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
2、鍛煉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課文理解,美點尋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點撥、討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個家》
2、導語:
“我想有個家”,這是每個人的心聲。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今天,我們一起跟著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聽讀課文,輕聲跟讀。(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也可以輕聲跟讀)
2、問題探究: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說到三代人時點擊出現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怎樣的奶奶、怎樣的爸爸、怎樣的媽媽。
——你喜歡這個家庭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作者講述這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說出尊老愛幼時,點擊“尊、愛”。并要求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并插問:
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么做?
學生發言后,師小結:老人為養育我們,付出了心血,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理應受到家人及全社會的尊重)
學生說出中年人的責任時,(學生說不出時,師說出中年人的責任)邊點邊小結: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3、師小結:課文啟示我們:一家人要互敬互愛(點擊),家庭才其樂融融(點擊),家和萬事興。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人與人之間也必須和睦相處,我們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
4、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許同學們都有一個像莫懷戚一樣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著深情的愛,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事,讓你的同學與你一起分享)
5、代表發言。(3名,內容要有尊老也要有愛幼)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激發:剛才同學們講的故事非常感人。課文講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語言也樸素平易。但這樸實無華的小文章卻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為文章中到處閃爍著美的光茫。下面我們就進行一項比賽——美點尋蹤。
2、學法點撥(課件):
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
如生動的景物描寫;感人的精神;貼切的修辭;特色的句式;含義深刻的語句;精當的用詞……(以上內容指名讀)
舉例: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3、學生看書,用筆在文中圈點,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4、美點尋蹤小組賽(一)
(當學生說到一個對稱句時,要求學生再找幾個句子品讀,特別是說到“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可問:這句子美在哪里?(一對稱;二表現兒子天真聰明。還防“也”字分析)
四、學法實踐
理解《金黃的大斗笠》的內容,尋找其中的美點。
1、速讀《金黃的大斗笠》。
2、談談對《金黃的大斗笠》內容的理解。
3、美點尋蹤小組賽(二)
要求找出美點,并能說說為什么美?
(品析幾個句子:
★干干凈凈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云,風推著它爬上山頭。
★樹枝掛滿綠葉,歌謠般親切、柔和。
★烏云被太陽照得受不了,越縮越緊,于是擠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樹,用力搖,搖得葉子嘩嘩響。(擬人)
★斗笠像個大蘑菇。
4、小結,評價。
五、師生總結:
這一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六、課堂延伸
以《家庭瑣事》為題寫篇文章,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體會作者蔑視權貴,反抗現實,向往仙境,追求個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
(一)教學內容
指導誦讀,放手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內容、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注重學生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加以指導,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難點:誦讀方法的指點。
三、教學對象分析
該詩是詩人的代表作之一,屬古體詩,內容并不艱深,學生結合注釋和借助工具書,基本讀懂是沒有問題的。但要深入理解從而把握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則并不容易。傳統教法——教師串講唱獨角或師生雙邊活動唱雙簧,效果不會很佳。
鑒于此,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緊扣課文本身的特點(句式參差:以七言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豐富:既蘊含著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更凸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同時,也夾雜著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度;篇幅長短:不似絕句體、律詩體那樣短,也不像《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等詩歌那樣長,可謂長短適中,易于把握,與一節課的容量也相符),在誦讀指導的基礎上,切實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大膽讓學生進行誦讀實踐,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去感悟、去體味,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做法。
四、教學媒體設計闡述
(一)充分體現詩情畫意。李白這首詩描寫夢游天姥的具體景象時,詩人的想象力像天馬行空一樣無拘無束,想象的羽翼隨意飛翔,在筆端展現出了變換萬千的景象,創造出了和丑惡現實完全對立的神奇壯麗的境界,炫人眼目,動人心弦。媒體要盡可能地通過音樂(精選風格迥異、優美動聽的配樂)、語言(名家配樂誦讀)和畫面(精心設計每一幅頁面,特別是第二段,為了展示李白登山所見包括夢中所見,特精選了大量名山大川的風景圖片制作成動畫,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把這種美展示出來。一是為教學服務,把學生帶進李白詩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激發學生誦讀的熱情;二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享受美的熏陶。
(二)對象頁面轉換的便捷性。為了節約課堂時間,提高媒體的使用效率,考慮到學生欣賞詩歌和朗誦詩歌要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象之間、頁面之間,比如,范讀的各個片斷之間、配音的各種音樂之間轉換非常方便,或通過鼠標,或通過鍵盤左右鍵,或通過快捷鍵。
