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態變化中的吸熱過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1、理解熔化、汽化和升華都要吸熱;
2、應用分子動理論的要點和物體內部結構的知識解釋有關熱現象。
3、會對蒸發和沸騰進行比較;
B、過程和方法
學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能根據數據作出物理圖像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吸熱過程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重難點】
熔化、汽化、升華,蒸發,沸騰
【教具】
灑精、棉花、溫度計,吹風機、熔化加熱器材
【教材分析】
教材在解釋物態變化時,運用“當晶體溫度升高時,分子的振動加劇”的論斷。這一論斷早在初二年就已通過“溫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的實驗證實的。所以在本節課應用這一論斷,讓學生加強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設計】
氣體、液體和固體的內部結構,不能直接觀察,只有依據它們的宏觀特征作推論。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想象、推理和利用比喻,當然這種推理應當是言之有據的`,要抓住宏觀特征,分析其內部結構,比喻要恰當。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我們知道物質存在的狀態,通常有氣體、液體和固體三種狀態。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條件下,能處于不同的狀態。例如水,可能成為固態的水,也可能成為氣態的水蒸氣,也可能成為液態的水。無論水處在什么狀態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會互相轉化。通過前面探究冰的熔點可知,當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但若停止加熱,熔化過程就會逐漸停止,這是為什么呢?
2.進行新課
(1)熔化與吸熱:
從分子動理論的觀點看,當晶體被加熱時,每個分子的振動逐漸加劇,分子間的束縛隨之減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較為自由地“游動”,呈現流動性,這是晶體便處于熔化過程。如果要使熔化過程繼續,外界需對分子繼續加熱,以便更多分子能“游動”。所以在熔化過程中,外界所加的熱,都用來減小分子間的束縛,并不能使溫度升高。這也說明熔化是吸熱過程。
實驗探究――加熱熔化海波和石蠟
加熱熔化海波和石蠟,用溫度計測出海波和石蠟熔化時的溫度值,并在坐標紙上畫出海波和石蠟熔化時的溫度變化曲線,讓學生討論所作曲線的物理意義。試試,若不加熱,石蠟和海波的熔化過程是否會停止。
(2)汽化與吸熱
當液體加熱至沸點,大量分子會掙脫周圍分子的引力而飛出,這種劇烈的汽化現象就是沸騰。若要沸騰過程繼續,外界必須繼續加熱,以便更多分子飛出。在沸騰過程中,外界所加的熱,為分子掙脫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體溫度升高。
另一種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液體的蒸發隨時都在發生。這是因為在任何溫度下,總會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夠的能量而掙脫周圍液體分子的引力,脫離液面飛向空中。
實驗探究――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
放兩支溫度計,其中一支的玻璃泡上包濕布,并將濕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比較兩支溫度計的示數。
液體溫度越高、液體表面越大、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越快時,液體蒸發就越快。
(3)升華與吸熱
如果固體分子從外界吸熱,直接掙脫周圍的分子引力而飛出,那么物質就可以直接從固態變為氣態,這種現象稱為升華(subllimation)。
產生舞臺效果縷縷青云或淡淡薄霧就是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升華造成的現象。防蛀的樟腦球過一段時間后會自動消失,冬季晾在室外冰凍的衣服也能變干等,這些都是升華現象。
升華也是吸熱過程,人們常將升華過程中的吸熱特點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例如,人們利用干冰升華的特點進行人工降雨。當干冰進入冷空氣層,會很快升華,在升華過程中將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冷空氣層的氣溫急劇下降,這時高空中的水蒸氣便會變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漸變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氣流就會熔化而形成雨。
3、思考與作業
4、板書設計
【物態變化中的吸熱過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二上:《農業的變化真大》教學設計12-09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及反思03-04
小學語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03-04
漢語教學中同義詞的教學設計08-08
新課標二上:《農業的變化真大》教學設計12-11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10-23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設計精編04-26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案設計12-08
《端午的鴨蛋 》教學過程介紹05-02
二年級上冊《農業的變化真大》教學設計12-10