收獲!
(二)初讀,讀熟課文:
1、解題:
《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
(2)注意詞句停頓。
3、提示長句停頓。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指定學生誦讀,余生糾正,后齊讀)
4、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互讀。
5、指定優、中、困學生各一名朗讀,聽者點評(從字音、停頓兩方面)。
6、教師領讀,學生輕聲跟讀,注意體味語調、語速的變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讀,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小組合作,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長整理準備發布.師巡回指導,參與討論。
(1)鞏固強化:
A、詞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明志…以致遠…;廣才;勵精;治性;馳;去;非志無以成學…遂成枯落(提醒學生注意加橫線的詞類活用及一詞多義字)
B、句子:
a、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處理措施:
A、讓學生聯系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后總結成型。
B、師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以b句的翻譯為例:年華隨著時光飛馳,意志隨著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無益……
(四)研讀,賞析文章:
故事引子:諸葛亮為相數十年,效忠先主,輔佐后主,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由此引申:
1、集體探究: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學生舉手發言)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淡泊、立志、惜時)分別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讀,聯系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其重要性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其重要性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問題引申:聯系現實人世,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提示結合自身品性、周圍實例及社會現象、“八榮八恥”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優秀代表發言)
(五)朗讀,積累詞句:
學生再次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務:
(1)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由此你聯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并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自己思考,小組交流,個人回答)
警句推薦:
A、淡泊: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寄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2)積累文章或與之相關的名言警句于讀書筆記上。
(六)師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和疑問。
三句話和同學們共勉:大志成大學成大才,小志成小學成小才,無志不成學不成才。大志就是與歷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學們早立大志,靜心讀書,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大才!
(七)作業設置: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10
學習目標:
1、反復吟誦,熟讀成誦。
2、重點句子的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看幾個典故、故事:空城記神機妙算、草船借箭、舌戰群儒,這些典故故事都與誰有關?(諸葛亮)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中折射出諸葛亮智慧的光芒,后人稱頌他的詩句更可以看出他的忠君愛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他的《誡子書》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準則,堪稱教子的千古范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諸葛亮的`《誡子書》。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熟讀成誦。
2、理解文中諸葛亮對兒子的諄(zhūn)諄(zhūn)告誡,殷殷教誨。
三、生讀: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
四、初讀課文,師指名讀,正音。
師出示帶拼音的PPT,個別讀,齊讀。
師出示帶節奏劃分的PPT,生齊讀。
五、結合課下注釋,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君子的操守、品德,是用寧靜來修身養性,用節儉來培養德行。
不內心恬淡就沒辦法明確志向,不安靜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哀地守著那窮困的陋室,又怎么來得及?
六、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告誡,那這個父親又是怎樣的呢?
他品行高尚,高風亮節,為后世楷模。諸葛亮身為蜀相,統領一國軍政,他兢兢業業,日理萬機,以至于“汗流終日”,而且以身作則,嚴于律已。第一次北伐,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遭致街亭慘敗。諸葛亮為整肅軍紀,揮淚斬馬謖,但也“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絕不文過飾非,推卸責任。諸葛亮為官廉正,兩袖清風,世稱“循吏”,他身前留下遺囑:“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他于蜀國居功之偉,卻無意身后功名,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需器物。”從此,青山幸埋忠骨,諸葛亮一身正氣,淡泊之志,千古傳頌。
七、諄諄告誡,殷殷教誨;文短情長,蘊意深遠,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師相機板書:修身、治學、惜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八、師試著提示背誦。
九、背誦課文。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11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屬于議論抒情一類的文章,學習本單元,在提高學生文言水平的同時,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進行人文關懷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并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
二、說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①熟讀成誦,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本文重點文言詞;②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2、過程、方法目標:①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自譯文本;②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三、說教法、學法。
1、誦讀法。
新課標規定:“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詩文尤其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誦讀,才能對文章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調動各種手段,引進競爭機制,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整個過程,學生是主角,課堂則是學生的舞臺,教師是導演,搭臺引導學生入戲,不喧賓奪主,充分的讓位給學生,只在必要的時候穿針引線,或鼓勵激趣、或點撥提示、或啟發引導,讓學生在誦讀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讀,由淺入深地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各項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同時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學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設計了“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初讀文本,培養語感;譯讀文本,合作質疑;品讀賞析,背誦課文”四大板塊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屏幕打出對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讓學生猜猜他是誰。由此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走進諸葛亮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口,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式的導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文本,培養語感:
1、聽讀體會
聽音頻朗讀,要求學生輕聲跟讀,注意字音、句子停頓以及語氣語調的變化。
示例: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把握朗讀節奏停頓。
3、朗讀感悟
通過齊讀、分組讀、指名讀等多種誦讀形式整體感知課文,要求讀出感情,朗讀中師生進行多方位評價。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
第三環節——譯讀文本,合作質疑。
初四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文言基礎,翻譯古文已不必由老師包辦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文言知識,借助書下注釋或工具書自行解決。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如果小組內確實解決不了的,可以在班級交流展示成果的時候提出來,由別組的同學來解答,實在難度很大難以解決的問題,由老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自己尋求最佳答案,并不是直接公布結果,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
在全班交流完疑難后,老師先找學習水平高的同學通譯文章,然后再同桌互譯,老師強調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這一系列的環節下來,學生基本做到字詞能當堂消化,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并采用故事助讀法,理解賞析文中具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并熟讀成誦。
1、讀警句,談感受。
圍繞“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這個問題,深入討論交流,使學生能夠把握整篇文章內容。
而后,用一開放性的問題“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可結合歷史故事,也可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將學生的思維拓寬拓深。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結合老子的“靜為躁之君”這句名言以及諸葛亮自身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的故事來引導理解。“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抓住“澹泊”“寧靜”與“立志”“致遠”的關系,讓學生聯系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來賞讀,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中,切不可隨波逐流,迷失志向。“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點撥學生聯想已學過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體會出人生短促,如白駒過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華。
這樣,在默讀思考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理解,也會使思想受到凈化,為樹立正確的理想觀打下良好基礎。
2、熟讀成誦,積累警句。
新課標強調了背誦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課堂上用輕松的語言營造氛圍,并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按提示背→接龍背→全班齊背的步驟,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拓展提升,布置作業
“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戶曉,他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請同學們課外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名言、成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或研究諸葛亮的“智”,或研究諸葛亮的“德”,或研究《誡子書》與諸葛家族的關系。”這一作業的設置,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同時又一次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本課的板書,
以“修身”“治學”“惜時”為主線,以文中志當存高遠的名句:“非澹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主體。這一板書,既可以提示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言簡意賅,突出了教學重點,是師生語言交流的有益補充。
本課件主要采用powerpoint,制作,插入圖片、音頻、文字資料,畫面背景古色古香,與課文的情境相稱,讓學生在視覺的享受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另外設置了超級鏈接,各界面交換自如,每一個略有微機常識的老師都能操作使用。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愿與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4-19
《誡子書》教學設計05-31
《誡子書》教學設計(通用15篇)05-21
誡子書原文及譯文注釋02-01
《誡子書》說課稿模板通用11-26
諸葛亮誡子書12-09
誡子書說課稿(精選9篇)10-09
《誡子書》的文言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