(三)體現媒體設計的充足性原理。現代媒體較傳統媒體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絕不是媒體使用越新越好、越復雜越好、越多越好。事實上,任何事物總得有個度,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處”。那種媒體滿堂“灌”的語文課自然熱鬧非凡、新奇無比,但語文課的特點(語文課應著力表現語言文字的藝術)卻失去了。該設計中,不管是導入新課的體現詩人個性的名句動畫展示(讓學生快速走近李白、了解李白、親近李白、喜愛上李白)、還是風格各異的配樂曲子的選擇(與詩歌中豐富而多樣的感情相配合),都遵循著充足性原理:圍繞學情而設,充分而且必要。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利用自修課投影或印成講義發放
資料一:創作背景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以為實現自己“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負的時機來到了,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興高采烈地到了長安,但僅被任命為供奉翰林,這只是一個御用閑職,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卻有幸目睹了最高封建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敗,他那種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的處世態度,和桀驁不馴的頑強性格,招致了權貴們對他的讒毀。
不到三年,便以“賜金還山”為名,被玄宗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社會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是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長安的。之后,他又繼續他的漫游生活。天寶四年秋,當他離開山東魯南游吳越時,寫下了這首詩,留贈給他的朋友。整個題目的意思是:把夢游天姥山的情景寫成詩,留給朋友作別。
資料二:李白五首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行路難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
《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wei,起舞落日爭光輝。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2、明確預習目的
(1)、了解該詩的創作背景,總體感受李白詩歌雄奇奔放的特點。
(2)、借助書下面的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并弄懂詩句的表層意義。
(3)、利用早讀課放聲朗讀,做到熟讀該詩。
預習很重要,一定要到位,否則,上起課來,一者教師點撥相當吃勁,二者學生主體性很難體現,致使上課時師生間總有一種“隔”的感覺,最終可能還會完不成教學任務。
(二)課堂學習
1、導語
同學們,我國古代有這樣一位大詩人,當他郁郁不得志的時候,他悲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當他自認為能夠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時,他滿懷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一生酷愛飲酒:“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他對生活充滿了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縱情山水:“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這位詩人是誰?他就是我們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2、揭示目標
這節課我們一同來學習最能代表李白浪漫主義詩歌風格的一首古詩《夢游天姥吟留別》(板書課題)。通過誦讀,來體會作者蔑視權貴,反抗現實,向往仙境,追求個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3、誦讀點撥
怎樣才能讀出感情?這要通過語音的“舒緩徐疾,抑揚頓挫”才能達到目的。請學生誦讀該首詩中的幾個片斷,師生共同評點。(1)感情是什么?(2)哪些字要重讀?(3)節奏如何把握?(哪些地方要讀得快?哪些地方要讀得慢?)
點撥是難點,茲選三個片斷分析如下: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這四句節奏整齊劃一,須讀得氣勢貫通,雄渾有力,“橫”“拔”須讀得高亢,“傾”要讀得柔和而富有深情,表現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從而突出作者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六字句寫詩人驚定時所見,宜舒緩;四字句寫詩人驚奇于自然界的偉力,應快讀,聲調要高昂;七字句寫仙境初開,詩人驚喜異常,又須讀得舒緩,不過,聲調較六字句要高。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兩句是全書的主旨,從這里可以可以看出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安能”二字須重讀,并適當延長,“摧眉折腰”四字須讀得鏗鏘有力,最后三字節奏要適當放慢。
4、聽媒體范讀
視時間許可和學生實際情況,或選聽,或全聽,或反復聽。在媒體范讀過程中,要求學生仔細聽、用心體會的同時,在文中進行適當的標注。
5、誦讀大比拼
學生聽了媒體范讀之后,對什么是有感情地誦讀,什么叫“舒緩徐疾,抑揚頓挫”,肯定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而且一定會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這時,教師一定要及時抓住學生表現出來的這種可貴的熱情,運用媒體的便利條件,讓學生自選音樂,自選片斷,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誦才華。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朗誦過程中的長處,及時予以肯定。
6、再聽范讀
這時再聽范讀(可以是一個片段,建議學生跟在后邊輕讀),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把剛才自己的表現同范讀進行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可相機教育學生重視誦讀,多加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誦讀水平。
(三)課堂總結
聽過之后,對這首詩的思想內容(追求自由和蔑視權貴)和藝術特色(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進行高度概括地點評,并布置背誦全詩的任務。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第四課《貓》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能正確理解并運用“貪玩”、“盡職”、“任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
2.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教學準備: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課題研究勢在必行,學校確立了“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點撥,解決問題——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本課設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價值體現在教學關系上是教服務于學,師生關系上是師服務于生,從而造就了充滿生命活力,和諧高效課堂。
教學過程:
一、學法導課。
1、同學們,當你遇到一段話,一篇文章的時候,你是怎樣讀懂它的?
