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著重閱讀理解第2~5自然段,特別是描寫三婦女拾撿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結合課后的小資料,鼓勵學生談自己在欣賞畫作和課文后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2、欣賞油畫,結合課后的小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聲朗讀課文中的好詞(多媒體出示)
收獲混合塵霧彌散監工套袖攥麥穗遵循
荒年禁止置身搜尋浪費傳統切身增添
2、復習課文的寫作順序,指名說各段大意。
3、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拾穗》這篇課文。
二、教學重點段
1、自由朗讀第2~5自然段,畫出三個農婦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并談談你的感受。
2、匯報交流,多媒體出示句子:
(1)中間的中年人,“她正深深地彎著腰,左手攥著一把麥穗,另一只手還在撿拾。”
對比:“攥”與“拿”有什么不同?———“攥”有“捏”的意思,比拿用力些,表現她對麥穗的愛惜,生怕撿拾到得麥穗又丟了)
(2)“右邊的婦女累了,欠起了身,顯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
表現右邊的婦女被生活的辛苦壓彎了腰。從“欠起了身”“直不起身”看出她的'辛勞。
(3)“她身腳麻利,撿拾麥穗的動作像舞蹈……”
從“手腳麻利”“動作像舞蹈”表現出她勤勞能干。
3、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語句是課文作者的推想?指明答。
三、教學第1自然段
1、師:第1段環境描寫除了表現這幅畫的時間和地點,你還從中體會到什么?生思考。
2、匯報:表現在收獲季節,農民還要為自己溫飽而忙碌,反襯出農民生活的艱辛。
3、自由讀這一部分,讀出豐收的景象。
四、教學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師:自由讀第三部分,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幅畫的評價。
2、學生匯報:(分別從色調上、手法上、構思上學生闡述)
3、展開想象,想象三位婦女的生活處境是怎樣的,她們撿拾麥穗回到家,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她們一定能享受到收獲的幸福嗎?
4、小組寫作練習,匯報交流。
五、課堂小結:
師:我們欣賞了油畫,聯想三位婦女的生活處境,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和生活的困苦。所以,結合畫面能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手法,它會使你的文章真實感人。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爸爸、媽媽推薦油畫《拾穗》。
板書設計:
拾穗
秋天,田野里
老——直不起身
中——埋頭苦干
青——麻利
麥垛,監工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圖文結合”的文章,繪畫本身就是直觀的形象藝術,表達了作者對19世紀法國農婦辛苦的理解和同情。本單元的主題是“收獲”,其深層的主題是“勞動”,是對勞動和農民的尊重。
1、復習導入:
本環節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題的原則,從朗讀詞語進入到今天的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導”的作用,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語言以及想象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2、教學重點段
這一環節設計開頭沒有處理好,應當讓學生自己找出文章的重點部分,“圖文結合”,激發情感。首先讓學生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讓學生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讓學生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然后對照圖畫,進行品讀,了解作者聯想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后感情朗讀,這一塊學生讀的少,讀的形式也較單一,教學后感覺在學生讀后再來看圖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
3、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設計的前部分運用不是很恰當,評價圖畫可與欣賞圖畫時一并代過,不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花時間去讓學生討論,偏離了主題,后部分的展開想象,學生的興致很濃,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成功,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總之,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學生對農民辛勞的理解通過“圖文結合”的寫作方法,學生還是可以體會到的,對油畫的欣賞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所提高,為今后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摸索、學習,才能更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教學評價:
《拾穗》一課圖文對照,有靜有動,動靜結合,是學生看圖作文的一個很好的范例,對楊老師執教這節課,評析如下:
1、教師教學態度嚴謹,認真備課,做到課前聽取指導老師意見,修改教案,執教后及時聽取指導意見,認真反思,總結提高。
2、教學層次清楚,能夠抓住課后思考題來組織設計,教學過程注意適度拓展教材。
3、認真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如:糾正多音字“落”;比較體會“攥”與“拿”的區別及在教中的作用;體會“直不起腰”的含義;“動作像舞蹈”說明什么。還有小組合作想象她們回家后的場面交流匯報等都是可圈可點之處。
4、本節課在教學圖文對照部分讀得不夠充分,教學過程也有些重復,學生學習的氛圍不夠濃厚。
5、欣賞油畫這一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從色調、手法、構思方面對油畫作評價,這不是語文教學的任務。語文老師要守好自己的語文這塊陣地。
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生詞,正確書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繼續練習通過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欣賞《拾穗》|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
3、理解:“彌散、埋頭苦干、搜尋、描繪、聯想、欣賞、逼真、切身”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在深入閱讀、與同學交流后,對嗦摘錄的重點詞句進行補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圖,欣賞,師介紹油畫。
2、學生觀察,自己介紹畫面,師強調觀察的順序。
3、說說畫面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4、師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學習“穗”字,同時介紹作者。
二、初讀識字
1、自讀自己勾畫的詞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互相評價。
3、請同學提醒大家,哪個字的哪些筆畫容易錯,共同記憶。
學習多音字“落”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分組分段讀課文,其他組認真聽,看圖,想想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述的。
2、引導學生概括每個段的內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的?(總結寫作和觀察圖畫都應該有順序)
3、自讀課文,提問,師引導學生怎么分類自己的問題,怎樣處理分類后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齊讀課題
2、看圖,作品主要表現的是什么?(人物還是景物?)
