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
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
(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六、個人建議
對詩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設計的問題比較好:“你看圖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課時
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
畫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
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
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
(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
(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
(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
(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
(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個人建議
背詩也要注意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帶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誦。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知識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2、寫景詩的特點。
【能力目標】
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教育目標】
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
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蟈蟈與蛐蛐》
一、導入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六、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當堂做完《目標檢測》。
【教學課后記】
這首詩意境非常美,對學生而言較難理解,教學中應當注意激發學生的感情,從中體會詩歌的美,并能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試驗著寫一首小詩。如《月光下的校園》、《靜靜的公園》等。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賞析詩歌,理解詩歌的內涵。
2、體會兩首詩歌的不同表現形式。
教學重點:
賞析詩歌,體會詩歌的美,從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教學難點:
理解兩種物象的含義。
教學策略:
朗讀法,對比法。感悟法。
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對事物敏銳的感受能力。對于詩歌而言,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和感悟,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涵,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凈化和升華心靈。本課兩首詩,表現形式不同,但都是表達了對母親的愛,一中一外,兩位大家,靈犀相通。所以用對比法更能夠全面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形式上的異同,形成對詩歌的立體印象。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最近你們有沒有看到電視上有則廣告中一對母女的對話:在家嫌嘮叨,出門了就想念,怎么辦呢?打電話吧。媽媽說:你就這么離不開手機呀?女兒答:“媽媽,不是離不開手機,是我離不開您!”這種情形你有體會嗎?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兩首。
板書課題。
二、指名配樂誦讀詩歌。
教師注意結合具體句子點撥指導語速、語調、輕重、頓挫等事項。
三、賞讀詩歌、感受詩歌內涵。
1、同學們,你認為這兩首詩歌表達的內容和主題有什么共同點嗎?是什么?
指名回答。都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愛。
2、請用“____用____表達對母親的____。”這一句式說話,并根據詩歌內容說明理由。
3、詩歌中的“紙船”和“金色花”是什么意思呢,詩人為什么要用它們來表達孩子對母親的愛呢?
紙船:紙船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金色花: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四、細讀詩歌,領會詩人圣潔、博大的愛。
1、學生介紹兩位大家的常識。補充作者寫此文的背景。
①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學,盡管船外是美麗壯觀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獨、惆悵的詩人,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熱淚,在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盡管風高浪急,紙船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疊著,希望總會有一只能飄流到日夜想念的母親身邊。一個獨特的物象,寄托了詩人對母親無限的眷念之情,
②20世紀初,也就是泰戈爾寫這首詩歌的時候,是他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XX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你怎么看?
2、材料回放:
冰心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曾給他遠方的朋友寫到:“在去年秋風蕭瑟、月朗星稀的一個夜晚,一本書將你介紹給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詩詞和我的思想一縷縷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無聲的音樂,這思想就是愛的思想,這音樂就是愛的音樂。”她的朋友是誰?印度詩圣——泰戈爾。冰心正是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水》。愛是兩人共同的作品主題,并且,這愛是一種何等圣潔、博大的愛啊!
3、帶著你的感悟,有感情地重讀課文。
五、指名再讀課文,體味特色。
兩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感情基調的把握是否一樣?