2、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讀,圈,畫,批等)你們可真會讀書呀,有這么多好的讀書方法。這節課,我們就試著用大家說的這些方法來學習第15課《貓》。(板書課題)
二、出示預習題。
1、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老舍先生筆下的貓與眾不同,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學生交流,隨機板書。(古怪、淘氣)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這只貓,了解它的特點吧!我們一起讀讀預學題。(出示幻燈片2)請大家拿起手中的書和筆,用這些方法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吧!
三、學生自學。
1、安排學生自主學習。
2、教師巡回指導。同桌互相檢查對方的學習情況。
四、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感悟中心。
2、在快樂中學習,在合作中進步,并運用寫景狀物的方法,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
3、感受作品真誠坦然的美麗,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優美字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揣摩紫藤蘿所蘊含的深刻寓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一幅一瀉千里的瀑布,李白也曾說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如果花兒也能組成一條瀑布該是什么樣的景象呢?將紫藤蘿和瀑布進行對照,發現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難怪作者說是紫藤蘿瀑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由當代女作家宗璞寫的優美散文《紫藤蘿瀑布》。
(二)檢查預習
1、走近宗璞
讓學生自由發言,饒有興趣地說說自己預習查尋到的有關女作家的基本概況。
2.、正音正字掃除障礙
檢查字詞是一個常規手段,它能督促學生認真預習,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過字詞關,而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有效地節省時間。
(三)整體感知
1、擂臺大挑戰
老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用“我認為------讀得好,好在-----”和“我認為------讀得不好,因為-------的形式“作出評價,并選取一段用你認為好的方式進行自讀。挑戰老師,爭當擂主。[說明]通過這個環節初步把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
2、全班齊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1)作者為什么要不由得停下腳步?
(2)面對藤蘿花作者的心情有變化嗎?怎么變化的?
(3)由此,作者產生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利用三個問題的提出,理清“看花——憶花——悟花”的思路和情感的變化,并讓同學們自己對花的感受和作者對花的感受進行碰撞,初步了解本文主旨“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四)合作探究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們了解,紫藤蘿的勃勃生機不僅感染了作者,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因此,我在以下環節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的方式探討下面兩個問題: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
(2)、作者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紫藤蘿瀑布?
先把全班分為八組,討論以上兩個問題,并做好記錄。
(1)、明確:繪色繪形,繪神
(2)、明確: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是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描寫的'。
(五)體驗感悟
教育家曾說過,在教學過程中最可怕的就是低估了學生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立足文本,暢所欲言)
1、在我們的分析中,感受了紫藤蘿的繁盛,那么,你認為這些句子寫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在文章中還有沒有其它地方也寫的不錯?(進入特寫:忍俊不禁的笑容頁面。為突破難點,課件設計特寫鏡頭,對其中描寫花苞的妙喻作最精彩的展示,突破重點。生動再現作者新穎生動比喻的藝術匠心)
2、作者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怎樣才能使自己生命長河無止境?結合自己的人生談談體會。
(六)拓展延伸
作者從紫藤蘿的由衰到盛的變遷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稱之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包含了許多這樣的事物,那么,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大屏幕上的圖為對象,發揮想象,進行描繪.
(七)總結全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最后,我通過“這節課,學習這篇抒情散文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自我總結本次課的收獲和不足,了解本節課是否達到教學目的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小結全文,并布置以下作業
(八)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第二題
2、摘抄文中優美詞句,并加以賞析。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為他抒寫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
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欲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聽一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游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教師示范朗讀。(多媒體配樂)
⒉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母子別、新婚別、生死別、故園別。
⒌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⑵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鑒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⑴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⑵鄉愁怎么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⒊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并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
②學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仿寫詩歌。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重難點】
1.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這一單元中,作者帶我們走進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濟南的冬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關于寫夏的文章,好,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梁衡走進《夏》,去感受夏的獨特魅力!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獎項榮譽稱號。
2.了解背景
梁衡先生筆端的夏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贊的典型觀照物,使夏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梁衡同志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3.重點字音
主宰(zǎi) 積蓄(xù) 澹澹(dàn)
黛色(dài)匍匐(púfú)貯藏(zhù)
迸發(bèng)遺憾(hàn)芊芊(qiānqiān)
磅礴(pángbó)閑情逸致(yì)輕飛曼舞(màn)
4.解釋詞語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氣勢)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統治。
靈秀:秀美。
終極:最終,最后。
春華秋實:春天開放,秋天結果。
迸發:由內而外地突然發出。
細滋慢長:細細滋生,慢慢長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蕩漾的樣子。
閑情逸致:閑適安逸的興致情趣。
5.初讀課文,思考問題。
作者說夏的色彩是金黃的,為什么?