3、透過人物作者要表達什么?請默讀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4、齊讀,理解“逼真”,過渡,作者是怎樣通過畫面和描述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我們來學習1——5段
二、細讀,感受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1、師:拾穗是在一個什么季節?從哪里看出來是收獲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人們的心情會怎樣?這里的監工是干什么的?說明了什么?
過渡:監工為下文的三個婦女的描述打下了伏筆,這三個婦女是怎么樣拾穗的'呢?讓我們走進下文
2、自讀2-4段,用-----勾出畫面上看到的內容,用﹏勾出作者通過畫面推想的?
3、學生回報自學情況。師板書學生的回報內容。
4、知道學生體會。
(1)、看第一位婦女,你覺得哪些詞是重點?用⊿勾出來,說說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什么?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2)、你還能想象到什么?(師總結:又看到的事物或人想到的相應的人或事物,這種想象叫聯想。師板書:聯想。)
5、總結2、3、4自然段的學習。
師;看到這樣的畫面,讀著這樣的語言,你會想到哪首詩?《憫農》齊背。
6、引讀:這就是19世紀——(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1)、為什么作者畫得如此逼真?(聯系上下文)
(2)、齊讀米勒的資料。(結合資料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以我們學習課文就是需要一些背景資料來輔助我們學習。)
(3)、師:正因為米勒對農民的生活有著切身的體會,所以——(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7、師引讀:這幅畫有——(學生讀句子),畫面本身是——(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8、看板書總結。(優秀的繪畫作品總是能引發作者的聯想與思考,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應認真觀察,用心思考,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受美的熏陶,在描述美術作品時-描寫任何一個場景,首先要有順序,比如這篇文,先介紹畫面背景,再刻畫人物,其次,要在記敘時加入推測和想象,實際是對作品的理解。)
并說說自己的收獲。
三、積累句式
由于——————因此————————
(1)、齊讀句子,了解句子關系,以及句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關系
(2)、這個句子換個關聯詞,可以換成什么?
(3)、抽說,組織學生認真聽,判斷,評價。
(4)、寫下來
(5)完善摘錄筆記。
教學反思:
本文的重點是2-5段的內容,讓學生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我的教學緊緊圍繞著教學的重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勾畫句子,哪些是描寫畫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據畫面的推測,目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勾畫,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即在描寫和欣賞繪畫作品時要根據畫面內容加上自己的推想,從而實現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四年級的學法指導有一條是:能指導學生自己勾出重點詞句,然后品讀重點詞句,以及了解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勾畫重點詞句,并引導學生體會勾畫重點詞句的方法。凡是能體現中心的詞句都是重點詞句。通過教學我發現學生對重點詞句的把握還是可以的,因而進一步讓學生抓住這些詞句,說說自己能從這些詞句當中體會到什么。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理解詞語,并體會他在文章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滲透了理解詞語方法的指導。
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正確、規范書寫本課生字。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4、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閱讀理解2~5自然段,特別是描寫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難點:鼓勵學生談自己在欣賞畫作和課文后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具]
教學掛圖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教師出示《拾穗》圖,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左到右、由遠到近)談自己的發現。
2、簡介米勒(結合課后的背景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字詞
三、理清脈落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你快速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寫的是畫面內容?(1~5自然段)哪些段落介紹的是作者的情況?(6~7自然段)
四、精讀課文,深入領悟
1、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1~5段,想一想重點描寫了什么?(重點寫了拾穗的三個婦女)。
2、哪些段落三個婦女拾撿麥穗?(2~5)
3、畫出三個婦女拾撿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邊找邊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4、匯報交流
中間的婦女從她的動作看出她對麥穗的愛惜。(攥)
右邊的'婦女從她的動作看出她的辛勞。
左邊的婦女從她的動作看出她勤勞能干。
5、同學們剛才畫的句子寫的是畫面上有的內容,那三個自然段剩下的句子寫的是什么?(聯想)
師:看圖寫文不僅要寫清圖畫中的內容,還要發揮合理的想像。
6、指導朗讀
7、師剛才同學們讀的內容是畫面中的近景還是遠景呢?根據圖文對照的方法你還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課文第5自然段寫的是遠景,我讀給大家聽:遠處,有個人騎在馬上……
生: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我發現這一段也有想像的內容,他在監督著工人干活……
生:我發現課文第1自然段也是寫的遠景。
生:我發現第1段也有想像:收獲的季節,麥香混合在晨霧中,彌散在田野上……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剛才結合油畫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副畫的?