金——天真、歡快、充滿童趣、享受母愛。
紙——低沉、深情、充滿期待的、向往母愛。
課堂總結:
在愛的天空里,兩位大詩人給我們播撒了最瑰麗的花瓣。懷著對自然和生命的虔敬,他們的筆下流瀉著一條涓涓不息清流,它流淌過我們的心田,蕩滌了一切塵埃。
六、布置作業:
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簡單地寫出自己的真心體會,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詩兩首
泰戈爾 冰心
金色花 紙船
愛
母親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1、釋題:
⑴讀古詩題目。
(注意重點字音:贈。)
⑵師簡介詩人“蘇軾”。
2、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⑴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⑵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⑶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⑷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
七、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1、釋題:
⑴讀題。
⑵簡介詩人“杜牧”。
2、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3、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⑴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⑵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4、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5、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⑴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⑵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6、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⑴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⑵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么地方發現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小詩,學生認真聽,聽后匯報記住哪一句。
三、學生自由讀詩,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奏范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了解詩歌大意。
5、以組匯報:
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么?(學生大膽發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后兩句。
六、朗讀全詩。
七、試背全詩。
八、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
2、學生范寫。
九、拓展延伸。
1、讀書后古詩。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
1、幻燈出示圖片,同學們: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小男孩、黃蝶、花、小路)
2、大家來到這里,你認為這里的景色怎樣?(美麗)人呢?(可愛)
想知道這是哪里呢?這里是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店的地方,唐代詩人楊萬里就住在這里。(教師隨手板書課題和作者)
3、讓生齊讀課題,理解題意。
二、自由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師語:楊萬里看到美麗的景色,他寫了一首詩。
1、圈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2、請小老師上講臺進行生字教學,班內交流識字方法,篩出難字進行教學。
3、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
三、學習古詩
1、出示全詩畫出節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教師范讀古詩。
3、學生自由以組學習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詩句。
4、班內交流學習情況,(重點理解前兩句古詩)。
四、指導朗讀
1、師語:這么美的春天,我們讀詩時應該怎樣讀?
2、錄音范讀,學生模仿朗讀。
五、背誦古詩。
六、指導書寫。
七、布置作業:
1、背會古詩。
2、積累古詩。
八、板書設計:
枯野火燒不盡 景美麗
草 宿新市徐公店
榮春風吹又生 人可愛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學習,體會詩意,并能從內容想開去。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洛陽。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四、學生準備:
課前查閱收集有關杜甫的資料,了解他們的生活年代的情況。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投放時間:
20xx年9月15日。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我們再來學習另一位愛國詩人杜甫寫的一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解題:聞:聽。
二、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資料。
指名匯報,對了解信息較多的學生可追問信息的來源并及時表揚鼓勵。教師出示相關課件。
三、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讀詩,正音。
五、再讀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借助字典、結合書上的注釋,同桌互相合作,說說詩句的意思。
2、匯報交流。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學生口述句意,教師出示課件作點評和補充。
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讀了這首詩,你感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4、引導學生從詩中想開去。
(1)如果當時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說說你的體會。
5、配音,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出示《春夜喜雨》讓學生齊讀。
(2)出示《春望》,指名朗讀。
七、小結、布置作業。
悲之切是因為國家未統一,失地未收復;喜欲狂是因為國家收復了失地。一悲一喜,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兩位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他們的確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請同學們課外收集來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二、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教學反思: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的臨終絕筆。全詩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似乎不費時力,就能讓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理解詩意并不難,學生讀上幾遍,再疏通一下幾個字的字義,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學生就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了。但學古詩詞,遠不止理解詩意那么簡單。體悟詩人能過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所表達的詩情,才是重中之重。這首詩,以“悲”為感情基調,抒發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祖國統一的渴強烈望,愛國熱情一表無遺。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懂得陸游的拳拳愛國心,豈是一首詩所能做到的。陸游一生追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多次遭受排擠、打壓、卻仍不改其報國之心。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詩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學完《示兒》后,為了讓學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陸游的'性情、陸游的志向,我又向學生出示了他的另兩首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時期,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人老時,做夢時,乃至臨終時,詩人都在憂國憂民。三首詩表達了詩人同一個情懷:一心為國、渴望祖國統一。
三首詩學下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為陸游強烈的愛國情懷深深震撼了。陸游也成了學生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愛國詩人。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與《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設計理念】
1、借助專題網絡教學這一前瞻性的教學形式,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促進自主性,加強交互性,構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生活,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2、張揚語文味,充分凸顯網絡優勢,讓學生在研讀、品味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讓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用網絡搭建已知與未知溝通、衍化的橋梁,學會合理而有效地處理豐富的網絡資料。
3、帶領學生抓詩眼,緊扣關鍵詞,咀嚼重點詩句,在想象中走進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在學習中有目的地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準備】
準備網絡課件,與學生進行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簡言引入:
1、導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美在園林,而杭州的美則美在西湖。今天我們將借助專題學習網站,品讀《古詩兩首》,欣賞西湖風光,走進美麗的杭州西湖。
2、《古詩兩首》中收錄了兩位詩人寫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楊萬里,一位是蘇軾。同學們還記得嗎,這學期我們就學過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一起來背一背。
二、師生共品:
1、導語:楊萬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樣?讓我們進入專題學習網站,打開古詩,去讀一讀楊萬里筆下的西湖。
2、學生試讀古詩,指名學生讀,從字音、停頓、節奏方面評,讓學生讀出詩歌特有的韻律來。(齊讀)
3、課前同學們已經作了預習,關于這首詩,哪些字和詞你不大明白?