明確:作者如是說的原因是,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麥子熟透了,金色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代表著金黃的色彩。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作者和不少歷代文人不同,與“有閑情逸致的人”也有所不同,他喜歡夏天。請說說原因。
明確:課文抒發的是對“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的正是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寫法探究
本文善于運用對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征更鮮明,請舉例說明。
明確:第2自然段中用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對比,寫出了從春到夏的過程。又如第5自然段中“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對比,強調了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頌勞動,贊美辛勤勞作的農民。
(三)揣摩語言
文中贊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這篇文章在語言上也很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句子富有表現力。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各三至五個),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明確:
1.先看比喻句: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常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
(3)“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表明了麥浪如金色的海洋一般。
2.再看擬人句:
(1)“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擬人寫法,想象蜂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2)“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3)“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三只貓不同的命運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慨。
3、聯系生活,感受身邊善待平凡生命的舉止。
課前預習: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1、如此親密的”接觸”,你有過嗎?(學生自由談論)
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親密的接觸過不同種類的小動物,甚至愛上了他們。然而有一位作家卻在和小貓幾次親密”接觸”后就再也不愿養貓,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鄭振鐸學習這篇課文——《貓》來揭開謎底。
(設計意圖:由一幅有趣的圖片談起易勾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提出了一個疑問:作者也親密接觸過小動物,卻為何不愿再養小動物,以此導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教學過程:
一、 文中作者有幾次養貓經歷?三次的結局總是怎么樣的呢?
三次;失蹤或死亡
二、把握”遭遇”“感悟”“歷程”:
過渡語:三次養貓的結局為什么總是失蹤或死亡呢?難道作者不會養貓嗎?我想,這其中必有復雜的原因吧!
1、我們就來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養貓的。
(1)同學們覺得這只貓的最大特點是什么?有具體的根據嗎?
很活潑;(學生自由尋找并抓住重點語句談論)
(2)這樣的一只貓,“我“喜歡嗎?但是這種快樂長久了嗎?
我坐在……微笑……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3)當聽說小貓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感著一縷的酸辛):”我”喜歡這只小貓,所以當它突然離去時,”我”感到”一縷的酸辛”。
2、不管怎樣這只小貓還是離”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這份酸辛的呢?(向別處要一只新的小貓)那這一次的境況又是如何的呢?
(1)與第一只小貓相比,這只小貓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體說說你的理由嗎?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潑,那”我”喜愛這只小貓的嗎?
更有趣 更活潑;(學生具體談論)
(2)看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了,那么當有一天它突然失蹤了,你猜”我”會怎么樣?
找出反映”我”當時的心理變化(狀況)的語句。
(4)盡管作者企圖存在僥幸心理,但是結果還是殘酷擺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悵然 憤恨
小結:”我”喜愛這只小貓,所以當它被人捉去后,”我”十分的悵然和憤恨。
3、第二次養的黃色小貓被人捉去應該說令”我”傷心不已,但俗話說的好時間是撫平心靈創傷最好的藥。”我”最終又養貓了嗎?
(1)這只貓是如何得來的?我家為何要收養它?
追問:(一只流浪貓)(同情、可憐它)
(2)這只小貓與前兩只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什么?(難看、憂郁)
(3)如此難看、不活潑的小貓在”我”家受歡迎嗎?雖然它如此地不受歡迎,但是也有引起我們”留心”的時候,你能找出來嗎?它在”凝望”什么呢,僅僅是那對黃鳥嗎?
(不大喜歡、若有若無)那只花白貓對于……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凝望著。
(4)然而就是這一”凝望”埋下了禍根,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當”我”得知芙蓉鳥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斷是誰干的?為何說”一定是貓”? 真的是它嗎?說說你的證據。
(芙蓉鳥遇害事件)
(5)于是,”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我”錯在了哪里?(冤枉了它)
(6)此時,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要求找出描寫心情的小節)
小結:”我”冤枉了這只流浪貓,所以當它被”我”一棒打跑并死去后,”我”很難過。
全文小結:作者之所以不愿再養貓,從表面上講是因為他曾經愛過貓,而且愛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經恨過貓,而且恨得太沖動,以至于終身遺憾。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把世間所有的生命當作生命的愛心,即善待身邊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個小的切入口來一步步從不同角度解讀三只小貓的不同命運遭遇,同時在此過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渾然一體,當然重點語句的品味又將增強文本解讀的語文味)
課堂練習:
1、我想,我們身邊肯定也有許多愛好并且善待小動物的人和事,也許就包括你自己,同學能談談他們嗎?