2、齊讀第6、7段
3、課后自己選擇一幅喜歡的名畫,仔細欣賞,并進行合理的想像,寫一篇看圖作文。
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圖文對照、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通過圖文對照的實踐學習,領悟看圖學文的方法。
3、引導學生感悟“寫實―聯想”的表達特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學習作者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從中感受勞動的艱辛,增強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同情,喚醒學生對勞動者的尊重,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情;
2、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使學生領悟看圖學文、寫文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積累視窗:常規誦讀(課前三分鐘)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詩歌導入(師白:閉目聆聽,想象畫面)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上,
暮色里,遠山
圍著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像比這更靜默。
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
你們
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那兒,
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師: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提示:在一個怎樣的季節有著怎樣的一群人?)
生:……
師小結導入課題:收獲的季節,剛收割過的田里,疲倦的母親,沐浴著落日余暉,還在不知疲憊地艱辛地勞動著……這怎不使我們聯想到19世紀著名農民畫家米勒的杰作來——
板書課題:拾穗(生齊讀)
師:讓我們再次走近米勒,走進《拾穗》,一起來分享這幅畫和課文的藝術魅力。
二、走近米勒,了解《拾穗》。
1、看圖知畫家:
出示燈片:走近米勒——拿著畫筆當鋤頭的農民畫家
師:米勒是一個怎樣的畫家?他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個別匯報
師(出示課件作補充):
2、賞畫知作品:
師:同學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再次來欣賞《拾穗》這幅名畫吧!
課件出示:
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由此你又想到了些什么?(配備拾穗插圖)
生(自由發言):……(老師相機指導學生表達圖畫內容)
師小結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仔細地觀察了這幅油畫,并說出了我們的所見所感及其聯想。課文的作者也像我們一樣欣賞了這幅世界名畫,并用生動的語言、具體的描寫描繪了畫面內容。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是怎樣將畫面內容寫得具體生動、真實感人的?(巧用標點符號“?”明確本節課集中探究目標)
(板書:具體生動、真實感人)
三、走進《拾穗》,感悟寫法。
一)精讀細品,小組合作。
燈片出示導學提示:
讀課文2—4自然段,找一找其中的哪些內容是可以在畫上看到的?一邊讀一邊畫下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
2、小組交流自己畫出來的句子并討論: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的?(動作、神態)
3、小組代表匯報展示合作學習成果“2”。
二)、集中探究,引導發現。
師生互動學習賞讀發現
1、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以下課件之一集體探究性學習:
細讀學生找出的這些句子,邊讀邊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從人物外貌、神態、動作等方面寫實的表達特點:
a、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的?(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讀的屬于外貌描寫還是動作描寫。板書:外貌動作)
b、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出了什么?為什么能從中體會出農民的辛苦和他們生活的艱難?在抓住動作、神態對畫面中的人物進行描寫之前需要怎么樣?(仔細觀察)板書。
2、引導學生發現“寫實——聯想”的表達方法。
a這樣的畫面,這樣的描寫讓你想到什么?平時她會做些什么呢?(學生交流)那么加上你的理解,把這些句子讀出來。(指導朗讀,學生挑戰讀)
b作者和我們一樣,描寫完之后,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誰來讀一讀?(啟發學生脫離課本束縛,自己想象。)你能讀出她的辛苦嗎?
c、師相機點撥:看圖寫文不僅要寫清圖畫中的內容,還要發揮合理的想像或聯想。(板書:聯想)
三)、舉一反三,獨立自學
1、請同學們讀一讀另外兩個自然段,像剛才一樣,圖文對照,找一找哪些語言寫的是畫面的內容,那些語言是想象的,在書上做出標記。
2、交流自學收獲。
四)、引導發現,總結寫法
小結并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
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和生活的艱苦。為什么能從中體會出農民的辛苦和他們生活的艱難?在抓住動作、神態對畫面中的人物進行描寫之前需要怎么樣?