4、不明白的地方網絡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已經明白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利用網絡驗證一下,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好,同學們借助網絡,去把這首詩的意思弄清楚、想明白。
5、學生上網學習。
6、能試著說一說詩的意思嗎?我們從題目開始。詩的一二兩句是什么意思?三四兩句的意思誰來說?(關鍵詞的點撥:畢竟、四時、接天、無窮、映日、別樣)
7、自己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8、知道了詩的意思,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學生自己讀。
9、指名讀,評價:(先讓學生評)更順暢了;越聽越有味道了。
10、明白了詩的意思僅僅是得了詩的皮毛,我們知道,古人寫詩講究的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學詩就應該找到那幅畫,成為畫中人。同學們想不想找到那幅畫,成為畫中人?好,我們繼續!
11、同學們輕輕讀這首詩,想想:六月的西湖跟其他時候有些什么不同?
12、閉上眼睛想一想,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
13、教師引導:滿湖都是荷花,擠擠挨挨的荷葉鋪在水面上,眼前是一片碧綠,遠處還是一片碧綠,這綠色還在不停地向前伸展著,似乎要把整個西湖變成它的世界。你瞧,無盡的綠色中夾雜著耀眼的紅色,朵朵荷花正在旭日中開放,有了陽光和荷葉的襯托,片片花瓣顯得更加嬌艷動人。
14、同學們,你們說,這六月的荷花美不美?這六月的西湖美不美?怪不得詩中楊萬里不寫送林子方,而要寫這滿湖的荷花!
15、讓我們再去讀這首詩,讀出對六月西湖荷花的深深眷戀!(讀、評)
16、六月的西湖,因為有了荷花而獨具魅力;六月的荷花,也因為有了這首詩而倍增嬌艷!讓我們依次點擊“畫說詩境”和“西湖視頻”,去感受六月西湖的獨特魅力!
17、看好了嗎?此時此刻,對六月的西湖、六月的荷花,你最想說什么?
18、如此美的景色,如此美的詩句,需要我們一品再品,一讀再讀,戴上耳機,對著網頁上的配樂美讀,我們也去美美地讀這首詩!
三、快樂自學:
1、導語:借助網絡,同學們學得深入,讀得動情,老師相信大家完全可以用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方法自己學習《六月二十七月望湖樓醉書》,對自己有沒有信心?
2、好,打開“快樂自學”,先看“學法引路”,指名讀。剛才我們就是分這三步走的,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快樂自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學生自學。
4、學生自學結束,指名學生讀古詩。
5、在線測試、自評導航。
6、大屏幕出示全體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講評錯誤率高的題目。
四、對比賞讀:
1、這兩首詩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哪里不一樣?學生輕聲讀這兩首詩。
2、思考、交流。
3、既然有如此的不同,我們就應該讀出它們的不同來,自己試著讀一讀。
4、指名讀,讓學生說兩首詩讀法上的不同,再讀。
5、到“音樂選擇”中自己配上合適的音樂讀一讀,配樂誦讀。
6、學生瀏覽網頁上對兩處名句的賞析。
五、結束全課: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韻致;古詩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韻律。西湖,她就是一首詩,一首美麗動人、令人回味悠長的詩。在“更多資源”中還有關于西湖的詩詞、傳說、風味等,我們在課后可以去查閱。西湖這首詩,有待于我們每個人去慢慢品,細細品。
《古詩兩首》語文網絡課整合點闡述
小學語文的教學,因為學科本身和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該充溢著朗朗的讀書味、靜靜的思考味和融融的對話味。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計算機已經可以從簡單的輔助教學發展到支撐我們的學科教學。對于語文學科,網絡平臺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朗讀思考、品詞析句、互動交流······可以說,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正向我們撲面而來!