2、以”我與 (小動物名稱)的故事”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片斷。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基礎知識,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反復誦讀本文,了解文章大意,分析刻畫形象的方法,培養學生多元化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
3.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常見的文言基礎知識。分析刻畫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三、教學方法
朗誦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郭沫若曾寫了一副對聯稱贊一位文學家,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位文學家是蒲松齡。寫出了赫赫有名的《聊齋志異》,里面的很多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狼》,看看一個跟狼有關的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1.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停頓、語調等),糾正讀音。
2.多媒體出示本課的文言基礎知識,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積累常見的文言文常識。
(比如:止:通“只”,僅有。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乃:副詞,于是,就。)
3.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概括文章大意。
(明確:描寫了一個屠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兩狼的追趕,投骨不成,只能殺死兩只狼的故事。)
(三)小組合作,深入研讀。
分小組對下列問題進行討論:
1.屠夫,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
明確:(1)屠夫:是一個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人。(2)運用了心理與動作描寫的方法。“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2.狼,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作者怎么塑造的?
明確:(1)貪婪、兇惡、狡詐陰險、十分愚蠢的形象。(2)運用了神態與動作描寫的方法。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將狼饞涎欲滴想吃人的綠眼睛刻畫出來;寫狼的“假寐”,運用“犬坐于前”的生動比喻,并進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繪,把狼的狡猾神態刻畫得活靈活現。
3.“狼”很明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你覺得比喻的是什么?
明確:根據對《聊齋志異》的了解,狼諷喻的是當時社會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
(四)拓展延伸
1.分段朗讀課文,想一想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沖刺:對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只能勇敢機智地把它們殺死.
對付野獸必須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必須如此。要敢于斗爭和堅持,取得勝利。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勇敢地面對,勇敢機智地進行斗爭;因為退縮,忍讓是沒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終,自取滅亡。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猾奸詐,最終都會失敗。
2.角色扮演。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狼》,進一步了解了蒲松齡作品風格。從中知道了:對豺狼一樣的惡人,我們不能心存幻想,應該善于應對,勇敢斗爭。
作業:寫一篇關于動物的故事,寫出其中的寓意或者你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言文,篇幅雖短,知識點卻十分密集,故事性強,思想深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常見文言基礎知識。在深入研讀中,解讀刻畫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深刻的內涵。在角色扮演中,進一步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難點:
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咱們一起來背誦識字四里的成語,好嗎?
2:識字四里有一個成語叫坐井觀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成語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一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好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問題
(1) 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和誰的故事?
(2) 他們為什么事情而爭論不休?
3:請同學們看61頁插圖,說出青蛙坐在( ),小鳥落在( )
4:教師板書
小鳥
青蛙
三:再讀課文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在文中用 線劃出青蛙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劃出小鳥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讀青蛙的話 教師板書:井口大
3:指名讀小鳥的話 教師板書:無邊無際
4: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5:同樣都是看天,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認為
天無邊無際,他們的看法相差那么大,為什么?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
學生拿一本書,卷成圓筒狀,然后透過圓筒看天花板,學生說
說自己平時看到的天花板與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善于動腦筋,那你們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學生說一說。
7、指名最后兩段,教師指導進行感情朗讀。
8、青蛙認為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嗎?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
知道自己錯了?
學生說一說。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會看到什么?
會說些什么?
學生說一說。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咱們都喜歡分角色朗讀課文,下面咱們來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好不好?
同桌互讀,男女互讀。
五:總結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做哪一個小動物?是在天空中飛翔,見多識廣的小鳥,還是整天自以為是的井底之蛙?為什么?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對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這一課內容較簡單,因此,我決定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自己來處理相關問題。學生動手畫相關句子,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單靠單純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得到的,而是在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因此,在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多方式朗讀,目的是讓學生讀中感悟。在本節課上,我對每一個問題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一個問題的設立要達到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改變了簡單的問答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三、教學方法
批注式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范讀,注意節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要修身養德,培養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間透露著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板書:諄諄告誡、修身自學】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系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板書:靜】
3。后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明確: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系。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為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板書:學、才、志】
4。最后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板書:惜時】
5。回顧整篇文章,《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德,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于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并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鑒。作業: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說性,所以本課著重向學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并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背影》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1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07-17
初中語文《背影》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7-23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4篇)03-02
初中語文《秋天的懷念》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07-01
初中語文《社戲》優質教學設計范文05-18
初中語文《社戲》教學設計(通用7篇)12-24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通用6篇)07-08
初中語文《老王》教學設計(通用5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