(板書:仔細觀察)
只有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描寫、刻畫,就會使你的文章具體生動。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寫作方法。還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板書語言、心理活動)我們應該學習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這樣你的文章也會具體生動。
結合畫面內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這樣一來,你的文章會更加真實、感人。(板書:合理想象)
回顧板書,關注養成(擦去板書中的“?”,滲透“學貴有疑”的思想,教會學生養成“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善于發現,善于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升華情感,巧妙遷移
師:同學們,在這片神圣而廣闊的大地上,正是這群勤勞多情的兒女用他們樸實頑強的生命播種著土地的希望!正是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養育這偉大的民族!正是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締造這美麗的國家。讓我們全體起立,為這群可親可敬的勞動者獻詩一首吧:《憫農》
師:同學們讀得真有感情,那么是誰喚醒了我們對勞動人民無盡的敬重與贊美?是畫家米勒和作者,是他們拿起手中的筆把現實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變成了了不起的藝術,打動并震撼了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們,你們不想像他們一樣嗎?我手寫我心,我口抒我情,讓我們用這堂課上學到的寫作方法,馬上行動起來吧!
四、學以致用,指導練筆。
出示一幅以“收獲”為主題的畫,引導學生仿照《拾穗》的寫作順序口頭作文。
出示燈片:
仿一仿:
先交代背景,再重點描述人物;先說明畫面上人物的形象,再記敘自己從畫面上引發的推測和聯想。
五、讀寫結合,課外拓展:
妙筆生花
選一幅你喜歡的名畫,仔細觀察,試著按照一定的順序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教材第4單元的《拾穗》。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通過課文欣賞《拾穗》,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和想象力,提升審美能力。
2、掌握本課生字。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3.理解“彌散、埋頭苦干”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教具學具:
小黑板.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15分鐘)
1.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認讀。
麥、腰、描、落
2.多種形式認讀生字詞。
3.重點講解易錯字,多音字。生指出容易出錯的地方,師補充。
4.強調個別生字的筆順。
5.通過預習,你知道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板題示標(3分鐘)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拾穗”,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齊讀目標)
過渡:目標明確了,要達到這節課的`學習目標,靠大家自學,有信心達到目標嗎?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15—20分鐘)
出示自學指導:
1.課文哪些部分描寫的內容與畫面的內容相對應?(2——5)
2.圖文對照,畫出描寫三個婦女拾穗時的動作及生態的句子,讀一讀,認真體會。
3.你從這些句子的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一)看一看
生認真讀書,師巡視并督促每個學生認真自學。(要保證學生看夠分鐘,學生可以讀讀、想想,如果學生讀完,可以復讀,思考答案)
(二)議一議
學生充分討論,交換意見,優等生幫助學困生,加強指導。
(三)教一教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講讀課文,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找出閱讀規律,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
四、老師小結(7分鐘)
總結本課時學習目標完成情況和學習方法。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出示本節課學習目標(3分鐘)
1.通過課文欣賞《拾穗》,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和想象力,提升審美能力。
二、第二次先學后教(10分鐘)
出示自學指導:(學生根據學習指導自學批畫,可以同桌、小組交流。)
1.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畫面主要內容的段落,自由朗讀,說說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對人物作了具體的刻畫和描寫?(從動作、神態、等方面)
2.作者為什么能創作出這么生動、逼真的作品?
三、全課小結(3分鐘)
(從遣詞造句,修辭方法,寫作順序,表達方式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四、“多“的學習(12分鐘)《柚子樹下》
出示自學指導:
1.畫出喜歡的句子,寫體會。
2.柚子樹下最開心的是什么?
3.收獲的季節,我收獲了什么?