《古詩兩首》(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包含了兩首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怎樣進行基于網絡教室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實現古詩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和思考網絡利弊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為本課的整合點:
一、根據詩文的特點,用網絡引撥學生逐步感悟:
在古詩的教學中,理解和感悟是關鍵。在呈現詩文的同時,我配插進相關而豐富的資料,有詩人的介紹,有關鍵詞的意思,還有了解性的常識等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情況自主選擇,自主查閱,在最短的時間里弄明白古詩的大意。這種集中性的呈現和翻頁式的查閱,簡單并不復雜,覆蓋面廣又易于操作。
對于古詩情境的體悟,如何讓網絡平臺中豐富而鮮活的圖片、視頻更好地啟發學生想象與體驗,走進詩中的境界?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到圖片和視頻等資料的過早呈現會“先入為主”,對學生的想象和感受提前抑制,禁錮他們的思維。我讓學生先根據詩句閉上眼睛,想象“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此時,學生的想象根在文本,想象的主動權在他自己手中,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進行獨具個性的認知活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看“畫說詩境”,觀“西湖視頻”,證明自己的猜想,強化自己的感知,豐富自己的體驗。此時,這些教學環節的進行就顯得十分自然,這種自然是充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必然,也是教學程序合理推進的必然。
二、運用方法的遷移,讓網絡引領學生循法自得:
在短短一節課中,帶領學生對網絡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對于《古詩兩首》,一節課教兩首詩,要么急急忙忙難免蜻蜓點水浮于表面,要么按部就班可時間有限只得作罷。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考慮到網絡教學的優勢,抓住兩首古詩之間的聯系(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大膽地將兩首古詩并到一節課來教。一首精講,提煉學法;還有一首放手自學,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循法自得,形成能力。在指導自學時,先是“學法引路”,接下來是與“師生共品”板塊里相似的理解與品悟的學習程序,供學生按步進行學習。
放手自學絕不是放任自流,為了讓教師明白也為了讓學生自己清楚這段時間的自學效果,在網絡平臺中我設置了“自評導航”板塊,“自評導航”主要由題目組成,按“讀書——理解——賞析”有層次地進行編排。學生自學結束,在網上提交練習答案,專題學習網站實時給學生反饋評判結果。沒有全部答對的學生,可以根據反饋結果的指引,重新思考后再做再提交直至全部答對。在這里,智能化的評價就像是一位無聲的老師,輕輕點撥,默默鼓勵,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此同時,教師可利用大屏幕顯示出計算機網絡系統對全班同學答題情況的統計,對其中正確率較低的題目進行及時地講解與點撥。這樣的實時互動、反饋是平時的教學無法實現的,給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自學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三、進行后續的延展,用網絡引導學生形成習慣:
短短的一節課,帶領學生對網絡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怎么辦,那只能進行后續的延展,告訴學生,這節課僅僅是一個開始。《古詩兩首》的網絡平臺在“更多資源”的欄目下有“西湖詩詞”、“西湖傳說”、“西湖風味”以及互聯網上有關“西湖”和“西湖詩詞”的網址,利用這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資源激發學生后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讓學生們在課后按課上學習古詩的方法用“百度”、“google”、“愛問”等搜索引擎去搜尋資料,查閱圖片,去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古詩......
如此,當我們的學生面對一個課題,以后即使是離開課堂、老師和學校,他們也能夠利用網絡去學習,學會終身學習;這樣的意識,這樣的習慣現在我們就應該用網絡課去引導、去培養、去激發,讓學生更新學習理念,認識網絡學習的無限魅力!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7篇)】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17
人教版《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20
九年級下冊語文《詩兩首》教學設計05-20
一年級下冊1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03-16
古詩兩首《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