(可以適當拓展講解或訓練。)
五、課課清環節(練一練)(8分鐘)
分層次進行訓練,看拼音寫詞語、寫句子、課內閱讀,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1.聽寫:夫婦、麥收、腰際、埋頭、統計、收獲、描繪
2.填空:
《拾穗》是世紀國家的作品。這幅畫畫得十分,充滿了畫中畫了。中間的是位,夕陽。右邊的婦女,顯然是,左邊穿深色衣服帶藍帽子的婦女。
六、板書設計
拾穗
中間:承擔生活重擔動作
右邊:腰落下了毛病神態
左邊:艱苦的生活剛開始合理聯想
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拾穗者》,了解現實主義美術的特點。
2.學會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理解美術作品與時代、文化的多重關系,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信息交流能力。
3.增強美術的學習興趣,激發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結合美術專業術語對藝術作品進行評述。
難點: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賞析,感受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與時代、文化的關系。
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講授法等。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多媒體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引導同學們思考之前見到過的與鄉村、田野有關的藝術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問:藝術家是如何記錄生活的?從而導入課題《拾穗者》。
二、新課講授
1.感知。
向學生展示油畫作品《拾穗者》,學生觀察并進行思考。思考:這幅作品描繪了什么內容?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表現形式是什么?學生思考討論,師生總結,教師講解。明確:
(1)這是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農民畫家米勒的油畫作品,展現了平凡的勞動者。該畫描繪了農村秋季收獲后,人們從地里揀拾剩余麥穗的情景,該畫人物形象造得真實生動,筆法簡潔,色調明快柔和,凝聚著米勒對農民生活的深刻感受,是現實主義藝術風格的典型代表作。
(2)米勒因其本身就是農民,所以對現實主義題材有著強烈的興趣。
2.理解。
(1)多媒體出示《拾穗者》以及《拾穗者》的結構分析圖,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仔細觀察畫面中描繪的`具體內容并進行思考。思考:作品中是如何表現勞動者的?有什么獨特的藝術特點?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總結,教師講解。明確:
《拾穗者》這幅畫表現了三位衣著簡樸的農婦,在收割的田里尋找遺落的麥穗。這幅畫,畫面構圖簡潔明了,主題鮮明,空間感強。遠處是村舍、樹木與忙于農活的人群,金色的田野一直延伸到了地平線深處,讓前景處的三位拾穗的農婦形象顯得更加結實有力。色彩溫暖而沉著,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三位農婦的分布與不同的動作,以及藍、紅、黃的衣服配色豐富了畫面的視覺節奏。
(2)教師展示米勒的其他作品,如《播種者》《晚鐘》等。在鑒賞作品《拾穗者》系列作品的基礎上,請同學展開思考討論。思考:米勒創作的藝術特點是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后回答。明確:
米勒總是避開面部表情細節的表現,而注重表現身體的結構和外形的特點。這讓觀眾對農婦辛苦而單調的勞動更加留意,使普通勞動場面登堂入室,其藝術的深刻社會意義在于史詩所不能達到的質樸與平凡。
3.升華。
結合時代背景,師生共同鑒賞《拾穗者》和一系列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如:庫爾貝的《采石工》《篩麥的婦女》、杜米埃的《三等車廂》等)。
思考:現實主義美術的藝術特點是什么?
明確:19世紀中期,一些藝術家不再寄希望于浪漫主義脫離現實的幻想,而主張客觀地表現現實,揭示和批判社會生活的本質。現實主義美術贊美自然、歌頌勞動,深刻而全面地展現了現實生活的廣闊畫面。在技法上講是寫實的。代表人物有庫爾貝、杜米埃、柯羅、米勒等。
三、欣賞評述
大屏幕出示一系列19世紀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請同學們任意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作品,結合相關美術術語嘗試進行賞析。
教師走下講臺參與學生的討論并進行指導,對表現較好的學生也應及時地給予反饋表揚。
評價:以小組為單位發表討論結果。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表現并對全班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
四、小結拓展
請同學們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加深學習印象。
教師總結:19世紀,法國是歐洲藝術中心。法國大革命不僅引起法國政治、經濟的巨大變化,也為法國的藝術變革創造了條件。現實主義藝術家熱衷于創作把握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生活。
請學生課后查閱資料,思考:19世紀歐洲除了現實主義美術之外,還有哪些美術流派?下節課進行分享交流。
【四年級語文《拾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設計:拾穗03-29
《拾穗》教學設計12-21
語文教學設計:拾穗3篇03-29
四年級上冊《拾穗》語文教案11-23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四年級的教學設計語文11-18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04-22
語文高中教學設計04-24
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04-28
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